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04-19 08:3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篇1

管理心理学从管理出发,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成果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果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具体活动的规律性。它包括丰富的内容,涉及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与建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进而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效能为目的的学科⋯ 。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各门科学独立的标志,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也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J。概括地说,管理心理学要义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问。

2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应用价值

(1)学科特色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组织又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管理是追求效能的,管理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发展。这就表现出这一学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涵盖性、维度和宽广的应用空间。管理心理学重视组织中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中群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说,它的发展是所有组织成员的需要,所有管理者的需要。现代化的组织处于社会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无时不在与其他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管理心理学注重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注重与外部组织人的联系,使组织在社会复杂系统中达到自适应。一个理论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管理心理学可以说具备了特色、基础和应用几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点,正是对“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一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系列个体、群体、组织等亟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呼唤新的研究成果为之服务。需要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管理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空间广阔,特色和魅力彰显。

(2)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德裔美籍思想家,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E.弗洛姆(E.Fromm)曾指出:“心理学的进步并不在于把称之为‘自然”’的领域和称之为‘精神“的领域相区分,而是从‘物质一精神’的整体上把握人。”‘‘人,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开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创造积极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力是人类巨大潜能的表现。据研究表明,用来进行心理活动的大脑容量有100亿个比特,可以装下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内容 。《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载,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是用脑程度和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得出如下的结论: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O% ~9O% 。可见,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会有效地发现和开发员工的替能,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进而使组织中的人往和合作达到1+1>2的效能。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为开发组织中人的潜能,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3)提升管理现代化效应。顺应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它同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管理、经验主义的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管理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生产的社会化已超越了国界,分工协作也从组织内部、国内组织之间向跨国之间发展。跨国公司作为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跨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是必须面对的。了解民族差异的管理者在与其他国家的人共同工作时,可以适时地调整管理风格,使组织中的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工作。例如,他们知道英国人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会避免问英国人个人问题;而希腊人对个人问题却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你对他感兴趣。管理心理学在发展中关注了这些新课题。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人被抽象为劳动力,并被作为与资本、土地地位等同的生产要素;而在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是基础儿n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须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心理学强调推行“顺乎人性“的管理,强调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增进与组织员工的感情联系;强调各种激励机制,满足职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根据人的个性差异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人尽其才;强调民主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管理是种服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顺应全球经济化,提升各类组织的管理现代化效应,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是彰显的。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

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O世纪9O年代苏联解体,到计算机网络风靡全球,从亚洲经济危机和复苏,到欧洲统一货币,跨国集团、跨国组织的跨国经营,促使全球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的加速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跨国经营模式。一个大的企业公司往往在其他国家、地区开设子公司,如可口可乐要在4O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民族文化是有差异的。跨国组织中的跨文化差异对组织中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科研究要为时展服务。管理心理学在这场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呈现出新的研究特点。我国学者凌文辁、郑晓明等撰文概括了近2O年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从个体理论向整体组织理论扩展;在理论发展上,重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学科体系上,更强调组织的动力学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在研究领域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框架,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作业绩评估、管理决策、组织文化、跨文化研究已成为热门领域,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野:

其一,重视精神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研究。激励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自管理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最多的领域,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行为学派等诸多理论。进入2O世纪8O年代以后,虽然很少有新的激励理论提出,但在前人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激励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型的激励是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管理者,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激荡》一书中所说,“人类正从一种饱肚子的经济走向心理经济。”当代管理思想家、英国商学院教授韩迪(C.Handy)特别提出“企业会员(membership)的概念,强调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他认为,如果员工被视为企业的“工具”,无论再怎么赋予员工活力,充其量只能增进效率,而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贡献。只有将员工看成企业的会员,给予他们决定企业未来的权利,他们才会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连在一起。正如美国学者马斯洛等认为的那样,追求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员工进入组织工作,为的就是组织能够提供机会满足需要。人,都是需要被激励的。唯有受到激励,人才有干劲,尽其所能,甚至于不眠不休。员工在组织所受到的激励,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外附激励如公司的政策和公司的管理以及待遇、工作保障等;内滋激励如工作的认可、工作的成就、工作本身是否符合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和发展等 J。提供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也即是物质激励一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更加重视人在组织中的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需求。

其二,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是组织的核心价值。培育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离不开组织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有利于创建一个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应该尽一切努力确保新聘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具备更多的能力。传统的企业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而新型管理还同时强调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全面影响着现代组织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在跨文化和本土化的组织文化中,全球经济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和文化摩擦等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使现代组织更加重视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终身学习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在管理心理学的新视野中,把现代组织看成是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新知,发挥知识或团队的整合效能。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发展的组织。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看作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传统组织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学习型组织则把人既看作是管理的主体,又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学习人”。美国排名前25家的企业中,几乎全部是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的。

其三,重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研究。传统工业管理,往往“管理过度”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现代组织管理需要领导方式转型,关注组织中人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描述了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五种风格,证明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最高的9.9型管理方式,是现代组织管理最有效的。现代组织与个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呼唤一种心理默契。这种心理默契,无疑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的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乃管理行为之本质,文化激荡、管理创新、激励行为,乃世界进化之动力¨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敬重。无论是领导给员工过生日,送蛋糕,还是节假日到员工家中慰问;无论是领导的一句夸奖,还是领导轻拍一下员工的肩膀,都会给员工一种情感上的慰籍。对员工表示私下的人文关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专程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公司推销员的妻子的案例,已被收人多本教科书。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7.15.158

1 知识经济时代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必须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人事管理,主要包括日常考察、薪资计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徒具人力资源管理的外衣,实际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思想。这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比较大的差异,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的人力资源战略,保证人力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提升。显然,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才”,魍橙鲜豆芾淼暮诵氖恰笆隆保这是管理思想的本质差异。这就要求医院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转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2 必须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国有单位,虽然经过改制以后成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保留了传统认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人才的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呈现出物质化的特点,比如简单地按照医院的日常考核制度,对人生的出勤、履职、工作问题进行调查,在工作当中缺乏灵活性,人才的潜力和能力无法体现出来。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很难留得住优秀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考虑的是不同人才需求的满足,针对每一个人才的需求进行管理,管理方法更加细化,不局限在物质上,更多地体现在文化和发展上,否则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医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利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2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1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思维创新

2.1.1 具备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也就是“以人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对象是“人才”,要突出人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队伍,更先进的医疗服务环境为目标,这就需要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具备人本管理理念,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服务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医疗技术、护理技术的提高而服务。在管理当中既要重视物质管理的作用,又要意识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应该在充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为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机会,打造更好的人才发展平台,让其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将其与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医院与人才发展的共赢。

2.1.2 具备柔性管理思维

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本管理作为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也必须做出调整。比如说在原来的人事管理当中,工资管理一直是核心内容,但是被简单地看成成本管理,在管理当中与财务管理部门配合将职工的工资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当然也包括医院的各项薪资福利,没有考虑到薪资福利在吸引优秀的医学与护理人才,激励医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上的作用,人事管理比较死板,讲究的是“论资排辈”等,在管理当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只是强制性地要求员工遵守,在这种情况员工的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才对医院的贡献来衡量其价值的,尊重人才的人格、意见,利用薪资的杠杆、激励作用来调节各类人才的工作状态,达到柔性管理与效率优先的目的。

2.2 知识经济时代医院人力资源职能的创新

2.2.1 提高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文化建设是当前医院管理当中容易忽视的一个地方,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应该成为医院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构建起文化管理模式,让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柔性管理的特征。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当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风尚、管理制度的综合,对医疗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要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将组织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比如说强调严谨与风险,强调医疗服务理念,弱化“金钱利益观”,大力发展团队文化和合作意识等,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当然,医院的文化建设成果,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多种选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该在日常培训教育当中,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及时传递给医务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渗透到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当中,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2.2.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人才的开发利用,使人才在组织中的作用最大化。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要贯彻这一要求,就必须实现从管理到开发的转变,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能力,优秀的医疗人才是每一个医院争夺的对象,一个优秀的医疗人才,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医院在某一方面的医疗水平,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详细分析当前医院各个科室的建设情况,明确医疗队伍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利用人才引进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招聘、医院之间的合作等形式来引进优秀的人才,弥补医院在某些科室建设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要在保证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基础上,加大人才能力建设力度,比如说为本医院的各类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组织人才到更高水平的医院进行学习深造,定期对人才进行配需,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科室学习活动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获得发展提高的机会。

2.2.3 创新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机制

一方面,在绩效考核当中,要将形式化考核转变为具体科学的量化考核,将病人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形成更富有针对性、更能反映工作水平和实效性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在薪酬管理当中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管理的主要依据,将薪酬分为绩效薪酬与基本工资,加大考核奖励力度,构建惩罚性激励机制,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考核结果中后几位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减少绩效薪酬等,利用惩罚性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医院的竞争发展要求,将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先进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让其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晓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篇3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金堂 610400

[摘要] 目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诊治对比组患者,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灌洗。在对两组治疗后,统计并分析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以及血气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后发现病人的血气有了明显好转。统计患者呼吸肌肺炎发生率后得出,治疗组为25%,对比组发生率为57.9%,对比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能够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起到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呼吸肌肺炎发生率。

[

关键词 ] 纤维支气管镜;ICU呼吸肌无力;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0-03

Effect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combined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ZHANG Xi

The Department of ICU,First People&acute;s Hospital of Jintang City , Sichuan 610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effects of bronchofibroscop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Methods Select seventy-eight patients diagnosed as respiratory myasthenia gravis by our hospital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early using bronchofibroscope to suction, lavage. The control group, 38 case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ult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treatment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onchofibroscop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reatment group was 25%,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57.9%.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Conclusion Bronchofibroscope can play a positive, effective and safe role in the treatment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Key words] Bronchofibroscope;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d以及在停止使用机械通气后2 d内出现的肺部的感染性炎症[1]。过去,纤维支气管镜(BFS)主要被运用在呼吸专科领域里,但近年来,随着它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医师将其引入在对呼吸肌相关肺炎的防治治疗中,发现其可以发挥重要功效。因而,这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的广泛关注其的应用。基于此,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治疗和BFS吸痰,并灌洗治疗后,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包括重症肌无力危象、高位截瘫、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等呼吸肌无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包括重症肌无力者12例,颈部高位截瘫14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8例,急性脊髓炎4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重症肌无力者10例,颈部高位截瘫18例,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症10例,急性脊髓炎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2]:呼吸肌无力危象引起的呼吸衰竭;②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病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或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③所有患者都知悉本次试验,且患者以及家属都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各类手术、休克、中毒等多种病可能引发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1.3治疗方法

1.3.1对比组 医师或者护士给予对比组诸多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进行吸氧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按时给患者进行常规吸痰、同时采取雾化融痰剂[3]等措施来保持患者能够减少呼吸部位痰液的阻塞,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1.3.2观察组观察组在基于对比组的基础上,前期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开展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做好BFS开展前准备,主要包含心电图检查、CT、X线透视等诸多检查,通过我院专家在进行仔细反复的审查之后,做出纤维支气管镜的灌洗的确切位置。治疗:在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支气管内部滴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引流以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炎等治疗,手术中一直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同时采用盐酸吗啡5~10 mg静脉滴注,将患者的呼吸肌参数吸氧浓度(Fi02)提升到80%~100%,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 [4]型接头细孔插入进行治疗。注意在治疗中要接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检测的仪器。对气管的各个接头处要密切关注,在患者的局部痰液粘稠时可以采取生理盐水来进行处理,每次时间誉为10 min左右,具体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BFS探测病情时长约为1~3h/次,每次重复3、4次,检查治疗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在检测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各项体征,当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停止治疗,等到患者恢复至90%以上时再继续。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后半小时对病人的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

1.4 VAP诊断标准

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2 d,当出现下述2或者以上的体征时:①发热,体温超过38℃或者比患者正常基础温度超过至少1℃以上;②检测时,患者肺部湿啰音有所增大;③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或者低于4×109/L[5];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⑤胸部X线片发现有新的浸润病灶。

1.5统计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并录入至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数据资料都以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并且使用检验来验证所有数据的可靠程度,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症状都有所好转,22例肺不张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重新张开,其中有4例患者经过多次治疗后复张。16例患者痊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多以短暂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2.1观察组患者在BFS治疗前后半小时血气变化

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前后半小时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气情况,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呼吸肌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见表3。

统计两组相关肺炎病况得出,观察组发病率仅为25%而对比组的并发率为57.9%,显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时常常采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则是机械通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它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众多疾病可以引发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很容易继续发展成为呼吸衰竭,因而如若医师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所以这也是呼吸衰竭死亡率高居不下的首要原因[6]。医院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常常通过机械设备辅助患者通气,来维持患者正常呼吸,这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呼吸肌无力危象患者常常伴随有支气管内部分泌物过多造成堵塞,从而致使通气功能减弱,有时通过拍打背部、吸痰等都无法帮助病人改善症状,不能彻底清除病人下呼吸道的分泌物,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纤维支气管引入在治疗此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验证纤维支气管镜在此类病症中的作用,我院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诊断的各类呼吸肌无力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比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对比组给予一般治疗,同时对观察组进行纤维支气管治疗,将BFS子呼吸肌通道“Y”型接头细孔插入开展治疗。研究发现,在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在治疗后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16例痊愈出院。这说明BFS的确在治疗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潘剑成[7]等人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高位截瘫时,疗效明显好于对比组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使得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于ICU呼吸肌无力致使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安全系数较高,医师可以在治疗中放心尽早地使用。

[

参考文献]

[1]贾民,朱晓琼,于水福,等.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8-260.

[2]Akhlaghpoor S,Ahari AA,Shabestari AA,et al.Comparison of virtual bronchoscopy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indings in patients exposed to sulfur mustard gas[J].Acta Radiologica,2011,52(10):1095-1100.

[3]马小彬,李素清,陈亚静,等.纤维支气管镜在预防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89-4990.

[4]何发明,刘景仑,张丹,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2013,34(2):79-80.

[5]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bronchoscopy:Comparison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J].Acta Radiologica,2012,53(3):366.

[6]俞江月,杨涛.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4):1849-1851.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必要性;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现代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但是,当前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管理理念陈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及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今天的激烈市场竞争新形势,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努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物资及生产各个环节,确保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方式仍然粗放落后,急需要改革。当前很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顾铺摊子和加大投资,很少去理会和思考如何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这样就出现了明显的现代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增快同企业的管理落后之间相互不协调的矛盾。当然这种管理也就难以保障企业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难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样的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必须要改革。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各管理部门权责不明晰的问题,急需要改革。虽然说现代企业大部分都设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并且也在部门中配备了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却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晰,很难达到密切的配合。这样不但使得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还压抑了部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最终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落后,影响到了企业经济效益,急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相对比较薄弱,很多企业都还是仍然沿用非常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且企业中的管理组织之间也存在相互交叉、矛盾的问题,还有就是有些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主要领导忙于应酬,很少能顾及实际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缺失,内部管理存在不当做法,急需要改革。在现代企业中,很多经济管理制度是缺失的,有的也是形同虚设。比如,有的企业制定了制度,但是因为缺乏监管,执行流于形式。还有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同企业的发展实际不匹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另外,企业内部的诸多不当管理行为也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实施和开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策略

(一)积极引进和革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努力探索新型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积极引导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高层的决策领导引进和革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这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同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相匹配,这样可以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能处于一个先进的层面上。另外,还必须要引入危机管理理念和意识,要确保不管企业发展是处于什么阶段都要有危机感,不能固步自封,从而保证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整体发展布局密切关联。再就是因为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的面非常广,所以在经济管理实践中要做到对各类风险尽力准确预估,更要积极探索新型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并且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经受住各类挑战。

(二)制定、创新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为了能确保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必须要有科学可行的经济管理制度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并且要做到各种制度的适时调整,这样可以确保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管理效力的充分发挥。当然,为了能促使各类经济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还要制定严格的奖罚制度,对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领导或员工统一按照一个要求和标准给予处罚,而对于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另外还要积极建立企业全员参与监督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最大程度体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人性化。还有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应该积极构建起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升财务的控制约束能力,而且还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

(三)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正常运行。对于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就是企业成本的投入和产出问题,而在企业运行的成本中,人力资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现代企业首先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选拔优秀的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次,企业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探索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得企业人才实现“才尽其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2]任娟.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篇5

关键词:商业模式;财务战略;盈利模式;竞争优势

引言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它的兴起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其得到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Teece,2010)。此后,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井喷”之势(Zott & Amit,2012)。当前的商业模式研究涉及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不同的经济管理领域,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将商业模式与其研究对象相结合,从不同层面分析商业模式与其所研究对象的多样关系,导致商业模式自产生开始就伴随着多样化的研究特点。所以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定论,这也将限制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将简单归纳分析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及定位;其次,将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论述商业模式当前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商业模式与战略财务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如2014年(第三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的主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公司财务重构”。同年,企业财务转型高峰论坛上提出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变革。2014年CIMA全球管理会计报告中,CIMA中国代表汤谷良研究揭示了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三大方向。即:商业经营、资本经营和货币经营,其中商业经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模式的发展变化。商业模式是财务、战略、管理等学科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然而,当前基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中,较少有将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相结合的研究。要推进商业模式的全面发展,必须将其与财务战略相结合。

一、商业模式学科属性与研究方向

商业模式是与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普遍相关的综合学科,这决定了其研究方向较为分散。

(一)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

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王雪冬、董大海(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有关。单独将其归为某类学科都不能体现商业模式的综合性。商业模式正在被用于解释不同经济、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其综合性学科属性及定位也已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认可。

(二)基于学科属性的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献较多,通过分析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按照商业模式不同的学科属性将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本文根据学科属性将商业模式研究主要分为商业模式内涵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和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1.商业模式内涵研究

Drucker最早称商业模式为经营理论;加拿大管理学家Mintzberg称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是获取财务绩效的战略思想。当前对于商业模式内涵研究较多,国外研究主要学者为Zott & Amit和Teece。Zott & Amit(2007,2008,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相互连接和相互依赖的活动系统,用来决定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者“做生意的方式”。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本质是企业向顾客传递价值、引诱顾客支付价值和转换支付为利润的商业方式。国内主要研究学者为翁君奕、原磊等。翁君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原磊(2007)在研究国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特别是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3―4―8”体系。

从财务角度来看,商业模式致力于解决企业创造利润并持续获得现金流的问题。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作用通过顾客价值体现,在有关商业模式的大量研究文献中,形成共识的是商业模式构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取得。这是商业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核心要件,其中隐含的财务要素显露无疑。然而,当前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财务要素研究还并不广泛。

2.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是指设计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活动,如创造、实现和验证活动(Massa & Tucci,2013)。许多企业现有商业模式是无效的,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Hayashi,2009)。

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障碍、路径等。由于组织惯性和原有传统机制压力,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Sosna et al.,2010)。Sosna et al.(2010)认为,成熟企业不得不解决组织惯性和其他源于之前商业模式的锁定效应。Bouchikhi & Kimberly(2003)认为,企业身份陷阱(Identity Trap)限制战略选择;克服障碍对策包括致力于实验和学习(Morris et al.,2005;McGrath,2010;Chesbrough,2010;Teece,2010;Sosna et al.,2010)、采用加速商业模式更新的领导行动议程(Doz & Kosonen,2010)、建立伙伴关系(Chesbrough,2006)、找到各种可用的“隔离机制”防止竞争对手模仿(Teece,2010)、强化企业良性循环、弱化对手循环和将竞争者变为互补者(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2011)。国内学者王鑫鑫和王宗军(2009)发现,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市场地位、治理结构、企业高管、组织结构、文化、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方面也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外学者Amit和Zott(2001),Malone et al.(2006),Henriksen(2012)和国内学者程愚(2005),王翔、李东、张晓玲(2010)等对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财务战略关系的研究展开了尝试,他们大都是采用了对商业模式先分类,再展开实证研究的方法。Henriksen(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体现着明显的动态性。然而,当前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还比较少(Coen,Hidde,2011)。

3.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当前,以商业模式为主题的文章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但总体研究仍处于“新理论”的阶段,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总体呈现了三种基本研究脉络,包括商业模式概念和具体要素研究、商业模式在战略领域的研究以及商业模式在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重视对商业模式要素、商业模式与战略管理间关系和商业模式与创新管理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学者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管理、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王雪冬、董大海(2012)将商业模式归纳为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管理学不同学科所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科系,并相应指出商业模式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商业模式性质研究、创新研究、商业模式与营销学结合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结合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研究、商业模式评价研究,却未提及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

然而,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Christensen(2010)中指出,苹果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大家普遍认为的新技术,而是把新技术与卓越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汤谷良、戴天婧、张茹(2012)进一步架构了“企业价值财务战略(现金流结构主导)盈利模式(轻资产模式)商业活动与资本行为财务业绩”的财务战略驱动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主要方面)的理论框架。商业模式关系着企业战略层的决策问题,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需要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间关系,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纳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极其有利(王满,2008)。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研究方向

(一)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基础研究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包含的财务内容非常丰富。本文阐述了商业模式包含财务内容的几个方面,但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商业模式与传统财务,特别是战略层上财务战略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同时,当前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因此,未来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研究如何设置财务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模仿壁垒,避免竞争对手快速模仿使得企业丧失优势。

(二)商业模式与企业财务战略关系研究

企业的财务战略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的执行与控制、财务战略的业绩计量(王满,2008)。

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是研究企业财务战略内容的关键。企业财务战略进行决策与选择时,应当考虑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首先,应当综合考虑是通过财务战略驱动商业模式选择,还是根据商业模式选择与之适应的财务战略。如果企业已确立商业模式,应当考虑财务战略的综合类型,进一步选择财务战略的职能类型。其次,企业还需要根据商业模式执行财务战略并进行控制,并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形式,选择适应财务战略的控制原则和方式。最后,应制定与商业模式相关联的业绩计量方式。

(三)商业模式基础下的财务战略交叉内容研究

1.投资战略选择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转变时,企业财务战略相应转变,财务战略的转变会反向带动商业模式的发展。此时,企业应当考虑创新商业模式的资金来源与途径。对于不同企业,如制造企业,应当分别考虑产品盈利能力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产业链整合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以及产业扩张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不同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及产业特点分析其商业模式基础下的投资战略选择。

2.融资战略选择研究

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转型时期或高速发展时期产品尚不能及时转化为充足现金流收益的情况下。此时,企业应当分别研究盈利能力基础下的股权融资、盈利能力基础下的债务融资,进行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3.分配战略选择研究

影响股利分配主要有公司、社会、行业等原因,这些原因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基础。根据企业的商业模式选择适当的分配战略,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也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如对一个业务扩展企业的公司,可以考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分配战略,这种分配策略具有固定股利支付率和稳定持续增加股利等特点,这也是商业模式在内部的自生复制性导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分配战略。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科系,当前国内外针对商业模式与经济、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与财务战略之间的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或需要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研究难度较大。商业模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科系,当前学者们较少研究其与财务之间的关系有其客观性,但只有进行全面研究,才能深入推进商业模式理论和财务理论的发展。

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商业模式研究的薄弱环节,因而,未来必须加深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2):172-194.

[2] Amit R,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2,(3):41-49.

[3] Morris M.,Schindehutte M.,and Allen J.The ra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6):726-735.

[4] Amit,Raphael,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2001,(6/7):493-520.

[5] Pauwels K & Weiss A.Moving from free to fee:How online firms marker to change their business model sucessfully[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5):14-29.

[6]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3-9.

[7] Chesbrough H W & 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3):533-534.

[8]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6.

[9]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10] 翁君突.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12] 汤谷良,戴天婧,张茹.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

[13] 王满.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36-38.

[14] 时龙龙,张巍巍.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策略――以用友软件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3,(8):14.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siness model

YANG Xia ,WANG Liang-liang

(Business college,Xi'a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篇6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1,至2004年我国入境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境市场的接待人数和接待收入已具相当规模[1,2]。在2000年国家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020年我国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又面临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已经有学者从旅游管理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情况并提出了改革意见[3]。鉴于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逐渐退出精英教育的舞台,转向大众教育,因此分析更高层次的、更能代表学科研究趋势的硕士、博士点的设置情况,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着重于硕士点设置情况的分析,博士点的分析将另文阐述。

 

三、硕士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统计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4所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有专业数120个,研究方向387个。大部分高校拥有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但也有_些高校在不同的院系中同时拥有多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如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等。

 

(二)院系分布情况分析

 

目前中国旅游管理硕士点挂靠的院系,仍以"工商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最多。但表1同时也反映出了另_种讯息,那就是正如有学者对该专业设置所提异议一样,[4]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在"旅游学院/旅游学系“地理/城市/资源学院“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也有相当的分布,这说明,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学科地位上,学者们在"管理学一工商管理一旅游管理”这样的专业设置背景下,正在尝试"旅游管理”专业同其他专业交叉和学科地位的调整。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硕士点挂靠在地理类(包括资源、环境、地理等)院系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旅游,尤其是中国目前旅游的主要内容仍以游山玩水、观赏地表起伏和地表覆盖为主,而这属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同时,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大都开设《旅游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这两门专业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地理知识对旅游及旅游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旅游管理在旅游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在政府部门、旅游单位、旅行社对景区规划和管理、客源分布和管理、景区应急反应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5]可以预见,地理知识尤其是基于3S技术的现代地理知识、分析和思维方法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研究方向数量分布情况分析以旅游管理硕士点研究方向的数量统计,前四位院系的位序基本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通过表1我们发现,其他三类学院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唯独"旅游学院'’所占份额由专业数量的20.8%上升到方向数量的27.1%,上升超过6个百分点。通过计算"方向数/专业数”指标,可以发现,"旅游学院”该指标最高,达到4.2,而其他专业数较多的院系通常比例在2.8〜3.1之间。究其原因,可能是旅游类的学科内部分化较细,而交叉类专业相对拓展不足所致。

 

(三)院校类型分布情况分析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在高校中院系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此,本文不将其计算在内。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广泛分布于师范、财经、理工、农林、语言等各类院校中,这一方面说明了由于旅游业经济地位的提高,已经引起了各类学者的广泛关注,另_方面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交叉学科的性质。而这一性质从院校类型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类院校中的比例达到了64.9%。这说明,各类专业院校都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目前处于学科分化和深化阶段。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在理工类院校中居然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说明中国旅游管理的研究有文理交叉的趋势。这可能与国际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趋势有关,目前旅游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理工类院校在此方面有较强的学科和技术优势,旅游管理专业与理工类院校的结合,虽然有相当_部分仍然挂靠在管理类专业门下,但同样可以吸收理工学科的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学科优势,使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研究旅游管理,从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开拓旅游管理学科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有助于提升中国旅游管理的研究水平。

 

(四)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旅游管理硕士点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共有26个省份(不计香港、澳门、台湾)的不同类型的高校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占全国大陆省区数的83.8%,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这说明,就空间分布而言,目前中国的各个省份都已经对旅游业的地位、个省份的重要投资和发展方向。

 

我们将这种地域分布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图1,图2)。发现,硕士点空间分布仍然存在区域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即使西部地区有些省份拥有硕士点,但也通常较少,如新疆(2个)、甘肃(2个);而对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到目前为止还未设立旅游管理方向的硕士点。这一方面说明旅游及旅游管理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尚未完全起步。但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和潜力,尤其是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部地区将迎来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契机,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将凸现,其培养也将受到高校的重视,虽然可以通过引进中东部管理人才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毕竟不如本地人才对本地旅游资源更为熟悉,更有感情。因此,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西部地区也将和中东部地区一样,在高校中开辟培养旅游管理类硕士及以上的专业人才。

 

四、结论和讨论

篇7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并根据社会需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样式,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他教育内容、课程及内容的组织及实践中的方式方法的总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级学科,重点解决农林领域的管理活动,目前已在我国54所本科院校开设。近二十年专业改革仅限于内部框架调整,并未依据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模式。为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梳理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对专业建设的建议。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1 教学模式

1.1.1 理论教学

王雅鹏(2004)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依据社会需求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专业层次和水平,开拓区域经济学、农林产品比较优势等研究领域。奚祥华等(2007)提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创新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策略,建议增加基础学科课程,删减重复过时的课程,开设生态环境科学、现代农林技术等课程以及热点问题的专业讲座及发展动态课程。柯水发等(2011)对北京林业大学240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农林类课程较少,建议压缩基础专业课程,增设农林经济地理学、专业论文写作等课程。

彭艳等(2008)以29名学生4年所学部分课程成绩为原始数据,①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农林经济类相关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影响较大,建议加强宽专业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颜华(2009)具体提出农林院校可采取主修与辅修制度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罗攀柱等(2008)依据我国农林业生产特殊性及林业经济转型的需要,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②建议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生态和环境意识较强的人才。刘强等(2009)依据市场需求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平衡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比例,增加实务类课程,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效果。李红(2008)进一步提出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力争与其他同类院校有所区别。

徐辉等(2010)发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案例选取难,缺乏专业的案例编辑,导致理论教学与讨论教学学时分配困难,学生自主性难以调动。建议教师通过业内交流、校际交流、发动学生调查编写等方式增加案例讨论环节,避免单一的理论教学。

综上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核心课程较少,缺乏时代感;(2)重复性课程较多,学生知识面普遍较窄;(3)授课方式单一,讨论教学欠缺。在未来课程设置上,应重点培养新学科,增设农林经济学课程,以专业讲座带动课程教学,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课程体系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1.1.2 实践教学

赵锦域(2002)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全面调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实验项目,完善实验室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课的实验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0%。

黎东升等(2002)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提高教学实践现代化程度,建立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现代电子教学系统和以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系统。其后研究发现传统办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建议开展专业知识准备性教学、随堂性实践教学、阶段性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和专业生产劳动等方式深化人才能力培养。颜华等(2011)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实践比例过低,建议形成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重点,社会实践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郑炎成等(2007)结合教学经验发现,实习经费难以落实阻碍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开展的首要因素,此外,实践对象及接收单位选择也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据此并结合先生社会学理论提出就近选点,解剖麻雀的实践方式,建议在院校周边选择行政村,开展具体连续性调查,节省经费和时间同时保证实践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室现代化建设不完善;(2)实践教学比例较低,与理论教学及社会需求结合度不高;(3)实践经费及对象落实困难。在未来实践教学建设上,应重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基地建设,选择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习单位。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林产业建设快速发展,扭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社会认同度较低的现状。

杨根宝等(2005)结合21世纪我国农林 经济背景及对高等 教育的要求,提出开发学生潜质、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注重厚基 础与宽 发展兼顾。郭翔宇等(2009)借鉴部分高校农林经济 管理专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 经验,提出学校应设计个性化发展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和 职业发展需求。

徐辉等(2010) 总结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敢于创新的精神、付诸创新行动等素质,提出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创议探究式教学、创新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和专业认知实景模拟见习顶岗等五种实践模式。王玉芳等(2011)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原创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知识陈旧、缺乏课题研究能力是制约原创能力培养的内在因素,提出重视学生原创能力培养、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务实基础知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议。

杨香合等(2010)基于河北省 农业发展,提出构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高地,从教育管理、办学机制、教育结构、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创新,以学术带头人为引导,培养本科学术创新人才。胡云等(2010)提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立足于 应用型高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阶梯状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中心、③三个层次、④三种形式⑤的实践教学模型。

刘惠琴(2007)运用访谈研究、模型构建、量表设计、实证研究等方法对86个高校学科团队进行调研,总结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创新氛围浓厚是提高中国高校学科团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题研究较多的特点,应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先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创新型科研团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进入科研领域铺设平台。

综上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重在机制的构建,农林院校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开发原创思维能力并付诸实践,上述激励措施比教师单方向从事科研更具有效率。

2 结论与建议

学科建设状况从根本上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目标应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支撑区域农林产业建设,满足 社会发展需求。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度较慢,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未来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应集中于如何塑造创新型人才、如何突出学科特色、如何提升社会认同度等方面。农林院校应结合实际,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突出专业的比较优势。针对该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笔者建议如下:

(1)创建以本科生为主,教师队伍为辅的初级科研平台。以基础项目为资源,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科研热情,为培养后续人才奠定基础。

(2)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建设。学生视角能真实反映学科发展中的缺陷,建议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研讨会,依据学生的意见合理改革,使学科发展更符合学生要求。

(3)建立院校间学科交流平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缓慢反映了学科建设理念的局限,校际间交流平台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建议定期举办农林院校学科研讨会,互通先进理念。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种类较多、细化程度高、相关 实习及科研项目丰富,这为其他农林院校提供借鉴。

(4)适当增加与农林类相关的专业课程,减少关联度较低的课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通过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特色,将经济、管理与技术三者结合,注重实用性,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避免出现宽而不精的学习效果。

(5)强化专业实践。建议将大一学年起每年至少 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专业实习纳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 计划大纲。内容由浅入深,倡导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对专业应用的认知,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就业方向选择上出现偏差的可能。

(6)实行导师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建立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并进一步细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例如农林业政策、农林业资源管理、农林业金融 保险等。允许学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使学生对某一领域有较深入地认知。

总之,农林经济管 理学科优势劣势同样明显,扬长避短更要积极补短。未来专业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完善教学建设,实现人才向高素质、综合型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和大学教学的基础。专业特色是质量与创新的生命线,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

特色专业的建设内涵

特色专业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所有文化要素汇聚提升的体现,是一所高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质量工程建设文件指出,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建设原则是: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关键,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与相关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门人才;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强化专业建设实践成果积累和有效经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以改革精神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笔者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历史底蕴较深厚,可追溯至1904年湖北农务学堂开设的财政、理财等课程,迄今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1981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1986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1998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批准为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已难以适应WTO框架下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前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四个转变:从侧重理论研究型向侧重实际应用型转变,从窄深专家型向宽口径通用型转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侧重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型向涉农中小企业管理型转变。总之,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服务三农为特色,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形势相适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掌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经营管理高级人才。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方向、进程和绩效。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构建了一体两翼培养模式,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突出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培养,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进行课程重组、整合优化,建立了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专业特色课模块、通识教育课模块、前沿与特色课模块等六大教学模块。

在基础课中,增加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学时和难度;专业课中,对重复、脱节教学内容调减优化;实践教学中,新增创新学分,对实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独立设课,单独考核;专业特色课模块中,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增加选修门类,拓宽选修课范围;通识教育课模块中,规定学生必须修满12个学分农业科学和素质教育方面课程;前沿与特色课模块中,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及教师科研成果,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突出专业前沿与特色,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管理理论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等前沿与特色课程。体现三个强化:强化农、经、管知识复合,文理渗透,拓宽知识面;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爱农情感、兴农责任、强农使命。

与此适应,推进以十多门国家、省和校精品课程三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推进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灵活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师生知行苑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点,遵循实验实践教学特点和规律,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系统优化、整合集成要求和阶段递进原则,注重实验教学体系系统性,注重实验教学层次性和模块化,注重实验内容新颖性,注重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科学性,突出基础性、提高性、综合设计性三层次,建立了农户经营与风险控制模块、农业金融与贸易模块、农林经济管理与决策模拟模块、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模块四大实验教学模块,形成分层次、模块化、

点面结合、全面开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高标准建设了经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了6个功能实验室,为实验课程开设提供条件支撑。

以感知见习认知实习实训体验为路径,构建以见习为主的感知实践、以社会经济调查为主的课程实践、以管理模拟及企业实训为主的角色实践三维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有1个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35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保障。

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教师科研课题,积极开展经常性学术讲座,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科研课题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资助、实验教学中心条件支撑,培植学生创新成果。

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才有坚实基础和生命力。

学校还先后实施了青年教师八个一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育人工程,教师队伍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建设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梯队,培养了科研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内容。通过对重大问题研究和探索,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和运用得到内化升华,拓展了学生专业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理解的良好效果。科研项目作为本科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80%以上来自于科研课题,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整体水平与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奖率40%以上。高职教师100%为本科生开课,鼓励开设学科或专业主干课程,创建精品课程,主编课程教材。

专业建设责任人在专业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成学科专业良性循环发展重要协调者。通过其领导的专业团队,把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引领专业在国内同行中占据重要位置。专业责任人应在教学科研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熟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学科专业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深切体会,有能力站在更高水平上驾驭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优势引导并转化为专业建设重要资源。

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尽快融入社会是提高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请校外知名人士做报告,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等,增强学生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特色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将国际化教育融入课程、专业实习实践中,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国际化教育机制,通过联合培养、互认学分、选送学生、聘请教授等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国际化教育中受益。与山东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设立了国际 教育 实习学分,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完成学业。

特色专业建设 实践的思考

建设方向明确 农林 经济 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突出地域特色、突出农林特色和突出人才培养复合式、 应用型与国际化特色具体设想,围绕 社会需求、区域需求,在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多做文章。

建设定位准确 面对现代 农业科技和经济 发展的两大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改革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必须有准确定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知识结构须与农业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一致,符合国家农业发展对人才要求。

篇8

 

栏目设置

本刊特稿、著名学者介绍、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论文选登。

 

投稿须知

一、稿件质量要求

《管理学刊》是专业学术刊物,所投本刊稿件须有一定的专业学术价值。理论观点有创新,学理探讨有深度,研究资料有新证,学术研究有新意。思想前瞻,学术前沿,理论鲜活,实践创新是本刊采稿的价值原则。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二、稿件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副标题除外)。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按“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格式。

摘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为主语,可用“文章”),一般不超过200字。

关键词3-8个,中间用分号(;)相隔。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现供职单位全称、职

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英文翻译对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部分要求英文翻译。格式要求:题名;另起一行写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与邮编及地区国别;另起一行写摘要;另起一行写关键词。

正文一般文章以5000字为宜,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引用要规范,数据要准确。

篇9

关键字:SSM分析;入境旅游;重庆

引言

入境旅游的发展是区域开放度和旅游产业水平的标志。如何有效拓展客源市场,是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参阅文献基础上,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法)对重庆市入境客源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选择。

1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与产业经济结构分析

SSM的基本原理

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为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SSM方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

2 重庆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2.1数据选取及客源市场划分

以2003年、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2010年重庆旅游信息网和国家旅游局公布按国籍统计的全国和重庆入境游客量为依据,选取全国和重庆共有的客源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国等13个客源市场样本。以全国入境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通过对2002—2009年数据比较,揭示重庆入境客源市场发展态势与各客源市场的结构地位状况。

2.2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和结果分析

根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利用2002—2009年重庆市和全国13个客源市场样本数据(见表1),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

在2009年来渝的入境客源市场上,是美国、香港澳门地区、日本、台湾4个市场合计占到整个市场的52.4%,来自美国旅游人次数在重庆市场中占居第一的地位,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而中国台湾占比下降了10.25个百分点,日本市场下降了6.4个百分点,下滑幅度大;而新加坡市场从0.5%上,升到3.3%,其他市场中占比在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9.2 %,上升到2009年的22.6%。从中可以看出,来渝的入境客源市场日益走向多元化,向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延伸。由表2中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分析:

(1)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增长性分析

2002-2009年间,重庆市的主要入境旅游市场游客增长量为 为734871人次,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为1.04,尤其是其他地区、美国、意大利市场增长较快.

(2)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效果分析。

2002-2009年期间,总结构转移分量 为260229.42,结构效果指数W=0.98<1,说明重

庆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差,客源市场出现衰退或缺乏区域朝阳性市场,需要调整市场营销战略。

(3)入境客源市场竞争力分析

2002—2009年间,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 为390847.48,竞争力效果指数u为1.06,自2002年以来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的竞争实力增强。重庆有较多客源市场发展迅速,目的

地地位有所上升。

3 基于SSM分析与重庆市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思考

重庆在入境市场营销目标定位要关注市场变化发展趋势,关注重点市场的变化。对于美国、香港澳门地区市场要继续稳定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其份额,加大促销力度,提高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应维护好相对成熟期的中国台湾、日本等市场,防止其进入衰退期。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地区等市场属于快速成长的市场,这些国家地区在重庆的游客量基数不是很高,但发展较快,这一类市场应当关注,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提高其在重庆的市场份额。对于韩国市场、东南亚国家等市场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开拓扭转这一局面。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青海入境旅游市场态势分析预测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6,17(1):118- 121.

[2]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121-125.

篇10

(一)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研究,或迫于企业生存压力,单纯以提高销量、促进业务发展为经营导向,忽视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指导作用,导致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会计信息失真、对财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此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通常选择传统的管理方法,财务机构职能限于会计核算和资金调拨,而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等职能则缺少相应的机构、岗位平台支持。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设置系统、适用的制度进行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的责任不明确,原始凭证的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无明确制度可言,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缺乏。

(三)筹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处于盈亏平衡边缘,风险偏好大,基于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高倒闭率、高违约率、财务信息不够规范和透明的考虑,造成金融机构惜贷。银行现行的资金调度及管理模式更促使放贷结构进一步向经济效益好的大集团、大企业转移,产生更为显著的“马太效应”。此外,政府贷款援助片面强调“抓大”、资本市场门槛高、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使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进一步加剧。

(四)现金管理混乱无序

企业不编制现金计划,经常出现现金不足或闲置现象。信用管理水平低,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没有较为具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没有严格的信用控制政策。缺少有力的催收措施,产生较多的呆坏账,影响了销售额与利润的提高,阻碍了资金的流动速度。

(五)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收益分配不合理

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处于事后算账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差。企业本身利润质量较差,主要依赖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波动幅度大,在收益分配上又不注重利润积累,造成未分配利润等自有资金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把握好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原则

(一)信号传递原则

信号传递原则是企业自利原则的延伸,指企业决策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公司的声明更有说服力。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行动会给市场传递的信息。例如,当产品售价降至难以置信的程度时,人们就会认为它的质量不好;会计师事务所从简陋的办公地址迁入豪华新址时,则会向客户传递服务质量高、收费高、值得依赖等信息。因此,不仅要考虑决策本身的成本与效益,还要考虑信息效应的收益和成本。

(二)引导原则

指当理解力存在局限性,认识能力有限,找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或是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成本过高时,决策者不要继续坚持采用正式的决策分析程序,而是直接模仿成功榜样或者大多数人的做法。引导原则是一种次优化准则,其最好的结果是可以得出近似最优的结论,最差的结果是模仿了别人的错误。例如,当理论不能提供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实用化模型时,同行业成功企业的资本结构或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水平就成为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最便捷、有效的标准。

(三)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以“分工理论”为依据,强调专长创造价值和优势互补,要求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较优势项目上。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资产质量、员工的创造力和胜任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应注意掌握优势互补原则,可以通过合资、合并、收购、出售等手段,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砍掉质量差的资产,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重视投资原则

现代资本市场中,由于竞争的广泛存在,仅凭精明的筹资策略来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机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公司高层应集中精力,坚持净增效益原则,创造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此外,企业要注重分散投资,不应把公司的全部投资集中于个别项目、个别产品和个别行业;不应当使资源供应集中于个别的供应商;不应当把销售集中于少数的客户;重要的事情不要依赖一个人完成;重要的决策不要由一个人作出。

三、中小企业处理好当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观念革新是基础

由于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还不成熟,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更多地依赖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意识和能力去弥补制度的不足,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经营者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落后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重视对现有财务人员的继续培养、再选择。此外,经营者还可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专项研讨会、边工作边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财务素质,严格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决策型董事会、强化管理会计作用等方式优化财务决策机制。

(二)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企业应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大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方面的透明度,财务的管理、记录、检查、稽核应当职责分明。保证企业内部合理的牵制,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拓展筹资渠道

除注重自身积累,利用自有资金降低筹资成本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折旧准备等暂时闲置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外部融资方面,可通过合资方式进行股权融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争取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票据贴现、买方贷款、出口创汇贷款、联合协作贷款、争取国家设立的资助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或发展基金的投资和贷款都可以成为企业的融资方式。

(四)全方位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加强对存货与往来款项的管理,减少资金流出,增加现金注入,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控制无效库存,确保资金流的安全。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加快现金回流,减少和控制坏账比例。尽可能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合理利用客户资金。

(五)严格成本管理机制,合理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