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概念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给传统的纸质平面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客观了解平面设计面临的挑战,采取合理的发展途径,才能使平面设计走出困境,化劣势为优势,走出新时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对当前设计所处的背景做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平面设计在视觉传达概念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视觉传达 平面设计 新媒体 通用设计
平面设计在印刷文化发展的带动下,以纸质媒介为视觉载体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给传统的平面设计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原本属于印刷文化的领域不断被压缩和分解,传统的以图形处理为主要任务的平面设计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平面设计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平面设计是否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能否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是否能找到新的生存途径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1 视觉传达概念的提出
1.1 印刷时代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真正的平面设计始于19世纪,机械化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是形成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极大的促进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尤其是照相制版印刷和石板印刷的发明及发展,催生了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初期,艺术改革运动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官,平面设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海报风格及各种宣传画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刷术是平面设计的原动力,也是平面设计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直接原因。平面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由印刷制作而成的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广泛性和渗透性。平面设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广泛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纸质包装、书籍封面、商店广告等,它是现代社会向人类提供多种视觉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特定时期还兼具着一定的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播的职责。
1.2 传统平面设计面临的困境
首先,传统的平面设计在现实空间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在平面设计上的视觉停留时间极短,只能受到瞬间感染力的影响,这就极大的缩短了纸质媒介作为视觉载体的有效期。其次,印刷平面设计的批量生产容易导致生产过剩,纸质媒介的有效期短,使传达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成为过期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当前建立节约型社会主流趋势相违背。最后,传统的纸质平面设计只能实现单向度的信息传达,无法与受众形成及时有效的互动,信息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其传达效果大打折扣。
平面设计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为人们创造艺术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毫无生命气息的设计产品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兴趣,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生命力、情趣化和富含一定意境的设计。
1.3 视觉传达概念的提出
受传达和交流需求的影响,平面设计正在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替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最早于1960年的日本东京设计大会中提出。会议参与者意识到视觉影像随着影像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开始独立存在,需要一种能代表设计的新名词,视觉传达概念由此开始被提出。视觉传达不仅包括平面设计,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新型传播媒体,极大的拓展了平面传播媒介的范围,原有印刷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涵已经无法涵盖新媒体的创造性,美术设计范畴也难以容纳诸如影像设计、网络设计、动漫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等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由此产生。
视觉传达设计的起点为设计,中心为传达,信息传递的方式为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以清晰、条理和具有一定美学水平的设计传播信息,从而提高视觉传播的效率,可以说视觉传达是一种复合型的设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面造型,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随着传播媒介功能的扩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并逐渐由注重设计者个人的表现过渡到关注受众者的视觉感受及信息感受。设计者已经完成了从商业艺术家到平面设计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正面临的是由平面设计师到视觉传达者角色转变的重任,新时期的平面设计将突破领域的局限性,逐渐走向交叉、综合、融合的新时代。
2 视觉传达概念下平面设计的再生
2.1 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随着设计环境的不断变迁,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的称谓都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在未来设计行业中,将会出现更为广泛的行业定义,使视觉传达设计里包含更为全面的信息,涵盖生活中各行各业,使设计深入到各个领域。设计者原研哉曾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因此,设计者的主要工作不是设计实践,而是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1.1 合理配置媒体资源
设计若只依靠传统的媒体,不仅其发展将受到影响,还可能遭到社会的淘汰。网络的兴起及发展,并没有完全取代报纸,电子邮件和手机的发展也没有减少邮政物资的数量,因此媒体种类的增多会促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就是要把不同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2.1.2 设计信息的传达
现代设计产品信息的表达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信息表达,而是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将解读工具授予客户,使其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阐述。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发展趋势为对信息过程的整合和视觉翻译者向信息传递者的演变。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还是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依靠设计职能来实现。无论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都将成为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是视觉载体范围的扩展,同时也为平面设计再生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平面设计的社会价值。
2.2 平面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2.2.1 数字化市场
数字化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是由新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主要力量,新技术的出现,为平面设计开拓了新的市场,也促使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服务的诞生,如电子邮件广告、在线广告、广告搜索、博客、手机市场等,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市场具有的特征如下:消费者是设计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过程将观众的喜好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消费者对设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注重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新媒体的选择和检索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2.2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指设计本身不需要调节或者变动,就可最大程度上适用于多数人产品的设计,设计者的作用是帮助消费者改变或者协调环境和产品。通用设计是交流设计的一部分,是未来设计的新动向,该设计的主要原则为设计多样化的力量为人们所用,其次使用方法简介直观。如公共场所自动人行道及电梯的图画说明设计等。
2.2.3 可持续型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化、资源都具有可持续再利用的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也应该将产品和设计材料进行谨慎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能使用恰当的方法传递环保意识,可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3 总结
平面设计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经济活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纸质平面设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呆滞的画面设计已经毫无吸引力,具有生命力、能激发人的感知和情绪的设计才是视觉传达概念下的设计。新媒体的出现既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是传统平面设计新的表现手法,设计者只有合理利用各项媒体资源,才能创造出用户满意的设计作品,传统平面设计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佳.浅谈视觉传达与平面设计元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213.
[2]蒋新.新媒体时代平面设计的范式与表现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刘恩惠.谈谈视觉传达平面设计[J].江汉大学学报,1993,01:48-49.
[4]张智铭.从”图案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10.
[5]王馨梓.论平面设计之”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概念设计;视听元素;表达模式;影像
1 概念设计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最早源于工业设计。所谓“概念设计”,指的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不断进化的过程。简单来说,概念设计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分成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概念的产生阶段;第二阶段,概念的选择阶段;第三阶段,概念的表达阶段。设计师在第一阶段,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得出设计方向,这时设计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自由度较大。随着设计的深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不确定因素经过利弊权衡、可实现性等因素被逐个确定下来。第三个阶段,设计师把确定的概念设计方案用最合适的方式向受众进行表达和传递。如今,概念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涉及与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展,目前主要包括如下领域:电子产品领域、建筑领域、书籍设计领域、汽车领域、生活用品领域等。
(2)概念设计的表达阶段。在概念设计的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把概念进行细化,对概念设计进行表达。成功的概念表达需要清晰的概念阐述、独特的表达视角、遵从被表达对象的需求、视听元素的刺激等。概念设计表达的模式有很多,在概念设计早期,设计师们通用的方式是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模型等方式来进行传递。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彻底进入我们的生活,概念产品设计传达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图解说”方式变为以视听元素为主的数字化影像模式。
2 影像表达模式中的视听元素
(1)影像表达模式中的视听元素。概念设计表达中的视听元素包括文字、图像、色彩、音乐、音响、语言等,概念设计通过它们表达出来。视觉和听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系统,人五官接受外界信息的比例中,仅视觉就占80%。在概念设计的影像表达模式中,大量视听元素的运用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效果,在传达效果上比原始传递方式要优越许多。
(2)影像表达模式中视听元素应用的基本要求。在概念设计影像表达模式中应恰当地使用视听元素,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应用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明确性。视听元素立意都应明确、简炼,注意防止信息误导。要力求删繁就简、以少胜多,一切分散受众注意的图形、线条,可有可无的装饰等都应该被摒弃,使参与构成的诸元素均与设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关。2)认视性。视认性是指视听元素要能引起受众视觉和听觉的注意。现代社会环境,变化万千,信息流动性强,使人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曾经有美国调查表明,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的信息达上千条,如果没有引起受众足够注意的因素,设计信息的表达就很难进行。在设计时应采用生动鲜明的视听语言,通过对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创意变化,吸引受众视线和注意力。3)简明性。The more,the less.在现在的数字时代,受众已经逐渐习惯“速食信息”,这就要求必须用最简洁明快的视听元素把设计信息传达出去,因此,简明性就成了概念设计表达中视听元素的基本要求。4)生动性。生动优美的语言比一般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同样,运用生动的视听语言对概念设计表达来说更是能够起到突出设计主题、传达设计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对概念设计而言,要将抽象的概念进行表达,必须通过生动的视听元素将其具象化,才能达到清晰表达信息的最终目的。
3 影像表达模式中视听元素的具体应用
(1)图像。图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的第一阶段,概念的产生只存在于抽象的文字,有时候因为专业术语的繁杂,让内容晦涩难懂,难以在受众群体中普及,这恰好与概念设计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而图像的直观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还可体现设计的内涵以及情感,图像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视觉形象的与众不同的表现优势和表达能力,有意识地建构表达信息内容的视觉语句并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并以及审美价值。”
(2)色彩。在色彩心理学里,我们得知各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表情。色彩的表情是与概念设计表达的特点融汇相通的,其最终给人的视知觉印象是借助人们的经验、记忆或知识,通过心理联想而取得的。色彩在概念设计表达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视觉语言,借助它可以创造出视觉真实或者独特的视觉效果,且能进行符号性的寓意传递。表达过程中设计师可根据概念对图形进行主观色彩设置,让其能最大限度表达概念。
(3)文字。信息传播是文字的重要功能,文字元素应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达效果。不论是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还是出于视觉设计的需求,概念设计表达都离不开文字的设计。文字在应用时应该注意阅读性、提示性、整齐性、舒适性。对于文字的字体、大小、形状、色彩的选择,要考虑传播受众群体的阅读特征。如受众群体为老年或儿童需要用较大号的字体,受众群体为青年人,则可以使用较活泼较复杂的字体等。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文字与画面之间的交互。文字可以减少可能的解释方式的数量,文字也帮助我们了解画面的意义。文本片段同画面与实物之间的互动对意义产生各种作用,包括简化、复杂、详述、强化、确认、反驳、否认、重述或者帮助界定意义。
(4)音乐。概念设计表达中的声音元素,目前运用最多的是音乐。概念设计表达的目的是使受众理解且接受该概念。音乐可以带给人非常直观的听觉联想,使人从听觉思维转换为深层次的幻想。除此以外,音乐还在描绘景物,刻画形象和性格,营造环境氛围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小米手机MIUI系统的概念宣传片里,画面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切换,到那贯穿至终的触屏手势,再加上那引起共鸣的美妙音乐旋律,画面、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犹如置身于宣传片中的生活场景里,消除了观众的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将产品刻入记忆之中。
(5)语言。语言对画面起着衍生的补充作用,能帮助概念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表达。在传统的概念设计表达中没有语言元素,概念只能达到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现在,加入语言元素后,能大大增强概念阐释的直观性和现实感,让受众即刻进入预设情境。在概念设计表达的声音元素中,语言不仅最能清晰明了的进行概念表达的元素,也是最具有魅力和亲和力的元素。
(6)音响。音响效果点缀了概念设计表达过程,能为抽象的表达过程增强真实感。在概念设计表达过程中音响元素运用较为普遍,音响元素的装饰使概念设计的表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味,视听的节奏能更鲜明的表现出来,可谓是点睛之笔。
篇3
医院统一的识别系统是医院特征、信誉、行为、理念综合形象的浓缩,是医院文化力的象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VI即(Visual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VI系统是利用企业标志、标准字体、色彩和辅助图形等视觉符号为核心,展开系统视觉传达体系。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有效运用VI视觉识别系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服务意识的更新,更是一种文化的渗透,一种战略的选择。当VI把我们的医疗服务宗旨化无形为有形时,当VI无时无刻地产生广告效应时,医疗卫生事业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医院视觉内涵
医院视觉是一种将医院的经营理念,医院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正确地、准确地、快捷地传达出来,从而使医院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等以视觉的方式得到外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医院的信息,并产生认同感,达到识别的目的。
医院视觉形象系统应以建立医院的理念形象为基础,也就是说,视觉形象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出医院的精神和观念。医院的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系统,实际是医院理念形象系统的具体体现。前一个是动态的形象系统,后一个是静态的形象系统。因此,视觉形象的首要问题是将医院的经营理念、医院的内部结构、医院的行为特点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演绎为视觉符码的问题。
视觉符码作为视觉的最基本元素具有抽象的特征,要使视觉符码或符码系统成为属于特定医院的象征或医院某个具体内容的象征,必须掌握符码的意义和设计传达的规律,还必须能使医院的信息概括、提炼、抽象成可以顺利转换成视觉符码的概念。有人称其为关键语、关键词。而这些相当精练的关键语或关键词,其有机的、严谨的、逻辑的联系、组成了医院形象的概念系统。各个概念由于其代表了医院某方面的内容特征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但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概念,他们是不完全的,一旦各个象征医院具体内容的概念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就具备了医院的特征,形成了视觉符码系统的基本逻辑概念系统。
医院视觉内涵结构
视觉形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医院的标志、医院的名称、广告语、口号、医院名称的标准字;医院标准色彩系统;医院的造形角色;医院的象征图案和印刷媒体版面的编排模式统一设计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属于医院固有的应用媒体;二是配合医院经营的应用媒体。属于医院固有的应用媒体主要有:
1、医院的办公和事务性用品;如:徽章,员工识别证、名片、信封、信笺、帐票用纸等。2、医院的招牌、标识、旗帜。3、医院的交通,运输工具。4、医院员工的制服。
配合医院经营的应用媒体主要有:1、医院大众传播的宣传设计。
2、医院建筑,环境设计等项目。
医院视觉功能
医院视觉形象与医院行为形象中的医院经营理念(MI)、医院的行为活动(BI),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贯穿,成为塑造医院形象的三大支柱,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体现着医院的主体性和同一性,使医院形象如同一个有思想,有头有脸,有手有脚,仪表堂堂的人,又有如一棵有根有径有叶的树,统一而刚劲有力。由此,不难看出,在医院形象系统中,医院视觉形象、理念形象、行为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视觉形象在展示医院风采、塑造医院形象中的地位与作用。
视觉形象在树立医院形象上起着比MI和BI更为直接的作用。实践证明,它是现代医院成功的营销战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识别功能
医院形象系统的开发和导入,能够促进医院的服务与其它医院的服务区别开来。今天在社会上各医院的服务、技术、医疗设施等都已趋类同,唯有导入CI,树立起特有的、良好的医院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利于得到病人认同,建立起品牌的偏好和信息。
应变功能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作为一个医院要随机应变。“变”是绝对的,不变(稳定性)是相对的。医院导入VI能使医院品牌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一些医院之所以设计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院徽、院训和医院精神,就是要通过这种“应变”来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
传播功能
医院视觉形象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统一性和独特性。在医院CI战略中,视觉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一贯的统一的视觉形象设计,并通过所有媒体扩散出去,才能有意识地造成一个个性化的统一视觉形象,这不仅可以便于公众识别、认知、更利于为公众所信赖。
消费者总是根据自己得到的信息选择医院,而到底选择哪家医院,往往正是由形象设计制造的印象而决定的。
医院视觉策划原则
统一的医院视觉形象,必须通过一定的视觉样式,把医院的抽象概念形象化,运用图形,色彩等视觉语言,通过有效的传达媒体传达出来。因此,医院在进行视觉形象策划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充分表达医院理念原则
医院视觉形象系统的设计应以医院理念宗旨为中心,充分完整传递医院精神理念。
■人性化原则
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医院视觉设计必须要满足人的心理情感,以情动人。“亲切感”的形象常是最足以影响业绩的要素。根据调查,那些“具有亲切感”的标志多半拥有具体,单纯,明快的特质。一般人对于常见的事物,自然会产生亲切感。
■民族性原则
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均有自己的特点,在语言、文字、审美、色彩,图形等方面,各个民族均有它的偏爱和厌恶,因此在医院视觉形象设计时必须传达民族的个性,不符合民族习惯的视觉设计必然是失败的。
■简洁抽象原则
复杂的设计,也许能更好体现医院理念和实态,但对于就医顾客和公众来说,他们每天接受的视觉信息有几千条,对其中许多都没有接受,少数只是一晃而过,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实际上也不愿意去思考、理解那些复杂的设计。因此,在视觉信息到了泛滥的今天,医院视觉设计必须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当然“简洁”不是“简单”,不是“缺乏吸引力”。
■个性化原则
医院形象设计如果与别人相同,没有特点,就难以达到目的。因此设计必须要有个性,突出个性化。
医院视觉基本要素策划内容
医院名称
医院名称的开发设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目前我国好些医院导入CI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比如,XXX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这种名称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如果不是对医院熟悉,我们很难判断两所医院各自的特色,这就很不利于医院品牌形象的建立。因此,国有医院名称,特别是一些面向社会开放的企业医院名称,在引入CI之时,面临着改变名称的问题。
为了树立医院品牌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力,在确定医院名称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形象力:具有表现医院理念、服务特色和整体品牌的形象张力。2个性化:具有差异性,与众不同,表现行业特征与医院个性。3关联度:与医院的传统、历史沿革或医院理念精神紧密相关,因而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4现代感:与国际接轨,利于现代医院形象塑造。5文化力:注入医院文化或理念精神内涵,与本医院的性质、员工素质、思想水平、文明程度相切合,因而具有渗透力、号召力。6亲和力:字面优美、字义纯正,有亲近感,蕴含理念为社会认同。7读音:读音响亮、利于传诵。8书写:简洁明快、利于传播。总之,命名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实际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其规律的理论问题。若能在“大众认同又与众不同”的标准下恰到好处,绝对会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医院标志
医院标志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经营理念、医院文化、经营内容、医院规模、服务特色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医院的图案和文字。
医院标志有抽象性的、具象性的和非图案的字体标志。
医院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医院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医院内在素质。医院标志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医院品牌的代表。因此,医院标志设计在整个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标志有如下特征:
1、识别性
识别性是医院标志的基本功能。借助独具个性的标志,来区别本医院及其服务的识别力,是现代医院市场竞争的“利器”。因此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视觉符号,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冲击力,在CI设计中,标志是最具有医院视觉认知、识别的信息传达功能的设计要素。
2、领导性
医院标志是医院视觉传达要素的核心,也是医院开展信息传达的主导力量。标志的领导地位是医院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集中表现,贯穿和应用于医院的所有相关的活动中,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还体现在视觉要素的一体化和多样性上,其它视觉要素都以标志构成整体为中心而展开。
3、同一性
标志代表着医院的经营理念、医院的文化特色、医院的规模、经营的内容和特点,因而是医院精神的具体象征。因此,可以说社会大众对于标志的认同等于对医院的认同。只有医院的经营内容或医院的实态与外部象征――医院标志相一致时,才有可能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同。
4、造型性
医院标志设计体现的题材和形式丰富多彩,如中外文字体、具体图案、抽象符号、几何图形等,因此标志造型变化就显得格外活泼生动。标志图形的优劣,不仅决定了标志传达医院情况的效力,而且会影响到大众对服务品质的信心与医院形象的认同。
5、延展性
医院标志是应用最为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视觉传达要素,必须在各种传播媒体上广泛应用。标志图形要针对印刷方式、制作工艺技术、材料质地和应用项目的不同,采用多种对应性和延展性的变体设计,以产生切合、适宜的效果与表现。
6、系统性
医院标志一旦确定,随之就应展开标志的精致化作业,其中包括标志与其他基本设计要素的组合规定。目的是对未来标志的应用进行规划,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设计作业的效率,保持一定的设计水平。
7、时代性
现代医院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意识形态,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形势,其标志形态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许多老医院,有必要对现有标志形象进行检讨和改进,在保留旧有形象的基础上,采取清新简洁、明晰易记的设计形式,这样能使医院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标志形象的更新以十年为一期,它代表着医院求新求变、勇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避免医院的日益僵化、陈腐过时的形象。
医院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设计,而是要创造出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并兼有艺术欣赏价值。标志图案是形象化的艺术概括。设计师须以自己的审美方式,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去描述它、表现它,促使标志主题思想深化,从而达到准确传递医院信息的目的。
医院标志设计的难点是如何准确地把形象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而不是简单的象什么或表示什么。既要有新颖独特的创意,表现医院个性特征,还要用形象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篇4
一、字体的造型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起到的作用是向大众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各种信息,不要把文字设计孤立地看待,考虑文字的整体信息诉求效果,给人以清晰的视觉印象。因此,简洁,易认,易懂,传达作者的意图,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构想意念成为字体造型的必备条件。
相同的文字在不同的主题中有不同的表现。文字的造型要服从于设计主题的风格特征。不能和整个作品的风格特征相脱离,相冲突,否则,就无法达到文字的诉求效果。掌握设计主题后,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文字的“形”、“音”、“义”的造型设计。例如,2003年陈幼坚设计的可口可乐全新流线形中文字体,这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24年来的第一次全新设计。而事实证明,新的中文标识将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购买欲望提升大概五个百分点,从视觉的统一,到意念的统一无不体现出此次的换标造就了一个经典的字体造型设计案例。
二、字体编排设计
在设计运用中,不同的字体造型或编排可以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诉求。前面所介绍的“字体造型”在设计中以“点”的表现形式出现,而成功的字体编排则可以激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发掘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可以将几个完全不同的内容统一在一起。反之则会给人杂乱、无序的感觉。因此,其作用主要是强化视效、加强美感、方便阅读。
字体编排设计从狭义的概念上来讲,所研究的就是字间、行间的距离和视觉流程等问题;从广义的概念上来讲,则更多的是研究字与字之间字体搭配协调所构成的格调,以及版面所强调构图而形成的形式美感。
对于字体编排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特有的风格。因此,不能让每种文字都自成风格,独树一派。一个作品版面上的各种不同字体的组合,必须要符合整个作品的风格设计倾向,形成统一的情调和感情特征。所谓风格设计倾向则是指作品整体的协调与局部的对比。统一之中兼具变化,从而产生对比和谐的效果。这样,整个作品才会有视觉上的美感,符合人们的欣赏需求。例如,室内设计杂志与平面设计杂志在字体排版上的处理方式就完全不同。字体排版在室内设计杂志中要体现的是一种有序的展示,需要设计者利用各种方式引导读者的视线,并为读者留出恰当的视觉休息和自由想象的空间,给人在视觉上感觉张驰有度。而平面杂志在字体编排上则更为灵活,主要强调的是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则要求设计者更注意字体编排时的形态结构,色彩节奏等之间的关系,使文字与图片浑然一体,利用这样大胆的排列方法来吸引观者的目光。
三、设计师在“字体设计”中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艺术化的趋势。那么就要求在设计时体现其构思与灵感的思维的表现。因此,设计师必须先立足于设计主题特性,定位品质,在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的前提下,再在打破传统思维设计的束缚。如此就需要设计师灵感“表达”,要让人理解设计师所传达的作品“信息”与设计师的创意息息相关。
设计师需要有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能力,以及从外表到内在,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的审美观察能力,始终“秩序之美”的设计思想作为设计的追求,同时还能赋予观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与满足。
篇5
关键词:设计思维;视觉元素;想象力
所谓创造性设计思维,是一种凸现人类新思维和影响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实际体现;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动势,去打破旧的或固有的精神桎梏并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奇思妙想的设计品,为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所用,这就是思维的创造力,同时,创造性设计思维更是依附于人类的生活、行为、需求、理想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思维体系,它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又以视觉设计的方式传达出新思维的具体内涵,从而,使视觉设计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人们的各种欲望和思想。因此,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才是让视觉设计体现其真正价值的内在力量。
一、创造性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的相互关系
设计思维,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同时影射出愈来愈多的文化概念和时代概念。在现代文化和商业的变奏中,视觉设计从形式上的二维转变成理念上的多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动画到游戏,从视频到网络等等的宏观拓展和微观蔓延,已经跨越了它原有的形态,打开了设计从平面到空间,从单一表现到多元整合的新领域,新形态和新观念也随之产生,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创造性设计思维是我们得以在这个领域里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设计思维与视觉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设计思维直接引导着视觉传达的信息含量以及信息传递的视觉形式,视觉的表现则要充分表达出设计思维的内涵和整体构想的可能性。这里就自然涉及到一个新的领域——视觉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新思维被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视觉图像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而强化视觉形式的可读性和吸引度,增强视觉表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意识到一种创造性思维诞生的真正价值和实际意义。创造性设计的思维过程就是视觉再现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和挖掘事物间显性或隐性涵义的过程,是将这些内涵进行重组、重构和置换的过程。设计是一种对思维的视觉表达行为,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就是对视觉图象和视觉语汇的破译,对设计的感受即是对视觉表象的心理反映。
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特征及其对视觉的引导作用
独特性和新颖性是产生视觉停顿和视觉吸引的关键
《魏书·祖莹传》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意为文章应有自己新的立意和构思,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新”是设计者永远不变的追求,“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更是一种艺术素养和设计经验的综合体现。设计思维的独特性和视觉表象的新颖性是创造性设计思维对视觉张力的双重表达。无论从视觉形象层面还是从意识形态层面上来分析一件设计作品,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的视觉形式都是同等重要的。好的设计要在精心创造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中间找到平衡,使其中的一些精妙之处能够显现出来。独特而新颖的设计思维和视觉形象无疑就起到了这样的视觉引导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心理的共鸣。这是视觉设计对受众的最表层最初始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引导,产生这样的刺激之后便使得人的视线在视觉图象上产生停顿和舒缓的状态,进而产生视觉吸引。
个性化是产生视觉刺激和视觉愉悦的兴奋剂
对视觉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化”一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寻找对设计主题的独特的构思角度,即个性化立意;(2)、选择特别的表现材质和媒介,即个性化介质;(3)、将独创的视觉图像元素进行巧妙设计,即个性化图像设计;(4)、采用新颖的表现技巧,即个性化表现。努力塑造自己思维的个性特征,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表达方式,视觉的表象对受众的影响就不只是停留在图象的表层,而是牵引人的视线对设计品进行更深层内涵的挖掘和解读,进而达到人与设计品的互动和交流。
个性化的设计思维不仅仅理解为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涵义,更是一个从视觉审美和艺术表现的角度来把握的宽泛概念。从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众多国家馆的精彩纷呈、叹为观止的高科技视觉设计的造型以及一切从环保理念出发的世界文明的高度融合,更是创造性设计思维在人类生活中的深刻体现;通过各国个性化的视觉形象的设计及其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带着国家的意志,对世界作出的美好宣言,无疑正是一次盛大的以设计思维、设计观念以及创造力精心打造的国际视觉盛宴。
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视觉联想的内在力量
在视觉设计领域里,想象力一直是设计者努力培养和提升的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艺术设计教育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生产,并且是知识无法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现因素。”创造性想象正是以它的新颖性、生动性打破旧的思路和思考模式,大胆进行新假设和新形象的探索尝试和意象表达,从而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设计活动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之中展开的,有一定的指向性,是一种视觉表现行为;而思维活动则具有高度随意性和多维度特征,是一种跳跃性的抽象概念。激发对设计主题的大胆联想,善于吸纳和整合各种相关信息,不断交合与活化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增强人对外界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视觉元素的内涵与象征和视觉符号的具体含义与指向,是产生视觉感受的内外合力,也是使人产生无限联想的原点和启点。想象力是使视觉图象灵动活跃起来的内在力量,是使二维平面产生三度空间、使立体产品引发精神欲望、使色彩牵动思绪情感、使图形融入智慧胆识的高度的思维创造力。从美国好莱坞影片《阿凡达》中的景象就可见一般,潘多拉星球上悬浮飘渺的山峦、流光溢彩的魅影飞龙、千奇百怪的飞禽猛兽、晶莹剔透的圣灵之树、斑斓奇异的森林植物以及虎鼻豹眼、如灵如兽的纳美人等等这些映入观者视野、极具视觉震撼的物象正是凭借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设计创造出来的视觉图像,体现出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更是令人遐想联翩。
在设计意识日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之中的今天,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有如一粒播种在社会土壤中的种子,在丰富的多元的文化的养分滋养下茁壮成长,思维之花的绽放,芳香四溢。也正是由于设计,人们的行为与交流变得顺畅、物质的形态与功能变得多样;正由于创造性的设计,改变了人们行为和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状态和对世界的认知,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这些都可以归功于思维的创造力。从而,在视觉领域中,由设计生成的各种视觉映像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美学法则和审美规律,依循这些规律,我们能准确地表达思维的向度和设计的内涵。在创造性的思维体系中,视觉设计才能以更独特的方式和新颖的形式传达各种新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迪人.世[!]界是设计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篇6
一、概念书籍的理念
“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谈论的“概念书籍”一种秉承传统书籍设计理念,合理表达书籍内容并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的新形态书籍。它是运用创新思维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书籍设计语言,也是一种探索性的设计行为。
书籍设计的物化过程包括材料与工艺两个方面,设计者通过对这两者的探索与尝试,形成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以此来传达文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的本源。书籍设计是借以视觉艺术对书籍设计理念的重新诠释,同时概念书籍的物化过程也对视觉艺术观念的再现与表达。概念书籍设计在材料工艺、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传统上的阅读习惯,并满足于人们对书籍审美的需求。它的意义在于:首先为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拓展了更宽的渠道,设计师也能够积极地发挥创造性、启发性的思维进行书籍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方式和思维模式,更好更直接的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内涵;其次,概念书籍能够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提供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途径。同时也为它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源泉,促使概念书籍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创新设计活动,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突破的形成
如前文所述,就概念书籍设计而言,它与常规书籍设计有着不同之处。而这个“不同”正是在于概念书籍设计是对常规书籍设计的一种“突破”。它从全新的概念出发,融入个性化、自由化的创意,突破传统书籍的观念与模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概念书籍设计的“突破”:(1)观念的更新。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媒体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书籍的发展将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设计师们更应该突破以往传统书籍设计的单一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寻求新的书籍表现形式,对书籍的物化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对概念书籍设计的探索要求更具有创造性、前卫性的设计理念来满足时下受众的需求,将独特的创意思维与书籍的内涵相融合,以崭新的书籍形态呈现于读者眼前,用新的视觉、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来提升书籍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味。(2)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当我们阅读书籍时,一页一页的翻动书页,此间产生了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变换。可以说,书籍设计是融合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品。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先生说:“一本书不是停滞在某一凝固时间静止的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1]概念书籍中时间与空间的展现,是经由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形成的内在表现力和富有变化、具备审美意义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表现性的成因,并非是对视觉元素施以物理力的驱动,而是基于各种视觉元素以恰当的形式来传达出书籍本身的内涵意蕴,并与观者产生互动与交流,把他们引入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心理层面。在概念书籍中把握好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与转换,亦是给它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潜在的生命力。(3)材料的突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说:“今天,纸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 用有着合适的重量与厚度,并且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显然要比储存在一块记忆卡中的信息表现方式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2]概念书籍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摆脱了传统纸张的束缚,基于书籍的内容与创意来寻求合适的表现材料,也使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材料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受众在视觉上和触觉上更直接地感受到书籍的内在意蕴,形成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另外,变化丰富的材料更能够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全方位的感受到现代书籍之美。(4)工艺的引导。工艺是书籍外在表现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各种工艺制作,书籍之美才得以实现。正如古人云:“书之有装,亦如人之有衣,睹衣冠而知家风,识雅尚。”印刷工艺的迅速发展,如凹印、凸印、烫印、过UV等工艺手段各具特色,并且还与高新技术的相结合,不仅给书籍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极大地丰富了设计师们的设计语言,增强了书籍的艺术表现力。另外,设计师们也借助各种工艺手段在概念书籍设计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如书籍切口变化,线装书多样的缝缀方式,封面的镂空或烫漆片 因此,概念书籍设计促进了印刷工艺的发展,同时印刷工艺对概念书籍设计也具有着引导的意义。
三、间离的效果
“间离效果”是20世纪德国戏剧艺术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所主张的“间离效果”目的在于努力在观众与舞台之间创造一种距离。演员在感情上也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促使观众对戏剧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增加极大的艺术概括力与感染力,达到“距离产生美”的效果。距离感则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在书籍设计中,往往传统的书籍并不能打动观者或者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视觉艺术来看,越熟悉的事物往往越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那些与司空见惯的事物有所疏离的异常造型,才能被人们所关注、重视。概念书籍设计实际上就是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材料工艺、新的审美内涵,对书籍艺术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具备独特的语言内涵和独具匠心的形态设计。
日本工艺学家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谈到“美与工艺”时说:“‘涩’,是美的最高目标,是东方美的特征,更是深深地隐藏着东方哲理和生活的根底。把十分表现到十分不是涩,把十分表现为十二分更不是涩,只有把十二分只表现出十分时,才是涩的秘义所在,剩下的‘二’是含蓄的。”[3]这是一种“美”的距离,美是客观事物的显现,是概念书籍的艺术形式的本真显现。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距离理解成为“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布莱希特把“陌生化”效果运用到他的剧本和戏剧之中,为他的戏剧美学奠定基础。他认为“让某物看起来陌生,促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它。这意味着某一普遍熟悉的东西的先行,一种阻止我们真正观看事物的习惯的先行。”概念书籍中“概念”产生于一般的规律并以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表现形态来反映书籍的本质内涵,它正是传统书籍的一种“先行”,更是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情境的真谛所在。概念书籍的设计需求设计师善于挖掘新的材料,寻求新的形式,注入新的审美,从而使书籍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才能更加引人入胜,从而产生感应与共鸣。布莱希特认为:“间离方法的反映是这样的一种反映:它能使人认识对象,但同时又使它产生陌生之感。”[4]因此,概念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陌生化”、形式的“陌生化”、思维的“陌生化”在这个视觉疲惫的信息时代,以成功的视觉“陌生”增强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四、两点启示
通过前文对概念书籍设计的论述,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两点启示:
其一,前文说到在概念书籍与受众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才能更加引人入胜,也许这种间隔距离越大,书籍留给人们的理解与欣赏的过程也就越长,能够将他们引入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心理层面,从而产生感应与共鸣。当然,这种“间离”也需求把握一个“度”。如果一味地追新求异,寻找视觉感官的刺激,脱离书籍本身的内容及读者的感受,这也失去了书籍设计的本质与意义。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构造,它是所有视觉要素围绕着主题内容进行传达意念和感受,是形与意的完美呈现。
篇7
关键词:视觉传达;绿色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社会秩序不断更新,视觉媒介更加丰富,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增多,涌现在人们生活中,使人们逐渐产生视觉疲劳。同时,随着工业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商业气息过重,视觉传达的商业目的加强,但文化本质逐渐丧失。根据社会需求与设计的本质要求,视觉设计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注入新的因素、活力,为其增加新的传达效果。在视觉传达领域融入绿色设计概念,促进设计向更好、更新的方向发展,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一、绿色视觉传达设计概念
在1960年的日本世界设计大会上,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一词,意为“告知的设计,给人看的设计”[1]。作为一种新设计价值观,绿色视觉传达设计标志着20世纪现代设计向新设计价值观的转换,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化及其领域的延伸,符合现代设计潮流。
视觉传达设计指的是通过视觉符号传达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人们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流。视觉传达设计主要由应用形态、构造形态两部分构成,其中应用形态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色剂、多媒体传达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而构造形态主要包括标志、字体、设计影像、设计编排、插图、体态图像等。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即结合绿色设计概念设计视觉传达体系,使其符合社会生态良好循环规律。
绿色设计符合人们对生态破坏的反思,是一种结合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等观点的设计思潮,其并不仅局限于产品设计方式、原则的调整,而是一种思想变革。在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中,应符合人性化、生态性、环保性、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二、绿色设计理念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绿色材料
在工业中,绿色设计以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物质能源消耗为原则。在视觉传达中,绿色设计强调自然、简约的设计理念,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为确保设计的可持续性,应考虑绿色材料。对于材料选择,主要表现为:首先,材料最省,在满足提供信息、方便、保护功能条件下,绿色包装应使用材料最少的、最适度的包装。其次,尽量采用对人体无毒害、易于降解、收回的包装材料。最后,易于再循环。采用可回收,再循环、重复使用的包装,从而提高包装的使用次数,使包装废弃物减少。
(二)、绿色的制作工艺
在传统平面设计、印刷工艺中,对人、水、空气产生不良影响。在绿色设计理念下,在设计的过程,应建立良好的机制,加强制作的指导、管理,尽量使用低污染、无污染的工业生产技术,改善印刷方法,改变印品结构、原材料,从而减少印刷造成的污染[2]。同时,在制作工艺中,应以人性化、可持续、环保为原则,利用可耐用性、可回收材料,实现信息使用周期的延长,从而使视觉资源的可利用率提高,合理组织材料、组织视觉要素,减少视觉污染。
(三)、视觉语言
在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中,应以视觉语言的易读性为基础,确保语言的简易性,减少语言的复杂性,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提高视觉传达效率。对于图像,相比于文字与语言,其唤起情感与回忆的能力较强,但表达深度意义、逻辑关系的能力较弱。在视觉语言体系中,其多由图像构成,这样便不容易使受众了解信息传达的真正含义,曲解信息含义。因此,在视觉传达中,其绿色设计应以视觉语言的简洁性为原则,准确定位信息含义,合理布局设计元素,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同时,在视觉语言中,还应确保传统文化的传达,引导社会文化的进步,构建绿色社会。
三、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绿色理念意识
实现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任务,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在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社会中,我国应积极开展各类工作,加强绿色化设计力度。政府应积极积极开展驾驭、舆论宣传活动,加强人们对视觉传达绿色设计的认识,提高社会认识,为视觉传达绿色设计提供条件。而对于企业而言,应注重考虑企业的社会利益、长远利益,在企业产品推广、宣传中,加强绿色设计,支持传达的绿色设计。此外,设计师应树立新的设计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与设计素养,将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视觉设计中,坚持绿色设计原则,创建绿色视觉设计。
(二)、注重与社会精神文化的良性互动
在本质上,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创造人类文化,丰富文化。因此,在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中,应吸收多种文化,整合文化的各个层面,表达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应积极推动设计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将传统的、优秀的文化渗透到绿化设计中,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内涵,以视觉信息为载体,实现文化的大众传播。同时,利用精神文化,与受众进行精神文化交流,实现信息传达的深层次意义,实现对大众精神诱导,提高大众的文化审美,将使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相融合,突出人文关怀,增强设计中的绿色生命力,实现绿色设计。
(三)、坚持以人为本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视觉信息所面向的对象是人,因此,设计目的是人,应以人为本,使信息、产品更好的为人服务,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面对各种信息冲击,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变化。绿色设计以人为本,根据的人们的接受心理、生活方式等,选择合适的信息,注重人的生理、心理感受,并挖掘产品信息的内在含义,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3]。例如,在米其林轮胎广告中,以感性诉求为主,抓住消费者心理,将轮胎与一个个可爱的婴儿组合在一起,富有人文关怀地向受众传达这一信息:无论路况如何,米奇轮胎都给予您充足的温暖。抓住人类心理,实施感性诉求,增加信息、产品与受众的感情。
(四)、美化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商业与艺术的统一。随着社会商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视觉设计的商业性增强,其艺术性减弱。实现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设计者应加强设计艺术的表现,通过艺术化手法突出设计的形式美观,美化视觉环境,减少视觉污染,利用各种符合审美要去的视觉要素,通过设计手法,形成形式美,提高视觉传达的艺术含量。同时,还应增强设计的内容美,内容应是积极、健康的,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正确的审美标准,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视觉媒体逐渐增多的环境下,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意义重大。绿色设计以以人为本、环保性、生态性、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运用绿色理念,进行信息传达设计。在设计中,结合大众心理需求,通过创新设计,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阳,张学昕,洪晓楠. 视觉传达的绿色设计理念与视觉设计师的伦理责任[J]. 美术大观,2014,(04):122-123.
篇8
关键词:五感;景观设计;声景观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71-01
一、五感的概念
五感,就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现在,越来越多的环境景观设计师认识到,除了要创造符合视觉要求和使用功能方面的优质景观外,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置身于环境中的五感的感官感受,使人们与周围的环境能够“亲密接触”。
中国古代对环境中的五官感受就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提倡顺其自然、天人和一。近一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进步,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居住的人群,对自己身边环境的五官感受越来越淡漠,因此导致自身对周围生存环境的五感刺激功能的逐渐退化。
随着国内外对噪声环境问题的重视,不仅在发达国家出现了许多关注声景观的实践,而且声景观的概念已经超越了噪声污染的范围,引进了愉、安静感,以及活力,协调等。这就是和谐声环境。
二、声景观的概念及范畴
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作曲家Murray Schafer首次提出的,产生的“声景观(soundscape)”的字面意思是由“声音(sound)”和“景观(scape)”两个层面组成的复合词,是相对于“视觉的景观”(landscape)而言的“听觉的景观”(soundscape)。
在早期的声景观研究工作中,他主要关注的是人、耳、声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声音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从自然的静谧原始的和谐向人工的不和谐的“堕落”,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噪声污染”和“声音垃圾”破坏了“音响生态”。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即我们不能只关注在音乐厅里面的高贵典雅音乐式的音乐鉴赏,而忽略了我们身边时刻在发生的错落有致的声音环境。
从声景观的角度看,声音不但具有物理特性,还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人文性,比如喜、怒、哀、乐等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于某一个声音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有人会是相当的满意这种声音环境的感觉,也可以是完全讨厌这种声环境的感觉,也可能是对这种声环境没有感觉,人们往往是有选择性的去感知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声音。声景观不仅包括了实体的声音,还包括了非实体的声音,如记忆中的声音、联想的声音等,这些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
声景观概念的出现,使人们从控制噪声污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那就是人不仅需要安静的声环境,还需要和谐、美妙、舒适的声环境,这就是发展形成的声景观研究。
三、声景观的存在对人类的意义
(一)人类生存环境需要声景观
在环境景观欣赏中,声音往往成为在景观欣赏中有举足轻重的元素。诸如自然界的树叶发出的声音、徐徐微风、鸟叫等自然声以及钟声、雾笛等人造声音。所以,在环境景观设计和研究中,应该引入通过五官全方位感受环境的设计理念,加强在声环境中被忽略的景观元素的设计和研究。
(二)人类文化需要声景观
声景观是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属性是声景观的三大属性之一。人类的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被历史和社会所不断持续塑造的。研究发现,声景观,尤其是中国声景观,往往蕴含着深邃的人文意境。我国拥有悠久历史,人文审美中早已关注声景观,而且著名景点中常常积淀更多的人文背景。
四、声景观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声景观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在我国的声景观领域中,尚未形成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声景观理论体系。总体来说,声景观的设计理念已经引入我国景观设计领域,但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声景观,经过二、三十年的研究发展,直到近年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发展成为多学科渗透交叉的研究热点。
五、结语
尽管视觉感受在“读图时代”的现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现代听觉感受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景观社会”、“拟像”里面只可以看得到“视觉文化”而忽略了听觉手段、技术和效果的文化意义,那么对当代人的“诗意栖居”问题的考察就只能是片面的聋子式的。展望未来,随着声景观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声质量的概念将会产生观念上的改变。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师们将这一新的设计理念引入思考过程中,必将掀起以“视听”为首的五感设计思潮!
篇9
关键词:透明材料;吉冈德仁;展示空间;符号性;透明性
1 透明材料与结构――材料特质的展现
没有光,透明材料和其他材料在本质上就没有了区别,透明材料在不同构成方式上与光产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吉冈德仁回归透明材料的本源,来思考如何诠释在展示空间中展现光的本性。
1.1 材料透明性的探索
从吉冈德仁作品的视觉层面,透明材料根据透光程度大体可转化三类:消失式、关联式、朦胧式。消失式是依靠完全透明的材料使物体在视觉上空灵,从而产生“消失”的感觉;关联式是依靠透明度较高的材料使物品在视觉上交叠,从而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朦胧式是依靠透明度不高的材料使物品在视觉上形成朦胧感。在日常设计中这三类可以相互结合运用。
1.2 材料透明性的转化
2013年,吉冈德仁通过改良的透明三棱镜结构实现了构思20年之久的作品《彩虹教堂》。阳光透过高8米的透明玻璃墙把空间渲染成七彩,光、材料与结构紧密地结合,透明材料成为光与光之间的媒介,也可以说它是光源体的一部分,透明材料的独特性尽显其中。吉冈德仁以一种极简主义的手法实F了对大师马蒂斯的罗塞尔教堂的致敬,这时的透明材料透明的本质属性弱化了,透明性转化成了光。
2 透明材料与概念――材料的结构的展现
在吉冈德仁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透明材料与概念紧密联系,很多情况下通过对透视明材料的组合和构造方式再造,形成符合其概念的新视觉感受的透明材料。吉冈在展示空间中凸显材料固有的表现力与地位,在透明材料及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去考虑透明材料的结构造型问题,他认为结构应该是通过概念延伸出来的,这样就避免了造型过度的问题。从吉冈对结构的观点中看到些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影子,“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炼,“多”不是拥挤而是恰当。用吉冈德仁的话说:“最好的设计是无形的。”[1]
吉冈德仁透明材料造型的三种境界:
第一,“见山是山”。利用现实中的造型结构,直接转嫁到透明材料上,充分保留其造型的本身特质,原有的形式、结构、扣接等。质朴的手段体现事物本来的魅力,通过设计提炼事物的内在精神,用透明材料的无形语言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用物理世界的固定传达精神世界的无限。比如,《KOU-AN 茶屋》直接把日本传统茶屋的样式结构等直接移植到作品中,透明材料变身成日式传统的符号形式,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时空的穿越感。脱离了透明材料的“表面性”,目光转向对文化与传承概念的思考。
第二,“见山不是山”。这一境界的透明材料造型体现的是对物与人的情感。很多时候透明材料并非只是固定的性质,玻璃在视觉上也会不透明,也会流动,也会柔软。有时候透明材料的物理属性和人的感官体验是不同的,表面结构的改变可以使材料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比如,吉冈作品中的“龙卷风”把透明塑料管不断重复叠加在通过材料模拟自然置换的手法形成“见山不是山”的意境。在同一块透明材料上组织不同折射结构的转化也可以达到模糊视觉的效果,吉冈德仁将维克托・瓦萨雷里的欧普艺术眩目而又迷惑知觉的奇妙空间的错视运用到丰田汽车展厅,让人在展厅外部看到如幻影分身般移动的汽车展品。
第三,“见山又是山”。“见山又是山”是一种返璞归真,吉冈德仁为施华洛世奇做的一个概念产品《有气味的水晶》,香水回归透明材料最本质的两种状态,透明的水与透明晶体的结合,一硬一柔的两种物质,香水包裹着多面切割的水晶给人一种从水面看到湖底的透彻感。透过两种透明材料结构的对比,用一种极简的透明呈现出极繁的透明。透明材料在结构上的直接可读性打破了非透明材料内与外的结构关系,结构关系的美可以直接呈现出来。水晶还是那块水晶,水还是那水,只是经过时间的沉淀、空间的凝固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3 透明结构与概念――透明材料符号性的展现
从材料―概念―结构中,很明确地看到吉冈德仁对透明材料的运用的两条道路:设计与艺术。
设计与艺术的双重符号:
设计与艺术的界限是恒久的讨论话题,它们之间的联系既复杂又紧密。就展览设计来讲,其创作和内容都是经过谨慎的计算和策划。但是,吉冈德仁通过在展览中融入一些极具艺术性的透明材料,让展览空间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在设计的实用性作用下,艺术的美引发了思考,犹如艺术品的展览空间激励和启发着观者,为他们带来设计与艺术的双重视觉冲击。
吉冈德仁“零”和“无形”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极具含义的符号。钱钟书先生指出:“宗教家言常以空无一物的虚堂,净无点墨之白纸,象示所谓太极至大极本之真质……”“不仅在潜心论虚的道家中,弃有说‘空’的佛家中也如此,理性主义渐渐成为欧洲思想主流时,也逐渐明晰空无符号的重要。”[2]吉冈的透明材料运用就好似可以不发出声音,可以不做任何动作,但不可能停止信息的传达,因为不发声、无动作也是可以传达信息。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实用物,或有实用目的的行为,都可能带上符号意义。”[3]透明材料作为一种“空”符号带给人一种应该有物时的无物,其自身也可转化成符号载体。在吉冈德仁不同作品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时而向纯物转化,完全成为物,不表达意思;它时而又可以向纯符号转化,不作为实体物存在,纯粹地表达信息。
被当作实用意义符号还是艺术意义符号,两者的区别不在透明材料本身,而更多地在于接受者如何解释。吉冈德仁给卡地亚设计的钻石香水瓶,既可以说它是实用的香水瓶,也可以说它是具有技艺的艺术品。
透明材料是一种物质,在观看吉冈德仁的展览时会首先看到视觉效果,之后兴趣会超出这个符号本身,而指向他表达的概念。透明材料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它的意义存在于它自身以外的地方。一旦人们在展览中感受到它传递的内涵,或认识到它外延的东西,此时材料本身的属性就会在人们脑中消失化为“零”。
4 结语
在吉冈德仁作品的引导下,人们从透明材料与结构上可以看到透明性与光的紧密联系带来的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也造就了吉冈德仁设计的独特风格。从他对透明材料运用的三种境界上可以看到他在不断突破透明材料的局限性,把材料媒介与其自身的观念紧密结合,使透明材料上升为符号语言,将抽象又真实的透明材料形象又具体地运用到他的设计与艺术作品中。
参考文献:
[1] 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创新性;社会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
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
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
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
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
(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
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
(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
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
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舞台,2013,(11).
[2]饶简元.如何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J].大舞台,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