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

时间:2023-04-24 08: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篇1

    1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这里着重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所谓净效益是指灌溉工程项目产出与费用的差值。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其大小可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按工程投资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相反,效益的估算则比较复杂。然而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在做经济评价时,对效益的估算却有些简单化、理论化,与实际相去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范围较为单一

    灌溉农业增产是水、肥、土、种、管等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增产上只起到其应有的一部分作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增产效益时,不能全归功于灌溉的作用。灌溉增产效益只能是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由于灌溉措施而增加的农业产量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规定,灌溉工程作为农业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应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效益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问题,受管理体制所限,虽考虑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投人,一般仍把灌溉工程看作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只侧重于从水利工程角度衡量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未足够重视当水利工程实施后应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

    1.2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较差

    目前灌溉节水效益的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影子水价法及缺水损失法,其中缺水损失法任意性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影子水价法适用于已进行灌溉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并取得合理成果的地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不能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分摊系数法,即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灌溉和农技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乘以灌溉工程建成后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法认为,农田增产值是作物栽培、施肥、品种改良、植保、机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可从增产值中分摊一部分做为灌溉效益,其分摊的百分数即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有如下2种确定方法:

    (l)试验法。选择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均一致的试验区,分成苦干小区,实施一定的农业措施,实行灌溉和不进行灌溉的多种试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分析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我国各地按上述分析,灌溉效益水利分摊系数一般为0.2一0.6,平均约为0.4左右,而相应的农业分摊系数一般为0.4-0.8,平均约为0.6左右。

    (2)统计法。这种方法是在拥有与设计灌区条件相似的灌区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的,如灌区历年农业技术措施情况、灌溉工程配套情况、灌溉条件和水量满足程度、降雨量、作物产量以及农业措施的投资等大量资料。这种方法认为,一般灌区工程建成投产后,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灌区运用初期,灌溉技术水平一般,农业技术措施水平一般;第2阶段是灌区运用一个阶段后,灌溉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农业技术措施水平和第1阶段水平相同;第3阶段是灌区经过较长运用时间以后,灌溉技术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水平都提到较高水平。

    根据上述3个阶段,统计分析得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但是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不可取代。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的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和水利条件都是变化的,假定某个时期某个技术条件固定不变,另一个技术条件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也是难以置信的。

    根据各地的分析结果,农业分摊的灌溉效益较水利的大。从灌溉投资来看,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小,而水利投资较大。这样在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中有时造成本来灌溉效益较好,但由于灌溉农业效益分摊给水利的效益较少而得出灌溉工程不经济的错误结论,工程可能被否定。有时,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大,灌溉效益分摊给农业的效益小于灌溉给农业增加的投人,成本都收不回来,何谈灌溉农业的效益。因此实际经济评价效益分摊系数的大小较难把握。提高产量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作经济评价时应通过多种方案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作经济评价,应选择最优的灌溉技术、农业配套和科学管理手段,使这个复合型的项目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2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

    目前灌溉增产效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如下公式:NB=‘仁:答”(,一y。)c+艺A(了‘一)。‘)C‘/刀叫…式中,B为灌区多年平均增产值,即毛效益年值(元);A为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亩);y。,y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产量(k梦亩);y0,,犷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副产品的产量(k岁亩);C,C分别为农产品与副产品的价格(元/kg);N为分析期限;。为分摊系数。

    公式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作物的种类相同;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面积相等。因此,需对原效益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召=。!艺[A‘ai(少C+),C‘)〕-篙[‘了a少(yoc+y。’“’)]/“}

    2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2.1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农业增产的效益是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及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水利和农业对作物增产起着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水利或农业的单独作用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没有水利条件,很多农业技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农民也就不会选择高水肥要求的种植模式和品种,但仅有水利措施,没有相应的农技措施和科学的管理相配合要大幅度式中,A;,A,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一L程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亩);a‘,aj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工程某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灌溉土地利用系数,刀=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工程占地面积);n为采取灌溉措施后灌区作物种植种类;m为采取灌溉措施前灌区作物种植种类;其余符号同前。

    这样不仅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后随着供水保证程度的提高,区内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可能发生的较大变化,而且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的占地,实际灌溉面积与工程实施之前有所变化等因素。

篇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经济管理模式也不断发展,由于目前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因此,企业想要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以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把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建立符合时展的经济管理的模式。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概述

 

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管理在其模式、思维和方法等方面都向现代化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管理体系在不断地发展并改善,这样下去就产生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就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地发展经济管理出现了民主化的、网络化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人们都在关注并重视的问题,是因为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快,实现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有现代化的驱动经济管理才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不能分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1、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经济发展必然会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化,同时,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是企业高层领导对于管理者的要求,管理的整个过程和最终效果都是科学化的过程。在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上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之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自动化水平,经济管理过程中,数据繁多、运算复杂、易出错误,人工水平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所以必须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尽快在管理过程中求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2、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对管理者要求较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并且要具备实际管理经验,同时还要精通经济运行机理,熟知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在发展中国家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决策是通过全员表决的方式,这种民主化的方式更先进、更人性化,使决策更加符合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便于决策的实施,而这种民主化的模式是发展中国家从僵化模式一点一点发展过程中极难做到的。

 

3、管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今社会,经济变化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其地位得到提高,经济管理的权限范围扩大,增强管理的能动性,使经济管理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迅速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更加灵活。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更具有创造性,无论是从经济管理的理念、模式还是方法上,都融入了最先进的因素,这样具有创造性的经济管理才能适应当今经济全全球化的新趋势,也会给企业带来积极作用。

 

4、管理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技术发展迅速,但是有技术的企业只能保证其技术的先进性,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管理,那么这样的企业将会是一盘散沙。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在只是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强制性的约束,而是运用艺术化的手段,这些艺术性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1、科学管理人性化

 

在科学化管理中,应该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本化管理。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说到底,这都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以人才做支撑,才能有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才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因此,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归根结底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被动变主动,主动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学习与改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这一理念已经被多数企业认可并采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信在将来,人本管理会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和功效。

 

2、管理模式民主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一人说了算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如今,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也应该遵循民主的理念,发挥出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做到决策的合理化,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信息沟通现代化

 

在经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具有快捷、准确、直接的优点,信息传递由纵向的传递为主变成纵向与横向的结合,有效缩短传递路径,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的大量储存和共享为组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员工可以参与决策,有效发挥集体的智慧。所以,信息沟通现代化是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4、团队协作精神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特色。对于一家企业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体系中什么都无法替代,因此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与组织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与组织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和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重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只要团队协作企业与组织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达到企业与组织的最终目标。

 

5、以客户为导向的新趋势

 

以生产者和技术为导向是传统的经济管理,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成为发展的趋势。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企业和组织只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以满足客户的利益为目标,只有把握住买方市场,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管理为了在经济社会的作用日益显现出其优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形势,要想使得我国在新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对当前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发展,从而走一条现代化的管理道路。

篇3

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现代物流业的管理也日渐受到重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日渐多样化,推动着物流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物流经济不同管理模式入手,对物流经济战略发展决策进行探讨,为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决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物流经济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物流经济的发展可谓独具优势。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流行业,人们也赋予了其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推动物流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因此,物流经济在大众需求和政策兼具的大背景下面临了众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多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随之衍生出来。本文立足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流经济发展对策,对推动我国物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呈现的主要模式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甚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的缴纳也开始依托电子网络平台。截至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社会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淘宝网每日包裹量突破1000万,占中国快递业的业务量60%以上,仅北京市的物流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1686.1亿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和物流发展中,电子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贡献十分巨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便利的电子支付前提下愈发显示出发展潜力。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的影响下,极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开始出现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十分倚重的环节。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定额管理模式在产品从生产到完工后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标准的人力、物力、财力,即被认为是定额。某一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情况,也可以通过定额反映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定额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实现推动物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即:需要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只有健全的定额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物流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和阻碍其发展。在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产品储配、送货的定额进行确定外,其需要明确的内容还有产品的综合管理定额,这一定额指在送货服务中,物流企业将产品无任何问题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所产生的消耗。另外,对最小工作环节进行明确在定额管理模式中也非常重要。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极大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经济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促使企业的运输压力得到极大减轻,促使企业内部具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将存储这样的业务分给物流企业管理,企业只对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负责,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但在整合供应链方面,企业往往经验和设备不足,而通过物流公司则可使供应链整合更加高效与合理。所以,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公司与企业有着日益加强的交流和合作,为了有效发挥供应链功能,还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共建,促使企业与物流公司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获得双赢。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可与客户取得直接联系,促进供货以及退货速度的提升,同时将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在促进客户管理加强的同时,通过更加优质服务使客源更加稳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时期物流经济管理战略发展建议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现代物流业的流动性与高效性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如何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促使我国物流行业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物流经济管理正在面临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物流经济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战略管理:

(一)着重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行业也需紧随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MIS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Internet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还应加强对大型动态数据库的构建,并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加快应用步伐。以沃尔玛为例,物流网络的高度完善,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尤其其具有大型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卫星系统支持,使沃尔玛总部可对库存信息随时掌握,同时还可对车辆运输路线及车辆自身情况随时掌握。在面向社会与企业流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系统方面,我国物流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将帮助我国物流企业整理和分析大量收集到的数据,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给所有物流企业,使物流企业可在信息共享中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促进物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跟踪系统、集成系统等新兴物流网络技术的出现,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其的应用。通过对物流跟踪系统的应用,可全程跟踪物流的各个环节,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沟通与联系的强化。在物流供应链中,技术与管理是其整合的重要基石,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即依靠它们来实现,通过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和竞争理念,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为扩大物流行业对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提升,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另外,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也是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必然要求,尤其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正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越来越高的素质。虽然我国物流经济发展从规模上看已经初具雏形,但目前发展质量仍然不高,缺乏专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处于要求之下。物流行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不过是运输行业,在他们看来物流从业人员作为体力劳动者只需要强健的体格即好,但事实上这种认知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在运输能力方面,物流企业对其供应链管理与整合有较强的依赖性,供应链整合中地位的重要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密切相关,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应着重中心城区建设。在物流行业中,物流网络的形成与运转,对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经济正在逐渐兴起,这一态势促使各地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其的重视,但各地物流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规划,相比物流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我国可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大培养力度,使地方物流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带动下得以加强。在物流经济发展中,供应链管理顺利运用的重要基础,便在于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经济的作用。为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打造得更加科学合理,我国应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在全国各地中,当前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为了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实施非常严格的地方保护,使得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客观上受到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调控,保证地区间合作更加协调,打破重复建设的普遍存在,尽量避免面子工程,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物流经济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此外,我国还可优化政府职能,通过对社会力量的集中,将物流经济管理拓展向二、三线城市,促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

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刺激下,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物流经济发展和运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基于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从当前物流情况出发,通过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形成、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等各种战略决策,不断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2.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3.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4.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5.王静,马荣全.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9)

篇4

一、经济信息管理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关联性

根据经济信息的相关特点和国民经济的建设情况来看,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有团体用户和个体用户两种,在与经济建设相关联的情况下,必须对经济信息的个体使用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经济信息的对象进行划分。例如:将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包括专家、经济学学者等,在充分发挥团体部门各种职能作用的情况下,将国家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支持,以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刚从恒指,促进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经济信息种类比较多、管理手段多种多样,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的情况下,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的选用也需要相对应的类型,才能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上述机构主要可以分为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两种,而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比较看重盈利,公共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在于公众服务,如图书馆、档案馆等。因此,根据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可知,在某些情况下,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也可以看作是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类型的机构可以比较广泛的搜集和储存各种信息,并通过编目、分类、机读目录和题录等形式来管理经济信息,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上述两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收集、传递等,从而发挥经济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加强国民经济建设的措施

1.注重全民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民众的经济信息意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实力、文化素质等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注重全面信息意识的不断增强,有效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并真正落实全民信息意识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信息有限管理。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服务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兴媒介的情况下,充分展示出经济信息的重要性,最终帮助民众合理运用各种经济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全面经济信息意识的目的。

2.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

在不断加强经济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是解决信息立法问题的重要保障,以推动经济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优化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法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产业法的情况下,实现全国信息产业机构的统筹规划,并推动法律机制的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垄断、信息封锁等方面的问题,以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信息管理有序化发展。

3.不断推进行政界线集中化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信息的有效分配和共享,是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民经济建设的真正实现,与经济信息管理有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有效实施各种经济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打破行政界线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通过各种机构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才能真正实现各种经济信息的分类和职能划分,最终促进各部门联系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同一个机构、同一个部门实现经济信息的有效共享,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增强不同机制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才能真正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最终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新农村 农业经济 经济管理 措施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农业建设工作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日益丰富,农业经营活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不仅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符合了时展的新要求。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体系过于传统,不够完善

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过于传统,难以满足新农村发展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农村资源所占比例较小,所以相较于现代化城市,其经济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时,因为其落实力度不够强烈,导致其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管理人员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若是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财务管理者未能依照相关制度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那么仅凭记录的相关财务数据信息将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深化。另外,未经过严格核查的财务数据,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所欠缺,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意识不够明确

由于农村建设水平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多数管理工作均是依靠人工而开展的,数据信息的记录仍沿用传统纸笔记录的模式。即使信息全球化也被提出多年,但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使其难以适应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经走入各行各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引入了财务信息化设备,但实际上,其使用率较低,经济管理人员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管理,其管理效率较低,制约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和作用没有深刻理解,老思想、旧观念制约了他们管理理念的创新,未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相关制度难以落实,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所欠缺,其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较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相较于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缓慢,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规模相对较小,其成员的业务水平均有待提高,例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较为薄弱,难以实现财务数据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制约了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缺乏岗位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其财务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现阶段,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优质化和高效化,管理人员应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者还应更新管理理念,培养与时俱进的农业发展观,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强化,同时,还应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农科技术,促进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

(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产业化、信息化发展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政府增强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根据实际成立农村合作社,重视农产品的多元化加工生产,建立绿色产业园。针对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应尽力给予支持帮助,维护农业经销商的经济效益,促进多方合作共融。

除此之外,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促使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的农业信息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进行普及和宣传,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三)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现阶段,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是优化其工作的主要途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阶段性的组织队伍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使其明确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5],同时,还应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端正自身工作态度,认真、规范的进行管理工作。另外,还应为其提供业务知识交流平台,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其拥有适应时展节奏的先进管理意识,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农业经济的提高,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方案,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体系,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和深化的目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

[2]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3]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143-143.

篇6

关键词 公路事业 公路经济管理 普通干线公路 必要性 意义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公路运输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量的普通干线公路得以兴建。公路事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也是交通运输事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公路经济管理不仅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公路经济管理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公路经济进行管理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公路经济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市场经济已经是我国商品经济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的企业形式都是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公路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公路经济进行管理十分必要。

(二)公路经济管理是国有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公路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在性质上均为国有性,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地方投资,其性质都不变。[2]因此,要对公路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保持其国有性质。

(三)公路经济管理能够服务人们

确保人们出行安全是公路经济管理的任务,公路运输交通事业自身具有外部性、公益性、排他性和网络性,我国普通干线公路都是公共产品,不参与市场的竞争。普通干线公路作为人们出行的必然途径,其工程质量的好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对公路事业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才能使得公路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让人们能够放心出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三、实现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已经成为我国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对公路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还能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公路建设工程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多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例如,物理、化学、地理、网络、电子等,公路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彻底全面有效地进行,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运输工程能顺利开展,保障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公路工程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增强我国国民经济的动力,对公路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能够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3]由此可见,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各行业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实现公路经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公路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首先,提高公路经济的技术管理水平。普通干线公路的经济管理要在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下才能开展,施工单位要严格遵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进行施工,对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管理,施工单位即要达到公路施工要求的预期目标,按时完成任务,还要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公路经济的技术管理主要有公路工程的检验技术管理、公路工程的监测技术管理、公路工程的常规技术管理等方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经济管理,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公路工程成本,节约建筑材料,施工双方明确责任,能够避免出现推诿的现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提高公路经济的法律管理水平。我国的公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多差距,没有体现出高效运行的状态。因此,对公路经济进行必要的法律管理刻不容缓。公路立法既是建立健全公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确保公路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党和国家要积极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立法,使人们明确在公路运输中的责任和义务,实现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体制,做到有法可依。相关部门要实行综合执法,及时有效的调动公路资源,确保公路安全,提高执法的水平。[4]最后,提高公路经济的资金管理水平。资金是确保公路发展的前提条件,公路经济的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公路工程的成本,要采取激励和监督的方法,对普通干线公路进行安全和质量的管理,认识到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必要性,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降低成本。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业的深入发展。所以,公路经济管理势在必行。党和国家要明确未来公路的发展方向,对公路经济管理的法律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不断强化,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公路经济管理水平。总之,完善公路经济管理制度任重而道远,需要党和国家、施工单位、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东营市公路局东营分局)

参考文献

[1] 张志凌.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措施之我见[J].中国科技投资,2013(03).

[2] 李琳.论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京剧信息,2013(03).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重要性;途径;方法

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经济管理不仅需要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更需要懂经济、懂管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受地理区域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要找到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与途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从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发挥水利工程的更大作用。

1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城市防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提高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已成为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1.1基础性和广泛性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扮演着关键角色。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可以合理的协调好水资源的利用,同时对水利工程的养护有着重要作用。1.2公共服务性和社会效益性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不仅为农业服务,还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服务的公共性、效益的社会性。如我国著名的三峡水电工程的建设,它在保持中国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的方向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3有效性的统一和协调水资源是关系到全球地区和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兴水利和除水害关系到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在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综合规划水利工程、统筹安排,可以有效的统一和协调生态环境,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确保社会持续、国民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2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程序和办法普遍陈旧。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然非常落后,这些管理条例已不适用于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无法在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结构相符合中进行有效管理。2.2水利工程的生命检测和数据收集缺乏系统性相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存在的问题更多,安全隐患更是不可大意。在水利工程施工工程中,受操作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制约,其状态会呈现出多种变化,由于这种变化的隐蔽性,不能进行快速检测,造成不可遇见情况的继续,进而难以彻底排除安全隐患。例如,土石方爆破作业中,火工材料运用不当,会造成爆破安全问题;在汛期或潮汐期间施工,会有洪水和潮汐突然侵袭的状况,安全隐患无处不在。2.3管理水平低,经济管理意识不强由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致使检测的有效性达不到预期目标,不能随时随地的掌握水利工程动态信息,节能养护效果不达标。工程经济管理缺乏统筹性,预期效果难以实现。2.4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管理制度零散不集中,使得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差,工作效率低下,工程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更能发挥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好的保障。2.5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运行资金缺乏防洪排涝是水管单位和工程经济管理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大量生产维修活动会消耗较多的人力、设备和财力。通过供水收取的费用,远远不能解决管理工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这种情况导致了工程养护维修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使水利工程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

3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3.1树立先进理念,转变管理模式尽管国家比较重视在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方面进行革新,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经济管理上管理人员的想法还相对保守,仍然不能“推陈出新”,不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因此,需要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人员转变管理模式,树立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比如可以开展学习水利法规,进行集体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本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还应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课程,认真学习行业知识,提升素质,增强管理本领。3.2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由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经济管理人员应合理运用有效资金为其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开展技术检测等工作。比如,可以在水利实验室配置万能材料试验机、混凝土养护室自动养护仪、光电液测试仪以及混凝土级配试验所需的全套设备等,这些都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快速的检测数据。3.3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体制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便于水利工程管理,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一方面,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各部门需要定义好自己的责任,避免监管体系中责任不明的出现。建立相应的激励体制,以便更好地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工程特殊环节,要及时进行系统跟踪,在出现安全隐患时,做到及时正确处理。比如,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对施工单位狠抓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到位到岗情况,同时应了解掌握施工、监理的基本情况,提出质量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掌握好经济监督管理的主动权。3.4加大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的项目多数为公益项目,这就使得水利部门的融资处在很尴尬的境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社会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国家、政府对水利工程资金的投入必须大大加强,有了国家财政的支持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比如,政府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放贷政策,对工商企业进行水利工程的宣传,加大融资,得到更多的来自社会的资金,改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资金困境。3.5利用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统筹优化水资源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世界人口的飞速增长,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应注重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以提高水利工程利用价值为主的经济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这样水资源才能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水资源,改变了我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一工程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大了我国的内需,提升了国内GDP。在生态意义方面,南水北调工程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利用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3.6注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前提是要进行工程的安全管理。不论是建筑工程还是水利工程,安全都是第一要义。在水利工程项目中,需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对安全问题需要未雨绸缪,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到万无一失。比如,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事故的培训,学习工程安全手册,定期考核,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4结语

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庞大繁琐,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要细致入微,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对工程的监督绝不松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利工程的发展,管理人员还需认真学习有关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原动力。

作者:毛文莉 单位: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高仁超,李玥.重力流长距离输水工程经济直径分析计算[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6):87-90+106.

[2]缪康.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后评价[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8):16-19+44.

[3]李玮.小型供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探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28-32.

[4]吴丽霜.中型灌区改造工程经济评价[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44-46.

[5]何德民.水利工程监理在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中所起作用的思考[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05):72-75.

[6]董哲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矩阵方法[J].水利学报,2006(09):1038-1043.

篇8

关键词:水路运输;经济管理;管理策略

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经济管理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实施价值管理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属于是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用于水路运输管理中,不仅可以降低资金的投入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对水路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予以起到了规范作用。从中国目前的水路运输经济管理情况来看,经济管理并没有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强化水路运输经济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中国水路运输事业发展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1.1水运港口码头的数量越来越多

中国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水运港口码头的数量越来越多,水运质量也相应地有所提高。水运交通需求有所增加,对水运基础建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水运基础建设情况俩看,主要集中于固定资产上,而且在资金投入上连年增加。

1.2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

水路运输业的发展中,港口物流业也要快速地发展起来,这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频繁,外贸货物运输量不断增加,其中水运承担的运输量已经超过了90%。运输大宗货物的过程中,沿海和内河都发挥着主要通道的作用。在中国的交通体系中,水运交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正多层次展开,港口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2中国水路运输中实施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1充分认识经济管理在中国水路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

经济管理是经济领域中的管理工具,不仅可以维护为经济稳定,对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水路运输行业实施经济管理,就是将管理计划制定出来,按照计划实施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还要对整个的活动内容要科学组织、系统化协调、宏观指导,确保管理的一体化运行[1]。水路运输单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内部资金可以有效控制,且高效利用,由此所投入的水路运输成本有所降低,水路运输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运营风险系数也相应地降低。水路运输中采用经济管理策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2水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水路运输也快速发展起来,其中经济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由于水路运输业的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对安全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却忽视了经济管理,使得水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没有将技术先进的管理团队构建起来,使得管理内容和副管理方法的确定度缺乏科学合理性,所使用的管理工具存在着不适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水路运输经济管理无法发挥时效性,不利于水路运输业稳定持续地发展,进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水路运输管理中,强化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终于水路运输的发展优化经济管理模式,调整经济管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中国水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日渐频繁,给水路运输带来了发展基于,同时也需要直接面对诸多的问题。由于水路运输业的运行中,更为注重安全管理而忽视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就导致水路运输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水路运输质量。这就需要对经济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高度认识,优化水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确保水路运输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3.1加强中国水路运输经济管理要更新观念

中国的水路运输事业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对经济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对于所存在的管理缺陷要及时完善,发挥经济管理的保障作用。水路运输的管理人员要更新经济管理观念,将经济管理融入到安全管理中,用于解决水路运输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使得水路运输事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与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安全管理发挥基础作用,经济管理关于到水路运输业的未来发展。将经济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可以降低水路运输业的运行成本,还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2强化中国水路运输业的财经纪律

强化中国水路运输业的财经纪律是运输通过能力得以扩大的重要途径,这是水路运输业强化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水运交通业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根据水路运输业的发展需要执行财经纪律,特别是国有资产部分要强化管理工作,以避免存在资产流失的现象[2]。在强化中国水路运输业的财经纪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船舶的运行管理,包括船舶的运行维护与养护、航线的安排、船舶运行的调度等等,都要实施管理,以提高船舶的运行效率。另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船舶调度能力,以使港口码头的使用效率提高。

3.3对经济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水路运输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要顺利展开,离不开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保障。随着水路运输业的发展,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就需要不断地完善,这就需要从水路运输业的需要出发调整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并优化管理模式,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执行。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与水路运输业的匹配度越来越高,经济管理就越能够发挥作用,对水路运输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不止于管理制度,还包括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制度。向相关的制度规范制定出来,形成制度约束机制,可以确保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科学有效地运行,并发挥时效性。

3.4对水路运输的预算管理工作予以强化

水路运输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重要的环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预算编报要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要经过多方协调之后对预算进行编制,并根据水路运输业的需要不断细化。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对预算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掌握,将预算管理规定制定出来[3]。当预算进入到执行环节,要强化控制工作,明确调整预算需要遵循的原则、需要履行的程序以及各项权限等,并对于所存在的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加强预算管理,使预算工作人员在执行预算工作中要严肃对待,以提高预算质量。

3.5将高素质的经济管理队伍构建起来

水路运输业的经济管理中,管理主体的作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将高素质的经济管理队伍构建起来,根据水路运输业的发展需要调整管理内容,对管理团队不断优化,特别是投资管理人员要提高培养力度,给经济管理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掌握增多先进的经济管理学知识,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对水路运输业的经济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国的水路运输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复杂,而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要保证水路运输业安全稳定地运行,就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使中国的水运事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宋永吉 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京杭运河工程建设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唐冠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述论[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01):75—76.

篇9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需要面临重大的改革与调整。而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也就必须充分满足以下三种要求:①需要将知识经济作为自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源;②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企业必须具备有开放性的意识,才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成果;③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阶段的经济形态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这也就需要企业能够在日常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进行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方法的合理应用,并借此来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而只有充分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够使得现代的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果想要使得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加,也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得以持续发展。要想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其也就需要从理论与技术两个方面入手,而进行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就要求企业能够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建立其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1.管理职责划分不够具体 

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企业进行生存与发展的原始动力。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同时兼顾到社会效益,并需要在不会损害社会公共效益这一基础上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也是我国企业在现阶段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应达到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大多数企业也设立了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内部沟通与交流缺乏等问题,并使得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因为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使得企业现阶段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等问题,这也就导致了一旦经济管理危机出现,各个部门之间就会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并导致该经济管理危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许多企业都将自身的管理重点放置在自身的生产与经营上面,其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足,并在管理职责的分工上面还存在着分工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并会直接制约该企业的后续发展。 

2.缺乏整体的经济管理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诸多企业已经参与到国际经济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但是还有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整体经济管理理念过于缺乏这一问题,并导致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我国企业市场化的发展,其经济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我国现阶段有许多企业虽然进行了多个部门的设置,但是各个部门多是进行独立发展,并容易造成各自经营这一结果发生。这一经济管理模式也就容易导致企业自身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并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可以说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之中因为整体经济管理观念的缺乏,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该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3.现有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管理观念过于陈旧 

我国的许多企业因为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其现在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方法。但是隨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经济管理需求。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也就要求企业能够在结合了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来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方法与观念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并借此来使得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现阶段仍有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上,其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也不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主动创新,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自身的危机意识以及战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额不足之处,并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的发展。 

4.内部管理机制欠缺 

目前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缺乏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并导致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操作以及具体施工层面的管制程度不足,并直接导致该经济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自身的发展速度经常性会超过制度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旦其制度更新的速度远远低于发展速度,也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如果无法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优化,也就会导致企业自身的发展丧失了制度保障。反之如果企业未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状况,其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标准制定过高,就容易导致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是一些形式化的摆设,并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难以发挥出自身的职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使得经济市场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一个高度的危机意识以及战略意识,也就会导致该企业整体经济管理效益这一管理目标难以得到很好的实现。除此之外许多企业在自身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也多是将财务审计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其也多是片面的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经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无法抓住该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无法促进该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势必会对该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一些已经掌握了熟练技术的优质员工一旦出现流失现象,甚至会导致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出现停顿的现象,对于该企业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此外对于企业而言,新上任的员工其还存在着对工作不熟悉或者操作不够熟练等诸多问题,并需要对这些员工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这样不仅需要企业耗费资源来进行员工的培训工作,其在工作质量上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对员工们的培训工作,并借此来提升员工们的技术水平,并使得企业自身的生产与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其外还要求经济管理人员构建一个健全的员工激励体系,这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借助于激励机制的实施,其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能够使得该企业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措施 

1.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设置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自身资源的有效整合,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此外借助于一个优秀的组织结构,其也有助于监理职责清晰、层次科学的管理体系,并能够使得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在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也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不断的改革: 

①在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阶层权责这一基础上,来对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以后花与完善,并对经营管理与经营决策等工作进行强化。通过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其能够促使企业更加系统与高效的运行。因此说在优化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科学的内部制衡体系,来要求各个工作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各负其责,并充分满足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 

②对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转变,并进行企业体制机制的积极创新,这样能够有效扩展该企业的发展空间。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立,并需要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并能够进行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而借助于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增加以及企业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其也能够使得该企业逐步形成一个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并取得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 

③企业还需要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自身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并需要将其逐渐转变为科学的发展模式。此外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企业还需要进行经济的合理布局,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影响实力。而只有构建一致高效、强生产力的队伍,才能够使得管理链条得到有效缩减,并借此取得高效的经济管理效果。在进行现场控制作业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使得其指挥管理系统变得更加程序化,并需要进一步增加各个实施单位的沟通,从而使得该企业的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2.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其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如何才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创新,并构建内部一体化的良好管理体系,也就需要该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来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并借此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 

①进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市场环境中的外部因素进行整体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的新思想,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在进行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求企业进行自身发展目标的确定,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从而对企业自身的经济进行有效控制。借助于不断创新与优化企业的内部运作方式这一手段,其能够使得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始终保持领先的位置,从而帮助该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②贯彻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需要在此基础上来对自身的制度考核工作与岗位职责设定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然后形成一个规范管理的内部工作机制。此外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来进行专人、专项考核作业的设置,并借此来公司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③对员工的培训制度进行明确,并可以在结合自身发展发展机制的情况下来进行形式多样员工培训机制的制定,并借此来顺应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人才开发战略的综合实施,其也能够成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并可以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并善于创新的管理人员。 

3.进行制度体系的创新 

在制度体系的创新过程中,其创新效果与该企业的软件创设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借助于企业内部机制的进一步增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制定,其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能够使得该企业对于现金流的控制以及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在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个人输入、岗位职业结合企业交效益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一个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员工择优录取以及绩效与收入进行挂钩的机理约束机制。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使得我国的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大对自身经济管理的投入。而只有对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能够使得該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进一步提升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说在这个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只有不断进行竞争理念的创新,才能够使得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借此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曙东.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索[J].企业导报,2013,(23):98-99. 

[2]赵延伟.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探析[DB].http://zytxs.com. 

篇10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及管理模式概念

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样由国家引导。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是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来的,有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

二、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

目前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种,即产品管理模式、产业管理模式、商业管理模式。(1)产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煤炭企业,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必然存在模式。(2)产业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把煤炭产品作为煤炭企业单一的产品,或把产品的开发集中放在煤炭产品的开发上,或以“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老套思路,单纯被动的解决下岗工作、在岗工作待遇等问题。这种模式大部分是一种机械式、跟进式的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企业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3)商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根本点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把整个企业放在市场中来经营,而不是经营企业的产品或产业。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来思考、操作。

2.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运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国内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即使有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也没有脱离以往的管理理念,且存在很多问题与漏洞,缺乏实用性。(2)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近年来,很多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人才而忽视了管理人才,使部分企业职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职员工作能力不高,职业素质较低,加上缺乏鼓励制度,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形象。(3)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太短,很多企业的组织机构还沿用以前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使企业的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过于僵硬死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需求。

三、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果想要改善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从多角度进行,而不是只是在某方面进行改革,否则会导致经济管理模式起不到相应管理的作用。

1.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有适合企业本身运行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制定策略及措施时会充分的考虑到全局意识与危机意识,并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所遇到的问题囊括其中,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未来健康稳定发展。

2.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

企业只靠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和职员。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力,就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对企业的职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企业职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及实际操作水平,才能加快岗位技能人才的建设,提高层次、突出特色、增强技能,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与培养机制。

3.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且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组织机构来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参考,以市场为导向,有效、科学的优化组织机构,从而保障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引发的三点思考

1.煤炭开发要注意节约发展

煤炭资源作为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其不可再生性告诉了我们要节约资源,坚持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认真落实依法关闭非法以及不合理的布局、资源浪费、没有安全保障的小煤矿。做好基本建设矿区生产接续的工作,稳定煤炭产业的规模,提倡依靠科技提高技术能力,提高煤炭回采率。

2.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是把规模做大就行了,规模大风险相应的也就大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把规模做大的同时,重视强大企业的实力,优化企业的发展策略。只有让企业永葆活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长远发展。

3.产业链、产品链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