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现代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1 08: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现代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现代化管理

篇1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我国档案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步入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时期。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我国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可追溯到70年代,但真正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系统是1985年。经过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了文书档案处理系统,使系统不断向信息管理的目标推进,其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九五”规划之“金信工程”,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档案界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大显身手。相信经过全体档案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在新世纪这张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

1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定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以系统论等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加快实现其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例如:利用计算机将档案进行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利用缩微照相技术和对纸质载体的重要档案进行缩微复制等。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效率。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2 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

2.1 档案标准化程度低

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必要条件之一,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标准局组织拟定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使我国标准化逐步形成一个体系。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我国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管理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档案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2.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员

现代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分为档案管理辅助人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三个等级层次。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技术,精通档案业务,能科学地制定政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目前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学历层次偏低,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在档案管理中使用和推广,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不合理配置,档案管理人员个体素质偏低,档案群体结构失衡不仅已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经费投入取决于领导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尤其是基层单位,存在着档案室建设简陋,基础条件差,安全措施没落实,大部分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室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更成为奢求,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3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3.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遵循标准,推进标准。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但涉及数据格式,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更应统一领导,集中力量,锲而不舍,不断推进。

3.2 实现管理现代化

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管理理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这种管理现代化的意识,就会大大影响档案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现代化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实践观,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前沿的管理方法,切实改变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观念,实现主动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引进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迈进。

3.3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档案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信息技术和写作等综合方面的知识。要始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从选拔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为起点,把具有复合知识型人才充实到档案现代化管理中。还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全方位的培训,优化档案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育现代化管理急需的技术操作、维修及科学管理人才。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还应具备做好现有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多层次、复合型、一专多能、一专多才的教育培训,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3.4 强化管理意识,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要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配置设备,培养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作为单位工作中要达标的内容对其进行考核。其次,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指导档案部门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最后,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特别是对档案的档案维护、档案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要有专项预算。

参考文献

[1]李喜梅.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中州煤炭,2007(5).

[2]刘淑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广播大学学报,2002(12).

篇3

[关键词]档案 管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63-01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时组织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已经陈旧,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的实现,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对于组织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做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首要的一点内容,就是要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这有利于充分利用组织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保存,发挥现有的微机潜能,实现组织的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另外,从档案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讲,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对于档案信息的检索,查询等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多是使用纸质记录的方式,纸质文字记录的档案不仅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对档案信息进行保存,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档案管理方法还不利于管理工作中对于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如果要检索一些具体的档案信息,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纸质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重要的档案内容有可能被泄露出去,信息的外泄就会影响到组织发展的安全,因此,这种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有可能带来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疏漏,影响到组织的发展。

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化和现代化,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要求,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二、未来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是 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当前,在组织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在档案管理中,信息化的电子处理设备在档案信息的管理方面功能还不健全,在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中,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模式还没有完全运作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必须要改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另外,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具体能力素质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压力,过去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方法就是纸质管理,管理人员主要进行一些纸质档案的保存和检索工作,一旦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需要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无纸化办公,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办公软件的掌握水平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四、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对策

未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更好的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就要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在组织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配套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要建设全面,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轨道上来,配套的计算机设备要安排到位,同时,引进一些高水平的电子软件,服务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要实现组织内各部门的联合,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所以,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还要注重做好联合目录的建设,增加档案信息的全面性。

其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工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软件使用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具体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中,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思想都比较陈旧,未来,档案管理工作要向着现代化的管理目标发展,在这个管理目标的指导下,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客付安.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

篇4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安全管理,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篇5

关键词 档案管理;保密;安全

中图分类号 G271;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37-01

1 概述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同属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系统安全是指对人身的安全和系统本身承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操作员失误及系统故障后对信息处理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及可用性的考验。安全措施应确保系统对上述灾害的预防保护及恢复能力。保密是指对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的存取、修改、扩散及使用权的控制。危害系统保密的主要因素是犯罪分子的窃密,保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工作人员的疏忽。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问题已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重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资源共享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实现。然而有利就有弊,资源共享这一方式一旦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会给国家、单位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开始在计算机安全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设立安全技术和理论研究机构,大力开发安全产品,并对计算机通信设备等进行安全技能技术认证和鉴定。安全和保密技术已作为一个新的边缘学科在国际上形成。本文仅以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安全为例说明档案现代化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

2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安全。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各项性能是由技术决定的。随着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电子文件的制作者、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2.1 确保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安全的技术措施

目前,用于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安全性方面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 加密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采用了“双密钥码”进行加密。在网络中每一个加密通信者拥有一对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加密密钥,另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发方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收方用只有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密钥向收方发送电子文件,而只有收方才能识别这些加密的电子文件的内容。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因此第三者很难从截获的密文中解出原文内容来,无法对它进行篡改,从而保护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原始性、真实性。

2.1.2 签署技术

目前在电子文件上进行签署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笔签名;另一种是数字签名。光笔签名是签名者使用一种专用的光笔直接在输入板上签名,屏幕上显示出来的笔迹如同在纸质文件上亲笔签名一样。电子计算机将这种“签名图象”接收下来,并确认签名者与电子文件的关系。另一种是利用双密钥码可在电子文件上进行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字母数字串,发方利用自己的不公开的密钥对发出的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生成一个数字签名,与电子文件一起发出,同时还带走一个可使其生效的公开密钥。收方用发方的公开密钥运用特定的计算方法解码检验数字签名。

和纸质文件一样,电子文件的签署可以表示作者对该电子文件的权力和责任。2005年4月生效的《电子签名法》则为这种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法律基础。

2.1.3 防写措施

目前许多软件中可将电子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电子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在电子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只读光盘只能供使用者读取信息而不能追加或擦除信息;一次写入式光盘可供使用者一次写入多次读取,可以追加信息但不能擦除原来信息。这些不可逆式的存储载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

2.2 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可能被更改、丢失,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是维护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的最重要措施。

2.2.1 加强对电子文件相关人员的管理

电子文件是由人制作的,其存储、检索传输等处理都是按人的意愿进行,因此,对参加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中要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具体管理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不断提高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养成忠于职守的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水平,这才是保证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的根本措施。

2.2.2 建立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利用中间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职责不清,制度不明,考虑不周,都可能造成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的危害。因此及早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子文件形成后就应及时进行收集积累,以防止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比纸质文件要复杂的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一开始就要明确由谁进行收集、积累,如何进行收集、积累,建立收集积累制度和要求。严格的归档制度,是保证电子档案安全性的重要措施。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和纸质文件相比,都有很大区别,要明确无误地作出规定。

2.2.3 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的记录系统

电子文件形成后因载体转换而不断地改变自身存在形式。如果没有相关信息证实电子文件的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人们便难以确认它的原始性。因此,应该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建立必要的记录制度,从收集积累开始就要进行记录,记录电子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用电子文件形成、处理、保管过程中都有真实记录可供查询,来证实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

保密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当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整个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防止因为一时疏忽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数据库

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文物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又包括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本文谨就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途径做粗浅探析,希望能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起一点促进作用。

一、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一)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顺应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作为承载人类历史和自然发展过程信息的载体,它所收藏、保管、研究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一件文物、标本都是信息的承载者。然而博物馆传统的保存、展示和研究文物、标本的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需要,限制了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当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亟需我们利用现代技术,不断推进馆藏文物数字化进程,为文物行政部门强化馆藏文物管理服务,为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掌握历史知识、领略先进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成果,关系到博物馆事业在新的世纪是否具有生机与活力,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博物馆事业在新世纪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水平。博物馆只有追踪时代精神的变革,不断调整自身建设以适应发展中的经济格局、知识格局和管理格局,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所以说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事关文物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大课题,既是发展方向问题,也是发展模式问题,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解决文物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出路,是保管工作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二)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提高贮存收藏能力。现化技术,特别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的采用,为日益增多的档案贮存和管理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收藏能力。

其次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电子计算机具有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用来组卷、编目、分类、统计和分析等。在业务工作中代替一些人工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档案收藏的目的在于利用,使它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编目、检索、借阅管理,速度快、准确性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使利用者方便地查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物资料。

四是提高文物保护能力。文物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后,随时可以按照藏品的名称、时代、作者、纹饰、器形、颜色、大小等不同的索引条件,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显示和打印出所需藏品的卡片记录,不仅查找的速度比人工管理要快许多倍,而且可以保证一览无遗。这样一般的藏品研究工作就可以不再进行繁重的文物提取,从而减少文物的人为损害,提高藏品保管的安全程度。

通过以上这四种能力,既是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体现,又是文物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强基础工作是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一)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按照当代科学的定义,“规范化就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做出统一的规定。具体到藏品保管工作中,就是要对藏品保管所涉及到的全部信息、数据、工作项目制定一套统一的定义和程序。”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讲,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博物馆馆来讲由于馆藏文物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文物档案从编目、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关于文物档案工作,各博物馆藏品状况虽不尽相同,但必须严格按照《中化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和文物管理局出台的各项工作条例去做。1991年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藏品档案填写说明》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说明》对档案填写的格式、文物定名、鉴定、文物总登记号、文物分类号、档案编号、时代、作者、数量、质地、色泽、用途、来源、尺寸、重量、形状、入藏日期、征集经过、流传经历、修复、装裱、复制记录、现状记录、照片拍照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博物馆应根据各自的馆藏实际,按照统一的定义进行完善和整理,使之统一分类、统一格式和内容。

(二)加强馆藏数据库建设,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各项工作流程,核心是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在于把好藏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关和加大信息管理规范化力度。对藏品征集、修复、鉴定、交换、展览等各种原始信息和相关信息尽可能做到收集齐全、分类整理;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等文物工作规范,录入藏品信息,做到格式规范、填制准确。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文物保护基础资料建设的核心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文物调查,掌握基础资料,提高管理水平,是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适应全国文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和交换工作,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从2001年开始,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了“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该项目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馆藏文物的藏品信息录入,实现摸清家底,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该项目自2001年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试点、试点推广等阶段,并于2008年在全国全面展开。据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8月31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完成馆藏一级文物数据的采集与报送工作;除个别确有特殊情况的省份外,绝大部分省份也已顺利完成了二、三级馆藏珍贵文物数据的备案工作。这标志着“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自2001年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0年8月31日前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及报送工作”的目标,全面进入了以数据整理和应用工作为核心的新阶段。

三、文物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是关键

(一)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

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型人才,信息的知识性及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者的劳动是知识性劳动。当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计算机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档案学、博物馆学的知识,还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从目前看,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依然匮乏。文博领域信息化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在职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较低,多数是半路出家,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尽管引进了现代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更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因此,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

(二)如何培养文物档案管理人才

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改变档案工作者长期无声无息的封闭局面,面向全行业、以至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协调能力,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加强对档案工作者信息意识的培养,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重藏轻用”局面,使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和运用信息资源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与有效开发利用。

再次,加强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第四,强化训练,对档案工作者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文博专业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四、统一认识、科学民主决策是决定因素

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必须提高认识,把握机遇,科学决策,推动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发展。

(一)统一认识

制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因素很多,但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领导者的现代化意识水平。博物馆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设备的简单组合,它同时牵动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改革,这对长期以来沿袭传统工作模式运行的博物馆来说的确是一门全新的课题。推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问题,而是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博物馆工作者应树立信息时代的新观念、新思路,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所采用的新途径。用信息化的思想指导博物馆的各项工作,将信息化的工作方法贯穿到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中,并成为每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自觉规范、指导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在借鉴吸取传统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理顺博物馆各项工作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重组、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营造出有利于进行博物馆信息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二)科学民主决策

实现文物管理现代化投资大、周期长,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作为决策者,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没有资金,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投入资金;没有设备,应千方百计配置先进设备;没有管理人才,应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列入本单位重要达标的内容进行考核。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阶段,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正确领导和协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领导要认真研究,组织专家论证,从文物档案改革的需求、传输技术的可行、人财物力的可能、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集思广益,避免失误。

综上所述,文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博物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博物馆工作者要进一步对现代化管理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以信息化促管理,以现代化管理出效益,打响博物馆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共享。

参考书目:

(1)国家文物局编《博物馆藏品工作手册》,群众出版社。

(2)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着我们迈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让医学档案工作从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电子化管理新模式转变,才能强化和提高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各环节的手段及效率,跟上社会信息电子化发展的步伐,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医学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1.部分医院仍旧以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在日常的工作中忽视了医学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对医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其对医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

2.医学档案管理方式不尽合理,档案不能得到有效统一的科学化管理。目前,一些医院的人事档案、病历档案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存储很难达到一致。久而久之,随着档案数量的日益增多,不仅扩大了档案存放的空间,也同时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导致不能保证所有的档案都受到完整的保护。

3.医学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不够。据调查,目前很多医院的经费投入重点都在医疗器械、大型设备方面,在医学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很少甚至没有。这样以来,使已经进入新时期的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依旧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仅局限于单项管理,多数单位没有联网,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无法实现医学档案信息的交叉检索和查阅。

4.医学档案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太过分散。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将各类档案放在一个普通的档案室中,然而,医疗、病理档案理应由相关部门分开管理。如缺乏专业的人员做统一的管理,仅仅凭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一些需要管理的档案没有被纳人到管理的范围内,从而使很多信息严重缺失。

二、医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1.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客观要求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信息的快速流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处在高效接受环境里的人们对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及信息传播渠道其实早已与时代脱节。

2.医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提升信息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可持续发展,尽管事关医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实现医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详实全面地掌握相关档案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三、加快医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1.解放思想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信息化技术及思想能否成功地运用到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关键在于医院高层是否大力支持,各部门是否积极参与。如果没有一位远见卓识的领导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到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很难得到实质性推进。

2.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人才永远是保证。医院方面,一定要制定医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中长期规划,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得到政府单位和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尽可能吸引、培养一批医学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逐步使医学档案的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创造更大更客观的实际效益。

3.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条件。要真正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就要舍得投入,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软、硬件。其中,电脑是医学现代化管理手段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用电脑储存整个医院各个流水线上的业务,不仅方便及时查找、阅读,还能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工作人员意识的创新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想办法提高档案管理者素质。另外,实现医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和参与,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积极主动一些。

5.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医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走标准化路线,这也是信息管理最终需要走向规范化的必然要求。简单而言,现代化的医学档案管理一定要符合档案管理的各项标准及规范要求,不能杂乱无章。

6.医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还需要有章可循。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中,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以制度规范和明确统一的操作流程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参考文献:

[1]何小媛.关于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当代医学,2005年6月第11期.

篇8

1.1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同时,由于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

1.2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同时,还认为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部分基层检察院的档案人员只注重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对档案资料进行收藏、整理、归档之后,就等待查阅者上门查阅,正是由于有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没有意识到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档案,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

1.3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检索效率不高

档案是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专业的档案馆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第二,案卷标题不规范。第三是档号不规范。第四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目前,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1.4 档案利用率低,未发挥最大效用

档案在利用率上很低,档案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目前,基层院对档案资源主要用于提供领导决策的工作思路;提供制定各种工作措施、规章制度的“范本”和提供在执法监督中,并没有真正的把档案资源合理整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发利用方法。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与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索查询体系的效率,档案分类是建立检索目录体系的基础。特别是未能发挥档案本身的文献库效应,让档案资源形成“馆藏文化”,在档案资源的利用上,极大规模地实现时效性、综合性的特征。

2 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实现策略

2.1 加强对档案管理整改

首先,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工作力度。我们认真梳理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股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2.2 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些瘄利用率高低,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馆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2.3 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其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档案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第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另外,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储备技术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数字化档案馆也已开始启动。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确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最终实现档案自动查询和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2.4 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同时,为了确保归档技术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档案人员应当采取前端界入、过程控制的方法。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 调整 意义 现代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F 3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都需要转变自身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促使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今,档案管理应该发挥其现代化的意义,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顺利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事业单位需要将传统管理中比较劣势的部分摒弃,并汲取现代化管理中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档案管理当中。档案管理一定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管理基础条件

要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还是实现现代化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条件

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首先就需要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这便会涉及资金的投入问题。不管是所投入的设备,还是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特别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

(二)技术条件

实现管理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以也可以说科学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三)社会档案意识

所谓档案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于档案的认知,也是人们的主观反映,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就是人们是否能够认识到档案自身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档案意识还包括社会对其的认识,这其中也包含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意识在档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以使整个社会都具有档案意识[1]。综上所述,只有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才能够使其顺利的完成,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知识经济是否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不是由资本、资源、技术等因素决定的,而是在于知识的不断积累与利用。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其主要强调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2]。所以,知识经济能够按照人们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

鉴于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社会在信息方面的需求,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其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社会能够要求相关的信息部门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与控制,并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次,相关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给信息部门带来了重大挑战。档案部门作为信息部门的一部分,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面对所要到来的挑战。其应当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档案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服务。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二)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党和政府在进入21世纪以后,很快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该战略的提出是在不影响后代的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所需要的物质,其还强调了经济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人类生存能够与自然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并让现实同未来之间相统一。

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在档案管理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很有的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其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新的构成部门,人们总体发展情况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发展,并利用档案中的相关信息为人类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为促进人类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档案室,现阶段在档案管理主体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档案室内部结构过于单一、档案信息的不充足与社会需求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先进的设备、技术与低工作水平之间所存在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原因[3]。所以,如果在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只是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作为支撑,将会使我国档案事业完全落后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三)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虽然每一个环节之间都会互相产生影响,互相制约,但也是不可分开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社会与经济两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中各个环节的制约,其也会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仅是确保我国档案管理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同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4]。

自从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了崛起,社会不断进步。档案管理工作是同其他事业共同发展的,如果不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自身的建设,那么便会失去发展的动力,远远落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档案信息,促进经济的发展。此外,档案管理与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以便使社会经济达到理想水平。

三、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档案管理观念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档案管理人员在解放自身思想的同时,要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意义所在[5]。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注重科学发展观,其应该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也应该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从人民的角度来进行档案的信息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创新也需要走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人们能够从档案管理部门查询企事业单位的公开信息,了解政府的最新动向和政策变化。新的时代造就了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出现正符合了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档案管理应该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保存信息,促使信息的完整。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档案管理所收录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就能够了解怎样才能高效利用档案信息,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目前状态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乐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工作中的失误,造成档案的重复收录或者对档案的整理较为杂乱[6]。为了使档案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工作,促使档案管理更加标准。首先,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保障案卷的完整性,在收录档案信息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检查好卷宗的数量以及质量,并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收录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还应该为卷宗进行明确的编码,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后期查询。其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将纸质版的档案尽量转化为电子档案。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将电子信息按照一定的检索系统归纳起来,以便于在查询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只需要输入简单的关键字,就能够找到相关的档案。最后,档案管理部门所确立的档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我国已经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明确指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但不需要归档的文件处理办法。规定中指出,对于该类文件需要立即销毁,并不准档案管理人员透漏关于文件的任何信息。

(三)增强档案管理功能

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的过程中提高标准。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管理人员的结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每个人需要负责的档案功能不同,其所执行的义务也不同。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习先进的服务意识,并将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当中,就能够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能够使档案管理人员接触到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学习了更加专业的技能以后,就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于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也是为了转变其服务意识,树立起工作的责任心。

如今,档案管理已经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责任和地位,其所具有的意义也受到广大人民的热切关注。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升直接关乎到档案是否能够发挥其巨大的效用。总而言之,我国的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于档案的管理力度,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促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能够稳步提升,使档案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红,李冬.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与措施[J].今日科苑,2010,11(22):167.

[2] 王大伟.计算机技术对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5,02(05):128.

[3] 陈艳平.关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5,01(03):77.

[4] 王剑.试论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义及措施[J].黑龙江史志,2014,01(03):116.

篇10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就是利用现代化的各种先进技术来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分析。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加快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的实现,利用网络将各档案管理单位之间有效的联系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从而使档案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首先,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及时对传统思维观念进行转变,及时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思想来加快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强化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深入认识,使其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其次,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具有不可或缺性,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作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现代化的档案专业知识,还要对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技能进行熟悉掌握。因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技能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现代化新型档案管理人才。

再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在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现代化管理方法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需要通过建立健全档案规章制度,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实现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最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手段是档案现代化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熟练的对现代化管理设备和软件进行使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对档案管理观念的更新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只有在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下,才能从传统的管理理念束缚下脱离开来,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讲,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对自身的现代化意识进行强化,从而在档案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二)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机制

集中统一管理机制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的重要标志,档案管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机制普遍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也不便于统一管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化的管理来保证档案管理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以及档案管理各种软件、硬件的选择与使用,把原来分散、无序的档案管理集中起来,统一纳入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中,使档案资源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和共享。

(三)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的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由于档案资源的数量不仅多而且复杂,要把档案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会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要在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级著录:对于内容单一、使用价值比较低的卷宗实行案卷著录;对于涉及内容相同的则实行组合级著录;对于涉及到重要或庞大、复杂内容的卷宗,则实行文件级著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著录环节,提高了数据库建设的速度。

(四)加大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1)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

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加强对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引进,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把各种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要通过各种培训方法,使档案人员能够不断吸收、消化各种有用的知识,掌握到更多有用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综合型、高层次的档案管理人才。

(五)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一般只注重档案资源的收集与管理,而忽略了对档案资源使用对象的服务职能,要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改变这种被动、不思进取的落后模式,把档案管理的重点放到为个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方面来,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