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重点范文
时间:2023-04-17 11:3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工作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健康扶贫重点工作推进》工作有关要求,我科在**书记带领下,先后多次深入**各乡镇调研健康扶贫重点工作,通过乡镇卫生院实地指导、扶贫户走访、扶贫患者暗访等形式,充分发现健康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现将**健康扶贫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辖区内有**镇、**乡、**镇及**片区4个乡镇,共有扶贫患者4989人。
(一)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认其学习健康扶贫政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管理委员会分别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工作座谈会和专题工作会议,就我区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卫生健康、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按照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工作职责要求,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每次会议精神,并及时安排工作任务和印发会议材料及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扶贫攻坚和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和重点任务、政策内涵再认识,筑牢工作思想基础,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健康扶贫领导。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工作职责任务。随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调整充实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主任和辖区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同时,还建立了健康扶贫领导、科室挂钩联系贫困乡镇长效工作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2、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健康扶贫有效实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和《山东省健康扶贫行动计划》,**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进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责任到科、到人抓落实。为使各项措施得进一步到落,卫健、人社、扶贫、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下发了《**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医疗保险健康扶贫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和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效实施。
3、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为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让卫健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了解掌握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印制了《**卫生健康系统健康扶贫手册》发至各成员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学习;在人员集散公共场所设置永久性宣栏50余块;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世界家庭医生日”等活动期间广泛开展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4、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为使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加强了督查工作。**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多次深入到乡村调研督导健康扶贫工作;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多次聘请第三方对辖区内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区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组织卫健、人社、民政等主要成员单位对全区健康扶贫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便民惠民措施,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1、有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转发市卫健委《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确保“2020年全区签约服务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达到100%”的任务指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日常信息月报制度。
到8月31日,共有3个医疗机构参加家庭医院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团队30个,有120名医疗卫生人员参加签约服务。1-8月共贫困人口签约4989人,占贫困人口的100%。
2、各医疗机构完善了服务流程。
设置绿色通道方便贫困人口就医;卫生、人社、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定点医疗机构开设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并完成了信息系统对接,网络已通至各卫生室,“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投入4.8万元,印制发放健康扶贫签约协议书5000余份,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手5000余册。
3、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
根据《泰安市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乡镇卫生院住院已取消住院起付线,并于2019年1月起在全市县、乡(镇)各级医疗机构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制度。
4、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诊疗的通知》,我区严格执行此项政策,强化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临床路径,保障质量、控制费用工作和信息化管理,方便贫困群众就医,切实减轻医疗费用,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加强基层卫生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积极争取资金40万元,完成了2020年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3个卫生院建设项目,同时在**镇卫生院、**卫生院通过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前提下,大力推进**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目前,我区已实现每个乡镇建有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三个一”目标的脱贫要求。另外,还积极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向国家审核推荐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个,并有力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专项整治行动。
2、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我区于2020年招聘20名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的特岗医生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目前招聘医生均在岗,且工作表现普遍较好,薪酬待遇得到落实,购买了“五险”,并按要求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同时扎实做好全科医学专业人员的执业注册工作,目前全区共有经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15名,其中:西医助理全科医学专业医师4名、执业全科医学专业11名。
3、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2020年,全区共有182名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其中全科医学专业142人、护理专业40人,组织3人参加为期一年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有10余名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参加全市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培训学习。
4、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目前,全区已基本建成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支撑的中医医药服务网络。到2020年7月,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不足及问题
在上一阶段健康扶贫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通过现场指导及入户随访等形式调研后,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策宣传不到位。
受帮扶责任人及签约医师宣传力度不够、扶贫户知识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存在极个别扶贫户对健康扶贫“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表述不清、掌握不透,尤其在各级第三方检查中表现突出。
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较薄弱。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施不足,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部分扶贫门诊慢性病患者需要药品特殊,乡镇卫生院采购困难,无法满足贫困患者需求。
3、政策落实有待加强。
⑴辖区内扶贫患者往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给予各种医疗保险、特惠保、大病救助、医疗机构减免等方式救助后,自付费用仍超过10%,扶贫患者负担仍较大,此现象以三甲医院尤为突出。⑵部分市级医院对“两免两减半”政策执行不严格,扶贫患者被告知“各医院仅对本辖区内就诊患者实行此政策,辖区外患者不享受此政策”。
篇2
早在2014年,我区就率先实现了“光网城市”,所有行政村和绝大多数自然村全部通光纤宽带。2018年,认真落实国务院提速降费要求,农村宽带网速全部提升至20兆比特每秒以上,城区宽带网速达到100兆比特每秒以上。新增业务以50兆比特每秒和100兆比特每秒为主,宽带+IPTV速率达到100兆比特每秒。到2018年年底全区移动手机用户53万户 ,固定电话2.2万户,宽带用户11.4万户,无线基站552 个,所辖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智能手机80部,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30台,全部计算机接入互联网。
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为贯彻《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号)文件精神,扎实落实《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区xx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局信息办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根据《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2018扶贫责任目标、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联合科技局、农业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基础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铁塔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同志主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阶段性工作要求,协同推进我区扶贫工作重点村的信息化建设。
xx店和xx店两个信息化扶贫示范乡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资产监管等方面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宽带网络覆盖情况
我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较广,在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支持下,已经实现包括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内的村村光纤宽带入户,宽带接入速率20兆比特每秒,且资费不变。3G/4G无线网络已经在交通干道、公共区域、各生产重点部位等有效覆盖,实现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所有扶贫村固定电话、有线宽带和无线电话接入能力全部达到100%,学校有线宽带基本实现全接入。
四、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配备情况
在村两委人员的推荐下,深入各村挖掘具有致富头脑和为民服务意识的中青年作为各村信息员,现村级信息员队伍10名,扩充至16名,信息员配备率达到100%;两个镇村两委成员培训率达到60%,居民家庭成员参加过信息技能培训率达到20%。信息员多为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文化程度较高且乐于向村民义务宣教信息知识的村民。同时,对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的信息员进行了建档,从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员队伍。
五、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情况
2017年11月28日-30日,市经信委组织开展了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和信息技术下乡活动,我区共培训信息员237名,扶贫工作重点村信息员培训率达到100%。
除参加全市统一组织全员培训完,各镇对农民的信息培训分别开展。利用乡镇和村委会会议室,围绕涉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手机和电脑选购、种养殖知识查询、农资和农产品购销、设施农业网络构建、网络安全防范以及“美丽乡村”等APP的信息采集、、查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进村入户等方式进行了分批次培训,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00余人次,培训农村居民1万余人。扶贫工作重点村“两委”成员培训率100%,且培训次数均达到3次以上。农村居民培训率达到30%以上。通过培训,使他们全面学习利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查询、采集和能力。
六、“互联网+”示范建设推广情况
xx店镇建成镇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一处,村级“互联网+农业”服务中心四处,购买了测土配方检测仪、测土配方查询机、三台二维码打印机;在王楼村建设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可辐射1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在刘桥村建设了“互联网+医疗”应用示范项示范项目,可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0个。通过“互联网+”项目的实施,既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又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xx镇“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在周海、牛楼成立了信息化服务站,购置了触摸屏查询机,可实现方便快捷的测土数据查询和配方查询指导群众进行农业种植,为润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犇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恒信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配置了二维码打印机并安装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对农作物种植区域环境信息、种植过程信息、采收包装信息、质量及安全检测信息等进行采集汇总,方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溯源查询。“互联网+医疗”示范项目建在镇卫生院,购置了智能云健康体检仪,为村民提供健康知识、健康查询等服务,该项目辐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6个。
七、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情况
获批进行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创建的乡镇充分发挥省财政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蔬菜大棚、土壤改良、健康医疗、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黄店镇通过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业”,进行玫瑰旅游园区建设,引进玫瑰茶、玫瑰糕点等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地方旅游和农产品品牌。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信息化应用的好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各镇街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信息员和广大群众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大对财政资金购置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指导各镇对硬件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编号,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确保资产安全。
篇3
去年,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贷扶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2.9036亿元,其中项目贷款10.3247亿元,小额到户贷款12.5789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93个,扶持贫困户13.9万户、52.8万人。覆盖了全省10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
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篇5
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C制
“3”即“三步”工作法。即在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中,采取农户申请,村民小组比选、村委会比选,村民小组公示、村委会公示、乡(镇)审核再公示的“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的“三步工作法”。同时,在“回头看”过程中采取“一审核二对比三清退四签字确认”的工作程序,更加精准地识别贫困对象。“4”即“四因四缺”分类法。即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贫困农户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缺动力等“四因四缺分类法”细化分类,明确每户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8”即“八种帮扶模式”。在具体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即采取“结对帮扶型、创业培育型、入股分红型、资产盘活型、基地托养型、订单带动型、资金互助型、造福搬迁型”等八种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精准发力。
实施精准扶贫“五项工程”
“五项工程”即指乡村扶贫担保工程,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精准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在“348”精准扶贫、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扶贫搬迁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乡村教育助学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实施教育助学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提高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
开展精准扶贫“三大行动”
“三大行动”强镇帮扶贫困乡行动,选择20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强镇“一对一”帮扶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在市直部门选派20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贫困空壳村增收行动,探索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模式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做足增量,增加贫困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
积极探索资产资源收益扶贫机制
开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等项目形成的资产,量化折股给当地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贫困村有稳定的村集体收益,确保贫困户按股分红,增加股权收益。开展水电资源收益扶贫试点,把水电资源开发收益合理确定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集体股权参与项目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探索产权入股增收机制,结合林改和,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等流转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流转土地折成股份入股。
篇6
二、山城村在整村推进工作中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从省直各部门到县直各单位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省扶贫办主要领导多次赴山城村调研,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对各单位提出要求。海东行署派出工作组对整村推进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县委、县政府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加强部门协调,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突出三个优先的整村推进实施方案,即:优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群众的增收门路,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优先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着力促进和谐发展。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扶贫办派出年富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常年驻村抓整村推进工作。村两委班子成立了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思路清晰。县扶贫办、乡党委确定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结构,科技先行,集群众之智,解群众之贫的工作思路,按照整村推进工作必须当年起好步,两年求发展,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四结合、五整合(即:基础设施建设与增收项目相结合;改善条件与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整合人力、财力、物资、信息、产业等资源)、全方位、多渠道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扶贫攻坚方案,广泛开展了四带、五起来活动(即:带着感情去进村,带着亲情去农户,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使道路硬化起来,房子砖木结构起来,村庄净化起来,家畜家禽养起来,全村农户积极性调动起来)。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明确,既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又符合山城村的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组织措施得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在村一级成立了由两委会、妇联及德高望重的老农组成的整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在本村的实施项目,经过群众讨论确定,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项目执行中给每户发放明白卡,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剩余多少等内容,使每个农户都明白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二是整合资金,确保投入。把整合资金作为实施整村推进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措施到户,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综合推进的原则,多层面、多渠道地整合资金。三是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不搞平均主义,因户、因人分门别类进行扶持。四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村推进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村两委会全程跟踪,检查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四)注重后续管理。整村推进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山城村在项目后续管理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成立以食用菌为主的协会,给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四级联动机制,在双孢菇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采取随行就市,充分调动了种植农户积极性。三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专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养业技术和病虫防治,组织农户到周边地区学习先进管理方式和销售经验。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4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到1200人次。五是给每个农户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后续发展。六是积极争取资金,委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作菌种,免费提供给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七是加大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的培训力度,鼓励群众外出打工。八是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全方位调整生产结构。九是依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
三、山城村整村推进工作中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提高认识,是实施整村推进的前提。整村推进是国务院确定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在省政府确定的整村推进三通、三有的目标中,既有经济指标,也有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指标;既有村级的任务,也有进村入户的任务。对整村推进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整村推进内涵、目标、任务的不准确把握,就会制约整村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认识程度决定工作力度。要提高对整村推进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整村推进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采取培训或召开现场会等形式,重点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县领导及扶贫办负责人的认识水平,使他们明确整村推进工作的重要性、内涵、任务和措施,特别是各级扶贫部门负责人,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整村推进工作的内涵,成为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的明白人。
启示二:高位推动,是实施整村推进的基础。整村推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及行业。扶贫办作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才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要有具体的措施,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整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实行县级领导定点包干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责任制,选派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任职,专门负责整村推进具体工作等。扶贫部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向本地党委、政府就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建言献策,争取得到支持。
启示三:制定明确的思路和科学的实施方案,是扶贫部门的职责所在。作为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的县级扶贫办,必须要对开展整村推进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整村推进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机制,做到脑中有思路,手中有措施,以工作的成效赢得各部门支持。山城村以整村推进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贫困农户增收,为各地开展整村推进工作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
篇7
一、紧盯“大新特”名录,努力拓展县域旅游金融服务。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服务“大新特”三农的重要内容、提升县域支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来抓。今年省行下达我部县域旅游贷款1亿元,4A级景区金融覆盖面50%。我部指导支行大力营销县域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等景区客户;择优支持客流量增长快、收入稳定增长的3A创4A的景区客户;适度支持景区规划内优质旅游饭店客户,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要求各支行按照“大新特”名录,落实营销责任,强化营销力度。由县支行行长担任分支行营销团队组长,切实做好高层营销,亲自管,具体抓,务求抓出实效。
二、扎实推进城镇化综合金融服务。省行下达我部2亿元的城镇化贷款计划,指导相关支行研究落实相关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融资业务发展。主动对接当地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项目主体,全面了解当地城镇化政府购买服务的规划安排,摸清各类项目的金融需求,努力达成合作的共识和意向,为业务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发挥我行综合经营优势。
三、紧扣西安市农村工作主线,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支行按照西安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工作重点的八个方面,加快与区县政府对接,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服务地方经济,做好信贷投放。
四、大力推广政府增信支农模式。指导支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出资设立涉农风险补偿基金,解决信贷投放担保难题。力争4个县域行全部开办“政府增信”模式贷款业务,成为政府增信担保机构主要合作银行和基本账户开立行。指导省行已经审批同意开办政府增信业务的临潼区、未央区支行两个支行尽快完成业务落地。
篇8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分别于1997年、20*年开始实施,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且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标准和人均月补差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1997年为90元、20*年为110元、20*年为150元,月人均补差1997年30元、20*年42元、20*年158元,保障对象由1997年的110余人增加到20*年的444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4%。并实施分类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650元提高到20*年的700元,月人均补差由20*年的15元提高到20*年的52元,保障对象由20*年的2314人增加到20*年的89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年、20*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农村医疗救助累计3351人,救助资金13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56人,救助资金17万元。每年为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补助资金10元。累计补助资金11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20*年开展实施,全县现有五保对象822人,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795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率为3.3%,且供养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慈善工作。自20*年10月成立县慈善协会以来,共筹集善款7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千多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余万元。
五是临时救助。县内县外每年零时救助2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但在全县279个行政村中有3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重点村主要分布在地处南北两山经济欠发达的孙庄子、王家楼、存瑞三个乡镇,重点村总人口239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9%。帮助这些重点村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年我县启动了第一批12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至20*年,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安排扶贫发展资金188万元,全县第一批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打成机井4眼、完成截潜工程2处、修路45公里、建桥2座、硬化街道4000米、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平米、建柴鸡养殖小区1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20*年全县已有第一批的8个重点村实现了脱贫。
20*年启动了第二批13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同年,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冀扶办发[20*]26号文件《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行分级扶持的通知》精神,非重点县的重点村由相关市参照省对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村扶持的标准和办法予以扶持,但市以我县属省扩权县为由,未给我县重点村安排扶持资金。我县多次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省有关部门意见仍由相关市扶持,市意见由省负责扶持,造成我县重点村的扶持资金至今未得到落实。针对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我县采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村及经济党建双强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帮扶贫困村。从20*年起,共提供帮扶资金15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15万元、县直部门投入32.4万元、双强村投入14.5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救助面窄。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党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那些符合条件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本地户口的城乡贫困户和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因某些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边缘家庭,为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县财政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三是五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年来未能落到实处,但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以下决心,并实施区域性敬老院的建设。目前,东花园区域性敬老院已施工建设。
篇9
扶贫六治是指:治懒、治酒、治彩、治奢、治毒、治赌,这6项工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从民政部门职责出发,聚焦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加强衔接,全力推进2020年民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以全面实现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为重点,统筹农村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等工作,加大投入和精准施策相结合,兜底保障和动态管理相结合,合力推动全市2020年脱贫项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巩固已脱贫对象救助质量基础上,确保将未脱贫的31户、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范围条件的全部纳入,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切实“兜住收入水平、兜准救助对象、兜实基本待遇、兜牢民生底线,兜好保障成效",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三、工作重点
(一)严格执行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
落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关于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指导标准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标准年人均408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上年度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执行,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520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保持不变。审慎把握贫困人口低保退出条件,并留足缓冲期,保障稳定脱贫。落实和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
(二)落实临时救助政策。
各乡镇(街)民政办要将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一事一议”、阳光操作,视急难型、支出型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有效救助,切实防止致贫和返贫。
(三)加强老年人关爱服务。
促进乡镇社会福利中心整合工作,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探索建立家庭赡养、监护照料信息台账、定期探访制度,适时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推行公益诉讼,逐步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落实贫困残疾人保障政策。
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强动态信息更新调整,确保应补尽补。
(五)加大扶志扶智力度。
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贫困群众及其子女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要继续完善慈善捐赠规程,做到专款专户,及时划拨。并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开展扶贫志愿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活动,为有需求的贫困群众捐献衣物、实施公益救助。
(七)巩固脱贫成效。
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中保障兜底工作,及时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按符合的条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继续落实好“四个一批”政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民政办,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做好脱贫攻坚民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工作时限,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抓好落实。
(二)坚实履行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工作职责。
依照《市民政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对涉及到的职责部门与科室,严格按照工作重点及任务清单,部署好各阶段工作,在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兜底保障基础上,充分发挥民政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等方面扶贫优势,更高质量完成扶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