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肺部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2009年1~10月,我们对我院52例脑卒中患者,对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龄50~81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67例,出血性脑卒中39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发病2天内死亡者未列入,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受损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内肺部感染:首先排除既往有咳嗽病史发病前肺部感染者,凡属脑卒中急性期出现下述项目中3 项以上者即可确立诊断: 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②双肺闻及干湿性音,呼吸音减弱和/ 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③体温升高≥37。5 ℃,伴有白细胞计数≥10 ×109/L;④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方法
2组患者均在配合脑卒中内科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经常改变促进咳痰。防止误吸。超声雾化吸入和气管切开护理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收集资料:患者入院时建立一份信息卡,包括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抗生素耐药性、基础疾病、意识障碍等信息。②制定措施: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信息卡,通过经验及专业知识,制定出预案进行护理干预,与各班护士、家属共同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较(例)
3护理干预
3.1呼吸道干预
病情允许将头部适当抬高,头部偏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位,及时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神志清者应鼓励其主动咳嗽[1],意识不清、咳嗽无力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及呼吸情况,经常更换,避免痰液淤积于肺底及背部[2]必要时予以吸痰,吸痰时选择适宜的 吸痰管,压力均匀。深度适宜。动作轻柔迅速,尽量减少呼吸道损伤[3]。
3.2饮食干预
脑卒中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资料4表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33%,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危机生命,因此对于吞咽困难的 患者,加强鼓腮、嗑牙训练[4],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困难的预后。吞咽困难及不能进食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鼻饲,喂食前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少量多餐,进食后30分钟内避免改变。不能进食者每天口腔护理2次。
3.3心理干预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病情、病程及预后,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3.4环境干预
严格各项无菌操作,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通风,严格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制度,输氧管专人专用每日更换。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及医务人员避免接触。
4讨论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常常影响病情及预后。针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罗燕芬.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排痰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3.
[2] 王保平、何玉萍.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病感染10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2.1(2):83.
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49-02
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而神经外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留置各种管道多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手术使机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呼吸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1],术后感染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高度重视患者的综合护理,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80例手术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匹配未采取强化综合护理前8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33~79岁,平均56.8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肿瘤3例,脑血管疾病6例。观察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30~78岁,平均55.9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肿瘤4例,脑血管疾病7例。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除具有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外,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炎性改变。诊断符合1997年9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1.3 治愈标准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 d;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护理措施
3.1对照组护理方法
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未规范实施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工作。
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3.2.1 术后病情观察保持室内安静,湿度在50%~60%之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24 h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重视胸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的能力及效果。当患者出现发热、咳痰、痰液黏稠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2.2 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每次放入内导管前用3%双氧水及0.9%灭菌生理盐水洗净,导管周围和切口周围用复合碘消毒,每日更换敷料,套管外口覆盖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给予充分呼吸道湿化,防止管内干痂阻塞呼吸道,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呼吸机湿化器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呼吸机管路不宜频繁更换,一周更换1~2 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内[3],每天评估,尽早撤机。
3.2.3 重视口腔护理0.01 ml口咽分泌物中有1×106~1×108个细菌,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到呼吸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按操作程序做好口腔护理[4]。一般患者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含漱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对有口腔炎的患者用1.5%过氧化氢溶液或2%~4%硼酸溶液含漱,并用棉球蘸含漱液擦拭牙齿、舌及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肺部感染。
3.2.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45°,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增加更换的次数,定时翻身拍背,用手掌拍打患者背部,通过振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痰排除,一般每2小时1次;如痰液粘稠不能自主排痰时给予辅助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动作做到轻、准、稳、快,吸引时负压成人控制在20~40 kPa,避免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损伤[5-6]。吸痰时应保持吸痰管远端的无菌,使用后及时更换。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3.2.5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 ml加入糜蛋白酶一支,庆大霉素8万U、盐酸氨溴索30 m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吸20 min,也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吸入前说明雾化吸入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怎样配合,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流量。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引起肺部感染的各种因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救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团序,倪淑芬.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4-1075.
[2]Shiba H, Ishii Y, Ishida Y, et al.Assessment of blood-products use as predictor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9,16(1):69-74.
[3]陆海燕,刘薇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J].上海护理,2010,10(5):81-82.
[4]张莉红.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2010,48(29):69-70.
[5]段程琴,鲜继淑,李翠红,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29-30.
[6]董春.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45-1746.
篇3
关键词:风湿免疫疾病;肺;并发症;预防治疗;护理干预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常见,其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1]。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积极治疗意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析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的作用与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对象,男38例,女49例,年龄26~75岁,平均 (43.17±6.7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明确诊断,87例患者有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1例,干燥综合征46例,并且入院时患者无明显的肺部疾病症状。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 (42.29±8.62)岁,其中男19例,女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干燥综合征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 (44.18±6.91)岁,男19例,女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行针对性肺部并发症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
2.1病房管理 很大程度上,患者肺部并发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而致,因此加起病房管理十分重要。首先保持病房基本清洁卫生,控制病房室内温度与湿度。其次要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求患者注意个人生理卫生,定期换衣服及床单。
2.2超声雾化吸入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和肺部化痰等药物进行超声雾化治疗,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可以使药物充分缓慢的接触肺泡,更好的进行抗炎、抗菌治疗,肺部化痰治疗可以稀释痰液作用[2]。
2.3口腔护理 合理的口腔护理能使常寄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特别是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基础操作之一[3]。
2.4咳痰护理 在进行叩击或者震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状况以及呼吸情况,并嘱咐患者要进行深呼吸, 必要时故意咳嗽,将咽喉里的痰咳出。所谓叩击法,是指用杯形手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叩击,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反复叩击。所谓震动法,是指利用手力在患者的胸背部作来回滚动、按摩或者震颤,叩击与震动的时间一般各控制在5min之内,具体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4]。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3 讨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是多系统的损伤,其中肺部损伤尤为严重,加之患者入院治疗时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几率相当大。其中肺部损伤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泡上皮和下皮损伤,肺泡以及周围组织的自身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肺纤维化,导致肺泡残气量显著增多,出现末梢阻力的增大以及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障碍。
因此,对风湿免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程度。在本组观察分析中,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进行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0.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综上,对风湿免疫患者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群慧,倪丽.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74-4875.
[2]张波.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诊断思路[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3-725.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加强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征象、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及基础疾病、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部感染的治愈。结论: 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肺部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1],也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肺淤血,其将直接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全身缺氧,更易合并肺部感染[2]。因此,如何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 月~ 2011年12 月共收冶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7 例,其中男56 例,女21 例,年龄57 ~ 90 岁,平均77. 4 岁。脑卒中诊断按照1996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程度出现发热、咳嗽、咯多量白痰或脓痰、气短、呼吸困难、缺氧、发绀等症状。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①有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 ②两肺有干湿性啰音或其他不同程度的肺部体征; ③体温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超过正常; ④全胸片显示炎性改变; ⑤痰培养查到致病菌[3]。满足其中3 项即可确诊。
2.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①患者所居住的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20℃左右,湿度在65%左右。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及紫外线消毒,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月及时做好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监测。②严格控制室内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及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并向患者及探视者宣传洗手的重要性, 家属接触患者前后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2 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征象: 将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首先观察体温热型, 并做好记录, 要密切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发热特点,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过后出现的发热,应首先考虑感染的可能。对伴有呼吸道症状者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相应的检查, 包括胸X 线片检查、血常规、血及痰的病原学检查等。当SaO2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是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与呼吸道分泌物,抵御肺部感染的一种保护,因此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吸气和咳嗽,有痰尽早排出。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采取侧卧位, 头稍向后仰, 以防舌后坠, 也利于咽部口腔分泌物引流,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 以加大肺部通气量, 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必要时予以气管内吸痰, 可行插管或切开,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长短适中的吸痰管,最好是选择多侧有孔或者前开口的刺激性较小的一次性硅胶吸痰管。吸痰过程中,吸痰管要求负压进入,插入至差气管导管末端大约1cm 时,关闭负压,再插入大约1cm 时,再放开负压,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痰稠者及气管切开者可应用糜蛋白酶,有效抗生素及0.9%氯化钠溶液,常规雾化吸入, 2~3次/d,气管切开患者每隔30~60 min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 ml,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预防感染。
2.4 营养支持: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加上病后长期卧床,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极易引起营养不良,早期进食可满足机体组织营养的需要, 加速脑组织的重建,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适当静脉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白蛋白等营养物质, 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满足机体能量代谢需要, 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吞咽困难者应尽早鼻饲插管,输入食物前,应先抽出胃内残留液,如胃内残留液大于100ml,应适当延长饲喂的间隔时间,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食。要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适当调整鼻饲营养液的数量和温度,以及鼻饲的间隔时间,每次鼻饲量在200 ~ 300ml 左右,温度维持在40C0比较合适,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及时进行吸引。
2.5 积极治疗原发及基础疾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对脑梗死患者要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脑出血患者提倡早期血肿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及时进行脑室外引流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置换,可使患者意识得到改善和减少长期使用脱水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有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病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几率明显大于既往无糖尿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特别是急性脑卒中后应激状态下空腹血糖大于9 mmol/L,应静点胰岛素控制血糖。已明确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合理的运动、饮食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常表现为悲观和抑郁,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拒绝治疗。在护理活动中,要热情接待患者,善于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采取因人施护,通过解释、说理、暗示、移情、宣泄等调护方法,对患者循循善诱,关心体贴,置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感到温暖、关怀、受尊重。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思想波动,与家属一起抚慰患者,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过后,生命体征平稳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使之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除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应加强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细小的肺部感染信号,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还要认真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及时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 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胡维铭,王维治,于永发,等.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 问〔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509.
[2]熊 刚,谭世碧.脑梗死病发肺部感染10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8):906.
[3]叶莜红,周晓红.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2) : 3229.理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2) : 32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篇5
[关键词]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01-02
昏迷患者由于呼吸中枢改变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因多种原因发生气道梗阻的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后,大多数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减弱,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细菌极易通过气管切口侵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系医院内获得感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1-2]。为了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笔者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集的9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探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气管切开患者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11~76岁,平均47岁。机械通气时间4~33 d,平均17.5 d。本组96例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者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肺部感染的诊断符合2001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标准。
1.2方法
1.2.1 临床观察
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呼吸道通畅与否,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的情况,观察肺部有无干湿音、痰鸣音等。
1.2.2 主要护理措施
包括严密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适时应用抗生素和人工气道的更换等[3-4]。
1.2.3 病原学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率
96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者75例,诊断肺部感染实际上多数与气管、支气管感染并存,感染发生率为78.13%,气管切开的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在7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3例因严重的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严重的不易控制的肺部感染而死亡,年龄均大于65岁,并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2.2 肺部感染病原菌
经临床观察分析,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最多的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3 相关因素分析
气管切开患者通常具有1种以上致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本组临床资料显示,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与下列因素相关:年龄≥60岁的体质较差者,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时间为7 d,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者;不注意定时翻身,长时间仰卧位;湿化次数减少者,雾化吸入每日少于2次,频繁吸痰每日多于8次者。
3 护理对策
3.1 强化消毒隔离
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做好严密的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病区管理,做到操作时要洗手,戴口罩,减少非医务人员流动;加强病区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物体表面,地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消毒液每天擦拭2~3次,使病房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患者出院后做最终末消毒处理。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切开患者的医疗操作应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后,每日消毒更换,湿化液每日新鲜配制使用,吸痰管使用无菌的一次性吸痰管,正确掌握吸痰技术[3-4]。吸痰时先吸气管套管内痰液,再吸口鼻,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应分别放置并及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管不得重复使用。加强雾化吸入药液的无菌配制,并对雾化器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 加强基础护理
根据病情常变换体,采取半卧位、低半卧位、侧卧位等。加强翻身拍背每1~2 小时1次,口腔护理每日不少于2次。
3.4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
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适时吸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达到一定深度,应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地退出进行吸引,切忌上下抽吸,每次吸痰过程中时间不宜超过15 s。雾化吸入也要适时进行,如分泌物黏稠,黄绿色,不易咳出时。在治疗时加用相应抗生素和支气管解痉剂,无特殊情况下每天不超过2次,还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为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留痰时无菌操作、准、快。
3.5加强气道湿化
我们常规用生理盐水50 ml加庆大霉素针40万U加α-糜蛋白酶25 mg,气道湿化方法:吸痰前冲洗,用湿化液5 ml注入气管内,数秒后,进行常规吸痰,吸痰后,用湿化液2 ml滴入气管内,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生理盐水浸湿以保持湿润[5-6]。
3.6抗生素的应用
有些患者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也可采取气管内注药来控制感染。气管内给药一般在吸痰后进行,且每次药量不宜超过2 ml,注药也可根据肺炎等不同感染部位采取适宜的,这样药物一般容易达到肺内,起到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的作用。
3.7 人工气道的更换
临床证明,一次性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5~7 d。也有研究认为在气管切开窦口无感染、无梗阻,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需更换,若出现部分梗阻,应立即更换。
4 讨论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存在多方面和易患因素:①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在易患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留存在下呼吸道引起感染;②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解剖功能,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常有大量的分泌物潴留于此,形成隐匿病灶;③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开口处不断大量丧失。从而使呼吸道分泌物水分丢失增加,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而使呼吸道感染的防御功能低下,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和局部痰症,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的患者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④频繁吸痰则增加了导管对局部气管的刺激和损伤,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⑤雾化吸入过频增加肺部感染则因雾化器装置本身可能带菌,或者过频使用,消毒不严格,易引起交叉感染,或治疗过程中受到室内污染,口腔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可见,对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护理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1990,13(6):3.
[2]单红卫,景炳文,李萍,等.ICU中气管切开后继发肺部感染[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2,2(3):79-80.
[3]陈钦,朱光发,郭海英,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2001,1(4):338-340.
[4]解海霞,王辉.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的对策[J].世界感染杂志,2002,2(5):377-379.
[5]陈立前.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如何预防肺部感染[J].当代护士:综合版,1995,10(6):41-42.
篇6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7-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易出现并发症[1]。由于卧床、高龄、气道侵入性操作、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尤其以肺部感染多见。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甚至夺走患者生命。本文就如何通过护理干预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探讨如下:
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为本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其中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43至86岁,平均年龄63.5岁,住院天数6-104天。平均住院天数42.3天。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8岁。住院天数7-89天,平均住院天数39.6天。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2]
2护理方法
2.1提供适宜环境。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温度在18-22度,湿度50%-60%,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地面采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打扫,避免灰尘飞扬。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床头柜。患者应避免接触花粉、螨虫、羽毛等致敏物质。同病室内不安排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限制陪护人员,特别限制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陪护及探视。
2.2做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从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入院评估,根据患者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所有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整体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呼吸道感染征象。高龄、昏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监测体温变化是简便易行的早期发现感染的有效方法。
2.3严密消毒隔离,杜绝医源叉感染。医护人员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使用快速手消毒液,确保接触病人前后手的清洁,为病人做治疗时戴口罩,必要时使用手套、护目镜等防护具,杜绝医源叉感染。凡接触患者呼吸道的装置如:鼻导管、氧气湿化装置、气动雾化器、吸痰装置等都采用一次性用品,并定时更换,可有效降低由于消毒不彻底引起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病室内空气定期消毒,推荐使用层流风空气过滤,避免使用熏蒸法消毒,以免刺激呼吸道。定期空气培养监测病室空气质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入ICU深入治疗。
2.4做好呼吸道管理。(1)卧位:平卧时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以防误吸。进食时一般采用仰卧位,让患者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患者偏瘫侧肩部以枕头垫起。利用该进食可有效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的危险。[3]昏迷患者有舌根后坠,影响呼吸道通畅的可使用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2)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翻身拍背q2h,指导患者深呼吸后行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除严重脑水肿患者外,保持患者每日入量大于2000ml,鼓励并协助患者多饮水,以利排痰。痰液粘稠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并在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病情许可的患者可以采用引流,以促进痰液排出。(3)机械吸痰。对年老体弱或昏迷患者不能自行排痰的,可采用机械吸引的方式。吸痰时注意防止气道粘膜损伤和医源性感染。(4)建立人工气道。当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或深部痰液积聚,难以吸出,危及患者生命时,根据医嘱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也可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痰,以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症状。
2.5提高患者抵抗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心衰、老慢支等疾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视病情给予适当饮食,昏迷病人配合医生施行支持治疗和鼻饲疗法。必要时可静脉给予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新鲜血浆等提高抵抗力。有吞咽困难或肢体偏瘫的患者,注意吞咽功能训练和患肢功能锻炼。恢复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6遵医嘱用药。一旦发生肺部感染,配合医生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择一般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护士应配合医生正确采集痰标本,保证抗生素现配现用,按时间给予,以使药物维持在一定的血药浓度。
3讨论
正常人的呼吸道拥有有效地防御作用,能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脑出血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卧床、高龄、气道侵入性操作、人工气道建立以及原有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容易并发肺部感染。通过提供适宜环境、严密消毒隔离、做好呼吸道管理以及提高患者抵抗力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通过配合医生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和支持疗法,做好翻身拍背等排痰措施能增加肺部感染的治愈率,降低致死率。全面、连续的整体护理以及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治维.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62
篇7
[关键词] 脑外伤;院内感染;监护室;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24-02
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病情重、病死率较高,而发生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了解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26~71岁,平均(47.4±12.7)岁。本组发生肺部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9.79%),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6.6±14.3)岁;未发生肺部感染者77例,其中,男51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2.9±16.1)岁。院内肺部感染的诊断依据卫生部(2001)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 方法
将发生肺部感染的19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在ICU停留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合并伤、多发伤、低蛋白血症、血糖水平、格拉斯哥评分、应用激素、联用抗生素、手术治疗、置尿管、置胃管等15项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以0.05作为检验显著水准。
2 结果
在15项因素中,年龄、在ICU停留时间、激素应用、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抗生素联用、格拉斯哥评分、置胃管8个因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ICU中的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因机体受到创伤以及救治环节多,致使多种因素均可引起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我院ICU中脑外伤患者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19.79%,而同期全院的院内肺部感染率为2.0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82.55,P<0.01)。院内肺部感染是引起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ICU中的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对救治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
本文结果提示,患者高龄、在ICU停留时间、气管切开、多联抗生素应用、激素应用、机械通气、置胃管、格拉斯哥评分等均与院内肺部感染有关,说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和抵抗力均下降,而且基础疾病增加,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有资料显示,气管切开者院内肺部感染率可高达89%,且多发生在气管切开后3~6 d[2]。由于气管导管的置入损害了气道的完整性及清除功能;外界的反复操作使细菌侵入的机会大大增加;误吸患者的误吸物坠积于肺部;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湿化、温化作用均消失,以致气道湿化不充分、分泌物结痂,这些因素均成为肺部感染的基础,而吸痰方法不当、器械污染、气管导管上端与咽部之间的分泌物排出不畅也是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3]。多联抗生素的应用除了易使细菌产生耐药外,其直接后果就是将条件致病菌变为致病菌,尤其是长时间应用更是如此。新近的研究表明,抗生素联用不当可使药效降低、毒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严重[4]。所以有学者指出,对此类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反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5]。因此,需要强化临床合理用药意识,减少药源性疾病。
为了减少ICU内脑外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从各个细节做起,如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指征,采用合理的切开方式并掌握好时机,同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要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应用范围、配伍禁忌,杜绝经验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加强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和置胃管、尿管后的护理。总之,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范围、指征,禁止滥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及时机;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及气管切开后和置胃管后的护理;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对减少院内肺部感染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林小聪,詹永忠,谢扬.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监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7):756-758.
[2]訾金芬,全.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3):207-210.
[3]高红贞.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6,6(6):734-735.
[4]李清皑.抗生素临床联合应用探讨[J].山西医学教育,2006,1:48-50.
篇8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除一胎儿放弃外,余胎儿均存活。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子痫,护理,肺炎,孕妇
重度子痫前期即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围生期母儿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1]妊娠合并肺炎是孕产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孕产妇非产科因素的第二死因[2,3];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且目前尚无彻底有效的防治药物,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故笔者对本院2000至2009年12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住院的12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患者,均符合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诊断[4],其中产前诊断共5例,产后诊断7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岁,经产妇5例,初产妇7例;孕周最小28周,最大40周,平均35.75±2.92周。
2 结果:对本院12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进行重点监测,积极治疗和护理,其中4例自然分娩,8例剖宫产终止妊娠。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产前诊断5例中,有一例患者孕28周,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为了挽救孕妇,放弃胎儿外,余4胎儿均存活。产后诊断7例中胎儿均存活。
二 护理
1 产前护理
(1)创造舒适的环境,光线、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及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以18―22℃为宜,常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空气对流,被褥要轻暖,衣服避免过多,以免引起不安和出汗,内衣不要紧束,以免影响呼吸,并适当更换卧位,以减轻肺部瘀血,防止肺不张。
备用吸氧装置和各种急救设施。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轻巧,并严格控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经治医师一起对其进行全面查体,了解患者孕周,母儿状况及处理措施,与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并进行入院宣教 。向患 者讲明疾病的危害与治疗目的,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并进行饮食及营养指导。术前诊断合并肺炎,往往涉及到胸片监测,患者往往担心对胎儿影响,孕期,特别是孕晚期摄胸部片时,保护腹部,对胎儿来讲是相对安全的[5,6]。胸片是确诊肺炎的重要手段,对怀疑妊娠合并肺炎的孕妇,建议及时拍摄胸片及痰普通培养检查。
(3)必须专人护理。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等生命体征,记录出人水量,以及患者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注意与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心衰的鉴别。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间断给氧,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左侧半卧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辅助排痰,必要时使用吸痰器,随时做好临产及母子抢救准备工作。
(4)药物:①解痉 首选药是硫酸镁,但是硫酸镁用量过大或与神经肌肉阻滞剂联合应用时,会加重肌肉的阻滞作用引起镁中毒。护士必须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和毒副反应,控制输液速度,维持剂量根据临床反应控制在1小时静滴1-2g,24小时总量控制在25-30g。[7]每次给药前和持续用药期间检查膝腱反射,呼吸次数和每小时尿量,并且备好葡萄糖酸钙。很多患者静脉滴注硫酸镁后主诉潮热、恶心、心慌,由于血管扩张所致,护士应抚慰患者,调整输液速度,对症处理。 ②抗生素 均用广谱抗生素,常规用广谱青霉素,若青霉素过敏,则用磷霉素替代,谨慎用头孢类药物(引起肾功能衰竭可能),产后加用甲硝唑等。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少输液剂量,密切关注输液时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警惕心衰的可能,并做好患者心理安慰工作,药物使用的必要性,以及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③其他药物 如果血压较高需用降压药时,速度不宜太快,防止血压骤降减少心输出量,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危及母儿生命。若患者肺炎程度较重,雾化吸入非常重要,涉及到使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的问题,产前使用要知情同意,详细告知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对胎儿影响等。
2 产时护理: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分娩方式依据病情和产科因素决定。分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尿量,胎心,子宫收缩情况,肺炎控制情况及有无自觉症状等。若决定阴道试产,采取有效的助产措施,尽量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用力,控制血压,防止抽搐,胎儿娩出后尽早使用宫缩剂,防止产后出血。若选择剖宫产,术前尽量控制肺炎,稳定血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观察血压以及子宫收缩情况。
3 产后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分娩后 1-3天内仍有可能发生子痫可能,由于大量的硫酸镁治疗,产后容易疲倦,宫缩乏力,恶露也较常人多,产后出血的可能也较正常产妇大,另外,产后有发生肺炎加重,复发可能,特别是剖宫产术后,麻醉的效应,术后平卧以及疼痛等原因使排痰减少,肺部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清除,在术后加重肺炎的症状,或原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炎。故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都不可放松治疗及护理,除一般的产褥期护理外,须加强病房巡视,严密监测产妇的自觉症状和生命体征,重点监测血压,阴道出血,子宫收缩,肺部体征等情况。
鼓励产妇早进食加强营养,早活动促进子宫收缩,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尤其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应加强辅助治疗,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促进排痰、鼓励早下床活动等。
4 出院指导:住院病人均达到血压稳定(至少药物控制下),肺炎治愈标准后准予出院,为了巩固住院治疗的效果,出院后(需药物控制血压患者)坚持服药治疗12周,定期在当地医院复查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并进行电话随访防止发展成慢性高血压。因重度子痫前期再次妊娠时有40%复发可能[8]以及重度子痫前期多次妊娠逐次加重,远期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增加的特点,教育产妇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节制生育,如再次妊娠要尽早接受孕期保健指导,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孕产妇和围生儿健康水平。孕期注意预防肺炎的发生,特别是重度子痫患者。
三 小结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病情往往较重,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对本院12例该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专人护理,创造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轻巧。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药物使用以及注意点,产时和产后的血压监测,肺部护理等等,大大减少了母婴不良结局的几率。所以,精心护理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肺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棣临.全国妊高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263
[2] 张惜音.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
[3] 庄一亮,李笑天.病理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6―347。
[4] 宋鸿钊,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02
[5] 王清图.产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5
[6] Lim WS,Macfariane JT,Cohhorpe CL.Pneumonia and pregnancy[J].Thorax,2001,56:398-405.
[7] 林其德。藤银成.重视子痫前期子痫的治疗[M]. 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6,22(7):484.
篇9
关键词 肾移植严重肺部感染护理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亦是造成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应之一。由于应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受者肺部感染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SICU收治肾移植后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的有效性,以提高对肾移植受者严重肺部感染治疗的成功率。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10月至2010年3月因肾移植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收住SICU治疗的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2-62岁,平均(46.5±12.8)岁。其中>40岁11例,>60岁3例。入SICU第1天时最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2(APACHE2) 评分为11-18,平均14.6±2.1。其中6例(40.0%) 为ARDS,6例(40.0%) 为ALI。治疗期间气管插管6例(40.0%),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7例(46.7%)。 5例(33.3%) 在SICU治疗期间发生AKI。
(二)临床表现。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体温在38-40度;多主诉胸闷,憋气且发展迅速;咳嗽,但早期多数患者无痰或少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黄白色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常见体征有肺泡呼吸音低,少数伴有干、湿性音;早期可出现低氧血症,常发展成ARDS,死亡率高;胸片可有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弥漫间质性病变或散在斑片阴影或毛玻璃状改变,严重者有肺实质病变。
(三)治疗方法。
入住SICU后均采用综合性治疗:1.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根据降阶梯原则常规采用四联药物治疗,包括静脉给予美罗培南、氟康唑、更昔洛韦,口服复方新诺明等;2.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停用吗替麦考酚酯(MMF),根据血药浓度情况尽量使用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减量使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在肺部感染控制1周后在恢复三联免疫抑制剂的应用;3.呼吸机支持治疗;4.全身支持治疗,强调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5.做好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
(一)药物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理化特性、药代学、药动学、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等知识;在使用过程中现用现配,科学的安排给药间隔时间,可使用微量泵控制给药的速度,以保证抗生素最大限度发挥疗效;给药过程要规范,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病人进行用药的健康教育。
2.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护理。
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比较复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作用,可发生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水钠潴留作用致高血压;情绪不稳定、失眠、躁狂、精神错乱;寒战、高热等。
(二)气道护理。
1.呼吸机的护理。
(1)呼吸机的管理。
为避免呼吸机使用的医源性感染,注意呼吸机使用中各环节无菌操作是关键。呼吸机管道每日应更换消毒一次;加温湿化器专人使用;呼吸机管道应及时检查并倾倒管道内接水缸内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返流入气管内。
(2)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气管插管损害了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容易引发感染。因此按需吸痰,戴无菌手套,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负压不宜过大,避免气道粘膜损伤。吸痰用品专人专用,每日更换高压消毒。加强气道湿化,防止痰液干结,促进痰液排出。每日更换气管插管位置,并口腔护理tid。
(3)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保持气管切开处的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内套管3次并用无菌棉球清洁气管切开外套管;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气切周围皮肤3次,并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检查气切勒绳的松紧,并在勒绳下垫纱布保护皮肤。
(4)无创面罩患者的护理。
带无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开始无法和呼吸机同步,往往感到憋气烦躁,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呼吸的配合,正确判断患者的需要并给予满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饮水,口腔护理;因无创面罩长期加压勒于面部,面部皮肤极易破损,因此在带之前给予贴保护膜保护皮肤,病定时放松面罩观察皮肤;餐后接无创呼吸机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勿吸;备好急救用品和紧急插管物品。
2.肺部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如病情允许可床旁坐起或床旁下地活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超声雾化稀释痰液,呼吸机持续气道湿化。
3.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24小时持续多功能监护,至少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心律增快,血压升高,血氧降低,等临床表现,并遵医嘱及时给与处理;每4小时测1次体温,并记录。依据患者的发热情况给予物理降温,并遵医嘱抽血培养化验;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因感染会引起肾功能损害,加重心肺负荷,因此每8小时测量CVP1次,总结出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4.消毒隔离制度。
患者入住监护室内保护性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专人监护,初期禁止探视,减少感染机会。做好房间的消毒;医护人穿隔离衣;操作注意无菌原则,注意手的消毒;及时更换各种穿刺敷料、导管及引流管,引流袋;做好物品的消毒处理等。
5.基础护理。
由于免疫抑制状态下,正常寄宿在胃肠道和皮肤的微生物可变成危险的致病菌,导致肺部、皮肤、尿道、口腔等感染。因此要做好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会阴冲洗或尿管护理,每日2次,并观察尿液性状;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漱口,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协助患者床上或床旁活动,预防压疮,增强体质;补充营养和水分,少量多餐,防止肾血流量灌注不足、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6.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忍受着各种如持续高热,憋气,胸闷等躯体不适的同时,还担心肾移植的失败,经济费用的增加。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不稳定,失落等情况,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支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患者倾诉,认真倾听,详细讲解疾病的情况和进展,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的允许探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小结
肾移植术后为了避免排斥反应需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因此引起抗感染能力下降,感染发生率增高。其中肺部感染是最为常见。肾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隐匿但发展迅速,短时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ARDS。因此肾移植术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抗生素用药的准确安全,严格监测免疫功能,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药及剂量,采取综合护理:重点是加强肺部护理,避免各种感染、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侯瑞鹏,石炳毅,易滨,等.肾移植术后院内与院外肺部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3-55.
[2]秦国初,周正阳,顾康康,等.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响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7):619-621.
[3]高燕.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J].柳州医学,2010,23(4):169-170.
篇10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0-02
循证护理“遵循证据的护理”为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观、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2型糖尿病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病理过程中而形成的。由于致病因子的存在,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血中胰岛素效力相对减弱,经过体内反馈系统的启动,首先累及胰岛,使之长期超负荷工作失去代偿能力,并产生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长此已久则会危及生命,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糖尿病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为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特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72例,男92例,女80例,年龄42-86岁之间,平均年龄55.41±3.76岁。全部患者均经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个人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健康教育: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就所掌握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以迅速制定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和措施;(2)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存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耐心细致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逐个加以解答,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监测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和血氧以及血糖变化等情况进行及时观察,一旦发现有烦躁不安和意识不清或生命体征的变化,则应立即上报医生;(4)饮食护理干预:应向患者充分供给营养物质,给予高蛋白和丰富维生素以及适量脂肪的饮食。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血糖和病情变化的相关资料进行及时调节;(5)抗感染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留取标本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等情况,并准确记录痰量和外观。全部留取患者晨起漱口后用力咳出的气管深部痰液并装入无菌瓶内及时送检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6)出院康复指导: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具体方法,并详细认真做好相关记录为医护人员进一步调整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1.3 评估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X线表现纹理增多和紊乱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消失;(2)显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恢复正常,X线表现亦有明显减轻;(3)好转: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X线表现略有所减轻;(4)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愈38例,占44.19%;显效32例,占37.21%;好转14例,占16.28%;无效2例,占2.33%;总有效率为84例,占97.67%。对照组患者治愈20例,占23.26%;显效30例,占48.84%;好转20例,占23.26%;无效16例,占18.60%;总有效率为70例,占81.4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均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86 38
(44.19) 32
(37.21) 14
(16.26) 2(2.33) 84
(97.67)
对照组 86 20
(23.26) 30
(48.84) 20
(23.26) 16
(18.60) 70
(81.40)
3 讨论
糖尿病往往是由遗传因素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和水以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3]。而2型糖尿病作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往往多发病于35-40岁以后,大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进一步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呈逐年上升的迅猛趋势[4]。研究表明糖尿病易并发感染等症状,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死于严重感染者占16.5%-37.3%,而其中肺部感染占据29.5%,从而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5]。因此,如何采取一种全面系统的辅助治疗措施是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的关键。而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糖尿病并发感染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和以规范化的护理程序为核心护理干预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辅助治疗,可以极大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适度和满意度,从而使患者更加积极的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辅助治疗,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是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措施。总之,通过我们实践证明,循证护理的确是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资料:
[1] 冯先琼,成翼娟。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2,17(6):1-2.
[2] 王芳。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28-1129.
[3] 邓奋立。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