护理诊断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诊断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自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调查对象选自日本两家综合医院的近期确诊的癌症患者的家属。患者在两家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无显著差异。家庭护理者界定标准是:(1)患者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属;(2)给患者提供主要照护的家人;(3)被照护患者确诊患肿瘤不超过12个月。2.步骤:研究人员向家庭护理者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愿意参加研究者研究人员与其预约在医院或在家中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回答相关问题。3.资料收集: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家庭护理者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职业、与患者关系及其他情况)和疾病状况变量(诊断时间、患者是否知道诊断、患癌部位、患者的治疗和疼痛情况)。第二部分是患者家属所需的信息,包括6个分类:①疾病;②治疗;③预后;④患者日常护理;⑤患者心理护理;⑥家庭护理。用Likert等级表测量家属对各类信息的需求程度(1=几乎没有、2=有一点、3=有许多、4=几乎全部)。4.资料统计分析:每个分类项目内部比较应用χ2检验或Wileoxon两样本t检验,6个分类项目需求信息用Logist回归分析,所有的资料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完成。
结果研究中110位研究对象中有44人拒绝。66位完成调查(回答率60%),他们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以及诊断时间、治疗等特征参加者与未参加者之间无差异。1.信息需求:在66位参加研究者中大多数信息需求与疾病和治疗有关,2/3的人需要预后相关的信息。有近1/2的家庭护理者想了解有关患者生活护理的信息(如何使有症状患者更舒适如疼痛处理等),有1/3要知道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如何减轻患者在知道诊断后的心理压力,如患者知道诊断后的焦虑等)和家庭照顾(如何对患者确诊后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2.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除外疾病分类,发现人口学特征与信息需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现行分类中年龄(t=-3.78,df=64,P=0.0043)和教育水平<12年与≥12年之间(P=0.043)为相关因素。在疾病预后中,教育水平(χ2=5.95,df=1,P=0.015)与是否手术(P=0.095)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在患者生活护理中,患者是否有疼痛(χ2=5.34,df=1,P=0.021)、家庭护理者与患者的亲密程度(χ2=2.76,df=1,P=0.096)、患者是否知道诊断(χ2=2.94,df=1,P=0.086)是有明显差异的变量。在心理护理一项中,患者是否被告知诊断(P=0.038)和是否有疼痛(P=0.006)是具有统计意义因素。在家庭护理一项中,存在和缺少家庭其它人员的防护(χ2=10.14,df=1,P=0.001)和患者是否有疼痛(P=0.057)是显著差异的因素。此外在每个信息分类与人口学一般状况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Logist回归分析探讨信息需求在6项分类间关系见表1。
讨论1.大多数日本新近确诊癌症患者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是与疾病相关的。这和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相似。研究表明年轻的家属想了解有关患者的治疗信息。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护理者则更多的想了解患者的预后。尽管研究中没有找到家庭护理者与信息需求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中表明受过高等教育和年轻的患者往往也对治疗和预后的信息需求较多。
篇2
一、建立质量控制组织,制定相对稳定的标准
1、病案质量的高低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此,我院成立了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在医务科和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检查全院出院病历的医疗护理书写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病历的内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医院管理起到导向作用。
2、我院病案管理组都是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科主任、老专家、主管护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知识,质量控制组在医务科和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具体检查全院出院病历的医疗、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3、为了使病历书写规范化,检查的标准按照河南省卫生制定的《综
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住院病案质量评审表》检合医查记分和展览病案,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制定的《病案书写规范》的书写病案,按照《规范》出题,定期让住院医师参加试题答卷和病案书写竞赛。
4、按照《医院分级管理等级评审》要求从“三基三严”做起,加强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让各级医护人员认识提高医疗质量。为了使出院病历护理文书每项份都达到合格标准,我院以《基础护理学》和《河南省病案书写规范》为依据,书写标准做到全院护理文件书写统一。
二、严把病案质量关,定期开展病案展览
加强培训管理,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开展评比活动。病案质量控制组采取定期评审和不定期随机抽查形式对每份出院病案实施全面评价,对缺陷病案进行登记反馈,综合分析处理,督促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三级检查制度是提高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我院以《住院病案质量评审表》为依据,对每份病历实行三级检查质控。首先自查,经治医师要在书写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每完成一项病历内容都要在病历质量评审表相应条款中标出,当病人出院病历终结时经治医师还要按照评审表逐项自查评分。其次科查,由各科室病案质量控制小组的科主任负责,在病历送交病案室前,对每份病历进行认真的检查,修改并签字,未达到甲级标准的不送交病案室,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评审中“科评”栏内。最后院查,由院病案质量检查小组抽调的专人负责,对科查结果进行审查,并实行院级把关,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科室及本人到病案室进行修改,保证终末质量达标。同时将院查结果填写在“院评”栏内并签名。
2、定期举办病案展览,我院每年举办一次病案展览,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和有共性的病案参展,将展览的病历分为甲、乙、丙级,展览结果以信息简报的行式通报全院,对病案质量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病案质量检查成绩登记存档,作为考核科室及个人业务情况的原始依据及培养奖励个人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还明确规定了对丙级病案退回科室限期修改和扣除当季部分奖金,以保证病案质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提高病案质量提高学术水平
现在有的病案记录内容有的不够详尽,有些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记录上去,无法满足医生科研方面的需要,可利用价值不高。所以,应加强年轻医生、进修医生的岗前培训,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意识,
增强每一个的病案质量观念,写好病历是学会临床思维诊断技术的重要途径,写好病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处理工作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加强病案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对新的住院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培训。首先掌握病案书写及评分标准,其次学习并了解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手术操作分类原则以及临床诊断联系。而后进行病案书写、病案评审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手术操作分类的测试,合格人准许进入临床工作
2、质控科定期组织常规病历书写诊断、治疗措施、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手术操作分类考试,要求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大查房一次。
3、对医技科室检查及报告质量控制,并制定医学检查报告规范,如:预约时间、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结论等。
4、建立医技科室技师、主管技师、主任(副主任)三级负责制,每月应对疑难、危重、抢救、死亡、科研等病例报告质量进行追综检查报告结论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
四、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而不是简单保管、装订、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病案的各种医疗信息进行处理,进行ICD的编码、索引、输入微机、归档,才能保证满足临床科教的需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整理才能使病案保持完整性,才能为医、教、研服务,才能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接受国内外有关病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
1、我院病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及时反馈病案书写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如:没有明确诊断或主要诊断与其它诊断顺序颠倒、首页填写缺项、损伤中毒外部原因不明、出院记录、手术记录不及时完成,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始资料作为法律信据的可靠性。
篇3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观察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住院精神病者的50%、占慢性精神病者的60%[1],因此加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及护理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了相关康复和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第三版精神病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40例,回顾性观察4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男26例、女14例,年龄20-55岁,平均病程(8.60±1.00)年。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4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同时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设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与护理观察表》,由专人在研究前、研究两个月和研究结束时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表中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程、康复措施和护理方法等。
1.3 康复及护理措施 在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加用康复措施及相关护理,主要包括①生活技能训练:例如整理床铺和个人生活用品、定时洗漱、按时就餐和打扫卫生以及加强沟通交流等;②认知障碍心理治疗及护理:每周进行30min/次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病相关知识宣讲、服药措施、人际关系和婚育问题以及工作问题等;③工娱康复及护理:每天1h、每周3次,包括唱歌、听音乐、下棋等活动,以上康复与护理均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
1.4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生活质量评定参考[3]Spitzer指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评分变化见表1。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阳性症状研究结束、研究两个月分别与研究前相比p>0.05,而阴性症状在研究结束、研究两个月分别与研究前相比p
表1
2.2 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结果见表2。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2
3 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受损的社会功能恢复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康复训练及相关护理就成为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了相应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从表1中可知经过本次康复训练及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较大改善,同时表2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印证了此次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如下①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心理问题类型选取有针对性的心理障碍疏导措施,运用专业护理知识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且保持其心理状态的平衡、情绪的稳定等。②生活技能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生活康复训练,如指导患者在个人卫生等方面的训练与护理指导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鼓励患者参加简单的劳动,同时根据其劳动成果予以奖励,这样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③工娱康复及护理,这样可以调整患者情绪、使其心理压力得以缓解,进而对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及社会功能恢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3.
篇4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国民医疗费却急速增长,其中老年医疗费快速增长是其主要原因。伴随着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程度的加剧,医疗高新技术的进步,国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在卫生服务的提供体制、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2年,日本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之后,又相继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体制、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医疗费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当前各项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2002年7~10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授权有关大学及研究机构,通过267000例出院患者的数据,开发研制出“不同医疗机构每日定额支付方式”(DiagnosisProcedureCombination,DPC),也就是日本版的DRG(DiagnosisRelatedGroup)。DPC是一种根据疾病诊断分类,按每日定额付费的方式。疾病分类包括3个层次的分类标准:①投入医疗资源最多的主疾病诊断名称;②是否采用了手术和其他特殊处置方式;③有无并发症以及疾病的重症度,以此来区分1440个疾病的诊断分类,2003年该分类已经增加到1860个,2004年变为1727个。与美国的DRG/PPS(DiagnosisRelatedGroup/Prospectivepaymentsystem)的按单病种定额预付费方式不同,日本的DPC是按每日定额付费。
DPC疾病分类规定了各病种每日医疗费用的基本标准(日本使用点数计算,1点相当于10日元)。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计算方法是按DPC分类制定的每日医疗费用标准,乘以医疗机关的调整系数(这个系数按前一年度的保险支付额和其他因素综合决定),再乘以住院天数。另外,还要加上DPC不涵盖部分医疗服务费用,例如手术费、麻醉费和超过1000点的治疗费用等,最后决定医疗保险支付的总费用。作为控制的手段,每日医疗费用标准,根据患者住院天数相对于这个医院平均住院天数的多少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住院天数的第25百分位点以内,每日平均医疗费用标准增加15%;第二阶段,住院天数的第25百分位点到平均住院天数期间,根据抵消第一阶段增加的15%医疗费用为原则,下调平均每日医疗费用标准;第三阶段,超过平均住院天数的期间,平均医疗费用标准下调15%。
2003年实行DPC支付方式后,医疗护理服务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变化:①医疗护理服务的“门诊转移”效应。日本社会保险医院的研究表明,2004年4月导入DPC后,躯干单纯CT扫描和头部MRI扫描的“门诊与住院比率”都逐步升高。另一项研究也显示,2004年62家开始试行DPC的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显著增加。②住院日数的减少促进医院经营效率化的提高。一项对2004~2008年全国医院数据分析发现,使用新付费方式的医院,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减少。随之引发的疑问是平均住院日的缩短,是由于接收轻症患者的比率增加,还是医院经营效率化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证明,随着重症患者的增加,效率化系数也相应较高,由此证明,新的付费方式促进了医院经营效率化,导致住院天数的缩短。③再入院率的上升。医院追求住院天数的缩短,容易导致“粗诊粗疗”和患者没有痊愈就被迫出院(过度早期出院)的情况,这些都给医疗质量和医疗保险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随着日本医疗机构逐步实行DPC的支付方式后,护理工作量也随之大大地增加。一项日本北里大学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实行DPC的支付方式前后1年中(2002年5月至2003年4月与实行DPC的支付方式后的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护理工作量有了显著的增长,主要增长在以下几方面:①检查与处置,包括气管切开、插管、各种内窥镜检查、生化检查、各种穿刺、中心和周围静脉置管及护理、闭式胸腔引流护理等;②移动和康复护理时间,包括协助行走、更换、穿脱衣服的训练、康复训练与护理、协助排痰、吞咽功能训练、轮椅与病床间及病床与平车间的位置移动,手术、检查、治疗的准备与接送,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等;③呼吸护理时间,包括口腔或气管内吸痰、呼吸训练、人工呼吸器或无创呼吸机的护理等;④入院护理工作增加,包括择期或急诊入院患者的入院介绍、入院身体评估、入院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患者的知情同意等。第二个显著变化就是患者的重症程度增加。
北里大学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根据患者重症程度将护理服务分为6级:5级为重症护理,指患者处于紧急的生命危险状态,或病情急速变化的危重症状态,必须提供非常多的护理服务;4级为集中护理,指需要呼吸、循环或代谢的集中管理,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3级为高度护理,指需要提供广域的护理和观察,实行个案管理和整体护理服务;2级为中度护理,指需要全身生活护理帮助,中等程度观察和护理服务;1级为少量护理,指全身部分生活护理帮助,以治疗为主的少量护理;0级为“0”护理,指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护理服务。实行DPC的支付方式后入院患者增加,住院日数缩短,重症和需要集中护理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此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集中护理和重症护理对应科室和专业的护理人力配置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因此,DPC支付方式的改革,使护理管理者不得不面对护理人力不足的难题,这种不足不仅是绝对数量,而且还是相对质量的不足。一方面,由于付费方式刺激医院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尽可能地压缩住院日数,增加周转率和床位使用率,使得每张床或每个护士的护理工作量迅猛增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疲惫的工作状态之中,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患者重症度的增加,对于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同时由于控制成本的需要,又使得控制人力成本,特别是护士人力成本成为医院经营者最常采取的措施之一。因此,面对成本、质量和效率,如何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是护理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绝不仅仅是一家医院的问题,需要护理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给予高度的重视,系统规划。
篇5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整体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程序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整体护理的理论模式和临床价值。方法对病区中一级护理以上病人运用护理程序,每一名责任护士负责管理2~3名重病人。护士长周检查,责任组长每天检查分级查房制度,对疑难病例中的难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的护理临床业务及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式,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护理程序包括: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关键词】整体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如何把护理程序准确地运用到整体护理中,是我们神经内科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自2001年医院确定神经内科为整体护理疗区以来,我们根据本科室病人的特点,按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这对规范整体护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科学的护理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制定护理表格
为了保证护理病历及时准确的完成,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我们根据本科的疾病特征和护理重点,制定了针对性强的护理表格,内容包括:入院患者评估、住院评估、标准护理计划单、标准健康宣教计划、出院指导项目单等,使用时可直接选择或填写,做到省时省力,把时间还给患者。
整体护理中护理诊断确定
2.1 护理诊断是整体护理的依据,根据诊断确定病人现存和潜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病人的各种情况做出判断,根据病情分先后顺序列出护理诊断,正确严密的护理诊断可提高护理质量,为整体护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本科室一般病人的护理诊断由责任护士制定,按照首优、中优、次优的顺序排列.如遇到疑难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诊断即组织科室护理会诊,由全体在班护士一起制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如果是多发病,及并发症,涉及其它科室病症的护理诊断,则组织各科之间的护理会诊,这样才能体现护理诊断的全面性,如我科2004年1月收治了一名大面积脑梗塞并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护士长即请内分泌科护士与我们共同制定出符合病人病情的护理诊断,这为以后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打下了基础.
整体护理中做好入院评估
1.1 评估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评估的目的是指出要解决的问题,评估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关系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准确性,评估时应从整体人手,全面地考虑病人的身心状况、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等,明确病人已掌握和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知识,确认病人对护理的要求. 1 . 2 根据以上问题本科室制定了病人人院评估表,其内容包括:健康史、体格检查、人文情况等,它简洁明了,更具实效性,把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及病情的主要情况,通过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及交谈,按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栏目中添写或”了”.评估表除常规的内容外,还根据神经内科的特点,设制了以下内容:如肢体活动: 自如,障碍,偏瘫(左侧,右侧).进食情况:春咽困难,咀嚼困难,饮水呛咳.语言沟通:言语流利、言语笨拙、失语等.通过护理评估表能够全面准确地反应病人的情况,为护士节省了时间,方便记录,更为以后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改变工作模式组织分工本科共设病床38张,分2组,每组有1名责任组长、2名责任护士、3名辅助护士。护士长负责整个护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质量检查,责任组长除需参与完成整体护理的工作外,还负责对责任护士的带教指导与协调,并督促检查及时补位。排班方法根据患者实际需要以及工作量大小进行排班,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由于本科卧床危重病人多,基础护理及输液工作量大,因此重点增加了晨晚间和中午护理人员的配备:晨间6-8时有3名护士在班,中午12-14时有5名护士在班,晚夜班实行双班制。
结果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无陪护病房实行整体护理以来,护士平均工作量较前有明显增加:一级护理、口腔护理、测血压、翻身和吸痰分别增加了10.3%、56.0%、43.1%、33.2%和3.8%。各项护理质量考评较前均有明显提高,病区在上海市卫生系统护理质量多次抽查考核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患者满意度从整体护理前95%上升至整体护理后99%-100%,由于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达到了病区白天取消陪护的目的,解决了神经科病房陪客多的难题。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及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开始变化。整体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认为人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整体,注重心理、环境等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加强整体护理。
1 要重视资料的收集:估计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从各方面有步骤,有计划的收集资料以评估病人的健康状态的过程,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处理,得以结论,不能主观想象,要注意主客观资料相符合。要对患者的主诉,二便,睡眠饮食,现病史,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状态,既往史及社会支持因素的了解等方面收集。2 注意护理诊断的准确: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中关键的一步,它是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下一步制定护理计划以及实施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基础。不同疾病可有相似的护理诊断,同种疾病可有不同的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应该因人而异,而不能对各类疾病确定相对的固定模式。例如: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诊断不能一律为抑郁,而要以病人为中心,因人而异进行诊断。3 护理目标要具体现实:护理目标是通过护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理想的结果,目标是具体的,能够达到的,是可以衡量的。建立目标时不要出现笼统的无时间限制的难以观察和测定的目标。例如:护理诊断为体温过高由于感染所致的护理目标不能简单地定为体温恢复正常,而应为1周之内体温控制约38.5℃及1周以后体温维持正常,无合并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69
[2]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0~21
篇6
【摘要】:目的是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相关因素,增加对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发生的预见性。方法是将4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精神病护理常规;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MMPI测试。结果为对照组200例住院患者与同期给予护理常规护理的200例观察组的患者比较,观察组出现危机事件48例,发生率24%; 对照组发生危机事件24例,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护理;危机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400例,男226例,年龄18~63岁。女174例,年龄16~6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2、 方法
①由专业人员采用邹义壮编制的MMPI计算机诊断系统(MMPI、2002)在患者住院10天左右进行测查。完成项目数566个条目。MMPI量表(T)正常分界值40~60,将所测量表中D(抑郁)、Pa(偏执)、Pd(精神病态)、Ma(轻躁狂)、Sc(精神分裂)因子分>60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②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200例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集中在一级病室,专人监护,按照“四防”护理措施(即防外走、防冲动、防自杀、伤人、防躯体疾病)。对照组在给予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危机状态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 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既往攻击行为、诊断、精神病症状(如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延迟满足困难、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再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对比。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MMPI)给予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并与观察组的200例进行对照,对有关资料进行X2检验。
二、 结果
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率分布。
两组危机事件发生率比例。
三、 护理
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由疾病类型对比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危机事件发生率最高( 48. 83%) ,酒依赖患者发生率次之( 37. 5%) 。精神分裂症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发人群,另外,年龄 20 ~40 岁的患者发生率也高。提示危机事件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MMPI 测试结果,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及心理应对方式、因人而异,给予针对性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及学会延迟满足、疏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的应对方法。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的危险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监护,这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关键。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因情绪不稳定、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易发生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听、妄想的影响,易导致自杀、自伤的发生。护士应了解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增强预见和防护能力,认识患者危机状态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如:怒视对方、高声说话、不配合治疗护理、易激惹等,应即使给予劝说、安慰、隔离、把先兆表现控制在萌芽之中。
新入院患者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新的人际关系,使其感到陌生,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常常转移到病友及工作人员身上发泄,而发生冲突。护士要做好入院新病人的护理,对患者的行为给予评判,使用阳性强化法,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以奖励。给患者目标激励,让患者有一种努力方向。
为患者创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易激惹、爱挑剔的患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激惹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少自制力,不愿意接受治疗,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将工作人员涉入精神症状中,因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敌意,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关心、尊重、体贴患者,使患者安心住院,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倾向时应与医生联系,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四、 讨论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国内多数资料表明精神病人发病与其个性特点、既往暴力行为和精神病态有关。MMPI 提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关系。有效预测分析和及时护理干预可预防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掌握 MMPI 的测查用途及方法,根据每例患者测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维珍,MMPI 使用指导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1: 1 -17.
[2] 董荣.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因素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6( 7) :424 -425.
篇7
【关键词】气虚体质;中医;临床护理
中医认为气虚常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病机主要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治疗原则以补气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一些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开始寻求治疗,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体质学和中医治未病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中医诊断为气虚体质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2010年间收治的中医临床诊断为体质气虚质的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28例,女性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4-6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6.7岁,病程1-20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自汗、舌淡、脉虚无力,身体表现为肌肉松弛不结实、心理特点表现为性格比较内向。
1.2患者选择方法依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和诊断依据》对本组280例患者进行评分,让患者对诊断标准中的所有问题进行回答,每题按照5个等级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的原始分和转化分按照标准进行体质类型判别,结果显示有271例患者为气虚体质,9例患者为“基本是”气虚体质。
1.3患者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如果患者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余8种偏颇体制转化分均
1.4护理方法
1.4.1心理护理因为临床上气虚体质患者心理表现比较突出,一般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由于元气不足,在公共场合或者集体场合不愿意表现自己的特长,对于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缺乏勇气,不甘于冒险。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鼓励患其在没有人的房间或者公园将家具或者树木当作观众,自己进行演讲或者歌唱等活动,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患者大多变得活泼开朗,胆识亦会相应增强。当患者性情开始发生转变,脏腑内气机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1.4.2饮食护理指导气虚体质的患者多吃一些温性、补益的食物,气虚患者的食补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用糯米、桂圆、莲子等熬粥喝,每日一至两小碗。也可用兔肉、鸡肉、牛肉等煲汤。平时可多食大枣、葡萄干,还可以在患者平时的食物中加入红薯、山药、南瓜、小米、甘草、豆腐等,或指导患者每日用黄芪20克泡茶喝。对气虚较为严重的患者指导其服用四君子汤。
1.4.3中医针灸按摩临床上,对患者的气海穴、肺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针灸,可以起到滋补元气之功效,辅以捏脊推拿按摩,10天一个疗程,连续进行5个疗程的治疗,然后进行疗效评价。文件调查的内容为:你容易气短吗?容易疲劳吗?容易头疼吗?容易心慌吗?喜欢安静吗?懒得说话吗?等。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气虚体质的所有表现完全消失,舌苔脉象完全恢复正常,所有调查问卷回答显示正常。显效:患者气虚体质的表现明显消失,舌苔脉象基本恢复正常,回答问卷3条以上正常。无效:患者气虚体质的主要表现及次要表现没有改善或者有加重倾向,患者问题回答有2条以上正常。
2.2治疗效果280例患者中治愈54例,显效122例,有效9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8%。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葡萄干有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虚弱患者最宜食用;南瓜性温,有润肺益气之功效;豆腐有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作用;牛肉味甘辛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山药有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滋阴补气等功效,而甘草则有补气益脾,清热解毒等功效,还可以缓急止痛、补脾润肺。另《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之功效;兔肉辛平无毒,补中益气。
中医学认为,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体在自身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形态结构,这种形态结构在人生理和心理上与自然、社会环境通常是可以相适应的,而气虚是人体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处于不良状态,体力和精力有着明显缺乏感,极其容易疲劳的现象,现代医学称之为亚健康。
在本文中,医护人员从气虚体质患者的心理特点入手,为患者创造虚拟的交际环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消除患者内向、胆小等心理障碍,饮食上注重滋补,适当进行中药调理,更有利于气虚体质患者向平和体质的转换。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从数据上证明了中医气虚体质护理的有效性。总之,中医体质学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的结果,对于气虚体质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被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米继强.捏脊配合穴位推拿对小儿气虚体质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0(02).
篇8
关键词: 心绞痛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32-03
心绞痛是一种因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尤以60岁以上男性最为多见,且发作时会使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绝望。国内外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恐慌、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不仅会诱发心绞痛,且长期刺激还会导致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更加频繁[1],严重影响了心绞痛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选择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心理护理组,同时按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8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治疗方法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一致,性别相同,年龄相近,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2组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确诊为心绞痛患者。
1.2.1老年患者标准按WHO标准(发展中国家≥60岁为老年人[2]),本次研究将≥60岁心绞痛患者定为老年患者。
1.2.2心绞痛诊断标准⑴病史: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性质为压迫、发闷、烧灼感,包括发作的持续时间,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诱发的发作特点。⑵心肌缺血缺氧证据: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1mm,即为心肌缺血缺氧的ST段移位。⑶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至70%~75%以上,心肌严重供血不足。
1.2.3心绞痛发作标准根据临床确诊的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特征定为:⑴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发作计为1次;⑵从疼痛开始到缓解、消失定为心绞痛持续时间;⑶每天心绞痛发作≥1次均按1天计算。
1.3治疗转归评判
老年患者住院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胸痛程度自觉减轻即为好转;3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且无异常T波改变即为恢复期;≥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无心肌缺血证据,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直径缩小不超过40%,即视为康复期。
1.4心理护理方法
2组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均按常规进行,但在临床护理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而心理护理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开展心理护理。
1.4.1针对老年患者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根据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整体心理护理措施,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心理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措施)―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评价[3]。通过整体心理护理,使患者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到情绪对心绞痛发作及治疗有巨大影响,从而以平静、自然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达到最理想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1.4.2情绪因素的心理特护指导老年患者消除精神紧张及激动情绪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暗示法、装模作样法、说理开导式心理特护[4]等。心理特护既能消除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又能减轻发作的程度,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
1.4.3患者家属及社区的支持患者家属的关心、体贴、照顾,社区领导的支持、爱护、关怀及尊重能给老年患者带来最大的心理安慰。相反,家属忧郁、痛苦、紧张、哭泣,当面议论医药费用昂贵;社区领导不关心,无人过问等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紧张不安、情绪焦虑而容易激动,从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认真做好患者家属及社区领导的工作,并向他们讲解情绪与治疗、康复的关系,鼓励他们关心体贴、尊重老年患者,以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2.12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老年医学及老年护理学中,心绞痛是循环系统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以药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为重,并结合精心护理的综合治疗方法,以使老年患者尽快缓解病情、症状减轻直至康复。笔者从临床护理角度及整体护理程序上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在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天数都明显减少,这表明,开展以心理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有效果。心理护理是临床上老年心绞痛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国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吴丽文,史学敏.老年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张萍萍,葛炜.谈护士长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⑷:221~222.
篇9
【关键词】护理程序 临床实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7-02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我院的临床教学安排,与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这一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是临床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 临床教学模式
我院的临床带教主要由带教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人,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在临床教学中。
2 护理程序的应用指导
护理程序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前一个步骤的正确性,评估和评价与诊断,计划和实施都相关。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并评价起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与所护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很好的联系起来。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诊。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在问诊时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细致描述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情况,而忽视病人的一些重要症状。收集的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评估是另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往往是护理专业学生欠缺的地方。指导学生明确身体评估是发现病人健康问题,提出正确护理诊断的重要资料。如某病人主诉有痰,咳不出,这时应指导学生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进行肺部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的异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观资料。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很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料将其作为护理诊断的重要诊断依据。指导学生理解每一项重要检查的意义,分析检查结果是教学重点。如某病人主诉食欲差,进食少,查体病人消瘦,结膜、甲床苍白,学生考虑病人存在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应提醒学生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资料。
心理社会评估是护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普遍比较重视。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收集资料,避免问诊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核实,可采用让学生病历汇报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护理诊断,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护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2.2.1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
诊断依据是一些可观察到的迹象或推论,即上述相关的、支持护理诊断的主客观资料。相关因素则是促使护理诊断成立或维持的情况,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环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快,咳嗽有关”,其错误在于混淆了两个感念。“清理呼吸道无效”,其相关因素可能是疲乏无力,伤口疼痛,痰液粘稠,不会有效咳痰等原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主要因素。而诊断依据则应包括呼吸异常,呼吸频率或深度的变化,无效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感念。
2.2.2 将护理诊断与基础知识衔接
在临床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及护理诊断的认识,将基础知识与目前病人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如为某支气管哮喘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通气障碍有关”,对肺炎病人则为“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黏膜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2.3 区分易混淆的护理诊断
在临床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护理诊断,如“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与”“疲乏”。教师应根据每个护理诊断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依据,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3 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的难点是护理目标的制定。由于学生临床工作不足,对护理问题的理解有时不够深入,在制定护理目标时常出现问题主要有护理目标的时间不恰当,护理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价等。如学生为开胸术后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与疼痛、咳嗽无力、痰液粘稠有关”,护理目标为“3日内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该时间的制定显然是错误的。
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开始临床学习时薄弱环节。通过这一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每一措施的科学依据。这样,避免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盲目忙于临床操作,动手不动脑的问题。如学生针对肺气肿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态”这一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学生应明确进行这一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措施依据中应阐明这一方法对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的作用。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有关药物的使用及护理也应在此很好的体现。在书写护理计划时,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措施与护理问题不一致,护理目标与护理问题不一致,这些都提醒临床教师应在临床技能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4 实施
这一步骤是学生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规的护理操作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学生在最初面对病人时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在掌握如何保障病人的安全,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专科护理技能等方面重点加强学生的训练。
篇10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解剖学
【分类号】R47-4;G642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其内容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由于该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繁多,加上中专学生生源大多为初中毕业生,起点较低,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增加了教学难度。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将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自身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结合课程实际和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以下几种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兴趣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习动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护和发展对于激发中专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许多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缺乏必要地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时间一长甚至发展到厌学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制造出专业教学的亮点,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维持并发展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如笔者在讲述绪论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头生动描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当讲到战争中受到外伤的士兵由于南丁格尔在环境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时,学生中发出了惊叹,再结合生活中常说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兴趣。如学习破伤风时,通过学生对电视>中主人公发病时的特点的熟知,来比较破伤风发作时的异同点:两者都是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不同的是破伤风出现的是角弓反张,《哑》是身体蜷缩。学生兴致很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及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记忆,一举两得。 无论讲故事还是举例子,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一旦激发出来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当然针对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兴趣引入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法的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整合和探索。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三、 整合式教学法
所谓整合式教学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必须要充分和基础学科进行整合与渗透。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于结合。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其中还要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