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安全教育课范文
时间:2023-04-17 11: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安全教育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体育课 安全教育 逃生技巧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安全问题,给学生心理、生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我们的家长和学校长期以来却只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孩子有效的安全教育,以致他们缺乏安全知识、防范意识以及逃身自救和应急救人的技巧方法。由于学生缺乏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而酿成的惨剧已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防范意识,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多种逃身自救和应急救人的技巧方法。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毫无疑问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任,体育课顺理成章地成为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佳平台。人类生存,健康是前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源泉,而安全则是堡垒。体育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更要重视安全教育,那么,体育教师究竟如何利用体育课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理论课讲授安全知识
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及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及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获得更详细更系统的安全知识。目前我做了一些安全教育课件,主要有:“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食物中毒急救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防身抗暴自卫方法”“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等。其中“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一个课件也包含了诸如:火灾自救须知、防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家庭失火自救法、烟雾中的逃生法等内容。而“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一个课件就包含了水灾、地震、雷电等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救人方法等内容,通过实践,学生对我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安全教育的做法很感兴趣,而且教学成效也不错。他们表示通过我的课件演示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
二、利用实践课,让学生掌握逃生技能
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因为面对灾难时,能够化险为夷的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又掌握了必需的逃生自救技巧的人,例如(1):在水灾中,不会游泳者往往只能望水兴叹。所以我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利用体育实践课特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有意识的将一些安全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那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例如(2):在教学生练习引体向上的同时,我们有意识将爬竿、爬绳、爬树等内容一并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锻炼上肢力量的同时来提高他们的攀爬能力,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多种攀爬逃生自救技巧;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我们选择了具有防暴和抗暴作用的防身格斗术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不但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了许多防身格斗技巧,增强了他们在单独对敌时与敌搏斗的信心和勇气,切实为他们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以及逃生自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利用实践课,使学生掌握救人方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人有难,谁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应急救人不但是道义之举更是英雄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而去盲目救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伤害,例如(1):不会游泳者奋不顾身跳进深水中去救人,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自救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那些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例如(2):面对灾难和事故中的脱臼和骨折现象,我教育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迅速检查伤者情况,如果休克,应先做抗休克抢救(掐人中穴、胸外压放心脏法或人工呼吸),没有休克,要安慰患者不要乱动以免扩大伤情;二、根据现场条件和情况选择应急处理方法,如果现场已经没有危险,应该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万一危险仍然存在,则选择先简单处理(止血、固定和包扎),再快速逃离危险区;三、应急处理后要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方式有多种,我首先支持学生能使用现有的通讯工具联系120或110来运送伤员,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做担架运送伤员(门板、椅子、毛毯和强韧的衣类等)。
四、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安全竞赛活动
运动竞赛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运动竞赛在体育课上随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教育,我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安全竞赛活动,例如:我们将短跑和灭火结合在一起开展了消防竞赛,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胜,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快速奔跑能力,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我们还将负重跑和抢救伤员结合在一起开展快速抢救大行动,学生要想在抢救行动中有最佳表现,就必须要在成功抢救伤员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负重奔跑能力;通过教学,学生们在竞赛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体会到运动竞赛的乐趣,总之,在课上组织和开展多种安全竞赛活动,可真正做到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双丰收。
安全就是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学校安全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安全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中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安全知识,同时能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技巧以及各种应急救人方法。珍爱生命,要重视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安全防范常识(便民手册)
3.少儿消防常识
4.校医手则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周明 单位:钦州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一、高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理,重视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学生的安全为主体,时刻以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体育运动中包含剧烈运动、器械运动、角力运动、极限运动等,这些运动都属于挑战与风险共存的运动,并且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控能力差、平衡协调能力差、掌握力度能力差,更容易因疏忽造成意外伤害而引发安全事故。教师要加大向学生灌输体育安全教育知识的力度,时刻提醒学生随意运动而引发的严重后果,对于不恰当的运动行为要给予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促使学生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伤害的发生。
二、注重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做好提前预防措施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和原则进行教学,要规范体育课堂纪律,要求学生统一运动着装,统一服从指挥,遵守体育课堂纪律,严禁各类违规现象的出现。在实际运动训练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安排适宜学生的运动项目,并时刻注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带领学生做足放松运动,做好安全预防准备,避免意外拉伤等。
三、合理选择运动器械和场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体育运动离不开运动器械和场地。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认真检查教学中所用的体育器械和场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运动场地和器械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适宜小学生的运动器械,减少运动中的危险系数,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篇4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安全问题
一、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上课调皮,站队是互相腿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掌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另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伤而摔倒,造成意外损伤等安全事故。对次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极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 、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身着宽松运动服。
坚决禁止穿皮鞋、布鞋和穿紧身上体育课以免学生出现一些不不要的伤害.
三、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如意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伤;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开展这些活动就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的太挤;器件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安全范围内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道过小对学生没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道过大对学生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设计教学要求。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即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线,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前提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外部因素。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在进行组织教学。
四、深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好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学制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应也不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但决不要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降底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更不要去掉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或者不开体育课,那样的话,不但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相反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上好中学体育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陈建绩;体育教学中的“精讲”和“多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篇5
摘 要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及影响,对于还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小学生而言体育教师就更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隐患。
关键词 小学 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 安全小隐患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和锻炼为主的身体活动,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教学对象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体育教学中引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一次观摩小学体育课中对安全隐患的问题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一次,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到某小学去观摩体育课,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统一的学生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安排了一项跳绳接力的内容,学生们积极投入,只见绳子往前甩、学生飞快往前跑,而学生们佩戴的学生证、红领巾却直往后拉。通过这次课可以看出,很多体育教师在组织设计体育课时对比较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场地、器材存在的安全会引起充分的重视,但对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隐患往往没有考虑到,对于还没有足够安全意识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小隐患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哪些物品可能存在安全小隐患,以引起各位同行的注意。
一、学生证。学生证是学生的身份证明,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进校佩戴学生证以确认学生身份。但没有意识到在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及上体育课时会产生的隐性安全问题。首先学生证本身有带子系于学生脖子上,学生在进行身体活动时带子就有可能缠绕在学生的脖子上,有的甚至在跑动过程中会受到外力的拉扯而使学生摔倒、受伤;其次,学生证的外壳是用塑料制作的,其边缘较硬,学生证会因运动而引起不规则的摆动,过大的摆动幅度可能会使学生证的边缘划伤学生的脸及其他部位。
二、红领巾。能佩戴红领巾是小学生比较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但是在体育课程中红领巾也会给体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安全影响。因为红领巾也是系于学生脖子上的,如运动时不加以注意或动作姿势不适宜也极易引起缠绕、拉扯以致摔倒等情况的出现。
三、眼镜。据最新抽样调查统计,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8%,这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佩戴的眼镜就有很多的不便和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在进行篮球、跑步、跳绳等内容的教学时会出现传、接球过程中由于位置不对而导致球体砸到脸上及眼镜上、跑步及跳绳过程中眼镜脱落等情况,有的甚至会因摔倒眼镜摔坏而发生更严重的伤害事故。对于这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多引导他们注意在运动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女生头上的小发卡。小女孩都爱美,很多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漂亮,都会在小女孩的头上别上各种各样的发卡等装饰物,殊不知这些小发卡也是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小隐患。小学生比较好动,对各种运动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其中,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摩擦、碰撞等,这些小发卡就会在不注意的时候划伤其他同学。
五、手指甲。小学生的自我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小学生不经常剪指甲导致指甲过长,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自己的手指容易受伤,也会伤害到其他的同学。
六、口袋里的小物品。现在的小学生文具、玩具、零食比较多,有的学生喜欢将这些小物品放在口袋里,这些物品有的比较硬,有的有突起的边缘,如果在运动中发生碰撞或摔倒那么口袋里的这些小物品就会伤及到学生。
对于以上的这些安全小隐患,体育教师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平时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学生的着装规范和安全教育,应督促小学生随时注意自己身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积极杜绝这些安全小隐患,从而在根本上降低这些安全小隐患的发生率。在课中体育教师除了要检查学生常规着装、场地器材外还应将检查这些安全小隐患也作为常规工作来做。
体育课应使小学生自由自在的在玩中学,孩子的着装应该是无拘无束、轻松安全的,教师除了要积极预防一些明显的危害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应同时关注到这些安全小隐患,以保证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放心的学、开心的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为己任,使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自救自护的能力,形成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的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从而保障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明生.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教育革新.2012(07).
篇6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知道,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面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篇7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体育课 安全教育 防范意识 逃生技巧 救人方法
1、前言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各类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报告还显示出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这些数据不但反映出一些地方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安全管理问题,而且也反映出受害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知识匮乏、没有掌握逃生自救技巧、不懂应急救人方法等安全教育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对此,报告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积极预防,科学预防"的方针,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学校作为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尤其要抓好安全工作,要重视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训练,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至上"的防范意识,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应急救人方法。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毫无疑问也肩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课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了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教育最佳选择。
2、体育教师的安全教育策略
人类生存健康是前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源泉,而安全,则是堡垒。体育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更要重视安全教育,那么我们体育教师究竟该如何利用体育课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大家探讨。
2、1、利用理论课向学生讲述各种安全知识
目前,各个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是却没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教育人员,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学生所接受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安全报告会、橱窗宣传、新闻媒体宣传以及家长和老师们的点滴告诫,所以他们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很少、且不系统不完善。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征求学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由我们体育教师兼职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和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精加工,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或是配合学校政教处进行讲座、图片展览等。同时,我们在新生进校后首先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包括:上下楼梯靠右走,出操、用餐各班的队形和行走路线等。目前我们每年都进行宣讲的安全教育宣传资料主要有:"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野外遇险求生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食物中毒急救方法"、"交通安全"、"防身抗暴自卫方法"等等,根据我们的教育信息反馈,学生对我们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安全教育之举大加赞赏,他们表示通过老师系统的宣讲他们不但学到了许多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
2、2、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生自救技巧
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因为面对灾难时,能够化险为夷的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又掌握了必需的逃生自救技巧的人,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善于利用体育实践课各教学单项的特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有意识的将一些安全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那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例如:在教学生练习引体向上的同时,我们有意识将爬竿、爬绳、爬墙和爬树等内容一并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锻炼上肢力量的同时来提高他们的攀爬能力,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多种攀爬逃生自救技巧;在进行技巧滚翻教学时,向学生宣讲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落地后做滚翻缓冲的自救技巧;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我们选择了一些有防暴和抗暴作用防身格斗术来辅助教学,通过教学,不但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了许多防身格斗技巧,增强了他们在单独对敌时与敌搏斗的信心和勇气,切实为他们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以及逃生自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3、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应急救人方法
他人有难,谁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应急救人不但是道义之举更是英雄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而去盲目救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不会游泳者奋不顾身跳进深水中去救人,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自救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那些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例如:面对灾难和事故中的脱臼和骨折现象,我们教育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迅速检查伤者情况,如果休克,应先做抗休克抢救(掐人中穴、胸外压放心脏法或人工呼吸),没有休克,要安慰患者不要乱动伤肢以免扩大伤情;二、根据现场条件和情况选择应急处理方法,如果现场已经没有危险,应该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万一危险仍然存在,则选择先简单处理(止血、固定和包扎),再快速逃离危险区;三、应急处理后要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方式有多种,我们首先支持学生能使用现有的通讯工具联系120或110来运送伤员,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做担架运送伤员(门板、椅子、毛毯和强韧的衣类等)。
2、4、在课上组织和开展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
运动竞赛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运动竞赛在体育课上随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教育,我们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例如:我们将短跑和灭火结合在一起开展了消防竞赛,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胜,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快速奔跑能力,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我们还将负重跑和抢救伤员结合在一起开展快速抢救大行动,学生要想在抢救大行动中有上佳表现,就必须要在成功抢救伤员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负重奔跑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们在竞赛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体会到运动竞赛的乐趣,总之,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使我们做到了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双丰收。
篇8
关键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07-02
2007年以来,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资300万元在我校建设了国家级煤矿安全技术实训基地,包括7个实训室,即:通风实训室、瓦斯防治实训室、火灾防治实训室、矿尘防治实训室、矿山救护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实训室、煤矿仿真模型实训室。煤矿安全实训基地面积近2000m2,其中矿井通风与安全综合仿真系统、高容量瓦斯吸附装置、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等设备仪器的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体现教学内容从煤矿企业中来,又服务于煤矿生产的教学宗旨,培养满足煤矿生产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实施采用全过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特点,上课地点放在校内实训室或生产现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课程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煤矿“一通三防”知识的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授课方式丰富,通过自始至终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材(PowerPoint)作辅助手段进行讲授、案例讲授、专题讨论、网络资料查找、课后辅导、实践调查、小论文写作、参与教师学术课题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学习的参与性,引发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科学学术探讨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依据煤矿“一通三防”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建了由8个模块、24个应用项目,31个工作任务组成的课程体系,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按照下达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与过程组织教学,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是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者,以完成任务的效果与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井巷风量测算是矿井日常工作中的常见任务,在学习对教师讲授风表的使用方法,风速、风量计算方法以及完成任务的步骤,然后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接到任务后,自己分析需要测量的参数,并进行测算。教师根据学生测算过程中操作的质量以及任务完成效果给与点评和量化考核。
2、一体化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煤矿安全实训基地的设备资源条件,将教室设在实训室,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使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同步增长,突出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
例如在讲授矿井风量调节时,利用矿井通风模型模拟矿井真是情况,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调节效果,在教师讲解、演示完成后,提出新的调节任务,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理论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调节方案,并现场进行调节,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与不足,指导教师现场给与指正及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3、现场教学
利用企业联合办学、定单式培养的优贽条件,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将教室设在煤矿井上、下,用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操作工序与过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氛围,感受职业文化,实现教学与现场的“零距离”对接.
4、角色扮演法
有一些需多人配合完成的教学任务,如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掘进通风等任务采用“角色扮演法”。按工作任务的组织形式,把学生分成工作小组.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组织管理,让学生以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掘进通风等任务。分别由学生担任班组长、记录员和操作人员各成员分工明确,共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在任务实施之前由班组长组织召开班前会,传达学习及操作任务、要求、劳动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项,在工作过程中由班组长和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和考评等,任务结束后召开班后会,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与考评结果。使学生在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养成服从、协作、负责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5、案例分析教学法
将源自企业真实的工程实例和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如制定防治有害气体的措施、制定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措施、矿井总风量的调节措针对真实的工作实例或和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工程缺陷或事故隐患,制定技术措施或防治措施,学生分组评价,教师点评。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工程案例和事故案例的分析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提高他们编制一通三防工作方案的能力,增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手段主要是运用真实的实训设备和条件,进行仿真一体化教学。利用教学模型,模拟真实的生产条件进行教学。
将ppt技术、Flash技术及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引进课程教学,通过大容量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形象描述与实物展示,将煤矿“一通三防”中抽象的内容真实化、形象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课程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问搜集大量视频录像资料,作为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有不在现场胜似现场的感觉。通过视频教学,提前了解煤矿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施工组织,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为顶岗实习、就业和安全生产做好准备。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上网,同时将典型实训项目、现场教学、现场案例等进行录像并上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网上指导。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采取过程评价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学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为主。由知识(应知)、技能(应会)、情感态度素养三大部分组成。应知占40%,应会占50%.情感态度占10%。应知部分考核主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其方式可采用试题考试方式,也可进行综合项目的设计,编写方案,并进行口试答辩等方式进行。应会部分考核主要对学生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可通过关键设备的安装、运行操作等方式进行,根据操作质量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情感态度由学习态度、合作互助、职业道德,平时表现等进行评定。
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要考虑现场实训情况,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来评定。
本课程依托国家级煤矿安全技术实训基地,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让学生始终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过渡,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篇9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篇10
关键词:国民 安全教育 调查研究 意外伤害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02-02
1 问题的提出
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的安全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威胁国民安全的因素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生态环境、疾病流行、犯罪行为、恐怖活动等方面。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安全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作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希望,安全教育尤其重要。让国民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通过安全教育的学习,根据自身知识、身心发展的水平,逐步适应各阶段有针对性设置的相关安全教育课程,达到提高在校学生安全意识、生存技能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了充分地了解现阶段我国对国民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发现安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机抽样调查了河南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976份,收回97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认为这次调查,基本可以看出学生在各阶段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大体反映了我国有关安全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2.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文件、现状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设制《国民安全教育问卷调查表》,于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师范大学《野外生存》选修课上进行了25题92个单选题和多选题的调查。
(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教育、公安、交通、消防、医疗卫生、地震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采访,针对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请专家对问卷的可信度进行了检验。
(4)数理统计:运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调查问卷,整理和提取,得到了大量、准确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1)此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学生来自于河南各地以及部分其它省份的学生。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来自农村和城镇人数的比例不平衡。城镇尽占19.77%,城镇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人数比例高于农村。
(2)通过表1得知:受调查者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安全教育只有37.57%,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已远远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之多;在中学阶段,安全教育情况有所好转,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提高到50.28%。也就是说,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接受过安全教育的仅仅只有接近一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安全教育的重大缺失,也是我国青少年安全问题存在的重大隐患。
①中小学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35.07%,宣传板报有31.88%,走廊标语有11.88%,以观看视频有8.70%,以模拟演练形式开展的只有6.90%。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采用单纯的嘴上说教“要注意安全”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演练,才能遇到真正危险的时候临危不乱。[2]
②调查中发现,在个人安全意识伴随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或者说安全意识没有显著提高的达71.17%。曾经有42.09%的人曾出现过人身安全问题,这对于国民的人身安全是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国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见表1)
(3)被调查人员在对学校安全教育情况上看出,满意的只有31.48%,我国9年义务教育规定6岁以上人人都上学,而现在只有1/3左右的学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表示认可,这种状况表示,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国家应该加大学校安全教育的力度。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99%以上的认为,安全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是我们生命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只有受过安全教育,我们才能安全成长。在调查中只有3人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可见国民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非常高的。
(4)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或者家里,从调查学生安全知识主要来源显示只有18.08%的学生是从学校接受到安全知识教育的,25.42%来自于家庭。宣传媒体或其它来源占56.5%。可见,我们没有很好的运用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阵地,学校教育是国民接受知识,形成意识的重要阶段。如今我们并没有在学生教育时期,系统的安排有关安全的教育课程或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缺失。
(5)在调查学生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中,交通安全占77.97%,其它意外安全事件的有6.5%,人为暴力事件有7.62%,野外安全事故有3.11%,火灾有3.67%,地震、洪水见交、台风等自然灾难有1.12%。
交通事故是最让人担心的,事实上不懂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我们在马路上随时可见,走在快车道上的行人,毫无准备和表示就穿越马路的人,闯红灯的人。造成人身伤害的报道天天可见,据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仅1至10月就有798的行人因违反交通规则死亡。全国每年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交通事故在其中占了相当的比重[3]。
(6)被调查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最好形式是专设安全教育课的有64.97%;播放安全教育录像、张贴海报宣传的占29.37%;班主任平时进行教育、开会进行安全教育有5.66%。大部分学生认为,专设安全教育课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形式,而我们平时所做的安全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说明我国现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安全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7)由表2可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身心发展的水平,有针对性设置的相关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存技能,才能有效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3]。就近期教育部提醒“各地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对学生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特别要根据节假日多发易发事故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滑冰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燃放鞭炮安全和乘坐车辆安全教育”。就河南光山县小学砍人事件也能看出小学生勇敢合理的自卫防范是可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调查显示,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对女生进行防身自卫训练的有53.67%和42.09%,占调查总人数的95.76%,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分别仅占2.54%和1.70%。女性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容易遭到人为伤害事故的人群。因此,加强对女生有关自我保护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8)大学生在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有能力接受更高层次的安全教育训练,除中小学生开展必要的普通安全教育外,还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当高层次的安全教育。如野外生存、防恐怖、防欺诈、意外灾难的求生方法等有关的学习与训练。
调查学生最担忧的大学校园治安问题中显示:盗窃事件放在首位,依次是诈骗事件、火灾事故、意外事故、打架斗殴、传销。学校应该对有关校园治安问题进行有效预防,解除和防范这类事情的发生。(如表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国的国民安全教育不够普及、深入和规范,在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只有偶尔在节假日里才会受到老师、家长们的安全教育,很多学生的安全知识不完善。
(2)国民的自我防御和预防危险发生的意识较为薄弱。
(3)我国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比较分散,而学生认为最好的安全教育形式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
(4)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的学校安全教育,虽然采取某些措施,但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实位。
(5)有85%的人认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必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别在小学、中学开展普通的安全教育课;超过1/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大学开设适合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安全教育课程。
4.2 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在安全教育途径主要来自于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和少量的学校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标语等形式;家庭主要以口头告知等;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大会形式展开,个别学校也组织过演习。如今科技不断的进步,交通逐渐发达,以往的安全教育形式,显然效果不够明显,现在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所以这种安全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再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就应该做到时时刻刻都有安全意识[4]。我们应该在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对安全意识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并通过演习、演练,形成系统的认识,使安全防范意识根深蒂固的存在在国民的头脑中。
(1)安全教育制度化。
把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编写教材,使安全教育正规化,让其在占有教育内容的一定比重;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构建安全教育分级模式,明确每一级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体系,将安全教育始终贯彻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5]。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使国民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全面系统的接受安全教育,以彻底扭转现存的安全教育缺失。
(2)安全教育实际化。
学校可以在开展安全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与有关部门联合,请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多进行模拟灾难的演练,抛弃现行的板报、标语、广告等形式的口号式教育方式。把安全教育知识化,行为化,切切实实的把安全教育落在实处。
(3)安全教育素质化。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面对危险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让自己安全脱身。正如罗斯福所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参考文献
[1]二00七年二月七日国务院办公厅〔2007〕9号转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Z].
[2]姚云.扎实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有感于桑枣中学师生在汶川地震中无一伤亡的奇迹[J].教育科学,2008(4):64-67.
[3]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网[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