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24 08: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防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48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1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财务档案管理有利于保持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并为各项关键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材料基础。然而当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讨。
1 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财务基础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认识片面,将财务工作等同于账目记录和整理,忽略了财务工作和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财务基础工作管理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投入不到位,更不能及时对财会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新,导致财务工作整体质量得不到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造成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出现失真问题。
1.2 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方面缺乏重视,对于队伍中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及专业素质未进行严格审核,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各项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财务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自我提升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学习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存在财务信息造价和违规操作等问题,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1.3 财务信息蓄意造假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相关税收,窃取国家资产,往往制造企业内部虚假的经营业绩,伪造真实账簿,由此导致企业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内部严重违反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改建的账目内容不建全,账目内容不按相应规定如实记载,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等等。
1.4 财会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对会计工作有着十分明确的法律规定与要求,但在一些单位内部,对财会工作却未进行有效监管,或是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或是监管部门虚设,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管理缺乏效力,这也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约束,工作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工作。而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信息缺乏严格的审核,这无法充分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得不到解决。
2 财务档案管理中信息失真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2.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财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选取典型正反面案例,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多角度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其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采取信用评定机制,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诚信有奖、失信必罚,强化法律与道德对财会从业人员的双重约束作用,从而实现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控制。
2.2 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避免独断专行的决策情况,降低因部分管理者操纵而出现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其次,要根据现代财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其作用在于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财务档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2.3 完善相关立法与法律,发挥法制监督作用
法治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法制监督也应在财务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上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并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避免因部分单位或个人钻法律空子,导致财务信息蓄意造假和失真问题。对于财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坚决对相关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提高财会工作违法成本,遏制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此外,要确保法制监督与管理作用的良好发挥,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执法,提高相应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以警示财务工作从业人员和财务档案相关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截断信息失真发生的源头。
2.4 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信息失真问题
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大都实现了电子化、智能化,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强化与完善,来提高财务工作及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加强财务管理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权限管理,避免人为篡改财务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还可进一步加强对云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财务信息云数据库,在财会信息生成时自动在云端进行信息记录与存储,通过云端原始信息与内部财务信息的比对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数据失真的问题,并采取核对与处理措施,保证财务档案的信息真实性。
3 结 语
本文首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针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失真的防控措施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为我国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与社会诚信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篇2
疾病预防档案管理有其重要性:第一,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第二,档案管理能为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历史性的证明。目前的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仍然还处于发展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期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档案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希望可以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进一步发展。
1.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1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欠缺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档案管理人员与他人、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档案管理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有促进作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第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有调节和引导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有很高的职业素养。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在档案人员自身的修养过程中,职业道德具有调节和引导作用。在此认识下,值得注意的是,新阶段档案管理人员仍然存在着职业道德有所欠缺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思想意识、工作行为方面,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同度不高,职业成就感不强,工作态度不是特别积极;工作行为方面主要包括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言辞不合适,档案整理工作不严谨,档案存储过程中的分类有欠妥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危害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事业发展,而且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国家单位的形象建设。
1.2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过低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全社会都处在信息化发展之中,信息化不仅遍布整个国家的发展全局,而且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然,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之前的人工填写档案与档案存储虽然应该继续存在,但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也应该获得快速发展,疾病预防档案管理应该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提供便利,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存在。但是现今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原因包括:第一,信息化发展的普及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步发展之中,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第二,一些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还有些薄弱。管理人员的意识薄弱一方面是信息化自身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一方面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现今的档案管理人员影响深重,一些人员还难以快速及时地转变过来。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不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现阶段的发展,而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阻碍作用。
1.3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可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还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制度也不例外,档案管理制度是所有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与档案管理的正常运行,还可以保证档案管理人员一起达成工作目标,更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执行,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制度是没有价值的。目前的情况是,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制度本身不够完善,而且在制度执行中也存在遵守不?赖奈侍狻U馐羌膊し赖蛋腹芾沓ぴ斗⒄沟闹匾?障碍。
2.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中的应对措施
2.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针对上文提出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欠缺的问题,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可以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进行,内容包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同、热情与事业感、档案管理所必备的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制度自觉地遵循、转变档案管理模式的意识等等,方式包括系统的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讲座、档案管理知识竞赛等等。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意识对实践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积极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消极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让档案管理人员养成积极的工作意识有利于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与工作实践。除了思想教育层面,还可以从实际工作层面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要包括对优秀工作者进行物质奖励或表彰表扬、组织一些与档案管理相关的集体活动促进管理人员的事业认同感与成就感等等。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
2.2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首先需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意识中的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进行快速而正确的转变,只有档案管理人员成功转变了信息化管理理念,后续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引进一批专业的科技人才,或者长期性的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或者对目前在岗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训。引进专业的科技人才不仅可以将科学技术成功引进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点,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他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示范。再次,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对档案管理的设备进行系统化的升级,使档案管理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2.3加强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这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视;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制度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不仅要包括高层领导与管理人员,更需要包括基层的、一线的工作人员,只有真正符合并保障他们的利益,档案管理制度才会被真正的遵守与执行。三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着长期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与“新陈代谢”,及时的淘汰不符合实际情况与时展要求的制度条例。
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4自觉提高业务技能
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上述的一些工作之外,还需要自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档案管理较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主要是归结于时代与社会的大发展。时代与社会的大发展与档案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时代与社会的大发展促进了档案管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档案管理质的飞跃反过来又促进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此情况之下,疾病预防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自觉提高业务技能。
篇3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事业自然也不例外。对疾控中心来说,其本身的工作量极为庞大,尤其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实施整理,单纯依靠人工整理往往难以有效保障精确性与工作效率。而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简化相关流程,使得工作量显著降低,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不足,进一步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比如局域网、性能良好的电脑、档案数据库以及大容量服务器等等,同时还需要开发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加强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然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付,资金拨付通常无法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需求,使得信息化技术设施相对较为薄弱。
(二)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疾控中心都在尝试主动引入现金的管理方法与技术。然而,受到档案管理传统理念的制约,档案信息化管理仍旧是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数据库、资料以及信息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三)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部分疾控中心对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存在较大的滞后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1.硬件系统建设。疾控中心应当意识到硬件系统建设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为档案管理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主动购入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与此同时,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庞大的信息资料,还应当购置专门用于档案整理、收集的计算机,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发挥硬盘储存容量大、检索快以及储存方便的作用。2.数据库建设。对于之前保存的纸质档案,疾控中心应当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主动针对各种分散的、多种介质的档案文本、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进行有效的转化归档处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整理、检索、查阅以及利用,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精度。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倘若仍旧沿用传统档案管理制度,显然会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这就需要各个疾控中心综合参考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与档案资料库大小,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的数量、人员以及档案室进入要求等,将责任进行细化,并落实到具体岗位,通过明确实际工作的操作章程,保障有关工作人员均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除此之外,疾控中心还应当积极制定一套与管理制度完全适应的奖惩方案与监管方式,奖罚分明,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自觉性,通过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疾控中心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以此来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政府疾病防控的重要单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疾控中心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关系到我国疾病防控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疾控中心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多方面举措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我国疾病防控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瑛,郭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职业与健康,2014(15):2193-2194;2197.
[2]邓婉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5(24):76.
篇4
1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为中心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中心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1.2 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
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档案分别为中心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1.3 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
凡划归的中心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纳、整理、立卷,定期向中心档案室归档,交由中心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1.4 科级业务档案管理
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纳、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2 中心、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2.1 中心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中心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中心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1.2 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2.1.3 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等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2.1.4 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2.1.5 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2 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且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中心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
3 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3.1 中心级管理有利于疾控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中心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中心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中心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中心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中心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中心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疾控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中心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中心疾病防控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疾控工作提供利用。
3.2 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疾控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疾控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日常需要。
4 两级管理的实施
4.1 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中心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中心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中心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4.2 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 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应用;风险控制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疾控事业;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58-01
疾控中心档案不仅记载了本单位重要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研究疾病预防控制发展的重要资料,为今后发现和分析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防止疾病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记载了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信息,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疾控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才能有效发挥其蕴藏在档案中的丰富信息,让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探索档案人才是当务之急[1]。
档案人员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这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不仅是档案业务工作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于发挥作用,再好的技术设备,也难于有效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档案人员的素质,切实提高疾控档案管理水平,不断适应疾控事业发展的需要。
1.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档案信息价值链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加强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与前途教育,使其热爱本职工作。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其价值体现在形成、管理和利用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形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档案信息价值链。
1.2加强档案培训工作 第一,培训工作要长期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第二,培训内容要实用,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第三,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既可采取实体班集中培训模式,还可以采用自学、上门指导、学术研究、业务交流、主题讲座等个性化培训方式。
2 加强领导、建章立制,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
我中心自1991年档案室成立以来,档案工作从摸索起步,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档案藏量日益丰富。历年来单位领导都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来抓,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把档案工作列入中心发展规划、年度计划[2]。档案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围绕中心的工作大局,工作重点,努力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心制定了档案工作岗位职责,明确了分管领导 、档案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职责,健全了由中心档案室和业务科室兼职档案员组成的档案管理网络。并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档案管理网络。我们结合中心实际情况,规范了不同门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及分类大纲,收集范围,制定了立卷、归档、借阅、保管、保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使中心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合法化。
3 注重编研,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加强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为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疾控档案是反映疾病控制工作的历史变革,是在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健康教育等工作贯彻实施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我们把档案管理的立足点放在开发利用上,档案管理工作也由原始的收集、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型。中心档案室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编写了《走进疾控――回眸60载工作》、《真情铸十年 同心展未来》等各类高质量的专题编研材料。
疾控档案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才能更好地为疾控事业发展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沿着“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轨道建设好档案,形成齐全、协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切实提高疾控档案管理水平,不断为疾控事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1 大数据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大数据技术,能对大规模的档案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与处理,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有用信息,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
其一,使企业档案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大数据的技术分析能使档案管理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能精准分析信息数据资源,搜索有用信息,并简单方便地获取所需数据。同时,通过档案数据信息的网络共享和系统建设,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联系,实现档案信息的系统化和体系化,在档案利用的时候能够精确导出数据信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其二,有利于档案信息的管理与使用。企业档案管理并非简单的分类与存储,还需要对档案价值、利用率等进行区分,以优化档案信息调取,满足用户的搜索习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对档案调取时间、地点、使用目的以及被利用情况进行记录,追踪档案信息来源及调用情况,有利于档案信息的管理。
2 目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也给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其一,网络环境的不安全将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在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其容易遭受来自网络的威胁,比如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安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木马病毒一旦植入档案信息系统,有可能破坏档案数据库,造成数据的丢失、损毁、篡改和泄漏,使档案管理变得混乱,威胁档案信息安全。此外,以硬盘、光盘、U盘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存储具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如数据易损坏、难固定保存等,加之计算机存储设备升级更新迅速,若不对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及时更新,极易造成信息数据读取困难,不利于档案的使用。
其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有的企业虽然档案建设工作做得很好,但未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管理漏洞窃取档案信息,给信息安全造成危害。例如,有的企业实现了各部门资源共享,由于存在管理漏洞和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措施,致使个人在进入公司内部网络系统后极容易查阅到员工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收入情况等隐私信息,这就造成了档案信息的泄漏。
其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带来的安全隐患。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方法。但是,目前一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存在差异,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档案管理软件操作不熟练,极易造成档案的意外损毁、删除,给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3 大数据背景下优化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确保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的安全可靠
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应在技术测评与审查以后投入使用,以确保软件的安全可靠。在应用过程中,还需应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如安全检测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一方面,可设置档案系统访问权限,以识别访问者身份,可采用用户名、密码等方式检验,防控网络非法操作;另一方面,利用病毒查杀软件定期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升级和病毒查杀,以防止病毒入侵。此外,还可通过监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对电子档案信息实行安全监控及保护。
(二)确保档案信息采集及存储的安全可靠
企业应该建起档案信息数据存储中心,采用集中存储和双机备份等方式确保信息的采集及存储安全。一方面,信息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信息安全,避免信息外泄,另一方面,可通过在线备份管理对档案信息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配置磁盘、硬盘阵列扩充计算机存储容量,以保证容量充足。此外,还可采用加密技术,对存储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管理,以防止信息被篡改和泄漏。
(三)确保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可靠
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具有信息容量大、提取及时等优点,但在具体的网络运行环境中也容易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优化网络运行环境,以确保信息管理安全。具体而言,可对本地系统和非常态数据之运行做好监控,构建档案网络系统的安全壁垒,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等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控,保障信息安全。在进行网页操作时,应对计算机页面做好实时监控,避免进入存在安全隐患的网页;在运行软件时,要进行杀毒监控,监测防火墙运行状态,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有关资料显示,大部分档案信息泄漏和网络入侵事件都可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来规避。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企业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以强化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到人,保证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企业应根据《档案法》来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和管理实际的规章制度,包括档案归档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存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收集制度、档案销毁制度等,并明确保存期限、保密级别,以规范档案管理,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防控。
(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人是档案信息管理的主体,企业档案管理是否安全,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专业化素养和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因此,企业应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首先,要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提升其服务意识。其次,企业可与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签订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的保密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信息泄漏。最后,为更好地加强人员管理,企业还应优化对人才的选拔与聘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提升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
4 结语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生产及经营安全的重要基础,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和经营决策者应提高认识,认清企业发展之特点,根据自身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为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打好思想基础,筑牢安全防线,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篇8
【关键词】 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球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信息化手段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是疾控机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潮流。疾控机构信息化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疾控中心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对疾控中心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挖掘,提高疾控中心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1]。在中心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如何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各类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行为,提升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我中心面临的迫切问题。
1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是做好疾控工作的必要前提 自2002年卫生防病体制改革以来,中心经历了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太湖蓝藻危机等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中心所承担的防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和扩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疾控机构这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和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在疾控机构的防病工作业务数据分析和上报过程中,数据量不断增加,分析和报告周期不断缩短,导致业务信息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过程中,提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对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业务资料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2 加强业务信息综合利用,是提升疾控能力的重要手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日常运作,立足于对历史和当前各类业务基础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只有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才能对各类疾病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尤其在疾病预警预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详尽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是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的必要前提,也是评估工作措施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强化对业务信息的综合分析利用在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3 创新业务资料信息化管理机制,是疾控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随着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日益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全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疾控业务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已逐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实行网络直报,各类专病报告系统的逐步实施,计划免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全市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的全面推广,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的建成……,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都代表着我市疾控业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已经启动并在不断加速中。
2 疾控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从当前中心业务工作看,各种业务数据、信息资源贯穿于各个业务条线,大量的数据、报表、分析总结等等资料在各项日常业务工作中不断产生,直接体现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日常工作成效。就现有的疾控业务信息来看,在管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2.1 信息来源众多 疾控体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依赖于各级防病机构的共同参与,疾控业务信息的来源也相应的包括了基层防保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学校、厂矿企业及相关部门,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同时,根据各个条线业务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所涉及的业务数据也各有特点,专业性强、数据复杂。
2.2 信息载体多样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日常办公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信息载体正从纸质向数字化转变。一是日常公文办理逐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文档的应用逐步替代了纸质文件的传递;二是各类应用软件(如统计分析软件、疾病防制专业软件等)的使用,在业务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库文件,减少了常规纸质资料的产生和保存;三是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要求,也改变了原有的档案资料管理模式。
2.3 管理机制复杂 由于疾控工作具有涉及部门多、业务专业性强的工作特点,各类信息档案资源的日常管理多为业务部门独立开展,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同时,对于业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业务信息档案管理的复杂性。目前对于电子文件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上,尚无有效的管理机制。
3 当前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
通过对疾控业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梳理,我们发现,在现有的业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有:
3.1 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些部门和员工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档案管理在疾控工作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资料收集工作不重视,对信息档案的整理、分析不充分,对信息日常档案管理不规范。同时,面对疾控业务信息档案的日益增多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原有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尤其在业务信息收集上缺乏明确的分类和工作要求,在业务信息整理、保存和管理上缺乏必要的流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在信息档案资源利用上缺乏现代化的手段。
3.2 信息资料的连续性不够,存在孤岛现象 由于对业务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缺乏统一的规范,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未注意做好相关资料的完整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导致部分资料缺乏连续性。同时,由于业务信息档案资源在部门和个人间保存和使用,而且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导致业务信息仅在小范围内进行流转,甚至仅保存在个别业务人员,使大量的信息档案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严重制约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3.3 信息资料的综合利用不够,疾控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部门各业务条线现有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产生的数据资料量很大,但是,对这些业务档案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利用水平很低。许多业务资料完成了收集和整理后就束之高阁,缺乏充分的分析和利用,而对于不同业务条线间信息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就更为匮乏。这就使得疾控业务信息得不到深入的挖掘,疾控工作只能停留在浅层次和低水平的重复上,更缺乏创新性和发展力。
4 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吴江疾控自成立以来,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疾控中心的总体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在基础建设、人才配备、能力储备等方面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上,中心结合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逐步实现了计划免疫计算机管理、健康体检系统、检验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市卫生局也启动了“吴江市公共卫生信息平台”这一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但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管理现代化,其首要前提和最终目的仍是规范疾控业务信息管理,确保各类业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达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发展。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正因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中心领导重视是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要针对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和部门分工,强化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科室和中心两级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完善信息技术部门设置和技术力量配备,保证有足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4.2 强化部门职责,规范信息档案管理 鉴于疾控业务信息档案的专业特点,中心拟结合档案工作升级创建,在今年建设启用PDF档案软件网络版,在业务信息档案管理中,充分发挥各业务科室的作用,明确业务科室的管理职责,加强科室对业务信息档案的管理。通过对科室业务工作的梳理,细化信息档案的分类和资料收集范围;制订科室信息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各类业务资料形成过程的环节管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篇9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档案 队伍 建设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机构改革深入,职能重新定位、人员重新组合。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事业服务,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强化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组成最佳的结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
1 档案队伍现状
目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38名档案员,专职档案管理4人,兼职档案管理34人。从事文书档案2人、人事档案2人、业务档案1人、会计档案2人、科研档案26人、基建档案1人、设备档案2人、声像档案2人。38名档案人员中,财会专业2人,卫生专业32人,其它专业4人,尚缺档案专业人员。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如表1所示。
2 档案队伍建设的目标
①省级单位应建立综合性档案室,需配备专职档案员3-6名,至少1名档案专业,专职档案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技术水平和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档案人员须经档案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每两年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
③各部门增设兼职档案员1名,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收集、整理、预立卷工作以及综合档案室交付的其他工作,每年也应接受相应档案知识培训。
3 档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够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经过几年发展,虽然在设备设施方面上有所改善,但档案队伍建设没有新的突破,从队伍结构上看,本科以上学历只占47%,中级职称以上只占34%,而且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究其原因,首先是认识上的缺位,把档案工作看成是单位里的一项辅工作,未受到重视,在设制编制上常被忽略或齐占,因此只能在各个部门培养兼职人员。其二,档案管理处于边缘地位,附属于办公室管理,加上档案工作本身又比较封闭,与外界接触少,使档案人员感到自身价值渺小,缺乏自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存在一种失落感。
3.2 专业人才缺乏
档案队伍中经过档案专业系统教育和正规培训的人员较少。据统计,38名档案员中绝大多数是卫生专业毕业,没有档案工作经验,又身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很难潜心钻研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由于没有档案专业人才且缺乏档案工作经验,使专业素质偏低造成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不高,从而很难适应新时期档案发展的需求,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仍然匮乏。
3.3 专业知识薄弱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部门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档案部门就是收藏档案的地方,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保管档案,查查调调,只要档案不遗失就可以了,平时只强调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而对专业培训等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势必造成档案工作的一些弊端,如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鉴定档案价值不准确、档案分类不规范等等。同时,各部门档案人员配备不合理,人少事多,整理档案应付了事,结果出现内容重复、多余,分类不准,排列次序不合理等问题。
4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的策略
4.1 更新观念,强化档案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档案意识
一方面,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选拔一批热爱档案工作的新人充实到队伍中来,有计划地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专业水平较高的档案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档案工作虽然是一项清苦淡泊、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它又是一项艰巨而不可或缺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树立信心,明确定位,强化职责,努力学习档案知识,激发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档案法》。档案工作人员通过不同方式(会议、宣传栏、音像、图片)宣传《档案法》,运用各种途径介绍国内档案先进工作事迹,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规章等文件,促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认识开展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以档案室为主体,以档案员为骨干,以中层干部为责任人,以各科室指定专人担任档案信息员为主体的三级网络,通过网络建设,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4.2 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加大档案人才资源开发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基本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有一套相应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所以要有素质高、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工作人员。因此,在招聘人员时,要有方向性、有重点地考虑档案队伍建设,不但考虑具备政治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还要考虑有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不但要考虑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还要考虑高学历人才(本科以上,倾向研究生),对热爱档案管理、政治条件好、业务能力强、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优先考虑,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成为档案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投资,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坚持内训与外引相结合,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各类人才,使这支队伍成为疾控档案事业的主力军。要引进竞争机制,发挥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双向选择的自,有效地引进档案人才,合理配置档案人才资源。由于人才资源的个体多样性、差异性,存在着人才资源整体中的能力、性格、见解等各方面因素的互补性,档案人员的性别、年龄、知识结构、体力等方面通过进行合理配置,发挥个体优势,扬长避短。同时由于各岗位所需的技术含量不同,要根据各人的能力和专长安排相应的工作职位,合理配置人才结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人善用、各得其所。
学习掌握档案管理知识,结合本身业务工作,提高档案收集水平,这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业务培训必须紧跟发展需要加以创新,着重学习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等技能,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了解和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使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管理部门应在组织上、制度上、时间上、经费上给予保障,在培训方面采用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大专学历以下档案人员除学习档案专业课程外,还应加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档案知识岗位培训培训,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建立激励机制,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考核实绩,以调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稳定档案员队伍,充分发挥档案员作用。一方面引入奖罚机制,纳入考核评比,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有助于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学习提高的条件,促进档案管理上水平,鼓励他们申报档案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研究档案资料的利用和管理。
通过以上途径和措施,档案队伍建设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档案管理事业将会有一个新的跨越,从而更好地为我省疾控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洪洁. 档案队伍稳定问题初探[J]. 科技档案,2002,(4).
篇10
企业档案信息资产必须要确保其安全。一方面,要做好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新入库电子文件的数字化工作。对于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要与专门的扫描单位签订协议,进行批量扫描。在扫描过程中,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风险的问题。对于新入库电子文件,则要保障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绝对一致性,由员工个人原因造成电子与纸质文件的不一致性,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针对如上问题:第一,对参与扫描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控制:签订保密协议、设置电脑权限;对企业参与图像和信息验收的员工:配备专门电脑和存储空间、设置电脑权限和密码、屏蔽USB和光盘接口、屏蔽删除键;第二,在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入库时,由档案部门先接收电子文件,并检查电子文件的标准化,然后再将电子文件打印成纸质文件,这样避免了设计人员先归纸质文件,再改电子文件而带来的不一致性。
档案信息的信息化技术中的安全保障
几乎所有的档案管理都会经历手工管理、信息化管理、知识化管理这三个阶段,这是档案信息在网络时代体现利用价值的内在需求。从手工管理过渡到信息化管理和知识化管理,使档案信息价值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但是同时针对档案信息安全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要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加强对提供利用载体的管理,加强对档案信息的拷贝与利用管理,对不同层级的信息使用者有所区别,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拷贝资料再复制,措施如下:第一,利用企业自主开发或引进的加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只有在企业办公环境及企业配备的电脑上才能正常打开使用,一旦脱离企业环境,对档案信息的操作要提前进行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由技术人员解密;第二,所有对企业外部提供的档案信息都必须是经过转化的PDF或者TIFF格式的文件,原始的DWG文件不能直接提供,以保证档案信息的不可更改性。提供给内部设计参考的档案信息可以是DWG的,但是必须加密,统一在企业环境中使用,防止外泄。
人员管理中多级别权限和密码管理的安全保障
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加强对系统使用者的管理,加强对系统使用者使用权限的审核,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其网络操作进行跟踪与记录。加强对使用过程中各种保密措施的管理,采用多级别权限和密码管理,防止黑客或他人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一,支持档案信息系统的电子文件在线阅览功能,但是阅览范围和下载权限受限,要经过文件产生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审批才能解限;第二,对企业高尖端技术类别的档案信息,必须要经过企业专门的保密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审批同意后方可利用,并实行责任人负责制;第三,实行用户登录验证制度,登录档案管理系统时,员工需要输入自己的密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能进行事先设定好的权限范围内的相关操作;第四,控制台超时注销,控制台访问用户超过一段时间没有对系统进行交互操作,设备将自动注销本次操作台配置任务,并切断连接;第五,离职、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要进行档案资料和使用设备交接手续,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确认档案资料交接完成、使用设备上交后,方可同意该人员离开;第六,所有淘汰电脑,必须经过格式化,确保电脑内资料不可复原后,才可回收利用。
以管理为重点,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法律风险的防控
在企业的管理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是对法律风险隐患的“防”与法律风险发生后的及时“控”。
1.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从部门设置上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牢固企业必须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即:成立专门的法律风险防控归口管理部门,引进专门的法律专业人才,负责法律事务的评审和咨询服务,定期提供企业范围内的法律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聘请法律界资深律师作为专门的法律顾问,随时参与和控制突发的重大法律问题;各部门配备兼职法律风险管理员,负责代表部门向法律归口部门进行法律事务传送。
2.突出管理重点,加强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控针对合同法律风险,在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时,以管理为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收缴散落在各部门的合同印章,由法律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法律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合同印章的使用和安全;第二,建立规范的合同印章使用流程,企业上下必须严格按照此流程申请使用合同印章;第三,建立合同印章使用台账,每一个流程结束、合同印章使用完成后,当事合同必须完整归档一份合同原件,合同原件最终由法律归口管理部门向档案部门统一移交;第四,法律归口管理部门以年度为单位,各种类合同的标准格式,并在企业范围内统一使用,因特殊情况不能使用格式合同的,法律部门要对非标准格式合同进行评审;第五,不同类型的合同,确定由不同的评审部门参与评审,实行责任人责任制。
3.管理手段与时俱进,注重前端控制和过程管理档案信息系统、企业协同办公(OA)及门户系统、ERP系统等信息化知识管理方式的引进,使企业的文件形态不断从纸质向电子转化,文件数量与日俱增、文件保存形式呈现立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档案前端控制管理理论和实践操作应运而生。前端控制管理提出将档案的控制环节提前到文件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形成阶段,并贯穿于文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这十分有利于减少企业合同电子文件信息和载体的安全隐患,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起到很好的防止和控制功能。
4.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十分关键。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与其所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关,而安全技能又与其所接受安全技能培训有关。因此,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通过培训,以及技能的积累才能逐步提高。第一,定期开展企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相关培训,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第二,适时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例如:针对日益兴起的海外合同,举行《海外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和合同文本资料的保存》讲座,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收集保管资料的良好工作习惯;第三,进行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定期预报病毒信息和预防措施,定期企业IT运营周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以法规标准为依托,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法律风险的防控
首先,根据《GB/T22240-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和《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结合档案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确定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和安全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同时依据《GB/T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在档案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过程风险评估,全面实现动态防御。其次,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从企业级制度和标准、QHSE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部门内部详细作业指导这5个方面建立起档案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再次,从法律角度上,必须建立完善合同管理体制,从制度上对企业合同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制定相关的《合同印章管理规定》、《合同评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规定》等。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技术、管理、和规范标准上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意识没有得到全面重视。一方面,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比较明显的体现在现代企业总部,对企业下属的分子公司等控制力度不够。2.目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主要依赖于信息安全技术,且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机制,档案信息系统随时存在安全风险,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才能构建真正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