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批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审批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8年12月23日,涂某向A石子厂缴纳承包费50万元,A石子厂依约将石子厂交给涂某开采,并将石子厂的采矿权证、爆破证及公章、财务专用章、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及机器设备等资产交由涂某保管、使用。从2009年1月开始,涂某根据承包协议的约定,正式经营A石子厂,在采矿权许可的范围内自行开采,并自主经营、自主销售。2010年4月2日,A石子厂以与涂某的《承包协议书》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属无效为由,请求法院判决涂某归还石子厂及所有设备和证件。
一审法院认为A石子厂与涂某之间的承包协议书属采矿权变相转让合同,违反了《矿产资源法》第四十二条“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规定,因此,认定A石子厂与涂某之间的承包协议无效,判决涂某归还石子厂及所有设备和证件,并就双方的财产争议作了处理。
涂某不服,提起上诉称,其与A石子厂签订的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双方是承包合同关系,一审法院认定协议无效错误,请求依法改判。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予以维持。
二审法院判决以后,涂某以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本案的采矿权始终未转让,其与A石子厂签订的协议没有转让采矿权,实质是经营方式的变换为由,申请再审。再审法院认为本案的协议名为承包合同实为采矿权转让合同。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矿产资源法》第六条、《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采矿权转让合同属于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批准才能生效的合同,本案当事人没有提供采矿权转让经过批准的证据,因此,该协议无效,维持二审法院的判决。
本案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A石子厂与涂某签订的承包协议书是否合法有效。虽然一审、二审、再审判决都认定本案协议书无效,但各自法律依据及论证理由并不完全相同。一、二审判决认为本案的承包协议书属变相转让采矿权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绝对无效合同;再审法院虽然认为该协议属采矿权转让合同且无效,但其依据是该采矿权转让合同属于未经审批的未生效合同。也就是说,根据一、二审判决,本案的协议书无论何时都不会生效,自始无效;而根据再审判决,只要当事人依法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即可生效,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有效合同。笔者赞同一、二审判决的认定意见,其理由如下:
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采矿权,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被称为采矿权人。根据《物权法》及《矿产资源法》的规定,一方面,采矿权具有物权意义上的财产属性,另一方面,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加管制,具有浓厚的公权色彩。因而,考察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既应契合普通民事权利流转的法律原则及规范,又应满足政府监督管理、社会公共利益得以维护之需。根据《矿产资源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笔者认为,判定一份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转让方是否具备法定的转让条件。根据我国《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第六条的规定,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二)采矿权属无争议;(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受让方是否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的受让人,应当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或者《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探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一)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二)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的证明;(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四)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五)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六)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对与受让方的资格有具体规定”。
第三,是否属于法定的转让情形。根据《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采矿权转让的情形只限于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除此之外,采矿权不得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也作出相同的规定。
第四,是否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本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当事人双方签订采矿权转让合同之后,转让方应当向转让审批管理机关提出转让申请,在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得到确认之后,审批管理机关作出准予转让的决定时,采矿权转让合同方才生效。转让人和受让人持批准通知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在缴纳规费后,领取新的许可证方成为新的权利人。
认定一份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四项要素都具备。一般情况下采矿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欠缺其中任何一项,都会造成不同的效力瑕疵。具体可区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如果转让方不具备法定的转让条件,受让方不具备受让资格,则该采矿权转让合同因当事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而无效;
第二,如果转让方和受让方具备法定条件,但双方不存在《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及《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转让情形,当事人的转让行为可认定为变相转让采矿权的行为,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认定转让合同自始无效。
第三,如果当事人双方既具备法定条件又存在法定的转让情形,但未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若干问题解释一》应认定为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办审批手续的,应认定采矿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
本案承包协议的效力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我国法律法规对采矿权的转让设置了十分严格的前置条件和审批程序。相对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公权力在采矿权流转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采矿权流转绝非易事。这就使得许多当事人为了转让或取得采矿权,采取以承包、租赁、合伙经营、股权转让合同等形式来代替采矿权转让合同,达到转让采矿权的目的。
本案当事人虽以承包协议的形式出现,但从其内容及履行情况来看,涂某占有、管理、使用石子厂的全部资产,独占采矿权,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并独自承担生产经营的风险与责任,A石子厂除了能对承包人的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外,不能再实施其他行政管理。A石子厂作为发包人在向承包人涂某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之后,将石子厂的生产经营权利交给承包人,自己只保有采矿权的虚名,采矿权的主体实质上已经发生转移。因此,A石子厂与涂某的协议书名为承包协议,实际上是采矿权的变相转让。换言之,是以采矿权承包合同之名,行采矿权转让之实。
依据《矿产资源法》第六条、《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采矿权的转让只适用于特定的几种情形,即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本案中,当事人双方并不存在上述几种法定的转让情形。所以,当事人之间签订的采矿权变相转让合同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转让情形,也就无所谓是否办理审批手续。笔者认为,再审法院对本案的定性值得商榷。
再审判决认为该协议是由于没有履行登记程序而无效,究其原因,是未考虑到本案受让人的主体资格问题。依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列举的采矿权申请人应提交的证明文件来看,国家对采矿权人的要求非常严格。如要求申请人提交“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这意味着,自然人实质上是不可能成为受让人主体的,即一般只有依法设立的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才有资格成为探矿权、采矿权的受让人主体。因此,本案是由于受让人不具备受让人资格而无效,而不是由于没有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而无效。
篇2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63-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科研单位感到科研经费相对充裕、科研条件大幅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证项目执行质量的压力。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及其效益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变成研究所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在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2011年,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针对前述《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财政部、科技部就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有关事项,发出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上述经费管理的文件成为研究所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制度依据。
目前,就笔者所在单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是:科研处负责项目经费和合同管理,受理预算合理变更备案;研究室审批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管理,审批项目组长提出的预算合理变更;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审核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和手续的完整性。科研经费使用采用项目组长负责制,对其管理的项目经费开支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其具体做法是:
1.采用预算控制的方法控制支出。项目经费下达后,由科研处根据项目合同开设“经费卡”,“经费卡”反映项目年度经费总额和预算明细科目。支出时,财务处记录“经费卡”,对无预算或超预算的不予支出。
2.严格项目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建立由分管所领导、室主任以及项目组长的三级审批制度。经费支出时,需由经办人员、项目组长、室主任签字后办理报销(其中:5000元以上经费支出须由分管所领导审批,采购材料的需要验收人签字)。
3.科研合同统一管理。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及相关业务合同由科研处负责归口管理。科研项目1万元以上的采购、委托加工等合同需由室主任签字确认,提交科研处审核,超过限额由分管所领导审批后执行。科研处审批不超过10万元的合同,副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30万元的合同,正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50万元的合同,50万元以上的合同由研究所常务会议审批。
二、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研究所争取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额成为衡量单位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大家特别关注争取项目数量和金额,对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重视不够,且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存在课题科目支出与相应预算不相符的情况,项目直接费用预算调整的申请及单位审批文件不齐全。
部分消耗性实验材料采购和使用缺乏监管。实验材料由项目组自行采购,主要采用电话询价、网上查阅供货单位相关材料信息,再通过项目组价格谈判完成采购任务,项目组内部有入库验收和领用手序。但研究所的科研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材料采购和使用也分散在多个地区,不可能都通过研究所本部直接监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采购中试产品(样机)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中试产品(样机)单台单价较大,报销时直接在专用材料列支,缺乏监督,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没有尽到保护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责任。
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存在专家评审费发放事项不明确,评审费发放表上未能反映专家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咨询的方式以及工作天数,无法确定是否超标准发放咨询费。
劳务费支出存在一次领取多月费用的情况,原始凭证没有填写具体劳务内容和劳务期限。
在报销各类知识产权专利时,原始凭证均未反映专利名称及内容,缺乏该专利费支出与相应的项目研发内容是否有关的支撑依据。
科研人员在财政资金支出中未使用公务卡的现象比较多,财务部门对此审核不够严格。比如有部分材料采购、差旅费等支出没能使用公务卡结算。
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对参加单位以及报账单位资金使用难以进行监管。目前,一般科研单位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单位除了研究所、高校外还有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何有效地监管外拨经费也是目前的一个难点。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由于科研项目存在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项目立项时,往往侧重技术内容的论证,缺少专业人员在项目评估方面就资金运作、费用开支、国内外相应项目研发对资金需求管理的科学的预算评估。由于预算编制时考虑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造成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列支,而在实际研究时又产生必须开支的费用,造成了在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出现了经费支出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
2.科研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侧重争取项目的数量、到位经费的多少,承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后跟踪项目进展、项目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常会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监管。
3.财务部门承担单位全部经费收入支出的核算工作,尽管对项目经费实施了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但财务人员对各类项目的规定要求不是很清楚。有些会计科目设置可能不合理,只注重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核算,忽视了各个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对科研经费的取得、使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了解,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其作用。
4.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支出缺乏计划性,对经费管理办法学习不够,对经费开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多少,与科研人员绩效工资以及评职称等切身利益有关,使得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项目数量超过实际承受能力,无法保证每个项目都按项目计划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1.在国家层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进行系统化改革,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在单位层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梳理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认真整改,修订、完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强化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完善单位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实验材料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出国费管理办法、劳务用工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资金支出。
3.加强宣传和学习。近年来,科研人员财务规范意识日益增强,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的现象。单位应定期组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认真学习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对项目技术层面进行管理,还需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财务部门除了审核经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还需审核支出与预算是否一致。单位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深入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杜绝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
4.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单位应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建立有效的预算评审机制。可以组织科研、财务等专家对拟申报的科研项目预算进行评审,审核预算结构是否合理、测算依据是否充分、预算支出是否反映真实需要等,涉及对外协作经费的,应与协作单位加强沟通,注重协作单位和参与人员与本项目的相关性。
5.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项目执行阶段的过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充实必要人员,了解项目预算明细,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加强经费报销审核,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优化单位内部资金支付管理程序,加强账务核算和资金支付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预算执行系统软件,建立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
6.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主持单位应加强与项目合作单位的联系,要求其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项目合同、经费预算等内容执行项目,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合规。主持单位应定期派出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去合作单位查阅资料,使外拨经费的使用与任务并行,对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 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篇3
关键词:合同管理 利益 风险
近年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坚持从依法管理合同,规范企业行为入手,积极探索加强合同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突出预防为主,注重行为规范,逐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归口办理,分级审查、审批,各负其责"的合同管理体系,维护了企业利益,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矿井先后获得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确保合同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规范机构建设。成立矿合同管理领导小组,矿长、书记任组长, 总会计师、矿长助理(分管法律)任副组长,涉及合同业务的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法律事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合同的管理、检查、指导、监督和考核等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合同的签约和履行是一种法律行为,规范其行为是企业参与竞争,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尤为重要。为此,矿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合同管理制度,明确了合同管理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权限,以及有关合同签订的程序和规则,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强化监督检查,规范约束机制。抓好合同管理,必须齐抓共管,建立良好的合同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一是实施合同审查监督,所有签订合同的项目,法律事务办公室、纪委、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均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监督。二是实施招投标监督,凡招投标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纪委全程参与监督。三是实施效能监察管理,每年列出计划,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效能监察,其中合同的签订、履行被列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对合同的合法、有效运行起到监督作用。四是实施合同验收付款监督,凡合同项目完成后付款前,必须由法律事务办公室、工程环保部、纪委等相关人员现场按合同约定内容进行验收合格,并各自在合同验收付款通知单上签署明确意见后,财务方能付款。五是实施全方位监督,通过开展不定期的合同自查和矿组织的合同管理检查等形式,实施监督管理。
二、严格程序,促进合同规范运行
--规范合同审批程序管理。为落实合同审查、审批责任,实行分级归口办理,分级审查、审批制度,不论是报集团公司审查审批的合同,还是矿自己审查审批的合同,在正式签订合同前,均按照规定的审查审批程序办理,即每份合同都应附上合同会签审查表,由业务主管部门、纪委、法律事务办公室逐一提出审查意见并整改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方能正式签订合同。没有按程序进行审查、审批的合同,法律事务办公室不得加盖合同专用章。
--规范合同签订行为管理。严禁工程先开工,其他交易行为先履行,而后补办合同的行为,确因生产、安全急需和抢险救灾,需要先开工或先履行后补办合同审查审批手续的,必须事先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向矿法律事务办公室报告,否则,不予审查补办合同。
--规范合同经办权限管理。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经办合同的授权范围,凡违规越权经办合同的,法律事务办公室一律不予受理。
三、把住关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严把合同签约关。一是对对方的主体资格,资质资信、资金状况、履约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和审查,对主体资格不合法,资质资信、资金状况、履约能力差,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出现较大问题的,终止与其签订合同。二是推行招投标办法。对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严格按规定实行招投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三是加大重大合同审查力度。对这类合同,高度重视,除自身进行严格审查外,还必须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矿相关部门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更加规范、完善。四是对金额较大的项目,采用示范合同文本,避免因合同主要条款不完备出现失误。
--严把合同协议关。凡是涉及安全的工程建设、设备改造、安装等合同,合同经办部门都必须制定该项工程的安全协议,并经生产技术部、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一并送交法律事务办公室审查,否则,不予签订合同。
--严把合同结算关。一是注意合同履行结算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归档。不仅收集好合同文本,还要及时收集合同履行中形成的中间材料,如合同变更书、附件、传真件等。二是加强合同履行结算中的验收和付款管理。没有书面合同、未经相关部门及法律事务办公室审查的合同,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合同验收付款通知单"手续的,财务部门不得付款。
四、狠抓基础,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篇4
一直以来,@@@@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自2008年以来,连续获得第十、十一届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获誉称号。为促使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方面迈进,现将@@@@合同管理自查报告简单汇报如下:
一、严格审查,履约到位
目前@@@@合同种类繁多,数量大,主要涉及到工程、设备安装、设备采购、承包、运输以及劳务合同等。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按照重大合同、重要合同和一般合同的分类特点进行严格管理。今年以来已经完成签订的合同60余份(不包含未回收部分),标的额达1000万余元。面对合同类型多,标的额大,履行周期长等特点,从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出发,凡是涉及到@@@@的重大经济合同均由业务部门参与洽谈、起草,并报公司研究确定,最终由公司审批签订,杜绝了在合同、信用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职责不清,职权不明的问题。在合同招投标过程中,合同条款按照标段特点进行专项设臵,在招标结束后,再根据中标人在投标阶段的 - 1 -
各种承诺和方案特点全部写进行合同条款中,并且在合同谈判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做到严把法人资格关、个人身份关、合同条款关、履约能力关、资信等级关、担保能力关。由于@@@@重视合同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履行合同方面争取了主动性,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合同、信用事故,未出现一笔合同纠纷,做到了合同、信用管理工作“零失误”。
二、完善建设,提高水平
@@@@编制完成《@@@@合同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合同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指导书》,根据公司合同管理实际运行需要,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多次进行修改、讨论,确定了@@@@合同全面管理、全程控制、分工协作的原则,完善了各类合同的签订、审批、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流程,对合同基础管理、合同责任等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责罚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另外为使合同管理做到了有人负责、有据可查,@@@@设立了合同管理员,主要负责合同保管、分发、统计和归档的工作。同时重视建立健全合同台账工作,注意保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合同档案包括招投标文件到合同文本、重要的会议纪要等与合同相关资料),按时更新合同履行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规范管理,杜绝风险
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合同管理工作,所有合同条款、签订手续和形式均由签订部门管理,并确保程序合法,杜绝了不完善和不合法的合同的出现;依法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协助合同承办人员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会同合同承办人员办理有关合同文书,建立合同档案,有效制止了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行为;在对外- 2 -
签订合同时一律使用合同示范文本,针对不同的合同类型,根据公司编写的常用合同文本,完善的合同文本的运用,结合签订审批流程、授权委托制度的推行,使得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极大地降低了合同的法律风险。
篇5
对从事融资租赁经营资格的审查,是我国对融资租赁业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由于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不仅仅是从事租赁,还包括其他金融业务、国际贸易等,因此,国家对这类企业实行严格控制,未经行业监管部门批准,其他企业不得以融资租赁作为常业经营。否则,即应认定所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无效。
首先应当肯定的是,融资租赁是一项金融业务,经营金融业务的资格必须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4、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显然,此规定将金融租赁作为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此条款并未以投资主体作为区分是否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标准。
同样,如果由人民银行(现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吸收外资的话,仅由银监会批准是不够的,还需由商务部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批。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也将金融租赁列为金融业务。而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却无需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仅履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的审批手续,人民法院不得不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认可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合法性。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没有一部规范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法律,导致行政权限划分不清有关。
融资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方式的多样化是租赁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租赁方式,就包括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赁、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等。实践中,还有各种不同租赁方式的结合。在审理不同融资租赁方式下的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不仅对采取《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以租赁方式进行的融资租赁交易予以承认,而对于当事人之间约定的、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范的、具有创新性的租赁方式不会轻易否定其效力。
融资租赁物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涉及融资租赁物件时,统一使用了租赁物的称谓,没有对租赁物给出一个清晰的概念和限定,而将这个问题留给了融资租赁的实务、监管和司法部门去解决。《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采取概括的方式规定:“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
篇6
往年未履行完合同119份,涉及金额约为263531.32万元。其中,总承包合同3份,金额137477万元;材料采购合同33份,金额 1188.86万元;设备采购合同1份,金额17.7万元;设备租赁合同32 份,金额1547.66万元;劳务分包合同25份,金额24399.39万元;专业分包合同3份,金额80102.82万元;其他类型租赁2份,金额23.36万元;其他合同20份,金额18774.53万元。
单价300万以上的合同共49份,均按照《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了合同审批。
所有的合同都采用了公司的标准文本合同(海外项目与当地公司法人签订的合同适用的是当地国家的合同范本),对进入公司黑名单的单位坚决不与之签订合同。
合同都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结算支付,由于个别地材涨价等特殊情况时都与对方单位签订了关于更改材料结算支付方式的补充协议。
合同管理部门定期到项目上检查合同管理情况,并对各项目的合同情况作出总结说明。在近期的自查中发现个别项目的合同中存在不盖启封章、资信调查资料无对方单位盖章、授权委托书授权内容不全等问题,检查后项目进行了整改,降低了合同中存在的风险。
2016年新发生一例诉讼案件,案情简要为行驶过程中发生刮擦,没有聘请律师。案件由专人负责处理,已处理完毕。
海外公司各项目配备了兼职的合同管理员,根据海外公司的合同管理办法项目上制定了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不分合同金额大小都需要签订合同,项目上没有合同审批权限,所有的合同都报海外公司审核。合同的签订首先是在项目范围内审核,项目经理签字同意后,再报海外公司审核,海外公司审核批准后,再回复项目或者是同意签订合同或者是需要报集团批准。这样一份合同的签订经过项目、海外公司、集团公司的审核,能最大可能避免在合同中出现的风险。
合同管理不是仅合同部门在管理,而是整个参与公司管理的多个部门联合在管理,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无合同不入账付款,无合同不接收发放,无合同不结算,无合同不进场,从各个角度出发来完善合同内容。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风险。
我们在法律合同工作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法律合同管理的一些小处、细处还没有真正去完善、重视它。个别同志还没有养成要依靠法律合同来保护项目利益降低风险的想法。
篇7
关键词:财务体系;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7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符合本单位财务工作规程的内部控制制度。
1、财务体系的建设
财务体系是指财务机构、会计人员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机结合,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财务体系。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职务,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例如,对于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和制约; 对于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必须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对于重大决策事项,应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签章,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案等各环节责任要明确。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除了上级部门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可以遵照实施外,单位应当制定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收入支出管理办法等到内部管理制度。适当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按照事权和财权匹配的原则,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对于规模比较小或者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单位,上级单位可以考虑收回其财务管理权,只在这些单位设立报帐点,规模比较大的单位应尽量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确保全单位财务管理政策统一,会计核算集中。例如对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可以遵循以下的方法: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帐外帐;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严格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建立收入分析和对帐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发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对帐,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明确各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单位应当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控制包括对审批的权限和级别进行规定,包括分级审批、分额度审批、分项审批等方式。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加强支出审核控制,财务部门在办理资金支付前应当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交易所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签字或盖章。通常对原始交易所也应做出明确要求;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加强资金支出和会计核算控制。财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出业务,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的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帐簿,涉及合同或者内部签报的,财务部门应当要求业务部门提供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或内部签报作为帐务处理的依据;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为单位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对于支出业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强化内部审计
强化内部审计,不仅要提高内审职能的地位,保持其与被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设置专职人员,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杜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正常施行,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促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紧密结合,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原北京某区教委出纳员周某分三次挪用公款达211元,被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但200万元的教育资金却难收回。15年前,周某到北京某区教育局财务科做出纳,15年的工作经历,周对教育局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其中的漏洞也心中有数。周说:“我可决定提取现金的数量,支票也由我处理,可随时加盖印鉴。在每月同会计对帐时,我同他们只对总额,而不进行明细帐核对;也没有定期的内部审核。另外,我挪用公款,银行帐上有反映,但我们的银行对帐单由我保管,单位也不易发觉。”从案例可以发现,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出纳员权限过大,支票和印鉴一人保管,这就给他挪用公款犯罪提供了机会。其次定期的内部审计没有到位,周某15年的财务工作都没有内部审计,是导致事业资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篇8
财务部在总结2018年7月自与建设公司分离后的财务管理中涉及的要点和难点,在做好本部门日常核算、监督、资金、合同、档案、涉税、报表与分析,以及发票管理等之外,结合公司2019年经营管理实际,拟定年度财务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为公司提供数据依据和强化内控机制
针对公司独立运营以前的经营管理定位、集团监察审计部在对2018年12月31日前的全面审计调查中提到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独立运营以来部分职能部室组建过程中出现管理经验提升过程中的一些审核不到位现象,为在2019年符合集团、公司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财务部从以下方面落实: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拟定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为宗旨,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各项报销行为,结合公司各部门事权划分着手拟定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办法。
继续就报集团审批的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的审批进度进行跟进。
适时出台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目前这两个办法在会签中。
2、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结合集团出台的内部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调整工作,以及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对原财务系统中设置的科目和辅助核算项目进行梳理,并进行重新设置及调整,以满足不同管理层面的需要。
3、进一步加强报销审核,发挥财务监督职能
纠正以往报销中存在的报销单填写不规范和相关职能部室审核不严谨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各类报销事项的规范化填写和审核工作,其别是涉及相关部门的审核环节,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无误的报销事项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审批流程,部门审核要对本部门报销事项负责,特别是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严格执行集团和公司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杜绝走形式,避免因审核不严带来管理隐患,从而起到公司内控管理的目的。
4、履行好合同会签职能
对合同会签中涉及的相关财务结算条款提出财务意见,与会签部门一起严把会签关,从源头抓起,避免因合同会签不严带来的隐患。
5、继续做好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宣贯工作
财务管理制度宣贯:自公司独立运营后,财务部对以前的财务管理制度陆续做了修改,修改后的财务管理制度发文后,财务部对相关制度规定负责做好解析,并做好新制度的宣贯和衔接工作。
税收政策宣贯:营改增全面实施以来,国家税收政策也不断出台,特别是对发票管理上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和合理规避税务风险,财务部会及时做好相关税收政策的宣贯工作,也同时希望各部门能予以配合,共同努力使公司利益最大化。
二、做好公司2019年度全面预算分解工作的设想
根据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二上”“二下”的工作要求,公司2019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已于2018年11月13日启动,并于同年12月8日上报了公司“一上”预算方案,目前正处于集团各预算管理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公司“一上”的预算方案审核中,公司最终2019年全面预算指标要根据集团“二下”确定。为了全面落实集团下达的2019年预算工作,根据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的相关考核要求,公司拟定就集团下达的全面预算指标分解下达给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管理,预算管理部门要结合公司各职能部室及项目监理部实际,细化制定相应的预算目标管理办法,并将部分预算指标分解到相关使用部门。
具体预算指标分解管理初步设想:(二次分解、报销管理及考核)
1、集团2月份“二下”预算指标,并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后,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年度内预算项目指标下达给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分管的预算项目(带*为分解指标)如下:
1)办公室(党工团):负责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含无形资产)*、人工成本(含多元化用工和借用人员)、车辆使用费(燃料费、交通费、修理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协会费、宣传广告费用(宣传片制作、标识标牌制作费)、低值易耗品购置*、水电费(含项目部)*、电话费(含网络费/项目部)*、车辆外修理费*、租赁费(班车、办公用车、办公用房、项目部临舍、盆花)、办公费(报刊费、打印装订费、办公耗材、办公用品、快递费、工具书资料费、刻章费)*、团员经费、退休经费、计生经费、年金账户年费、食堂经费(含项目部食堂)*、本部门中介服务费(资质、档案)、信息服务费(支付信通公司)及差旅费等预算。
2)工程管理部:负责安全生产费用(依据集团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本部门中介服务费(安全标准化技术服务费)及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3)总工室(中心试验室):本部门中介服务费(ISO咨询费/认证费/专家评审费、科技查新费)、中心试验室设备检定费、委外检测费*、检测系统年费、养护室改造费及差旅费等预算。
4)经营企划部:负责工程监理收入、联合监理作业费、招投标费(投标前打印装订费)及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5)项目监理部:本部门差旅费等预算
6)计划财务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保险费、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水利基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本部门中介服务费(审计)、信息服务费(税控系统)、差旅费及其他未列入上述费用的预算,其他职能部室配合。
2、预算管理部门按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预算进一步分解(预算项目中带*号)下达给使用部门,使用部门按分解下达的预算实施控制使用。
篇9
关于部分设备设施存在闲置浪费现象的整改情况:
关于我公司固定电话使用效率低的现象,目前已进行了整改。通过整合办公区域,实行业务部门集中办公的方式,将原有的 部固定电话进行全面梳理,裁撤掉其中利用率较低的 部,将目前全公司使用的固定电话降低到 部。
关于办公设备使用效率低现象的整改情况:
由于公司机构调整人员变动,公司原有人员 人,目前人员精简至 人,致使部分办公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目前已经对办公设备中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进行了统计,其中电脑固资帐上实有 台套,在用电脑 台套、划拨园区服务公司 台套、闲置 台套。打印机固资账上实有 台,在用 台、闲置 台(损坏,待修)。 年公司业务拓展预计引进部分相关人才,到时闲置办公设备将配备给新进人员使用。剩余办公设备将按照《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发[20 ] 号)规定,结合实物情况履行封存、利旧、报废等手续。
关于卫生间长流水现象的整改情况:
关于卫生间长流水现象,我公司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于20 年 月底前将卫生间漏水部位进行了修复,已彻底解决了长流水现象。
关于实物资产管理及交接的整改情况:
针对人员变动、20 -20 年度实物资产交接手续不全现象,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发[20 ] 号)、《 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 发[20 ] 号)要求,结合 实际拟重新修订《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0 年印发)。目前公司已经拟定完成《 员工离职办理的管理办法》,完善人员变动情况下固定资产实物、交接、台账等管理制度。
关于 产品积压现象的整改情况:
针对部分 产品库存时间过长,贬值较多情况。办公室与业务部门沟通,提出 产品处置办法。对还有销售价值的 产品,利用多种渠道拓宽销路尽快使资金回笼。对于已无变现价值的 产品如活动定制产品、过期产品采取报废处理。对 等具有一定保留价值但无变现价值的产品部分留存作为资料,剩余采取报废处理
关于无外聘员工管理办法的整改情况:
根据《 人员招聘与配置管理制度》( 发﹝20 ﹞号)及《劳务用工管理办法》( 发﹝20 ﹞ 号)的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修订了《 人员招聘与配置管理制度》,完善了用工制度及劳务的日常管理。
关于实物资产交接手续缺失的整改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 关于员工离职办理的管理办法》规定:解合人员(辞职、离职)均应向办公室人事领取《离职/调离人员业务工作交接单》、《离职交接表》,按该清单要求,在离开公司之前办完有关工作移交手续,其应领取的工资及离职证明,在所有手续办妥后给予发放。
针对项目审批立项不到位的整改情况:
在建工程管理不到位,内部工程项目未见审批立项。制定 《立项审批制度》,并制作《项目立项风险评估研判逐级确认书》、《预算审批单》以及《立项流程图》。
篇10
为加强公司系统备用金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效率,规范员工因公借款程序,夯实公司成本费用核算,避免资金损失,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用于公司总部、各子(分)公司。
二、开支范围
(一)购买办公用品、宣传及学习资料等支出;
(二)食堂采购款、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
(三)汽车修理费、油料费、过路过桥费等支出;
(四)诉讼费、咨询费、事故处理费、员工体检费;
(五)办公设备、机械设备日常维修费;
(六)确实无法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的零星支出;
(七)项目部办公费用及零星采购支出;
(八)其他。
三、借支额度管理及签批权限
本办法中的备用金分为:常用备用金、专项备用金。
(一)常用备用金额度管理
常用备用金借支额度原则控制在2万元;项目部备用金按项目合同总价划分:
1.项目合同总价1000万以下:2万元;
2.项目合同总价1000万-5000万:3万元;
3.项目合同总价5000万以上:5万元。
(二)专项备用金是指为从事某项工作所需支付的特定用途的备用金,专项备用金的金额以预算费用略有余地为限,根据实际情况分次借支。
四、借支程序
备用金借支严格按照先预算后借支的程序执行,备用金申请部门(项目部)需事前编制备用金预算申请表(附件1)经部门(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后再申请借支备用金。
常用备用金额度在2万元以内(含2万元),由公司分管副总签批,超过2万元的,由公司主要领导签批,专项备用金、项目部备用金一律需要单位主要领导签批。
借支申请及审批流程如下:
借支人员按照已审核的备用金预算申请额度填写备用金借款审批表(附件2)部门(项目部)负责人签认财务部审核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批将预算申请表及借款审批表一并报单位财务部办理备用金借支手续。
五、报销程序
(一)在财务部审核支付备用金后,借款人应在30日内到财务部门报销结算,冲销备用金;因特殊原因需延长报销时间的,需经单位领导批准同意;
(二)食堂采购及驾驶员借支备用金原则上采取年初借支、年末冲销方式进行核算处理(项目部除外),期间正常开支按照费用报销管理办法进行相应核算管理;
(三)购买物品、货物等实物的,必须由接收人签字、部门负责人审核,才能凭验收入库单和发票到财务部门报销;
(四)用备用金支付本办法规定的其他开支,按正常报销程序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五)备用金借支人因故不能亲自报账,而委托他人代办的,应有书面的委托凭据;
(六)借款人办理报销手续时,财务人员应查明报销人员原借款金额,对报销的超支款项应及时支付,对报销金额低于已借支金额的,应让其退回余额以结清借支账;
(七)财务部每年12月25日前完成当年备用金借支清理,确保备用金挂账额度清零。
六、使用管理
(一)使用备用金的各部门应设专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人员)负责办理备用金的领取、支付和报销手续,并对备用金的安全负责;
(二)财务人员应依据备用金管理台账(附件3)及时清理拖欠备用金;对发现拖欠备用金报销的个人,采取下达《备用金催缴通知书》(附件4)的方式催缴;
(三)人力资源部在办理公司人员退休、调动、离职、辞职等事项时,应先到该人员所在部门、财务部核实相关借款情况,对未核销的要先归还借款再办理。
七、使用原则
(一)备用金使用制度要严格按照预算明确的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转借他人或用于其他用途;
(二)非因公原因不得借支。
八、检查与考核
(一)财务部应按季度对单位各部门、各项目备用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公司财务部应不定期检查各子(分)公司备用金管理工作:
1.检查是否存在挪用或占用公司备用金的行为;
2.检查是否存在超过预计还款时间尚未结清的备用金;
3.检查是否存在用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单据冲抵备用金;
4.检查是否存在谎报用途套取备用金;
5.检查是否存在以坐收坐支形式使用备用金。
(三)检查各部门及个人备用金时,一经发现备用金超范围转存、挪用、私借、未缴清等,在报经其部门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财务部将采取工资扣抵的形式予以追缴并向公司纪检部门汇报相关情况,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部门负责人、备用金管理员)责任;
- 上一篇: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
- 下一篇: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