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8 17: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篇1

在现代生活中,人事档案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同时还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这是由于人事档案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证明,它包含着个人的学历、社会管理、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有助于社会公共信息的建立。另外,从公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在招聘时人事档案是他们考核的重要信息。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工作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是记录这一切变化的载体,通过人事档案的完善,可以清楚发现员工的工作历程和改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人员进行调动、任免时,都需要对员工的思想道德、个人经历以及工作经历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这种状况下,事业单位除了通过员工人际关系进行调查了解之外,人事档案就是事业单位考核最为直观的资料了。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更为全面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衡量,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有助于促?M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

公益事业单位一般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因此,在与其他未来必将被推向市场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对比时,公益事业单位更为稳定,从而近年来成为众多求职者眼中的“香模摸”。而“逢进必考”目前已成为公益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一般方法,但是“事业单位考试”这种形式上公正的方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暗箱操作”。这是由于公益事业单位在人员录用时拥有“条件自主设定权”,包括招聘人员的学历、专业等条件都是由事业单位自行制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人设岗”、“因人设条件”的弊端难以杜绝。而且,即使考试公正,在面试环节,也难以消除其中的人为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多遵循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而这一法律条文最近一次的修订还要追溯到 1998 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用人制度都在不停的更新迭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了,因此,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其工作。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僵化,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公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主要施行的是身份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经过时间的累积使得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逐渐僵化,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也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公益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为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长期实行的是“编制基本工资+职称工资+津补贴”,在这样的待遇执行方式中,员工难免滋养出“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从而造成公益事业单位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员工招录制度、管理制度的管理,其还包括职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培训制度、退休制度的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制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协调和完善,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公益事业单位去改革和优化。

(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十分重视,这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本身是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而形成“说起来重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形,而且由于人事档案整理间隔过长,常常会出现人事档案信息缺失、滞后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性的认知,公益事业单位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程度认知不足,意识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因此,在履历表填写抑或是年度考核评定时,尽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已再三强调资料填写正规性和标准性,仍存在部分员工随意填写,在不确定信息,如入党时间、入党联系人等,不经事实求证就以自己的想法肆意填写,从而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担。

(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增强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包括员工学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政治审查等多方面的材料,按照相关规定以上资料必须使用 16K 规格的公文用纸,但是往往在人事档案整理时,可发现上述资料规格用纸五花八门, 如16K、A4、A3;而且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尚且没有规范标准的登记表和统一的装订标准,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不仅书写麻烦,在纸质文档归纳和整理方面更是耗尽了人事档案管理职员的心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助于人事档案的收集与归纳,还能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上的信息化程度水平还远远不够。

三、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决策

(一)建立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有国家出台的《公务员法》对其辖属内的职员权利义务、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企业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则有国家出台的《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其辖属内的职员的权利义务、职责范围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定,但是目前专门针对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暂时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公益型事业单位在所有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单位数量还是其辖属的职员数量上都是占大部分的,是相关领域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国家应出台公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其辖属下的职员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社会保障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其义务、权利和福利,从而规范化、标准化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二)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制度,统一公益事业单位岗位招录条件,防止事业单位任意更改录用条件,其次,在面试环节采取异地混合面试专家组开展面试,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保证招录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十分可观的,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适用于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招聘职员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保险问题,保障在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四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监督制度,完善的制度还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对制度的有效执行则需要完善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因此,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健全相??的考核监督机制。

(三)增强员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人才资源是促进公益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无论是公益事业单位还是其辖属的职员都需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针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应配置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能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创新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尽职尽责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需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并规律性组织单位员工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宣传落到实处,帮助事业单位员工树立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增强其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

(四)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关键。公益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汇总应采用统一标准的规范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标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单位还需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时代,衡量一项工作先进与否,主要是看这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益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公益事业单位应开发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从而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篇2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实验室的档案建立和完善在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正确、全面反应实验室建设的历史,实验室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衡量单位实验室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标志,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0。本文就如何根据实验室档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以及属性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建立起实验室档案,进而更好的利用实验室档案,规范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1 实验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创新及提高质量的主要依据:实验室档案如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使用方法、检测依据、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检测最终结果等实验体系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结构、专家审查督导情况、上级检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都将通过文字记录归类整理后保留下来。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成效,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质量。

1.2 制定新的实验室工作计划:对历年的实验室项目、使用方法、实验手段的记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经验,发挥优势项目,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有助于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一套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法。

1.3 实验室档案是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是单位创新提升疾控中心立足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验室工作又离不开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即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方法及故障排除措施的详细记录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如:同一类型而型号不同的仪器其性能、准确度、灵敏度都不一样,使用过程中的这些详细记录给后期的实验室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参考性和选择性。

1.4 实验室档案有利于合理运用精密仪器及仪器设备的合理配备,更好地为单位创两个效益服务:利用实验仪器的使用记录,可以得出仪器的使用效率,也就可以分析出哪些仪器是实际工作必备仪器,哪些仪器是在条件具备时才可购置的仪器,这样就可优化利用单位投入的有限设备经费,从而避免盲目采购仪器设备给单位造成浪费;另外,以前的使用记录会详细记录操作者在使用每一台仪器的运行情况,如各种技术指标是否符合使用情况,维修率的大小、维修是否方便等,以此为单位实验室提供仪器使用的基本信息,也为今后单位在购置仪器设备时选择合适的厂家提供重要的参考。

2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档案建设范畴

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档案归档内容不同于单位的整体档案管理,在参考

3 做好实验室档案的保管工作

做好保管与利用的有机统一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保管工作绝不是阶段性和过渡性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保持性、常规性的工作,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出现在如遇资质评审时便加大力度突击整理。审评结束便束之高阁、无人间津的现象真。由于疾控中心检验工作的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寄生虫病原体检验等多个专业,因此对各实验室收集的基础资料,均需要事先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档案材料进行归档。对档案材料的保管,原则上绝大部分档案材料不具有保密性,需要做的工作是采取措施预防有可能发生损坏和丢失档案的各种因素。在平时实际运用工作中,坚持立足长远,保证当前,不仅强调保护档案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利用方便。采取半开放式管理办法,即单位有专人保管,实验室设立专门场所放置,每时每刻均可方便查阅或借阅,配合好疾控中心管理员进行定期检查与整理以防损失和丢失,井按时补充新的档案材料。为此我们特制定检验实验室档案借阅办法,并对借阅的档案进行登记,随时追踪档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集中管理,而平时又需要用的资料,采取实验室有关人员自己保管,由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文档目录并实施跟踪监督。

4 档案的运行规苑管理

档案的建立和运用,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目前档案管理的制度很多,上至国家档案法,下至单位档案管理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建立检验实验室档案的过程中,按照疾控中心现有的各类档案管理制度。如《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归档特点。从归档、分类、排列、编号装盒、编制检索等方面加以规范。在管理方法上,既兼顾手工管理的传统技术,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实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双重管理办法,并逐渐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行电子文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疾控中心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色,作为一个疾病预防提供准确科学信息的中心,其技术含量高、设备精良、人员家质要求高,因此具有工具材料的资料整理在管理上力求要准确、完整、连续性、可溯源性和统一性,搞好实验室档案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档案。只有高效发挥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才能将疾病预防工作做得更准确更完善。因此,在逐步搞好档案收集保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其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挥档案的现实作用和长期作用,现时作用即为规范当前各项工作服务,发挥在收集档案时促使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工作,来支持档案建设,从而完成相应的内容。长期作用即主要为制定建设规划服务。利用档案对已做事情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制定建设规划和指导今后工作服务。通过两方面的作用,最终目的是规范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5 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中学;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内容;特点;问题;对策

中学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中学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因此,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的。

1 中学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学校教育工作以教学活动为主体。中学教学档案归档范围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各种会议记录等。

1.2 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1.3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1.4 学科、实验室、后勤工作建设、课题、论文类。包括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后勤工作建设、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课题、论文的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1.5 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实验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1.6 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等。

1.7 招生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等。

2 中学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2.1 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招生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各处室、各教研组、实验室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等。

2.2 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教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2.3 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各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教学工作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 中学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对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3.2 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各中学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各部门对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于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4 加强中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4.1 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行政办、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管理,行政办为一级管理,教务处为二级管理,教研组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处档案管理由教务干事兼管,教研组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4.2 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4.3 组织检查,增强档案管理责任:针对教学档案分散性、系统性、周期性的特点,学校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如新学期开学之后,可以开展全校性的对上学期教学档案归档的检查工作,并进行评比打分;而平时的一些较大型的活动后,可组织抽查,比如教师培训、学生技能大赛、校运会等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检查,督促全体人员养成及时收集教学档案的好习惯。

总之,学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成败,也是衡量学校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对档案信息的要求将更高,作为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使教学档案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绍华.《档案的作用——实例》辑录之二[J].档案学通讯;1980年01期

[2] 刘旺福.《档案的作用——实例》辑录之三[J].档案学通讯;1980年02期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38-01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科研及对外服务的重要基地,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实验室档案的作用

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历史记录,是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一种形式。它对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促进科研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合理配置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室档案是配置实验仪器设备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验室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购置仪器设备时可先查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分析每台仪器在实验中的利用率,从而得出使用效率,进而最终确定要购置哪些仪器设备。此外,仪器设备的维修记录有助于购置仪器时选择合适的厂家,也有利于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2.改进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档案本身是实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对零散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后归档而成的。它可以给实验管理及实验教学提供大量有益的经验和依据。

3.保障科研实验

在进行科研实验时通常要用到一些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一般都比较复杂,关于这一过程的准确细致的记录均保存在实验室档案里。

二 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从建设、发展到完善这一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反映整个学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长远的管理意识,存在严重的短期行为思想,平时不注意收集和整理实验材料,只对实验室的重大活动进行记录且记录不完整不规范,有具体措施却没有书面文件和资料存档,上报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规划、计划、报告、总结……也没留底保存,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材料不能及时为实验教学服务。

2.规章制度缺乏

许多高校对实验室档案的建立没有具体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没有制定规范的院系、室两级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另外,学校在进行年终目标考核时,也没有将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范围内。

3.实验师资配备不完善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除实验员外就没有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实验档案管理人员,而实验员又不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不能规范地对实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长期存放积累下来的资料杂乱无章,根本无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和立卷要求进行分类归档,需要用时难以分辨和查找,而且有些资料残缺不全,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的质量。

三 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意识

实验室人员要不断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做好实验文件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及时地填报实验教学计划、仪器设备申请计划、人员考核记录、工作日志、仪器设备运行记录、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等,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全面性。实验室还必须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和教学档案。

2.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社会上有关档案管理的制度很多,但高校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照搬硬套。作为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心,科技水准高、设备造价高、人员素质高、流通利用率高,其工作材料的管理要准确完整,还要有连续性和统一性。基于这些特点,应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按其认真执行,不能浮于形式;应成立监督检查机构,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缺材料补材料,不规范的则督促其整改。

3.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队伍建设及其管理是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尤为重要。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相应地提高其工作待遇,稳定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学校还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按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做到存档材料齐全、连续、规范。

参考文献

[1]舒麒麟、王云中.浅议实验室档案管理[J].高教实验室工作研究,2001(3)

[2]张萍、李咏梅.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3]金丽颖.谈高校教学实验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5)

篇5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高职

Exploring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uang Zhaoqin, Cheng Ting, Hu Dahua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system project. In vocational college, the construction must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it should be constructed especially in aspects of setting up open laboratory and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skills certification stations and cooperation laboratory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aspect,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perfecting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develop teaching items and manage the apparatus and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fil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 made.

Key word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是校内实践环节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的主要场所,是实现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改革。

1实验室建设思路

1.1 明确专业定位,统一规划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第一,必须明确实验室定位,确定所面向的人才服务类型和建设内容,提出实验室建设目标。第二,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将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从专业发展、科研方向以及队伍建设、实验场地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结合高职特点,打破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小而全”以课程建实验室的传统模式,而以学生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目的建设实验室。第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突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践性、职业性和技能性,综合考虑专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给学生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边学边练边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高职院校突出技能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特色。第四,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具有超前意识,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引入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2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许多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传统的实验教学以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项目居多,缺乏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设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半开放、全开放或者限制性开放的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院系可先选定某个实验室作为开放试点,分部分、分阶段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者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将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此外,开放式实验室可面向社会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工学结合,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

1.3 依托实验基地,建立技能鉴定站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为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各院系各专业均会组织学生参加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各高职院校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考试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设立技能考核和鉴定站,按照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购买仪器设备,布置鉴定场所,制订职业技能鉴定站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争取在校内开展各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工作,方便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可将职业及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于教学中,强调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4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有条件的院校亦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验室,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验实训,开发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功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在应用项目的开发、研究和转让等工作中可以吸纳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条件,并通过培训和考核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1.5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队伍是高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实验室队伍必将带动高校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但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现状来看,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实验室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验教师待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吸引具有一定学历和水平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室建设,并在职称评聘、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与理论课程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制定切合实验室工作内容的津贴分配政策等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2.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本保证,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只有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实验教学井然有序,保证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践证明,管理模式越简单,参与管理的人员越少越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人员、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实验室档案等的特性,建立《实验室使用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保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工作。此外,为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各种管理制度,还应做好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开放实验室使用登记、学生出勤情况记录、实验教学情况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志等在内的实验室管理记录,这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室日常工作情况,还能预防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校内技能鉴定站应建立鉴定站工作规程和档案管理制度,考评员、考务员和鉴定站工作人员守则等,健全技能鉴定设备的安全操作使用规程和其他管理制度,保证鉴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2 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保障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实验经费,实验教学物资应由实验室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按照实验教学安排和项目内容配备实验物资,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和评价指标,严格控制实验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之余,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切合高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项目,有计划地将新的思想、方法、手段、仪器引入教学活动中。

此外,为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各院校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依托校园网搭建优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的基础资料、实验室使用情况、开放实验项目、仪器设备信息等各种数据库,并适时更新,促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2.3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是仪器设备管理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数据库,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主要性能、管理人、购买日期等参数,便于资产管理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师生在使用前需提出书面申请,标明所需仪器设备名称、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由管理人员调配仪器设备,填写领用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结束后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教学科研和开放实验活动正常开展,如发现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组织维修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对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应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和潜能,应将分散在各实验室的相同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和调配,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4 实验室档案整理和保存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是全面反映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的原始资料,也是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实验室档案有电子文件也有纸质资料,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情况、实验经费预决算、开放实验项目等一切与实验室相关的资料,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实验室档案。第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权利、法律义务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明确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好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方便信息查询和实验室高效管理。第三,实验室应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具防潮、防火、防腐功能,确保实验室档案安全。

3结束语

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及实践性,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站及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注重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遵章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室档案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培标.高职院校培养实践与应用型人才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28~30

[2] 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3):117~119

[3] 孔永红,卢卯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开放实验室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72~173

[4] 李鑫玲,侯玉泽,任广跃.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435~436

[5] 陈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7,3:27~28

[6] 谢军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6:168~170

[7] 潘雄飞,赖天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90~92

篇6

[关键词]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R5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40-03

疾控中心承担着对残疾、疾病和伤害的预防的重要使命,在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疾控中心在我国疾病防控和保障人民健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各级疾病中心中所保管的档案资料是疾病中心工作的基础,虽然十分庞大但也十分珍贵。但由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欠发达地区设备、人才不足等问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而这种种问题正阻碍着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应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1],所以现代化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行信息化管理进行探讨。

1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设备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经济条件不同,还存在着许多欠发达地方,许多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需的硬件设施落实不到位,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学者对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卫生经费进行调查,发现有限的经费无法保证卫生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2-3]。也存在着重科研、重医疗而忽视档案信息管理的情况,致使档案管理设备落实不到位。从目前对于很多疾控中心档案保存机构的调查发现,具备恒湿、恒温等保存要求的档案管理机构并不多,大部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纸质档案保存阶段,对于适合现代化声像资料保存的环境建设步伐还没有跟上。因此,各单位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的建设,例如档案库房所必须的除湿机、空调、防火防盗系统等。而数据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处理软件等的缺乏,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变得十分被动[4]。

1.2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而仍有部分地方的疾控中心沿用着从前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的保存、分类不科学,无法满足现今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而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疾病谱的改变等问题的出现,又给疾病控制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5]。使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日益突出,无法满足现阶段医学研究、疾病控制等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现阶段的档案也多以文字,图片等静态资料为主,缺乏重要的声像资料[6],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从而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而现在多地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又成为需要妥善管理的信息[7]。种种变化迫使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升级。

1.3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才的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现今,我国档案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而参加工作的方案管理人员又普遍地存在着理论水平低、专业技能不高等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高学历背景、信息技术或档案学等专业背景,严重阻碍着档案管理工作。而很多情况下,由于人才的缺失,疾控中心时常会安排非专业的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兼管,更使得档案管理质量难以提高。而人才的不足,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方面的工作。

1.4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的缺乏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个监督管理规范,要有章可循,责任到人。现行的法规及文件主要有《国家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保管期限表》、《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管理办法》等。并且根据卫生部的要求,现在各级疾控中心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了各自的监督制度,并明确了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8]。然而这就造成各个疾控中心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利于各个档案的整合。并且,监督制度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的出现,虽然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方便,也使的信息的获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为档案管理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意味着,档案信息的泄露也变得更加容易,在信息化的现代,信息泄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 建设完善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

要做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软件和硬件的参与[9]。现今,疾控中心的资金投入大多用于医疗设备的引进,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这不仅仅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更有可能造成档案储备信息不全等严重后果。现今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微缩化和数字化,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信息化终端将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已成为必然趋势[10]。传统的纸质档案主要依靠的是手工管理方式,已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方法与制度,但无法满足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电子档案体积小,储存量大,一张CD光盘便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但其主要的保管载体对环境的要求也比纸质档案要求更高,运作的设备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因配套设施不足,导致电子档案无法保存,要么保管极其困难,丢失损坏的情况极其普遍。为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疾控中心应当建立起自动化办公设备,并将它与现有设备合理有效地衔接起来,以便于管理人员更有效率地对档案进行管理。

2.2 改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档案管理的需求。信息时代,疾控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而现今的档案来源、保存形式与以前也已经大相径庭,若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探索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11]。在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的纸质版的信息在体外,还出现了光盘、磁盘等形式的电子资料载体。新的资料载体的出现必然使档案管理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无法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应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思维,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地管理模式,以充分得发挥信息化管理地优势。

2.3 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人一方面负责建设和保养管理运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建设,另一方面还负责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此外,还负责加工、整理、保存各种档案信息等。但是现阶段,很多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这些素质,他们中的大部分缺乏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档案学管理知识及图书情报资源管理知识等。培养适合现今社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正处于一线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引进档案管理相关的管理人才,给予优厚的条件,使他们坚守岗位,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如果是兼职档案管理的专业疾控医疗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端自己的正服务态度,去尽可能的练习计算机操作、学习信息化时代下的档案管理知识,学习刻录机等设备的使用、懂得电子档案信息技术、以及安全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12]。只有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疾控机构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注重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以及对社会的意义,为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打下夯实的思想基础。

2.4 增强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最典型就是数据的不实。这可能会在医学研究中造成不良的后果[13],对患者、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疾控档案管理制度要做到简明实用,疾控中心的领导及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要结合《档案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并根据疾控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性强、方便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对电子档案的收集、利用、整理、保管等具体操作做出细则规定,以便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而现在的监督机制还存在着许多弊端,而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档案中存在的机密文件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这就使档案信息的监控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务必保证信息处理中的每一步都规范化,以免造成信息的遗漏或错误,所以,增强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是势在必行的。

疾控中心所保存的档案信息是公共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与社会的稳定。现今现代化信息化的出现,无疑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不失为一次重要的机遇。兼顾手工管理的传统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实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双重管理办法,并逐渐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行电子文件的集中统一管理。数字化地档案管理将大大节省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14],档案信息的查阅也将更为方便,为医疗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将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仁杰,张浩.论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J].安徽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1):98.

[2] 雷苏文,王焱,刘东山,等.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经费投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6):571-572.

[3] 丛海鸥.试论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2,19(9):3496-3497.

[4] 冯雯棋.谈如何实现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2,20(3):121.

[5] 王红霓.应锡钧.新形势下疾控机构档案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27-128.

[6] 黎彩芬.浅谈加强疾控中心声像档案管理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2,20(7):163.

[7] 李秀珍.基层疾控中心在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后的档案建设与运行规范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09,25(19):3024-3026.

[8] 舒勤芬.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中心和科室两级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06,6(11):152-153.

[9] 万蓉.设备档案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5):312-313.

[10] 丁连明.孟郊.浅谈疾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399-1401.

[11] 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26):169.

[12] 王凤.浅谈如何提升疾控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28):223.

[13] 辛占举.信息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图书档案,2013,8(21):237.

篇7

[关键词]新时代;提升;实验室档案工作者;能力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讲话,“我们是档案人,但在新的时代,我们并不只做档案的事。”档案工作看似简单机械乏味,但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实验室档案工作者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简述了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者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档案业务学习能力

党的十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实验室档案员,更要加强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增强档案法制意识。《档案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学习“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的讲话”、《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等重要讲话和文件,领会档案发展最新方针和政策,紧握时代脉搏,确保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对于检测实验室而言,更要加强对于体系受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的学习,学习实验室内部的《实验室档案规范管理制度》,避免由于信息接收不及时导致档案工作落后、脱节。

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等因素,一些实验室、科研院所或检测机构,对于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没有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人员仍然兼职着实验、检测工作或办公行政工作,很难将精力全部用于档案管理和研究工作。这也对实验室负责人提出了新要求,实验室管理者可以根据档案员的工作实际和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供了与同行交流经验的机会,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更要将之灵活运用到实验室档案的管理工作中。

二、提升实验室档案工作者创新能力

杨冬权在“2014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将会议主题定位为“创新”。杨冬权在会上还表示:“作为档案人,我们正亲身经历着、亲自感受着档案工作创新所带来的这些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也正充分享受着档案工作创新为我们带来的这些荣光和自豪。”“因为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创新;同样,我们的档案事业要发展,各项工作要进步,也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档案工作大精彩;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档案事业大格局。”增强实验室档案人员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实验室档案人员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实验室档案人员思想僵化,不重视档案创新能力建设,很难适应新时代实验室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日常档案管理过程中勤于思索,要勇于尝试,大胆寻求突破,主动积极探寻客观规律和更好的方法。

三、提升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验室档案种类已经不仅限于质量体系档案、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档案、人员技术档案和检测标准档案等这些传统载体文件,也增加了电子版文档、图片、音频文件,甚至包括网络信息等。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快速检索、自动分类组合和多样化展示等设备功能,但一些实验室档案人员仅对计算机应用停留在简单的办公软件操作阶段,对于专业档案管理系统并没有了解,从而也就无法展现档案信息化的优势,这就要求实验室档案员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实验室档案中国家标准的数量众多,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标准检索和查询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网络技术改革,规范档案文件命名、档案管理可以实现建立档案目录和结构、按文件名或日期进行查找等目标,增加了管理手段的规范化和管理化,为档案的建立和维护提供有效的支持。保证电子档案存储载体的安全,电脑设置密码,存储电子档案的计算机配件需及时进行安全软件升级,防止电子档案泄露和丢失,确保电子信息长期有效。

四、提升外语运用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间实验室比对等跨文化实验交流活动的频繁,涉外档案不断涌现,中文主要应用于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外语档案的管理相对较为专业,而作为国家级质检中心,代表着国家出具检验报告,检测数据,同时为了学习借鉴国外换热器检测的优秀经验,外语能力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越发重要,随着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外文档案也会增加,都需要档案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我们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大多数是用英文编写的,因此,要接受新技术和新信息,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

结语

新形势下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能力是一个现实又迫切的课题,关系着实验室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和实验室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实验室负责人和档案管理员思想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脚踏实地,努力做一名专业能力过硬、学识渊博、适应新时展的高素质的新型实验室档案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范立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篇8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教学的基本信息、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它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了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更深入的来说,是影响到教育科研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在认识实验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阐述。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黄瑞生,唐玉英.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3.

篇10

关键词:创建;计量认证;标准化验室

中图分类号:S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40-04

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工作,对于提高化验室土壤肥料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农[2009]82号)精神为依据,以强化化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为手段,以探索途径、建立机制和提升能力水平为主要目标。创建建设一流、管理规范、业务精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化验室。

笔者从2008年参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全程参与化验室的规划、建设、人员安排、人员培训、创建标准化验室工作。特别是在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计量认证工作进程中,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探讨。

1.计量认证法规要求和化验室的观念转变

灵川县土肥站化验室是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建立的,完成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基本闲置,至1998年承担开展广西“配方施肥”项目筹建配肥厂重新启用,同时得到加强;2004年实施农业部“沃土工程”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2008年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更是在工作性质、工作量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多年来所开展的检测服务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未涉及计量认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农业部门的检测技术还需要服务市场、社会,因此,还需要获取具有出具可信数据的资质。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保证其公信力的要求。经过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在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中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在国内可赢得社会的信誉,在国际也容易得到双边或多边的认可。

在目前市场经济加快进行的形势下,检验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否向社会提供准确、公证、权威的土壤、肥料检测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是关系到县级土肥检测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

以前灵川县土肥检测部门从来没有涉足检验市场,今后应该以建立标准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为契机,尽快进入检验市场,并利用自身优势迅速站稳脚跟,在检测市场进行开拓,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形象。土肥检测的检验结果不仅要指导农业生产,还要为农业科研工作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笔者于2011年5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提出了进行化验室资质计量认证申请,按照计量认证的各项技术要求开展检测人员全员培训,转变观念,规范管理。

2.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实验室用文件的形式列出的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的全体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委托方对质量的满意和降低成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内部的法规性文件,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的特点,一般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含记录表格)三个层次。

2.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目前标准化验室开展计量认证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计量认证通用要求部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二部分是在计量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验室创建的要求和标准,主要是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试点工作方案》;主要使用标准是国家和农业行业检验标准方法以及技术规范等。

2.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和要求

在计量认证评审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实验室要按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过程包括:

2.2.1确定化验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2.2建立公证性措施和承诺。

2.2.3确定检测和管理工作流程。

2.2.4分析各个过程及相互关系,识别各过程或环节的要素,分析、优化、确定相关要素组成分系统,各分系统组成质量管理体系。

2.2.5策划和调整组织结构,确定部门职责和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确定管理人员、执行人员、支持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2.2.6编制质量体系文件,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记录表格,将上述要求文件化并予以固定。

2.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化验室规章制度是化验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强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样品保管制度,化验室管理制度,化验室安全制度,化验室卫生制度,试剂管理制度,《质量手册》执行检查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标准物质使用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测报告审查与评定制度,申诉投诉处理制度,特别是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每台(套)仪器设备应单独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验、维护保养工作,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验收记录、检定或校验记录、检定或检验合格证书、使用记录、检测前后情况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等。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做保障才能使实验室检测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