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思维的培养

篇1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思维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做主持人,谁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总之,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经常想到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脑子是越用越灵。为了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在功课以外想些办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

小学

篇2

关键词:数学 培养 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76-01

一道趣味数学题:“甲、乙两辆汽车相向匀速行驶,第一次会面时距甲车的起点7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至对方的起点后,分别以原来的速度返回,第二次会面时距乙车的起点60千米。求两车起点的距离。”按一般的思维定势,解这类题目,总是要分析“路程、时间、速度”三要素,但此题显然已知条件不足。我百思不得其解,便请教数学老师,他狡黠地说:“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你解不了,是因为你的思路被它忽悠了,有的已知条件是隐性的,需要你去厘清。两车两次相会,说明两车一共行驶了三个全程,在每一程中甲车总是行驶75千米,甲车共行驶225千米。第二次会车是距乙车起点60千米,这个60千米相对甲车来说,是回程。在此题中要把这些数据作为向量来计算。两车起点的距离就是75×3-60=165千米。”

为什么题目在他手里就如此简单呢?说到底就是“数学人”思维方式的独特,他观察问题的方向和角度、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

几年前,曾听一个数学家说过:数学就是数学,它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而是一门单独的科学。当时听到这话,我难以理解,经历了这道数学题的苦思冥想及数学老师对题目的解答后,使我对数学家的话有了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文学艺术类科目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理工类科目注重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则更注重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抽象思维是最难以培养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感觉数学难学的缘由。记得有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次节目中说过,他读书时最怕数学老师出“两车相遇”类的题目,甚至揶揄“数学老师是不是脑子进水啦,那汽车没事开过来开过去做啥啦?”逗得许多观众捧腹大笑,显然引起了这些人的共鸣。其实是他们的无知和悲哀了,他们无法理解数学老师的良苦用心,根本不懂这是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啊!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更是一门应用学科。它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许多诸如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等实际问题,它对其它学科的指导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没有数学上的二进制,就没有计算机;没有弗晰数学,就没有智能化的家用电器;代数、函数、几何学在各行业中的运用就更是不胜枚举了。《中国青年》2012第八期有文章说“为了训练腹中胎儿,让他长大后能成天才。”“不少身怀六甲的以色列准妈妈都带着数学课本,坚持做数学题直至孩子出生。”“犹太人相信这些训练会提高孩子的智商,有助于他们成为天才。” 可见犹太人早就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习数学,要倡导人们学习“数学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鼓励幼儿、小学生学好算术,学好数学课。倒不一定是为了培养大量的数学家,而是为了提高我们民族的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豫妹. 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J]. 妇女生活,2010,11:50-52.

篇3

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自己总结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培养自信,开发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孩子们创建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信心。我们要始终坚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值得注意的方方面是:1,教师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2,对于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想象及创意不要硬性的否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更好的增强孩子创新的自信心。

三、肯定孩子大胆想象,开发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的,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肯定小学生想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想象的目标是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而非空想玩乐。2,开设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中要搞好课堂纪律,松弛相依。

四,注重课堂练习,发掘创造

新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开发课堂的创造情趣。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性的开掘就孕育在其中了。

篇4

冯伟

如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呢?思考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知识的积累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思考习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平时的训练和不断培养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聪明的孩子,会因为能够迅速回答出问题而变得不善于思考或是懒于思考;相反,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却常常在思索。老外很注重孩子思考意识的培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这种思考能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他们会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呢?

第一,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老外认为孩子的思考是需要大人引导的,比如,全家成员一起参与讨论,就能够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我认为孩子的年龄不论大小,都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主意。”迪克兰说道,“我们家经常会全家人围聚共进晚餐,同时谈论一天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思考最好的机会。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女儿也学会了思考,无论什么事情她都会在认真思考之后作出自己的回答。”

第二,老外善于创造家庭思考环境。有位美国妈妈通过朗读简单的故事来引导她6岁的孩子进行思考。她会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发问,让孩子进行思考和想象。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也是不错的。老外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问的环节,让孩子的大脑转动起来。

第三,老外的笑话也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幽默风趣的笑话是孩子都喜欢听到的,老外们能在笑声中使孩子们懂得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这些笑话多半都是能够引起孩子联想的,让孩子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

第四,老外善于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他们不会将事情固化,也不会让孩子认为一件事情的解决方式只有一种。他们能通过提出违背常规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有的人会问孩子:“亲爱的,要是所有汽车全部变成红色,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和反面效果?”这些问题看似毫无意义,其实对于孩子扩展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父母不妨尝试一下。

第五,老外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

“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学会逻辑思维,就懂得遇事思考。”迪克兰说道,“这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前几次刚刚学会一点儿,可是中间有几天没学,可能之前学会的就会忘记。”孩子思考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坚持不懈的。父母们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篇5

我的女儿今年上六年级,她不是一个聪明孩子,但数学成绩很好,这就得益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我就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数学学习的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的学习,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孩子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孩子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她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孩子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思考。随着孩子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孩子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再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一)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二)教会孩子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孩子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在引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示的意义,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留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启发他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孩子积极动脑。(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孩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篇6

孩子的学习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但仅从家庭教育规律来说,有一句话是一定要强调的这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更要天天向上,总之。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教育得到更好想要孩子学习好,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一个老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已明白。最关键的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必要提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养成学习习惯。家长要千方百计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是培养孩子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他主业、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再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学习自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劈头劈脑地要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掌握学习方法。与人鱼不如教人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二是启发孩子思考。而且在学习时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遇到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倒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问题的三个方面—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会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学会使用工具。学习是孩子的工作。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辅导帮助孩子。就必须掌握一些学习工具。笔和尺是工具,各种字典词典也是工具,都有一个怎样使用的问题,会用善用,就能促进学习。现在还有电脑、电子教育软件等,这是更高级的学习工具,怎样使用要学习,怎样利用更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安排。家长在这方面,也要通过咨询学习,才能履行辅导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职责。

篇7

关键词:生态;练习;设计;展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18-02

一、缘起

课堂练习,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课堂练习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练习单调、重复和机械。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同一类型的题目让孩子反复多做,类似“题海战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课时缺乏递进性和关联性的规划设计。原因是教师就做题而就做题,单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缺乏学生思维层次的发展。

2、书面练习多,实践性练习较少。原因可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单一,对学生的书面练习比较多。对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的意识薄弱。而且受时空的限制,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的机会也少。

3、教师对练习的设计点状化,缺乏综合性的整体考虑。原因是由于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仔细分析,对某一类知识,它属于哪个领域、该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年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在这个年段要达成的目标等,然后规划可以采用哪些形式的练习,练习要让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上达到哪种程度,没有进行整体规划。

4、重问题解决,轻思维激发,轻思想感悟。好多老师现在走入一个误区,都觉得练习课就是找点题目,让孩子做做,孩子都会做了,能就说明他已经掌握所学的知识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练习,不是光做题,而是要通过练习,让孩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感悟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力量,从而会用这样的思想来解决新的问题。

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当前数学课中练习的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有效练习设计和展开的策略,旨在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使思维得到灵动发展。

二、思考

1、让孩子在练习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数学的学习不仅是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二者不可偏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给以孩子策略的指导。在我们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要用5颗算珠。这道题目是要孩子用指定数量的珠子来表示三位数,以加深对数的理解。经过调查,孩子们大多数会写出几个三位数,但是不全面、无序,而且通过这样的解题过程,在数学思维上对孩子的提升不大。基于这样一个对教材和学生的考虑,我进行了这样一个练习的设计和展开:

(1)经历练习联想的思考过程。做题不是就题而论,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而所以然,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从简单问题想起,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让孩子先从简单的1颗算珠想起,来表示一个三位数,发现只有一种方法。然后再用2颗珠子表示一个三位数,这个时候,我教会孩子先确定百位,然后剩下的一颗珠子再放在十位和个位,发现共有3种。完了后,我问学生:你会用3颗珠子来表示一个三位数吗?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探索。最后交流用4颗珠子、5颗算珠表示三位数。

(2)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我特意呈现三角形状的板书:

500;

401、410;

320、311、302;

221、212、230、203;

132、123、113、131、104、140

目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规律。我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找出方法,让孩子感悟到,原来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难,而且还有规律呢。这样的方法也真好,由易到难,孩子能够掌握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方法。

(3)归纳总结,方法提炼,形成策略。教是为了不教,通过做题,引导孩子回顾,不断反思。引导孩子发现,可以从简单的问题想起,从中发现规律,建立方法结构;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到有序思考,树立有序思考的意识。为孩子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注重实践活动――提升操作思维能力

有些教学,过分的注重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这样,就可能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动手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综合能力。比如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教材先通过两道例题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基于课堂学习的基础,我对这一单元内容进行了整体综合的练习设计,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的练习,即为巩固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设计的练习,为一些深化概念、拓展性的练习;第三课时的练习,是让学生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练习。学生利用七块板,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非常有创意。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学生深化了对七巧板的认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相应地,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

3、整体关联设计――帮助学生思维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由以前的“双基”发展成了“四基”,说明学生获得仅仅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而是要通过知识这一载体发展孩子的思维,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1)理解教材,挖掘练习题背后的育人价值。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教师不能就练习而论,而要挖掘练习题背后的育人价值,深度剖析。例如,线段的教学。在认识线段这节课完了后,书上“想想做做”里有这样的3个题目,分别过平面上2个点、3个点和4个点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我们对其仔细剖析,第1题是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是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2、3题,让学生利用给出的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个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深度挖掘了这道题对孩子思维发展的培养。

(2)拓展教材练习,进行横向和纵向拓展。既然我们挖掘了背后的育人价值,我们的课堂练习,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并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展。所以在练习设计的时候,我们既要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孩子思维的深刻性,还要设计类型多而丰富的练习,培养和发展孩子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我进行纵向拓展,让孩子画画5个点,6个点等,引导孩子发现规律,进行纵向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我还进行横向沟通,如握手问题、数线段问题、车票种类问题等。原来各种问题都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了发散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方法结构。

4、数学思想引导――提升数学学习素养

通过设计各种练习,不仅有书面练习,还有各种实践性活动的练习。不仅有课堂上学习新知的练习,还有课后巩固知识的练习。还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学会了有顺序思考、从简单问题入手和图形结合等。他们在以后的碰到的问题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运用思考方法,变显性的解决问题为隐性的思想的引导,其实这就是练习的价值。解决问题只是一个过渡状态,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方法的存在,感受到思想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1)引发儿童的需要。做练习、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完成作业也不是老师压着去完成的,而是儿童的一种自身的需要,为了学习巩固新知、巩固新知、用学到的新知去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地行为。

(2)经历思想方法形成的过程。任何一种方法、策略,都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才有深切体会,题目只是过渡阶段,只有让孩子亲手经历了才有自己的理解和重新。

(3)感受思想的价值。经历了过程,分析、回顾、反思、总结,才能感受到思想的价值。

(4)强化、形成内化。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悟了、掌握了,如果能积极地、主动地去运用它,那么它的价值就存在了。所以教师在练习的设计时,可以有意识的再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不断地渗透、不断地强化,让孩子形成内化。这样,就是练习的真正的价值所在了。

三、后记

练习是学生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真正掌握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些常用思考方式方法的必要训练平台。在练习中,学生自然会摆出自己经过课堂交流后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新知识建构内容,孩子的思考方法才能在练习中慢慢得到强化,思维能力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但由于本人的经验有限和知识的不断深化发展,我研究的小学数学生态式课堂练习设计还比较粗浅,例如,拓展训练、开放训练,需要较长的时间探讨,影响基本技能的巩固;不同的课型,还要形成不同课型的练习模式等等,这些都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篇8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即使是导学案的形式,也多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往往是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学习,缺少了对所学知识的整体体系的思考,也缺少学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反省过程,不宜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2、引导学生把问题梳理成学习目标。学生自己设计好学习目标,能够很好地促进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只有当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这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在学习都是有好处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幼儿美术;美术教学;幼儿教学;创造力培养

我国最新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对幼儿的情感进行丰富,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提升,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具有初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对美的展现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时间与自我创作的时间,从而使得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好的激发与锻炼,进而使得幼儿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这同时也是幼儿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在日常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美术教学方法。因此,对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展开相应的探讨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启发幼儿绘画思维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最为困难,同时也是任务最为艰巨的环节之一。对于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工作来说,其特点之一是幼儿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正处于有待开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因此他们所创做出来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想象独特、造型夸张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初步体现。所以,如果老师想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全面的培养,那么对幼儿绘画思维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与启发方法,以减少幼儿绘画中对幼儿脑部与肢体的限制,此时,运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合适的。

比如说,在幼儿水笔画《法国贵族夫人》中,部分老师很可能会向孩子们展示一张法国贵族夫人的照片,并让孩子去模仿。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行为有更好的管理,但并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启发。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增加展示照片的数量与种类,通过法国贵族夫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着装的图片的展示,来拓宽孩子对法规贵族夫人形象的认识以及对不同色彩等的把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抓住法国贵族夫人身上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地方来对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启发。例如,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多种图形和色彩的运用,从而让孩子为法国贵族夫人来设计衣服或者是发型,还可以在《法国贵族夫人》这一主题上让孩子来设计自己心中的“贵族夫人”,不论高矮还是胖瘦,只要孩子愿意动手去绘画、去设计,那么对孩子艺术创造力以及绘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不同个体开展差异性的指导

在我国幼儿美术教学中,一个班级一般由15~30个人组成,而同一个班上的孩子,其绘画能力、想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艺术创造能力都各有不同,此时,如果老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那么部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而这不仅会拖累幼儿美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进度,更会对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方法,当然,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前,老师应该对班级上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是因为教学方案的制定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的性格相适应,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对老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法更快地适应。比如说,班上一些孩子的想象较为大胆,但由于其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绘画会出现零乱且选色较为单一的现象,此时,老师应该肯定他们的想象能力,认真倾听他们绘画中所蕴含的内容,其次来适当地增加对他们肌肉控制能力以及色彩敏感能力有提升作用的训练,进而鼓励他们来丰富自己画作的色彩。而班上的另一些孩子比较喜欢临摹或是模仿,这样的孩子往往其肌肉控制能力较好,但其想象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大多较弱,此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对孩子思维或想象能力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绘画思路。而老师只有针对不同的孩子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班级上的每一个孩子才可能在统一的时间里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联系实际与生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对于幼儿美术教学而言,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帮助他们将具体转换为抽象、将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支撑,因此,老师在对幼儿艺术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联系生活往往是较好的选择。而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的,老师可以将绘画主题定在户外,并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大自然的美。

比如说,在《动物大家庭》的绘画训练里,老师可以利用春游的机会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每一个孩子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小画板,将自己看到的动物画在小画板上。当然,为了让孩子能够对动物进行更加仔细地观察,老师可以在游玩的路上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几个有利于观察的问题,如“小豹子是什么颜色的?”“小老虎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小河马和河马妈妈一般都在做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更可以让孩子在观察的时候有目的地观察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通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可以成为一幅很好的作品。

四、艺术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培养之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老师在教学结束之后还需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而对于幼儿绘画评价来说,作品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切实参与绘画,是否在绘画的过程中开动了自己的脑筋,是否对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锻炼。而对于老师而言,肯定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并适当指出孩子值得提升的地方,才是老师在绘画评价中最应该实现的事情。

五、结语

篇10

一、创造适合孩子思维拓展的环境,为孩子能力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方乐土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然而,传道授业者的职业注定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从自身的素养抓起。首先,培养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累足以指导孩子学习成长的知识和操守。否则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很大程度上,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其次,永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为孩子营造良好境遇的先决条件。这些都能够让孩子们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进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特的创造性。

营造舒适宽松的环境,在整个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两个孩子,一个长期处在高压事态下学习,一个在快乐亲和中接受知识。那么,高压下的孩子无疑要紧随老师的思维,唯恐哪里出了差错抑或与老师的想法背道而驰而受到责罚。这样他就不可能把自身的想法和创造力表现出来,也就没有了自身思维的发展。长时间如此,这种孩子就成了老师灌输知识的机器,又从何谈起他们的别样人生呢?而在快乐轻松中学习的孩子,他会毫无压力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知道即使错了,也不会有太坏的后果,所以他的思维得到了开发,进而发展出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正是这个道理。

二、以实际为载体,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身的分析理解能力。勤于观察和实践的孩子往往语言表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都较强,这对于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一些阅读的分析理解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不断指导。从哪些事物、哪些角度进行观察,去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行实践,这都要进行选择性的提示或指导。

如在教学《记身边的一件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哪些实物,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它会不会对你有影响等。当然也要鼓励同学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去观察。只要是正确的、没有危险性的、合理合法的去观察都是值得鼓励的。

这些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认知及思维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有利于语文写作水平、阅读分析水平的提高。对将来形成独立的、成熟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有极大的好处。

其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为什么进行这次实践?这是对每个孩子的要求。目的性和实效性是统一的。每一次实践都要进行一次讨论,把各自的见解逐一列举,老师进行一些可行性的分析和指导。使其在观察实践中能够把主题进一步深化。直至观察事物的中心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凸显。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有的放矢,带着目的带着疑问去分析事物,然后在所思所悟中成熟起来。

最后,培养正确的实践观察态度,锻炼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深化学生实践观察的先决条件。如果对任何事物都粗枝大叶、一知半解。那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所以教会学生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让学生学会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进而深究其内在的表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独到创新能力。

三、由浅入深的拓展思维,为创造能力的发展开拓更广泛的空间

能够提出问题,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把它解决掉,才是学习的关键。当然,能够提出一个较好的问题,也是孩子思维拓展的体现,也能够凸显出孩子的独到之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因此老师要适时地加以肯定。更重要的是谁能够用最直接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才是每个老师教学的初衷。这就需要老师有善于包容错误的胆量。我们允许犯错,但我们在犯错之后要懂得反思。针对同一个案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去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自身的错误。让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够培养出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囿于单一的思路。

四、给孩子一片想象的蓝天,让能力插上自由的翅膀

首先,孩子的内心是奇幻多彩的,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斑斓多样的。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切实际就评价得一无是处,也不要因为他们的童言无忌就大发雷霆。善于倾听,学会接受。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学会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去分享他们的童真,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分享学习知识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