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规范化范文

时间:2023-04-19 08:3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规范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管理规范化

篇1

【关键词】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编码规则

最新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国家统一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问题没有列入日常议程,导致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非规范状态运行。针对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新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相关事项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系统内部众所周知,电力企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区域并网,直至现在的国家电网运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时还不长,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刚刚起步。就笔者在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岗位上的工作实践情况看,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需进一步健全

按照现行体制,电力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配置的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日常合同管理与审核工作人员是由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兼任。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应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和一支较高业务水平的合同管理队伍。

1.2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内部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效率低下

在电力企业系统内部现行的合同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中,在每一份合同的最终签定之前,都要经过电力企业内部的承办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专职、办公室、分管副局长、局长的签章,按照这样的会签工作流程,一份合同会签完毕至少一整天,快则三、五天,慢则不可预计。如果遇到某个部门负责人或局领导外出开会、出差、病事假等特殊情况,甚至几个月还无法会签完毕。在此产生一个规范与效率的极大矛盾。

1.3 电力企业合同规范性文本类型不全,适用文本严重欠缺

目前可供基层电力企业选用的电力企业系统合同文本有国家和地方电力行政部门制订并强制适用的示范文本,还有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合同文本。现有的电力企业合同文本,仅局限在电力企业主产品为核心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产、供、销等环节。而电力企业资产社会化服务经营(如房地产租赁)、电力企业职工福利后勤保障供给(如劳保服务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示范性文本严重欠缺。此外,现有可供选用的强制适用示范文本中,存在很多不需要或不适用的条款,显得过于繁琐,不符合经济合同简洁明确的表述要求。

1.4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缺乏科学设计

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实际做法而言,普遍存在各自为战、自以为是的严重问题。既没有对各类合同分类设定编码,也没有对合同设定系统编码规则,这给电力企业的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和混乱。

2.电力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分析

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从总体上而言是电力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但就其合同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形成这些问题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很多原因。笔者认为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形成基本原因为:

2.1 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作为电力企业内部一般的日常事务来设计安排,没有将合同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枢纽来科学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使得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长期处于非规范状态,就最新修订颁布实施的《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而言,也尚未将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与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出专门要求,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很难快速完成。

2.2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性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长期来都处于探索与不断修正与完善过程中,至今尚未形成专门的成熟的科学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纲要,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还得再继续探索中前行。

2.3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专业力量严重不足

在电力企业内部绝大部份职能科室都有一定量的合同承办或会签业务,但承办合同起草、审核、会签、登记管理的人员几乎没有合同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这是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忽视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的结果。没有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将成为纸上谈兵。

2.4 电力企业系统“政企合一”的现行模式制约

在电力企业系统,名义上已经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的现代企业模式运作,但实际上还处于行政管理电力企业。因而,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仅仅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工具,而并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将合同管理作为核心枢纽来建设。

3.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发展必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尽早尽快地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笔者认为,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3.1 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各项制度

针对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内在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标准合同文本、会签工作流程、合同分类编码规则、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信息传递与保密原则,至规范化工作机制与效率的关系协调方法各环节的具体制度,科学的制度是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3.2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专门工作体系

从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种类繁多,合同数量巨大,客观要求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配足配好合同管理的专业专职人员,建立一支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依法治企要求相适应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专业队伍。健全的工作体系是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证。

3.3 科学建立电力企业合同编码规则

合同编码规则是合同签订后有效管理和信息传递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合同编码规则设计时,应充分体现电力企业的区域、网级及合同的年份、类别、属性、序位等因素,便于对电力企业合同的信息化处理。

3.4 进一步修订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示范性的标准文本

篇2

关键词:企业 规范化 合同管理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 企业合同管理简介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 规范化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对一个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作用发挥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做出对该企业素质的判断。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 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总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3.2.1 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3.2.2 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 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关于加强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之思考.中国外资.2008.11.

篇3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different GIS standardized forma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the solution and data format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results effect are described.

关键词:3S技术;GIS格式;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共享

Key words: 3S technology;GIS format;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resource sharing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81-01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技术的应用,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数据处理的速度已经是任何传统的模式不可比拟和达到的,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们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时代的机遇,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房地产管理,让房地产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1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在运用做正在筹划运用《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房地产管理。

但由于存在以下原因:

1.1 各地的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操作模式不同。

1.2 软件设计没有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因为绝大多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软件设计方面没有很强的实力,无法完全自己设计,必须委托软件公司来进行设计和编制,而软件公司又不懂得房地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规定和流程,这中间的沟通理解和系统维护就是一个大问题。

1.3 目前统一的GIS格式,在编制系统时,使用的时空数据模型、数据库的类型、二次开发的软件平台等等各不相同,空间数据难以共享,有的在自身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转换和共享,如有很多软件在房地产产籍档案和房地产测绘部分难以完全与整个系统链接共享,特别是房产图数字化后的属性特征没有分层存放、分幅图与分层分户图不能完全对应,自身的测绘部分都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更谈不上与整个系统接口和共享,这就不能体现网络化办公的优越性,很难充分利用高科技达到我们的管理目的管理要求;所以造成了各地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不相同,互不兼容,有的能满足目前的管理需要,有的则达不到管理的目的,有的完全瘫痪,还有的甚至在设计和编制过程中,就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途径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便民服务,对于房地产管理部门来说,提高人员素质,增大科技含量,运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要想达到以上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2.1 制定房地产管理的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根据房地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结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建设部应按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和县城等不同规模分别制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作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基本框架,就拿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交易管理来说,何种性质的登记在交易科,是先测绘还是先到产权科或交易科初步审定后在测绘,各种登记需要何种必须的资料,各项具体业务应如何衔接等等,而不要像目前这样,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业务规定和流程,还有些地方制定的业务规定与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不符合,这就很难说是因地制宜还是不规范。

2.2 《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尽管建设部这几年推荐过和认定过一些《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前面提高过的多种原因,实践证明这些软件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而不能全面推广使用,给目前正在筹划《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房地产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困惑,到底该如何设计软件?

在制定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业务规定及流程后,应组织从事房地产管理一线人员与软件公司一道进行设计和编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各地建立该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的定点服务站,如果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有变动,由建设部通过设在各地的服务站及时给予升级和修改。这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使用,甚至可以把使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结合起来管理,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3规范化和标准化后的效果

在房地产管理的机构体制、业务规定、业务流程及《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与准予注册《房屋所有权证》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后,能带来如下好处:

3.1 便于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房地产管理,各项业务规定统一,各个业务流程清晰,可以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3.2 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少走弯路,提高资金利用率。有了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规模,选用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房地产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自己探索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加速了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3.3 有利于政府上网和资源共享。房地产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城市房地产的各种状况和属性特征,为政府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统一使用这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后,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资料凋阅、利用和数据统计、分析很容易,体现了现代化房地产管理的高效、快捷、优质的特点。

篇4

【关键词】儿童哮喘;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37-03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基层医师对儿童哮喘管理和治疗不规范,哮喘整体控制水平不高,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武鸣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15例,其中男87例、女28例,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标准[1]。调查对象条件:①年龄≥4岁;②患儿及父母愿意配合调查及语言表达清晰者;③排除肺结核、心脏疾病、气管异物、气道外压迫等可表现为喘憋的疾病;④无合并内分泌、心、肝、肾等严重疾病。115例调查对象中哮喘完全控制8例、哮喘部分控制或未控制107例,本研究选其中105例哮喘部分控制或未控制的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男83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4岁1个月,最大者9

基金项目:武鸣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100213)。

作者简介:李锦雁(1966-),女,广西横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岁。随访过程剔除掉2例患儿,剔除标准:①随访时间不足6个月;②随访期间口服或肌注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2.方法①资料收集:收集115例哮喘患儿既往哮喘发作的情况、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情况、哮喘控制水平等资料。②填写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7个项目的总分为27,≤19分为哮喘未控制;≥23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2分为哮喘部分控制。首先由医生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问卷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请患儿和家长分别回答各自的问题,将每个问题的分数加起来,得出该患儿的总分。 ③规范化管理:对干预对象105例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相关知识的教育,示范教会患儿及家长使用面罩式筒式吸舒(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辅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1~3个月复诊1次,检查患儿的吸入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哮喘控制水平。④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患儿规范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00 μg /揿,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始剂量200 μg/d,分早晚各1揿,均采用面罩式筒式吸舒辅助吸入,将BUD喷雾到储雾罐,患儿深长吸气后屏气4~5 s左右再缓慢的呼气,重复6次,时间约30 s。⑤哮喘发作时临时吸入适量沙丁胺醇气雾剂(100 μg/揿,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⑥药物调整:如果布地奈德剂量200 μg/d哮喘未控制或部分控制,考虑增加布地奈德剂量,但首先审核用药技术、依从性,以及是否接触危险因子。如果哮喘完全控制3个月以上,逐步减少布地奈德剂量。⑦复查CACT:每3个月收集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填写CACT量表,得出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CACT评分。⑧患儿用药依从程度采用依从性指数(CI)作为判断依从性参数,即已服药量/处方所开药量×100%,CI愈大,表示依从性愈高[2],CI≥75%为用药依从性高,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表1 推广前后用药依从性的比较[n(%)]组别n依从性高依从性低推广前364(11.11)32(88.89)推广后10581(77.14)24(22.86)注:χ2= 48.82,P

2.推广前后小儿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推广前(P

表2推广前后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组别n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推广前1158(6.96)19(16.52)88(76.52)推广后10569(65.71)33(31.43)3(2.86)注:u=11.28,P

3.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服药依从性高的患儿,其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依从性低者(P

表3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组别n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或未控制用药依从性高8164(49.01)17(20.99)用药依从性低245(20.83)19(79.17)注:χ2= 27.81,P

本研究发现,基层医生哮喘防治专业知识缺乏,哮喘患儿未能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和治疗,造成大多数患儿不使用ICS或用药依从性差。有研究表明[8,9],基层医生对哮喘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医生不能正确理解哮喘的本质以及哮喘最基本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哮喘防治基本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基层医生哮喘防治专业知识欠缺影响了哮喘整体控制水平。本研究针对存在问题,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依据,对儿科医师进行哮喘专业知识系统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哮喘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方案、吸入药物及吸入装置演示等。儿科医师在初诊时就向病人详细讲解哮喘治疗的全过程,侧重宣教哮喘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ICS的安全性等。对患儿进行系统管理和治疗,定期电话随访,未能按时复诊者提醒其及时复诊。设计哮喘日记格式,指导患儿和家长记录哮喘日记,促进患儿和家长主动参与哮喘的管理和治疗。

本研究对105例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随访6个月,患儿用药依从程度高者从原来11.11%提高到77.14%,哮喘完全控制率从原来6.96%提高到65.71%。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大大提高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整体控制水平。本组研究表明,用药依从程度高者哮喘完全控制率高于用药依从程度低者。用药依从程度与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医师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程度。

ICS是哮喘治疗的最有效药物,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哮喘患者[3,10],大部分轻度儿童哮喘,采用低剂量ICS(100~200 μg/d的布地奈德或相当剂量的其他ICS)即可产生明显的临床疗效,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推荐起始剂量。GINA推荐的哮喘长期药物治疗方案复杂,基层医生难以正确掌握应用。本研究采用布地奈德初始剂量200 μg/d,经过不断评估、监测,调整至适当的布地奈德剂量,随访6个月,哮喘完全控制率为65.71%,此方案简易有效,基层医生易于掌握及应用,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要达到哮喘控制目标,还需对疾病控制度进行评估。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监测是评估哮喘控制最为理想和客观的肺功能指标,但肺功能仪测定费用比较高,基层医院尚未能普及。本研究使用CACT进行哮喘控制度的评估,家长和患儿容易掌握并乐于参与评估。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有较好的相关性[11]。CACT适用于4~1l岁儿童的哮喘评估,评分越低,提示哮喘控制程度越差,可用于指导哮喘治疗药物的调整[10]。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2,13],CACT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有效的哮喘管理工具,方法简易,易被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掌握,是一个低成本的评估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哮喘患儿长期管理和治疗主要由基层医生负责实施,探索适合基层医院的廉价、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方法,是保证基层落实哮喘长期规范管理和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徐淑云,魏伟.临床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

[3]洪建国.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781280.

[4]梁萍,楼芳,覃世文,等.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19721.

[5]侯伟,刘海燕,李静,等.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调查——西安地区单中心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3):288290.

[6]林江涛,何权瀛,姚婉贞,等.北京市城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7):494497.

[7]赵京.儿童哮喘分级治疗管理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21723.

[8]王苹莉,张根生,黄华琼,等.杭州市社区医生支气管哮喘知识及管理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70273.

[9]唐丽安,陈一强,王珊梅.广西各级医院呼吸专科医生哮喘知识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3):484486.

[10]洪建国.不断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21723.

[11]李博,刘恩梅,任洛,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4):292295.

[12]吴谨准,杨运刚,张健民,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4):256259.

[13]范飞.儿童哮喘病情评估的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1):7478.

篇5

关键词:企业 合同管理 防范 全过程 管理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因素的主观影响和外界因素的客观影响,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会因为缺乏统一的合同依据,使每个部门的权责分工不明,制度规定的出处五花八门,甚至有冲突,合同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无法执行。更有甚者,有些对外经营业务可能事后补签合同或者不签订合同,导致一些争议性的合同很难求证原意。有些业务合同管理只局限于文本审查和合同档案管理,不能将合同签订前的选商谈判、签订中的审查授权、签订后的履行监控工作有效地衔接,这些都最终会给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买下一个重型炸弹。

2、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

有些公司对无法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部分管理层缺乏对合同风险防范和规避意识,合同管理人员紧缺,缺乏足够的业务经费,也就不可能将合同管理摆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部分合同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的是直接上手,业务不精通,缺乏正规的法律教育和系统的法律知识,业务范围内无法按严格要求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只是盲目机械的从事合同事务性工作,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更谈不上合同管理。

4、合同管理者与企业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合同管理机构在涉及到相关的合同业务方面无法做到与其它部门相互沟通,不能考虑从其他相关部门的角度去做合同管理,由此造成合同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其他部门相互孤立,无法达成共识。在合同审批过程中,一些程序过于复杂,审批人员部门繁多,办事效率低下,使合同签订无法如期完成。

5、合同内容不全面

由于合同内容表述模糊,使合同双方容易曲解合同内容,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因此,合同的有效性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准确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不全面,存在缺陷与漏洞,常见漏掉的往往是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而这种问题的避免只有靠准确恰当的合同文本才能解决,换句话说,合同内容要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更要咬文嚼字。

二、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真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企业部门之间的履约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各项任务无法责任到人,造成工作失误。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开展。成功的企业合同管理,是把合同的权利义务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只有这样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企业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子系统、分系统共同配合,因此,有效地信息沟通和处理在合同管理中十分重要。

2、企业管理人员知识深度不够,尤其是在生产流程方面,无法将其与合同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业务生产的知识与合同法的律修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高度重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业务拓展需要合同约束,那么建立规范有效地合同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性的工作。

3、合同管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合同管理基本功,高度重视合同文本分析。管理合同文本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事人不具备相应资格,合同内容不符合《合同法》和其他各种法律的要求。二是构成合同文件的种种文件不齐全,合同条款不完备,对各种问题的规定存在遗漏;合同用词是否准确,有无模棱两可;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是否有足够的预见性。因此,一个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三、加强企业合同管理的几点措施

1、增强合同管理意识

一流的企业管理水平必须与增强合同管理的理念相依为命。合同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约束行为具有强制性、法律性,任何人都必须依法遵守和执行,要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合同管理的低位,进—步增强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规避能力。使合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上升为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进—步增强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合同管理预警机制

企业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全面制定被查信息统计表,建立合同管理预警机制。合同违约是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部分,法律法规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及时采取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对违约方采取不同程度的处理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而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一套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签订、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履行、合同纠纷的处理 合同的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等。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制度清晰明确,确保企业管理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促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

篇6

1.1招投标工作完成后招标方与中标方违背原来的合同。据法律规定,招投标工作结束后,中标者应该在中标通知发出的30日内,与投标者订立合同,合同依据招投标时双方出示的文件订立。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招投标工作之后,双方有一方违背当初的招投标文件,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随意变更施工内容或要求,增加投资额,造成整个投资超出之前的计划,使之前的招投标失去了意义。

1.2公路工程的招投标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主要表现在招投标双方未了达成双方的不正当利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对整个招投标的过程进行干预,排挤其他投标者,严重地干扰了整个公路工程正常的招投标工作秩序,破坏了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造成招标项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招标的意义。同时,还存在投标定标过程控制不严、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承发包过程中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问题。

1.3串标。串通投标就是指在公路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违反有关程序采取手段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的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投标者互相串通投标。在参加投标之前,想参与投标的建设单位通过事前的沟通,以口头、书面、电话等形式互相报价通气,达到自己的不良目的。二是投标者和招标者互相串通投标。在公开招投标之前,招投标者泄露标底,破换正常的招投标工程,达到不法的目的。

1.4公路招投标的法律规范依然不够健全。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制建设不健全,导致国民的法制意识不强。虽然国家为了规范公路工程的招投标市场,使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纵观整个的法律法规,惩罚招投标市场的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十分少见,惩罚的力度措施也不够。这就导致一些招投标单位和个人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在整个的公路工程的招投标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违法行为。很多公路工程项目在实施招投标的过程中,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之上的,整个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也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来进行的,但是我们透过表面往实质看,却发现很多建设单位的招投标是受到各方各级的行政干预的,建设单位并不是通过招投标来选择施工单位的,而是事先已经由行政单位内定了施工单位,再通过公开招投标来走个过场罢了。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公路招投标过程中是广泛存在的。

2公路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在进行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过程中,招投标的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管理,要严格杜绝招投标过程中转手倒包,以挂靠承包等恶劣的现象,要遵守各种法律规范,维护整个市场的秩序,促进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同时,要不断地完善议标规范,严厉打击假招标的现象,最后,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的监督。工程交易中心的建设将会继续得到发展和规范,将会陆续地出台针对交易中心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运行规则,以便对承包方、发包方、中介方和管理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交易中心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将会进一步的提高,处理各类信息数据的时候广泛地应用计算机,实现微机管理工程报建、招标信息、投标企业档案、场内办理手续等方面;交易中心的功能和管理将日趋完善,使交易中心逐步成为交易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书面合同上面,体现了招投标的结果,与招投标工作紧密相连。在管理合同的方面,规范甲乙双方合同的签订行为和增强索赔意识需要做大量工作,并且这个工作做得越充分,合同的规范意识越能够体现;针对合同范本方面,我国有确切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合同范文本,而且合同示范文本将是今后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此外,应用计算机建立投标报价系统是投标企业应该实现的必要内容,这样的话,才能够快速实现、报价准确,以适应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国际当中,不可缺少的是招标机构,在建筑市场和招标投标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建设市场在健康地发展,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招标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力发展,这样的话,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就推动了,使得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化。规范和完善市场建设规则,市场规则一般是由有关机构制定的或者沿袭下来的,一般由法律、法规和制度组成所规定的市场行为准则,其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这些准则分别是想要进入市场需遵循一定的法规和具备相应的条件,应采取清出制度,对不再具备条件或出借证书、采取挂靠、制造假证书等欺诈行为及时清出,资格和资质管理的准则也应逐步完善;保证各种市场主体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的行为准则;交易必须公开(涉及保密和特殊要求的工程除外)、公正、公平的准则。

3公路工程施工合同及施工合同管理

3.1建立健全的流程管理体系

要严格遵守合同管理规范,明确好合同管理的责任主体,并将目标任务和各种工程措施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管理流程和管理环节都能够在相关的制度和范围之内运行,同时,要不断地将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落实到实处,最后,在对合同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和流程都进行严格规范的监督管理,实施专人监管、综合评价,切实保障签约合同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的管理机制

合同条款不合理,导致合同文本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严格执行评审制度来防范合同文本风险。需要严格按照我国所指定的具有规范化意义的合同示范文本进行,同时,要不断综合考虑到各种因素,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合同标准规范的文本体系,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和国际接轨,对国内外合同文本的管理和发展趋势动态做出密切的关注和借鉴,从而为促进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不断地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完善合同文本相关体系,从而使得合同各项流程都能够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相结合,促使合同管理的作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

3.3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

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并改进信用评价机制,要不断更新合同当事人的各种相关数据,掌握合同当事人的最新动态,并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的财务状况,信用形象等各个方面做出科学化合理的评审分析,如此,可以更好地确保合同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时,在进行公正客观评审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划分出等级,并组合系统的商业信誉档案,从而有助于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3.4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可以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比如可以借用互联网或者是局域内部网络,实现各个单位的互联或者互通,当局域内部数据实现更新时候,能够更好地掌握好整个合同管理的流程,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以前出现的各种弊端和问题,比如合同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低下,或者是管理人员的人为干预比较严重,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整个合同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和严谨化。

3.5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应当建立并且改进、完善专业人员选拔任用机制,选拔专业优秀的人员对工程合同进行规范的管理,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管理规范,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人的主导作用,从而促进整个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适时举办各种培训,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展开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促使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人才供应,保障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

4结语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性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evaluation of the main projects including: legitimacy, the standardization, practical,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Which means engineering contract normative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conduct of the contract standard, and the management behavior predicted,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reward the legal action, to illegal behavior to sanctions or warn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normative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合同管理的内涵

合同指的是当事人之间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终止、变更、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能够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使交易费用大大节约。在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参与方和项目之间,例如,供应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形成了众多的法律合同关系,例如,设备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计合同和勘察合同等。工程合同能够对环境、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总体性目标进行确定,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工程合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2、工程合同管理规范性的特征

工程合同管理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工程合同具有周期长的特征。整个工程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应该针对其特征对建设项目有计划的实施。这些特点都使履行合同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增加,最终使承包合同的周期增加。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初始签订合同时没有料到的情况,因此,应该针对实际情况的特征,按照实际情况和合同内容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最终使工程能够按时竣工。

第二,工程合同具有效益显著的特征,要想将工程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就应该对项目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和整个项目进行高效的合同管理。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全过程的核心,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的管理,最终实现建设的目标。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增强合同的一致性,明确整个项目的整体目标。如果没有合同管理,就很难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措施,无法高效的实施管理。高效的工程合同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纠纷,使诉讼费用减少,通过一定的索赔手段,获得合法的收益,同时,将合同管理作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第三,工程合同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由于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征,因此,有许多意外事件,使合同变的十分复杂,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实施合同,对合同进行动态化的管理。由于合同的变更大,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反索赔、索赔和签证工作,需要对合同变更进行系统、全面和迅速的处理。

第四,工程合同管理具有系统性特征。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都是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技术复杂和不确定因素众多等特征,项目的数量多、合同种类多、参与方多。因此,在每一个工程合同之中,都存在着一个合同的寿命周期,包括合同终止、履行、生效和成立的全过程。在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更强的系统性,因此,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合同进行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

第五,工程合同管理对法律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实施工程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普通的法律知识,还应该对专业领域的知识精通。因为在建设领域需要的合同文本、规范、标准、法规和法律数量十分庞大,因此需要不断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新。

第六,工程合同管理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管理工作具有准确性、工作复杂和繁琐的特征。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众多的工程资料和文件,如果仅仅使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会消耗大量的大力、物力、财力,信息传播的速度十分缓慢,无法按照预期计划对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和搜集。因此,要最终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应该建设现代化的合同管理体系,提高对合同管理的有效性。

3、建设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制度

因为在履行工程合同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配合,为了实现合同的规范性特征,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首先应该执行合同会签制度。在办理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和项目的其它部门和业务部门应该定期举办会议,进行研究,对合同的相关条款提出具体的意见,针对业务部分进行会签工作。通过会签制度,能够加强项目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保证合同的履行程度。

第二,建立合同的批准和审查制度。为了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和法律性,应该在签订之前完善批准手续和审查手续。可以委托相关事务机构对合同进行审查,由企业法人或者主管进行批准。当出现重大合同的时候,可以组成相关的合同管理组织,采取集体协商的办法。

第三,完善对合同印章的管理。对于财务用章、合同章和公章的管理,应该对审批权限进行明确的规范,将一章一登记和一章一申请等制度落实到实处。应该由专门人员对公章进行管理,在总经理授权之后对加盖公章进行批准,防止他人的状况,避免其他人增加合同的内容,在能够产生效用的合同中应该对时效期限进行标注,不能够开空白的介绍信。应该使用专门的印刷纸张印刷委托书,不能够随便印刷或者打印,应该对授权人的授权、职务和姓名进行明确,并且应该有法人的签名。在盖公章的时候应该留下盖章人自己的标记,在日后能够方便的辨明真假。合同章在一般情况下,是在协议书和工程合同上使用的,应该经过批准、审查和会签之后,才能够由负责签约的人员进行盖章。财务专用章应该由财务总监或财务总管负责,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一章一登记。

第四,落实合同交底的制度。在签订工程合同之后,应该由项目部的人员执行,项目部门的管理人员、管理中层、班子成员和项目经理,都应该对合同之中的条款认真学习,分解。分析整个工程合同,部门的主管应该向负责人对主要的风险和内容进行说明和解释,及时进行合同交底的工作,使项目部门的每一个人都熟悉合同的管理程序、要求、规定和主要内容,对法律责任、工程范围和合同责任有深刻的了解。

第五,完善合同管理过程中的评估制度。在合同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合同管理的规范化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4、结语

总之,合同管理的目标是在订立合同之后,通过对合同的履行,对项目进行协调。监督、指挥、组织和计划,使项目部门的每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联系,有助于对合格的项目进行验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思想也从一种简单的认识模式上升到系统综合、自成一体的科学体系。本文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因素方面: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内容和过程、科学的项目管理计划与实施控制以及工程合理变更的管理与控制,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2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内容和过程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管理内容和过程的规范化日益受到重视。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内容和过程,就是要求广大企业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统一思想认识,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认真履行和实践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健全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管理职责,这是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前提。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类别的,配备相应的管理力量,组建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并按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责任。选配项目管理班子时,应注意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决策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合理搭配,以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竣工审计考核结束后,对项目管理班子成员进行“德、能、勤、绩、廉”综合考评,建立业绩档案库,为今后选聘项目管理人员提供重要依据。

应健全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是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在工程管理活动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保证管理活动规范化的决定性因素。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首先,应当完善安全质量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推行工程质量“样板制”和“三检制”,层层落实安全质量目标责任;其次,应实行有效的资金集控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此外,还应规范项目合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并将合同管理融入到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

3科学的项目管理计划与实施控制

科学的项目管理计划与实施控制,是最终实现项目总目标的关键因素和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进度计划与控制。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标准”是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是表示项目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以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就施工进度计划而言,其内容应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施工方法、月(旬)作业计划、施工任务书,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衔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供应时间,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将施工进度计划报业主审批后,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项目,把进度计划安排落实到班组,布置到位,调配好人力、物资和资金。而在实施进度计划控制时,应按照四阶段循环控制原理:即计划、执行、检查、纠偏,不断循环。在进度控制中,应利用网络计划的方法对进度计划的执行进行纠偏调整,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依据。质量计划应以IS09004—5《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中的《质量计划指南》及企业质量手册为依据。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应首先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实施质量控制时应跟据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工作质量、原材料质量、机构设备质量、施工工序质量以及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成本计划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是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成本管理需要、组织编制的项目成本实施计划,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项目成本计划应首先通过项目分解,合理确定成本目标,按照成本预算一成本管理目标一成本计划三个层次进行成本计划,并遵循计划的实际性、可操作性、弹性以及信息化等原则。

在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按照目标分解的方法,将成本目标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实现有效的成本责任制体系。并且依据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和动态控制的原则,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严谨科学的管理。.

4工程合理变更的有效管理

工程变更是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建设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因素。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的合理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与控制对实现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实施工程变更的分类控制。在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管理实践中,按照工程变更的性质和费用影响实施分类控制,有利于提高工程变更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施分类控制可把工程变更分为三个重要性不同的等级,即:重大变更;重要变更;一般变更。三类变更的限额可依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合同控制目标和两级监理工程师执业能力等因素综合设定。

篇9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功能模块建设,并坚持正确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73-02

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个“契约束”。企业由大量内部与外部的“契约”凝结而成。当然,科斯眼中的“契约”并不等同于“合同”,但不可否认,“契约”的主体构成部分属于企业中林林总总的“有形合同”,对外有各种交易合同,对内有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因此,企业合同的管理水平,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或代表了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管理规范化、工作自动化、流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实现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管控合同风险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合同管理往往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化、模块化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合同管理人员大多埋头于日常事务性、走流程的工作,使其难以摆脱现有事务性工作而向体系化、模块化管理层面升华,缺乏完整工作管理闭环,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2、合同定期评估失位,未形成合同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评估,尤其是对审批、履行等关键环节的评估相对薄弱,不利于合同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和闭环管理。

3、合同管理的价值未充分挖掘,对公司的运营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在公司运营中,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大量反映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数据信息,但其中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导致法律部门参与业务部门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对公司运营管理起到有力支撑。

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日益加强的外部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包括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在内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要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体系。最近广东省国资委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广东省属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也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明确要求。因此,建设合同管理平台,不仅是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更好地遵从外部监管要求的需要。

2、优化企业管理手段、提升管控水平的需要

合同是企业业务开展的一个关键载体,合同管理是支持企业集团进行管理和管控的重要手段和渠道。通过建设合同管理平台,可为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并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①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要求、与内控制度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合同管理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②统一合同起草、修改、审批、签订、履行的业务流程,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有效控制合同风险;③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合同信息及执行情况,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更加透明、便捷和及时,企业领导对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理念落实、战略执行和监督能力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也成了多数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水平提高同时也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持,使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诸多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落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的过程。

三、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应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需求来设置,但对大多数合同管理系统来说,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合同准备:该模块重点解决合同起草效率不高、质量待提高等问题,重点就合同范本、批量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起草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优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相对方管理、合同模版管理、合同审批流程管理等;

合同审批: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所涉及不同类型业务的特点和合同风险管理的需要,确定不同金额、不同类型的合同的审批流程,制定相应审批规则。完善合同签章及倒签管理规范等,提升合同审批效率,防范因合同审订疏漏引发的法律风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倒签、合同签章管理等。

“合同履行”:合同履行主要对合同签订后的履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对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合同履行全过程动态管控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管控;通过梳理合同变更、解除、作废及争议、违约等处理,提升合同履行异常处理的规范性,并可以实现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履行过程的跟踪监控、履行结果的反馈、付款审批关联等。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合同更新管理、合同付款关联、合同相对方评价等。

“合同评估”:通过构建一套合同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定期评估通报机制,推进合同管理评估显性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评估及报送体系。

“合同统计与查询”:合同信息是重要的经营管理信息,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合同的汇总及分类查询统计,可以根据固定的或定制化的要求,汇总生成各类涉及合同的信息图表,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帮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查询、合同统计。

四、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工作步骤

企业的合同管理不是孤立的管理体系,而应当作为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企业原有合同事务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的、高效的合同管理体系。

1、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梳理和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础和依托,需要先行或同步进行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优化与构建,即:从管理的角度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梳理、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排查,按照流程的逻辑节点对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归类,形成新的处理流程规范、法务活动各岗位规范、标准法律文件范本等,构建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合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方案,将合同管理体系成果有效的融入法务管理平台系统,促进合同管理有效落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合同管理能力。

2、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开发过程主要是把前期梳理准备的成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表现出来。系统开发的工作主要包括需求调研、产品开发、内部测试及调整、初步验收、产品上线试运行、产品最终验收等环节。系统开发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需求也就是企业用户的想法尽可能的还原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如果出差较大偏差,导致系统最终成果不能提供设想的功能,不能给用户较好的体验,则意味系统开发的失败,这是我们需要在系统开发中尽量避免的。

3、系统落地实施

系统开发完毕,并不意味着系统建设的结束,将已完成的系统经过宣贯、培训,落实到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才是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系统的落地实施,一般需要经过用户试用、培训、发文要求等环节,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将系统强制推广应用,是系统落地实施最重要,也是必须的一个环节。系统落地实施后,还要根据运用情况,及时修补、适时升级。

五、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分承包管理;合同管理

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专业分承包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装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同时还关系到整个建筑装饰项目的质量和应用效果。随着建筑装饰工程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专业分承包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也逐渐走向国际化,国外建筑装饰工程投资商和承包商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使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专业分承包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另外,以顾客为中心的建筑装饰市场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装饰工程项目专业化分承包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专业分承包管理中的分工专业化施工管理,对于整合整个装饰工程中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工程项目专业分承包管理模式将是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市场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专业分承包管理必要性、现存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践意义[1]。

1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专业分承包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 市场决定工程需进行专业化分承包管理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分工更趋向于专业化、精细化、精益化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市场,早已成为卖方市场,夺标激烈的竞争,给装饰工程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应用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压力,只有不断提高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方能在建筑装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为了提高其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重点要在集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承包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水平,即要结合建筑装饰市场发展趋势,尽量提高其在建筑装饰专业方面的知识信息深度,在产品的附加值上通过规范专业化的分工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展开激励竞争。市场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专业化分承包管理也提出了专业化运行管理发展要求。

1.2 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推动专业分承包管理

随着市场信息共享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顾客而言,其建筑装饰结构功能、美学性、艺术性、绿色环保性、节能经济性要求,以及其所掌握的建筑装饰工程知识也在同比增长,标准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总期望实现价值功能、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了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专业分承包管理,专业化分承包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装饰工程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生产出质量较高和应用效果较为良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专业化分承包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的能力,有效提高实际装饰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对于顾客而言,在开放的建筑装饰市场环境中,其将选择对其来说非常有价值的装饰工程供应商,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装饰企业向工程项目专业分承包方向发展。

1.3 国家政策法规促进分承包管理体系的建立

将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资质的划分,也说明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的趋势。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2 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分承包管理模式探讨

2.1 发包模式

发包模式是整个工程项目承包体系管理的重点,按照其发包方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和项目团队式组织发包两种发包形式。其中,公司集权式的发包方式是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市场环境中较为广泛的专业分承包发包模式;而项目团队式发包模式,是根据装饰工程项目的实际功能、应用效果、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需求,由项目团队自行寻找或选择专业分包商,即由公司直接授权给项目团队,由项目团队与专业分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分承包专业项目管理由分包商直接进行管理。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模式,由公司直接掌握工程项目信息渠道,使得整个装饰工程的采购发包和合同管理更为规范化、专业化、和程序化,同时又能与专业分承包商间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有利于公司对整个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但由于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现场管理信息不明等问题,形成“难管”局面,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而项目团队发包模式,不仅发包便捷,更贴近工程专业分承包管理需求,尤其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处理方面,会取得较为良好的效率和效果。但此种发包模式,由于专业分承包中存在的自身局限性,很难从宏观上对整个建筑装饰工程承包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对于交接面或发生恶性事故时,会出现互相推诿甚至失控等不利局面。从大量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分承包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专业分承包管理过程中,对于大中型的、复杂程度较高的、合同额较大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应由公司进行集中控制;而对于小型的、简单的、合同额不大的工程项目,则可以采用项目团队自行处理、公司审批管理模式。也就是在专业发包模式上,应以公司集权式组织发包为主,以项目团队式发包为辅,通过两种类型相互结合对项目专业分承包进行宏观调控和实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