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24 08:5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技术的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信技术的创新

篇1

此系统由通信卫星、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其特点为:①电磁波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②以广播方式工作,便于实现多址联接,组网方式灵活;③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较大,能应用的业务种类多。自从1986年7月8日我国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以来,卫星通信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改善了我国边远地区邮电通信的落后状况。此后,卫星通信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如VSAT(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系统、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新技术。但是由于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通信在传输网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因此卫星通信开始与陆地通信进行融合,发展了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开辟了新的工作频段,实现了对语音、数字、图像、视频等的综合传输。同时,卫星星体越来越向大容量和多功能发展,卫星通信地球站也日益小型化,卫星通信系统的保密性能和抗毁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现在,卫星通信成为实现全球无缝通信的重要环节之一。

2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就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基本构成要素为光源、光纤、光检测器。特点:①频带宽,通信容量大;②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较高;③无传音干扰,保密性好,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寿命长等独特优点。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不长,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年,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光纤通信改变了人们固有的通信传输模式,进入了广播通信、军用通信、邮电通信、电力通信等各个有线通信领域,逐步成为了全球通信技术的主流,对我国在世界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有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光器件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技术。未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点将在全光网络、光弧子通信、超大客量WDM(光波分复用)系统、超高速系统等方面。

3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创新

众所周知,所有的创新都是社会需求与技术可行性二者的结合。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人类的需求又决定了哪项技术会脱颖而出并对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曾先后在人类通信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莫尔斯电码、电传及WAP等技术,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更好、更容易使用的新技术所代替。以下介绍了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未来层出不穷的通信创新技术将会有的创新点。

3.1人体通信技术

人体通信,就是把人的身体当作载体,通过人体的微电,利用通信装置进行双向数据通信。2003年,日本NTT(电信电话)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灵敏度超高的通信装置,首次利用人体作为传导介质进行数据传输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其数据传输速度达到10Mbps/s。此项实验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将不仅是信息通信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数据传输的载体。人体通信技术相对于传统通信技术而言,有着非常大的优势。首先,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人体通信技术的识别能力更为可靠。由于人与人体内的“生物密码”各不相同,更是难以伪造,从而使人体通信在身份认证层面上的优势得天独厚,因而更可靠、更安全。其次,从信息传输速度来看,在交换数据时人体通信更加便捷。目前常见的通信方式中,USB接口(电脑连接周边设备的重要通道)实际传输速度约为1.5Mbps/s(理论上最大信息传输速度为12Mbps/s);ADSL实际传输速度约为512kbps/s(理论上的信息传输速度为8Mbps/s),高峰使用时段将会更低;3G网络数据实际传输速度为0.144Mbps/s。比较而言,人体通信的传输速度是最快的,同时由于信息是通过人体进行传导,将不会出现其他通信方式存在的串线和盗听、盗打等现象。

未来人体通信技术应用领域将会非常广泛,如个人身份认证安全、人体局域网、智能汽车、军事通信、人体健康护理及家庭保健等,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研发和使用人体通信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未来信息通信高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2量子加密技术

由于信息通信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银行业到政治再到家庭生活都无法离开信息通信,因此未来信息通信的安全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理论上不可破解且安全程度极高的量子加密技术将会大行其道。量子加密技术是密码技术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产物,与目前常用的加密技术不同,它利用了系统所具有的量子性质(即量子不确定原理、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擦除原理),将量子的状态作为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由于量子状态的改变,任何想对其进行密钥破解的人都无法得到有用的信息,因而保证了经过量子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的信息通信的安全。

量子加密技术在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但是由于量子加密实用化的最大难点是传输距离的限制,加上量子加密方面涉及到的数学问题极其复杂,目前还没有突破广泛应用的瓶颈。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紧研究这一信息安全技术。由于在信息安全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量子加密技术将是未来最具发展前途的通信安全技术。

4结束语

篇2

近年来,随着无线接入技术的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在信息传播中,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产生出了新的特点。由于无线电通信采用无线接入的形式,能够灵活、快捷、高效地进行数据图像和文字语音的直接传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线通讯技术的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使通讯技术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无线通讯技术还呈现出可靠性高,机动性和可用性强的特点。由于采用无线接入的形式,无线通讯技术在运用中一般不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能够较好的保持信息通讯的畅通,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同时,比起有线通讯技术来说,无线通讯技术设备更具小型化,传输数字和图像的

形式和方法更多样和智能化,这也决定了无线通讯技术较多的运用到军事地域通讯网的构建中,显示其高度的可用性和机动性特征。同时,无线通讯技术除了上述的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由于采用无线接入的形式,当传输距离远时,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外界的拦截和干扰,导致重要信息的流失,造成了无线通讯传输中的信息的保密性较差,安全度不高的特点。在现代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联系日益紧密时,无线通讯技术传输信号的这种不稳定性和缺乏安全性就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加以创新和改进。

2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化发展

在科技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克服无线通讯技术使用中的不足和缺陷,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不断采用一些新的创新方式对通讯技术的缺点加以改进,促进无线通讯技术朝着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方向发展。

2.1采用数字通讯和蓝牙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加大数字通讯技术中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减少通信信号受到外界干扰,更好地确保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度。蓝牙技术在使用中不仅安全性高,其适用性也更强,利用该技术做成的传感器则具有更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2.2不断推广个人信息化和通讯技术宽带化发展个人信息化和通讯技术的宽带化都可以减少信息传输中的堵塞,提高信息传输速度。近年来,无线接入宽带和个人信息通信在全球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度。

2.3创新网络接入和网络电路交换方式在通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不断增强与传统的电信网络的融合程度,创新网络接入方式,采用无线本地环路接入、移动蜂窝接入等新的接入方式,实现了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传输,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传输需求。而IP网络作为网络电路过渡和创新的核心,能够更好地保持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提升网络处理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能力。

2.4推广软件无线电,促进无线通用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在军事通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保证军事信息的安全度,如果推广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将极大地提高无线信息传输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无线自身通讯技术缺乏足够的稳定度和安全性,因此,要促进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通信方法,优化网络设备配置,提高设备性能,以保证网络传输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度,提升无线通讯技术的适用性。

篇3

【关键词】 无线电 通信技术 发展 创新

如今,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当代人们运用广泛的信息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完成人们相互之间的消息沟通,如今运用在很多地方,例如气象、国防、生产和生活等方面。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当今讯息和网络技能逐渐的进步和迅速成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其在运用中所产生的疑问,技能上的缺陷不但会影响通信,而且会耽误我们的生活,所以当务之急,必须革新无线电通信技术。

一、无线电通信技能的进步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和通信技术方式也在快速发展的和推进。为达到遥控、遥感和遥测技能,信息远程操纵技能借助生活中对应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方式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运用。现在由于微电子技术渐渐成长,也带动了无线通信的急速成长,成为一种不能够缺少的工具,不仅为计算机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机会,而且改进了信息技术的处理方式,加大了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功能。

无线电通信技术借助无线电磁波为媒介进行传达,利用相关的方式实现分析和控制。用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心,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作为支柱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所有技术互相归纳运用的成果。是现在社会发展中,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连结的象征。

到现在为止,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不可限量的潜力,在各个领域中,如气象、国防、生产和生活都对无线电通信技术有前所未有的需要。相对于有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具备更多的优势,首先他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不受传输距离的约束、能传输更远的距离,并且可以灵活通信。

二、无线电通信技能的改善和发展

2.1 推动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

讯息的宽带化为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向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就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性来说这个方向很重要。

2.2 网络接入模式的创新

技能上的融合可实现稳固式与别的通信等各业务的结合,而无线应用协议产生后,无线数据业务的进步获得了很大的增进,推进了信息网络传输多个业务信息的进步。伴随市场竞争需求的提高,老式的电信网络和创新的电脑网络结合,特别是具有研发潜力的接入网络经过固定连接、移动蜂窝连接,就符合了生活和生产地的众多通信需要。

2.3 拓展个人信息化技能

在全球个人通信中,个人信息化已在快速地进步着。个人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传送线路的信息量阻塞,大大加快了通信的传播速率。

2.4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对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来说,IP网络是其中心的重要技能,是最适宜的选取对象,对维持通信顺畅层面,电路交换网络处理数据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信号容易扰的难题。

2.5 使用数字通信技能

增强体系频谱资源的使用率,保持信号可以稳固,预防通信信号遭受扰乱,使体系的通信容量增多,供给话音、图像与数据等多项通信服务,保证用户资料的安全性。

三、无线电的先进走向

现在,各式无线电通信技能技能已被被大量大量使用使用在国防、天气、科学、生产、生活等领域。如今的无线电通信技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模式,其进步空间是广阔的。在我们国家人们对于无线电的使用正处在发展状态,因此,不仅要加大力度发展上述无线电通信技术,而且要把这个技术引进更大的空间。现在接触软件的人越来越多,在软件上加入无线电通信技术是以后进步的情况。除此之外,数字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运用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惊喜。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只有正确运用无线电通信技术,才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由于中中国人口太多,无线电通信技能技能的运用在很多片源山区还无法使用。由于利益的诱惑,经销商乱用无线电通信技能,根本不考虑后果。在这个领域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是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发现个人潜力,大力钻研和创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新思路,把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电子通信现代通信新技术光通信创新人才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能带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阶段已经进入了电子通信时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迅速的服务。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产业 结构的升级和电子通信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取决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谁能够在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方面取得进步,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世界信息化产业不断开发,电子通信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和普及不断扩展,电子通信技术更新和提升速度不断加快。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很迅速,对即将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与电子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电子通信类课程教学、学生掌握和运用电子通信知识的能力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本偏重基础理论,缺乏当今电子通信新理论、新技术、新领域应用和创新。其次,教学课程内容与当今电子通信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电子通信类课程理解能力受限,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在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解决电子通信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措施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课程内容增加最新技术与应用 课程是沟通社会、知识与教育主体三者之间的桥梁是大学办学理想付诸实施的根本途径。现代通信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多媒体通信 技术、Internet技术及智能网技术等。对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最新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就业创新能力需要,课程和教学是高等 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其质量和水平体现 了大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与高等教育国际 竞争的实力。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除了讲述课本相关章节的 基本内容,还需大量收集与介绍相关的最新知识、最 新技术和最新应用,与学生一起分享最新的通信技术进展情况。对于光纤通信技术专题的讲解,增加了光通信方面的FLASH动画,光端机图片的展示,以及光纤通信系统在小区监控系统中应用实例的研究分析等等。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首先社会上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人员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是电子通信技术创新首要的措施。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把人才作为优质的资源。将人比作蓄电池,要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放电,进行二次开发。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的过程也是二次开发的过程。所以建立健全竞争机制,促使研发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不断地进行充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大胆启用有潜质的年轻员工,给他们提供适合的研发位置,引导电子通信研发人员进行有序竞争,创新出优秀的电子通信产品,促使有才能,创新意识突出,创新成果较多的优秀研发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保持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为电子通信产品带来了业务推广的可能,电子通信产品业务推广又为电子通信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的支持和良好的实际操作平台,两者之间是互补互利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进电子通信 产品的业务推广,不仅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的科学发展,加快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拓展电子通信产品的产业链,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开发商同电子通信业务商的合作共蠃,为电子通信业的繁荣增砖添瓦。

结合通信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特点和 将来相关工作的需要,提出如下建议:

1. 在专业前景和专业学习方法方面,对大学新 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与新生的交流必不可少。

2.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3. 加快创新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的课程所占的课时。使更多的学生有实际动手的机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兴趣和实践能力。

4. 部分专业课开设小型研讨班。这种小型讨论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小型的研讨班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 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耶鲁大学的校长雷文 特别指出: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 展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5 .重视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创造发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要成为发现人才、呵护人才成长 的摇篮。弘扬个性就必须和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紧 密的联系起来。国家有面向大众的专利局,国家级和 省级刊物等等,经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学生和广大士人产生有价值的创造,可以成为他们深造的“通行 证”,也是学生能力表现的另一方面。在某个领域表 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也要在学生深造和创造发 明所需条件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而且从社会需要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来看,重视学生的能力,重视学生 的创造发明,也应该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共鸣。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世界各国大学长期关注和 持续改革的重点,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向高水 平大学迈进的改革基点。教学改革成为我国大学在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国际竞 争力的逻辑起点。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针对电子通信类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法和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对电子通信类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强和深 化以大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不仅具有现 实的意义,而且对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竞争力有着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晓辉.对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J].现代电信科技,2007

[2]杨德林,周亮,吴贵生.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技术经济,2009

篇5

【关键词】 电子通信 技术 创新

电子通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主要由技术创新能力所决定。要想在国际电子通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开展技术能力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利用尖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一、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的现状

1.1 核心技术匮乏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发展迅猛,但较之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匮乏,很多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严重依赖技术外包、进口,这使得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电子通信行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外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并且牢牢把持电子通信尖端技术。若是放任其自由扩张,将对国内电子通信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巨大阻碍。

1.2 创新能力不足

国内电子通信行业的创新能力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专利申请数目较少,专利质量较低,相关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产品外观,而真正属于发明创新型的专利申请很少;二是缺乏高级别的行业技术标准;三是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1.3 投入少,人才稀缺

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规模普遍较小,以华为、中兴为例,这两家企业是国内电子通信行业的翘楚,其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在国内属于比较高的,但依然不超过10%。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但缺乏资金投入,行业尖端人才也比较稀缺,这对于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能力创新极为不利。

二、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的建议

1.政府进行扶持。政府需要提供资金和技术人员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具备技术创新的研究能力,才有可能将新技术灵活运用,研发出新型产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子通信行业技术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启动科技产品的资金扶持计划,引领电子通信行业主动进行科技创新,也可以开展电子通信方面的创新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电子通讯科技的进步,还可以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帮助优秀的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2.加强行业间合作。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可能只依靠单方面的力量,其工作内容也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创新之路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电子通信行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实现行业间的友好合作,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要在政府的帮助下共同努力,加强联系,相互交流技术经验,将技术创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要注意发挥产业链的积极作用,从各个环节入手,全方面提高产品转化率,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国家产业的进步。

3.健全竞争机制。任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科研人才的长期努力,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健全竞争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新型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竞争机制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尽量调动竞争者的积极性,考察其真实的专业水平,开发其创新思维,使优秀的电子通信行业人才可以从中脱颖而出,为电子通信行业技术的发展出一份力。企业之间也应该自觉开展良性竞争,努力开发新的专利技术,凭借自身实力获取群众的认可,不能为了利益而黑幕操纵,违反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企业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正确面对竞争机制,要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充电,争取为国家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加强国际合作。电子通信行业在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但其在我国还属于新型产业,缺乏技术和经验的积淀,整体水平比较欠缺,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尤为重要。为了使得电子通信行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就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营造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环境,多和国外专业人员交流经验,学习先进技术,藉此提高自身能力。例如,我国本土企业可以定期派人到国外交流学习经验,也可以邀请国外优秀的研发人员到我国进行讲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与国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产业联盟,以提高我国的设计研发能力,谋求共同发展。

篇6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发展迅速,推动人们进入了数字化发展时代,而且数字信息在各行业领域发展和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当前数字时展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H要保留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点,同时还要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批判

1.体制批判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其管理体制很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和空间因素的限制,往往只能满足距离图书馆较近的一少部分读者的需求,在共享图书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阻碍,这一现象主要就是因为体制缺陷造成的。从生产和发展目的角度来看,传统图书馆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图书资料、文献等稀缺的问题。通俗来讲,传统图书馆就是一种记载信息、储藏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它对空间和时间具有着很大的依赖性[1]。而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其主要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图书信息和文献的存储,其存在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同时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查找和传输,方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到图书信息。

2.流程批判

从运作流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图书馆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就是功能分离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如图书馆都是由各单独部门进行采购、咨询、借阅等工作,只有将以上各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性的图书馆。而且细致的任务分工,使得各工作人员无法正常有效的完成管理任务,从而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数字时展背景下, 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逐渐转变了传统模式的管理方法,而且还实现了图书馆的无形管理,这样不仅保证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

3.人才批判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因为传统图书馆在管理任务的分配方面极为细致,以及图书信息载体数量众多,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极多,无多余时间来考虑提升管理质量的问题[3]。此外,传统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基于数字环境下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方法

1.管理目标的创新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重点,努力实现管理目标的创新。在日常管理中,要想为每一本书和每一位读者都找到相应的读者和图书,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这样不仅让管理目标变得广泛和模糊,同时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因此,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实现科学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找到一条合适的、正确的管理目标[4]。同时确定自身在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方向,对读者进行细分处理,为图书馆找到合适的服务读者群。图书馆在管理中应该注意,不能将尽善尽美当做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应该是自身管理中应该不断追求的方向。图书馆虽然不能保证将全面的内容提供给每一个读者,但是要尽可能的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一管理目标能够让图书馆发展变得更加完善。

2.图书馆服务创新

传统图书馆主要为读者提供书籍查找、书籍回收以及书籍借阅等服务,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查找。在数字化时展背景下,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为读者提供知识寻找服务,对馆内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生产,从而创新知识的应用[5]。此外,图书馆在提供服务工作中,还应该正确认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在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3.管理人员角色的创新

在传统图书馆发展中,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书籍的管理工作,认为传播知识不是自身的工作任务。而在数字化时展背景下,应该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角色,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成为一名知识导航者,帮助读者更加便捷、高效的进行信息筛选和选择,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查找效率,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搜寻时间。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需要成为一名知识生产者,加强对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丰富馆内的知识专题和文献资料,完善图书信息数据库,实现旧知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最新、最优质的知识产品[6]。此外,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还应该创新管理思想,使其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将管理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7

关键词:新技术书画创作建筑创作

中图分类号:C5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书画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被淡忘。机械化、模式化显著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也磨灭了个性。千遍一律的书画作品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同样在建筑创作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现阶段随着新空间形态的出现与能源枯竭的现状,对于新技术的利用已经迫在眉睫。新技术的出现也是传统艺术维持生命力的有效手段。比较研究在书画创作和建筑创作中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各自发展,更在建筑设计中汲取书画创作的灵感,对开阔建筑师的思路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论文首先指出书画创作与建筑创作的区别与联系,再比较新技术在两者中应用的异同,最后结合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折屋,阐明新技术的应用对现如今在国内新能源利用的状况下建筑的创作方法。

二、新技术与书画的创作方法

2.1书画的创作方法

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也称字画。在传统艺术表现中,书法和绘画往往同时出现,共同表达作者的心境。书画创作在内容和思想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书画的创作和其它形式的艺术创作一样,讲究“道”与“器”的结合。即不仅要有熟练地专业技法,也要有高超的艺术修养。创作者无不在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扎实的表现技巧为思想的传达提供了基础,卓越的艺术修养不断引导着技术层面的变革。

2.2新技术在书画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画创作手段增加,其工具变得五花八门,仅笔这一项就可分为:毛笔、硬笔、电脑笔、喷枪烙具等。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是由于老事物在某些层面上的局限性,理想的更新模式是新事物对老事物去粗取精,二者有机传承形成更加完美的事物。新技术在书画创作中的应用集中在“器”即的层面,即创作的工具,其目的就是在思维前进的同时其技术手段与之匹配,更好的实现创作者思维的表达。

三、新技术在书画创作与建筑创作中的应用与比较

3.1书画创作与建筑的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就二者创作的过程来说,书法创作与建筑创作都要在纸上进行初步设计,这时二者所反映出来二维平面形态可以在平面构成的理论中统一起来。无论是书画创作还是建筑创作,都讲究“工夫在诗外”。即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理论,广泛的积累经验,提高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创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3.2 新技术在书画创作与建筑创作中的应用与比较

在完成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理所当然的要利用一些“新技术”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在书画创作中,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出现使得作品较传统的创作有了精确性、易改性和虚拟性等优点。对于建筑创作来讲,首先在其构思阶段,新技术会使得其在图纸层面上有着这些优点,进而在建设阶段,新技术带来的更强的理性使得建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实实在在的使用品,其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方法都要使人清楚并且信服。

虽然在书画创作中用夸张的技术手段有时是处于特殊的要求,但若新事物较老事物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那么它很快便会普及开来。总体来说在建筑创作中出现的新技术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原因是它包含诸多个专业的共同协作,并且有行业相关法规规范的限制,所以在建筑创作中新技术的出现往往要符合各行业不同特点。

3.3新技术在新能源利用情况下对建筑创作中的意义

人们对空间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空间的质量可大致分为空间的形态和空间的环境。空间形态的发展需要新技术对建筑结构的支持,而空间环境的改善要求新技术改善人在空间中的舒适度。如今对于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新技术在空间环境的改善方面,还显得不足。例如北方建筑厚重封闭的外墙与南方四季不间断工作的空调等。在改善空间环境方面,新技术亟待出现。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大幅增长,但自然资源却急剧减少,且多不可逆。建筑的增多、资源的减少需要新技术在新能源利用的状况下对建筑创作发挥作用。

新能源是指在利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在建筑创作上,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良好的利用新能源。在国外先进国家早已有了一定研究成果。例如,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以超前的眼光看待未来的战略产业布局,在依靠航天、新材料、生物科技、纳米技术尤其是IT产业称雄世界多年以后,便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上。此外,丹麦合作社推动风能普及;瑞典沼气成就低碳排放;芬兰生物能源独辟蹊径;冰岛利用地热不再依赖石油;挪威借风发展“氢经济”;日本新能源发展与节能政策等,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案例。

四、新技术在建筑创作中应用的实例——对折屋的分析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以全球高校为参赛单位的太阳能建筑科技竞赛。竞赛要求每所参赛大学设计并建造一栋面积为74㎡的太阳能住宅,并将其运往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竞赛及公众展示。竞赛期间,太阳能住宅的所有运行能量完全由太阳能光电、光热装置供给。经过对房屋性能的客观指标测量和专家主观评价,给出十个单项比赛得分,并最终确定分项排名及总分名次。2009年圣塔克拉拉大学、加州艺术学院的方案——折屋获得第三名,旨在将建筑创作和新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优美的功能良好的太阳能住宅。在建筑形体上向南向的弯折形成了围合的空间并尽可能多的迎接太阳光。其被动式的太阳能设计使吸收的太阳能合理分配,在保持室内温度舒适的前提下,多余的热能用以给水加热。此方案是新技术在新能源利用下对建筑创作产生积极效应的成功案例。

五、结论

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正在被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被现代主义大潮均质化了的创作方式。书画创作中新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的生活,但即便我们摆脱了“器”的物质的手段,但也不应该丢掉“道”的设计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即我们不必苛求以传统的方式来试图满足当代人的生活,但却要真正的利用好“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方便。新技术对于建筑创作的作用是一方面保证了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质量,更具意义的是为新时期的建筑创作提供技术的支持与思路的拓展。就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与能源利用的情况来看,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书画创作与建筑创作的区别与联系,不仅促进了两类创作方法趋于完善,更是以常见的书画创作来类比新技术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再此过程中,笔者还联系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并结合现有的成功案例,促使更科学的建筑创作方式形成。

参考文献:

[1]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篇8

【关键词】LTE; 创新;MIMO; OFDM; 自适应调度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LTE的技术创新

LTE名为“演进”(Evolution),实为“革命”(Revolution),其并没有沿用3G系统采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创新型技术和崭新的系统设计。

1.1 LTE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采用频分多址系统代替码分系统LTE系统抛弃了3G系统长期采用的CDMA(码分多址)技术,采用了以OFDMA(正交频分多址)为核心的多址技术。LTE系统的上行采用了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这是一种OFDMA的改进技术,可以在保持OFDMA正交传输特性的同时,兼顾单载波传输的低峰平比(PAPR)特性,从而获得较好的终端功放效率和较低的功放成本。

1.1.2采用了MIMO(多天线技术)技术LTE系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采用了MIMO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与IEEE 802.16e只主要采用了空间分集技术相比,LTE采用了各种MIMO传输模式,包括:

1)下行MIMO模式:①发射分集:通过在多个天线上重复发送一个数据流的不同版本,获得分集增益,用来改善小区的覆盖,适用于大间距的天线阵;②空间复用:通过在多个天线上并行发送多个数据流,获得复用增益,用来提高峰值速率和小区吞吐量;③波束赋形:通过在多个天线阵元的波干涉,在指定的方向性能能量集中的波束,获得赋形增益,用来改善小区覆盖,适用于小间距的天线阵;④空间多址:和空间复用机理相似,只是多个并行数据流用于多个用户,而非单个用户,用来提高系统用户容量。

2)上行MIMO模式---空间多址:上行由于受到终端发送天线和发送功放的数量限制,只支持了空分多址模式。

1.1.3扁平网络:LTE系统取消了UMTS系统中的重要网元RNC(中央控制节点),只保留一层RAN节点---eNodeB,eNodeB和核心网通过基于IP路由的S1-flex接口实现了更灵活的多重连接,相邻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实现了Mesh连接。

1.2 LTE技术创新的实质

LTE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对无线信道资源的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对网络结构的进一步简化。在无线信道资源挖掘方面,主要向2个维度扩展,如图1所示。

图1LTE相对3G,在频域和空域进一步挖掘了信道资源

1.2.1频域扩展

LTE系统采用了OFDMA/FDMA这个相对CDMA而言更自然的大带宽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增加子载波数量的方式直接向更大带宽扩展。采用这种扩展方式,原则上无论何种带宽,均可以通过统一的框架实现。相对双小区HSPA+(Duel-cell HSPA+)10MHz的系统带宽,LTE支持的带宽增大到了20MHz。

1.2.2空域扩展

LTE系统采用了同一框架的自适应MIMO传输,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需要自适应地在空间分集、空分复用、波束赋形、空间复用和单天线发送各种模式之间转换,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际信道的容量。相对Duel-cell HSPA+的2天线MIMO,LTE的MIMO传输最大可以支持4天线发送。

在网络结构简化方面,LTE为了降低系统的传输延迟,满足用户永远在线(always online)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纵向网络层次。直观来讲,这种设计相当于拉近了网络和用户的距离,使网络对用户来说更近、更快、更简单、更透明。

2、调度技术的优化方向

自适应调度是LTE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但是否能进行有效的调度,也受限于调度算法的复杂度。因此调度技术的高效、低复杂度实现,是LTE系统研发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重要的优化方向之一。

2.1 频域调度

频域调度是OFDM系统的主要技术优势之一。理论上,OFDM系统可以通过为每个用户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资源块,获得系统容量增益。但是,在实际的LTE系统中,是否获得预期的频域调度增益,取决于调度算法优化与否。

2.2 多用户调度

3G系统中已经定义了多用户调度技术,但其在实际网络中应用范围有限,人们期望能在LTE系统中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传统的轮询(Round Robin)调度算法是最简单的调度方式,即给各用户平均分配资源。这种算法虽然简单,但无法获得多用户调度增益。另一种极端的调度策略是最大信干比(Max C/I)算法,即总是将资源分配给信道质量好的用户。这种算法复杂度也较低,但没有考虑到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在实际网络中不会采用这种极端的调度策略。最接近于未来LTE应用的期望的是正比公平(Proportional Fair)调度算法,这种算法是频谱效率和公平性的折中,并可以通过调整公平性参数,在极端贪婪策略和极端公平策略之间灵活地调整平衡点。但是引入公平性参数后,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调度维度,进一步增大了调度的复杂度。

3、MIMO技术的优化方向

MIMO技术是LTE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来源,但业界对MIMO技术的真实能力和使用场景始终存在争议。MIMO技术能否有效用于室外场景?传统蜂窝系统的网络规划习惯于将基站站点选择在LOS(视距)信道较多的覆盖制高点,但这种场景下的无线信道通常天线间相关性较高,未必有利于MIMO技术的应用(当然可以通过采用正交极化天线阵列缓解矛盾)。另外,多流空间复用和空分多址通常需要在较高SINR(信干噪比)区域才能应用,如果这意味着MIMO技术只能用于小区中心很有限的区域,则MIMO技术在室外环境的应用范围是值得怀疑的。要想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使MIMO技术获得性能增益,一方面要优化MIMO接收机算法,另一方面要根据信道条件自适应地调整MIMO传输模式。

3.1 MIMO接收机算法

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中,MIMO传输的多个天线(流)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造成天线(流)之间的干扰。是否能获得好的MIMO接收性能,首先取决于接收机能否有效抑制(或消除)干扰,尤其是要在一个实际的信干噪比(SINR)区间内消除MIMO干扰,更具挑战。使这一挑战显得愈发严重的,是MIMO接收机算法需要在终端侧实现。一方面,由于LTE系统的MIMO技术主要用于下行,终端承担了MIMO接收的重任;另一方面,LTE终端芯片需要处理在20MHz带宽内传输的上百Mbit/s数据率,采用优化的MIMO接收算法(如干扰消除算法)将使芯片的算法复杂度“雪上加霜”。

3.2 MIMO模式的自适应选择

LTE采用了自适应MIMO技术,即针对不同无线环境,在各种MIMO配置之间进行选择。如在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之间选择;在大间距天线阵列和小间距天线阵列之间选择;选择各种具体的天线阵列配置,如阵元数量、是否采用双极化阵列等。

LTE R8标准定义了7种MIMO传输模式(在后续版本中还将引入其它新模式),其应用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LTE标准定义的MIMO传输模式

LTE基站需要根据应用需求和无线环境在不同的MIMO模式之间灵活转换。同时,某些MIMO模式(如模式3、4、7等)本身也由多个MIMO子模式构成。以模式4为例(如图2所示),模式4包括双流闭环空间复用、单流闭环空间复用、开环空间分集三个子模式。在高SINR、低天线间相关性和低移动速度场景下,可以采用双流闭环空间复用。随着空间相关性的提高和SINR的降低,系统应回落到单流闭环空间复用。当SINR很低或移动速度较高时,系统应进一步回落到开环空间分集子模式。

图2 模式4中的子模式之间的切换准则

但是,上述所有自适应MIMO操作都建立在准确的信道信息和调度算法基础上。因此终端的MIMO信道测量和反馈,以及基站的自适应MIMO算法均是重要的优化方向。

最后,MIMO技术的应用还会带来一些具体实现的问题。在基带复杂度方面,需要在MIMO干扰消除接收机的性能和复杂度之间进行折中,在发射信号优化程度和测量反馈量之间进行折中。在RRU(远端射频单元)实现方面,则需要考虑MIMO系统的RRU实现复杂度、Ir接口(BBU(基带处理单元)和RRU之间的接口)的实现复杂度等。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4-01

一、传统文化为艺术设计之根

艺术设计源于传统文化,并为艺术设计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的精髓来源于传统文化,吸取优良的传统文化营养成分。在中华历史上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艺术思想结晶出了辉煌夺目、优秀灿烂的果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并应用创新。首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要用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从容面对正面的回应与打击。其次,当今社会要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充分了解现代社会的需求,了解满足当代社会人群的需求因素,并用审美心理、审美观等思考问题。最后,要注重环保,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建立一个符合大众人群的消费观念等。开创现代艺术设计不是一味地媚俗,邀宠,而是真正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对本质挖掘,并应用创新。

二、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灵魂又来源于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进行创新就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如果脱离传统文化这个大家庭,是行不通的。只有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设计的领域里出彩,设计出引人瞩目的艺术作品。与时代同行,结合现代艺术特色,将孕育着本民族优秀文化悠久历史民族特色发扬、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将最具中国特色,最具民族特色,最独具匠心的设计韵味展现出来。模仿只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优化,并不能将自己的艺术色彩表达出来,我们要学习其中有用的新知识、新理念,在模仿他人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在自己的特色创作设计中。

三、创新为艺术设计之核心

人类千古不变的永恒话题那就是创新,创新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不但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化来。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仅仅表现出一种智慧和能力,更是一种创造力,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意、创新。创新意识始终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推动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以2008年奥运会上的“福娃”的设计为代表,“福娃”不仅体现了中国式的“致中和”设计理念,更代表了世界的和谐,这五个吉祥物突破了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量,将繁荣、欢乐、激情、健康、幸运五种祝福奉献给世界,更代表中国传递着“北京欢迎您”的心声。而其中圣火娃娃“欢欢"作为核心角色,更是突破了以往吉祥物设计动物拟人化的传统与限制,创新出一种新的拟人化形式。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香港著名的新形象标志“香港品牌飞龙标志”,它体现了香港人勇于冒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个标志图形的设计充满时代气息、富有动感,巧妙地把香港的英文缩写H和K和“香港"二字融入设计图案中,飞龙的流线型姿态让人们感受到前进感和速度感,设计构思不仅突显了香港的历史背景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香港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蜕变演进的新品牌形象。

在设计艺术的过程中创意、创新,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和艺术含量,更可以提高产品的审美附加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美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用“不同凡想”(THINKDIFFIENT)的创新精神为电脑用户打造了新一代的电脑形象,创新的用线条柔和的显示屏、透明机身、明橙深蓝的晶亮配色,代替了以往的平头正脸和黑白灰。这一电脑造型横空出世,带动了上个世纪末电脑设计工艺的兴起。苹果的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Ive对iMAC机代表的设计更具有划时代意义,他把主机和显示器完全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多彩的半透明颜色,高贵典雅,很快便风靡全球。正是苹果公司的勇于创新,使其成功颠覆了市场,引领了计算机的设计潮流。

四、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艺术设计的范畴内,使用他人已有的设计作品是抄袭,借鉴别人的设计风采是模仿,只有加入自己设计色彩的作品才代表着艺术的价值,所以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艺术设计者而言极为重要,创新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成果,对艺术设计者自身以及艺术设计作品甚至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创新性思维能够提升概念设计效果

艺术设计方向的决定者是艺术设计概念,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概念性的创新思维是体现整个设计部分的领导者。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艺术设计工作者对不同事物角度与层面的分析思考都来源于创新思维。因此,在概念性思维下的艺术设计对事物层面的描述会更加清晰,后期修改中不用多加修饰,提高艺术设计概念的程度,所以艺术创新思维可以打破传统设计的条条框框,给艺术设计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激发灵感,更全面清晰的表达艺术。

2.创新思维能够提高设计团队效率

一个较大项目的实施,艺术设计活动的创作往往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在创作中,创新思维的挖掘与整合起着重要作用,一般逻辑思维较强的艺术设计者有着理工科教育背景,而对艺术形象描述生动活泼则是有着艺术教育方面背景,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二者缺一不可,优势互补,作品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由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负责,艺术作品的设计创作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进行,充分发挥运用创新思维。

3.创新思维有助于艺术设计方案的优化

要用创新的思维多方面的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一件艺术设计的作品,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并需要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而不同的创新思维的使用不同也都会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所以要通过对这些创新思维进行选择,才能够对艺术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对创新思维的选择也是举足轻重的步骤。

五、结语

艺术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需要设计师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训练,捕捉生活灵感,处于设计一线,长时期实践,在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术相结合,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多种方式,传达到生活,影响大众,把设计的本质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大胆地想象,观察体验生活、扩大生活接触面,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当社会的设计创造性思维环境被建立起来,每个设计者、设计群体的创新设计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设计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

艺术设计的创新最终还是依附于创新的理念去完成,创新的理念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创新包括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创”一个是“新”,我们通过逻辑思维的思考后才能够分析出来什么元素现在是没有而有被需要的,是要我们从别人那里吸取的,我们去把那些没有的元素拿过来和已有的元素结合到一块就是“创”,没有的东西和已有的东西组合到一块就是“新”的东西。思考逻辑性是有律可循的,“古今中外”的创新理念更是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10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〇六研究所

张德江副总理曾于2009年1月12日批示:在科技领域推行“科技通则”是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建议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研究所积极,应,率先进行了试点实践。为解决“技术创新”评价问题,研究所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对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评价的规范。该规范旨在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技术就绪水平(TRL)以及质量、成本、进度(QCD)等进行管理,建立了TIRL1-13评价标准,可以评价一个科研项目、一支团队或一名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三个系统支撑为了倾全所之力提升技术创新力,研究所系统设计了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表略)。体系“钩稽嵌套,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其中“硬实力”是基础,是创新必须具备的条件,“软实力”是动力,是每个岗位、团队和全所创新的基本动力;“创新力”是灵魂,既要融入每个人的工作中,又要聚集成为可以计量的创新。四层栅格固定为了解决传统事业单位影响技术创新力提升的管理顽疾,研究所建立了现实问题栅格固定框架(表略)。根据“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设计,主要从“院所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企业文化”4个层面固定问题,分析解决。五类指标管理为了对“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研究所主要对现状进行了评估,发现各个阶段均缺乏量化管理指标体系。

为此,建立了以“知、力、功、率、效”为核心环节的创新管理指标体系,加快获取知识以及知识孵化产品的速度。获取情报的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情报部门、研发人员、市场人员等在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准确情报,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将情报转化为项目的管理指标体系确保及时把情报、知识转化为科研项目;技术创新速度管理指标体系确保加快技术成果孵化,保持技术和产品领先;科研项目成本降低和周期缩短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按照QCD约束条件掌握项目进展;投入与产出管理指标体系确保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大工程”保障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力的提升,研究所制定并实施了“六大工程”,即机制改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技术基础保障工程、持续发展生命工程、企业文化落地工程。按照“有目标、有措施、可计量、可考核、系统化、重效果”的系统工程方法,将配套政策与措施设计到位、实施到位,并取得良好效果。目的是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规则下确保每个工作分解单元(WBE)的承担者都有动力,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干成事的人得实惠。七个基本素质达标为了提升技术负责人、行政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管理素质,研究所制定了“7个素质”作为标杆(图略),对承担的科研项目用7个术语表达,测试达标情况,与任职挂钩。“八个升级”对标为了在每年的创新计划中落实各个部门的指标,研究所实施了“八个升级”对标(图略)。每个升级都提炼出定性和定量指标,各个部门每年提出升级的指标,并在年度创新绩效计划中规定其中的变化值,指标完成情况与相关人员年度创新绩效的各种奖励挂钩。九个软件运行为了实施提升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理,研究所在实践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了计划分解编制、显性提取管理和隐性基础支撑3个层面的9套软件。无论是名词、术语和指标,还是计量、评价和激励,都坚持按照“三化”(标准化、智能化、接力化)和“四全”(全过程、全角色、全界面、全类型)的要求进行顶层设计,通过一套系统、9个软件实现技术创新力系统管理的信息化。

技术创新力提升工程取得的成效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力提升工程,研究所形成了全面创新系统管理的新格局,2009~2011年共实施或完成了管理创新项目200项,对技术创新力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形成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齐头并进,系统推进的良好格局。2011年技术创新项目申报达到110项,且申报项目以每年近300%的速度增加。2010年,技术投入指数2%,技术储备指数70%,技术就绪水平5级,专有技术指数达到60%,技术货架指数30%,科技进步贡献率70%。建立了预研、研制、批生产之间的学习曲线,其QCD优化指标达到10%;建立了航天型号研制批次之间的学习曲线,下一个批次的QCD必须比上一个临近批次的QCD指标优化10%以上;科研项目的技术指标纵向(代际之间)保持明显的代差,横向(国内)保持明显的优势。技术创新力驱动了研究所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发展,以高层楼宇灭火系统等为代表的10余个军民产业融合项目已培育、孵化成熟,陆续显现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研究所已由单一的军品研制生产转变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武器装备承制范围已拓展到“四大体系、九个系列”,研制周期大幅缩短,飞行试验成功率保持在100%。同时,地(舰)面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年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大幅提升。某型发射系统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提升技术创新力,使研究所找到了“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对技术创新力的系统管理,研究所形成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全方位、全要素系统。全所干部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自身的创新为内涵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践着3个跨越、5个转型、8个升级的规划总路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