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心得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日记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日记心得

篇1

新一~喂~新一!

我叹口气,这孩子,还不肯醒么?

没办法,从桌上顺手挑了两支装有不知名溶液的试管,迅速混在一起后往我家朝向新一家房子的那面墙扔去。

嘭——轰——

呜哇~~~

喂,博士!

不这么你也不会醒吧……

= =|||||醒了醒了……让我多睡会都不行啊。

16岁了,新一和兰。

高中了啊……我看着新一冲出大门。

兰已经是这一带有名的空手道高手了。也已经是社团的主将了。很厉害吧?

新一呢?对,如你所想。真的成为了90年代的福尔摩斯了。很了不起的孩子啊。

兰真的是个好女孩。漂亮贤淑聪明能干。

有时我会想,她配新一真的挺可惜的。

啊,对了对了,下个礼拜新一和兰有个约会呢。哈哈,这小子真不老实,想瞒过我么?

不过我想,无论走了多远的路,他们也会在一起吧?

当年的英理和小五郎,不就是这么过来吗?

两个礼拜后——

是我乌鸦嘴吗?新一和兰真的要绕路了。

我叹口气,看着刚从我这里离开的“柯南”。心里不免担忧。

柯南就是新一,变小后的新一。

新一告诉我,幸好那天他叫兰先回家了。不然无法想象兰也会就这样消失。

可是我却想,也许这样,兰更痛苦吧?

再见到兰,我明显的看到她瘦了点。也是的吧,喜欢的人不知道在哪,只告诉你他有事就离开。你必须等待,无止尽的等待。看不见哪里是尽头,只能等待。

可我能说什么呢?新一和兰一样痛苦。喜欢的人明明在身边,你不能光明正大的保护她,告诉她,还得处处躲藏,欺骗她。她就在你身边啊,离你最近的地方。

兰,等我,等我好吗?

恩,新一,不管多久,我会等你回来的。

那一年,新一十六岁,兰十六岁。

男孩和女孩,男孩告诉女孩,我一定回回来。女孩对男孩说,无论多久,我会等你回来。

这是一辈子的约定。

知道吗?其实这是暗号。

男孩说的是:等我回来,回来爱你一辈子。

女孩说的是:我会等待,用我对你的爱,等你一辈子。等你回来,然后爱我一辈子。

合起来后是一句话:回来后,我们就一直在一起吧!一辈子。

合起我的观察日记。我想这日记不能再写了吧?

仔细的看了看所有的日记,我发现所有的日记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

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今天上午,学校开始放寒假了。我与以往放假时一样,总会在假期开始的第一天,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能够使自己在假期中,过得更加的充实和快乐,并能学习到更多的校外知识,欢欢喜喜喜过个年。

我要培养我的兴趣和爱好,我要跟爸爸一起练练书法,长大以后也能够写一手好字。多看电视里的新闻报道,了解社会。我还要多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我要坚持写日记、作文。以前,我写的日记“干干的”,主要就是缺少观察;以后,我打算每天看三十分钟的课外书,在寒假期间把一些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把有一些有意义的人或事写成文章。看一些优秀的作文,学习别人的写作长处。在网上查找写的好的文章,向人家学习学习。另外,我还要一个小册子,起名为“日记小材料”,平时发生一点小事都要留心观察,把一些精彩的东西记录下来,那可是写文章的好材料哟!到时候要写东西,那就不愁“没事可写”了!

走亲访友,做到文明礼貌,尊敬长辈,向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同龄人交流学习心得。

这就是我的寒假计划,我不但要加强学习,也要多帮爸妈做事,大家觉得我这个寒假计划怎么样?

篇3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学生的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有限,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同学和校园往往成为笔下的题材。一个题材可能写多次,但是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发现每次作文的闪光点。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标记下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写的作文往往存在“跑题”现象,教师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作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哪些文字哪些段落脱离了作文的主题。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篇4

文/楼晓菡

【摘要】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之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日记”正慢慢形成数学文化体系的一股新生力量。数学日记可以见证学生的成长足迹,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成为家长和老师联系的纽带。数学日记让学生敞开了心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使德育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 数学日记;渗透德育;足迹;沟通;纽带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但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数学教师也要有一些方法与技巧来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日记”正慢慢形成数学文化体系的一股新生力量。

数学日记是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他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尝试,觉得在德育教育方面有以下一些效果:

一、日记———见证学生的成长足迹

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次整理与复习时,都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汇报,只能同桌或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为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里的一些想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写一写“数学日记”。经常地组织学生写这样的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有的学生把平时学数学、上数学课、做数学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写在日记上,与老师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有的学生把自己学数学后的心得体会及新发现、新方法在日记上写下来,仔细研究,使其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平时就养成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自从写数学日记了以后,渐渐的能用数学的眼光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他们积极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孩子自从学会写数学日记,去逛超市,去吃饭,去游泳……都睁大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哪些可以用数字表达?哪些是近段时间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日记让孩子们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转变!通过学生写数学日记,教师也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给以指导。并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批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

二、日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

学生日记日日记,教师日日批,每一次阅读,都是聆听他们各自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与数学老师的沟通,加深学生与数学老师的感情,能减轻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学生在数学日记上把自己要对数学老师说的心里话都写上了,老师看了,通过个别谈话或在学生数学日记上写批语,能使学生与数学老师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问题,从而使老师上数学课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解除了不少学生学数学的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真可谓是数学老师联系学生的桥梁。这对不当班主任的数学老师来说尤其重要。

例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听得很认真,举了8 次手,可是你老不叫我回答问题,真伤心! 我回想起那节课因为课前特别强调了要比比谁在课堂上发言最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特别高涨,我把发言的机会先给了平时较少发言的同学,并大大表扬了他们的进步。这不好胜的他不服气了,我想他的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排解,将会影响他对数学课的兴趣。于是马上找来了他,和他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表扬他在课堂上积极举手,但也不能因为老师一开始没叫到你回答问题后来就不愿意深入思考了。并鼓励他更重要的是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明的观点才了不起!以后的课堂中总能看见他高举的小手,而且还能经常听到他独特的见解。

三、日记———家长和老师联系的纽带

数学日记,不仅能加强孩子与教师的沟通,而且还是家长与老师联系的纽带。每一次测验之后,试卷带回给家长签名,总会有一些家长有过激的行为,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孩子的日记中,有的孩子提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结果回家被爸妈一顿斥责,还挨了一顿打。一方面,我在他的日记后面写到:父母希望你成绩优秀,只是做了些你不太能接受的行为,但,你要相信,父母还是爱你的,他们打后一定也很后悔,请原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他们欣慰。另一方面,我找来家长,把孩子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和他们一起交流探讨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多次写到父母辛勤工作,非常辛苦,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失望。我把这样的日记给孩子家长看,有的家长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这小小的日记,使家长、教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更好地、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老师渗透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数学日记让学生敞开了心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使德育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骆丽珊.数学日记———让数学作业丰富起来[J].学苑教育.2012(05)

[2]郭建华.数学日记:数学感悟与发现的记录[J].中国教师.2010(10)

篇5

一、 留心生活,挖掘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他们对眼前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力。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随地记下见闻。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状态,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即时作文。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一日一记,一日多记,也可以多日一记。日记本身就是一种不拘形式、内容丰富的文章体裁。日记真实性、感知性强,篇幅可长可短,学生容易掌握。

其次,要求学生的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学生观察时就不会随意,就会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我们的校园”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指导,让他们明白本次观察的目标是自己的学校。先带领学生站在教学楼高处观察,对校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校园中的景物。在观察大门时,要注意大门的设计、门上的题字各是什么样子。观察校门口的雕塑时,要注意塑像的姿态,从正面和不同的侧面看,塑像各有什么特点。观察教师办公室时,要注意办公室外花草树木的样子,办公室中老师忙碌的身影。观察操场时,要注意操场的大小、周围的景物、操场上的体育设施,尤其要注意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观察景观园时,要注意园中高大的香樟树,以及树下的花草、石桌、石凳、鹅卵石小路……由于学生是带着目的去观察的,因此在习作时,能按照方位顺序,由总到分再到总,有重点地写。

最后,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常见的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观察法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对事物对象进行全局的观察,再逐个部位仔细观察。这种观察应注意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被观察的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必须从头到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就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描绘生活。

二、开展活动,创造习作素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活动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对活动的过程、细节和感受了如指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多开展活动、创设情境。

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一些方式,也包括游戏和劳动的许多方式,如游戏竞赛、阅读交流、调查访问、参观展览、观察实验、手工制作以及小学生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劳动等。

比如写“种豆芽”,习作前,可以让学生亲自泡点豆子,绿豆、黄豆都行。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是怎么做的,豆子的变化,豆芽每天的变化都写下来。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合作编本小诗集”时,我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编诗集的活动中去,发给每人规格、大小一样的纸张,上下左右的页边距统一标准。正反两面各誊抄一首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还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然后根据诗歌表现的意境,再配上合适的插图,这些都必须是学生亲自完成。每位同学为诗集取个名字,大家再从中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作为班上诗集的名字。擅长书法的同学完成诗集封面名字的题写和目录的编写,擅长绘画的同学完成封面插图,文笔好的同学为诗集写序。最后装订成册。由于学生亲自实践,体验活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仅能得到习作的素材,还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三、整合学科,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习作要反映的是他们自身的生活及客观现实,不能脱离实际,强求他们的文章像作家一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只能要求学生用笔来反映他们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小学生“已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大部分来自课堂。为了让作文教学不局限于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尝试将作文教学与各学科整合,进行学科作文教学。学科作文,是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程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作文教学与各学科整合,从单一学科到全面铺开,让作文教学覆盖所有学科,涉及所有学科的老师,让作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比如科学作文,学生学习了五年级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记事作文“有趣的实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按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的顺序记叙实验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写童话故事“橡皮泥兄弟水中历险记”,把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写出来。这样,既巩固了科学知识“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又丰富了“真事真情写真文”的体验。

篇6

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积累呢?

一、书本知识积累: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语言营养

首先,语文教材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且文质兼美,与时代同行的美文也被大量请进,这些优秀的作品都为学生亲近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蓝本。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精读品析,创设情境,使静静躺着的文字活跃起来,学习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借鉴作家精妙的写作技巧。

其次,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除课标推荐的课外必读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只要是健康的书籍,都可以阅读。为了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还可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点评、写感悟,把读、思、用融为一体。

要强化积累,还得引导学生在“背”字上下点工夫。很多学生很喜欢看书,但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愿下工夫去记、去背,这样,读的再多跟没读也差不了多少。于漪老师曾经说过:“重视积累,该背诵的要一丝不苟地背诵,腹中就不会空空,语言就不会干瘪无味。”学生背诵的多了,就有了文化和语言的底气,写作时便常常会有“神来之笔”。

二、生活积累:亲近生活,培养发现生活美的视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便是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学生其实并不缺乏生活,他们缺乏的是生活积累。新课程标准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于生活的人:留心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留心家人,感悟家庭生活中的亲情;留心社会,感悟时代跳动的脉搏;留心自己,感受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充分运用视、听、触、嗅、味等感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养成从文学的视角去审视电影、电视作品,学习语言、揣摩艺术手法、深入思考社会生活;在父母的引导或陪同下走进网络世界,以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

三、思想积累:勤于练笔,抒写独特的人生感悟

读总是在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要把积累的素材整合、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养料,还得勤于练笔。练笔的方式有很多,但我最看重写日记。

日记是积累生活素材、进行片段练笔、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日记是学生生活的仓库,是学生笔耕的田野,是学生绽放思想火花的天空。”然而,学生写日记时又觉得无话可写,写不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检查督促又不写真话。对此,我首先让学生提高认识,明确写日记的好处,如可以备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培养毅力和韧性,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美好回忆等。然后,向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日记范文,让他们在写日记时有章可循。最后,定期和不定期当着学生自己的面检查日记,只查写没写,不看具体内容,尊重隐私,以让学生尽情抒写真实情感。为了激发写日记的热情,于每月举行一次自荐优秀日记交流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指导学生写好循环日记。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约十人一组),每组一个日记本,轮流写日记,组与组之间定期交换日记本写日记,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写的日记,自己的日记也能让班上任何一个同学看到,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领略不同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和语言风格。有时互相调侃,有时续写别人的日记,兴致高涨,情趣盎然。教师也时不时拿来看一看,把握一下总体格调,写一写,做个示范,提高情趣。

四、技法积累:在理论学习与作文训练中积累写作技法

人教版语文教材2013年版与2009年版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每个单元增设了一次“写作”训练,这也就是提示和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写写作文,也不仅仅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写作知识,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一样有它的课堂,教师要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课堂教学要有宏观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教材的写作训练安排,对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做好规划,科学安排进程。如七年级重点让学生有话可说,八年级让学生有话会说,九年级让学生抒写性灵,做到文质兼美。然后把这些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明确、具体、单一的小教学目标,一节作文课达成一个目标,学生的习作达到了专题训练目标就是成功之作。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论学习和作文训练中积累写作技法。

篇7

绚丽的春景,迷人的秋色,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习六下《孔子游春》一文,我引领学生采撷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将课内的“观察、联想”的写法,运用于学生的练笔中;品读了六下《三亚落日》一文,我带领学生拍摄夏天的最后一抹晚霞,指导学生仿写晚霞的变化……

大自然蕴藏着无数神奇美妙的语言运用资源,这自然的万物,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撩拨他们的文情。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行程,感受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巧妙搭配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学生观察桃花、杏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习作思维活跃,文随意出,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语言运用空间。

二、 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语用田园

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更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

眼要多看。看报刊电视,看名著经典,留心街上和校园内的广告板报。在学习五下《大江保卫战》一文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球赛,指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走出户外,游名山大川,了解乡土人情,欣赏亭台楼阁,拍摄题咏镌刻。

耳要勤听。指导学生听每节课的5分钟故事,听课间操后的广播节目,听课文朗读,听民歌童谣……

口要常开。评课堂发言、评同伴习作,谈得失;吟唐诗宋词,说体会;学习《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后,指导学生尝试即兴演讲,练习口头作文。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关注中,学生开阔视野,多看、勤听、常说,在留心中学生积累了素材,长此以往,学生习作言如泉涌、力透纸背,语言运用得到无限的提升。

三、 让真实的情感弥漫语用的字里行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循环日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宽信息源,可以规定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困惑苦恼,也可以写读书心得等。教师也可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习作题,为学生提示写生活札记的范围,如我身边的能人、校园采风、名胜风光、真情告白――QQ空间的知心交流;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奇思妙想、街巷见闻、读书有感等。

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评改,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体察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跟踪学生的思路,真切地表达出教师的情感。师生互动,细细“把脉”,对“症”下“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篇8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

姓名: 班级: 时间:

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

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

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

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

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

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

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

题号 问卷结果

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

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

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

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

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

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

转贴于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

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选材能力:

1、 感知事物能力

2、观察事物能力

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4、积累材料能力

5、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篇9

反思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是在对教育的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相比较而言的。反思型教师强调教师自己的认知与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是对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的超越(杨明全,2002)。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相比,反思型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决策和教学方法上均有了突破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在教学理论方面,反思型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对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能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思考,并善于接受新思想。与此相反,经验型教师很少对教育理论表示怀疑,也很难对相关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在教学决策方面,反思型教师既关注教学的结果,同时又极为关注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型教师善于发现新问题,捕捉新想法,不断修正和完善既定的教学决策。而经验型教师固步自封,固守传统,一味地按决策行事,缺少变通与灵活。

在教学方法上,反思型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发现,倡导探究性学习,把教学和反思性研究结合起来,理性教学,教学相长。而经验型教师不善于以研究者的姿态从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也局限于讲授与指导,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激情与创新。

反思型中学语文教师

从现实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还主要是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型教学,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大多是经验型教师。在这种教学体制下,教师只是一名传授经验的教书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亦受到极大的抑制。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推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提高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中学语文教师呢?借鉴相关研究结论林碧英(2004)并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的反思活动。

写反思日记。在一节课或一段教学工作结束后,语文教师可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必要的反思,写下教学心得体会,找出并反思当日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思考其对策。

观摩与学习。语文教师应抓住一切机遇,观摩名师名家的课,积极学习,虚心求教。在观摩活动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名师的课堂设计进行对比与思考,了解他们的教学设计,弄清他们的教学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找出区别与差距。在观摩课之后,还要注意收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总结观摩心得,并着力于借鉴经验来改善自己的教学。

参与行动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敏锐地捕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教学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评价等方式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理论素养。除了反思平时的教学实践之外,中学语文教师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反思的理论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反思实践。具体来讲,语文教师要经常学习相关的理论资料,积极参加相应的教师教育培训,还要注意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总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地通过日记、听课、开展行动研究、参加教师教育以及自学等方式和途径观察、内省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作反思型教师。

结语

篇10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学生作文难首先表现就是素材缺乏,老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乏味。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生活的积累;二是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水平发展不平衡,说起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写起来却无从下笔。

针对这个问题,我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坚持写日记能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多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写日记的意义,也要求学生写,但往往不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不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多余的负担而难以坚持,也就收效甚微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水平,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是尽量降低要求,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就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记下来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二是认真“读”学生日记,把日记作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这里我提的是“读”而不是改,就是我一般不批改学生日记,往往是在学生日记上用三言两语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比如,当学生写的是自己在家做家务,我会写上“你真能干!”;当学生写的是上课老师错怪自己,我会写上“真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注意。”这样的“读”一定要坚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成长的关心,在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自然就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了。

二、由“仿”入手,激发兴趣,加强训练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应该注意大作文的系统训练指导,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我在作文指导上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能降低入门的难度。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是生搬硬套,不能成了“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过多约束,而要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是巧设文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都要有一个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三是注意阅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的点滴心得。这样,既使学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其作文能力。

三、开放作文评改形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改得费时费力,其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实践中,尝试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