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药卫生;行业利用
自2007年以来,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改革的目标聚焦“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至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料。但由于受地域、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各省区市进展不均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这些档案资料大量地以纸质形态存在,在群众调阅医疗文书档案时,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门类,医疗卫生档案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要积极主动响应“互联网+医疗”的需要,力推卫生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创新医疗卫生行业档案管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载体等,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为技术支撑,尝试建立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即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一、医疗卫生档案“双轨制”管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医学科学是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于一体的科学,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范畴愈来愈广泛,不仅仅有公众熟知的病案、病历、检查报告单等医疗文书档案,亦有医疗卫生单位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书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医疗器械管理与维修档案、院内安全管理档案等。还有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衍生出的重大新发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疫情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应急、居民健康、65岁老人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档案,门类繁多,量大面宽,这些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有绝大一部分既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这就为“双轨制”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当前医院在诊疗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档案资料都是采用纸质材料为载体进行保存,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纸质材料易于老化的弊端日益凸显,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各级医院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而对于纸质档的查阅、检索,也基本告别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
二、医疗卫生行业纸质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不可替代
纸质档案的原始性特征,使其在法治社会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法律凭证。医疗卫生行业所涉诸如患者就诊卡、病历、住院病案、医保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都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并记录保存的重要原始凭证,若是缺乏妥善保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如:一个人的出生医学证明就是他的第一份档案。它记录了出生的时间、性别、体重、健康状况、是否顺产、父母情况、接生的医院、医生、家庭住址,甚至小脚印等。在办理户口登记、抚养权确定或变更、出国留学时,会作为重要材料进行提供,一旦缺失将寸步难行。再如: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使用最为普遍的,最具法律效力的就是患者的病历、处方、病案等等,包括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检查单、化验单,开出的票据,甚或是挂号单、出诊单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凭证,这些目前除部分以纸质与电子形态并存,大部分以纸质形态保存,作为最原始的凭证其作用不可替代。
三、医疗卫生行业电子档案是互联网时代医疗服务发展的现时产物
以网络为依托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医疗卫生档案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群众特别关注。为了适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依赖于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利用高效的查询系统,给患者群众提供便利和快捷的查询功能,满足群众对医学检查结果查询的需求。为了改善医疗服务,各级医院积极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等服务,实现医院科室间、医务人员间以至于不同医院之间的互动与互补。陕西省2015年启动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从高层设计强力推进数字信息化工程。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诸如综合管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干部保健信息管理、免疫规划、慢性病管理、卫生监督管理、新农合异地结算、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监管、区域合理用药等应用系统会被开发并应用,卫生管理者、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系统时,每一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形成电子信息数据。这些都是医疗卫生工作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品“可共享性”“存储的高密度性”以及“信息的可操作性”特性的具体表现,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存放起来,无需转化成为纸质形式,但却是医疗卫生管理或医院诊疗活动的唯一凭证,后期即成为备查的电子档案。诊疗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电子文件,诸如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并不能彻底还原成纸质文件输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计算机操作、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需要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资源妥善留存,与纸质档案相互参考,以备查证。
四、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数字信息时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篇2
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档案意义重大,非同小可。一是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控制、治理、研究、和开发职业病防治技术以及职业病诊断监督的重要依据。二是有利于用人单位系统记录所开展的职业卫生工作,积累相应资料。为提高自身职业病防治水平提供基础数据。三是在劳资关系、职业病诊断与保障等方面有利于区分健康损害责任,解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能发生的纠纷。四是有利于用人单位加强自身职业卫生管理,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水平。
2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是《职业病防治法》的基本要求
(1)《职业卫生防病法》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2)《职业病防治法》第48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这是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所必须旅行的举证责任。(3)《职业病防治法》第33条规定,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职业病防治法》第64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有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的基本要求
3.1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案卷归档前要做好准备工作。(1)简明扼要的拟写案卷标题,包括文件执法机关、内容、文种3个部分,标题要反映案卷内容。(2)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注明每一案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一般为永久保存。(3)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及案卷皮、编号、装订成卷。(4)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3.2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3.3档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做好交接手续。3.4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补修复制。3.5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室严禁吸烟,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3.6对保管的职业卫生档案要积极提供利用,严格执行借阅制度。对于涉及劳动者个人健康资料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4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篇3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乡镇卫生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253-01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近年来发病率持续走高、危害较大的恶性疾病,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重点控制项目,由于这类慢性病治疗耗时长、并发症多且多数无需住院,应用乡镇卫生力量加强慢性病控制管理成为了必然选择,这对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水平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一、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管理影响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乡镇管理影响因素主要以疾病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与就诊单位为主,患者性别对空腹血糖影响较大,乡镇卫生院管理中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疾病知识知晓率低是导致血压、血糖控制不佳的关键因素,患者经常在社区医院就医对于改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有积极意义。研究提示,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控制已经成为乡镇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内容,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可显著提升血压与血糖控制水平,这对于做好慢性病防治有积极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的介入对于构造良好的院外康复环境有重要作用。临床诸多报道显示,乡镇卫生管理的介入是目前改善高血压、高血糖防治工作“三低”现象的有效举措,证实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对于全面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家庭护理能力的价值。
二、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管理探索
(一)加强慢性病筛查
为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卫生院管理服务效用,要加强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筛查,对于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发人群进行专门筛查,比如年纪过大、有遗传病史等患者做血压与血糖专门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患者并提供相应健康指导,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做后续跟踪,发挥乡镇卫生院干预与健康管理的作用。为提升筛查工作效果,要针对区域内人群分布情况提供多种筛查方式,比如组织现场专门筛查与慢性病教育活动、上门筛查、流动筛查点等,结合患者情况做好不同等级档案管理,对病程长、危险性高患者与危险等级低患者采用不同健康管理方案,从而在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实现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管理,提升血压血糖控制水平,减轻慢性病危害。
(二)规范慢性病管理
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乡镇健康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结合患者就诊记录建立真实且准确的医疗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与优化,对于档案不规范与不齐全者及时进行补录,着重对患者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并完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方便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对辖区内慢性病档案情况进行归类,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提供季度、年度健康检查及时发挥干预举措效果,提升慢性病管理质量与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慢性病危害。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交流
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要经常与周边各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中心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工作重点的有益经验,对全乡镇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以实现卫生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帮助。考虑到不同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上有一定差异,要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财务对应举措,从员工激励、职业压力排除、构造良好医疗服务环境、制定多种干预策略等角度强化管理,从而确保慢性病患者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乡镇卫生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提供强有力支持。
(四)做好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监督与考核
针对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应监督与考核机制,对工作中影响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影响因素实施专门干预,做好服药指导与健康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干预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方便慢性病控制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医疗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比如对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档案资料不全、记录不实等情况,可定期组织抽查,并按照季度、年度考核标准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细化考核指标、提升考核影响督促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完善医疗档案。对于乡镇卫生院内部卫生管理人员要专门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心理压力等考核,结合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明晰工作中的存在各类问题,通过各类措施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医疗工作形象,构建高效的乡镇卫生院慢性病健康管理体制,改善工作人员态度、提升积极性。
(五)探索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新应用
要立足于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优势,构建家庭医生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家庭医生档案、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或者健康干预方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咨询、服务方式实现患者的高效管理。要探索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与家庭医生管理的联合应用与创新,在工作中真正成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的守门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的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社区慢性病筛查、管理、监督与干预,全面提升慢性病控制效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7):737-740.
篇4
一、基本情况:
(1)食品卫生:现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_户,从业人员_人。新发食品卫生许可证_户,变更_户,年检_户,其余为临时卫生许可证。培训食品从业人员_人次。参加监督检查2673人次,监督检查17895户次,监督覆盖面100,食品卫生行政处罚239户,罚没款412304元。
20__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2)公共场所卫生:现有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235户,从业人员5004人。新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263户,复核635户(每二年复核一次),换证16户。培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457人次,参加监督检查1068人次,监督检查3246户次,监督覆盖面100,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9户,罚款10000元。
(3)职业卫生:由于我区地处宁波中心城区,随着旧城改造等建设的加快,一些工矿企业纷纷转移到周边县区,目前我区的工矿企业主要集中在段塘、望春等城乡接合部,现有申报职业危害的企业40家,从业职工4211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工人287人,文秘站网冶金行业1家,从业职工19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工人5人,建材行业4家,从业职工53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工人9人,轻工行业11家,从业职工1778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工人43人,其他行业24家,从业职工2361人,其中接触危害因素的工人230人。
今年,未发生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无各类职业病新病例、死亡病例发生。无新立项的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4)化妆品卫生:现有各类化妆品经营单位225家,从业人员412人,化妆品生产单位2家,从业人员36人。监督检查经营化妆品的药店、化妆品专卖店及有化妆品经营专柜商场类化妆品经营单位42户次,各类化妆品194件次。
(5)学校卫生:现管辖中小学26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卫生监督要求,对13所小学进行了全面的监督监测,评价结果均为合格,但对诸如桶装饮用水索证及清洗记录不全等问题向校方提出了卫生监督意见。
二、完成主要工作
(一)、内部日常管理
1、卫生许可证及相对人年检信息网络管理
对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及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名单进行电脑化管理。对这些单位档案以街道片区、行业小类为要素单位全部录入省所去年底下发的卫生管理软件中,实现了网上管理功能,初步实现了年检档案管理电子化,提高了年检档案可利用率。
2、案件审核及业务指导
按计划,每季度对全体监督员举办了一期卫生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或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重新规范行政处罚的系列登记工作,对结案的248件食品、公共场所案件进行了案件质量审核评分,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反馈。
(二)、参与各类卫生监督检查
1、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卫生专项检查
共检查餐饮业510家。重点检查①食品及其原料的采购索证;②餐饮具及直接入口容器的消毒保洁;③冷菜制作卫生及生熟分开情况;4散装卤味熟食制品的进货渠道,熟食制品的有关卫生状况。
2、大型商场、超市空气质量监督
完成21家大型商场、超市的空气监测工作,从监测的情况看来,基本符合卫生标准。但仍有部分商场为节约电源,未开足新风量而至二氧化碳超标,为此监督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商场加强卫生管理,以供顾客有个舒适、安全、卫生整洁的购物环境。
3、查处各类违禁食品
(1)、铁皮枫斗(石斛)类保健食品专项检查。本次共检查60余家,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查获了个别违规产品,如登峰牌铁皮枫斗保健食品未取得生产该保健食品的卫生许可证。为此我卫生部门依法对该经营单位予以行政处罚并提醒经营单位要严把进货索证关。
(2)、查处“香雪海”婴儿奶粉,对辖区内经营奶粉的53家超市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未发现内蒙古包头市生产的“香雪海”婴儿奶粉。
(3)、完成了市所布置的查处违法添加药物的蓝依人—真郎牌生力胶囊的紧急通知,经检查辖区内46家食品经营单位均未发现通知所列的违法添加药物。
4、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区系列检查
为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区,开展了以五小行业为重点的卫生系列检查,卫生监督人员节假日也常加班巡查,检查督促落实亮证上岗及公共用品的消毒登记记录,本科人员参与了督导。
5、集体用餐食堂专项检查
5月15日至19日进行了为期一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地食堂的专项检查,本次共出动了140人次,对220家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 并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进行了立案处理。
6、粽子卫生专项检查
端午节来临之际,对各粽子专卖店,便利超市连锁店及餐饮单位销售粽子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并根据店主提供的进货渠道,对位于高塘二村干休所内的一地下加工场依法进行了取缔。
7、餐饮业卫生许可专项整治
8月,对火车站、天一广场区域的小型餐饮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治,各分所对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的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整治小型餐饮单位100家,符合《浙江省小型餐饮业卫生许可条件》的为13家,基本符合的为87家。主要存在的卫生问题有:餐饮具消毒设施容量不足、厨房内环境卫生不整洁、防蝇等设施不全、采购食品原料未严格索证等,根据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卫生监督人员为了11家整改措施不到位的单位依法予以了卫生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21000元。
8、游泳场所卫生指导、检查
6月-8月,开展了开业游泳场所的卫生检查,按照规范要求督查了卫生制度与消毒制度执行情况及上岗人员的持健康证情况。对开业的游泳场所进行了业务指导,建立健全了消毒效果的自测和委托检测体系。
9、化妆品卫生检查
8月28日—31日,对辖区内经营化妆品的药店、化妆品专卖店及有化妆品经营专柜商场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42户次,各类化妆品194件次。检点为:经营单位是否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所售化妆品认真履行了进店前的检查和索证职责;销售化妆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二条及《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的规定;是否有宣传疗效使用医疗术语,注有适应症等违规标识。检查发现:大多数化妆品经营单位能严格自身管理,把好进货关和销售关,但也有少数单位索证意识淡薄,检查现场无法出示经销化妆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等资料。卫生监督人员向经营者宣传了化妆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要求,并对无法出示经销化妆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的经销化妆品进行了网上核查,进一步确认该产品的真实性,共核对各类化妆品27件次,未发现假冒化妆品。
10、职业卫生检查
对辖区内存在职业卫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制度进行专项检查,5月9日区人大视察我区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情况,对中银双鹿电池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查,人大代表对该单位的“用人单位卫生管理台帐”等职业病防治资料表示满意。
11、大型超市手推车、提篮消毒监测
对位于天一广场的乐购超市、位于翠柏路的欧尚超市及位于体育场路的三江超市中供顾客使用的手推车、提篮依据《公共场所用品的卫生标准(WS205-20__)》规定,对“外观”、“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三项进行消毒监测,标准分别为“表面清洁、无污染、无异味”、“≤300cfu/25cm2”和“不得检出”。共监测60份,合格55份,5份不合格均为“细菌总数”指标。
12、参加酒吧、咖啡茶馆夜间检查。
11月22-23日晚,区卫生监督所集中监督骨干力量对辖区内酒吧、茶馆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共检查25家,检查结果表明,多数经营单位卫生状况较好,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经营单位卫生管理意识强,卫生措施落实到位,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酒杯、茶具等消毒、保洁井然有序,工作流程符合卫生规范,如位于药行街的国荟酒吧。但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小的酒吧、茶馆经营业主卫生意识比较薄弱,不愿落实相关卫生措施,对酒杯和茶具的消毒、保洁没有按照卫生要求落实到位,一些酒杯和茶具只经过简单的冲洗就直接供顾客使用,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如位于公园路上的“梦之约”红茶馆。对于存在的卫生问题,监督执法人员现场出示了监督意见书,要求经营业主全面进行整改,并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切实提高卫生水平。
(三)、参与的卫生保障工作
1、4月中旬,完成了原二十一军部分老同志来甬活动在市财税招待所就餐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
2、5月初,完成了第三届国际宁波茶博文艺节的在市日报社展出茶叶食品卫生保障。
3、6月初,参与完成了高考期间效实中学考点周边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工作。
(四)、卫生培训宣传工作
1、为进一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4月28日,会同市所在宁波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行了职业病防治法现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画、手册计526份。接受咨询人次数约68人,同时以有奖的形式激励民工了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知识。
2、为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6月23日组织新街及周边区域美容店、餐饮店业主在附近华中大酒店四楼会议室召开培训、座谈会议,培训宣传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区卫生要求。
3、开展职业危害企业分管工作人员培训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辖区内存在之职业卫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制度,在前一阶段检查的基础上,海曙区卫生监督所于9月20日举办了一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使用指南的培训班。参加31家,培训班讲解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职业卫生监测档案”、“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六种台帐的内容及建档要求,宣贯了《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等有关条款,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用人单位卫生管理台帐”是法律的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如无证快餐摊、地下食品工场等在短期内难以取缔。这一方面与卫生监督力量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跟工商等有关部门配合不够, 环保因素及市民卫生意识不强有关。
2.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这与经营单位卫生法律意识淡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有关。
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不清。卫生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卫监督发(20__)31号文件《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精神,已明确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职业危害申报及处理相关违法行为的职能划规安全监管部门,该文件于20__年1月17日下发已有一年多时间,但目前,我卫生部门仍承担全面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一旦因处罚引讼会造成卫生部门越权的尴尬。
4、取得资质职业病体检及危害因素检测机构十分有限。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从事职业病体检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取得资质认证,否则由卫生行政部门按无证从业查处。在我市中心城区取得检测资质的仅有市疾控中心、江东和鄞州疾控中心3家,取得体检资质的均在鄞州区共4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本区的一些企业委托这些机构服务时,这些单位常借口本区内的体检、检测任务忙而拒绝或拖延,给我区职业卫生执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1.进一步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涉及多个部门的,应由政府牵头,进行综合治理。继续加强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确保辖区内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2.广泛深入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法律、法规。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途径,对地下食品工场,非法食品采购等到不良现象予以曝光,同时宣传《食品卫生法》等有关内容,使广大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健康权益,自觉抵制非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不洁食品。
篇5
逸盛大化建厂以来,严格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各项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未发生职业病事故,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稳定运行。
严把源头控制关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作为原料,并在氧化、纯化过程中释放出化学、物理和放射性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所以,根据职业危害分类,逸盛大化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石化企业。为此,逸盛大化设置了专门负责职业卫生健康的管理机构――安环部,负责公司的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工作,另设一名厂医,负责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监护以及事故初期紧急医疗处置。
为保证公司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和生产稳定,公司在装置工艺设计阶段,就对选用设备、材料以及工艺设计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设备、材料的选型中,选用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密封性能好的设备,杜绝化学性职业危害的产生。针对大型机泵、高压气体阀门等容易产生噪声的设备,经过充分考察和对比,选用进口机泵,并安装消声器、消声板、防护音屏等设施。
从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从源头控制住职业危害毒物的产生。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根据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病危害用品的防护要求进行选型,并对采购的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审查特殊要求的防护用品认证材料等。逸盛大化还要监督检查员工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产生。
除此之外,员工的体检也丝毫不能马虎。每年七八月,逸盛大化对全部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新入职员工和离岗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员工的职业健康档案由厂医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并对公司紧急医疗救护用品统一建档,制作日常检查表和急救药品使用记录,做到专物专用。
HSE体系助力职业卫生管理
为保证职业卫生管理落到实处,逸盛大化建立了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HSE管理体系。
公司级HSE管理委员会,由安环部负责开展工作和监督落实日常HSE管理,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重大职业卫生管理决策及公司级HSE培训等工作。部门级HSE管理机构,由部门主管和部门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组成,负责落实部门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统筹开展各生产单元级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的落实。班组级HSE管理主要由班组长以及班组兼职职业卫生管理员组成,负责指导和监督员工严格按公司职业病危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另外,逸盛大化每月编制HSE学习材料,用于指导公司各部门开展HSE学习活动。HSE学习材料是公司安环部培训工程师每月收集国家新的法律法规变化、新的标准规范、总结同行业企业发生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安全生产方面知识、OHSAS体系管理方面材料以及环保方面学习材料等,指导员工开展HSE学习活动。
落实职业危害检测工作
在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方面,逸盛大化根据使用和产生的化学物质区域分布,在生产和储存区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可燃及有毒物质检测报警器,并将报警器显示结果实时连接至中央控制室,对现场运行及发生异常情况实时监测。
各区域部门负责对部门管辖范围内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巡回检查、定期测试和维护保养,确保运行正常。公司安环部定期对作业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职业病防护设施故障、损坏,未及时得到修复的,将对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处理,确保运行正常。
逸盛大化每年定期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生产、储存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在公司各区域重点位置设置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明确职业病防护用品佩戴要点和要求,并将结果变化情况向属地安监局进行变更申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徐汇区登记在册的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大型公共场所(2 000 m2以上),共计58家单位。
1.2 方法
通过邮寄及开会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由相关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填写核实,并统一回收问卷,共发放及回收问卷58家,应答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基本设施情况,空调基本使用情况,空调部件清洗情况,空调档案,清洗空调的机构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类型
58家被调查单位中,大型商场及超市14家,宾馆33家,文化娱乐场所8家,其他3家。2.2 空调系统基本状况
宾馆中风机盘管使用数最多,商场及超市冷却塔使用数最多,加湿器多见于宾馆场所(表1)。
各类场所集中空调使用年限均较长,使用10年以上的大型场所占29.3%。大型商场和宾馆的集中空调多数已使用5~10年。空调类型以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为主,仅少数以全空气系统为主。大部分商场及宾馆都使用开放式冷却塔(表2)。
2.3 空调不同部件清洗情况
大部分单位对冷却塔的清洗周期在1年以内,对冷却水做一定处理,以循环水水质投药控制(化学法)为主。
风机盘管翅片及空气处理机组翅片清洗周期多在6个月至1年以内。风管清洗率低,43.1%的单位从未开展过清洗,已进行全面清洗的单位占32.8%,商场及超市的清洗情况要好于宾馆(表3)。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2006)要求,对各类场所不同清洗部位的清洗周期规范率进行统计。结果各类场所过滤网清洗规范率均为100.0%,开放式冷却塔的清洗规范率除宾馆为82.6%外,其他场所均为100.0%,风机盘管及空气处理机组翅片清洗规范率文化娱乐场所和其他场所均为100.0%,商场及超市分别为71.4%和71.4%,宾馆分别为74.2%和80.6%。
2.4 空调档案情况
各类场所中有空调系统竣工图的占82.8%,有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的占62.1%,有空调卫生学评价报告的仅占36.2%(表4)。
2.5 空调系统清洗机构
69.0%的单位选择自行清洗,31.0%的单位由专业公司清洗。
3 讨论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宾馆、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 使用年限长,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翅片及风管管道清洗规范率低,存在可能被污染的隐患。② 空调专业清洗率低,大部分选择自行清洗,可能存在清洗方式不规范现象。③ 经营者卫生管理水平较低,空调系统图纸及应急预案尚不健全,大部分场所缺乏空调卫生学评价报告,空调卫生检测意识薄弱。
3.2 原因分析
调查中发现,宾馆、商场的空调风机盘管、风管等设备大多位于吊顶之上,这两类场所集中空调设计年代较早,预留可供维修清洗的检修孔较少,机房在改建时空间狭小,有些十几年以上的老场所空调图纸甚至早已遗失,给设备及部件清洗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商场及宾馆的营业时间较长,清洗空调的时间有限,这些都可能是造成风机盘管等空调设备清洗周期不规范的原因。从经营者自身管理上看,由于其法制观念淡薄,对集中空调的强制性清洗要求尚存在观望态度。风管管道高昂的清洗费用及消毒更换所带来的设备维护成本可能是其经济原因,而可进行空调专业清洗及有资质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的单位缺乏,也可能是影响经营者开展空调专业清洗工作的另一制约因素。
目前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的卫生执法主要依据卫生部2006年颁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3个规范。《办法》中对空调清洗周期、卫生管理等不规范行为,予以责令改进为主,缺乏有效的处罚依据对违法者提出强制性清洗要求。监管部门对运行中的空调进行监管,主要依据空调送风及风管内表面等处的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来判定污染情况,而这些场所能提供清洗后卫生学评价报告的单位较少,单纯依靠监督部门的日常性空调抽检结果进行责令整改督促,对规范所有经营者的空调清洗管理行为约束力有限。
3.3 建议
① 加强对集中空调设计、管理、清洗等人员的卫生学培训工作,加大卫生法制的宣传力度,使经营者能自觉提高守法意识;② 加强对使用集中空调的大型公共场所的空调预防性卫生学评价,从硬件设施上把关,对不符合空调卫生规范要求的场所从严发证,并在日后监督经营者不得擅自改动相关设施;③ 在监督执法中,注重空调的卫生档案、工作记录等书面资料的审核,着重对其空调定期卫生学评价报告的检查;④ 尽早出台地方性卫生法规,完善集中空调相关卫生管理及清洗工作违法时的处罚依据,加大强制性力度,建议对不同场所不同类型空调设施清洗周期制定细则,使空调清洗更合理;⑤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空调行业协会联手,尽快扶持建立一批有资质的集中空调卫生检验评价机构从事空调卫生学评价工作,为监督执法提供依据;⑥ 建议在日常性监督抽检中对不同类型空调清洗周期与卫生检测指标间敏感性开展定期监测,进一步探索空调卫生管理机制。
4 参考文献
[1]Batterman S A, Burge H. HVAC systems as emission sources affecting indoor air quality: a critical review[J]. HVAC & R Research,1995,(1):61-78.
[2]Seppnen O, Fisk W J. Association of ventilation system type with SBS symptoms in office workers[J].Indoor Air,2002, 12:98-112.
[3]Bluyssen P M, Cox C, Seppnen O, et al. Why, when and how do HVAC-systems pollute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The European AIRLESS Project[J].Building Environ, 2003, 38:209-225.
[4]Wu P C, Li Y Y, Chiang C M,et al. Changing microbial concent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in Taiwan's air-conditioned office buildings[J]. Indoor Air, 2005, 15:19-26.[5]陈健,刘洋,夏清云,等.中央空调系统军团菌污染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65-766.
[6]吴立明,苏瑾,葛国良,等.上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3):272-275.
篇7
近期媒体相继报道,广州市鞋厂、箱包厂发生30多名务工人员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并已造成4人死亡。中毒人员均从事与胶水直接接触的流水线作业。此前,河北、浙江等地制鞋、箱包加工企业发生过笨中毒事件,导致多人伤亡。为深刻吸取兄弟省职业病危害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在我省发生,现就加强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充分认识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的严重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制鞋、箱包加工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许多制鞋、箱包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粘胶剂(胶水)、喷光剂、有机溶剂和有毒颜料,工作场所存在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已烷、甲醛等多种化学毒物危害。如防护不当,这些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体内,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认识鞋厂、箱包厂毒物危害的严重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鞋厂、箱包厂毒物危害防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迅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突出抓好危害防治重点环节
各级安监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制鞋、箱包加工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企业数量、规模、接毒人员及分布等情况,并于2012年3月底之前将《制鞋、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件)报送省安监局职业健康处。同时,要组织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对其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全面了解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在制鞋、箱包加工企业毒物危害防治工作中,要重点抓住对粘胶剂的源头控制,禁止使用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的“三无”高毒粘胶剂。同时,要改进生产工艺,用低毒取代高毒、无毒取代有毒粘胶剂,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控制毒物危害。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各相关企业要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规定,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一要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具有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防治责任;二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三要按照国家规定每年至少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工作场所毒物危害因素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四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五要在有毒岗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载明毒物种类、危害后果以及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六要在有毒岗位设置通风排毒装置,同时为有毒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正确佩戴使用;七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接触有毒物质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八要组织有毒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篇8
一、拥军优属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
1、镇政府每年召开专题研究拥军优属会不少于二次;
2、镇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镇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重要节日及时召开;
3、年终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宣传教育制度
1、确定每年春节、“八一”前后为拥军优属宣传慰问活动月;
2、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电视录像开展拥军优属宣传。
(三)优抚走访慰问制度
1、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优抚工作兑现率达100%。
2、定期走访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困优抚对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对优抚对象实行结对帮抚制度。
(四)检查评比制度
1、每半年对辖区村委会的“双拥”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年终分片进行全面检查;
2、每年春节前对双拥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拥军优属办公室工作职责
1、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拥军优属情况,定期向镇拥军优属领导小组汇报。
2、负责组织每季度一次镇拥军优属小组会议。
3、负责制定年度计划、年终总结,并收集和整理拥军优属资料。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片、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建档案的报送、接收、收集、保管、利用和管理。
第四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建档案事业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建档案的统一管理工作;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城建档案馆对城建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市城建档案馆负责本市市区城建档案以及市区以外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的接收、收集、保管和利用,县(市)城建档案馆负责本辖区城建档案的接收、收集、保管和利用。市、县(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市、县(市)城建档案馆负责接收下列城建档案: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档案,包括工矿企业,办公、商业用房,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所,住宅小区及市区七层以上、其他区域五层以上住宅楼等建筑工程档案;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道路、排水、桥涵、隧道、水质净化厂、城市照明、泵站、大型停车场等工程档案;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工程档案;
4.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铁路客运站、铁路运输编组站、铁路货运场站、长途汽车客运站、机场、码头等工程档案;
5.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名泉、公园、绿地、苗圃、纪念性建筑、名人故居、名胜古迹、古建筑、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等档案;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垃圾粪便处理场、大型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工程档案;
7.城市防洪、抗震和环境保护、人防工程档案;
8.建制镇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9.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城市规划、勘测、城管、公用、建管、园林、环卫等城市建设备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档案。
(三)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第七条本规定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负责编制,并于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按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向有关城建档案馆报送。
本规定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档案,在本单位保管、使用一至五年后按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向有关城建档案馆移交。
本规定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基础资料,由市、县(市)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
第八条向市、县(市)城建档案馆报送和移交的城建档案应当是原件或者原件的缩微胶片,并符合国家档案案卷质量标准。
第九条编制和报道建设工程档案,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设工程档案资料齐全,包括规划文件资料、建设文件资料、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与竣工测量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声像资料。
(二)建设工程档案必须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落成实体同步编制,不得在工程竣工后补绘。
(三)隐蔽工程档案应当附有重要部位状况的图片或录像。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竣工测量。
(四)绘制工程竣工图,须采用统一座标系、高程系实测数据。工程竣工图与工程实体相符,并加盖竣工图章。
(五)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完整、准确、系统,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纸质优良,规格统一,并有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地下管线工程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进行修改补充,并于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将修改补充后的地下管线图按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报送有关城建档案馆,由市、县(市)城建档案馆对地下管线总图进行综合、修改和补充。
第十一条凡在城市道路、道沟、各种管线附近地段进行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建设单位在该建设项目规划定点前,必须到市、县(市)城建档案馆查询利用该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档案,凭市、县(市)城建档案馆出具的地下管线技术数据证明书到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规划定点手续。
第十二条对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向市、县(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申请对该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属于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的,应当通知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加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建设工程档案认可文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
管线工程的竣工验收,须有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参加。对重要的管线工程,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进行现场核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配合。
第十三条停建、缓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工程档案,不得遗失,待工程竣工后按本规定向市、县(市)城建档案馆报送。撤销单位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市、县(市)城建档案馆报送。
第十四条市、县(市)城建档案馆应当建立健全城建档案保管制度。保管城建档案应当具有专门库房,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的必要设施,对损坏和变质的及时修复,确保城建档案的安全完好。
第十五条市、县(市)城建档案馆对馆藏的城建档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
第十六条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件可以利用城建档案。在查阅利用城建档案时可进行复制,不得损坏城建档案,不得将档案带出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城建档案的利用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第十七条提供社会利用的城建档案可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利用本单位或者本人形成、报送、捐赠、寄存的城建档案,城建档案馆不得收取费用。
第十八条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提供利用档案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九条损毁、丢失、涂改、伪造、销毁、擅自提供城建档案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急救医疗秩序,发展社会急救医疗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急救医疗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会急救医疗,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和转送途中的紧急医疗救护。
第三条社会急救医疗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事业。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社会急救医疗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部门是全市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工作。
各级财政、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做好社会急救医疗工作。
第五条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分布等实际情况,对社会急救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六条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由市急救中心、县(市)区急救分中心、医疗机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等急救医疗机构承担。
市急救中心负责全市社会急救医疗的组织、指挥和调度,组织开展社会急救医疗的科研和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
县(市)、长清区急救分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急救医疗的组织、指挥和调度。
医疗机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按照调度指令承担伤病员医疗转送救护以及灾害性、突发性事件的伤病员现场救护和转送。
第七条“120”号码是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唯一特服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第八条拟从事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规定的通信设施和车况良好的急救车辆,车载医疗装备、药品、器械应当满足急救医疗工作需要;
(二)从事社会急救医疗的医师应当具备3年以上临床经验,护士应当具备2年以上临床经验,且均经过急救医学专业知识培训;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对符合前条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选定,并由市急救中心与其签定社会急救医疗服务合作协议。
第十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名称,实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应诊制。
第十一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配备的急救车辆应当统一标识,按照规定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急救车辆应当专车专用,除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动用。
第十二条急救车辆应当按标准配备医护人员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急救医疗器械、药品、设备,并根据需要配备担架工。
第十三条市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后,应当立即核实确认并及时调度急救车辆。
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服从统一调度指挥。
第十四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尊重伤病员方意愿、就近、就医院诊治能力的原则,进行转送救护。
对确定患有传染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急救医护人员应当将其送往相关的专业医疗机构。
第十五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社会急救医疗机构运送来的伤病员应当接诊治疗,并实行首诊负责制。
第十六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急救医疗资料的登记、统计和保管工作。
市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的呼救电话录音和社会急救医疗机构的派车单应当保存3年。
第十七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公示,并在收费单据上列明。
接受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的伤病员应当按公示的收费标准缴纳费用。
第十八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对突患急、危、重病的流浪乞讨人员或无法确认身份人员,应当给予救治,并通过政府救助管理部门进行确认。属于救助对象的,由民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公安部门在“110”、“119”、“122”报警电话接警时,对需要急救伤病员的,应当及时通知市急救中心或者急救分中心。
第二十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执行急救任务的急救车辆应当优先放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其通过红灯路口和禁行路段。
通信运营单位应当保证社会急救医疗机构的通信畅通,并及时提供技术服务。
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灾害事故的抢救、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救助能力。
第二十一条管理公共场所、建筑工地、交通场站、运动场馆、旅游景区、矿山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专业性或者群众性的救护组织,配备必要的急救药械,并组织相关人员接受急救医疗技能培训。
第二十二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执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的;
(二)不执行首诊负责制和24小时应诊制的;
(三)不执行调度指令的;
(四)违反就近原则转送伤病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配备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的;
(六)未按照规定做好急救医疗资料的登记、统计、保管工作的。
第二十三条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单位予以警告,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伤病员方意愿强行转送伤病员的;
(二)配备的医护人员不符合规定的;
(三)私自动用急救车辆的。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拒绝接受社会急救医疗机构转送的伤病员或者延误伤病员诊治和抢救的,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单位或者个人盗用、冒用社会急救医疗机构名义的,由市或者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侮辱、殴打社会急救医疗工作人员,或者伪造信息恶意呼救,扰乱社会急救医疗秩序的,构成违犯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使公司车间卫生管理工作有所遵循,建立并保持整洁的生产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个生产车间的有关卫生工作事宜。
3.职责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应认真实行本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车间的卫生符合卫生评定标准。
4.工作程序
4.1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
4.1.1健康管理
4.1.1.1生产人员必须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对未取得健康证者视情况安排其他工作。
4.1.1.2对取得健康证的上岗职工,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由生产部协助培训部组织培训,使其具备本岗位基本卫生知识。
4.1.1.3健康检查应定期进行,每年至少一次。
4.1.2卫生管理
4.1.2.1个人卫生管理
4.1.2.1.1一般要求:一要身体健康,持证上岗;二要经过卫生知识培训;三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职业道德。
4.1.2.1.2工作人员手部一旦有创伤、脓肿时,严禁从事生产作业。
4.1.2.1.3对患上呼吸道炎症或口腔疾病的人,要暂时脱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严防对食品的污染。
4.1.2.1.4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发帽,头发不能外露,并保持清洁整齐。
4.1.2.1.5工作人员作业前应洗净双手。
4.1.2.1.6工作人员应做到勤剪指甲、勤理发、勤剪胡须、勤洗澡、勤换衣。
4.1.2.1.7工作人员操作时不准戴戒指、手镯,不涂指甲油。不准面对产品咳嗽、打喷嚏,不准随地吐痰。
4.1.2.1.8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接触产品时,应戴上完整、清洁的手套。
4.1.2.1.9禁止在工作场所中嚼口香糖、饮食,非必要时勿互相交谈。
4.1.2.2工作卫生管理
4.1.2.2.1生产现场实行封闭式作业,非生产人员不得入内。
4.1.2.2.2原材料要清洁卫生,符合公司的检验标准。
4.1.2.2.3生产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工艺卫生要求。
4.1.2.2.4使用的容器用具和机械设备要及时或定期清洗、清洁、消毒。
4.1.2.2.5产品的外包装应符合卫生要求,并应有规定的标识。
4.1.2.2.6避免成品污染。
4.1.3卫生教育:定期组织卫生教育。内容包括:卫生管理体系、食品污染种类与原因、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工艺卫生等。
4.2设备卫生管理
4.2.1定期清洗设备,物见本色。
4.2.2生产作业过程中防止生产设备、管道、油等对产品造成的污染。
4.2.3合理选择各种清洁剂及消毒剂:
4.2.3.1对有伤害性的微生物及病菌须有效;
4.2.3.2无菌、无臭、无味;
4.2.3.3与皮肤接触而不产生伤害;
4.2.3.4容易操作且经济实用;
4.2.3.5具有高效率的清洁力;
4.2.3.6可以存放很久,且不论原液或稀释都不会因储存而失去活性。
4.3环境卫生管理
4.3.1保持环境整洁,展现良好企业面貌,,置物有序。来厂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
4.3.2墙壁、天花板、地面的卫生管理:墙壁、天花板、地面应定期清扫,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并保持良好状态。
4.3.3下水道及水管装置的卫生管理:凡是有污水排出以及用水龙头冲洗地面的场所,均须有单独下水道和窨井,窨井直径宜大,以免在寒冷季节因油垢冻结而引起阻塞。
4.3.4通风、照明设备的卫生管理:
4.3.4.1车间、仓库、更衣室、卫生间、职工食堂等都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3.4.2车间、仓库、卫生间、职工食堂等应根据实际需要安装相应的灯光设备,照明良好。
4.3.4.3在车间、仓库等重要场所安装防爆灯具或使用防护罩。
4.3.5洗手池的卫生管理:洗手池要配备洗手器具、肥皂、专用毛巾。洗手器具应按时检修、打扫,及时补充卫生用品。
4.3.6更衣室、卫生间、浴室的卫生管理:
4.3.6.1更衣室:地面、门窗、桌柜和四壁清洁,玻璃明亮;桌面、柜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不乱摆挂。
4.3.6.2卫生间:
4.3.6.2.1不得在卫生间内乱泼乱倒、乱丢杂物。
4.3.6.2.2不得在卫生间内放置杂物。
4.3.6.2.3不得在卫生间内乱涂乱画。
4.3.6.2.4使用卫生间后,及时冲水。
4.3.6.2.5卫生间清洁人员必须保持卫生间干净整洁,做到无异味、无积水、无杂物。
4.3.6.2.6及时对卫生间小便池投放清洁球,保障无异味。
4.3.6.3浴室:
4.3.6.3.1浴室更衣柜只可用于沐浴时存放衣物用。
4.3.6.3.2不得在浴室洗刷衣物。
4.3.6.3.3不得在浴室乱丢物品。
4.3.6.3.4用后保证水箱中不积水,以利下批人员及时洗浴并减少浪费。
4.3.6.3.5用后应及时排水,保障地面无积水。
4.3.6.3.6用后要及时清扫做到无污物、无杂物,干净整洁。
4.3.6.3.7浴室门窗、灯具、长椅、更衣柜要经常擦洗保持洁净
4.3.6.3.8员工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洗浴完毕,不得拖延。
篇9
为贯彻落实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卫生计生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函〔2018〕139号)以及省市相关文文件要求,我所执行了监督抽检“双随机”任务,按明卫监督【2018】10号文布署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监督抽检“双随机”任务基本情况
2018年清流县卫生监督被监督单位国家“双随机” 监督抽检共19家单位,其中公共场所9家、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学校3家、医疗机构1家,放射诊疗单位1家、传染病防治单位2家。在卫计局和所领导高度重视下,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卫生监督人员,积极的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完成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 “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共出动执法车辆5车次,出动卫生监督员22人次,检测人员29人次。目前除游泳场所外上半年所有任务均已完成或完结。
二、监督抽检“双随机”任务执行情况
(一)、公共场所、集中式供水、传染病防治 “双随机”任务执行情况
1、公共场所“双随机”任务包括:住宿场所2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1家、美发场所3家和游泳场所3家共9家,住宿场所、美发场所主要检查各经营单位是否设立卫生管理制度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是否按规定建立完整的卫生管理档案、是否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是否公示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信誉度等级以及对室内空气、床上卧具、毛巾、茶具、剪刀、梳子等顾客用品用具进行卫生检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主要检查是否建立卫生档案情况、清洗消毒情况以及开展卫生检测。集中式供水单位主要检查持有卫生许可证情况、水源卫生防护情况、供管水人员持有效体检合格证明情况、供管水人员经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情况、水质消毒情况、水质自检情况、乡镇水厂纳入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情况以及开展水质检测。传染病防治监督主要检查预防接种、疫情报告和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医疗废物处置等内容。经检查2家住宿场所、3家美容发场所均有设立卫生管理制度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在醒目处基本都设有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从业;2家住宿场所、3家美发场所均有公示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信誉度等级,对以上5家场所进行了抽检,共采集样品19份,合格18份,合格率94.7%,其中1家住宿场所1个茶杯菌落总数超标;2家住宿场所空气质量、照度、甲醛等监测12项次,合格12项次,合格率100%。1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建立卫生档案、有清洗消毒记录,同时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进行抽检,采集样品11份,检测16项次,合格16项次,合格率100%。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都持有卫生许可证,水源卫生防护情况良好,供管水人员14人都有进行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并都取得有效健康证,使用的涉水产品都有卫生许可批件,县自来水厂有开展水质自检,水质抽检结果都合格,合格率100%;2家乡镇水厂没有开展水质自检能力,开展检测的项目都合格,合格率100%,均纳入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家传染病防治单位有相关管理制度、网络直报、人员培训、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和报告卡均正常运行,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有消毒管理工作专(兼)职人员、使用的消毒剂符合相应的要求、能落实消毒技术规范,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设有专(兼)职人员,医疗废物有分类收集,暂存场所有明显标志,医疗废物处置人员防护符合规范,清洗消毒和医疗废物交接转移记录基本完整,医疗废物都能按要求集中处理,其中村卫生所的医疗废物是集中至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处理。在检查中发现基头村卫生所未使用规定的垃圾袋包装,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员要求限期整改。同时按要求进行网上填报,及时上报总结报表。
(二)学校卫生、医疗卫生、放射卫生“双随机”任务执行情况
今年学校卫生“双随机”被抽检到的单位有清流县实验中学、清流县灵地中心小学、清流县李家学校共3家单位。经检查,学校教学和生环境、传染病防控、教室采光照明等基本合格,个别学校灯管未垂直于黑板。三所学校都无自建设施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三家学校按要求进行了检测,各项目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对三所学校开展了卫生综合监督评价,结论均为合格。医疗卫生被抽查到的单位是清流县余朋卫生院,经检查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按期校验;没有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为;诊疗活动未发现超出登记范围;未发现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未发现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无医疗广告;有遵守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能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有按规定使用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开处方。放射卫生被抽查到的单位是清流县妇幼保健院,2018上半年没有新、改、扩项目,该单位已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诊疗场所管理及其防护措施均符合要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符合有关规定,开展放射诊疗的人员条件符合有关规定,对患者、受检者及其他非放射工作人员的保护符合有关规定,放射性伤害事件预防处置符合有关规定,档案管理与体系建设符合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符合有关规定。
三、公示情况
通过监督检查,规范了我县辖区相关单位的经营行为,待上半年“双随机”全部任务完成后将在我所公示栏内对“双随机”任务执行情况予以公示,为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创建“宜居宜业幸福新清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篇10
大庆市红岗区某企业工人被确诊患矽肺以来,红岗区卫生局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为此,红岗区卫生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全区职业卫生专项行动,掌握全区企业职业危害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全区范围生产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的化学因素(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噪声、放射性物质、高频、微波)和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为电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机械、电力、电镀、水泥制造、印刷、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等行业。
2.调查方法。区卫生局发文,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要求各街道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依照“先大后小,先普查后梳理,先高毒后一般”的要求,由街道牵头,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卫生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期间相关部门和卫生部门又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调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共抽查了区6个重点企业和各街道10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二、基本情况
卫生局《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有关单位都把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作为一项重点性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力求做到全区范围生产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都填报调查表,以反映全区职业卫生的基本状况。在调查中,全区共有133户企业接受了调查,填写了调查表。在133户企业中,石粉加工2户,水泥制造1户,玻璃加工21户,金属冶炼8户,塑料加工19户,家具制造2户,机械制造27,化工类7户,建材32户,电子元件14户。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企业领导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严重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和相关部门对伤亡事故十分重视,而对职业病对职工、企业、社会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病的潜在危害更大,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的痛苦、危害和影响比伤亡事故还要大。由于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体系中无职业卫生指标,职业卫生工作优劣不影响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因此出现职业卫生工作可抓可不抓的局面,导致大量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如实地向卫生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接受调查的133户企业,主动申报的企业只有17户,仅占12.8%;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项目1个,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项目1个,均占应评价的0.8%。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不愿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再加上职业卫生培训跟不上,致使职工不知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扩大了职业危害的影响范围。
大部分企业没有依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不健全,职业防护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在接受调查的133户企业中,只有60户成立了职业病防治机构或组织,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5%;有49户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占38%;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卫生防护设施的有31户,占23.3%;部分设置防护设施的有70户,占53%。给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有17户,占12.9%;配备部分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有69户,占51.9%。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中,有的防护用品不合规范,不符合标准,有的企业干脆只发放简单的口罩和手套,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失去应有的作用。
大部分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均未达到法定要求。接受调查的133户企业中,建立职工健康检查制度并组织职工进行健康检查的企业27户,仅占20.3%,其岗前体检率、在岗体检率和离岗体检率分别为37%、35.7%、19.9%,绝大部分企业未开展离岗体检工作;1 655名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只有448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27.07%;也只为398人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24.05%。
另外,不少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不落实,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不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有的甚至不惜对劳动者采取轮换的方式来掩盖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离岗后发病的劳动者很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其后果只能独自承担,可见其社会危害性是巨大和深远的。
3.劳动者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工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职业卫生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有些人明知工种有危害因素也照样上班,为多赚点钱拼命加班;有的职工为了方便提高工效,甚至将其防护设施拆毁,自我导致生产岗位有害因素超标;更有一些人明知所处之地含毒气,但带口罩嫌麻烦,窗也懒得开,甚至吃饭都不洗手。绝大部分都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但现场发现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有的佩戴不规范,起不到防护作用,有的是见到检查人员后才匆匆忙忙戴上,更有甚者检查人员提示了仍不佩戴。
4.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监管执法装备缺乏。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监测检验设备来支撑。目前我们区人员已经十分紧张,职业卫生专业人才和技术可以说是空白,且没有任何粉尘、毒物、噪声等监测检验设备,很难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四、对策思考
1.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职业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职工及其后代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从科学发展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认识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和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职业卫生工作规划纳入到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一是要紧紧围绕“尊重生命,保护劳动者健康”这个主题,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二是要举办多层次法律培训班。重点是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督促履行法律职责,监督用人单位落实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先进典型,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专题报道和追踪报道。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职业卫生违法行为举报的职工群众进行奖励,运用激励机制将各类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与此相关的卫生、安监、劳动、建设、经贸、发展改革和工商管理等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平时各司其职,定期集中联合行动。关键是把好建设项目“三同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防护设施的落实、加强有毒化学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使用的管理关。要形成各个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