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沟通技巧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年人沟通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患冲突;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84-02
Primary hospital pediatric clinic nurse-patient injection room to reduce conflict and evaluation
ZHONG Wanhong,HUANG Xiuting,WANGZhandi,CHEN Miaoj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long Town,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5233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communicating skill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Methods:The nurses were trained with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ng skill for injection nurse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o apply the investigate lis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for patient and family treated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Results:After do 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rel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nurs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mastering of communication descriptions, familiar with communicating skill (P
[Key words]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Communicating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Training of communicating skill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集中,病种复杂,流量大,就诊人员有不同的需求,而患儿因其年龄等特殊原因,在沟通、语言能力等方面与成年人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1]。只有掌握好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才能减少护患之间的磨擦和冲突。为此,本科2009年4~11月开展减少护患冲突的研究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8 名,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学历:中专6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及言谈的方法。首先召开科会议,针对沟通的重点制定“护患沟通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沟通内容掌握程度、沟通技巧熟练程度等7项。要求调查者于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调查。培训前(2009年3月)和培训后(2009年11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培训后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1.2.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2.1护士礼仪培训聘请礼仪公司的专业人员进行礼仪、着装讲座。
1.2.2.2 举办护患沟通技巧讲座通过讲座,让护士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宣传教育技巧等。
1.2.2.3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特别是新毕业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或选1个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掌握得较好的护士做培训老师,每月培训1次。
1.2.2.4做好健康宣教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是建立护理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2]。通过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护士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面带微笑,塑造出护士可亲可敬、乐观自信的美好形象,增加对婴幼儿的亲和力,从而减轻患儿紧张感和消除其陌生感,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减少护患的冲突、纠纷。通过培训,护士对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对患者的病情掌握得较好,并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医学问题,能详细地解答,使其能较好地了解病情,减少误会。同时,也增加其对护士的满意度;运用沟通技巧,可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满足其需要。表1示,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提高,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宗青,陈正珊,李素坚.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8.
[2]黄萱,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4-65.
[3]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1(7):56-57.
[4]袁文丽.浅谈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168-169.
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都能在图书馆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公共图书馆使命中涉及未成年用户的有两条,一是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二是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成年人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一直在努力让更多的未成年读者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在我国,未成年人一般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涵盖了从出生、幼儿园直至中小学的所有孩子,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培养中小学生读者就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的有效途径。
1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意义
1.1 合作多赢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各具优势,各负使命,在人员、经费、馆藏有限的情况下,双方合作、资源共享,带来的是互利多赢。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教师及中小学生甚至家长利用图书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全覆盖,即使设置了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也存在着馆藏数量少、质量差、缺乏专职或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1],与公共图书馆合作,使师生能更便捷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同时,服务能力的提升,能改变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附属地位,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社区、乡镇,图书馆、文化站有馆藏却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几乎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双方合作,实现资源和管理人员共享,既可解决社区、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问题,又能改变学校没有图书馆的现状。
1.2 有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阅读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6%,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8.45本[2]。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阅读资源与阅读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另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双方合作有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3 有助于从小培养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能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探索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2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的范围与途径
2.1 人才培养合作――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技巧
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的核心。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缺乏,有的学校图书馆(室)没有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师兼职或转岗而来,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水平较低,管理不规范,缺乏图书流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开放时间随意,不能很好地配合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很难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员大多经过专业培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书刊借阅、信息检索与咨询、阅读指导和推广、组织活动等服务,但缺乏为未成年读者服务应具备的特殊知识,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馆校合作后,公共图书馆可发挥自身优势,定期不定期地免费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服务技能,并帮助制定相应的工作守则和考核机制,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而中小学教师则可为公共图书馆员免费传授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特殊技能,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的未成年读者服务水平和沟通技巧。
2.2 馆藏资源共享――丰富与完善未成年人服务资源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不确定性,中小学图书馆(室)大多藏书量不足,馆藏类型单一,一般局限于纸质图书,连续出版物或数字资源很少;再者,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侧重于考试学科的教辅、教参和一些文学名著,很难满足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外阅读需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馆藏类型多元,二者建立馆藏共享机制,一方面可补充中小学图书馆(室)的馆藏,丰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满足教师的教学科研信息需求,拓展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使用率;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深入学校了解学生阅读需求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使馆藏资源采购更具有针对性。
2.2.1 办理公共图书馆借阅证。为方便学校图书馆使用公共图书馆馆藏,由学校申请,公共图书馆为学校或学校教师办理集体借阅证提供馆藏资源集体外借服务;公共图书馆定期到中小学为学生上门办理个人借阅证,引导、鼓励中小学生个人到公共图书馆借阅书刊。
2.2.2 信息推送与送馆藏上门。公共图书馆为学校师生主动或被动提供馆藏借阅服务。主动提供是指公共图书馆馆员根据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按主题搜集相关图书或数字资源,不定期推送给学校师生预约借阅浏览;定期向学校推送各种馆藏和服务信息,方便师生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向学生推介新技术、新热点等,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习惯。被动提供是指中小学图书馆或教师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查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后,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公共图书馆提出借阅申请及清单,公共图书馆根据清单选配馆藏并安排专人送至学校或将数字资源发送至指定的邮箱,供学校师生使用,此时需要学校图书馆担负馆藏管理职责,如有损坏或遗失,按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赔偿。
2.2.3 乡、村图书室或农家书屋入驻学校。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由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文化站、农家书屋处于常年关闭状态,而当地的学校却没有经费设立图书室,可尝试将乡村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设在学校内,馆藏等资产归属不变,管理和使用权交给学校,既可解决双方的困难,又能提高书刊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学生有书读,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源有人管、有人用,如果家长需要还可通过孩子从学校将书刊借回去阅读,同样可以发挥为当地村民服务的职能。
2.2.4 为教师提供信息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共图书馆作为地区的信息中心,不仅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学习资源的支持,同时还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教研和学习所需的信息,成为广大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主动推送专题信息资源、为教师代查代检课题等服务,满足教师的信息需求,便于教师了解和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资源和技术,协助中小学图书馆充分发挥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2.3 合作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学校图书馆肩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任务,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人员和设施、场地优势,可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分级培养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使每个孩子从小养成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2.3.1公共图书馆员到学校宣传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设置专门的课程,由公共图书馆员前往学校宣讲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开展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培训,指导师生查询利用图书馆的馆藏,包括书目查询、数字资源检索下载,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读者活动介绍;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3.2 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协商制订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生接待日,由公共图书馆馆员为学生讲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一次可接待1―2个班的同学,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活动供学生参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书刊,学生看完后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归还,再由学校图书馆统一归还公共图书馆。距离公共图书馆较远的学校,公共图书馆可根据经费情况为学生提供参观的交通服务。
2.3.3提供中小学生寒暑假到公共图书馆社会实践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补充,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义务图书管理员”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义务图书管理员通过参加图书馆的岗位培训、图书整理、归架、引导读者、回答简单的读者咨询等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能力、增长见识,而且通过体验图书馆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检索和查找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并爱上阅读。
2.4 分级阅读指导和推广合作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是每个人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同样担负着学生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使命,二者合作将大大提高阅读推广的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1分级阅读指导服务。公共图书馆配合学校的课程安排对中小学生分级进行阅读指导,首先是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教会他们选择读物,最后教会中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能力较差、未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公共图书馆可配合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年龄选取读物并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共同引导这些孩子跨越阅读障碍。
2.4.2 合作举办校内阅读活动。为了推动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拿出经费、抽调馆员参与学校或少先队、团支部、学校社团设计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读书汇报会、专题讲座、周末读书俱乐部、“故事爸妈”进校园、家庭阅读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图书馆员或学校教师可向各年级学生推介读物并提供读物,由馆员或学生带领同学共同阅读,并开展诸如读后讲述、专题讨论、交流读书心得、制作读书导报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社区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为图书馆、家庭、学校、学生、教师架起合作沟通的桥梁。
2.4.3 开展假期阅读活动。中小学图书馆寒暑假期间不开放,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公共图书馆365天开放,是除家庭和学校外最重要的阅读场所,正好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假期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在寒暑假之前与学校教师合作,为学生开列假期阅读清单并按清单准备好读物,教师按清单向学生布置假期的阅读作业,以此推进中小学生假期参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
2.4.4 多样化手段引导数字资源阅读。数字时代未成年人对数字资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接纳度,如何引导未成年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字阅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开展数字阅读已成为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使命。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和资源繁多难以选择。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环境和数字资源优势,为中小学生传播数字阅读技术,提供安全健康的数字资源、推荐可靠的专业性较强的阅读网站;结合中小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开展多样化的数字阅读宣传推广,组织多层次的数字阅读课外活动,教会未成年人掌握数字阅读技术和阅读技巧,避免数字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协调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
3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促进机制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虽然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有明确共识,但双方是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隶属于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各自的资源、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双方合作不仅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而且合作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按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逐步探索建立双方合作的促进机制,有利于合作健康、长远发展。
3.1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了打破双方合作的行政壁垒,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应有法规、政策和体制的要求与保障。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规定了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2015年6月1日,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与本地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通借通还。中小学图书馆要主动探索向社区、社会开放,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要发挥辐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4]。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从行政层面对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3.2 成立专门的协会或组织机构促进双方的合作
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对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的合作进行指导、培训,提供交流的机会,可采取举办学术会议、建立专门的合作指导网页,提供合作的指南,展示合作成功的案例,发行刊物、创办电子期刊、博客,创建在线学习社区等,为图书馆提供共享与交流平台。中国图书馆学会下设的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都与未成年人服务有关,可采取更多措施促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部分省市级图书馆学会也可设立指定的工作小组开展类似的工作。
3.3 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合作方式及职责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总分馆模式,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来建设;也可以是部分合作模式,两馆取长补短,根据中小学师生的需要整合原有服务模式;还可以双方各自保留原有管理方法与服务方式,只提供馆藏资源或组织读者。不管采取何种模式,双方都应签订合作协议,以书面形式确认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特别是馆藏资源、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提供方式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合作过程中沟通顺畅、工作顺利。
3.4 开展大范围校际竞赛活动促进合作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间的合作竞赛活动,如借书证办理竞赛、读书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课外书课本剧表演赛、年度阅读明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校际竞赛调动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积极性,避免公共图书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3.5 积极探索地区图书馆一体化的合作网络建设
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积极探索各类型图书馆从分散、封闭转向联合、集中、开放的新途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服务,促进图书馆事业共同繁荣。
篇3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是保障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高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态度以及技巧直接决定了能否真正对高中生身心发展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沟通交流;技巧
班主任的职责不但要管理好班级的各项事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品质与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重任。高中生虽然心理素质己然渐渐趋于成熟,行为举止也慢慢向成年人靠拢,但位于青春期,情感易于波动,时常怀有叛逆心,对人对事容易偏激,有的个性强,狂妄不羁,有的性格孤僻,不喜言笑,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走上正轨,帮助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性格和端正的品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
1.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问的沟通与交流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没有人可以绝对孤立地存在,孤独与自闭定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喜悦的心情需要与人分享,遭遇痛苦时需要找人倾诉,常言道“说出来就好了,憋在心里会难受”,可见交流和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师生间的交流也一样,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更需要班主任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心理上的疑问和烦恼,健康地迈向成年。不仅如此,高中班主任要想将班级管理实行得健全而有效,几乎无时无刻不需要跟学生进行沟通,把学生的心拉拢在一起,全班上下拧成一股绳,而并非威严专断地管理。没有沟通的班级,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得不到消减和转化,长期下去会使得班级的执行力下降,看上去一片散沙,或者班级秩序有名无实,学生敷衍地执行,没有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思想跟觉悟。鉴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状况都不尽相同,这就为高中班主任的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跟不同的人交流时,人们的态度和内心开放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对沟通的深度、沟通的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高中班主任若要想与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想的对勾与感情的通畅,必须选择合理正确的角色定位。传统印象中,班主任作为师长,一般都是以学生的直接教管人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带有明显的家长式口吻,具有较强的威慑性,使学生通常不敢畅所欲言。而一些睿智、有觉悟的班主任会选择以朋友或亲人的角色来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放下戒心,认同班主任的建议和忠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便会虚心地接受教育和指引,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高中生进行心灵沟通
沟通通常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而沟通与聊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目的性的,所以通过沟通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高中班主任只有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运用合理的沟通方式,才能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促进彼此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沟通时掌握以下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留意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
班主任要时刻留意班上学生的行为动态,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对其关注丝毫不能放松,一旦发现学生的状态异常,就要及时展开沟通谈话,了解原因,充当心灵的开导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给出正确、光明的指引。举个例子,在一次考试之前,发现某学生状态不佳,此时班主任就应找个机会单独与其谈话,询问状态不佳的原因,通过沟通,得知该学生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担心考试成绩不佳,所以表现出忧郁的状态。此时班主任就要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考试的目的只在于帮大家查漏补缺,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使该学生能够放下包袱,以轻松的心态迎接考试。千万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最终酿成无法收拾的后果。
3.2尊重学生,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传统的师生沟通中,学生对于班主任“命令式”的谈话只表现出唯唯诺诺,并没有从内心感激并接受老师给出的意见,所以,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沟通交流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把沟通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来进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观点和想法,用商量的方式来给出建议,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从而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
3.3说话要有亲和力,多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
以往高中生畏惧甚至逃避与班主任的交流,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与班主任接近,而是因为班主任的说教过于刻板和威慑,使交流气氛难以融洽。例如:在沟通中班主任不要总皱着眉头、板着脸,而是应该面带微笑,以关注、认可的神情跟学生进行交流。在沟通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赞许,用点头、竖姆指以及鼓掌等肢体动作,使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真挚的情感,沟通自然变得畅通无阻。
结语:
育学生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班主任应该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掌握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师生感情的靠近,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庆宁浅析中学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J].青年与社会,2013,10:213.
[2]王保军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语言技巧探讨[J].才智,2013,32:27
篇4
既然以团队凝聚力为题,那研究的就应该是这种力量,这种存在于组织中的、能使成员主动地向团队核心靠拢、全心全力为团队的目标奋斗的领导能力。团队凝聚力,结果体现的是人心之所向,所以只是说说行为层面的事儿,显然不扣题,或者说有些浅薄了。
一般来说,团队领导者对团队凝聚力的追求往往首先始于行为层面的。每个团队领导这最初对团队凝聚力的理解,大概就是从“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的感觉开始的吧?
这实在不好。这是团队管理者内心小宇宙的自我膨胀,幻象中一帮随从前呼后拥的虚荣体面的幼稚空想;也或是骨子里幻象出自己纵横天下,一帮死士不计报酬不计条件死皮赖脸骂了不走打了还留的成年人童话癔症。
团队凝聚力之于领导者,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具体的工具。如果你把团队凝聚力视为装饰品,那么你追求的是员工外在的无条件服从,那么你会把追求团队凝聚力的过程演变成为“暴君”式的强权压制。如果你把团队凝聚力视为具体的工具,那么你很可能会痴醉于各种管理学研究领域的“江湖神汉”、“演讲大师”,天天痴迷于感恩教育,成功学讲座,在不知不觉中,毁了自己,还坑了下属,而且,不自知。
这尼玛太2B了吧?
那么,团队凝聚力对于领导者,究竟应该是什么?老孙认为,要回归本源,把团队凝聚力还原成为一种领导者身上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意味着,能凝聚团队成员的,才是具有团队凝聚力的。值得注意的是,团队凝聚力,不是一时演讲的煽情,不是一次虚伪的关怀,不是一种铿锵的口号。团队凝聚力的拥有,是最需要时间的验证的,是需要顺境和逆境都进行洗礼的。
所以,团队凝聚力绝不会靠着几天的培训学习、户外拓展,就声称自己拥有了此种神技,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蒙眼偷灯捏着鼻子上茅房。团队凝聚力是建立在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性整合的基础上,是借助于在团队管理者的管理境界、沟通技能、人格魅力等的个人要素实现的。当然,团队凝聚力也一定会受制于管理体制、时势环境等因素。但显然,这两个因素,不是咱们要讨论的。
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进行整合,这对每一个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将员工从对眼前的、物质的追求中解脱出来?这不仅仅需要你有高超的沟通技巧,更需要你能真的帮他们实现眼前的、物质的追求。画饼的方法,人人都曾用过,效果或好或坏,但终究不治本。你描绘的未来如果失去了他们在眼前就可以实现短期利益的印证,那个未来就不见得会进入员工的心中。
所以,塑造你的团队凝聚力的第一步就是,先想法儿让下属赚到钱吧,这是你赢得他们信任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才是目标的整合。你得知道下属要什么,团队要什么。你甭指望一个想去广州的人,会坐上你这辆往北京的火车。这是团队组建的过程中必要的筛选工作。
第三步,展现你的管理技巧和人格影响力吧!让这些乘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的团队成员们开始他们的快乐旅行,这就是你团队的日常管理中体现的凝聚力。
你可能问了,老孙你为啥不谈谈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呢?
其实这个命题是不对的。团队成员所有的,不是凝聚力,而是向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具有耦合作用的。没有团队管理者的凝聚力,成员的向心力自然也就没有了去向。离开了,下属的向心力,当然说明管理者的团队凝聚力上出了问题。
篇5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民族素质和认识普遍提高,大家开始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转向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任务复杂而繁重。学生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任和终生信赖的老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家长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共同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方法,是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势在必行的趋势。人的成长和教育是终身的,这是高等学校和家长都必须要树立的一个观念。终身教育体系有其形成的基本原则,在不同部门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即相互联系性。只有加强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才能实现教育的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这种逻辑的一贯和整体化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90后农村大学生家长大部分在孩子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时期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有的甚至常年与孩子分离,在孩子童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爱是缺失的。当家长感到与孩子的分离使得孩子跟自己有距离时,他们想弥补这个缺憾,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大学校园相当于半个社会,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感情都是家长需要关注的,如果家长在孩子上大学期间给予密切关注,对孩子成长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高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二)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
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很多大学生问题有赖于社会的关怀、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引导,更有赖于学生家长的有效合作与配合。目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左右(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均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上大学前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家的中心,进入高校后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他们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大学,学生的三大主要任务是:转变、适应与超越。转变,包括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学习直接目的的转变;适应,包括适应新的环境、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适应多种角色、适应时代的要求等;超越,要超越环境、超越挫折、超越成功、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经济的压力,高等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面临学费、生活费用等经济压力;学习的困难,尤其是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考试难度的加大、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学生的主要困扰;交往的挫折,他们对大学生活中师生间、同学间交往意义的认识容易产生偏颇,交往的技能差,效果与期望差距大,困扰多;个人情感的焦虑,身心发展到此特定阶段,异性同学间的好感、友谊以致爱情在悄然发生,并付诸实践;环境的制约,校内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的状况,令他们对人身、财物、食品安全感到忧虑;就业的压力,在国家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有限性与目前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面前,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以上这些问题,也许有些是家长不曾想到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让家长知道。家长想重获孩子的信赖和亲密,必须参与到大学生的管理中,从而了解孩子的状况,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三)家庭职责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的管理
家庭道德判断及评价的角度也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诸多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尤其是民主型的家长,能够让孩子在家庭中更真实地袒露自己。父母能够及时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进行积极的情感介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控制。与此同时,孩子在自主的环境中会更重视父母所流露出的信息,自觉形成正确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比例分别是70%、20%和10%,可见家长参与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广泛关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从小的一言一行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跟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关注密切相关。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基本人格已经形成。大学阶段是他们完善人格和完成自我统一性的关键时期,此时家长的人格特质对孩子极具影响力,诸如情绪、情感及行为影响。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的阴暗面使他们恐惧,他们急迫地需要学习面对的策略。这个时期家长的参与和引导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情况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控制,无疑会成为他们最信赖与便捷的模仿对象。
二、有效沟通是增强家长参与的关键
家长参与大学生的管理,既有利于亲子沟通,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有参与的愿望,但对于如何参与存在的困惑较多。作为高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有效的途径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掌握参与管理的技巧。
(一)加强宣传,树立家长参与意识
家校沟通的意识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高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如,学校可以抓住新生开学报到这个机会,做好各种宣传管理工作: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和“告家长书”等形式建议家长在学生大学期间要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学生工作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具体实例,向家长说明学生虽然进入大学生活,但是会面临很多问题,提醒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形成主动和学校经常沟通的习惯。不能让家长产生“孩子交给你们了”,从此就可以甩手不管了的想法。要努力在学生进校之初,使家长们明白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家校联合起来,才能给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新生C同学家长在开学第一天就很直率地与学校辅导员沟通,他的孩子在此前就有抑郁和焦虑,并且正在服药,希望学校多加关注。正是因为这位家长如实告知,C同学才能够得到重点关注并得到合适的治疗。
(二)身处信息化社会,沟通方式日益多样
面谈不再仅仅是唯一的手段,现实的地域距离使这样的沟通也不再可行。便捷的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让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一样切实可行,如电话、电子邮件、QQ、飞信、微信等,使得家校的沟通交流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因此,高校一定要利用好新生入校时的有利时机,做好沟通平台建设,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布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导师班主任及学生工作者的联系方式、公共的电子邮箱、各个班级的信箱等,以便家长主动进行沟通。同时,学校学生工作者也要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并注意及时更新信息,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家庭信息库,不时跟家长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以便在出现危机管理问题时,能够得以顺畅地沟通交流。学校应主动及时公布一些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激起家长沟通交流的欲望。90后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离家上大学家长已处于空巢的状态,他们渴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学习的信息。因此,学生工作者可以把大学生活动的精彩片段和剪影放在公共信息平台上,让家长看到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针对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凭借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真诚地帮他们出主意,并协助家长,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情况。
(三)掌握沟通技巧,使家长乐于参与
形成家校共育大学生的教育合力,需要高校教师掌握沟通技巧,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在沟通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做到几个方面。
1.要对话不要独白
对话是交际的基础,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特别重视这一点,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对家长批评指责、指手画脚。否则,即使教师讲得很有道理,家长也无法接纳,甚至还会反感。我们应该将与家长的沟通看成是一场篮球赛,既能适时地向家长抛球,又能随时接过家长抛来的球,通过这样的互动,促使双方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策略和谐一致。
2.要赞赏不要轻视
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希望与教师真诚对话外,还有被发现、被承认和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重视自己的指导地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津津乐道,而漠视家长参与的热情,轻视家长的表达愿望,家长就可能觉得教师自以为是,家校联合也无法形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家长交流中的闪光点,挖掘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并给予充分肯定,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更加坚定、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学生管理工作。
3.要宽容不要排斥
与家长沟通时,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大度宽容,不盲目否定与排斥。如果教师一听到家长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于反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家长,就很可能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还可能使家长觉得教师武断片面,而使交流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因此,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家长,采取和缓的沟通方法。赢得家长的信任,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90-01
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少年儿童的第二学堂,怎样让青少年读者利用好这个资源,是摆在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我们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指标。为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进一步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增强少年儿童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坚定理想信念,2012年4月30日昌吉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举办“城市文明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网上阅读答题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家乡、懂文明、知礼仪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对在全社会营造创建城市文明的浓厚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少儿引导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面对未成年人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起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普及阅读的作用。青少年图书室由于新图书较多,许多孩子利用周末来阅读、借阅,来到这里他们的待遇是一样的,没有了身份、学校优劣等之分,他们可以任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来阅读,享受着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精神食粮。其作用是其它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少儿引导教育中的作用
2.1 扩展服务覆盖范围
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具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到图书馆来,给他们更多的读书机会,减少孩子们的消费负担。图书馆本应有的一些收费项目为了给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可以取消的。使每一位公民都有机会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无障碍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通过利用图书馆的环境和各种资源积累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2.2 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文化活动
通过阅读文化经典,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又利于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使潜能得到发掘和释放。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少儿图书阅览室要大力开展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活动,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读书爱好者的阅读效果,展现他们的特长,而且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群体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推荐,相互交流的特点,将优秀的读物在他们中间传播,让更多的孩子走近图书。比如举办表演活动、趣味有奖读书活动、读书成果交流活动等,可让小读者将自己的小制作、小绘画、读书剪报、心得体会等进行评比展览;也可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演讲赛等,让小读者介绍好的图书和读书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巩固小读者的读书成果,还可以了解更多更好的阅读方法。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读者参观图书馆,这是一种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图书馆的一种好方法。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可扩大图书馆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影响,从而可吸引更多的小读者们自觉地利用图书馆。
2.3 主动开展以图书馆为主的三位一体式教育
公共图书馆可主动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工作。由于图书馆、学校和家庭面对的是共同的教育对象,有相同的目的和愿望,三者应该互相联系、共同配合,以形成网络教育的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建议学校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让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浓烈的书香气息、幽雅的读书环境吸引和感染他们,为他们今后利用图书馆奠定基础。而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主动利用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的网络培训,以讲座、学习班的形式,主动召集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及学生一起坐下来共同探讨,研究孩子的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帮助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共同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孩子进行平等双向的交流,联合组织开展活动来共同促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4 丰富电子资源
丰富的电子资源,是能够吸引读者前来浏览阅读的基本前提;配备打印机、刻录机和扫描仪等多项电脑设备使读者服务可以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延伸;制作适合少年儿童成长学习的导航网站,里面内容可以链接一些供中小学生同步学习的网校、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常用软件下载,以及本馆馆藏的数字资源影视动漫等的网址或IP地址;建设供少年儿童学习用光盘数据库;搜集、整理、打印一些供学生和家长参考的招生信息和考试资料;在电脑上安装一些供少儿自学、练习、考试的应试软件。
2.5 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教育
应该开展适合青少年的、以兴趣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培训方式上,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采取节假日或周末集中培训的方式,方便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学习掌握信息技术,使电子阅览室成为传播信息技术的重要窗口。比如可以开展图书馆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青少年读者利用电脑查询馆藏书目数据,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的各个数据库等。
2.6 提高馆员素质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充分利用馆藏优秀书刊,通过宣传、阅读辅导,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净化心灵。在严格的管理实践中要贯穿着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读者把外在的约束逐渐变成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使他们走向图书馆,在五彩缤纷的图书海洋里遨游,用科学知识来加强思想教育,抵制一些不良习惯对青少年思想的腐蚀。作为一名面向少年儿童,以广大小读者为服务对象的少儿图书阅览室管理员,要热爱少儿事业,热心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了解文献资源分布、具备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外语等基本知识,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工具书和数据库,解答不同读者的疑难问题,并接受过专业化的阅读指导训练,具备阅读指导的工作能力,在阅读指导的规划和实施组织才能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的兴起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使青少年面临新的阅读环境,亦使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建设资源优化、管理优良、环境优美的网络阅读场所,真正起到使青少年儿童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成为青少年儿童读者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陶爱兰.公共图书馆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服务与管理——以宁夏图书馆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
[2]彭欣.电子阅览室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2,(1)
[3]李东来.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2,(1)
篇7
关键词 小儿;护理评估;特点
护理评估是护士有组织、有计划、连续收集护理对象资料的过程,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护理程序的基础。在对小儿进行护理评估时,应了解小儿护理评估的特点,运用多方面知识,获得全面、正确的主观、客观资料,为制定护理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儿护理评估的特点
注重沟通:小儿认知能力差,语言表达欠缺,在评估中沟通尤为重要,护士需采用沟通的技巧。对婴幼儿来说,护理资料的来源主要为其家属或重要关系人,护士还应注意与家长的沟通。
动态评估:小儿疾病起病急、变化快、易反复波动。护士要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以便根据孩子的病情特点随时制定新的护理措施。
小儿护理评估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了解:小儿在6岁前语言能力差,智力发展属于皮亚杰发展论中的运筹前期,缺乏逻辑思维,尚不能对抽象事物全盘了解,无法用语言正确描述疾病症状和相关治疗需求,所以尚不能或不能完全通过语言和外界沟通,而是大多用非语言方式,也就是身体语言,如姿态、动作、面部表情、姿势改变等。这种沟通方式可以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首先,由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要远远大于成年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极易造成患儿的紧张和恐惧感,不利于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患儿对环境的恐惧,应该做到合理布局,保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可在病房墙面张贴卡通画,使患儿感觉舒适。其次,护士的仪表和举止可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护士仪表要端庄、大方,服装应整洁合体,站或坐的姿势应自然文雅。护士不穿传统白大褂,而换为粉色的护士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戴口罩,与患儿保持较近的距离,采取蹲姿,眼睛与患儿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经常抚摸患儿等。这些非语言的做法,都可使患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护士对患儿在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共同产生刺激,会使多种器官在接收某一信息时产生共鸣。护士应特别注意在沟通过程中善于用“双眼”捕捉患儿的表情、动作,从患儿的眼神、神态、动作等方面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把握患儿内心的真实反应,为护理评估中的健康评估、疼痛评估提供参考,为制定准确的护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语言沟通了解:根据沟通对象可分为二方面:①与患儿的沟通:小儿在6岁后逐渐能使用带有较为完整思维的语言,适合用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掌握时机,主动与患儿讲话,讲话时采用双方都能懂的话语,并适当多给孩子讲有启发性、教育性和鼓励性的话语,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生理需求、情感及时向护士倾诉。护士应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患儿的谈话,可适时帮助患儿修正话语,以获得准确的资料。在谈话中,护士应掌握语言的技巧,注意语气要亲切,不可生硬,语速不要太快,可稍有顿挫、声调,音量稍大,要注意语言富有情感、朴实诚恳,语句要清晰。同时对患儿的语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耐心陪护。不能说出不恰当的保证,不要轻视患儿,要有慈爱之心,让患儿信任护士。护士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技巧:对个性比较倔强的孩子,采取比较法。沟通中宽严并济,既要让患儿感到护士和蔼可亲,又要让患儿感到护士的做法是不能改变的,可在同病室中预设一个患儿为勇敢者,好孩子,比比谁更听话。对个性比较胆怯,易悲伤的患儿,护士可采取讲解法,首先给予充分的温暖、体贴,告知住院并不可怕,解释为什么住院,用关爱之心感化患儿。在体格检查时,患儿多不配合,护士可用分散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有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恐惧感。综上所述,如果护士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通过耐心细致地掌握患儿的情感,研究其心理特点,正确使用沟通技巧,就会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护理资料,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②与患儿父母的沟通:患儿与父母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护士在与患儿的沟通中,需其父母协助完成,所以与患儿父母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小儿患病,其父母常有焦虑、内疚的心理。护士要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与患儿父母传递信息,使沟通尽量在宽松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在与患儿父母的沟通中,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性的言语,如“是不是”“有没有”,而是使用“什么”“怎样”“你的意思是”;如要问是否有头疼,可问“是否有用手打头或摇头”;另外,还要注意身体语言,认真倾听,并用点头、微笑表示理解和赞许,必要时适当沉默,及时做出耐心的解释等。护士与患儿父母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准确掌握患儿的情况,为护理评估中健康史的采集、家庭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抽象式沟通了解:对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为了获取更丰富的资料,可采取此沟通方法。具体以绘画作品、衣着选择、欣赏能力、游戏标志、照片等方式。如绘画,简单的涂鸦可反映患儿复杂的心理状态,护士应结合患儿的背景资料、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了解患儿真实的心理及对护理、治疗的需要和愿望。
游戏沟通了解:游戏是小儿的一种交流形式,能够表达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意思。患儿新入院时,对所处的新环境充满戒备,很多的内心感受都不愿向护士透露,这时护士应和蔼可亲,与患儿一起观看动画片,使患儿逐渐放松,以利于护士评估患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活动能力及情绪反应。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护士可获取患儿的身心健康资料。游戏的方式应根据心理年龄特点来选择,常用的有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音乐游戏,由护士、患儿、患儿父母共同参与制定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护士要尊重患儿的游戏方式,给予足够的时间,同时鼓励患儿正确表达害怕、焦虑和各种问题,允许患儿因压力而引起的不成熟行为。o士在游戏中注意观察患儿的一些行为:与他人的接触方式、与其他同龄儿童间的交往、其活动力和注意力、对挫折的忍受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了解患儿通过隐喻和象征性的游戏传递的情感、需求和困难。
体格检查接触了解:在体格检查时,护士应微笑着呼唤患儿乳名,可以消除患儿的紧张心理,减少恐惧,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并做到“两个灵活、一个突出”。灵活:护士做检查时尽量让患儿与亲人在一起,婴幼儿可坐或躺在父母的怀里,护士顺应患儿的。顺序灵活:检查时注意顺序的灵活性,容易检查的部位随时查,腹部触诊易受哭闹影响,一般在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对患儿有刺激而患儿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如口腔、咽部等;疼痛的部位也应放在最后检查。重点突出:体现疾病个体特点。
篇8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包括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
病人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2 医院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2.1 满足病人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
不同的个体、病种、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在向病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精练、具体。为增强病人的记忆力,每次只讲4---5条,具体指出病人应知道的内容。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不应提供真正需要以外的信息,以免加重病人的负担。
2.2 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疾病的预防、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检验、用药、心理卫生等知识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院阶段:包括介绍环境、负责医生、护士介绍饮食指导、休息活动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术前、术后指导。
出院阶段:包括饮食要求、休息活动指导、用药指导、护理指导等。
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最主要的有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四种。其中以前两种方法为主,我院对多发病、常见病制定的健康教育处方是健康指导的一种好方式,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收效明显。
3 健康教育的技巧
3.1 有针对性
须根据病人的需要、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宣教,在为病人解决问题上起指导作用。如急性期病人迫切需要健康教育,特别是正出现一个新症状需要治疗的病人,他可能迫切需要知道此症状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等。通过护士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忧虑和取得病人治疗中的积极配合。
3.2 抓住关键,把握阶段性
在宣教过程中,把握好宣教的时机。
如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明显的阶段性,入院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指导、出院康复指导等,每一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很多疾病有明显的分期,有时提前预知,就会使病人困惑而不知所措或适得其反。
3.3 适时地掌握宣教时间
3.3.1 入院宣教中新病人最关心的是床位在哪里,病室环境、设施介绍,而危重病人最迫切想知道的是我的病重吗?需要马上见到医生、护士,这些内容应及时介绍,至于规章制度等内容的介绍可能不是病人最急需知道的,即使介绍,效果也不好,在24小时内完成即可。
3.3.2 贯穿在治疗操作和护理中:在为病人进行特殊检查和护理操作时给病人解释和介绍相关知识。如给病人静点硝普钠,告诉病人此药要避光的理由,因硝普钠遇光分解,药效降低;又因药物扩张血管的作用强、快,速度要慢。不要突然站起或站立,以免头部缺血而晕倒。
3.3.3 在非治疗时间内,下午或治疗后与病人进行交谈,收集资料,以便系统的对病人进行健康知识指导,需要病人家属参与了解的内容,一般安排到探视时间内。
3.3.4 出院指导,应在出院前1-2小时内完成。不要等到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匆忙地向病人进行宣教,这样达不到预期效果。
3.4 应用治疗性沟通的技巧
治疗性沟通体现在护患关系上,是一种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可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合作,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
3.4.1语言沟通技巧 善于引导病人-注意选择彼此都感兴趣的谈话内容作为沟通的前提,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护士应该对病人具有同情心,从而赢得病人的好感。
听比谈更重要-听和谈都有沟通作用,在听病人诉说时,要提高自己的敏感性,从病人的言行、表情中获得所需信息。
必要的反馈-护士听病人诉说时,可以用简明的插话或点头、微笑、目光、表情等来表示认真倾听并对病人的话能够理解。
开放式谈话-促使病人比较详细的诉说,而不至于要用“是”或“否”那样封闭式谈话,使说话立即终止。如一病人告诉护士说:“我今天头痛”。如果护士说“去找大夫”则为封闭式谈话。如果护士这样说:“您怎么痛啊?是阵发性痛还是持续性痛?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等。这样既提供了较详细的信息,又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关怀和体贴,这就是开放式谈话。
通俗易懂的语言-谈话时要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用普通话,少用医学术语,达到护患思想交流。
篇9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9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第四届上海国际呼吸病大会指出, 中国近年COPD患病率近9%, 已经成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2]。目前, COPD尚无特效疗法, 由于多种原因,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当病情稳定后向社区转移。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社区护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 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 COPD患者病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3], 能有效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延缓病情发展, 改善生活质量。现将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现状综述如下。
1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必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病死率都明显下降, 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4]。尤其以老年人患病最多见, ≥60岁患COPD的几率为24%[5]。在美国约有160万成年人被诊断患有COPD, 大约每年导致1.1万人死亡, 住院死亡率在11%~24%, 直接医疗支出达到180亿美元[6];国外研究[7]表明COPD 患者的急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占所有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年龄、吸烟、大气及室内环境污染等是COPD的影响因素。
2 老年COPD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形式
2.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方面的教育, 让患者能够自觉地接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消除或者减少能够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 起到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8], 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①语言教育法:有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小组座谈等。②文字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文字传播健康信息的教育形式, 包括卫生标语、小册子、报页、宣传画等。③形象化教育法:常有图片、照片、示范等, 其特点是直观的、真实性强, 能加强健康教育效果。
④电化教育法:如VCD录像带等电化教学手段。以上方式尽管详尽, 但没有针对性, 不能做到个体化。健康教育要有效利用社区资源, 如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与医院、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志愿者紧密合作, 组织COPD呼吸操培训、相关知识(如家庭氧疗、戒烟等)竞赛, 让患者融入到COPD患者群体中, 更容易接受教育, 从而在行动上发生改变。
2. 2 戒烟干预 戒烟是降低COPD发病和阻止其进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9], 在COPD任何阶段戒烟, 可延缓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廖伟华等[10]对管辖区域内的396例COPD患者调查, 有62%患者需要干预。社区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 将戒烟注意点挂于房间显眼处, 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并进行评价。
2. 3 呼吸肌锻炼和家庭氧疗干预 适当的锻炼可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史林凤等[11]对86例衡南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断为COPD的中老年患者研究表明, 患者呼吸锻炼的依从性较差, 缺乏康复锻炼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意识不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刘丽萍[12]研究发现, 患者对长期家庭氧疗的认知较差;仅18%的患者能坚持经常做呼吸功能锻炼。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13]。社区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熟悉吸氧的操作流程, 以保证安全用氧。社区护士可组织患者以小组形式集中指导。
2. 4 用药知识干预 规范合理用药(如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指导坚持用药, 勿随意停药;教会吸入疗法的吸入技巧。
3 存在问题
COPD患者因疾病过程长, 病情反复发作, 导致其本人及家庭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重[14]。特别是老年患者, 不但影响其自身的生活质量, 也影响子女的生活与工作。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城镇、市区要薄弱许多;COPD患者的反复住院,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和沉重的负担, 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需要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由于社区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管辖范围广、病种多、患者流动性大、专业知识狭窄等原因, 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不能真正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 效果不佳。
4 展望
4. 1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最前沿、最有效的慢性病预防医疗机构, 而护理人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4. 2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类患者往往不懂得如何自我管理, 因此, 只有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才能减少这些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寿命, 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
4. 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联勤联动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与患者联系的桥梁, 离不开社区各组成部分的配合, 也是进行慢病防治的载体;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专业知识匮乏;通过三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勤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17.
[2] 梁万年, 周纯宜.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国全科医学, 2011, 6(5): 355.
[3] Jerant AF, Monique M. Patients perceived barriers to active self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ditions.Patient Educ Couns, 2005, 57(3):300-307.
[4] 马睿, 程齐俭, 姚迪,等.上海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 5(25):521-524.
[5] 林盛强, 唐讯波.慢阻肺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6):38.
[6] Coleman MT, NewtonKS. Supporting self management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illness. AFP, 2005, 72(8):1503-1510.
[7] Keven K, Ulger FA, Oztas E, et al. A cas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ssociated with IgA nephropathy.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4, 8(10):1274-1275.
[8] 徐洁, 马春明, 杨京华.生活质量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个性化治疗的评估.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9):1583-1584.
[9] 粱焕.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外医疗, 2010(7):28-29.
[10] 廖伟华, 黄军军. COPD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143-144.
[11] 史林凤, 沈汉慧, 吴忠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24):2640-2641.
[12] 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 2008.
[13] 曾学军.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管理(试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1-53.
篇10
新居民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跟随父母背井离乡,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底层,遭受到有意或无意的社会排斥,无法享受到城市儿童或是农村儿童的基本权益和保护措施,进入了社会关爱、社会服务的“灰色地带”,逐渐被“边缘化”。
截止6月底,嘉善县共有新居民儿童XX人,其中0-7周岁XX人,7-14周岁XX人。新居民儿童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新居民家庭在嘉善县工作、生活的和谐融入,也影响到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因此,搭建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促进新居民儿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情况
1、建立健全底数清楚、动态准确的新居民儿童登记管理体系。一是强化新居民儿童人口和居住信息登记管理,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定期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在着力构建新居民人口信息实时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新居民儿童信息采集,定期分析新居民儿童数据变化情况,实现新居民儿童动态化、数字化管理。二是实行新居民儿童分类分情管理,根据是否辍学、居住年限、日常表现等内容,对新居民儿童实行分类分情管理,重点对辍学在家、问题新居民儿童进行排摸登记,并与全县各综治工作站、新居民子女学校及时进行信息比对,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应档案,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
2、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均等服务的新居民儿童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做好新居民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新居民儿童免疫接种属地化管理政策,及时为新居民儿童免费办理预防接种卡证和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服务,让新居民能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和预防接种服务,目前嘉善县共有28410名新居民儿童接收预防接种。二是做好新居民子女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结合浙江省卫生强县创建、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加强对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卫生管理,全面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切实提高新居民子女学校食堂的自我管理水平,新居民子女学校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广泛开展新居民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借助新居民协管员日常办证契机,及基层新居民办证窗口、卫生院等阵地向新居民家长发放《健康指导书》等各种健康宣传资料,并结合各种卫生纪念日、宣传日,多种形式深入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新居民儿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新居民儿童的卫生防病意识。
3、建立健全公平共享、优质服务的新居民儿童学校教育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多方协作的共育模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严把“三个关”:一是把好入学关,由新居民事务部门等部门核准入学的四个条件,教育部门按照审核情况来接纳新居民子女入学;二是把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安全关,加强对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安全、接送车辆安全、招生、卫生等方面的督查力度,确保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把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收费关,严格制止乱收费现象,对符合条件的在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继续实施减免课本费政策。二是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公办中小学吸纳新居民子女入学的空间。同时,对就读新居民子女学生实行无差异化教学,所有中小学实施混合编班随班就读,倡导融合教育来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促进新居民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共同发展。2014年上半年,嘉善县义务段新居民学生人数为21979人,其中公办吸纳为17956人(小学14004,初中3952),公办吸纳率为81.7%。三是着力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管理,加强对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督导评估和年度考评工作对通过考核的新居民子女学校给予经费奖励和补助,嘉善县至今已安排奖励补助经费达1000万元,有效改善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公办学校和新居民子女学校结对管理工作,挑选公办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担任管理者,全面负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选派 12所公办学校参与对嘉善新居民子女学校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嘉善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安全管理督查整治制度,如接送车接送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改造和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和防疫接种管理制度、消防器材配备和使用制度以及校舍安全检查制度等。四是强化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学质量检测,通过开展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县教育局研训中心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共同做好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做到“五个统一”,推动我县新居民子女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提高。
4、建立健全预防为主、社会联动的新居民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建立新居民家庭教育工作模式,以创建“幸福家庭”为重要载体,建立健全“新居民家庭、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房屋出租人、用工单位”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成立了嘉善县新居民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嘉善县新居民家庭教 育工作的意见》,并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新居民妇女工作组织网络,成立嘉善县新居民妇女联合会1个,镇级新居民妇女代表会9个,规模以上企业 “新居民妇女之家”90个。二是建立新居民家长学校,组织构建县、镇两级新居民家长学校组织网络,针对新居民家庭教育需求,采取集中授课、交流心得、互动游戏等形式将青少年心理特点、沟通技巧、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等知识纳入家庭教育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提高新居民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以及与沟通能力。目前,共开展培训33期,受教育新居民家长3606人。三是建立新居民儿童综合帮教机制,成立“新居民阳光家园”组织,组建了一支学历素质较高、家庭教育经验较为丰富的“新居民阳光妈妈”队伍,提供“以新育新”式的综合帮教服务。在新居民子女发生打架斗殴或轻微犯罪时,及时介入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调新居民家长、学校及新居民青少年,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截止目前,共帮扶结对新居民青少年70人。四是推出新居民家庭教育“新蓓蕾成长”计划,配合嘉善县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以新居民家长学校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新居民家庭教育互动平台基本建成、新居民家庭教育志愿队伍逐步充实为目标的新居民家庭教育“新蓓蕾成长”计划。
5、建立健全普法为主、均衡发展的新居民儿童综合素质提升体系。一是加强新居民儿童普法教育,加强“六五”普法教育“五个阵地”建设, 优化新居民普法宣传队伍配置,建立新居民六五普法“乡音”讲师团,重点突出对新居民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举办新居民学校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向上”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我爱祖国我爱党”征文比赛、“小手牵大手”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制教育手抄报比赛为内容,加强在校新居民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二是加强新居民儿童思想教育,在新居民子女学校柳州学校、车站路小学建立新居民道德讲堂,在新居民儿童中开展弘扬社会公德和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新居民儿童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依托新居民“乡音”讲师团成员深入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中国梦”、“十”精神宣讲活动,引导广大新居民儿童树立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丰富“新居民儿童”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弘扬“善文化”为契机,积极培育新居民儿童文化事业,鼓励有才艺的新居民儿童加入县新居民艺术队,定期进企业、进集聚区进行公益演出,丰富新居民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开展新居民亲子运动、新居民文艺汇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新居民儿童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今年共开展文艺演出28场次,参与新居民471人。
6、建立健全布点合理、运行有效的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体系。一是建立建立新居民妇女工作体系,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新居民妇联,扎实推进县、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新居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并成立新居民巾帼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新居民儿童法律维权、家庭教育等志愿服务,共成立新居民巾帼志愿者队伍9支,新居民巾帼270人。二是打造“团组织+ ‘青年之家’”的新居民青年工作体系,率先成立了全市首个县级新居民团工委,在各镇(街道)全部建立功能齐全的“新居民青年之家” 9个、服务点298个,并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热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平台作用,免费为新居民团员儿童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帮助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维护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帮助弱势新居民儿童健康成长,接待新居民团员儿童法律咨询66人次。三是建立“一社双工”新居民儿童关爱联动机制,在全县范围招募持证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担任新居民儿童维权法律顾问,依托致和社工服务社为新居民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建议、等综合维权服务,切实维护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目前嘉善县共有持证社工277名。
二、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随迁的新居民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因新居民家长观念、工作时间、高考政策的影响,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居民学生六年级毕业或初中阶段辍学在家,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约束体系以及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情况较多,盗窃等犯罪案件比较多发。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以2011年为例,全县当年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人员总数为1460人,其中新居民未成年人为73人,总占比为5%,在全县被采取刑事措施的未成年人中占比93.59%,同比增加2.29个百分点。同时,盗窃等侵财性犯罪占比为80.8%,同比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2、县城区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入读公办学校难度较大。因魏塘街道、罗星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集聚了全县70%左右的新居民人口,其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嘉善县12所新居民子女学校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镇、街道,学校间为争夺生源,存在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新居民子女教师质量以及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有效投入。同时,新居民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无序管理的现象,无证的幼儿园、幼托所数量较多,缺乏有效的监管,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3、新居民家庭教育氛围还不够浓厚。虽然嘉善县妇联在新居民家庭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因新居民家长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工作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等客观情况的影响,新居民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掌握不够,与子女主动沟通交流意识仍旧比较差。同时,部分职能部门也并未有效地将新居民家庭教育纳入本单位的年度 工作计划。
三、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新居民儿童问题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一种特殊现象,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它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促进新老居民和谐生活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也是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点。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新居民儿童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做好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1、构建新居民儿童服务管理保障体系。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需要明确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并强化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统分结合、部门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教育部门要不断提高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吸纳率,规范学前教育,加强对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扶持,提高教学质量;司法部门要加强对新居民儿童的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预防新居民未成年人犯罪;新居民事务部门要创新新居民儿童宣传教育方式,利用互动性强、新居民儿童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载体,进行科技、文化、法制等宣传教育;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扩大新居民公共卫生均等化覆盖范围和服务项目,使新居民儿童享受均等化的卫生服务。同时,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2、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教育与管理。目前嘉善县新居民民办学校12所,2所公办学校全部吸纳的新居民学生,新居民学生人数达2.19万余人,受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因素,新居民子女学校教育参差不齐,进一步整合嘉善县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考核管理和软硬件建设,为新居民子女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3、加强新居民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新居民家长学校在增强新居民家庭成员沟通能力、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新居民家庭教育课程编排模式,根据新居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同学龄段孩子家长、不同职业层次家长的需求,编排新居民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形成“菜单式”点播服务。借助集中授课、观看录像、交流心得、互动游戏等新居民家长参与度高的教学形式,增强新居民家长与子女的参与度,取得新居民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升家长学校办学质量。
4、充实新居民儿童关爱队伍力量。建立由热心新居民儿童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文化教育素养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新居民儿童服务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教师、新居民家长、政法干警、青年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充实新居民社工队伍,共同参与到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中来,开展新居民子女的教育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活动。对有不良行为、刑释解教等“问题青少年”,要落实专人做好帮教工作。
5、关注新居民子女心理健康。由于新居民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综合影响,新居民儿童自闭现象比较普遍,他们遇到问题不愿沟通、不擅沟通,缺乏有效的疏导途径,造成许多新居民青少年心理障碍,容易引发激情犯罪、暴力犯罪。一方面要在新居民子女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和配备新居民儿童心理疏导室,为新居民子女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解决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和增强新居民子女对心理辅导的认识,以缓解新居民子女在融入当地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同时,组建新居民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专业知识讲座与辅导,解答新居民子女心理疑惑和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
6、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利用社区资源,在宣传栏上张贴有关新居民儿童教育法律法规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使广大新居民家长切实加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将新居民儿童作为社区实践活动对象之一,鼓励各镇(街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向新居民儿童开放,组织新居民儿童共同参与暑期实践活动,丰富新居民儿童子女的假期生活。
- 上一篇:股票投资基本方法
- 下一篇: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