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5 08: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一体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档;一体化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04-02
重点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生成的档案,是整个社会档案不可缺失的组织部分,也是执行国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鉴定工程质量,追究事故责任的依据。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都具有参与方多方投资、多方设计、多方供货、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其所形成的文书资料无论在图文格式、材料的签发、文件签交都有不同的差异,这就给项目建设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建设项目多、周期长,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往往出现一些不能忽视的现象。
一是施工单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现象。一些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期间生成的档案、资料归档意识淡薄,档案的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的进度不一致。二是项目档案不规范。工程项目档案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合同、协议的填写不标准;施工控制书面记录不全,进场建设材料合格证、质保书等资料不齐全。三是项目建设相关单位档案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设过程中因工期长,随工记录代鉴现象严重;工程验收时,相关资料既不齐全又不准确、完整;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没有明确档案管理责任,没有对分包单位施工中生成的档案定期汇总、验收,如:工程总平面图、隐蔽工程管线图等资料的编制、收集和归档。
为避免和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者必须遵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进行管理,依据该规范,结合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现象,笔者在总结一些工程档案管理经验基础上认为可以在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方式,把现行使用的文档材料,都纳入规范的管理系统工程之中,实行集中管理,对那些在建设期间产生的随时被利用的档案主体材料,采用档案管理方式的进行全过程监控。
一、统一各行业文件档案管理标准是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关键
在各种文书资料、设计图纸等文件材料的形成阶段,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在各自项目上的设计要求、质材标准、工期规定等各不一样,但要想做到提高使用效率,就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之在形成之时就被纳入全过程监控之中,使项目建设与项目档案的管理同时进行。
1.对项目参建各方提供的工程建设图纸、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技术资料、设备基础检查验收记录、设备理论检查验证记录等文书材料,要在项目建设准备前期的合同订立时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统一规定
工程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建设的各参与方就认识到在工程建设图纸、各种工程技术资料、设备安装、调试及查收记录材料的存在形式、处理方式、移交方法等运作上存在冲突管理,这时,建设单位要设一位主管项目档案的主管领导,进行统筹,出现问题能及时协调,同时还要指定由档案部门负责工程项目档案的分类和验收工作。只有通过档案部门的参与及和各施工单位的沟通,在档案资料的收集、验收上和工程建设各方才能达成一致,才能为项目建设档案的有效利用做好基础,避免档案管理上的无序化局面。
2.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参与建设各方通过经济协作体形式来约束自己,规范各施工包商的协约文件及文件的交接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在总则第1条中规定“项目建设单位(业主、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编制项目竣工文件和整理项目文件”。明确规定了项目法人不仅对项目工程建设负责,也规定了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生成的各种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负责。因此,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在承包合同的基础上,按各参与方的关系制定一个大家可遵守的游戏规则,包括文书、资料、图纸的转送程序及签发程序,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同步进行,促使他们在工程管理中引入先进的规范化管理模式,由此,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较过去科学、规范,虽然在形式和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简洁、方便、严谨的管理方法却值得借鉴。
3.《文件管理制度》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日常管理中的运用,能为项目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文书材料在收集、分类标准、处理方式上提供可靠保证
各项目参与单位参照《文件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出项目变更设计、项目节点变更意见、工程技术资料、设备安装、调试及查收记录材料、工程查验文件等规章和程序,同时也约定各方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分工,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为工程目标服务奠定基础。
二、文档一体化管理使档案材料得以完整、规范,并能及时为工程建设服务
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高效的运作机制
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在施工工程项目初期编制提交的施工技术文件、施工控过记录(测量资料、原始书面记录)、复核报告、材料(购件、配件)质保书资料和竣工图是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常见的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运作机制,如在建筑安装工程合同中对工程档案的版本、提交日期和违约责任等加以具体规定;在工程预验、初验和终验过程中请上级档案部门检查、验收等运作机制;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人员培训的力度,帮助他们了解工程项目在预验收中的前期文件、竣工文件材料。
2.职能部门的科学化、规范化
新世纪、新形势的文档管理高度依赖计算机等高科技工具,而原有手工方式管理档案的综合档案室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工程建设文档一体化管理日显突出。
文档管理职能有三方面。一是对工程建设前期所产生的文件材料的管理。二是对工程建设期间所产生的工程技术、项目调整、变更的档案管理。三是对工程建设产生的电子档案的管理,三个职能都相辅相成,前两个职能既是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工程项目各重要实施阶段,聘请一些懂技术的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为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在各阶段进行“蹲点”,将竣工文件编制的监理工作纳入档案日常管理中。未来,他们也是利用档案的主体。另一方面档案人员与他们密切联系,才能在工程建设期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好文档一体化工作。
3.积极主动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对项目工程在建期间产生的档案的规范管理,即是未来主体项目工程档案的过程管理,这是科技档案的管理特性决定的。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推进,这期间也会产生新的档案原始材料,同时,也会出现对原先的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合同的修订、施工图纸的更改等,这些形成的新材料又处于新的利用之中,所以及时对工程原始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更新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参建项目工程各部门,对于多方项目建设协议或合同、日常工程记录,要求完成一个项目就要进行验收和归档,这些及时收集、及时归档的资料都有可能成为解决双方利益纠纷时的依据。建设项目各方除制定档案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节点,例如设备开箱检验、工程会议记录,保证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
三、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为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得到充分运用。
1.计算机在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中的运用,使得文档一体化的高效利用性得以发挥
从项目建设开始,文件资料就被计算机进行操作、管理,例如,完成材料的接收、登记、处理过程的记录、材料发放、归档录入、检索利用、借阅归还等管理全过程,从而实现文件档案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建设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不是在原文件、档案分别处理的前提下进行计算机联网从而实现信息共享而达到一体化管理的,而是从工程的实际出发,成立了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机构(文件管理中心),编制了基于重点项目工程文件特点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在该管理程序的前提下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2.内部局域网络的建立,使项目工程文件的传阅、处理更加快捷、简便,档案的综合利用价值更能得以体现
项目工程筹建部门内部网络的建立,使许多文件的传送过程在计算机中完成,缩短了文件处理的时间,比如:文管中心利用计算机接收到传真文件,将电子文件保存到特定的传真文件数据库中,并打印原文进行传阅处理,在计算机上做好传阅情况登记,同时传真文件可以在网络中与有关人员实现信息共享,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到最新接收的文件。这些文件处理过程基本上都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大大缩短了文件传送处理的时间。由于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档案的处理过程也相对简单,在文秘人员完成传阅文件后,档案管理员将传真打印件归档。由于合理地设置了档案管理数据库,使得档案利用人员在自己办公室的上网微机上就可以查阅授权范围内的档案全文或摘要,充分发挥了档案的综合利用价值。
篇2
【关键词】工程监理;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
引言
创新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前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使得项目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集成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青睐,并逐渐开始应用到实际的项目管理中。
1实行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在工程项目中,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进行一体化管理具有众多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建设单位和受委托的管理公司经过有效的组合后,使双方得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②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实行一体化管理不但能够对管理公司的人员和项目管理经验进行直接利用,而且掌握了项目的决策权;③由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的日常管理,而自身则能够将主要经理放在核心业务上,例如进行资金的筹措、钻研技术等;④管理公司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项目实现最优的设计、采购和施工效果;⑤通过对管理公司的管理工具和设施的直接使用,大幅度降低了项目的日常管理成本;⑥通过少量人力资源的投入便能确保对项目的控制,无需考虑项目竣工后大量人员的分流问题。
2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①一项评价;②两种合同;③三个系统;④四个一体化;⑤五类服务[1]。
2.1一项评价分析
所谓的一项评价,即是指对于管理公司在项目各个阶段,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招标、项目施工、项目采购与监造以及项目保修等阶段提供的工程监理服务与项目管理服务,建设单位都要系统、全面的进行相应的考核和评价。参与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内容由合同进行约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工程监理服务;②项目管理服务。其考核与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项目实施阶段进行月度考核与评价,也可以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进行整体考核与评价,或者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而评价的组织与实施,则由专门的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工作组的成员由相关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2.1.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应当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将管理公司在该阶段的全部重点服务工作包括在内,在工作过程当中,其工作是否有条不紊,工作是否及时,以及工作结果是否准确完整,都需进行考核评价。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要尽可能的确保客观合理,操作起来也简便容易,最好是使用定量化的标准[2]。而有些绩效无法进行定量时,则要确保相关的描述的准确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制定,要以项目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并结合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服务计划。2.1.2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每个月对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其相应的评价结果和工作建议要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以便项目管理部能够对成绩进行发扬,对计划进行调整,对工作进行改进。绩效评价系数的确定以总体的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总体的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服务费用的支付依据。
2.2两种合同分析
在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具有合同主体地位的主体并不包括项目管理部,合同的主体单位是受建设单位委托的管理公司,在建设单位的委托下进行工程监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服务。管理公司和建设单位的基建部门签订两项合同,一项是工程监理服务合同,另一项是项目管理服务合同。两项服务的收费参照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并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收费标准。
2.3三个系统分析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分为三个系统组成部分:①项目决策系统;②项目执行系统;③技术系统。建设单位的主要领导、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管理部主任等组成了项目决策系统,其主要职责在于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其中包括重大事项变更、款项支付、项目方案以及合同的签订等内容。执行系统则是指现场项目管理部,其主要职责在于执行决策系统做出的决策,并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具体的管理服务工作。而技术支持系统就是受建设单位委托的管理公司为项目管理部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其中包括采购计划的编制、设计造价咨询以及现场工程管理等各方面。管理公司和建设单位共同组成现场项目管理部,并有项目经理负责。项目主任由建设单位代表出任,项目经理由管理公司代表出任。管理公司在现场项目管理部其他成员中占了大多数,其成员包括各个专业的主管或工程师,如强弱电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安全主管和行政信息主管等[3]。
2.4四个一体化分析
①组织结构的一体化,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和管理公司而言,其是双方最优资源一体化集成的充分体现,建设单位管理职能的延伸就是现场项目管理部。②职能的一体化,主要是针对监理职能和管理职能而言。其是指监理单位一方面要依据监理合同进行项目监理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合同履行项目管理工作,即将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职能都交由监理单位履行,二者合二为一。③管理程序的一体化,主要是指在一套完整的实施计划和体系下进行整个项目的运行,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都参照这一体系。④目标和价值观的一体化,主要是针对各项目管理方而言。其主要是指进行团队建设而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使参与建设的每个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目标都趋于一致,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工程管理服务工作当中。
2.5五种服务分析
①设计阶段服务。这一阶段的服务内容有对投资进行控制、对质量进行控制、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以及对信息进行管理。②施工招标阶段服务。这一阶段的服务内容有:a.各项招标工作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b.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同时与委托人和招标文件编制单位对文件的修改进行共同商讨;c.协助委托人进行招标的各项工作。③现场施工阶段服务。这一阶段的服务内容有质量、投资与进度控制,合同与信息管理,还包括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④采购监造阶段服务。这一阶段的服务内容有:a.协助委托人进行设备采购招标计划的编制工作;b.对委托人的招标审查工作进行协助;c.对采购合同进行管理,并监督采购进度;d.代表委托人监督、管理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质量;e.对工程设备和材料的到货进度进行核查,看其与采购合同和工程进度要求是否相符。⑤保修阶段的服务。这一阶段的服务内容有对工程质量缺陷进行检查和记录,并调查分析缺陷原因,责令相关方进行修复;对保修阶段的工作制定计划;对质量缺陷修复方案进行审核,并对修复过程进行监督;对修复费用进行审核;对各项材料进行整理。
3结语
终上所述,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其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不足,但这也是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这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合理研究分析,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浅议[J].中国标准化,2017(02).
[2]刘茂飞.工程监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
篇3
【关键词】在建工程;文档管理;档案;大型项目
现在很多事业、企业单位都有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但是很少有企业使用专业的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在建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使用和生成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材料是工程建设的依据和保障。工程施工文件既是工程质量的记录载体,也是工程问题处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因此,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文档形成过程的业务指导和监控管理是保证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数字化档案系统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的推广,促使企业档案过程管理的工作在新形势下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因此,使用科学的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大型项目管理好档案的必备工具。
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软件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配合科学的规范制度,实现企业工程项目文档的全生命周期控制,变传统的工程项目档案后端管理为先进的工程项目文档全过程监控管理。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阶段、各关键点的掌控,使档案达标验收变得水到渠成;使文档竣工整理变得轻松快速;使参建单位间的资料协作变得亲密无间。
1 大型项目在建过程中文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大都是建设工期长,且施工队伍流动性强,没有形成有效的档案组织管理网络,一是档案工作人员配置不健全,档案人员的职责不清;二是档案资料流向网络不健全,使得工程建设中技术、施工人员的调动、变更,导致人走档案走,人走档案没交接,人走档案没人做等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质量。
1.2 施工单位的档案意识淡薄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施工单位一般比较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而把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作为次要工作来抓,到工程竣工时,档案资料往往不齐全。建设工程档案在归档工作中经常出现材料不完整,遗失、遗漏的现像。其表现:一是施工项目中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来抓好该项工作,使工程档案材料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导致档案材料的遗漏和丢失。二是编制整理档案与工程进度时间不同步,甚至有的项目等到工程竣工验收时,才想到要抓档案工作,造成工程档案材料失散遗漏,给工程留下无法弥补的损失。
1.3 施工单位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从近几年参与我公司组织建设的炼油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档案管理情况来看,许多施工单位档案人员一般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多,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对工程档案比较陌生。熟悉档案法规和制度,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并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更奇缺。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在施工队伍中,大多数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门档案业务技术培训,缺乏建立建设工程档案的基本知识。在组织施工及技术档案形成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操作,造成工程档案质量低下。
1.4 施工过程文件缺乏监督管理,难保真实性、完整性
施工技术文件的形成缺乏工程管理人员的过程监督管理,造成交工档案与实际不符、不真实、不完整。一是,档案材料填写造假,数据前后不符。如定位测量记录经常出现填写项目不全、漏填现象;施工单位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数据与实际不符等。二是,原材料的试样缺乏代表性,如钢筋只在一根上截取几段;混凝土试压试块单独精心养护、沙石也经精心挑选后再取样复试等等,这样复试出的结果严重缺乏代表性。三是,取样数量、频率严重不足,易发生不合格材料漏检的情况。有的甚至干脆把不合格报告拿掉。这样,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就会无档案可查,给工程留下重大隐患。
2 加强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的对策
由于大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众多、参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文件形成的时间跨度大等特点,给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带来很大的困难,业主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抓根本控源头,针对各阶段产生的文件进行必要的监控管理。以下是本人在建设大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的一些经验。
2.1 选定符合项目管理目标的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物资采办、工程施工到工程项目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所以须在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建设单位就要指定专业档案系统开发商制定符合企业管理目标的在建工程文档管理系统,规定各参建单位在各自负责合同范围内的施工文件、施工图纸、信函、传真件、声像记录等文件的收集、管理工作必须与纸质同步录入系统,对工程进度与档案管理进度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2 提高档案员的管理经验
使用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参建单位欠缺工程文档管理经验的档案员可以按照该系统的整套标准模板库的指导,一样可以很好的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文档资料的快速、齐全、准确的收集工作。该系统还提供专业化整理、组卷、归档的辅助工具,不用担心参建单位档案意识淡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业主档案部门在系统内规定档案整理和组卷规则,在单项工程完工后,参建单位就可以按照组卷规则,在业主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利用组卷专用工具,快速的完成档案的组卷工作,无需等到整个项目竣工。
通过使用科学规范的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逐步提高参建单位相关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素质和能力,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多元化、现代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套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建设大型项目的必备工具。
2.3 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众所周知,建设一座大型项目是一个施工周期长、人员多、施工环节复杂的建设过程,以往的施工单位都是随即记录施工过程,但是施工单位的办公场所比较复杂,项目开始时,施工单位的办公地点在施工现场外,随着施工的进度,施工单位办公室进入现场,待工程中交后,施工单位撤出现场办公,人员撤离等,随着办公场所的变换,堆积的过程资料在搬迁过程中部分丢失,补做的文件材料大部分数据失真。如果项目开始就使用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所有参建单位把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记录及时录入文档系统,业主工程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能随时检查录入的施工记录,就算由于办公场所的变换导致资料的损失,也可以及时补充原始数据,大大降低了文件材料的失真率,保证最终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2.4 提高建设项目进度监控力度
建设单位通过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收集信息、编制计划、监控进度风险、分析进度偏差、进度报告、计划调整等工作,保证项目管理者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控项目进展状态和进度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建设项目进度监控力度。
2.5 采用科学技术实现在建工程无纸化
使用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辅助企业的工程项目文档顺畅流转,促进各参建部门协同工作。建立一个工程专用局域网,联接包括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工程部在内的所有参建单位。形成网络化的协同工作平台,完成零距离的信息交互。利用在线编辑、电子盖章、电子签名等先进的技术,工程项目文档资料完全可以实现在线流转、审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能够记录并显示文件的历次修改痕迹或修改稿,并具备将其与文件最终稿相关联的功能,保证电子文件的处理过程无差错,未被非正常改动,实现在建工程的无纸化办公。
2.6 采用各种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通过对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包括系统各部分的操作权限管理和数据操作权限管理,确保文档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能对所有上机操作人员自动判断分类,拒绝、警示非法操作并加以记录,系统使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证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系统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双机热备份和日志备份,能够使用安全的备份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出错后完成数据恢复任务,确保文档系统的稳定性。
2.7 对项目档案的验收做到规范、严格把关
使用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能够把握项目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做好档案验收工作。依据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树结构目录框架,对照项目档案验收的程序、方法和要求,提前组织本单位自检本项目的前期文件、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监理文件和竣工图的编制情况;分阶段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改误;加强对档案的预验收工作,以确保文件齐全完整和准确。
总之,大型建设项目是个规模大、工期长、形成材料多的集合体,这些工程档案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商业效益,还凝结着工程管理经验,是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安全发展的宝贵财富。建设单位必须要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形成后的收集、整理、组卷、归档,要把建设项目文档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或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必须在项目立项之后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规范以及建立符合项目要求的在建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为辅助工具,使参建单位在收集、整理、组卷、归档等工作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及时有序,又能实现纸质与电子文件同步的完整、准确、系统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松,张爽.档案过程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图书与档案,2011(9).
篇4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提高;建设效益
进入21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随之带来巨大的建筑工程增量,不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较为偏远的县城,建筑工程依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其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我国GDP的增长,那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在施工的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生产资料的浪费,又或者是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建筑技术的革新和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来提高建设工程的效益。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优秀的建筑项目管理,如何加强旧建筑项目的管理,成为了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会否生出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文就目前业内较为关心的如何通过加强建筑项目的管理来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为议题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提升工程效益的基本概念
1.1提升工程效益的意义
自20世纪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引入我国以后,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发展已经小有成就并发展出了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建筑项目管理方式,并且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了管理科学的高度。在以往的建筑项目管理当中我国的管理中心更加侧重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的监督管理,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愈发的激烈,这种竞争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国外更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管理理念,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只有在保证或者减少工程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建设的效益,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1.2项目成本控制
就如同上文所说要想在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就需要“开源节流”,建设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就是一种节流的方式,其目的是在保证工程高质量和按时竣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的手段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且控制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投资额之间的差值,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就是对工程项目中所有的指出进行检测和统一的管理,控制总的施工费率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严格禁止施工中的浪费行为,最终通过综合的成本管理方式来提升建设效益。
2我国建筑项目管理提升建设效益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仅仅保证建筑施工按量、按时完成已经远远不足以保证建筑企业有立足之地,合理的控制建设成本提升建设效益,是目前行业内对于建筑企业普遍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建筑项目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管理不当,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当贯穿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我国目前的项目成本管理,往往只重视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对于前期项目策划、设计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往往给予的关注不够,在最终的竣工结算后往往发现,前期的资金投入超出了预计的投入额。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在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中存在人员分工混乱的现象,使得原本制订好的管理计划无法顺利实施,又或是管理人员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使得项目管理时时处于管理和信息滞后的状态,严重影响管理效率。(2)缺乏有效达到技术管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来自农村,其自身的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往往都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训,这就导致了其施工理念较为落后,其较为落手的技术手段不利于建筑效益的提升。另外施工企业有心引入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时,也存在这管理僵化的问题,短时间内科普的施工及时,在进行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缺乏创新、照猫画虎的现象,导致在增加了项目投入的前提下,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收益。(3)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建筑工程本身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综合性城市基建项目,对于其的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在这一基础上通过管理的手段降低成本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就更加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然而今年来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数量急剧增加,项目管理人员在数量存在严重不足,并且普遍存在着缺乏丰富工作经验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救出出现管理上的漏洞,瞻前顾后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或施工上的事故增加项目成本。
3加强项目的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的措施
3.1合理定制成本控制目标
灵活的确定目标成本从整个项目的高度确定目标的成本,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确定的目标成本细分到每个单项工程的部门中,并签订相关的责任合同,实现责任制管理。建筑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每个单项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审查目标成本和实际费用有无差异,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成本进行不断地调整。
3.2加强成本管理
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利益与形象。因此这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细心的经营,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健全规范的成本管理系统,使各个部门认真的贯彻落实。同时,建筑工程企业领导应该引导各级各个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各个工作环节更好的衔接,从管理上使成本控制工作有序的进行。当然,还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不断的优化,把责任公平的分配到每个员工头上,宏观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费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3加强建筑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行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技术的竞争。对建筑工程项目技术进行改革,对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从项目质量、施工进度以及人员的调配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建立规范的技术管理模式。同时,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监督各个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工程,使建筑工程技术为工程的成本控制创造更完善便捷的管理之路
3.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成本控制高素质人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必须严格要求。建筑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实践双培训,加强成本控制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
4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与国内自身同行之间的竞争。“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将我国的本土产品带到了旷阔的亚欧大陆,更是使大量的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在面对国外同行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理念时,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时下建筑企业应关注的重点,只有在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水准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施工的成本,努力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才能在国际市场残酷的竞争中为中国的建筑企业保有一席之地。所以希望通过本位对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提升工程效益的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目前的施工管理现状的解析和加强管理措施的列举,为我国建筑企业提神自身的建设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松.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河南科技,2013,17:246.
[2]王甘林,王灵阁.试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71~72+74.
篇5
建立工程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文档一体化指工程项目文件控制与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寰球公司工程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控人员与档案人员管理一体化
项目签约启动后,项目组即可成立文控中心,因项目的大小设有文控经理(DOCUMENT CONTROL MANGER简称DCM)、文控工程师(DOCUMENT CONTROL COORDI-NATOR简称DCC)及文件管理员(DOCUMENT CONTROL SPECIAL-IST简称DCS)岗位,负责项目过程中文件控制、最终版文件交付及归档;文控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一体化管理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寰球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为进一步与国际先进工程公司项目文件控制工作接轨,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公司文档工作发展目标,2006年公司成立了文控部,人员由原图档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与项目部的项目文控秘书人员组成,文控部对文控秘书、档案人员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和业务指导、统一专业标准规范、统一明确岗位职责。文控部的成立为实现文档一体化的目标提供了组织和人员上的保证,为目标的实现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2、纸质项目文件控制与纸质档案管理一体化
纸质项目文件控制指项目执行中文控人员对项目产生的各类文件进行项目生命周期内有效的动态过程控制,建立有序、可控及可追溯的文件控制体系。文件控制工作是一项规范化、专业化和职能化的工作,目的是记录、追踪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过程文件和成品文件的内容及状态,主要活动包括文件的、文件的分发和传阅、文件的接收和返回、文件的归档、保存和销毁。相比之下,纸质项目档案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模式,档案人员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要求对归档的纸质项目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等,便于利用,以充分发挥档案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文控部成立后,提出了静态的档案管理工作前移,将档案管理的方法、理念融入到文件过程控制中去,档案人员对文控人员进行文件图纸验收、收集、分类、组卷、编号、整理、借阅等专业化的系统培训,达到项目结束后文控人员直接归档入库上架,以期实现纸质项目文件控制与纸质档案管理的一体化。
3、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一体化
在项目执行中项目部一般使用的是适合项目管理的专业文件控制系统,用来存储、控制项目过程中生成的所有电子文件,包括外来纸质文件扫描后的电子文件;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的是适合档案业务管理的专门数据库系统,用来存储管理归档后的电子档案。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一体化需要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上述文件控制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无缝链接,建立文档一体化软件,针对从电子文件产生到归档为电子档案进行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寰球公司在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实现过程文件全部电子化、网络化,同时优化两个操作系统,通过专业公司开发一体化软件,使文控操作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逐步实现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文档一体化管理是将文件控制的动态管理与档案的静态管理相结合,从中最大限度有效地加强了工程项目文件的前端控制,同时也激活了传统的静态档案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传统的做法,文件控制是从各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运作,与档案的静态管理没有衔接,人员也属于两个部门,没有统一整体的业务规范,这样往往会出现归档文件不齐全、整理不系统、分类编号不准确等现象,验收时往往产生成品文件图纸不合格与保证进度及时发图的矛盾;归档后往往因质量问题需要档案人员重新拆卷、整理,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性工作;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前端文控人员虽然在操作系统中输入了大量的文件信息,但由于两个系统不衔接,有些档案需要的字段和信息没有包括在内,致使归档后档案人员再次进行大量信息的输入,工作烦琐而重复。文档~体化管理的实施不仅使档案人员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档案的利用工作中去,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更有效地通过前端过程控制保证了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系统。
实现工程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的两个前提条件
1、建立统一的专业化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文件控制、档案管理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文件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基础。体系文件是文控、档案专业人员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内容涉及国标、行标、企业内部标准及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各类项目文件控制程序化文件,这些标准体系文件的建立是文控、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的保障,同时有效促进了文控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实行文档一体化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专业化标准规范,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寰球公司在开展文控、档案工作中,共建立了三个层次的40多个体系文件。
2、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
工程项目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对现有文控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寰球公司为例,其岗位工作涉及档案、文秘、中文、英语、计算机、石油化工、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文控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项目过程文件控制程序、流程及方法,而且要熟悉有关档案管理的国标、行标及企业内部体系管理标准规范。寰球公司文控部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文控人员进行大量的专题业务培训,包括项目文控策划操作流程、文控操作系统应用、电子文件分类结构、项目常用表格、项目文件编号及底图验收、工程技术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组卷等文控、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工程项目中形成的设计文件、管理文件、信函、外部技术文件(包括厂商文件)声像文件、最终交付文件等进行分类、编号、整理、组卷、分发、借阅、归档等过程管理和控制,为项目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服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归档文件的质量。
篇6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电力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36-2
0 引言
在工业革命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样的发展优势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电力工程企业对电网安全运行方面的管理模式逐步更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电网的兴起和应用为其管理起到重要的影响。基于目前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离不开电能的供应,完善和优化电网的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的安全运行。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的范围较少,在一些城镇中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对本课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1 采用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我国电网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现阶段,在国内电网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传统观管理模式;二是集控站管理模式;三是监控中心与运维操作模式;四是调控一体化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先后应用到电网管理当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各种电网管理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自身的短板,均优于自身的发展无法满足电网的运行方式而被不断淘汰和更新。为了保障电力工程项目在实际中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新型的电网运行模式的研发和应用势在必行[1]。
1.2 调控一体化能节省资源
在以往的应用中,电力工程项目在电网运行中采用调控一体化的模式能提升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网中岗位人员的工作调动,同时还减轻了配网工作人员以往的工作强度,促使管理水平的提升。调控一体化模式和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比,电网管理的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现阶段国内开始大力的开展电网工程项目的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为当下时代的发展提供保障性作用,唯有调控一体化模式方能优化电网运行的管理模式,这对电力工程企业长远的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2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和优势
2.1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思路
{控一体化模式能够有助于电力工程项目企业对电力分配,进而为人们提供稳定的供电服务。这是由于行在电网管理过程中,生产运行部分中的变电站监控的工作职责并入到调度的部分当中,在以往电网和电力的调度业务上增强了电力电网的监控职能,依靠电网信息和智能完善的技术能全面掌控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进一步强化电网运行的安全性[2]。
2.2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该种新型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种优势。①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效率。调控一体化模式有助于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之间的融合,摒弃电网管理和运行中一些相对烦琐的环节,缩短了电力在分配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为工作人员处理业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处理信息的精准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此提升了电网工作运行的效率。②增强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控一体化模式能辅助调度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电网实际运行的状况,调度人员通过对上述资料和信息的掌握,能准确并有效地把握工作的重点,更加有助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与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得知,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提升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③提升电网运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在现今的电网管理模式中采用调控一体化模式主要是为了更加适应电网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样新模式的采用能提升电网技术与设备水平,这样相互促进的方式能使电网在实际运行和管理中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促使技术装备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3]。
3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
电网中采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协作,才能将电网项目工程管理的工作落实,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利用调控一体化的电网管理模式,首先,应对电网项目管理涉及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并明确其主要的工作内容。这是由于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参与到电网的管理工作,对电网安全保障产生一定的威胁,在明确其职责之后,能将各个环节工作进行细化,避免了出现的信息泄露的现象出现[4]。其次,应对电网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总体筹划。由于调控一体化的管理属于一种新的模式,必须要在保障其实施的合理性进行测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实施环节提供重要的保障。再者,要对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步实施,针对每一步的实施方案进行的策划,并按照制定的部分逐步实施,在此过程中,应成立监督和管理小组,对实施效果和各个部门采用调控一体化的工作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出现不良现象时,应及时的更正,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化的方案。通过上述的研究得知,只有通过有效地总体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策略,才能辅助电网项目工程中一些时间跨度相对较大的区域,提高调控一体化实施电网管理的效率。
3.2 注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采用调控一体化管理方式主要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电网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为广大的民众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基于这样的状况,电网项目工程在我国电力工程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电力工程项目系统较为烦琐的一种,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全局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实施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应注重与电力工程企业发展和建设实际的状况现结合,从我国整个电力工程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着手,从整体上提升电网运行企业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其竞争力与业务流程优化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和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联合,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反复的斟酌,对出现不可取的部分果断摈弃,这是由于在国内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电气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配备存在很大的差别,因地制宜才是提升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5]。另外,在电力工程企业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时,应及时地将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技术部门进行沟通,并对其中能够实现的部分进行确定,并对暂时无法完成的电网管理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业内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在技术能实现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到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调控一体化管理应有的效能[6]。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现今的电力工程系统中,由于以往电网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在电力工程企业对电网进行管理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样的状况,创新电网的管理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网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对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优势、运作的流程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究。通过对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得知,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能辅助电网项目工程中一些时间跨度相对较大的区域,提高调控一体化实施电网管理的效率。注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将电网管理技术的实现和电力工程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予以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电网的有效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江南,陈亦凡,郭惠,等.调控一体模式下地区调控中心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J].电力与电工,2011,01:46-49.
[2] 林鹏程.区域电网调控一体模式下调度防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科技展望,2014,11:115-116.
[3] 赵航.电网调控一体模式下地方电网安全与电网稳定性研究[J].品牌,2014,09:125.
[4] 秦川.浅析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实际操作及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01:92.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构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要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寻找更加适配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案,积极推进全过程化管理进程,配合综合监管标准以及市场服务要求,从企业长远发展布局和战略布局出发,建构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维持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筑企业推进一体化管理进程,要秉持共同、连续的管理原则,确保企业内部相关要素和子系统都能呈现出较为和谐的管理状态,并且为不同管理领域工作的开展提供互补服务,发挥一体化管控机制和运行维护体系的应用优势,规避风险因素,实现精细化任务内容的布局处理,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组织管理结构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1)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统筹管理和控制的活动应用模式,确保资源配置、管理评审、预防措施等工作都能协同落实,减少组织之间因协调性不足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2)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控制能大大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为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借助综合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管理应用机制,就能维持复合型管理体系的平衡,提升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综合效果。(3)一体化管理模式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借助协同管控模式就能提升组织结构、智能分配管理的效率,为资源共享提供支持,避免重复性工作频次对整体效率产生的影响[1]。综上所述,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搭建协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内容
2.1管理对象
2.1.1质量管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是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管理的关键阶段。利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规范施工项目管理过程,确保项目质量符合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求,匹配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一般而言,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充分秉持PDCA管理原则,将科学管理的原理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每一项管理任务内容中,形成质量管理的闭环模式(图1)。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态PDCA循环结构体系中,满足要求就是质量管理的“起点”、持续改进才是质量管理一直追求的“目标”。2.1.2环境管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城市环境质量和空气污染问题如何合理化地解决成为城市可持续建设的重要议题,建筑企业要充分践行规范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环境管控水平,坚持预防管理原则,保证相关要素监督管控的合理性,不仅能有效控制污染物还能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环境管理结构中,要保证相关要素的规范性,按照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落实工作内容:(1)制定环境管理的方针。(2)制定实施性规划,综合审定环境因素、法律要求、目标和指标。(3)监督实施过程,要建立机构职责、培训交流、文件和文件控制、运行控制以及应急准备响应。(4)监测和评价,落实不合格的纠正以及预防措施,并记录、审核。(5)评审并改进。2.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组织安全生产责任机制作为关键,确保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维持综合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人为失误对企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配合安全思想教育指导和安全态度教育指导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2基础框架
在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中,要想保证相关要素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就要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关键要素,对各自体系的异同点予以分析,保证管理模型的统一性。2.2.1体系共同点(1)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基本原理相同,其核心内容都是借助管理学原理建立动态循环管理框架,从而秉持持续性改进的组织领导处理模式达到共同的目标。(2)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手段、操作要点保持一致,利用系统方法都能实现协同化管理体系,并且结合PDCA循环思想,就能有效识别质量因素、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配合控制模式、监控机制和评估工作,有效提升管理内容的实效性价值。(3)三者均体现了相同的管理原则,都是要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员工共同参与,从而建立完整的过程管理方案,保证每个过程控制点落实的规范性,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案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提供保障。2.2.2体系不同点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的目标以及具体对象存在不同。例如,质量管理体系侧重产品过程控制,要求建立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管理模式,而对应的环境管理体系则更加关注资源的配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降低和规避,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和利害关系者的要求[2]。另一方面,控制工作切入点存在不同,如表1所示。表1控制切入点序号名称子程序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2环境管理体系从环境因素分析入手,落实建立、运行、控制、改进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危险源识别入手,落实建立、控制、改进。
2.3基本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组织领导部门开展综合控制决策的制定工作,并落实相关文件。(2)成立“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领导组和工作组。(3)分层落实相关培训。(4)结合国家法律法规,集中收集相关方、社会、员工的基本诉求,结合企业文化、管理现状等相关内容和要求制定一体化管理方针。(5)识别对应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过程、环境因素、安全风险因素。(6)结合管理方针指定目标和具体量化指标。(7)完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职能分配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8)依据具体目标制定管理方案并策划编制一体化管理文件,及时分布的同时配置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9)落实内部审核机制,并跟踪评审,及时评价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和管理效率。(10)落实持续改进工作方案。
3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的运作模式
在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中,要完善相关工作细则,就要整合相关内容,以保证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综合管理要求。
3.1策划环节
对于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工作而言,要结合整体管控标准落实具体工作,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结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具体标准,构建一体化管理策划内容,保证管理体系总要求的科学性。3.1.1规范和标准要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充分考量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建构管理体系并形成相关文件。3.1.2具体管理内容(1)总经理要负责体系策划的制定,并保证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为各个过程的有效运作管理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人事管理部门要负责制定编制手册和程序性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提供支持。(2)能维持管理体系的持续性改进处理,结合法律法规、公司要求等落实综合管理指标,依据目标分解规定目标实现的方法,配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就能维持管理实效性工作水平[3]。(3)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体系的功能予以评估,结合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监视以及客户信息反馈等环节,有效了解目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相应措施,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4)在确定一体化管理总体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员工和相关方落实相应的培训工作,并明确管理重要性,配合具体要求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企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建筑企业行业特点,并且遵循管理方针制定综合管控体系。
3.2实施阶段
建筑企业在开展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控方针的过程中,要将满足各方需求作为关键,确保实施内容和具体情况都能贴合实际标准,维持整体管理水平。也就是说,要对质量控制内容、环境控制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工作细则予以监督,保证体系有效性和规范性,维持实践管理的综合水平[4]。3.2.1策划产品实现建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明确施工活动运行开展的基本准则,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规范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需求等落实相应工作。并且,在每项工程项目开始前,工程管理部门要结合具体要求和标准组织相关人员策划产品实现的具体过程,制定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关键的是,要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和资源管理方案,并且维持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2.2控制文件要结合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实施阶段性要求和目标,确定文件体系构成和文件管理要求,依据企业类型、规模和基本发展特点,制定完整的管理文件体系,在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环境隐患因素,并且满足员工对健康安全的具体要求。3.2.3采购过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工作也非常关键,采购工作中不仅要对产品和资料进行集中管理,也要对工程分包等一系列内容展开系统化监督。(1)要对材料进行合格文件的查验,尤其是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2)要进行进场检验管理,利用外观检验工作对规格、品种以及数量等进行集中校对。(3)要依据工程项目规定完成抽样管理工作,集中送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和检验对比[5]。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分包方的服务质量和行为检查水平,确保一体化管理方针也能对分包企业予以监管,避免整体工程项目的质量受到影响。
3.3验证阶段
要结合策划内容保证具体验证工作细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建筑企业要结合监视工作、测量分析工作和改进监督管理工作环节保证工程项目能匹配实际质量标准,并且发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效性优势作用,确定控制要点和预防措施的合理化。(1)要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进行校准和实时性鉴定,保证监视测量工作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提高调整控制的水平,并且要监视和测量校准状态。(2)针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建筑企业要提高对不合格品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整的控制机制,并且匹配整改要求,及时管控相关工作细则,明确评审处置的具体职责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一体化管理过程要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及时消除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并实现跟踪验证,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6]。
3.4改进阶段
要依据建筑企业综合管理标准确保一体化管理内容的规范性,利用识别改进方法、范围、途径以及管理目标等方式,结合建筑企业不同部门和工作方针完善相关工作,依据时间间隔评价组织管理体系的适宜水平,秉持持续性改良的方针政策,提高实施效果,也为建筑企业全面发展进步提供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企业常规化管理中,要积极开展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方针,打造一体化管控机制,维持综合管理效果,保证建筑企业多元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为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开锋.试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228-229.
[2]瞿焱.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及运用[D].浙江大学,2019.
[3]阎永风.建筑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吴丹,王荣璟.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四标准”“三体系”一体化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0(04):172-177,192.
[5]闫立飞.以“五个一体化”构建建筑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15):236-237.
篇8
【关键词】物流;物流一体化;电力基建企业
1、物流一体化简介
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它将物流各环节进行整合,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对物流环节的影响,站在战略角度进行整体规划,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一体化在国外已有显著的研究成果,但在国内却还未形成广泛的认识,甚至还没有一个很好成功的例子可以参照,其中的差距是很大的,这种现落后的现状在让国人深思背后的同时也向国人敲起了警钟:中国的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要尽快向国外先进物流国家看齐,尽快研究出适合自己的物流一体化管理路子!
2.电力基建企业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方案
2.1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思路
企业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理顺企业自身的物流机制,即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然后再过渡到企业外部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亦即广义上的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实质就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之间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赢利的一体化,是优化供应链,使供应链的总利润最大化的一体化。因而对电力基建单位物流一体化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阶段,通过一系列整合实现公司内部物流一体化系统管理;
第二阶段,对公司外部即供应链实现物流一体化系统管理。
2.2构建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对于以电力工程建设为主的施工企业,与生产企业有较大的差异,生产和销售较少,那么这里的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主要还是集中在材料供应上,即招标采购一体化。目前很多电力基建企业仍然采取的是总部统一协调,项目部分散管理的施工模式,导致物料的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以各工程项目为单位分散的局面,没有采购规模效应,采购成本自然也就居高不下。要完善、提高现有物流系统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尝试。
2.2.1对大宗材料实施集中招标
企业总部成立专职的物资招标采购部门,对各工程处项目要用到的管件、阀门、电缆、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设备等通用大宗材料实施统一的集中招标,并逐年在此招标基础范围上加大集中招标的范围和力度,真正发挥采购规模效应。
2.2.2完善专用物资的采购途径
一般来说,集中招标只适用于大批量、少规格、通用性强的材料采购,而对于部分工程项目专用的小批量、多规格材料需求,就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进行采购。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由总部物资招标采购部门就采购流程提供专业性建议,与具体的材料使用部门一起参与招投标工作。这种招标采购模式可以发挥总部招标采购部门的专业优势,同时又更好的整合了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减少了招标工作的人力投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2.2.3实施通用性材料、工具的配送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综合考虑选址建立配送中心。需要注意的是,配送中心的职能应包括分拣、装配、二次加工等增值业务,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送货功能。配送中心增值业务的开拓也能够在主营业务外为企业创造额外的效益。
2.2.4加强应急零星材料的采购
对于工程项目急需的部分低值易耗品,可以采取分散采购的模式,由各工程项目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近采购,总部招标采购部门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各工程项目直接面对供应商并维持与供应商的关系。
2.3在内部一体化基础上构建企业外部物流一体化
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已得到优化的供应链和已有的配送资源来开发外部业务,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物资供应链一体化来发掘更为广阔的利润和增值空间:
2.3.1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做好开展外部业务的充分准备
由于内部物资供应一体化使内部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优化,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也变得更加广泛、快速、有效,笔者认为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资源共享,由内而外,实现内部优化外部,外部与内部共同促进。
2.3.2进一步延伸物流供应链
面对外部市场,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为客户创造价值、追求最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来制订采购计划和销售计划。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即时的订单响应机制,在该机制下,能够在接到订单后快速调配上游生产资源,优化内部作业流程,并使终端客户能最快捷的享受到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大大提高市场的响应速度,同步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物流全过程的有效、高速管理,达到整体最优化。
2.3.3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之一,是物流系统的中枢神经,物流信息支持交易系统和管理控制,支持决策分析和制定战略计划,它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等特点。要建立物流一体化体系,必须保证各物流管理环节之间有稳定的信息共享途径,确保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充分性,大力发展公共信息服务领域,不断促进供应链上下环节之间的信息对接,使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
2.3.4在已有的供应链基础上拓展相关的物流业务
电力基建企业必须要利用已有的库存、货源、经验、信息来不断开拓外部市场,要意识到对外开发物流和营销服务必须建立在内部已有供应链的基础上,不能单纯的考虑外部市场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外部市场通过已经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来辐射和带动。此外,企业还应还大力发展对外营销业务,例如:建立自己的仓储根据地、承接电力建设物资代办业务,范围从监造、催交到现场保管维护;积极承揽工程,并开展相应的营销业务。
篇9
关键词: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通过设计、施工的有效分工和合作,在设计、施工环节形成交叉、互动、互补、优化的工作机制,达到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提高工程项目技术含量等目的。这一承包模式,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但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市场环境、政策配套、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原因,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模式推广缓慢,值得各方关注、研究并推动。
我国建筑业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现状
1. 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勘察设计企业多于施工企业
调查显示,实行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企业中,勘察设计企业多于建筑施工企业。在16家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中,有10家企业有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案例,所占比重为62.5%;而在21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只有8家企业有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案例,所占比重不足40%。
2. 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主要采用两类方式
调查显示,我国建筑企业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主要采用以下两类方式。
2.1 EP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这是大多数国内企业在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不同的企业在实际应用这种方式的过程中,又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是由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联合总承包的方式。这是目前国内大型工程总承包普遍采用的方式。对工程初步设计以后进行招标,由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总承包,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
第二种是企业签订总承包合同后,通过招标,确定分包商进行设计或施工,将工程其他部分分包出去,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设计、施工方案的一体化建造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总承包企业既可以是勘察设计企业,也可以是建筑施工企业。
2.2 大企业内部通过项目组织进行一体化建造设计与施工分别招标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方式,主要由既有设计能力又有施工能力的大型集团公司实现。通过整合集团内部的资源,在设计和施工招标前,共同参与施工图设计。一方面,设计和施工企业充分合作,在设计中标后,施工投标时会有一定的优先,通过优化施工图设计,带动施工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设计和施工环节在招投标前就进行充分合作,能最大限度实现融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建筑企业较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07年对建筑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37家大型建筑企业(包括16家勘察设计企业和21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只有18家企业有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案例,所占比重不足50%。而且这些案例中,大部分仅仅是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生产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方式。在设计、施工分别招标模式中,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项目几乎没有。中小型建筑企业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更少。
设计施工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不配套,企业组织不适应,没有相应的组织模式和经验,一体化施工能力不足等。
1. 现行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局限
1.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现象,我国建筑市场存在比较严格的政策性壁垒,各行业、各系统都建立了自己的基建队伍,承包企业按照工程专业类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各部门政令不统一,分开进行市场准入,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严重。企业在国内承接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项目时,在许多地方会受到准入制度的限制。有的地方甚至出台政策变相抵制设计、施工一体化,如不允许设计和施工任务由同一单位承担等。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方式的培育和发展。
1. 2 设计、施工招投标分离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是分别招标的,这种分阶段招标的管理方式,使设计与施工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人为地在设计与施工环节之间设置了一条屏障,严重阻碍了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的发展。
1.3 现行法规的制约
国外的工程项目建设,一般是由总承包商承包后,再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将相关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分包给相关的专业承包商。总承包商不一定完全具备设计、施工能力,其专长在于管理、沟通和协调,能有效地在设计、施工等各方之间,建立一套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保证工程项目按时、优质完成。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包括从建筑法、招投标法,以及各地政府主管机构细化的规章,都制约着这种模式的发展。例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在取得总承包任务之后,工程主体结构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能分包。这一规定对大型建筑企业开展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形成了制约。
2. 企业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跟不上
2.1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
国内的建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大都是从原有的计划分工时代转制而来,都有所长也均有其短。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建筑企业只擅长于设计、施工环节的一个方面,而对另一环节缺乏深入的了解(例如,设计企业的专业人员大都不熟悉施工现场,造成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经常脱节)。大部分建筑企业实行的是“总公司(一级法人)—分公司(二级法人)—项目部”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
2.2 缺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不但要求设计专业人员熟悉施工专业知识,施工专业人员掌握相应的设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经济管理和项目管理知识,能就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合理沟通。建筑企业过去在向国外大型工程企业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倾向技术而忽略了技术管理,造成在大量技术人才的团队中找不到真正的综合管理人才。
3. 市场发育程度低,业主认可度低
3.1 社会各界的认识不足
一是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含义认识不足。我国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上的学者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缺乏正确理解,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真正含义认识不足。大都将设计、施工一体化混同于工程总承包。有的公司干脆将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等同于EPC。还有的业主认为,实行总承包模式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就是简单的施工费加管理费,总承包一体化管理型公司是“皮包”公司等。
二是对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方式的效果认识不足。调查显示,目前各市场主体对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方式效果的认识不足,习惯延续传统模式运作,认为没有必要搞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设计、施工企业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伙伴合作关系,由于管理体制、文化、市场诚信、管理能力和方法等问题,我国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在工程项目中难以实现联合经营、优势互补。
3.2业主认可程度低
在建筑企业推进设计、施工生产组织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外资项目和民营项目的业主都认同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方式。但我国目前许多大项目都是政府投资或公有产权主体投资,业主只是代表政府或公有企业在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因此,投资主体和项目管理者的效益关系不紧密。不少以政府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项目业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设计、施工一体化在工程建设中所能发挥的显著效益。
篇10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 工厂化 一体化 自动化
0 引言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集成化智能设备和一体化业务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供货、一体化调试的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模式,实现“占地少、造价省、可靠性高”的目标。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实施了50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工程,旨在进一步验证和提升第一批示范工程应用的技术路线和相关标准,为后续智能变电站建设和推广提供依据。
为确保扩大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有必要紧密结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产品技术特点,对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以下从工程设计、生产采购、厂内调试与集成、现场实施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一体化、标准化设计
(1)编制产品技术方案
针对各个示范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国网的相关标准规范,组织研发、工程、设计人员成立技术方案支撑团队,从方案确定、设备选型、设计图纸、生产支持、系统联调乃至现场调试阶段全程进行方案的跟踪、评审与变更。方案支撑团队首先对合同范围内的所有设备进行逐项审定,确保选用的设备的软硬件满足合同的要求,同时均通过国网公司统一组织的入网检测。
预制舱吊装需要编写专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负荷测算,充分考虑吊装实施安全措施,确保吊装安全。预制舱运输需要进行道路勘探,以合理设计预制舱的机构尺寸,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满足道路运输中对高度、重量、转弯半径等的具体要求。
(2)多单位、多专业协同设计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全站二次设备集中招标的一体化供货模式,集成商负责各个单位、各个专业的统一协调工作。各厂家的二次设备屏柜最终在集成商处进行一体化集成,即入舱安装,因此需要各个厂家二次设备屏柜设计、预制舱结构设计、设计院二次布线设计能够进行跨单位、跨专业的协同工作,即实现一体化设计。例如各厂家的屏柜颜色、型式、开门方向、并柜结构、与舱体固定的配合结构等均需要进行充分沟通、协同设计。而舱内屏间电缆清册和预制光缆清册往往需要各专业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院根据各个专业的图纸出具施工图后才能给出,留给后续长度复测、生产采购、安装集成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集成商与各厂家设计人员和设计院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3)设计联络会议
公司设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专业、各厂家的设计人员与业主和设计院召开设计联络会议。在设计联络会上,和相关设计院、业主单位进行细致的沟通,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1)复核投标产品的主要性能和参数,并进行确认。
2)需设计院或用户进行工程项目的详细提资。
3)确定项目里程碑计划。包括方案确定、设计确认、生产完成、厂内联调、系统集成、运输发货、现场调试、验收投运等。
4)讨论各配合厂家、设计院、业主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5)决定土建要求/运输尺寸和质量,以及工程设计的各种接口的资料要求。
6)讨论监造、工厂试验及检验问题。
7)讨论运输、安装、调试及验收试验。
8)沟通总进度控制、质量保证程序及质控措施。
2 模块化、工厂化生产
生产加工阶段根据各个专业的耦合关系,做好详细的生产采购计划,将项目生产、采购任务进行分解。按公司质量体系的规定做好产品状态标识,加强生产过程检验和采购到货检验,确保工程产品质量。参与工程实施的人员须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产品作业指导书进行调试、检验及现场服务。
对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等模块化集成设备,按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功能模块,在厂内进行设备集成。设备入舱集成环节,与项目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充分交流,熟悉地区二次电缆安装接线规范要求,做到和现场施工工艺的一致性。
3 一体化、自动化调试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工程项目采用一体化、自动化的调试手段,可最大限度的将厂外工作向厂内转移,提高厂内联调工作效率,减少现场调试的工作量,缩减现场调试周期,提高现场调试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1)制订联调方案。制订厂内联调和发货计划,梳理全过程工作任务分解表并提交由业主方审核确认。
2)联调提资。编制工程项目提资清单,向运行单位、设计单位、其他调试单位进行多方位的提资,收集相关ICD模型文件和图纸资料。
3)SCD集成。利用虚端子可视化工具,批量导入各厂家ICD和设计院虚端子,可视化检查虚回路,在线修改后离线导出文件供他方确认。大大提高了SCD集成效率。
4)单体调试和设备互联测试。在设备联调前利用自动化调试工具进行单体调试。各厂家设备进行互联测试,为系统级调试做好装置级的准备。
5)一体化调试。各厂家二次设备1:1模拟现场连接方式进行组网,在厂内进行二次设备的充分联调。联调过程中采用自动化调试工具检验虚回路配置的正确性、核查过程层和间隔层实时数据、进行网络故障定位分析,提高系统调试效率。各厂家、业主、维护与运行单位、设计院、电科院、施工方均派员参加厂内联调,并对联调结果进行验收确认,做到调试、验收一体化,厂内、现场一体化。
4 装配式建设、施工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通过一体化调试方式在厂内进行了充分的系统联调,通过预制舱等模块化集成手段实现了二次设备的安装、接线和整体运输,通过预制式光、电缆的应用,使得模块间建立起快速的连接方案。这都减少了现场调试、施工的工作量。
现场仅需进行预制舱和模块化二次设备的整体就位,模块间二次光电缆的快速插接,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的联调传动,变电站与调度远方的通信调试和信息核对。模块化二次设备采用装配式建设、施工方式,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5 结语
本文所述的变电站组织实施方案在国电南瑞所承担的9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扩大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通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一体化调试和装配式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示范变电站应用了预制舱、二次设备模块化集成和预制光缆,采用了工厂化、一体化的调试手段,减少了现场安装、接线、光纤熔接和工程调试的工作量,实现了环保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源成本。
参考文献
[1]宋旋坤,李敬如,肖智宏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J].电力建设,2012.11.
[2]王进虎,杨威,王娜,吕宾宾.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调试技术研究.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07.
[3]刘强兴,田家运.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与系统优化集成探讨. 电力系统装备,2015.06.
[4]何磊,孟强,田霞.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电工技术,2013.05.
作者简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