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9 08:2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品德既包括意识行为方面又包括政治道德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使其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其教育的内容是优秀民族文化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参与到相关的探讨中来。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使得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和教育。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呼吁人们加强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真正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为其今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初中这一阶段作为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讲,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对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思想行为方面都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正开始青春期的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是简单的说教,带有很强的灌输性,这样学生就对教师、家长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抗拒。
2.家庭
来自家庭的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品德,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范和榜样的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往往会忽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造成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
3.教师
教师,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其思想意识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法律观念淡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容易理解为简单的说教。
4.社会
面对信息共享的时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事件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三课堂,是学生补充知识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但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众多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面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1.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参与到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正确引导思想品德发展
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能够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身教大于言教,注意自身言行和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从而发现不良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3.学校、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作为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双方能够共同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作为社会,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不良习气进行整治。
社会在不断进步,历史的车轮证明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永远是最活跃的时期,所以,如何能够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摸清中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且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颖.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69-02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很强,而家庭是除学校之外中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辞海》中写到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教育也强调“互动”,家庭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父母或年长者教育子女,而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进行的教育。本文提到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偏重讲家长和长辈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观念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成龙成凤的标准仅仅就是学习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就是“龙”、就是“凤”。这种用成绩好坏来衡量孩子好坏的教育观念过分强调对孩子智力的重视,往往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及其培养。一味强调成绩,看重分数,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当然是好事,但是若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同样是失败的教育。
(二)家庭环境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一个好的环境是何等重要。家庭环境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种是不良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提升作用,反之,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父母能够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深懂得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于自己孩子的影响。家长会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尽量成为子女的好榜样。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温馨的、是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家庭中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必定能体会到幸福生活的美好,美好的事物总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当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必然也是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爱而有度的。”家庭成员之间是民主平等、相助互爱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中与同学相处还是今后工作中与同事相处都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思想道德修养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不同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成为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绊脚石。
(三)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之一。现代家庭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包办型家庭教育方式、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等等,其中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会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包办型家庭教育方式与专制教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父母往往表现得比较强势,就像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不管子女的想法、意愿就强迫子女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从而阻碍子女创造性的发展。这种包办型教育方式看似为子女好,但其实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一)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过时,应该淘汰,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观念是不可取的。中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逆反心理也比较强。如果依然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子女,非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助长子女的逆反情绪,甚至可能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很重要。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尊重是前提,更多地要采用说服教育。家长应与子女交流,了解其内心,对于不正确的思想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式的教育,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教育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意见。但不能过度地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要教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付出,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具有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的良好品德。
(二)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
树立良好的家长榜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家长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用自身的行动感染和带动学生,激发子女对于知识的渴求。当子女在家学习、做作业时,父母不应在旁进行类似于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因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子女学习。我们提倡的是建立学习型的家庭,使家庭中充满学习的气氛。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关心,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多与子女交流,了解子女的心理活动,增进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家长不能经常在子女面前争吵,让子女产生厌恶家庭的感觉。对待子女要奖惩得当,子女做得好的地方就应该奖励和表扬,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及时指正。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家长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做到公正合理,子女才会从内心接受。
(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的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句标语、一幅图画可能就会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起到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职业道德修养好、思想境界高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把握好课堂进度和方向;当学生得出结论时及时予以更正;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其次,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每周都出现“5+2=0”的现象,使得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及时解决。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先受教育,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中,时常与学校教师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教育积极配合。不管学校、家庭如何保护,中学生始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中形形的事情都会对中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为学校、家庭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出版以及媒体影音的监管,防止不良内容对中学生的毒害;社会人员不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如禁止未满十八周岁的学生进入网吧等。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的教育体系,共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现状对策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中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两方面的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我从主观上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含义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是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形成的原因
1.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
2.家庭因素。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另一种是动辄打骂。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放任自流。
3.社会因素。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
四、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中学生还带有儿童那种天真、单纯、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他们对人际关系、男女交往、社会问题日益感兴趣,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血气方刚、好胜要强、敢说敢干,富有热情与正义感,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事急躁而不沉着,对人对事往往只看一点,未弄清楚便轻率下结论。他们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青少年认识有时片面,生活经验不足,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缺乏自制力,有时冲动起来往往固执己见,与集体对立,不接受教师的指导,我行我素。
五、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教育必须加强。
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在教学中应认真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从学校、家庭、社会方面来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转变观念、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渠道。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可忽视。要注重家庭生活文化建设,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大众传媒机构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六、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时刻认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不断探索适应中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从总体上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发放行2008年8月第一版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红燕:《思想品德课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张慧玲:《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篇4
关键词 媒体 中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媒体手段的应用,俨然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化社会。在教育领域,利用媒体、远程教育等新兴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的这一方法也已经在广大地区得到普及。我国的教育已然走向了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在一些学科的教学上,媒体应用已经日趋成熟,然而,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不尽如人意。我们常说,只有对一件事物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以及怎样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为能更好地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尽自己绵薄之力。
1 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1.1 媒体技术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生动化,富有趣味
媒体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有技术性、开放性、数字化、媒体化、共享性、互动性、虚拟实在性、广泛性、平等性、集群性、低可控性、匿名性、多元竞争性、创新性、商业化等特征,而且传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画进行,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传播。应用媒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富有趣味性、生动性,通过图片的演示,声音的配合以及视频的播放,各种道理跃然纸上,显而易见。相信我们大都有这种体会,单纯的理论看不了多久就顿生困意,无法继续坚持,可倘若是加上插图的配合,我们就会觉得有趣多了,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利用了人们对可感知图片及声音的敏感及兴趣。相信有如此深切的体验,思想品德方面的常识定将深入学生心底,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做人,做事。
1.2 媒体技术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现代化,富有现实意义
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是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它不仅帮助教给学生们传统的道德知识,还将一些现代文化、道德观、价值观带入了学生中间。以前我们常会听到学生抱怨老师所教知识,是非道理脱离实际,与事实不相符,更有学生称其老师为老古董,这些现在在媒体技术的引进下将不复存在。媒体这一前沿技术的介入,使得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师生双方的互相体会与探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被制作成视频、图片等播放给学生,整日生活在学校这座象牙塔的学生们开始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从生动的事例中学生们开始学会如何辨别是非,树立自己的价值观,真正地学会做一个能造福于社会的文明人。如此一来,我们所传播的就不仅仅只是古人颂扬的美好品德,而且还包含了现代社会的新标准、新价值观,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育与现代生活接轨,具有了很强的实用性。
2 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播放一些视频、图片就可以的。做好这项工作,真正地实现、优化媒体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是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的。
2.1 教师应熟练掌握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好角色的转换
在我国,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在现在的中学校园里,各种媒体设备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已不再陌生。大部分中学老师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媒体技术的应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要做到更好地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各位老师都必须加强自己在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技能,是自己与现代化通信技术牢牢接轨,用现代化的教具,教法武装自己。只有熟练地掌握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做到这些应是每位老师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活动,基本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们所说所做的都被视为是权威,他们主宰着教学的进程,学生的学习内容。但现在已经不同了,课堂的重心已经由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老师的角色开始慢慢淡化,老师的职责逐渐演变为一种引导、辅助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单纯的说教只能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利用媒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接触事件,领悟道理,有所感悟进而有所收获,才是新时代教师的职责。教师们只有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2.2 校方应做好对媒体资源的监管,减少负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2007年的调查显示,电子邮件、QQ、MSN 的使用率分别为80.2%、73.0%和37.4%,城市人群使用手机进行私人的通话和发送文字短信分别为手机持有者的90.3%和90.9%,互联网和手机已经内化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在中学校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地进行手机电脑等的操作,而所能获得的信息也更是各种各样,良莠不齐。因此,作为学校自身,一定要多多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利用媒体信息,但一定要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诱导。督促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观,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学校的文化,使得每位身处学校的学生都能融入这种文化,形成这种观念。除此之外,学校也一定要做好对媒体的监控和管理的工作,及时有效地对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尽量避免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减少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发挥媒体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各学校应该对其予以重视,教书育人,育人才是基本。
2.3 学生应努力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 评价
思想品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课,它以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谋求学生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我国社会的发展既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素质和辨证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基础,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在评价上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他学科的评价通过试卷测试或实践操作来完成,而学生思德评价要坚持发展性的评价观,关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的联系。评价重心更多地关注和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力求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关注点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懂得多少理伦,能做多少好事,而在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后,他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思想品德独有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品德结构和独立的人格。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都是班主任老师说了算。如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四字句评语下结论。而思想品德教师只提供一个理论考试的分数。可见,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过硬的评价方法。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给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给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单一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势在必行。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生活周边群体广泛参与的学生思想品德多元化评价体系,就是使教师一方评价变为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群体“互评”,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助评”,班主任综合评价和思想品德教师考评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近年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点滴经验,认为其评价可分五步进行。
一、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自我评价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上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先拟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见附后),其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友爱同学、交流合作、参与活动、卫生习惯、诚信与节俭、环保与爱护公物、兴趣、爱好、特长、存在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分项给定分值。学生根据《思想品德评价样表》要求写好自我评价总结,评定自我评价的分数,然后在班上作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二、学生“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品德样表》由全班同学给每个学生评分,汇总后得出该生的学生“互评”分数。学生“互评”的过程就成为进行纵横比较、辨明得失的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监督的过程。在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律,学会与人合作,有利于使学生达到思想品德上言行一致的境界。
三、任课教师评价。学生只尊重班主任而不尊重任课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助评”作用。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由各任课教师分别给学生评分。这一评价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尊敬各科老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学生家长“助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必须重视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家长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样表》给自己的子女平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家长素质的不同,不特别计较家长评价的结果。作为教育,我们要的就是家长参与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过程,保持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篇6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难点
在生活中,不少家长都和老师反映过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在品德教育上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守规则、产生暴力行为、欺凌他人等现象存在,而这些孩子的年龄还处于8~13岁左右,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难点,真正为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和学习信心。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育遇到的难题
从老师的角度去讲,我们在上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遇到的难题又有哪些呢?也就是说我们要怎样去上好这个课程,在课程中我们需要发现的障碍是什么。首先,我认为遇到的第一个教学上的难题就是知识课本当中的内容与生活结合的不到位。比如说,我们告诉学生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榜样,这个思想品德课程中经常会提及,但是真正投入到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虽然有这样一份心情去照顾老人和幼童,却不知道如何去执行这个行为。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是一个部分,做又是另外一种事情,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是接下来的课程中需要探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的难题就是如何把课程当中的内容真正投入到生活中,并且从心灵去感化我们的学生。其次,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容过于守旧和死板,往往还停留在几年前比较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而不少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把它当成了一种背死记硬背的方式,却忽略了它最深刻的意义,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根本在课程中不能够完全地抒发起来。所以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程丰富精彩是教育当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最后,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较为成熟,并且受社会的影响较大,思想品德的课程紧扣教材内容是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与社会和当代的一些现状结合,这就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就课程本身来说,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思想内容有所匮乏,不能够满足现在中学生的心理。针对于这三点而言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改变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从基础和实践出发,慢慢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效率越来越高。
二、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策略
1.让知识内容与生活结合。想要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效率,我认为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让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学习《遵守信用》这课时,老师必须列举一个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发现的例子,如,当我们约定好同学一起去公园玩的时候,却因为不守信用,让同学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么从这个小例子当中就可以知道信用其实就是言出必行和对朋友的承诺与尊重。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思想品德教育要从生活出发,也就是说,老师要不断提出生活当中的案例,让学生主动投入其中,也就是采用与生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懂道理,做一个心理健康且成熟的人。2.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我认为兴趣的培养也很重要,其实我们可以告别较为枯燥的模式,采用互动与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思想品德。比如现在一些老师非常喜欢用多媒体讲课,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一些与课堂知识内容相关的资料,大家主动去用多媒体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说对社会道德、环保现象的一些见解,然后老师做一个总的评价。这样不仅仅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样也会让课程充满乐趣。我们应该告别枯燥的课堂模式,真正带动学生的兴趣,从创新出发,不断改革固有的教学方式。3.让思想品德课程具备实践性。我们的教学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应用在哪些方面,比如当下的生活实践中我们能看出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去展开课程教育非常关键,让思想品德的应用跟学生的内心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为目的,逐渐把学生的心理模式带到一个健康的氛围之内,这就是我认为教学实践最为关键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主动投入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学校环境中,用思想品德内容与其他人交流,以此来产生一个课程效果,我认为这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把知识投入到应用与实践中,用最明确的生活态度去学习这门课程。
总的来说,想要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点开始,并且针对于现在学生的身心特点展开教育,让教学充满生活价值与意义,就能取得我们想要的成果。
作者:申永湘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丁肇中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郭春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浅析[J].亚太教育,2016(1).
篇7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 。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做好。再有作为一名教师,你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修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得体的衣着以及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和信赖,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提高素质,成为楷模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能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强化个人技能技术训练,绝不能有半点的懒惰行为。让学生掌握的,教师首先要掌握,让学生达标的项目首先教师首先要达标,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结合班级学生个人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力量绝不可单一。依据班级、学生个人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方法,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关键所在。常用的方法:
1、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对课堂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大力表扬,即使是同样的事就也要出现一次就表扬一次,逐步形成人人想做好事,争做好事,多做好事的风气。在多表扬多鼓励的同时,必不可少地还要适当运用批评的方法,使不良的苗头、错误行为在冒尖时得到抑制、禁止。表扬得恰如其分,批评得注意方寸,思想品德教育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运用评比竞赛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的任务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实践中适当地运用游戏、竞赛方法,能更好地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提高竞争意识,如在完成教材要求达到的一定时与量时,采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又如完成一定的队列,队形练习时,评比队伍的整齐、动作的准确等;通过讲评把信息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定,互相学习,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和竞争观念。
3、运用体育教学常规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所采用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通过每次课对教学常规的实施,使学生既学技术,炼身体,又培养好作风,好品质,长此以往,学生将能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课前动员。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任务与要求,端正学生的认识与态度。
课中思想激励。根据教学过程学生练习的情况运用形象、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身体语言及时给学生以激发和鼓励,使学习气氛更浓厚,热烈。
及时进行练习讲评。在单项练习或某次强度较大的练习时,特别是游戏后根据学生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对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不好的苗头加以制止以提醒。
认真做好课后小结。根据学生课中的各种表现,进行恰当的小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改进的意见和希望。只有不断地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方能有效你培养勤学勤练,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4、通过课的组织工作与教法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
加强课的组织工作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如通过有组织的队列、对形的调动,以培养学生迅速、整齐、动作协调一致的习惯。再如,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布置收还器材,保养场地设备,以加强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通过多种的组织教法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作用以及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的小结,肯定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是之处和努力方向,对学生也具有重要教育作用。
5、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6、导与管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导不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要导与管相结合,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抓运动竞赛,使爱国、爱集体,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
篇8
【关键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95-01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美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来讲,文章重点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现状,结合学校在这方面的落实情况,为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献计献策,推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
一、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与相关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巨大进步和长远发展,为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强大动力,使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获得全面发展:1.各地中小学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2.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起到了引导与培养的积极作用;3.结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将学校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基本教育形式,突出了中小学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上的重要影响力。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的是,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由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产生的阻碍。
(二)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的不足之处
1.从中小学教师方面来讲:某些教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不合理现象,使学校日常开办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体现不出实际意义;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主讲教师,其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激发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培养失去积极性;教师没有联系到学生的年龄、情感、阅历等特点,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脱离学生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2.从中小学生方面来讲:应试教育观念使学生错误的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学习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对思想品德课表现出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被动式的进行学习,无法真正领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个别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情况有所不足,导致学生在校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出现抵触心理;社会现象也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有影响,尤其是中学生,因此已经较多的开始接触到社会,因为某些社会现象会对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动摇。
二、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在教学形式上做出合理的改变,积极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思想品德学习,潜移默化的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关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开展方式,可以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讲解课本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开展互动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纠正,达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开办思想品德教育讲座,聘请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学者,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诱导。
(二)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其心理教育工作
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是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尚未形成,二是他们接触社会的次数还比较少,三是自身的思想品德不够坚定。因此,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看待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辅导学生的心理工作,促使学生在面对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积极乐观面对,能够主动接受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为中小学生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分析与验证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思想品德观念上是比较浅薄的,所以我们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的根据实际生活的现象,向中小学生讲解什么是好的思想品德,什么又是不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生活中明确思想品德培养的正确方向。
篇9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思想品德 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成果的彰显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低出生率,学龄儿童数量下降,教育整合资源,撤校并点,农村学校学生就读学校距家越来越远。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多,在校寄宿生数量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理发育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因其寄宿学校,远离父母监管,生活环境特殊,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非寄宿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学校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目前寄宿制学校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寄宿制学校寄宿生现状
农村寄宿制初中寄宿生的思想品德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农村人的诚实、质朴、善良、耐劳的优良品质。但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融入社会,有些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缺少约束,厌学、偷盗、沉迷网络、早恋、抽烟、喝酒;祖父母隔代宠爱,任性孤傲、自私自利;受农村陈旧观念的影响,陋习不改,不讲卫生,待人接物不讲礼貌等。这些不良的品德及生活习惯不仅影响了学习,更严重影响了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等问题。
二、教育教学对策
(一)重视个性,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寄宿生思想品德的个体特征,对每一个寄宿生思想品德教育都应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缺少约束,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在寄宿生受农村陈旧观念的影响,不讲卫生时要晓之以理,让其明白讲究卫生的意义,形成讲卫生意识,督促学生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寄宿生沉迷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就要让他们懂得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利用网络,有助于学习与进步,反之,则会影响学习与进步。在寄宿生做事成功时要教育他们不可骄傲自满,失败时要鼓励他们迎难而上。总之,学校教育者要重视寄宿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特征,把握最佳时机,以恰当的方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疑虑,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从而使寄宿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二)重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1.要注重言教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又不实用。某些教师教学生如何守纪律,讲卫生,课后,教师上课迟到,乱扔烟头,衣着不整。教育学生语言文明,自己课后满嘴污言秽语;课堂上要求寄宿生宿舍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自己宿舍、办公室物品凌乱。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既重视言传又重视身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处处做学生的楷模,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校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部分思想品德教师手中拿着新教材,课堂上走的还是“满堂灌”的老路子。不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能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不佳。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淡化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身份,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老师互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让寄宿生乐于学习,预防厌学情绪的产生。
3.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寄宿生生活中。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突破教学教室空间限制,根据授课内容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如在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教育时,可以将学生带入食堂参观食堂师傅制作食品过程,体验食品制作的艰辛,让学生目睹餐后食品浪费程度,培养学生珍惜食品、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教育时,让学生参观寄宿生宿舍卫生,校园周边环境,在生活和实践中体验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加强教师自身业务知识研修,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针对寄宿生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予以解决,收到良好的教育功效,适应寄宿制学校工作要求。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车身学生;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64-02
汽车车身专业是我校多年来主办专业,毕业学生很受用人单位青睐,十分抢手。只是近几年来,汽车车身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招聘到企业(4S店)往往工作(实习)不到半年,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重利性的影响,有的对车身专业艰苦性认识不足,有的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与多年来在学校单纯读书相比差别较大,适应不了出现跳槽、转行、离职等现象,离开了所学的专业,由此给企业(4S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家长增加苦恼,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蒙受了负面影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要尽可能地减少这些现象,学校有责任要加大对进行学生毕业前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特别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生的健康成长说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获取专业知识、身体锻炼成强壮的体魄、思想品德行为优秀,对毕业学生来说知识、身体、品德这三样都不能欠缺,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思想品德。学校要加大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是最佳的场所,据学校“汽车车身人材培养方案”中可以得知,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大多是理、实一体化或是实训课程,上课时间连续每周22~28节、周数在4~9周之间,有的还更长。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显而易见是够多的,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相对长些。因此,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的教育,尽可能避免毕业后进企业(4S店)就出现跳槽、转行、离职等现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
思想品德素质说的是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在车身专业部分学生中因没有考上高中,进入中职学校时,就产生了“进中职,就是当工人”,没有什么好追求的,在学校学习只要考试混个及格就行了的错误想法,他们在学习上反映出来的就是不求上进。针对这种现象,要让学生改掉,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专业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较高自身素质,教学中学生不仅接受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而且直接受到教师本身品德的感染,教师的素质、风度、气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良行为要认真负责,敢抓、敢管。对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情况要及时沟通,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4.要主动处处关心学生,特别对落后的学生要帮助、爱护,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心学习,听从教师管理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课题,达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二、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从专业兴趣着手
汽车车身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涉及的知识有钣金、车身维修钳工、焊接、车身修复等方面工艺技能,教学中的知识难点比比皆是,操作工艺复杂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特别对稍复杂的车身碰撞后进行修复就更为突出了。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混到毕业招聘到企业(4S店)工作,没多久必然会出现跳槽、转行、离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心地培养,从简单开始,从学生感兴趣开始,如教师在评定学生制作工件成绩时,多找些好的部位,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这种温和的表扬评定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转移,否则会适得其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一个有力的补充。
三、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有的放矢历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今企业对中职生提出的要求,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从往届毕业学生反馈信息得知,学历不再是企业的首选,企业在重视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员工是否能吃苦耐劳,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由此可见,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有必要加强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现在中职生普遍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历练呢?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不断讲述: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之优秀品质,吃苦耐劳精神是个人在企业有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具体表现。最好是请往届毕业生、在企业(4S店)干出成就的学生回校讲讲他们个人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事例,以身说教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知道,一个人如果只想贪图享受,而没有自己努力付出,又做不到吃苦耐劳,干任何事情只会一事不成。在企业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很辛苦,只有辛苦,才能更珍惜美好的生活,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车身工作很辛苦,但能得到企业(4S店)给予更大的回报,事实也是如此。
四、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在任何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且直接关系整个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会影响良好团队精神的行成。人际关系冷漠极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程度的阻碍作用,对形成团队精神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车身专业有的学生如果在学校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培养,到企业(4S店)后,遇到新的环境、陌生的人员往往成为沟通的障碍,阻碍着与人良好合作和自身的发展,也成了学生跳槽、转行、离职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专业实习中,尽可能地把课题以项目任务分解到小组,把以前每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改变为由几个人共同协作完成,教师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尽可能地把学生团队精神放在首位并重点考核。只有在大量的专业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孕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相互协作,相互信任,从而增进集体的凝聚力。为今后在企业工作与人沟通,和谐人与人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养成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高尚思想品德素质。
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学生毕业后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或技能训练,最终是要转化为专业能力。汽车车身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对损伤的车辆进行修复工作,直接面对客户,修理质量的好坏、专业水平高低也是生存下来的依靠。教师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其目的之一也就是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教学中所传授的技能必须适合企业(4S店)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最理想的实际操作技能是与企业实践操作达到零距离的接轨,这样,可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管实际工作条件如何都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操作。避免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要贯穿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汽车车身专业维修人员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同时,还需要有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学生毕业后只要具备一定的车身专业维修技能,企业(4S店)就会提供更大的空间给予其学习、发展和提高,学生才能就好业,留得住,有发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管理
- 下一篇:就业创业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