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隔衣;;血压;效果
动脉血压的测量是查体中心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血压测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查体结果的判断、处理。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测量方法一直是各医院查体中心护理人员的一个期盼。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课书上规定,测量血压必须是在上臂条件下进行[1],但秋冬季节上臂易使被测者受凉感冒,汗液和皮屑会增加查体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而且血压计袖带由化纤材料制成,查体者皮肤会感到不适。在查体过程中,我们试图探索能否隔着单层衣服测量血压,这样即可预防冬季感冒、增加舒适度,又避免交叉感染的机会。但是隔衣测血压是否会影响血压值准确性,此类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200名健康查体者用电子血压计分别在隔衣和上臂的状态下测量肱动脉,观察血压值及测血压所需时间,采用同测肢体对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5月至2006年10月随机选取查体人员200人,男128人、女72人,平均年龄(46.5±28.5)岁,工具为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的欧姆龙公司生产的电子血压计,血压以mm Hg为单位,时间观察用具为秒表,所耗时间以(s)为单位。
1.2 方法
1.2.1 测前休息15 min,以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所有被测者统一取坐位测量右上肢肱动脉。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先用隔衣法(脱去右测上臂外衣,留下厚度不超过0.5 cm单层衣物,衣袖宽松以不勒胳膊为宜)隔3 min测量1次血压,连续测3次,取其平均值做记录,再用法同法测量并取其平均值记录。2种测量方法间隔时间不应少于5 min,以免脱衣时肢体活动影响血压值。
1.2.2 观察指标 隔衣法从脱完外衣,留下单层衣物准备测量血压开始记时至血压计屏幕上显示出血压读数后停止记时;法从脱单层衣袖开始记时至血压计屏幕上显示出血压读数后停止记时。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计量资料整理,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2种方法测得收缩压及舒张压见表1,2种方法所耗时间见表2。结果显示,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异常血压,与隔衣测量出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且隔衣测量减少了工作时间,2种方法测量血压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2种方法测得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x±s,mm Hg)
测量方法 隔衣法法 t值
收缩压118.44±20.97117.61±20.421.851
舒张压 75.22±12.6374.92±12.361.904
注:两种方法比较,P>0.05
表2
2种方法测量血压平均时间比较(x±s,s)
测量方法平均时间 t值 P值
隔衣法 40.42±1.75-38.34
法55.26±4.13
3 讨论
3.1 影响血压的因素除心输出量、循环血量、动脉管壁弹性、血液粘稠度及外周阻力外,还受被测者心理、测量时间 、袖带、体征等诸多因素影响[2]。隔衣法中单层薄衣不妨碍肱动脉搏动的传导,不会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3]。秋冬季节由于被测量者脱衣和由此带来的寒冷刺激,可出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的变化[4] 。隔衣测量有一定保暖作用,避免了寒冷对查体者的直接刺激和由此带来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3.2 隔衣法避免了内衣的穿脱,缩短血压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篇2
【关键词】军队疗养员;腰身指数;腹型肥胖;血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ist-height ratio and blood pressure in military recuperators. Methods The waist and the height were measured with themethods described in"Chinese Adul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Guide"and the waist-height ratio was calculated. The systolic, diastolic and pulse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waist-height ratio ≥0.5 and <0.5 groups respectively in old,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ystolic, diastolic and pulse pressure between the waist-height ratio ≥0.5 and <0.5 groups in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groups (P
【Key words】 Military recuperator;Waist-height ratio;Centripetal obesity;Blood pressure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易出现血压增高,已成为医学领域不争的事实。有研究证实,随着肥胖度的增加,血压亦随之增高[1],为了探讨代表腹型肥胖的更个体化的腰身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我们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702例入我院疗养、体检的军队疗养员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腰围、身高、血压测量,并将不同的腰身指数按照不同年龄组进行了组间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纳入和排除标准无急危重症,能配合进行人体测量和血压测量及各项相关检查,并能追踪观察者纳入观察研究,否则予以排除。
1.1.2 纳入对象一般情况共纳入观察研究702例,均为2005年1月~2007年1月入我院疗养体检的人员。其中男399例,女303例;20~39岁青年人222例,40~59岁中年人338例,>60岁老年人142例。
1.1.3纳入对象分组情况将纳入对象按年龄结构分为三组,20~39岁为青年组,40~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每组又分出腰身指数≥0.5和<0.5两个类别,以分别比较老、中、青三类人群腰身指数≥0.5和<0.5两组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
1.2方法
1.2.1腰身指数测量方法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及控制指南”制定的方法[2],测量时,受试者空腹,脱鞋,只穿轻薄的衣服。测量身高的量尺(最小刻度为1 cm)与地面垂直固定,受试者直立,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并将两肩及臀部也靠近量尺。测量者用一根直角尺放在受试者头顶,使直角的两个边一边靠近量尺另一边接近受试者的头皮,读取量尺上的刻度,准确至1 cm。测量腰围时让受试者直立,两脚分开30~40 cm,用一根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 cm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的连线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腹围(WC)的长度,读数准确至1 cm。腰围除以身高的值为腰身指数。
1.2.2血压测量方法按照《疗养技术操作常规》规定的方法,于上午7:00~8:00,在安静环境中静息10 min后,由专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舒张压以消音期(Korotkoff第五音)为准,测3次,取均值。
1.2.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统计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结果
军队疗养员中,中、青年组人群腰身指数≥0.5和<0.5两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老年组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SBP P=0.34,DBP P=0.11,脉压差 P=0.78)。各年龄组不同腰身指数的血压比较(表1)。
3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中,超重与肥胖与血压的关系已有许多报告,并已形成国内外医学界共识[3]。 但以往用于研究肥胖度与血压关系的人体测量指标,多为体重指数(BMI)、腹围(WC)、腰臀比(WHR),用腰身指数(WHtR)的很少。一些研究显示,WC较BMI在预测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中更具价值[4]。尽管如此,WC无法排除不同身高对相同腹围的影响,WHR无法排除不同性别对相同腰臀比的影响,因此,腰身指数在排除身高和性别差异对肥胖指数的影响上,更具优势[5]。故本研究采用腰身指数来探讨其与血压的关系,以期更加科学求新。
本研究显示:军队疗养员中,中、青年组人群腰身指数≥0.5和<0.5两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老年组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SBP P=0.34,DBP P=0.11,脉压差 P=0.78)。
本研究提示:腰身指数与成年人中的中、青年人群血压各项指标密切相关。这类人群腰身指数超标,血压(SBP、DBP、脉压差)也随之增高。而成年人中的老年人则没有这种趋势。进一步细化了以腰围、腰臀比、腰身比为主要腹型肥胖标志对预测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的人群,主要为成年人中的中青年而不包括成人中的老年。本研究所提示的腰身指数似乎不能预测老年人血压升高的危险,也许和老龄引起的生理、体型变化和内分泌变化有关。
本研究用腰身指数来探讨其与血压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了腰身指数与中青年关系显著而与老年人群的血压关系不显著,对用腰身指数预测高血压危险的人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层,对指导临床,尤其是临床护理,特别是军队临床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军队疗养护理医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广大指战员,他们大都是中青年人群,因此,用腰身指数这一简便易行的人体测量方法,对我军指战员进行血压护理和健康指导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尹小菁,林绍强,李秀敏,黄玲.自然人群腰围及体质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调查[J].广东医学,2005,26(7):986-988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4
3Deetz WH,Bellixzi MC.Introduction:the use of body mass index to assess obesity in children[J].AmJ Clin Nutr,1999,70(SuppI):123-5
4杨兆军,杨文英,陈晓平,李光伟.中国成年人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切割点[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5):372-375
篇3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来二六七职工医院进行护理的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临床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心理护理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的降压效果和稳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护患冲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除了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结合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改善护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 心理护理 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56-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有统计表明,有近四成人被查出血压高,而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轻患者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老年人。随着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作用、地位日益显现,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优选护理对策的前提”的观点,已初步成为临床护士的共识。
1 资料与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二六七职工医院进行护理的符合WHO/ISH关于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3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对二六七职工医院符合WHO/ISH关于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300例进行护理,其中男161例,女139例,年龄30-81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6例,初中90例,高中101例,大学93例。家庭经济状况:贫困19例,一般75例,中等176例,富裕30例。对心理治疗无任何了解的患者50例,仅有一般了解的163例,基本了解的50例,对相关概念比较清楚的37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研究方法。按随机分层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51例,对照组149例。
1.2.2 治疗方法。
1.2.2.1 治疗组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同时给予病人采取密切的心理护理措施。①药物治疗方法: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次研究服用药物均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其他扩血管剂等。可以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采用单剂或联合应用,降压治疗的效益非常明显,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事件及致残率,现今降压药物以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降到正常。服药期间知道患者科学用药,并戒烟戒酒,采用低盐饮食等措施。②心理护理措施包括:认知干预治疗、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治疗。
1.2.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其药物治疗方法和治疗组相同,在治疗期间只是按时科学用药和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而不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专门的心理护理。
1.2.3 观察测量方法。每组病人均在休息后测量血压,由统一的医护人员、在统一时间、统一测量3次,时间为8∶00、16∶30、24∶30,然后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测量结果。
1.2.4 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以α为0.05水平为检验水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于患者的血压稳定值则采用标准差的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护患关系情况统计见表2。
表1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对照组171.65±18.3895.89±7.85149.95±10.6392.35±5.10
治疗组172.16±17.8596.32±7.96136.35±8.6580.22±3.65
P值>0.05>0.05<0.05<0.05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护患关系情况统计
肢体冲突(例次)语言冲突(例次)患者满意(例次)
对照组(149例)10262
治疗组(151例)0116
3 讨论
由以上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试验组的降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试验组护患产生的冲突时间仅为一例,几乎为零,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6例,对治疗结果满意的患者试验组为16例而对照组仅为2例。由此提示我们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时,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同时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能取得更好的降压和稳压效果,能明显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导致高血压病的机制主要为各种劣性刺激因素持续作用于机体,通过兴奋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下丘脑的电活动增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单纯的药物降压治疗而不注重心理调节,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应同时给予以积极的心理治疗。本组通过认知干预治疗、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治疗等综合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结果。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欧姆龙HEM-741型电子血压计的可靠性。方法 对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各30例进行听诊法和电子血压的同步测定,根据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提出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使用两种方法测量血压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该型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与听诊法是一致的,可用于家庭及医院的测量,结果可靠。
【关键词】 血压;血压计;可靠性
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保健用品逐渐进入更多的家庭。为检测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可靠性,为临床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的血压测量途径,我们选择了国产欧姆龙HEM-741臂式电子血压计,以听诊法为参考,根据美国标准(ANSI/AAMISP10)、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推荐的方法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血压正常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17~50岁;高血压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4岁。臂围22~32cm。
1.2 方法
1.2.1 听诊法 在评估电子血压计是否准确时,规定了将被测电子血压计袖带气路与合格的汞柱血压计串联在一起,并请两位合格的血压测量师同时监测同一被试者肱动脉处血压值[1]。为能使两人同时测量血压,我们对听诊器进行了改进,将两个未安装听诊头的听诊器胶管口分别连接三通管(另一听诊器部件)两端,另一端再连一胶管,然后接听诊头。由两名有经验的护师,按护理学基础的血压测量方法,以汞柱式血压计进行同时独立测量训练。充气后以2~3mmHg/s的速度放气,听到第一声响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声音突然消失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2]。
1.2.2 电子血压计测法 受试者坐靠背椅上休息5~10min,脱去紧束上臂衣袖,将电子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其胶管通过三通管与标准的上海鱼牌汞柱式血压计串联。取两人同时独立测量的血压平均值为听诊法测量值。连续测量2次,测量中间休息2~3min。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过程由SPSS 10.0软件完成。根据美国ANSI/AAMI SP10-1992《电子或自动血压计》规定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误差要求:差值的平均值±5mmHg,差值的标准差
2 结果
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使用两种方法测量的血压平均值、两种方法测量的血压差值平均值、标准差,见表1。 表1 欧姆龙HEM-741与汞柱式血压计测值的比较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该型电子血压计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符合美国ANSI标准,与听诊法测量血压是一致的。其适用于血压正常人群,也适用于高血压病人。可替代听诊法在医院进行血压测量,更适于病人在家庭监测血压和日常保健。本组试验结果与既往文献[1]一致。
电子血压计有以下优点:(1)作为一种无汞的测量仪器,更有利于人员的健康和环保要求。(2)听诊法受测试者听力、视力,视听误差,测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电子血压计获得的资料客观,重复性好。(3)便于携带,使用省时、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4)电子血压计患者实现自我测量血压,可避免白大衣现象的发生。(5)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3]。
为了提高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使用时需注意:操作前检查仪器充电情况,袖带内气囊有无漏气等,电池不足可影响血压结果;操作中受试者正确,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寒战,袖带缚扎部位正确,松紧度合适,与心脏应在同一水平;不应在磁场环境测量,测量时不使用移动电话;操作后要妥善放置仪器,及时充电,定期检修。对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使用方法,以提高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何铁春,郭红梅,王晓明,等.“电子血压计准吗”.中国计量,2002,(8):16-17.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社区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控制,同时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社区干预。两组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两组采用相同的血压监测方法。上午9-10时、休息10min后取坐位测量右肱动脉血压,使用相同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每个病人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
1.2.2 社区护理干预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追踪随访。同时,还派专门的全科医生对病人进行管理,预约门诊时间,行动不便的,定时到家中测血压,指导用药。开展社区干预后,帮助社区内的高血压病人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使其他相联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得到控制,从而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1.3 疗效判定:①显效:DBP下降值>20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②有效:DBP下降值20;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2.结果(见表1)
3.讨论
据2011年我社区诊断资料显示,我社区2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的平均患病率为16.9%,高血压病知晓率为66.9%,治疗率48.6%,控制率36.3%[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去年底试点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项目,为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追踪随访[2]。同时,还派专门的全科医生及护士对病人进行管理,预约门诊时间,行动不便的,定时到家中测血压,指导用药。开展社区干预后,帮助社区内的高血压病人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使其他相联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得到控制,从而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3]。
社区建立高血压之家,定期举办了专题讲座,根据病人的需求,举办了多期受居民欢迎的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班。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由组长主持,病人在团体中不断接受防治知识,不断得到病友的鼓励和支持,再结合医务人员的服务,收到较好的效果[4-5]。另外,根据危险因素,为每一个高血压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在非药物治疗方面,如肥胖的促进其加强体育锻炼,在消耗能量方面做到量化的指导,结合合理的膳食,并定期追踪和反馈。以健康教育为中心,将其融入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中去,成为五“位”一体。每个科室都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将其融入其中。将该做的工作在适当的时间里放在适当的科室。谁首诊高血压病人,谁就做健教、建档和跟踪其全程的治疗,并在动态管理过程中不断让病人受益[6]。
参考文献
[1] 王苏中,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者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7(3):135.
[2] 刘国仗,陈孟勤,周北凡,等.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9,27(4):248.
[3] 冯巧云,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28-29.
[4] 周森,薛金良.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病[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8,19(4):211-213.
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短暂性脑缺血 影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恢复,最长不超过24h,但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1]。因其发病特点有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极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据统计,约有25%~40%的病人在5年内将发展成为脑梗死而威胁病人生命[2]。本研究对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共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35~81岁,平均(55±5.8)岁。85例TIA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院后经头部CT或MRI检查未发现梗死、出血或肿瘤灶。排除既往有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TIA首次发作30例,发作两次及两次以上者为55例。
1.2 方法 将85例短暂性脑缺血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分布可干预的包括(1)原发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2)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肥胖,高盐高脂饮食等。
2.2 原发病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脑卒中首要、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与卒中的发生均呈正相关[2],与TIA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一旦病人开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对之进行系统随访和监测。护士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遵医嘱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直至血压下降达标。但对血压的调控,具体方法目前还有很多争议,积极治疗高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在130/85mmHg以下[3]。护士应告知患者自测血压的意义,并教会患者选择适合家庭用的血压计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对无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强调用药的重要性,让其认识到不遵医行为将导致的严重危害。教育患者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脑动脉血管变化,避免血管的器质性病变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成分的改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高血脂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使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4]。因此,要及时治疗高脂血症,使血脂降至正常。糖尿病病人要尽快控制血糖。根据个体存在的相关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出院后定期随访,根据随访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测量血压,复查血脂、血糖等。
2.3 不良习惯的护理干预
2.3.1 避免不合理饮食。提倡采用低盐、低脂、低热量及富含维生素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多食蔬菜、水果和纤维素丰富食物,既含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又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
2.3.2 戒烟、禁止酗酒 吸烟和酗酒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减少脑血流量及加速动脉硬化等。因此,向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 采用心理咨询、口服戒烟药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大量饮酒,控制体重。
2.4 健康教育 向患者宣传防止脑血管病的知识,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保持心情愉快,睡眠要充足,适当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小结
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因素是TIA发生的重要因素,与糖尿病、冠心病、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因素也有相关性。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进行干预的。本研究显示,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及时给予正确治疗、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 ,可提高了TIA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TIA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
[2] 周红,江华容,秦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4-65.
篇7
[中图分类号] R4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塞危险度[1]血压监测是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定以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选择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它能较好的反映高血压患者24小时真实的血压变化情况,较其他血压监测具有很大优点:如:体积小巧,外形美观,便于患者携带。无需手工干预,自动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能发现隐匿性高血压,24小时血压变化及晨峰现象,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评定、预后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就我科306例动态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岁,门诊病人106人,其中男48例,女58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5岁。
1.2 方法 306例患者均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有限公司生产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于监测当日上午8时-9时配带上动态血压监测仪,白天时间设制为上午8时-下午7时,夜间时间设制为下午7时-上午8时,白天监测间隔时间设制为20分钟,夜间监测间隔时间设制为1小时,于第二日上午8时-9时取下动态血压监测仪,通过软件回放血压数据。
1.3 观察内容 ①袖带有无移位,滑落。②监测侧肢端有无肿胀,麻木,疼痛。③袖带固定位置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水泡。④监测仪对病人日常活动的影响。⑤监测仪对病人睡眠的影响。
1.4 结果 5例病人袖带移位、滑落,造成血压监测数据不全,13位病人自诉监测侧肢端感觉麻木,3位病人袖带固定处皮肤出现皮疹,2位病人袖带固定处皮肤出现水泡,23位病人自觉活动不便,53例病人自诉严重影响睡眠。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虽然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但时间不是很长,许多患者对动态血压的原理及方法不了解,监测时有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监测数据,使血压数据不够真实。因此,监测前应向患者讲解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及原理,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使监测的血压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2.2 其他 (1)妥善固定动态血压监测仪的袖带,袖带固定在肢体上臂,下缘距肘窝2cm处,松紧适度,以能容纳二指为限,过松易致袖带移位,滑落,影响监测结果,过紧可能导致监测侧肢端肿胀,麻木,甚至引起袖带固定处皮肤发生皮疹,水泡。给患者绑上袖带后,一定要先监测一次血压,让患者感觉袖带的松紧,并进行调节,使袖带松紧适度。(2)向患者讲清楚配带上动态血压监测仪后的注意事项,绑袖带侧肢体不能频繁活动,当血压仪正在充气测压时,应尽量把测压侧肢体伸直,并放松,离开胸部一点,以使监测血压数据更加准确。(3)保管动态血压监测仪,告知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仪是贵重仪器,需珍惜,爱护,配带后不能作其他检查。不能接触水,牛奶,饮料,油等液体。(4)对于特别紧张,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可在睡前适当服用镇静剂,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5)不要在正在输液的胳膊上固定袖带,袖带加压时会影响输液,从而导致对患者的伤害。也不能在留有静脉留置针的手臂固定袖带。(6)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患者应该避免在监测期间进行操作设备,驾驶机动车等活动。(7)告知患者不要打开血压纪录器盒盖,以免损坏纪录器。(8)告知患者在做动态血压监测期间,一定要详细记录当天的活动情况,有无影响血压变化的情绪变化,纪录服药情况,特别是降压类药物,应纪录服药时间,服用剂量。(9)告知患者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压制或限制压力气管。如在测量过程中,在3分钟内袖带没有自动释压,可手动取下袖带。防止长时间连续充气,影响血液循环。
3 体会 动态血压监测虽然有很多优点,为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也有很多缺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由于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格较贵,检查费时,噪音,袖带频繁充气等因素限制了动态血压监测仪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因此,在做动态血压监测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通过研究发现,袖带移位,滑落,是由于袖带固定过松,或患者手臂太粗,袖带较短,对于手臂较粗的患者,袖带绑好后,再用胶布在袖带交接处固定,以防滑落。对于捆绑袖带处皮肤出现皮疹,水泡的患者,是由于袖带捆绑过紧,夏季气温高,患者出汗多,肢体活动频繁,袖带与皮肤过度摩擦引起,如患者穿上一件薄棉质衬衫,将袖带固定在衬衫上面,可以避免袖带与皮肤直接摩擦,不会影响血压仪的运行和监测的准确性。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充气时发出噪音,影响睡眠习惯等。我们在操作中应当尽量避免不良反应,避免影响动态血压监测仪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发生,充分发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优点,准确检测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提供的高峰低谷等情况,选择适合患者血压特点的降压药或剂型,及服药时间,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或无血压下降的,靶器官损害更大[2]。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护理;自我药物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16-01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用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明显降低靶器的危险性[1]。高血压又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长期治疗,且依据血压值及并发症来调整药物治疗,所以中老年高血压的护理及院外的自我药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9例,其中男69例,女5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8岁;合并脑梗死21例,脑出血1例,冠心病18例。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出院后通过自我药物干预使患者清楚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服药的信心。
2护理
2.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部分病人认为血压增高时头痛头晕,通过吃药打针即可降到正常,症状消失后不再继续服药。所以,护理人员要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常用药物、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健康处方等[2]。1个月后随访记录,同时解答患者在建立档案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强化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心理疏导:中老年患者多表现出易激动、焦虑及抑制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柔和、和蔼、周到。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对人、对事都有一个宽容的心人。
2.3饮食指导: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增加钙的吸收。多食绿叶蔬菜、豆乳类食物;蛋白质吸以及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各脂肪酸比值要恰当;每日盐的摄入量<5g(约一小勺);饮食不要过咸,少吃咸菜、酱豆腐、咸蛋及腌制品。
2.5限酒戒烟:香烟中尼古丁刺激肾脏分泌茶酚胺,长期吸烟会加重血压病情,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3];大量饮酒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家族史或体重肥胖者应坚决忌酒。
2.6适当运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加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保持体重的作用。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年龄、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尤以简单的散步开始为好,随后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告知病人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如活动中出现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研究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降压效果的作用[4]。
2.7良好环境:高血压患者应避免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冬天应适当保暖,因寒冷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天洗澡水温不能太高太低,以保持 40℃为宜,且洗澡水温不能太高太低,以保持40℃为宜,且洗澡时间不宜太长。
3自我药物干预
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而这一过程多在院外进行,定期测量血压及坚持服药的行为基本依赖病人及其家属[5]。家属应常规配备血压计,医护人员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有利于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可根据医嘱自觉自愿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血压来增减剂量,忘记服药或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这样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同时,告诉中老年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负作用,指导中老年患者及家属坚持服药治疗,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4小结
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正确指导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知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整心态及自我药物干预等综合治疗,可减少靶器官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拥军.高血压与脑卒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74-576
[2]张靖.实用内科学诊疗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405
[3]邹国云,敖瑞兰,陈梅红.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08,(28):153
篇9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眼压的变化,分析高眼压发生的时间及可能原因。以及针对防止高眼压的发生而应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20例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4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高眼压发生的特点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硅油填充术后的高眼压的发生率为19.1%,可能原因有硅油乳化、术后炎性反应、无晶体眼瞳孔阻滞、激素反应性高眼压、硅油填充过量等。结论:通过总结眼内硅油填充术后不同时期可能出现高眼压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防止高眼压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共实施220例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注入术,其中42例在术后不同时期发生高眼压。本组病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8岁,平均54.2岁。本组病例中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例,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5例,黄斑裂孔型3例,巩膜穿通伤和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各1例。其中6例患有高度近视,9例患有糖尿病。
1.2手术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行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视网膜剥膜、玻璃体切割加(或不加)视网膜切开、眼内光凝、无晶状体眼行6 点位虹膜周切、气液交换及硅油注入等操作。硅油为德国产,黏度为5000 centstroke。
1.3眼压测量方法此组病例中排除术前有青光眼、高眼压及家族史的患者。早期高眼压患者一般在术后6小时眼压即开始升高[4]。因此用Goldmann 眼压计从术后6小时开始测量眼压,观察眼压的发展趋势。在术后24小时眼压仍呈上升趋势者继续测量术后36、48小时 的眼压,直至眼压出现下降趋势或眼压不再继续升高。在观察中,眼压高于30mmHg 时,每2小时测量1 次眼压,眼压持续高于30mmHg 4小时则停止观察,给予相应降眼压措施, 继续测量术后3天、4天、5天,1周、2周、3周的眼压,出院后1月、2月、3月门诊测量眼压。
2术前防止眼压升高的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视网膜脱离病人由于视野缺损、视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担心预后。因此大多数病人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悲观。因此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计划。
2.2卧位指导视网膜脱离病人卧位相当重要。术前为了防止视网膜脱离范围的继续扩大,因此入院后要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根据脱离的具置,原则上使裂孔处于最低位置而采取相应卧位。
2.3生活指导术前指导病人戒烟、戒酒,预防感冒,避免术中咳嗽引起手术意外,告知术后严重的咳嗽可引起眼内出血,引发高眼压,甚至影响到术后切口的愈合和视网膜的重新脱离。饮食以易消化的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为宜,防止因为便秘而引起一过性高眼压。高血压病人应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因为长期的高血压引发高眼压。
3结果
3.1眼压升高出现的时间与例数选择硅油填充术后眼压> 24 mmHg 者为高眼压患者, 早期高眼压为术后< 1 周, 中期为1~6 周, 晚期> 6 周, 本组病例中早期眼压升高8 眼(占19%),中期眼压升高25 眼(占59.5%) ,晚期眼压升高9 眼(占21.5%) 。
3.2眼压升高水平与例数本组病例中眼压为25~30 mmHg有14眼,31~40 mmHg 有20眼,41~50 mmHg 5眼,51mmHg 以上有3眼。
3.3眼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本组病例中发生硅油乳化11 眼,无晶状体眼瞳孔阻滞15 眼,炎性反应5眼,激素反应3眼,硅油填充过量3 眼,巩膜环扎前房角变窄3眼,原因不明1眼。
3.3.1炎性反应眼压高峰的出现可能与术后睫状体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3.3.2硅油乳化晚期高眼压多见于硅油乳化,其发生率高达56 %。硅油乳化与眼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乳化的硅油处于前房。
3.3.3术后散瞳和维持俯卧位类似青光眼激发试验,可引起前房变浅或房角关闭的急性青光眼,虹膜红变和长期的葡萄膜炎致周边虹膜前粘连,引起继发性高眼压。
4高眼压的处理
我们发现硅油填充术后多数患者由于麻醉或手术后伤口疼痛的原因,对高眼压的敏感性比较低,不能主动察觉到高眼压的发生。本组病例中只有6例病人在术后不同时期主动诉说术眼胀痛、头疼、恶心等不适。因此术后需要我们及时观察病人有无结膜充血、裂隙灯下前房的深浅度及有无硅油泡充填前房等高眼压前驱症状。早期高眼压:取出注入过量的硅油,局部用降眼压药物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和非激素类抗炎药。中期高眼压:虹膜周切口闭锁者可用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激素性青光眼停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晚期高眼压:硅油乳化者取出硅油,眼压不能控制者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必要时行抗青光眼手术。
篇10
方法:选择社区确诊为高血压患者120例,将以上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除接受单纯健康教育外,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血压慢病管理。
结果: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降压效果,需要结合各种慢病管理手段,如:膳食、运动、服药及自我血压监测的综合指导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使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大大的降低高血压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障,干预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 慢病管理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0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71-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社区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良的物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有关[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防治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其正在吞噬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和生命[2]。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对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分别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前者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促进作用,血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在社区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诊断标准为2009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符合以下条件:①具有沟通交流能力;②年龄在54±5.6周岁;③患者或家属能理解并配合;④有联系电话及社区管辖,将符合条件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慢病管理。
1.2.1 护理评估阶段。根据社区提供的部分信息及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无吸烟饮酒史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1.2.2 健康管理阶段。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心理调节、行为管理、血压监测等健康管理。
1.2.2.1 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慢病管理等知识的讲解,使其对高血压病有初步的认知。
1.2.2.2 用药指导。帮助高血压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终身持续用药,不可随意间断。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期间定期测量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能自行加减药物剂量,达到降压效果后改用维持药量,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1.2.2.3 心理调节。帮助高血压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
1.2.2.4 行为管理。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合理运动,戒烟控酒,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3~5次,每次40分钟左右,在饮食上限盐限糖,控制脂肪、动物内脏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补充钾、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1.2.2.5 血压监测。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使其每天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地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如血压波动较大,及时电话咨询。
1.3 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12个月后,患者回到社区医院由同一人使用同一血压计,在同一部位(左臂肱动脉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Z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实验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在56.2±4.9岁;对照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4.9±5.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值比较见表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对两组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很多人到最后发病才被发现的。在本研究中对确诊高血压人群,在进行单纯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慢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其血压控制情况优于仅接受健康教育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师,2009,47(2):108-109
[2] 姚崇华主编.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分册.高血压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