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23 11:5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社区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社区设计

篇1

关键词:老年住宅 科学性与合理性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有敬老的传统,老年人过去是财富的创造者,现在是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从青年、中年走入老年,关心老年问题就是关心每个人的未来。老有所养老有所居,适宜的居住环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老年人社区设计研究是居住建筑设计领域中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老年设施严重滞后的矛盾引发了老年产业的巨大商机,一些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老年居住建筑领域。在大连西郊森林公园投资建设大连老年产业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运用国际养老产业最新理念,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建造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生活设施齐全、公用配套设施完备的城市老年人社区。基地完工后,将成为大连西部一个新型、综合、健康的休闲度假景区,拥有开展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疗养体育、国际交流合作等优势,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示范区。

一、规划构思及布局

1、总体布局

规划结合地形地势条件,依地就势布置建筑群。区内建筑物具有明显的规划肌理,韵律感强。同时利用建筑物前后,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排列布局,体现坡地建筑的灵活布置,且空间尺度宜人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势高差,使其土地有效利用。

2、道路交通及停车系统

B1地块的两个出入口均设在该地块西侧,由城市道路东行经过配套公建南北两侧进入该地块住宅部分。地下车库入口与单元住宅入口分开设置,流线清晰。该地块道路系统简洁流畅,消防车可沿道路到达任一栋建筑。地块内设有老年住宅,将老年人使用的步行道路做成无障碍的通道系统,并保证救护车能就近停靠老年住宅的出入口。老年住宅单元入口附近可设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停车位。

3、绿化景观设计

在道路转弯处设置景观点,形成步移景迁的道路景观序列空间。

在充分利用南北高差设成的车库上部形成院落小景观,营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活氛围。

在组团绿化强调均好性与亲切感,使住户拥有和享受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

4、竖向设计

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持用地的原有地形,利用地下室出土,回填到场地的南部,并与南侧的水库形成高低错落的山水园林格局。

总体布局依照原地形设计,以组团内基本上不出现挡土墙为原则。利用组团内住宅地坪和居住区道路地坪的地势高差,设置半地下车库,在山墙部分出现高差较大的地方由园林设计者通过设计手法弱化或减小高差。

二、无障碍设计

1、环境可识别性

每一社区按照功能的差异被赋予了相对独立的外观形象,而后通过通过社区的道路、绿地、水体空间形态以及植物配种方式的区别强化社区,邻里单元的视觉特色,形成良好空间导向。

2、出行的安全性

在出行的安全性方面主要借助于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得以实现。交通系统由车行、人行道路组成。车行系统采用曲线路型以减缓车速,在人车混和、交通交叉的区段设置了必要限速装置和标志。人行系统在居住单元、公共场所和各类绿景观之间建立了全面、安全、便捷的联系。

3、细部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

在无障碍设施方面,每栋住宅均设有电梯和坡道;小花园、风景地带、步行道结合小品设置充足座椅,供老年人休息;细节配置方面充分考虑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三、系统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设计

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的景观系统产生于对现状基地的整理利用和开放空间体系的建构,各类景观要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有机体系。充分利用基地植被和水体,形成各种形式的亲水空间,形成不同形式娱乐与社交场所,有利于增强可识别性。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的景观设计不仅有形态上的系统考虑,在空间序列上也加以安排,重点在主干道路沿线,通过空间收放、引导、屏蔽及水体空间的穿插、特色花卉的的栽植形成一系列富有变化的景观。

在绿色生态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的技术保障体系。绿色生态设计要求“对影响所规划地区的自然界力量进行生态学的观察”确立适合这里自然条件的设计形式。环境中的每个元素不仅承担来自人类需求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参与物质能量循环,承担着影响生态平衡的自然功能。绿色生态设计谋求这两种功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尊重自然、享受自然,适度的消耗、可持续发展。通过现有的水体及植被来改善小气候。生态的设计理念的得益于一些新技术的采用。如太阳能、中水处理等。

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适应老年生活的户型设计

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B1地块公共设施的设置在小区的入口。B1地块B101#一层为商铺、二层超市、三层为物业管理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B102#、B108#为商业服务及老年用品商店,附近的老年大学为这里增添了浓厚文化氛围。在B4地块设置养老院为老年居民提供了完善服务设施。

篇2

关键词: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环境设计

1 老年人社区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健康性的原则

老年人社区的持续照护旨在为老人提供一个符合不同阶段的老年人特点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在社区环境的设计中,除了要符合常态居住区设计特点外,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特殊性,配备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绿化园艺、健身器材和场地等,符合老年人的要求。

1.2 安全性原则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退化,老年人在理解能力、识别能力、行动能力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要采用无障碍设计的方法。为了帮助视力和记忆力较差的老人在社区里进行方位识别,建筑设计的颜色差别要大,体现差异性,譬如雕塑采用浅颜色、入口采用红颜色等,而且每一种设施尽量集中于一个地方,避免由于缺乏方位感而在社区里迷失方向。

1.3 舒适性原则

社区只有让老人的身心全部放松,才能起到修心养性的效果,除了要有舒适的优美环境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老人,设置不同的活动领域,譬如高龄老人的活动领域在院落,而低龄老人的活动领域在广场、绿地、健身场所,并且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也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1.4 持续性原则

老年人社区本身综合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感受到回归和亲近自然,这一点体现为山、水、绿化等自然风光的融入,在满足老人居住环境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他们情趣和情感的寄托,正符合我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的特色。

2 老人社区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对策

2.1 适应“持续照护”的无障碍设计

首先是方便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出行设计。如每个通道与居住场所、公共场所和绿地景观等建立安全便捷的连接途径,地面选择摩擦力比较大而且防滑的材料;地面之间避免落差的出现,如果遇到类似于长廊台阶的,可在台阶一侧用坡道进行过渡,并在坡道两侧增设扶手,方便轮椅通过。其次是针对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的识别性设计。按照功能的区别,社区内的建筑要赋予独立的外观形象,除了绿化设施之外,住宅、健身场所、广场、长廊等要用不同的颜色烘托,突出其外观形象,方便识别能力较差的老人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道路、绿地和水体空间等形态,进行邻里单元的视觉区分,形成立体型的空间设别指标。再次是针对老年人的细部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如住处的内部,均设置坡道和电梯。墙转角采用圆角处理,地面采用防滑处理。在休闲场所设置足够的椅、凳,供以老年人休息,露天的椅、凳尽量使用木材,并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等。

总之,细部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务必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做到周全细致,实现老年人社区环境与老人持续变化的生活需求的零距离。

2.2 适应“持续照护”的系统景观设计

首先是符合持续照护的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区域,提供形式多样的娱乐和社交场所,并使场所更容易被识别,譬如小花园和院,在这些地方,可以用遮荫树、修剪灌木等限定公共区域的范围。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流入社区之内的水体,采用规则的池岸铺装和植物种植方案,如果水体没有和居住、公共建筑等直接相邻,就可以形成自然特性较强的水体形式。再次是景观走廊可以通过收放、引导、屏蔽空间,以及特色花卉树木在水体空间中穿插等方式,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走廊。最后是绿化生态系统体现的不仅是景观元素,而且要体现系统的可持续性,包括雨水管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利用植物改善社区的气候条件,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环境生活品质。

总之,系统的景观设计是利用社区内部空间的资源,进行资源的重新整理、添设等,使得各种景观元素结合为一体,共同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

2.3 适应“持续照护”的场所设计

首先是健身锻炼场所的设计,老人普遍喜爱散步、晒太阳、练拳和跳舞,这些场所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细节部分,譬如步行的园道要控制好坡度,尽量平缓,路型呈曲线状,提高锻炼的乐趣,在路边适当设置椅、凳供以休息;活动的广场应适当减少台阶和高差的设计,提高健身时的安全性,铺装的材料要粗糙有规则,并放置简单的健身器材、椅、凳等基础配套设施。其次是交流场所的设计,设计中融入可以提供给老年人闲坐交流、下棋、打牌等设施,譬如小亭、桌凳等,这些设施尽量设置于林间较为安静的地方。再次是老年人对灯光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设计时考虑老年人对照明的基本需求,而圆灯、门灯等采用小巧精致模式,增加居家气氛,在一些台阶、斜坡等高差地势的位置,灯具要有高亮度的要求。最后是增设报刊亭、电话亭、垃圾箱、邮筒、饮水机、厕所等便民设备,这些设备不但不会占用太大的社区面积,而且可以形成景观的识别点。提供不同阶段老年人健身、活动、交往的场所是老年人社区的特色,也是老年人社区实现持续照护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篇3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

一、社区老年人抑郁研究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不但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老年人发展最快的国家。2006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且已每年3%左右的速度递增。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1]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器官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3]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它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研究,对于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权益,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翠华路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深入调查分析该社区老年人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为开展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关于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研究状况,国内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李晓岩在《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一文中指出,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作为抑郁症的早期征兆,在我国社区老年人口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4]又如吴蓉,余跃生等在《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对都匀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50.47%,且受生理、心理、经济、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5]

第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的成因调查分析。如国外学者Buckner DM,Wagner E在文章Preventing FrailHealth中说,老年人随着器官功能的衰退更容易得病。[6]国内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李娟等在《北京城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指出,经济条件差、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7]

第三,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的需求调查。如李继坪等在《老年健康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一文指出,对成都市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为50.0%,农村需求率为78.9%。[8]老年人主要希望提供家庭访视服务,部分希望老年公寓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采用调查描述方法。调查所得资料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方法分析。

1、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市翠华路社区中年龄≥60岁、行走方便、无认知功能障碍的77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60岁的老年人;(2)行走方便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1)60岁以下年龄人;(2)卧床不起的老年人;(3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2、研究工具/方法

调查工具:本课题采取调查量表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量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s Scale,GDS),它是1982年Brink等人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此量表是专为老年人设置的可以自我评定的抑郁筛查表。GDS以30个条目代表老年抑郁的核心,其不但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等症状,而且包含对过去、现在、将来的消极评价。每个条目都是以选择题形式作答,要求接受测评者选择“是”或“否”。30个题目中10条用反序记分(选择“否”表示抑郁存在),20条用正序记分(选择“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表示抑郁的选择得1分。一般地说,在最高分30分中,得0-10分可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凡GDS在11分及其以上者有抑郁。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4。研究还采用了自制调查表,表中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分类、年龄分段以及文化程度等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本课题由本人和其他人共同协作完成,采用了自愿填表测评、现场交谈等方法。一方面,通过口头宣传,张贴通知等措施引导社区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进行自我填表测评,完成表格者直接将表格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没有完成表格者可将表格带回家仔细填写,待完成表格后交给老年活动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社区采取现场调查法,对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后,按照知情同意,自愿保密及相关伦理原则,一对一交谈后请其自行填写。如果老年人因视力和其它原因不能自行填写时,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句读出问题,根据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3、研究步骤

本研究课题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在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大量收集该课题相关研究信息,合理安排研究内容。第二,按照课题方向和课题内容进行课题设计,其包括老年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及询问调查所需要的相关问题。第三,使用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在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通知,要求老年人前往老年活动室自行填表测评。深入社区不同场所开展调查活动,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第四,对获取的调查问卷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综合调查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得出重要量变关系和数据,为论文写作鉴定基础。

三、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对策

针对社区老年人抑郁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进行护理:

第一,经常主动与老年人交流和沟通。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想方设法为社区老年人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为老年人构建互动平台。社区护理人员要时常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耐心地与老年人进行广泛交谈,进行思想、语言交流,让老年人把心中的抑郁倾说出来,然后给予及时开导。成年子女要利用假期时间常回家看看,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有助于调整老人抑郁情绪。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要耐心开导其不能因为经济收入低和生活保障缺失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对于有病的老年人,鼓励其积极治疗。通过与老年人有效的沟通,引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二,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护理人员要建议社区基层组织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和家人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支持老年人参加各项文娱活动,如老年人演讲、书法展览、下棋、唱歌、跳舞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在,有许多城市的公园、广场、人群聚集地都自发地办起了多种演唱会,许多老年人积极登台表演,社区护士要鼓励老年人走出社区,多接触社会,保持与人交流,特别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第三,组织指导老年人加强身心锻炼。社区护士要经常给老年病患者提供简易、感兴趣的强体健身活动,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气功、自我按摩等,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培养其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满足感。对于一些病患者因焦虑、烦躁、心境差而产生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在指导安排患者日常生活时,尽量让他们白天多做些户外活动,避免其白天卧床休息,如走路、上街、逛公园等,适当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量。同时,社区护士要教育和鼓励老年人经常进行思维锻炼,如背诵诗词、外文单词,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学习计算机,练钢琴,加强大脑思维训练,预防老年痴呆症。

第四,不断教给老年人情绪调控方法。社区护士和家人对于老年抑郁者要多进行自我安慰,让他们多回忆一些成功的奋斗经历、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值得高兴的往事,使其有成就感。对于一些不顺心的往事,如失败的教训、做错的事情、重大失误等,尽量不要去回忆,如果摆脱不了的话,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多地寻找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使一些失误无法挽回,也不要过分内疚、自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进行横向比较,用别人的优势和成就来检查对照自己,也许能激励青年人积极向上,但对于老年人是不适合的。老年人更应该进行纵向比较,如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同自己的弱者进行比较,就会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好。社区护士应当多给老年人传授这种比较法,有助于调整老年人的思想情绪。

第五,高度重视、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政府、社会、社区以及相关医护人员都要关注老年群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离退休养老金,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要重视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配备足够的社区护理人员,加强社区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社区护士要定期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帮助。社区护士尤其是老年人的家人,不但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而且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重抑郁者的的监护,预防和杜绝一些老年抑郁者因过激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姚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J].老年保健,2000.12.12-14.

[2] 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5.336-338.

[3] 赵婉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4.235-236.

[4] 李晓岩.抑郁老年症的研究进程[J].中国民康医学,2006.7.592-593.

篇4

关键词:空间;私有环境;安全感

对老人来说,他们利用户外空间的重要目的是同其他人相遇并产生交流,所以,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要求是舒适、安全有保障、户外空间易于通达,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可享受自然,并可做一些散步或晒太阳的活动而使身心受益。老年人既需要安静又害怕孤独。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不断增加的老年居住者对生活感到厌倦。对他们来说,没人愿意呆在孤零零的房间里,在调查中,被问询者中50%的老人表示如果天气条件允许,他们会每天在户外坐上一会以消磨时光,70%的人会利用健身器械进行运动。80%的人会在夏季在户外活动。他们中很多人在室外的时间主要以静坐修养为主,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在户外的时间不会用于剧烈娱乐活动或积极的社会交往,相反,他们会反思自身和现察这个身边的世界。对另外一些老人来说,与朋友一同游戏运动、讨论问题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整个小区会成为他们的户外起居室。或者干种植、饲养宠物的事情。女性老年人则更喜欢几个人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家庭琐事。或是在小区内看护子女,这些都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和感官、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衰退和下降,他们对台阶、沟槛、楼梯等公共场所等在青年时期不注意的设施都会出现障碍性心理,生理的变化使这些地方对他们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更是由于由于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变化,老年人对居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有许多特殊的地方,如感官会随体力的衰弱而

衰退,肢体活动受局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也会变得迟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样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善于采取新的活动方式,而仍习惯固守以往的生活方式,对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过程,他们产生不满意感。

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关注及其对空间的需求会有很多偏好,针对这些健康状况不佳、社交圈狭小的老人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提供多种户外空间以供其活动。不管设施和活动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都应保持多样性,并有余地进行选择。在步行道的选择上提供不同的难度和长度;设置扶手等辅设施和要素,提供多样轻松的娱乐休闲活动区域以鼓励行为不便的老年居民参与。(2)在住宅单元外的私有小天井和阳台的设计上,要给人以独立感和功能感。这些空间可用作室内生活的延续。通过门廊、后院、天井和花园等良好的设计来增强自我意识,提供私人活动区域。(3)现实和精神上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可以利用户外空间设计来增强。许多老人都会害怕跌倒、被陌生人打扰,或者孤立无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老人们对户外空间的使用。老人若有安全感,他们会选择外出,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户外空间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流通性。(4)在室内和户外之间设计过渡区域。由于老人行为的不便,他们很难参与和处于那些身心要求较高的活动或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老人出门时会害怕眩光和温度的过大变化。过渡地带可以帮助他们停下来适应光、热、声的变化,还可用来观看他人和小憩活动,并为适应环境、准备参与活动提供时间,或为老人作为一个舒适的观赏点而存在。(5)创造用来社交会面、与朋友亲近和独处的亚空间。老人利用绿地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与人见面和交谈。由于退休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人常只能在社区内活动,并与他人见面。因此,与他人见面的机会常出现在自家附近。所以,要注重通过见面和交谈来使老人获得参与活动的感觉。在户外与家庭成员共度时光也别有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年龄非常大的人来说,即便只是坐在一旁看别人活动也是参与活动的一种方式。可设计一些具有一定围合性的尺度较小的半私密空间,使好友之间可进行私密流。总的来说,小空间更适合于老人的倾谈,因为它可减少一些周围其他情况的干扰,可作为自己的室外会客场所而存在。(6)适当设计和安排绿地景观,以帮助老人在户外对方位和路线的寻找。设置特殊标志指示牌,或在重要地点提供详细的感观指示,以表明老人回家路线,并保证区域之间视线的畅通,标志应设置在明显位置,使人能容易的找到。(7)提供充足的可感知信息,使人们方便的对环境进行感知和享受。它是一种弥补老人感官机能下降的一种方法。尤其要注重可触觉要素的设计,因为视觉和听觉通常是随年龄最先衰退的机能。(8)老人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健康和锻炼,也是促使他们频繁地使用绿地环境。散步和锻炼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户外活动。所以应设置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娱乐设施应该是重点。(9)应使老人在室内就可享受到户外的乐趣。一些高龄老人经常在室内观赏户外活动。因为观赏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窗口。许多行动不便的人喜欢在窗边观察季节的变化和事物的发生。所以应用一些植物来形成框景。栏杆的高度和窗台不应遮挡静坐者的视线。夜间照明可提供安全和保障并有趣味性,但不能影响他人睡眠。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应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647名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38.8%,记忆障碍发生率78.4%,睡眠障碍与记忆障碍的发生相关,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社区常态老年人;记忆障碍;睡眠障碍;RBMTⅡ

通过睡眠剥夺动物实验发现,与记忆有关的生化物质受到睡眠的影响,从而影响记忆功能的正常发挥〔1,2〕。Haimov〔3〕等研究探讨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时发现睡眠障碍者在记忆广度、注意分配、时间估计、执行功能、二维整合等方面存在问题,提示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有关。记忆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研究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

忆障碍的相关性已成为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647名≥60岁的社区常态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随机选取唐山市1个城市社区,整体筛查60岁以上常态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存在影响测验实施的视觉及听觉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症;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疾病病史;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异常者。该社区共有老年人805人,符合标准者647人,其中男323人,女324人,年龄60~85〔平均(67.7±6.8)〕岁。

1.2方法①采用记忆测验工具,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5〕进行记忆功能测试。RBMTⅡ是评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记忆功能,包括13个项目: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回忆路线(即刻),信息回忆(即刻),面部再认,定向,日期,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信息(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分17个步骤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评定,每1项都经由初步积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满分24分;22~24分正常,17~21分为记忆轻度障碍,10~16分为记忆中度障碍,0~9分为记忆重度障碍。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进行睡眠测试。按照量表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每项按0、1、2、3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0~21分,>7分为睡眠障碍者。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 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情况存在记忆障碍者507人,占78.4%,其中轻度记忆障碍384(59.4%),中度记忆障碍116人(17.9%),重度记忆障碍8人(1.2%)。

2.2影响老年人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依次影响顺序,与老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较大的因素为学历>看书学习情况>退休前职业性质>睡眠>参与社区活动>居住环境>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性别。学历低、不看书学习、退休前体力劳动、睡眠障碍、参与社区活动少、居住环境差、高龄、老伴去世、身体健康状况差、女性的记忆功能差,差异显著(P

2.3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睡眠障碍者记忆障碍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P

2.4老年人睡眠情况与RBMT的各项评分之间的关系睡眠障碍者各单项初步评分及总标准分均低于睡眠正常者,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较多,可干预因素主要有看书学习情况、睡眠、参与社区活动等;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障碍以轻度记忆障碍者居多。睡眠与记忆相关。睡眠障碍者各单项评分〔除信息回忆(即刻)项〕及总标准分均低于睡眠正常者,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存在

差异。良好的夜间睡眠对记忆的牢固程度非常重要,快速动眼阶段睡眠(REM)和慢波睡眠(SWS)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记忆的过程产生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的受损与REM和SWS都有一定的关系〔7〕。对于老年人记忆障碍,应注重培养老年人自理能力,并在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充分利用记忆障碍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8〕,分步骤回忆近期和远期事件来恢复老年人的记忆力〔9〕,进行有效的干预。建议对睡眠障碍合并记忆障碍的老年人进行睡眠干预,或睡眠+记忆干预,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记忆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彤,徐淑梅.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2-3.

2陈俊,李积胜,王华仁,等.睡眠剥夺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nNOS表达的改变在其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J〕.神经科学通报,2005;21(4):283-6.

3Haimov I,Hanuka E,Horowitz Y.Chronic insomnia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 older adults〔J〕.Behav Sleep Med,2008;6(1):32-54.

4陈长香,余昌妹.老年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2.

5郭华珍,恽小平.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介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09-10.

6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等.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31-2.

7Massicotte-Marquez J,Décary A,Gagnon JF,et al.Executive dysfunction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idiopathic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J〕. Neurology,2008;70(15):1250-7.

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medical health care in the great improvement, fertility rate continued remain low, aging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gradually. In this paper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rend of urban green space set 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old man activity area, meet the old fitness,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Close key words: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Decorate gimmick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现状

我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已经开始呈现,研究适宜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要。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住宅及附近公共环境中度过,尤其在气候较适于户外活动的季节,公共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广泛的社会参与已成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其作用对老年人来讲几乎与住房同等重要。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专门设置的老人活动区较少,更有不少原本属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或被拆除,或被占用,或转化为以中青年人为主、商业性极强的活动场所。城市中所设置的老年活动中心,往往面积较小,数量少,不能满足为数众多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重视老年人活动场地给

(1)合理的服务半径,适于老人的到达

许多老年人由于行动能力的限制,不能去较远的公园,因此在居民区附近的绿地对老年人而言相当重要。据调查,对老年人来说,步行最大距离约在800m左右,所以一些街头绿地应临近居民区,以700~1000m为服务半径进行布局规划,以利老年人方便地到达。(2)注重周边环境,提高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

一般来说,60~75岁左右的老人如不患大的疾病,生活能自理,也有独立自主的心理要求,购物、邮寄、就医、存取款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都愿意自己进行,所以公共绿地与居民区应统一规划,临近如商店、邮局、医疗所、菜市场、储蓄网点、活动中心等十分必要,老人们在户外活动之余可进行相应的行为活动。(3)综合规划,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公共绿地规划,除应与居住区有合理的关系外,还应避开工厂、污染源、噪声源、垃圾站;由于老人行走不便,反应迟缓,所以到达公共绿地不宜穿行交通繁忙的城市主次干道。(4)足够的面积,保证老年人的需要

如前所述,公共绿地中可供老年人使用的面积明显不足,使老年人得不到舒服的娱乐活动场地。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对绿地所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包括对绿地周围居民区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查分析,以确定相应的绿地面积及场地面积,使其满足老年人的要求。

三、公共绿地中老年人活动区的规划设计

(1)保证足够的活动场地比例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中规定,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中的园路及铺装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10%~20%、15%~30%、15%~30%;在以上几种公共绿地中,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居民年龄结构确定相应比例,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需要;切忌为追求形象需要,挖掉铺装地面,换上草坪,再插上“游人禁止入内,违者重罚”的警示牌。(2)组织宜于开展相应流动的空间

公共绿地中的公园、街头游园等服务功能较强,为满足不同年龄结构的需要,可进行集中分区,一般分为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及相应各景区;对于老年活动区宜与以观景为主的区域融为一体,并与其它各区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不同的年龄段所经历的时代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老年区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需要再进行相应划分。老年活动区宜分成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以健身活动为主,可进行球类、毽类、武术、跳舞、慢跑等活动,在活动区应有树荫及休息场地,如亭、廊、花架、坐凳等,以利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桥牌等,可利用大树荫、廊、花架等,应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动态活动区与静态活动区应有适当的距离,但亦能相互观望。老年活动区还有“动”“静”之分。“闹”主要指老人们所开展的扭秧歌、戏曲、弹唱、遛鸟、斗虫等声音较大的活动,“闹”区与动态活动中要求的空间环境不一样,所以它们与其他各区应有明确分隔,以免闹区干扰较为清静的活动;其中闹区的选位布局极为重要,一般参与闹区活动的老人较好热闹,具有表演欲,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表演空间,并有相应的观众场地。(3)各种活动空间

3.1集体活动空间

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及较为热闹的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它们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空间应较开敞,有足够的面积,空间是开放的,生动热闹的,可增加老人们交往的机会,场地宜平坦防滑。3.2小群体空间

有的老人出于心理或者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包括动、闹、静,形成一个小群体,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10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以及坐憩处。3.3坐息空间

以停坐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也是老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空间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至少有一面作为背景,可以用植物、建筑、地形、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坐凳也要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坐息空间中应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人感觉到在参与社会。当然在坐息空间中阳光与遮荫在不同的季节同等重要。3.4步行空间

许多老年人把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漫步消遣。在公共绿地中园路作为一种步行空间其利用率相对较高。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平曲线、竖曲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但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及记忆力减弱,方向判断力差,所以游路的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辩别,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如建筑小品、雕塑等地面标志。步行空间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在地形变化处,以平坦坡道较好,坡度不要超过8%,且坡长不宜过长,这样对于使用轮椅的老人也可适用;路面注意防滑,不宜采用卵石、碎石或凹凸不平的地面,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3.5私密空间

有些老年人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喜欢独坐不愿被别人打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私密的空间也是必要的。秘密空间宜位于风景较佳的静处,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避免被主要人流穿过或很容易被别人看到。如果结合一些人文景观设置,如进行垂钓、读书、写生、打拳等活动或静赏一些艺术品也很有情趣。(4)必要的服务设施

不少老年人在天气较好的日子里,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在公共绿地中应为老年人设置必要的服务性建筑,老人易失禁,厕所、洗手间应必不可少,且应尽量靠近老人活动区,不宜过于隐蔽,通往道路不宜过窄,一般应在1.5m以上,室内注意防滑,并设置扶手以及有放置拐杖的地方,其他如饮水站、茶室、小卖店、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宜注意相应位置,以备老人方便使用。老人们需要的设施在公共绿地中也不宜忽视,如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老人喜欢退休后舞文弄墨,也热衷搞展览互相品评,所以一些必要的展出场地、设施应相应设置,但不必特别豪华,一二排展览栏则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他如挂鸟笼、栓宠物、存车、寄存、电话等设施也应设置。(5)有寓意的景观

在公共绿地中宜设置一些有助于激发老人生命激情的景观,通过景物引发联想,唤起老人的活力或引发他们美好的遐想,调剂心情。一些有特点的建筑、建筑上的匾额、对联、景石、碑刻、雕塑、建筑小品、植物等只要设计构思恰当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在城市绿地中设置多种形式的老人活动区,是我国老年人口增加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绿化工作者应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云, 雷振华, 苗露. 关于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老年人活动区的思考[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3,(S1)

[2] 戴征凯. 谈城市绿地系统之外的绿化问题[J]. 国土绿化 , 2002,(06)

篇7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随着人寿命的增长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随上升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健康教育,它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区老年人口中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症状

早期无表现,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适,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依次是膝关节、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驼背,不明原因掉牙。轻微创伤后易骨折,常见部位:髋部、椎骨、腕部,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

骨质疏松的危害

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感觉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驼背、骨关节变形。轻者会使老人活动起来力不从心;重者可发生骨折,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住院费用和保健费用高:因疼痛求医,看医买药或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医疗费用而增加经济负担。

心理影响:骨质疏松对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动都受到限制。

精神压抑:目前医学条件还缺乏有效办法帮助已患骨质疏松的患者逆转已经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负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热情。

骨质疏松的预防

营养与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适宜的营养,摄入充足的钙。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头汤、鱼虾类、蘑菇、绿色蔬菜等。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应经常到户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跳舞、步行、太极拳等,让老年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并且戒烟限酒,不饮浓茶,低盐饮食,保证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药:目前已有许多药物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种基础疗法。1天中补钙的最佳时间是睡前与餐后1小时。临睡前补钙就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钙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饮水,与钙剂不能同时服用。但这些远远不够,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来治疗。理想的治疗药物必须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运动疗法:应经常到户外活动,运动至少半小时,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运动是补钙的最佳方法,运动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要帮助老人掌握骨质疏松卫生保健知识。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肠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导致骨矿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软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促进钙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浆、鱼、豆腐、木耳菜、香菇等。进行合理运动,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运动疗法对防止“骨丢失”也有明显效果。因此适度的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较弱的时候,如紫外线强烈,最好选择在树荫、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通过健康教育让老年人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健康观念,这对降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张昊,杜宁.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1):56-58.

篇8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切实加强对社区老年工作的领导,专门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主席,社区主任任副主席的老年体协组织,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新建了老年活动室,配备了微机、电视、象棋、麻将、扑克等活动器材。同时列支专项活动资金,成立了60余人的老年活动队,定期组织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老年体协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好骨干培训,促动队伍发展

要开展好社区的老年体协工作,抓活动骨干的促动至关重要。没有一支组织能力强,带头作用大,活动热情高的骨干队伍,纵然有好的场所和经费保障,老年朋友的文体活动也难以开展。为了抓好活动骨干的促动,我们采取了“内推外引”的工作方法。一是“内推”是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本社区人才的特长。的腰鼓队和舞蹈队的教练就是当地人才。当地有人才,既节约资金又方便教学。二是采取“外引”请进来的办法。在县老年体协指导下,组建了门球队。三是举办文体活动的骨干培训班。社区老年体协在近2年来举办了6期骨干培训班。在活动骨干的促动下,社区老年活动队伍发展快、效果好。现在,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三、四十人到社区活动场练习太极拳,腰鼓队、舞蹈队也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60多人。每逢送兵入伍和重大活动时,腰鼓队、舞蹈队总是活跃在社区头、街口,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做好结合文章,促进活动开展

一是将老年文体活动与科普宣传结合起来。社区老年人大都一生从事体力劳动,多数人认为劳动了一辈子,也锻炼了一辈子,还搞什么文体活动,把劳动与体育锻炼看成是一回事的不正确认识。因此,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确实有很大难处。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问题,社区老年体协与镇老年体协一起联合举办了3期提高认识的老年体育科普宣传讲座。通过讲座说理使社区群众理解什么是老年体育,体育与体力劳动有什么区别,以及发展老年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动员社区干部和老年体协成员及家属带头参加老年文体活动,做出表率,带动大家跟着参加活动。二是将老年文体活动与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社区结合起来。向广大农社区农民群众宣传发展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对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社区的积极意义。老人健康,就是为家庭解忧,为社会作出贡献,激励农民群众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文体活动,关爱老人氛围,使社区老年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79-0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保健工作尤为重要,社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更多的老人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疾病,是患者广泛的大脑皮质萎缩和退行性变的疾病,可引起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和人格变化,如何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干预及指导家庭护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患者处于痴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特效治疗,预后差,且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故家庭护理显得特别重要。

1 病因

真正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专家们认为遗传学、免疫学、病毒感染、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等许多因素与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关。

2 临床表现

2.1 转瞬即忘

人人都会忘记,但正常人事后能回想起来,老年痴呆常常会忘事,且事后再也想不起来,而且可能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忘掉早先的答案。

2.2 顾前忘后

患者做好饭后可能忘记端上桌,甚至彻底忘掉已经做好的饭菜,由遗忘事件的细节而涉及事件的本身。

2.3 语言表达障碍

患者会忘记一些简单的字词或者不会使用适当的字词,语言表达混乱。

2.4 时间和地点概念混乱

患者可能会在自家所在的街道迷路,忘记是怎样从家里出来以及如何回家。

2.5 判断能力减退或丧失

即使是正常人也有可能分散注意力或者忘掉所看护的儿童,但老年痴呆患者有可能彻底忘记有其看护的儿童而离开家门。

2.6 抽象思维能力丧失

谁都可能忘记还有多少存款,但老年痴呆患者有可能彻底忘掉存款数额。

2.7随手乱放东西

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会把物品放在不恰当的位置,忙忙碌碌,怕被盗窃,爱藏废物,视作珍宝。

2.8 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

人人都难免发生情绪变化,但是老年痴呆患者的行为情绪可能会发生急剧变化,在短短的数分钟内从平衡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怒不可遏。

2.9 性格变化

性格可能会发生剧烈的不合情理的变化,动辄怒气冲冲、横生猜疑或担惊受怕。

2.10 失去积极主动性

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会变的消极被动,不愿参与活动。

3预防措施

老年痴呆的预防要从中年开始做起,一般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②注意智力训练,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③食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④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以防止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老年痴呆。

4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

4.1 起居护理

由于患者自理能力差,对病员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家人应协助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衣、剪指甲、理发以及洗脸、洗脚、清洁口腔等。

4.2 饮食护理

患者应注意多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类易消化食物,做到少量多餐,以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切忌暴饮暴食。另外,老年人往往咀嚼功能欠佳,故食物应柔软、无骨、无刺。

4.3 休息活动指导

要保证患者适当的休息和必要的户外活动。睡眠应保持在7 h左右,要鼓励并协助其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做健身操等,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4.4 要加强监护,预防意外伤害

患者因有记忆障碍,往往会丢失或拿错东西,出门后易走失,因行动迟缓而易被人、车碰撞或跌伤,甚至发生骨折、车祸,又因智能减退而易与人发生争执、冲突,故应加强监护,外出时应有人陪伴。

4.5 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常有罗嗦、赘述、自私、不知羞耻、幼稚、任性等表现,家属应予充分理解和宽容,以免发生情绪激惹而致冲动、伤人或消极、自杀等行为。要注意正确引导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关心、尊重他们,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

4.6病情观察及护理

要积极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老年痴呆患者常可出现便秘、大小便失禁、尿潴留、肺炎、褥疮、口腔溃疡、烫伤等并发症,故应积极预防。如果发生上述并发症,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诊治。

篇10

流行病学研究

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机率要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骨质疏松(DO)的发病率和骨折率的危险性较整张人群相比明显增加。1型DM的妇女骨折发病率是非DM妇女的12.25倍,1型糖尿病女性青春期后就开始有了骨质丢失,DO的发病率比同年龄的女性高[1~3]。2型DM患者DO的发病率20%~60%,患2型DM的老年女性比非DM女性和男性骨质丢失更快,骨折发病率也明显增加[4]。以上研究均提示DM与DO密切相关。

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高血糖、胰岛素与雌激素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与缓慢,骨吸收过程大于骨形成过程,使骨矿物质含量减少和骨质疏松[5]。其发病机制[6]:①高血糖时大量葡萄糖从尿液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将大量Ca.2+、P.3-、Mg.2+离子排出体外而使其血浓度降低;低Ca.2+、低Mg.2+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甲状旁腺(PTH)分泌增加,溶骨作用增强。②在成骨细胞(OB)膜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有促进骨细胞内氨基酸蓄积,刺激骨胶原合成和核苷酸形成的作用。胰岛素缺乏使OB数目减少,活性降低,通过对骨细胞的多种代谢作用而影响骨的形成和转换。胰岛素可以兴奋25-羟化酶,协同PTH调节α2羟化酶活性[7],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和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cAMP刺激骨吸收,可使骨氨基酸减少,骨盐沉积减少;胰岛素还可抑制高血糖对骨髓源基质细胞衍生的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毒性作用[8]。因此,DM时存在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其可能是导致DO的主要因素之一[9]。③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肾脏12α羟化酶缺乏或功能受限,使1,25-(OH)2D3生成减少,肠Ca.2+吸收减少。④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时,加重骨的营养障碍。⑤胰岛素可促进PTH、1,25-(OH)2D3、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OB的作用,使其活性增加,自身分化成熟及胶原合成增加[10]。⑥DM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严重影响卵巢功能,雌激素分泌减少。现已发现,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表面均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这些细胞,参与骨重建。雌激素可以抑制骨转化和破骨细胞凋亡[11],刺激骨OPG的产生,此外它还抑制IL-6的表达,对TN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也有抑制作用,TNF和M-CSF可以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由此推断雌激素维持在一定水平可抑制骨的溶解作用。所以糖尿病时,由于机体雌激素水平显着下降,骨重建的几率急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

免疫因素研究发现,T2DM患者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易合并各种感染,胰岛素缺乏或抵抗时,可导致免疫系统的调节异常,产生过多的前炎症因子(IL-1、TNF-α等),其可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加强骨吸收[12]。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强烈的骨吸收刺激剂,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加强并放大骨溶解作用,TNF则可抑制破骨细胞凋亡,是破骨细胞的活化因子,因此也促进骨的吸收,IL-1和TNF的增加反过来又可刺激IL-6的分泌,三者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骨吸收[13],这是唐脑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IL-6由成骨细胞生成,可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凋亡,增加局部破骨细胞数目,诱导骨吸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升高,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引起骨质吸收增多,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TNF-α,IL-1水平亦显着升高,这此细胞因子共同起协同作用,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加速骨吸收。骨质破坏释放的TGF-β、BMP、IGF、IL-1、IL-6等细胞因子又反过来加重骨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糖尿病骨质疏松时,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些细胞因子分泌改变,如PTH分泌增加,升高的PTH水平刺激骨骼贮藏钙的动员;促进肾脏将25(OH)D3的转换为1,25(OH)2D3,增加肠钙吸收;刺激成骨细胞表面的PTH受体,以增加RANKL的表达。RANKL属于TNF家族成员,可以在成骨细胞和基质细胞表面表达。它通过和前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诱导破骨细胞的成熟,促进骨吸收而造成骨质破坏。此外糖尿病患者OPG合成及分泌减少,也促使更多的RANK与RNKKL结合,OPG/RANKL/RANK系统之间的平衡随之发生变化,破骨前体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失调,骨髓微环境中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尚有研究表明,糖尿病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性别、年龄、绝经年龄及病程、瘦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iu EY,Wactawski,Wende J,Donahue RP,et al.Does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rt in post teenage years in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8):2365-2369.

2 钟丽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7):219-221.

3 Schwartz AV,Sellmeyer DE,Strotmeyer ES,et al.Diabetes and bone loss at the hip in older black and white adults[J].J Bone M iner Res,2005,20(4):596-603.

4 韩宝玲,张扬,张凤萍.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4):214-215.

5 冯玉欣,逄力男,董砚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19(3):132.

6 黄国良,张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评价与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4):4-6.

7 Gop alak rishn an V,V ignesh RC,A runakaran J,et al.E ffects of glucose and its modulation by in su lin and estrad iol on BM SC d i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ic lineages[J].Biochem C ell B ioJ,2006,84(1):93-101.

8 孙雯雯,王立.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19.

9 Nakamura T,Imai Y,Matsumoto T,et al.Estrogen prevents bone loss via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and induction of Fas ligand in osteoclasts[J].Cell,2007,130(5):811-823.

10 Krum SA,Miranda-Carboni GA,Hauschka PV,et al.Estrogen protects bone by inducing Fas ligand in osteoblasts to regulate osteoclast survival[J].EMBO,2008,27(3):535-545.

11 刘伊辉,郭英,李爱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多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20):62-64.

12 Hong DS,Angelo LS,Kurzrock R.Interleukin-6 and its receptors in cancer:Implication for translational therapeutics[J].Cancer,2007,110(9):1911-1928.

13 朱翔,章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及其影响因素.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4):6-8.

[ZK)][HT][FL)][HJ]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保养与维护

[FL(3!@(0,0,0,40)K2]

李世革 朱荣琼 郑洪琼

657000云南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应室

关键词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保养与维护 正常运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05

一直以来,压力蒸汽灭菌法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手段,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灭菌效果最可靠的一种灭菌方法[1]。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安全和质量,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和保障。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的不断增加,器械的临床使用、周转率不断提高,对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有效维护与保养,是保障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正常运行的重要预防措施。

2年来对4台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确检查及保养与维护,每天使用前进行1次常规的性能检查、保养与维持。每周1次全面清洁及维护与保养,每个月1次彻底的清洁除垢及维护与保养。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检查处理。通过以上常规检查及维护与保养,减少了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维修次数,保证了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运行。

保养与维护的措施

1次/日的保养与维护:每天设备运行前用挤干水的清洁不起毛的布巾擦拭灭菌室内、灭菌室外及消毒车,保持灭菌器的清洁、干燥:①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伤;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2]。②能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③消毒灭菌工作结束后。④关闭触摸屏电源,切断控制电源盒动力电源。⑤关闭蒸汽源,将进夹层和类内室的蒸汽阀门关闭,夹层中的蒸汽将自然冷凝水从夹层疏水阀中排出。⑥关闭水源,关闭供水阀门。

每周1次的全面清洁及维护与保养:①用中性洗净剂清洗灭菌室内,灭菌室外及消毒车,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后用不起毛的布擦干。②把内室前部过滤网依附的纤维屑和沉积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抽真空速率和冷凝水畅流以及温度的指示与压力吻合。

每个月1次的彻底清洁除垢及维护与保养:①灭菌室内每个月进行1次除垢。使用鲁沃夫的水垢祛除剂。水:除垢剂1∶100ml、作用10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不起毛的布擦干。最后用浸油的纱布擦拭室内。②灭菌室外及消毒车用中性洗涤剂清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不起毛的布擦干,灭菌室外不锈钢的部件用浸石蜡油纱布擦拭。

讨 论

通过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每天、每周及每月的维护与保养,并建立记录本。质控人员监督执行,进行不定时的检查维护与保养的措施及记录情况。随时保持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清洁、干燥,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定期联系相关部门检查、维修。将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了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运行。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卫生部的标准,保证灭菌物品100%合格,保障了各科室无菌物品的及时供应,从而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肖少梅.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

2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ZK)][HT][FL)][HJ]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现状及管理

[FL(3!@(0,0,0,40)K2]

杜玉芸

300454天津市塘沽传染病医院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社区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0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行为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老年高血压的发患者数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高血压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1],正严重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社区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对高血压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性普遍认识不足,开展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管理更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如何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做一阐述。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特点和现状分析

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幅度加大,晨峰现象增多,易发生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多,血压常不稳定;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多,易发生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老年高血压更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

老年高血压的社区发病情况:如前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行为危险因素的增加等,导致老年高血压发患者数呈不断上升趋势。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老年高血压发病存在着城乡和地区差异性,且与体重指数、吸烟、职业、劳动强度、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对高血压危害健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3/4患者没有进行正规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未能规律、规范应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没有达标;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老年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差,不愿到社区及医院看病,难以对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由于就诊较晚,常已出现靶器官损害,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同时社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掌握了解不深,对降压药物的种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经验不足,医学科学知识更新不及时。特别是缺乏对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治疗管理,难以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行为干预和规范的降压治疗。

如何加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做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综合防治干预。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社区医务人员要努力学习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要熟练掌握高血压的病因、临床分级,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诊断和治疗等。要熟练掌握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用法、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病情,考虑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降压药物。要了解掌握高血压防治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上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步伐。同时从事社区医疗工作还必须注意学习患者管理方面的先进知识,摸索总结符合社区实际的患者管理经验,提高科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制定高血压健康宣教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降压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要将治疗、护理、预防视为一个整体,准确地捕捉患者的需要,寻找相应对策开展健康教育。应使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得到最好的、最合适的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应扩大到患者家属、亲朋好友,乃至社区所有健康人群,使更多的人能了解高血压防治知识,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方法:①随机性教育:即定时给患者灌输相关知识,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或交谈时均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②座谈式教育:针对重点患者给予谈话教育。③书面教育: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册。④举行小讲座:定期在社区内举行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⑤利用黑板报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高血压病的基本常识:①规范测量血压的方法。②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度分层。③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140/90mmHg,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目标值<130/85mmHg。

⑵饮食指导: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维持饮食中足够的钾、钙、镁。食盐摄入量低于5~6g/日。对于肥胖患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控制饮酒,少食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⑶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药,一般先从小剂量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社区医生、护士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督促患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高血压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很多患者一旦达到正常标准就停止吃药,这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如果在服药过程中降压效果不佳,原则上应小剂量开始加服另一种药物,直至血压恢复正常或经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如服药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同时伴有头晕等脑部缺血症状时,应积极寻找原因,减量或更换降压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诫患者按医嘱服药,不要突然停药。对于服用维持量的患者,根据老年高血压值的昼夜波动的规律性,尽量避免22:00~6:00服药,以防使血压更低,甚至引起脑血栓形成。

⑷运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做健身操、慢跑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持续时间初始10~15分钟,一般30~45分钟。运动应持之以恒,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循序渐进,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活动后心率应3~5分钟之内恢复正常,以自我稍感疲劳为宜,不要盲目追求运动强度。

⑸心理指导: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无用”感,加重悲观情绪,容易使情绪不稳定,导致血压波动。应注意控制情绪,消除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如焦虑、生气。做到性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大喜或大怒,正确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控制高血压有很大的帮助。

⑹其他指导:①注意劳逸结合。②防止大便干结。③保证充足的睡眠。④戒烟限酒。⑤定期做健康体检。

加强高血压病的管理和随访

建立老年高血压患者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了解掌握患者及家庭的相关情况,对患者实行动态专案管理。定期随访,按照患者血压情况实行分级管理,每月随访≥1次,对患者血压进行检测,并教会患者自测,及时指导用药并详细做好随访记录(血压值、服药状况、服药不良反应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医生或护士对片区内患者进行责任制管理,并提供电话指导和随时访视服务[2]。通过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定期随访,保证高血压治疗的有效率、连续性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总之,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大量的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注重健康教育和加强社区治疗和管理。只有建立完善的社区防治与管理体系,建设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管理队伍,健全老年高血压管理的科学制度和规范,才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改善我国高血压发病的“三高、三低”现象,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病率,切实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