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工作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唯亭镇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以镇教育中心为主导、各村、社区教育基地为载体,由网络和实体相连接。
年年底,把我镇创建成为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区;年成为“江苏省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达标乡镇。
二、具体任务。
1、成立由唯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机构参加的“唯亭镇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全镇社区教育工作。
2、整合全镇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在建设好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同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村、居委会、社区教育基地。
3、牢固确立全民终身教育理念,成教中心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多形式、多渠道办好文化进修、学历教育、就业知识、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发挥宣传作用,深入社会各机构,宣传终身教育思想,使国民素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建好社区网络,积极组织村、区干部居民开展信息交流,注重提升人的文化、生活品位,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多种培训模式并进,提高居民国民素质。
<一>、协助镇人力资源保障所开展三种模式的培训工作。
1、开展引导培训。即开展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如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劳动人员就业综合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即根据岗位技能的要求,主要开展以会计业务、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保洁、叉车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大面积提高社会人员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和本领。
3、开展创业培训。即选择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融资服务与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以提高失地农民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自主创业能力。
<二>、以教育中心为基地,开展文化学历教育。主要与国家级专业院校以及相关涉外教育院校联合办学,为我镇干部群众开办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函授班和远程教育班。
四、创建计划。
1、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省级、市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园区社会事业局关于在年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社区教育实验区”的要求,在党委、政府的直接关注下,我们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投入了创建工作。新的社区教育中心座落于312国道前庄立交桥口,建筑面积与约4000多平方,拥有8个大教室、计算机网络中心、图书室、远程网络教育、社区教育信息服务网站以及、学生学习交流的大空间活动场地。
2、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社区内有80%以上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社区教育站”、“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参与率不低于30%”这个要求,我们每个村、居委会都要建立“社区教育站”(或“市民学校”、“村民学校”)。具体要求是:
(1)村、小区有一名分管领导兼职社区教育工作。
(2)有相对独立的教育场所(能开展教育、讲座的教室,有适合居民学习、浏览的各种书籍的图书室、有自己的网站和宽带网络系统)。
(3)能正常开展各种适合小区居民需要的的学习、培训活动。
篇2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全球地震、洪涝、风灾频发,战事连绵、核危机肆虐,这些现象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增强我国公民防空和防灾救灾意识,了解民防知识,掌握自我防护的技能。
二、组织领导
学校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市中学民防知识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市民防局、市教育局组成,负责制定本市中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年度安排等。
三、教育对象与课时安排
按照省局规定中学生民防教育的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教学安排在一个学期中进行,安排6—8课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学校民防教学主要内容为:灾害与防灾救灾、现代空袭与城市防空、城市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防震抗震、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核化事故及其防护、紧急呼救常识、民防技能训练等。
五、教育途径和方法
民防知识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训练在校内实施或在民防教育基地实施。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取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层次性与递进性相结合、理论性与技能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民防知识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各校要把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要保证教学课时、教材、师资的“三落实”,确保教学效果。
六、各项保障
(一)教材、教具
各学校使用的教材由市民防局统一采购、免费提供。六月份完成全市中学学生的统计报表,七月份完成教材采购工作,八月份完成各校征订教材发放工作。《民防知识》、《人防知识教学参考书》、防护器材等教材教具根据实际需要由市民防局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各中学要落实专人做好民防教材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师资
民防教师要选配政治思想好、热爱民防教育事业、具备一定民防知识的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可由在校教师专、兼职,并保持相对稳定。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民防教师1至2名。为确保教学质量,由教育局、民防局定期组织民防师资培训,组织业务学习,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计入教学工作量,作为教学考核依据。
七、有关要求
1、民防知识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各校要依法履行职责,明确任务,把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中。
2、学校要按照民防知识教育要求,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时间,并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3
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创建文明县城动员大会精神,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宣传健康教育实际行动,着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教育和引导全院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把力量凝聚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上来,推进医疗保健等工作的协调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化繁荣的现代文明县城。
二、总体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强化爱我中华,爱我洛宁意识。引导干部职工克服消极颓废、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转化到工作、学习中去,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围绕打造诚信医院,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不利于医院集体利益的违纪行为,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持续开展健康宣传,发挥我院的专业特长,在日常工作中把正确的健康知识,保健理念,卫生常识带给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作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三是倡导礼仪规范,树立文明形象。
在生活礼仪方面,要做到讲究卫生、体态端庄、穿着得体、相互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在社会礼仪方面,要做到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职业礼仪方面,要注重窗口单位仪态规范、服饰规范、语言规范建设,严格执行职业规范,切实做到服务热情,文明办公。
三、实施步骤
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根据爱卫[]5号《关于开展创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的通知》要求和标准,制定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召开协调会议,按照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分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劲造势,在全院营造起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县城活动。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组织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和制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创建文明县城的进展情况,按照时间要求,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调度、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对各责任科室落实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迎接检查。组织各责任科室开展全方位、大容量、高密度的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活动,为迎接检查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同时,认真对照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规范整理有关文字、图片和图像等档案资料,迎接上级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文明县城,是我县加快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对顺利实现创建目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是我县健康教育的重点单位,各责任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县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要将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督查调度,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自身特点,把健康教育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要建立搞好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保持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
篇4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 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篇5
近年来,我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趋于多样,引进了一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学校的能力建设。同时也应当看到,我省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提升合作层次,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为加快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更好地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现就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地位和作用
1.国际合作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人们对优质教育产品需求的显著增长,提出了学术和专业资格的国际间流通或互认的要求,促进了无边界、跨国界的教育服务和产品的跨境流动。国际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国内国外教育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现状,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合作教育的重点,扎实加以推进。
2.中外合作办学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是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启示。各地、各校要从“以国际化推进现代化”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高度,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
3.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有效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人才。除未对外开放的教育领域外,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要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之路。
二、进一步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路与目标
4.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思路。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按照“积极稳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方针,合理确定和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布局和结构,逐步建立起主体多元、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
5.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总的目标是:每一所高等学校要与国外至少一所同层次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高等教育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有新提高,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有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新创新。研究生教育形成能与国外一流名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制度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道路,在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上有新的探索和创新,在外语、双语教学水平上有显著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上达到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海外实习、就业和留学深造渠道得到大力拓展。非学历教育以满足社会就业、岗位技能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对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贡献力显著提升。
三、坚持能力建设的政策导向
6.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也是办学成功的基本保障。优质外国教育资源指:境外知名院校;具有优势学科专业的院校;具有显著特色学科专业的院校;在教学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的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办学,必须坚持同层次合作的原则。校际国际交流、学分互认项目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范畴。
7.明确合作办学的范围。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在高中阶段和幼儿教育阶段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高等学历教育机构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以学历教育项目为主。
8.鼓励合作办学的重点学科专业。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定位与特色,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外语、金融、医学以及国际商务、软件外包服务、国际法律等方面的学科专业。鼓励探索跨学科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得在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学科专业领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从严限制外国教育机构在境内已举办多个同类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拟办专业在境内较为集中的项目。同一外方机构在我省的合作院校不宜超过2所,相同合作专业不宜超过2个。为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与管理上的精力投入,原则上中方1个专业只与1个外方开展合作。
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9.加强合作项目专业建设。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重点学科、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国家、省和学校重点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整体规划。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我省要在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框架下,创建50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特色专业和150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建成一批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中期评估工作,对未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要求办学或未达预期效果的,应停止该项目的实施;对连续两年未能开展正常招生的项目将予以取消。
10.加强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士学位以上学历学位教育的,其共同制订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当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标准和学术要求。采用跨国分段办学模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境内教学实施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适当允许与国外合作机构共享网络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国际化的教学氛围。允许自然科学、工程科学领域专业全部或部分采用外方机构的课程和教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的课程和教材,经学校组织审查通过后也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用。除中国文化等特殊课程外,允许其他全部课程使用外国语组织教学。鼓励中外教师共同开发、开设课程,大力推进课程的本土化建设。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跨国分段办学模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国教育机构教师在境内施教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外国教育机构名义在国际上招聘的教师,其资质水平应当获得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的认可。世界一流大学来*开展合作办学的,其外籍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可享受中国政府聘用相关国际文教专家同等待遇。以合作办学为依托,加强中方教师的境外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加大*政府留学奖学金、省教育厅教师境外培训计划等项目对参与合作办学项目中方教师境外培训资助的范围和力度。逐步使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师都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12.加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建设。鼓励开设实践、实习课程。鼓励引进与外方有合作关系的跨国企业优质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引进外方强势学科、优秀科研人员、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方共建科研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
五、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导和管理
13.加强招生工作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在学校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专业招生目录分列执行,并满足同地区同批次录取的要求。专业名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制与办学形式必须明确。严格执行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报备制度。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招生广告必须经省教育厅审核,并报审批机构备案。
14.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省教育厅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年检,并将结果(包括招收学生、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质量、基本教学条件和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布。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各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
15.加强颁发证书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实施学历学位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培训证书或者结业证书。颁发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证书的,应当与该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禁止举办学历教育的中外双方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层次、类别不同的现象,禁止非学历教育机构或项目颁发国外学历学位证书的现象,禁止外国合作办学者颁发第三国学历学位证书的现象。
16.加强收费和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及时到物价管理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登记手续。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公示,并在招生简章中标明所有学习费用,包括国外部分的学习费用。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中外合作项目收取的费用应当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并主要用于合作办学的各项开支,不得对学费直接分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篇6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知识汲取与更新的先决,是一个人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本学期要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与指导,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校本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关注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1、保证时间。一是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二是利用各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分科组学;三是自学,要求领导和教师每周应有不少于2小时的自学时间,专业期刊、理论专着、网上资源,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神的读物都可以进入视野,把学习、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另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和学历进修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
2、充实内容:(1)本学期学校和联区教研站都要选编有指导、借鉴作用的学习资料印发到老师手中,供交流学习;(2)开展学刊用刊活动。学校每年为教师们订阅几种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每位教师最少订阅一种教育杂志,要求老师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报刊的作用,时时研读,及时获取教育科研信息。每学期起码学好一本理论书籍,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3)学校在加强校园建设的同时,加强现代化教育硬件的配置,力争使45岁以下教师会使用计算机。老师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了解最新教育教学动态、科研成果,不断更新知识,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3、创新学习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学校和各科组要想方设法创建灵活、科学的培训方法,采取“互动参与、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培训方式,通过学教育理论、学新课标、学优秀案例;谈学习心得、谈实践体会,谈师生变化;上实验课、上研究课、上观摩课;评教育思想、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手段、评教学效果、评角色转变、评学习方式等多种类型的教研活动。
4、落实检查。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业务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要求边学习边记录,写好学习心得,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二、以课改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现代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等,昭示我们必须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结合现在教育的形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墨守成规,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推进新课程中,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必须做好八个转变:(1)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2)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教学活动: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树立发展意识;(5)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6)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7)信息交流: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8)教学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树立多元化评价意识。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改精神渗透于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改的核心问题来抓,要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主动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要让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二是独立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三是独特性。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有着个性化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四是体验性。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强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五是问题性。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以上五点特征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积极提倡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带着课题上研讨课,推进教学改革。对于上教研课,必须强调结合课题,体现研究的成果,评议时也要围绕课题进行,课后鼓励写案例分析,提倡一课一得。对于热点问题,组织研讨,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对于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地的学习策略,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力提倡课堂的民主化,大力提倡将学生的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学期开展下列活动:
(1)开展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以校为单位人人上教研课,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区组织的公开课。
(2)联区教研究站安排联区每个课题组围绕课题上一节研讨课。
(3)开展教学基本功的竞赛活动。各校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备课、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电脑操作、撰写课堂教学案例等的学习培训。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促教师基本功的提高。
篇7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含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艺术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
1.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
2.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3.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条件较好的学校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类课程,其他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9%;其中,初中阶段艺术类课程开课不低于艺术课程总课时数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不少于72课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4.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应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有关教材,并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
5.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6.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民族地区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应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节。
7.要加强对艺术活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奖励或升学的依据。
8.组织群体性艺术活动,要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校园内不得出现有悖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现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
9.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镇(乡)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及教学需要配备专职艺术教师。
兼职艺术教师由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要逐步实行兼职艺术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兼职艺术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10.各地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1.各地要针对本地区艺术教师缺额情况,发挥和依托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等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本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艺术教师。要以提高农村艺术教师质量为重点,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
五、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2.各地要在办学经费中保障用于改善艺术教育设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检查本地本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的达标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添补有关器材设备,并结合校舍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要管好、用好艺术专用教室和有关器材,提高使用效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协调下,把艺术教育纳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之中,切实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3.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鼓励、辅导艺术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并根据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网络艺术教育资源。
14.各地要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
六、加强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篇8
首先,工科教育的课程过于庞杂。政治、基础哲学、英语、文学,也学点高等数学,这是基础的理学和人文科学;第二类是工科的东西,要学力学、材料和施工技术,还要学习建筑物理学,又是复杂的体系;第三个方面才是基础的美学,比如图案、工艺和设计等。这三类知识交织在一起,学生只能混沌的被动接受知识,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实用角度的怀疑。建筑学是不是需要如此全面的知识?答案是肯定的。建筑学当然需要这么多的知识,是众多门类的学问之集大成者,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其次,该如何搭建建筑学的知识体系?我们的建筑学教学方法是不是在一开始就要给到学生所有的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样无重点和层次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对人文科学涉猎不深;对工科一知半解:力学没有怎么学好,所以材料学、工艺学和功能学由于兴趣度低和教学的浅显也等于荒废;最后在设计形式和美的艺术创作的表达上又明显能力不足,相比一个有创造力的建筑师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是工程师?还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好像都不是又好像都是,在是与不是之间的现实情况必须要让我们有所思考。在缺乏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在人文方面又没有扎实的积累,在艺术创作上的低能表现,让我们对现阶段建筑系学生的培养不能乐观。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哲学,是一种智慧。科学和技术不同,智慧和知识不同。科学和智慧结合决定一个人的潜力。包含力学、材料学等的工程技术只是一个知识体系和工具,用来实现由你某种设计的想法。恰当的技术,可靠的材料,因地制宜的手段,一切都是贴切和合适的。建筑并不是都需要高科技来建造,只需要合适的技术来完成。
篇9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践
0 背景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即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2006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2007年广西颁布《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我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全面提高我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如何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做到“教学做合一”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而设置的核心课程,总课时为36 课时。《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针对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标准,采取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在实训室中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1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 1 设置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层次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行项目教学方式,将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易及难地思路设置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内容设计上,必须紧扣酒店或其他旅游部门的岗位特点设计。项目一的教学目的为:了解酒店和旅行社公共关系的对象,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旅游公共关系知识,明白学习和实践的目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并有趣的公关实践,增加学生学习和实践积极性,增进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下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打下基础;项目二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的仪容仪态标准,学会简单的职业化妆;项目三的教学目的为:了解旅游从业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规范,学会打几种简单的领带结;项目四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正确的接听电话和记录技巧;项目五的教学目的为:掌握旅行社咨客接待、导游服务、车辆服务等部门的接待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项目的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强,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完成。
1. 2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实行“教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模式,按照旅游管理职业的工作性质组织好项目内容(即教学内容),有效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在一个个项目任务实践中,使教学进程由实践项目任务来驱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如: 项目一教师先普及旅游公共关系的基础知识,创设情景和设定要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旅游服务对象进行公关实践,实践后结合旅游公共关系知识进行简单点评,指出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项目二开始前教师先讲解化妆的一些标准,学生开始练习化妆。项目二结束后,学生按照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总结化妆的技巧。项目三开始前,教师介绍和示范几种简单的打领带结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打领带。项目四开始时,教师讲授办公室电话礼仪规范,然后创设情景,学生模拟接听电话。学生通过完成五个项目后,就掌握了旅游行业工作领域要求的相关公共关系与礼仪知识和技能。
1. 3构建设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实行量化
针对本课程实行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构建设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量化,根据内容制定好各个项目的任务书,详细说明了任务要求和量化评价标准,如项目二,个人仪容仪态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走姿,会化简单的职业妆,打分标准根据任务要求也分成仪态标准、仪容标准和职业素养标注,打分点细到一个具体的要求对应具体的分值,比如: 仪态标准中,打分点包括: 站姿( 1分) 、走姿( 1 分) 、手势( 2分) 等。而职业素养评分标准是本课程的特色,如:端庄的仪容( 2 分) 、三度微笑( 2 分) 、团结合作( 2 分) 等,老师在监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每组同学的职业素养进行现场记录。每组项目结束后,由老师当着全部学生面,按照打分标准对每个小组完成结果进行公开打分,打分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规范给全体同学的过程。每个项目都打分,使学生对本项目中本组和其他组的不足立刻认识到,而且随着5个项目的不断进行,对任务要求和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切合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鉴定标准要求,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有多年的礼仪授课经验,全程跟踪指导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分发《旅游公共关系课程调查问卷》,很多同学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馈,85%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设计合适的项目,寓教于做,寓学于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过程量化评估体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做法,对高职其他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8(11).
篇10
关键词:学做合一;软件;教学项目;设计思想;认识论
在高职院校的信息类专业或非信息类专业,开设了很多制作类工具软件。如:办公文档制作word软件;电子表格制作excel软件;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软件;平面动画制作flash软件;三维动画制作3dmax、maya软件;网页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软件;各类图纸制作autocad软件;图形处理photoshop软件等。这类课程的教学的场所基本在机房中进行,实行教师边教,学生边练的教学模式,初步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一、目前制作类工具教学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制作类工具软件的教学基本是以介绍功能菜单为主,适当举些素材作为演示例子,来理解工具的含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搞一、二个小样例让学生去操作,从而达到会操作功能菜单操作的教学要求。也有一些老师,先教学生制作一个具体的样例,然后让学生模仿去完成样例的制作。但凡这种教学方法,都认为是“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会带来一些问题,前者学生在学习功能菜单的操作时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后者以应用实例引进,虽然体现了综合应用软件的能力,但学生对基本功能菜单不是很娴熟,往往在制作实例的过程时感到无从下手,只能模仿老师的教学演示,一旦换一个实例就不会做了。wWW.133229.cOm
二、“学做合一”的基本思想及在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中的困惑
“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强调学生应从“做中学”(learning__by__doing),也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做”合一的思想,即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从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
从认知论的角度来思考,人们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要使用制作类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一定复杂度实样,首先要娴熟地操作软件,然后根据制作实样的要求,分解出实样的各个部位,然后用软件的功能操作实现。正如要制作一张木椅子,必须要先掌握斧子、锯子、刨子、凿子、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当然还要知道椅子的造型结构、尺寸比例等。只有在基本功达到娴熟的程度上,才能做出合格的椅子,而在没有掌握木工工具的操作方法与技能基础上,往往是做不好椅子的,更谈不上做更复杂的木器。如很多学生在学习数据结构时感到很困难,其实不在于对算法的理解有多难,而是实现数据结构算法的工具语言c不够娴熟,从而导致学习数据结构感觉到很困难。曾经一批中职考上来的学生,对qbasic的编程非常娴熟,但在学习c语言时感到困难,最后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时,很多学生用qbaisc语言去实现,因些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掌握好工具的娴熟使用。
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总体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外,同时也要会使用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个别你没有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此时你必须要先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后,才能解决问题。
在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相似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当前高职教育提倡用项目化驱动教学,直接拿实际的样例给学生做,以致使学生无从下手,并对工具软件学习与认识以及操作,缺乏系统性,在使用工具软件时缺乏科学性,不是按最佳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三、制作类工具软件设计思想与特点
制作类工具软件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其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需求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是搜集工具软件对应解决的问题领域的实例,对大量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实例中的共性问题与异性问题,确定应用软件的功能需求。
2.软件设计
这一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软件的架构与功能体系的设计。除功能实现外,还要考虑软件操作的方便性,使功能菜单体系与工具栏得到合理布局。
3.编码
这一阶段,软件工程师根据软件设计的要求进行编码,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软件设计中提出的各项功能。
4.软件测试
这一阶段,主要对形成的应用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操作方便性测试等。在整个应用软件操作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否能解决问题领域中的实例。
5.软件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形成的应用软件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找出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为下一个软件版本提供依据。
由于制作类工具软件在形成的过程中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对问题领域的调查、分析、功能实现都具备了科学性,采用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2],设计的功能体系既灵活,又完整。如图形制作软件,设置画各种几何图形的工具箱,用于改变色彩的调色板,还具备很多素材供用户选用,各种在实际手工绘画过程中所需要表现手法,软件功能均可实现。
四、制作工具类软件如何实现“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通过软件设计思想与特点的分析,制作工具类设计框架基本是根据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特点,一是重复使用现有资源,如标准素材;二是归纳典型的例子组成,找出共性部分,制作模板或样式框架,提供参数设置功能,快速完成一些标准性的项目制作;三是提供功能菜单,让用户自行通过功能菜单的操作,去制作项目。因此一个制作类工具软件,包括了很多学习内容,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与练习,才能初步掌握软件的使用。只有掌握了软件的基本使用能力,才能做出实际项目,否则直接采用项目化驱动教学,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但制作类工具软件教学内容大部分为直观教学内容,必须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灵活应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如下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
“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学中做”和“做中学”两种方式。
当学生初步接触软件时,采用“学中做”,也就是边学边做。教师可以根据软件的特点,介绍常用功能操作步骤与方法,并说明其应用场合,然后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密切的样例让学生去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熟悉软件为主,让学生能够达到时解决小问题的能力,基本功能操作达到娴熟,其它不常用的功能要有所了解。
当学生对该软件有一定的操作水平时,可使用项目化驱动教学,此时采用“做中学”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已经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与茫然。由于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作的项目不可能是基本功能就能解决的,需要重新对该软件做进一步的认识与学习,尤其是软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软件的高级应用功能,必须在这一学习阶段得到体现,同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项目不是靠单个制作类工具软件就能完成,可能要用了多个制作类工具软件或其它工具软件。如word软件的邮件合并功能,若使用word表格的数据源显然不符合实际应用,若采用excel数据表或其它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显然会符合实际。对于综合类的项目化教学,首先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实现,对相关的软件进行学习与练习,在学完这些相关的软件后,再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也就要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五、结束语
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规律,同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定要按科学规律进行。当职业教育推出轰轰烈烈的项目化驱动教学的今天,很多教师与专家用“学做合一”的口号,简单地采用项目化驱动教学制造空中楼阁,是提高不了教学质量。本人也在这个方面有过经历与教训,学生对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采用项目驱动,直接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学做合一”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于制作类工具软件的教学,何时“学中做”,何时“做中学”也要根据教师、学生、实训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