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24 08:5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培养方案

篇1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分析;工作过程

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它的培养规格又是什么?教学活动怎样实施?如何保障?全面、整体地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的起点,也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设计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至关重要,也是专业建设的起点与重点。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是“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在开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对如何设计和实施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典型工作任务为主导,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为核心,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案例,进行介绍。

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1.1校企合作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参与。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确保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1.2工学结合原则

要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知识体系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践项目,统筹教学内容。要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

1.3实践性原则

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大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在教学组织中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

1.4职业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训操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按照职业标准进行操作。要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1.5 “双证书”原则

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的建设。各专业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置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双证书”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2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主要由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与岗位分析、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种类和等级、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保障措施、有关说明部分组成。

2.1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要培养的职业门类或方向,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它既是对质量目标的规定,也是对学生发展目标的规定,它具有三层含义: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对教育目的在时间和状态上的具体化;是教育思想、教育目的与教育实践之间首要的中介环节。

2.2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解决人才培养质量及标准问题。它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它要具体地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规定,要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3职业与岗位分析

职业与岗位分析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在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论证及预测的前提下,要确定有关本专业三方面情况:行业背景和专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分析。

2.4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种类和等级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列出与本专业有关的毕业生职业岗位、应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发证机关及鉴定等级。

2.5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稳定的部分,是指对培养本专业人才具有关键影响的主干课程。一般一个专业设置3~5门核心课程即可。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列出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修读的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并对各门课程进行简要描述。

2.6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系统设计课程及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7保障措施

具体列出师资条件(专职及兼职)的配置要求,列出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如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设备的配置要求及对应的课程等。

2.8有关说明

说明学制及修业年限,本方案的适用范围,毕业学分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等有关内容。

3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采用德国设计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方法。它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典型工作任务为主导、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学校校园网为实际运行平台、校园网真实任务为载体,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而进行设计及实施的[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制定步骤如图2所示。

步骤1:调研专业就业行业领域

具体过程与方法如表1所示。

该过程关键点:调研工作要持续不断,伴随整个专业的生命周期。不是开几次会就可以完成;调研工作要落实到程序化、规范化。

步骤2:调研并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经过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近百所河北省IT企业的调研后,召开专家访谈会、专业建设研讨会,经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高级程序员)的要求,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我院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是:网站策划、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站维护、技术支持。专业主要面向职业岗位工作职责及任职资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如图3所示。

该过程关键点:注意培养目

标核心要素包括:政治标准、职

该过程关键点:

(1) 列选从事技术专家时,要注意技术专家在行业中的典型性与分布性。

(2) 典型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基本特点: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企业实践,具有应用价值;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反映职业工作的典型内容和形式;典型工作任务反映职业本质特征的并获得工作成果的完整工作过程;能够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及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

(3) 一个专业一般包括10~20个左右的典型工作任务。

步骤5:确定学习领域与支持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

对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的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组织,工作和技术的要求,区分点”等七个要点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设计学习领域,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术,并进行汇总。

该过程关键点:

(1)“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三个要点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客观分析描述;根据这三个要点的分析,确定“工具、方法与工作组织,工作和技术的要求”;“区分点”项主要描述本典型工作任务在行业环境中所处位置、与其它典型工作任务的关系、相同与不同之处等。

(2) 支持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指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必须掌握的;而且如果分布在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中,在不同典型工作任务中讲解,就可能引起重复,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产生片面理解的;对此,将其归纳总结,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支撑平台(专业基础课)开发提供依据。

步骤6:构建专业核心课程链路

依据理论知识和技术的难度等级、学习规律,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技术的过程。排出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过程,构建出专业核心课程链路。

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链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5所示。

阶段1:入门,支持难度Ⅰ―初学者;

阶段2:基础,支持难度Ⅱ―有能力者;

阶段3:熟练掌握,支持难度Ⅲ―熟练者。

该过程关键点:

(1) 课程链路:指课程门类之间组织的结构与排列。在本方案中,依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课程结构采用链路式组织,有横向链路和纵向链路。

(2) 横向链路:主要按照网站开发的工作过程,从易到难,将课程按横向发展的序列进行连续

性和顺序性进行组织。

(3) 纵向链路:主要按照网站开发的工作过程,由单项到综合,也是从易到难,将课程进行纵向排列,以便有助于学生素质或者能力的形成。

步骤7: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在前面工作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从基本标准、具体标准、人才使用规格三方面进行描述:

(1) 基本标准:即专业培养目标。

(2) 具体标准: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如图6所示。

(3) 人才使用规格:说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工作岗位的使用规格,如图7所示。

该过程关键点:人才培养规格要具体,描述一定要具体、可操作。

综合考虑学习领域课程的难度、课程学习链路的阶段,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专业整体课程体系图,如图8所示。

该过程关键点:

(1) 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以“网站建设”工程为载体,体现软件开发整个流程。

(2) 构成“一条主线、三个支撑平台、二组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一条主线: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由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基于工作过程。

三个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学习领域的基本技能和技能训练平台、学习领域公共课程平台。

二组课程:职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岗位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试课程组、职业拓展课程组。

(3) 项目实训以学院校园网为运行平台,以真实任务为载体

进行设计。项目训练难度分成“基本、加强、高级”三级。项目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从易到难,阶梯递进。

步骤9: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依照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编制教学进度计划。

步骤10:明确保障条件与措施

将保障条件列出。如师资条件的配置要求、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校外实践教学条件配置等。

步骤11:撰写完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将以上步骤所完成的工作,根据前面“人才培养方案基本

框架”,撰写完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整体过程基本科学合理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在单门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研究与实践力度已成为共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研究与实践,一定要向微观层面深入。开发出的课程体系和学习领域课程不一定是实施过的,但一定要是可实施的。

注:本文是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网站建设与维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ng Cultivation Schem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Operation Level――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as an Example

JIANG Bo, YU Li-na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条件的控制

①人员。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项目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把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控制的责任分配至个人,定人定岗,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工程质量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控制。在施工时,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施工人员进行资质和能力检查,确保其合格后方允许其施工。同时,应在施工人员队伍中实行奖优罚劣,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努力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施工按规范进行。

②机械。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及特点来确定机械设备的使用,并做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在施工中,要配备具有机械操作牌照的专业操作手;机械操作手必须认真执行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进行操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③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空间、时间、技术组织、生产力、施工条件、物质等方面考虑施工方案的实施,总体设想和安排,明确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机具。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则应及时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敢于运用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2)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①加强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工作。轴线、标高线、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隐患,因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②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③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对所有原材料必须做到“三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有关试验报告”。审核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计划的准确性,设备进场的合理性,以及建设方供货的及时性,协调建设方、施工方的供需矛盾。严查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3)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①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深基坑(h≥ 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②脚手架

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材质:钢管Q235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③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④施工用电

必须设置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4)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二、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事关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作为建设参与者,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责任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牢固地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水生;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 工程与建设 , 2009,(04)

[2] 王金辉;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硅谷 , 2008,(21)

[3] 王凌晨, 陈根国, 陈张德;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2007,(05)

[4] 尹伟, 金波;建筑裂缝浅析[J]. 林业科技情报 , 2003,(03)

篇3

[关键词] 企业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权变思想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037-03

[作者简介] 易 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思政教育;

李 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思政教育。(江西 南昌 330013)

一、激励方案中的权变思想

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方案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往往是照搬一些固定模式,使激励方案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这容易造成激励不到位或激励成本高而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案设计应采用权变思想。在设计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和约束方案时,不能期望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设计,因为高管人员的激励问题涉及到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规模、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乃至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监管体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作为变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求解方程,某个变量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方程的结果。

二、影响高层管理人员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分析

影响高层管理人员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报酬、控制权、声誉、市场竞争等4类:

1.报酬因素。从人力资本角度说,报酬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人力资本的价值;但从激励角度来说,报酬是调动高层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励约束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对企业贡献的奖励。

基于“多劳多得”的简单逻辑,报酬是作为激励因素来满足高层管理人员的生存需要的,但双因素理论认为基本的工资报酬不会激励客体内在的积极性。因此,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应设计多元化的结构,除了包括固定报酬满足其生存需要外,还包括风险收入部分,报酬因素就会随着风险收入的增多而逐渐增加激励力量。

2.控制权因素。掌握经营控制权可以满足高层管理人员两方面的需要,既满足控制他人或感觉优越于他人、感觉自己处于负责地位的权力需要,又使得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给高层管理人员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以外的物质利益满足。

有效的经营者控制权因素的建立完全取决于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一般而言,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标准应该是:(1)能够给高层管理人员以足够的控制权自由经营管理公司,发挥其职业经营者的才能,给其创新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2)保证高层管理人员从股东利益出发而非只顾个人利益使用这些经营管理公司的控制权。这要求股东有足够的信息去判断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期望是否正在得到实现,如果其利益得不到保证、期望难以实现,股东便有果断行动的权力。(3)能够使股东充分独立于职业经营者,保证股东自由买卖股票,给投资者以流动性的权力,充分发挥开放公司的关键性优势。

3.声誉因素。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承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那么声誉才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

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努力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还期望得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的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虽然他们的高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其社会价值的衡量和认可,但高报酬所带给高管人员的具有比他人更优越地位的心理满足,是不能替代良好声誉所带给他们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4.市场竞争因素。如果经济学认为剩余索取权是一种对经营者行为的终极激励手段,那么市场竞争机制就是一种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终极约束,其前提为市场竞争是充分的。这不仅因为较为充分的竞争市场具有一定的信息披露机制,能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因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对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是“致命”的,是控制权因素、声誉因素发挥约束作用的前提。

三、激励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从以上影响高层管理人员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分析来看,无论具体的激励方案如何制定,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必须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高层管理人员的“劳”不同于一般人的“劳”,他们的“劳”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力劳动的“劳”,也有脑力劳动的“劳”;既有有形劳动的“劳”,也有无形劳动的“劳”;既有市场经营的“劳”,也有日常管理的“劳”;既有按部就班的“劳”,又有创新性的“劳”。

2.必须体现未来原则。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动力绝非一时的当期业绩所能产生出来,高管人员一般更注重长远的业绩。因此,在确定激励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未来5年、10年的长远发展,并把高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发展直接挂起钩来。如果不体现未来原则,高管人员激励制度的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未来原则体现发展的无限性与收入的动态开放性,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正是激励的魅力所在。

3.必须体现收入层级的原则。收入层级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要拉开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体现高管人员收入报酬每个层级的特性和差别,发挥每一个层级应有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高管人员收入报酬的层级依次可分为:

最低层级:基本工资――维持因素;

第二层级:奖金性薪金――调动因素;

第三层级:保障性薪金――保障因素;

第四层级:股票(包括干股)――刺激因素;

第五层级:期权――激励因素;

4.必须体现市场化的原则。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水平在一定时期、在市场化的影响下,有一个平均的数额,就像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样。如果激励水平大大低于平均激励率,激励制度将失去作用;如果激励水平大大高于平均激励率,企业便会付出很多没有必要的成本。另外,市场化原则还要注意利用市场规律来确定高管人员的报酬,可以开展薪资调查,选取市场化的参照系来确定本企业高管人员的激励强度。

四、运用权变思想设计激励方案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综合激励方案模型

1.激励方案设计的三大目标函数。设计激励方案时主要是设计总激励水平、激励手段选择以及各类激励手段的比例结构三大目标。总激励水平的确切含意是达到某种业绩水平时经营者所获得的总体物质性收入。再考虑选择哪些激励手段,要做到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后要考虑激励手段的最优搭配,无非是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2.激励方案的变量选择。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选择变量:一是环境因素,包括行业性质、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市场环境的复杂度等。二是企业因素,包括企业规模、本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产品定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的知名度等)、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的盈利状况等。三是个人因素,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和经历、需求偏好等。

(二)通过变量分析确定参数

1.环境因素

(1)行业性质。企业所处行业对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方案有很大影响。一般在钢铁、烟草等夕阳产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方案中偏重于现金激励,即主要采用工资和奖金激励,而在IT等朝阳产业偏重于股票或股票期权激励。这是因为IT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公司增长潜力巨大,风险也更大,从公司角度讲,授予期权更能激励高管人员追求长期效益。而在钢铁、烟草等行业,由于企业业绩增幅有限,高管人员从期权中所获收益有限,故高管人员更偏爱现金激励。我国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高科技行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最高,其次为房地产业,收入最低的是造纸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竞争越激烈,对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总激励水平就要求越高,对物质激励的比重也偏大,否则很可能造成高管人员的流失。

(3)市场环境的复杂度。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复杂,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判断力、决断力、战略战术的实施能力等要求越高,市场上符合这种高素质要求的高层经营人才资源就越稀缺,因此,对企业的激励方案设计的要求也越高。

2.企业因素

(1)企业规模。一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水平就越高。大公司由于其人员一般更多,资产规模更大,项目投资的金额可能更高,因此,高层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更复杂的问题,决策的风险更大,承担的责任更多,所以应支付更高水平的报酬。怀特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认为,大公司股权更分散,因此协调成本更高,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经营者持有更低比例的股份(即绝对数更高而相对数更低)而降低了股权的相对激励效果,对股利政策更难直接监控,所以倾向于更大强度地激励经营者。

企业规模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案的结构也有影响。大公司一般更偏爱使用奖金和股票期权计划,更喜欢诸如限制性股票计划一类较复杂的激励方案。

(2)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企业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定位属于高端市场或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那么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必须与企业的地位相称,那么激励的强度也必须与此相称。

(3)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主要影响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在投入期阶段,主要偏重长期激励,理由是:企业在投入期急需大量资金,无力支付高管人员的高额现金报酬,企业若步入成长期会有良好的收入,以此吸引和留住经营人才。故投入期一般多偏爱股票或股票期权激励。在成长期,企业有条件改善高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但成长期的企业仍有较强烈的投资需求,故长期激励手段仍受偏爱。在成熟期,企业盈利能力很强,短期激励手段,如年薪取代长期激励成为主要激励手段,而企业也更有条件改善高管人员的福利待遇,如工资、年风险收入、福利待遇方面的重要性上升。而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股票或股票期权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而工资和福利、津贴等变得越来越重要。

(4)企业的盈利状况。一般而言,企业盈利状况越好,就越有条件和可能支付高管人员高额的现金报酬和优厚的福利及津贴;而当企业盈利状况不甚理想时,企业多偏爱使用风险收入或股票和股票期权,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网络概念企业尽管大多数亏损,但仍能吸引很多优秀人才的原因。

3.个人因素

(1)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和经历。这是对高管人员个人素质和过去业绩和能力推定的重要的衡量指标。高管人员的学历越高,经历越丰富,过去的成长历程越快,那么其在目前的经营管理上越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其获得较高水平报酬方案的可能性也越大。

(2)需求偏好。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个体,各自的需求偏好不同,有的看中金钱,有的偏爱权力,有的喜欢作为大公司经营者的荣耀,有的孜孜不倦地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等,因此,其激励方案也应相应在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上有所不同。

(三)选择激励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早在1999年4月28日到PTIC(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总部调研时,就专门提出了对经理人员应当有足够的激励。他提出,为了确保经理人员为实现股东的目标而努力,不仅要对经理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还应当对他们有足够的激励。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可以通过升级、在职消费、奖金、有补贴地售股和给予股票期权等方式进行。这些激励手段各有优劣,可以综合地加以利用。总的来说,在激励手段的选择上应注意两个结合: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过去我国对高层管理人员偏重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而近年来或许是矫枉过正,对高管人员的激励又出现了偏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倾向。而实际上,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将“为员工利益”、“实现自我价值”、“在困难中磨练提高自我”、“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职业选择4大目标的高层管理人员,比重分别占到76%、75.4%、54.6%和41%,而将“追求更多收入”作为职业目标的高层管理人员比重仅为10.8%。由此可见,选择激励手段时,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把外在性激励和内在性激励有机结合。

2.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企业承包责任制应该视为对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的尝试,但其突出的不足是企业经营者行为短期化,拼设备、拼资产、不愿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上投入,结果使企业普遍缺乏发展后劲。事实上,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对企业的影响时间较长,有些决策的效果要在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管理上的投入也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从高层管理人员工作的这个特点看,对高管人员的长期激励不可忽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高管人员短期激励措施。激励若长期不能兑现,会严重影响高管人员现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企业长期的发展,选择激励手段时,应考虑把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有机结合。

(四)制定具体方案。在各项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提出多种激励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每种方案的优劣,选择一个最适合企业实际和个人实际的方案,努力谋求激励成本最低、激励效果最佳,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执行情况继续运用权变思想加以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安德鲁・J・杜伯林.管理学精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陈佳贵,杜莹芬,黄群慧.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4]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质量控制 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s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parking area, such as the number of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 function requirements, and to solv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tructure anti-uplift, this require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multilayer the bas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waterproof will inevitably involve more complex with uncertaint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blem.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mm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管理要求

高层建筑是指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因此,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所以,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成为一种管理趋势。

2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质量方面问题

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2.2 管理方面问题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3.1 施工前期准备措施

3.1.1 工程地质监测

施工方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实际考察,对当地的地址进行勘测取样,确保所获得的地址参数的正性,通过对当地地质的检测从而确定当地基岩的厚度,地下含水层的深度,土层的厚度等,这些参数对高层建筑地基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施工方对地址勘测不重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方要派遣专业的地址勘测人员进行勘测,从而确保工程参数的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3.1.2 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

首先施工方要严把设计关,对高层建筑进行的施工都是按照总设计方案进行的,大到楼层的整体高度,小到建筑内部的布局走线,所以施工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如果是施工方内部指定,公司设计部门要不断的论证讨论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中的每个细节都不要出现问题。施工设计方案可以聘用建筑设计院进行制定,这样可以保证较高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严格考证所聘用的设计方的资质。整体设计方案制定后,应该将设计图纸交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当存在问题时应该要求设计部门进行整改,消除违法建设和安全隐患,严格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3.1.3 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1)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建筑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在高层建筑中用到了大量的水泥、钢筋、沙石等材料,建筑施工部门中的材料检验人员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杜绝收受红包采用劣质产品的现象。对于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杜绝使用,其中所要检测的重要材料有,钢筋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结构轻度是否符合要求等。

(2)施工设备的选择。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质量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施工企业会与投资方签订项目验收时间,这就给施工方带来一定的时间压力,如果工程时间紧迫,施工方往往会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所以施工方应当适当选用高效的施工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常见的施工设备有打夯机、搅拌机等,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3.2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2.1 对施工测量的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要把握好施工精度较难,在施工中经常存在着移位或者偏差的现象,要确保建筑的整体高度、长度和宽度满足要求,要做到3线控制,确保垂直度、轴线和标高线的准确。通常情况下垂直度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柱网的分布情况,将建筑物的四角边墙沿纵横向测设到一层转交边墙上,并进行标记,以此作为测量用的垂直度的标准。轴线通常使用经纬仪结合激光仪的方式进行获取。标高线可以在每层预设四个洞作为标高定位,但由于浇筑,加膜等原因会造成基准标高点不准确,这时可采用多层标高复核,使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3.2.2 施工中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

在施工时,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防止混凝土的离散型过大,而造成强度过低的问题,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除了混凝土以外,钢筋对高层建筑的支撑力也起到重要影响,钢筋的质量有材料监管部门负责,而对施工中钢筋的使用则有施工部门进行负责,施工部门要根据建筑强度的要求使用钢筋,做到改用钢筋的地方不能用其他材料取代。

3.2.3 高层建筑裂缝的处理

通常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较高,很容易产生裂缝现象,水泥的热化作用,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由于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作用,往往会产生裂缝现象。裂缝不仅使建筑物的美观受到影响,同时还对建筑物的整体的耐用性产生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裂缝,可以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量,同时可以掺杂适量的缓凝剂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3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十分重要,它是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3.4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主要请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现代施工安全管理理念及人员技能培训

高层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新兴施工模式,对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更好、更具体。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理念要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形势,管理理念的制定要符合科学化、客观化、现实化的具体特点。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可以通过培训、讲座、再教育等形式,使安全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要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同时,还在施工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的教育工作,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技术规范来组织施工,编制安全施工的方案和技术措施。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护安全体系,要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是至关重要的。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施工管理,能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高层建筑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s:In view of the domestic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its high cost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stage construction cost cost control content, elaborated a few problems that exist at present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summed up by a few strengthen high-ris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st cost control ideas, finally from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parts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阶段;造价成本控制;思路探讨

Key words: High 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hase; cost control; train of thought to discuss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家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现代城市的建设工程中,高层建筑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有效地解决着城市土地紧张和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然而,高层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要求较多层建筑严格得多,施工成本也随之而高得多,而且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样较其他结构形式提高了高层建筑投资的成本。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高层建筑的造价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环节都有显现,特别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类别

施工期间的高层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包括多个部分,涉及施工进程的每个细节,综合做好各方面的措施才能最大化提高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项目施工最开始要选用适当的建筑材料,材料费用的控制也是造价成本控制在施工阶段的开始环节。材料费用控制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材料的价格和材料数量的控制,施工采购计划按照设计规划严格制定,通过合理的进行优化配置,经济化使用并且对其采取造价动态管理模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好实际成本。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具体就是要把好进货关,对于大宗的材料采购选择招标方式,通过竞争的方法控制购进材料价格,尽量做到厂价直购方法一减少中间的环节,缩减成本,材料使用期间做到充分使用,避免浪费。第二个控制环节是人工费用,实现确定好劳务费用的合同,实行施工项目责任承包制度,杜绝零时工的现象,尽量采取一人多岗的设置模式,精简岗位扩大效益。基于工程项目要求的施工进度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安排,灵活招聘当地人才,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时控制人员招聘和解聘。施工机械使用费用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开支之一,对于施工机械费用的控制应多方面考虑机械的特性和施工要求,统筹规划。合理组织施工和机械调配以减少施工中机械台班数的消耗,避免机械闲置和不足够满足使用,同时加强工地现场的设备维护保养,避免机械大修费用开支,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及利用率。最后对非生产费用的控制,包括压缩工程非生产人员,使用一人多岗制度,责任预算及盈亏异常现象审查等。

高层建筑项目工程中造价成本控制问题

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应用起步不够早,相关的技术管理仍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施工项目造价成本控制方面存在部分问题。首先,责权利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任何体制管理活动尤其是造价成本管理都应该建立自己的责权利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造价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往往具有非常高的权利,在造价控制和项目效益等方面对施工单位负责,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具有自己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与之相对应的利益分配。但是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造价成本管理体系中,没有良好的处理责权利的关系,部分项目经理部门直接将整个工程的成本造价控制职责归于成本控制部门,缺乏完善的造价管理体系。其次是施工方案上的不足,项目完成投标中标之后,需要制定合乎工程实际和技术水平且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项目人员数目、素质和设备材料状况特点,制定多套施工方案程序,选择最佳施工方案进行使用。然而,很多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都没有进行技术经济的对比,有些有对比也仅仅是按照经验进行了局部对比,不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益。最后,长期以来单方面的强调工程质量而忽视工程成本的施工弊病,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

加强高层建筑施工造价成本控制途径

对于建筑工程完成工程设计之后,所要执行的工程量就已经具体化了,所以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的比例约在10%左右,但是这个阶段又是工程造价发生的主要时期,做不到重大的投资节约,必须做到避免浪费投资,一旦出现工程处理不当造成工程浪费,造价成本就会有巨大的不可控性。高层建筑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最主要的思路便是杜绝浪费,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结算管理,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工作在造价成本控制方面作用巨大,合理的施工组织要充分降低工程的成本,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基坑维护选择方案,安全合理的方案再保证造价的最优化处理能够大幅度的节约项目成本。工程材料费用占据工程建设项目70%左右的造价,对其的控制自然成为造价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从预算、采购到签收必须全环节加强管理,领用、监督到回收流程必须做到责任管理。预算要做到合乎设计,经济合理,资源最大化配置;采购方法的选择对于材料成本影响重大,应该合理选择招标、直购等现代化的采购方式;避免材料积压库存,管理好采购数据和到货流程;使用中责任到位,谁浪费谁负责。保证了工程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扩大了工程造价成本,高层建筑项目应该设置质量保证体系,有专门负责人进行项目各环节监督管理,实时的保证变化中的工程质量,建设处高质量项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大量学习科学理论时间只是,将先进的施工方法工艺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环节之中,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节约成本。就施工单位来讲,要投入资源选用和培养高素质施工人员,提拔熟悉工程技术的技术骨干,扩大占据20%工程成本的人工费用所产出的生产价值。项目施工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常常出现项目变更等影响造价成本控制的问题出现,完成成本计划之后,要进行成本责任划分,对相关工程问题追究工程责任,对于无法避免的技术难题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审批追加成本。

绿色施工控制施工造价成本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高层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粗放式行业,未能采用绿色建筑施工思路,造成很大的投入产出不合理效益的问题。高效利用资源是绿色施工工艺的核心思想,保护环境是其施工原则,统筹兼顾,充分做到低能耗、高环保继而高效率,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高质量施工和综合效益环保施工,其满足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建设思维。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方式就是引入环保节能思维的基础上,采取资源最优化配置,应用环保材料,综合考虑项目的节能、环保和人居要求,可以更好地保证高层建筑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保证其抗震性能及延性性能和耐久性性能,这样更有利于项目的造价成本控制,也是未来的建筑发展一大趋势。

结语

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从工程实践来看,高层建筑工程因此其设计规范要求严格而施工成本也随之而高,尤其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文章针对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所出现的几个问题,总结得到几点加强高层结构建筑造价成本控制途径的思路,最后从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方面介绍部分发展趋势,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指导。

参考文献:

[1] 林涛,张景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与研究,2007,28(10):118~119.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前言: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现代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现代城市的主要部分已经逐渐被摩天大楼所占据,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下面从进一步加强质量及确保安全角度出发,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1、加强施工条件的控制

(1)人员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项目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把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控制的责任分配至个人。定人定岗.并对各类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工程质量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控制。在施工时,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各施工人员进行资质和能力检查,确保其合格后方允许其施工。同时,应在施工人员队伍中实行奖优罚劣。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努力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确保工程施工按规范进行。

(2)机械

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及特点来确定机械设备的使用,并做好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调配,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遵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在施工中,要配备具有机械操作牌照的专业操作手,机械操作手必须认真执行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进行操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3)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空间、时间、技术组织、生产力、施工条件、物质等方面考虑施工方案的实施,总体设想和安排,明确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机具。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则应及时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敢于运用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2、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到位

(1)加强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工作轴线、标高线、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隐患。因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2)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3)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对所有原材料必须做到“三有”:“质保书”、“出厂合格证”、“有关试验报告”。审核施工方提供的材料计划的准确性,设备进场的合理性,以及建设方供货的及时性,协调建设方、施工方的供需矛盾。严查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二、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1、基坑支护

(1)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

(2)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m 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

(3)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脚手架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

(2)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

(3)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4)材质:钢管Q235(3# 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

(5)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3、模板工程

(1)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2)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3)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4)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时要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4、施工用电

(1)必须设置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场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

(2)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

(3)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5、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 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建筑工程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科技仪器以及先进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很大幅度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质量,提高了区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水生.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9,(04):116-119.

篇7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与发达的象征,根据科学的规定,一般总体高度在二十四米以上建筑楼层的数量在十层以上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建筑施工具有普通建筑物的施工特点,但是也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包括:建筑施工工期紧张,建设时间长,而且其中的建设工序也很繁多,而且具有高空作业的危险性,要想保证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就要加强对施工建设的管理。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重点管理对象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施工过程,它要求一定的科学技术,波及的专业多,对于施工人员的技能素质与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施工管理必然带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迎接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难题,施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握:

第一,将技术质量管理放在重要地位。高层房屋的建设施工需要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要严格遵守本身的技术要求,也要满足其他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使重叠施工的部分的质量得到保证。这就要求专业的施工人员再拥有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注意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时更新产品与技术。

第二,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从目前的工程建设施工来看,不同的建设项目分别由不同的施工单位进行包工,这就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要做好彼此的协调工作,保证不同施工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要注意完善施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技能水平,只有施工人员具备了合格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才能确保以后的施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

第三,加强安全管理。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由于是在高空中进行,这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有一定的施工风险,为了确保安全施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水平,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规范,监督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做好施工施工紧急处理计划,为安全事故打下基础。

二、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方法

第一, 加强施工预备方案的管理。施工建设单位要严格对施工预备方案的编制,其中要参考建设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开发商的要求等,制定出细致、周密的施工方案,这个方案将被用来对以后的施工建设做指导,方案具体应该包括:施工的类型与工序,不同施工项目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等等。

第二, 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材料被利用在工程建设的始终,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具有支持性作用,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高质量的材料即使再高技术的人才也建造不出来高质量的建筑。所以,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对材料进行选购时要保证材料的质量,不断完善材料的验收与测试制度,对于进场的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查看其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出品的厂家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规格或者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要进行退货,坚决不宜采用,否则可能会导致施工建设成本的浪费,一旦出现重复施工的情况会大大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对于工程建设的预算与决算产生影响,而且对于工程的建设进度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三,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完善不同施工项目之间协调配合工作,例如:建筑结构与电器的安置,与各种地下通讯管道以及各种辅助专业的协调配合工作,对于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对质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比较精细的环节一定要加大质量管理控制力度,提高装修装饰水平,对于高层内部不同房间,例如:厨房、卫生间、楼梯过道等关键环节进行建设质量的严格控制与监督。在一些关键部位,要注意使用新材料,利用新工艺进行施工,通过用这种方法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第四, 加强施工安全防范与预测。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空作业,这时对施工建设人员的心理与能力的极大考验,为了保证安全施工,首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的培养,为他们讲解基本的安全事故常识,提高他们安全意识,还要做好相关的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在工程建设尚未开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貌、地形等进行周密的调查,排除一切对安全施工不利的因素,要做好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在施工现场准备好安全急救设施,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还要在施工中增设专门的施工安全监护人员,对于施工人员的每一个施工行为都要进行全程跟踪,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对于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要对文件以及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当所有的施工技术都被掌握之后再开工。实行全面的安全事故责任制度,对于每一个项目的施工都要确定一个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施工安全计划进行安排,严格对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安全度的监督。

第五, 加强施工进程控制。对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建设的诸多因素进行控制,准确而又全面地把握工程建设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对于不利因素要事先采取控制或者防范措施,不断制定和完善工程建设的计划,如果计划没有准确地实施,就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加以维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一定要对潜在的可能会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可以运用经济、技术以及组织的等办法对施工建设进行控制,保证施工建设的正常进行。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能够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建筑项目施工其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组织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与影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因为施工的周期是比较长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应该要考虑到施工地的水文、地质、施工的工艺、以及材料设备都有着很多方面的影响,否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的不合格。第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评定来说,就应该要从施工的开始阶段与准备阶段,到最后的竣工阶段。这是因为在建筑施工竣工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些分项工程如果是仅仅从其外表来看,根本就不能做到全面的认识。比如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基础类的施工质量。第三,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情况。这是因为在施工中很多的现场条件是很复杂并多变的,比如说气候环境条件、原材料的差异性较大,这就造成了在施工中一些质量隐患比较多,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就很有可能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的体系不是很完善。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企业缺乏一种质量的管理系统,仅仅是片面的追求一种工程的进度,没有有效的做到对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这就导致了很多的质量问题,而且直接的影响到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很多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不是很高,缺乏一定的质量管理手段与措施,很多施工设备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与要求进行合理的投入,导致了其没有满足施工的要求。施工组织不够合理、管理落后不到位、施工的组织也比较混乱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在施工中一些隐患的存在。

第二,施工中的工序以及工艺问题。部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很多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在建筑施工中对一些特殊的操作就有着较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基岩的处理、混凝土的浇筑等,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低,造成了在工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比如说: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土石等填筑料的质量没有达标、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在建筑完成之后因为辗压不足,而使得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等等。

篇8

关键词:行动学习;培训体系;导购人员;服装零售企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背景

(一)S公司管理学院目前面临的挑战

继成功打造了“产业高地”、“资本高地”之后,S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婴童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11年底启动打造“人才高地”的战略规划项目。S公司管理学院顺应公司战略应运而生,学院成立之初确立了“助推业务发展、引领公司人才发展”的愿景目标。当时S公司管理学院面临的挑战有:

1.门店导购人员胜任能力低。虽然导购人员实战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状,可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高学历、高素质人员又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切实的一线销售经验,由此造成导购对未来职业发展通道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导购之间的能力和优秀经验得不到有效传承,导致人员流失率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招聘费用,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两者陷入了恶性循环。

2.课程研发素材匮乏。由于S公司现有的企业培训体系刚刚起步,部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与此同时,凡是涉及到有关培训资料提供的部门之前从未保留相关业务资料和技术储备,导致课程研发人员对导购人员的培训素材搜集较为困难,沟通成本非常高。

(二)行动学习法

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Reg Revans) 于1940年提出的。所谓行动学习法培训,就是透过行动实践学习,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做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实践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1]。目前,行动学习法已成为IBM、通用、默克等知名国外企业及培训机构最为炙手可热的培训方法[2]。

行动学习法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主要是因为行动学习能够有效地支持学习型组织的开发,支持组织的改革和工作流程的改革,是一种通过有效地利用时间、利用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教会我们改善自己的思想方法、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发展职业生涯、完善人生,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3]。

二、行动学习推进导购培训项目落地

导购培养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打造符合S公司快速发展的导购队伍,S公司管理学院运用行动学习的方法,结合S公司导购任职资格体系,制定了导购学习路径图。在路径图中,S公司管理学院针对导购的岗位任职要求,设计了5级阶梯式培养方案,开发了《导购的一天》、《服装品牌简介》、《用品品牌简介》等专业课程,同时还针对公司实际情况,预研了企业文化、执行力在公司落地等管理课题。

(一)高层访谈——支持才是硬道理

在项目启动前,S公司管理学院做了充分的理念宣传和导入工作,通过与高层的访谈互动,明确了公司的人才战略意图,制定了切合公司实际的行动规划,确保了项目的强力推进和有效实施。

(二)项目前准备——打造内部培训师队伍

管理学院为了保证后续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首先设立了先期培养企业内部培训师的计划,启动了内部初级培训师项目,评选出了30位内部培训师,并特聘外聘教师对内部培训师从课件制作、授课方式、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内部培训师中50%以上是门店店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店长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三)项目启动——workshop出方案

经过精心筹备,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项目启动会正式拉开从“心动”到“行动”导购培训课程体系项目的帷幕。为了更好地出具项目方案,S公司管理学院成立了workshop(工作坊)收集信息,主要参访人员包括门店店长和业务部门总监等。在工作访谈中,各位店长就目前导购培训课题、愿景展开讨论并完成SWOT分析,确立关键行动、细化行动方案等环节。此外,根据培训紧跟业务需求原则,S公司管理学院对运营关键部门各位总监进行了ORID深度汇谈,各位总监从关键岗位需求、任职资格、职业发展角度几个维度明确了本次项目需达成的目标。

(四)行动方案——高层评审会

经过深度汇谈和头脑风暴后,S公司管理学院将整个导购培训项目分解成4个子课题,明确了每一个课题的责任人、牵头部门、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成果,并通过高层领导评审进而制定了符合企业战略规划的行动计划。下面以课题一——如何快速培养销售能手举例说明。

1. SWOT分析

图1 关于快速培养销售能手的SWOT分析

2.具体的行动步骤(如表1呈现):

表1 关于快速培养销售能手的行动计划

S公司管理学院通过月度实践与辅导和教练式促动的方式将行动学习带入日常工作,创建了一种处处课堂,人人老师的学习和研究气氛,一方面通过实践帮助导购提高导购人员的胜任力;另一方面时刻收集资料,完善培训课程的研发。

1.月度实践与辅导

为了依次推进项目课题、子课题学习研究,做好子课题的衔接工作、确保行动学习项目高效有序推进,学员在掌握行动学习基本的学习、研究与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围绕各自的专题和各自的课题,采取了参加培训、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和方案。

2.教练式促动

由于项目实践比较长,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项目成员也在不断发现能力短板。S公司管理学院创造性地吸纳门店店长参与到行动学习导购培养课程体系项目构建中,每周充分利用店长周例会时间开展课题反馈活动,并根据反馈内容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如《培训课程体系如何建立》、《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课程。

(五)成果汇报——认证评估

项目成果汇报是项目进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整个项目成效的重要一环。成果汇报会上,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培训成员、S公司高层、S公司管理学院内部培训师,对项目组成果进行认证评估。项目成果包括学习路径图、标准课件包等。管理学院将认证通过的课程体系及部分课件列入培训资源库。图2呈现了基于行动学习的导购人员的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

图2 S公司导购岗位任职培训课程体系

在项目闭幕式,S公司高层见证了培养成果,对参与学员给予了高度认可。高层表示,这种培训的方式能够满足公司业务需求,如果以目前的速度开展,2年之内,S公司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与企业发展以及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培训课程体系。

三、传承成果——搭建培训体系

《导购岗位任职培训》5级课程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相应的课程开发工作也相应完成,并于今年7月在上海门店启动“导购员岗位任职培训(一级)项目”。截至10月,共13名学员通过导购员一级认证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此次认证培训获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优秀成果的传承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S公司管理学院在导购培养工程项目完成后,进一步策划并启动了店长培养工程项目,初步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已经完成,后期的课程研发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在2013年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MBA智库百科[DB/OL].http:///wiki/%E8%A1%8C%E5%8A%A8%E5%AD%A6%E4%B9%A0%E6%B3%95,2012-10-16.

篇9

一、“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推进势必会突破历史的局限,为地方高校进行良好转型发展提供契机。

不管是从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是从院校的主体层面,都会促使当地高校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和争创一流,从而以创造出优秀成绩作为杠杆,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以提高当地高校教育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同时也能防止课程和知识的重复交叉。“双一流”建设方案对当地高校的分类管理、分类评估和分类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为当地高校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进行大胆的探索,让各个领域、类别和层次创新出高水平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百花齐放、争创一流的良好竞争局面。

“双一流”的政策给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多样性的发展机遇,而且主导着未来五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向,让地方高校得以抓住良好机遇,并乘势而起,追求卓越、跨越式发展。

二、“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能力的建设

1.树立起创新意识和创业型理念

随着经济时代的高度发展,“双一流”将地方高校推向全新的时代。在区域性创新总体系中,地方高校是主体,已不再是简单地向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创业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下高校拓展的新使命,为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创新作用。创业型大学具有浓烈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种全新式的教育模范,不仅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且有着强大的商业和成果转化能力,是推进区域经济更好发展的发动机,是当下“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求。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转化是创业型高校典型的特征,只有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市场的价值,才能转换成资本的形态。同时,创业型高校要树立起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与应用知识等过程中,让知识资源得以资本化,形成创新创业的精神。

2.创新地方高校科技与能力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对原始知识的创造和基础的研究等应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造成原始知识的创造并不活跃。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应有所提高,并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安排。而地方高校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强横向的科研合作,这不仅将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丰富化,而且有利于走出科研经费短缺的困境。同时,地方高校应对奖励的体制和评价机构进行改革研究,以改变以往只注重数量和形式却忽略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并加强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跨国际的科技合作,以寻得国际科研合作的机遇,从而提高高校原始知识的创造能力。

3.地方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开拓素质的人才作为最终教育目标,不应再局限于以往只为求得安稳工作的狭隘思想。所以,地方高校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出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地方高校应把学生的批判思维、观察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培养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下创业的优势和风险,并能把握住创业的机会。

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次的人才是高校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最近这几年,为了改变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局面,各所高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制定出引进人才的新机制,为地方高校实现“双一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对比海外一流大学,我国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仍需提高。

1.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不完善

在“双一流”背景和时展的影响下,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高校对高层次教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嗉哟螅传统等待式的招聘模式已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注意力。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所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并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一些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盲目效仿海外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这与我国的时展不能很好地契合,毫无自身特色。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并不全面,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严重流失。如一些教师通过高校提供海外培养的机会出国留学,但待自身专业知识提升后便另寻出路,这为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对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重视

要在高校中建立具有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资质的人才队伍,就必须要求高校的管理层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有足够的重视,并有鼓励创新、超越自我的观念。但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高校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在实际引进人才的时候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也没有为高层次的人才创造出优良的工作条件,使得我国引进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

3. 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战略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引进人才的过程十分被动。在当下,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高校因自身原因难以通过招聘的形式获得高层次的人才,即使能成功引进少量人才,但在进一步培养方面仍会存在困难。虽然高校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有所提升,但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仍未很好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而且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对高校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极不利于我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

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对策

1. 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通过交流合作才能保证高校人才的持续发展,尤其“双一流”政策推出后,地方高校要进行转型以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在地方高校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建立互联网平台是当下最便捷的方式。地方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传播快速、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招聘高层次人才。同时地方高校应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微博、官方网站和公众号等先进的新媒体平台,对自身的办校优势和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宣传,并开设交流的平台,使高校与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进行交流。同时,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把高校发展的状况和教师的特点相结合,以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模式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不仅能使高校的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为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只有通过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我国高校人才可持续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2. 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

政府部门应根据地方高校的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并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使高校的管理者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在国际化环境影响下,世界各地高校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再加上相关的政策出台,使得高校传统的招聘人才模式被打破,而且基于转型发展的需求,高校的管理者会主动与具有高素质、高科研成就的人才进行联系。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后,高校应从满足人才的相关利益作为出发点,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条件,并打造出优良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成功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后,不能忽略对他们的进一步的培养,高校应鼓励教师到海外进修,并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

3.建设多种引进培养人才的渠道

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丰富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高校对所引进人才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高校教师的培养。高校应利用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教师的培养,比如可通过校企合作和当地企业共同开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实践平台,让高校教师得以向企业优秀的管理者进行学习,与他们多交流,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使高校教师的视野得以开阔,这对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建立校企合作学习的实践平台,对丰富高校培养人才渠道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高校不再局限于单一理论式的培养模式。同时,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外语水平,让高校与国际进行对接,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高校的国际化转型发展,也能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提供更多的人才。

五、总结

地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培养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领头人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 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吸收西方高校的成功经验,让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度来保证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化发展,并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让高校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宗模,吴朝平,杨慷慨.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6(1):24-32.

[2]王X永,任丽清.“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8-42.

[3]瞿祥华,蔡楚元,江 琼.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 优化高校后勤队伍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48-50.

篇10

【关键词】 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

1.建筑暖通设计现状分析

1.1 暖通设计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强化暖通设计的价值观

目前大多企业管理者只是意识到建筑设计的价值,而忽略暖通的设计价值,误以为暖通空调不过是配套或满足功能性需求即可。反映到市场的价值就是暖通设计费用偏低。而在国外,在建筑设计总费用中,暖通设计通常要占到 7%~10%,而国内却仅占到 3%而已。不怪乎,国外总是能见到良好的暖通设计理念和优秀的提案,国内却很少。其实投资和回报总是成正比,如果加大暖通设计的一点投入,客户也能在节省更多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用费用加以回报。因此希望社会各阶层能以发展的眼光,充分重视设计人员和其设计方案的价值。

1.2 设计人员应着力探究方案的多样化,研究可行性,提供优选方案

暖通设计存在两个通病,一是参数设计偏大,为的是免于承担责任,二是方案保守,没有创新,如缺失节能或环保前沿技术应用等。这可能和领导层面的不重视有关,设计思路筹划不够,甚至人员使用不足,设计出的暖通方案有待较大的提升。加上设计者收入水平与正常劳动量不成正比,他们很难个性化地学习国外的经验,加以充分发挥,应用到暖通空调的设计中来。

1.3 设计人员在大胆探索的同时应结合实践,而不纸上谈兵

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到施工现场去了解施工和操作的可行性,凭空设计。比如高层建筑的楼梯间散热器和隔壁采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为了就是画图方便。也有的,是把楼梯间和卫生间的散热器两侧连接,还在一侧支管上设置手动阀门,可以加以调节。完全不考虑将来维修时,根本是没有操作通道的。这种省时省事的做法,不是一个设计者应有的素质。1.4 设计方案应既能保持独立又能和其他行业设计方案并存,不冲突

有些设计人员为自己方案方便,总是“侵占”其他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能。这是不科学的。一个建筑系统包罗很多工种,必然存在交叉设计。因此要和各专业设计人员在交叉空间做必要的交底或交流。如有的设计空调立管,直接放在窗户上,更有甚者,把水平管直接敷设在公共通道上等,诸如此类问题应加以避免。

1.5 设计图纸方面存在问题

问题归类多为以下几种情况:没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平面图过于简化,表达不够深度, 甚至该绘制的内容也存在遗漏、整个系统图没有深化设计、锅炉房设计没有达到施工图的要求,过于简单、暖通空调一些重要设备没有编号列表表示, 不符合《制图标准》规定, 图画繁杂不清等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50378-2014,自 2015 年 1 月 1日起实施。 如何让暖通成为绿色建筑而加分,首先要优化选择暖通设计方案。这对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及其经济效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每个设计者都有自己独具匠心的一面,每个方案都有可圈可点的一面,博取众长,有机吸取是选择方案的科学方法。评价方案的优秀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本身是否能综合考虑各个技术层面的因素,符合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如此以来,方案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就会很多, 给设计增加不少工作量,也带来较大难度。

2.设计中要注意在暖通系统中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应用

2.1 节能和环保是第一位的

随着我国加入更多的国际公约和作为大国应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应加以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它们是当代的主流,由于资源越来越紧张,其中很多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暖通设计涉及到的资源是耗材和耗电,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和设计节能型机器。

2.2 提倡科学的暖通设计评价制度体系

目前,设计评价体系不科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其带有很大的功利性。部分专家不能站在客观和学术的角度上评判,而是迎合领导的个人意图,给很多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开绿灯,从而直接否定了真正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这一股不正之风,必须从个人作风中加以避免。呼吁规范各种操作制度,从而让暖通设计评价制度体系,尽量做到更透明、更公允,让各家学术方案能百花齐放,让行业的春风吹遍各个角落。

2.3 空调选型应与时俱进

空调选型从大的方面说分为两类,即氟利昂系统和水系统。二者各有优缺点。前者操作简便,运行省电,但初投资较高,而后者虽使用要专人操作,部分负荷使用时耗电但因投资更便宜也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由于建筑物的空调负荷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可调节性,保证一年四季空调系统都要有不同的冷量输出。目前调节性能最好的两种设计方案是 VRV 变频系统和 VAV 变风量系统,它们的可控制性也都比较好。其缺点就是前面提及的初费用相当高,但等到运行时,却非常省电。如果投资费用允许的话,应尽可能采用 VRV 变频系统和 VAV 变风量系统。

3.设计人才是设计领域的第一生产力

设计院是整个行业设计的精英团队。引导着更多的设计潮流,同时也肩负着设计领域健康,高速发展的责任。设计人才,无疑是该领域的第一生产力。如何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个别的或少数的人员身上,而应以有梯度的团队来建设。目前有些设计院存在的问题是名家一两个,徒弟只带一两个,导致人才青黄不接,名家做的工作量过大,而更多其他团体成员由于不能满足名家的设计思维而工作量较少,或总是简单乏味的绘图工作。加强全设计院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进行多方位的技术传播,是设计院内部应该长期存在的动力机制。只有整个设计院的团队力量强大了,这个设计院竞争力才是强大的。

结语

综上所述, 方案是暖通设计工作中最有价值、也是技术含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要提高我国暖通空调整体设计水平、提高与国外设计公司的竞争力, 首当其冲是提高暖通方案设计质量。但方案设计又是目前常被忽视、投入精力较少、问题较多的设计环节, 已经制约了整个暖通行业设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因此亟待解决。当前,一部分暖通计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存在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整、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 评价结果公信度不高, 亟待改进。如何改善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离不开科研院校、设计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乃至生产厂家等各个单位共同努力。设计者首先应该树立综合设计思想,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紧迫感, 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现实中各设计院、各设计工作人员之间方案设计水平的差别较大,这是当前国内暖通设计行业里需要面对的一个残酷现实, 所幸的是,业内一些较大的设计院也做了不少有关工作,旨在提高整个行业方案设计水平, 给同行带来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S].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