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篇1

一、国有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手段低劣

新型的安全保卫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属于专业程度高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呈现出科技化与资讯化。安全保卫工作也步入了智能化时代,显然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较现代安保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国有企业当中的安全保卫部门承担了一部分的社会治安工作。一般而言,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员工人数众多,再算上职工家属,共计有10万人左右。安全保卫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仅仅凭借几个保安根本无法应付。目前阶段,国有企业当中的安全保卫部门存在严重的问题,保安仅仅属于国有企业当中的员工,根本没有执法权,如果保安充当警察的作用去参与刑事纠纷,则属于越权管理的行为,将会引起百姓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处于改革时期,面临各种矛盾,安全保卫部门往往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具体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

(三)安全保卫人员的素质低

国有企业当中的安全保卫人员大多数从军队当中选,不仅技术过硬,还具有对国家的忠诚度,但是对安全保卫的具体工作的理解则不充足。安全保卫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人员素质。由于缺乏对安保工作的正确理解,有些做法可能引起人们的不满,显得缺乏从业素质。目前阶段,保安在群众当中的口碑不理想,在社会当中影响欠佳。

(四)安全保卫人员缺少团队合作

目前国有企业当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的队伍较为薄弱,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技术设备配备不足,具体的工作任务繁重。在重要的安全保卫岗位当中,没有充足的人员配备。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根本调配不出充足的人员。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当中的很多部门本来就设置了保安,不透明的管理让保安之间的关系疏离,不能够进行团队的协作。监督机制没有效果,让某些同志产生不良的念想,导致各种腐败情况的出现。

二、加强国有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的领导体系

目前面临国际金融海啸,只有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够有效抵制住金融风暴。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有效完善企业当中的体系,让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理清楚,让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对于职能不清楚、职权不明确的情况有效避免。加强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让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群众路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时刻保持安全观念,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认清楚国有企业自身的现实,从自身情况入手,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制定与完善企业安全保卫规章制度

任何企业如果没有规矩,都会一片混乱。国有企业需要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当中的安全制度。对于职工的意见充分尊重,结合群众的共同意愿,对于优秀的企业管理要及时借鉴,并且在自身的基础上加以整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紧急预案,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能够有效处理,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经营能够顺利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各种矛盾开始出现,一些的职工面临下岗,面临分流,面临薪资待遇的问题,各种不利于安全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作为一个安全保卫人员,需要定期对企业进行调研,把企业的内部,到企业的车间,到企业的小组进行调研,排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三)严格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

安全保卫的制度比较完善,才能够有效执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应该明确具体的责任,出现问题直接联系责任人。只要将安全保卫的各种制度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才能够有效开展,最终体现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切实提高安全保卫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严格进行安全保卫人员的选拨,在选拨安全保卫人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员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往往与人员的三观密不可分,与人员的奉献精神密不可分。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能够真正承担起国有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才能够为广大的职工保驾护航。对于这种精神高尚的人员可以优先录用。第二需要建立优秀保卫人员的长期储备,这样才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当中的安全保卫人员不会出现缺失。各种方式共同管理,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更为完善。与此同时,需要关注安全保卫人员的知识和素养的提升,让安全保卫人员熟悉各项制度和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根据企业的具体特点有效开展保卫工作。第三,对于安全保卫人员的正常处事方式进行规范,让安全保卫人员建立良好的形象。安全保卫人员当中建立竞争机制,选拨安全监督员。通过各种各样的招聘方式,选拨出优秀的保卫人员。在用人的时候,严格按照人才机制进行,有效保证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安全保障工作技术设施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安全保卫工作,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这样国有企业不得不招聘大量的保卫人员来从事安全保卫工作,但是由于某些方面人力是不能够涉及的,在具体的开展过程当中存在一系列的盲区,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含量的安全保卫的监控设备,监控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安全保卫人员来说,在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当中需要抛弃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改进安全保卫工作。充分借助高科技,可以采取电子监控,可以采用门禁系统,高科技设备的加入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将人力资源与监控设备有效结合在一起,最终探索出适合目前形势的新型的安全保卫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景云《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03.

[2]张理《对新时期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现代妇女(下旬)》2014/02.

[3]李野《对新时期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 安全管理 模式研究

企业集团化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企业集团化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管理的难点与热点。为适应新时期对企业集团安全管理的要求,探讨与研究安全管理模式,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提出加强企业集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推进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以及产品、技术、经济、成套契约为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是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安全管理模式是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而建立的安全管理组织形式和安全生产行为方式。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规范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技能,强化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

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吸收、并购等方式,由原来单一工厂转向企业集团。如何做好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企业集团高管高度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为更好地研究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我们通过对企业集团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从安全管理方面阐述其相互定位,明确安全管理思路,建立起科学的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1、企业集团与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的安全生产法人主体责任。分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一个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但又在一定程度具有独立组织生产经营的支配权,拥有相对完整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财务、劳动用工等管理系统,除法人身份以外,能独立地对外开展经济活动。《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责任,对分公司同样适用,且一个都不能少。但二者工作重点不同,企业集团工作侧重在安全生产重大决策、投资、监督、检查、指导及协调、服务方面:分公司工作侧重在贯彻、执行。所以,对于分公司的安全管理,采取的是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即由企业集团总部对其直接监督管理,安排布置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企业集团与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与全资或控投子公司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但两者身份不一样。全资或控投子公司具有完全的自主性,有自己的独立经营机构和生产运行体系,在法律上必须独立承担《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的责任。企业集团是全资或控投子公司的大股东,企业集团作为出资人,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对全资或控投子公司具有完全或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对于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应采取的是授权加监督的形式管理。企业集团每年应将安全工作目标、措施、要求等内容,通过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下达给经营班子,由他们负责具体的组织落实,企业集团负责安全监督检查。

3、企业集团与参股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股公司与全资或控投子公司的性质大体相同。与控股子公司相比,主要区别是企业集团对参股公司控制力不占主导地位。所以,对于参股公司主要采取建议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派驻该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督促、引导。

三、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基于以上企业集团关系和定位的分析,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定位于监督、指导和服务,督促各分、子公司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赋予责任,检查其是否尽职到位,对不符合项责令其进行纠正,保障安全投入,努力为各分、子公司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历史证明,安全工作的根基在于生产现场,要做好企业集团的安全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分子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自身的“查毒”、“杀毒”功能,主动地排查事故隐患,实施隐患治理,方可保障生产安全。

四、企业集团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

1、从人员配备和机构健全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就是必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组织力量。企业集团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企业集团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安委会主任,对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这是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义务,同时确保公司领导层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集团总部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具体落实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个分公司、子公司也按要求设立安委会和安全管理部门。从人员配备和机构健全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个人。

2、从制度建设和实施考核上努力构建安全管理的机制保障

要充分发挥各分子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自身的“查毒”、“杀毒”功能,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公司的制度建设,分清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三套机构的安全管理权限,明确各分子公司及生产、安全、技术、投资、财务等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制订完善的安全责任制;要建立安全例会、监督检查、安全与薪酬考核、事故管理等各项制度和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从制度上理顺企业集团内部的工作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对分、子公司明确安全工作的约束内容和激励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认真实施考核,发挥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对各分、子公司实行目标考核,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指标、考核办法,对完成安全目标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根据事故等级和损失程度划分不同层次进行扣罚。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对危险程度、管理难度不同的分、子公司,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应有所不同;对不具备法人身份的分公司,不仅要执行目标考核,还应对其安全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实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使得安全工作能得到较好落实。考核内容主要是分公司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培训教育、安全活动、工作履职情况,根据考核情况给予奖励或处罚。

3、从安全投入和科技创新上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工艺技术水平的升级和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下属企业产出而不对其进行投入,切忌片面地强调成本考核而忽略了安全生产成本。若过分地强调成本考核,只将下属企业效益与其管理薪酬挂钩考核,由于安全效益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必然使管理者弱化安全投入。企业集团在并购、重组、整合过程中,一定要始终不忘安全投入,提升原来落后、淘汰、安全性差的生产装备和技术,要通过技术创新,引进新工艺设备,实施安全改造,减少危险工序和作业人员,提高自动化和本质安全水平。只有这样,企业重组、整合才有现实意义,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方可推动安全生产越走越好。

4、从开展活动和宣传交流上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文化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员工的安全态度、安全意识,进而影响着员工的安全行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安全宣传,将企业集团的安全文化渗透到各分、子公司。如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用广播、板报、宣传栏、横幅、企业集团新闻、网络等宣传载体,广泛地为安全生产工作造势;逐步推行统一的集团安全文化宣传标识牌;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安康杯”等活动,大力宣传企业集团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集团上下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下属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具有认同感、对集团产生归属感,极大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如今,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化的现象日益普遍,对研究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由分、子公司落实,分、子公司安全管理方式转变应与时俱进。过去单一工厂的安全管理是直接落实、具体实施,而现今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则是监督、指导分、子公司落实。因此,建立科学的企业集团安全管理模式,营造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它能使分子、公司形成一个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德智,梁工谦,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现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3:22-23.

篇3

关键词:本质安全;供电企业;“四无”;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075-01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电力行业由于专业众多、作业面广、技术要求高、现场复杂,而且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伤设备,重则引起人身伤亡和大面积停电,风险极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力供应能力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扩大电网规模,而由于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较多,对电力生产工作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加大电力监管力度,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质安全型企业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表现,因此,对于电力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本质安全”核心概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本质安全体系具有全面、科学、系统、主动、超前等特点,其内容涵盖了供电企业的各个方面,概况起来主要有四个:人的安全可靠性,物的安全可靠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2 本质安全的目的(“四无”)

①人员无盲点。教育引导,制度约束,消除人员盲点,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

②设备无障碍。针对设备巡检、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家族缺陷、不良工况等七个方面,开展设备状态三级评价(班(站)组、工区级及公司级)。通过预防性检修和及时消缺,确保设备运行无障碍。

③系统无缺陷。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通过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消除系统缺陷,提高系统可靠性。

④管理无漏洞。对现行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清理、完善,使其适应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状态检修工作需要;重点梳理安全责任体系,做到岗位责任无遗漏;完善制度保证体系,做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健全安全监督体系,强化预防控制能力。

3 建立“本质安全”型供电企业的工作思路

对绥德县前几年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在影响安全事故发生的四个要素(人为、设备、管理、外力)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0%,设备要素占12%,管理要素占6%,外力破坏占2%。可以看出,人的因素是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主要是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其不安全行为没有自我约束而造成的。因此,建立本质安全型供电企业的工作思路,首先需要解决人的要素问题,然后是设备、管理、外力进行控制。

4 建立“本质安全”供电企业的具体方法

4.1 以人为本抓安全,消除人员盲点,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②安全履职履责无盲点。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安全职责,确保岗位无遗漏、责任边界无盲区;细化履职履责评估标准。明确公司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评估内容和评分办法;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③建立健全公司生产人员安全档案。通过生产人员安全档案管理,实现对生产人员从入公司以来体检结论、月度及年度安全考试成绩、安全工作行为和安全业绩的可控在控。建立健全公司生产人员安全档案;推行生产员工《安全工作证》;实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要持证上岗;安全档案及时记录培训、违章等并更新。

④实施安全生产录音。每月收集、检查对班前会、班后会、倒闸操作、安全日活动、安全生产分析会进行的录音(录像)。每月收集、检查每一项生产工作任务的录音(录像)。检查标准化作业、安全措施、安全活动开展落实中人员履职履责以及违章情况。

⑤开展生产人员安全能力评价和管理。认真开展生产人员安全能力评价和管理,及时筛选出不符合岗位工作要求的生产人员并进行待岗、转岗,减少因个人身体原因或安全能力不足导致的事故障碍。增强生产人员安全素质,提高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达到对事故的超前预控。评审是否具备资格获得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和其它方面先进的荣誉。作为工作票签发人考评工作负责人、工作班成员履行工作票是否符合相应安全能力的依据。

4.2 建立健全“四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四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在于梳理安全责任体系,做到岗位责任无遗漏。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奖罚制度、事故及违章举报制、监督检查制度进行完善;修编完善安全管理和生产技术有关管理流程,优化安全生产控制节点,消除责任盲区和盲点。做好事前规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工作,不断规范人员行为和提高工作质量;健全安全监督体系,强化预防控制能力。实现安全监督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强违章查处,实施安全暗访,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开展“双查双评”,消除设备障碍和管理漏洞

由于设备故障和管理漏洞造成的安全事故同样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必须开展“双查双评”,开展设备状态三级评价,确保设备无障碍,同时还必须完成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配电台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在变电站试点推行可视化管理,遵循视觉化、透明化、界限化的原则,运用分区、定位、痕迹、标示、图形等方法形象直观地体现变电现场的状态、基本管理要求和潜在的风险,努力消除现场作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因素。

4.4 开展风险评估管理,消除系统缺陷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做好本质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本质安全企业创建工作进行量化评价的需要,要抓住风险控制的核心,加强对供电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经常性、连续性地对各项标准和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和纠正,对于找到安全问题,及时消除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质安全型供电企业要加强内审,做好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管理要求:把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与履职履责相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管理与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无缝结合;把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与缺陷闭环管理相结合。

5 结 语

通过上述建立本质安全供电企业措施,绥德县供电分公司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增强,设备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生产领导及管理人员履职履责评估优秀率、标准化作业执行率、两票开票率和合格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都达到了100%,执行良好率较之前有显著提升,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本质安全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未来的发展中,绥德供电公司还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本质安全的相关制度,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为更好的履行绥德县供电分公司“十项服务承诺”,提高企业安全形象和效益打好基础。

篇4

无论是参与主体还是参与方式,都显示出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一、参与主体的变化

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主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国家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主要原因是政策、重视程度、发展方向、东道国安全形势变化等。

以蒙内铁路项目为例,该项目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乃至非洲实现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但肯尼亚国家政治环境复杂、暴力事件频发、卫生医疗条件差等安全风险对项目和人员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针对蒙内铁路项目公共安全管控难度较大的现实,两国政府均主动协助项目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企业作为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工作的成效关系到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应主动应对安全风险。中国路桥主动开展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结合蒙内铁路项目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保卫措施;总经理部公共安全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落实安保措施,确保整体安全;各标段的项目部将各类重点设施和部位的现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排查,及时发现隐患等。

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落实到每一个人。

蒙内铁路项目的每一个中方人员主动参与公共安全培训,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从而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密不可分,每名人员必须认识到: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集体安全我尽责。

二、参与方式的变化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参与方式的变化上。比如增加安全信息搜集、、共享平台等,实现电子化进程;强化政策制定、安全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置、应急装备、物品的储备等,实现物防、技防、人防和管理相统一;加强事先评估、风险研判、对策商讨、应急措施,实现预警、防范、应对和处置相结合。

从附属性到主导性的转变

海外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海外安全管理工作对项目的重要程度,从附属性向主导性的转变。这是由海外安全环境的特殊性和对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性决定的。

一、海外安全环境的特殊性

以蒙内铁路为例,中国和肯尼亚的直线距离约一万公里,一旦出现安全事件,难以借助国内的力量。因此,企业必须将公共安全管理视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事项,某种意义上讲,应当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

肯尼亚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恐怖袭击、抢劫、绑架、疫情、偷盗等因素对项目的安全产生威胁。如果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将无法应对的这些安全风险因素。

肯尼亚政府对蒙内铁路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其办事效率较低、腐败现象严重,对情报收集和安全保卫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

中国人的海外适应能力经过相关的培训之后整体较强。将中国人的海外适应能力的强化培训作为蒙内铁路项目的一项重要工作,突显出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蒙内铁路各个标段的项目公司强化中方员工的公共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自保技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风险。培训要遵循切实可行、全员参与的原则,涵盖所有中方员工、当地雇员、警察和保安,保证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培训效果明显。

二、对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性

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是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成功开展项目,必须在各个阶段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

在项目可研和策划阶段,安全风险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关键事项。比如项目开展将会面临哪些风险、哪些风险是可控或不可控的、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将会产生哪些影响等,都需要综合分析和评价。

项目实施阶段,做好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环节上:一是事前做好安保工作的总体规划,二是实施过程中做好安保工作的检查监督,三是持续跟踪和改进安保工作的各项措施。

这个阶段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目的是通过预防和应对安全事件、控制事态,从而降低企业安全成本,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

海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地位,全面谋划、全面协调、整体部署,并从细入手,全程跟进,将公共安全工作开展扎实。从短期性到常态化的转变

一、对单个项目

对于单个项目来说,安全不是项目前期、中期或者后期的工作,也不是安全形势严峻、恶化时期的工作,更不是安全事件发生时或者发生后的工作,而是一项最早开始、最晚结束、贯穿全程的工作。人员和材料的安全都是工作对象。

二、对常设机构

对于企业在海外的常设办事机构来讲,安全是一项固定的、常态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完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加强对在建项目或者已完工但未完全交付业主的项目的安全管理,将公共安全管理(物防设施建设、人员外出管理、安全会议记录、培训演练情况、制度及预案的编制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对于总部在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主要业务分布于海外的企业,做好海外公共安全工作无疑有利于企业保持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这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也逐渐成为我国涉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经验型到专业化的转变

一、管理分工的变化

中资企业走出去之初,大部分企业将该项工作穿插于行政后勤、党团工作、人事工作等范畴,造成界限不明、责任不清、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在海外,尤其是风险等级比较高的国家或者地区,上述做法是属于低层次的做法。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独立划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具体做法就是成立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实现经费独立、职能独立。

二、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起初,海外中资企业的安保工作都是凭感知、凭经验、凭有限的信息,容易发生误判。低估形势引不起重视,高估形势会引起恐慌。

事实上,安保工作需要上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层面。那么,要求海外公共安全管理者具备专业化的综合能力,如安全知识结构、语言沟通能力、人事管理能力、全局和重点把控能力、风险评估和预判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资源调度能力、与当地政府及业主的协调能力等等,达到多而专的要求。

三、引入外部专业力量

大部分的海外中资企业,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分配在生产经营上,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经验,没有形成体系。对于这样的企业,最好引进国内或国际的专业安全咨询机构或公司进行安全评估、策划和实施。同时要利用好所在国政府的武装力量、情报机构等。

引入外部专业力量的方式,可以使安保工作跟随项目的进度同步展开,又能减轻企业安保工作的负担,克服自身人力、经验的不足,转移安全风险责任,降低安保成本,将更多精力集中到生产经营上。

篇5

今年上半年,基建处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对全年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并根据我处的实际情况,对分解细化后的工作进行了分工,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责。并按照我局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推进活动的要求,为规范我处内部行政管理行为,对某些行政职责进行定岗,并对每个岗位配以ab角,以保证每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二、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在中央“保经济增长、促内需、保稳定”的政策下,今年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达到__*亿元,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个重点基建项目就达到17个之多。这些项目不仅数量多、工期紧,而且要求高。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创新建设管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为了全面推进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全年度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同时在认真梳理和思考全年工作的基础上,专门下发了《20__年度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制订计划目标、明确思路,拟定了工作要点和工作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三、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协调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进度、资金”控制四大目标的基础上,

1、督促重点水利工程尽早竣工。为加强我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工作,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尽早完成竣工验收,及时发挥效益,对已建设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梳理和排查,列出20__年市重点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计划,并督促项目法人依照计划的时间节点尽早完成竣工验收。

(1)二干河整治二期、划子口河整治一期和茅东闸拆建工程汛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并投入使用。

(2)划子口河闸和岳子河闸拆建工程、二干河整治一期工程等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计划于8月份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2、做好对项目法人的管理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已督促水利建设任务较重的区县组建3个以上的项目法人。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建立起全市重点项目法人库。并计(文秘站:)划在下半年对项目法人进行水利技术、财务、监管等综合能力的培训。

3、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工地的创建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更好地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上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基本信息的通知》,以便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确保所有重点水利工程达到安全生产零事故,3月份和6月份分别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4月份为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确保有序和安全施工,对这些重点水利工工程进行了市级文明工地考核,为使各参建单位重视对安全生产和文明工地的创建工作,考核结束后,根据检查情况和考核结果,下发了《全市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市级文明工地考核情况的通报》。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高工程建设依法监管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在充分调研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以下规范性文件,准备于下半年正式出台:《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实施细则》、《市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市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和《市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不良行为处罚实施意见》等五个文件。

五、加强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宣传

今年我市很多重点水利工程是响应中央宏观经济政策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建设工程,如何将政府资金管好用好,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4月1日,借全市水利建管会议召开之机,在《南京日报》“三水统筹”栏目要闻版刊登《一手抓管理创新一手抓工程建设把11.6亿元水利投资管好用好》,以宣传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让老百姓对南京水利工程建设了解,从而南京市水利局的工作了解和放心。

同时,按照局对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的要求,积极向办公室发送信息,并及时更新水利网站的有关内容。迄今为止,我处在南京水利网站上共有信息10条,其中《水利招投标工作又有新举措》一文被省水利网的市县动态栏目录用。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篇6

在铁路部门的生产运输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确保其行车安全的主要工作,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将会对铁路部门的运输生产活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现有状况,通过与成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相结合,积极纳入先进的市场运行体制及管理措施,将部门责任制、生产责任制及逐级负责制作为主要的责任制度,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其目的在于通过执行相应的安全责任制、管控风险问题、排查与治理隐患来促使安全关口向前移动,从而奠定稳固的安全管理基础。但是,在实际贯彻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如浪费资源等,其详细程序如下:(1)安全管理责任未得到有效贯彻。车站所采取的管理体系为: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一车务段一车站一班组。车站所采用的责任体系为:铁路总公司一集团董事长一段长一站长一班组长。这两种体系均存在五个级别。行车所运用的管理体系为:铁路总公司一铁路局集团一铁路局集团处室一车务段一科室一车站一车间一班组一岗位,存在九个级别。安全职责执行体制为:行车岗位人员一班组长一车间主任一车站管理层一站长一段科室一段班子层一段长一铁路局集团处室一公司管理层一铁路总公司,存在十一个级别。通过运用“5、5、9”的管理形式来真正贯彻“11级别”的职责,因所开展工作的环节较为复杂,导致其中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如管理的流程过于复杂、职责难以落实等。(2)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题。近些年来,在安全管理方面,铁路部门积极强化基础建设,举办各种活动,提出相应的指导思想,即“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极大促进了基础建设的进度。但是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重视现场、忽略基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等等,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之后,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展考核及监管工作,导致制度形成了空转的问题,并且该问题逐渐转换成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难题。例如,长期以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采用“人员盯人员”的人防模式,缺少有效的物防及技防措施,再由于工作细节及执行流程越来越细化,书面形式逐渐取代了实际应用,如此往复,对安全管理的落实逐渐成为了形式。此外,员工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导致一线员工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3)风险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趋重就轻等,因此必定会出现“习惯性违章”的行为。该行为指的是工作人员习惯性的做出一些与规章制度不相符的行为。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来开展研究,在每次大型事故的背后,必定存在着29例小型事故、300例未遂先兆和1000例安全隐患伴随。(4)安全预防工作无法从根源展开。通过分析安全事故的实际案例,不仅可以起到教育与惩治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时找出事故原因,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目前,对于造成事故产生的原因,大多只进行了表面原因的分析,对于根本原因及各个原因间存在的关系缺少深入的研究,着急定性追责,无法展现出事故的真正原因。而且在对事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人为影响因素,铁路系统应当开展独立的管理工作,对事故进行分析的人员也处于该体系中,在分析事故原因的时候难以做到自查自纠,也不能实现警示效果。通过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使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事先掌握、隐患治理做到提取控制,从而可以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提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的对策

基于综合角度来分析行车安全管理,对人员、设备及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有效地协调,促使三者形成最佳的组合。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基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建设其长效机制,梳理思路,整合资源,优化链条,不断创新制度,以有效应对安全管理工作发展中的新任务及新形势,从而使行车安全管理能力得到极大增强。2.1安全关口持续向前推进。对人员、设备及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整理,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员,其对行车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同站2019年11月份行车工种发生各类问题449件:其中车站值班员155件,占比34.5%;信号员74件,占比16.5%;助理值班员196件,占比43.7%;机车(联控)值班员24件,占比5.3%。从问题发生频次来看,最高的是助理值班员和车站值班员,最少的是机车(联控)值班员,因此,助理值班员和车站值班员岗位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人们的思想理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其价值观不断改变、铁路部门的深入改革都对员工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铁路部门所运用的管理标准及工作要求也持续提升,导致各层管理人员及众多职工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在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人员对思想及信息的传递将会逐层减弱。根据“九零法则”,以90为标准来判断各个人员或级别的执行效果,在行车安全职责的实际落实中,“11层级”的贯彻结果为31.381分,在实际过程中,若存在0.1%的失误巧合就一定会造成事故问题。从车站行车的现有状况来看,不管是执行者、决策者,还是基层人员都不能实现完全运用。因此,要转变以往所采取的事后处理和根据相关指标来评判工作的管理形式,通过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及加强管理能力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来贯彻职责制、巩固班组基础、完善机制、提高自控水平,制约领导者的主观意识,从而对章程制度的运行造成影响。促使每位人员都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确保安全预防关口不断向前推进。2.2完善风险管控机制。行车安全的整体框架是基于章程管理、设备管理等进行的,所采取的关键手段是对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判断和管控,对隐患进行排查与治理,所运用的保障是干部的管理、团队的素质及文化的建设,不断巩固基础工作,紧紧围绕着核心手段、积极增强保障能力。行车事故的产生大多是因为环境、人资、管理等各个因素所导致的,即在事故发生之前,相应的安全隐患就已经存在,通过运用该机制来对风险加以管控是最有效的措施。对风险及隐患的属性进行分析,如下:一是危险性,如果不对这一问题加以整改,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隐秘性,通常隐藏在细节部分,隐藏在人员的行为及思维中;三是因果性,与管理的意识、水平、覆盖范围及精准度存在着密切关系;四是反复性与时效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开展一次性的治理也很难彻底根治。对于风险存在的属性特征,及时找出根源所在:一是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趋势,主要包含管控失去效果的违章行为、安全知识的缺乏、安全意识的不足等等;二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作业章程的缺失、管理人员能力的缺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针对安全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明确提出:不能让风险转换为隐患,不能让隐患转变为事故。因此,应当从及时发现和认知各个隐患问题入手,建立起风险控制与隐患治理的制度,积极消除各种风险因素,由源头进行治理,真正实现防患未然。2.3强化安全环境建设。铁路部门行车所处的安全环境具有相应的联动性,行车组织中包含了较多的环节、设备及人员;并且该过程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对运输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制约。精准地找出对行车安全环境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物质所具有的危险状态,其主要包含安全防护设备缺乏、安全环境较差等。明确安全生产环境的思想认知:处于危险和繁琐的环境中,当漏洞被忽略掉之后,当因作业程序的简化而得一时清闲时,当因没有及时发现违章行为而偷偷庆幸时,风险问题就不知不觉的增加了。因此,若要使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就应当以行车的实际过程及各个安全事故的产生规律为基础,并从影响行车安全的核心因素入手。通过对生产所处环境的建设及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生产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工作人员及所处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安全管理所处的环境中依旧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因素,对环境与矛盾进行有效的协调也必须贯穿于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基于此,行车安全必须树立起统一的思想,并将作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在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对其与生产实际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营造出有效的氛围,以促进生产环境与安全管理的融合。车站的各个岗位都必须认真工作、积极思考、重视细节、对准缺陷、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冲破现状与习惯,而且必须时刻遵守标准,即便面对环境与管理之间的问题也不能违背常理。

篇7

一、配套选配高素质的班组长的机制

班组长是班组的组织者和决策者,也是班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项工作制度的最终落实者。班组长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班组长自身的素质如何,将决定整个班组工作的成效。

因此,首先必须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适宜、技能过硬、责任心强、会管理、能团结人”的员工担任。具体说来,班组长要有以下素质和要求:

1.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自强不息,顽强进取,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善于协调干部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2.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班组长应当是本班组业务尖子,同时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要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对人、设备、物质等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实干精神。班组遇到热点、难点问题及重活、累活,班组长都要积极为领导分忧解难并身先士卒带头干,起模范带头人作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班组长的文化水平要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要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自己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其次,要给班组长直接管理考核的权力,强化班组长的核心地位,并通过加强班组长培训来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

二、狠抓制度落实

1.认真贯彻落实班组例会制度。通过例会的形式讨论班组工作计划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落实。通过例会确定工作重点,安排日常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使班组工作不断进步。

2.建立班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各级文件精神,业务知识。通过相互提问,有问有答的方式,让员工进一步巩固专业业务和技术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员工明白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

3.建立班组交流制度。班组交流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知识、工作方法;班组交流可以见微知著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班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统一工作方向,形成团结的氛围。

4.贯彻落实考勤制度、班组绩效考核制度,认真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运行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完善和落实教育和培训

培训是班组建设的基础。班组需要培养和发扬员工终身学习的风气,不断进行充电,吸收新知识,创新思路,提高班组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搞好班组建设,在抓员工培训上,①抓好业务技能教育,提高班组技能水平。组织员工开展业务技能学习,定期进行比赛。提高班组业务技能,为推动“优化结构、拓展市场、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②有针对性的指导,结合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在全面了解班组长能力水平、潜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开展班前会、交流会、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做到寓教于乐。③组织班组长座谈会,以多种方式交流班组管理经验,探讨班组建设方向,既宣传经验心得,又相,互启发和激励。

篇8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完善措施

一、前言

在国内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桥梁施工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安全管理问题也不断涌现,针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桥梁施工安全进行,同时也能够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二、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难点问题分析

1、缺乏科学的安全控制考核体系

安全控制考核是指桥梁施工企业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一种手段,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措施。虽然施工企业在国家的强制要求下,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安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尚不完善、不科学,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安全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2、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桥梁施工管理工作中,许多项目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项目开展过程中往往将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作为重点,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常常被忽略。且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缺乏规范的安全监督

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的安全监督,是施工企业加强对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然而项目施工单位在组织安全监督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督人员的选用、数量和工作经验、执行等,从而使得安全监督工作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标。

4、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工期的制约

随着桥梁施工项目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虽然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大量施工设备、人员,但是生产任务仍然繁重,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工作被动,安全监管力度不足,安全生产细节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等。

三、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完善措施分析

1、做好安全监理工作

(1)监理工作中严格认真复核设计图纸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设计单位任务繁多,而业主要求的设计时间又很短,这样就使得设计存在一些错漏之处,从而就要求监理人员在承包商施工前,认真细致地复核施工图纸,对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计划认真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在动工之前,向业主、设计单位提出,以便及早确定解决缺陷的方案。

(2)监理工作中严把技术质量关

在施工阶段,对主要材料,例如:如钢筋、水泥、碎石、砂等进场的材料,必须严格按检验频率送检、抽检,坚持先检后用的原则,并且要求承包人选用同一厂家水泥,同一料场的碎石、砂材料,这样就能够保证建设桥梁的外观质量。对于下部构造、桩基、桥台,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对平面位置的放样进行反复的复核,确认没有错误后,就可以施工。与此同时桩基终孔后,要检查孔径、桩基的嵌岩深度,并且还要对孔底进行钎探,查清孔底是否有溶洞,同时,要注意孔壁的稳定和防止塌孔。再次,桩基砼浇筑之前,对桩基钢筋笼要认真的检查,钢筋笼骨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位置要准确,主筋的数量、直径及主筛间距、焊接长度要满足规范要求,砼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除此之外,在浇砼之前作好充分准备工作、检修好所投入使用的机械、供电设备的备用以及砼灌注一次完成,从而就可以防止断桩。

2、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应制定下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生产经费的提取金额、程序和使用计划;其次及时对安全生产经费进行计量支取,确保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能够落实到位,而且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必须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坚决杜绝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因为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会增加安全隐患。

3、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和隐患监控

在施工中,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和月度、季度、年度的安全大检查,必须有项目安全分管领导等人员参加,并且要根据桥梁工程的进展和施工工艺的不同,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特别针对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阶段,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跟班作业。由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工艺均已进行风险源辨识,因此,必须时刻按照风险源辨识和防范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跟踪管理。同时每一次的安全检查必须有重点,先明确安全检查目标和具体检查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检查完之后,要及时下发安全检查通报,要求各施工单位或劳务队进行整改反馈,随后再进行整改复查,从而就能够确保所有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治理。

4、制定确保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真实性的措施

项目在施工前,必须完成整个项目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给出正式的书面报告,详细完整的说明辨识和评价工作的开展时间、参加人员、调查和评价范围以及危险源的详细描述和应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企业或项目,要根据施工工艺的改变、变更和增加等情况,提前做好工艺改变、变更和增加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工作,针对新的评价结果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形成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动态管理,让安全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运用科技提高安全

企业和项目在做好安全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探索,寻求本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含量,来减少和弥补人为的错误和失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施工工艺,努力将桥梁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变手工操作为机械操作,变高空水上作业为陆上作业,变野外作业为车间作业,变人工管理为智能化管理等,这样就可以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安全因素和状态。

四、结束语

施工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我们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施工生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安全过程的控制工作,落实好安全责任和构建好安全管理体系,以“持之以恒、不断改进”为原则,坚持“分专业、分层级、抓培训、理流程、建机制、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推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项目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辉.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 78-80

篇9

一、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财务管理中,必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但是只要我们抓住重点,并且加以解决,就一定能够不断完善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就其内部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思路,找出解决财务档案管理问题的方法。

1.对建立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企业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此,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财富。在这种趋势下,要想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应该加强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财务档案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活动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是一种依据,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这方面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规范合法的环境下运行,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甚至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祖国争光。可见财务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各种市场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财务档案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如果我们要想充分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应该将这一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得到顺利的发展。但是当前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不能形成有效的机制对档案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如果没有形成高度的重视,没有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那么企业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中就很难得到发展,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2.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积极

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标准,自从国家的《档案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在财务档案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仍然对财务档案管理的认识和相关流程的实行自觉性比较差,导致最后的执行步骤不积极不到位。有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以为只是银行业务上的转账、汇款等方式,更有许多的管理者根本就不知道财务档案建设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看到,虽然国家立法部门已经为财务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大都是宏观上的规定,多流于形式而已。

二、解决当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对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的状况,我们就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财务档案管理是其内部源源不断的动力。

1.制定统一的财务档案管理标准

在进行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如果我们不能按照制度办事,就很难对工作的效果具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无论是何种工作,相应的规章制度都是起到约束性的作用的,在财务档案管理中也是如此,制定规范化的、统一的标准是当前财务档案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建立相应的制度能够确保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依据,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归档的整理,同时建立系统性的档案管理,也方便今后工作中对相关档案的查找,我们还要对财务档案加以保护,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要将每一项开支明细仔细的进行记录,留有相应的备案,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查找。

2.加强管理者重视和财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一方面针对教育培训的实施情况,企业应该要求财务负责人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对参与培训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继续参与岗位工作,考核不通过的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要求继续参与学习,学习期间待岗,待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再次上岗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在制度中明确监督处罚的措施,定期检查财务档案管理有关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资料收集、分类、入档、登记等情况,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好财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所有的查阅、复制、销毁应该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第二,将财务档案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企业在绩效考核当中,应该将财务档案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除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作出评价和奖惩之外,将考核的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挂钩,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工资待遇按一定幅度上调,表现较差的薪资待遇按一定幅度下调,只有这样才能让管理人员充分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

3.建立信息化的财务档案管理体制

规范程序,严格执行财务档案安全管理和使用规定是企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企业既要保证财务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又要在经营管理当中合理地使用财务档案,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由于财务档案包含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信息,一些信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商业秘密,从维护企业根本利益的角度来讲,企业要重视财务档案安全管理。对于财务档案,除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和工作需要之外,一律不准外借,即便是相关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或工作需要,也要经过企业负责人的批准,同时能在企业内查阅的,应该尽量在企业内使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基于工作需要查阅财务档案材料的,除了经过档案管理部门的同意之外,还应该严格做好借阅登记,涉密档案材料只能查阅摘抄,不能复印。除了财务管理部门之外,其它部门工作人员没有财务档案资料的查阅权限,即便是公司的领导层,查阅权限应该也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篇10

建材行业基本生产方式是窑炉作业和矿山开采,具有门类多、涉及面广、生产工艺多样化、作业条件艰苦、高温作业危险因素多和易发生事故的特点,既有矿山开采的坍塌、爆炸、透水等类型事故,又有窑炉作业所特有的爆炸(水泥立窑喷窑、煤气发生炉、砼制品蒸压釜)和中毒窒息等类型事故。由于建材行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非公有制企业和小型企业居多,以及企业大量雇佣的农民工的特殊性,增加了行业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近几年来,受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大量进入的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等因素影响,造成建材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章制度缺失,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重大危险源管理不完善,应急救援工作不到位,职业危害现象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建材行业事故总量比较大,在工矿商贸中仅次于煤炭、建筑、非煤矿山、机械、轻工等行业。重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特别今年相继发生了两起严重违规的蒸压釜爆炸事故,甘肃天水方大建材有限公司"7.19"事故,4人死亡;河北保定市南市区杨庄乡大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12.1"事故,5人死亡,应引起高度警觉,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建材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建材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督促建材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五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切实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明确建材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思路,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完善建材行业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努力增强事故控制和防范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逐步降低事故总量,实现建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主要措施

(一)切实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建材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要性、严峻性的认识,要加强领导,把加强建材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地实际,明确监管工作思路和目标,制定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建材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熟悉相关业务的监管人员,要做好相关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建材生产工艺,掌握建材企业安全隐患及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安全检查方法,拥有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业务知识,以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针对建材行业的生产工艺和事故特点,重点加强对危险程度较高、事故多发的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的监管工作,特别是企业自备矿山、煤磨、煤粉仓、煤气发生炉、制氢装置、制氮装置和放射源的安全监管;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现场检查,主要是粉磨、窑炉等生产环节中粉尘、高温、噪音等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测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认真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实现预防为主;强化对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位、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督促企业及时整改,要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验收制度;监督企业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要充分依靠专家力量,要与本地区大中型建材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计单位、协会、学会和中介机构等单位建立起工作联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建材行业各方面专家参加的专家库,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法规标准建设、现场监督检查、"三同时"审查、隐患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为建材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推进技术进步。要把建材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法律约束、技术示范等措施,淘汰落后建材生产工艺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建材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建材企业的安全技术升级,提高建材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度。

(*)严肃事故查处。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存在隐患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起到警戒和教育作用。

(七)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建材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标准的规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职责到位,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贯彻落实,恪守安全诚信和安全道德,自觉防止和克服漠视生命、忽视安全的错误倾向,确保本企业安全生产运行和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建材企业包括下属各独立法人单位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

3.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安全责任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企业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岗位操作规程,严格考核。

4.加强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强化日常检查。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备案,建立整改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和整改资金。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建材企业要保障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安全培训、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必要的安全投入,使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逐步实现本质安全。

7.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8.加强相关方外协单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明确相关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做好资质审查和安全培训,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将外来施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