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合同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供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参照执行,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笔者将根据多年合同管理经验,在企业合同管理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历史根源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人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甚至委托书也没有。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2法律根源
主要指的是合同的法律根源存在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的合同法律是滞后的。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环境是不完善的。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
1.3制度根源
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但由于诸多原因,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在实际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制订制度很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2 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施工合同交底
由于施工过程的长期、复杂,投资大、风险高,施工合同管理是非常专业化且要求相当高的一种工作,必须要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而不应兼任,甚至是临时管理。
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基础上,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任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了解施工企业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使大家都树立全局经济中,必须把“按图施工”转变到“按合同施工”,特别是在工程中使用非标准合同文本或本项目组不熟悉的合同文本时,合同交底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2 规范处理合同中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的改变
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是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2】。由于设计阶段的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工程实施阶段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工程实施阶段,正确区别和处理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导致的施工方案改变,按照合同规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处理,是合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正确区分变化和改变的性质,是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组成部分。
合同中规定应提供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地质资料由于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不同引起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属于业主责任,由此引起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改变和增加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3】。当然,由于施工企业的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改变、施工方法不当增加的工程投资、完善合同中施工方案不足或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企业原因延误的赶工方案等增加的费用,应由施工企业承担。在正确区分这些变化和改变的同时,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属于业主的原因引起的,就应按照变更或索赔给予施工企业补偿;属于施工企业原因引起的或应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就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不能把施工企业合同中规定的施工方案或工艺流程改变作为合同外项目。如果业主随意改变合同中提供的条件,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或索赔。
2.3 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工程变更和索赔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作为一名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此问题不应回避,但是,如何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不仅是维护合同各方的权益,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建成的关键。所以,我建议,应在工程实施阶段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2.4 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
业主、监理工程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是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三方,如何公平、公正处理三方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工程能否按期建成,工程质量能否保证,并将直接影响工程投资。
2.4.1 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
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在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中均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处理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的前提是:业主、监理工程师、施工企业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正确处理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力、责任、义务去执行,合同将无法执行,必将造成权责不明,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无法控制。
2.4.2 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关系
按程序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中规定的,也是工程建设需要的。按程序进行各方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各方在履行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履行的重要因素。按合同规定应该按程序报批各类文件,需报批的项目应报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变更由施工企业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应由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加盖工程师审查印章,才能发送施工企业进行实施等。
2.5规范争端解决方式
如何规范争端解决方式,首先依据合同规定,正确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查明争端产生的原因;其次由争端的双方确定争端解决方式,按照双方达成的解决方式进行处理。
争端解决首选方式应为协商。因为协商既节省费用和时间,又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其次是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根据合同的规定或双方达成的协议去解决争端,维护各方的权益,保证合同的执行。
2.6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
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施工企业或承包商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 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我们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4】
结语:
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将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这样才使合同管理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伦亚 《浅述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梁禄文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广东科技,2007
篇2
关键词:管理系统;工程造价;合同管理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力工程不断增加,其难度也不断增加。而且电力工程一般周期长,工程复杂,很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造价管理是电力工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造价管理可以节约成本。如何使造价管理更加有效,就需要有系统的管理,如信息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等等。其中,合同管理是解决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及业主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一、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的定义
工程造价,顾名思义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广义上工程造价涵盖建设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电力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通信工程造价等。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本文分析的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合同管理就是事先以合同的形式,规定工程各方的责任,限制各方的行为,并对工程中的包括款项等事宜明确规定,以规避不必要的纠纷。
二、合同管理的过程
合同管理一般由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所以说,合同管理不仅仅指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它是贯穿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的。
三、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正确的合同管理能提高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签订了合同,承包方、业主或发包方都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针对发包方而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这样业主就可以根据合同维权。同时,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通过签订合同,承包方也能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要求合同签订时明确对业主的惩罚措施。
(2)正确的合同管理能完善合同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走上正轨的合同管理,有完善的审查和评估步骤,授权管理机制健全。有必要的合同监督和控制程序。
(3)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合理控制造价。一些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因为有了合同的明文规定,不至于收不回来。同时,一些可以转化为价款的隐含造价,可能数目不小,也需要有合同的规定和约束。如果合同履行时发现价款和签订合同时有巨大差异,就需要签订补充合同协议。以补充合同的形式调整合同价款。合同管理需要公正地处理索赔。索赔是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主张权利的要求,在主张的同时要提供事实证据。比如工期延误或者偷工减料等就会发生索赔纠纷,这时通过合同提出索赔,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比较合理的途径。有了合同管理的法律效力,就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损失。
四、目前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中问题多,合同管理缺乏规范化操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合同中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改变的不规范。合同制定好了之后,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完全按照合同的指示进行操作,就会在施工条件方面有些改变。这些改变需要在合同中及时体现,同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材料使用的差异等也会导致合同管理的不及时。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的改变就会引起施工方案的变化,但是合同管理时未必会对这些方案及时修正,或者由于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处理不够规范。
(2)工程变更和索赔不够规范。由于设计、业主、工程师、施工企业等各方提出的变更,需要分清是否会增加费用,否则两者混淆容易导致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工程索赔的多种复杂原因容易导致合同管理的不规范。比如自然灾害与业主违约造成的工程索赔就需要区别对待。
(3)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不够健全。首先,合同管理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培训机制,有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存在。法律上相互独立的个体,如集团企业和施工企业,没有分别设置相互独立的合同管理机构。这样合同管理由于两个集体在共同管理,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
五、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发展建议
(1)合同管理需要不断地规范化。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是确保工程按合同规定的内容,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合理有效控制投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体现在处理合同中关于“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的改变”要规范化,例如,合同中规定应提供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而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地质资料由于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不同引起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属于业主责任,由此引起施工企业施工方案的改变而增加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其次,工程变更和索赔要规范化。例如,设计、业主、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将来运行管理,对于永久工程数量、质量、其他特征、结构尺寸、工作内容的变更,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施工企业提出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正确区分,属于增加费用的变更应按合同规定去处理;最后,合同管理机构和制度要健全,例如,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立法工作,建立相应的惩罚和管理制度,让合同管理有明确实际的法律依据。
(2)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中关于合同管理的研究队伍建设。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施工条件或者业主、承包方的各自原因等均可导致施工情况脱离合同的限制,针对这些变化该如何体现在合同管理中,就需要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让他们去研究对策,使得合同管理能够适应实际需要。这些合同管理专业人员需要持有专业的证书才能上岗。
(3)从财务角度,规范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时要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删除不合理的费用或因不合理的施工方式而增加的费用等,在合同管理阶段保证工程造价的符实性。
(4)通过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管理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制约。一方面,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高要求。要加强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以较高的要求通过审核,审核时要考虑多种变化因素,以减少因项目设计方案的变更导致工程量的变化,以较少工程造价的误差。另一方面,要加强合同管理,索赔按程序进行,业主要避免索赔争端的发生。
六、结束语
管理系统是多样化的,但是共同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也不例外。因为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它需要不断地完善,尤其要及时与国际接轨,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卢谦.建设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 吴黎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02).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成本控制和企业信誉的重要性。成本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它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能否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履行合同义务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体现。
1.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施工企业自主定价的工程计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
1.2忽视前期设计的重要性,限额设计没有得到全面推行
一般来讲,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0%,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大多数施工企业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将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甚至放在了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建设单位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大量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设计招标。
1.3高技术水平的工程造价人才缺失
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技术力量不足、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的缺失的状况。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中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且具备丰富的造价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占比较低。有些单位甚至借用、租用其他单位的造价师证书,以便能够更顺利的通过资质审查,承包工程。这就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有岗无证,有证无岗”的现象。
2.改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
2.1合理确定工程报价
首先,要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建设施工项目施工程序复杂,施工过程中变量较多,这就决定了其计价不可能一成不变。
其次,按建设程序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造价精度。正如上面所述,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着的,同时由于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多,规模大、周期长、程序复杂,决策一旦失误,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中,要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对建设程序进行多次计价,以便确定合理的造价。
再次,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理和造价控制。根据目前国外的经验,凡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实行监理和造价控制制度的工程,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尚未实行这种制度。
2.2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首先,必须将项目建设前期作为控制工程的重点。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远高于项目的实施阶段。所以,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建设项目的成败,而做出决策后,设计方案就成了关键。
其次,推行“限额设计”方法。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前期设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监督措施也不完善,也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督促设计单位用心设计和限额设计。推行限额设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工程设计实行招投标,这是被实践充分证明的。另外,为了确保设计方案考虑周密、全面、完善,避免投资决策失利,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前期设计必须要从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筛选、补充、完善,衡量好利弊得失,做到最优决策。
第三,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①编制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根据项目特点、科学的施工程序,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以及施工合同中的验收标准等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部门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工程项目建设参与人员能够明确设计意图,减少和避免因误解设计方案导致的不必要的施工错误,减少损失。③加强造价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形成为企业节约成本的主人翁意识。④做好工程竣工结算。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要与工程预算项目、工作内容和方法相符合,结算前还要搜集签证齐全,有效的经济文件,为结算提供准确依据。
第四,严格实行监理制度。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的直接管理者,其负责程度直接影响着造价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
2.3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工程造价队伍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复合型和综合型的造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加强工程造价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业务知识全面、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造价管理人员,为造价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和在职人员的再教育。
3.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合同签订不规范
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含糊的合同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一旦涉及到经济利益,必然会导致工程纠纷。
3.2合同签订不严谨
因合同中的造价条款表述不严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合同双方对合同条款各执己见而引发的合同争议现象常常出现。造成工程进度受到影响,不能按时交工,给合同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3缺乏健全的合同管理机构
许多施工单位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造价管理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特别是中小型施工单位,合同管理机构如同虚设,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普遍。
4.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4.1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关
在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期间,投标方要仔细审查招标文件,全面分析理解相关条款,最终确定总包合同价格、专业分包价格以及材料、设备的价格。签订正式合同前,要做好合同的审查和风险预测。对合同条款逐项审查,查看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存不存在丢项、漏项;合同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是否一致,存不存在分歧;合同是否合法,审批手续是否齐备,是否需要公正或批准;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4.2 严格履行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对投资决策进行科学分析、反复论证,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把好投资关;在前期设计阶段上下足功夫,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推行限额设计,把好设计关;施工阶段,做好施工技术交底,让所有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减少或避免对设计方案的变更,把好施工关;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办事,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对于虚报工程造价,虚报建筑材料价格,高估冒算的现象坚决惩治,把好监督关。
4.3合同管理人员专业化
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企业节省建设资金。
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只有重视合同、加强合同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利润;而工程造价管理又是落实合同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合理把控,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郝林英.浅析工程造价与合同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3(2):21-23.
篇4
关键词: 工程造价 投标决策 合同管理竣工结算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which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project, each link it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linked, and throughou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rationally determine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roject cost, need for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the joint effor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maximize the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achieve more satisfactory investment benefi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st bidding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contract completion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通过合法有序的市场竞争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造价控制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因此,探讨施工企业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要从工程投标决策入手
1.1深入调查,做好报价前的准备工作。在招投标阶段,编制投标文件时,既要评估自己的能力,还要对工程的工期、质量、技术、资金及中标后工程合同的承包方式、竣工后工程的结算方式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按照招标文件中约定的工程内容对图纸全面审核,进行成本预测。在符合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评判、经济分析,最终确定可行的投标价格。1.2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质量和工期,同时也是评标时的一项重要技术标的评定项目。只有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计价成本,如:土方工程,可以使用的机械很多,但是必须经过计算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的施工方案决定了合理的报价。
1.3编制科学的投标文件,按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采用实物量法编制投标文件。即首先依据本企业自己施工特长和优势、优化组合以及收集、掌握的市场价格信息求出直接费,并计取各项费用,再根据市场行情、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利润。
1.4正确使用投标技巧“工程量清单”报价时采用一定的技巧,如:根据现场踏勘和施工经验来预测将来在施工中可能发生工程量增减的项目,采用不同于平常的报价,可使企业中标后获得更多的利润。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报价时既要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又要分析招标项目的特点、类别、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报价策略。
1.5投标报价的决策在投标报价文件编制完成后,报价的决策决定了投标的胜负。应依据已编制的招标文件,结合当地建筑市场供应情况,研究历次类似工程中标价情况,科学地作出报价决策。决策者应当在风险和利润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从全面的角度考虑企业期望的利润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尽可能避免较大的风险,采取措施,获取一定的利润。
二、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合同是工程管理的灵魂,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就应将一切工作放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上,争取更多的权益,减少、转移或回避合同风险因素,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订立合同的原则。
2.1 工程建设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合同中的诸多条款最终也都要反映和表现为工程造价,因此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为避免纠纷,保证合同条款的公正合理,有必要在合同正式签订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合同进行必要审查,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制度。推行使用建筑工程合同规范文本,对工程施工中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变更时候,首先进行变更确认,遵循一定的程序对其进行处理,并合理地调整合同价款,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2.2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营的法律依据。施工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上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造成工程造价管理上的隐患。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首先要从施工合同管理人手,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2.3 加强合同管理首先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企业合同时应认真把关。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合同评议制度,合同签订后,认真进行交底,施工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浪费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精心组织施工,节约资源消耗,从合同、组织、经济、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仍可以收到节约投资的明显效果。
3.1合理组织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为控制工程造价,每一分项工程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施工现场的良好管理,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篇5
当今社会,各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建立的,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对石油企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做好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对提高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一、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科学的合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上文提及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提倡“合同之治”,因此科学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石油企业秉承科学的合同管理理念,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石油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机制,帮助自身早日适应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合同管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在无形之中影响工程造价,当石油企业在合同管理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经营体系后,会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工作执行情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二)科学的合同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当前,在我国因为经济合同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某些纠纷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制定的合同条款不完善或者有些地方含糊不清等,针对这些现象,石油企业只有充分掌握了跟合同法相关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自身也能够将履行合同规定作为自己的义务,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些经济合同带来的纠纷,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
(三)科学的合同管理能够保证石油企业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经济竞争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说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市场趋于成熟不断壮大的内驱力,然而不正常的市场竞争则容易让市场面临崩溃的处境,再加上市场经济具有的自由性、统一性、公平性以及竞争性特点可以让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自由获取自身的利益。因此合同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帮助市场经济保持它的四个特点,如果不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就很容让市场失去它的特点,一旦市场出现不平衡,不管合同哪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二、石油企业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法律风险的防控意识
石油企业在制定各种合同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要实现量化管理流程,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石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提高他们的法律风险意识来避免各种合同纠纷,从而保证石油企业在合同签订和合同制定环节都能够有效运行。石油企业在最初制定合同管理方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和流程执行,明确权责和管理层次划分,通过这种方式来最大限度让企业避免陷入合同纠纷中。最近几年,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还需要石油企业自身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案,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自身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定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合同管理意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合同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这份工作的执行需要具有相关专业以及法律意识的工作人员来担任。作为石油企业,首先要不断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化管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从合同签订到合同管理以及相关操作流程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合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其次,石油企业还应该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加强对合同风险防范相关理论、措施的研究和学习;再次,石油企业还应该不断提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者的签约水平,培养他们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实现对合同的管理;最后,石油企业还应该重点培养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制定出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加强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建设
要实现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作为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便在签订合同时拥有参考的依据,另外,还应该制定出相关完善的示范文本管理、专用印章管理、合同履行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等等;二是石油企业应该采取统一的管理办法来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的管理制度,从而促使自身的合同管理更具有层次化,进一步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规范合同签订程序[2]。通过这种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就算发生一些纠纷也容易控制。
(四)加强对合同的监督和管理
石油企业之所以重视合同的签订,主要是为了保证合同的执行及时有效,从而避免合同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出现违约的现象。因此石油企业的法律顾问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一方面在严格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的同时,要及时避免各种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的因素,并第一时间跟相关部门反馈,以此来降低违约的概率。另一方面在合同双方履行合同的时候,应该针对合同结算这个关键环节跟经营结算部门、财务部门取得合作,齐心协力保证合同结算的准确性。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合同签订的严格把关,还可以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篇6
【关键词】建筑项目;预算;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于建筑项目的施工来说,在造价管理方面,工程预算和合同管理是两个极为关键的管理要点,因此,必须要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建筑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二、建筑工程预算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能够使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工程投资的供需之间的矛盾。
2、减少维修费用开支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速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保持建筑工程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另外,有利于减少维修费用开支,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
3、提高管理水平
有利于强化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技术管理工作等工作,将预算造价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建筑项目工程预算管理对策
1、加强工程前期的预算控制
投资决策制定之后,要通过设计来实现工程预算的控制工作。为此在工程预算的前期就必须做出多种预算方案的设计,然后通过科学的论证及计算选出最优化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建筑工程前期的预算控制能够通过价值工程优化开实现设计方案的科学制定。在建筑工程中,同一个项目可以有很多种建筑设计方案,而不同的设计方案也会使其预算费用各不相同。为了有效的实现科学的预算减少工程的成本,就需要发挥工程设计人员的的创造精神,最终选择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避免设计过程中重视功能而忽视成本的倾向。在前期的预算工作中,还要做好预算资料的搜集,做好施工规模等基本情况的全面清查工作。
2、全面化的研究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
在工程预算制定之前,要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图纸的精细化研究,通过细致的研究来实现对图纸的全面了解,实现了对各部门建设项目结构形式和内部细致构造的充分把握。在设计图纸的研究中,考虑该项目的结构要求、规格、型号及材质等特征要求,并通过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把握,来达到预算工作的具体化和详细化,正确的反映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通过图纸研究,还要对那些施工工艺及材料比较特殊的工程部分,列出具体的工程量清单,对主要的建筑材料价格表要做出明确的说明。还要对手工计算工程量及定额进行具体明确,以实现对清单套价的计算规则把握。
3、分项目加强工程预算审核监理
一般情况下,预算审核过程中都会根据竣工图来确定施工单位的具体工程范围及工程量。监理施工当月的本市工程造价信息,确定材料价格,采取询价方式及查看施工单位购买设备的发票。实现对施工当月的工程造价控制情况的全面审核监理,当月的随时控制能够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进程管理,自然形成更为完善的控制能力。在进行审核的时候,为了避免问题的产生,一般要与施工单位的预算员一起进行预算审核。在进行预算审核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项目问题,可以通过详细的明细表来实现预算项目的审核,通过列表能够有效的避免审核工作中出现遗漏。在进行分项目的审核时,还要做好审核结果和审核程序的设计,保证审核程序的合理设计设计合理,对那些具有联系性的项目不能进行分离审核,通过审核结果的认真分析和研究,来实现对预算问题进的科学控制。
4、适时化掌握工程材料价差因素
在工程预算中,为了实现对建筑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就要通过适时化的工程材料价差因素的掌握来实现。材料差价因素的把握需要做好钢筋、水泥、沥青及油燃料等的分类市场调查,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地方材料,还要及时的按照当地的物价规定来做好预算。在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开采加工的砂、石、土及粘土等材料的进场时,也要做好施工费用和人工核算的统计。同时为了保证实现材料价格的合理预算目的,还要注意价格指数调整法的运用。要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当期建筑材料的价格或价差指数,逐一进行工程材料价差的调整,在实施时要对当地各种建材的预算价格以及市场价格进行把握和了解,之后在经过综合整理后,定期的进行各种建材价格指数和价差指数的公布。
5、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其自身素质与工作水平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要从最大限度上提高其自身素质与工作水平。对于一些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不过关的员工,要严格限制其从事预算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现今的工程预算工作,不仅要招聘相关的技术人才,对员工的培养工作也是不容小觑的,吸收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技术与水平培训,实施一系列的培养手段提高员工的素质。还要适当的采取鼓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的开展相关的自学活动,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最终为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四、建筑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对策
1、大力推行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不同建筑企业因其管理资源状况、历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合同管理工作都具有其特色,即使是以同一标准文本为蓝本,在最终合同文本中亦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因此,为简化和规范建筑企业的建筑合同管理行为,保证建筑合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建筑企业有必要根据本建筑企业建筑合同管理特点和优势,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工程类型、业主管理风格、项目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建筑企业的建筑合同标准文本体系,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中,处于自身管理范围之内的标准文本,如各种专业性分包工程标准文本、不同分包方式的分包招标标准文本等。
2、切实提高双方的法律意识
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建筑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原则。要在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法、懂法的同时,加强建筑企业领导者的法制意识,在建筑企业经营运转过程中处处依法办事,以法律法规约束双方行为,规范程序,真正做到建筑企业和职工权益的双维护。加强通过法律保障建筑合同的执行的意识,严格按照建筑合同施工,当施工出现偏差和问题时,要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违约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分申诉。
3、抓好签证变更和建筑工程索赔工作
签订变更和建筑工程索赔是项目建筑合同管理的重要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和时效要求,需要详细完整的证明资料,而且它与项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有密切联系,涉及到技术、施工、质量等各个方面。施工建筑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建筑合同管理机构(合约部)和人员,由合约部统一管理。合约部负责收集各类建筑合同进行归档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合同与建筑合同有关的补充协议、会谈纪要、信函电报、电话记录、签证、建筑工程索赔报告、建筑合同台账等资料均是建筑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料,应定期按项目、按建筑合同分类建立详细的台账,及时归档保存。建筑工程索赔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建筑企业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施工建筑企业应仔细调查建筑工程索赔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明确划分各方责任,通过对比实际与计划的工程成本准确计算损失,并且要保存完整的记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的工程预算和合同管理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建筑项目的需要和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提高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慧领,李晓娟.工程变更的风险分析及建筑工程索赔管理[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1~33
[2]陈红陵.新形式下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5)
篇7
关键词:合同风险 防范 控制
合同风险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热门课题,它关系到承包方和发包商之间的利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同管理水平已经渐渐地成为衡量施工质量的标准,是工程管理水平高低评判标准之一。我国合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相对西方国家而言,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探索。合同风险管理总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是细小之问题,但是它对整个施工管理而言,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施合同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建设快速发展。风险类型不一致,应对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具体合同风险类型,选择合适的规避风险方法。
一、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承包商必须有风险管理意识,意识在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强化意识可以推动工程稳健发展。建立起风险档案管理,施工中常常出现各种风险,风险类型不一致,定期收集的风险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估、总结出经验,学会从风险经验中提高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投标和签订合同时,能够清晰的透析合问题,能够从招标中查看风险。每种风险在整个施工中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要深入了解这些风险类型,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承包商有了风险意识之后,在施工中会履行合同相关规定,会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进行施工。从实践中发现,风险出现时常跟承包紧密联系。承包人应建立起科学的合同管理机制,该机制的囊括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起相关的合同监管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中,明确自身职责和工作范围,熟悉施工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对施工涉及到的审核、预审、监督等工作内容,合同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切实将施工风险控制住,避免施工出现合同管理风险。形成一套严格的体系,从文件解析、文件审查、文件复查、施工方案等等环节进行监督,确保跟踪、合同变更、施工理赔过程符合施工程序。施工合同管理是个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诸多问题,从工程招标开始直到工程竣工,这其中每个环节需要严格的执行合同要求开展。施工合同确保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质量,因此,建立起的合同管理部门,要履行相关职责,确实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完善施工合同
合同是确保发包方和承包方利益的法律依据,制定施工合同最初的目的便是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风险事件,成为人们依法实施施工的保障。因此,需要完善合同内容,摒弃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合同,选择优质的合同方案。完善施工合同的步骤是双方进行商讨,将合同中损害双方利益的条款更改,补缺合同空缺,落实施工管理工作,避免施工合同出现问题。科学的合同方案,应该体现出双方利益和责任,这是一对平衡的关系,应该将该关系保持在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合同商讨时,承包方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把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每个步骤进行详细研究,减少自身承担过多的合同风险,施工中尽量的转移风险,使得自身利益受到保障。合同中一些可以避免的风险,在施工时尽量的不要触及该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的进行施工,保障合同风险不再出现。
二、合同风险应对方案
1.回避合同风险
回避合同风险说的是,风险事件存在时,承包商要分析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的概率,承包方主动放弃施工容易导致风险出现的方案,选用优质方案。回避风险从源头上杜绝合同风险事件出现,在风险没有发生之前主动回避风险,可以避免施工风险出现,降低施工损失。在选择回避风险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风险损失度大时,对该风险要有充足的认识,做到心知肚明;采用风险措施时,最佳效果达不到,成本支出和预算之间有差距,那么可以果断的采用规避风险。规定风险在规定的坏境内,在特定的范围中,规避风险作用才会生效。施工中要明确,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使用规避风险来应对,每个风险类型不尽相同。因此,选择风险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类型。
2.合理转移风险
施工经验丰富的承包商,在施工中能预测未来风险,对将要发生风险的施工,承包方会在签订合同之前,使用风险双方承担的方法来转移风险,或者是降低风险系数。然而,这是针对经验丰富的承包商而言,实际承包工程中,这样的承包商数量比较少。而且,很多的风险是不可预测,转移风险更谈不上。因此,在制定合同之初这些风险类型已经植入,合同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双方的利益不可能保障在平衡的水平之上。特别在当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承包商成为卖方,建筑市场被发包商占据,承包商相应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些风险在施工前很难预测,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对施工未来将出现的风险事故也很难把握,面对该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在合同签订之间灵活的转移风险,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3.推广担保责任制
担保属于合同条款中的分支,它也属于转移风险的另一形式。承包方要根据相关的条款执行工作,同时要求发包方依据条款内容支付保函,用这样的方式降低施工风险出现。施工不确定风险的预测会转化成具体的赔偿数额,目前已经执行的人身保险之外,还应该建立起更多保险类型,例如质量保险、工程保险等等。承包商想更大范围的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详细的研究合同,完善施工条款。学会风险计算方式,明确风险范围,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切饱风险管理顺利进行。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成本控制;会计核算;合同管理;经济利益
一、园林绿化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如今,不少园林绿化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管理较为滞后,尽管企业大都有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制度,但却未能严格照章办事。同时,企业的各级从业人员往往对成本控制认识不足,直接导致成本控制愈发倾向于形式主义,很难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功能。另外,部分园林绿化企业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制度的科学建设和创新置若罔闻,尤其是未能依照自身运营的特征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为此,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成本控制的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生态园林城市的打造有效的推动了园林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使得人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但是在园林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何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同时又能够降低绿化成本成为园林设计施工人员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园林种植施工中降低绿化成本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施工过程的全程成本控制
1.施工初期的预算控制
为提高园林绿化的施工初期成本控制的实效性,园林施工单位要在工程投标时依据招标文件与绿化概况科学预测成本,进而精确把握报价,做好预算控制工作,要依据事先设计的图纸以及其它资料对中标图纸里的造价内容进行细致、严密的研究。施工单位要以着眼于未来,对园林市场的变化动态进行深度调研,密切联系企业运营状况,运用正确的预测手段,科学确定预算阶段运营管理的目标。其次,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运用参与性的预算编制办法,即编制预算时能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往复循环,产生了参与性的预算控制,由管理层细化总体目标,各基层单位要依照现实状况编制预算方案,向本部门呈报,各部门要对下属单位所报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本部门的预算草案,将其呈报给上级预算控制机构,由该机构对草案进行科学审查,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向各部门反馈,同时要求预算的执行部门继续修订,经多次沟通、协调,最终达成总预算方案,将该方案报请高管审批后,下达给各预算执行部门去执行。
此外,采购部门要依照项目需要,事先搞好市场调研工作,选择运输费用低廉、质量过关、价格便宜的供应单位。项目技术人员要密切联系施工现场的实际,科学规划现场布局,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以降低器械设备和人力的费用开支。
2.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首先充分收集利用基础资料,要对园林绿化的原始资料加以全面整理、统计和汇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精确掌握原始资料的计算和分析办法,及时传递、保管和存放各种原始资料,以便如实、准确地反映园林的施工过程。其次要健全完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机制,运用制度约束和规范流程,并依靠科学的流程创造效率及效益。同时要严控苗木及材料成本,把苗木单列成本项。据调查,苗木成本在绿化项目整体成本中的占比最高,达58%
以上。所以,削减并严控苗木的成本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有着直接
意义且巨大作用。施工后期要科学扫尾,按时转移施工器械和设备,限制人员的配备数量。具体地说,施工企业要有效缩短竣工扫尾的时间,禁止把施工力量抽调至其它项目中,不拖延扫尾工作,提高其实效性。此外,还要高度重视验收工作,验收前要备好各种原始资料,并送甲方审查,对验收中甲方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实施规范化的养护管理,以顺利完成保修期以内的养护任务。强化对养护负责人的追踪监督,保障工程如期交付。
3.施工后的成本控制评价
此外,要重视竣工后的成本考核工作,工程一旦竣工,其开支金额也同时确定,项目部要汇总各类成本核算资料,报企业审核,Y合企业的审核建议,严格依照项目部及有关部门订立的成本控制的规定,视情况对负责人做出奖励或处罚的决定。依靠考核奖惩机制的健全,规范考核的主体、时间、对象、指标和措施等,提高考核机制的严肃性。必要时将项目全体人员纳入考核范围。对业务过硬、成本控制得力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切实做到公平奖励、公开表扬,促进全员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前面的全过程控制,在这里主要指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削减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必然要求。合同管理要将合同作为中心环节,施工企业要出台合同管理的制度与章程,对合同管理的流程、实施细则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订立、检查等诸多环节进行规定。在施工合同订立前,要重点审查合同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风险性、条款的全面性等要素。若发现行文中有概念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地方,要及时予以更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时刻监督合同的执行状况,通过健全的合同管理避免被对方索赔,同时将合同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力武器,已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
篇9
关键词:超概算;控制对策;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根据相关资料计算的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其中静态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和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包括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确定投资额、制定投资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签订与考核经济合同以及计算建设成本等工作的依据,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设计变更、价格变动和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常出现建设项目超概算现象,由此可能导致投资失控、项目亏损等不利后果。
一、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
1、决策原因
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由于参与可行性研究的技术人员水平有限、投入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经费不足、调查研究工作不充分、相关资料信息掌握不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可行性研究工作不够深入、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够科学、投资估算偏离实际等问题,影响投资决策的科学准确性。
2、设计原因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由于勘察深度不够、设计周期较短、基础资料失真、设计水平有限、对设计方案缺乏论证以及不按规范标准设计等原因,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缺项、漏项,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变更增多并引起工程造价失控。
3、概算编制原因
在建设项目概算编制阶段,由于概算指标及定额调整滞后、概算编制与项目实施间隔较大、概算编制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影响概算编制等原因,造成设计概算与市场价同步性较差、不能反映项目实施阶段的实际造价、缺项漏项甚至脱离实际造价。
4、发承包原因
在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由于招标工程量清单缺项漏项、工程量与图纸不符、投标单位不平衡报价、评标工作不细致、发承包合同不严密等原因,造成中标价不具备竞争力、招标工程量低于实际工程量、合同的约束力不足、纠纷增多,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5、施工原因
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由于发包方管理不规范、监理服务水平偏低、施工单位拖延工期、工程结算不按时进行、成本核算不够及时准确、建筑市场资源价格波动较大等原因,造成施工材料浪费严重、不合理变更、新增项目价格偏高、工程量重复计量、工程结算误结多结重结、项目阶段成本数据失真、项目不能按时交工、建设期贷款利息增加等,最终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6、合同管理原因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因缺乏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合同管理人员、合同条款中对工程价款结算依据和方式制定不当、合同履行过程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手续不完备等原因,导致工程价款结算超出预期、建设项目超概算。
二、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
1、决策阶段造价管理
建立项目决策责任制,投资决策者获得投资效益也要承担投资风险,设计、咨询单位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负责。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审查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懂设计、懂概算、懂法规、公正严谨的专家及专职审查员组成审查组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并不断提高审查水平。
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将项目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的更加充分细致,依靠科学的论证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客观准确的进行方案论证和投资估算。
2、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仔细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地勘报告内容,对工程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相关设计资料和数据。
提高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设计图纸准确完整无漏项缺项,优化设计方案、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尽可能减少后期的设计变更,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按合理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做好设计阶段的全过程控制。
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并熟悉概算指标、费用定额、设备材料价格等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培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加强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自审、审核、审定、审查制度,对设计方案和图纸中的缺项漏项、不科学、不经济、不合理内容及时补充和调整,提高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质量。
3、概算编制阶段造价管理
及时准确的修改、调整概算指标定额等工程造价依据,减少因概算指标定额滞后性造成的概算投资与实际投资误差,努力提高工程造价定额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加强概算编制人员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积极主动参与设计阶段的现场调查和方案比选,为设计人员提供造价信息,从经济角度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持。
4、发承包阶段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应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规范招投标程序、提高招投标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
选择技术高、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施工单位,发包价格不得高于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5、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优化,做好施工方案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综合考虑工期、质量、安全、造价,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有效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安排劳动力计划、加强材料计划管理、提高机械利用率,避免窝工、杜绝返工、减少材料损耗、节约机械使用费,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强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管理,及时进行合同价款调整和工程价款结算,严格控制由此造成的工程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
6、合同管理
加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合同管理意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办法。
加强合同管理机制,规范施工合同签订程序,合同中明确发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合同价款在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情况下的价款调整方法和依据,增强施工合同的可操作性。
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审批制度,严格把控结算审核制度,避免超前结算、超概算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勇.建筑工程项目超概算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2]王芳,沈如卫.对建设项目投资超概算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06,(4)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企业;采购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要提高自身实力。对于企业而言,物品采购已经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更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物品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采购渠道过于单一,采购效率较低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加强对物品采购的电子化管理建设,提高企业采购管理的质量。
一、信息化对企业采购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对企业采购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信息化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细化管理监督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中,严格落实物资入库管理、验收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从而实现物资管理的细化。第二,信息化能够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采购管理建设后,就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用于对采购数据的重复记录和填写,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企业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信息化还能使采购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使管理人员逐渐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向深层次的信息处理工作,促使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
二、企业信息化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信息化采购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采购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统一的物资管理系统,许多物资的采购数据与仓库的库存数据不完全匹配,一些数据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导致企业的仓库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库房信息管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重复现象。长此以往,会给企业的数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企业当前的采购计划、供应商联络和合同管理还都处于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对采购管理计划的控制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采购风险。最后,企业的采购流程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在采购物资时无法做到对流程的及时公开,因此无法及时采取各项监督措施。
三、企业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完善策略
(一)询价书管理信息化
企业在进行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可以根据询价方案制作出询价书,其包括报价截止时间、交货地点以及相关的采购措施等内容。采购员在编制完毕询价书后,可以根据实际采购情况和形势的变化对询价书进行适当的录入、修改和删除,最后将其发送给供应商,以便于供应商根据询价书对报价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
(二)采购方案管理信息化
企业还要进行采购方案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每次采购都是对采购方案的落实。在一般情况下,采购方案的内容主要受供应商及价格的影响,采购员在对采购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后,要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然后,企业采购部门才能进行方案实施。在管理采购方案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大对物资采购计划的执行力度,并根据合同规定时间对货物进行验收,从而提高企业采购方案操作的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三)采购合同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中,采购合同的管理包括对采购订单的审核与变更,以及订单的初始化和退回等工作内容。采购部门不仅要做到对采购方案的信息化管理,还要做到对采购合同的信息化管理。采购合同应该包含供应商和企业的名称、交货时间与地点以及采购数额、资金等基本信息,采购员要及时修改和删除采购合同。企业必须及时解决签订采购合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被有效监督,提高采购合同的管理水平。
(四)财务结算管理信息化
企业要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结算管理中去。企业财务结算管理主要包括出入库汇总、统计收发单据及申请付款等内容。企业应加强财务结算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对采购过程中所有的出入库清单、合同以及货款发票等进行审核和统计,并办理相应的凭证外,还要统一物资采购中的资金管理,定期审核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来源趋向,做好对资金流向的管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结算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五)企业计划管理信息化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对物资采购计划进行接收,也可以充分利用书面物资需求清单,对采购计划进行录入,从而实现企业对物资库存情况等信息的汇总,进而制定详细的物资采购计划,更好地开展企业下一阶段的生产工作和销售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采购管理中,对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利用信息化,提高采购管理的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赵赟莉 单位:尚美世家(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高雯.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导报,2016(05)
[2]国燕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的中小企业存货采购管理新探[J].财会月刊,2015(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