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证券投资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民币证券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民币证券投资

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合格投资者),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产,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

第四条合格投资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依法对合格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证券投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资格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的财务稳健,资信良好,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资产规模等条件,风险监控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的规定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

(二)申请人的从业人员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从业资格的要求;

(三)申请人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近三年未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四)申请人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完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其证券监管机构已与中国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着有效的监管合作关系;

(五)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前条所指的资产规模等条件是:

基金管理机构:经营基金业务达五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达三十年以上,实收资本不少于十亿美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证券公司:经营证券业务达三十年以上,实收资本不少于十亿美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商业银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总资产在世界排名前一百名以内,管理的证券资产不少于一百亿美元。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发展情况,可以调整上述资产规模等条件。

第八条申请合格投资者资格和投资额度,申请人应当通过托管人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拟申请投资额度、投资计划等);

(二)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三)与托管人签订的托管协议草案;

(四)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五)资金来源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内不撤资承诺函;

(六)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

(七)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前款规定的文件,凡用外文书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或中文摘要。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申请人在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应当通过托管人向国家外汇局申请投资额度。

国家外汇局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批准的投资额度并颁发外汇登记证;决定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取得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取得外汇登记证的,其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为引入中长期投资,对于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封闭式中国基金或在其他市场有良好投资记录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的管理机构,予以优先考虑。

第三章托管、登记和结算

第十二条托管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有专门的基金托管部;

(二)实收资本不少于八十亿元人民币

(三)有足够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

(四)具备安全保管基金全部资产的条件;

(五)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交割能力;

(六)具备外汇指定银行资格和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

(七)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纪录。

外资商业银行境内分行在境内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可申请成为托管人,其实收资本条件按其境外总行的计算。

第十三条取得托管人资格,必须经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审批。

第十四条境内商业银行申请取得托管人资格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报送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金融业务许可证副本;

(三)有关托管业务的管理制度;

(四)拥有高效、快速的信息技术系统的证明文件;

(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中国证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审核申请文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十五条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管合格投资者托管的全部资产;

(二)办理合格投资者的有关结汇、售汇、收汇、付汇和人民币资金结算业务;

(三)监督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运作,发现其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及时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

(四)在合格投资者汇入本金、汇出本金或者收益两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及结售汇情况;

(五)每月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报告合格投资者的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支情况;

(六)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编制关于合格投资者上一年度境内证券投资情况的年度财务报告,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七)保存合格投资者的资金汇入、汇出、兑换、收汇、付汇和资金往来记录等相关资料,其保存的时间应当不少于十五年;

(八)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托管人必须将其自有的资产和受托管理的资产严格分开。

托管人必须为不同的合格投资者分别设置账户,对受托管理的资产实行分帐管理。

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一个托管人。

第十七条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其申请开立一个证券账户。托管人在代为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时,应当持合格投资者的委托书及其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等有效文件,并在开立证券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托管人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代为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用于与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资金结算。托管人负责合格投资者在境内证券投资的资金结算,并在开立人民币结算资金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四章投资运作

第十八条合格投资者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下列人民币金融工具:

(一)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除境内上市外资股以外的股票;

(二)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国债;

(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

(四)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金融工具。

第十九条合格投资者可以委托在境内设立的证券公司,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管理。

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一个投资机构。

第二十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单个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十;

(二)所有合格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总和,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市场发展情况,可以调整上述比例。

第二十一条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证券公司保存合格投资者的成交记录、交易活动等资料的时间应当不少于十五年。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合格投资者经国家外汇局批准,应当在托管人处开立一个人民币特殊账户。

托管人应当在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收入范围包括:结汇资金(外汇资金来源于境外,且累计结汇的外汇资金不得超过已批准的投资额度)、卖出证券所得价款、现金股利、活期存款利息、债券利息。人民币特殊账户的支出范围包括:买入证券支付价款(含印花税、手续费等)、境内托管费和管理费、购汇资金(用于汇出本金及收益)。

人民币特殊账户的资金不得用于放款或者提供担保。

结汇后直接转入人民币特殊账户。合格投资者汇入的本金应当是国家外汇局批准的可兑换货币,金额以批准额度为限。

合格投资者自取得外汇登记证起三个月内未足额汇入本金的,以实际汇入金额为批准额度;已批准额度和已实际汇入金额的差额,在经批准取得新的投资额度前不得汇入。

第二十六条合格投资者为封闭式中国基金管理机构的,汇入本金满三年后,可委托托管人持规定的文件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分期、分批购汇汇出本金。每次汇出本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相邻两次汇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一个月。

其他合格投资者汇入本金满一年后,可以委托托管人持规定的文件向国家外汇局申请分期、分批购汇汇出本金。每次汇出本金的金额不得超过本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相邻两次汇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

上述汇款的境外收款人应为合格投资者本人。

第二十七条投资额度的本金汇入不满一年但超过三个月的合格投资者,在提交转让申请书和转让合同并经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批准后,可以将投资额度转让给其他合格投资者或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其他申请人。

受让方在获得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和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后,受让资产值低于外汇局批准额度的,可以按差额汇入本金。

第二十八条合格投资者汇出部分或全部本金的,如需重新汇入本金,应当重新申请投资额度。

第二十九条合格投资者需购汇汇出上一会计年度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已实现税后收益,应当委托托管人提前十五个工作日持下列文件向国家外汇局提出申请:

(一)汇出申请书;

(二)收益实现年度财务报表;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四)收益分配决议或者其他有效的法律文件;

(五)纳税证明;

(六)国家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前款汇款的境外收款人应当为合格投资者本人。

第三十条国家外汇局可以根据国家外汇收支平衡的需要,对合格投资者汇出本金及已实现收益的期限予以调整。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应当对合格投资者的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外汇登记证进行年检。

第三十二条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可以要求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提供合格投资者境内投资活动提供有关资料;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十三条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或者对原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报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施行。

第三十四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发生后五个工作日内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备案:

(一)变更托管人;

(二)变更法定代表人;

(三)其控股股东变更;

(四)调整注册资本;

(五)涉及诉讼及其他重大事件;

(六)在境外受到重大处罚;

(七)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

(一)变更机构名称;

(二)被其他机构吸收合并;

(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合格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和外汇登记证分别交还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

(一)本金已全部汇出;

(二)已转让投资额度;

(三)法人机构拟解散、进入破产程序或者由接管人接管其资产;

(四)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外汇登记证未通过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年检的,自动失效,合格投资者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分别交还证券投资业务许可证和外汇登记证。

第三十七条合格投资者、托管人、证券公司等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按照各自的职权予以警告、罚款;但是,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第七章附则

篇2

1、qfii和rqfii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属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后者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这两者主要是运作方式的不同,qfii是从外汇局兑换投资额度进行证券投资业务,而rqfii则是运用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然后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是官方提供资金,一个是自己筹资。

2、qfii和rqfii在中国的历史都比较长,自2002年实施QFII制度、2011年实施RQFII制度以来,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家机构投资者通过此渠道投资中国金融市场,这些机构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了极佳的贡献。

3、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8月末,共有292家机构从外汇局拿到了总计1113.76亿美元的QFII额度。另外还有222个机构获得了总计6933.02亿元的RQFII额度,中国香港地区以3450.17亿元的额度占据了半壁江山。

4、其实不管是qfii还是rqfii,这两者都是外资机构兑换人民币,然后进行A股投资的渠道,具体的差异就是该外资机构所处位置的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考虑汇率变化因素的投资策略首先要重新规划投资目标期限,通常要根据投资资金的可用期限,结合汇率可能发生变动的时期长短确定投资期。预计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汇率决定机制的变革可能仍需要3-5年的时间。投资者应该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决定适当的投资目标期。

本币汇率重估会引起大部分以外币计价的国内权益性资产价格出现上涨。比如说,B股股票,如果人民币汇率上涨10%,则B股股票每股账面价值、每股利润均会上涨10%.如果股价维持不变,则按基本分析指标看,股价就低估了。

如果说B股价格变动是因为记账单位变动的贡献,则A股、本币债券的价格变化则是由套利资金驱动的。从QFII的角度看,如果在人民币汇率重估之前将外币资金转换为人民币资产,即便该资产的人民币价格不变,也能凭空赚取一笔汇兑收益。即便真正进入国内股市的外资数量不大,国内增量资金也能将这类资产价格抬高。但是必须注意,人民币汇率重估引起的B股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市盈率等指标恶化,但A股价格上涨则会导致较高的市盈率。从国际经验看,本币汇率重估与本币资产价格上涨之间通常并不存在中长期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对于本币债券投资,在本币渐进性小幅升值过程中,如果现行结售汇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动,国外资金的流入会引发人民币供给增加,短期看可能对市场利率造成向下的压力,导致固定收益证券价格上涨。但同时,在过多的货币供给的作用下,可能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或者中央银行采取“消毒措施”,抛出持有的债券吸纳基础货币,两者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由于政策措施的实施时机以及幅度均为不可预测的变量,债券投资风险会增大。

汇率渐进升值过程中的被动型投资策略,通常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固定收益证券(含可转换债券)、建构指数组合,力求获取与市场相同的收益率。

篇4

开放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风险

从资本项目开放的角度看,尽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已经平稳启动,但开放境内投资者境外证券直接投资,对境内金融市场及香港金融市场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从管理角度看,更需重视政策放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风险。一是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2013年以来,国际证券市场的收益状况要优于国内证券市场,美国市场不断创出新高,日本市场上涨超过20%,欧洲市场虽然经历了塞浦路斯危机,但回报率依然接近6%。而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平淡,且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内个人证券投资基本限制,一旦渠道畅通,可能形成部分个人长期积聚需求的集中释放,资本的大量外流,可能会引致外汇收支出现逆差,势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二是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难度。由于境内个人对外投资,一定规模的境内个人资本积累于国外,但当国内汇率存在较为明显波动趋势时,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这些资本就会顺势而动,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难度。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中,相当部分源于个人出资,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个人资本的持续支持。但当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开放后,将引起境内个人资本分流,从而减弱对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支持力度,从而削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境内个人为获取投资收益,将一定资金用于炒股,购买国库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保险等投资项目,当个人境外证券投资放开后,面对境外更好的投资机会,一部分个人资金会从境内转向境外,从而降低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加大违规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加大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动力。个人境外投资股票市场的放宽在畅通境内合规资金外流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资金的回流途径,可能成为更大规模资金流入的动力。二是提供非法资金“洗白”的机会。境外证券市场风险和交易规则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加上人民币升值状况,谨慎型的投资者未必会积极参与,倒是出于非法目的的资金,比如洗钱资金,会不顾及成本积极参与,非法“洗钱”资金获得了十分宽松的“洗白”机会。三是部分境内企业可能利用企业和个人外汇政策范围的差异,利用境内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其超范围投资的目的。如境内个人可对外期货期权投资,而对于企业一般境内金融企业或大型的企业没有这种投资资格,这种情况下,为规避政策限制,境内企业就会借道境内个人投资境外期货期权市场获利。

加大投资者投资风险与汇率风险。一是境内个人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由于其信息、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面临一定的风险。二是投资本金和外币投资收益的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远期、掉期、外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锁定远期汇率,而国内个人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受限,汇率风险则完全由个人投资者承担。

政策应落实与跟进

目前我们正处在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第一步骤时期,即将推出的QDII2将进入第二步骤。QDII2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面对高度市场化的境外证券市场,在政策开放的过程中,若没有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相应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开放在技术和系统上其实比较简单,重点是有关政策的落地和跟进,同时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制定境内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证券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监管者、投资者以及外汇指定银行三者的权利与义务,规定适应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初始投资规模及最高投资规模)、调高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个人结售汇年度总额。

篇5

卖方市场洛阳纸贵

虽说本次发行国债的总额高达亿元,是今年一期国债亿元的近倍,但心急的市民还是早早赶到各银行网点排起长队,有的银行网点凌晨点就有人来了。据有关银行统计,历次国债的购买,中老年人都毫无例外是主力军。究其原因,稳健性是他们理财的首要需求。但目前境内具备稳健性特征的理财产品,可以说是洛阳纸贵。正因是绝对的卖方市场,部分银行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销售甚至“遮遮掩掩”,不愿宣传。比如在人民币理财市场空档一段时间后,某银行在本月日悄悄推出一款个月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据了解,此款产品预计发行期是日到日,然而在未经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不到两天就已售磬。

货币基金优势不俗

具备稳健特征的理财产品真的这么少吗?事实并非如此。人民币理财产品刚面世不久,媒体就拿其与货币市场基金比较,尽管各有千秋,但除了少数几家货币市场基金热销外,整体看,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情况好像没有人民币理财产品火爆。但实践证明,前者的流动性不但远强于后者,收益率也明显存在优势。从最新资料来看,虽然与前期相比,收益率已有下降,但日年化收益率超过的比比皆是,而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早已回到之下。

篇6

关键词:量化宽松股市影响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自身经济作用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为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复苏,一共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其政策实施效果来看,GDP同比增长率方面,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测算,从2003年一季度至2007年四季度,美国季度GDP平均同比增速为2.7%,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GDP同比增速由2008年一季度的1.1%迅速降至2009年二季度-4.1%的低谷,此时,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始显现,GDP同比增速开始显著拉升,稳步上升至2010年二季度的2.7%,国民经济初现活力,为了巩固成果,美联储又连续推出了接下来的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自2010年二季度至2013年二季度,美国GDP平均同比增速已恢复至2.3%,接近危机前水平。失业率方面,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测算,美国在2003年一月份到2007年十二月份的平均失业率为4.37%,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失业率暴涨,2009年十月达到10%,此时,由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失业率开始逐步走低,但这个降低幅度是小而且缓慢的,至2013年七月份,失业率降到7.4%,自2009年十一月至2013年七月,平均失业率仍高达8.73%,远高于危机前水平。根据以上计算,美联储推出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提振GDP方面效果较为显著,而在降低失业率方面,作用有限。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的理论分析

本文将从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度、短期资本流入及货币政策影响三方面来探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一)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年增强,金融投资体制的不断健全,吸引了大量的美国投资者。具体而言,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应以2006年为界,此前和此后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处于不同水平。2006年以前,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平均值低于300亿美元,2006年以后,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平均维持在1000亿美元左右。2009年,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美元资产贬值,美国对华证券投资额迅速上升,达到1023亿美元,为近十年来的最高值。而这其中,美国对华股票投资占其对华证券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09年高达99%。这些数据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对华股市投资额上有一定的影响。

(二)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我国股市投资收益率大部分时间内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且我国股市还具有全民皆股、投机气氛浓的特点,因此极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及小道消息的影响,进而导致集体的抛售或者抢购行为,引发“羊群效应”。从美国方面看,由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逐渐复苏,但产能利用率、就业率、以及信贷市场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复苏后劲不足,美元一直保持贬值的预期,为了使美元资产保值增值,美国国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将回到国际市场上寻求投资机会,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高收益的新兴市场将是他们的首选,中国股市首当其冲。在“负面典型”作用下,欧盟、日本能发达国家纷纷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向世界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短期资本向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入,这些短期资本的流入,在改变我国股市资金状况的同时也影响了国内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终将对我国股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货币政策传导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间接地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由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造成了美元贬值,如果我国不采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将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与此同时,更多流动性会注入国内。另一方面,假如我国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家庭并不存在去杠杆化,同样会使我国国内流动性泛滥。综上所述,无论我国是否作改变自身货币政策,都会造成流动性增加,进而引起资本市场动荡,推动股市上涨,形成资产泡沫。

三、消除影响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跨境投机性资本的监管

为了有效防止投机性资金进入股市,加强对跨境资本特别是投机性资本的监管,需要央行加强对外汇占款的控制,加大对外汇占款用途的审查力度。同时,央行应做到对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的对称性监管,在加强控制资本流入的同时,放松国内资本流出的监管。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经常项目进出资金的管理和审查,运用各种手段控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防止国际游资利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进行套利交易,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本项目下的非法国际资本的管制。一是不要一味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被迫放松资本管制;二是在证券投资领域内,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巨额信贷流向和热钱的控制,防范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道德风险,严防国内信贷资金和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股市,催生股市泡沫,以此提高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成本,弱化短期资本进入的影响。

(二)征收资本利得税

国际经验证明,资本利得税可以直接降低热钱对资产价格的炒作热情,减少国际游资的投机性活动。我国现阶段已经开始对单个企业征收资本利得税,对购买房产的个人征收房产转让税。但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交易活动尚处于放开阶段,免征资本利得税,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吸引热钱投机于二级市场,从而可能对资本市场和股市产生风险。因此,为有效防止大量热钱冲击我国股市,引起股市动荡,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应尽早出台资本利得税来应对,打击热钱的投机与炒作。

(三)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自身投放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被动接受了大量流动性,这是我国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当下,由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短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美元等主流货币的国际公信力已经在减弱,此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已经部分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并且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开始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之下,人民币应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脚步,扩大人民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加快研究和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制度,合理扩大人民币资金交易、境外结算、融资、对外直接投资等相关业务的金额。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冲击,做好对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防范不利因素、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杨琳.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1(01)

[2]王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

[3]王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美双边资本流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

篇7

1991年底,我国第一只B股在上交所挂牌,这标志着外汇极度短缺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本土发行B股直接融入外汇资金。

1993年,我国内地第一只H股在香港上市。同年,我国内地第一只ADR(美国存托凭证)在美国挂牌。这标志着国内企业可以借力香港股市这一跳板,进而涉足国际股市发行股票,并能直接融入外汇资金。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直接融资的重要一步。

2002年11月5日,《A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03年5月以后,先后有瑞士银行、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花旗环球、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ING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1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获批QFII资格。QFII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国外机构投资者终于可以进入中国股市进行直接投资。

2004年9月底,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允许保险公司率先进入境外证券市场,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但保险公司是运用自有的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其投资过程并不涉及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因此,严格地讲,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QDII。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在中国开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QDII制度作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链条中的一环,其实施的条件也逐渐成熟。

2006年4月13日,央行公告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其中,前三项属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后三项则属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后三项具体内容是:(1)拓展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2)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3)拓展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购汇额按保险机构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控制。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及保险机构成为首批“合格的境内投资者”(ODII)。这是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它意味着中国居民个人也可以通过QDII间接“试水”境外证券市场投资。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大发展,不仅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直接到境外股市进行IPO,而且境外机构投资者(OFII)也已进入中国股市,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及居民个人也可借助QDII进入境外证券市场。从礼尚往来看,我们也应该将境外优秀企业“引进来”,让它们直接到我国证券市场挂牌。因此,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便是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大举措与关键环节。

应该说,上交所国际板的即将推出,是中国股市近20年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上交所国际板的推出,必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板是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至今我们的资本项目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行政管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国民还不能自由持有外币资产,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到境外股市上市,但境外优秀企业却不能“引进来”在中国股市上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投资者也无法分享世界优秀企业的成长成果。因此,上交所开设国际板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股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客观需要。

国际板的推出,有利于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联系,并在市场运作机制、市场监管方式、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逐渐学会与国际惯例接轨。此外,通过开办国际板市场,可以使我国监管部门、证券公司、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学到更多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而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从新兴加转轨市场走向成熟市场。

国际板是中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经过20年的努力与发展,中国股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架构:上交所的“蓝筹板”是―个大市值板,而深交所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则是两个小市值板。如果上交所推出“国际板”,则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上交所大市值板的地位和规模。这样,上交所的“蓝筹板”+“国际板”与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就会形成更加均衡的发展格局,从而有利于多层次股市的构建与完善。

未来的“蓝筹板”+“国际板”,必将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市值板”,它将成为中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将是境内外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远投资的重要平台。相反,“中小板”+“创业板”则是“小市值股”的海洋,它以高成长性、高换手率以及快速扩容,将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足够的人气,短炒与投机将是它的优势之所在。如果说“大市值板”可以稳定人心、稳定市场,那么,“小市值板”则可以激活人气、活跃市场。二者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板的“按季分红”必将重塑A股估值体系与价值投资理念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处在快速扩容之中,但总体而言,我国股市规模仍然狭小,投资者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在“炒无可炒”的条件下,狭小的市场经常被“过剩的流动性”暴炒得面目全非:一级市场高溢价发行;二级市场高估值投机。在中国股市,暴涨与暴跌总是形影不离,而“涨过头”与“跌过头”的K线排列也常常具有鲜明的“对称美”。

然而,通过开办国际板,引入大批优秀跨国公司在此挂牌,这些公司一流而稳定的业绩以及“按季分红”的国际惯例必将对中国A股公司产生重大示范效应,尤其是国际板公司多地上市(挂牌)的合理估值,必将对A股估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和有益影响,这有利于发挥国际板价值投资理念的导向功能,并让中国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与理性投资中分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利润。

国际板有利于外汇储备分流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际板的推出,不仅可以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寻找变相通途,而且更为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减压另辟蹊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投资者不必出境,就拥有了可以投资境外优秀跨国公司的便利。

外国公司从国际板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若要投资我境外业务,则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欧元或日元,这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增长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进而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稳定与调控。

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可自由兑换,最关键的就是要允许境内资本自由输出,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尽管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但国际板的推出,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它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并为资本项目的开放寻找对策,创造条件。

国际板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板的推出,不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乃至于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和开放,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显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交所不能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一个封闭的股市,它应该向着伦敦证交所和纽约证交所的目标模式挺进。因此,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加快上交所的国际化步伐,以推动各种国际金融资源在上海的集聚与整合。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国际化的证券市场,上海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上交所国际板的推出,可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就是时机。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自2008年下半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07年全球性大牛市形成的泡沫已经释放完毕,由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各国股市现在依然徘徊在低位。如果此时推出国际板,有利于国内投资者低位申购或买入挂牌公司的股票,并可以作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一种选择。

篇8

通常理论上认为,一国货币升值将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而贬值则有助于经常账户逆差调整。这也是美国国会一再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但是美国自2002年至2008年期间逆差持续扩大和美元贬值的历史,说明经常账户余额对汇率的反向作用。中国经常账户状况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也说明经常账户状况决定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外贸顺差不断增加,期间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1992年至2005年之间中国累计外贸顺差3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7100亿美元。至2007年5月,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之时,累计外贸顺差较两年前增加1倍,外汇储备余额亦是翻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一度钉住美元而被动升值,外贸顺差仍然持续积累,外汇储备也于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外贸顺差1.6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2万亿美元。外贸顺差累计的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名义汇率已升值3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则分别升值19%和27%。人民币汇率升值并未使中国经常账户恶化,反而是持续顺差推升人民币汇率。

中国出口增速下降,外贸顺差收窄,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将逆转。自2011年始,中国名义出口12个月移动平均值增速年率从危机后32.7%的高点加速回落,2012年3月出口增速已在个位数8.9%,名义出口12个月移动平均值增速年率16.6%已经开始低于2008年9月水平。就2012年1季度来看,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6%和6.9%,双双低于2012年全年10%的目标值。由于经济增长遇阻,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外贸压力在积聚。特别是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已经连续3个季度环比负增长,而今年2季度又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偿债高峰期,欧债危机进一步发酵的可能性很大。欧盟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占我出口份额17.7%,欧债对中欧双边贸易乃至中国出口整体增速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受出口增速下降的影响,1992年以来的累计贸易顺差自2012年1月达到历史峰值的1.69万亿美元后,今年2月出现史上最大规模单月贸易逆差315亿美元。出口增速下降,外贸顺差增速放缓已成事实,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恐将逆转。

境外投资加速,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均衡汇率决定的另一因素是居民所持有的净外国资产,净外国资产增加意味着资本外流,引致本国货币贬值,反之则升值。在官方公布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储备资产虽然列于“资产”项下,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外汇管理体系的产物,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居民部门所持有的外国资产。真正意义上的居民部门持有的外国资产则包括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而居民部门负债则包括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外国居民在我国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中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加速。截至2011年第3季度,我国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为3500亿美元左右,是危机前2007年水平的3倍。同期,居民证券投资规模变动不大,当前存量规模为2600亿美元。

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政策措施,使得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将更多受到跨国境资本双向流动的影响。近来官方对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渐成共识,跨国境资本双向流动将更为频繁。一方面,4月3日证监会宣布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增加500亿美元至800亿美元,同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也新增500亿元至700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旨在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力度,拓宽国际资本流入渠道。另一方面,4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亦撰文指出,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鼓励国内符合条件的机构“走出去”,并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政策面对资本进、出管制更为宽松,资本跨国界双向流动将导致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更为频繁。

国内通胀走势提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受制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再次被动升值,当前人民币有效汇率若持续升值,恐将引致通缩风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既是衡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生产者物价指数及至消费者物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表现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将通过厂商的原材料进口而导致国内生产者价格的下降,并通过物价现金传导机制影响通胀水平。自2011年中期第二轮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人民币采取主要钉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致使人民币被动升值,9个月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经上升6.2%,实际有效汇率则上涨8.7%。同期,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已从7.5%的高位下滑到3月份的-0.3%,显示有效汇率水平上升通过企业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传导机制对国内通胀压力的舒缓产生影响。4月份是西班牙、意大利还债高峰,两国国债收益率重现上升趋势,如果欧债危机持续升级,人民币若将继续被动升值,PPI年率将持续数月在负增长区间。虽然3月CPI年率略有回升,但随着PPI下降趋势逐步传导至CPI,过去两年的通货膨胀压力恐将演变为通货紧缩风险。此时允许人民币双向浮动,放宽人民币波动幅度,对于避免国内通缩风险有积极作用。

篇9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历程,政策,方向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是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在证券筹资、投资、证券商及其业务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国际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水平还不高。因此,必须规范国内证券市场、继续扩大规模、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逐步分阶段地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历程

年月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起点当时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次在日本发行了亿日元武士债券由此揭开了证券市场开放的序幕。

世纪年代沪深证交所相继创立在席卷全球的证券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悄然启动。

在证券投资方面以股的发行为起点我国开始了证券市场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步伐。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我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股。年月日中国证监会等作出了允许境内居民用自有外汇投资股市场的决定由此局部实现了证券市场投资的双向国际化。

在证券筹资方面内地企业开始在境外多个市场上发行股票与基金。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即股。此后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称为股。进入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也在推进当中。中信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财政部、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在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和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发行了日元、美元、马克等币种的国际债券。

年月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月,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成为首批在华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在我国发行人民币长期债券成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方面一些著名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通过与国内同类机构合资来发展业务同时,我国内地的证券机构也开始步入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了双向互动。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月底,我国已经批准设立了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权已达%;沪、深证交所各有家特别会员,并各有家和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股交易。

此外,我国证券监管部门与国际证券监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得到加强。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已与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个双边合作备忘录,并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证监会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交流和合作,有力地增进了中国证监会与国际证监会组织其他成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二、我国对证券市场国际化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政策

(一)使我国证券市场首次对国际投资者开放。年月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推出。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对国际投资者的开放。根据暂行办法,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等,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后,即可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产,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新修订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了对的资格要求和资金进出锁定期,增加了开户和投资等方面的便利,完善了投资监管体系特别是信息披露制度。规则的出台,为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证券市场打开合规通道,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加快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于年月日公告调整了六项外汇管理政策。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可采取各自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以上政策实质上是对的放行。

年月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首批获得代客境外理财资格的银行及购汇额度,酝酿已久的至此正式浮出水面。截至年月,已有家内、外资银行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了资格。其中,已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额度的共有家,共批准额度达亿美元。国内首支基金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于年月日向我国内地投资者发行。其后,民生银行也获得银监会批准,成为又一家获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内地银行,同时,这也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资格的民营银行。

的实施,打开了境内外货币资产与证券市场之间的双向流动渠道,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步伐明显加快。

(三)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之初,出于对丧失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担心,证券市场选择了国有股和法人股暂不流通。这种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为早期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却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制约了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成为联结各方的共同纽带,各类股东的利益取向趋向一致。这无疑为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注入动力。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股票基础价格确定的重大不确定性,使证券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真正的舞台,全面发展机构投资者正当其时。机构投资者主体的确立使价值投资理念正悄悄地成为市场主流,这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大有裨益。年月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外国投资者被允许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外资对股市场的参与,有利于提升股公司治理与透明度,增强国际知名度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提高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同时,外资还可能带来国际市场上比较前沿的交易方式、投资工具和资产配置的操作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操作能力,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该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四)近期出台的主要证券市场法规政策。如果说、等政策的推进,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桥梁的话,那么进入年下半年以来三大办法的推出,则为我国证券市场内部架构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初露雏形。年新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公布后,中国证监会年月日出台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办法》中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符合国际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和模式增加较多,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国际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年月日,中国证监会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监管和处罚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与国际证券市场市场化股票发行接轨的重要特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不仅使证券发行的源头向市场化方式转变,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重要特征。年月日新《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为完善和活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与国际证券市场相关并购规则接轨打下基础,也为证券市场中最为活跃和最能体现市场化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体现出国际证券市场并购规则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对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方式调整为由收购人选择的要约收购方式;其次,细化要约收购的可操作性,增加了换股收购在专业机构意见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其三,将间接收购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一并纳入上市公司收购的统一监管体系,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未来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适当放宽金融管制有步骤地实现利率市场化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考虑到我国已经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而且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应适当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以便更好地适应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在国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金融业务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规范化管理并扩大、完善国内经营外币业务的国际业务部。通过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为资本的引进和流入提供配套服务、提高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础,也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抵御国际资本冲击能力的重要保证。证券市场规范化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等进行进一步改革和调整,规范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市场,逐步与国际证券市场规则接轨。同时,我们要积极鼓励国内规模较大的证券商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大力引进国外证券机构,积极推进证券机构的国际化和证券投资国际化的进程。

(二)实现、股市场并轨。

实现、股市场并轨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步骤。股市场是在我国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时设立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种过渡性选择。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以自由兑换境外投资人不可以直接投资于境内证券市场因此股采取了在境外私募发行在境内挂牌上市的模式。在年的股市场发展过程中股价起伏波动存在市场发展方向不明、市场动力不足、市场透明度不高和市场融资功能丧失等问题必须对股市场重新进行定位和制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年月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的开放和、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股市场模式的外部条件。从年月推出制度以来,投资机构正在稳步扩容,股市场引入外资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早已国际化的股市场因种种原因难以得到发展,股市场继续存在的意义不大。目前,外资对解决股权分置以后的股市场抱有很大信心,但对发展方向尚不明朗的股市场持谨慎态度。从理论上讲改变股市场与境内市场相分离的状况是重新定位股市场、促进股市场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股市场的这种重新定位和交易模式的转变在发展中国家国际化过程中都采用过。进行股市场定位战略的适当调整是符合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年,股完成了对国内居民的开放,虽然这一措施并未涉及、股并轨事宜,但可以看作是为此走出的第一步。接下来将完成对国内机构的开放,这是第二步。政策的出台是促使股向国内机构开放的导火索或催化剂。如果进一步实现股市场对国内机构的开放,则彻底消除了股市场投资者的分割状况,使国内个人与机构在股市场上的投资地位完全平等,为在适当时机实现、股的自然并轨扫清障碍。第三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条件基本具备情况下,实现、股自然并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应当把股市场纳入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统一轨道上来。在全流通市场框架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基本建立,不断壮大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实现、股市场的最终并轨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股市场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钟玲入世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战略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

〔〕梅金平证券市场国际化及其路径选择〔〕财贸经济,,

〔〕鄂志寰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与前景〔〕商业研究,,

篇10

    关键词:封闭式基金;折价;运行;因素;对策 

    封闭式基金属于信托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固定不变并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投资基金。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已成立54只封闭式基金。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的方式,因此交易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净资产值,即相对其净资产值,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有溢价、折价现象。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实践显示其交易价格往往存在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情况看,无论基本面状况如何变化,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走势也始终未能脱离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正运行在“折价”的阶段,并且自2002年以来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市价减净值再除于净值)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部分封闭式基金长时间的折价率竟高达30%以上,明显高于国外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水平。 

    另外,在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基金发展史中,一直是封闭式基金独占鳌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让位于开放式基金而居次席。相对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历程,我国封闭式基金尚属婴幼儿阶段,理应有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但令人困惑的是,经历了起步、规范和发展的我国封闭式基金,却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止步不前了。从市场表现看,封闭式基金上市即跌破发行价、而且价格不断走低,成交日趋萎缩,原本精彩纷呈的基金市场几成一潭死水,波澜不兴。特别是封闭式基金的发行渺无音讯已一年有余。这一切似乎在昭示:封闭式基金已穷途末路。 

    封闭式基金究竟怎么啦? 

    一 、封闭式基金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90年代初,珠信基金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雏形)的起步。之后,天骥、蓝天、淄博等投资基金作为首批基金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国性投资基金市场的诞生。从封闭式基金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看,封闭式基金大致经历了起步、规范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封闭式基金的起步期 

    1991年7月,伴随着海外(香港)中国基金迅猛的发展势头,发行规模达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原名一号珠信物托)成立了,它是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之后,武汉基金(第一期)、南山基金相继发起设立。1992年8月,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创立的“金信基金”在浙江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按股票交易模式上市竞价交易。同时,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这是我国大陆投资基金业中成立的第一家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11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天骥基金,规模为5.81亿元,天骥基金是当时全国基金中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此后又有多家基金发行,包括淄博基金等。199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颁布了《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当时唯一一部有关投资基金监管的地方性法规。 

    199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天骥投资基金、蓝天基金作为首批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国性投资基金市场的诞生。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又陆续上市了几家基金,并与其他证券交易中心的基金市场进行联网交易,全国性基金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据统计,1993年1月至5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广东、深圳、四川等分行共批准设立基金12家,规模达到18亿元人民币,国内基金业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1992至1993年是投资基金成立较多的几年,至1993年底,共设立各类基金近50只,发行地主要集中在广东、黑龙江、深圳、沈阳、大连、海南、江苏等省市。其中基金发行规模最大的是深圳市,达13.7亿元人民币。但过快的扩张速度为基金的统一监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防止基金市场的盲目发展,制止各地出现越权审批基金的现象,199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的规定,其中投资基金的发行和上市、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投资基金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一律须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任何部门不得越权审批。此后,除1993年9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上海发行了额度各为1亿元人民币的金龙基金、宝鼎基金、建业基金外,相当长的时间里(直至1998年上半年),未再批准设立过各类基金,国内基金的发行陷入停滞状态。 

    相对处于停滞状态的基金发行市场而言,此阶段的基金交易市场却较为活跃。1996年3月18日,深圳基金指数开始编制,基准指数为1000点,将当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交易或联网交易的10只基金全部纳入计算范围。据统计,截止于1998年初,我国共设立各类投资基金78只,募集资金总规模为76亿人民币,在上海深圳挂牌(联网)交易的基金共27只。在此期间,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很少(不足10家),基金总的说来规模很小,运作也很不规范,也称为“老基金”时期。 

    (二)封闭式基金规范和发展期 

    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同时,由中国证监会替代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基金管理的主管机关。从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了规范发展的崭新阶段。从1998年3月起,陆续有开元证券投资基金、金泰证券投资基金等多家大型基金上市,规模远远大于92、93年成立的基金,多为10亿至30亿人民币。1999年是基金业大发展的一年,基金迅速增加22只,资产规模跃升为484.2亿元;同时,这些基金在规范性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进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投资范围仅限于国债和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基金的投资组合为80%投资于股票,20%投资于国债。在基金的发起、募集以及后期的运作上也有相对比较严格和细致的规定,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基金与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总和,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禁止基金之间相互投资;禁止将基金资产用于抵押、担保、基金拆借或者贷款;禁止基金从事证券信用交易等等。随着新的证券投资基金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开始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然而那些成立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的基金(俗称老基金),却在运作上存在诸多方面的缺陷,如基金治理结构不符合信托法的原理,规模相对偏小,投资效率低下,且流通渠道相当不规范,同时其投资组合严重不合理,规避风险能力差。当时有为数不少的老基金在未经过科学分析与论证的前提下,将大量基金资产投入南部沿海省份的房地产项目或其他实业项目,使基金资产缺乏应有的流动性。此后,在九十年代中期各地房地产投资普遍降温的大环境下,很多投资无法收回,基金资产严重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此,1999年3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了对原有投资基金进行清理规范方案的通知,各证券交易中心交易的基金逐步摘牌,交易所上市基金也进行清理规范。在经过一系列的基金合并、资产重组,将原先老基金的不良资产全部置换为流通性较强的上市公司股票、国债或现金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金的扩募和续期,最终实现了新老基金的历史过渡。如现在的“景博证券投资基金”即是由湘建信基金和湘农信基金合并而成;“同智证券投资基金”则为海湾基金、武汉基金、赣中基金、中盛基金、开信基金和长江基金重组而来。 

    截至2002年9月,我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8家,已经批准筹备、正等待开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家,另有14家(不包括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处于申请筹备阶段;国内已募集成立并已挂牌上市的封闭式基金达54只,筹资总额达807亿元。

    但是,自从2002年下半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形势急转直下。

    笔者发现,虽然由于证券市场的低迷、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理念等原因,1996年起步的开放式基金(是指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规定的场所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的投资基金)遭遇了“劣基金驱逐良基金”的大额赎回怪异现象,但开放式基金仍然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2003年,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不论是从基金发行规模,还是从基金发行质量来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有关统计,2003年已发行38只开放式基金,还不包括正在发行的3只货币市场基金,较2002年增加171.4%,首发募集份额为635.91亿份,较2002年增加41.96%。

    但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即自2002年9月后至今,没有一只封闭式基金在投资基金市场发行。封闭式基金此次遭遇的“停滞”现象不同于1998年前的“停滞”。那时的“停滞”是出于整顿规范的需要(是主动的),而如今的“停滞”却发生于基金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是被动的),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其实,从2002年下半年发行的几只封闭式基金中,我们已感到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危机。这些基金名义上虽然发行成功,实际上市场已拒绝买单。如基金科瑞高达4.39亿份(银丰也有1.3亿份)的余额被主承销商包销。基金久嘉拜大盘反弹之赐发行还算顺利,但由于原发起人之一的新疆证券突然退出,被迫延迟40天上市。小盘改制基金的扩募情况也相当糟糕,如基金景业、基金天华、基金安久、基金融鑫的弃配率分别高达98.47%、90.4%、94.44%、95.27%。曾经风光无限的小盘基金扩募遭到了市场的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