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4-20 08:3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尿病人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尿道损伤多见于男性。早期处理不当,常发生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损伤病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损伤病人, 年龄16~64岁,其中车祸15例,跌伤12例,正常性生活断裂2例,前列腺术后半年内性生活断裂1例。前尿道损伤18例,后尿道损伤12例。
1.2 辅助检查 导尿试验可以检查尿道是否连续、完整。严格无菌下轻缓插入导尿管,若顺利进入膀胱,说明尿道连续性没有中断。一旦插入导尿管,应留置导尿1周以上,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若一次插入困难,不应勉强反复试插,以免加重损伤和导致感染。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片显示骨盆骨折。必要时行尿道造影,可确定损伤部位及造影剂有无外渗。
1.2 治疗 尿潴留不宜导尿或未能立即手术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吸出膀胱内尿液。尿道损伤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插入导尿管成功者,留置尿管引流1~2周。尿道撕裂伤,不能插入导尿管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并保留2~3周。尿道撕裂伤,损伤重,伴骨盆骨折者,前尿道损伤,行尿道修补术或尿道端端吻合术;后尿道损伤,行尿道复位术。后期定期尿道扩张。尿外渗的处理在尿外渗区作多个皮肤切口,深达浅筋膜下,彻底引流外渗尿液。待病人拔除导尿管后,需定期作尿道扩张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尿道损伤后病人情绪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情绪急躁,担心预后不良,食欲下降,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护理,护士要鼓励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调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家属工作,使病人能得到更多地关怀和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2.2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对轻微尿道损伤和尿道挫伤无排尿困难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病情发展,应用抗生素,根据情况进行尿道扩张。密切观察病情,每1~2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注意有无休克症状的发生,及时给予输液、输血、镇静和止痛等支持疗法。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轻度尿道损伤排尿不困难者,仅需多饮水,保持尿量。血尿时可应用止血剂,观察排尿通畅程度及尿的颜色性质。对留置导尿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及白细胞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膀胱过度充盈的病人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以临时减压,防止膀胱破裂和缓解膀胱过度充盈导致的疼痛。
2.3 术前护理
每隔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症状。保证休克病人输血、输液的通畅,补充血容量。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危重病人尽量少搬动去做检查,以免加重损伤和休克。
2.4 术后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且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肾损伤、膀胱破裂、后尿道损伤术后病人,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前尿道损伤术后6h、无麻醉反应者,即可正常饮食。定时观察体温,了解血、尿白细胞计数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加强损伤局部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及气味。会有损伤时,早期清创至关重要,术后保持会清洁,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伤口周同清洁干燥。下腹壁或会切开引流处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避免污染手术切口。引流物一般于术后3~4日拔除,若发生感染或尿瘘则延长拔管时问。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如有尿道狭窄,排尿不畅,需适时、定期扩张尿道。扩张时应根据尿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尿道探条,动作轻缓,避免医源性损伤及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5 引流的护理包括:对尿外渗行多处切开引流的病人,应注意引流液的量、色、性状、气味,评估引流效果及有无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异常,防治感染,一般2~3日拔除引流物;常规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一般需留置尿管7~14日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如为尿道修补或吻合术后,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至2~3周;常规做好膀胱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留置时间视尿道恢复情况而定。
2.6 生活护理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七洁”。
骨盆骨折病人不得随意搬动,以免加重创伤,同时睡硬板床。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便后及时清洗,防止污染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早期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食欲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发红、水肿、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建立翻身卡,指导和协助患者卧床时翻身,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沐浴时动作轻柔,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3 讨论
尿道损伤在泌尿系损伤中最为常见,精心细致,以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参 考 文 献
[1]夏泉源.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篇2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护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及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可导致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等并发症,对老年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病人迫切希望得到有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1]。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会出现各种不适及并发症,严重影响到疾病的康复,因此术后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我院于2009年9月-2012年9月,对74例前列腺增生病人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术后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临床资料共74例,年龄在57-88岁,平均年龄70岁,均具有尿道梗阻等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其中尿潴留病史29例,合并感染31例,住院时间为9-26天,平均14天,均治愈出院。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插入电切镜,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直至尿路通畅,检查无明显出血后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
2 结果
7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术后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如担心手术效果及疾病预后,留置尿管的痛苦和日常生活的不便以及术后尿失禁、疼痛和出血等给病人造成紧张和不安,病人迫切需要来自护理人员和家属等的心理支持。护士应加强巡视病房,主动关心病人,询问有无不适,及时了解和满足病人的生活所需,可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其信心和安全感。在进行尿管护理等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并注意维护病人自尊。同时指导家属给予病人生活、情感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支持,以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取去枕平卧6-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者,可进流质饮食,宜先饮少量的温开水,再进食米汤,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1-2日后无腹胀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及按摩双下肢。留置尿管期间应加强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及冲洗器,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鼓励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术后4天鼓励床上活动,一周后逐渐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3.3 持续膀胱冲洗护理 为避免术后膀胱内血块形成,需用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色深则快,色浅则慢。随冲洗持续时间的延长,尿色逐渐变浅,若尿色深红或逐渐加深,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妥善固定导尿管,防翻身时受压、扭曲、脱落,确保冲洗及引流管通畅,如有血块堵塞,可用50ml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抽吸至通畅,操作时动作轻柔,并注意无菌原则。冲洗期间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及及尿量。一般2-3天后可停止冲洗,如引流液又变红,则应继续延长冲洗时间,直至转清为止。
3.4 膀胱痉挛和疼痛护理 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胀痛,排尿急迫感,阵发性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膀胱痉挛易导致膀胱冲洗不畅、反流及出血[2]。常见原因为病人精神紧张、冲洗液温度不当、导管刺激、血块堵塞冲洗管等。病人发生膀胱痉挛时,首先应安抚患者,嘱勿紧张,解释发生痉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观察冲洗管是否通畅,如有血块,应及时冲洗。冲洗液的温度适宜,冬季保持32-35℃,夏季22-25℃[3]。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肌肉注射曲马多或哌替啶,口服地西泮或曲马多缓释片,也可用维拉帕米加入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术后留置硬脊膜外镇痛泵者,按需定时注射小剂量吗啡。
3.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5.1 电切综合征 电切综合征是指在电切的过程中,大量的冲洗液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水中毒,病人在几小时内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因此,护士应勤巡视病房,加强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立即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脱水剂,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吸氧等。
3.5.2 尿频、尿失禁 一般在术后2-3天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训练,以预防和降低拔管后尿频和尿失禁的发生。嘱病人有意识地收缩腹肌、臀肌及括约肌,每天训练15-30分钟,每次收缩3-5次。拔管前应夹闭尿管3-5天,2-3小时开管1次,以训练膀胱的功能。若拔管后仍出现尿频或尿失禁的现象,同时可采取针灸或理疗等方法,一般术后1-2周即可缓解。
3.5.3 出血 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以术后24小时内发生多见,应加强观察,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及小便的颜色。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因素,禁止灌肠或肛管排气,以免引起前列腺窝出血。一旦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冲洗,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扩容、输血等抗休克处理。同时指导病人应在术后一周逐渐离床活动。
4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劳累。术后1-2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性生活等,防止继发性出血[4]。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应定时排尿,切勿长时间憋尿,以免影响逼尿肌功能,导致尿潴留再次发生。注意观察有无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及血尿等现象,一旦出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处理。定期行尿液检查、复查尿流率及残余尿。
参考文献
[1] 沈红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3):338.
[2] 赵蓉.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2):676.
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诊断为GDM。而口服降糖药物能通过胎盘,对胎儿不利,且通过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GDM患者,注射胰岛素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19例GDM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19例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中医医院(莱芜271100)
GDM病人,初产妇17例,经产妇2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5岁;体重50~75kg;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4例。
1.2 方法 ①胰岛素笔注射:可遵医嘱选用短效或短长效混合注射,尽量选择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用量要准确,每天2~3次注射。②注射部位:因胰岛素注射部位与吸收速度按快慢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但GDM患者不宜注射腹部,以免血糖降得太快,发生低血糖而影响胎儿,故采取手臂外1/4,大腿前外侧,臀部皮下注射。③注射时间充分:部位轮流交替进行,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避免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
2 护理
2.1 用药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 由于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孕妇几乎都知道在孕期不能乱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GDM患者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且可能因无法完成“确保自己和胎儿安全顺利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这一母性心理发展任务而产生焦虑、恐惧[1]。故首先向病人讲解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使其正确认识胰岛素,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其讨论面临的问题及心理感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2.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来说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之目的是为了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妊娠毒血症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指导其根据所注射胰岛素的类型选择进餐时间,注射后30min或即刻进餐。②节食,蛋白质量要充足,可多食绿色蔬菜,水果以草莓、猕猴桃、菠萝等优先选用。忌煎、炸等饮食,忌糖巧克力等甜品。③不可过分控制饮食,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且避免发生低血糖而对胎儿不利。
2.3 运动护理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母子健康,并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运动应选择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运动时间30mim,最好选择餐后30~60min运动,忌注射胰岛素等待进餐的时间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而影响母儿。
2.4 分娩期护理 若胎儿发育正常,宫颈条件好,则适宜经阴道分娩。护理人员应观察产妇有无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心跳过速、盗汗、苍白、饥饿等现象。密切注意静脉输液的性质与速度,如葡萄糖、胰岛素、催产素,以维持产程并及早发现有无异常现象。
2.5 母婴监护 ①孕妇监护。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3~5.6mmol/L,餐后2h血糖4.4~6.7mmol/L,每月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6 出院指导 患者需继续控制饮食,保持正常血糖。教患者降糖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适当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好自我监护(自测尿糖、血糖)。内科随诊,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糖尿病慢性病变和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危害与疾病病情程度、孕妇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以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2]。母体高血糖,葡萄糖通过胎盘引起胎儿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组织蛋白质合成,使脂肪及糖原在胎儿各组织中沉积增多,导致巨大儿,而巨大儿易引起难产、产伤、新生儿窒息,并增加剖宫产率[3]。所以,对GDM的早期诊断,并尽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通过早期应用胰岛素,加上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等积极的护理手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对控制糖尿病病情、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Suppl 1):151-152.
篇4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指导;护理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孕产妇在怀孕之前没有患糖尿病,但是在怀孕的时候出现高血糖的不良现象,发生率较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方法是:在孕产妇怀孕24周至28周之间,让其喝下50kg的糖水,等待一小时,对孕产妇的血糖进行检验,如果孕产妇的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那么就要做进一步的检验,进行100kg耐糖测试。通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出现异常,怀孕期间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同时还会导致孕产妇体内的羊水过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巨大儿,更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胎死腹中,对于新生儿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所以,要保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胎儿在围生期的生命安全,就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保证母子平安。本文对采取健康指导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摘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定期进行检查与分娩,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50例进行观察,患者的年龄在20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2.6)岁;其中经产妇10例,初产妇15例,患者的怀孕周期在32周至42周之间,其中,自然分娩的患者有9例,剖宫产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都符合以下条件:①进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空腹血糖检验,均大于或等于5.8mmol/L;②对空腹的患者进行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1小时之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7.8mmol/L;③对患者进行50gGCT异常之后,继续进行75gOGTT检验,即75g葡萄糖耐糖测试,空腹及餐后检验血糖水平,所有患者均有亮相以上超过上限值。
1.2 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围产期的常规护理、运动、饮食以及出院后的指导。
1.2.1 健康指导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对患者及胎儿的影响,使他们能够迅速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的具体内容如下: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学习,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明白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了解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习惯以及自我检测血糖水平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 运动指导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要知道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这样能够促进体内的胰岛素结合受体,将血浆胰岛素浓度有效降低,从而能够避免高血脂症的发生。
1.2.3 饮食指导护理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就是要保证合理正常的饮食,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取,患者每天摄取的热量至少要有150kJ/kg,其中,要含有30%的脂肪,50.0%的碳水化合物以及20.0%的蛋白质,同时,食谱中要包括富含铁、钙元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保证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此外,在注射胰岛素半小时之后,患者必须要进食。
1.2.4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在妊娠期间对母婴的安安危非常担忧,再加上患者长期的服药控制病情,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该要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多加交流,经常鼓励与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2.5 妊娠期的监测护理 在患者怀孕28周之后,每个星期都要定期检查,除了要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之外,患者还要进行尿蛋白、尿糖以及尿酮体测试,怀孕34周至36周之后,安排患者住院,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住院的意义与目的,严格监测患者以及胎儿。每周进行一次的无应激试验以及B超检查,勤听胎儿的心跳,教会患者自数胎动,掌握胎儿的心跳。
1.2.6 分娩后的护理 患者分娩之后,要对患者的抗胰岛素激素水平进行详细的监测,分娩后的一天内,给予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要适当减少,分娩后的1天将胰岛素用量改为原用量的一半,分娩后的2天,胰岛素用量改为原用量的2/3,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不良现象。同时,对患者的阴道出血以及子宫收缩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会阴以及腹部的伤口,是否出现渗液以及红肿现象,指导患者服用广谱抗生素,避免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经过上述健康指导护理之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护理前的40.0%提升到护理后的92.0%;同时,餐后血糖水平也有明显下降,护理前餐后2h的平均血糖水平为(11.6±3.9)mmol/L,护理后餐后2h的平均血糖水平为(9.6±2.7)mmol/L,两组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由于孕产妇在妊娠期内会增加内分泌激素,加强了抗胰岛素的作用,由于妊娠期患者血液较为稀释,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相对较低,不能正常供应,在抗胰岛素的作用下,患者出现糖尿病,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诱发酮症酸中毒、高血压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对胎儿造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以及红细胞增多症等。另外,妊娠期糖尿病还会使子宫内对胎儿的血氧供给量降低,导致宫内缺氧,使胎儿窒息,胎死腹中。
但是,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餐后的血糖水平,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及合理饮食指导,使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保证母婴健康与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波,王铁军,任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重复糖筛查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96-1497.
篇5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低血钾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57-01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及注射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越来越普及化,一些相关的问题和影响变得尤为突出。其中低血钾因为症状隐蔽、危害严重、处理起来相对复杂,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在此,就我科的相关病例进行一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56例,男54例,女2例,年龄68~90岁,均为Ⅱ型糖尿病人,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合并肺癌1例。单纯口服降糖药14例,使用胰岛素36例,其中1例注射胰岛素>40U/d 1年,1例注射胰岛素>50U/d 10年。
1.2 临床表现:乏力、多尿、多饮42例;厌食、恶心、呕吐6例;心悸3例;腹泻2例。血钾<2.5 mmol/L 2例(重度),2.5~2.9mmol/L14例(中度),3.0~3.5 mmol/L 40例(轻度);血镁0.39~0.64 mmol/L 5例,0.67~0.85 mmol/L 28例,0.86~1.05 mmol/L 23例;56例血糖为13.3~30 mmol/L;尿酮阳性(+~++++)8例。12例EKG表现为ST-T改变,其中5例伴U波改变,2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窦缓,既往无心律失常史。
1.3 护理
1.3.1 口服补钾:血清钾3.0~3.5mmol/L,没有呕吐、腹泻,胃肠功能良好者,予以口服补钾。一般选用10%氯化钾溶液稀释于果汁、温开水中饭后服用,也可以选氯化钾片、补达秀等肠溶片。
1.3.2 静脉补钾:血清钾低于2.9mmol/L的老年患者一般需要静脉补钾,补钾浓度不超过30mmol/L,速度10~13mmol/h,不宜太快[1],高浓度补钾应考虑使用微泵缓慢静脉点滴。稀释10% KCl溶液一般常用生理盐水[2]。
静脉补钾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以下内容:
(1)肾功能:肾脏是主要的排钾器官,尿量>30ml/h,补钾较安全。
(2)血清钾:定时监测血清钾,避免补钾过快引起高钾血症。
(3)血气分析:代谢性碱中毒时,钾从细胞外转移至细胞内,碱中毒纠正后低钾血症容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掩盖了血钾的真实水平,宜先补钾纠酸,避免加重低钾血症。
1.4 结果:持续补钾3~10d,5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血镁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超过正常。中、重度低血钾患者由于临时加用静脉补钾,一般在1~5h内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改善。
2 讨论
2.1 低血钾的机制
2.1.1 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一般为16.7~33.3 mmol/L,有时高达55.5mmol/L[3],当血糖高于自身肾糖阈时,大量葡萄糖进入尿中,尿渗透压增加,渗透性利尿作用致使大量血钾经尿液排出体外,引发血钾下降[4]。同时,高血糖还会刺激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使血钾转入细胞内,降低血钾水平。
2.1.2 胰岛素: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都有合成糖原及活化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作用,促使细胞外钾大量向细胞内转移,产生体液缺钾。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大剂量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5],胰岛素瞬时过多,产生胰岛效应,可致低血钾发生。回顾性资料低血钾患者中,14例为口服降糖药者,仅占25%;而长期注射胰岛素的36例,占到64.3%,大多数为轻度及中度低血钾,其中2例重度低血钾(<2.5mmol/L),1例注射胰岛素>40U/d 1年,1例注射胰岛素>50U/d 10年,提示长期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钾不容忽视。
其它如糖尿病并发消化道自主神经病变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可致钾摄入减少,排出增多,引起低血钾,使用某些利尿剂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亦可致低血钾。
2.2 护理对策
2.2.1 病情观察:糖尿病并发低血钾临床表现多样,大多与糖尿病症状重叠,极易混淆。特别是老年人易误认为糖尿病肌病或神经病变。本组2例重度低血钾(<2.5mmol/L)除多尿多饮外各有恶心、呕吐、厌食、乏力,EKG表现各有ST-T改变及出现U波,1例室性期前收缩。低血钾临床表现与低血钾严重程度有关外,可能还与血钾减低的速度有关,严重者软瘫,心脏骤停。
为避免低血钾症的发生发展,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钾监测和心电图检查,特别是对长期大剂量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或有乏力、夜尿增多、摄入减少等提示症状者。
2.2.2 补钾护理:轻度低血钾(3.0~3.5mmol/L)患者口服补钾可以避免血清钾突然升高,作用缓和,效果好。不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到,氯化钾片、补达秀等肠溶片因为可能引起小肠溃疡、坏死等,不易长期服用。中到重度低血钾(低于2.9 mmol/L)患者,一般需要静脉补钾,补钾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太快[1],以免引起高钾血症。必须重视的是,稀释10%KCl溶液使用生理盐水[2],不能使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会引起钾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加重低钾血症[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及时补钾,一般糖尿病一旦发现低血钾应立即补钾,补钾多少视临床情况而定。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较为缓慢,通常需4~6d,严重者需10~20d,才能使细胞缺钾逐渐纠正[6]。糖尿病多有缺镁[7,8],补充足够镁剂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镁缺乏则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刺激患者的胰岛素过量分泌,造成血钾大量转移入细胞内,产生低血钾[9],所以应当补充镁剂。
2.2.3 饮食护理:饮食补钾是最安全的补钾方法,应指导病人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海藻、冬瓜、西瓜、马铃薯、香蕉、花生、瘦肉、海带等。大量出汗后应适量引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低。
2.2.4 疼痛护理:钾离子对血管壁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静脉补钾时,应选择周围较粗大的静脉或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局部刺激。避免在同一静脉或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在常规穿刺后,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0至对侧固定[10],使针头斜面向下,相对远离或避开对体表敏感的神经末梢的刺激,同时血管下壁及深部组织敏感度差,可明显减轻痛苦。输注过程中出现疼痛时,可用无菌棉签取硝酸甘油1ml,于局部螺旋式轻轻涂擦,可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11];也可以补钾的液体中加入10%的氯化钠10ml,按约3∶2钾钠比[12],钠离子进入组织后,使神经细胞失去极化,其兴奋性降低,使痛阈增高,从而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 何月娥.51例低钾性周期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703~704
[2] 王庸晋.急性护理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93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0
[4] 杨华康.糖尿病和低血钾[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2)105
[5] 吴慧明.大剂量诺和灵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低血钾症[J].浙江中医结合杂志,2006,16(1):53
[6] 丁桂芝.主编.实用内分泌代谢病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4
[7] de Valk H W. Magnesium in diabetes mellitus[J]. Neth J Med, 1999,54(4):139-146
[8] Nadler J L,Rude R k, Disorders of magnesium metabolism [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1995,24(3):623-641
[9] Paolisso G, Barbagallo M.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sulin resistance:the role of intracelluar magnesiu[J]. Am J Hypertens,1997,10(3):346-355
[10] 范作升.孙丽荣,纠正静脉补钾疼痛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25
篇6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13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of good intrapartum nursing on the safety of vaginal delivery of delivery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80 cases of diabetic delivery wom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good intrapartum nursing, and the dieting intervention and mental intervention were enhanced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delivery women and newborns were recorded in order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was better controll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nursing course, and vaginal delivery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big(P
[Key words] Intrapartum nurs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Vaginal delivery; Safety; Value
妊娠期糖尿病即?a妇在怀孕后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不包括在怀孕前就已经得知自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就进一步得以提升[1]。在妊娠过程中,糖尿病的存在会对于孕妇生理上造成影响,使得内分泌紊乱,因此十分容易增加妊娠过程中的危险性,这一情况又会对于产妇的心理造成影响,增加产妇的焦虑与不安,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抑郁的情绪的产生。而这些不良情绪则会进一步的加剧产妇体内激素的不平衡,造成病情加重,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于以上问题进行重视[2]。随着当前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过程中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如何提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产时护理就成为了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该文结合产时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满足以下条件:通过检查确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其他遗传疾病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谨遵医嘱;家属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书。患者满足以上条件后即可对于档案进行建立,并且上报给医院的相关部门。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40例,产妇年龄区间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28.3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40例,产妇年龄区间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7例。通过检查,两组患者不存在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不满足P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对于良好的产时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中包含以下方面: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产时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于产妇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解,例如以往的病史、怀孕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及时的对于产妇的B超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的对于消极情绪进行调整[3]。医护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详细的对于病情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讲解,强调注意事项,让产妇增强对于病情以及自身情况的了解,医护人员还应该对于产妇进行鼓励,增强产妇对于生产的信心。②饮食干预,由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区别于正常产妇,不能对于过多的糖类进行摄入,因此要保证产妇的少食多餐,在生产过程中让孕妇多饮水,增强孕妇的体力,以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但是要严格的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防止产后高血糖的情况发生。③血糖监测,产妇的情绪会对于体内的血糖进行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每隔2 h就检测1次产妇的血糖,随着产妇疼痛感的增加以及情绪的紧张,血液中的糖量会不断地增多,当糖量达到5.88 mmol/L时就应该及时的对于产妇进行干预,增加胰岛素的注射,但也要严格的控制胰岛素的注射量,防止产妇出现低血糖的情况。④产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的对于胎心进行检测,并且判断产妇的羊水性质以及宫缩程度,帮助产妇选取最为合适的,并督促?a妇定时排尿,以避免膀胱影响胎儿头部的情况发生。定时的检查产妇宫口情况,并且对于产程的时间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若发现产妇面色苍白,盗汗情况严重并且恶心和头晕就应该及时的对于相关的抢救措施进行实行。⑤产后护理,在产妇生产过后应及时的利用汤汁等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并且利用温水对于子宫进行清理,记录子宫的情况防止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并且继续对于产妇的血糖进行测量,根据结果来结合胰岛素进行使用[4]。并且在恢复期间持续对于孕妇的血糖进行监测。除了对于产妇生产过程进行护理外,还应加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要注意对于新生儿的保暖,帮助新生儿吸氧,提早的对于糖水以及奶水进行提供,并且测量新生儿血糖情况,如果新生儿存在血糖偏低的情况则要提早的对于糖水进行喂养,保证新生儿血糖的回升,若新生儿存在面色苍白、哭声微弱等情况则要加强对于婴儿的定时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情况的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实验组的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方面由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产妇的综合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颈腰椎手术患者因手术时间长而且做全身麻醉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1—4周,极少数患者术后不能自行排尿所以我们科室大部分患者手术前给予留置导尿。 2010.1—8月我院进行283例手术其中留置导尿患者270例其中尿路感染患者为11例,现将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体会
留置导尿术是用无菌导尿管自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导尿可引起医源性感染,因此,在操作中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中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动作要轻柔,操作要熟练,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生理、解剖特点,正确掌握导尿管插入的深度,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良好的双腔导尿管妥善固定导尿管,随时注意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防止导尿管脱落、曲折或受压而影响尿液引流。发现引流不通畅时,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的位置,酌情处理,使尿管保持通畅。
1.1每日上午和下午用0.2%碘伏擦洗尿道口,并用无菌等渗生理盐水250毫升进行膀胱冲洗,严防泌尿系统的感染。帮病人经常更换,以利排尿,每次大便后或女性患者月经期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000~2500毫升。
向病人解释多饮水能促进排尿反射,缩短留管时间以达到膀胱自净和冲洗膀胱的作用。
1.2引流袋应每日更换,导尿管一周更换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 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中尿液应及时排空,排空时不提高引流管以防尿液逆流,集尿袋悬挂于床缘以下并固定,以后集尿袋不得提起高于床面,并且保持集尿袋垂直,不得倒置。
1.3严密观察留管期间病人的尿量、颜色、透明度,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有无低热。准确、及时采集尿液标本。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尿道刺激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 重视健康教育
2.1术后及时将导尿管夹闭并做到定时开放,或者夹闭导尿管患者有尿意时开放。这样对于锻炼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极为重要。在尿管夹闭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有尿意且尿道口有渗尿现象,即可拔除尿管。越早期拔除尿管,其自行排尿的可能性越大
2.2说明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合作与配合,教会病人术中放松、配合操作,最大程度的减轻对尿道粘膜的损伤。 留置导尿管极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但只要我们及时给与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我们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降低了我科因留置导尿而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8
留置导尿是一项无菌操作技术,也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而由留置导尿引发的尿路感染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在留置导尿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病人的尿路、膀胱及肾脏的感染,应加强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保持导尿区域无菌,尽量减少污染,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1 由导尿及留置导尿引起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尿路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病人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1.2 尿路感染与病原菌的关系
尿培养分析革兰氏阴性杆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百分率。
1.3 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的关系
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引起的感染率越高。长期导尿者发生菌尿率几乎100%。
1.4 尿路感染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
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得百分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
1.5 其它
由于病人的自身原因,如机体抵抗力低下、尿液渗漏、护理方法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病人的泌尿系感染。
2 预防及护理
2.1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
为避免导尿管对尿道的损伤,应选择大小型号合适、质地柔软的尿管,减少对尿道粘膜的刺激,防止尿液渗漏。应选择硅胶尿管,硅胶管对粘膜刺激小,更适用于保留尿管者使用。
2.2 留置尿管更换时间的选择
留置导尿期间,多次频繁的更换尿管,在置管过程中造成的尿道粘膜的损伤,为细菌的侵入创作了条件。建议每2周更换1次尿管较为适宜。
2.3 尽量减少膀胱冲洗。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探讨关于用0.9%氯化钠溶液膀胱冲洗的效果,发现其对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膀胱冲洗甚至可以增加感染机会或加重尿路感染。临床上已经不做常规冲洗。如发现有菌尿或脓尿,可以短期内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膀胱冲洗 ,尿液化验结果正常后,尽早停掉。
2.4 集尿袋的选择及其更换时间
单向活瓣集尿袋有抗尿液反流至膀胱的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1次较适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较适宜。
2.5 加强和重视会消毒护理
认真做好尿道口的清洁消毒,每天2次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尿管、会阴和肛周,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干净。
2.6 增强抵抗力
根据病人的病情补充营养,多饮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尿道,以改善留置导尿所引起的菌尿状态。
2.7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医院对抗生素的应用要加以严格控制,预防二重感染。
3 讨论
3.1 资料证明,导尿术、留置导尿时间长、老年患者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其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ml。一班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常规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发感染。
3.2 由导尿引起病人的尿路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掌握导尿指证。
3.3 总之,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尽量不插管。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滥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液体出入量问题。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拔除尿管,才能使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高龄女病人;导尿;护理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年龄老龄化,高龄病人就医住院人数逐年增多,给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笔者通过对多例高龄女病人尿道口变异问题细致的分析研究,试图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更好办法。
女病人导尿因尿道短、直,一般插管比较容易,但对一些老年,尤其是高龄女病人导尿,往往会遇到寻找尿道口困难的问题,即在阴道前上方、后方无尿道口可见,笔者从2010年1月至今,对多例尿道口寻找困难的高龄女病人进行了分析研究,现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例1:张某,女,81岁,因脑干出血入院,病人已处昏迷状态,为了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及观察日出尿量,行留置导尿术,当消毒分离小再消毒尿道口时,在后方至尿道口处未见到尿道口,只见到萎缩的阴道和变小的阴道口。
例2:徐某,女,86岁,因急性脑梗塞,尿储留急诊入院,因尿储留需立即导尿,当消毒外阴时,见,大小均萎缩,在和尿道口之间用手指左右反复分离,查找,未见尿道口,只见前庭粘膜苍白。
例3:李某,女,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心病,心功能三级入院,为准确记录尿量及测尿比重,了解心、肝、肾功能,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行留置导尿术,同样在正常解剖位置找不到尿道口。
例4:王某,女,82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诊入院,为了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尿比重,行留置导尿术,均未在正常解剖位置找到尿道口。
例5:谢某,女,80岁。因股骨颈骨折、脑血栓急诊入院。患者小便失禁。为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褥疮,观察尿量,行保留导尿。当消毒大小再消毒尿道口时,在阴道前后找不到尿道口,只见严重萎缩的阴道和变小的阴道口。
例6:李某,女,78岁。因陈旧性Ⅲ度会阴裂伤、Ⅲ度子宫脱垂并感染住院。在消毒外阴时,见、大小均萎缩。在和阴道口之间用手指左右分开并反复查找,不见尿道口。可见脱出阴道口之外的12cm×9cm子宫体,表面糜烂、部分坏死,呈暗紫色,前庭区黏膜苍白。
2 操作方法
2.1 适合 先按导尿标准,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两腿略外展。常规消毒外阴后,由两位助手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双手掌心朝上握住患者小腿并抬高,使患者处于类似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阴[6]。
2.2 正确插入 常规消毒外阴后,戴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伸入阴道1.5厘米至2厘米时,屈曲指端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在外翻之粘膜中找到尿道口,变异的尿道口一般陷入不深,手指不须伸入阴道过深,导尿管置入方向不是像正常一样直进,需顺翻转阴道前壁所造成的尿道弧度慢慢插入[3]。
3 讨论
标准的导尿是“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两腿略外展,暴露外阴”[ 1 ]。女性患者尿道口短而直,据此操作标准,大部分女性患者可顺利导尿,但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则有困难。使患者处于类似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阴,可以容易找到尿道口。
正常尿道口在前上方,后约2~2.5厘米处为矢状裂,周围隆起呈样,妇女进入老年期,由于会肌肉松弛,而导致了尿道口回缩,阴道是有粘膜和肌肉构成的管道,因老年病人阴道有很多横纹、皱襞及弹力纤维,阴道口有环状横纹肌,进入老年期,肌肉结缔组织趋向萎缩,阴道粘膜苍白,阴道逐渐变小。[2]上述6例系高龄女病人,她们外阴和阴道的变化完全符合老年期的生理特点,正因为肌肉结缔组织的萎缩导致了阴道的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了回缩的尿道口,使尿道口陷入阴道前壁之中,所以上述6例女病人的尿道口在正常的解剖位置是找不到的。
4 术后护理
因高龄女病人留置导尿管插管不易,加之反复插管易引起尿道口粘膜损伤或造成上行性感染。故留置导尿插管成功后,一要插入长度适宜为8~10厘米,二要固定牢固,阻止滑出,三要适时拔掉导尿管,需长时间插管应定期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4]
5 结论
笔者通过对多例尿道口寻找困难的高龄女病人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使患者处于类似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阴,然后从阴道前壁中寻找尿道口的方法,经反复验证,得出结论:使患者处于类似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阴,然后从阴道前壁中寻找尿道口的方法准确可靠,操作、护理规范可最大限度减轻病患痛苦。[5]建议在操作和护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后推广使用该技术。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
[2]刘芳.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16
[3]杨希香. 高龄女病人导尿术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5,7
[4] 李艳玲.导尿及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7
篇10
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治疗病人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28岁~88岁,平均64.42岁;手术方式:55例为Dixon式手术,41例为Miles式手术,2例为Hartman式手术;均术晨常规留置导尿至术后1周~2周,平均留置导尿8.16d。98例病人中,21例病人发生尿液引流不畅,14例肉眼血尿,9例漏尿,5例去尿管后再置尿管,4例尿路感染。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其特点:操作简单,不用做外固定,刺激性小,病人活动较自由,易于会清洁,可免去对胶布过敏者的痛苦。直肠癌术后病人一般带尿管1周~2周,早期可见轻微血尿,可暂不予处理。置管期间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做好会阴护理,密切观察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详细记录。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术后留置导尿的重要性、目的及意义。带尿管期间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发现有尿液混浊、引流不畅应行膀胱冲洗,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遵医嘱补充足够的水分,开始进食的病人应鼓励其多饮水。
2.2舒适的护理
预防:选择合适的尿管,在不影响尿液引流的情况下,若排出的尿液澄清,没有沉淀及凝块时,尽可能选择口径较细的尿管,这时病人的胀痛感也会减轻。为了减轻导尿时的不适感,导尿时可采用利多卡因凝胶外涂尿管前端,同时起到的作用。在不影响导尿管固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气囊内的液体,病人尿道胀痛的情况可明显减轻。
3泌尿系损伤出血及尿液引流不畅
手术中误伤膀胱壁或拉钩时间过长,牵拉过紧可致膀胱黏膜损伤致血尿,小血凝块堵塞尿管口致尿液引流不畅,如术中误伤输尿管可出现无尿,尿管内无尿液流出[2]。因此,对于直肠癌术后病人,认真观察引流袋内尿液的颜色性质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若发生血尿、尿液引流不畅等问题,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手术方式,除外尿管受压、扭曲、打折等因素,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必要时通知医生。本组98例病人中14例发现肉眼血尿,21例发生尿液引流不畅,其中9例为血凝块堵塞所致,经冲洗而缓解。
3.1漏尿的护理
倾倒尿液时尽可能不完全倾倒掉,预留10mL~20mL尿液,避免空气进入尿袋,同时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可防止细菌通过尿液逆行感染。术后肠蠕动恢复,应逐渐增加病人饮水量,从而增加尿量,利用自身尿液起到生理性尿路冲洗作用。会有切口敷料的病人,应注意保持敷料清洁,可防止细菌在局部繁殖而侵入尿道,同时也有利于切口愈合。本组4例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及加强局部护理,均得到治愈。
3.2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