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归档范文

时间:2023-04-19 08:3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档案归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档案归档

篇1

关键词:人事档案 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单位团体的适应改革和市场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事档案工作变得日益重要,人事档案工作从实际中出发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大量的人才流动,市场中人才的挖掘,一年又一年的应届毕业生等等大量人力资源的加入,人事档案的数据变得日益庞大。

第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人事档案工作不像其他工作一样,它的沉默性导致了其不容易为人所注视,同时在这个领域中也不容易取得明显的成绩。长时间下来,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很大部分人员包括部分的领导干部都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很容易会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是最简单的文职类工作,抄抄写写,记录一下,保存一下,常规性的事务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他们眼中这种人事归档工作只不过是资料的整合,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的收益。只要保管好不丢失,需要的时候能外调出来查阅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一些单位往往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甚至在议事日程上不把人事管理工作纳入到其中,从而衍生出一个现象,说起来重要的事情、在安排方面却变成了次要,在众多项目的情况下容易忘掉,用起来的时候又突然需要。这样导致了人事档案的工作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很难高质量地去为单位团体和单位领导等提供完善服务。

第二,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法相对落后。这是得不到重视而衍生出来的一大问题。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在这个计算机普及的社会上,还处于手工操作的尴尬局面。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最大的问题,管理水平与认知水平过于落后。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检索速度慢,根本就无法适应更新人才资源的开发条件和人才竞争快速提升的高效率标准。

最后,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的管理员只是简单地接收、收集、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还有做好防火、防蛀、防霉仓管工作,即他们通常说的“抄抄写写,守好摊子,不漏不泄,查阅外借”,工作单调产生职业厌倦。

二、探究新时代人事档案归档收集工作的改革

推进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进步,有利于加强和认知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只有通过利用最大化,才能展现潜在价值。

首先,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现今社会人事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无疑之中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有了新的准则,其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再是过去中那种传统的资料整理,更需要的是如何去整合优化。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针和对策,进一步认识人事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实现新时代的档案管理的改革。另外,还需扩大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

其次,要健全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化水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琐碎繁多的工作,如果没有完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很容易就会出现无章可循的局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制定,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信息需求,严格规范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等重要任务。严谨排查各种虚假信息,使人事档案更加科学、全面、完整地为人所利用,为领导考察任用提供准确的人才信息。

再者,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数据说白了就是人才信息库,只有合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才能更有效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发掘出潜在的人才。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信息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资料的搜索整理功能。手工操作阶段的人事档案归档收集已经费事,传输速度慢,信息更新不及时,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要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就需要更新对档案管理的辅助工具。

最后,应加强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单位对档案管理员制订有效的晋升奖励的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胜任力,改变档案管理员简单的管理员、投递员的身份,使新时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员变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直接参与者。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掌握文书学、档案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学史等等基本知识及组织文字材料的写作能力,具备档案宣传和展览、领导学、管理图书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外语技能,并具备稳定的心理特质、较高的道德水平、较强的成就动机以及较强的演讲能力。

总之,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既给人事档案事业提供了创新的机遇,同时也能发挥出人事档案为单位团体带来的最大效益。新时代人事档案归档和收集必须全面全效,掌握其有用之处,才能是追随人才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档案;规范管理;思路;策略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在高职院校的各项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从系统上进行架构才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升级型发展。人才战略是真正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思想指导,在发挥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优势的时候,既要沿用传统的方式,又要进行新的创造。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管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路,人事档案管理能够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从宏观上进行考量,更要从细致上进行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以培养人才为发展目标,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建设为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需要理念和技术上的提升,才能够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予了档案管理新的方式,在众多领域中,工作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数字化管理系统得到发展,人事档案的信息化技术有了新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中,采用数据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更加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做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众多的工作实践表明,人事档案管理与其他的档案管理有着一定的差别,人事档案管理既有其丰富性又具有其独立性,人事档案管理需要注重各个流程之间的衔接,在强化系统思维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立卷组合都要符合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保护、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各项检索都要符合要求。立卷归档工作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各项具体工作需要解决人事档案的核心问题,各项具体工作要多方面注意细节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路与策略

(一)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可靠性。人事档案系统进行更新时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操作系统在更新过程中保证其稳定性,如果是不成熟的系统就容易使档案管理系统陷入信息不安全的境地。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架构操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能力,在具体执行方面的融合操作技术的完整性,使人事档案的信息避免外漏。在实施技术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系统具有仿真安全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保存的信息需要更高级别的软件进行维护。基础档案信息不容易复制,系统的仿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坚持技术更新,在规范档案管理过程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多重价值。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要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和信息数字化技术,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措施,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优势就是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高度匹配,信息可以从操作软件和操作软件上进行有效的转移,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应对传统的管理问题。在信息化管理中,档案操作需要注意系统技术方面的融合。档案管理需要具有前瞻性,在选择技术要求时,注意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操作系统要与数据进行有效对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这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信息量存储载体较大,对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求很高,操作系统依托安全设计对系统进行整体数据化的管理,数据信息能够符合各类管理要求。

(二)实施人事档案专业化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人事档案管理与档案管理并存的局面始终存在。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为研究核心,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要尊重人才的基础信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重视信息的差异性管理,对档案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输,大量的人事管理信息具有时效性,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在数据库的管理上要建立起多种技术融合的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管理能够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也能够通过人事档案管理让决策层能够更好地清晰人才成长的基本路径。高职院校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以人才发展和建设为目标。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管理理念更新具有重要价值,在档案管理中运用新知识和新理论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使高职院校的人事发展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新规定和新方法去执行。学校决策层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在实施专业化管理中,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都要以现实情况为基础,主管领导根据人事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导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的利用范围可以不断拓展,人事档案具有其保密性,在进行应用的时候,要充分重视人员隐私权,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拥有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将新的档案内容不断充实到档案信息资料中,实践中注重搜集职工的最新情况,信息可以在人事档案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三)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立卷归档以及文件形成的方式要重点解决文件立卷归档的实效。文件阶段的立卷归档的情况,立卷归档的重点,立卷分工档案管理的信息,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都要有效维护卷宗的完整性。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范化管理的方式实施,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整理。人事档案在新的发展时期就要求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依托计算机软件技术,利用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强化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实现数字化信息的检索方面的能力,强化技术基础,保障应用准确。根据不同的人才进行档案划分,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电子档案建设。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以及人员工作制度上面,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设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事档案要充分反映教职员工的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核查鉴定教职工工作实绩。例如人事部门做出的结论鉴定和考核结果等。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好衔接。人事档案的数据库利用数字信息服务来提高人事档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工作的严谨性和完整性。

三、结语

篇3

二、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会计档案、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定、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三、公司的档案管理由总经理办公室档案室档案管理员负责。

四、档案管理员的职责:保证公司及各部门的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公司的归档资料实行“季度归档”及“年度归档”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和每年二月份为公司档案资料归档期。

2.在档案资料归档期,由档案管理员分别向各主管部门收集应该归档的原始资料。各主管部门经理应积极配合与支持。

3.凡应该及时归档的资料,由档案管理员负责及时归档。

4.各部门专用的收、发文件资料,按文件的密级确定是否归档。凡机密以上级的文件必须把原件放入档案室。

5.档案管理员根据公司的《文书立卷归档管理制度》实施档案归档整理。

六、资料的分类与归档

1.公司档案资料的分类依据《文书立卷归档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公司档案资料的归档每年一次,属于平时立卷归档的不在此规定范围内。

七、档案的借阅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直接通过档案管理员办理借阅手续。

2.因工作需要,公司的其他人员需借阅非密级档案时,由部门经理办理《借阅档案申请表》送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核批。

3.公司档案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级别,绝密级档案禁止调阅,机密级档案只能在档案室阅览,不准外借;秘密级档案经审批可以借阅,但借阅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秘密级档案的借阅必须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批准。总经理因公外出时可委托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批,具体按委托书的内容执行。

4.档案借阅者必须做到:

①爱护档案,保持整洁,严禁涂改。

②注意安全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

八、档案的销毁

1.公司任何个人或部门非经允许不得销毁公司档案资料。

2.当某些档案到了销毁期时,由档案管理员填写《公司档案资料销毁审批表》交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凡属于密级的档案资料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销毁;一般的档案资料,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篇4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 人事档案 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记载了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工作表现等大量重要信息,是全面系统了解和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人事档案作用的日益明显化和人事档案管理的变革,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也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行业划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步骤。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日常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领导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现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认为,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就是信息的有效可查。并且,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也认为人事档案只是简单的收集材料、整理、装订、保管,没有更多的用途,因此使得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养成了散漫、安于现状的思想,普遍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2.缺少稳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社会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革新对档案工作者素质和文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学历低,档案专业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档案管理比较清闲,常常由即将退休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并不稳定,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使得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得到更大的革新和突破。

3.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都很陈旧,距离现代化管理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主要表现在没有规范的档案室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面积、温湿度等指标也远远达不到档案室标准化的要求,直接使得档案管理现代化难以正常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事档案的长期保存带来了隐患。部分单位则是缺乏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使得一些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浪费了资源。

4.缺乏健全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单位无法制定适合自身实际、合理有效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并且不能及时系统地收集相应的档案管理材料。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失真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认识,更新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放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和思考,坚持和履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并进行督导、检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全面系统地更新大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定位,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工作。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学历并不高,专业职称和档案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综合质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更大的革新和提升。因此,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技能,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迫切要求。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变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这就要求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标准,档案室需要具备通风、采光、防潮、防虫、防火等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的基础管理设施,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化达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4.规范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首先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做到有理可依,有理必依。《档案法》的公布和实施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和依据,根据《档案法》对规范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制订更为详细、完善、灵活、科学、合理的“规章”和“制度”等细则。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必须要在保证和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坚持实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的探索和改革精神。另外,还要不断丰富和培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相应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完善制度,使档案管理改革的成果成为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不竭动力,为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胜男.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0,3

[2]章华艳.关于高校人事档案建设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2,1:43-45

[3]马夺正.浅议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105-106

篇5

一、修改《暂行规定》的标题

首先,《暂行规定》标题概念不明确。其标题由于出现了“档案执法”、“档案执法监督”等相对独立和常用的概念,似乎看不清楚是对“档案执法” 还是对“档案执法监督”做出的规定。档案执法即档案行政执法。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是两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工作,也是各类行政执法工作中常用的规范用语。“档案执法监督检查” 如果指的是对档案执法的监督检查,那么《暂行规定》的题目则表述不准确,应该修改为《档案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如果指的是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两项内容,其题目的表述则不规范,因为无论从行政执法理论还是从法制工作实践角度看,“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都不是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两个概念的合称或简称。由此可见,《暂行规定》的题目本身就存在着概念不清和不规范的问题。

其次,《暂行规定》对“档案执法监督检查”的解释没有依据。《暂行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是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贯彻实施档案法规的监督检查以及依法对违反档案法规行为的查处。”从这一解释来看,“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既包括“监督检查”,也包括“对违反档案法规行为的查处”。而实际上,“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只能是“对贯彻实施档案法规的监督检查”,而不可以包括“对违反档案法规行为的查处”。《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七条关于国家档案局的第三项职责是这样规定的:“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据此可以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和“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是同一项职责中两个有着紧密联系和明显区别的工作方面,它们是不能互相取代、互相包含的。所以说,《暂行规定》第二条的解释是没有依据的,也是不准确的。

最后,《暂行规定》的题目已经“名不符实”。在《暂行规定》的全部条款中,不仅有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轻微违法行为处理、对违法案件查处的规定,还有行政执法监督、查处案件的程序、管辖以及机构设置、表扬奖励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几乎涉及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方面。这种情况表明,即便是《暂行规定》的题目没有概念不清等问题,也存在着“名不符实”或文不切题的情况。

综上所述,《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应修改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暂行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暂行规定》的全篇内容做相应调整和修正。

二、修改关于制定《暂行规定》目的的表述

“为实施档案法规,加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定。”这是《暂行规定》第一条关于制定《暂行规定》目的的表述。由于这一表述使用了“行政监督”,从而使其目的与全篇内容产生了矛盾。因为在《暂行规定》的全部内容中,属于“行政监督”范围的只有少数条款。

“行政监督是指在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或者专职行政监督机关对有权管辖的其他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第143页)。应该说“行政监督”职能的主要特点是在行政机关内部实施的监督。可是,《暂行规定》中大部分条款的内容都是对外部的,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档案工作实施的所谓“档案执法监督检查”的规定。这就造成了《暂行规定》的内容与制定《暂行规定》的目的大相径庭。

笔者认为,制定《暂行规定》目的应修改为:为实施档案法规,加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定。

三、修改关于制发《执法监督检查证》的规定

多年来,各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一样,领取和使用的都是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或《行政执法监督证》。法制工作实践已经说明,《暂行规定》第七条中关于“专职或兼职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员均发给《执法监督检查证》”和“地方监督检查员证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及计划单列市档案局负责制作并填发”的规定已经没有必要,且《执法监督检查证》的证件名称也不合规范。

笔者认为,应将《暂行规定》第七条修改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应申领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行使监督检查权的人员应按规定申领《行政执法监督证》。

四、修改关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性质的表述

《暂行规定》第三条中关于“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档案法规的机关”的表述不严谨,易产生歧义。

根据《宪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是贯彻和执行档案法规的行政机关,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其关键词是“执行”,而不应是“监督”。用“监督”与“贯彻” 并列表述是不严谨和不规范的。笔者认为,应将《暂行规定》第三条修改为: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贯彻和执行档案法规的机关,依法行使档案行政执法权。

五、修改关于档案法制工作机构职责的内容

《暂行规定》第五条,把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内容几乎全部纳入“档案执法监督检查机构”(应改称法制工作机构)职责范围的规定,是不规范的。

1999年6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要规范执法,加强对各类档案行政执法的检查与监督,充分重视对各类档案行政处罚引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由此我们至少可知两点:其一,对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是法制工作机构的一项主要职责;其二,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不是也不应该是个别工作机构去完成的,而是由法制工作机构和其他相关工作机构共同去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前者的工作侧重点是对各类档案行政执法的检查与监督;后者的工作侧重点是开展相关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可见,《暂行规定》把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几乎全部纳入法制工作机构职责范围的规定是不正确的,客观上还会误导人们的思想和工作。

长期以来,部分同志存在“档案执法工作是法制机构的事情,设立法制工作机构就是专门执法”的思想。所以,一些地方的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往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一个法制工作机构在运作,“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没有实行分离,不同程度影响了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的误导。笔者认为,修改《暂行规定》第五条,规范法制工作机构的职责,有利于正确引导和统一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有利于理顺守法、执法和执法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

六、修改与《档案法》不相一致的条款

《暂行规定》第十条将10种行为一律视为轻微违法行为,仅将其列入可以发出《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范围的表述,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的,应该予以修正。

如:对于“拒不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应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的”和 “在保管或利用中涂改、撕毁、丢失档案”的行为,根据《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是,《暂行规定》第十条不论情节轻重,将上述行为仅列入“可以发出《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范围,这是不符合《档案法》规定的。(《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三项中规定“对轻微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或发出《档案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

七、修改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

不相一致的内容

篇6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实验室的档案建立和完善在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正确、全面反应实验室建设的历史,实验室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单位实验室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标志,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0。本文就如何根据实验室档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以及属性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建立起实验室档案,进而更好的利用实验室档案,规范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1 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创新及提高质量的主要依据:实验室档案如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使用方法、检测依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测最终结果等实验体系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构、专家审查督导情况、上级检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都将通过文字记录归类整理后保留下来。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成效,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

1.2 制定新的实验室工作计划:对历年的实验室项目、使用方法、实验手段的记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经验,发挥优势项目,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有助于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一套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法。

1.3 实验室档案是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是单位创新提升疾控中心立足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验室工作又离不开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即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方法及故障排除措施的详细记录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如:同一类型而型号不同的仪器其性能、准确度、灵敏度都不一样,使用过程中的这些详细记录给后期的实验室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参考性和选择性。

1.4 实验室档案有利于合理运用精密仪器及仪器设备的合理配备,更好地为单位创两个效益服务:利用实验仪器的使用记录,可以得出仪器的使用效率,也就可以分析出哪些仪器是实际工作必备仪器,哪些仪器是在条件具备时才可购置的仪器,这样就可优化利用单位投入的有限设备经费,从而避免盲目采购仪器设备给单位造成浪费;另外,以前的使用记录会详细记录操作者在使用每一台仪器的运行情况,如各种技术指标是否符合使用情况,维修率的大小、维修是否方便等,以此为单位实验室提供仪器使用的基本信息,也为今后单位在购置仪器设备时选择合适的厂家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档案建设范畴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档案归档内容不同于单位的整体档案管理,在参考

3 做好实验室档案的保管工作

做好保管与利用的有机统一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保管工作绝不是阶段性和过渡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保持性、常规性的工作,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出现在如遇资质评审时便加大力度突击整理。审评结束便束之高阁、无人间津的现象真。由于疾控中心检验工作的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寄生虫病原体检验等多个专业,因此对各实验室收集的基础资料,均需要事先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档案材料进行归档。对档案材料的保管,原则上绝大部分档案材料不具有保密性,需要做的工作是采取措施预防有可能发生损坏和丢失档案的各种因素。在平时实际运用工作中,坚持立足长远,保证当前,不仅强调保护档案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利用方便。采取半开放式管理办法,即单位有专人保管,实验室设立专门场所放置,每时每刻均可方便查阅或借阅,配合好疾控中心管理员进行定期检查与整理以防损失和丢失,井按时补充新的档案材料。为此我们特制定检验实验室档案借阅办法,并对借阅的档案进行登记,随时追踪档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集中管理,而平时又需要用的资料,采取实验室有关人员自己保管,由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文档目录并实施跟踪监督。

4 档案的运行规苑管理

档案的建立和运用,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目前档案管理的制度很多,上至国家档案法,下至单位档案管理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建立检验实验室档案的过程中,按照疾控中心现有的各类档案管理制度。如《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归档特点。从归档、分类、排列、编号装盒、编制检索等方面加以规范。在管理方法上,既兼顾手工管理的传统技术,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实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双重管理办法,并逐渐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行电子文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疾控中心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色,作为一个疾病预防提供准确科学信息的中心,其技术含量高、设备精良、人员家质要求高,因此具有工具材料的资料整理在管理上力求要准确、完整、连续性、可溯源性和统一性,搞好实验室档案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档案。只有高效发挥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才能将疾病预防工作做得更准确更完善。因此,在逐步搞好档案收集保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其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档案的现实作用和长期作用,现时作用即为规范当前各项工作服务,发挥在收集档案时促使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来支持档案建设,从而完成相应的内容。长期作用即主要为制定建设规划服务。利用档案对已做事情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制定建设规划和指导今后工作服务。通过两方面的作用,最终目的是规范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5 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人事档案;收集;鉴别;工作

收集人事档案材料,充实人事档案内容,是贯穿于人事档案工作始终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鉴别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事档案质量的优劣。对能否正确贯彻人事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人事档案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1.人事档案的收集

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它不仅是人事档案部门的任务,也是形成人事档案材料部门的任务,必须各方面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1.1人事档案的归档

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做好收集工作,首先应明确收集什么。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包括:调配、任免、考察考核材料,录用材料,办理出国、出境材料,各种代表会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学历和评定岗位技能材料,职称材料,加入党团组织材料,政审、考核材料,奖励与处分材料,履历、自传、鉴定材料,科研材料, 残疾材料,其他材料。

1.2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渠道

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凡是与人事管理活动有关的部门都有可能产生人事档案材料。应摸清人事档案材料的来源,做到"有的放矢"。当前,人事档案材料主要通过以下渠道收集。

通过组织、人事、劳动及其他人员管理部门,收集各种履历表、简历表、登记表、自传、鉴定、考核、考绩、任免、招聘、录用、招工、"以工代干"转干的材料;评聘、晋升、套改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评定工人岗位技能的材料;授予学位、学衔、军衔的材料;审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出国、出境、办理工资、调整级别待遇、离休、退休的材料。通过员工所在党、团组织、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收集员工人党、入团,民主评议党员、退党、退团、除名及参加派的有关材料;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先进事迹和奖励材料;有关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甄别、结论、调查报告和本人的申诉、检查交待材料;更改姓名、年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申请书和组织审批材料。

1.3建立和健全收集制度

人事档案部门应建立和健全移交制度,明确规定各单位、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凡是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均应移交人事档案部门。人事档案部门不能完全坐等有关单位主动送材料上门,应经常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索要应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对于迟迟未交者,应及时貧函、打电话或登门索要。检查核对制度人事档案部门对所管人事档案数量的状况,应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将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或补办手续;不属人事档案范围的材料,予以剔除或退回原单位处理。

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档案材料的缺少情况,统一布置填写履历表、登记表、鉴定表、自传等,使人事档案及时得到补充。

2.人事档案的鉴别

人事档案鉴别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定,对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査,甄别其真伪,判定有无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入人事档案。它是人事档案材料归档以前的最后一次检查。鉴别是系统整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人事档案材料完整、精炼、真实的重要手段。鉴别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事档案质量的优劣。对能否正确贯彻人事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人事档案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2.1鉴别工作的原则

鉴别工作的政策性很强,必须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取之有据,是指归人人事档案的材料要有依据,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舍之有理,是指决定剔除的材料,要有足够的理由,尤其是准备销毁的材料,更须十分谨慎,不能武断或草率。人事档案是培养、选拔干部的依据,有时一份材料会影响一个人的使用。因此,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慎之又慎地决定材料的取舍。为正确贯彻鉴别工作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2鉴别的内容和方法

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材料,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属于人事档案,有些属于文书档案、案件档案、业务考绩档案、诉讼档案等,有的材料应该归档,有的应由本人收存,有的需转递有关部门。鉴别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不属于人事档案归档范围的材料剔除出去。

从纪检、监察和行政管理部门收集来的处分决定、结论、批复、本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和检査交待材料,属于人事档案范围。本人申诉材料、旁证、检举揭发材料,属于案件档案范围,由纪检、监察部门保存。

从专业技术单位和学校收集来的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表、审批表、考绩材料、发明、创造、革新成果登记和论著目录、受奖材料、学位学衔材料、毕业登记表、学历证明、考试成绩单等,属于人事档案范围。从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收集来的干部职务任免、员工录用、聘用、招用、职级待遇调整、更改姓名、参加工作时间等的登记表和审批材料等,属于人事档案范围。

判断是否本人的档案材料人事档案是以员工姓名为特征整理保存的,确定档案材料是否归档,首先应弄清楚是谁的档案,不能因同名同姓、同姓异名、异姓同名而张冠李戴,因一人多名而将材料分散。为防止张冠李戴,应仔细核对档案材料上的籍贯、年龄、性别、家庭出身、本人成分、工作单位、加人党团组织、参加工作时间、职务、工资级别等基本情况是否相同。

判断材料是否处理完毕和手续是否完备只有处理完毕和手续完备的材料,才能归入人事档案。凡是悬而未决需要继续办理的"敞口"材料,不得归入人事档案。查对材料是否重复人事档案要保持精炼,拣出重份和内容重复的材料。鉴别工作中,还应同时检査档案材料有无破损、霉烂变质、字迹模糊、伪造或涂改等现象,有问题时及时处理。

2.3剔除材料的处理

转出经过鉴别,认定不属员工本人的材料,或者是不应归入人事档案的材料,均应转给有关单位保存或处理。转出时,要写好转递材料通知单。退回近期形成的档案材料,手续不够完全,或内容尚需査对核实,应提出具体意见,退回有关单位,待修改补充后再交回来。凡应退还本人的材料,经领导批准后退还本人,退还时应进行登记,接收人清点无误,签名盖章。留存不属于人事档案范围,又有保存价值的参考材料,整理后由组织、人事部门作为业务资料保存。销毁无保存价值、重份的材料,应按有关规定销毁。销毁时要认真审查,逐份登记,并说明销毁的理由,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销毁。

参考文献

篇8

目 的

第一,保守档案机密。现代企业竞争中,情报战是竞争的重要内容,而档案机密便是企业机密的一部分对人事档案进行妥善保管,能有效地保守机密。

第二,维护人事档案材料完整,防止材料损坏,这是档案保管的主要任务。

第三,便于档案材料的使用。保管与利用是紧密相联的,科学有序的保管是高效利用档案材料的前提和保证。

人事档案保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 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

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

——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

——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

——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等原因引起的,转递的大致程序如下:

①取出应转走的档案;

②在档案底账上注销;

③填写《转递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单》;

④按发文要求包装、密封。

在转递中应遵循保密原则,一般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能交本人自带。另外,收档单位 在收到档案,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字盖章,及时退回。

(4)保卫保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①对于较大的企业,一般要设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应齐备必要的存档设备。

②库房备有必要的防火、防潮器材。

③库房、档案柜保持清洁,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④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

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

⑥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人事档案的数量。

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

③档案整理情况。

④档案保管情况。

⑤利用情况。

⑥库房设备情况。

⑦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二、人事档案利用制度

目 的

第一,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是为了高效、有序地利用档案材料。档案在利用过程中, 应遵循一定的程度和手续,这是保证档案管理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二,建立人事档案利用制度也是为了给档案管理活动提供规章依据。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这些制度行事,这是对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人事档案利用的方式

人事档案的利用有多种方式:

(1)设立阅览室以供利用查阅。阅览室一般设在人事档案库房内或靠近库房的地方, 以便调卷和管理。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便于查阅指导,便于监督,利于防止泄密和丢失等。这是人事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

(2)借出使用。借出库房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本机关领导需要查阅人事档案; 公安、保卫部门因特殊需要必须借用人事档案等。借出的时间不宜过长,到期未还者应及时催还。

(3)出具证明材料。这也是人事档案部门的功能之一。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是人事档案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写出的有关情况的证明材料,也可以是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件。要求出具材料的原因一般是入党、入团、提升、招工、出国等。

3.人事档案利用的手续

在通过以上方式利用人事档案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手续。这是维护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保证。

(1)查阅手续。正规的查阅手续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由申请查阅者写出查档报告,在报告中写明查阅的对象,目的,理由,查阅人的概况等情况;其次,查阅单位(部门)盖章。负责人签字;最后,由人事档案部门审核批准。人事档案部门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核,若理由充分,手续齐全,则给予批准。

(2)外借手续。

篇9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创新

在现实中,人事档案管理往往容易被企业单位所忽视,随着新时期党的新要求部署,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高的标准,越来越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现行的一些人事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方面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

一、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始终未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长久以来,档案管理人员甚至企业未对人事档案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档案管理不过是保存曾经的历史信息记录,甚至个别的新员工不知道有个人档案的存在,也不知哪些该归档,从领导到具体的管理人员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长期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严,人事档案工作长期处于不被重视,被动应付的状况。

(二)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目前许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员分管人事档案工作,管档人员平时没有时间整理档案,只在需要时才会去档案室查阅,加之长时间的无专人管理,致使企业或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达到标准化的要求。档案存放凌乱、部分档案内容缺失等问题更是常见,甚至有部分材料根本未经专业处理,只是机械地放入归档,入档不及时,没有分类、归档、鉴别。在平时工作中也常出现以往档案归档不及时,导致部分档案在使用时所查无据,影响工作中的使用。

(三)档案交接方面的问题。首先,档案交接不及时,部分单位根本未对档案交接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领导也未能做到严格把关。于是,常常出现人员离岗,其档案仍在原单位的情况出现。此外,由于未能及时办理档案交接手续,致使档案数量、档案真实性等问题责任不清,长此以往便会产生历史遗留问题,更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其次是档案交接手续的不规范。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档案交接是一项责任极其重大且不容一丝马虎的工作,且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交接工作。然而现实是,由于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职位的频繁变更或离岗,为方便起见,管理人员的交接未能按照规定程度来执行,该查不查、该签字不签字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再次是对档案交接工作的监管不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档案交接过程必须接受领导的监督,待领导确认并签名后方可生效。然而部分单位领导将档案交接的监督工作视为其他事务,认为这是档案人员之间的事而与自身无关。从而面对档案交接工作,往往只是签个字,没有遵循首问负责制,甚至从不过问档案交接的准备工作。1.人事档案内容失真。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中,经常发F个人档案内容中出生年月公历、农历随意填写,有的出生年月随意更改,有的档案中甚至有多个年龄,严重影响档案质量。又如: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不一致,由于本人不负责任地随意填写,给相关部门带来不便,使得相关部门需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去甄别鉴定。2. 人事档案材料不全。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不重视,觉得履历表、年度考核表经常填,有的人在填写表格时,不根据要求填写;有的人不知道应及时将学历、培训、职称等材料存放单位的人事部门人事档案中,导致个人档案材料内容不全。

(四)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虽启用了电子数据库,并能通过数据库进行查找管理。然而针对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却无任何措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或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如此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革新自身的工作理念,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人事档案是企业或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档案,应引起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现在党和国家对人事档案管理越来越重视,制度越来越严格,宣传力度越来越亲民,革新工作理念,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篇10

关键词:人事档案 工作

目前,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包含如下十类内容:第一,履历材料。第二,自传材料。第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第四,学历、培训的结业成绩、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专业技术考绩档案等材料。第五,政治历史审查情况的材料。第六,参加党团的材料。第七,奖励材料。第八,处分材料。第九,任免职务、工资待遇、招聘录用等内容的材料。第十,其它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要求

1.要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归档制度,积极主动地收集和补充职工档案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人事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维护人事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键环节。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及时全面地收集材料。如单位的年度考核表,党员民主评议表,工资调整材料等都可按计划定期收集归档。不定期收集就是零星收集,采取这种方法时,平时要注意留心了解各方面情况,及时掌握信息,坚持随时收集随时归档,如进修培训材料、干部提拔任免材料、表彰奖励材料等材料可采取不定期收集及时归档。

2.准确无误地做好人事档案归档鉴别工作。在人事材料归档时必须认真鉴别材料的真实性,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维护人事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是人事档案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本着对组织、对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对所收集到的人事材料逐份进行鉴别,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对于那些重复文件、不能说明问题的无关证明材料及不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材料要剔除出去,如入党材料里的个人思想汇报、学生高考试卷、答题卡要剔除,对于那些内容不完整的材料要及时补充完善才能归档。

3.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也是人事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收集起来并经过鉴别的人事档案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分类、排序、编号、登记目录。最后,再对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整理,以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完整。

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就是保管性的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够方便查档就行了。

2.人事档案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大多不是档案专业毕业的人员,又加上档案业务培训欠缺,再加上单位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等业务不太熟悉,所以导致档案收集意识淡薄。

3.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虽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如干部人事档案保管和安全保密制度、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等,但存在着严重执行不力,没有按照制订的管理制度去执行,使得一些制度形同虚设,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单位档案管理设施配备仍然比较落后,有的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除了配备几组档案柜外,其它设备寥寥无几。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基础建设。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多方面的素质,所以,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其次是加大资金投入,配全档案室所需的设备设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