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优质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4 08: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优质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优质护理

篇1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老年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最终转入老年科的的12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且重点强调责任制护理模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及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依从性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56例(88.89%)、25例(39.68%)、36例(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SCL-90因子评分分别为[(1.4±0.6)分、(1.2±0.8)分、(1.5±0.5)分、(1.7±0.6)分、(1.6±0.5)分、(1.2±0.5)分、(1.5±0.6)分、(1.4±0.7)分、(1.8±0.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3±0.7)分、(2.1±0.9)分、(2.7±0.6)分、(2.6±0.4)分、(2.8±0.4)分、(1.8±0.6)分、(2.1±0.7)分、(2.2±0.8)分、(2.7±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7%(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科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患者;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老年患者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和相关健康意识的缺乏,导致受伤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类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较多、治疗依从性较差[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优质护理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的临床实践,在老年科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65~87岁,平均(72.4±3.4)岁。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69~87岁,平均(74.1±3.1)岁。所有患者均都可进行正常语言和文字沟通交流,排除心理障碍和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老年科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包含了病情观察、每日餐饮方面的指导、根据心功能的情况安排休息及治疗护理。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本科室护士长牵头,按床位进行分管,责任到每个护士,定期进行抽查,对不满意或操作不规范的护理进行处罚[2]。主要对患者进行以下护理:(1)分管心理护理护士需要详细掌握了解患者的病情、教育背景、家族遗传病史,解除或缓解患者因所患疾病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能以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2)穿刺时做到稳、准、快,尽最大可能减少疼痛刺激。输液要合理安排顺序,尽量先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并做好血管保护[3];(3)老年患者饮食较为特殊,要依据患者的个人的具体饮食习惯,进行饮食调节和搭配,在满足身体充分营养需要基础上,要使其获得心理和生理的舒适感觉;(4)鼓励患者做床边或院内的适当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频率,以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3.1依从性依从性好:完全接受医生为其制定的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完整的治疗疗程,完全配合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依从性差:对出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理解,拒绝配合医护工作,或者只是单方面的接受[4]。

1.3.2心理健康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5-6]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进行评价。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一般认为因子分≥2分,被测试者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1.3.3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例数,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2例,发生率为3.17%,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1例,发生率为17.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6)。

3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和减弱以及相关健康知识和意识的缺少,很容易发生意外,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理念逐渐被重视。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但护理理念并未深入到每个科室,这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一定的关系[8]。本科室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中的责任制护理,每个护士分管一定的床位,并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的考核,并与绩效并联,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治疗时及在接受护理期间的依从性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优质护理组老年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中患者的评分,说明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自身状况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通过优质护理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从本科室开展实施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具体情况来看,优质护理的核心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在实施的过程中护士分工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认知和行为干预的具体机制,并争取患者家庭的支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的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尤其是责任制的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翔 王雅纯 李夏婷 黎昌炫 赵丽 符少恋 王星 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华颖董杰,李铁,等.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80-81.

[2]黄改萍,王巧红.护理结局分类在老年科心脏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8):1654-1655.

[3]张秀萍.舒适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97-7098.

[4]华茂,郑雪艳.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86-1987.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篇2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患者;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1]。它能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经验技术的参差不齐, 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矛盾, 夯实了护理工作的基础, 保障了医疗安全, 改善了护理质量。在老年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有利于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可以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 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提出60岁以上作为我国现行的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2], 1999年10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 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数的10%, 标志着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加剧, 老年人患病住院人数的增加, 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 本科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在老年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认可, 减轻了他们患病的痛苦, 提高了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增进了护患关系,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入院指导

有专门责任护士和医生负责老年患者, 第一时间来到患者身边, 为他们介绍科室布局, 病房环境, 从生活和治疗两方面, 为老年患者提供详细的入院指导, 使他们能够面对面与责任护士沟通, 减少因病住院的恐惧心理, 为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医技检查指导

针对老年人行走不便, 患者活动无耐力等特点, 给患者提供专用轮椅, 并有专人为老年患者进行各项检查预约, 合理安排检查时间, 并有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给患者和家属检查流程, 反复告知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减少老年人遗忘和耽误检查, 使各项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反馈给医生, 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3 健康教育具体化

在基础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本科设计制作了配以文字、图形的饮食指导卡片, 以及各种警示牌, 如防跌倒、防坠床、防脱管、慢病宣教室等, 生动形象的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时刻提醒与疾病相关的知识, 既加深了老年人记忆, 也有利于护患沟通, 增进了护患关系, 同时也满足了老年患者对自我保健及健康知识的需求, 使老年人在医院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深受老年患者的喜爱。

4 口服药卡片提醒

本科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服药情况以卡片的形式悬挂在床头, 方便护士了解所管辖患者的服药情况, 及时给予准确的用药指导, 同时还可提醒老年患者服药的剂量、方法、时间, 减少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 而导致乱服或漏服药物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对疾病早日康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基础护理家庭化

生活部分自理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占住院患者的80% 以上, 因此我们建立翻身卡、定期巡视、及时翻身, 并做好记录, 为患者制作软枕、足圈、靠背垫等等, 晨晚间送水送饭及睡前护理等, 既方便患者和家属的照顾, 也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

6 出院定期电话随访

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 行动迟缓, 本科定期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电话随访, 可以及时了解老年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心理、药物等方面需求, 为他们提供家庭保健指导, 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使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更加清晰, 可延长老年人再次入院的时间间隔。

总之, 在老年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顺应和完善了以个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保证了老年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处在良好的状态, 有助于配合治疗, 减轻了他们患病的痛苦, 提高了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 促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增进了护患关系, 是拓宽、发展老年人护理事业的重要举措, 将能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使社会对老年人更加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梅.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体会.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33(2):157-158.

篇3

在2017中国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新天地》杂志社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组织的推举“身边最亲养老护理员”大型公益活动现在正式启动,这是一件值得祝贺和期待的大好事。

今天发展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中央关注、社会关切、群众期盼的民生大事。要做好这件大事,虽有许多工作,但尽快培养一支能够真正提供优质服务的养老照护员大军,无疑应是一项具有关键意义的任务。因为只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养老服务设施、制度、规划和标准运行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能为老年人提供让他们安心、静心、舒心的服务。

我认为能够被老人视为“身边最亲养老护理员”的人一定是那些能够将尊老与敬老结合并做出成效的服务者。

首先是尊老,服务者不应把养老服务的对象视为病残者和依赖者,而应看作长者和具有程度不同能力或余力的老者。要尊重老年人的生存权、健康权、表达权、自和隐私权。要在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促进他们施展才能,发挥余力,自助互助。服务者要时刻铭记老化虽然不可逆转但可延缓。慢病虽不能治愈但可调适,工作虽不能延续但可参与。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养老服务绝不是说在嘴上、写在墙上,而是要时时刻刻把它们融化到自己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之中并作为照顾服务的共同目标指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照顾服务缺失这样一种理念,一旦老人入住机构养老后,他们吃饭、睡觉、洗浴、活动等等都被统一规定,集中管理,老人不能自主调节个人生活,没有自我控制感、失去个人归属感,这样的机构怎么能成为众多老人养老选择的目标?而那些入住的老人如果长期感受这种压抑,谁又能保证他们最后不会像一部电影的名字所昭示的那样,毅然决然地“飞越老人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呢?

篇4

关键词:老年 跌倒 防止

患者安全一直以来是医疗卫生系统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优质护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对我院2012年在老年病房发生的11起不良事件分析中,患者发生跌倒并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事件有7起,占全年不良事件的70%,因此找出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避免跌倒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优质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跌倒是指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为找出住院老年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对我院老年病房 2012年度患者发生跌倒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病房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并造成骨折或缝合患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

1.1 年龄: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3岁,60―70岁4 人,71―80岁1 人,81--90岁2人,平均年龄72岁。

1.2 跌倒时间分布:周末及节假日6例,工作日1例,其中中班:5:00pm―8:00pm 3例;夜班:4:00am―5:00am 1例;6:00am―8:00am3例。

1.3 疾病分类: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例,阿尔茨海默病2例,复发性抑郁障碍1例。

1.4 发生跌倒的原因:行走过程中站立不稳跌倒1例(14%)改变时跌倒5例(72%),受精神症状支配1例(14%)。

1.5跌倒所导致的后果:腰椎骨折1例,髌骨骨折2例,缝合4例。

2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2.1 内在因素

2.1.1年龄及生理因素: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身体各器官功能均有所下降,平衡能力降低,反应时间延长,感觉迟钝,行动迟缓,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2.1.2 跌倒与改变:全年7例跌倒中改变就占了5例,由于老年人关节僵硬,导致活动不便,例如:一例患者就餐后,从座位站起想回病房时被座椅腿绊倒导致骨折,

2.1.3跌倒与药物:患者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物,导致的副作用等都是引发跌倒的相关因素。

2.1.4跌倒与设施和环境因素有关如地面湿滑、易绊倒的地面物品,桌椅腿也是造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2.1.5 情绪障碍:有些病人思维紊乱,行为冲动,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抑郁患者情绪低落,可消弱老年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注意力,都可增加跌倒的危险因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由于认知能力降低,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2.2 外在因素:

2.2.1 从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发生跌倒集中在中班晚间护理和夜班晨间护理及清晨取血等护士工作比较繁忙的时段,患者在跌倒前的瞬间身边没有护士及时搀扶。

2.2.2 患者跌倒与护士人员配备和护士的工作状态有关,在7例跌倒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在周末及节假日,护士人员相对较少,工作状态有所放松,安全意识减弱。

2.2.3护理评估工作不足和护患沟通不够、护士资历不够、经验不足等。

3 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安全护理目标

3.1老年人和照顾者清楚跌倒的危险因素,能够积极主动的自我防护。

3.2 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能够得到保证。

3.3 老年人在将要跌倒的瞬间能够得到及时的护理和处理。

4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安全护理对策

4.1跌倒风险评估:病人入院时护士要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目前我院采用的是摩斯跌倒评分,对于曾经有过跌倒史及被评为高危易跌倒的老年住院病人,要有严防跌倒医嘱,并在床位一览表有明显标志,,在病人床头有黄色防跌倒卡,使大家易于记住防范,并做好交接班。

4.2增强医护人员预防病人跌倒的安全意识,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观念,学习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4.3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住院环境,及时清除病房及走廊内各种障碍,病室内床头桌椅子等摆在固定位置,随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厕所楼道内安装安全扶手。调低老年病人床的高度,可适当加床档,做到设施到位合理。

4.4病人入院当天要详细做好环境介绍及住院宣教,使病人尽早熟悉环境。对于高危易跌倒病人要作好防跌倒宣教,嘱托病人在走动时尽量把扶安全扶手。在没有扶手的地方或站立不稳时要及时大声求助。

4.5 鼓励老年病人参加适量工娱疗活动锻炼 ,增强体质。对于走路不稳的病人,参加活动时要有专人陪伴,搀扶。

4.6 护士要认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精神症状,对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要有预见性思维,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4.7 建立护士弹性排班制度,对患者易出现跌倒的高峰时段,增加护理人员的配备,同时在这个时段加强巡视,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患者时时进行提醒,对跌倒的高危患者,在活动时身边要有人陪伴。

4.8 对陪护人员也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使他们从思想上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和照顾患者的技巧。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2013年因跌倒致髋部骨折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男42例,女78例;年龄61~99岁,平均79.22岁;内固定手术68例,关节置换或股骨头置换术46例,内固定取出术3例,外支架固定术3例;全身麻醉102例,硬膜外麻醉7例,腰麻5例,腰丛加神经阻滞4例,腰硬联合2例。2010年未开展优质护理前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1年开展优质护理后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并发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术后护理

1.2.1基础护理 术后24 h安置心电监护,吸氧,责任护士每2 h巡视1次,动态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变化;注意伤口渗血、引流液的性状及总量,引流管固定妥当,不可折叠、受压、牵扯;观察患肢端血液循环情况,加强保暖。

1.2.2护理 待全麻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患侧肢体抬高15°~20°,外展中立位;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特别注意两大腿之间可放置T型枕固定,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不可内收、内旋。

1.2.3物理治疗仪的使用 使用下肢静脉泵2次/d,可促进静脉回流加速,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床旁超声电导仪2次/d,可交替使用止痛、消炎药片,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后3 d可行红外线治疗仪(TDP)局部照射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1.2.4心理干预 责任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交流,告知手术情况并及时感知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情绪波动大的老年患者要因势利导,采用松弛训练、指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讲解髋部骨折的治疗进展、预后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踏实、放心,改善其不良情绪;对性格固执的老年患者,应予尊重,注意言谈举止、仪表梳妆,操作应准确熟练,以端正、自信、和善的形象展现在患者面前;取得家属的配合,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帮助患者作自我评价,支持鼓励患者,帮助其发现自身问题。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住院时间(8.79±2.24)d;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25/30),住院时间(10.35±3.44)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据统计有0.2%~1.5%的老年人因跌倒致髋部骨折,尤其是伴有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称为"死亡骨折"。本研究120例患者中>75岁老年人66例,高龄患者占一半以上,而术前有效预防并发症可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本组资料显示,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有明显改善;结合骨科术后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照组为20%,观察组为7%。

篇6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老年人的疾病也逐渐减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下面谈一下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咨询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2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病人,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病人,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谈使病人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3热情周到的护理:马克思说“热情体贴和蔼可亲的举止,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低沉,固执,爱发脾气。对老人医务人员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严密注视病情发展:对疾病的细微变化,护士都要严密观察,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合并症,所以要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故作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刺激。吸人性或坠积性肺炎时,可采用经常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衣服的增减,以免受冻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器官的疾病。

5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水果等的平衡膳食,力求色香味俱佳,易于消化,有营养。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从而增加食欲。

6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因此,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以增强病人的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篇7

关键词: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必要性;措施

如今,人们的寿命在逐渐增加,我国老年人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变大。而相应而来的便是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护理,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可以得到较好的生活。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特点

(一)体质较弱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划分一般是在60周岁以上,此时,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处于退化的阶段。调查数据表明,在老年人中,有8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这其中有50%以上的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而且,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患者更是占有70%的比例。由此可知,体质偏弱在老年人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特征。

(二)老年人心理问题

老年人由于岁月的不断流逝,开始出现认知能力减退的现象,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信任、焦虑和抑郁,并且产生无用感,加上可能出现的配偶去世、离退休、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子女外出无法沟通和缺乏照顾,以至于老人心理问题发生几率不断攀升。

(三)家庭自主养老人数逐渐减少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大多数的家庭格局也逐渐的由核心化转变为小型化,以至于大部分老年人处于独居的状态,甚至依靠养老福利来生存。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由于外出学习、就业等人数的增加,子女对于老年人的保健工作根本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致使老年人患病的比例上升。

二、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一)社区保健服务满足多数老年患者的需求

老年人病患具有慢性病多、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老年人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护理。许多老年家庭雇佣保姆照料生活,但保姆照料老人维持的时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服务护理的水平也不高。长期照料服务主要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长期照料的问题。同时,在社区中有计划的发展“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员”等项目,也是我国今后解决老龄问题重点投资的一个方向。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大力发展社区保健服务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十分有必要。

(二)创建社区老年健康档案

在社区保健机构中,应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创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中应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病理、生理等方面的资料,而且还应详细记录老年人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指标。此外,老年人的家庭住址、电话信息等都应仔细记录,从而方便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随访以及联系。创建老年人健康档案,可以使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准确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利于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保健服务。

(三)社区保健服务应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第一,老年人作橐搅莆郎的主要消费群体,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应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其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在医院同样的治疗,当医生检查诊断后,社区护士既可立即给药,或提供各种肌注、静脉点滴、输氧等服务,同时根据医嘱上门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创造一种新环境,使疾病早日康复;第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低下,一旦患病常常是几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且危重,需卧床休息,这就需要社区保健机构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及护理质量,医生具备老年医学专业知识,而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按时上门咨询指导,对因外伤或血管病造成的残疾患者,进行肢本训练,鼓励老年患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这样即可节省开支,又减轻了家庭成员的负担。

(四)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大多数老年人的戒备心理都非常高,所以,在对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以及护理时,应保持较为适宜的距离和选择较为安全的环境进行。由于老年人可能会存在语言表述不清的情况,而且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具有多种并发症,病情复杂,因此,对于一些存在疑问或含糊不清的问题应反复确认、仔细核实,避免由于病情描述不清而被延误,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对于有语言表达障碍或是记忆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应对其家属或是照料者进行病情的询问。此外,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运用一些抚触等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而且在询问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因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的诉说可以使其身心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还可以弥补家庭以及养老机构中对于老年健康服务的不足,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保障的问题,使老年人度过健康、安稳的晚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生活质量1老年慢性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慢性疾病受情绪的影响,愤怒、恐惧、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都会有所改变,而自评健康与情绪具有显著相关.Kaplan认为,自评健康差可能是个体负性心理社会事件的共同特征,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精神健康自评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精神健康自评差的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同程度的健康自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身体健康自评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身体健康自评一般及差的患者。Kum也报道,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受自评健康的影响,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持有正确的理解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一经确诊需终身服药的特征,漫长的治疗过程和相继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且疾病种类越多,文化程度越低,慢性病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差。Wang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且女性低于男性,与本调查结果不相符。这可能与本调查对象仅限于老年人。总之,影响老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存在一些人口经济社会因素,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自评健康状况.因此,今后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时,应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认知程度,帮助老年人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意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发生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2.1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需要社会在持续性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数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专门的医疗机构来承担更高的要求服务。社区性护理的出现以及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对社区医院的护理资源要求很高,急救药品、设施等完整便利,能提供及时、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心理健康,如舒适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宣传和指导健康知识,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人们越来越渴望获得更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康复指导,慢性病老年患者更渴望获得医疗保健的健康指导,掌握必要的医疗保健知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合作。

2.2健康需求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各种疾病的连续发展,出现了部分新类型的疾病,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的健康,如工业废弃物、噪声、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医学模式不断发展转变,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风险因素,加强了疾病预防和健康意识,对生活方式的致病作用的认识,在个性特征和心理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健康需求更加强烈。

3慢性病老年患者面对的护理问题

首先,医疗服务、护理从一个简单的模型的变化为整体护理模式,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护理服务也从原来简单的对患者护理扩大到全部人口;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医院发展到社区;其次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缺乏,使老年人社区护理面临的严峻考验。2011年我国注册护士平均达1.89人/千人,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25人低下。所以,老人社区保健人员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另一方面,中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缺乏有经验和专业性强的社区护士团队,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的学习已经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如护理课程中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护理的角色的改变,从而导致知识转移与实际工作发生严重的脱节。

4通过社区护理提升高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4.1基础护理包含了饮食指导、休息指导、家庭病房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等,帮助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反馈每个患者的动态信息给医生,老人的长寿和健康和基本的照顾和护理关系密切,有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终失去生命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是缺乏适当护理和及时的关心引发的并发症。加强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从患者的休息,卫生、饮食、舒服的等方面进行,并注意温度和湿度的适宜,保证病房的通风和采光,减少噪声,给老年慢性并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在饮食上,老年人应摄取低盐低脂的饮食,增加或减少营养成分取决于疾病情况,戒除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4.2对症护理对于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家庭病床的管理不仅是一种原发疾病护理,还需结合治疗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宣教;加强保健卫生知识的宣教,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在治疗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各种抢救药品的必须携带完全,准备好与医院联系,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紧急电话号码,保证急救急诊工作的展开,家庭小药箱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事半功倍。

5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病的治疗效果

5.1可以改善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许多疾病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加剧病情的发作。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后,患者饮酒次数明显下降,摄入的盐量明显减少。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实施社区护理以后,老年的不良习惯逐渐得到改善。

5.2能提高患者和家庭的安全感社区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权威性。研究表示,社区护理既加深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作用的认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加深了护患之间的感情,为护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效率。

5.3 有利于患者的心理恢复护士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护理,鼓励他们与病魔对抗,激发他们的生命潜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满意度,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6结语

总之,社区护理人员要重视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应加强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照顾力度,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外,对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包括社区护理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全程照护措施,开发适合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模式,使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所提高,以达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老年护理专业的社区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优良的基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时间证明社区护理符合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通过社区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全面发展做好相应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高利平.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王俊,龚强,王威."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J].经济研究,2012,01:134-150.

[3]孙玉华.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张莉莉.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4):574-575.

篇9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护理

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临床症状以血压波动大并发症与合并症多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复杂,与一般成人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别,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及严重并发症,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异性很大,重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殊性,对老年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及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本院148 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针对特征进行护理并分析护理与否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6 月~12月接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门诊随诊治疗病人50例,1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龄为60~81 岁,平均年龄(70.2±7.6)岁。

1.2方法 记录患者临床特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并作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的实验数据经正态性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各组之间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疾病特征 依据统计发现,所有患者的疾病具有血压波动性较大,收缩压增高为主,诊室高血压多见、容易出现性低血压、容易并存多种疾病且并发症多、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易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的临床特点。

2.2两组血压情况的比较 两组数据比较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后经过优质护理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门诊随诊治疗病人中有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护理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1。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血压波动性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又或是平均动脉压波动性均比年轻患者大,尤其是收缩压最为明显;②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年龄的增加致使主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弹性减低,血管的顺应性下降,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不能有效扩张血管来缓冲血流带给血管壁的压力;心脏舒张时,血管壁又不能靠弹性回缩来维持一定的舒张压。故在老年人群中,收缩压增高更常见;③诊室高血压多见,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较,诊室高血压更为常见,容易导致治疗过度。因而,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尽量做到家庭自测血压,需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④容易出现性低血压,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站立3min后,收缩压在仰卧时比站立时降低20mmHg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以上,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2]。老年人颈动脉体、主动脉弓、心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肾脏排钠增加,脑血流降低,窦房结功能减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对生理刺激的反应性降低,随着增龄口渴机制损害引起的血容量体积降低,这些因素均可诱发性低血压。据报道,24%的老年人存在性低血压,且经常无症状[3];⑤容易并存多种疾病且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慢性支气管炎、缺血性肾病及老年痴呆等疾病。较常见的为脑血管病变,且预后不好;⑥昼夜节律异常,健康成年人的血压的高峰时间是6Am~10Pm,血压的低峰时间是10Pm至次日6Am。即昼高夜低型,日间血压水平较夜间高10%~20%(即杓型血压节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增高幅度>20%(超杓型)或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特点以及病人的依从性和不良生活方式,临床治疗后应进行相应护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后经过优质护理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相同[5]。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肾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护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征,作出合适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可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6]。本研究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方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递增以及治疗中药物对各器官功能的损害,提供优质护理对疾病的后期治疗尤为重要,能够改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薛金岭.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2416.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79-616.

[3]Psifz,L.Orthostalic hyperlension in the elderly[J].N.En-J.Med,1989,321:9.

[4]Kario K,Shimada K,Risers and extreme dippers of noctumal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antihypertensive strategy for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177-189.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发生院内感染者50例,占8.0%,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入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其中男253例,女147例,年龄60~7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数据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即老年呼吸道患者在医院期间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感染的和入院时就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1]。

1.3 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主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 ①制定呼吸内科质量监管标准和规范。对实验组进出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在探病时间及人数、进出携带的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病房要及时消毒通风,实验组患者的床单及被褥及时换洗晾晒;患者所使用、产生或接触的污染物要及时隔离;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经常陪护患者,做到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②抗生素使用规定。首先,是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患者和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对实验组的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其次,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内部监督[3];再次,对老年患者要做好宣传教育,说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及其滥用危害,防止患者及其家属滥服抗生素;③加强护理。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力度,例如,老年患者的言行、不适症状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当发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处理和治疗[4];最重要的护理其实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常年被呼吸道疾病困扰而焦虑、抑郁的老人,鼓励他们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了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感染率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3讨论

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物等都可以进行传播,老年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低和免疫力低等因素,很容易在医院就诊和治疗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为了降低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做好预防性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医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呼吸内科感染的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的监督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滥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平时对患者及患者周边环境的护理和监管,尤其是进出患者病房的其他人员及其携带物的监管,避免感染,从而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从临床分析看,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道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今后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大力推广,逐渐惠及老年患者,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

[2]陈熙.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