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全流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0 08:3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全流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全流程管理

篇1

    商业银行开展持续审计包括:商业银行运用内审经验,开发计算机模型:将之嵌入到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中去:内审人员按照持续审计任务开展常态化及时审计;定期进行产品和服务全风险覆盖的内控审计,持续改进计算机模型。

    一、商业银行运用内审经验,开发计算机模型

    在该步骤主要运用的审计技术是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测定(可结合PPS抽样)和审计分析程序。运用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编程。该步骤依据“持续审计”的定义来确定“相关被审计事项发生”的情况。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重要性模型。设计该模型主要考虑内审人员对于行内开展的各项业务重要性水平的认定,重要性水平可以设定为必审项和审计项两类。第一类必审项重要性水平,比如内审人员认为单笔超过一千万元的集中采购项目为重要且必须要审计,那么“集中采购子模型”就可以设定一千万元为阈值,对于单笔集中采购项目标的超过一千万元的,就可以自动筛选出来,持续审计流程系统将生成“及时审计任务单”,分配任务后,由内审人员全程跟踪该集中采购项目,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第二类抽样审计项重要性水平,可以结合风险控制重要性水平进行设计,设计后由计算机辅助进行PPS抽样,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比如“大额个贷重要性模型”的设计:风险控制要求,同一身份证号的客户发生的所有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助业贷款等,单笔或累计超过50万元的,都需要两个专职贷款负责人审批,且在设计“大额个贷重要性模型”时可将阈值设定为50万元,该模型可以每周、每旬、每月运行一次,具体运行频次由持续审计计划决定,这样确定的贷款可能有很多笔,因此,在设计“大额个贷重要性模型”编程时,编入计算机辅助PPS抽样相关程序。

    2.审计经验模型。设计该类模型的总体思想是:将银行的案件、审计发现以及审计经验,转换为数据信息疑点,或者直接定位差错。例如,疑似假个贷模型——同质子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运用Match函数。不同的借款人客户信息相同.如同一楼盘或汽车经销商,有多个不同借款客户为同一单位:多个客户的联系电话、个人贷款对账单地址、家庭月收入、本人月收入相同;同一楼盘或汽车经销商,三笔以上贷款连续拖欠期数相同:多名借款人是销售商或员工;多笔贷款(不同客户)还款来源于同一个人账户;多笔贷款(不同客户)发放后转入同一单位(非房地产公司、汽车经销商)或个人账户。上述都是反常情况,有可能是假个贷.而上述情况是内审人员审计出假个贷或者是假个贷案发之后所总结出的假个贷数据特征。该子模型的设计思路是:比对客户贷款信息,找出不同客户的相同信息,从而找出高度同质性贷款,即疑似假个贷。

    该类模型是分析程序在内审中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实现,分析程序概念不再描述,主要是要找到“反常”数据(疑点)。分析程序还可以实现差错的直接定位,比如“个人信贷资金流向投资市场模型”的设计思路:比对客户发放贷款账号与客户本人及其密切关系人的证券、基金账户,在贷款发放之后两账户的资金变化情况。该模型是信贷资金流向子模型,通过该模型,内审人员可以定位差错,比如发现客户A,发放贷款后10日内,将贷款全部转至客户A名下的证券账户。

    二、开发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

    笔者认为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模块:计算机模型及管理、任务管理模块、电子审计工作底稿及报告模块、质量控制复核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将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系统、核心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对接,审计项目数据每日日结后,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接收各业务系统、核心账务处理系统数据,运行计算机模型,生成审计任务,任务分派后审计人员在电子审计工作底稿及报告模块录入相关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后,电子流任务交至质量控制系统复核。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复杂系统的维护以及内审人员的权限配置。

    以“集中采购子模型”进行说明。计算机模型已开发出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下的“计算机模型及管理模块”已加载了该模型,且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与本行的“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已对接,每日接收集中采购管理系统的数据,运行“集中采购子模型”,发现有无单笔超过一千万元的集中采购项目。该项目的流程状态是“立项通过”,如果符合,则将相关信息形成审计任务,内审分派岗位登录该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在“任务管理模块”下的“待分派审计项目”中可以看到,并进行分派;相应的内审人员登录系统在“任务管理模块”下的“待办审计项目”中看到任务,接受该项任务,就可以在电子审计工作底稿及报告模块录入相关信息,完成之后按程序提交,任务将发送至内审质量控制部:质量控制工作人员登录该系统,在“质量控制复核模块”下的“待复核项目”中看到需复核的任务,并调阅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复核完成提交后,整个内审流程结束。

    开发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运用的主要是流程管理理论,它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审计业务的电子任务流程,其效果不仅使得内审的效率和质量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也方便考核内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内审人员按照持续审计任务开展常态化及时审计

    在这个环节,内审人员登录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在任务管理模块下的“侍办审计项目”中看到任务及其生成过程。与传统内审不同的是,持续审计可以实现常规化及时跟踪审计。如果商业银行将柜面会计凭证、个人贷款档案、公司类贷款档案等会计凭证及资料电子化,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库,内审人员就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进行审计。“待办审计项目”接受任务后,持续审计流程管理系统赋予内审人员临时权限,临时权限用于远程登录电子档案数据库,获取相关的资料。内审人员进行事后审计时,除非认为必须去业务经办所在地实地查证,否则可以不下现场,从而可提高审计效率。纸质资料电子化主要是扫描等影像技术的运用、计算机辅助开发程序支持数据库的建设以及查询等功能的实现。

    四、定期进行产品和服务全风险 覆盖的内控审计,持续改进计算机模型

篇2

电子归档

归档流程。勘测工程从初始登记到档案归档,经过了“任务受理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多重质量监控工程归档(案卷整理)档案质量控制档案资源建库更新基本地形图数据库档案利用”流程。作业部门首先使用“勘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初始登记,获取任务号,纳入院项目管理流程;然后使用“城市勘测电子档案分发服务系统”,收集资料,利用已有成果,实施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形成电子文件和纸质资料,经质量监控合格后提交用户,同时将原始记录等档案资料提交档案部门。档案人员接收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验收、鉴别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检查资料是否完备、内容是否一致及文件幅面、格式是否符合标准;合格的归档资料进行整理和立卷,根据工程信息配赋案卷信息,属案卷变更的任务用已有档案号,新案卷建立新归档信息;对完成案卷整理的档案实施质量控制,确保案卷和电子档案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成品纸质档案入库管理,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入库;同步进入“城市勘测电子档案流程管理系统”,记录整个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分类。勘测工程档案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借阅、利用频率高。为提高工程档案的检索、使用效率,我们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了勘测工程档案号编制规则。档案号由分类号、年度、任务号和分卷号四部分组成,中间以“.”号隔开,分类号描述工程档案类别,分为“E1”测绘工程档案、“E2”岩土工程档案和“E3”基础地理信息档案三大类;年度号表示任务受理年份;任务号以四位数值表示(不足四位者,前补零);分卷号即案卷的分卷代号。如,2001年的第78个地形图测量任务,其档案号为“E141.2001.0078.1”。

纸质归档。由于城市勘测档案的双套制归档要求,纸质资料归档仍是重要的档案工作之一,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归档范围主要包括技术设计书、利用资料、计算资料、成果表、点之记、变更记录表和成果图等。验收后,按传统方法整理、装订、编写页码、填写卷内文件目录表和备考表、登记卷内目录、编制案卷封面、装盒入库。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依据不同权限在“城市勘测电子档案流程管理系统”中同步填写工程信息、作业信息、案卷目录、管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等元数据,当然大部分信息可以从“勘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迁移过来,尽量减少手工录入工作量。

电子归档。电子归档除依纸质归档流程外,还有其特殊性。勘测工程电子文件归档的整理、验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完成,不仅要鉴定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更要保证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档案人员利用专门软件整理电子文件,生成工程信息文件,记录工程的任务和案卷信息,包括表示工程位置与范围的坐标和相关文件名称;然后将工程信息文件与工程任务文件夹整合在一起,按顺序、分任务案卷刻入光盘,存入库房,光盘的案卷编号根据刻录的工程档案号编制。归档电子文件再由专业人员导入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源库,从而为“城市勘测电子档案分发服务系统”构建资源数据,实现勘测工程电子档案的检索与分发利用。

归档质量控制

1. 归档常见问题

勘测工程档案验收和工程信息录入受到作业人员自身操作水平、作业习惯与经验的影响,人工操作自由度较大,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大多质量问题是由于数据录入不规范、不严谨造成的。通过质量控制的实践和分析,现罗列出勘测工程归档常出现的问题:

(1)归档资料不完整,作业部门提交的成果有缺漏。

(2)归档资料内容错误、缺漏,如资料中必须填写的内容没有填写或填写不完整。

(3)归档文件内容不一致,特别是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不一致(包括图形)。

(4)工程属性错误,主要是指整理电子文件时生成的工程信息文件中属性录入不合规范要求,有:①重复性录入,如出现多条相同工程记录;②必填属性缺漏或空白;③格式错误,如工程日期、档案总张数、坐标等出现非数字字符,档案号未按标准格式录入等;④逻辑性错误,即具有逻辑关系的属性间发生错误,如工程开始日期比结束日期晚,结束日期大于归档日期;⑤相关联的属性没有一致,主要是档案号与任务号中的年度、类别和流水号不相同。

(5)电子文件缺漏或错放,导致工程任务夹中电子文件与工程信息的记录不一致,出现缺漏、文件命名不统一等情况。

2. 质量检查机制

档案资料中心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一套较合理的质量检查机制,主要包括:

(1)完整性检查:检查作业部门提交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是否完备,有无缺漏,纸质资料检查由人工完成,电子文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

(2)准确性检查:检查纸质资料和电子文件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与工程任务相符,格式是否符合标准,检查方式与(1)相同。

(3)一致性检查:人机交互完成,主要是将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进行一一比对,检查两者是否相同,特别是图纸和电子图的比较,需运用AutoCAD专业软件。

(4)电子档案属性规范性检查:检查工程信息文件各属性是否正确。利用“工程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自动完成,针对上述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重复性检查、格式检查、逻辑性检查和属性一致性检查等。

(5)电子文件一致性检查:检查相关电子文件是否和工程信息中罗列的电子文件名称一致,从而避免工程电子文件的缺漏或错放。同样由“工程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自动实现。

(6)数据库检查:将电子档案导入数据库后,利用数据库高级语言的聚类分析、字符串处理、数学和逻辑函数查询、统计出各种数据,从全库整体角度检查错误。这是一种高级的自动化检查机制,需要具有一定数据库管理基础的档案员完成。

3. 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的实现

针对勘测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和档案工作的流程,我们档案资料中心研发了“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档案质量的自动检查。“电子档案质量检查软件”是针对工程信息文件与电子工程文件夹整合模式,在环境下开发,实现电子档案属性合法性和文件一致性检查。软件操作简单,指定工程信息文件和存储电子文件的工程文件夹,程序将自动读取信息文件中各工程项目,提取属性信息,检索相关电子文件,并按照“重复性检查格式规范检查逻辑性检查属性一致性检查电子文件一致性检查”步骤检查,同时以进度条动态显示检查进度。最后的检查结果直接显示在窗口结果栏中,也可导出保存。

该软件已检查了1999~2006年18000多个工程档案,查出错误约200个,检查错误率约为1.11%,使电子档案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结语

在规范档案工作流程的同时,我们将档案工作与生产管理同步规划,初步实现了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并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平台和实用的应用系统完成档案相关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1. 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勘测电子档案的工作流程,通过基于网络的流程管理系统规范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并建立了奖惩机制。

2. 在档案工作中贯彻和强化质量控制理念,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保证电子档案的正确性,为档案的再利用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

一、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电能量计量功能已成为继SCADA、AGC功能之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又一个基本功能,并在电能作为商品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进程分2个阶段:(1)电能量的采集和统计处理仅作为SCADA/RTU中的一项功能。由于受当时设备的能力限制,其采集的精度和数据均存在不少问题,只能作为SCADA系统监视电网运行工况之用。(2)国外知名厂商先后推出独立于原SCADA/RTU系统的电能量计量系统。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出了自行研制的电能量计量系统,其特点是采用了独立的主站系统,专门的电能量远方终端,采用了专用通道、专用的通信规约来进行电能量的采集,计算和统计考核,以适应电力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的需求。

二、如何促进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的需求,在功能上应该将系统主要划分为5个子系统,即关口计量装置管理、计量标准装置管理、计量人员信息管理、计量器具质量管理、系统权限和流程管理。

(二)电能计量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具体实现的功能

1.关口计量装置管理。子系统实现关口计量装置管理的流程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主要功能包括运行管理、库存管理、流程管理、统计查询和文件,实现从设计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到最终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并及时处理、传递和反馈关口计量监督信息,实现动态监督管理,以促进关口计量监督规范化、系统化,从而确保关口计量公平、公正、公开。

2.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器管理。电能计量装置器包括电能表、TA、TV,及计量箱(屏)等在内的电能计量设备。该模块应能实现电能计量器具资产的动态管理,即对各种计量器具装置进行台账管理,其审批和考核都要一定的流程,对于记录、修改、打印资产卡片、查询、删除都要有具体的实行功能。一是电力用户档案管理;二是计量点信息管理。

3.系统权限流程管理。该模块应实现电能计量的权限和角色管理。主要是对电能计量的异动情况进行登记:(1)有功、无功及多功能电能表的轮换、新装、拆除、倍率分界等业务,并记录应换应校日期、工作日期、工作人员,根据计量点和电能表的情况记录有关的总、峰、平、谷的起止码及换表时因2次回路少计电量等信息。(2)根据计量点的具体情况最多可记录三相TA、TV的相关业务,对计量点上的TA、TV的新装、拆除、轮换业务的各项数据记录。包括工作日期、数据更换等。(3)失压计时仪的新装、轮换、拆除等业务发生的相关数据记录。(4)高压计量箱的新装、拆装、轮换等业务,并记录各种业务数据。(5)建立日志管理和计量故障信息管理,便于进行登录查询和错误查询。登记用户计量点故障发生的各项数据,如故障类型、差错电量等;打印、查询故障登记表、故障明细表等。

4.计量器具质量管理。(1)计量点设备现场校验。现场校验包括电能表的现场校验和互感器的现场校验。在实际工作中对高中电能计量设备的校验是十分重要的,利于提高电能计量的服务质量。记录电能表的现场校验数据,包括功率因数、误差、短路电量、UIP、自动设置二次校验的时间等;统计电能表的校验历次记录;记录二次压降及TA、TV的比差、角差等;计算计量点的电能表、互感器的合成误差;查询和打印电能表、互感器当前及历次的校验情况。(2)电能计量标准信息管理。标准设备资产管理用于登记所属标准设备资产,包括各项铭牌参数和技术数据及标准设备的历次送检记录等,查询打印标准设备台账、清单等。(3)统计报表管理。统计报表管理主要针对电能计量器具的统计、计量标准清单、流转登记表、电能计量器具分类账等进行统一管理;还有很多年度、季度清单,一些工作流程计划表,这些统计报表都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

5.计量人员管理。在计量人员管理中包括对计量人员的培训、考试内容、成绩等的记录和管理,还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价相结合,方便领导对计量人员做出综合地评价。这个系统还包括授奖情况、人员基本信息、技术人员管理体系文件、登记出勤等,都可以在信息管理中体现出来。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强大的优势是明显的,不但实现了电能计量的流程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且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应该不断的总结和完善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努力为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是:为了扩大宝钢产品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信用对销售的支持和拉动作用,通过在理念、组织、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导向,在多目标优化平衡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这一新的竞争手段,从而以有限的信用资金占用,扩大了销售规模、优化了资金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北方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全员参与,学用结合”的原则,用较短时间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战略、行动的统一。

在整体管理框架中,构建严密的双重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各部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领导小组”,分别进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和评价。3.制定相关制度,再造业务流程(1)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宝钢国际总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对象授信管理规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总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信用标准、总额管理、日常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商账的催收等。(2)再造业务流程:纵向申报制度和横向通报制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从申请、评估、授信到监控的全流程管理。

(1)资信调查管理。对于影响公司业务的重大客户,当对其信用状况、风险程度把握不强时,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或购买专业调查机构报告。(2)客户评估管理。信用评估是指根据交易对象相关信息材料,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3)客户授信管理信用决策。对客户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层组成的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按照制度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审批。信用下达。由信用管理人员制作“授信通知”,审批后,向相关部门下达授信通知,同时启动监控流程。信用分类。授信分为循环信用额度和临时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年初授信,循环使用,半年调整一次;临时信用额度,按次申请,一次使用,不能循环。信用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信用风险标准对已评估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调整信用额度及监控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并根据跟踪结果不断调整授信政策。(4)授信监控管理。在信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跟踪和管理,对于出现当月或累计平均信用占用总额超过预算目标的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说明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确保年度信用占用总额不突破预算目标。(5)客户档案管理。综合收集客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财务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篇5

【关键词】信息调度;网络代维;建设背景;需求分析

3G时代随着对网络覆盖、终端服务要求增高,维护协调工作量更大,测试和网络优化要求更频繁。运营商选择将通信运维外包给专业的代维公司。代维的各项工作是有效保证通信系统安全的基础工作。

一、建设背景

目前,通信运营商代维巡检主要依靠代维巡检人工巡检。由于受多方因素制约,代维巡检质量无法保证。同时,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引发设备故障。另外,传统的巡检管理方法难以有效监督巡检人员。因此,保证设备巡检的顺利进行,改革传统落后巡检方式,有效监督巡检人员巡检设备的到位情况和工作状态以及巡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代维巡检管理者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巡检的缺陷。目前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的代维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排班、纸质工单、手工记录,并以纸质记录上交的工作方式,该方式存在着人为因素多、管理成本高、无法监督代维人员工作状态等明显缺陷。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普遍很低。具体问题有:巡检缺员、巡检漏检、记录不规范、费时繁琐、后期处理难、评估难。

2、四川电信代维信息化现状。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对代维管理的IT支撑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包括:

a.故障派单系统

b.新大陆网管系统

c.动力系统

d.传输系统

e.正在建设中的客服调度系统

因此,需要整合现有支撑系统,进行统筹开发,优化和完善客服调度系统,实现包括CDMA基站代维、延伸系统(室分、直放站)代维、塔桅代维、WLAN热点代维等业务的代维管理;开发一套支持现场化代维的手持终端代维系统作为客服调度系统的现场延伸部分(即终端接入部分),实现代维现场与客服调度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对故障工单处理、巡检计划执行等代维业务的闭环流程监控。

3、建设目标。在本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客服调度系统的改造和新建客服调度系统终端接入部分,不仅可以实现与故障派单系统、新大陆网管系统、动力系统、传输系统等系统的业务整合;新建设终端接入服务子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两大部分);改造客服调度系统,使客服调度系统支持终端接入服务子系统的接入,同时实现现场代维数据与客服调度系统的实时交互。具体业务实现目标如下:

1)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到位监督。利用目前最先进的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便携式手持终端方便读取RFID标签信息,解决代维队伍到位监督问题。

2)采用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可充分发挥两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交互性。且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方便、灵活,还可独立运行。代维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代维工作的到位监督和代维信息的计算机量化管理。

3)支持多种类型的代维业务。系统支持基站代维业务、塔桅代维业务、延伸系统代维、WLAN代维等业务,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代维需求;可定制规范化的巡视流程和代维内容。

4)代维现场数据采集。系统支持各种代维业务现场数据的填写,包括各类代维内容的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档案,并支持直接拍摄现场照片和记录现场经纬度信息。

5)代维信息实时上报。系统支持通过CDMA 1X/EVDO方式,将代维各项内容和指标等现场采集数据实时上传到系统平台。

6)科学的业务设计。科学合理的代维业务库设计和监督,有效提高了代维工作的质量,确保代维内容和结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4、系统建设的益处。基于当前代维的业务及信息化现状,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客服调度系统终端接入系统建设带来的益处具体表现如下:

1)强化工作质量的管控

a.有效监督现场工作质量 保证与落实对通信设备代维巡检到位;

b.有效落实分等级、分场景的维护 实现代维工作对不同站点生成个性化的代维任务,大大降低用户投诉率。

2)人员监督

a.监督工作现场 有效监督代维人员是否按预定时间到达指定的代维位置;

b.规范CQT测试 定位代维人员是否到达有效测试位置进行CQT测试,监督代维人员是否测试足够的时间。

3)加快测试统计

a.测试数据现场统计和实时上报 代替纯纸质化填写报表,原始验收数据得以保存,保证代维各项数据的统计;

b.及时判断站点异常 数据及时有效的上报,及时反馈该代维点是否正常,解决效率低下并多次进站的问题,同时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

4)提升工作效率

a.一次进站完成多项工作

b.实现一站式全业务代维 实现一站式解决方案,减轻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

二、需求分析

1、总体需求分析

1)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需求。中国电信四川省分公司的具体需求如下:

a.故障处理的流程管理

b.代维巡检的流程管理

c.代维业务的统计与分析

d.代维公司的管理和考核

2)代维公司需求。代维公司的具体需求如下:

a.故障处理现场流程管理

b.代维巡检现场流程管理

c.代维人员的指挥调度

d.代维业务的统计与分析

e.代维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3)代维人员需求。代维人员的具体需求如下:

a.任务的实时提醒;

b.故障工单实时现场处理并实时反馈处理情况;

c.巡检任务实时现场执行并实时反馈巡检数据;

d.资源数据实时现场核查并实时反馈核查数据;

e.实时反馈代维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故障信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型基建项目;十统一;流程化管理

一、背景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3年-2014年先后4次对清理规范小型基建项目建设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必须依法合规。可见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受监管力度加大,同时电力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度高,安全、质量、舆情等风险加重,且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是推动公司依法治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

加强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是响应中央政策,适应“两办”对小型基建项目建设依法合规的需要;是依法治企,落实国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要求的需要;是防控公司部分单位小型基建项目建设风险,加强小型基建项目流程管控,健全管理机制的需要。

二、管理机制探讨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法治企业建设“全员守法、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总体要求,结合小型基建项目管理特点,以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十统一”为基础,引入流程化模块管理理念,构建小型基建项目流程化模块管理机制,加强对小型基建项目主要模块和关键节点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确保小型基建项目依法合规,努力实现工程管理效率、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积极落实“十统一”,推进项目管理统一规范运行。在对公司小型基建项目清理核查和整改规范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小型基建项目“十统一”管理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小型基建项目集约管理。

(1)统一管理制度。废止公司及所属单位2013年度之前自行编制的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办法,统一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批通用制度。严格依据制度相关要求开展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制度要求执行的事项坚决执行,制度暂未明确规定但又确需开展的事项,要求须逐级履行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杜绝方法变通和“球”现象发生。

(2)统一建设标准。废止公司2011年度编制的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统一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对公司调度控制、运行检修、营销服务、物资仓储、乡镇供电所等类别用房的建筑标准、造价标准实施统一管理。

(3)统一业务流程。遵循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基本规律,结合公司内外部关于小型基建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对小型基建项目规划、计划、立项等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全过程、各阶段及其关键节点的业务流程。

(4)统一评估审查。完善小型基建项目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等评审标准,对同一类小型基建项目统一评审标准。

(5)统一变更审批。禁止工程建设随意变更。确因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按原设计方案实施的,根据变更事项内容,由对应的项目建设相关方提出变更申请,监理组织开展变更初审,业主项目部将监理初步审核意见报送至项目建设单位审核,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变更内容和变更规模确定是否向上一级单位报送变更申请。

(6)统一监督检查。在公司内部遴选一批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专家,成立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专家团队,负责对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各阶段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7)统一里程碑计划。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下达后,专题召开年度小型基建项目建设进度编制讨论会,听取项目单位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意见,统一项目进度标准,细化项目建设里程碑。

(8)统一应用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依托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建设并深化应用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全流程控制、全信息收集、全风险研判,为实施项目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9)统一考核评价。将小型基建项目建设纳入公司同业对标评价、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项目建设专题通报,考核评价范围涵盖项目计划、预算、招投标、许可手续、安全、质量、进度、隐患整改、工程变更、“三超”、竣工验收、审计结算、决算转资、档案资料归档、权证办理等。

(10)统一业务培训。公司按年度统一组织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以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为主,邀请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就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地方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制度标准等进行讲解。

(二)以流程为导向,实行项目模块化分解。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较多的专业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按照项目建设阶段、专业类别和作业内容,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建立逻辑关联,以便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有序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和项目管理效率。

(三)细化项目模块内容,厘清项目建设流程。小型基建项目作为建筑类项目,从需求提出到建成投运,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国网公司制度要求和施工工艺、标准等,均对其建设过程相关模块工作开展先后顺序进行了规定和约束,如果违背,轻则违规,重则违法。因此,固化小型基建项目4个模块顺序及其所含子模块工作开展先后顺序,对保证项目建设依法合规和质量进度管控等都尤为重要。

(四)加强流程节点管控,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小型基建项目规范有序建设,即要求有关模块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推进实施,同时也明确了对应完成时限,以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运。

(五)建立流程管控的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监督力度。基于模块化管理,建立二维责任体系。基于信息平台,实施项目流程管理的在线监督。通过分模块核查手续,确保项目依法合规。通过固化管控程序,建立流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建设成效

篇7

关键词:基建工程;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研究

1引言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基于计算机的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用计算机的手段,进行项目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和输出展示,给项目管理班子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实现项目的目标控制。

2系统建设的目标

建立适用于建设单位的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满足项目可研立项、报建、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结算、决算、项目后评估等项目实施全寿命周期内各环节的项目管理需要,以及日常内务管理、业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包括组织机构、基本程序、管理制度、规范、规则、标准、工作流程、表单、操作和展示平台界面等基础数据库文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业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三大建设目标的系统开发集成。

3系统总架构

为了实现系统建设目标,搭建了“一个闭环、两个体系、三大主线、四大平台”的总体架构:一个闭环,即从项目决策与可研立项阶段、项目设计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到项目竣工验收与后评价阶段,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标准推进程序;两个体系,即职能组织体系、分级授权组织体系;三大主线,即进度控制线、投资控制线、合同管理线;四大平台,即基建部门门户平台、项目建设管理平台、决策平台、资源信息库平台。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将基建工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将管理系统配置、机构、岗位、程序、表单等进行标准化、系统编号,利用计算机后台的业务流程管理引擎,实现各项工作的程序化流转。数据库服务器部署(Oracle),服务/应用层基于J2EE架构应用,应用的服务器采用的是Weblogic,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系统部署在Weblogic中的Web Container。业务应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入主要是通过系统接口、外部接口来实现的;客户阶层的使用者,浏览器Web前端采用AJAX技术,不仅能够给使用者提供给良好体验,还能在很大层度上减少网络流量和服务器压力。数据层主要包括平台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流程数据库等。平台数据库主要是对权限信息的管理,因为可以使用外部权限验证服务,所以平台数据库里面不会保存有关组织机构的信息。业务数据库主要是对基建工程管理中各个项目信息的管理。流程数据库主要是对基建工程管理中工作流信息的管理,因使用的是工作流引擎,所以业务系统不可以直接对流程数据库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工作流引擎来对流程数据库进行访问。

4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1辅助办公平台模块

辅助办公平台模块主要包含我的任务、任务布置/跟踪/督办、业务处理、会议管理、邮件处理、公共信息管理、党建工团 、工作预警、风险提示等栏目。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全局概览、计划编制/调整、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概算执行管理、款项支付管理、项目档案库管理、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管理、建筑模块标准管理、评价考核管理、项目图片管理等。它还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可以对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廉洁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监控、预警、督办、控制。

4.2个人中心模块

包含个人信息、权限角色、专业人才管理、培训管理、评价考核、岗位选聘、资格评定、项目业绩考评、我的档案、我的团队、留言论坛等栏目。该模块可以对个人中心模块信息进行查看、修改和保存,在满足最基本的个人中心需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留言功能。在个人中心模块可以对各方面的信息有更全面的了解。

4.3信息库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信息、工作机制、职责、基本建设程序、国家/行业/地方政策法规文件、行业规范标准文件、公司/部门规章制度文件、业务流程清单、档案资料文件、建筑模块标准、材料设备标准、材料设备品牌库、人才备选库、供应商库、招标文件范本、合同范本、工程造价计价规则、造价定额等文件内容。该模块即服务于项目又支持办公,可以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率提升,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强大的信息资源支撑。

4.4综合信息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也可称为统计报告/报表输出模块,是以辅助办公数据库和项目工程管理数据库为基准,采用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和应用服务器三方面将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管理。该模块可根据需要设置各类栏目,例如督办完成情况、项目统计报告、项目总体进展、项目进程报告、项目投资统计和预测、合同执行统计、质量统计分析和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报告等栏目。

4.5文档信息管理模块

文档信息管理是按政府档案管理要求的文档目录作为文档信息管理的基础,针对企业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要求,对文档信息管理进行了自主的设计和进一步的开发。该功能对设计进度、招标(采购)进度、施工进度具有较好的控制,还具有变更信息管理、文件审查管理、自动分类归档、自助筛选查询等功能;系统的结构是开放的,数据接口的设计也很清晰,因为采用分集分类和权限控制,不仅实现了相关数据库的高度共享,也确保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5结束语

本文以建设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对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各个阶段的资源共享加以重视,根据项目一体化原则,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主要从工程阶段、控制对象、工程内容三个层面来组织数据结构、设计和开发项目软件。建设单位与相关参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提高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系统采用的监管方式和控制技术不断的优化完善,充分发挥基建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升敏.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J].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03),55-58.

[2]李学红.水电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J].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2012,29(01):85-86.

篇8

公司客户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现金管理客户、公司无贷户和电子银行客户客户。全年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账户为基础,抓大不放小,“稳住大客户,努力转变小客户,拓展新客户”的策略,制定详营销计划,在全公司系列的媒体宣传、网点销售、大型产品推介会、客户上门推介、组织投标和营销活动等,持续的市场推广攻势。

现金管理市场领先地位。分层次、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努力产品的客户价值。要抓客户市场,现金管理的品牌效应。各行部要对辖区内客户、行业大户、集团客户调查,分析其经营特点、模式,设计的现金管理方案,营销。对现金管理存量客户挖掘深层次的需求,解决的问题,客户度。今年新增现金管理客户185200户。

开发公司无贷户市场。中小企业无贷户,这我行的基础客户,并为资产、中间发展。在去年中小企业“弘业结算”主题营销活动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化营销,营销。要全公司的公司无贷户市场营销在量上增长,并注重质量;要优化结构,优质客户比重,降低筹资成本率,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要抓好公司无贷户的开户营销,努力市场占比。要对公司无贷户管理,分析其结算特点,全产品营销,我行的结算市场份额。xx年要努力新开对公结算账户358001户,结算账户净增长272430户。

系统大户的营销工作。全市还有镇区财政所未在我行开户的现状,调用资源营销,开花。并借势向各镇区分支机构展开营销攻势,更大的存款份额。对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世界10强、纳税前8000名、进出口前7334强”等10多户客户挂牌认购工作,锁定他行客户,攻关。

(二)服务渠道管理,“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

客户资源是全公司至关的资源,对公客户是全公司的优质客户和潜力客户,要对公视图系统,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要建设好三个渠道:

要总行要求“二级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配置3名客户经理;每个对公网点(含综合网点)应当发展情况配备1名客户经理,客户资源的网点应增配,”起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物理网点的建设。,对公结算品种多样,公司管理模式的差异,对公客户最常用的仍然是柜面服务渠道。我行要网点建设,在贵宾理财中心改造中要考虑对公客户的需要,客户的需求。各行部要制定详细的网点对公营销指南,同网点业态对公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等。

要拓展电子银行渠道,离柜占比。今年,电子银行在“跑马圈地”市场占比的,还要“精耕细作”,拓展有层次的客户。各行部应与分公司下发的客户清单,有侧重、有地营销工作,要在优质客户市场上占据优势。客户服务与深度营销工作。企业客户电子银行台账,并以此客户支持和服务的依据,为客户解决在使用我行电子银行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将电子银行新产品推荐给客户,“动户率”和客户使用率。

“结算优质服务年”活动。要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服务理念,梳理制度,整合流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产品创新,服务,问题,服务管理,客户满意度,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全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产品创新步伐,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

结算与现金管理部产品,承担着产品创新、与管理的责任营销支持系统建设。总行全公司法人客户营销、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和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三大核心系统的推广工作,为实施科学的营销管理技术手段。

结算产品创新机制。要产品经理制,各行配备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要收集、研发产品的主要承担者。信息反馈机制。各行部将客户需求汇总后报送分公司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分公司组织行、行产品创新研讨会,解决客户的问题。

财智账户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今年要实施结算与现金管理品牌策略,以“财智账户”为核心,在品牌下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要对新开发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品牌设计,制定的品牌策略,纳入到品牌体系中。财智账户品牌的推广,品牌,品牌力。

发展方存管。抓住多银行方存管的机遇,银证占比,我行电子银行快捷的优势,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各行部要对产品需求的采集和新产品推广应用的组织管理,职责,考核,触角、反应灵敏的市场需求反馈网络和任务、激励的新产品推广机制,市场响应能力,真正使投放的新产品能够尽快占领市场、盈利。今年将推出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客户短信通知、金融服务证书、全国自动清算系统等新产品。

(四)抓好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加紧培养人才

要人员管理,实施日常工作规范,制定准则,和工作日志制度、客户档案制度、走访客户制度信息反馈制度。

培训。今年分公司将组织结算和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培训和营销技能培训,尝试多样化的培训,基层培训,受训人员范围,努力人员素质,以现代商业银行市场竞争需求。

篇9

关键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分布式系统

0引言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大型企业。为确保产品的技术优势及质量,公司原本已建立有细致的专业分工和规范的“三标”管理体系,并对设计过程中重要的项目计划、提资、校审、出版等流程建立了信息化系统。而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参与专业数量增多,系统承载工程数量的增加,系统复杂性与便利性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三标执行效率不高,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需要对旧系统的服务器资源消耗进行分析,对系统架构部署进行优化,才能更好满足业务需求。下面以电网工程设计管理为例进行说明。

1预期目的

项目预期:对原有的电网工程设计流程及产生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横向整合,以业务流为主线打通系统原有功能模块,完善主流程支撑系统建设,并开发基于主流程数据的上层应用。

1.1系统能实现的目标

1)流程管理:以业务流为主线,涵盖电网工程设计全过程所有业务活动的信息流转,包括项目投标、任务下达、设总任命、项目计划编制、专业及人员安排、互提资料、成果校审、成品出版、成品归档、设计变更等,并实现生成流程各个环节的ISO9001质量记录表单文件。2)中间文件管理:电网工程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会议通知、出差信息、厂家资料、来往函件、工代信息、会议纪要、批复文件等所有文档统一管理。3)成品管理:设计成品按工程类别、工程名称、设计阶段存放,可快速查阅分析。

1.2辅助系统的预期功能

为更好实现以上目标,配套建设的辅助系统、分析系统包括以下功能:1)电子签名系统:设计成果走完校审流程之后系统自动把人员电子签名带入设计成果签署栏,当图档被他人再次编辑后签名自动失效,以确保图档责任及归属。2)文件加密系统:对过程文件、设计成果进行加密处理,防止非法拷贝,更有效保护公司知识产权。3)标准文件库:汇总各类投标模板、各个设计阶段项目计划模板、专业计划模板、卷册目录模板、计算书模板,供后续工程参照和引用。4)专业知识库:建立各个专业规程规范、技术标准有效清单,并推送给各专业设计人员行业新技术、新动态。5)质量分析系统:对设计校审过程中常见问题、设计变更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关注行业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6)工日统计系统:结合电力工程专业设计额定工日,对设计人员工作量进行统计汇总。7)决策系统:监控工程项目关键信息指标,生成分析报表,辅助决策,预防潜在风险。

2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1系统设计原则

核心业务系统设计采用自顶而下、逐层分解的方法,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并兼顾未来发展方向,系统原型设计、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整个过程采用标准建模语言UML进行描述。其中框架设计根据需求采用面向对象经典设计模式,使得程序更加强劲、整洁;数据库设计遵循范式理论,把握集中控制、统一审核的原则,保证数据库结构紧凑、分布平衡、定位迅速。前端界面设计采用异步更新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用户操作等待时间。核心业务系统与辅助业务系统间信息交互采用Web服务接口标准实现了SOA面向服务架构,采用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使系统间通过消息机制实现数据通信协调,保证了松耦合系统在数据、流程和应用上可以无缝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同时系统采用磁盘阵列、数据库读写分离等方法增强数据稳定性,提高访问效率。当业务系统产生新需求时,会根据新需求和本系统的耦合性来判断是模块级还是系统级灵活处置;当旧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度下降、访问量减少,会对该业务做降级处理,缩小成模块整合到其他系统里面,使得系统扩展性大大提高。

2.2分布式应用

整个体系采用以下分布式技术,实现跨硬件资源管理,以及在现有硬件基础之上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2.2.1分布式数据库

为了避免数据库服务器宕机造成整个系统无法运行的情况,核心业务系统与辅助业务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主机上,数据运行保持相对独立,这就对不同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文件归档操作既要更新主系统数据库,使校审—归档—出版流程继续走下去,又要更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确保归档操作成功,才符合贯标要求。为了保证不同分布数据库的一致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布式事务或者消息机制,提高了故障发生时数据的安全性,又使得系统能以较小的代价使数据库完全适应新业务扩展要求。

2.2.2分布式文件系统

系统业务流转会产生大量用户数据,从安全性考虑,各个系统均采用服务程序与用户数据存储分离的策略,而主系统中仅厂家资料、设计成品产生的数据量就达到TB级别,在多用户同时读取大文件的时候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瓶颈,导致整个系统可靠性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新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存储,通过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组件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展,将用户数据分散存储到多立设备上,各个存储服务器节点统一管理,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提高了服务器端数据传输速率,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2.2.3分布式计算

送电线路选址选线经常采用航片等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后期需要做图形格式转换、纹理分割等影像处理任务来满足设计需要,这其中有大量图片渲染工作;另外,在变电三维设计后期为了增强三维设计成品表现力也需要大量图像渲染工作。由于渲染工作需要密集计算,算法复杂而且数据量大,传统的处理模式在单机性能约束下经常需要几天或者几周才能完成,中间还会出现系统假死无响应等情况,基于Spark/MapReduce的计算框架采用分布式渲染方案,由管理服务器把整个作业进行拆分,交给作业服务器执行,作业服务器可以一边执行,一边向管理服务器汇报各个子任务执行状态,来帮助管理服务器了解执行情况、分配新任务,如果单个任务服务器执行失败,管理服务器会重新分配任务,不会造成整个任务退出,最后每个作业服务器执行完毕则由管理服务器统一收回渲染结果,从而实现主从协同,提高系统吞吐率的效果.

3结果

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工作流程线上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已经有数百个工程完成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能建广西院的沟通与协调效率。项目投标、任务下达、设总任命、设计计划编制等任务通过同一个系统快速转到相关人员工作桌面,并即时提醒到信息接收者,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拓展了办公的时间、空间范围。线上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也使传统纸质流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比如:工程领域传统出版流程需要为了保证图纸档案唯一性、持久性要使用透明图晒蓝图,对于出版部门来说,整个作业链长,晒图环节还涉及有毒作业;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如果该图纸因某工程出版用到而被借出,下一个工程再用到该图纸出版时就要排队等候;对于生产部门来说从透明图产生到真正归档过程中也会发生设计人员未经校审刮改透明图的现象。而出版流程的线上流转、文件传输存储全过程的电子数据化省去透明图过程而直接出蓝图,采用了更可靠的手段加强了图纸档案唯一性、持久性,同时又避免了透明图出版环节存在的弊端,使图纸的归档、出版过程更加可靠、便捷。

4结论

从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设计效率、质量的目标出发,针对中国能建广西院电网业务设计和管理的要求开发的涵盖市场开发管理、项目计划管理、设计流程管理、成果管理等于一体的设计全过程管理系统,系统地解决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中国能建广西院电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分布式系统的应用为可扩展的多样化业务流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后续移动APP应用、数据价值开发、虚拟化等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云龙,孙精科.基于UML的工作流建模的研究与分析[J].信息技术,2015(5):114-116.

[2]刘伟,李雅琎,胡志刚.设计模式对软件可维护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软件导刊,2016(12):95-97.

篇10

【关键词】业务协同架构,项目管理,协同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27-0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研发的重要性,研发过程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该过程决定了产品70%的成本、利润、性能和质量。企业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也都纷纷不遗余力地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应用软件-CAD\CAE\CAMkPDM等。研发数字化不仅能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更新企业传统的设计思想,建立全新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模式,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保障。

一、冶金行业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冶金行业设计院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工程设计项目。项目经费,上有大到几个亿投资的大型项目也有几万元的微型小项目,设计周期上,同时也存在着按年度计算的,也有要求在几天内完成的短项目。人数上,既有几十,上百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工程项目也有一个人即可做完的单一工程项目。这些因素决定了冶金企业设计院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配等问题,从工程项目的开发需求的角度来提出对冶金企业设计院的自身要求:1.信息化系统应该适应各种投资规模管理的需要;2.能充分适应多角色的交叉作业特点的设计组织;3.应该具有项目计划安排上的灵活性;4.设计进程控制的力度划分与流程偶合性的平衡;5.应该必备安全机制。要达到这些要求,冶金企业设计院应在系统规划,平台选择,功能需求,开发进度安排等方面予以重视。

二、协同技术在工程设计企业解决的问题和应用方法

工程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强又需要广泛协调的活动。设计团队根据不同设计项目的需求分配有各种角色:设计人员、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总设计师、打印管理员、档案管理员、院决策层领导等。这些角色在设计企业组织中按照一定业务流程行使各自的职责,其间存在大量需要采用协同原理与思想来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设计企业现状与市场软件供应现状来看,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步骤来实现冶金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1.制定CAD制图标准,在设计工具层面实现信息标准化。2.设计业务流程梳理及标准化,特别是结合IS09000系列标准,规范化设计与管理行为。实现设计工具输入输出信息与协同层信息的无缝对接。3.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其可靠、稳定,对团队设计作业提供支撑。4.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化。5.最终实现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系统。按此步骤,在现有具备先进协同设计理念的平台上开发针对工程设计企业的应用系统,以缩短实施周期,降低实施成本,减小实施风险,是比较安全可靠的策略。

三、基于ECA的协同设计开发平台

ECA-SO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E-Business CollaborationArchitecture,ECA)是一个基于SOA的勘察设计企业业务架构与信息集成的先进平台。

(一)协同设计平台的体系构架

第一层为操作系统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操作系统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

第二层为数据库层,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库也是由所采用的ECA来决定,ECA支持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包括SQL Server、Oracle等。

第三层为基础服务层,包括文件服务、邮件服务、实时通讯服务、CA服务,提供系统级的应用服务支持。

第四层为访问层,是对各种服务的访问引擎。

第五层为ECR,即ECA运行期,是ECA的业务协同运行平台,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业务支持服务。

第六层为ECA-Runtime Integration Service,其作用为,一是根据特定的产品系列对ECR的应用规则进行约定,二是提供应用集成服务。

第七层为应用层,提供各业务系统。本文所针对的冶金院设计协同系统即在该层进行开发。

(二)平台特点

1.可视化建模技术支持工具化实施,基于“业务协同架构平台”的“集成应用系统”采用可视化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业务建模的灵活性和先进性,以适应不同设计企业的发展和个性化的需要。

2.面向综合管理的流程化、网络化办公体系,可视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实现了网络化的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模式,使得设计单位的业务管理规范性加强,平台内建了覆盖各种业务模式的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3.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子系统依据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勘察设计行业“十五”信息化规划和有关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开发,建立了项目及设计流程管理的“设计和管理一体化”的应用系统。项目的人力、进度、质量、费用和图档是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五个管理要素,项目管理子系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这五个管理要素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配置、管理与控制,使企业各种资源高效率地运作。项目管理子系统运用赢得值原理进行项目的费用/进度综合管理和控制,建立项目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并对项目运行中的赢得值(BCWP)和实耗值(ACWP)进行定期检查,以期实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子系统为项目的参与者构筑一个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部门、专业间的数据和资源共享,使其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协同参与项目管理,缩短设计周期。

4.系统安全性管理措施。可靠的网络化安全保证系统,“集成应用系统”的安全子系统采用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可信任机构一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证件号等)捆绑在一起,实现用户身份的数字验证。同时采用建立在PKI基础之上的数字证书,把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数据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陛,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