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21 08:3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环境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投资环境资源劳动力市场政治因素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变迁及影响因素
投资环境,顾名思义,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活动所需面对的各种外部因素。从最初的有形投资环境如交通等到后来的无形环境如政策法规等,人类对投资环境的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现在看来,影响和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政治因素。政策优惠,环境安定的地区,因为投资风险小,自然会吸引投资者。市场、经济因素。市场是否健全、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都会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二)资源因素。如矿产蕴藏量和开发水平、利用状况等。
(三)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因素。这是投资的循环和神经系统,如交通不便、通讯闭塞,就不能吸引投资者。
(四)资金因素。包括资金的来源、途径等等。(五)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能否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管理水平、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状况等其他因素。
二、家乡投资环境分析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的文化名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传说因当地宜于种竹,位于绵水之滨,故名绵竹。绵竹市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市境东南靠德阳,西南毗邻成都,东北与绵阳接壤,西北与茂汶连接。
(二)投资环境分析
1.资源因素分析。绵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产40余种,尤以磷、煤、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巨大,其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以此为基础,绵竹磷矿开采业在512地震之前一直在绵竹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投资潜力;绵竹的另外一个资源特点是已开发和待开发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梨花长廊,九顶山国家地质公园、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同时是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发源地,县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潜在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如果政府能在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球在资源这一方面,绵竹醍比较明显。
2.劳动力因素分析。多年的工业发展为绵竹造就了一大批成熟的工人,可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然而,绵竹在知识型人才资源的储备方面有所欠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仍然不够,或者说缺乏意识,这对投资企业的类型形成了一定限制。同时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也成为其人才储备方面的短板,这一点势必会影响到企业长远的投资考虑。
3.市场、经济因素分析。绵竹经济实力雄厚,连续13年跻身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前列,以下摘自鼎言商旅网:(1)综合经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速度达到18.10%,创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160元……
(2)工业经济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170亿元,全市123家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92%;实现利润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96.04%,实现利税总额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7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6.84%……
依托于绵竹多样的资源基础,绵竹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多元化的模式,各式企业一起带动了绵竹经济的发展,如亚洲最大的磷酸盐制造企业龙莽集团,出产四大名酒之一“剑南春酒”的剑南春酒厂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因此绵竹人拥有充足的购买力,512地震虽然给绵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总体上绵竹的物质环境和投资环境没有造成全局性的损害。绵竹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震前绵竹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制造业、磷化工业、食品饮料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地震虽然使全是企业全面受损,但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产业格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仍然存在。三大基础产业在震后就恢复了生产能力。在整合绵竹现有的剑南春特级工业园区、和机械工业园的基础上,绵竹市正在加强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是22平方公里,新的园区产业定位为机电、食品、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目前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已经四川省发改委立项相关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4.交通因素分析。无论什么地方,便利的交通都将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绵竹交通优势较为明显,市内交通畅通,邮电业发达,绵竹位于成都一小时发展圈内,距成都83公里,有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同时与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之间同样交通便利。绵竹交通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绵竹市规本身模不大,相应的其交通运输业规模偏小。对成都等大城市的交通物流依赖较多。
5.社会政治因素分析。在这一方面绵竹独有的政策优势。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绵竹受灾严重,为了了加快恢复绵竹的经济发展,国家在灾后给很多的措施,从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了灾区特别优惠的扶持。同时,绵竹良好的政务环境将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发展保驾护航促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政策的扶持为投资绵竹带来了便利,绵竹的投资潜力集中于旅游业及制造业,资源型依托型产业,但是一些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不完善可能会成为约束投资的短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物流园 建设项目 投资环境
1、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7.9%,对未来10年进行预测:假设按照2005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17.9%,每5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2%,即201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5.9%,2015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3.9%,则2005-2015这十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的算术平均值约为15.9%;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前五年(2005-2015)按照国际平均数1/3左右计算,后五年按照1/2计算,则未来十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算术平均值为0.24。
2、物流市场机会分析
国内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的市场机会。由于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与“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我国企业在“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计其数。例如,根据2004年底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帐款,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2004年,我国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同年,我国产品库存时间为42天,而发达国家平均为20天。可见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压缩的空间十分可观,随着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这方面挖掘潜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水平逐步提高和多样化趋势提供的市场机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水平将不断提高并呈现多样化趋势,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能否向顾客提供门到门的基本运输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而这些将为现代物流配送业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
3、消费需求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立,将利用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形成两小时的经济圈,覆盖XX、XXXX等十几个城市,同时还可利用铁路干线将肉食、奶制品、乳制品、蔬菜、粮食等适宜长途运输的农副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这些城市中现有大型超市约780个,年销售粮油138.3万吨,蔬菜103.3万吨,瓜果48万吨,肉类297万吨,禽蛋9.8万吨,年销售额超过99.2亿元。并且近几年超市农副产品销售量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大型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货源稳定、产品质量高、包装好、运送速度快的物流企业长期供货。通过调查了解,各大型超市生鲜产品主要有以下渠道供货:一是由大的供应商供货,这是大部分超市的供货模式。由采购员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为超市提供生鲜产品,并签定一定的供货合同协议,明确产品的规格、等级、质量、包装、价格等;二是超市自采。由于生鲜产品质量不易掌握,并且由于品种鲜度、价格变化较快,一些超市采取自采方式;三是产地直供。是由生产大户直接供应给超市生鲜产品,这是最理想的供货方式,但所占比例很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信誉度高,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二是所供生鲜产品保鲜、包装能力差,产品质量不好掌握,也没有保证;三是产销脱节,没有形成链条,生鲜产品中的环节停滞时间长,成本高。四是生产者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产地直供难以实现。省内及周边省份大中城市超市内的农副产品同类同期价格存在明显差别。同类同期农副产品省内超市价格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超市价格相比平均低16%-20%,其中蔬菜、瓜果类平均低21%-25%,粮油、肉类、禽蛋类平均也低5%-12%,价格差空间很大省内及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同类同期价格相比有明显差别。粮油、肉类、禽蛋类的价格平均低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价格的5%-13%,蔬菜、瓜果类价格平均低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价格的15%-20%。同一城市同类同期农副产品农贸市场价格与超市价格相比价差更大。粮油、禽蛋、肉类的农贸市场价格低于超市5%-12%,瓜果、蔬菜类农贸市场价格平均低于超市价格20%-80%。粮油、肉禽蛋类平均低12.5%-18%,蔬菜、瓜果类平均低60%-300%。农副产品资源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产品价格、质量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为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入驻园区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虽然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经营方式。我国应通过采取新型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目前市场混乱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行业标准。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利用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和规模优势,建成以冷藏中心、配送中心、批发展示中心为基础,辅助食品加工中心的区域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力争成为物流行业内的标准制定者之一。
4、物流中心经营及管理策略
以冷藏中心为依托,建立批发展示中心、配送中心和食品加工中心,通过对物流平台的建设,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建立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利用公司的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迅速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但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充分结合,使双方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储存策略主要是指储位(Dedicated Location)的指派原则。良好的储存策略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的距离、缩短作业时间,甚至能够充分利用储存空间,本项目拟采用分类储放。每一类储存货品都有相对固定储位,货品不能互相储位,因此必须规划每一项货品的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储区安排要考虑物品尺寸及重量。采用三点定位原则,方便货物提取。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电力产业;投资政策
独联体(CIS)的电力工业建立在前苏联时期形成的发展势头上,其支柱是互联电网,用来构成一个功能强大、有效运行的联合电力系统。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电力行业发生的最主要变化与经济管理独立机构的浮现以及该行业管理失控和私有化(导致电力设施的业主为数众多)有关。
哈萨克斯坦属中高收入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独联体内发展最快的国家。为全球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针对哈萨克斯坦的电力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投资情况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电力生产情况
哈电力生产主要分为北部区、西部区和南部区。北部区占全国发电量的79.2%,西部地区占10.8%,南部地区占10%。北部地区发电量大是因为煤炭储量丰富,可作为矿山冶金综合体工业企业发电的主要原料,为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在哈电力系统中火电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中,煤炭发电占75%,天然气发电占10.1%,重油发电占4.9%,水电只占很小部分。基于哈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在电力生产中使用廉价的煤炭资源可为居民提供较低的电价,根据哈政府2014年的发电量计划,中期内煤炭发电站在整个电力生产中仍将占有很高比例。2000-2011年哈发电量不断增加,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6倍,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了8.4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哈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与2008年相比,2009年哈工业生产下降,造成用电量减少,发电量下降了2%。
2009年,哈共进口电力19.4亿度,金额8030万元;出口电力21.6亿度,金额4070万元。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占96%)和塔吉克斯坦(占4%);主要进口国为吉尔吉斯斯坦(50.4%0、俄罗斯(38.1%)。
截至2011年,哈统一电力系统拥有40个各种所有制的发电组织,其中包括70个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4百瓦,可用容量1.53百瓦。最大的电力生产公司为“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其发电站占全国总装机量的28%。2011年6月,哈“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会将“埃基巴图斯”1号电站50%的股份交由“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委托管理,从而使该公司的发电能力由3670.9兆瓦增加到7670.9兆瓦,占哈统一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的近40%,2011年12月9日竣工的马伊纳克水电站入网后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0%。
哈统一电力系统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电力系统并网,为开展国家间电力贸易创造了条件。
二、哈萨克斯坦电力消费情况
就用电量来说,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最大,这里集中了大型的冶金企业,其次是西部地区,第三位是南部地区。目前的用电大户仍然是工业,占70%,居民和市政用电量大幅增加,占17%之多,主要是因为市政建设迅速发展,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是居民和市政用电量增加的根本因素。与1990年全年相比,农村地区的用电量大幅降低,其原因是大规模的农庄数量减少、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下降等。
哈西部和南部为电力短缺地区,电力紧张状况通过北部地区的送电和从中亚共同电网(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国家电网)进口电力等得到部分缓解,而北部地区电力供大于求,除向南部供电外,还向俄罗斯出口电力。
三、哈萨克斯坦电力发展规划
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发展发展规划:鼓励电力产业投资,加大对现有发电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力度,不断增加新发电能力。确定电力开发项目时,首先考虑南部和西部的电力需求。在电力生产构成中,把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开发),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电力生产构成中的比例,并开始核电、风电的可行性论证和试验开发。
计划投产的电站包括:马伊纳克水电站、乌拉尔斯克燃气轮机发电站、巴尔喀什热电站第一批机组;现有电站改造:恢复埃基巴斯图兹1号燃气轮机发电站8号发电机组、恢复阿克苏燃气轮机发电站2号发电机组、沙尔达林水电站现代化改造。根据哈国工业与新技术部正式公布的2011-2015年电力达产战略方案,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发电量到计划增加到1035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用电比例增加到1.54%。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投资环境 评价分析 因子分析法
近年,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资快速增加。现在,辽宁经济已经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条件,而要认识和评价辽宁的投资环境,使投资者更加准确客观地了解它的投资环境,增加投资,对辽宁投资环境的客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科学、客观、准确的衡量辽宁投资环境的状况,根据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全面性、简洁性、可比性以及可操作行原则,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筛选,选择以下四类9个指标:(1)反映地区经济实力的指标:X1地区生产总值(GDP);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在此主要是为了弥补GDP指标的不足和缺陷,以便客观正确的评估;X3居民消费水平,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民的需求情况;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规模;X5进出口商品总额,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2)反映地区基础设施的指标:X6地区邮电业务总量,反映了地区的邮政通信业的建设和完善情况;(3)反映地区社会环境的指标:X7每十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4)反映地区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指标:X8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由于辽宁是我国老工业所在地,工业比重较高,为了反映该地区的工业情况,选取了该指标;X9城市工业原材料产量,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原材料工业多年来一直是其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它反映了该地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 有研究表明,影响外商投资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高素质人才。
二、对各城市投资环境的方法研究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方法,主要是对原始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判断是否具有相关性,对影响辽宁各城市的投资环境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抽样适度测定值达到0.718,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这些说明选择的指标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对影响辽宁投资环境的指标提取了能解释原始变量85%以上信息的公共因子,可以很好的代表原始变量来分析辽宁各地区的投资环境情况。然后,将各公共因子得分进加权汇总,利用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最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5.0计算出辽宁各城市在2007年各公共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排序。
三、结论分析与对策
1.结论分析
通过对辽宁各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将14个城市分为4类,第一类,F>1,大连、沈阳,这类城市为省内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人力和环境资源都具有优势和很好的投资环境;第二类,0
2.优化辽宁省各城市投资环境的对策
(1)推进城市投资环境创新,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已超过石化行业成为辽宁省第一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合理选择优势区位,深化改革、进行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此外,辽宁各城市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
(2)积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辽宁城市的空气质量一度很成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得不少城市一度成为北方煤烟型城市的污染典型。对此应该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化、污染物再利用化、资源使用最小化、废物产生减量化、生产过程无害化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体系。同时, 加速治理河流水系, 科学进行城市功能区划,优化区域布局,增建城市功能区域绿化隔离体系,特别是鞍山、阜新、抚顺、本溪等矿产资源型城市要建设绿化隔离带,以解决工业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文教区交错布局的结构性问题。
(3)关注民生,突出城市的个性文明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一个地区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因此,应该积极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优惠。同时,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突出自己的个性文明、文化。
(4)整体规划,城市间互惠互利
辽宁省各城市大力发展旅游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沈阳于其周边城市“经济同城”项目,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互相拉动产业经济的提高,来达到经济上的“同城”。
参考文献:
[1]王晓锋:东北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篇5
【关键词】AHP;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饭店业逐渐涌现会议酒店、经济型宾馆、主题饭店等经营模式,其中,会议型酒店成为我国饭店客源市场新热点之一。会议型酒店的客源具有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逗留时间长的特征,能为饭店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入会议型酒店。如何客观地评价和测算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如何依据具体的投资环境进行市场定位,是决定会议型酒店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较少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2.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指标体系
会议型酒店是在酒店的客源结构中,以出席、参观一个或多个会议,展览或其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客源占自己客源的重要份额,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会议功能、场所和设备的商务酒店。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会议型酒店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包含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的各层面的环境要素。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确定了会议型饭店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原则:(1)相关性。指标的选取应与所要研究的目标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2)客观性。为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的可信度影响,本文尽量采用数量指标,同时,尽量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标准处理非数量指标。(3)显著性。指标的选取应能最大限度地揭示样本间的差异。(4)全面性。指标选取时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描述和说明产业投资环境的优劣。(5)无差异性。政治和货币稳定性、外商的管制程度等因素对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几乎无差异,因此可忽略。(6)动态连续性。指标体系需要能够揭示地区产业投资环境的内在发展规律,反映其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产业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标选取时动态与静态指标相结合,运用静态指标反映现状水平,利用动态指标预测发展前景。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访问了8个企业人士和6个酒店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影响会议型酒店投资的各种环境因素,建立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分析的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四个方面(表1显示17个目标层):(1)基础设施指标(C1-C4)。着重选取了与交通设施和邮电通讯相关的指标。客(货)运量总计: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货物)数量;旅客周转量: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邮电业务总量:邮电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电服务的总数量。(2)社会环境指标(C5-C8)。主要反映社会稳定性和居民的消费观念。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3)经济环境指标(C9-C14)。此指标系所要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并突出考虑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4)行业环境指标(C15-C17)。主要反映市场竞争和需求情况。因为各地区大小会议、展览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具体数据,根据客观性的指标构建原则,笔者用接待旅游人数来代替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
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
3.1 层次分析法(AHP)简述
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学者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影响因素、本质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一个层次模型,然后利用有限的定量信息,将人为决策过程数学化,因此,多目标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即可转化为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2)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验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目标元素而言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判断同层因素的权数分配是否合理,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验证。
3.2 数据统计及获取
3.3 权重计算
根据上述的计算步骤,得到每个个体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结果见表2)。经过一致性检验,C.R.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加权,则得到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3)。
计算结果得出综合得分的排名情况是: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天津第三。
4.结语
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能正确、全面地反应一个地区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的具体情况。投资环境的具体分析给投资者以直观的、量化的指导,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同时其结果对于具体地区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利于地区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自身的状况以吸引投资者。
参考文献
[1]兰肇华,邓志维.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比较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5:27-28.
[2]张博.SCHD设计院信息化建设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4.
[3]邓宏兵.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3:150-154.
[4]孙国瑜.中国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绩效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6.
[5]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2:35-38.
[6]范德成,王晓辉.区域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
篇6
[关键词]投融资体制市场机制经济发展
一、西安投融资体制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西安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各级政府已先后成立城建类投融资平台26个。其中,市级4个(主要包括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和西安市投资公司),区县级平台14个、“四区两基地一港”8个。在市级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西安市各区县及“四区两基地一港”共组建成立政府融资平台22个,并已陆续为本区县城建、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开展融资工作。截止2009年6月,西安市各融资平台与开发银行签订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治理、中小企业贷款、社区小额贷款等领域的贷款合同78项,合同总金额395.91亿元,到位资金187.46亿元。
西安市各政府融资平台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为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以及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使西安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西安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政投入不足
西安市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且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发展的投资增速,特别是在前些年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取向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上级财政专项拨款和国债等预算投资所占投资资金比重不断下降,导致西安财政资金供给相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面临较大缺口。目前,西安市财政收入大抵只能保证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无力向城市建设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是典型的吃饭财政。2008年,西安市财政收入145.61亿元,财政支出226.99亿元。理论上讲,是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下,财政基本上是无力对城市建设进行大量投资。
2.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投资
从目前各个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情况看,多数平台公司仅仅实现了银行贷款的承接功能,而且多是只承接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贷款,而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机构的合作不够多、联系不紧密,限制了融资平台公司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因此,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背景下,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平均21%的比例直接来源自银行贷款,在企业自筹资金中,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达70-80%.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超过60%。
3.融资平台规模小,融资能力较弱
西安市融资平台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融资能力较弱,因此融资能力较弱。
4.融资平台以“融资”为主,“投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目前,西安市融资平台一般主要依托于政府信用,贷款的还款责任主要由各级政府来负担,未来还贷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二、加快西安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建议
当前,西安市的投融资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特征是靠银行贷款,靠土地盘活,用这种方式转化资产,变成投入。这是一个“输血”的过程,本身很难实现自我平衡。因此,借鉴建议由以下方面加快西安投融资体制建设。
1.整合资源,加快专业性集团融资平台建设
从目前全国城市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土地运作搞城市建设,缺乏持续的资本注入机制和动态平衡的债务偿还机制,被称为只有输血功能的平台,这是最低层次的平台。二是建立具有引血和输血功能的两个机制和平台,实现项目平衡操作,这是属于第二个层次。三是建立像北京、上海那样的城投体制和机制,介入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和上市、并购操作,这个平台不仅输血功能,而且还具有引血和造血功能,是具有血液循环功能的平台,可成为西安投融资平台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为此,以外地投融资平台建设的经验,对西安市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注资、划拨资产、增值收益返还等增信方式,推动现有的四个市级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集团性融资平台。要将现有的投融资平台,打造成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按照市场机制经营资产、运作资本、筹集资金的平台,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融资和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并且要通过平台作用的发挥,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的实力、活力、竞争力。
2.创新机制,实现投融资平台的“造血”功能
首先,要将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转变为有区别的“有偿使用”,将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其次,要将城市建设“筹钱开发”转变为“借力开发”,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监管法制化。
再次,要改变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推行财政资金的拨改投。坚持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搭建平台、盘活存量、创造环境,积极将原来直接投入项目转向为投融资平台注入资本金,即拨改投。
3.不断探索,切实提高融资工作成效
一方面积极推行融资顾问行、中介顾问制度,引导各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投融资平台包装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把握好贷款时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要积极推进多元化融资。融资渠道单一是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在充分利用好银行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通过试借壳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以及商业信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结汇、出口退税、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以实现产权换资产、以市场换资金、以资金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政策换投入的市场机制,加快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的循环速度,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邹晓云.“农地”如何入市[J].财经,2010,(1):93-93.
[2]汪涛.调控频出为什么[J].财经,2010,(3):79.
篇7
税收体系制度健全
美国的税收体系对企业有吸引力,对个人的负担也相对较轻,但较繁杂。美国的税收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征收。联邦政府征收收入税、消费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大多数州和其他地方政府征收特许经营,收入和/或资本基础的税收以及销售、使用、财产、遗产税和赠与税。个人缴纳的所得税大约为联邦总预算的45%,公司收入税占10%,社会保险贡献37%,其余为遗产税、赠与税、关税和杂项消费税。
为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寻求降低企业税、扩大税基、简化税制,弥补个人和企业的税收漏洞,面向所有企业建立最低的企业税标准,以吸引更多企业在美投资和发展,同时增加美政府财政收入。
2012年2月,美国财政部了对美国公司税法主要修订的框架简报。该简报指出,由于税收漏洞和补贴的存在,美国较他国的公司税税基相对狭窄,同时其通货膨胀率也相对较高。该报告提出,消除一些信用和税收漏洞,并将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9.2%(源于各州在35%的联邦税之上平均加征4.2%州税)降至28%,与其他先进经济体的税率相当(见表1)。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4年营商环境指数中的缴纳税款这一分项指标,美国在189个国家中排名64位,较2013年排名提高了5名。
表1 美国税收体系
指标 美国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经合组织
纳税(次) 11 25 12
时间(小时) 175 208 175
利润税(占利润百分比) 27.9 16.4 16.1
劳动税及缴付(占利润百分比) 9.9 10.7 23.1
其他税(占利润百分比) 8.4 7.4 2.0
应税总额(%毛利润) 46.3 34.5 41.3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年营商环境指数)
美国投资便利性分析
货币可自由兑换,利润汇出限制少
美元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美国对非公民的利润、红利、利息、版税和费用的汇出没有限制。美国只对部分列入名单的国家实施贸易制裁和禁运,限制包括贸易支付、汇款和其他类型的合同和贸易交易。
给予外国投资和投资者全面国民待遇
在2012年的新版《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美国要求在投资的全过程给予外国投资和投资者国民待遇,即在设立、获取、扩大、管理、经营、运营、出售或其他投资处置方面等方面要给予外国投资和投资者不低于东道国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包括准入前和准入后阶段。
美国用负面清单的形式进行例外规定。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缔约方不能加严现有的不符措施或增加新的不符措施,负面清单列明的除外。负面清单模式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投资的可预见性,有利于保障投资的权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缔约方根据社会经济活动调整政策的空间。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回升
2013年,美国吸引外资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GDP比重1.2%。在美联储QE退出、页岩气革命等因素影响下,更多资金选择回流到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加上美国劳动力成本降低、投资环境公平等因素影响,增强了美国吸引外资的能力。
基础设施完善
美国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全球最大的10个经济体中,美国拥有最大的公路系统、铁路网络和最多的机场。全球航空货运量最大的10个机场中有5个在美国,包括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机场。美国还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散货和集装箱装卸港口。
公路:美国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系统覆盖全国,全长超过651万公里。约有1.4亿辆车使用公路系统。高速公路是由地方、州与联邦政府建造的。联邦政府资助绝大部分的州际公路系统,而由各州管理这些公路的建设,并负责州内自己的公路网。大部分的州也帮助地方公路的建设。
铁路:目前美国境内有22.8万公里的铁路,主要路线集中于沿着东部和西部海岸。金融危机后,为振兴经济,奥巴马政府提出建设高速铁路计划,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修建10条高速铁路。
空运: 美国民用航空非常发达,主要国内航线连接所有的大城市,小一点的城市则依赖支线。所有的航空支线都与一个主要的航空中心联系、国内航线每年可以运输2.4亿旅客,国内航班占全球空中运输总量的25%。货运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因快递与货物运输而开出的国内航线每年约可飞行65亿吨公里。
电力:根据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美国净发电量为40.5亿兆瓦时。以美国人均收入和各州电价均价看,美国电价不算“贵”,如换算成该消费占家庭收入比重,美国的电价相对很便宜。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美国居民电价平均11.72美分/度;平均商业电价10.23美分/度;平均工业电价仅为6.82美分/度。从地区看,新英格兰地区最贵,其次是大西洋中部地区,最便宜的是中部东南地区。
水:根据美国最新一项对30个城市用水的调查,美国居民用水量和费用有很大的区别。如在菲尼克斯一个四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使用100加仑的水,一个月的平均水费为34.29美元,在波士顿,相同的水量需要65.47美元,在拉斯维加斯是32.93美元,而亚特兰大为72.95美元。五大湖地区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和密尔沃基等城市由于有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费相对较低,加州由于人口密集缺水严重,水费较高。
石油和天然气: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数据,2012年美国普通汽油的平均零售价(含税)为3.695美元/加仑;工业部门天然气价格为3.87美元/千立方英尺,商业用和居民用天然气价分别为8.13和10.68美元/千立方英尺。
行政效率
政府办事效率较高,但略有下降
以世界银行2014年营商环境指数中的开办企业(见表2)为例来考察美国政府的办公效率,美国的排名从2013年的第11位下降到第20位。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一位企业家要开办并正式运营一个工业或商业企业时,官方正式要求或实践中通常要求的所有手续,完成这些手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最低实缴资本。
表2 美国行政效率
指标 美国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经合组织
程序(个) 6 7 5
时间(天) 5.0 37.8 11.1
成本(占人均国民收入的百分比) 1.5 29.8 3.6
实缴资本下限(占人均国民收入的百分比) 0.0 293.3 10.4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4年营商环境指数)
清廉指数在发达国家中表现中等
篇8
FDI与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2012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净流入。全年,直接投资流入3 079亿美元,流出1 168亿美元,净流入1 91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7%。
1.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来华直接投资下降
自2011年11月以来,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连续6 个月出现负增长,引起各方关注。2012年,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5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见图1);其中,流入2845亿美元,流出311亿美元,降幅均为9%。从流入情况看,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2012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新设及增资流入较上年下降9%。
2.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性变化,利用外资质量提高
随着中国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逐步进入一个调整适应期。制造业作为在外国直接投资最集中的产业,2001年吸收的投资占全部FDI的比重高达65.9% ,但2011年则降至44.9%,十年间下降了21个百分点。受外部需求减少、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2012年制造业外资流入较上年下降8%(见表1),占非金融部门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由46%下降至44%。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3.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由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管理公司联合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2》显示,超过半数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带来的收入超过了企业全球总收入的10%,这个数据较2009 年增长了50%。从长期来看,中国作为全球加工制造中心的优势依然存在,吸引FDI的前景看好;而且,中国仍然是未来全球最具潜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二)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平随着FDI逐年攀高的节奏也呈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环境压力高峰。
在中国的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近几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且持续时间久,程度较为严重。监测表明,PM2.5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有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但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人为因 素是主要原因,它大量排放污染物,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中国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上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除个别年份有所上升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仍然是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可能会加重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由此可见,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要想改善空气与水的质量,治理好环境问题,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引进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
(一)技术效应
技术溢出本身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即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这种技术转让对东道国的外部经济影响。
如图2所示,2009年中国企业内部研发费用的支出较2000年增加了3.95倍;中国企业技术吸收费用在2000年到 2009 年增长了3.51倍。企业研发费用和技术吸收费用支出的增多,反映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技术溢出效果比较明显。中国企业使用了外企的环境友好技术和有效率的管理技术,吸收了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 呈现出了技术效应对环境的正效应。
(二)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 FDI 导致的经济规模变化使得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降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多项有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表明,我国还没有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也就是说我国FDI 的规模处于曲线的左侧,规模的继续增加只会加重环境的污染。
(三) 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来分析对投资所在地环境的影响。我国FDI无论在产业上还是区域上都比较集中,产业上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约有88%的FDI工业增加值集中在污染密集型产业,其中有30%是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区域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差别较大。
这种引资结构和分布特征使得每个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出的污染量远远大于其他同等国民收入的国家,会加剧污染的排放,对我国的环境产生更多的损害。
对策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引进 FDI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进展,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与力量,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 FDI 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选择地利用外资,实现内资与外资相互补充,实现FDI和环境协调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引导企业投资方向
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外资质量,在财政、税收等方面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特别是环保友好型技术;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尽快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
(二)因地制宜改善引资结构,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我国既要根据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梯性状态及趋势适当调整地区引资结构,又要积极引导外商投向第一和第三产业,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篇9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投融资状况
本文研宄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国内生产总值为645.77亿元,占全国GDP3624.1亿元的17.82%,到2008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65185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09%。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包括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长江沿岸、长江口及近海海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的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和共同治理,推进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共建、信息共享和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排污交易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发展循环经济。
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618.6亿元,占长三角地区当年GDP56710.44亿元的1.09%,并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18.3%。从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构成来分析,长三角地区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位居首位的是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占47.67%,而全国同项指标为43.32%;其次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占37.54%,比全国同项指标的40.36%要低2.82个百分点;再次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14.79%,比全国同项指标16.31%水平要低1.52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环境保护投资额状况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浙江显得低一些,仅为40%左右。3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基本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左右,其中江苏(1.24%)略高一些。
作为节能减排重要措施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2007年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为552.4亿元,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16%;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91.5亿元,占该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14.79%,同时占全国环保投资中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16.6%。其中,上海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13%,江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16.7%,浙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12%。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总体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区域内江苏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相对投入较多。
予以肯定,建议上海已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策略与发展了垃圾填埋和机械生化处置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制定更为综合性的固体废物减量化战略;在确保为市民提供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可持续的能源、高效的交通方面不断努力,并在处理这些问题逐步积累经验为世界许多城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二、珠三角地区①环境保护投融资状况
为提高研宄样本之间的可比性,本文将泛珠三角地区中地域相邻、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作为珠三角地区研宄样本。2007年该地区研宄样本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312亿元,占该地区当年GDP47512.46亿元的0.66%,并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9.21%。从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构成来分析,该地区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位居首位的是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占50.61%,比全国同项指标占比43.32%要高出7.29个百分点;其次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25.22%,比全国的16.31%要高8.91个百分点;再次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占24.17%,比全国同项指标40.36%要低16.19个百分点。在该研宄样本中,环境保护投资额投入最多的是广东省,但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比重指标来分析,最高的是海南省达到1.22%,最低的是广东省仅占0.49%。
珠三角地区研宄样本的财政支出中的2007年环境保护支出总计55.83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的地方财政支出和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的0.15%和5.81%。在各地区比较中,广西2007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地GDP的1.10%,该比例与上海同时期相近。而在统计分析年度上海GDP达到12188亿元,而广西GDP仅是5955.65亿元;上海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中财政投资为20亿元,而广西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属于财政投资的为14亿元,比较这两个地区,可以看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额相对较高。
三、环渤海湾地区②环境保护投融资状况
本文研宄的环渤海湾地区样本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从表3的数据分析可得:2007年,环渤海湾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736.1亿元,占该地区当年GDP54079.13亿元的1.36%,并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21.73%。从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构成来分析,环渤海湾地区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位居首位的是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占56.69%,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高13.37个百分点;其次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占28.11%,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低12.25个百分点;再次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15.22%,比全国同项指标要低1.09个百分点。环渤海湾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各省市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平均在55%左右,该情况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基本相同。其中该比例最低的城市是天津(33.6%),最高的是北京(73.5%)。
环渤海湾地区各地的工业污染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差异较大。其中,北京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仅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4.37%,而天津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25.3%,山东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20.98%。这种现象明显与地区的产业发展与结构密切相关:北京的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值当年为2082.76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22.26%,而山东的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产值当年为25965.91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51.66%。因此,对地区的工业污染源治理的投资一般是随着该地区第二产业中工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增加而增加。一个地区的工业,尤其是污染型的重工业发展程度越高,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所占比重越高。
2007年环渤海湾地区的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总额为113.24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的地方财政支出与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的0.30%和11.78%。比较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经济圈,可以看出,环渤海湾地区的财政支出中环保支出占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环保支出的比例最高(11.78%),其次是长三角的地区(10.38%),再次是珠三角地区(5.81%)。
四、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投融资状况
近年来振兴东北地区与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振兴与开发的进程中环境保护投融资也成为十分重要的配置方式。东北地区是由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构成,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从表4可以看出,2007年东北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234.7亿元,占该地区当年GDP16315.83亿元的1.44%,并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6.93%。从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构成来分析,东北地区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位居首位的是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占64.04%,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高13.37个百分点;其次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占18.11%,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低12.25个百分点;再次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占17.85%,比全国同项指标16.31%要高1.54个百分点。
2007年东北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791.06亿元,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98%。该比例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1.36%。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1.09%,由此可见,地区平均生产总值高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略高些,也就是说,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其环保投资相对所占的比例要高些。同时,环渤海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上述指标均高于东北地区同类指标。另外,2007年东北地区的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总额为105.5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的地方财政支出与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的0.28%和10.97%。
从表5中可分析出,2007年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到336亿元,占该地区当年GDP31694.86亿元的1.06%,并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9.93%。虽然环境保护投资额绝对数较低,但占GDP的相对比例略高,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工业相对落后和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需要所致。从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构成来分析,西部地区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位居首位的是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为157.4亿元占46.85%,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高3.53个百分点;其次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108.6亿元占32.32%,比全国的同项指标要低8.04个百分点;再次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70亿元占20.83%,比全国同项指标要高4.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各省市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除了西藏地区之外,平均在46%左右。2007年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总额为271.26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的地方财政支出与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的0.71%和28.22%。
五、结语
(1)本文的统计分析数据佐证和分析了,环境保护投融资的运行状况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包括区域环境污染状况、经济总量与结构、政府投入和其他投资者的偏好等。
(2)环境保护投融资的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是当地社会资本形成和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与投融资主体行为选择的结果。
篇10
[关键词] 投资战略 现金流 宏观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公司投资战略是指将公司依据其整体战略,在对环境与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权衡风险与收益,将其拥有或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现金流)有效地投放与收回,以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投资战略是公司财务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公司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公司战略的关键。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公司的投资战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宏观经济因素将对商业周期产生影响;其次政府在商业周期不同阶段的经济政策将会对公司的投融资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将给到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对对公司投资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确保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二、基于现金流的投资战略
公司的投资战略主要涉及公司的长期资产,按照是否参与投资的运行,投资战略可以分为直接投资战略和间接投资战略。直接投资战略是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者购买已有企业的投资战略。通过直接投资战略,投资者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相应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间接投资战略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债券或股票等有价证券,以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战略。
以往有关投资的研究主要是从会计指标的角度将当期公司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的变动作为公司当期的投资。这样处理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公司实际投放于长期投资的现金流转情况,另一方面忽略了公司战略投资行为的另一面,即公司投资战略的调整所导致的长期投资的收回。而从现金流角度分析公司的投资战略则克服了以上缺陷。
在公司环境剧烈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金流是公司财富的载体,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日渐渗透到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分析管理之中,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财务决策、运营模式紧密结合起来。现金流体现着公司财务资源和经营能力,揭示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此外,现金流还在业绩评价等方面具有会计指标无法比拟的优点。可以说,公司对现金流的管理体现了公司财务战略的意图,公司现金流的特征揭示了公司财务战略实施的结果。
从公司现金流转的角度,公司的投资战略应当包括两个方面,资金的投放和资金的收回。资金的投放是公司实施规模扩张战略的体现,而资金的收回则体现了公司战略收缩或战略重点转移,二者均反映了公司战略的实施。
三、宏观经济环境对投资战略的影响分析
对公司的投资战略现金流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因素波动两个方面。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公司投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这就客观上要求公司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因此,公司在投资现金流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的特征。
繁荣阶段,由于可以较为容易地筹集资金,且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具有较好地预期,因此会采取扩张的投资战略,如扩建厂房、增加设备等。这一扩张性的投资战略将导致公司的直接投资现金流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间接投资现金流则表现为相对较小的规模。
衰退阶段,企业由于对未来前景的看淡,筹集资金成本较高,则会采取收缩的投资战略,可以出售多余设备,转产、停产,此时公司会减少直接投资现金流出,直接投资现金流入增加。
萧条阶段,企业一般维持现有规模,并适当考虑一些低风险的投资机会,如出于提高公司现金收益的目的,将现金资产投资于债券股票等长期投资,间接投资现金流增加。
复苏阶段,公司需要在市场中新的投资机会进行分析,确定未来的投资战略。此时出于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公司将转化已有的间接投资,为未来的投资战略筹集必要的资金。因此,公司间接投资现金流水平逐渐增加。
2.宏观经济因素波动。除了周期性变动之外,一些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如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非预期波动,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公司投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出于控制公司总体风险的考虑,公司会在未来采取措施降低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使公司保持较高的财务灵活性。因此,公司将会减少退出成本高的投资,如专用性较强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投入,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直接投资现金流水平。同时,为了减少公司持有现金资产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公司将资金投向于风险较小的,且退出成本较小的间接投资。因此,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公司投资战略现金流的特征表现为直接投资现金流下降,而间接投资现金流上升。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较小的时期,由于公司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较小,公司管理者将会减少对间接投资水平,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公司的自身特征,提高直接投资现金流。此时,各公司的投资战略现金流特征表现为直接投资现金流出水平较高,且公司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间接投资现金流出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