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04-19 08:2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管理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酒店;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810031-02
对酒店而言,能源费用的支出也是未被酒店有效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在酒店的能源消耗中,空调是耗能大户,热水供应次之,而照明用电量仅仅排在第三位。下面,我们就主要探讨智能化系统在酒店节能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一、酒店大堂的温度控制
大堂是一个酒店的门面,全天24小时面对客人开放,几乎全年都需要空调。但是随着大堂人流的不同,空调负荷也不同。
大堂人流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清晨,入住的旅客较多;而离店的旅客多集中在中午时分;其余时间,旅客往来则比较随机,因此,大堂的空调热负荷也随着客流的尖锋时间而呈现出规律性波动。楼控智能系统就可以根据这种负荷曲线的规律,提前调整控制状态,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空调机组和冷水机组的的运行功况和效率,减少控制系统动态波动的能源耗费,既确保了室内温度舒适性,又实现了节能控制。
二、客房温度的控制
客房温度的控制主要采取将客房的房态控制进行联网而实现。房间内有客人时,客房温度主要由客人自主调节,以满足客人感受为第一要任;但在其余房态下,如空房状态时,空调一般不完全关闭,而是开到1/3工况,以保证房间内家具的保养和寿命,并维持整体酒店的温度平衡。
客人在大堂登记入住时,可通过前台软件和客房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将客房空调打开,并根据不同客人需要将客房温度设置到一个合适度数上;客人离开后系统自动恢复到离开状态。当清洁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进入客房时,系统又可根据不同人员的身份及工作内容,将房间的空调等电气设施调整到相应的设定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酒店可以有目的的控制客房末端的电气状态,了解客人的习惯,并有效避免“房间内空调常开或因为空调关闭让客人进房时感觉不舒服”的状况发生。
三、楼层温度的控制
对于大部分酒店来说,尤其是旅游观光酒店,均有旺季与淡季之分。在淡季,客人对温度舒适度的要求不会改变,但这时如果将酒店内所有机组都打开,则会造成大量的电能空耗,增加酒店成本,甚至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酒店管理软件的自诊断功能,将客人集中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区域,仅仅控制相关区域的机电设备启动,就可为客人营造出舒适的小环境。
四、室内照明控制
酒店的室内照明场所,大体上可分为营业场所(大厅、餐厅、客房)、内勤办公场所和公共空间(走廊、洗手间)三部分。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有:
1. 配合时序控制器
于预定的时间自动地对照明环境作模式进行切换,或灯具的明灭控制,无须手动操作控制。这一设备可避免因忘记关灯而浪费电能。例如:在上班、下班、午休时段,以及针对夜间景观照明的自动点灭照明灯具。
2. 配合照度传感器
当屋外自然光照充足时,该设备可自动地调降可调光型电子控制器的输出以及靠窗灯具的亮度,或直接关闭灯具。因此其电路设计需采取平行靠窗方向来配置,适合于酒店内的办公场所靠窗灯具、靠窗走廊、采光井、夜间室外景观灯等的自动控制。
3. 人体感应传感器
该装适用于酒店内的小型会议室、会客室、卫生间等场所。人体感应器可自动检测该空间内的人体温度:当室内有人时,自动开灯;无人时,自动关灯既方便又可避免浪费能源,目前已广泛地使用于国内酒店。
4. 整体群控式照明控制系统
例如照明中央监控系统、二线式照明控制系统、客房智能照明系统等,可机动配合酒店作息来变动照明需求。
五、设备区和厨房温度控制
设备区包括洗衣房和设备用房,这些用房通常面积大、空间大、设备多、发热量大,对空气舒适度要求不高,但要求大量的空气流动,带走设备发热量,保证人员工作效率,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寿命。
所以,在室外新风的供给量和换气次数方面,应根据设备区的空间体积、发热量及耗氧量,调整到合适范
围。
六、地下停车场空气控制
停车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室内空气环境品质的正常值或最低值即可。通过手动、自动方式,根据室内CO2浓度、CO浓度与烟雾浊度含量等来控制外气吸排气量,用中央监控系统启停送排风机电源即可实现。
以上主要探讨了智能化系统在酒店节能方面起到的作用。此外,酒店里水源消耗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由于施工、装修、使用,或者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都会造成大量水浪费。面对这一情况,可通过干管流量的监测以及安装在水源出口的末端流量传感器,检查大楼用水泄漏的情况,通过干管流量和末端流量之差检查输送水管是否有泄露处,通过末端流量传感器的监测信息来判断末端水龙头或抽水马桶是否长流水。
通过以上各类控制的使用,可以达到:
1. 系统节能:即通过合理的测控手段,解决建筑物总体能量的需求、输送和供给的平衡,节约运行开支在20%-40%左右。
2. 设备节能:在满足系统的总体要求下,使各种设备工作在最低能耗的状态。
3. 管理节能:通过提供设备运行的各种数据,使管理者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管理工作提供人性化服务,并且,由于设施设备的自控及保护功能提高,可相应的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开支。
篇2
关键词: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
0引言
近年来,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设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新建了一批现代一体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目标。然而,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时对一体化运营考虑不足,多数国内建成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难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1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概述
1.1枢纽的定义
从词义上讲,“枢”本义为门上的转轴,可引申为重要或中心的部分;“纽”为器物上可以抓住而提起的部分,可引申为有关全局的关键。“枢纽”在《辞海》中解释为“比喻重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
1.2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及管理活动
在以往研究中,对于客运交通枢纽功能的划分较为模糊且层次不清。为此,本文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将其划分为核心功能和附加功能两类。核心功能指枢纽的交通功能,而除交通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则统称为附加功能。
1.2.1核心功能
⑴换乘“换乘”就是人员转换运输工具的行动。枢纽功能中“换乘”定义为旅客在不同种类交通方式之间转换的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种交通方式间的转换,涉及旅客再次安检及检票(如浦东机场转机时,从一号航站楼至二号航站楼转机),亦视为换乘。上述定义的核心在于,旅客转换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是否会通过枢纽公共区域。⑵集散广义上“集散”可以说是客流从需求点到枢纽的汇集和从枢纽到需求点的分散。而枢纽的“集散”功能则特指车辆及旅客步行从枢纽外汇集到枢纽;车辆及旅客步行从枢纽到需求点的分散。故而集散可分为车流集散和旅客集散两类。即除换乘以外的枢纽其它交通活动。
1.2.2附加功能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在其交通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人流的集散,而旅客的大量集散必然会衍生出除交通以外的许多需求,从而产生了枢纽的附加功能。总结起来,现代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一般还担负着一定的商业、旅游及公共服务方面的附加功能。
1.2.3管理活动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实现必须依赖于有序、高效的管理措施,即通过多种管理活动,以提高旅客集散和换乘效率、乘客满意度,保障枢纽安全、高效、有序的运输过程,最终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结合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功能,将其管理活动总结如下:⑴客流组织客流组织功能主要包括组织旅客有序乘车,诱导乘客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为乘客提供票务、候车、行李托运和提取、信息咨询以及检票等基本服务。⑵停车服务停车服务指的是为公交、出租、长途以及社会车辆的停车服务,包括停车诱导、停车服务、寻车服务等,同时也需要为机场大巴、旅游大巴提供相应的服务,方便到达旅客的快速疏散。⑶旅客信息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满足乘客出行和中转换乘的要求。主要包括路径导航、换乘查询、运营信息、商业信息、旅游信息等⑷设施设备管理对枢纽服务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⑸周边道路交通诱导对枢纽周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与市内交通信息平台对接,获取市内主要干道交通信息。通过对进入枢纽及驶离枢纽的车辆道路拥挤、通畅信息以及路线诱导信息,实现枢纽周边交通诱导功能。⑹应急管理实时监测枢纽内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迅速确认处理,维持枢纽内的运行秩序。⑺行业管理综合交通枢纽行业管理部门涉及政府部门、交通指挥中心、行业管理部门,枢纽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与这些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以及对行业发展进行规划等。
2信息需求分析
构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首先应对其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信息需求的产生源于系统的服务对象。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管理者、旅客、车辆三类。其中管理者通过使用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枢纽运营管理、协同调度、应急指挥等枢纽管理业务,也为旅客、车辆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向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支撑其行业管理的交通信息;旅客通过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得所需的服务,实现自身的乘车、换乘、商业、资讯等信息化服务;车辆通过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获取所需的服务,实现车辆停车诱导、路线诱导等信息化服务;同时,服务提供者(枢纽管理者)与服务对象(旅客、车辆等)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提升枢纽运营管理、乘客服务水平,促进枢纽智能系统的健康发展。
3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各服务对象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需求;②枢纽管理活动的实现。所以,在分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时,需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内容,需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需要从服务对象信息需求产生的角度,分析业务流程,得出相应的功能模块;另一方面,需要从枢纽管理活动的角度对其功能模块进行检验及完善。
4系统状态
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存在两种状态,日常状态及应急状态。由此可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也应存在两种运行状态,常态模式及应急模式。常态模式下,枢纽人流到发均衡,故而系统运营目标是为枢纽内旅客提供满意度最大的信息服务;应急模式下,枢纽目标是引导枢纽内旅客的快速消散或到达指定点,故而应以枢纽系统最优为目标,通过日常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多交通方式协同管理等手段来实现;这两种模式状态是相互转换、相互联系的。日常运行监测发现突发或异常事件,系统自动触发应急模式,同时,应急模式下需要多交通方式协同调度的支持。系统状态转换如图1所示。
5结语
近年来一直不乏对于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然而,在系统的分析中往往脱离了枢纽的功能及服务对象,从而导致在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中逻辑不清,思考不全面等。同时,由于未考虑枢纽的实际运营状况,对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不同状态间的切换也缺乏考虑。
作者:王书玲 杜豫川 刘新 单位: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林国鑫,罗石贵,苗聪.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框架体系研究[J].公路,2012(5).
[2]田苗,丰伟.综合换乘枢纽信息协调平台建设框架研究[J].铁路信息化,2011(5).
[3]覃,龙俊仁,宗传苓.深圳市福田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1(5).
篇3
【关键词】PLc技术;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变频技术;托普农业物联网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滴灌技术应用的深入,滴灌施肥智能控制技术在节水、节肥、省工、增效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成为未来优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精密施肥装置主要依赖进口、自动化施肥装置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的现状,本文进行了自动化施肥系统的设计开发,将PLC技术引入到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中…。
2. 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灌溉施肥系统以滴灌形式来进行全自动恒量滴灌施肥,根据用户设定的营养液浓度EC值和pH值,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水以及肥,适时调整水肥比例、供给量以及供给时间。本系统要求根据设定的EC值和pH值来进行恒量定比滴灌施肥。注肥比例由肥液、酸(碱)液以及灌溉水按照设定值进行在线闭环调控实现,Ec值和pH值作为反馈信号控制注肥泵和注酸泵的运转速度来控制肥液和酸液的输入。其控制参数的精度要求Ec值为±O,15ms/cm,pH值为±0.15,稳定时间在3 min以内,系统超调小于20%,能以分钟为单位实现按时灌溉施肥。
图1图1自动化灌溉施肥控制系统
2.2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
(1)系统由电气控制、主水管路、传感器和注肥管路4部分构成。主水管路由过滤器、压力表、流量表以及阀门组成,用来获得系统所需压力和流量,保护滴灌水源和灌水器。注肥管路选用机械隔膜泵来作肥料注入设备,并配置压力表和流量计。电导率(Ec)传感器和酸碱度(pH)传感器的测量管路用细管从主水管道中旁路引出,引出点设在过滤器前。电气控制由控制器和传动机构组成,控制器选择PLC,传动机构选用交流变频调速驱动方式,实现系统预定的灌溉施肥目标∽。5J。自动化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图2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考虑系统所需L/O点数,输出控制3个电磁阀和3个控制电机的中间继电器以及两个变频器使能信号控制用的中间继电器,选取具有40个L/O点(24/16)的Fx2N-16MR一00l作为控制器。采用三菱F940GOT-LwD-C触摸屏,通过cOMO RS 422串口与PLC进行通信。系统中流量、电导率和pH值传感器,它们的信都是模拟量,须进行模数转换才能使PLC接收。系统所用的模拟输入输出单元为FX2N一5A。变频凋速器选用台达公司的VFD007M46A,460V/0.75KW型交流马达驱动器,设定4~20mA电流信号控制方式。肥料和酸液注入泵选择上海欣泉公司DBY-10型电动隔膜泵,流量范围0.5m3/h,吸程3m,扬程30m,电机功率1 450r/mi栅.55KW。EC和pH传感器选择浙江托普仪器的TZS-ZC-I型电导仪和PH2202 PH仪'6。
图3比例灌溉注肥程序流程图
3. 系统软件设计
(1)系统程序的编制包括PLc程序设计和可编程显示器程序设计。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2)比例灌溉施肥程序是系统控制器的实现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营养液的表征参数电导率(Ec值)的控制,采用开环阶跃响应环节来检测肥液的静态增益K,将K作为智能PID控制器的自适应因子。针对pH控制中酸液浓度配制可保持恒定,本文设计开环阶跃控制先行的PID控制器,其中的自辨识结构判断注酸管道是否充满管道、配合开环控制时间,通过对
检测值PV与初始值PV(0)的差E来控制开关Sw,从而完成进行PID控制和阶跃控制两个控制模式的切换¨J。
(3)触摸屏编辑软件SwOPC-FxDU/wIN-CL提供了多种控制器件、图形控件及功能组件可实现显示与控制功能,画面由参数设置界面、操作控制界面和生产管理界面等组成,对PLC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显示、存储和处理。三菱Fx2N-16MR-OOl型PLC可在其编程软件SwOPC-FxGP/wIN~C的运行环境中用梯形图或语句表编程。
图4肥水EC/PH值的响应曲线
4. 系统的安装与性能测试
(1)完成了系统设备的设计选型后,需进行系统的机械总装和电器的安装与调试,可采用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物理结构独立的设计方法同时进行。系统装配调试好后,本文进行了营养液Ec值和pH值的控制性能测试,如图4所示。
(2)结果表明,EC值的稳定时间在3min之内,精度达到0.15ms/cm,起调量小于20%,PH值的稳定时间3分钟左右,精度在0.15PH,起调量小于20%,基本满足要求(滴头水流的EC/PH值采样见表1)。
5. 结论
本文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了泵人式注肥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自动化灌溉施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以及选型,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安装与性能测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将PLC技术引入到灌溉施肥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硬软件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富先,吕新,潘冬梅.棉花膜下滴灌比例混合变量施肥装置的研发与应用[J].节水灌溉,2007(2):22~24.
篇4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复方阿嗪米特;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占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三分之一,患者一般由于胃痛胃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早饱嗳气等现象,造成患者长期的食欲不振,导致身体消瘦,最终引发胃肠道、肝胆器官及胰脏器官出现各种器质性病变。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旦出现,应尽早治疗,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以下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以及临床效果进行阐述。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消化不良医学实验活动所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01月份至2013年01月份期间,入院进行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64例,以其在院治疗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来源。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过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这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中,最大54周岁,最小12周岁,平均年龄为38±2.32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为24千克至68千克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54±2.12千克。
2.2 临床表现
这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患病的时间在2年至23年之间,平均消化不良患病时间为8±1.45年。经观察主要临床表现为:身体消瘦54例、食欲不振52例、恶心呕吐31例、胃胀32例、胃痛21例、反酸嗳气14例、失眠25例、大便干燥42例、腹泻12例,以上病症具有重叠性。
2.3 检查方法
根据这64例患者临床症状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具体检测项目包括:胃部等消化道内镜检查、B超、X光片、以及CT、MRI扫描等医学类检查。对于腹泻的患者采用粪便常规检查,对排泄物中的脂肪含量进行检测,确定脂肪泻,结果24小时内患者便常规脂肪量均大于8克以上,对脂肪吸收状况进行分析,均在85%以下。通过胃部等消化道内镜检查、B超、X光片、以及CT、MRI扫描,对患者消化道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进行排除,对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进行确诊,其中浅表性胃炎14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3例、食管炎症21例,胆囊炎3例,胰腺炎3例。
2.4 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根据检查结果,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以自愿结组为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对照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
2.4.1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其中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服用方法为餐后口服,剂量为每次1至2片,每日服用3次;此外配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服用方法,成人服用:剂量为口服10至20毫克,每日服用3至4次,饭前15分钟至30分钟服用。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每次剂量在10毫升。对于儿童服用:每日剂量在0.3至0.6毫克/千克,以口服的方式,在饭前15至30分钟内服用;如进行静脉滴注,在采用0.1%的混悬液。
2.4.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再次不再叙述内容同上。
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 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个实验组进行阶段性疗程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81.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6例,治愈率:65.63%;总有效率:81.25%。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胀胃痛、大便干燥、腹泻、身体消瘦等。阿嗪米特是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胆囊分泌胆汁的液体量进行增多,提高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多潘立酮片,俗称吗丁啉,是由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的药物,主要成分有潘立酮10毫克左右,辅料是由淀粉、植物油硬脂酸镁、预胶化淀粉等药物组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提高胃部动力,促进消化吸收。通过上述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5%和12%,因此建议在今后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克成,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代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0.
篇5
以前的勘测设计院大都变为工程公司,面向以EPC为主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也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来运作,而在EPC工程总承包中采购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为工程总承包项目提供质优价廉的设备和材料,成为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1.1目前采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合同管理手段落后。合同审批手续繁杂、缓慢;合同履行中没有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对采购过程中的采购数据无法建立业务分析系统,来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各个项目的采购信息也无法有效同步共享。(2)监制环节难以全面覆盖。监制环节涵盖货物的制造工艺、人员以及设备的审查,制造过程中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后续的包装和储运等各个方面。目前的采购管理手段无法全程覆盖,对于进度和质量仍难以建立信息预警体系,实现实时监控。(3)异地办公难度大。项目管理人员经常出差是常态,很多业务管理需要通过审批来走完流程,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或者APP,导致很多业务不能按时进行和完成,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4)供应商管理欠完善。从供应商准入、选择、维护、再评价,没有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动态监管机制,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动态更新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战略合作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不完善的供应商分级管理以及再评价制度会给企业带来风险。(5)物流管理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有待提高。在内陆运输、仓储、海运、货运单据等环节没有充分的标准化和网络化,降低了物流作业的效率;物流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相关信息也无法实时采集与追踪,过程的监控难免受到影响。
1.2采购管理信息化
(1)采购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层面的集成完全基于流程层面的集成,而流程层面的集成则会受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重新梳理和完善采购管理的工作程序,规范部门的采购流程和运作方式。只有这样,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才能顺畅,在此基础上才能将采购管理过程的要素数据化进而信息化。(2)采购管理的数据化。将采购管理的一切要素进行数据化,贯穿整个采购的全过程。从采购策划开始,对供应商管理、采买、合同管理、监制、物流、入库、收尾各个环节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关联、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环节,对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形成符合要求的各类图表,实现全过程在线监管,同时建立供应商、产品、服务等方面数据库,为本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数据的实时支持服务。(3)采购管理的一体化。在采购数据化的基础上,将采购申请、招采、合同、支付、验收、入库、结算等环节的数据建立信息的一致性,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风险预警。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应无缝链接和无碍流动,真正实现三位一体,以达到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4)采购管理的移动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实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采购管理的诸多业务进行移动管理。采购工程师可以通过手机APP在招采、流程审批、报表查询、信息维护、进度和质量监控、工作交流、文档共享等方面进行移动办公,采购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限制。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手机APP上报进度情况、反馈质量问题、提交运输存储数据、交流日常工作情况。(5)采购管理的智能化。物流网、地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信息采集、综合决策等工作开展提供了支持。建立货物信息采集系统、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可以方便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水平,实现物流过程智能化、透明化。
2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结合以前项目采购管理的经验和模式,基于项目采购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对采购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完善,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1基于设备清单的项目采购计划
在前期策划中,基于设计部门提交的初步设计的设备清单,按照项目的总体计划制定采购计划,从设备清单中选择具体的设备明细数据归入到采购计划包中。随后的催交计划和检验计划以此为依据,将采购计划中的设备明细级数据带入这些计划中,并将采购计划中相关步骤进行细化。
2.2大数据概念贯穿采购业务全过程
在供应商管理模块中,通过申请、准入和考评,记录并保存了供应商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准入名录、产品信息、资质、业绩、产品认证、服务关系状态、考评等级等,对这些信息进行检索和分析。(1)在采买管理模块中,通过招标和非招标的方式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所采购的设备按照各种特征值的设置将设备的价格信息进行记录,并同步至价格信息系统。同时通过分类、筛选等方式建立相应设备的备件库。(2)在合同管理模块中,合同评审和签订后建立完整的合同台账,监控合同的履行情况,按照严格的流程完成合同支付,通过数据的归集将费用资源加载到P6中,同时借助数据接口为采购业务与财务子系统的紧密结合提供必要的支撑。(3)在监制模块中,设备级进度台账和检验台账的建立有助于实时监管的更精细化。在进度控制方面,借助不同的接口可以多方位获得实时的进度数据,通过分析和统计将进度资源加载到P6中;在质量控制方面,同样可以多方位获取质量问题信息,通过分类和统计反馈的质量问题。(4)在物流模块中,设备清单是最基础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货物发运批次和货运清单,将这些货物数据归集形成货运单据,供出入库、报关、海运等环节使用。
2.3办公移动化
通过APP可以查看各类待办工作,查看各类采购统计数据,办理责权范围内的审批,实现在线审批,实时查询。同时接受邮件并查阅附件,在线浏览。监制工程师也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进度实报,并将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上传监制过程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对供应商留有入口,供应商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参与招投标过程,在线报价,查询中标信息等,也可以上报实际的制造进度和相关的支撑资料。
2.4物流管理智能化
在发运前,供应商通过授权入口将货物数据录入物流管理模块来完成货物数据的采集,为后续的查询、货运单据编制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借助条码系统在运输的重要节点进行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在项目现场根据仓储计划为存储、出入库等提供快速和便利的手段。同样业主也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实时查询和了解货物状况。
3结语
篇6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物业管理招投标》课程;课程设计
《物业管理招投标》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也是物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基础性和影响面广的特点。先修课程: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后续课程:房屋维修与管理、物业设备维修与管理、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笔者就《物业管理招投标》课程整体设计谈点浅见。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组成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与合同课程的特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招投标的过程为线索,将技术、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识点融于其中,将合同管理的思想与内容贯穿始终,实现招投标过程与合同管理的有机融合;科学确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分工,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强化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动手能力的内容;开展模拟招投标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模拟招投标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招投标理论和合同管理理论应用于物业管理实践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物业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物业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宗旨、作用、原则、服务标准;
掌握物业管理招投标的程序、内容;
掌握物业管理招投标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内容。
(二)三大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的能力;
掌握接受编制招标文件,编制工程标底的能力;
组织招投标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签订合同的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2)自主学习、自我提高能力
能不断更新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自我提高意识强。
(3)自我控制、管理与评价能力
具有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能正确地评价(自我、他人)的能力。
(4)创新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愿意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
3.社会能力目标
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的能力;
能进行自我批评与检查,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教学
1.教学过程
通过真实工作情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的能力。
2.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与练习、小组工作、项目法、演示法。
3.教师的要求
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具有讲师资格;
实训教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实训教师具有技师资格证。
4.学生的要求
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物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具有识图建筑施工图和编制工程维护计划的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查询资料的技能。
5.媒体要求:工作页、录像、计算机。
(二)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形成。
总成绩=学习态度(10分)+平时考核(40分)+期末考试成绩(50分)。
(1)学习态度(考勤、课堂讨论、课堂纪律等表现)(10分)。
(2)平时考核成绩=实训成果(30分)+作业质量(10分)。
(3)期末考试的方式,采用试卷形式,题型是6~8个案例分析题,技能题目分值占60%,理论知识占40%(合计50分)。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的明确性。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1.2 责任的明确性。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复杂性。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
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1.4 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 工程管理智能化构建
2.1 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2.1.1 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1.2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2.1.3 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2.1.4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项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2.2 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2.1 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2 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2.4 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术交底制度。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2.3.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本工程各类材料需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2.3.3 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2.3.4 过程三检制度。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3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3.1 文明施工方面
3.1.1 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建立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层的具体工作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3.1.2 工完场清制度。认真执行工完场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须按要求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须办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续。
3.1.3 文明施工检查制度。项目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检查内容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检查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等。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奖优惩劣。
3.2 环境保护方面
3.2.1 废水排放根据排水管网的布置和最大允许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2.2 在开工前完成现场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无堵塞,水质达标。
3.2.3 现场油漆、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防止污染。
3.2.4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制定洒水降尘制度,保持适当湿度。
3.2.5 尽量减少噪声及有害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方法,对电焊光弧采取隔离措施。
3.2.6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控制电动工具使用次数。
3.2.7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篇8
关键词:ERP 存在的问题 重要性 思路 策略
一、ERP的概念及内涵
ERP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层:ERP是一种管理思路,适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与企业相关的资源的整合。这种管理模式有自己独有的软件应用,可以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通过系统的整合,进行联系,从而实现了各种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第二层:ERP是一套和企业管理有关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的工作原理是按照ERP的核心理念、方法进行的。这套软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将公司的信息智能化,将企业的商务流程与数据组织化。应用这一套软件,可以使公司的各方面资源充分合理的得到配置,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业务绩效。
市场的复杂性和可变性,也使得企业的管理思路不断的优化,这也带动了ERP技术的进步。ERP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ERP管理对象在不断的扩大,从以往的生产力资源的管理扩展到了信息资源领域,这就扩大了ERP的管理范围和工作难度;2)ERP的管理深度不断加深,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生产计划和控制,而是覆盖到了企业办公系统、决策支持、设计和工程项目领域;3)ERP软件也在不断的改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要,这样就需要ERP软件更加的灵活和全面。
二、国网企业实施ERP的分析
(一)国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审批制度的效果不明显。在国网企业中,存在一些重大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科学性的想象。没有对相关的投资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没有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理智。还有国网企业在购置变电、配电、输电等设备时缺乏统筹安排和实际情况的双向调节,致使购置资源的浪费。
2、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是根据使用部门的配置及需求确定的。这也就要求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必须加强相应的联系,不然就会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国网企业为了确定固定资产损失的情况,就必须对其进行每年一次以上的的全面盘点清查。但是国网企业的内部就存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这样就使得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各财务部门的信息脱节,最终造成资源的亏空。
3、前端业务处理混乱。在进行前端业务处理的时候缺乏计划、采购、合同管理,从而造成业务集成时混乱现象。ERP模式中应用电子商务平台(ECP)处理业务的时候涉及有材料、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由ECP直接向ERP提供数据资料,ECP数据库不完整,数据缺失,那么造成设备名称与实际实物不符。
4、固定资产精益仍需在强化。在国网企业内部,实物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人员有指标不懂得管理,有制度不愿考核,无法适应新形势。在面对出现的新要求、新问题的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通常这些管理者不懂的先进效率的管理方式,因此也不会按照指定的制度对各种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也存在一些员工的学习意识不强、主动思考深度不足,工作标准不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不够,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工作缺乏激情,从而导致跟不上节奏,工作陷于被动,干事缺乏活力。
(二)国家电网实施ERP的必要性
1、ERP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的信息的处理节省了效率。ECP和ERP的结合促进两者的良性发展;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的整合,在促进国网企业迅速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2、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行业体制落后,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因此,走改革向市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想在未来的电力行业占据优势,国网企业就必须在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是最好的选择。ERP在帮助能国网企业更好地实现国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结合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管理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3、电力企业高速成长的需要。随着国网公司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实现和ERP的应用,使得国网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的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需要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理模式来迎合国网企业的发展。ERP的优势正好适应了这一趋势。
4、国外竞争对手促使电力行业引入ERP管理模式。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进行的电力垄断,这样的情况使得国网企业的重心放在国网全面覆盖上,也就忽略了对管理的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大加强,本土的电力行业也成了外商争相投资的重要领域。这样的情况下外国先进的国网管理模式就不断的被引入,同行的竞争也就加剧了电力行业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ERP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势在必行了。
三、国网企业实施ERP的思路
国网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是电能,电能是不能大量储备的,因此,发电量的多少都会影响企业的效率,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太少就会影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国网固定资产的配置也会根据各个地区的电力需求的不同而进行配置。因此,基于以上的情况,国网企业实施ERP就必须根据集体的情况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ERP就必须调节好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财务部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部门的管理会计是重中之重。ERP在进行固定置产的管理的时候采取的是智能化、标准化的ERP软件,也就是说,这种管理的科学性是值得信赖的。
四、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ERP系统的管理
(一)现有制度建设必须深化
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物资部门、基建部门、技改部门、财务部门等,这也就使得国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管理模式的要求苛刻。因此,就必须与这些相关的部门联系,参与共同的管理,在ERP管理模式下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现有制度,以便更好的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关系环节很多,细节更多,包括购置、验收、保养和维修、折旧、盘点、报废与清理等。不能忽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也不能忽视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使得其岗位明确,职责明确。
(二)加强实物资产及固定资产产权管理
1、开展资产过期清理和清查工作;2、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3、加强对输电、配电等的资产管理工作,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及报废处理的管理流程,开展现场实物盘实;4、建立总帐、固定资产帐、固定资产卡片帐、设备台帐;5、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6、确保资产设备对应率达到100%;7、做好产权变更工作,各电网应根据工商登记更名情况,做好车辆、土地、房屋等相关资产产权的名称变更工作。
(三)在ERP的基础上强化项目管理资产设备管理
ERP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是预先设计好的,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也就是,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正确的会计数据信息。涉及到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岗位管理人员应该有工作责任心、精通业务、能够独立操作ERP等。并且应该定时的对相关人员进行ERP知识的培训,以便能够熟练的应用ERP进行相关的管理。要上岗,先培训。ERP系统的管理是有等级授权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核心数据的安全,相关数据的客观。对ERP操作人员的帐号、密码和使用权限等都不有严格的限制。岗位的交接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接收人在认真的确认帐目的记录和实物相符无误时才能签字验收,以便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对国网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中ERP管理模式应用策略的分析,了解到,国网企业资产规模逐年大幅扩大,给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特高压电网资产新增移交,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化指标管理。通过ERP系统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管理能力、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和资产设备前端管理流程的有序衔接。
参考文献:
[1]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 上一篇:初中学生法制教育
- 下一篇:国家安全教育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