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0 08:3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卧床病人的日常护理

篇1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 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以及正确的姿式和变换。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 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自我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 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 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先给流质食物、糊状食物、稀粥,然后再给半流质,如面条、蛋羹、馄钝等,从少量过渡到正常量。如果病人进餐时,抓握餐具较困难,可先训练病人抓握木条、板条块等,继而训练其使用匙、筷子。如病人丧失抓握餐具的能力,协调性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时,将无法使用普通餐具,此时可将食物进行加工改善,制成病人易于进食的形状,并将碗碟固定在桌上,为病为特制长把勺等。在病人进食前还要加强病人起坐、坐稳的训练、用靠背支撑病人坐稳,然后逐渐撤掉靠背,自行坐稳。

篇2

【关键词】心血管病;常见症状;预防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83-02

对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护士应该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蝎,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心脏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1.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不可过饱;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注意观察用药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心电监护24h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卧床3-5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置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

1.2心力衰竭心衰病人的护理:限制体力活动:慢性心衰的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一长期卧床,以防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保持大便的通畅;给予吸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定期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反应。

1.3先心病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预防感染;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栓塞;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一旦出现,置患儿半卧位,吸氧,按心衰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药物护理。

1.4心肌疾病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疼痛护理: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衰时低盐饮食;避免激烈运动,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1.5心绞痛病人心绞痛病人的护理: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指导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氧气吸入;减轻心肌耗氧量,增加活动耐力:减少或避免诱因,制定活动原则,给予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三低一高)饮食,戒烟酒。

2常见症状及护理

2.1心悸心悸是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可伴心前区不适感。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心悸)。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如甲亢、严重贫血也可引起心悸。

护理时,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主要是测脉搏、听心率,必要时做心电图;严密观察病情:心功能不全时心悸可伴呼吸困难、发热、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伴晕厥、抽搐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说明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是应做何处理,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增加休息时间:让病人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的次数。不要让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料,以免引起心悸。

2.2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是,组织液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形成肺水肿,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按严重程度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护理时观察病情: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给是否减轻,血气分析是否正常;休息与:协助病人取合适,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流量为2}4L/min;提高活动耐力:根据心功能制订活动计划,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以减少体力活动,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呼吸困难。

2.3心前区疼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护理时疼痛的观察:注意观察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等;减轻疼痛,防止复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遵医嘱给予镇定剂、镇痛剂以及治疗;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减少的疼痛的恐惧。

2.4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护理时与休息:让病人多休息,下肢抬高,伴胸腔积液或腹水的病人宜采取半坐卧位;病情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定期测体重,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尿量、体重及水肿消长情况,检测血电解质的变化;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5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护理时休息与活动:发作频繁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作时处理: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头高足底位,解开领口,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是立即平卧,以防摔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6其他我们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病人,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病人入院时,要大方亲切地自我介绍,对于病人的称呼要讲究,不可以床号代替姓名:人员要了解病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病人的不同问题都要解决好,让病人感到满意,护理人员除完成好护理工作外,还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护理人员要协同病人家属对心脑血管肌体后遗症患者,有计划地进行肌体被动训练,并向家属详细指导怎样按摩患肢,被动运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通过肌体功能训练和正常训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得到改善,促进后遗症的康复,通过对大脑进行反馈刺激,使脑内残存的神经恢复功能,扩大支配区,这样才能促使瘫痪的肌体尽快恢复。

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精心绿化的环境,舒适的病房,清新的空气,给病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护理人员亲切的微笑,一让病人感觉到亲人一般的温暖.病房的安排尽力做到轻重病人分开,危重病人单设病房,恢复期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允许听音乐,可以看报刊杂志等,以便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感受美好生活的气息,激发病人热爱生命,渴望健康的情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篇4

【关键词】褥疮;预防;内科护理

1原因

1.1褥疮在外科方面常发生于骨科的病人或者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

1.2在内科方面常发生于下列几种病人:

1.2.1昏迷或者半昏迷的患者,如脑膜炎、脑血管患者等的病人。

1.2.2长期卧床消瘦的慢病患者,或者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如肺结核、贫血、肝硬变、肿瘤、糖尿病、伤寒、脊髓疾患等的病人。

1.2.3水肿的患者,如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肺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变合并腹水,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人。

预防和措施:褥疮的预防在护理工作中是一件经常而重要的工作。一旦发生褥疮,溃疡之处很难愈合,轻则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日期,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者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褥疮的护理方法是基本常识,然而,在日常护理中,有些护理人员总认为褥疮是不可能避免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未能按照不同情况具体地灵活地运用这些预防方法。

我院对于内科护理组将病人按病情及具体情况分类,然后采取了多种预防处理,因而在最近几年中没有一个病人发生过褥疮。下面介绍我们在日常护理中的一些经验和措施。

首先对于第一类病人即昏迷半昏迷和脑血管疾患伴有半身瘫痪的患者。

这类病人的特点是他们睡眠的姿态经常保持一个位置,因而经过2-4小时后,受压的皮肤就会发红。皮肤发红是指局部受压后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反应性充血,如果不及时注意纠正,发红的皮肤变为紫色形成坏死。同时病人又因此昏迷、大小便失禁、尿湿被褥,致使局部皮肤受排泄物的刺激产生褥疮。

预防:①更换卧位,有半身瘫痪的可采用平卧位或者向健侧侧卧。翻身的时间,可能按病人局部皮肤发红的时间和程度而定,约2-4小时一次。②大小便污床后,应及时更换,使床铺平整干燥。一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3次,避免排泄物的刺激。如果皮肤已经发红,应进行热敷,每次约10分钟。热敷后,皮肤即可逐渐恢复正常颜色。③床铺可用软床,亦可用硬床,只要平整即可。④这类患者不必强调使用气圈和酒精按摩,因脑血管疾患病人一般都很胖,而用气圈时,接触的地方受压过重,反而容易引起循环障碍。

我们曾有40多例昏迷患者,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褥疮的发生。在患病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营养的配合。根据我们的观察,病情逐渐好转时,虽不常更换卧位,皮肤也无变化。

第二类是指长期卧床消瘦的慢性病人或老年人。

这类患者神志清醒,大小便自主,有时自己尚能活动。但其全身营养较差,同时肌层很薄,只要局部受压2-3小时,皮肤就会发红和有麻木感,稍久不动也会发紫。

预防:根据皮肤压红和局部变麻木的时间来处理换卧位和用热水毛巾按摩局部。热水按摩后,病人就会自觉由麻木变为有知觉,周围皮肤充血发红,再隔10分钟则由红变为正常颜色。必要时也可能用气圈。我们曾有一个脑出血患者病例,连续向一侧躺卧一小时,局部皮肤即发红,甚至感到麻木。后来采取白天隔一小时翻身一次和一天用热水按摩5-6次的措施,在三个月的期间内,没有发生褥疮。

第三类是水肿的患者这类病人常系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肾脏病肾变期、肝硬变合并腹水、多发性浆液膜炎,以及营养不良性的水肿等病例。病人因皮下组织积水而影响充足的血液供给,致使皮肤下组织因缺血而引起坏死。同时,又因心脏代偿机能不全或者腹水压迫心脏而呼吸困难,被迫采用半坐位,从而水肿下垂至臀部和足部,营养更差,而患者又不能活动,因此易于发生褥疮,而且预防比较困难。

具体措施和结果:①白天适当地根据病情更换坐位2-3次。②臀部不采用气圈,因此气圈中间有洞,容易使水肿部垂入洞的中央,宜改用柔软的绒毛枕垫平;床铺亦应无皱折和颗粒碎渣。③患者应穿宽大柔软的布衣裤,避免缝线擦伤皮肤,发展成褥疮;如包扎腹带,也须用质地特殊柔软的。④水肿的脚部先用热水浸泡,再用软毛巾轻擦干,臀部、髂骨脊部和背部都用软毛巾热敷;每天施行3-4次。⑤改善全身营养情况,根据病情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我们曾有三例卧床一年余的全身水肿的患者,由于采取以上预防方法,终于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2讨论

没有分析比较,就没有说服力。通过实践与观察比较,严格采用规范预防和护理措施的较之前没有严格执行规范措施的,褥疮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甚至在近一年半时间内没有一例发生,从这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护理得当,褥疮的发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措施的执行也需要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这一良好效果,也大大增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为内科护理中如何杜绝褥疮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预防方法措施,以供同行们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侧裂区损伤;重型颅脑外伤;对应护理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eng Q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nursing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ombining big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Choosed 127 patients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led group.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mon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ults: The results of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 (P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lateral fissure area injury,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通常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很易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病情会急速变化,救治率低,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应当给予广泛重视。为了探讨应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研究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的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的护理资料,详情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 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我科接诊重型颅脑外伤病例127例,诱导127例颅脑显现重型外伤的起源因素:打击、交通事故以及高空坠伤、跌伤。127例均为外侧裂区损伤,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以及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等。随机将127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例分组:重型外伤组(64例)和重型受损组(63例)。在重型外伤组中,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12岁到61岁,平均:39.56±12.27岁。在重型受损组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年龄:13岁到62岁,平均:39.66±12.30岁[1-2]。

1.2护理方法

1.2.1重型外伤组 对重型外伤组的64例予以传统护理。

1.2.2重型受损组 对重型受损组予以对应护理(包括传统护理+心理、饮食、康复护理)。1)传统护理。应对血压、呼吸以及脉搏、体温等行严密观察,并对指甲色泽以及口唇色泽、出汗状况、瞳孔、意识状况等行严密观察。此外,还要对液体出入量做好24h的登记。若发现问题,记录并处理。还要对呼吸道加强管理,通过雾化吸入使呼吸道处于湿润状态。另外,还要通过冰敷、冰帽以及冰枕行头颅降温。在输入止血药以及抗生素、利尿剂、脱水剂时,要准确且及时。2)心理护理。此时,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都存在担心以及焦躁、恐惧的心理,护士在解释与劝导的同时,应当耐心并谨慎,多听取主诉、给予最大的支持和疏导、关怀等,稳定病人的情绪,促进顺利治疗。3)饮食护理。食物营养应当充足,饮食应当保证高维生素、低脂以及低盐。对于进食困难者,应当暂且禁食,并通过补液行静脉支持,在肠功能恢复后,可食用普食。对于一直昏迷者,将适宜消化、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通过鼻饲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喂养。4)康复护理。制定训练计划,进而坚持锻炼,规避残疾风险。在早期的卧床期时,病人应当被动运动:做按摩以及转移等。在离床期,病人应当做站立锻炼、垫上锻炼、平衡锻炼以及坐位锻炼等。在做肢体锻炼时,要伴随语言锻炼,让言语困难者可以恢复言语功能。此外,还应当做吃饭训练、活动训练、洗漱训练、穿衣训练以及入厕训练等,使病人可以实现自理[3-4]。

1.3统计学 结果检验为:P检验和t检验。检验软件:SPSS15.0,P

2.结果

在重型外伤组的64例中,5例痊愈,概率:7.81%,27例残疾,概率:42.19%,14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21.88%,18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28.13%。在重型受损组的63例中,14例痊愈,概率:22.22%,37例残疾,概率:58.73%,7例处于植物生存的状态,概率:11.11%,5例因损伤、梗死过重而死亡,概率:7.94%。显然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比重型外伤组的好,P

表1 比较重型外伤组和重型受损组的护理效果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颅底骨折伤或者重度的脑挫裂伤,具有粉碎性和广泛性,病情复杂,恶性发展较快,可引出多型并发症。当病人颅脑显现重型外伤后,会出现各类恶性、不良病状,例如:脑干损伤、脑疝以及急性颅内血肿等,这将直接有害于生命,因此给予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临床护理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受伤、患者遵医嘱或者由于病人角色强化以及家属的心理,患者自然地被安排或自我安排卧床休息[8],临床上患者因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给身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或副作用。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足下垂、肌肉萎缩、压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是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系统化的干预模式,让患者尽早下床,从而减少卧床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卧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9]。但由于卧床休息的传统观念在患者及家属脑海中已根深蒂固,且临床医护人员未完全认识到系统化活动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系统化干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未得到全面推广。

对应护理是一种预防性护理,能让颅脑有重型外伤,且侧裂区出现损伤以及脑部大面积发生脑梗死者的生存率、治愈率得得到提高,能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凤仙.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34-35.

[2]常小霞.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52-353.

[3]王国芳,朱青峰.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81-82.

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07-02

前言:医院的环境氛围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了使神经内科病人尽快康复,我们要将神经内科病房的环境保持温馨,管理有序,此外,还要进一步落实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为了给病人以最好的照顾和治疗。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学习以及强化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是卧床不起、二便失禁的病人,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应鼓励下床做简单活动,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宜吃半流质,进食要慢以防呛咳,昏迷、吞咽困难者给鼻饲。高热及泌尿系统感染者鼓励多饮水;给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有无抽搐,如有变化随时通知医生;昏迷、偏瘫症状、癫痫发作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尿潴留者给予导尿,留置导尿管;注意加强口腔、皮肤、会的清洁;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各个关节防止过伸及过展,可用夹板等扶托。定时进行按摩、被动运动,鼓励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病情危重者做好护理记录及记出入液量;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备好有关的急救器械和药物,并保持完好的状态;出院前做好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如何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等注意事项。

2 加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学习

神经内科护理是一门学问,并且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尽最大的努力服务病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经常加强业务学习,增强科研意识,转变服务意识;医院方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每月定期举行专科知识讲座、护理查房、操作考核;鼓励科室的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自学课程。长期以来,要一直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形成了重视继续教育、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科内每年在省级以上护理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重视质量控制,保证护理安全。神经科的病人对护理的依赖程度较高,护理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技术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康复护理质量。对病人的管理方面着重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评估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意外的发生。神经内科护理团队要用精湛的技术、热忱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科研意识,不断探索进取。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护理人员要积极汲取新技术使用新手段,广泛开展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调适及护理会诊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每位患者争取最大程度的康复。同时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通过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让患者及家属掌握防病治病方法和保健养生之道,衍生和深化了专业护理的内涵。

3 强化神经内科护理的管理

在神经护理方面的工作中,为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院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科室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班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依据制度和标准进行管理,并做到常督促、勤落实;不断提高护理教学工作水平。在带教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观察、评估、分析、解决问题及与病人沟通等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全体实习学生的好评。为了提供优质、安全、温馨的服务,管理上抓落实、业务上求创新、工作中寻突破、作风上求务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制度、规范、流程,使用科学合理的专科操作技术,确保所有的护理行为可靠、安全、有效;将科室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归总,制定成册,每人一本,以此为日常护理的标准;加强护理业务能力培训,执行严格的“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礼仪培训,规范服务语言、行为,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时间表,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患者的护理分成责任组,具体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建立责任护士制,每名住院患者有一名责任护士来负责这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推行电子病历,简化文书书写内容,使她们集中精力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总之,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加强系统培训,实践着“优质护理服务”的贴心工程。护理服务目标是:落实首问负责制;主动服务、主动回访;理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病人来时迎接声、护理操作解释声、住院期间宣教声、服务不足报歉声;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

4 结语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合理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把医院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之中,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效果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肝昏迷;护理;体会

1 引言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除正规的抢救治疗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2 临床资料

我院近两年收治各型肝昏迷病人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暴发性肝昏迷5例,急性典型性肝昏迷8例,慢性间歇性肝昏迷2例,暂时性肝昏迷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治愈8例。

3 护理体会

3.1 进行神志意识观察 (1)肝昏迷早期,常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淡漠、性格和行为的异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护理人员在巡视病人时,发现病人出现异常表现时,应考虑到肝昏迷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病人处于中度昏迷时,常烦躁不安、大声尖叫、答非所问。(3)深度昏迷的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口腔、褥疮的护理,尽一切努力抢救病人的生命,不放弃一丝希望,不少病人就是在死亡线上护理成功的。

3.2 清除诱因 某些诱因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病人多数不能耐受麻醉、止痛、安眠、镇静等类药物,如使用不慎时,可迅速进入昏迷,导致不可逆转的昏迷,当病人烦躁不安或有抽搐时,原则上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可注射小量安定等。

3.3 注意休息与饮食 (1)绝对卧床休息,帮助病人日常生活,解除病人的忧虑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2)禁食蛋白质,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总热量控制在1200~1500kCal左右,直至完全清醒后1周内。

3.4 清洁肠道和导泻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可用缓泻剂,如乳酸果糖口服。乳酸菌冲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系一活菌制剂,服用时需用温开水(低于60℃)冲服,以免水温过高而杀死乳酸菌,达不到治疗目的。排便时切忌用力屏气,必要时可用指套抠出大便。防止出血。如有九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则应在出血停止后通过胃管将血液抽出,然后注入50%硫酸镁30―60毫升,并同时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的白醋洗肠,目的在于消除消化道内积存的血液,减少氨的形成。

3.5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记录24h出入水量。尿失禁者可应用塑料袋或留置尿管,为应用脱水剂、利尿剂和计算补液总量提供依据。(2)根据尿量,补充钾离子。少尿时不吃香蕉、桔子等含钾较高的食物,而尿多时应及时补充钾。(3)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时,要选用弹性好、管腔比较粗的静脉,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在0.5h内输入体内,达到渗透性利尿的目的。加压输液时,需专人看管,防止空气栓塞,滴注完毕后,应及时观察尿量并做好记录。

3.6 助腹腔放液 肝昏迷病人,多有大量腹水,在放渡过程中要一次放剂量不超过2升。过多会导致腹内压骤降,门静脉系统瘀血,使回流人肝内血减少,肝细胞缺氧坏死,加重肝昏迷。还会因过多缺失蛋白质、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再度发生肝昏迷

3.7 物理降温 在低温下可减轻脑细胞损伤,故高热的病人宜采取物理降温,冰帽可降低颅内温度,从而保护脑细胞。

3.8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出血,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给予氧气吸入应注意清洁鼻腔,每班次更换鼻导管,保证氧气吸入通畅。经以上护理配合治疗。18例肝昏迷病人有12例苏醒,疗效满意。

3.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主要症状、体征、化验、进食、出入量、治疗效果及降氮药物的副作用等。

篇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是老年人获得满意的护理。

方法:对我们光荣院2005―2010年间收住的60例瘫痪在床的休养员根据个性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60例病人经过护士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虽然他们有的因为年事已高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在有生之年都获得了生活和心理的最大满足,积极主动地配合护士很好的护理。

结论:只要护理得当,尊重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那么就会醉的程度让他们摆脱痛苦,快乐的享受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变化 慢性病 生活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是老年病人护理的一项全新课题。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系统机能衰退,患病后往往导致卧床不起,有的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风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严重的肺部疾病都是造成长期卧床的原因。通过本研究对60例老年病人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休养员2005―2010年因病卧床的老年人 男性 60例 年龄67―90 平均年龄78岁

1.2 护理方法:(1)安置舒适的环境;(2)合理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3)了解老年人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4)预防并及早治疗并发症。

2 结果

60例老年病人经过护理,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衰老是人类生命的必然结果,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心力渐减,出现反应、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及适应能力减低,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悲观失望等。尤其住在光荣院的这些老人,大多无儿无女,他们孤独寂寞情感脆弱,易于受损,对周围的人和认和事比较敏感,有极重的猜疑心,有时候领导或护士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他们的猜测,认为是在谈论他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好像自己没用了,被社会遗弃了,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他们更需要有精神寄托之所。另一方面,进入老年期,每个人都需要面面临生理和心理的极大变化,由于机体衰老,易患各种疾病,不免对生活留恋,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得病后,求医心切,希望立即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客观事实不能尽如人意,他们就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互为影响,出现恶性循环。

3.2 护理:(1)环境 卧床老年人要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清爽,经常进行消毒,温度湿度适宜,日常用品应放置在易于取放的位置,暖瓶等危险物品应远离老人,以防发生意外,偏瘫老人应加床档,防止摔伤。

(2)饮食护理 老年人消化道也像全身组织一样日趋衰老,不可避免会发生牙齿松动,味觉差,咀嚼、吞咽困难,胃粘膜及肠蠕动功能减弱,加之卧床,会增加上述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出现食欲下降,食量减小,易发生腹胀、便秘、体重减轻等。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一则加强牙齿的咀嚼能力,二则防止便秘。食物烹调尽可能要做到色香味美,并保持多的水分,适当运动增加血液循环和肠蠕动,从而增加食欲,注意按时进食,晚餐不宜过饱,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早通知医生处理。

(3)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与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活动,及时疏导老人的郁闷情绪,向老人解释病情,指导老人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讲究谈话时的技巧,维护老人的自尊心,讲话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言要温和亲切,让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还有一种非语言交流艺术,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士见到老人后要用温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目光,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感觉得到了鼓励和爱戴,唤起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外,触摸也是护患沟通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通过适度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等情感.。

3.3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卧床时间久的话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卧床老人的护理重点。

(1)预防褥疮 老人床铺应松软、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协助老人翻身,对受压部位经常按摩和热敷,动作应轻柔,如果已经形成褥疮,要及时进行抗菌,消炎处理,以防进一步发展。

(2)预防坠积性肺炎 保持老人室内空气新鲜,做好空气消毒,帮助老人更换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时及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时及时治疗,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条件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总之,卧床老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的、细致而艰辛的工作,需要我们护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不仅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对卧床老人来说,情感重于一切,要舍身出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得到亲人般的温暖,全心全意的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最的限度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护理得当,80%的老人会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甚至达到自理,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华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 A):827―872

篇9

【关键词】军队老干部;长期卧床;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06―02

目前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卫生所保健医生新的课题与挑战,我们积极创新、改变服务方式,提出“三个转变”,即由门诊服务向入户服务转变;由医疗服务向全科“一体化”服务转变;由传统服务向科技服务转变。在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的同时,加大康复护理、关怀照料的工作含量,把医疗保健工作的重心前移至老干部家庭,不断强化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意识,完善个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和人文关怀措施,进一步把卫生所的服务位置提前,把医疗保健工作的重心前移至老干部家庭,把医疗保健服务渗透到老干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的到户服务、守候服务、跟踪服务和伴随服务,努力为老干部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针对目前老干部卧床多、疾病多、并发症多,卧床后家庭护理难、措施差,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特点,我所制定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并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宣教、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质量。

1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卧床病人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指导家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不仅可以使病人身心舒畅,而且对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 。

1.1晨间护理 :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的梳理、按摩受压处。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舒适,且利于预防并发症 。

1.2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 ,给病人擦身、用热水泡脚,女病人清洁会阴,修剪指(趾)甲,甲缘剪后应用锉刀磨平,以防划伤;冬季应注意保暖,擦身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病人受凉 。

1.3协助病人进餐:应先排尿,洗净双手,帮助病人进餐。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消化及吸收功能降低,易引起便秘,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同时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于体格较胖的病人,应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防止过度肥胖加重体内其他脏器负担,引发并发症。

2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他们往往产生了隔绝感,不愿意去沟通。而孤独、压抑、自卑等负面情绪困扰着他们,自尊心严重受损,心理障碍加剧,使得他们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具有责任心,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知识,多巡诊、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家属也要多与病人聊天,鼓励病人,不能有反感情绪,多一些交流,良好的沟通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也是一种心态引导,使病人感到亲切、安全,帮助其早日恢复。

3 饮食护理:

高龄、长期卧床的病人,因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饮食方面由卫生所医生指导并制定健康食谱,生活服务中心协助配餐,家属积极配合,要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原则,多变花样,以增进食欲,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呼吸道感染:卧床太久,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家属要经常为病人变换 ,给予翻身、叩背 ,鼓励病人有痰应尽量咳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物及雾化吸入治疗。神智清醒者可练习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安静,注意室内空气的调节,保持新鲜与温湿度适宜。通风换气时避免对流,防止病人着凉,湿度应保持在50%~60%,保持口腔卫生。

4.2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病人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膀胱及肾脏形成结石或者感染。应注意外阴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家属为其常按摩、热敷其下腹部,以促进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滞留的时间[1]。尿失禁病人垫以尿不湿或尿布,随时更换,每晚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如为男性病人可用套将尿液引流入尿袋内,定时取下套,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烂及感染。早晚用碘伏或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1次。同时对病人进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训练。指导病人每天4次或5次收缩和放松会的肌肉,起到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2]。

4.3褥疮:由于长期皮肤受压,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因此做好宣教,以便预防褥疮的发生,医护人员每周三次入户巡诊时定期检查,并指导家属,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4.3.1 保证床单位平整、无皱、无渣屑,家属为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推、拖、拉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每2~3h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h,在骨突处及受压处用软枕等衬垫物,更换支点,避免某一处长时间受压[3]。

4.3.2便具最好使用边缘光滑的塑料制品,使用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为避免划伤,也可在便具上垫棉垫。

4.3.3每次翻身时,都要查看患者的受压及易损部位,有无红肿,有无渗出,有无破溃,以及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4.3.4长期卧床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干裂,指导家属每天应用温水给予擦浴,擦浴后给予皮肤涂抹护肤霜,然后给予骨隆突轻轻按摩10 min~15 min。

4.3.5对大便次数增多的病人,告知家属清洗后应给予锌氧油保护肛周皮肤[4]。 也可以用电吹风将出风口距会阴约30-40cm,手背向会阴,手心向电吹风出风口(过滤热源,以免烫伤病人),距病人会约15cm,吹干局部,此方法的优点: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压疮或尿疹发生。局部经热疗,可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疼痛,促进局部皮肤干燥,增加病人舒适[5]。

4.3.6设置翻身卡,定时翻身,并由家属详细记录皮肤情况,以便巡诊医生掌握情况,并做出相应指导。

4.3.7可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碘伏具有使组织脱水,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的作用,对黏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可在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缓慢持久的释放出有效碘,能保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防止细菌的侵入。凡士林能在局部形成封闭性油膜,有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擦伤,延长翻身时间的作用。

5 便秘: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不同饮食习惯与老年人便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

5.1指导家属制订合理的食谱,保证营养摄入平衡,食物宜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化维生素,也可给予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5.2医生也可根据情况使用润肠、通便药物。

6.足下垂:下肢瘫痪患者极易形成足下垂,因此平时足部应给予足板托、枕头等物品支撑,指导家属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7.深静脉血栓:卧床患者因为肢体运动减少或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预防可给予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下肢弹力绷带或穿专用弹力袜,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切勿擅自加药或停用,家属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压痛和青紫。医生定时给予检查凝血功能。

8.骨质疏松: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不慎摔伤后易发生骨折,且治疗困难。长期卧床,运动减少,每天丢失的钙量高达150毫克,一周丢失的钙量占身体总钙量的1%,相当于正常人一年丢失的钙量。 饮食方面增加钙的摄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摄入钙量为1500mg,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改善饮食结构,治疗药物有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钙剂、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7]。家属应经常帮助病人活动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防止钙的流失及肌肉萎缩。定期检查双光能骨密度,及抽血化验。

除以上护理措施,我所针对各个项目,制定检查项目表,并进行总结,根据已发生并发症给予对应治疗。每月开办健康讲座,对家属及其他老干部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针对老干部的不同需求,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实行家庭病房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湘华,张红玉.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J],中华医药卫生杂志,2004,1(4):109.

[2] 张兔梅.脑出血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2B):51.

[3] 徐英德,褥疮的家庭预防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2007,7(4):366-367.

[4] 徐依凡,冯晶.压疮病人的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9C): 244-247.

[5] 凌秋英,电吹风在卧床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1)45.

[6] 杨倩,陈长香,李淑杏.不同饮食习惯的老年人便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C):3305-3306.

[7] 张泽鸿,孙平,洪曼杰,刘忠厚.老年骨质疏松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8):753-755.

篇1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36例病毒性肝炎及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6例病例当中,男性110例,女性26例,其中甲肝1例,乙肝108例,丙肝8例,戊肝11例,非甲非戊7例,未分型1例,年龄6~80岁,合并肝硬化28例,肝肾综合征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脂肪肝4例,肝性脑病2例,行人工肝1例。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活动:肝炎病人活动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肝淤血,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待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同时应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2.1.2 心理护理:肝炎病人因久病不愈,特别是乙型肝炎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应多关心病人,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病人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多讲解肝炎的一般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3 合理饮食: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利于肝功能恢复。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清淡的饮食。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鱼、瘦肉、鸡肉等,可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肥肉、脑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以植物油为主。有腹水的病人应限制水、盐的慑入,不吃用盐腌制的食品,对于有肝炎后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避免油炸、硬、骨刺等刺激性食物。

2.1.4 基础护理:作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给予翻身,加用气垫床,以防发生褥疮。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时及时用约束带,加床栏以防发生意外。

2.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情况,皮肤黏膜及巩膜有无黄染,黄疸进展程度,神志改变情况,观察大、小便的量和性质。

2.2 并发症的护理

2.2.1 发热的护理:常用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脉,25%~50%酒精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可用药物降温,退热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导致虚脱。

2.2.2 出血的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嘱病人避免碰撞、损伤,不用手挖鼻,用牙签剔牙,以免诱发出血。有鼻出血者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出血,局部穿刺、注射后应压迫止血5~10分钟。要减少注射次数,适当使用静脉留置针。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凝血因子复合物、输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备好抢救用品及药品。

2.2.3 肝肾综合征的护理: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检测尿常规、尿比重、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钾等。合理使用利尿药物,避免大量利尿、大量放腹水及使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观察水肿情况及腹胀程度。

2.2.4 预防感染:加强病房环境消毒,每日常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8.4消毒液进行地面、墙壁及床头柜和床单位的消毒,减少陪护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有无口腔黏膜、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的症状、体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注意真菌感染情况。加强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2.5 肝性脑病的护理:密切观察前驱症状,发现有行为异常、定向力改变和扑翼样振颤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用抗肝昏迷的药物,如精氨酸、乙酰谷酰胺等,并用弱酸醋保留灌肠,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注意神志、瞳孔变化,昏迷时按昏迷常规护理。

2.3 药物应用的护理:护士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应用方法,合理调配用药的次序,使不良反应减少,达到更好的药疗效果。要经常巡视,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改用其他药物。如干扰素可引起发热反应,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对症处理。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增高,甚至黄疸、脱发,大多不需停药,待停止干扰素注射后,症状可逐渐好转。大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时,部分病人出现局部触痛性红斑,一般2~3天可消失,用药时适当增加溶媒的量,缓慢推注,可减轻避免上述反应发生。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刺激血管,引起局部血管疼痛,应选择粗直的大血管,尽量避免使用小血管,固定好针头,避免药渗漏出血管外。一旦发生,应及时对症处理,用33%硫酸镁局部湿敷,隔4小时后用热水敷局部,以促进渗液的吸收。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滴数一般控制在每分钟30~40滴之间,不宜过快。如症状严重时,应报告医生给予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