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本要求、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56-01
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不少单位没有建立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载体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分散保存的现象比较严重;历史的原因造成了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
2、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档,散存在部门或个人据为己有的现象屡见不鲜。《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一种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是做好全社会档案工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何培养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是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档案管理意识
1、探索新时期档案宣传的新方法建立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教育青少年学生;省、市级档案部门可编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档案通俗读物,服务学生教育工作;普及档案知识,让学生完整保存成长足迹,通过整理、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们重温自己的成长历程,增强档案意识;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档案专题讲座。
2、加强档案立法、执法力度。档案法规是档案工作的指南针,依法治档,用强制力强化档案意识的培养。营造以法促规范,以法促发展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动态管理,完善执法机制,重拳强化档案意识。
3、加强制度建设。其中关键的是开展年检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将档案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及意识的全面提高尤为重要,且见效迅速,各地应全面建立。加强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对扩大档案的知名度与提高档案意识也大有裨益。
4、重视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一个地方其他档案工作做得很好,农村档案工作未做好,是不完善的,档案意识的覆盖面也大有问题。长期以来,只重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农村档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农村档案的薄弱,所以应格外关注。
5、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将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民营企业档案意识的全面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则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要使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有起色,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
2、爱岗敬业,使领导满意自己的工作。领导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不满意。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积极宣传,使领导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有些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在一个单位可有可无,因此,对领导加强有关档案方面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要经常把有关文件、材料给领导看 ,在领导的脑海里留下印象,尤其是一些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材料,很可能会使领导看后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多谈一些搞好档案工作对单位的益处,使领导更加重视档案工作 。
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专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档案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尽快培养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任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 刘振华.档案工作创新谈[J].中国档案,2016,(3)
[2] 李国庆.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J].档案学,2014
[3] 李淑艳.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
篇2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D5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存在的问题
1、多数医院因为资金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往往忽视医院档案的作用,通常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措施,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而且因为各家医院档案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所以相互之间联系很少,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
2、档案管理模式问题,馆藏资料和数据库“大不全,小不精”,既重复浪费又出现资源闲置。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4、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
5、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财力物力的匮乏。许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都面临这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学历参差不齐,只能进行一般工作。医院大部分的财力物力都被放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培养和扩建病房等硬件建设上面。对档案管理这方面投资较少。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及其工作的特点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制定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还要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2、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化,另一方面也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
3、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营中起决定作用。
4、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年代越久价值越大。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性,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是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5、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现代化,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更高水平。
6、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复制技术、缩微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在档案管理当中,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1、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不同阶段档案的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方式也不同。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和过渡性,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切身利益,它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
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形成者活动过程所产生的,档案历来形成者所有与控制,价值和形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学习《档案法》,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现代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指导、决策、监督的作用。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得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的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行程。有些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来制定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促进医院发展。
(三)实现档案标准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
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大投入,提高配备。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必然条件。医院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
(四)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更有利的依据,重视开发,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得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加强档案利用反馈信息的管理,实现医院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档案自古至今都在延续发展,从纸质到电子版,从理论到实践中,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响应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根据自己情况联合档案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只是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有利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河南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审计室科员,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与审计)
参考文献:
[1]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1期。
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在基层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领导的基层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不能够将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发展规划之中,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环节,认为档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没有什么作用。此外,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够熟悉和了解在档案管理材料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对档案的管理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并没有发挥实质上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制度落后
现阶段,在基层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制度,例如,医疗制度、护理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等等,但是,大部分基层医院却没有设置档案管理制度。因此,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医院没有明确档案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员,进而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系统性,不能够将档案管理与医院发展的实际状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利于加快基层医院的发展进程。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差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差,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其它部门调剂过来,因此,对档案管理缺少系统、理论化的管理,这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基本要求。
二、完善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目前,在基层医院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记录和承载单位的历史记录,是基层医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要想加快基层医院的发展进程,应强化基层医院领导基层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以使档案管理能够纳入到基层医院发展规划之中,并且还应大力宣传与档案法相关的基本条例,进而使基层医院领导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以使医院档案管理的进程不断加快。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基层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使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与医院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使医院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加入到医院管理之中。此外,对于档案管理人员,医院应进行严格的考核,使考核与管理人员自身的利益融合在一起,从而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档案管理之中。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效率,因此,在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医院应认识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议、交流会议等等,逐渐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
此外,医院的领导阶层也应定期参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国际交流会议,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专业素养较高的管理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的档案管理。
(四)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
目前,在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的交接环节至关重要,因此,医院的领导阶层应提高重视程度,将档案交接纳入到重要议程之中。因为在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部门分散、复杂,因此,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医院应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交接制度,改进和完善档案材料的传递制度,实现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对策。
(五)加强档案的开发效率
在基层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不应只是停留在整理、保管阶段,应始终坚持服务的基本理念,由以往的被动逐渐转向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档案载体,使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为基层医院开展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素材,以向工作人员弘扬医院文化,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的基本对策,我们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环节至关重要,是基层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加快基层医院的发展进程。因此,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引进专业素养较高的档案管理人员,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强化档案的开发效率,以使医院朝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文,徐秀玲,刘丽丽等.浅谈基层医院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J].医学信息与管理,2011,(06).
[2]李晓红,刘玉婷,张筱雨等.浅谈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的基本对策[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8).
篇4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具体对策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各个领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稳定的发展,就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应该考虑的重点,而且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人事档案的管理中,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事档案的工作量,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因此一定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1.1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在大多数的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的,尽管有些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上来看却并不明确,并没有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许者制定的制度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管理人员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就会变得随意,在没有制度的规范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会变得比较混乱。而且有很多的单位也没有向着具体化、实际化的方向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制定,有些职能部门在人事档案的收集上也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这样也就导致了原本应该被纳入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的资料和信息度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这样在人事档案进行变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工作移交不清楚或者是档案资料丢失的现象。初次之外,档案目录的标准不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管理部门就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理解来进行人事档案的录入工作,但是各个部门在管理的方法上并没有统一,也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查找的过程中,是极为困难的。
1.2 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在不断的改革,在新的时期,各个单位都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机构,而且各个单位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对考核目标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这是新时期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些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各项信息化设置都已经达到了相关的标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充分的发挥着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作用。各个部门也没有在沟通上达到一致,在处理基本的业务的时候,还要处理一些公共服务,也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3 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人事管理的形势下,也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这样也就给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安全性问题,从档案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也无法得到信息化人员的基本要求,无法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信息的管理就会亮比较混乱,有些从业人员就会出现故意行为和操作失误的现象,而且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风险性也极大。
2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2.1 提高管理队伍信息化的意识与制度建设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从根本上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作为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大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还要提升员工对于档案信息化的意识,还要积极的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从制度上来看,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这也是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法律有着约束性的作用,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的根本权益不受损害。但是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企业必须要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工作。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很多企事业单位开始走上信息化人事档案的建设进程中,为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强化档案库房的档案保存环境,为电子档案的保存与信息化的设备提供环境基础。针对新建的档案库房制定新的标准,加大其信息化的设备建设,针对已有的建房应着重其改造。对纸质档案的库房管理应保证温度和湿度以及防尘因素,为人事档案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信息化的档案,应加强对信息化设备运营要求的环境建设,对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电子档案库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包括一些基本的防静电设施、防磁等基本设施,更要完善防信息泄露以及保密技术等。而对已建成的库房和已有的纸质档案,一定要分区进行保存,做好功能型结构的改造,并逐步完善相应设施。其次,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网络环境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网络布线凌乱、设备共享度低、安全隐患多等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措施进行改善。
2.3 对单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至今,由单一的档案管理方式发展为多类型的综合档案。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每天极速增加的人事档案数量。事实上,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切实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以及信息化建设机制,从多个方面共同规范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投入,并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作用。
3 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充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相关制度规范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庆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4,23:79.
篇5
关键词:档案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305-02
一、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管理活动中以数字化建设为核心,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也即档案管理模式从面向档案实体保管向重点以档案数字化为社会提供服务转变
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是为档案管理者提供了便利,建立档案信息化系统后,电脑代替人脑,有效地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统一有序的管理。第二是为档案利用者拓宽了空间。通过实现档案信息化,资源利用途径大大拓宽,人们不必亲临档案馆,只需通过身份认证,在网络上就能查到档案信息资料,方便了使用者。第三是提高了、社会档案意识。档案信息化能够档案的社会开放与利用程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从而使人们体验信息化的便利和社会档案的重要性,扩大档案利用率,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这个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管藏各类档案的数字化,将网络化办公条件下的电子文档管理网络一体化。这就是通过办公网络,逐渐完成各种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并使用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来完成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人员应有权监督归档部门对电子的鉴定和归档情况,以杜绝有档不归、归档不全或者不及时不规范现象。
(二)提高档案资源数字化的技术要求。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就是求其保真、保密和保养三者的统一。这些基本要求并不能随着信息化的到来而丢弃,因此,档案信息化的技术水平也应当具有较高的要求。
首先,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必须做到不可变更,即“固定化“。如纸质档案尽可能采用图片扫描,做到对页面内容的保真。录音录像的数字化必须保持原样永久存储。电子文档要做到草稿、修改稿、发文纸、正文一并归档,修改稿要保留草稿字样和改稿人姓名、修改内容、修改时间、并做到整套归档的电子文件不可改变。
其次,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是档案管理的保密问题,其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存储安全,数字化档案的存储该使用带自动备份功能的专用服务器,设置工作站与办公网络相连接,同时使用光盘库定期刻录备份,最好有第二个异地报管的备份;二是利用安全,数字化档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查询和利用,为了确保安全必须采用物理隔断和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等措施;三是身份安全,通过登陆身份证安全认证、动态口令等方式,加强档案利用的保密工作。
(三)完善档案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规范。档案信息的技术支撑必须满足信息维护的需要,在文档一体化方面要实现对档案数据库的自动维护,这就要求有较为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为工作规范的共同标准。
首先,在文档一体化模式下,过去分年度、分阶段对归档部门进行的业务指导,执法监督都要变为日常的、全过程的指导监督,真正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的流水式作业。其次,在档案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档案信息查询利用更应当做到“开放”与“保收”的统一,即要做到主动服务,又要做到安全管理。为此,必须制定网络查询、利用档案数据信息的权限管理办法以及安全管理协议等。再次,档案的凭证作用是档案价值的根本所在,其法律效率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法律凭证必须是各类档案的实物原件。《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行政立法建议,推动相关配套行政规章的制订和完善。
三、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系统问题。在网络经济的今天,大多数单位局域网已建成。然而,单位的各部门之间管理软件数据接口困难,档案信息难于共享,造成了许多同一类档案信息不在同部门之间都开展了统计管理工作,重复劳动现象严重,,结果事倍功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一个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行开发建设或购买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实用性与先进性。在系统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的系统既要易于实施、易于操作,又易于管理和维护,既不盲目追求先进的技术,又要讲技术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避免在短时间内实施系统的技术与设备被淘汰,造成重复建设与浪费。因此,在系统的选择上应坚持的原则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先进、最实用的系统。2、开放性与标准型。在总体设计中,应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网络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分系统易于组合调整。网络选用的通信协议和设备要符合国际标准,,使网络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减至最小,同时,要保证网络的互联性与兼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流通创造条件。
(二)信息资源问题。实现档案信息化,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档案馆所存在的信息资源还不丰富。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丰富馆藏入手,结合行业实际,开展名、特、优档案的收集,广揽社会信息,调整馆藏结构;要把电子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科技档案等接收进馆,增加档案门类。二是在进行数字化的时候,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也就是围绕特定的主题,把分散形成的档案进行信息资源集中,以集中反映某一实践领域或对象的基本情况,只有把这些经过二次加工的信息同时进行数字化,才能真正扩充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质量、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发挥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优势、实现档案信息化目的。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主导力量,现有的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中的档案工作者大部分是档案专业人员,而这些专业人员缺乏信息社会应用的信息素质,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工作环境。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很不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是关键,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首先,档案教育应及时调整专业格局,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层次和形式教育等全面更新。第二,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再教育,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三,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应注意引进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档案人员队伍,建立复合型多层次的专业技术队伍,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篇6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技水平对房屋档案的管理水平高低和房屋档案管理的实际发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可以结合房屋档案管理的流程,从而形成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仅可以激发房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服务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房屋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及质量。当然这种人机交互式的房屋档案管理方式对管理人员以及档案保存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房屋档案管理的内涵,指出了当前计算机技术与房屋档案管理的关系,分析了房屋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了加强二者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房屋档案管理;应用
房屋档案管理是实施房屋管理的主要场所,也是保证我国当前的房地产环境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条件,也是政府调控的手段之一,房屋档案管理其实就是政府的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收集、整理、鉴定一些相关的信息,按一定的手段形成的反映产权人、房屋自然状况及使用土地状况,需要进行归档的涉及房屋发证登记、房屋交易买卖、房屋动拆迁、建设用地及批租用地活动等多个方面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表、照片等多方面内容的文件材料。所以,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房屋档案管理更需要引进计算机科技方面,如何能够保证合理的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在房屋档案管理中,这也是我国房屋档案管理改革的要讨论的问题。
1.计算机技术与房屋档案管理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优势是海量资源、形式多样以及人机互动。计算机技术已经属于档案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在有关于房屋档案管理中,计算机利用一些软硬件可以有持续计划性的逐步执行命令,可以大大的提高房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我国的以前的一些档案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多非常突出的优势,同时其展示方式也有多种多样,这些计算机具备的优势能够很好的帮助相关的存档人员的业务内容,一方面,计算机可以保证房屋档案不仅仅是单调的纸质文字资料,它的形式更加得丰富,存档的内容具备多个形式,这些形式可以大大方便工作人员,同时也可以提供良好的计算机环境,而且计算机具备一定的互动性,能够吸引到工作人员多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可以帮助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的吸引到普通的群众参与,普通群众可以时常关注到档案的协作管理,同时这种计算机参与的方式还能起到为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2.计算机技术融入房屋档案管理结合
房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房屋文件材料的管理效率,这也是房屋管理的宗旨。而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的房屋档案管理就是面向人民群众,是从人民实际出发,注重开发档案管理潜能,促进房屋档案管理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
2.1反映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计算机技术基本上综合了房屋档案管理进程中的所有方向,能一定程度反映其本身具备的科学价值,保证其管理的内容不仅恰好就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恰恰对应工作人员的偏好。例如计算机技术可以借助多核CPU的方式来提高档案的读写速度;计算机技术也可以科学地使用统计学,调用多个方程进行分析,保证统计工作人员平日里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借助新型技术的现实好处,大大推动房屋档案管理的改革进程;另外工作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省时又省力。
2.2方便档案管理的有效开展
房屋档案管理中的关键就是怎样让工作人员明确房屋档案的分类与数据统计,使其掌握管理的要领,一般说来工作人员对具有清晰档案图像的记忆清楚,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不同的分类形式、类型难点重点以及常见的工作失误等制作成动画,给工作人员播放,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自身具有的人机对话的界面,计算机的管理吸引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人员从这其中能够学习到一种服务人民的意识,把通过自己的工作来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当成自己业务的出发点。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房屋档案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让群众通过计算机管理方式来进行日常的监督。群众的主人翁角色就是指让群众参与档案的管理,及时关注档案的建立与保存,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各种房屋档案知识,能巧妙的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查询以及反馈,促进工作人员与群众的互动。
3、计算机技术在房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体现了应用科学手段的精神,它将随着有关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的不断完善而逐渐走向成熟。在广阔的管理领域,突破房屋档案管理的禁锢,依据档案的特点从而将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融入其中,分析预测计算机技术在未来房屋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
加强建设计算机技术环境,必须要有一系列良好性能的硬件设施,而涉及到的房屋档案管理机构,恰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规划,且制定一个计算机技术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划分成为一个个的小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来筹备资金,购买形成计算机管理所需的硬件设备;当然这其中可以通过与电脑公司联系,借助拉赞助的方式来降低硬件设施的费用。计算机技术的环境建设不仅要根据计算机硬件的具体数量,还需要积极配套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比例要协调,尤其是数字化数据库方面,将一些精品管理资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起来,方便于工作人员的日常使用。
3.2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要面向群众。但是如何提高房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也是重中之重。包括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对计算机技术一些常用的软件的使用,而且还要持续性的不断更新计算机业务技能。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房屋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最直接、最自然影响房屋档案管理效率的因素之一,它的效果也是最显著的,房屋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这要求在房屋档案管理中,房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能够广泛熟练的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房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还要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形式来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作者:裴亚艳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房屋产权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在数据共享与信息录入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在现代图书馆业务逐渐扩大化以及构建数字访问平台的背景之下,这种工作模式显然是不能够达成实践工作基本要求的。合理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将其网络化、虚拟化的特征展现出来,由此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访问、编辑、阅览等方面提供良好的业务支撑条件,各类数据资源与印刷资源管理都能针对性的开展,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则档案管理价值作用也由此展现,笔者将结合实践工作要求,对现下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论述。
2PKI和PMI技术应用实际
(1)PKI技术。PKI技术主要是指公钥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其作为一个应用平台,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提供公钥并建立加密服务体系,系统平台能够按照工作要求进行自动管理与引导,大大提升其网络平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用户利用加密技术与签名技术通过该平台具备一定的便捷性,尤其是对一些涉密的档案信息材料,其完整性与可靠性都能进一步提升。(2)PMI技术。PMI技术就是特权管理系统的设置,在认证阶段需要根据属性证书的要求,进行管理平台的应用授权。该技术还会依赖PKI系统,通过对针对性的服务应对,在用户提出相应的服务要求之后进行验证,则数据信息获取与共享阶段的过程安全性与稳定性就能逐步增强。
3双证管理模式的构建
(1)对模型结构设置研究。在PKI技术证书下放之后,PMI技术属性由此明确起来。在此基础条件之下图书馆的各项业务,需要与外部需求产生联系,最终的目的就是达成现实用户的基本要求。针对访问群体的基本特征,系统对访问对象进行严格的筛选与划分,并制定相应的认证条件。后续再结合相应的服务系统应用设备基本要求,将角色分配工作进行证明,则安全应用基本要求就会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用户身份在系统中经过认证,就能够打开对应的服务器并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源。如果用户对个别的数据应用服务有一定的需求,则需要在确立访问请求机制的条件下,公钥证书提供到位之后进行服务器的验证,后续还需要明确该需求的用户身份,避免盗用用户信息的不法分子进入到系统平台之中,通过层层系统要求之后用户才能进行对应的服务器访问。而用户验证需要根据系统中所设置的各个模块要求,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模块认证并提交相应的数据信息。针对在此过程中用户数字签名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要求,系统还会根据服务情况进行再次的核实。此时的公钥证书需要利用服务器中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用户等待反馈结果之前,证书验证过程中如果发现其中的信息错误,或依据证书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则服务器就会自动拒绝给用户提供服务,相应的数据信息共享停止。而用户通过验证之后,后续就需要进入相应的验证服务环节,公钥证书中有相应的属性条件,对用户的ID认证也有对应的条件或特征。权限设置之后,就是对一些有较特殊服务要求的用户进行审核,经过检索与匹配之后,对证书是否合格进行再次的核查,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在属性考察的基础上,对证书的使用年限进行认证,避免其中存在非法篡改或证书已经过期并撤销等情况。这些情况对用户获取相应的服务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在认证阶段发现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服务器会马上停止服务并发送拒绝服务的通知,用户的下一步计划就会停止。在受到用户端的访问请求之后,经过验证将服务器中的权限模块确立起来,并经过对系统所设置的服务请求进行比对,用户提交的相关证书、信息等如果已经超出该模块的基本要求,那么访问权限的服务范围未触及到该方面,也会受到来自服务器的拒绝通知,这些问题都是在数据获取与信息共享阶段应该注意的环节。(2)应用模型的设置。经过对现阶段的图书馆档案双证管理的安全模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图书馆的工作允许范围之外,可以进行图书馆档案系统的登录与访问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对各项业务以及用户进行全面管理,避免一些不合规范的操作影响系统运行或导致重要档案信息泄露。经过系统平台的全面性引导,能够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利用PKI技术进行服务器证书的认证,双向认证的机制,需要利用ssl技术推进,尤其是其系统设置相对较为成熟的系统平台,需要在服务器中将正确的信息下方路径构建起来,并经过驱动之后完成系统平台的各项操作。一般在进入系统之后想要完成相应的复制文件操作,密钥证书需要对用户进行核查,并在后期将相应的内容配置工作落实到位。在进行相应的平台系统应用期间,端口号也是利用ssl进行的,端口号的设置并不仅仅是一种系统构成,同时还可以根据以往的用户访问或操作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与调整,由此能够针对不同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反馈。密钥文件的存储路径相对来讲较为单一,在进行应用阶段需要根据密钥文件的存储口令进行,由此可见系统中的任何一项操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系统平台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能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对档案管理这项本身就具备诸多安全要求的系统平台,通过电子技术的支持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计划目标进行。
篇8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 客户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电力企业争取市场的重要手段。客户档案管理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间各种业务办理的原始凭证和依据,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渠道。本文对目前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现状
1.客户档案管理制度或办法相对滞后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目前仍有较多的基层供电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在基层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责属于局办或总经办,但其管理的范围仅为生产或客户工程项目资料,其制定的管理办法也仅是针对该范围来进行的,对于客户档案管理的职责及标准未进行明确。实际工作中该部分职责往往由营销部门负责,但营销部门在目前更注重于电费回收、优质服务等,对于客户档案资料的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来对该部分工作进行规范,使必要的监督防范环节失去作用。
2.员工风险意识薄弱
客户档案的风险最主要来自于供电企业内部员工风险意识的欠缺。部分供电企业在自然垄断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交易优势心理,这种心理使得部分员工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对社会体系缺失的现状认知不足。同时,供电企业对员工法律知识的培训工作缺失,使得供电员工对相应的法律知识欠缺。主要问题包括轻信心理,工作草率,不负责任。
3.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资料的审核与保管
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客户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未能要现实工作中体现,现实工作中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的审核、归集与管理,使得客户档案信息无序化。客户档案资料处于人人皆可查阅的状态,丢失风险较大。
4.无专用的客户档案保管室及相应的设备
由于该项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客户档案的保管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往往存放于营业厅的资料柜中,无相应的存放标准、装订要求及装订设备,形成客户档案资料装订要求不统一、存放不规范,保管无序。这种情况下,对客户档案资料的可控、在控能力较低。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来约束营销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同时,明确人员的责任及管理方式等。
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等资料,应根据客户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所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客户配电工程的相关信息及投运时的相关资料、历次用电安全检查所形成的并经客户签字确认的用电检查单等资料。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办法或制度应主要明确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客户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客户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客户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客户资料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的要求,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内部应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人员加强审查等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客户资料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装盒、袋应规范。为确保客户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客户档案工作与业扩办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业扩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就跟踪到哪个阶段。装盒、袋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同时根据客户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客户文件材料的内容、数量进行系统整理,按客户档案盒或袋,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客户档案管理室,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档案盒、袋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2.加强领导,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网络
抓好客户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客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建立起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协调内部各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3.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目标,跟踪落实到位
缺乏有力的客户档案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客户档案未归档形成时,存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各工作人员或是个别领导手中的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认真制订要求,并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客户档案的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推动客户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实际上发挥的是一种历史记录功能,将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等多种活动形态以文字、图表或者图片的方式保存下来,从而为后续信息的使用提供有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则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形态,让档案信息的利用更加快捷、高效。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十分落后,信息化技术为信息的优化处理提供可能。可见,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信息的高度流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作用显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展开实践:
1.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较为烦琐,大量的纸质材料无论是在存储还是在查阅过程中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效率低下。而在信息化大趋势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建设,传统的纸质档案被电子档案所替代,查阅方式从人工查阅转变为自动查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2.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构成环节,在具体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涉及招生、教学与就业全过程,这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内容都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来具体执行与管理,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信息的交互作用。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能够有效保证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满足各环节的使用需求,并能够将各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管理;
3.确保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档案信息,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这些档案当中所涉及的各项信息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提供一个发展框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依赖于多元化信息的整合,在重组与分析之中挖掘信息中的内在因素,保证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三、信息化大趋势下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传统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念则是保证资料的健全性、记录的完整性、保存的完善性。而档案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对档案信息的存储,其价值更直接表现在信息的运用与应用环节。而现代信息化大趋势下要求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将侧重点表现在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层面,挖掘信息中的潜在价值。理念的转变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思想上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进而在制定决策与制度的过程中有所倾斜,带动全校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做到管理理念的转变。可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增强认知并转变理念,如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档案信息化之我见”活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发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与相关意见,做到建议的综合处理之后认清建设方向;另一方面,信息化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从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上加强统筹规划,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指标与规章制度,确保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有关于当前信息化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建设途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为基础,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差异性,建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前提条件,指导该机构的各项工作,在规范化的基础之上发挥出档案管理机构的价值;其二,高职院校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云计算与大数据视角下,虽然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捷途径,但对于现代化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扩大经费投入既是为了采购现代化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也需要预留后期维护所需成本。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化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为实践过程提供可能。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来看,具有知识性、专业性与系统性特点,正是凭借其特点,才需要依赖于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与开发工作。因此,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显得十分必要,具体途径如下:其一,充分发挥出“引进来”策略。这里所提到的“引进来”则是高职院校从外部引进人才,为充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好对人才的储备工作。以激励机制为核心吸引高质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发挥优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其二,执行“走出去”策略。“走出去”策略是将高职院校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培训机会的提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提供平台,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最终目的是将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与知识带回来,从而优化高职院校本身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玲.新阶段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J].陕西档案,2016(01):45.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档案的保管工作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保管模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档案保管模式已不适应档案的发展要求,其在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的档案保管模式能够提高档案保管工作的效率,并且还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档案保管模式的基本内涵
档案保管是指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对重要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并进行储存保管工作,进而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料支持。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档案管理原则,这是进行保管工作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不同单位的档案保管工作不尽相同,要根据单位档案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模式和设置合理的档案管理机构,才能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好,进而推动单位的长远发展。我国目前主要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有: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并建有完善的专业档案馆和国家档案馆等;新型的档案管理机构有档案中介、档案事务所以及文件中心等。随着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化,高科技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各种新型的档案保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促进了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档案保管模式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档案保管模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
进行文件与档案的分阶段管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是不同的两个具有独立性的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征。在文件与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目标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到各个管理阶段,并在工作中逐步实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从而完成文件与档案管理的管理目标。单位的各项活动一般都会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可以对单位以后活动的顺利推行提供依据。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都存在保管时间与实用价值的问题,虽然实用价值可能在保管过程中降低,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被保存的文件和档案一般都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件与档案的保管要求也不同,使档案保管模式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文件来源较唯一。一般情况下,档案资料都是以实体的形式进行保存的,因此,档案资料与保管机关具有唯一性,与档案保管工作的性质相一致。通过一定的分析得出,档案保管模式的首要联系是关于形成者与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只有对档案形成者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明确档案资料的真实价值。
档案后保管模式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国家中快速传播,档案管理也在后现代主义的潮流中获得了不小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档案管理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西方档案界的思维惯性,从而为档案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随着电子档案的出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这种新式的档案资料,促使档案管理进入了后保管时代,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档案后保管模式超越了标准的档案管理模式,根据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档案管理,以对文件进行永久保存为前提,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实际的档案后保管模式中,仍然依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后保管模式关注的主要是文件的内容、格式、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智能等,其中,对电子文件进行适宜的管理是档案后保管模式的重要工作之一。
档案后保管模式的主要特征
档案后保管模式主要是由新来源观、宏观鉴定、知识服务组成,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
文件与档案不可分离。随着电子文件的迅速崛起,文档一体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促使了对文档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变为现实。虽然文件与档案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其所包含的社会内涵、物质状态和有关信息等是相同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对文件进行归档用来区分文件与档案,因此,对两者可以进行分别管理。而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却并非如此,资料都是通过电脑进行起草、整理、归档以及再利用等,促成了文件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在档案的后保管模式中,将科学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对档案资料的利用程度,这是后保管模式存在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