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消极经济 积极经济 管理
一、前言
经济管理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明确经济管理核心目标、把握科学策略方式,对扩充经济管控理论体系,推进市场经济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经济如何优选发展配置模式,政府可通过合理的调控方式加以实现,除此以外,还应考量各类社会发展目标,如经济建设的可靠安全以及人权性等。因此,进行政府经济实践管理的有效分析,将其分成消极和积极经济管理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消极经济管理即政府机构,采用法律、经济以及行政调控方式,进行制度优化调节,进而影响经济主体实践行为,并调节经济模型结构,令实际经济同古典经济设想更为贴近。积极经济管理则为,政府机构采用相应的调控管理方式优化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调节经济模型系统,推进经济向着目标趋势前进发展,良好的实现政府偏好。该进程中积极经济不应将影响有序的竞争管理以及开放一体化作为前提。应全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采用有效的法律方式、行政手段优化经济管理。
二、消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一)消极经济成因
消极经济管理产生成因在于实际经济发展没有契合古典经济设想,令经济无法实现良好的优化配置。进行消极经济管理则可令财产以及人身权利良好的接近古典经济设想。西方经济理论明确,经济主体借助实践行为实现经济目标、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实际上,经济主体并非一定要追求显著的经济利益,其可能更注重社会价值的展现。同时,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令其作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对经济决策效果形成了一定制约。加之市场系统的不健全完善性,令其无法全面的囊括所有产品,一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相反借助行政方式实现分配,或利用物物交换方式进行流通。经济发展建设进程中,信息不完整以及显现出的不对称性、垄断经营、经济活动呈现出的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的形成,同样也是诱发消极经济的成因。公共物品特殊性决定,市场经济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政府则需要进行缺陷问题的弥补。当然,并非各类公共物品均需要政府生产,而是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特点,因此通过政府的购买体现了其主题的明朗性,供给则可通过市场履行。
(二)消极经济措施
为营造开放有序、合理一致的市场经济环境,消极经济管理应通过有效的法律行政方式、经济调控手段,实现优化管理,保证财产的合法拥有权力、管理经营权力、获取收益权力。同时,应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利,进而快速精准的宏观经济相关资讯信息,实施有效的信息纰漏。应杜绝经济封锁行为,针对外部经济征收应实施良好的补贴管理。同时,应实现公共物品的合理分配,明确反垄断管理法,坚决予以执行。垄断竞争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自由发展形成破坏影响,为此应通过有效的管控协调,形成良好的一致。基于经济建设中垄断形成的必然性,且对于生产建设发挥了一定积极影响,因而无需应用特别方式,亦无需进行全面意义的否决。可通过激发规模经济作用,推进现代科技的优化发展。可实施一定层面的经济计划体制,预防有限资源的不良浪费。对于跨国企业不断进驻我国市场的局面,我们应快速的创建并不断的壮大国有企业、自主企业,同其进行对抗,,同时应把握好度,预防失衡现象。
三、积极经济成因及措施
基于政府偏好影响,倘若单纯进行消极的宏观调控管理,则无法全面促进偏好的优质化、最大化。因此,应引入积极经济管控,通过参数的有效调节,优化经济发展建设途径。实践工作中,政府需采用合理的金融政策方式,通过平等经济进行市场供需的良性影响,进而优化市场结构体系,调节市场价格,实现经济发展速率以及利润效益的平衡优化。同时,政府投身到市场,便会显现出偏好信息,可对私人经济实践活动形成诱导,令其贴近政府偏好进行发展建设。为确保安全可靠,政府应发挥作用,做好自主经济保护,并形成对外资以及国外竞争的抑制,为国内资本输出赢得有利地位,实现良好的资源保护,推进教育以及现代科技的全面发展。为符合经济人权标准,可应用有效的法律手段,通过行政管控,实施优化设计评估,对经济的实践发展形成正面影响。
四、把握积极经济与消极经济的相互关系
由积极经济以及消极经济形成的成因不难看出,前者的构成涵盖了后者的成因。后者令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其状态并非政府偏好与理想。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经济,实现最理想化的发展。可利用政府特有的平等经济权限实现优化调节,基于公共利益形式优化管理,提升经济发展可靠安全水平。经济管理需要将消极管理视为核心基础,不应突破平等实施管理,只有把握平等原则,体现自由有序性,方能提升积极经济发展效益。消极经济与积极经济管理均包含计划、决策管控、协调引导、监督等核心要素,其体现了一定的相对性。同时,两者管控手段均涉及到经济调节、法律管理与行政管控调节等。虽然消极经济管理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然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需要完善把握,方能真正提升经济管理核心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针对积极经济同消极经济形成成因,我们只有明晰两者关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措施,方能真正强化经济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创设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资源,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经济实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普遍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成本费用,但是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中朝集成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重点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80%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2.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大多数企业领导通俗的将经济和金钱联系起来,注重关注企业的经济总量和业务的收入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收入,甚至还导致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另外,经济管理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运用的管理模式还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来扩大收益,没有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方便,提高服务质量,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订购、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多种业务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的同步,导致信息系统出现偏差的现象,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数据。
二、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建设信息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扩大了市场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科技、人才、营销和市场竞争为主的竞争,增加了企业的压力。我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外市场中取得竞争,而且还要在国内市场中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现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发展角度,为了很好的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流程、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实现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将信息化预期费用、信息化成本以及信息化的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时机、重点、方向和结构。企业投资结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投资结构。信息化投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此,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最终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为了充分的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的系统,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脉络,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是要建立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以便能够对企业的投资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
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首先,对中小型企业中的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进行强化,对其普及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财务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企业不同种类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预测、反馈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获得及时、正确、真实的经济财务数据信息,对企业的未来经济走向、资产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加强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快速应变能力和高效率运转的需求。
3.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行研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例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备性。另外,健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对工作内容、流程、职责、要求以及考核办法进行明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要强化企业内部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实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构建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扬岩桧.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0,7(23):81-82.
篇3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创新
一、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乐亭县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一是实施土肥管理。在姜各庄、马头营、乐亭镇、中堡镇和闫各庄等乡镇设立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检测耕地质量变化;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建立配方肥经销网点14个,年推广配方肥4.9万吨以上;建立马头营和汀流河2个万亩示范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万亩示范片内开展节肥节药模式探索、示范展示和效果监测。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截止到现在,全县共建设蔬菜绿色防控基地7个,国家级绿色防控基地2个,其中新建鸿春农业部绿色防控基地1个,大田作物统防统治面积完成5.5万亩,全县12.4万亩小麦完成病虫害防治。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严把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关,每月例检抽取样品400余个,上半年自身检测及接受市场委托检测样品共2262个,合格率99%以上。完成新寨撒马店艾旭合作社、汤家河雷刚合作社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工作。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高剧毒农药专项治理,特别加大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力度,从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确保群众用上放心农资。目前已对300余家农药经营户进行备案,备案率达到95%以上,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20余家,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随机抽取农资样品112个。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为手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完成了市下达任务,实现调减籽粒玉米1.3万亩、调增青贮玉米0.5万亩,调增的0.8万亩蔬菜。在姜各庄莲花池村建设一个青贮玉米千亩示范方。制作、发放青贮玉米明白纸500份,发放蔬菜种植规程500份。
二、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足够的农村劳动人力
有不少年轻人或是中年人离开家乡,选择北上,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生产创新能力的缺乏,虽然当前可以依靠农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提升以及进步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但由于学习成本高,年纪大的农民无法快速上手操作和使用而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这也使得农村劳动效率难以全面提升。
(二)缺乏完善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
对于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还缺乏统一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建设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由于人力及经费的缺乏,没有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长久下去,容易造成城乡经济差距加大,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三)政府职能建设管理不到位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有财政、土地承包、农民以及对合作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由于当前在促进公益性与经营的深度融合方面管理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权责混乱,无法合理解决和应对农村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无法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措施
(一)完善农业综合服务机制
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气象服务等农业公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发展农业劳务服务,鼓励合作社、供销社、农协、农业劳务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专业机构,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形成与土地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业劳务服务网络。发展农资服务,建立政府扶持下的以供销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农资交易市场以及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等为辅助的农资供应服务主渠道,全面完善农资配送服务网络,重点建设“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连锁网点”现代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大幅度提升重点农业区域的农资连锁经销覆盖率。
(二)创新农业综合管理方式
极探索成立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土地流转中心、土地担保中心以及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基准价格机制以及最低保护价制度等配套政策,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比如乐亭县可通过重点扶持发展环城现代农业园区和姜各庄、中堡万事达等省市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增流转面积,力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基本实现规模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打造省级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滦河治理等工程,为农业提质升级创造条件。
(三)激发农业经济科技主体活力
以乐亭县为例,重点推动绿昕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综合实验站等项目,壮大丞起、金畅等企业种苗繁育能力。加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鸿春农业公司的新品种、新模式实验基地建设,继续开展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在万事达等3个合作社的示范实验。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支持海水养殖集约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进远洋捕捞。积极引进农业专家和科技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与示范推广。加快培育创新型农业领军企业,支持农业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组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以新品种选育和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进校院地合作创新,鼓励并积极推进和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农科教”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试、转化的农业园区(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或引进上下游农业企业,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通过相继建立起的冀东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龙头骨干项目,有效带动了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附加值提升;环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丞起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12家、市级45家,发展联合社7家,培育家庭农场97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乐亭甜瓜”荣获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培育省级著名商标8个、河北名牌产品8项,顺利通过“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验收,入选“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以农民为投资主体,在河北省首家建成拥有22艘远洋渔船的捕捞船队。全面深化与北京二商、一轻、首农等农业领军企业的多领域合作,农产品外向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壮大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带技术、带项目在乐亭县创办农业企业,或从事服务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兼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扶持大学生、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创业从事规模种养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落实资金、技术、土地、劳动保障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广聚农业科技创新资源。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信贷业务体系,鼓励其利用微贷技术进行信贷流程再造创新运用产业链金融产品,开展订单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探索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扶贫金融,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品种和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动产抵(质)押贷款,借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支持开展农业企业和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融资。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根据农户及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信贷担保组织和机构;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以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等措施分担涉农金融风险;加强对保险的综合应用,鼓励保险公司面向农村开发小额人身保险、涉农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等项目。完善信贷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机制下的保证金管理,使农村经济信贷保证金包括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优化相关信贷评测体系,努力配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资金控制体系建设趋势,使农村经济信贷体系合理可持续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资源共享,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探索开展农村电商合作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模式,发展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第三方征信机构,创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四、结语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唯有不断优化改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加快培养创新技术人才,才能更好的应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作者:杨洁松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7):228-228.
篇4
关键词:茶企;经济管理;创新;
新形势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茶企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需求拉动式经济发展改革不同,前者更加强调茶企在产品结构上与市场需求结构相契合,而不能简单的从产品数量、品质、价格等要件上来理解。那么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茶企需要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有怎样的创新呢。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茶企普遍为中小企业类型,且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这就决定了创新的起点和终点需要满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再者,茶企的经济管理创新仍将消耗企业大量的组织资源,所以创新方向和路径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可见,唯有在实事求是的创新原则下,才能获取起符合茶企发展实际的经济管理创新结果。从而,这也就构成了本文主题讨论的逻辑起点。
1新形势下茶企经济管理的内在要求
结合新形势下茶企内外环境的特点,这里的内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环节。1.1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调动“人力”的因素茶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下,需要根据目标市场制订自身的产品结构优化战略。而对于战略的构建和执行,都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人力因素。人力因素在这里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完成市场需求结构调研;第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结构的产品。这就要求,新形势下茶企在经济管理中应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在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下来完成上述工作。现实表明,不少茶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短板。1.2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完善“物力”的使用茶企针对市场需求结构所进行的产品结构优化工作,需要建立符合要求的物力资源的基础之上,即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设备和场地配置。这里的关键环节在于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重置等两项工作,前者并不会显著改变现有的生产组织形态,而后者将对生产的场地条件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在减少人力资源转换成本,以及维系现有技术系数的稳定性的目标下,应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技术改进工作。由此,这就体现了充分完善物力使用的要求。1.3茶企经济管理需要充分重视“财力”的配置大多数中小茶企的平均利润率较低,这就使得企业的利润资本化过程是较为漫长的,又由于存在着获取外源性资金供给上的困境,所以还需要充分重视对财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上文所提到的调动人力因素和完善物力的使用等,都需要以资金作为剂来实现。
2内在要求驱动下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定位
在以上内在要求下,茶企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应定为于以下三个方面:2.1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调动茶企中的人力因素,而通过营造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企业文化氛围,则能在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员工。显而易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工作,对于大多数茶企来说都是一件崭新的事物。那么,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将学习意识引入到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之中来,通过促使员工建立起自组织学习系统,来激励员工自觉完成对产品结构优化途径的探索。2.2生产方式创新技术改造并不能完全替代固定资产重置,然而固定资产重置不仅将消耗茶企大量的预算资金,还将打破现有的技术系数而增大企业的内控成本。因此,能否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以模块化分工形态来替代现有的生产分工方式,则成为了经济管理创新的重点。在高端茶叶制品的生产中,首先需要进行产品开发和消费者体验调查。为此,建立起生产与销售环节相衔接的经济管理方式,以销售信息促进生产开发,以生产开发支撑销售业绩,则成为这里的创新思路。2.3预算管理创新尽管许多茶企采取了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但因受到财务管理水平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这里的全面预算实际上属于“软预算”。那么如何在克服财务管理硬伤和规避人为干扰的同时,又能实现预算管理助力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呢。为此,这就成为了预算管理创新的问题导向。经验表明,通过将经营成本“内部化”,则能激励当事人自觉遵循资金的节约使用原则。
3创新难点问题解析
将以上创新模式应用于茶企实践中,还需重视以下三点难题:3.1企业文化创新中的示范效应问题在实践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时,需要对茶企员工的个体特征进行分析。从笔者的调研中可知,茶企员工中的4/5来自于农村,从而这也符合茶企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那么针对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的员工,若是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来建立起学习型文化氛围来,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此,这里就需要关注示范效应的建立和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问题。从现有的相关文献中,不少作者似乎将企业宣传工作排斥在经济管理之外,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3.2生产方式创新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在茶企的生产管理中实施模块化管理,该分工形态显著区别于生产内部分工。前者是将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纳入到一个整体中,使他们成为一个分工协作的单位。那么这里就需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如在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分工协作中,最终的绩效奖金分配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那么下一阶段的分工协作就难以推行。然而,分别量化两个模块在分工协作中的贡献度,又受到信息不对称和技术不可分性等因素的制约。3.3预算管理创新中的成本内化问题在预算管理创新中使得成本内化,才能避免员工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搭便车的想法。但成本内化属于负激励,这必然会遭到压力集团的抵制。而且,茶企内部存在着较多的人为干扰因素,所以这里抵制往往又是有效的。因此,这里就需要从正激励的角度来间接完成成本内化工作。但又如何实施正激励呢。
4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4.1以物质文化建立促进思想文化建设针对茶企员工的主要来源特点,这里需要以物质文化建立来促进学习型思想文化的建设。具体的做法为,茶企以章程的形式对那些积极探索产品结构优化路径,以及在市场调研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并开展以班组负责人为表率的学习型文化建设,这样就能激发起广大员工的效仿意识。随着员工群体学习型文化的逐步形成,又将在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要求的认识。4.2矩阵式组织结构下开展模块化分工中小茶企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员工人数也一般控制在50人以内,这就为按照矩阵型组织结构进行经济管理提供了客观基础。根据矩阵型组织结构的运转模式,根据产品优化项目临时组建包括技术、生产、销售人员在内的项目小组,根据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结构优化目标。随着而来的绩效奖金分配,则严格限制在临时组建的项目小组内来进行。而且,当目标完成之后,项目小组便宣告解散各成员再归位于各自的部门。4.3预算管理中合理引入市场契约模式之所以在茶企传统预算管理下,难以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目标,从制度层面来看则是缺乏利益内化的机制。或者说,班组成员通过节约资金使用,却无法获得由此而带来的奖励。为此,有条件的茶企可以考虑将市场契约模式引入到企业内部中来。契约的功能就在于激励,而激励的支撑要件便是建立起严格的产权封闭性,使得班组成员能够对资金节约所能获得的收益产生稳定的预期。契约安排需要考虑到班组的工作难度,并在最后需要给予严格执行。4.4在产权封闭的条件下实现收益内化在执行契约模式之后,茶企财务部门应根据班组生产特点额定好预算资金,并在财务制度下增大班组的支配权,并落实班组负责人的主体责任。这样一来,就使得班组成员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预算监管缺位。契约通过规定,班组成员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后,结余资金可按比例用于班组绩效奖金发放。从而,就能激励班组成员节约资金的使用。最后还需要强调,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经验得出班组成员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物质激励上做文章。除了以绩效奖金作为主要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福利性实物发放来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岗位忠诚度。这里还可以细化班组成员的需求内容,为此可以借助跟踪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但管理者应主要将他们的需求内容锁定在: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范畴。
5小结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茶企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茶企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茶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三个方面来选择。具体的经济管理创新手段为:以物质文化建立促进思想文化建设、矩阵式组织结构下开展模块化分工、预算管理中合理引入市场契约模式、在产权封闭的条件下实现收益内化等四个环节。同时,建立以合约为约束、绩效奖金为激励的制度措施,在当前是较为可行的。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茶企可以在全面预算管理上下放班组的财务权限,在不违背企业财务章程的情形下,班组成员在按合约(班组组长与企业管理层签订生产责任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后,结余资金可按比例作为班组成员的绩效奖金来发放。
参考文献
[1]马毅.探析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科研,2015(17):279-279.
[2]罗燕.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科研,2015(12):214-214.
[3]杨亚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探析[J].工业C,2015(23):299-299.
[4]申岩.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101-102.
篇5
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对于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许多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试验和实践工作,只是将重点放在教学理论上,使得经济管理学科没有合理完整的实验研究。高校内全职的经济管理实验的人员地位和工资都不高,造成很多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大量流失,导致整个团队人心涣散,没有坚定的团聚力量。其次,我国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团队的人员素质也各不相同,严重阻碍了教学及科研的发展。在建立高校初期,试验队伍的建设几乎没有,专业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把他们作为科研的辅助人员。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对试验队伍的要求逐步提高,很多人员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标准,造成了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另外,由于经济管理工作比较枯燥,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队伍整体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内部关系也不团结,导致科研效率不高。
2.建设经济管理实验队伍的策略
2.1集中管理实验室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建设是实验室建设过程的重要部分,常见的管理模式有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集中管理是指在整个学院框架内建设一个集中的实验室,由高校院系的各个专业学生共享使用;分散管理模式是指每个院系专业都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优点在于针对性强,有利于管理和维护,缺点便是容易浪费资源。在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首先集中管理可以充分的共享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节约建设的资金,提高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有利于统一安排和协调实现规模化的教学,如果是分散管理模式,每个专业的实验室互不联系,对于资源的调配、利用或是课程安排就需要进行协调,造成时间和资源的很大浪费。而集中管理之后,可以在学院的统一框架下统一安排协调。
2.2提高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管理
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中,硬件设施主要是指计算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要求精密度和技术含量较高,对于管理维护和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保证实验室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要提高实验室的硬软件管理,首先从采购环节便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采购,对设备设施仔细进行检查,保证质量合格。签订后的合同妥善保管,保证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其次在安装之后要做好硬件设备的管理,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好标记,不要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实验。
2.3提高实验教学科研人员的素质
要达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成功,必须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团队。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采取各项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应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选留住队伍中专业的人员,充实教学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技术人员多学习研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实验科研人员创造好的学习机会,提供外出学习和专业培训。另外要多鼓励实验教学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对于工作人员发表的相关论文和实验教材制定奖励政策。最后要定期开展实验教学相关会议,多多交流经验来研究实验教学问题。
2.4加强学生的管理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是参加实验的主体,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有必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例如在关于电子商务的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到位,课堂纪律涣散,学生利用课堂网络资源来上网聊天看电影,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任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实验课的监管力度。
3.结束语
篇6
【摘 要】建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类型之一,是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建筑领域的私有化程度已经有了明显增加,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一些大的建筑性质的企业和集团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企业管理的意识以及企业管理的体制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成为了建筑行I以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从建筑经济管理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建筑经济的问题成因,并针对建筑经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建筑经济整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但是从建筑行业创造利润的方式以及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建筑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建筑企业的管理问题上,把握建筑经济管理的规律,解决建筑经济的问题,构建建筑经济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经济急需解决和优化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建筑经济管理提升为目的,通过建筑经济主要问题的分析和阐述,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学术理论以及具体的管理实践带来一定的启发。
二、建筑经济管理问题探究
(一)企业管理者相关理论的认识存在偏差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建筑经济管理知识并没有在行业发展中得到切实的普及和恰当地运用。究其原由,一方面是与我国长期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管理理念的保留,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企业管理者以及建筑经济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对建筑经济管理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或者从思想上就没有意识到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亦或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无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培训。另外,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私营企业的管理观念更是跟不上时代经济管理的步伐。以上种种制约因素,直接制约了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例如,不少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对财务的管理,这就造成了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不能够发挥成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二)建筑经济各个环节的管理存在一些管理者能力和认识的错误。
在建筑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参与项目的管理,如果管理人员疏于管理,不重视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就很有可能导致管理上出现安全问题和施工成本过高,严重地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利润损失。随着建筑领域的升级换代以及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将会越来多。建筑经济管理的疏忽或者对建筑经济管理持有异议,都是建筑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重要表现。
(三)建筑经济管理的相关配套管理和制度建设不完善
由于建筑经济管理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整体发展势头迅猛,因此要求建筑企业发展步伐需要跟上时展的水平,完善和健全相关的辅助管理不健全的地方。同时建筑经济管理在认识和落实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两者之间互为一体的联系使得建筑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其他辅助方面的弊病,工作的盲目性以及不合理性质。这个问题都会导致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因此完善建筑经济管理和相应的辅助机构管理建设是提升我国建筑商业的关键因素。
三、建筑经济管理对策探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经济管理的地位和经济意义以及学术意义等方面逐渐得到重视,建筑经济管理问题是一个认识层次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层次上的问题,首先要摆正心态,我国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在新时期,更不能故步自封,要变理念,该变我国建筑行业的旧有习气,把改革的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切实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切实落实建筑经济管理的科学理论,才能够实现我国建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的伟大目标。
(一)革新建筑经济管理理念
建筑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深入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了理念层次的现代化转型才能够运用到实际的企业发展管理上去,因此,要重视建筑经济管理理念的宣传,提高建筑行业人员对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认识能力,鼓励和加强建筑企业相关的建筑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对待问题。从成本管理上要做好成本的预算工作,综合分析,实现企业成本的最优化方案设计,在项目管理上,搞好项目投标报价、施工进度以及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综合运用管理技巧和管理策略。另外,要牢牢把握现代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经济管理观念,综合考虑建设周期以及整个寿命期的经济性。
(二)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筑经济管理人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筑企业现代管理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在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首先要适时的引进建筑经济管理的人才,人才的标准要求既要有一定的学历、从业经历和相关管理经验的要求,又要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其次,培育企业的优秀人才,做好企业人才发展的规划。人才发展和学习发展是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核心内容,既要挑选一批优秀的骨干和优秀员工进行必要的进修和培训,又要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来培养企业的管理文化,提高员工的认识程度,例如邀请著名讲师,定期进行员工建筑经济管理培训,对于工地施工人员也要组织类似的培训,语言尽量要通俗易懂,通过管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增强施工人员特别是流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监督意识;最后,企业建筑人才的储备干部培养计划,通过招聘或者特招渠道进行年轻干部的选拔,从中选出一批学习理论程度高,沟通能力强以及具有管理方面潜力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设置专门的培训的方案和晋升渠道政策,通过定期的考核实现企业建筑经济管理人才的战略储备工作。
(三)健全企业建筑经济管理制度
综合来看我国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建筑性质的企业,都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定,健全的建筑经济管理制度不仅要确保制度的落实工作和制度的反馈工作,落实工作上要进行一定的激励机制,在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时候还要注重规范员工的行为,促进员工建筑经济管理认知能力的提高;在制度反馈层面上,要积极进行建筑经济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和发展性的评估体制建设,这样既能够实现与员工的交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反馈数据和信息上发现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日益竞争的国内外建筑业现状以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需求,如何使我国建筑经济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持续发展性是摆在学术界和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之一,降低成本和绿色建筑的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变革传统的管理理念,创新建筑经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不及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还能够降低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敢于针锋相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才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也为建筑经济的新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的提升带来了变革的动力,激励着建筑企业尤其是私营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认知能力以及管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晓林.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145-146.
[2]童敏莉.浅析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的管控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06:165.
篇7
摘要: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因素,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理想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应该包括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进行构建。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inlocalcollegegoexclusivelyafterthefunctionandeffect,regardlessoffactorssuchascostandmanagement.Thereexistseveralproblemsthatshouldnotbeneglected.
Theconstruction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ystemmustbebasedonthecollegeorientation,trainingmode,managerialsystem,establishmentofdisciplines,managerialabilityandstandardofthelaboratory.Theplanandcon—structionshouldbebasedontheprincipleofmeetingthedemand,beingconvenientinmanagement,economyandefficiency.Anidealframeworkofeconomicmanagementlaboratoryshouldincludethreesorts,namely,computeranaloglaboratory,contextanaloglaboratory,andrealpracticallaboratory.Localcollegesshouldadopttheformofalterationorreconstructionaccordingtotheirownpracticalsituation.
1引言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应重视和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高校扩招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经济管理实验室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很不充分,往往按照理工实验室的思路套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造成许多问题。加上各校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专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不全、体系混乱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深入分析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认真梳理并构造完整合理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2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实验室情况统计资料,以及我们对全国近20所地方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二级学院(系)设置,少数高校对各院(系)经济管理实验室进行了整合,设立经济管理类各院(系)统一使用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下按专业、学科甚至课程设置实验分室,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电算化会计等,这些实验室基本上采用计算机房形式,其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与专业应用实验软件。一些学校还有手工会计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手工会计实验室为场景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介于计算机实验室与场景实验室之间,近年来逐渐兴起。经济管理实验室现行体系模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清晰,针对性强,每个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专业学科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实验室,师生实验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明确,有利于培养其责任心;同时可以充分显示专业学科实力,对于专业学科评估甚至整个学校评估中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等级的提升,都非常有用。近年一些学校乐此不疲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或学科层次的实验室单元,就与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进行的教学评估有密切关系。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低成本高质量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理所当然的目标。而现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片面追求功能效果,忽视成本、管理等诸多因素,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学校不堪重负
由于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加上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硬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投入产出效益较好,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很快。按照学科或专业建设实验室单元,势必造成实验室规模庞大,经费投入大。除了少数财力特别充裕或者接受有关部门或基金资助的学校,大多数地方高校很难依此规模筹集建设完整齐备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通常是根据专业重要性和评估需要优先建立几个实验室单元。既影响了非重点和待评估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也造成各专业之间的不平等,增加了工作难度。
2.2资源共享不足,使用效益低下
每个实验室单元只为本专业或本学科实验教学提供服务,而各专业学科的实验教学在时间上、数量上并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均衡安排。不同的专业学科,同一专业学科的不同年级,其教学计划规定需要实验的课程、实验项目、实验学时、实验时间进度安排也是不同的。而且,各专业学科的学生人数也不同。在现行实验室体系模式下,除非每个实验单元都按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否则必然会造成高峰时期实验室设备无法接受学生实验。如果按照最高需求量配置软硬件设备,且不说财力上是否可能,其设备使用率也往往很低。而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是需要待财力许可时补充或扩建的。在资源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往往是实验高峰时期实验室爆满,平时则实验室设备闲置无人使用;甚至同一时间不同实验室同时存在人满为患与门庭冷落的两极现象。实验室从总体上看使用效率不高。
2.3实验室单元类型不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功能也不同,计算机实验室通常用以进行专业软件应用、经济活动模拟以及信息处理等;而场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具有实习性质的操作、体验活动;此外还有一种目前尚不多见的全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真实地参与现实的经营活动。可以看出,计算机房、场景实验室、全真实验
室这三种类型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学生逐步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模拟走向仿真直至全真实验的过程。它们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基本上是以计算机类实验室为主,甚至只有计算机类实验室,较少建有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几近于无。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缩短走向社会进入实际企业工作的适应期非常不利。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专科生,大学生回炉读中专这些现象,与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片面性做法,与我们实验室体系类型不全,不能提供全面的实验形式有着密切关系。
2.4缺少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增加了管理难度
除少数财经类或以财经类为主的高校外,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在高校扩招后逐渐增设起来的,随后才相应地建立起一个个所谓的专业实验室。由于新专业设置审批的不可预见性,加上学校管理体制、经费来源等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在事先有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发展规划,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往往是获批一个新专业,第二年或第三年才有可能为其配备一个专业实验室单元,并自然地归口于专业所在院系或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管理。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多,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组织结构上仍处于二阶层级状态,没有进行科学划分与合理归并。这种分散的实验室体系结构,无疑增加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了成本费用开支;而从各个实验室单元的工作量和节约支出要求出发,每个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可能太多,通常只有一两个人。实验室管理过分依赖一两个人,回旋余地小,一旦有管理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位,往往会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同一实验室的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3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基本依据
实验室体系是实验室单元及其结构的总和。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验室的原始单元,即完成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任务所必需配置的硬件软件项目;二是实验室本身的组织级别,即由学校统一管理还是由各二级学院管理;三是实验室原始单元的划分归并与分层,即确定实验室内部的组织结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构造的这三个方面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模式、管理体制、专业学科设置、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依据,本着满足需要、便于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3.1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办学定位可分为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三种类型。通常全国性重点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地方重点高校定位于教学科研型,而普通地方高校基本上定位于教学型。也就是说,地方高校主要培养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应用性人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模式上,地方高校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高校扩招前,各高校都非常强调“通才”、“通识”教育,以培养宽基础、厚口径的所谓有潜力的人才,区别于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的中专中职教育。高校扩招后,随着竞争的激烈,地方高校的生源素质下降,师资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各地方高校先后纷纷提出了更务实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依次有实用型人才、适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模式对实践教学以及支撑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体系有着不同的要求,高校尤其是创业型人才目标导向的教学型地方高校应该更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3.2专业学科设置与学校管理体制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就是为专业学科实验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单元设置的直接依据,只能是专业学科设置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规定必须进行的实验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实验室单元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有基本的保障。而学校管理体制则决定了经济管理实验室在学校中的组织级次,通常实行一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单独设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甚至可以与其他相关的二级学院共同设立诸如社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等。实行二级管理的地方高校可以按二级学院分别设置实验室,但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二级学院规模有限,分别独立建设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设备设施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管理要求和方法相似,从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用出发,设置全校统一的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是理想的选择,这也是近几年来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趋势。
3.3管理效率与经济性
管理效率与经济性是确定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结构的基本要求。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归类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性的有效方法,经济管理实验室原始单元,必须进行归类使其成为独立运作的基本单元,通常的归类方法有:(1)将实验设备设施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2)将实验过程或实验管理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3)将由同一人或同几个人进行管理的原始单元归为一类。归类的规模决定着一个组织的结构层次,亦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程度,而确定归类规模的标准是管理信息传递处理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基本上可以实现信息化,但其信息量也呈暴发性增长趋势,因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信息处理能力强,则可以有效地管理更多的实验室单元,归类规模可以较大,相应地会减少内部组织结构层次。否则,归类规模应该缩小,相应地也会增加内部组织结构层次。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管理实验室设置两个层次已经完全足够。
4基本框架及其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出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资源共享度高,能有效进行管理。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可以按此进行构建。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场景模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三个类型。所有以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设备的实验室原始单元,组合成一个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承担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科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实验与计算机专业应用模拟实验。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多个机房,但实行统一管理,让资源在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范围内共享。场景模拟实验室根据专业学科课程特点和使用情况设置,对于实验内容重要、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低、使用效率较高、运作成熟的实验,如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企业经营沙盘实验等单独建设,设置实验室单元;而对主要设备设施共享度高、专门设施少、实验次数少的各种实验,合并设置一个经济管理场景模拟综合实验室,将共享设施建成后,专门设备器材在实验需要时摆放布置。场景模拟实验室由于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少,通常安排固定人员分别管理。全真实验室应根据专业学科和师资情况,选择与专业相关、有合适的指导师资、业务经营风险低、业务流程清晰规范、能够以学生为主或完全由学生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类型,学校提供场地和必要设施设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工进行真实的经营活动。目前较为可行的主要有实验商店、会计服务公司、营销公司等形式。地方高校在构建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修改式或再造式。修改式是对现有实验室体系进行整合与扩展,使其尽可能与目标体系框架相符。修改式的优点是重构过程较少影响原有实验室运作,人为阻力小,费用相对节约,但体系的完美性不能很好保证。而再造式是指一切推倒重来,从零开始建设,其最大优点是可以构造出所希望的完美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但构造费用较大。通常是经费充裕且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少的高校采用再造式,而经费紧张或原有实验室单元较多的地方高校一般采用修改式。
参考文献(Refefences):
[1]李文龙、韩兴国.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Q6(4):529.531.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1293-1295.
[3]李志荣.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5.96.
[4]刘宝库.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研究[J].经济师,2006(7):117.
[5]王玉潜.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6):105—107.
篇8
关键词:企业 财务经济管理 内容 措施 创新
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指的是,通过价值形态来对企业的资金流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从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这不仅有利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用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1)明确市场的发展方向
国内庞大的经济市场是企业间相互竞争和厮杀的地方,是实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所制定的所有方法和发展目标都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来实现。企业想要获得比较长久的发展,所制定的财务经济管理体系就一定要有的放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总的方向,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中立足。
(2)掌握科学的财务经济管理方法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是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与之相应的财务经济管理和信息管理犯法和措施,注重及时对企业的经济预测、测算和平衡等,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协调。
(3)严格遵守社会诚信机制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一定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市场经济中的惯例和规则,为自身建立起诚实、可信的企业形象,从而获得市场的欢迎,赢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
(4)收集准确的会计核算资料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收集和整理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因为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在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之后,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企业所收集到的财务会计资料还要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加强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力度
企业的资金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切的经营活动都要建立在对资金的使用上,因此企业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强化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自己的使用控制,减少库存现金和应收账款的额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可以产生重要的存进作用。
(2)提高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意识
如果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经济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观念。发挥企业管理层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要让企业的群体员工树立财务管理的意识,赢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从而确保财务管理中各项职能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信息化的普及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要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将计算机财务软件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之中,促进了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在财务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财务软件,对企业的财务经济进行强化监督与控制,从而最终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4)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企业的财务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建设,通过推行新的财务政策、鼓励员工接受再教育、掌握最近的知识等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这对于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5)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的管理
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应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应建立一定的科学组织结构,分别对编制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预算的调整等工作,具体尽心操作和管理。这样有利于实现责任到人,确保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落实,防止出现偏差,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
(1)实行知识化的理财方式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企业财务经济管理必然是一种知识化的管理,知识含量将会称为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体系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企业的的财务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牢固树立知识化的理财观念。
(2)实行信息化的理财方式
市场经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全面并及时掌握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对于引导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坚持竞争与协作相统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纯的竞争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吃不消”,并且也没有极为明显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更多企业选择了在竞争中的相互协作。一方面,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如果企业抢占了信息和知识的共享,那么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又必然要求各企业之间要相互进行沟通和协作,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德金.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探讨.企业研究,2012,(22)
[2] 魏厚红.探讨企业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创新.财税论坛,2012,(1)
[3] 刘久林.论现代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目标.中国商界.2010,(9)
[4] 廖锦章.浅谈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中国商界,2008,(6)
篇9
1.1建立校企联合委员会
校企联合委员会的作用是充当双方的沟通平台,学校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提前与企业进行沟通,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优势,设置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得双方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作为企业方,要给学校提供较为先进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的人才培训课程,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模式渗透给高校学生中,帮助学生加强对实际工作的认识。校企联合委员会除了需要完成双方的沟通工作之外,还要利用自身优势充分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强学生与不同企业之间的互动,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多样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优秀。
1.2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为学生为老师的专业素养打下坚固的基础,任何时候,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基础性研究都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也是我国经济得以不断增长的动力。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校企合作研究中心,让学生了解到更加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经济管理模式,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理论性难题,发挥示范中心的作用,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于理论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实现双方的共赢。
1.3校企合作共建实验教学基地,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的主要优势就是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各自承担相应的部分,投资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仪器以及学员,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习以及学习企业相关工作技能的机会,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学校为学生提供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打好问题分析的基础,让学生学习到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决问题的机会。
1.4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的人才。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受到了各大企业的重视,市场的竞争,渐渐的变成了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优秀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很多企业在学校中开设了专门的企业经营管理定向班。这些班级的学员从开始就接受企业的相关文化以及工作制度的培训,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外,他们还要学习企业相关知识,企业工作时所使用的各类办公设备以及企业员工的规章制度等。
2.结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围绕切实可行、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的工作中引入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文件、经济管理体系评审、资源管理、内部审核、不符合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核算和计量装置的控制、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遵循法律和法规等项目的经济管理体系,当下,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不管是哪一个管理环节,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分别从控制与审核、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控制与审核人力资源管理生产
一、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围绕切实可行、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的工作中引入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经济管理体系文件、经济管理体系评审、资源管理、内部审核、不符合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核算和计量装置的控制、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遵循法律和法规等项目的经济管理体系,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管理企业的问题,通过系统的管理去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经济和人事上的各种问题,优化企业的内部编制、加强日常工作的严谨性,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切实地推进企业的发展步伐,保持企业利润的稳定实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受内部条件的制约,又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当下,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在经济管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不管是哪一个管理环节,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我们就分别从控制与审核、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控制与审核
伴随着电子、数字科技的发展以及思想意识的变更,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控制与审核方面已经落后太多。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控制与审核方法,没办法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全部的相关因素进入通盘考虑的范畴,这就无法实现企业系统功能等于或者大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之和。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重要性逐步增加,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建设企业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技术基础。企业管理的一体化,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管理偏差或错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要高度重视内部文件的时效性,使员工及时的看到最新的公司决策;对外要进行全面及时的信息收集,了解政府的法律法规及最新的政策,还要建立与客户的的联系,使公司与政府及客户建立三方联系平台,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司决策层。企业应按计划进行内部经济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包括形成文件的经济方针和目标,经济管理手册,企业确定的经济工作程序,企业为确保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企业应对审人员组成、资格、方法、范围、时间作出策划,经济管理的记录应符合策划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内审的记录应保留,确保记录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规定记录的识别、贮存、跟踪活动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二)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结构不能够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经验的教育、培训,造成企业难以整合和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出现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和核心员工离职的现象。
而激励机制的缺乏,也是造成人力资源不稳定的因素。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使人才的成长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让员工感到缺乏公正性,对企业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企业出现没有凝聚力、逼迫优秀人才走投无路只能选择离开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面临人事危机。
人是企业运行的实际操作者,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必须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保从事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确保从事影响经济管理结果的人员所必须的能力。企业规避人事风险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系统地解决,只有各方面在公正、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化解风险才有可能,企业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比如说住房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就等于卸去员工身上一大包袱,从而能更安心于工作,打消许多人的跳槽念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获得不断的动力源泉。还比如为员工投放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作用就在于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积极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还需考虑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问题,避免因基础建设引起员工工作不尽心,影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精力。
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企业想要发展,根本而言,靠的就是人,是企业的人才。企业培养人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水平、开发每个员工特有的潜在能力、让员工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努力的为企业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往往体现在人才及人才知识和能力上面。
(三)企业生产过程
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不管是前期的采购还是真正投入生产的过程,都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目标的实现,为确保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有较好效益并持续发展所以需采取一种稳定的经济管理模式。
1.采购。企业应确保采购活动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实行利益最大化,要在采购是实行招标制度和招标企业资质审核,包括供方的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经济管理状况、计量方式、运输手段等,并实行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供方的履约能力要作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保持评价记录。在事物交货阶段,应对国家有规定的计量器具:如磅秤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准确性,保证交易的公平性,保护买价及卖家的权益。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实行信息化管理,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对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进行确认,必要时要再确认。
2.生产。企业在生产之初一定会制定生产计划及目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会影响生产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而并应该评审,确定原因,确定所需措施,企业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经济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明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记录并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结果以确定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在适当的评审措施之后,为了防止不符合标准的发生,应积极预防措施。企业应确定措施,对过程、结果监视和测量及内部审核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中发现的不符合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处置:一是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二是同顾客或相关方协商接受不符合;三是采取措施防止不符合的蔓延。不符合的性质及随后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企业应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根据记录及评审结果重新制定程序,消除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不符合的蔓延及再次出现,然后保持记录,并对不符合的原因及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新措施的可行性及效果,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检测,建立数据,进行审核评价。
三、结语
总之,企业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核,人力资源,生产过程等多方面的管理,优质产品离不开全面经济管理。面对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只有用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去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审核系统,信息化系统,生产系统等,才能牢牢把握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有效的整合人力,物资及生产,把握质量,品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的利润保持稳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锋、董铁东.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7,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