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档案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管理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管理档案

篇1

一、《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四十八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

第五十六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第六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末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卫生管理的方针、计划、目标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它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包括:

(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

(3)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

(4)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

(7)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

(8)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与评价报告。

9.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及维修档案,包括:

(1)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

(2)安装、调试验收记录:

(3)运行使用记录;

(4)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

(4)职业禁忌证名单及调离情况:

(5)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职业病检出名单。

12.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

13.职业病(含工作有关疾病)发生情况及职业病患者处理情况记录。

14.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5.职业病诊断、鉴定资料。

16.各种监督文书。

17.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2)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

(3)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资料:

(4)职业病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5)培训情况汇总资料;

(6)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

(7)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

(8)劳动者死亡资料;

(91职业病防治工作年度总结。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要求

1.职业卫生档案案卷归档前要做好以下事项:

(1)简明扼要地拟写案卷标题,包括文件制发机关、内容、文种三个部分,标题要反映案卷的内容;

(2)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注明每一案卷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一般为永久保存;

(3)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及案卷皮、编号,装订成卷:

(4)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

2.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3.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4.职业卫生档案库房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药卫生;行业利用

自2007年以来,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改革的目标聚焦“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至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料。但由于受地域、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各省区市进展不均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些档案资料大量地以纸质形态存在,在群众调阅医疗文书档案时,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门类,医疗卫生档案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要积极主动响应“互联网+医疗”的需要,力推卫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医疗卫生行业档案管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载体等,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为技术支撑,尝试建立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即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一、医疗卫生档案“双轨制”管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医学科学是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于一体的科学,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范畴愈来愈广泛,不仅仅有公众熟知的病案、病历、检查报告单等医疗文书档案,亦有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医疗器械管理与维修档案、院内安全管理档案等。还有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衍生出的重大新发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疫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应急、居民健康、65岁老人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档案,门类繁多,量大面宽,这些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有绝大一部分既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这就为“双轨制”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当前医院在诊疗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档案资料都是采用纸质材料为载体进行保存,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纸质材料易于老化的弊端日益凸显,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各级医院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而对于纸质档的查阅、检索,也基本告别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

二、医疗卫生行业纸质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不可替代

纸质档案的原始性特征,使其在法治社会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法律凭证。医疗卫生行业所涉诸如患者就诊卡、病历、住院病案、医保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都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并记录保存的重要原始凭证,若是缺乏妥善保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如:一个人的出生医学证明就是他的第一份档案。它记录了出生的时间、性别、体重、健康状况、是否顺产、父母情况、接生的医院、医生、家庭住址,甚至小脚印等。在办理户口登记、抚养权确定或变更、出国留学时,会作为重要材料进行提供,一旦缺失将寸步难行。再如: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使用最为普遍的,最具法律效力的就是患者的病历、处方、病案等等,包括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检查单、化验单,开出的票据,甚或是挂号单、出诊单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凭证,这些目前除部分以纸质与电子形态并存,大部分以纸质形态保存,作为最原始的凭证其作用不可替代。

三、医疗卫生行业电子档案是互联网时代医疗服务发展的现时产物

以网络为依托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医疗卫生档案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群众特别关注。为了适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依赖于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利用高效的查询系统,给患者群众提供便利和快捷的查询功能,满足群众对医学检查结果查询的需求。为了改善医疗服务,各级医院积极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等服务,实现医院科室间、医务人员间以至于不同医院之间的互动与互补。陕西省2015年启动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从高层设计强力推进数字信息化工程。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诸如综合管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干部保健信息管理、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卫生监督管理、新农合异地结算、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监管、区域合理用药等应用系统会被开发并应用,卫生管理者、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系统时,每一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形成电子信息数据。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工作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品“可共享性”“存储的高密度性”以及“信息的可操作性”特性的具体表现,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存放起来,无需转化成为纸质形式,但却是医疗卫生管理或医院诊疗活动的唯一凭证,后期即成为备查的电子档案。诊疗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电子文件,诸如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并不能彻底还原成纸质文件输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计算机操作、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需要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资源妥善留存,与纸质档案相互参考,以备查证。

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数字信息时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药卫生;行业利用

自2007年以来,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改革的目标聚焦“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至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料。但由于受地域、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各省区市进展不均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些档案资料大量地以纸质形态存在,在群众调阅医疗文书档案时,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门类,医疗卫生档案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要积极主动响应“互联网+医疗”的需要,力推卫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医疗卫生行业档案管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载体等,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为技术支撑,尝试建立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即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一、医疗卫生档案“双轨制”管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医学科学是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于一体的科学,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范畴愈来愈广泛,不仅仅有公众熟知的病案、病历、检查报告单等医疗文书档案,亦有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医疗器械管理与维修档案、院内安全管理档案等。还有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衍生出的重大新发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疫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应急、居民健康、65岁老人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档案,门类繁多,量大面宽,这些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有绝大一部分既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这就为“双轨制”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当前医院在诊疗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档案资料都是采用纸质材料为载体进行保存,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纸质材料易于老化的弊端日益凸显,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各级医院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而对于纸质档的查阅、检索,也基本告别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

二、医疗卫生行业纸质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不可替代

纸质档案的原始性特征,使其在法治社会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法律凭证。医疗卫生行业所涉诸如患者就诊卡、病历、住院病案、医保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都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并记录保存的重要原始凭证,若是缺乏妥善保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如:一个人的出生医学证明就是他的第一份档案。它记录了出生的时间、性别、体重、健康状况、是否顺产、父母情况、接生的医院、医生、家庭住址,甚至小脚印等。在办理户口登记、抚养权确定或变更、出国留学时,会作为重要材料进行提供,一旦缺失将寸步难行。再如: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使用最为普遍的,最具法律效力的就是患者的病历、处方、病案等等,包括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检查单、化验单,开出的票据,甚或是挂号单、出诊单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凭证,这些目前除部分以纸质与电子形态并存,大部分以纸质形态保存,作为最原始的凭证其作用不可替代。

三、医疗卫生行业电子档案是互联网时代医疗服务发展的现时产物

以网络为依托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医疗卫生档案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群众特别关注。为了适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依赖于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利用高效的查询系统,给患者群众提供便利和快捷的查询功能,满足群众对医学检查结果查询的需求。为了改善医疗服务,各级医院积极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等服务,实现医院科室间、医务人员间以至于不同医院之间的互动与互补。陕西省2015年启动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从高层设计强力推进数字信息化工程。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诸如综合管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干部保健信息管理、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卫生监督管理、新农合异地结算、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监管、区域合理用药等应用系统会被开发并应用,卫生管理者、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系统时,每一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形成电子信息数据。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工作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品“可共享性”“存储的高密度性”以及“信息的可操作性”特性的具体表现,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存放起来,无需转化成为纸质形式,但却是医疗卫生管理或医院诊疗活动的唯一凭证,后期即成为备查的电子档案。诊疗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电子文件,诸如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并不能彻底还原成纸质文件输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计算机操作、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需要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资源妥善留存,与纸质档案相互参考,以备查证。

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数字信息时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篇4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篇5

一、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因为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各个科室部门各自为阵的问题,造成卫生计生档案在收集与整理时无法完整充分地收集到材料,一部分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容易被遗漏,导致卫生计生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此不仅会对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其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是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和档案开发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档案人员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缺乏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档案信息化认识,无法科学规范地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最后,档案材料的实际利用价值不高,卫生计生工作的特点决定其档案材料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专业性较强,很容易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缺漏现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日后的开发利用。

二、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卫生执法档案管理。卫生计生执法档案管理要求准确、完整,所有适用于卫生执法工作的档案材料都必须要经过档案信息资源的筛选整理,进而加工之后发挥出价值。我们要重视执法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力求分类明确、归档规范、组卷合理。针对年代较为久远的档案材料,部分存在缺卷或者纸张老化、书写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损坏或字迹模糊的问题,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部分具有价值的执法档案材料要进行信息化转化,同时做好保存工作。此外,部分卫生执法档案材料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能够发挥出重要价值,所以在进行归档整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广泛利用和长久保存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档案利用和保护工作相互促进,从而符合卫生计生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制度应当包含下面几部分内容:对档案管理人员实施月度、季度、年度考评机制,计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工作必须规范有序,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标准实施操作;建立定期谈话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各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从而取得工作主动权;建立卫生计生项目登记制度,为各级卫生计生办公室和医疗保健相关机构制作检查登记表,收集完整的一手资料;推行档案收集整理时限机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每天下班之前应当对各个科室、部门的资料进行汇总,每月对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情况进行汇报等。

(三)实施档案科学化管理。卫生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收集的档案实施科学规范的归档整理。为确保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实现档案类目规范设置的要求,我们应当努力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科学设置档案类目;第二是推行定期整理归档机制;第三是贯彻落实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检查制度;第四是档案人员要树立依法治档意识,落实档案归档利用相关规范,保证档案材料的准确性与完善性;第五是开展好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综上所述,如果卫生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混乱,必然会导致卫生计生各项工作受到影响。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发现问题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排查解决,实现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21世纪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卫生计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推进,这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我们应当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会议,努力提升在职档案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在组织进行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构建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力求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卫生计生档案工作者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等关联学科知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档案管理研究工作中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新其知识结构体系。

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 管理

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学生家庭社会关系、状况的主要原始材料,也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更是每个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人生履历。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凭证,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学生档案管理旨在对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所形成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提供学生档案的查、借阅服务及毕业学生档案的转递、管理等工作。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使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不断完善档案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新生录检表,学籍变更材料,各学期成绩汇总表,所受奖惩材料,实习鉴定表,毕业登记表,领取毕业证书存根等。

1.建立高校学生信用档案

要坚持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凡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证明高校学生使用的材料都应纳入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如: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诚信信息、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每位学生都应建立一份《诚信记录》,学生如有失信行为,包括考试是否有作弊行为、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与他人交往是否有欺诈行为等与品行有关的记录材料,学校都应记录在册,并设定分值量化考核。对学生的诚誉事迹,也应记录下来,给予表彰奖励。在管理中应把学生信用档案和其学籍档案集中一起保管,然后再统一进行汇总、分类,为用人单位等社会有关方面了解大学生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咨询、评估服务。建立高校学生信用档案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情况,拓宽档案信息的利用渠道,不仅要在评优、奖惩及选干等方面发挥其作用,更要参加校外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情况,为学生就业提供择优录用的机会。

2.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

现在高校的贫困生较多,特别是下岗职工子女、农村贫困县区子女,有的学生时刻面临辍学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动员社会力量,尽学校最大努力,关心、帮助他们,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

过去,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完全靠政府计划调节,高校两头不问,只管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项制度的改革,特别是随着这些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对于高校来说,则必须适当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为了使高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必须进行社会调查、市场调查,而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是利用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调整高校所设学科、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校的办学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和教育市场的发展形势;二是利用毕业生跟踪档案,请在社会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传经送宝,把他们的信息、经验带回学校,开阔在校学生眼界,为提高在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

二、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档案能够为正确总结过去的教学工作、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等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在教育教学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运用学生档案作为辅助或直接的教材来培养教育学生,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1.档案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深入院系教学第一线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档案需求动向,认真当好利用者的参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将每年各学科的学生成绩汇集成册,提供给新教师,让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了解所任教学科的过去几年学生成绩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平时将有用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各任课教师,以便让年轻教师尽快了解学生,驾驭教材,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教学。对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来说,常常需要了解先前学生情况资料,以熟悉学生情况作为借鉴经验、制定班级发展计划的参考。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汇总所管理学生受奖励及处分情况、班级在学校所处的地位等信息,提供给辅导员,使辅导员了解他人管理学生的成功方法与经验,从而增强自己的工作才干。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确定档案工作重点。如:通过对各院系学生知识水平以及不同阶段学习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向领导提出调整考试标准方案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2.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档案,积极探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把每学年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学校特等奖学金以及国家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档案材料汇编成德育教育册子,每年新生入学发给每人一册,利用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来对广大同学进行理想教育,让同学们一入学就有学习的榜样,就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利用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容易让同学们产生心灵的共鸣。

篇7

一、食品卫生监督档案的主要内容

各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较多,数量较大。凡是反映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有关的卫生行政许可、变更、延续、复核、日常监督管理、不良行为、注销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和特殊载体材料都必须收集齐全进行归档。

(一)食品卫生许可。食品卫生生产经营单位预防性卫生审核(选址、设计、竣工)材料、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申请登记表、受理申请通知书存根、现场审查记录、申请人的资格证、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文件、场地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卫生防护设施图、从业人员资格证明、采样记录、整改通知书、审结报批表、批准通知书等。

(二)食品卫生行政延续。行政许可通知书、受理申请通知书、卫生许可证延续申请书、行政相对单位原核准内容一致承诺书、预防性卫生审核(选址、设计、竣工)资料、现场审核记录、申请人资格证明文件材料、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文件材料、生产经营场所平面图(其他图纸)、生产工艺流程及卫生防护设施图、从业人员资格证明、采样记录、整改意见文件材料、其他文件材料。

(三)食品卫生行更。行政许可通知书、受理申请通知书、卫生许可证变更申请书、行政许可通知书行政相对单位名称核准通知书、现场审核记录、申请单位资格证明文件材料、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文件材料、生产经营场所平面图(其他图纸)、生产工艺流程及卫生防护设施图、从业人员资格证明、监测记录、整改意见文件材料、其他文件材料。

(四)食品卫生行政年检。年检申请书、现场审核记录、采样记录、检验报告等。

(五)食品卫生日常监督管理。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产品情况、人员情况、主要卫生设施和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等)、监督发现主要食品卫生问题、监督监测效果评价、现场检查笔录、监测检验报告等。

(六)食品卫生不良行为方面文件材料。行政处罚登记表等。

(七)食品卫生行政注销方面文件材料。申请报告、法定代表人全权委托书、注销登记表、收回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注销通知书、送达回执存根等。

二、食品卫生监督档案的特点

食品卫生监督档案与一般文书档案在形成和管理上都有很大不同,具有动态性、双套制的特点。

(一)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管理方式决定了食品卫生监督档案的动态性

主要表现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变化(如环境情况、产品情况、从业人员情况),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执法检查,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要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卫生许可证每年都要进行年检、变更、延续,日常监管、不良行为处罚等环节的工作程序。以上几种情况所带来的变化都会产生相应的文件材料,使食品卫生被监管单位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了动态性。

(二)现阶段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档案的双轨制

以前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形成的各类报告、统计分析数据全部是纸质文件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完成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卫生许可的申请、审批、延续、变更、年检、注销等管理工作,并随时掌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情况,完成各级各类报告、统计分析数据的生成和管理。这样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不仅产生了纸质文件,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电子数据。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档案最初形成时,就保证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双套并存,这也决定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档案的双套制管理。

三、食品卫生监督档案的管理

基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档案实施全过程管理,保证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管理有序。

(一)动态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档案要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许可证为单元,形成一证一档,即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的行政许可、变更、延续、注销等文件材料处理完毕后,各具体承办科室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按有关规定,食品卫生监督行政许可、变更、延续、注销文件材料应于卫生行政许可出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归档;日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活动文件材料可按年度进行整理,最迟应在次年一月底前归档;不良行为文件材料(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行政处罚记录)自结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归档;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形成的许可审批材料应在反馈后三个月内归档。形成一证一档,一档多卷的动态管理。

(二)双套制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形成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同时归档。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纸质档案以一个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相对单位为保管单位进行组卷,即一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顺序按行政许可(申报)、变更、延续、复核、日常监督管理、不良行为、注销等七类组成若干卷,每类每卷档案由若干件文件材料组成。

篇8

一、卫生防疫一务档案两级管理的原则

防疫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分别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纳入站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站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站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督监测档案分别为站级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站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定期向站档案室归档,交由站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积档案员负责收庥、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站科两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一)站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

在确定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时,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督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站级档案,以确保站存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总体来看,站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等。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督、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二)科级业务档案的划分及范围我国各级防疫站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更大量地、更直接地是形成服务对象档案,即在对其所辖区内或对被划定为本站管理的单位所提供的经常性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服务中所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的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存科保管更为便利。此外,卫生防疫工作成果的取得周期长,其疾病流行及防治规律得自于长期的大量的日常性监督监测材料的积累。这些常规性监督监测材料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在若干年以后,能从中发现和分析出疫情流行规律。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材料不能因为有了综合性或总结性报告,就可以随意处置,而应做为科级业务档案存科保管。科级业务档案的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监督材料

(1)预防性卫生监督材料:包括所辖区内或直管单位许可证审批、复验材料;新、改、扩建项目审查材料。

(2)常规性卫生监督监测材料:包括对所辖地区或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包括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以及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抽查材料。

2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记录(笔录),人员寻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3行政处罚材料,包括监督笔录、检验报告、合议记录、听证记录、处罚决定书、结案单及送达回执等。

4各类所辖产品鉴定及出具证明材料;广告登记管理材料。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6咨询工作材料,包括咨询登记、记录及小结等。

7各种毒理检验、化验材料。

三、实行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有利于解决档案储藏空间与业务档案数量间的矛盾

我国各级防疫机构中,档案室档案库房大多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全部的业务档案,因此,只能将那些保存价值更大、保存期更长的档案集中到站档案室中,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只能分散在科室保存。但这种分散管理也是纳入全站档案工作统一布署和指导下进行的。

2站级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首先,站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其次,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站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全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

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如直管单位许可证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就属这种情况。因此科级管理就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四、两级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

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层层的管理而实现有序的实施。因此,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是这产行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一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困难。站综合档案室则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各

科设兼职档案员,在站档案室的指导下进行站级业务档案的归档及科级业务档案的管理。这样的档案工作网络使业务档案由无序变为有序的管理。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各科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但可使用不同的卷皮,以示区分;第三,严格科级秋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将档案据为已有。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大多熟悉本科室的业务,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进行学分评定,以提高他们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档案室人员也要主动指导科室立卷和编目。

4推行责任制,加强考核

篇9

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升级后的管理,是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档案管理升级单位(简称升级单位)档案人员的培训、档案业务的监督指导、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管理级别的升降等。那么,怎样抓好档案管理升级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防止短期行为,是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热门话题,乍一听,似乎与其他工作无关,实际上,防止某项工作中的短期行为,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而且在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勿须敷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活动中,也要防止短期行为。

何谓档案管理升级工作的短期行为?它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有相似之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是追求企业的短期目标,眼前利益,为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中的短期目标,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它追求档案管理工作的短期目标,表现效果,不顾及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长远规划、根本建设,以求升级目标的实现。

只要回顾一下这几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升级工作,我们就可以发现,某些升级单位的档案工作重点,只是放在档案管理定级升级或超前升级的目标上,放松并轻视了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是满足于解决档案升级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面现象的问题,对如何改善档案工作条件,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等带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不够。比如说,对待档案管理升级的目标,对档案管理升级的考评标准,对升级所需的人财物舍得下功夫、花力气。总之,针对性也很强,这些无疑是必要的,问题是对升级工作的另一方面,也就是档案工作所需的“软件”还做得不尽人意,在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档案工作业务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则考虑较少,甚至于无暇顾及。如果说《档案法》的宣传、档案工作制度的贯彻执行,增强升级单位的全员档案意识,加强档案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这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档案管理升级,但这都是能够潜移默化,对升级单位的档案工作起长期作用的。象这样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由于受升级的短期行为影响,常常被“远水不解近渴”、“现在主要是抓升级”等理由挤到一边。这几年,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某些升级单位削弱了,以上所述的几方面不能不说尤为突出。

篇10

关键词:放射卫生档案;医院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270.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83-03

一、背景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根据医院自身规模及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各种管理全部进入统一信息管理,尤其是放射卫生档案分类管理更是信息化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放射卫生档案的管理也在综合管理的中枢枢纽作用下,并逐渐实现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尤其是放射档案管理制度与完整的档案资料,对于日后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放射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放射卫生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现代化医院管理信息量大、随机性强,工作繁杂、分工精细、协作紧密,如果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或执行的不够严谨、认真、都将会导致医院工作的混乱、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管理模式 》,明确指出,安排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建立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档案应当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75 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相关的个人健康资料。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因此管理好放射卫生档案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档案系统的开发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对医院信息化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三、放射卫生档案管理系统理论依据及目的

第一,依据:在编制该系统过程中,我们按照国家颁布的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并参考院内其他管理系统制定的放射防护工作规范和档案模式,使该系统具备良好的规范性、实用性和通用性。

第二,目的:通过放射卫生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档案,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查体、防护知识培训、配戴个人剂量等放射防护措施一一进行登记,以掌握全院放射防护人员的动态管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放射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保证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系统设计

平日工作中用到的数据及资料档案只有进行互联网管理,才能发挥其管理作用。如何将放射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我们医院信息部根据我们部门要求,编制一套档案文件夹的名称、年月、设备购买日期、型号、实际使用日期、编号、设备主要参数、工作人员培训日期、健康检查日期、设备具体场所、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等等管理软件。

(一)总系统的设计

基于Excel服务器的信息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如下页图所示)。最底层是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等。在基础软件层之上,就是Excel服务器,它提供了构建一个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各种功能。基于Excel服务器之上,就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各种应用系统。我们把实际业务和管理需求,做成一个个模板,固化到系统中,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发展。

此版本构建的信息系统,最终用户就在Excel的环境中操作,所以使用简单、配置也简单。

1.各种档案交换系统:以数据交换、内网及科室数据交换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提取及交叉使用,涵盖了一个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的各种特征。

2.统计数据系统:用来实现各种数据统计及数字统计并以分析为功能,使各种数据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又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全院设备查询HIS系统,全院所有设备自购买之日管理的同时,实现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共享,促进现代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另一部分为放射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放射卫生设备及工作人T所有信息及管理同时纳入数据库统一管理,建立放射卫生设备及从事该工作人员所有信息档案资料的备份和存档,确保所有资料信息不丢失。

4.放射卫生档案资料的收集入库:以市南院区为中心点,支持市北院区、崂山院区、黄岛院区三个分院区科室多种途径的上传档案,内网、外网均可。

5.文件和数据之间建立关联:文档的集中存储与共享、权限控制、并发修改控制、版本管理、文档日志、基线管理等。

6.放射卫生档案资源共享:具有网络硬盘功能,可以建立网络硬盘并设置权限,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每一次修改都要留痕、定期要备份、文件和数据要挂钩在组织内共享文件。与传统的开辟共享目录的方式相比,更安全也更方便。

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硬件故障(如硬盘发生坏道)、用户的误操作(不小心删除了数据)、或软件系统故障(如感染病毒)等原因而导致业务数据损毁或丢失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风险,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1.自动备份:Excel服务器提供了定期自动备份数据的功能,我们设定好备份的周期、备份时间和备份目录,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备份工作。(1)用SysAdmin帐户登录到系统管理台,初次登录的口令为空。(2)在左侧树型中展开“自动任务”,选中其下的“自动备份”,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弹出菜单“新建”。(3)弹出“数据库自动备份计划”窗口。(4)选择要备份的应用系统。(5)选择备份路径,点击【设置】按钮,弹出“任务发生频率”窗口。设置备份频率。(6)点击【确定】,返回“数据库自动备份计划”窗口。(7)点击【确定】,用上述方法设置了自动备份计划后,系统会自动按设定好的周期和时间在备份路径下产生备份。

2.手工备份:除了设定自动备份计划外,还可以随时做手工备份,操作方法如下:(1)在服务端计算机上,以SysAdmin帐户登录到系统管理台。(2)在左侧树形选中节点“Excel服务器―应用系统”,在右侧列表中选中要备份的应用系统,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弹出菜单【备份应用】,弹出“备份应用系统”窗口。(3)点击【浏览 … 】选择备份路径。(4)按【确定】开始备份。最后点击【确定】。(5)备份完成后,通过查看“我的电脑”,您会发现在您指定的目录下产生一个新的文件,文件名为 ESDBBAK_< 当前的年月日时分秒 >_< 应用系统数据库名 >.bak,例如,假设当前的日期时间为:“2010 年 5 月 11 日 16:24:50 ”,应用系统名称为:ABC,那么产生的备份文件的名称为:“ESDBBAK_20100511162450_ABC.bak ”。

3. 数据恢复:把备份数据恢复到Excel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方法是:(1)在服务端计算机上用SysAdmin登录到系统管理台。在左侧树形中选中节点“ Excel服务器―应用系统”,右侧选中要恢复的应用系统,选择选择右键菜单【还原应用】,弹出“恢复向导”窗口。(2)输入系统管理台登录账户sysAdmin的口令,点击【下一步】。(3)勾选【备份数据库到以下目录】并点击【浏览】选择备份当前数据库的目录,点击【下一步】。(4)点击【浏览】按钮选择要恢复的数据库备份文件,点击【下一步】。而后开始恢复应用系统,最后点击【确定】完成数据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