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9 08:3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前期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前期合同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tract provisions will gradually applied to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use effective contract management avoid risk, reduce the cost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will b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existent problem, put forward contrac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以工程施工为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 建设单位要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必要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施工单位要按合同要求完成建筑安装工程任务。 合同是否公正、 可行,对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其经济效益都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工程合同条款将逐步应用于国内的建设项目,如何利用有效的合同管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将成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工程建设项目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标文件中制定的合同条款, 是作为承发包双方签订施工合同的基础性条款, 该阶段合同条款的编制质量如何, 将直接影响今后整个合同的管理工作, 因此, 招投标期间的合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一份条款清晰具有前瞻性的合同以减少甚至避免风险。严重失衡的合同, 从

合同签约开始便蕴含着违约的纠葛。 有些发包方专门组织资深专业人员在合同起草中对承包方违约问题埋下伏笔, 因此承包方对本身的职责有可能造成违约要进行预测, 以免合同一边倒等原因致使承包人而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办法是事先增设合同应变条款, 既可防患于未来, 又能促使双方都能认真地履行合同。 一般来说, 该阶段合同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三方面:

1、对招投标中合同管理认识不足, 即在众多业主及施工单位眼里, 该阶段的合同管理无非是拿合同示范文本不加修改和条款内容不封口直接套用即可, 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在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条款中, 制定的条款过于原则, 甚至缺失, 极可能让业主或施工单位处于不利状况, 因此必须加强对该阶段的合同前期管理工作。

2、合同当事人从获取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 双方就会利用地位的不平等、 信息的不对称、 专业水平的差异等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制订实质上不平等的合同条款, 打法律、 法规的球。 故招标人可能在招标时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加以利用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提出索赔的问题; 投标人在答疑中未向发包人提出质询或异议, 而是在报价中采用不平衡报价等方法加以弥补, 这样不仅会显得很被动, 而且使另一方蒙受经济损失, 如此必然会给今后合同签订和执行带来纠纷和问题。 因此在订立合同条款时, 必须坚持依法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理想合同的确立是没有签约时复议这一环节的, 即只有签约, 没有谈判, 从而签约前期必须重视合同文本全过程的审视、 提出调整内容和纠偏依据, 是招标文件不完善的补救措施。 如果招标文件问题较多, 中标人要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通过签约前谈判来补救。

3、招标人在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中普遍存在未明确的内容或模棱两可的条款, 既未明确计算方式, 又未提出实质性变更建议, 将会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利害关系。 此类问题如留待签约时解决或施工过程中解决, 将会使投标人处于被动的境地, 所以投标人必须在标前会议上尽可能以招标文件答疑的形式予以澄清, 避免合同签约遇到困难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索赔。

二、合同管理措施

1、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要想通过投标和谈判签订一份较为理想的合同,要求企业管理者从获取招标信息开始,就应做好项目分析、 评估、 决策、 合同预审等合同签订前的全部准备工作。 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劳动力、 技术力量、 设备装备能力、 企业资信、 获奖荣誉等,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类似工程经验等与欲投标项目情况进行具体对照,分析本企业在该工程中的优势与劣势, 从而决策是否投标 。平时应通过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这些资料的专门资料库和信息网,并注意补充与完善。一旦要参与某个项目的资格预审,即可从资料库中调出相关资料,再针对招标单位的具体要求加以修改和补充,使资格预审文件能准确快捷地到达招标单位 (或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招标单位) 在投标决策前,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有条件的企业应成立市场调研部),根据资格预审的评审要求、 市场情况 、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自身的竞争实力,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加以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从而作出正确有效的投标决策。

2、合同签订后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 承包商作为合同的乙方,在合同签订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责任与义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合同评审与合同管理规划。 合同签订后,按 ISO9002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合同评审,明确合同规定的各方责任与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与措施 。在编制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的同时还应编制《 实施性合同管理规划》 ,明确合同管理的目的、 内容程序、 方法。 在进行合同管理时,按 《实施性合同管理规划》 进行合同管理。 由于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合同变更经常发生,因此对合同管理应实现动态管理,建立《 施工合同动态管理日志》 ,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合同管理策略。

(2)合同技术资料管理。 因合同文件和技术资料是合同管理的基本依据,所以应首先建立和健全施工往来函件的签收、 发放登记手续。 根据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 技术规范、 设计图纸要求和进场后报送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实施计划(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负责组织现场施工 每月(旬)的施工进度计划,亦须事先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 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 、记录和整理以下各方面的技术资料: 施工日志; 来往函件; 气象资料: 施工备忘录; 会议纪要; 工程照片和工程声像资料; 工程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计划; 工程核(结)算资料; 工程图纸; 设计变更;招投标文件;市场信息价; 不可抗力事件等,以便进行合同索赔时能提出有力证据

(3)履约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按编制的、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组织施工合同签订后,在投标阶段所编制的《 施工组织设计》 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再编制。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并按此指导工程施工,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工期目标、 质量目标、 安全目标、 成本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又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施工计划进行对比检查,并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合同要求 。按照工程进度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有关单元工程(或分部工程)的现场检验或试验,所有的检验、 试验结果均应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以便进行单元工程(或分部工程)验收。 对施工放样及测量的所有原始数据(包括图纸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隐蔽工程验收计量,均应报送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字批准,这样便于工程计量与支付。

3、合同违约与索赔管理

(1)发生索赔的原因。 发生索赔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合同条款相对照,随时注意分析检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合同文件存在的缺陷、 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变更 、现场施工条件的变化、 业主方拖延支付工程款造成损失 、发生特殊风险和不可抗力等,承包商应善于抓住索赔时机。 挖掘索赔理由,进行合理的合同索赔。

(2)索赔方法。 由于目前在施工合同管理方面,国内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建筑市场大多处于买方市场,因此承包商在进行合同索赔时,应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事事索赔 。尽量采取多个单项索赔方式,避免到工程完工后采取一揽子索赔的方式。 对某些小额

费用的事件,承包商不应斤斤计较,以利于大额索赔事件获得成功。

前期项目建设中, 现场合同管理工作对通用管理程序要提高执行效率, 对个别相异之处考虑适时调整,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采纳制度执行各方的修改建议,使前期的合同管理工作不仅适应本阶段工作需要,而且为项目整体推进后的全面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杰访. 论合同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02) .

[2] 吴忠信,黄昌锦.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1) .

篇2

关键词:疏浚工程 施工企业 合同管理 风险控制

1.引言

在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拉动下,特别是在近十年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新阶段,港口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沿海城市对海洋经济的投入持续增加,疏浚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疏浚公司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疏浚施工企业也加大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迈出国门,疏浚市场国际化竞争趋势日趋明显。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疏浚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合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合同条款特别是FIDIC合同条款研究得不透,急待提高疏浚施工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疏浚施工合同作为一种典型的工程合同,具有标的物特殊、施工面在水下、投资数额大、履约期限长、条款内容多及涉及面广等特点。它是疏浚施工企业与业主在实施合同中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双方为实现疏浚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的协议;是业主进行工程建设,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疏浚施工合同的特点决定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而合同管理的方向应尽量使合同成为调节双方经济活动关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依据。

2.合同管理策略

如何才能做好疏浚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呢?笔者根据十五年的从业经验,分阶段浅析疏浚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管理策略。

2.1项目投标阶段

2.1.1消化招标文件

规范的招标文件通常包含合同通用条款和合同专用条款。合同专用条款是针对该项目对合同通用条款的补充,专用条款优先于通用条款。由于投标工作的时效性非常强,疏浚施工企业需在取得招标文件的第一时间组织专人认真消化招标文件。作为投标工作的负责部门,不仅仅要关注招标文件投标须知中关于投标的具体细节,更要注重对招标文件中合同专用条款的把控,吃透其中的关键条款。如工程范围与具体工程任务的界定、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的明确、材料调差、设计变更、工程款支付条件及额度、履约担保类型及额度、违约责任以及竣工验收要求等。此为疏浚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合同评审的关键内容。2.1.2组织现场踏勘

对于新进入市场,疏浚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应争取现场踏勘。现场踏勘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施工现场环境:了解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现场施工条件以及周边居民情况、社会环境。其中对工况(包括风、浪、水流、潮汐、水深等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施工土质的物理特性及性能指标等)、施工区现状(是否存在养殖区、是否涉及征地补偿、水域的开敞度等)等进行重点调查,必要时组织浚前测量或浅剖分析,掌握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

开展市场调查:调查了解当地船舶维修能力、排泥管线等配套设备的制造维修情况等。了解当地材料以及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摸清材料及机械的市场供应量。如对砂的需求量较大的吹填造地项目,要明确施挖土质是否符合回填土要求,并密切掌握当地供砂情况。对于软基处理工程,掌握塑料排水板等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及供应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开展细致深入的市场调查,为投标报价提供参考数据。

业主实力调查:项目是否顺利实施与业主的综合实力有很大关系。投标前要多渠道、多方面了解、评估业主综合实力,包括资金状况、组织能力、攻关能力、社会背景等等。

2.1.3组织合同评审

投标工作负责部门牵头,工程、财务、设备、安全、估算、法律部门参与,将招标文件与现场踏勘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审,主要评审并确定:项目目标;项目资金风险及保证措施;项目资源需求及对在建拟建项目的影响、应对措施;项目技术重点和难点、应对措施;项目安全管理重点及保证措施;项目预算和定价原则等。

经过合同评审,识别、分析潜在风险,根据项目情况及企业的市场定位决定是否投标以及具体的投标策略。一旦中标,专用条款变动的机会甚微,其潜在风险施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2.2合同谈判阶段

合同谈判是指中标后,业主和施工企业在不背离原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前提下,将双方在招投标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具体化或作某些增补或删减,对价格等合同条款进行法律认证,最终订立一份对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文件。合同谈判阶段,由于施工企业一般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条款上很难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改动。但对于业主提出的相关增补要求,如新增项目、缩短工期、调价要求、质量变更等要充分论证,据理力争,必要时重新启动内部评审程序。对于业主就施工方案提出的建议,施工方也需客观评价,合理的建议可予采纳并形成备忘录,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之一。

2.3项目实施阶段

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双方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留存相关施工记录。疏浚施工企业应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施工过程资料管理和归档体系。由于水下施工环境复杂,合同条款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场情况和前期工程资料不一定完全吻合,实际工程量与设计工程量也可能存在偏差,设计变更经常不可避免,导致相应的合同变更。此时合同双方必须遵循客观公平的原则,协商妥善解决,确保项目如期进行。

对已完成产值每月定期报送业主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特别对于未确认部分,要认真分析原因,并进一步寻求确认。只有得到业主确认的产值才成为应收账款,才具备追收的可能。成货和应收账款数额居高不下是当前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为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产值确认和应收账款追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一个重点。

索赔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要注重深入研究合同条款和施工图纸,善于捕捉索赔点。当遇到不公正待遇以及因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原因延误工期或造成损失时,应做好现场记录和取证工作,及时交涉并提出索赔。索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2.4项目收尾阶段

认真整理工程结算资料、及时开展工程结算是项目收尾阶段合同管理的重点。项目实施阶段合同管理工作认真、细致,相关记录留存完整并符合要求,可为收尾阶段的工程结算资料整理工作提供很好的输入。

工程结算资料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工程结算单、附录和争议(如果有)等。编制依据附录是工程结算单的支持性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结算依据的图纸、土方计算表、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变更记录、补偿签证及相关施工联系单;有违约索赔的,需提供相应签证依据。

在开展结算工作的同时,按照相关方要求及时整理工程竣工资料,待结算工作完成后,将整套竣工资料(含工程结算资料)送业主、项目所在地档案馆及公司。项目圆满结束。

篇3

关键词:钢结构、成本预算、施工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轻钢结构建筑较传统的建筑有着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可再利用的特点,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成为钢结构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就预算管理的现状而言, 很少有能将预算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单位, 这使得一些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1钢结构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1.1 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为了承包到工程项目,许多企业往往以低价中标签订合同。此时编制的预算,为业务部门把握合同谈判的尺度,提供了重要的成本依据。但该阶段的预算有的依据设计图纸,有的仅凭大致工程量计算,其准确性及操作性可见一斑。钢结构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都在厂内生产、加工、成型后发往工地,传统施工企业预算没有制造业的成本预算内容。此外,传统工程预算局限于成本预算,没有将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缺少综合性及系统性。

1.2预算缺乏执行力

预算一旦编制完成就算大功告成,将预算存放在财务部门,没有向员工推广预算管理的理念,员工只知道有预算管理,而不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具体应做哪些事,承担哪些责任成本。施工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且施工项目大多在异地,所以经常以现场施工员的要求为管理需要,造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现象。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使原有预算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1.3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

实行了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忽略质量、资金的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就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使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由此可见,存在以上问题的钢结构企业,必定会扰乱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行业中的强势企业脱颖而出,推动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承担起率先发展和壮大钢结构行业的使命。

2钢结构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编制预算本是为业务部门把握合同谈判的尺度, 但初期的预算有的参考方案图, 有的仅凭大致工程量计算, 使得许多企业为了承包到工程项目往往盲目中标签订合同,这使我们不得不反省与经济直接相关的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很多企业一旦预算编制就预算存放在财务部门, 没有向员工推广预算管理的理念,责、权、利没有有机结合。为完善钢结构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是指一方面挖掘各种能力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 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2、严格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包含数量差异及价格差异两部分,钢结构企业的数量差异, 包含厂内制作差异及现场施工差异。钢结构工程变动性很强, 通过预算执行某一个工程结算的汇总及分析,找出成本差异, 就需要各级责任部门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差异分解的基础上, 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深入、定量的分析, 并对其可控性做出判断, 弥补管理漏洞,才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3、把责任、权利、利益有机结合。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是社会系统, 若该系统能高效运转,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对于钢结构企业,预算考评制度是业绩评价的重要尺度,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制度,是预算考评的首要条件。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4、上级领导应坚持目标管理原则和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是指设定分解目标, 将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 将目标责任到位, 使每位员工对自己日常的生产及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执行预算时存在如图纸变更、追加工程量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预算编制责任部门要根据项目变更对预算作出及时调整, 确保预算目标准确、合理;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修正目标,使预算的执行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

3钢结构企业施工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确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费用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一般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的建设任务很多,往往需要许多单位共同参与,不同的建设任务往往由不同的单位分别承担,要想使得各方明确其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所拥有的权利,就必须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现。

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工程内容和范围的确认;关于技术要求技术规范和施工技术方案的确认;关于合同价格条款确认;关于价格调整条款确认;关于合同款支付方式的条款确认;关于工期和维修期确认; 关于合同条件中其他特殊条款的完善确认等等。在进行最后文本的确定时,还要进行合同风险评估,确认合同文件内容进行合同协议的补遗。所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明确中标人并发出中标通知后双方即可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有关条款展开谈判,直到终签

订合同。

施工合同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性文件,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因此在建设工程领域,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十分重要。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以下就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以及发挥其在钢结构工程结算中的作用谈两点认识。1、选择合理的施工合同类型, 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经济合同法规。对于钢构企业,由于施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施工合同作为约束当事各方的最严格的法律文件, 合同中的每一条款都与各方利害相关。尤其在经济不稳定时期, 承包商预见性不足, 在签订合同时,如对合同类型及其中的合同条款未进行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 很容易导致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其他问题, 双方不要进行口头承诺和保证, 而应当以书面的形式明确规定。2、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点。工程竣工后及时交验,可使建设单位早日投入生产或使用, 尽快发挥效益, 同时也利于施工企业工程价款的结算, 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以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住宅要求的提高也为钢结构企业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使我国钢结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质量管理又能带来其他方面,尤其是生产方式的改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精益生产等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我们的钢结构行业应用将成为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用我们积极行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质的改变。另外,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加强对质量成本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出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篇4

企业合同管理审计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预防和降低经营、管理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及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对于包含合同管理审计的管理审计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缺乏理论指导。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合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合同而起的纠纷或造成的损失屡见不鲜。因此,在我国开展合同管理审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连接各经济主体、处理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和经济纽带,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合同的顺利签订和履行,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合同管理既是一种为了取得经营效益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法律行为,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控制风险,增加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合同管理审计,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合同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ⅡA)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中对内部审计作了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其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是一项确认和咨询活动,是为增加组织价值和改进经营、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同时也表明内部审计已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须积极开展合同管理审计,为增加企业价值服务。

二、企业合同管理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合同数量的多寡、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合同管理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一)项目管理式审计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合同管理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项目管理式审计主要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有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审查。企业的合同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审计时应着重审计企业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网络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组织最高领导层与合同管理机构及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合同管理流转是否科学、有效;相互之间的控制是否有效;合同的履行是否受到定期检查等合同。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优劣,必须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首先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其次应审查合同管理人员是否熟悉企业的内部运作流程和外部信息。此外,还应审查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责任心等。三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审查。首先审查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否是根据企业实际而制定,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的审查制度或审计审签制度、合同的鉴证、公证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制度、合同档案制度、市场调研制度、大件大宗企业采购(包括物资、服务、工程等)或资产处置的制度。在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后,还应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合同执行结果和管理效果的审查。主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审查有无合同违约、违约的原因及违约处理结果,如对方违约,是否及时组织索赔;如本方违约,责任人是否向分管领导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后办理赔偿手续,并追究相关责任;协商不成的合同纠纷是否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和法律部门,通过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解决合同纠纷。另外,还要审查合同管理效果是否达到合法、规范、效率、效益的要求。

(二)过程参与式审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所签合同进行审计审签,参与监督合同管理的部分重要过程,实现合同审计审签的日常化。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该不该签”,即对合同项目的可行性审查和效益性审查。应该检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或经组织内有批准权的部门或领导批准;检查合同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或项目评估,其技术性、经济性是否达到了先进、合理;检查与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检查合同标的数量是否适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否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或者合同标的数量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求;检查合同履行时间是否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或实际需要。二是审“跟谁签”和“以什么样的价格签”,即对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和合同价格选择的合理性、适当性进行的审查。首先,对合同经办部门是否进行市场调研,是否采用了一定的合理方式确定合同主体和合同价格进行审查。其次,应对合同签约主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是审“怎么签”,即对合同的形式、文本格式和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按照民法一般原则,合同属于不要式行为。审查时,首先注意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其次应审查合同文本的规范性。签订合同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对企业有特殊要求的,示范文本不能满足的,企业可以自行制定合同文本,但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对其他没有示范文本的,采用手写或微机打印的合同,要特别注意一式多份合同条款的一致性,防止被他人篡改内容,引起合同纠纷。在审查合同形式的合法性和文本格式的规范性后,要重点对合同条款的完备性进行审查。《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主要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或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

三、企业合同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合同管理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也存着以下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合同管理审计的效率应其予以重视。

篇5

一、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定义

第一,合同审核。所谓合同审核就是在制定合同后和签订合同前对合同内容以及合同形式进行规范检查和核对的过程。合同审核的根本目的就是确定合同内容和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疑问或者有存在漏洞的地方,防止因为一些模凌两可的内容而侵犯到某一方的利益。通常情况下合同审核的审核内容主要有:合同主体和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意思是否表达清楚和真实,合同文字是否规范,合同签订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以及合同的生效、失效以及终止方法等。合同审核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时刻考虑法律后果,因为合同只要签订并生效,那么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牵涉到法律后果。

第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以其为当事方合同进行订立、更改、保管、使用、转让、审查以及终止等所有与合同作用有关行为的总称。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合同作用过程中,其管理操作直接影响到合同的作用,具有绝对的动态性。

二、合同审核与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合同审核应用。

审核具体内容。企业在签订合同前一般是查看:合同主体是否合法,也就是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否能够承担法律责任。合同形式是否合法,也就是签订合同除了最基本的书面形式外,还有口头形式或者另外一些电子形式等。但是总而言之,这些形式都要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同签订本身就存在目的性,即企业是为了确保其经济行为不受干扰,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个人是为了自己的劳动行为得到证实和保障。但是,在签订合同时若合同内容损害到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利益,或者合同内容中含有掩盖犯罪的嫌疑那么这种合同则不可签订,即使签订也不合法,没有法律效应;合同单位的选择是否合规,必须要避免由一人单独完成合同厂商的选择及合同签订全过程。为了保障合同合法,在审核时还需要查看其订立程序,也就是是否有相关审查部门的审批,合同上是否有当事人的签名或者盖章,盖章名称是否与当事人名称一致等[3];另外,合同审核还应包括合同授权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单位具体要求、合同违约责任条款是否明晰合理、合同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合同付款条款是否合理等一系列内容。

审核注意要点。在审查合同过程中应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审核人员必须要秉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合同内容、形式、主体以及程序等进行最详细和严格的审查。第二,起草人员必须要非常重视审核人员提出的修改或者补充意见,确保审核有效性。第三,制定针对特殊合同文本的会审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第四,合同审核主要人员必须是法律知识储备丰富且有较多实践经验的人担当,对于其他普通审核人员企业应该为其安排定期培训,提高他们法律知识水平。当然,现在一般单位都聘有法律顾问,合同在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及问题一般都由法律顾问负责审核,单位的审核人员(分管领导和财务总监等)主要是对专业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其中分管领导主要是负责考察厂商资质,对商品质量,商品(或施工)的先进性、适用性、设计的合理性、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审核,财务总监则主要是负责对付款条款的合理性、违约责任、发票开具和收受、厂商信誉等级等方面进行审核。

第二,合同管理应用。

制定和完善制度。合同如何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利益很大程度在于企业是否有符合自身的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是否有专门针对合同的调查、订立、审批、备案、登记以及存储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若企业在订立合同之前就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所有的合同均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统一管理,那么将能够使合同签订步骤更加规范和符合法律规律,更能够减少更多漏洞,保障企业经济利益。

制定法律顾问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属于民事合同,这种合同在订立后不是企业内部人员可以随意更改或者终止的,也就是说合同本身已经是脱离于企业界限的一种外部存在,很多合同内容均需要专业的法律顾问机构进行处理。所以,为了使企业合同更加具备法律效率,企业应该制定法律顾问机构,并将所有合同转交顾问机构负责处理。

加强监管力度。合同的最主要作用就是约束合同双方的行为和保障他们的权益。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合同真正发挥其保障利益的作用,法律顾问机构必须要履行好其自监管职能,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违约现象并处理,保障合同当事人利益安全。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合同管理能否更好开展很大原因与合同管理人员有关,若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合同管理的水平。所以,在聘请合同管理人员时除了需要专业人才之外,还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合同管理资质审查进度跟踪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如今,合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方式,更是一种管理市场的手段。在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严格合同管理制度对完善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严格合同管理,也能够使建设施工行业相对公开、透明,减少经济犯罪。施工企业的分包合同分类繁多,内容不拘一格,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的管理,从而更好的控制企业投资成本,扩大利润才是施工企业所要追求的关键。

一、合同的事前管理

(一)分包商的资质审查

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的签订,对分包商的资质审查是重要前提,这是也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签订的要求和必须。对于分包商的审查,要特别关注以下两方面:第一,要审查分包商的综合实力。第二,重点分析分包商的业绩状况。

(二)合同审评

一份合理、科学、准确、公平的合同文件,是合同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前提,是合同签订的基础。一份好的合同文件的编订,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多重审评。对于合同审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评的主体要以合同的设计和编订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辅助配合,审评方法主要是先书面征求众人意见,最后再开会进行集中的审评。

第二,着重审评合同的内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覆盖到各个方面,是否有工作遗漏,是否考虑到其他可能对合同产生影响的因素等。

二、合同内容条款的管理

(一)合同价款

合同价款是合同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管理还不够完善,由合同价款问题引发的合同官司并不少见,而这些问题价款合同主要问题在于: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没有单价分析表;合同价格条款中关于工程进度、现场安全等花费需求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工人工资支付方式和工资结算条款不合理。所以我们在订立合同价款时,要特别的对这几个方面注意,避免合同纠纷。

我们可以细化合同内所标的价格条款,承包商和分包商要针对工程的材料需求量、人员花费、额外支出等每一项都做出单独的单价分析表,与此同时,要明确材料结算费用的参照标准,具体是以实际情况还是以图纸作为标准要注明。单价分析表有助于项目资金的合理分配,也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小笔款项的结算,这都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扩大利润。

以盘锦市双台子区集中供暖改造项目分包合同管理为例,这是一个供热改造工程合同。2005年3月19日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签署了《盘锦市双台子区集中供暖改造项目设计分包合同》,分包商负责双台子区集中供暖改造项目的锅炉和供热管道详细设计工作,合同金额约为300万元人民币,合同内容包含了材料、人员、进度、具体费用等多项具体明细,明细价款有主语企业控制成本扩大利润。

(二)违约索赔

在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分包商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分包商应直接向总包方提出索赔要求,并保持影响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同期纪录。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总承包商方面出现了违约情况,也有小部分是分包商在执行方面出现了错误。在违约情况出现之后,分包商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索赔,之后由总承包商方面对索赔进行事件分析,分析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分担细节,最终确定赔偿条款。

(三)设计变更

变更,通常指的是对原合同内容的调整或修改。合同变更对于企业施工合同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件事,但是过多的合同变更,会带来很多不便,对承包商和分包商的工作计划、成本预算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重大的变更甚至会引起整个项目停工,所以施工合同变更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案例:甲公司是一家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2004年3月12日,乙公司作为发包人,与甲公司签订了《锅炉房钢结构施工合同》,工程价款43万元,合同主要约定:“1、合同签订后三日内发包人支付承包人工程备料款合同价的50%;2、工程工期:3月20日至4月30日;3、承包方式:包工包料,采用固定合同价款;4违约责任:(1)违约者向对方支付合同价款2倍的违约金。(2)工程每逾期一天,乙公司罚甲公司1000元,直至竣工。”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3月17日才支付甲公司工程备料款。甲公司进场后,乙公司也未按照约定为甲公司施工提供电源等条件。合同在履行过半,甲公司提出由乙公司提供材料。甲公司、乙公司通过互致信函方式,议定:工期顺延至5月20日,承包方式变更为由乙公司在5月2日前供料。但乙公司却于5月10日以甲公司工期和质量不合格为由单方提出解除合同,并向法院提讼,要求认定甲公司施工质量不合格,解除原施工合同,由甲公司承担合同价款2倍的违约金,承担逾期交工违约金10万余元,承担维修费用12.6万元等。甲公司提出反诉,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金10万元。

本案是一起因工程质量和工期引发的纠纷,虽然工程实际履行价款只有21.5万元。但由于合同约定违约金数量过高,重复约定违约金条款,在合同履行期间,又涉及合同的变更问题,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值得建筑施工企业引起足够重视。

三、合同执行中的跟踪管理

合同签订之后,合同就开始正式执行。分包合同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监督合同双方按照合同规定行事,控制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使用费用等,保证合同内容的实现,最终使整个工程施工顺利完成。

对于合同执行的跟踪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质量包括材料的质量和工程完工质量。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监管组要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排查,避免出现由于材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工程完工质量指的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人为等因素,出现了操作失误,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想杜绝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施工人员时要精选,施工时要监督到位。

2.施工进度。每个工程按照合同都有其规划目标和进度。在实际施工时,我们要考虑到天气、气候以及其他方面等因素,适当的对施工人员采取一些奖惩措施,鼓励和督促施工人员按时完工。

还以盘锦市双台子区集中供暖改造为例,这份合同规定的工期非常紧,仅仅5个月时间。为例督促分包商按时完成任务,总承包商把合同的执行期间分成了准备期、实际履行期和质量保证期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规定了相应的义务,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分包商提交工期进度表,方便对施工进度的管理。

3.安全方面。施工现场易发安全事故,据统计,75%以上的都与分包有关。对于这方面的管理,是直接影响到总包公司的形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责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此外,在分包工程合同的合同管理工程中,除了对于合同执行方面的跟踪,还要建立分包合同管理台账,反应分包商的工程进度,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等,能够清晰的反应出分包商的经费使用状况,达到对工程的有效监管。

四、合同的事后分析

在合同完全执行完毕之后,相关单位或合同执行双方要对合同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从有关的调查报告来看和研究成果来看,合同的事后分析是企业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合同的事后分析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之,施工企业的分包合同管理,是一项繁杂而系统的工作。合同签订前,我们需要做好资质审查、合同审评等工作;对于合同的内容,我们从工期、价款、结算、违约等多方面去探讨合同的合理性;合同签订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合同总结分析,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去完善对分包合同的管理,从而使企业更好的控制成本,扩大利润。而对于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的管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管理的一部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李启明,范运林.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工程建设合同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柴振国,何秉群.合同法研究[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激励机制;薪酬与奖励制度;柔性管理

在管理者从事的工作中,激励和奖赏员工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只有将每一位员工团结起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作为有效的管理者,要想让所有员工付出最大的努力,必须了解如何合理借鉴激励理论,正确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员工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员工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1]激励机制包括对总经理的激励和对普通员工的激励,本文主要针对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激励普通员工进行小议。

一、激励的主要方法

1.设计一套合理的薪酬与奖励制度

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不管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自我价值的满足,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报酬,即使是高出一点,也会对他们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反之,如果员工认为报酬分配不公平,干多干少都一样,没有任何奖励机制,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产生不满情绪,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企业产生损失,因此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与奖励制度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制度包括的具体方案可以有很多,比如:对于易于衡量业绩的工作采用计件工资或按销售额提成;根据一套客观的考核标准支付奖金;让一些重要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把全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按企业经营状况决定员工收入;企业可以考虑付给员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这样可以吸引更好的员工,也能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并能有效减少员工的流动性;设置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干劲。

2.建立柔性管理的管理模式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2]行为科学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也是复杂的,经济动机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很多员工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除此之外,员工还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和尊重;他们希望当他们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上司和同事的好评和赞扬;他们希望别人觉得他们干的工作很重要,这样能让他们感到很大的满足;他们认为工作的乐趣在于成果或成功,成功后的喜悦对他们来说要远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报酬都重要。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研究员工的需要、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管理的高效益。为此,我认为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员工认可方案。

员工认可方案包括关注个人并表达管理者对他们的关心,对完成得好的工作给予赞扬和感谢。与强化理论一致,如果行为之后紧接着以认可方式来奖励这一行为,则人们可能会受到鼓励重复该行为。认可有多种类型:你可以私下里为一名员工的出色工作进行庆祝;你可以发一封手写的或电子的邮件对员工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由于员工都有着强烈的社会认可需要,你可以在大家面前表达你的谢意;为了提高群体内聚力和动机水平,你可以庆贺团队的成功。例如,你可以举行一个聚会来庆祝团队的胜利,这些事情都很简单。虽然一些事情可能看上去简单,但是向员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很有帮助。[3]

二、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尽量避免陷入激励误区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管理中,有些管理者并没有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没有发挥激励的有效性,反而由于对激励机制的运用不当使得企业的管理产生了混乱现象。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时,应当避免陷入激励的误区。比如:

1.过度强调就事论事的“客观”标准

很多管理者喜欢建立简单的、量化的标准,以此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于可以量化的工作,可以借助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但如果过分强调就事论事,不顾全局与长远效果,把简单量化办法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选择,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2.过度强调对可见行为的奖励

一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并非都是可见的,但在有些管理者的眼中只注重员工是否成功地完成了工作的可见部分。例如,有些学校的领导只重视教授们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而不是教出了多少个好学生;有些教练只注重他们的队员投篮得了多少分而不是向队友传了多少个好球,等等。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见行为和可见行为同样重要,如果管理者片面地奖励可见行为而忽视不可见行为,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3.过度强调公平而不追求效率

有些管理者过度强调公平而不追求效率,这往往是企业建立一套适宜的奖励制度的重要障碍。比如,很多单位的福利政策的客观效果其实是在鼓励低效率,在过年过节时给每位员工发相同的福利,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得到有效的调动呢?

总而言之,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管理者能否有效地调动员工的情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企业能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真正可以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的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01).

[2]孙永正.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篇8

合同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

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实施成本控制,降低合同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的重点。建立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强化事前控制,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紧密结合,是控制开发成本、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现状的分析

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房地产企业针对项目管理往往更偏重于工程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通常局限于合同签订的流程性控制,未针对合同管理各环节制定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制度。

2、合同管理局限于合同文本的静态化管理

合同管理涉及合同的立项、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纠纷处理和合同基础事务管理等方面,是包含对合同签订准备、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以及履行后评估等所有阶段的全过程监控。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遗漏或执行不力,都可能造成合同管理的功能缺失,增加合同履约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

由于对合同管理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合同文本的起草、审查和签订环节,对合同签订以后的履行、变更、纠纷及履行后评估等环节未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使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脱节,成本控制不能落到实处。

3、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管理、工程造价、财务、税收、档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各层级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问题但不能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往往会造成合同会签流于形式,合同履行缺乏监控。

二、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合同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针对合同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点,本着规范行为、防范风险的目的,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建立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流程规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合同管理流程、合同审查、合同考核、合同用章管理、合同台账、统计核对及归档等。同时,对企业重要的、或经常性发生的合同可分类制定合同范本,减少合同起草、审核工作量,规避采用供方格式合同潜在的风险。

(二)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

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合同实行统筹管理,对合同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管理环节行使检查、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工作范围内所涉及的合同进行跟踪管理,成本控制部、财务部主要履行合同审核、成本控制、资金支付控制、统计核对等管理职责,并通过合同会签、付款审批、合同台账登记、资金计划、资金预算等方式,实现合同所涉各部门的信息核对、沟通、共享,对合同实施全过程、多层次、高效率的动态管理。

为保证各部门合同管理的高效性,企业应在各部门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并通过各种专业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整体合同管理水平。

(三)合同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

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为依据,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内各部门各司其职,需要设计高效、简捷的流程,将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串接起来,实现合同的综合动态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1、合同准备阶段运行控制要点

合同准备阶段主要由合同执行部门确定合同签订项目,合同管理部组织实施招投标、资格审查、谈判及合同起草工作。在此阶段有两个重要的控制要点:一是成本控制部需根据项目概算、设计等资料,确定房地产项目综合目标成本,并根据项目成本类别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以此作为项目各类合同谈判定价的依据。二是财务部需根据合同类型进行纳税筹划,对签订合同方式和获取发票的要求提出意见,降低企业未来纳税风险。

2、合同订立阶段运行控制要点

合同起草完成后,合同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合同会签,审核部门涉及合同管理部、成本控制部、财务部等。合同审核控制重点是事前控制,以规避未来合同履行风险。

(1)审核部门分工明确、职责界定清晰

合同管理部在审核时应注意核实合同谈判过程中商定的重要事项在合同中的落实情况,重要合同须由企业法律顾问参与审查工作。成本控制部审核重点为合同范围是否明确、工期是否恰当、总分包结合部位责任划分清楚,以及各类子合同的合同价汇总后是否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财务部审核重点为付款方式、付款进度、质保金及违约金等条款。

(2)审核意见书面存档,签章前核对定稿文本

合同会签流程中合同可能涉及多次修改,为准确记录审核修改意见,各审核环节形成的审核意见应采用书面形式,并跟随合同会签流程予以传递。合同完成会签流程并最终定稿后,为避免合同版本混淆以及对方单位单方面修改合同内容的风险,合同执行部门需联系对方单位先行签章后,将合同纸质版交合同管理部,与定稿文本核对无误后,进入用章流程,完成合同签订工作。

3、合同履行阶段运行控制要点

在合同履行阶段,合同执行部门及合同管理部、成本控制部、财务部应对合同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并将合同登记、合同付款台账登记、发票登记与进度控制相结合,将合同款项拨付与企业的资金计划管理相结合。其中,合同登记由合同管理部门完成,财务部负责合同付款台账及获取发票的登记工作,合同执行部门和成本控制部对经手项目的付款情况进行记录。

合同执行部门每月末依据合同约定付款条件或工程进度,向财务部上报下月资金计划,财务部将各部门上报的资金计划与合同付款台账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合同超付或不按约定进度付款的情况,财务部将资金计划核实无误后上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在资金计划指导下,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准备,合同执行部门进入合同付款拨付流程。在合同拨付审核过程中,成本控制部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进行检查监督,对进度款是否足额支付提出参考意见。在付款审批完成资金支付后,财务部应及时更新付款台账及资金计划,并保证资金计划累计支付数与付款台账一致。

为实现各相关部门对合同实施进度信息与资金支付信息的核对、共享,企业可通过建立进度报表、资金计划等文件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等方式,使相关部门对合同履行情况了然于胸,对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相互监督,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风险,杜绝超付等不利于企业的现象发生。

4、合同履行后评估阶段运行控制要点

企业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评估制度,由合同管理部门组织对合同履行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合同补充、变更、解除、纠纷等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同时,辅以事后的评价手段,也可对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合作单位的信誉、专业能力、执行能力等进行评价,建立完善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为今后合同签订环节供应商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依据。

为更好发挥合同履行后评估制度的效用,应同时建立合同管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对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不达标、责任心不强等造成企业损失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反之,对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重大损失,或为企业争取额外经济效益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此种奖罚分明的制度,促使合同管理机制中各层级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为合同管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全方位的、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企业自上而下的配合协作,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创新,才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发挥支撑作用,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孟宵冰.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9(2).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and proves the strengthen ou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use of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for the effective analysis and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so on a series of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contract. Make construction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bid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completion of all process,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contract target effectively, and can make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combining produce good economic and benefit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以及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同时对于建筑企业的投标与合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那么,这就要求我国建筑企业务必要不断地增强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意识、做好投标与合同的科学分析以及可以有效地实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并提高工程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水平。

一、建设工程合同

建筑施工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及线路管道。建筑施工工程合同,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承包人进行工程的施工建设,发包负责人支付建筑工程的价款,而承发包的双方就针对建设工程主要的内容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协议。因建筑施工工程的涉及面非常的广范、建筑工程的工程量也非常的大并且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投入资金也相对的较多,所以,诸如此类的合同和合同的风险也是任何从事此类合同的合同主体,而且应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投资的项目管理同时也包括很多的方面,如:合同的签订、投资控制管理以及信息控制与管理、履行管理、组织协调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等。风险管理其实并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它一定时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管理。本文将对建设工程的投标、合同的签订以及履行风险的管理做出相关论述。

二、在工程合同的履行中规范管理

建筑工程的合同已经双方签订,合同的双方就成为了一定的法律上的效力和经济关系。建筑工程合同规定双方应在合同的规范下来实施过程中的利益、经济责任、义务及权力,合同的双方必须要严格的遵守,不应违反,严格的履行。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建筑工程的合同双方的利益则是不一致的,它非常容易导致建筑工程在建筑过程之中的利益和冲突,易导致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中的双方行为不协调、不一致和矛盾。而事实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同的实施,违反建筑工程合同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的当事人故意做出违反合同行为,以此来谋取某些不法的利益,但是更多的情况之下,属于合同签订的当事人法制观念往往并不强,根本没有把违反合同的严重性提到违法的高度来认识。建筑工程合同履行的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作为质量控制等等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合同履行的过程之中,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管理,组织该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学习合同的相关条文,并熟悉建筑工程合同之中的主要条例和内容,建筑工程的范围、权力、责任与义务,以此来分析各种相关的违法和违约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的后果,有效地利用建筑工程合同法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制约和限制对方的违约行为,按照建筑工程合同规定的全部相关条款内容要严格的履行。

1.合同的管理人员应在建筑工程的合同履行之中进行监督和跟踪,要按照专用的条款约定的时间之内来做好变更、增减项目工程的量以此确认签证的相关工作,特别主要要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涉及费用、工期记录要清楚,减少因各种相关的原因引起的纠纷,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必须处理和协调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使相关的各项合同和合同所规定的各种工程之间的不相矛盾,以此来保证工程的按计划地、有秩序地实施;

3.要严格的遵守建筑工程合同约定的数量价格和、期限,进行保修合同条款的履行及管理;

4.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策略、措施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管理,又不损对方的相关利益及妨碍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5.做好工程记录、签证、协议、备忘录、补充合同、图表和函件等等整理及保存工作;

6.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来监控建筑工程合同的履行及执行情况,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质量、安全和工期按计划来实现。

三、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与防范

1、建筑工程企业对承包方应予以详尽的、尽职的调查

对所承包方应予以详尽的尽职的调查,是承包方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相对保障。尽职的调查至少应包括:相应的企业资质、承包方主体资格、是否承包过类似的工程、企业管理状况、建筑工程的履约情况怎样以及该承包方应在业内的影响和信誉度等等,并且要求承包方应提供相应的文件和证件进行存证。承包方是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实施方,对承包方实施专业尽职的调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规避很多的合同风险,这包括: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资格及风险、窝工的风险和停工的风险,工程的质量风险以及合同的履行不能风险等等。

2、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的相关行为

建筑工程的合同合法性,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合同目的相对的前提。规范建筑工程的合同行为即为依法实施建筑工程的合同行为,包括:建筑工程合同内容的合法与建筑工程的合同行为程序合法。例如:建筑工程的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建筑工程的合同是否存在恶意的串通,承包方是否具备该建筑工程项目和项目相应的资质等要求,损害第三方或者国家的利益情节;是否按照我国法律的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招投标,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等等。承包方应根据相应的专业业内人员对此做出相对专业的审查,并保障发包方的建筑项目投资目的的顺利实施。

3、注意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筑工程活动涉及到承包人、发包人、监理人员及设计人员等等诸多参与建筑生产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之中,通常因相关的人员权限和职责监管不严或不明确,而给发包人的房地产企业造成的不必要纠纷。所以,发包人在建筑施工合同之中对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相关工程造价变更、工期顺延、工程款确认、工程量增减与结算等等的重要事项职责以及权限来进行明确的约定则显得尤为重要。

4、建筑工程的担保和工程保险的条款或附件的相关设计

建筑工程的合同风险控制,可以运用工程保险或者工程的担保的方式予以实施。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的需要,承包方可选择使用何种的风险控制等方式;但选择使用的工程保险合同相对的较少,并通过建筑工程的担保方式来控制合同的风险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也比较便于可操作性的充分发挥。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的合同履行情况,建筑工程的合同内容较多,涉及的法令和法规也较多,工程较大,而履行的时间也较长。建筑工程的合同,是一项丰富的文字信息资料,也是整体建筑工程建设的完整过程的最真实的反馈,既有教训又有经验,应认地真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保存、编号、登记、归档、装订以及备案的工作,以此来保证合同档案的齐全,使建筑工程合同的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建筑工程的合同履行与否的情况与实施的计划来进行相对的分析与比较,对工程的合同履行情况来进行评价和总结相应的经验与教训,从中找出相对的差异和干扰性因素,以此来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导日后的工作,并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谈判成交率和合同履行率,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双录,王春福.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山西建筑.2009

[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一、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农场建设开发后属国有制企业,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是国革形成的,其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并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及时将合同档案作为档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管理中处于边缘化。农场土地承包初期,一是对土地承包合同保管、收集责任不明确,承包合同签定后,没有专职人员保管,档案部门也没将其化入收集范围,使合同保管风险加大;二是对合同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结果的公证性、权威性认识不足,合同签定后没有做到逐份核查,造成合同不完整、不齐全以及部分缺失等现象。三是对于收集时间不限,范围不明,没有在收集时间和内容上加以明确,使其的完整度、准确度下降。

二、如何做好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

1、做好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收集工作

(1)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收集工作要强化责任,注重时效。

全力抓好土地承包合同档案收集中的监控工作,做到责任规范化,就是让土地承包合同档案有明确的领导负责,有专职的业务人员管理,做到各层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同档案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能按时、及时、随时收集。

收集是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环节,不按时收集会影响整理、保管、利用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也不例外;土地承包合同据有法律效力,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后,做到及时收集,避免合同在基层长期存放后,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农场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是批量性的,签订时间基本也是一致的,这给合同的按时和及时收集提供了便利,但也有个别种植户因土地面积、土地等级或其它原因不能与单位达成协议,导致个别承包合同签订滞后,从而影响了合同批量归档的完整。这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合同的形成,档案部门不能因其个例不管不问,应该主动了解情况,做到随时签订,随时收集,确保合同归档率。

(2)土地承包合同档案收集要注重质量、明确范围。

土地承包合同是维护双方利益的重要依据,其据有法律效力。因而在收集过程中一是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认真检查,严格把好收集质量关,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符合标准后方能入库。二是要明确收集范围。范围要从三方面明确。即明确土地面积、明确承包户数、明确合同内容。凡是农场发包的土地,不论水田、旱田还是林地、饲料地、号外地等,只要有承包合同,都在收集范围内,农场土地承包合同面积应与农场发包的土地面积相符;承包农场土地的人员,不论什么身份,农场职工、非农场职工、有户籍人员、无户籍人员都要签定土地承包合同,合同档案以份为单位,做到单位收集合同档案份数与承包户数相符;每份承包合同收集内容要齐全,合同主体、合同变更、流转、合同符加协议、承包人信息、承包土地信息等情况也应一并收集。以确保合同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做好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整理工作。

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要系统分类规范整理。农场大规模的土地承包是从1996开始的,大量的土地承包合同也是1996年开始形成的,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黑龙江省农垦档案分类法》的分类原则,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划分在第十二类——农业类(土地管理MA)。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偏短,一般是一至三年,合同期限划为长期。2000年12月6日,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取消案卷。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档案采取年度-机构(各作业点)-保管期限(30年)分类;以件为单位(每户为一件)装订,排列方法强调同一作业点按合同号顺序排列,作物品种作参考,遵循同一年度、同一作业点、同一流水号,题名必须填写合同承包人姓名、合同种类,以便于微机检索。

3、明确目的,做好农场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的宗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档案利用率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随着档案工作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档案面对新的需求趋势,档案利用越来越多土地承包合同档案更是如此,它不只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需求。近年来,为使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土地承包制度不断完善,由统计数据显示,农场承包大户数量不断减少,土地承包合同户数不断增多,合同档案数量也逐年增加,为解决农户种地资金问题,银行根据土地承包合同联保提供贷款,致使合同利用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自2008年起,我场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安装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八五O农场档案综合数据库,在数据库文书类中增设土地合同档案库,根据合同特点,创建土地合同档案库模板。“字段”录入信息为合同编号、承包地号、作业点名称、承包人姓名、合同签订日期,合同页数等,形成了一个简明方便的合同信息检索库,初步实现合同档案信息数据化。为高效、精准利用合同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