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证券投资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19 08:2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上证券投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证券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49-02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证券业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急先锋,证券业与网络经济结合即形成了证券电子商务。证券电子商务是指电子商务在证券领域的应用,是证券业以因特网为平台,向投资者提供的全新证券业务。随着电子商务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延伸,证券电子商务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
一、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证券市场是一个快速多变、充满朝气的市场。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电子商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证券电子商务领域集中体现在证券电子商务促进证券经纪业务的拓展和延伸。
(一)交易撮合“无纸化”和证券交易“异地化”
一方面,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完成由手工竞价到电脑自动撮合、由分散过户到中央登记结算、由实物交收到电子簿记的过渡,实现了证券交易方式从“有纸化”向“无纸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在效率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我国证券电子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交易所建成的“卫星证券通信网络”,使得在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利用该网络实时接收两个交易所的行情等交易信息。
(二)交易席位“无形化”和资金清算“电子化”
首先,“无形化”的交易方式代表着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交易所开发的“无形化电子交易系统”提高了证券市场交易的效率;其次,“证券资金法人结算”制度标志着证券资金清算进入全新的“无纸化”时代,而且对整个金融业的电子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三)委托方式“多样化”
我国证券交易委托方式已从传统的柜台填单委托发展到条码委托、电话委托、远程终端委托、网络委托,方式日趋多样化。最近,券商借助电信、电视等现代化媒体将电子商务的概念引入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手段不断创新[1]。
二、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问题
证券电子商务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络,以在线方式开展传统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业务,因而网络信息技术的瓶颈也会给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股市行情火爆时,常常会出现网络掉线及堵单现象;同时,投资者的收入水平、电脑的普及程度以及投资者对电脑的掌握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网上证券交易所能达到的规模。因此,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硬环境条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安全问题
互联网络本身即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任何人均可使用它。同时,网络产品的共享性、可变性和再创造性就使网络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成为证券电子商务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随着网络系统处理能力和网速的不断提高,证券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为证券的网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额资金,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一旦受外部攻击造成系统终端,或网络犯罪使信息泄漏,客户数据就可能被盗或被更改,甚至将会造成资金重大损失。因此,网上交易业务必须首先解决安全问题。而目前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系统的被攻击、入侵、破坏,以及客户委托及资料被盗或被篡改。
(三)法律问题
尽管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证券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有关网上证券交易者的资格审查、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标准及技术体制、网上证券交易的市场监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致使券商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开展底气不足。行业壁垒高,分业经营的障碍一时还难以打破,非证券公司不能从事网上证券业务,限制了网上证券交易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经出台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表明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态度。不过就长远而言,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证传统交易和网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规范一致,提高网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确定性。
(四)监管问题
首先,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网上证券交易特点的监管体系。在这一监管架构中,不仅组织结构、参与部门可能会有别于传统的证券监管体系,而且监管工具和手段也会明显不同。其次,是监管依据尚不足。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虽然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对网上交易的准入和安全问题出台了一些规则,但法规制度建设还远远不适应监管的需要。有关网上交易的资格审查、网上交易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制、网上交易的信息资源管理、网上交易的市场监管都还缺乏明确、公开、统一且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网上安全设施也还只是由各个券商自行设定。
三、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证券电子商务是世界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电子商务是在金融市场逐步放开过程中提高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各方都要重视证券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以使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 强化网上证券交易基础建设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网上证券交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离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且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中心及沿海开放城市,内陆广大地区还很薄弱,广大的农村更是一片空白。发展网上证券交易的前提是加强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因此,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从财税政策上加以扶持等方面共同努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出面主导并整合现有各大网络体系的资源,以优化配置、促进集中、提高效率;需要提高网上交易主干网、券商与交易所之间以及券商与所属各营业部之间网络的通讯容量、速度、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可考虑网上券商在两市交易所各专门设立网上交易专用席位,证券营业部的网上委托下到券商总部后则直接下到交易所,减少券商总部到营业部的回单环节,提高网上交易的速度。
(二)提高证券电子商务安全性
控制风险的技术措施应在券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落实。要在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中建立网络安全防范体系,防范系统风险和控制风险;要加大硬、软件建设,特别是软件的开发;要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保证网上交易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要加快发展更安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在证券投资者和券商之间传递。网上证券交易系统要使用己经通过国家安全权威机构认证的安全产品,有效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修改。要大力发展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防止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三)建立监管制度,加快立法
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证传统交易和网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规范一致,提高网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确定性。国际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表明,电子网络交易方式已成为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证券市场要与国际接轨,只有顺势而为,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券商放开手脚开展网上证券经纪业务。保证市场规范,形成有序竞争格局,大力培育网上证券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新业务,为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应当成为完善与改革网上委托资格认证制度的方向。此外,必须以制度形式确立数字签名技术,并加以大力推广,确保证券电子商务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四)加强证券电子商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是针对某些攻击或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网络中所使用的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包括加密和隐藏机制、认证机制、审计机制、完整性保护机制、权利控制和存驭控制机制、业务填充机制。
(五)加大对信息监控和管理
在证券市场中,信息对投资者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广泛、实时的通讯方式,具有低成本、互动性、超链接、分散性、匿名性、灵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以上的特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大量一些非法信息,甚至从国外过来,给投资者带来的一定的风险。《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三条规定,“证券公司开展网上委托业务的同时,如向客户提供证券交易的行情信息,应标识行情的时间或滞后时间;如向客户提供证券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并应提示投资者对行情信息及证券信息等进行核实。”[2]按法规要求加强对信息内容的监控。
参考文献:
篇2
一、新的投资思路和策略的形成
2002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市场主体的运作取向市场化和透明化。如前所述,无论是监管者、投资主体还是中介机构,依靠过去的资源(权利)垄断性带来的垄断利润的做法已经被打破,市场主体已经被迫从粗放式经营开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中国股市建立开始至去年,即使是调整或下跌行情中,证券公司依然可以从经纪业务中的佣金收入、自营业务中的申购新股、投行业务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很多机构投资者利用手中的垄断性资源优势,即使在市场不景气时,通过操纵个股价格获得暴利。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监管的严格,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收入来源和途径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市场主体的运作开始不得不按照公开市场竞争的原则逐步进行,这种竞争局面的形成使市场的投资策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游戏规则的建立发生变化。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时代的到来、监管的大幅度加强,在市场的大幅度调整下,市场原来的粗放式的随意性投资、联合做庄制被打破。游戏规则由原来的口头约定、依靠特有资金或信息资源优势确定,逐渐被在国家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通过自由竞争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所代替。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将取代过去良莠共存制度保护的时代。
2、暴利时代的结束和微利时代的开始。随着投资者水平的提高、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加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使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投资方法很难再凑效。个别券种的运作周期开始延长,上升的方式也由按一定斜率的直线上升转变为波浪式缓步推进。在波段中操作获取微利而累积收益成为微利时代的主要获利方式。在这种时代,中小散户的获利变得更加艰难,而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壮大,使他们开始转变投资途径,这也使得证券营业部不得不开始面对生存的危机。
3、投资方式向科学化转变。新的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微利时代的到来,使投资方式也有原来的粗放式做庄制开始向集约式的组合投资发展。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投资工具,运用现代的金融工程理论进行投资会开始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视。
4、崇尚绩优的投资理念开始回归。在上述推论下,重视绩优股、高红利、高分配股和蓝筹股将会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理念。但是非理性的因素仍然会存在于这种绩优的投资理念中,主要表现在对一些个股的绩优预期,即目前这一股票还不是绩优股,但被市场预期为有可能成为绩优股。
二、一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2001年新股发行总结和2002年预测
截止2001年12月31日,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共有67家,全部在沪市发行,其中由境外上市外资股(B股或H股)首次增发A股的公司9家;在2001年上市的公司(包括2000年发行、2001年上市的公司以及两家历史遗留问题股)共78家。全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67家公司共发行股本总额792350万股(其中包括13家公司国有股存量发行702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42.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发行11826万股,募集资金8.1亿元,加权平均发行价格6.85元,简均发行价为10.27元。
展望2002年,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会被严格执行。这意味着2002年首发A股公司的募集资金额将有显著下降,但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肯定会大幅超过今年,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航空母舰”将登陆A股市场,其单只股票融资额可能会超过今年的中石化,更多的“海归派”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增发A股。
2001年11月份以来,发行市场有了新的变化,即所有新股以接近20倍市盈率上限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确定发行价格,发行方式亦由网上定价发行改变为网上累计投标询价方式。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2002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可能最高就是20倍,发行价在2、3元左右的也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二)潜在的风险和投资策略
在当前低价发行新股还比较少的情况下,二级市场较高的股价会对新股产生拉上作用,因而表现出目前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投机空间很大。但如果发行价格的走低的同时,新股数量在增长,市场不在以“低”为“稀”,大量的10元左右甚至更低定位的新股将会对现在市场上市盈率还高企的次新股产生下拉作用,这又必将造成整个市场的重心下移。2001年的实证分析表明应该在2002年在新股申购上应有所取舍,具体来说:
1、行业选择。2001年的中国石化、安阳钢铁上市首日微涨、随后跌破发行价已经表明新股申购的无风险性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在2002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20倍的情况下,对于那些二级市场行业平均市盈率就在20倍左右甚至更低的行业,如石化、钢铁等,应当适当回避。2001年实证表明,个股平均申购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是:房地产、新材料、医药、电子元器件、公路桥梁等,均在0.4%以上。公路桥梁类上市公司往往由于较大的流通盘使中签率相对较高,较低的发行价又使首日涨幅较为可观,平均收益率高达0.7276%,应引起注意。
2、流通盘选择。2001年实证分析表明,申购收益率与上市流通盘存在马鞍效应,即流通盘适中的个股普遍收益率较高,而流通盘过大或过小收益率都较低。这是因为,流通盘过小,中签率就很低,因而收益率自然不高,(2001年流通盘小于4000万的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1623%,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3708%,估计2002年这类股票的中签率将低于0.1%);流通盘过大,则多半属于前述行业不看好的公司,当然对2002年即将发行的大盘蓝筹性质的股票,如中国联通等则另当别论,投资者反而应拆借资金、加大申购力度;流通盘适中的股票,中签率和个股收益率都能保证较高,应是大资金2002年申购的重点对象(2001年流通盘在4000万到2亿的公司平均中签率是0.5335%,平均申购收益率是0.5074%)。
3、增发A股选择。2001年有两个很显著的现象,一是纯B股增发A股的申购收益率较高,数据表明:2001年纯B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其平均中签率高达1.9194%,平均申购收益率亦高达0.8522%;二是在国外上市回国增发A股的所谓“海归类”公司申购收益率较高,9月份之前H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扣除中石化,其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分别为1.2691%、0.8177%;11月份以后H股增发A股的公司也有3家,平均中签率为0.2916%,已上市的两家公司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2215%,而同期11月份以后发行公司的平均中签率为0.1582%,已上市公司的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1729%。这表明,虽然在大盘进入弱市,一级市场发行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有控制的核准制”后,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都明显有所降低,但这些“海归类”增发A股的公司依然由于其适中的发行流通盘和在国外市场严格监管下较规范的管理和较真实的良好业绩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相信在我国入世后的2002年,会有更多的“海归类”公司回国增发A股,当然,在这类公司中,行业的选择仍然是放在首位的,而已发的H股的市场价格不可避免地会被用作增发的A股价格的参照。因此,建议远离那些价格远远高于H股价格的增发A股,特别是QDII制度将出台的前后。
三、二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市场热点分析
2002年市场的投资将会出现曾未有过的变化:
1、投资资产方面
由于不同地域的证券市场之间、同一证券市场内不同证券品种之间在关联性和风险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同一市场中不同的证券资产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应对2002年国内股市大调整的投资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债券市场。由于债券(国债、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上与A股市场成负相关,因此,在A股市场在进入长期的调整的状态时,债券市场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收益的首选。而潜在的降息机会更使债券市场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市场的低迷,很多上市公司不得不调整增发的路径,2002年将会成为企业债券发展的转折点。根据市场统计,到2001年底,共有55家上市公司申请在2002年共发行约400亿元的企业债券。
(2)、国外证券市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来看,2002年可能出台国内证券公司跨国投资的办法和QDII。机构投资者将会有投资国外证券市场的机会。2001年1-10月份的俄罗斯股市、2001年的欧洲债券市场、2001年10月后的韩国和台湾股市都有40%以上惊人的涨幅,这些国际市场都是在经历2年以上的深幅度调整后,开始大幅的反弹,而我国的股市已进入调整期。因此,通过跨地域的证券投资保障收益将成为很多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这种跨市场、地域的投资也是目前欧美等主要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2、国内A股市场
国内的A股市场的投资将会发生裂变。以下板块有可能成为2002年A股市场的热点。
(1)、外资购并板块。由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已加紧进入中国市场,而通过各种渠道如合资、收购股权等介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上市公司,则成为一个显著现象,而上市公司也可借助于外资实现快速发展。这一概念将具有深刻的市场内涵以及较长的时间跨度,长兴不衰。特别是外国资本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较感兴趣,如金融服务业、电讯通讯业、能源资源类以及商业类企业。另外,各行业龙头将成为外资争夺的焦点。版权所有
(2)、公用事业以及基建类股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以内需为主,财政投资继续增加,因而基建类上市公司还将大大受益,一些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奥运会建设等项目的公司将大大受益。另外,公用事业类股票如自来水、电力、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等经营业绩稳定,价格长期有上涨的可能,贸易量和投资的稳定增长对其业绩有长期的支撑,使得这一板块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长期投资。
(3)、分红型绩优股及蓝筹股。随着证监会加快绩差上市公司的退市、监管的不断加强,市场的投资理念将日益向理性投资转化。一些行业较好,在市场竞争中久经考验、处于龙头地位的蓝筹股以及历年注重现金分红的绩优股如五粮液、青岛海尔、佛山照明、新兴铸管、贵州茅台等,将成为大资金以及基金的青睐对象,长期可能有良好的表现。
(4)、质地良好的大盘股。由于统一指数推出已提上议事日程,而股指期货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有可能入围统一指数的大盘股绩优股,如宝钢股份、上海汽车、清华同方等将会成为调整市中的中坚力量。但这一类股票很难有大的涨幅,波段性的操作会成为其主要运行特征。
(5)、中低价次新股。一些具有行业龙头特征、股本小、有送股题材、跌幅较深的的绩优次新股将有一定上升行情,特别是在市场处于牛皮整理的态势下,它与市场的弱相关性(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远远大于指数的变动幅度)将会表现出来。
(6)、实质性资产重组板块。由于退市机制的加快实施,一方面使得亏损上市公司风险增大,但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绩差类上市公司加快了重组的步伐,如有的大股东通过赠送优质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但具体投资操作时要注重选择一些问题相对较小、股本小的实质性重组类公司,有退市可能的则风险较大,同时这一板块由于监管加强而投资机会减小,不再容易获取暴利。
(二)操作策略
2002年总的操作策略应为:防范风险,波段操作,买跌杀涨,微利变现。由于2002年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特别是市场监管的加强,机构操作手法的变化以及股指期货、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推出,市场有可能走出箱形震荡的调整市,因而操作上应首先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时机,利用上升波段适时适量做多。而中长期投资提前挖掘市场热点,短期及时追逐热点,胜算较大。那些市盈率严重偏离市场水平,基本面优良,又有较好远景的公司会成为提前挖掘的重点。由于机构重仓做庄现象将减少,而挖掘个股投资价值进行分散组合投资将增多,因而个股和股指的上升幅度将减少,而股票的运作周期将会明显延长,市场将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市场只有“阶段性强势”和“阶段性弱势”。以前那种长线一成不变持有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2002年的调整市,顺势而为、坚持波段操作,降低每一次操作的盈利目标,勿以利小而不为,积小胜为大胜成为中长期投资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2年风险控制将被摆在投资的第一位。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持仓比例---调整个股投资权重成为风险控制的中心工作。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在投资规模方面,如果对2002年的走势基调确定为调整市且估计了调整的上下限点位,那么全年大部分时间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比例应当控制在自有可投资资金的60%以下。表三是按这种原则确定的一例资产投资组合。这种投资规模的控制实质也是投资组合理论在不同资产间的投资运用。
表三、投资规模控制和资产投资组合模拟
上证点位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平均收益率
股票比例90%80%65%50%35%20%10%0%15%
国债比例10%20%20%20%30%30%30%40%3.0%
现金0%0%15%30%35%50%60%60%2.5%
总收益13.8%12.6%10.7%8.9%7.0%5.2%3.9%2.7%8.1%
注:此处因数据所限,无法计算出这种组合的风险,但很明显由于现金和国债的投资比例在指数较高时权重较重,而国债与股票的走势又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在调整市中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