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17 11: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的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知识转移 咨询公司 档案信息管理

[分类号]G275.9 F270.7

随着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机构的核心战略资源,对知识转移的探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作为知识转移重要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其知识转移的内涵和要求有何不同,其基石是什么,知识转移与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的关系如何,有何共通之处,又该如何把握和结合,都有必要认真探讨研究。

1 知识转移与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

1.1 知识转移的内涵及其特征

从1977年Teeee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起,国内外对知识转移内涵的探讨一直不断深入。与知识管理兴起于工商管理一样,最初理解知识转移是基于其对企业管理的功能和意义,由此产生了“功能说”,如Kogut等认为企业转移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识和有效利用新知识,通过知识转移,将那些使组织获益的知识加速应用,从而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随后产生了“过程说”,如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Hendrik等人提出知识转移是一种知识传递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沟通过程;Hansen也认为知识转移是机构成员间的知识迁移和吸收;许强等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从转移方向知识接受方传递,并让接受方理解和接受的过程;Davenport等提出“知识转移=知识传达+知识接收”,接收知识意味着对信息的充分理解并能够据此采取行动;Krogh等认为知识转移的过程分为初始化、转移和整合三个阶段;詹青龙等指出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知识转移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本质和宏观层面,如陆侠等认为知识转移是指建立起技能传授、学习和知识管理的体系,将战略设计、组织和绩效设计、管理流程设计、系统流程设计各方面知识在员工中进行贯彻,让大家对相关知识消化吸收,保证系统的运行;施琴芬等认为知识的转移是通过组织的地域维度、业务维度及职能维度来降低组织风险的不确定性,破除一些节点问题和壁垒枷锁;而谭大鹏、霍国庆等撰文对此进行概括比较,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播过程,是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其根本作用是缩小人类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知识差距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根据以上学者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知识转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知识转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与知识传播和扩散不同,知识转移是在组织机构有意识的主导下开展的,旨在促进个体和组织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因而更为主动和积极,更强调方法和策略的计划性、针对性。如当企业自身不具备某类知识转移条件时,就会选择向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寻求获得知识源的策略。

其次,知识转移活动是受控的和可控的。所谓“受控的”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顺利地实现转移,只有可编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接收方所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是指知识转移往往需要在受控环境中进行,这样能保证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还能更有效避免被动的知识外溢。由此机构需要设计可控的平台系统,以保证对知识转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

再次,知识转移的过程具有增值性和创新性。知识转移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和继承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同化和内化的过程。知识通过转移产生增值、裂变、聚合后,进而就会形成新的知识。因而,知识转移过程伴随着知识使用价值的相应回报,转移完成后往往能达到知识供需双方彼此双赢,乃至多方共赢。

此外,知识转移的对象更为广泛和深刻。与传统信息利用和传播只关注显性知识不同,知识转移关注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扩散。刘丽萍指出,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知识“粒”是指作为实体的知识(即显性知识),知识的“波”是指作为过程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因知识转移产生的作用有知识结果的转移和知识过程的转移,而后者的影响将会更持久、更深远。

1.2 档案信息管理为咨询公司知识转移提供保障和支持

咨询公司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前提是:拥有足量的、可靠的信息和知识储备。因而对于咨询公司来说,广义的档案信息管理不仅包括人事档案、会计档案、文书档案等,还包括根据其业务范围和服务导向建立的各类知识库(即知识档案)。在这个知识库中不仅要有事实性的知识(Know-What)、原理性的知识(Know―Why)和技术性的知识(Know-How),还要建立专家档案。因为随着客户需求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任何公司都难以独立完成咨询课题和任务,只有掌握了“谁拥有知识(Know-Who)”,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转移方与接受方的匹配。这对于中小型咨询公司而言更是立命之本,杨文等在对福建36家管理咨询公司进行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都无力聘请全职的管理咨询师,只好聘请兼职顾问,在整个咨询项目运作过程中,管理咨询公司负责接单,再“下单”给管理咨询师“生产”,而后公司负责“交货”及“客服”。

1.3 知识转移有利于咨询公司档案管理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档案信息管理是基础性工作,事关咨询公司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档案管理本身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需要建立素质优良、继往开来的档案工作团队,在笔者埘中山卓力、佳信等几家咨询公司的调研中发现,由于员工流动性较大,经常导致公司业务开展存有难处和困境:一方面新上岗的档案人员,对于原有档案存放规律和技术不甚了解,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查找;另一方面,大量的咨询信息和客户信息及时归档,存入知识库,一旦业务员辞职或离职,这些重要信息也随之而去,对公司损失颇大。而知识转移的提出,对咨询公司及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和有利的。

2 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维度分析

所谓管理维度,是在对管理活动要素类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空间范围和视角方位的具备程度、判断条件和评价标准的表示,即对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内外条件予以判定、描述和评价的概念集合。管理维度的分析与构架,一般要从两个以上具有互斥性的视角进行,这无论对于管理理论研究,还是管理活动实践的归纳和指导,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引导管理学研究的视角创新,一个新的管理维度的描绘,是建立在对管理活动的要素、环节和生存空间的重新认识和挖掘基础之上的,必然带来研究视角的重新发现和研究定位的修正,能拓展管理学的研究视野,推动管理学研究理念的创新;另一方面,能直接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对管理维度的描述实质上是

对各类管理活动的内核分析,为分解和区别管理要素类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并确定各类要素在管理中所司职责,管理维度的重新审视和划分,正是管理模式重新构建的前提和基础,为其提供可资利用的方法和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的胡鸿杰教授通过对管理活动机理层面的考察,提出任何管理活动都包括资源、方式和内容三个主要维度:

所谓管理内容,即指管理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要实现的职能和任务,对于某一特定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其管理内容既可以是具体的对象标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过程,还可以是具有更深内涵的职能,特别是在许多宏观的管理活动中,对程序和职能的管理更是其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工作者和档案信息自然都是管理内容,而对文件案卷的收集、整理等过程也是管理内容,此外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同样还是管理内容,只是考察的层面和范围不同而已。

至于管理资源,一般认为无非就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再加上近年来比较吸引眼球的“信息资源”,这些理解和认知比较通俗易懂,但也略显粗浅和表象,对管理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注意到了直观的显性资源,忽略了管理中的隐性资源,胡鸿杰教授则撰文指出,管理资源还可分为基础性资源和“特有资源”两个层次,前者有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为管理活动提供外在保障,后者诸如规则、权力、人脉和文化等,为管理提供内在保障,管理活动中两类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

管理方式是指依据管理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对管理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方法与途径,依据不同的标准管理方式有不同划分,如根据是否产生口语或书面语行为,可以分为言语型与非言语型管理方式;根据发生的场合,可分为直接型管理方式与媒介型管理方式;根据对资源处理的程度可分为一次管理和二次管理两个不同层次的方式等。文件(档案)方式是其中的言语型、媒介管理方式,是社会与机构管理方式中最重要、最通用、最经济的一种,具有确定性、规范性、可控性等比较优势。

从这三个维度对档案信息活动进行考察,不仅能引发对档案管理活动的重新认识和把握,既有助于理解和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又能凸显其在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管理资源重复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变对管理资源的浪费或漠视现象,从本源上促进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还有助于管理方式的规范与创新,为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管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三维度分析如图1所示:

咨询公司的档案信息管理也同样不能置身于这三维度空间之外,下面即依此分维度对其中的知识转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内容维度的知识转移

一般认为,档案信息管理的主要是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传统内容,这就有必要首先了解和明确档案信息的特点。和宝荣教授指出档案信息具有联系性和积累性的特点,李国庆指出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最大优势在于其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和凭证性。在传统环境下,这些特点通过固化在特定载体(如纸张)上予以保证,而数字环境下,则有赖于元数据信息了。当然图书与情报类信息也需要元数据,但不同的是,这一类的元数据信息主要用于知识的组织和检索,主要关注知识载体形式和内容分类关联,而归档信息的元数据更侧重于知识的来源信息及知识产生者的背景结构,借此来保证知识源的可靠性。

szulanski认为,在知识转移的初始阶段,知识源的可靠性、转移的预期困难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因素。当知识源的可靠性没有得到确证,即当知识源并不被认为是可信赖的、讲信用的或有见识的时候,知识源的知识转移将非常困难,它的建议和示范将被质疑并受到抵制,这也叫“知识作用的未实证性(unpmvenness)”。因而咨询公司根据其业务范围和服务导向所建立的各类知识库,为了确保其真实可靠,必须依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自然也就是档案信息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主要在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除了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可靠的编码化知识源之外,相应背景信息共享与迁移也是十分必要的。

2.2 资源维度的知识转移

任何一种管理都是耗资源的,如前所述,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基础性资源提供的外在保障,也需要权力、规则和文化等管理的“特有资源”提供内在保障,管理活动中这两类资源都是具有支撑性的,缺一不可。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也离不开人、财、物等资源的保障,如设备和装具的配备、人员的培训、信息的加工和服务等,同样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权力、文化层面的支撑,如公司高层的重视和强调(特别是像北大纵横等大型咨询公司),一则有利于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整合;二则利用权力资源可以督促实现将存储在员工个人电脑(乃至人脑)中的知识信息予以全面及时的转移和归档,以丰富公司的财富和资本。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主要在咨询公司内部进行,不仅要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中予以传播与接纳,如一方面要熟悉档案工作需要哪些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掌握这些资源能在何处获得,又该如何获取。这类知识转移更要推广到公司业务部门和相关领导,使他们形成概念、习得程序,最终养成大力支持档案信息管理的习惯和氛围。

2.3 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

咨询公司档案信息门类较多,其机密性高低不一,因而信息组织的方式和使用权限的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重视对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的知识转移,以促进机构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重点和难点在于管理技能和经验等隐性知识,档案信息管理从原理上讲是比较直观和简单的,但是具体的操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能熟悉,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这一维度的知识转移还存在于咨询公司和客户之间,不过这主要是指开展档案管理咨询业务和有档案管理专业优势的公司。如浙江省首家公司制档案中介机构――杭州伟邦档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就针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咨询与指导、档案培训、档案技术推广、档案人才租赁等相关的专业服务,而方式维度的知识转移即是此类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

3 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策略

如上文分析可见,不仅档案信息管理在咨询公司知识转移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关注知识转移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也大有裨益,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而实现面向知识转移的咨询公司档案信息管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强调和努力:

3.1 主动调研掌握公司档案管理中知识转移内容

首先是咨询公司领导层要从宏观上对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知识转移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深入调研公司管理中知识转移的层次和范围,明确哪些显性知识必须按照档案信息的标准和要求予以存储、传播和控制,哪些个体隐性知识应该显性化为组织知识并予以

及时存档,把握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维度的知识转移内涵和要求;具体操作执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工作者更要积极主动,对具有潜在价值、有必要作为档案信息保存的知识,与业务人员共同商讨,拟定归档范围并明确共享权限,业务人员也要认真配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需求,以框定知识转移的目标和范围。

3.2 优化档案信息管理中知识转移的资源保障

所谓资源保障就是为知识转移创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一方面要在人、财、物等基础性资源上对档案信息管理予以必要配备和支持,在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梯队建设上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做好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引导档案专业人员间的业务交流和知识转移,让新生力量在日常的档案信息工作中充分习得管理技术和技能,避免突然的工作移交带来的措手不及;另一方面要利用权力和公司文化等特殊资源,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档案信息知识转移,不仅在信息管理人员中,更要在业务部门里,形成健康的知识存档和归档意识,培育良好的知识转移的习惯和氛围。

3.3 量身打造面向知识转移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咨询公司要着力开发和建设面向知识转移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要依据和符合本公司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如在设计知识采集功能模块时,要对本公司业务流程予以梳理和考察,在各关键环节中嵌入背景信息捕获器,保证归档知识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而在知识传播功能模块中,要实现目录信息开放的同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控制,这一方面是指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控制资源使用权限;另一方面是指实现知识转移环境的控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知识转移效能。

3.4 有力控制、有序开发咨询公司知识资产

在拓展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数量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建立和完善公司资产档案,特别是对无形资产的归档和建档,不仅要及时接收和控制公司核心知识,保证其安全性和可用性,还要与业务人员积极配合,有条件地对之进行开发和传授,使之不断增值和升值,增加知识转移的吸引力和动力。

3.5 创新咨询公司档案管理中知识转移的路径和方法

篇2

关键词:人事制度;人事档案管理;特点;影响

作为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到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市场经济时代,充分认识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合理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渐受到事业单位的关注。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热点

1.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满足人力资源的管理需求,很多事业单位建制定了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员工身份、职责的差异,建立起基层档案和领导档案。但是,没有正式工作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一生也不会拥有人事档案。所以,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不仅仅能够决定我国公民的身份和职责,而且管理着个人晋升、调动、社会保险和事业单位福利以及退休等方面,甚至会影响到员工子女的工作。因而,人事档案可以说是员工身份和职责的象征,与员工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2.能够控制员工的行为

虽然人事档案记录了员工的工作经历,但是,却不是由员工个人管理和保存,只有用人单位才能够调动人事档案,员工本人以及其他的事业单位没有权利去调用人事档案。而且,在进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之前,我国主要是采用员工与人事档案互不分离的管理制度,所以人事档案会随着员工变动的情况进行改变,反之,如果人事档案没有迁移,那么员工将无法进行工作调动。人事档案是员工的社会象征,对于员工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员工必须服从事业单位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限制了员工的流动。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

1.国企员工可以“无档入职”

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情况下,以前的终身聘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事档案的存在价值远远低于计划经济时代,员工也不再一味的依附于企业生存,有无人事档案已经不再会影响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

2.个人“无档就业”的意愿得以实现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随之兴起,在聘用工作人员时,事业单位更加侧重于员工的综合素质。而员工会与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再受到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可以促进人才的流动。

三、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造成的影响

1.打破人事档案对于员工的束缚

目前,事业单位通常会采用合同契约制度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于人才的限制,使得市场竞争机制下人才的配置更加地合理,因为合同契约制度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社会身份阶级的观念,避免了传统的终身聘任制用人机制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让员工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大量的空间去选择、研究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2.破除了以前的身份象征

传统的人事档案会很细致、具体的规定个人身份,并且根据人员的身份给予不同的待遇,这种分类方式,比较片面、武断,难以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而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打破了原有机制的限制,可以充分体现出因人而异、因人制宜的管理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3.积极完善档案资料中的个人信息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程度不断提高,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个人信息,避免信息内容的失真、重复,在记录过程中,精细、真实、准确的记录个人信息,全面反映出个人的真实情况,以便于档案资料的使用。

4.建立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快,而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难以满足档案的管理需求,所以,需要认真考虑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让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管理人员人员能够及时收档、入档、归档,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之,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改革工程,会涉及到事业单位的众多部门,所以,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慎重对待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事制度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人事制度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巧美.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6):161-162

[2]陈柏茹.分析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办公室业务,2015(16):81-82

篇3

【摘要】随着政府和用人单位对人事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人事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档案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此,笔者针对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用人单位进行了大量的人员招聘活动,相比而言,以往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强,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产生了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人事制度改革前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人事档案是员工身份的象征。人事档案是通过各种人事活动记录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的过程,这些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备考查的文件资料,它记录了从人员的选拔、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过程——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态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下,根据身份的不同人事档案可分为工人档案和干部档案,部分城镇居民因为没有工作或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往往是没有人事档案的。在过去,人事档案决定个人的社会身份,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决定个人的晋升、调动工作、招工、公费医疗、加薪、福利待遇及退休等情况。人事档案也间接关系到员工子女工作等问题,人事档案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还极大程度的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

(二)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重要工具。人事档案不是由个人进行保管的,它由用人单位进行管理,一般来说,能调动人事档案的只有用人单位,档案本人是无权调用的。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人档合一,人走档随”,档案是根据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地点而改变的,如果人事档案不能迁移的话,个人所呆的地理位置就很难改变,这是极其不利于个人发展的。人事档案如此重要,却由用人单位进行管理,个人的去留也不得不服从于单位,这限制了人员的流动,使得用人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比较僵化,不利于企业人事管理,企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人员与企业管理存在矛盾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平稳发展。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

(一) 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无档生存”。随着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过去那种终身聘任制度已经不再适宜,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感也逐步降低,那些下岗工有无人事档案已经不再完全影响他们另谋出路,人事档案存在的价值已经不如计划经济时代那么强烈。

(二)个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档择业”。市场经济在逐步发展,对人才的量和人才的质有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用人机制也由此产生,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变成注重员工的能力和素养,合同的形式建立起了契约关系,为员工与用人单位所采用,过去那样绑死在人事档案上的情况开始变少,这不仅促进了社会人才的流动,也使得人员的工作更加自由民主。

三、 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人事档案信息反映问题。原有的人事档案中非常注重个人的政治行为,个人的政治历史、组织鉴定、社会关系等内容的收集非常具体详尽,而个人的现实情况,个人具体专业能力、特长特点、业务业绩等却缺少足够的整理归纳,描述一个人的全貌在人事档案中无法体现,有效的信息无法从部分使用者或有针对性的使用者中体现,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人事档案的使用效率无法体现。

(二)人事制度与法律相互影响。人事档案制度规定有些违背了公民的知情权,比如:任何人不得查阅或是借阅自己或直系亲属的档案,这与宪法中公民享有知情权的权利不相符合。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健全建立相关制度是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下必须加强的任务之一。

(三)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进取精神。人事档案工作要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现在各级档案管理水平不足,档案管理条件差异较大,防盗、防火、防潮等措施在档案管理中不够完善,存放保管人事档案的环境有较大隐患。同时,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是非常影响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虽然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解决了非常多的人事管理工作,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由于人事档案没有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管理,信息并不能得到全面的交流和共享,加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无法有具体规定,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到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大、整理繁琐不便,使得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热情,档案信息的利用效果取决于档案服务人员的态度,工作人员态度消极怠慢,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进程缓慢。

(四)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弊端。国企事业单位中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这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一些人因学习、生活或工作兴趣等缘故需要进行工作调动时,用人单位常常通过强压个人人事档案来阻碍人员流动,这种现象非常不可取,不仅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而且企业的声誉和地位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同时,这也制约了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用人单位在对人才进行评定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是依据人事档案中记录的内容,这是非常片面的举措,员工的专业技能、贡献情况、业绩水平并没有得到具体体现,从而使得员工在待遇和晋升方面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这种不客观的评定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员工工作能力的正常发挥。

(五)社会转型期造成人员管理制度混乱。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大量的手段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的参与加盟。许多单位不愿放走那些高层次的人才,限制人员的流动是通过截留人事档案的方式进行的。企业采取三不要政策(迁移户口、人事档案、调离手续)的办法来吸引人才,太过急于求成,造成了很多优质人才出现“弃档”现象,人才市场管理的隐患由此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现象,造成了人才市场的混乱,产生了部分欺诈行为,许多人员不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就另谋其他职位,分内工作并没有交接到位,给原单位经济效益和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良后果。而有部分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惜出卖原单位的商业机密,这些可耻行为就是因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现在,社会各方都在寻求好的办法来解决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的弊端。比较好的理念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公开的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制度,就是进行社会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将人事档案、户籍档案、人事制度协调进行,这种方法比较灵活方便。另一种方法是从社会外部解决,提出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在两种理念的结合下,开展良好和谐的人事管理制度。

(一) 减低人事档案对人的制约限制。现行的人事制度中比较普遍的实施措施是合同契约制度,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人才的束缚已经逐渐消退,市场作用下对人才的优化配置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社会身份阶级观念,减少过去用人机制的终身聘任制,让员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选择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优势。

(二)身份象征由此破除。传统的人事档案对个人身份划定太过具体,人员的身份享受不同的待遇。这是非常不公平、不科学的分类,现在制度下强制打破原有机制非常有利于现有人事档案的管理,因人制宜、因岗制宜是现在人事制度最明确的体现。

(三)人事档案信息的完善。人事档案的信息公开程度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越发强烈,在此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应该顺势发展,及时收集个人有效人事档案信息,避免信息重复或陈旧,在记录过程中做到真实、准确、精细,反映个人全貌需要全面具体真实,不造假。

(四)人事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建立。社会人员流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快,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保证正常的人员档案管理。可以考虑新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管理,加强档案的监督体制,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解决档案管理中不公平不科学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3(2).

篇4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社会价值

1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概述

高校档案是高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高校科研、教学、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对学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是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热点。通常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基本目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几种,在信息网络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十分必要。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了信息的可获知性或获取性,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平等的拥有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获取权与获取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设置一定的权限,只有可向社会公开的范围才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

2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与现状

(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从高校档案管理自身的特征属性来看,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础,而前提又是信息资源的整合。依托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可控性,以及信息的融合集成性。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二是序化、全面、系统原则,三是系统功能完善、简单易用原则,四是档案信息安全原则。

(2)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从环境基础条件来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信息环境逐渐成熟,这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从政策基础上来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信息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能够全方位的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再次从工作基础条件来看,高校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络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心和趋势;最后从人才基础条件来看,高校档案管理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引入到管理队伍中,使高校档案管理实现了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备。

(3)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问题分析

在众多档案门类中,高校档案集综合性与专门性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较高,被社会广泛视为优质特色信息资源。通常来说,高校档案的组成内容多样,但并非所有信息均可公开化,必须设定有限的利用空间。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仅有不到20%的教学与科研档案能够被社会公众所利用,而利用的途径通常只有教学或科研人员主动对外公开和教师或科研人员公开发表两种途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以来为走向“共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档案观、价值观对高校档案管理主体的影响,二是档案服务成本与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3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实现路径

(1)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方式的实现与拓展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基础,应从目前单一的档案服务情形下拓展服务模式,解决档案信息分享与定位不对称的问题。首先,高校应从档案信息共享的视角创新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档案网站,开展丰富的网络档案服务;其次,适当扩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覆盖力度,并从整体层面扩大宣传,积极宣传高校特色档案资源的社会功能;再次,搭建高校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信息交流的平台,主动推送档案信息服务。

(2)建立档案信息标准体系与服务体系

档案工作标准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要性的事务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构建档案信息标准体系需遵循以下个重要原则: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档案信息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二是优先制订档案应用标准,三是立足国情与国际接轨并重。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向用户提供全方位、便捷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首先需要对档案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在用户需求调查中发现,用户信息需求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即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性明显,用户信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用户信息需求强调实用性;其次对档案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变革,拓展服务内容,比如档案主业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咨询服务、在线信息检索服务等;最后,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档案服务线上功能。

(3)高校档案联盟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遵循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目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来看,实现社会化资源共享而实现档案信息最大价值的客观条件相对薄弱,需要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构建联盟机制,形成资源互补的动态联盟。横向协作关系来看,积极构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的“三馆合一”体系,纵向协作关系来看,地区高校进行合理规划,借助网络优势形成档案信息交流合作平台,覆盖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这样有利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秀清.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3.12

[2]黄小忠.建设区域性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机制和途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7

[3]张灵.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探析[J].档案管理.2015.5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心;相关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84-03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ZHOU Zixian1 CHEN Yixing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Weiyang West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Qindu District in Xianyang City,Xianyang 712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aohua Hospital of Xianyang,Xianyang 71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center on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iabetes patients in community. Methods The diabetes 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 was established to synthetically manage 21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Zhengyang community, and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lifestyle change, skills grasp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abetes-related knowledge grasp of pati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Community management center;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使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至今还没有有效治愈手段,需要患者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否则极易引起各类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近年的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是糖尿病控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3],在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正阳社区在我糖尿病管理中心建档的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其中Ⅰ型23例,Ⅱ型187例;男123例,女87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2岁,平均(52.4±11.4)岁。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处于稳定期,且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配合各项活动,并能够积极参与。

1.2 方法

1.2.1 社区管理方法

1.2.1.1 组建糖尿病管理中心 建立以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持续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为目标的糖尿病管理中心,设立管理中心的组织机构。由我院慢性病管理中心主任主持工作,护理部及社区办负责糖尿病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筹备及协调工作, 2名糖尿病专科医师和3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社区糖尿病中心的日常工作。

1.2.1.2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分别入户了解患者情况,建

表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糖尿病相关知识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37(17.6) 118(56.2) 67.088 0.000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113(53.8) 169(80.5) 33.845 0.000

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67(31.9) 133(63.3) 41.580 0.000

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88(41.9) 146(69.5) 32.462 0.000

如何合理饮食 62(29.5) 154(73.3) 80.675 0.000

运动控制血糖 59(28.1) 142(67.6) 65.730 0.000

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三史”、生活习惯、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将患者的资料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为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实施会员管理制度并发放会员卡,服务站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及问题,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与健康宣教计划提供依据。

1.2.2 干预方式

1.2.2.1 设立健康咨询热线 管理中心有2 名专职的糖尿病专科医生,可以向管理中心会员、社区居民及糖尿病患者提供咨询,设立健康咨询专线,以便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题咨询,做到医生与患者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

1.2.2.2 定期举行健康教育讲座 聘请糖尿病专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每月1次,30min左右,讲解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进行小讲座及会员联谊会,请患者现身说法,交流防病治病的经验。

1.2.2.3 定期回访 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每周进行电话回访,开始研究3个月内每2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超过3个月后1个月回访1次,每次至少1h,访视目的主要是为强化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患者在疾病控制、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1.2.2.4 资料宣传 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的小册子、图片等,利用社区的卫生宣传栏、橱窗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每周六下午各社区服务站在社区活动中心播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光盘;利用特定宣传日,如 “世界糖尿病日”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

1.3 评价指标

(1)生化指标: 观察建档时和干预后6个月患者的糖尿病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变化。

(2)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在会员建档时及干预6个月后通过会谈法测评患者对DM 知识了解程度。

(3)生活方式改变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技能考核的方式调查患者生活方式及相关技能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生化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患者相关行为的改变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

干预前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及技能合格率比较[n(%)]

评价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x2 P

生活方式改变 34(16.2) 137(65.2) 104.647 0.000

技能合格 51(24.3) 161(76.7) 115.249 0.000

2.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计学意义(P

表3 干预前后者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时间 FBG(mmol/L) P2hBG(mmol/L) HbAlC(%)

干预前 10.13±3.24 13.67±3.65 9.87±1.58

干预后 7.10±1.35 9.58±3.86 7.06±1.70

t 11.537 12.215 17.186

P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而且给患者自身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要到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外,更多的是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然而有效的专业指导至关重要,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作为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延续,在糖尿病控制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对正阳社区21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为其提供了系统学习糖尿病知识和机会,在半年内连续不断地为患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研究过程中,患者随时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全方位指导,并有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监督和管理。表1及表2 可以看出,经过护理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表1显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80.5%的患者掌握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73.3%的患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表2显示通过糖尿病健康中心的健康宣教65.2%的患者改变了以往错误的生活方式,并有76.7%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患者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另外,通过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宣教、专家讲座、电话随访、家庭回访、资料宣传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维持其稳定状态。这说明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DM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与蒋红玉[5]的研究结果一致。

虽然通过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并不很高,生活方式改变率及技能掌握率也并不是很高,虽然患者的生化指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长期效果并不能保证,因此,应延长研究时间观察远期效果[6-9]。

[参考文献]

[1] 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70-173.

[2] 王三清.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评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0(6):26-27.

[3] 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96-698.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824.

[5] 蒋红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447-448.

[6] 陈春华, 黄燕萍,吕俞莲,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49-150.

[7] 毛林浩,王飞玲.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64-65.

[8] 来静,王丽娅,袁会玲,等. 空腹血糖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0,9(8):596-597.

篇6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收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以及做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收集;措施

“收集难”是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道,我认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共同作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收集难,一方面是指收集不到档案资料,另一方面指收集来的资料质量不高,包括内容不完整、不齐全、准确性、真实性不够、重要性不够,案卷质量不高等。以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为例,收集难,就是工程都竣工好几年了,但档案资料却还没有通过验收,无法完成建设单位或城建档案馆的归档移交工作。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收集的特点和难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由于投资大、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其档案收集工作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做好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不仅是档案部门的责任,也是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需要各部门统一协调、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档案形成部门多,来源广。轨道交通建设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涉及各级各类政府机构,项目材料逐级申报和审批,项目承包参建单位有:勘察、设计、测量、强审、原材料、半成品、设备供货商等,有土建施工单位、设备安装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检测、监测、风险咨询单位等等,所以档案来源既有政府机关、也有企业,有国内也有国外,有中文也有外文,收集范围极广、难度大。

二是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轨道交通项目档案种类齐全,形成的试验、检测、施工记录、验收记录、图纸,有文字、图表、照片和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规格众多,数量庞大,据统计,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所形成的全套档案需占用300 平米左右的库房。

三是专业性强。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专业知识。有勘察、测量、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与空调、机电、轨道、供电、通讯、信号、自动售检票、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电梯、屏蔽门、装饰装修等几十个专业内容。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参建单位多,时间跨度长,档案管理经验不足,管理难度大。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从开工到运营,一般需要5 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参建单位众多,很多单位办公是在活动板房,或是租用办公楼、民房,档案管理工作条件差;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人员变动频繁,有些单位档案员还身兼数职,这就给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安全保管带来了隐患。另外,轨道交通工程是合肥乃至安徽的首项工程,建设单位也是一面借鉴别的城市的经验,一面自己在实践工作中摸索总结, 所以轨道交通项目档案管理经验缺乏,管理难度大。

二是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按照国家规定,监理单位对工程档案的质量负责。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理人员责任心或档案专业水平等原因,致使监理单位对工程档案的监督很难到位,难以保证档案的质量。

所以,对于轨道交通建设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前期立项、施工、竣工验收到运营调试等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少则几千卷,多则上万卷,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的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真实有效,关键在于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从源头抓起,进行全过程控制,在关键环节实施节点控制和同步管理。档案部门既要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掌握项目档案形成状况,同时又要依靠和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对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情况进行把关,加强全员的档案责任意识,形成互相配合、优势互补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共同完成轨道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建设。如果认为档案是档案部门的事情,不管完整真实与否,将资料往档案部门一推了事,把其他专业技术力量排除在档案管理队伍之外,仅依靠档案部门在最后一个环节把关,很难把这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好。

二、做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建议

如何做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制度保证。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应首先建立建全档案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以制度规范各参建单位和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项目资料产生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其形成、积累和管理应列入有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或岗位责任制,并要有相应的检查、控制及考核措施,从而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和规范。各单位要明确档案分管领导和分管职责,各资料形成部门在资料方面的责任要明确到位。建设单位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对本部门产生的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真实性负责,还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业务对口的参建单位档案的完整、准确、真实性负责,要监督检查和指导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使之符合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要求。

(二)合同制约。对于众多的参建单位档案管理,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就应明确档案方面的职责,把建设单位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作为合同附件,要求参建单位认真履行。除工程竣工要进行档案专项验收的强制措施外,工程款的支付和各项考核工作都应与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联。各参建单位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配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软、硬件,保持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加强档案专业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知识。轨道交通工程档案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事档案业务指导和项目管理一线的档案人员,既要精通档案管理知识,又要熟悉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业务知识。但是,由于合肥轨道交通项目目前正处在建设初期,专、兼职档案人员少、新手多、经验不足、流动性强,要想建立起一支能够胜任工作的档案队伍,一方面,选择有工程技术背景的档案人员充实档案人员力量,另一方面,对档案人员进行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既能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了解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掌握各个建设阶段应该形成哪些档案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协调解决,而不是坐等各部门、参建单位上门移交资料,给什么收什么,只做单纯的资料保管员。

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进行业务交流,利用“传、帮、带”等多种方式,逐渐培养一批既懂项目管理、又懂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那么做好轨道交通项目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就不是一件难事。

篇7

一、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档案管理模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也逐渐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相比于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现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各方面仍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现今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仍然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收集和粗滤分类,并未作出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因此,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时,往往速度过慢,效率偏低,很难做到精准定位,无法向服务人群提供及时准确的相关信息。此外,人事档案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并随着个人自身发展不断变化,人才市场不能及时对人事档案进行更新,致使个别档案出现“断档”现象,影响着个人信息的准确度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不规范。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复杂,人才流动现象较为普遍,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导致档案管理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中没有按照严格的相关程序进行管理,使档案内容出现手续不完全、造假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权威性。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部门缺少相关的规章制度或管理条例,档案交接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登记,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不能及时完成,也是造成档案管理难度增大的重要原因。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及管理知识。部分人才市场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难以实现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这不仅对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导致档案信息的实用性减弱,不能为大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群众档案意识薄弱,缺少对档案的重视。群众对自身档案缺少足够的关注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档案信息所有者并未意识到人事档案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文字资料,缺乏对档案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弃档现象也频频发生,甚至有的群众将档案自行拆封,导致其失去真实性与权威性。因此,培养公众的档案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已势在必行。

二、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应更新档案管理模式,使之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部门应对资料信息进行统一备份,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纳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来进行。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正规化,避免档案由于管理不善出现弄虚作假,私自更改等不良现象。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人才市场相关部门应大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能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着人才市场的服务质量,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人才市场应积极组织员工培训,制定定期培训计划。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为工作内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使其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做到严谨、高效,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中应坚持原则,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合法实施。

篇8

【关键词】VCT;STD;健康教育;性病;性病就诊者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性病门诊就诊者是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社会的不理解,甚至偏见、鄙视等直接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之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悲观等,甚至造成轻生的悲剧[1]。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些不可治愈如艾滋病等,牵涉到众多人群家庭,易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健康教育是影响性病就诊者求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1]。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认识到了STD的危害,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3]。我院在性病科、妇产科、皮肤科门诊开展了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建立了由专业性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健康宣教员的专人负责制,实施了有目标、有计划的健康宣教,大大提高患者对STD问卷监测效果,为哨点监测提供真实、可靠、有力的依据,为性病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选自顺义区中医医院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的哨点监测的性病就诊者,且符合我市疾控中心所规定的调查问卷的合格病例,从初诊到第1次复诊,无论是否诊断为性病,无论男女均纳入监测。

1.2随机分组

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给所有患者按1-130进行编号。按照患者的编号,用系统随机化法交替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未设专职健康宣教人员,由接诊医生负责问卷调查及宣教工作;观察组由专职健康宣教人员负责问卷调查工作,实施性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宣教。

1.3监测与评价

1.3.1常规监测包括实验室监测和建立监测档案。问卷调查、静脉采血均在无人干扰的环境下,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监测的原则[2],调查表及血标本由研究者现场收回并封存入档。①实验室监测:对每位监测对象采用1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放入真空管内,于4h内送本单位检验科,凝固后离心取血清,在-20℃下冷冻存放待检。在效期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通过ELISA进行抗-HIV初筛检测,阳性标本送往北京市CDC进行蛋白印迹法(W.B.)确认实验;梅毒检测通过ELISA、TRUST方法进行检测[2]。②建立监测档案:监测对象在初诊后建立监测档案,内容为中国疾控中心印制的《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信息表》,并注明初诊、复诊时间。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如对不完整问卷、逻辑问题问卷进行具体归纳、分析[4]。

1.3.2观察指标①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格率:中国疾控中心印制的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信息表中,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共提出8项问题[4],自身相关知识6项题目。根据观察组、对照组的初诊时相关问题的问答情况,分别计算观察组、对照组的初诊答对率即知晓率、及格率。②性病就诊者对自身性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率:调查问卷表格后均增加患者对自身性病相关知识的6项需求内容,按照需求人数的百分比构成,针对每1项相关知识分别计算观察组、对照组的自身相关知识需求率[4]。③焦虑指数:根据观察组、对照组在初诊及复诊时在焦虑模拟尺上选择的点,分别计算观察组、对照组初诊及复诊时不同等级的焦虑指数。

1.3.3评价方法①视觉模拟尺(VAS-A):有研究指出,模拟尺用于评估情绪状态时,将评分分为四个等级:0~20分为优,病人情绪良好、安静、应答自如; 21~50分为良,情绪一般,面容淡漠,指令回答;51~80分为可,情绪焦虑或抑郁,勉强应答;大于80分为差,病人极度焦虑,无法应答[5]。嘱被监测者在焦虑模拟尺上找出符合自己目前焦虑状态的点。②对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的计分法:相关题目8题,每题1分,答对者得1分,答错、不答或不知道为0分即不计分,最后把原始分数换成百分制,得分大于4分者为及格[4]。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的资料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以P

3结果

3.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4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5]。护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实施者是护士[5]。积极开展对性病门诊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有着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6]。

4.12011年至2012年性病就诊人群分布

2011年至2012年性病就诊的人群分布显示,就诊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40~49岁的次之;初中学历、未婚、本省户口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原因与其文化程度低[7],婚前较普遍[8],接受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较少,预防保健知识缺乏,防护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8]以及与该年龄段人群处于性活跃期、精力旺盛、社会活动较多有关。患者由于有症状而就诊,而在性病感染者中,特别是女性,有相当比例是隐性感染[9],因此应加强性知识教育,抵制婚前,同时不能忽视对女性的健康宣教工作。

4.2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表2、表3和结果3.3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市门头沟区2005年至2009年艾滋病监测状况原因相似[2]。何平、张安琴、占蒙等[10]研究基本揭示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性健康指导知识缺乏、忽视患者性健康问题、对患者的性健康教育能力低下等性健康教育的问题。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未设专职人员,而门诊医师忙于应对疾病的检查与治疗,无暇顾及艾滋病自愿咨询工作,不能按照VCT(艾滋病自愿咨询工作)程序进行,丧失了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等性病宣传教育的最好时机,甚至对部分本该接受监测的人员未进行监测[2],正如何平等人有关医务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显示:忙于治疗性操作,没有时间的原因占14.59%,使得此项工作失去其原有价值。本研究还显示对照组复诊患者在表2中“知识题”部分的第2、3、4题的回答正确率较此组初诊时稍有降低,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患者缺乏专职人员进行健康宣教,相关问题概念模糊,表现两次答题答案不同,因此出现部分问题正确率降低,表明此次研究安排专人进行健康宣教是有必要的,此次研究说明我区对性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性病门诊开展性病健康教育和咨询效果明显[11]。患者对于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12],同时还提示艾滋病、性病的健康宣教时应以相关知识为主[5]。

4.3就诊者需要健康教育指导

表4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在性病门诊就诊者需要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患者对自身性病相关知识需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主因其初诊时对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贫乏,迫切寻求有关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而观察组安排了专职人员,他们定期参加艾滋病、性病的专业培训及考核,获取资格证才能上岗这些专职人员专业知识较强,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牢靠,能够为患者提供大量、正确的知识信息。现代循证医学提示不但要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知识,还要有很好的与人沟通能力,耐心帮助病人做出多种选择所必须的各种知识[14],这些专职人员也具备如上素质。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需求的比例可以看出,观察组对6项知识需求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辅助检查、药物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的需求率仍高于对疾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安全套使用知识的需求率,主因性病门诊者较多,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而患者在门诊就诊的时间相对较短,且辅助检查、治疗等相关知识专业性强,理解难度大,短时间指导难以达到患者所需的效果[9]。因此在性病门诊改变健康教育方式,开展电话主动和被动咨询业务,可以使患者方便、快捷地接受健康宣教指导,减少患者直面性病咨询的尴尬局面,从而大大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4.4健康教育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

表5得出,观察组复诊患者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报道健康宣教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相一致[15]。有研究表明医护教育能力和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存在正相关[10]。传统的医学模式,为人类健康作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也在发展,现已递进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建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防治模式[14]。主因安排专职人员的选择上,要求职称在主管护师以上;再次护理人员本身为女性,在与人交流时具有更好亲和力;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其专业特点具有丰富的心理、性病相关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赋予护士极高的专业素质,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多的爱心、细心、耐心,使专职人员健康宣教后患者的焦虑指数明显降低。与胡海霞、罗丹等[5,12]研究结果相同。性病就诊者是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1],多数STD感染与婚外或商业有关,患者在担心遭受社会歧视、害怕个人隐私被发现等心理因素影响下更易造成就诊延误[5],社会的不理解、甚至偏见、鄙视等直接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易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悲观等,甚至轻生[1],安排固定人员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及负性情绪[5]。社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此类患者正确的求医行为[7],门诊护士使性病就诊者敞开心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消除不良情绪、心理因素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安排专人负责VCT监测工作可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同时可以更好地诠释监测的目的及意义,为STD患者的临床用药及医学观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5],进而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5结论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提示在性病门诊安排专人(主管护师职称以上)负责STD监测工作,对性病就诊者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宣教是非常有效、必要的,不仅可以丰富自身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相应的健康行为,而且还可以将卫生知识带到家庭和社会,使得社会更加和谐、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7(3):54-55.

[2]闫玉香,张延吉.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首都公共卫生,2010,4(2):75-76.

[3]王洪涛,郑祺.2002~2006年日照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资料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2):154-155.

[4]王萍,郑延芳,尹平.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医学与社会杂志,2006,19(3):12-15.

[5]罗丹,肖水源.门诊性病患者就诊延误及影响因素.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3):2059-2062.

[6]张宏宇,陈晓芬.多媒体课件对性病门诊患者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2013,22(8):46-48.

[7]徐莉立,石锋.STD门诊536例性病病例流行病学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961.

[8]李慧平,王小万.国际医疗废物分类及特点.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3):18.

[9]周彦云.性病门诊患者的感染源和求医行为特征分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

[10]何平,张安琴,张蒙,等.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性健康指导现状的调查.中国性科学,2012,21(11):51-52,61.

[11]张莉,李志远,等.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8-119.

[12]胡海霞,卫平民,陈斌.女性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617-1621.

[13]曾雪玲.规范化性病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医院管理,2010,31(2):276-277.

[14]薛大奇,薛立纬,薛少真,等.梅毒预防控制问题的思考.中国性科学,2013,22(3):40-45.

[15]邱成文,朱慧兰,林蔼,等.聚合酶链反应和培养法在女性淋病诊断及随访中的对比研究.中国性科学,2000,9(4):11-13.

篇9

2、现场采集指纹。

3、预约学习。网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都要进行,具体参考当地的规定。

4、参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习。

5、参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

6、参加考试合格。

7、档案管理岗清除记分分值,打印《机动车驾驶人违法满分考试信息反馈通知书》。对本车辆管理所管辖区以外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在24小时内将机动车驾驶人违法满分考试信息传递到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109-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文书档案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文书档案管理方式,有效地对文书档案进行利用。

一、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只是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没有丰富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对档案的立卷、分类等工作不熟悉,在工作中经常丢失档案信息,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影响文书档案管理质量,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专业素质不够重视,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培训,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使文书档案无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1]

(二)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偏少

很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二位,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十分缺乏。另外,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文员、秘书兼任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文员、秘书既负责其专职工作,又要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投入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精力就非常有限,降低文书档案管理效率。

(三)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衔接存在问题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目前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很多单位都是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分开来进行,使文书工作脱离档案工作,使文书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档案工作意识,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会使工作人员不明确档案收集的范围,没有及时地进行档案收集。工作人员没有规范地对文书进行装订,文书使用的纸张也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对文书的附件没有进行规范的处理,没有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文书管理,文书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编号,降低文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对档案收集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程度。[2]

(四)电子档案保存的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单位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文书档案管理,但是对档案管理的安全不够重视,电子文书档案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计算机硬软件出现病毒侵袭、设备故障等问题的时候,电子文书档案资料很容易丢失,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书档案的安全造成威胁,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杀毒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对计算机防毒意识较差,一旦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地维修和恢复,对文书档案资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在聘用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要注重其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加强对自身专业素质的锻炼,参加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培训,及时更新文书档案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文书档案管理相关技能,能够熟练地完成文书档案的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等管理工作。[3]

(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很多单位由办公室文员兼任文书档案管理员,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知半解,缺乏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员,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促进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必须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需要聘请专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小组,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程序化,专业化。同时,为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该重视对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使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实现规范衔接

文书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质量,要想提高档案的质量,必须实现文件的高质量。文书工作规范处理文件,认真做好文书的立卷归档,对文件进行科学分类,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文书工作与档案合理的衔接起来,要注意很多细节工作,如文书纸张的材质、大小问题,文书的格式,起草的时候不能使用圆珠笔、铅笔、红墨水,要及时地处理文件和收集资料,保证文书档案的完整。

(四)提高电子档案保存的安全性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书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文件信息,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效率,节约文书档案管理时间。为提高电子文书档案保存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制定档案信息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在文书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身份认证、数字备份等功能,避免文书档案因计算机硬软件出现故障导致资料丢失。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现象,保证文书档案的安全,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道逸.浅析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01):12-13.

[2]刘延玲.浅析企业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3,18(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