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债券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4-21 08: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债券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 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 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 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3
最近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发债融资很给力,达到 60多亿美元;再看国内 11月公募基金持债量首次超过保险资金,仅次于商业银行,可以看出债券市场火爆非常,各种债券相关的投资理财产品也都表现红火,在萧瑟的 A股市场寒意深深之时,徒增一抹异样的温热!
低迷的环境中资本市场投融资结构悄然生变,在股权融资低迷的大环境下,积极开展债券业务对投行来说也是大势所趋,进入 2012年,公司债在融资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全方位 “井喷 ”。股票市场赚钱效应缺失,流出资金多会选择债券、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品种,从而间接支撑了债券市场不断扩容。短期理财债基、发起式债基和新型封闭债基等,债券型基金无论是吸金能力或创新手段均大放异彩。
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 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作出卖出债券的抉择。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由于债券价格会随利率变动,所以即便是没有违约风险的国债也会存在利率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即变现能力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再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以定期收到的利息或到期偿还的本金进行再投资时市场利率变化使得再投资收益率低于初始投资收益率的风险。
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导致资产减少而使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篇4
目前从市场上看,债券基金早已被货币市场基金抢尽风头,但张哲却更倾向于投资债券基金。他认为,尽管债券基金风险要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其收益要好于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于其他投资方式,一般说来,债券基金的长期平均收益也会高于银行存款和凭证式国债。所以,张哲感觉这种具有低风险和稳定收益特征的债券基金,更适合他这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稳健型投资者的需要。
不过,张哲可不是随便买入。观察与实践久了,他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这其中他最为看重的,则是债券基金的“4R”指标。张哲认为,像他这样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债券基金到底该怎么选,对自己最有保障?但他知道做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者买债券基金也一样,要先做足功课。在听基金专家讲座上,专家提到的债券基金的“4R”指标。所谓4R,分别是风险(Risk Control)、研究(Research)、信用(Reputation)和报告(Report)。运用“4R”来评估债券基金优不优,张哲认为是不错的方法。
风险承受力
提到风险,风险和收益永远是相对的,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基础投资原理。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这点是十分必要的。在所有投资决定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简单来说,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就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希望降低风险,自然就要选择预期较低的收益。
在衡量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时,张哲根据自己的年龄、事业和家庭短期资金需要等因素,分析自己更趋于保守投资。此外,他还充分评估和计算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投资策略。因为所选择的投资种类、投资数量、期限,以及承受的投资风险程度,都将会最终决定投资回报的水平。最终,具有债券投资安全稳定的特征,还可以通过专家管理,实现风险分散、提高收益的债券基金,成为了他的首选。
一般而言,年轻人适合选择风险较高的股票基金,而即将退休的人适合选择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如果投资期限少于一年,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研究的重要性
根据张哲的经验,挑选适当的投资债券基金之后,研究基金公司的管理团队非常重要。买进某支债券基金之后,投资者就可以把所有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人,坐享分红收益和管理人提供的丰富的客户服务。所以,此时要获得丰厚的收益,选择良好的团队则是投资者要充分考虑的。目前,市场上的债券基金有很多,在投资对象、投资风格、费用等方面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选择前,投资者可注意浏览报纸、网络信息、销售网点公告或基金管理公司的信息,了解基金的收益、费用和风险特征,判断这种债券基金是否切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其中,该支基金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基金的过往业绩、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信息都是值得参考的。
信用的考察
投资债券基金,张哲考虑最多的一点就是公司的信誉。一般说来,债券基金管理规模较大的公司,较注重信誉,操作风格也会相对比较稳健,也较有保障。
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债券基金的信用取决于其所投资债券的信用等级。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招募说明书了解对所投资债券信用等级有哪些限制;通过基金投资组合报告了解对持有债券的信用等级。对于组合类债券基金,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其所投资的可转债以及股票的比例。目前,第三方相关的评级报告也可以进行参考。
重视披露报告
篇5
债券投资的收益比较稳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存在一些投资风险。本文将对债券投资的收益及风险进行分析。
影响收益的因素
影响债券收益的因素主要有3个:当前人民币基准利率、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和对未来股市的预期。债券市场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债券的一级市场是指债券的发行市场,债券的二级市场是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
当前人民币基准利率主要影响债券在一级市场上的基础发行利率,如果当前人民币基准利率较高,那么债券的基础发行利率也会较高,反之,则债券的基础发行利率较低。
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会同时影响债券在一级市场上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上升,那么债券在一级市场上发行的利率会走高。对于债券二级市场,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上升,那么债券价格会走低。因为在二级市场上的债券,其利率已经固定,如果未来利率下降,则意味着未来发行的债券其收益率会比现存的债券收益率更低,因此,其价格会走高。
对未来股市的预期主要影响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如果未来股市预期上涨,则投资者会偏向于卖出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债券,买入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股票,此时,债券价格会趋于下跌。反之,债券价格会趋于上涨。
债券投资4准则
在看到债券收益的同时,也不该忽视债券投资的风险。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债券投资主要有4准则:防范信用风险、关注通胀、利率预期、股市变化。
防范信用风险 由于债券发行主体的自身问题,导致债券有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风险。投资者要想规避此类风险,应该对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一般而言,各债券品种中,国债的风险最小,金融债中等,企业债的风险最高。投资者应仔细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债券品种进行投资。
关注通胀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而使债券投资的实际收益小于名义收益的风险。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一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在货币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当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甚至会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投资者规避此类风险的诀窍在于了解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如果通货膨胀过于严重,最好不要进行债券投资,应该买入保值性更好的贵金属,如黄金,以实现资产的保值。
利率预期 由于未来利率的变化而造成的债券投资风险。如果预期未来利率是上升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债券资产的配比中,更多地配备短期债券,更少地配备长期债券。反之,投资者可以考虑在债券资产的配比中,更少地配备短期债券,更多地配备长期债券。
股市变化 由于未来股市的变化,而造成二级市场上的债券价格也随之变化的风险。如果预期未来股市是上升的,那么投资者可能会卖债券,买股票,这时候应减少债券在资产配置中的比例,或较多配置变现能力较强的短期债券,较少配置变现能力较弱的长期债券,反之亦然。
优选配置类型
至于具体债券类型的推荐,偏向于中短期国债和准市政债券。
中短期国债品种
占有债券市场60%以上份额的央行票据隐退,有利于积极财政政策下大量发行国债,预计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将是2008年的5倍;央行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有转向以回购操作为主的趋势,中期和短期国债是回购交易中的重要工具,央行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对中短期国债的大量买卖将使得国债市场极为活跃。目前,短中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与央行票据收益率趋同,并有继续走低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债券牛市的行情,使2009年债市投资之路更加不平坦。
篇6
在债市的寒冬过后,应如何投资债基?由于较之股市,债市容量较小,多数债券在我国属于非个人投资品种,债基在投资者面前也总是蒙着一层面纱。
债基大“扫盲”
按照证监会的基金分类方法,债券型基金是指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由于债基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相对权益类品种来说,其收益相对稳健、风险也更小,且其投资收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债券市场的收益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十年以来债基的走势基本能独立于其他类型基金的根结所在。
债券的种类有多种,按照发行者不同,可大致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按照期限不同又可分为长、短、中债;按有无抵押担保又可分为无担保债券(信用债)、有担保债券;按照有无特别的约定,又可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可转债等。正是由于债券的多样性,这80%的债券资产如何分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债基的风险和收益差别。而今年上半年不少债基惨遭滑铁卢,也正是由于资产中配置了大比例的城投债和可转债。
80%之外的资产投向何处也对基金的风险以及收益起着一定的作用,风险偏好高的基金可能会选择直接投资与二级股票市场或者参与打新股,而嫌恶风险的债基或许会将债券的投资比例调至100%,只专注于债券。
风险收益特征
构成国内债基风险的3类资产分别是股票、可转债以及纯债资产,对应的风险依次递减。从国内债基的资产配置来看,它们大概可以分为3类投资风格。其一,专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其业绩的贡献更多来自于股票资产,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如富国优化增强债券。其二,谨慎参与新股申购,同时适当配置可转债,在参与股市投资的同时适当控制风险,如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其三,无论是一级市场股票,还是二级市场股票,基金基本不参与,收益的来源主要是纯债,同时也会少量配置转债,组合整体以控制风险为主,如中银增利、长信中短债债券等。
同样投资于股市,多数债基通过网下进行具有锁定期的新股申购,力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有些则是通过选股择时以及仓位控制的手段来获取二级股市的收益。我们认为,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收益率逐渐下降,且一旦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一级市场锁定的新股和二级市场股票的风险几乎是相当的。
如果是非常看重风险的投资者,纯债基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从投资品种来看,纯债基金仅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因而其风险收益特征与债券市场的走势更为贴切,也更能走出独立于股市的行情。以投资类纯债的中银增利债基为例,今年以来获得了3.22%的收益,同期中债总指数的收益率为4.28%,中短期债券指数收益为3.95%,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则为-13.77%。
收益及影响因素
由于债基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债券,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从风险补偿的角度出发,基础利率是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利率。一般用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作为基础利率的代表,并分别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券选择相应的基础利率用为基准,从中可以了解到债基的大致收益范围。
也正是由于基础利率、风险补偿直接影响着债基的收益,故而一切能够影响基础利率及风险补偿的因素,都可能会对债基的收益造成影响。在通胀时期,基础利率通常会上涨,故而带动债券收益的上涨。此外,由于债券期限、发行者信用度以及是否具有提前赎回条款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债券的风险补偿额度也不同,通常来说期限越长、信用度越低、附有提前赎回权的债券往往要求比较高的风险补偿。
总体来说,对于债基而言,久期是衡量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影响的敏感指标,久期越大,说明利率变动对债基收益影响的波动越大。
在基金组合中的作用
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债基具有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低,收益稳健、风险小的特征,因而投资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在及基金组合中配置适当的债基,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股票基金或混合基金中债券的配置是机动的,很可能会由于基金经理的人为因素(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造成债券的配置比例微乎其微,而一旦股市面临系统性下跌时,又难以及时调整比例。
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基对于一个稳健的投资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渐减弱,可以逐渐加重债基在基金组合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有个小规律可以遵循,即债券的配比大致与年龄等同。
如何选择
在选择债基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建议债券知识掌握不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尽量选择持股比例低、而持债又主要以信用级别高的品种为主的债基。而对债券有一定了解,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在详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后,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收益的债券产品。仅仅从平衡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纯债基金是比较好的品种。
篇7
将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风险都曾经被证券化,如美国、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的洪水、飓风、地震等都曾用证券化的手段转移风险。
2004年,全球自然灾害再保险市场总承保能力约1120亿美元,其中巨灾债券所提供的承保能力约40亿美元,占总额的4%;到2009年,全球发行巨灾债券总量达到140亿美元,占全球巨灾再保险承保能力2000亿美元的7%,不论绝对数额还是总额占比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瑞士再保险全球非寿险风险转型负责人Martin Bisping预计,巨灾债券在2010年新增发行量可能会超过50亿美元。
瑞士是巨灾证券化的领军者。在瑞士,一旦发生巨灾,政府将承担1/3损失,保险公司承担2/3。瑞士的巨灾债券、指数保险等风险转移方式以及公私合营等应对灾难的对策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对保险、再保险公司等发行人而言,保险连结证券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把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提高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同时,保险连结证券也是一种资本管理工具,它可使投资者获得一个单纯投资保险风险的机会。
在保险连结证券问世以前,投资者若想投资保险风险,只能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股票或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面临的是保险公司的所有风险,除保险风险外,还包括公司运营风险、投资风险等非保险因素,而保险连结证券这种产品的风险因素相对集中,可管理性更强,加上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一问世就受到投资者欢迎。
篇8
专家:
个人要投资公司债,首先要在证券营业网点开设一个证券账户,等公司债正式发行的时候,就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买卖公司债,只是交易最低限额是1000元。按照上交所的《关于公司债券发行、上市、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公司债上市之后可在上证所竞价交易系统和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同时进行交易,使用相同的证券代码和证券简称,按账户进行申报,并实行净价交易、全价结算。就二级市场交易而言,个人投资者只能在竞价交易系统中进行公司债买卖。每个交易日9时15分至9时25分为竞价系统开盘集合竞价时间,9时30分至11时30分、13时至15时为连续竞价时间。公司债现券当日买入当日卖出,即实行T+0交易制度。
随着公司债市场的扩容以及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公司债的二级市场交易变得活跃。对配置性持有投资者和交易性投机投资者在投资公司债时会面临以下风险:
(1)时间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果投资规模大,可能面临短期无法及时卖出的时间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能减少这类风险。
(2)事件风险和违约风险。主要是发行人的财务支付能力,公司突发事件等引起的风险,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也能减少这类风险。
(3)市场风险和波动风险。投资机会不可能复制,相同的投资机会只有一次,有效的市场会纠偏,最终会达到平衡,再进入的投资者收益和风险将会大于前期投资者,主要是市场存在周期性涨跌的波动。
(4)品种选择风险。债券品种的基本要素导致二级市场风险。
篇9
关键词:信用评级 私募债 流动性
自2011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交易所市场亦陆续出台创业板、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私募债试点业务指引,债券市场的改革发展由公募市场的“一轮驱动”逐步转向公募市场与私募市场的“两轮齐转”。
私募发行具备筹资便利、有限披露、条款灵活等投融资优势,但由于私募债一定程度上受到转售限制,因此存在市场流动性较差的“天然缺陷”,这客观上阻碍了私募市场筹资、定价和资本配置功能的有效实现,不利于引导市场均衡增长与深化发展。
要想纾解私募债券市场流动性之困,还需着力培育市场内生多样化需求,同时配套完善以市场化约束为导向的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其中,独立、客观、公允、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提供定价参考的重要机制安排,可为私募市场流动性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私募债券发行与转售的制度安排
私募债券之所以存在转售限制,根源在于其信息披露受限,与此相匹配,投资者群体必然受到限制。法律制度上的限制转售与债券的流通本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背离。
为了协调转售限制与债券流通的双重诉求,主要发达国家的立法理念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转向兼顾市场流动性,并逐步探索放松监管。以堪称私募立法典范的美国为例,其在近60年的时间里,推动了各自独立又互相衔接的一系列规则,如《D条例》、《144规则》、《144A规则》等,以逐步放宽转售限制,在丰富投资者群体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交易对手间搜寻、匹配成本,实现了特定范围内私募债券的自由流通。
借鉴国际私募债券市场的成熟运作经验,我国债券市场在推动私募发行伊始便充分注重“筹资效率”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协调均衡。在公募发行制度框架设计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以合格投资者概念为核心构建了发行与流通有机互动的私募系统,从制度框架上解放了对私募市场流动性的束缚。
立足国际经验,我国在引入私募发行制度时,对信用评级并没有作出强制性安排。一方面,在目前国内评级机构市场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这有利于减轻发行人负担,节约成本费用,尤其是对资金需求规模不大且费用承担能力有限的中小微企业较为重要;另一方面,这亦体现了对合格或成熟投资者能力的认可,顺应了国际私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义务的趋势,有利于培育市场自决、自治能力,使对信用风险的判断真正回归到投资者需求的本源。同时,在当前我国评级市场规模有限、评级机构苦争份额局面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私募债不强制评级,可避免对评级机构的反向激励,即以级别竞争迎合发行人谋求高评级的需求,从而难以达到真正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的目的。
我国私募债券市场流动性受限的主要原因
信息是投资者优化决策、减少风险、增加收益的核心要素。在私募债券转售流通中,发行人与转售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并不对称,由逆向选择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以及由道德风险导致的交易风险成为其流动性突围的重要环境制约。
信息的获取可以改变投资者对债券市场不确定性与风险特征的评价,对市场价格发现与价格均衡具有直接作用和决定性意义。在简化注册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制度设计下,合格投资者获取必要信息的能力却各有差异,即具备高风险甄别与承担能力的机构并不一定可以获取与注册情况下质量、深度相当的发行人信息。实际上,对于私募发行而言,其初始投资者一般以投资而非交易为目的,且多是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对发行人所从事的行业有充分了解的机构投资者,其天然良好的信息渠道是实现筹资便利与投资者自我保护的基础。但随着初始投资者将债券转售他人,在私募债券流动性提升的同时,亦推动投资者群体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的自发扩张。一般来说,转售投资者与发行人更多的可能是不存在某种“关系”或“特殊地位”,因此转售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在减少,提高了私募债券流动性的交易成本。
信用评级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作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专业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优势,加工转化市场公开信息与发行人内部信息。实践证明,即使在机构投资者比较成熟的美国私募债券市场,根据投资者需求,在《144A规则》下进行转售的债券依然有近50%被给予信用评级[ 注: .见Scott Greenberg, The European Private Placement Debt Market,2005.保险公司在美国私募市场上投资占比较大,据此,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 NAIC)覆盖了美国私募债券市场50%左右的评级,并与其所认可的评级机构(ARO)(包括穆迪、标普、惠誉、A.M. Best、杜邦、Realpoint等)的信用评级符号建立映射关系。],中介机构亦往往以准公开发行的方式来操作《144A规则》下的转售[ .见Brown, Mechanics of Global Equity offerings, Kluwer Law,1995.实际上,依《144A规则》进行债券销售时所准备的备忘录也越来越像公开发行时的募集说明书。]。目前我国私募债券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机构投资者尚不够成熟、自我保护与自律水平尚需提高、投资者自发分层仅初见雏形的情况下,立足不同投资者的客观需求有选择性地引入信用评级,有利于促进私募债券市场信息环境的改善,为市场活跃和流动性提高打好基础,做好配套。
信用评级可助解私募债券市场流动性之困
具体来说,信用评级通过充分发挥其揭示信用风险、促进定价机制完善等作用,能够有效地消解私募债券市场转售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对流动性的制约,促进转售人与受让人在信用风险得到充分暴露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定价以高收益来覆盖高风险,进而推动私募债市场流动性的提升。
(一)私募债自身的特点要求引入信用评级
私募债自身的特点要求转售时信用风险被独立公允地揭示,以减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对流动性的制约。
一方面,私募方式更适合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融资[ .公开发行方式具有“标准化”与“同质化”的特征,对发行主体资质要求和发行成本相对较高,私募发行由于面向具有较高风险甄别、管理、承担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具有较强的协议约束、监督、再谈判的便利,以及公开信息披露义务较少、综合融资成本较低等优势,所以更适合风险较高的企业融资。],这意味着私募债券具有相对较高的潜在违约风险,其风险收益具有价格上涨有限而一旦违约则损失巨大的偏态性特征,投资者客观上对信用风险揭示、规避、控制的需求增强。在转售环节引入信用评级,让其准确、及时地揭示与跟踪私募债券信用风险,并将评级结果与投资者内部评级结果相互校验,这不仅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市场整体风险防范。从市场运行实际来看,在以商业银行为主要投资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在加速扩容的同时,其发行主体资质正逐步向中低等级蔓延[ .据测算,4月份以前,定向融资工具主要以高等级为主,AAA等级发行主体占了78%,而二季度、三季度AAA等级的仅分别发行了17和8只,占比分别缩减到41.46%和21.05%,下降迅速。相对于公开发行,私募发行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后期中低等级定向融资工具的供给可能继续上升。];而以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主的交易所市场,其产品定位更直接导致在运营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私募债发行群体的风险指标明显高于传统发债主体,无力偿还本息的概率显著增高。
另一方面,私募产品结构更为灵活复杂,这也导致投资者对揭示信用风险具有客观需求。投资者从控制风险和提高收益的角度普遍会对债券的产品设计提出较多要求,如引入含权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违约风险的同时也降低融资成本。对比国际经验,美国私募债券市场中基本上不存在纯信用类不含权产品,而欧盟范围内私募发行债券亦大部分为含权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自发出现含回售条款等的含权类产品:截止2012年12月底,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92只中小企业私募债中有36只债券附有投资者回售选择权或提前偿付条款,同时,交易所市场亦鼓励中小企业私募债设置附认股权或可转股条款,顺应了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快速发展的趋势。选择权的引入可能对债券偿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私募发行作为债券市场产品创新的突破口,结构化产品未来亦可能在私募债券中占有较大比例。引入信用评级有助于转售投资者对发行人风险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降低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信用评级促进定价机制完善,有利于增强私募债券市场流动性
市场公允价格是达成交易的基础,价格发现功能的提高有助于私募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改善。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各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各异,价格传导联动不够,跨市场价格体系间的市场化映射机制尚未建立,市场长期缺乏有效、统一的基准利率,投资者的成熟度还有待提升,这都对私募债券市场的科学定价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利率市场化尚处稳步推进阶段,以同期贷款利率为基础并上浮一定基点的定价方式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均衡价格。私募市场作为放松管制的突破口,可通过配套建立风险分担和市场约束机制,以达到债券市场风险由市场主体自主判断、自我承担的内生稳定,而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机制等市场化运行机制。
对于私募债券来说,其核心风险在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评级是其债券价格的重要参数,独立、公允、投资人认可度高的评级结果作为衡量信用风险的第三方量化标准,可以为私募债券市场化定价提供参考,助力流动性提升。
(三)信用评级有助实现严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目的
就国内目前已有的监管政策来说,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皆通过明确相关机构投资不同品种债券的级别要求来规范其投资行为,如《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的通知》等。而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等成熟市场国家,长期以来监管机构在监管框架、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领域亦较为广泛地使用评级结果进行风险管控。
有鉴于此,对于私募债券来说,从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减少市场波动的监管角度,信用评级作为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指标,亦可通过对资产组合评级结果的要求、对投资机构风险管理要求以及明确机构在风险资本计算和重大投资等方面涉及评级的相关政策等监管措施,达到严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目的。
推动我国私募债券信用评级的路径思考
基于国情考虑,我国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而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我国目前市场环境和评级行业实际情况,切实立足于信息披露、信用风险揭示、定价参考的投资者内生需求,主要采取鼓励和引导方式从投资环节提倡使用评级结果。
一是可考虑优先注册/备案发行有信用评级、风险揭示充分的债券,尤其是针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投资者自主进行风险判断与评估难度较大的特殊债券产品,要引导其参考外部评级结果作为其内部评级体系的补充与校验。
篇10
关键词: 企业债券;品种创新;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03-03
0 引言
最近几年,债券融资已成为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企业信用类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发行公司信用类债3.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4万亿元。虽然企业直接融资金额在快速增长,但企业对银行的融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的企业债在发行和流通环节上还存在流动性不佳等问题。这和制度上的约束,以及企业债券市场产品品种单一等原因不无关系。本文正是着眼于此,通过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从债券品种创新和制度完善的角度,为促进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企业发行债券的相关政策将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引导作用。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如果能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中去,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本文针对新兴产业的企业高风险、知识密集等特点,从债券品种创新的角度为其直接融资提出建议,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1 文献回顾
债券品种的创新是学术界最近几年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不少专家学者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就债券品种的创新提出了意见。范飞龙的《企业债券品种设计创新方法体系研究》(2005)从还本、付息、债券分割及债权位阶、结构性债券等五个基本层面系统介绍了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的方法体系,为债券品种创新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迪在《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2006)一文中通过总结美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分析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提出发展本息可拆离债券和债券衍生产品可以达到风险的重新配置,活跃债券交易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推出本金和利息偿付随某一经济指标(如CPI等)变化而变化的指数化债券,既可以减轻发行者的债务成本,也能吸引部分重视购买力风险的投资者,实现投融资双方共赢。
纪敏的《我国需要发展高收益债券》通过分析我国发展高风险债券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就法律法规和防范风险等层面对我国发展高风险债券提出政策建议。
邹小芃《国外专利权证券化案例解析》以耶鲁大学的Zerit专利证券化和日本首例专利证券化为例,阐述了专利证券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外国的先进经验。
2 我国企业债券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长期债券占比偏低 从期限结构上看,市面上的企业债券多为短期融资债和中期债券,少有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根据上交所的数据,2005年~2010年,企业主要以短期融资券和中期债券市场为主,长期债券的发行比重日趋降低,2010年7月达到最低,仅为3%,短期债券和中期债券分别占72%与25%。这一方面导致企业无法通过发行债券满足对长期资本的需求,进而求助于银行,从银行获取中长期限贷款,使银行信贷资金的期限结构长期化,对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形成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企业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大多对资金量有较大需求,而其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并不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也有限。
2.2 我国债券品种单一,难以满足投资融资双方的需要 从债券品种上看,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是固定利率,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的传统债券,由于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等偏好不同,对流动性和未来的现金流等也有不同要求,我国单一的债券品种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要,对一些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不强。
此外,我国债券市场上绝大部分企业债券评级都在AA以上,缺乏包括垃圾债券在内的高收益债券。2011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达3248亿美元,占比当年债券发行总规模的1/5。与美国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等高收益债券,不足200亿元的年发行规模小的可怜。高风险企业债难觅踪迹,原因之一就是管理层对企业债券利率上限有着严格的规定,即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40%。在收益率有限而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信用评级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债券难以吸引投资者。而且监管部门对于发债企业的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40%的规定也限制了其债券的发行规模。高收益债券品种的缺失导致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企业为了资金周转的需要,不惜以极高的利率从地下钱庄融资,从而加大了经营风险。
2.3 我国企业债券交易不活跃 企业债券流动性很差,在交易所挂牌的债券品种很多一天只有一两笔成交,有的甚至连续几天无成交。据2012年中国证券期货年鉴统计,2011年,我国企业债券平均余额为40564.30亿元,而全年企业债券总成交额只有8257.15亿元。流动性不佳一方面使得不少投资者放弃债券投资,尤其是长期债券的投资,进而又加大了债券发行与流通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使得债券的价格容易纵,不利于市场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
当然,中国的企业债券还存在其他问题,同样制约着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制约着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一一列举。本文的重点在于针对这些问题从债券品种创新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3 企业债券品种创新及政策建议
中国企业债券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本文认为,债券品种单一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对发展企业债券有一定推动作用。针对企业债券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兴产业风险大,企业需要大量长期资本且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等特点,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 发展高收益债券,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高收益债券是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信用级别低于投资等级的债券。虽然高收益债券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但由于比起一般信用等级的债券,它有着更高的收益率。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如果能够进行较好的组合,就可以把风险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并获取更高的收益,这正是高收益债券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另一方面,高收益债券也拓宽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间的并购提供了资本支持。发展高收益债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企业对地下钱庄的依赖,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此外,发展高收益债券,也是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同时,通过对高风险债券的政策引导,支持新兴产业的企业发行高风险债券,并通过提供利息收入税收减免等政策优惠吸引投资者把资金投资于国家扶持的产业,从而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发展高风险债券无论对于投融资双方还是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在我国还是存在一些障碍,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法规上的约束外,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的缺乏以及风险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对高收益债券的投资热情。另外,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独立性不强以及债权人权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因此,尽快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风险隔离机制,健全债权人保护机制是当务之急,如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抵押,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产品,设立偿债基金等,以吸引银行、保险公司等较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培养一批专业的独立的风险评级机构,实现合理的风险定价。由于评级机构的收入不能与被评级者的评级相挂钩,因此可以考虑由投资者支付评级费用。例如,可以采取相关费用由发债人垫付,并从投资者每年的利息收入中扣除一定比例进行支付的方式来实现评级机构与被评级企业的制衡。有关方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行业规则使评级机构能客观地评估债券的风险,强化其责任感和公信力,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评级机构诚信体系,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3.2 发展本息可拆离债券,增强债券流动性,缓解长期债券发行困难的问题 本息可拆离债券是指持有者有权将持有的附息债券的每笔利息支付和本金偿付拆分成若干只可独立持有的零息债券。投资者可按照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对未来现金流的要求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到期期限的零息债券,也可以通过拆分-复原进行套利交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债券的流动性,有利于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限债券的发行,从而改善现有的债券期限结构,实现企业短期融资靠银行,中长期融资靠债券的良好局面。
从我国的债券市场上看,虽然目前企业很少发行这种债券,但本息可拆离债券在我国并非没有。从2002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就发行过本息可拆离金融债券。但由于银行间柜台交易市场只能通过适合大宗交易的询价谈判交易,且拆分后的债券不能复原,只能单向套利,拆分后的债券金额又比较小导致大宗交易谈判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导致流动性受到限制,交易没有预期中活跃。因此,在发展本息可拆离债券同时,也应该尽早建立场内场外交易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既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能购参与其中,让拆分后的小额零息债券也能有较好的流动性,降低机构大宗交易的成本,从而活跃整个企业债券市场的交易。
3.3 发展可转债和可分离的附认股权证企业债 由于附认股权证的债券在未来权证行权时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收益,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投资者会适当降低对利息报酬的要求。通过发行可转债,发行方能减少利息支出,从而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同时,又存在着未来将长期债务资本转换为永久性权益资本的可能。投资者也可能获得着潜在的股权投资收益。因此,这类债券能实现投资方与融资方的双赢。
可分离的附认股权证企业债是可转债的一种创新。由于债券和认股权证可分开交易,分别持有,对于一些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将认股权证在市场上卖出来弥补低利率带来的损失,提前锁定一部分收益。因此相比起普通的可转换债券,可分离的附认股权证企业债不但能同样吸引风险爱好者,也能吸引一部分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更有利于其发行和流通。
3.4 推进专利证券化 专利权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通过向被授权方收取年金或转让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得现金流。发起人将这种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期现金流的专利(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基础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后出售给一个特设机构,由该机构以专利的未来现金收益为支撑发行证券融资的过程就是专利证券化。专利证券化能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能较好地解决因信用评级低带来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其信用增级作用还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将专利证券化,企业加快了技术创新投入成本的回收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并规避了专利收入不确定性的风险,这也有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通过中介机构SPV,投资者得以间接投资于新兴产业企业,在争取高收益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
虽然专利证券化有着诸多优点,但作为基础资产的专利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得专利证券化的难度比传统基础资产支持证券大。首先是专利证券化基础资产上的权利人及其法律关系相对复杂使得专利证券化程序复杂且成本较高。其次,专利面临着法律风险,如专利可能在证券化过程中被宣布失效等。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专利即基础资产可能贬值。第四,难以对专利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较为精确的评估,这就为其定价增加了难度。
从开展专利证券化的条件来看,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资本市场还不很成熟,资产证券化也刚刚起步,开展专利证券化还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而相比起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专利证券化无论是从技术难度还是风险来说都比较大,客观上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必要信用基础,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只有依靠政府强大的资金实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庞大的资产池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政府通过扶持专利证券化融资,又能更好地贯彻我国的产业政策,推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我国发展专利证券化,可以由政府出资成立专利证券化公司,并适当吸收社会资金,通过收购专利并对同类专利进行基础资产组合后转移给有资质的信托公司,再由信托投资公司以这个专利池产生的现金流收入为基础发行信托凭证,向分散的投资者募集资金,从而实现投资者对企业的间接投资。
4 结论
新兴产业是充满活力的产业,肩负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面对资本支持力度不够的现状,我国可以尝试让新兴产业的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并可通过专利证券化作为其债券偿付的保证,也可通过本息拆离或附加认股权证等方式吸引投资者。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组合使用。而政府在这中间将起到关键作用,只有在制度上减少对企业债券发行的阻碍,在监管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债券的发展,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吴迪.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有益启示[J].亚太经济,2006(2):50-52.
[2]范飞龙.企业债券品种设计创新方法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30-33.
[3]刘金林.我国企业债券创新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8):53-54.
[4]解学成,周敏.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1).
[5]纪敏,袁鹰.我国需要发展高收益债券[J].中国金融,2011(1):55-57.
[6]邹小芃,王肖文,.国外专利权证券化案例解析[J].知识产权,2009(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