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

篇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筹资对象集中于小群体,专门面向小群体进行半公开性质的融资。小群体指的是那些熟悉私募证券投资流程、具有专业投资经验的群体,这些群体的私募证券投资不受国家投资制度的限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群体较小,不能对社会所有群体开展融资工作,因此产生的利益也较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多种基金种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以公司上市与否作为筹资的标准,而是根据公司的证券数额作为筹资的指标。上市企业投资、有价证券投资与证券附加产品的投资,都可以作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对冲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形成完整的投资基金体系。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海外风险投资基金,都属于非公开筹资的资金发展模式。而他们所筹集到的投资基金,也全部用于非上市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在投资基金注入到非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会根据自己的意图展开公司的运作活动。在不断的管理运作中非上市企业的资产会成倍增长,在非上市企业成为上市企业后,私募股权投资人就会从公司撤出自己的投资资金。这种模式的投资一方面能够规避众多的股权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私募股权投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这种投资的投资时间段,产生的效果较好。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注重稳健性投资,与海外对冲基金相比,它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投资产生的利益较小。海外对冲基金主要定义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组织三者通过紧密的联合,运用对冲交易方式、高风险投资方式完成的金融基金投资活动。海外对冲基金运用金融杠杆体系作为基金投资的指导体系,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点。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具有复杂的身份特征,他们拥有着雄厚的资产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海外对冲基金投资者的流动资金至少要在数百万美元以上,他们的投资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更高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作为主要的组织架构基金,他们主要通过设立投资平台吸引基金注册用户来获得收益,也就是通过吸纳高额资金来获得收益。海外对冲基金具有多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主要分为:宏观投资策略、市场趋势策略、重大事件变动策略、价值套利策略等。它们可以根据市场经济、全球政策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它们的主要投资对象为流动性强、交易量大的投资产品,这种产品会随着市场的变动产生不同幅度的波动。而海外对冲基金也会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大多数海外对冲基金投资机构都设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资金进行监控。国内证券市场相比于国外证券市场而言,缺乏良性的交易机制进行引导。由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受基金法律的保护,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不存在多头交易机制;因此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想要转变为海外对冲基金,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难题。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不存在股票选择权金融工具,所以其真正的融资渠道与融资范围非常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身的缺陷、基金法律的限制,都会阻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

二、金融产品交易合约与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缺失

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抵御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海外对冲基金也属于私募型证券基金,它与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着相同的投资方式与投资产品。但海外对冲基金最明显的特征是,它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来降低某一项投资产品所产生的风险。这种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能够有效规避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但目前我们所说的海外对冲基金,有一部分采用盈亏相抵的投资方式,另一部分采用其他的投资方式。但各种投资方式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转换,非对冲投资方式可以转化为对冲投资方式,对冲投资方式也可以转化为非对冲投资方式。多种投资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降低市场、国家政策等非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却不能降低稳定因素造成的风险。目前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稳定因素风险;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对冲基金所存在的风险,大多为非稳定因素风险。非稳定因素风险在海外对冲基金风险中占有75%的比例,而稳定因素风险只占有其中的25%。我国并未推行债券利率市场化,那些债券公司并不能享受与银行同等的待遇。因此债券利率的波动对我国居民与企业的影响较小,债券融资并不存在较大的收益或亏损状况,因此也不需要采用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予以支持。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债券利率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方式也会逐渐应用在我国的债券投资市场中。我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存在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头交易机制。所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投入金融市场获得利润,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证券交易市场交易产品股指下降的情况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依托其他的交易产品来获得相应的利润,也就不能规避稳定因素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而海外对冲基金由于采用多头交易的投资策略,它能够通过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对冲投资,来规避稳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海外对冲基金统计分析表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间,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低于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而自从2000年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迅速上涨,成为全球投资基金的主要盈利产品。海外对冲基金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策略、投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海外对冲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样,也有很多的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这些非多头交易投资项目不以规避稳定投资风险,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而以稳健的投资收益作为主要投资目标。国内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的前提下,它无法利用多头交易投资方式进行金融投资;也不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来规避存在的稳定投资风险。通过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分析,我们得出:相比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的稳定性,要低于国内普尔股票价格指数的债券利率;但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也没有多头交易的对冲支持,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利率,仍旧高于海外对冲基金的债券利率,也就是说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所产生的波动更大。在稳定风险因素到来的时候,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受到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颁布新的证券公司债券融资管理办法,针对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具备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不存在多头交易对冲工具的情况,进行制度上的开放与改革。自从国家推出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以后,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利用多头交易机制、盈亏相抵的对冲方式投资,将自身投资的股票、基金分布在不同的产品上。各种股票、基金的综合投资,能够缓冲单一投资投资所面临的稳定风险,私募证券投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投资策略规避稳定的投资风险。但目前针对私募债券投资基金的股指交易合同,还没有得到国家部门的批准,所以募债券投资基金只能通过融资其他债券,进行风险的规避。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逐步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演变。

三、不健全的低位买回低位卖出机制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发挥对冲基金的高杠

杆效用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根据投资人、投资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私人投资、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钱物交易投资、技术交易投资等多种投资。钱物交易投资和技术投资的投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或者公司。通过双方的合同协定,合伙人可以投入物质资源、技术,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也可以用资金来交换其他群体的物质资源与技术资本。合伙投资指的是多种投资人联合出资,以合伙人的形式对公司的发展进行管理的投资方式。投资公司投资指的是企业用投资资金建立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对各种投资人的资本进行协调管理,对最终产生的收益协调分配。随着盈亏相抵、资产套现的股指交易合同的推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能够通过都难以通过购买其他的融资产品,来降低自身融资的风险。对于个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投资人要想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贷款,只能通过财产抵押的方式完成。但商业银行不接受个人财产抵押,只接受国有债券抵押的贷款。合伙投资、投资公司投资的融资,银行只接受虚拟产品的抵押贷款,比如: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可以将公司所持有的期货、股票、股权抵押给银行,也可以通过购买国债来获得相应的贷款。但目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融资人,大多都有足够的期货、股票、股权来支付给银行,他们从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为高风险融资。因此我们得出:个人、合伙投资人、投资公司投资人很难从银行手中获得想要的贷款投资,也不可能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对冲投资活动。所以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可能模仿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模式,从杠杆投资效应中获得巨额利润。

四、资本项目的不完全开放使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难以涉足国际金融市场

由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并不是全部对外开放,因此国内资本投资人要想从境内获得资金,进行海外投资是非常困难的。而国内只有中外合资投资公司,具有海外资本投资资格。如今国内的海外资本投资,主要还是以银行部门、各种理财基金部门为主。若募证券投资基金没有取得国内基金准入资格,也不能进入海外资本投资市场进行投资活动。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投资是完全开放的,他们能够将开放的资本项目投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会回报给他们同样丰厚的经济利益。通过统计国际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种类,我们得出:全球宏观型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发展中国家多头交易投资基金规模,占全球多头交易投资基金的的30%以上;还有其他金额较小的多头交易投资基金充斥其中,一起构成海外资本投资的整体。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只能用于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而且在金融市场发生不稳定波动的过程中,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同时他们的投资活动不受到国家基金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不稳定变动甚至会使他们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得出:我国内部市场的不完全开放制度,严重制约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海外扩张活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各种阻碍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因素也会发生改变。总而言之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渐好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正在向海外对冲基金方向转变。

篇2

本文阐述了对冲基金的概念,回顾了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历程,进而探讨了对冲基金的几种投资方法和投资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对冲基金;概念;历程;方法策略;局限;建议

0 引言

当前投资环境处在千变万化中,金融市场定价效率不断提高,面对投资者日益刚涨的回报需求,传统的金融工具已经“无力回天”。而具有投资策略多样化、投资技术专业化、投资工具多元化等特点和优势的对冲基金迅速受到人们的高度青睐和重视。从对冲基金表现来看,市场上升阶段其收益率明显要比主要市场指数高,当市场下跌时其收益波动幅度与市场指数相比则变小,由此可知,对冲基金对于分散、缓解、弱化所构建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与国外对冲基金的成熟发展相比,我国对冲基金的研究刚刚进入正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做空机制的推出为国内本土对冲基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1 阐述对冲基金的概念

对冲是一种旨在缓解或者降低风险的行为策略,对冲基金中对冲看重的是在证券市场中买进和卖出同时进行的操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对冲基金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由于其业务类型非常广泛,因此很难对其做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与一般的证券投资基金相较而言,对冲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满足某些条件的少数富裕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来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对冲基金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资金募集方式是非公开的,募集对象是特定的。由于风险性较强,对冲基金只面向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比如一些满足条件的富裕的个人投资者、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其次,投资策略和投资工具高度复杂。对冲基金可以运用期权、期货、股指等一切可以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同时可以将这些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组合从而达到高收益、低风险的目标,从而使得投资策略较为难懂。

然后,投资与收益具有高杠杆性。所谓的高杠杆是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达到使用较少资金进行多倍信用交易。使用高杠杆的衍生工具来获取高额的利润便是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手段。对冲基金的资金具有高流动性,可以进行反复抵押,这种高杠杆的存在使得在扣除费用之后,对冲基金的收益远远大于初始资金运作可以带来的收益,而高收益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性。

再次,佣金结构与一般证券投资基金不同。一般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根据法律的要求只能按照所管理的资产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管理费用,而对冲基金经理出了收取管理费用之外,还收取资金管理费用等业绩表现费。

最后,操作上具有灵活性。任何可以使用的投资工具都可以被对冲基金利用,且不受投资工具数量和比例的限制。因正是因为操作上的灵活性,对冲基金才能够在现代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回顾我国对冲基金发展历程

目前国内市场的投资环境与国际市场投资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冲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和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可同日而语。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更多的国际对冲基金即将或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当前我国的对冲基金数量比较少,但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种与对冲基金极其相似的投资模式,经过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盲目的发展阶段之后,在 2001年逐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私募投资市场。

我国一般把阳光私募基金看做是对冲基金的雏形,2000年第一支阳光私募基金正视发行,并得到了投资者的充分肯定,实现了迅速发展,发展规模已从当初的不足2亿到今天的超过 1200亿。但是从制度建立上、风险规避上以及投资方向上,我国的阳光私募基金与对冲基金之间还有相对一段距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国的阳光私募基金缺乏对冲基金的核心——对冲。尽管同样是以追求高额效益为目标,但是大部分的阳光私募基金只是简单的单向操作,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得收益,这与对冲基金的收益模式差距较大。

而股指期货的“横空出世”,将阳光私募基金引到了对冲时代,这一伟大变革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双向交易机制的同时,也产生了数倍以上的杠杆交易。2010年8月,易方达和客户签订了一份采用对冲基金策略的专户“一对一”协议,这把中国带进了本土对冲基金的现时代。中国私募基金的监管方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本土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创建一个健康绿色的资本市场,促进国内对冲基金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分析对冲基金的基本投资方法

3.1 卖空

卖空指的是将借来的证券销售出去,然后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回来,获取中间利润。卖空需要基金经理具备识别价值高估证券的能力和运用存量资金进行高效投资的能力。由于政府管制,卖空这种投资技巧很难成功。

3.2 套利

套利指的是利用在各种证券、各个市场之间暂时出现的价格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套利往往是对冲基金投资背后隐藏巨大风险的根源,如果我们认为金融市场的效率在不断上升,那么许多类似的投资方法所产生的投资效益就会减小。因此运用杠杆效应来调用大量的头寸是一个基金提高套利收益的唯一方法。

3.3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指的是减少某个头寸中内生的现金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企业风险等部分风险的方法。套期保值需要运用卖空、衍生工具,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但它不是完全直接的。

3.4 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

这种方法是使用衍生工具合约来构造头寸。让某金融中介处理建立头寸的机制,然后合约的持有者就获得这些头寸的获益潜力。而这种潜力与银行所持有的原生头寸的升降是紧密相连的。

4 探讨对冲基金投资策略

4.1 股票多头或空头策略

股票(多头)组合持有相应的空头组合来对冲。多方应当选择那些看上去价值高的股票,空方则应选择吸引力小、看上去没有价值的股票。当市场发展旺盛时,多头就能获利;当市场表现一般时,多头价值损失要小于空头,也不会有损失。

4.2 全球宏观策略

全球宏观策略的核心是以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判断为基准,建立股票、债券、外汇等资产组合。由于全球宏观基金一般不选择对冲操作,风险敞口较大,因此更加适用于灵活性强、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工具。

4.3 管理期货策略

这种策略以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产品为投资对象,借助历史数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买卖时机做出判断和分析。管理期货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与市场相关性比较低的衍生品,可以在全部的组合配置计划和对冲基金组合中提供分散性。

4.4 卖空策略

该类投资基金经理倾向于保持投资组合的净空头,往往是在详细的公司研究基础上做出某只证券的净空头决策。为抑制风险,基金经理们大都采用空头转多头和止损的办法来降低损失。

4.5 兼并套利及特殊境况投资策略

这种策略是利用公司地破产、重组、兼并或者收购等重大事件引发的短期证券价格浮动,利用买入事件公司证券、卖出同质公司证券,获得事件收益。实行并购套利策略的对冲基金会同时购买被收购公司的股票,并卖空收购公司的股票,形成保持市场中性的多空组合,收购成功后,基金可以获得多空双重收益,并可以用买入的股票填补空仓。

4.6 困境证券策略

困境证券策略策略主要是对存在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券或股权进行投资。比如当公司的财务情况急剧恶化,财务吃紧,债务评级下降,资不抵债的时候;或者因难以清偿债务而寻求破产保护的时候;或者是在企业申请破产的时候,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症状与表现。基金能够以及其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些公司的证券,当公司财务有所回升时,证券价格和对冲基金可以获得的回报也随之“水涨船高”。

4.7 转换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买入并持有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或其他混合证券,同时卖出同一公司的基础证券或期权。转换套利基金需要对冲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应对市场变化,基金经理会不断调节对冲比例,确保能够减缓市场走势对投资组合收益带来的不良影响。

4.8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这种策略使用组对交易或统计套利等的方法来平衡投资组合中多头与空头的数量,保护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组对交易是对那些价值被低估或者业绩加速增长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入并持有多头,而同时寻找价值被低估或者正在发生不良事件公司的股票进行卖空并持有空头。

4.9 固定收益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就是寻找、挖掘所有固定收益套利证券之间微弱的价差,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了增加获利能力,基金经理常常会选择高杠杆操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由于固定收入策略的风险较低,因此其收益也相对低一些。

4.10 对冲基金中的组合投资策略

组合投资是对冲基金中的基金。通过投资于所有类别策略的对冲基金以及相互之间不相关的对冲基金,组合投资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机会。组合投资的波动会小于投资于单个或单一策略的对冲基金。

5 结束语

对冲基金凭借其高超的投资技巧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在成熟市场上以高回报率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市场中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逐步增多也给国内对冲基金投资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空间。而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还处在萌芽的阶段,相对那些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交易种类、投资工具、交易机制,还是在监管制度方面,都是“望尘莫及”的,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国本土对冲基金,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健康地引导本土对冲基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对冲基金及其监管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8,4.

[2]文召.卖空投资策略.金融论坛.2008,11.

[3]王刚,张赞凯,周川.金融稳定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思路分析[J].华北金融.2009,1.

篇3

关键词: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金融衍生工具

一、私募基金的界定

所谓私募基金,又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但笔者要强调的是“非公开发行”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诸如做广告等宣传行为,而是更注重于向特定的公众发行。本文探讨的私募基金就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私募基金司法解释尚处于论证阶段,自然无法从法律条文中找到答案,有关部门也并未就此做出说明,到底什么是规范私募基金或不规范私募基金呢?估计私募基金业内人士也较难把握。

据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某位法官说:“实践中我们认定私募,最主要的特征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发行。认定不规范的私募,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承诺保底收益;二是资金是否打入管理人账户。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约束,我国的契约型私募基金在运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实践中,非法的私募基金常见于三种类型:非法集资、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蛊惑交易”操纵股市行为。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对象则是少数的特定投资者,且对这些投资者一般门槛较高,参与的资金量要有一定规模,其目的是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和风险,但如果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向投资人许诺高比例的保底收益,则可视为非法集资。

根据我国法律,非经金融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与私募基金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于是否给付利息,私募基金的收益来源于风险收益,不应涉及任何形式的固定利息,否则既有违法之嫌。

另外,私募基金很可能违反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有关“蛊惑交易”的规定。“蛊惑交易”可以理解为,操纵市场的行为人故意编造、传播、散布虚假重大信息,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市场出现预期中的变动而自己获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蛊惑交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通过论坛、QQ、MSN、博客等网络传播手段,一个虚假消息可以在短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网状扩散,贻害无穷。

二、私募基金应该合法化

通过对海外私募资金的考察不难发现,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场经济结构的升级,“私募基金”难以阻止,将成为一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

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上证综指下跌8.8%,大跌的根本原因是机构结构过分单一,大量赎回使公募基金承受巨大的压力。私募基金一般有一年的封闭期,并且一年之后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赎回,而不能天天赎回,如果私募基金发展壮大起来,与公募基金互补,可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此外,股指期货推出后,如果只有公募基金和券商,没有私募基金,那么将加大市场的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另外,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一)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越大

目前国内的正规私募基金一般有至少一年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后,每月只有固定的日期(一般为每月的15日和月末)作为开放日,投资者只能在每月开放日认购和赎回。这样就有效地隔离了风险承受能力差,投资不理性的中小投资者,因此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稳定,投资策略也得以坚持,投资风格可以更加激进,收益也就相对较高。

(二)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化特征

私募基金的出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活跃了市场交易气氛,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喜好,吸引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打破了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的垄断地位,有利于促进私募和公募之间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提高证券市场资本形成和利用的效率。

(三)独特的研究思路

根据《基金法》的规定,单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公司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10%,这一“双十”规定,决定了公募基金必须同时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这使公募基金的研究必须涵盖多个行业,限制了基金公司研究团队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深度。与之相比,私募的投资不受任何限制,持有的股票数量可以较少,也就可以集中力量,更加认真、细致、透彻地研究关注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彻。

(四)需履行的手续较少,运行成本更低,更易于进行金融创新

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会加剧整个基金业的竞争,冲击公募基金的垄断地位,提高基金市场的运作效率,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推动我国成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加速形成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建立,为我国履行加入WTO后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做好准备。

(五)私募基金的产权基础,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和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主题

作为民间主体自发推动形成的产物,私募基金的发展将改变资本市场的机构主体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推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三、私募基金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纵观全球各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私募基金法律,但仍有一系列法律足以对所有的私募基金构成有效的法律规范。而从目前我国立法来看,没有专门约束私募基金的法规,私募基金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刑法》等综合调整。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金融证券领域奉行的基本上是“法有明文规定方可为”。

因此,为了避免法律上的风险,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在立法当中确认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并出台有针对性的细化的配套监管措施,以便私募基金能够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私募基金制度规范化应以《投资基金法》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各方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私募基金采取全面而有效的监管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私募基金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一)投资者资格和人数限制

1、投资者资格。对合格的投资者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其投资的最低限额为判断标准;根据其收入多少来判断;只要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对财产拥有独立自主的处分权的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2、投资者人数限制。应该考虑我国的国情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投资者的人数应该限制在100人以内,但应该允许特殊情况下超过100人。

(二)管理人条件

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应具备要求的准备金、经营业绩、人才和营业硬件设施等市场准入条件,并且,管理人的资格应该是竞争性的,而不能是垄断性的,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证券监管部门备案。

要求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投入的资金在筹集的基金总额中必须占到一定的份额,以避免利益主体的缺位。当私募基金发生亏损的时候,管理人的出资应该先行用于支付。

(三)托管人职能规定

作为基金一种特殊形式的私募基金具备基金的共同特点,即现金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金管理人具有资产的管理权,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投资者行使部分监督权。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募基金托管人在监督基金管理人运作方面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基金托管人地位的独立性较差。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相对较少,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托管人的监督权应进一步强化,如规定私募基金托管人不得自行担任,必须将资产交给指定机构托管;强化托管人的权力和责任,对基金管理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契约做出的投资指令,托管人应当拒绝执行,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向管理当局报告。

(四)信息披露规定和风险揭示

私募基金必须与投资者签署完备的书面协议,尽量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投资品种及组合、相关风险提示及业绩报告周期。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私募基金虽然没有义务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但向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信息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存在的风险,基金设立之后,应该定期向投资者报告基金投资情况及资产状况,并定期将这些信息向监管部门披露,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及风险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五)允许私募基金进行适当地公开宣传

在美国,证券法规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户时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其参加者多为中产阶级,他们主要依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管理者进行投资。但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借鉴这种做法。首先,严格限制私募基金在公开媒体上做广告宣传的效果是不佳的。其次,通过私募基金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像外部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组织足以避免私募基金过度的市场炒作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以及基金管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通过适当的公开宣传使私募基金名正言顺的成为“公开,合法”的基金,消除股民对它的神秘感以及纠正人们对它偏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发起人与投资者相互了解,为以后的合作创造条件,从而迅速壮大我国私募基金的规模。

(六)收益分配规定

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管理者与基金利益绑在一起,另外一些私墓基金只给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其收入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这种基金的利益分配方式相对地能够使资本持有人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另一方面,应该禁止签订保底条款。因为保底条款容易引发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且也有悖于基金设立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的规范。此外,我国新《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即基金管理者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承担出资额范围内的有限责任,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组织形式的选择。

(七)尽快完善基金评级体系,建立基金行业自律组织

国外诸多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合理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是基金业规范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在私募基金存在的情况下,需要一个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对基金经理人的准确评价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人的参考,另外要注意完善当前国内不科学的基金评级方法。

(八)完善我国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做空机制、对冲风险的避险工具的缺乏,私募基金在投资渠道上的受限,市场中金融产品单一,因此我国现有的私募基金实际上发挥的仍只是公募基金的部分功能。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扩大私募基金的投资渠道。私募基金本身也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的市场来对冲风险,以规避国内股市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J].大众理财,2007(5).

2、王凌燕.中国私募基金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3).

篇4

关键词:私募基金 运作机制 风险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滞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

一、国外私募基金运行机制

(一)设立程序与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一般由两类合伙人组成。第一类称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相当于基金经理,指的是创设基金的个人或团体。一般合伙人处理私募基金的所有交易活动及日常管理。第二类是受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受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基金的投资活动。在筹划设立私募基金时,一般合伙人通过与受限合伙人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私募基金的一般合伙人在前期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出售基金单位了,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出售的规定非常严格,不允许私募基金进行任何的广告宣传。投资者一般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投资:(1)依据上流社会的所谓可靠信息;(2)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经理人员;(3)通过其他的基金转入;(4)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一般合伙人向事先确定的每—个潜在的投资者送交私人募集的买卖契约文件(包括《合伙人协议》),向他们提供与有经验的投资者进行面谈的机会,或者提供投资咨询。最后,与投资者签署《合伙人协议》,吸纳投资者的资金。这样,一家私募基金便宣告成立。

(二)运作特点

1.严格限制投资者的范围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富有人群,比如美国法律规定: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并且最近两年的年收均入高于20万美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于30万美元,如以法人机构的名义进行投资,则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

2.封闭式的合伙基金

私募基金大多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3.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

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无须像公募基金一样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一般要求有极大的操作自由度,对投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难获得私募基金的系统性信息。

4.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市场,投机性强。

私募基金的背后一般没有实物资产支撑,专门在金融市场从事各种买空、卖空交易,并从中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雇用专业人士负责基金管理,采用精确的数量模型,对投资交易实行所谓的程序化投资决策管理。

二、我国私募基金风险

对比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以及信用制度种种因素的不健全,是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法律与政策风险

私募基金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筹集资金,其实质是一种私募融资。我国基金发行的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而这样的私募基金没有合法的投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出现了纠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策处于调整和规范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管理层对某些私募基金进行取缔或关闭,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人主要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富豪,一旦规范化之后,将有很大一部分灰色投资将被迫撤出,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会受到约束。

(二)市场风险

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在目前中国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完善甚至不存在、基金管理人素质不高的条件下,私募基金主要依靠在证券市场上“做庄”或跟庄获取收益,既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使其面临的风险扩大。

(三)信用风险

目前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一方面是靠管理人必须持有较高的股份(10%~30%),以进行利益捆绑,另一方面,是靠管理者良好的个人信用和盈利记录。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任何合同都是不完备的、不充分的,任何信用都是有限度的。如果客户与管理人中的某一方不遵守合同,从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受损的一方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可能会以不规范的方式解决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对于我国私募基金风险监控措施

(一)推广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

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在资本市场中,设置有限合伙制度,建立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解决困扰已久的不少问题。例如,由于保底分成条款引起的委托理财纠纷,在有限合伙制度下,可使所谓的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与保障契约自由之争成为伪问题;

(二)大力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西方的证券监管机构之所以认为,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主要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成熟、有理性,能够承担风险,自己具备了对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

篇5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 流程 风险管理

一、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囿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在现阶段,新兴行业的兴起、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与传统行业面临升级的现状,以及各行业孕育着的大量投资机会与投资资金短缺相并存的现状势必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因此,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新兴行业发展的助推剂和传统行业升级转型的加速器,同时引导投资资金向价值洼地合理流动,以扶持和平衡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显得尤其必要。鉴于此,笔者以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为切入点,试着探寻并厘清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进而找到风险防控的各个关键环节,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以最大程度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在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

二、产业投资基金概念

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通常称为风投和私募,一般是指在被看好发展前景的实体资产需要资金支持的关键时刻,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某类行业中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其投资以实体资产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良好生产预期和发展预期为依据和评估标准,并由政府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有效引导,从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

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的流程主要有四个方面:融资、投资、股权持有和退出四个阶段。

1.融资。融资阶段是筹集产业资本投资的过程。投资者将资本转移到产业投资家那里,并委托管理运作。

2.投资。投资阶段就是由产业投资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手里的资金配置到既有良好发展前景又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中,企业家利用获得的投资基金将手里的资源如人力资本、技术以及资金等进行有效融合、整合,以使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或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3.股权持有。股权持有阶段指的是产业投资家投资到企业的资金使之得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甚至是增值。这样就使得其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得到了价值重估和溢价的可能,从而得以按投资的约定对存在增值和溢价的投资对象企业进行股份化的改造,并在其中持有股权。通过股权持有,激发了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热情,同时亦使投资资金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打通了资金输入端与资金受让端的通道。

4.退出。退出是指实现资本价值的终极阶段,企业家将投资的收益回转给资本的原始提供者以及产业的投资家。同时,整个投资过程最重要也是最后的环节就是退出阶段,前面所有的准备都只是为了实现这一阶段的投资收益。退出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于收益,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轮的产业投资,实现资本的良性、高效运转。

四、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1.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察与惩罚力度。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与规范的资金审计制度可以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良性运转起着有效的保护作用。在此制度的监督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必须持续对基金的经营和管理作出改善,方能更好地保护基金其他股东的权益,同时更好地保证产业投资市场稳定高效的发展。在信息披露体系不够完善的当下,应该努力对产业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探索和调整;对重大投资事项必须经过投资基金董事会集体决策、商讨并核准完才可以进行投资。同时对披露中出现的违法违纪的现象必须进行惩罚,并建立赔偿机制,通过法律的手段让投资者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用严厉的法律机制来打击披露方以及寻租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项目团队建设机制。产业投资基金的落地必须依赖一个个项目组的努力方能正常开展投资活动,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全局视野、具备前瞻思维、工作踏实、运转高效的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支有凝聚力、有事业心的团队,是产业投资基金得以良性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3.制定多元化的项目投资形式。通过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各项目团队的细致考察、调研,以及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将基金分散投入到不同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中,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可以将风险分散开,从而使得风险收益的比率得到改善,亦可有效化解外界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进行投资选择时,必须注意下面几个事项。首先,将资金分散开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根据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制定出要投入的资金额度和投资的方式,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投资方向单一带来的风险。其次,对于同一领域不同产业来说,因为企业发展阶段的参差不齐,应该进行筛选,根据各优质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散投资,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因为其中个别经营不善所带来的困境,使投资收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再次,要防止因为高层自身的因素导致基金利益受损的情况。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时,可以和被投资的企业分段进行协议的签订,并明文规定分段投资条件和地点、额度等等,通过制度的力量制约管理层,避免出现委托风险。最后,对那些资金需求大、风险大的项目,还可以采用“抱团”的投资形式。多个产业投资基金一起投资,满足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既将风险分散到各个产业投资基金中,亦使各产业投资基金成为一个共同体共享收益成果。

4.建立声誉资本。产业投资基金得以良性发展和运行,必须仰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和企业家两端的合力,才能正常运转。而决定两端能默契融合在一起的关键点和契合点,当数声誉为第一要素。一方面若产业投资家之前失败的案例过多,那么就很难建立好的声誉,投资者也会对其能力产生质疑,这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筹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产业投资家若声誉不佳,或信誉额度积累不够,就会让被投资企业的原有管理层将之视为入侵的野蛮者,不配合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这将使产业投资的效果变得不稳定,从而影响投资收益的实现,进而影响产业投资市场稳定、持续、长效发展。

5.以股权换资产。此类方法多为以稳健见长的产业投资基金所运用。这类基金公司以长期持有股权并持续支持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追求投资收益的长效化、稳定性为依归,而不以短期的盈利退出为目的。由于其不以追求高收益为目的,因而在投资决策时更为清醒和谨慎,较少冲动,考虑也更为全面,从而减少了因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但也正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资产运作的经验、投资决策的水平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我国投资基金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因为投资环境的不成熟,制度的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仍然较缓,管理仍欠规范。本文试图通过对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分析与梳理,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产业投资基金的行业中,更好地促进投资基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投资基金风险管理意识的觉醒,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尚虹.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风险管理探析[J].金融经济,2010(2):56-58

篇6

关键词:基金市场环境;管理机制;练手平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基金在大众投资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频繁更换的基金经理,影响了基金业绩的提高。因为基金经理的不断更换,势必让基金管理者的投资思路发生变化,一个没有完整、连续投资思路的基金,其业绩表现也是可想而知。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5月之前的5年中,上证指数跌幅达到了43.79%,成立超过5年的8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复权单位增长率为负6.66%。15只没有更换基金经理的普通股票型基金5年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66%,而其余70只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基金平均业绩为负8.66%。没有更换经理的业绩领先了11.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稳定基金管理者队伍,给投资人以满意的回报,是当前基金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为稳定基金经理队伍,就必须先分析引起基金经理更换的原因,进而能够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让我们的大众投资工具真正为大众服务,也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

一、 导致基金经理频繁变更的原因分析

1、公募基金自身发展环境与最终目标的不协调

与中国资本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发展时间与历史相比,基金是个新生事物,但发展最为迅速,仅仅用十几年时间,便走过了国际基金行业几十年的历程。 在2010年,全年成立基金仅147只,2011年达211只,2012年则有260只,2013年已经成立、发行和即将发行的新基金则多达310只,另有152只已经获批待发,按照前三季度的成立276只的平均速度计算,今年成立的新基金数量可能突破400只。然而公募基金凭借它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以散户交易为主的A股市场“抱团取暖”,对单只股票集中持股形成筹码优势,甚至同一家基金旗下的多只交易产品集中持有单只股票并形成高度控盘,在同行业内竞争优势明显,部分基金公司倚仗规模圈钱,而没有生存危机。基金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容量足够大的证券市场、合理的避险工具和相当数量的机构投资者 ,近几年我国有些方面发展很快,例如,就法律法规而言,我国第一部针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于200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法律法规的颁布,把基金的销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保护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来说,这些条件还不够完善,而且金融避险工具不够完善,如还没有远期、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不能保证基金在大盘下挫的过程中避险甚至获益,从而不能有效防范公募基金对大盘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并没有形成理性的投资理念,缺乏基金发展的契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老百姓也富裕了许多,但社会保障制度、退休养老制度、住房按揭制度、医疗保险、高等教育贷款等远不完备,只能说处于财富积累的初始阶段,一般工薪阶层对其未来经济状况不乏忧虑,所以他们会尽量选择风险低,最好是无风险的产品投资。即使选择了基金,由于没有形成理性的投资理念,也不能长期持有,显然这与基金的初衷相悖,因为投资人选择了基金,主要是把基金当作一种资产保值增值的工具,追求的是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很多上市公司本身就没有长期投资价值,也就没必要要求投资者抱有长期投资理念。这两方面的瓶颈导致基金经理经营浮躁,加之两者又相互矛盾,基金经理只有跳槽才能谋求自身发展。

2、基金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有效的基金经理激励制度是通过对基金经理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激励和束缚,使基金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或者是能在既定的收益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酬劳分配(显性激励)。固定薪酬加奖金,其中固定薪酬是根本,薪酬据其所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费的一定比率计提。基金经理人不仅要考虑当期报酬最大化,更要考虑上期业绩、声誉对下期报酬的影响,以最大化其长期利益。其次,职业声誉和优效排名(隐形激励)。包括明星经理入选、升职加薪以及证券会基金监管部门对全国所有基金进行业绩的排序,并对不同成长效果赋予不同的等级等。最后,持基激励机制(创新)。基金公司给予基金经理本旗下基金的一部分份额代替管理费的提成作为嘉奖,并且这部分基金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3年或5年)是不能进行申购或赎回。多数在公募基金行业取得优秀历史业绩的基金经理,为了能在投资上受到限制更少,能够保持独特风格,赚取更高的收入,且工作生活更自由,跳槽进入私募,甚至有人自己创业或者出资做私募合伙人。例如华夏的王亚伟(千合资本)、石波(尚雅投资)、孙建冬(鸿道投资),长盛的田荣华(武当资产),易方达的江作良(惠正投资),博时的(尚诚资产)等等,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跳槽私募。

总体来看,公募基金模式固定,基金经理每年只是获取管理费和少量的操作费用,与部分公司管理相同,基金经理只是对资产具有使用权却没有剩余资产所有权,长期来看,固化的经营理念使得基金经理不得不离职。

3、 公募基金成就“练手平台”

基金经理已经习惯了公募基金消极的操作理念,并将公募当做练手的场地,通过公募基金来积累丰富的投资经验,把管理公募基金当成 “新手平台”,待具有一定的能力后转投私募。大部分基金“新手”经理过度追求短期效益,再加上经理信托责任感差,诚信意识弱,而且公司价值投资理念又不成熟,导致公募基金离职(被开除或自动离职)率较高。

4、 公私募基金存在较大差别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激励制差别以及投资限制程度的不同。首先体现在薪酬激励差别上,公募基金经理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而私募基金经理工资则包括基本工资、业绩提成、奖金、服务补贴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一般是收取总资金2%左右的管理费和投资盈利部分的20%作为佣金收入,这种收费模式即是俗称“2-20”收费模式(2%管理费+20%盈利部分提成),这种2-20收费模式是私募基金国际流行的收费模型;再者,公募基金资产配置模式固定化,基金经理不能自由发挥,而私募基金则放宽权限,通过牛熊市灵活调整投资配置比例分散风险,利于基金经理自由发挥。

二、解决基金经理频繁变更问题的对策

1、改善基金市场外部环境,加强诚信建设

加快合伙制企业的入市制度,改善基金不良的竞争形态,削弱公募基金对股票市场的操控,同时,合伙制的成功案例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原有的“政府圈钱”状况,帮助基金业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另外,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有利于加强基金经理的责任感,为投资者增加信心。

2、完善基金内部管理机制,对基金经理进行薪酬激励

逐渐将基金剩余资产(约20%)的部分作为对基金经理的激励费用,同时建立声誉约束机制,基金经理的声誉在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只有投资成功,才能进行下一周期的投资。作为精神激励的隐性激励机制,声誉效应更能有效规范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行为。

3、进一步加强对基金经理的教育,增强基金经理的责任感

国家每年都会在证券交易所拿走巨额交易手续费,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对基金经理的免费培训及教育上,比如,邀请王亚伟等明星级经理进行巡回演讲,广泛宣传价值投资理念;同时,证监会还应加强对基金经理职业道德建设,保住人才,并努力形成良好稳定的竞争秩序。

4、学习私募及国外基金的先进操作理念

首先,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放宽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对资源进行灵活配置,比如不同市场,熊市中采用高债券低股票的操作策略;牛市里采用高股票低债券的分配策略等。然后,面对国外基金,我国基金应该具有更多的发展形式,如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对冲,进而减少基金投资的风险。

综上,我们只要加强对基金管理者的管理,我国的基金业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既能为持有人带来经济发展的红利,又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程程. 基金经理个人特征对股票型基金风险的影响.[J].吉林大学校报

[2]陈卫华 胡逸宇 夏缘琪.基金经理变更前后业绩比较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3.10.21

篇7

潘石屹向来对SOHO中国(00410.HK)的现金流充满信心。即使屡遭外界质疑,他也一贯信心十足表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然而,就在10月28日,SOHO中国公告称,拟进行美元优先票据的国际发售,并将与机构投资者展开一系列会谈。这也是SOHO中国继今年6月与12家银行签署6.26亿美元的三年期银团贷款融资协议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融资行为。

岁末年初,正是用钱之际。

“SOHO中国再度融资主要还是为了补充现金流。”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分析说。

信托、债券、票据、公司债、配股其实不止是SOHO中国,龙湖地产、融创中国、越秀地产、华南城等多家房企纷纷公布了融资计划。

房企不再依赖银行

在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看来,虽然1998年之后,随着个人住房商品化以及个人购房按揭的启动,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迅速,但融资手段单一,金融运作效率低、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仍然是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70%都来源于银行贷款,而在国外则是由银行贷款、公司上市、抵押、发行债券、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信托等多种渠道获得。刘晓光透露,首创集团正在和北京开发银行共同开发小城镇发展基金,探索融资新渠道。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也表示:“一方面是房企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是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审批越来越紧,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必须要主动多样化融资手段,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手里缺钱的房地产商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光靠银行是不行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10月29日在第三届地产金融创新峰会上指出:“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能够恢复到两年前,这就表明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还有一股强大的金融力量在发挥作用”。

就在10月16日,华远地产公布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市华远置业有限公司于上海歌斐星舟投资中心签订投资协议,共同投资9.7亿元开发西安房地产项目。其中,华远置业预计投资2.4亿元。双方将以收购项目公司100%股权的方式,获得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土地使用权。收购完成后,华远置业将持有项目公司51%的股权,歌斐星舟持有49%股权,未来将按持股比例分享项目公司利润、分担亏损。

为了收购广州市第一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越秀集团旗下的越秀房产信托基金则在9月底披露了涉及总金额36.09亿港元的一揽子融资计划,通过信托配售的方式融资29.8亿港元;10月10日,上海诞生最高价楼盘,竞得者是保利地产及其发起的信保(天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0月底,方兴地产成功发行5亿美元5年期担保票据,将用于还债、运营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龙湖地产则以11.88港元的价格,以先旧后新的放股市配售总共2.6亿股份,供给获得30.89亿港元的款项。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房企的融资进行了统计:从9月17日到10月15日,多家房企融资总额超过了200亿元。其中,八成的资金被房企以优先票据、信托融资、配股融资等手段获得。地产商们已经不必再看着银行贷款的脸色行事。

被限贷逼出的融资新路

作为房企融资形势的大背景,持续两年的限购限贷政策毫无松动迹象。

一位房地产商透露,现在银行资金风险控制体系非常严格,全抵押、全担保、卖完以后还要解封。

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勘直言不讳:“2010年提出限贷限购后,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上升了12%”。宋延庆拿出了真实的案例:“为某房企做项目,根据结算分析,利息支出分摊到单位成本中高达2431元,相当于楼面地价增加了2000多元,利息吃掉了70%的利润!这两年土地溢价少了,原本溢价可以冲抵甚至高于资本成本,现在很难了,如果再不关注资金成本可能就赚不了钱”。

与此同时,由于调控的原因,房企的融资渠道收窄,银行贷款审查严格,近两年A股的房企IPO基本暂停,而即使是已经上市的企业,也仅仅是首开、金融街等保障房项目的再融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通过,其他形式的再融资几乎没有。

事实上,房地产企业一直在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在融资规模和成本上相互权衡。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裴明华表示,华远地产这次引入基金,就每年10%的贷款利率看,融资成本还是偏低的。目前开发商的实际融资成本基本在15%左右,信托融资成本在12%?14%之间,甚至更高。

海外融资优越性更加明显。根据香港媒体报道,港交所门前也排起了试图上市的内地房企队伍。据了解,旭辉集团已经在10月22日展开了招股前的推介,拟在港集资2.5亿至3亿美元,暂定11月上旬开始招股及展开路演,11月下旬挂牌上市。此外,重庆协信、南京金轮等多家房企也有近期赴港上市的计划。

证券分析师认为:“对于房企而言,现在不一定卖得了好价钱,但重要的是获得港股这一融资渠道,未来融资方便”。

好时光到来?

房企们融资手段不一,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拿钱。北京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认为,地产商与新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垄断,在限购限贷的环境下能够缓解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

其实,目前除了几家急着还债的企业外,多数房企手头并不缺钱。比如龙湖地产,根据中报和三季度市场交易简报,龙湖地产的现金流维持在170亿元人民币以上,但这两个月龙湖还是通过配股和发行票据,募得超过数十亿元的资金。宋延庆表示,房企融资步伐加快,主要是由于二三季度花了不少资金用于拿地,需要补充现金流,在前两个季度,龙湖在土地市场的花费就已经超过了百亿。

北京中原地产分析师认为,9月份全国整体土地市场升温的背景下,房企输血拿地的积极性高涨,整体4季度做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没有资金就等于失去了后续发力的保障。

但是刘勘则警告,融资是为了用新债还旧债,是有风险的。美国次贷危机便是前车之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较高,五成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超过60%。平均资产负债率也创出2008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大多数房地产上市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互相担保的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三成。虽然,多元化的融资可以让拿钱渠道更加畅通,但拆东墙补西墙总不是长久之计。

杜猛更担心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系统来保护新型金融机构和地产商的利益,《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在进入二审阶段,因此双方在合作中要尽量规避风险和盲区。

篇8

这是6月21日,证监会公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下称《办法》)当晚,第三方理财机构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在微博上向其师兄、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说的话。

“我们已经一起走过艰难的几年了,今后的路可能更难。”林回复道。

前一家是在2004年就获得代销资格的天相投顾,但迄今其基金销售业务都是亏损运作。“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天相基金销售平台能够正常健康运行和成长。”“如果能用20年时间办成这么一件事,此生足矣。”林义相的愿望颇有些沉重。

另一家是在基金研究评价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好买基金。当晚,在好买基金第一时间给记者发送的报告中,杨文斌称:“五年来,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和改变。”相比之下,多了几分坚定。

毫无疑问,新规的颁布让场外更多第三方理财机构跃跃欲试。

《投资者报》记者致电多家国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后了解到,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上海诺亚财富、北京展恒理财等机构,都在准备材料、忙着做测试,“10月正式向证监会提交基金代销资格的申请。”

也有些机构因为注册门槛或盈利模式不明确而暂时未决定申请。如上海朝阳永续、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机构则表示正在考虑中,上海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易天富基金研究中心会视后续进展来决定进入,或寻找合作机构共同开展。

门槛提高影响申请进程

新规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对基金销售机构注册资本的增加,这也导致上述机构中的两家,因为需要追加注册资本而影响了在10月份提交申请的进程。

在2004年原《办法》中,要求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申请资格是,“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将门槛降为500万元;而此次管理办法中重新将门槛提高至2000万元。

对于门槛的改变,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江赛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第一稿意见采取了充分鼓励的态度,门槛较低,鼓励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正式办法提高了准入门槛,是在创新和风险间的重新权衡。”

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也认为,基金销售新规保持专业准入门槛,说明监管层考虑到基金销售的初期投入将十分巨大,希望有一定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进入该领域。

同时,新规中要求自然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分支机构的负责人都必须具有较长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避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此外,还要求销售机构具备评价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产品风险等级的方法体系。

杨文斌还表示,可以预见大量基金销售机构会破土而出,将带动整个行业更加关注投资人的真实利益和诉求、带动基金产品的创新,提升投资人的整体满意度。

这对于改变基金业目前“重首发、轻持续”,“边申购、边赎回”等痼疾,推动基金公司实现优胜劣汰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做好第三方重在找准定位

对新出台《办法》讨论最激烈的群体之一,莫过于大量的第三方理财机构。

上海阿尔法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庄正对记者分析:“必须承认,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实力都不是很强,有的善于做后台,有的则是做市场或前台,但综合比较强的机构寥寥无几。”

此外,与银行、券商相比,第三方还处于弱势:手续费不便宜,网点也不多,成本高利润薄。代销机构从基金公司收取0.6%的佣金中,有一半是硬成本,剩下的一半,还有一部分要给银行。

但庄正预计,备受市场关注的清算,技术难度并不大。“和中登公司的系统对接,或通过券商代销/基金直销渠道进行清算系统对接并不难实现,投入200万元到300万元应该差不多。”

他判断,以后第三方在低端常规策略里,费率相比银行和券商渠道会有更强的灵活性,除非证监会把费率下死规定“不能低于4折”。

但第三方机构也可以变通,“传统渠道上的基金销售变通方式很多,为什么在创新渠道不会发生?” 庄正说。

对于第三方理财机构,定位是最重要的,市场很大,不可能赢家通吃。以后会产生专门研究和销售私募、TOT甚至债券基金的专业机构。

庄正还分析,尚未将第三方销售真正发展起来的天相投顾,所遇到的客户源不稳定等问题,也可能是未来第三方销售所遇到的。

但在他看来,天相投顾通过为证券公司提供经纪业务所需要的系列研究资讯和服务,已经赢利丰厚,导致他们只是从赚取佣金的角度去发展,没有动力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代销,毕竟基金销售是又苦又累的活。

持续盈利至少3年投入期

让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望而却步”的,是在开发客户等方面成本大,最终实现持续盈利困难。

在记者的调查中,最乐观的第三方机构莫过于展恒理财。其董事长闫振杰估计,如果按目前《办法》提出的条件做基金代销,展恒理财第一年就能盈利。

在他看来,第三方销售通过在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上下工夫,走与传统渠道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才有生存空间。独特和完善的运营模式是第三方机构生存、盈利的关键。但“对于平地起步的第三方来说,恐怕就要经历3至5年的投入期。”

江赛春也认为:“现在最大的疑问是这种模式有多大空间,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盈利,能否成持续盈利成长的商业模式。”无论谁来做第三方销售,都不可能期望短期内实现爆发,都需要做好摸索探路和长期投入的准备。

篇9

关键词 绿色金融债券;经济转型;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6-0075-05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位,但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来的粗放发展方式已日渐受到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约束,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趋于极限,2005年以来,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达到世界第一。环境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成本,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负担,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共识,尽管我国进行积极的产业调整,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但是囿于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地方政府实际落实动力不足。同时,环境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我国在降低整体能耗强度方面已然卓有成效,但在传统节能环保模式下如何更进一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已经缺乏后劲,中国亟须从资源消耗型经济过度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总体来看,绿色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改变传统节能环保模式,推出绿色金融和相关配套衍生品已迫在眉睫,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适时在我国债券市场上推出绿色债券,是我国推进绿色金融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绿色债券概况

根据2015年3月27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出台的绿色债券原则(The Green Bond Principles,GDB),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其中绿色项目是指可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发行主体和相关机构评估和选择的项目和计划。

具体到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了39号公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公告采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对绿色金融债券从绿色产业项目界定、募集资金投向、存续期就资金管理、信息披露和独立机构评估认证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规范。按公告规定,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此外,随公告一起出台的《绿色债券支持目录》,列举了中国绿色金融债券的六大项目: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以及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相比于普通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并无结构或设计上的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所募集资金投向,项目评估与筛选所体现的“绿色性”,同时,在资金用途监管、信息披露方面也更加严格和透明。公告出来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分别于2016年1月27日和28日成功簿记了自己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得到了债券市场机构的广泛关注。

2016年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其中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城镇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生态农林业、节能环保产业、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实验、低碳试点示范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项目的企业债券。非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通道也已开启。在金融机构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示范效应下,预计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也将逐步放量。

二、国外发展绿色债券的经验

绿色金融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00年,美国提出绿色金融的概念: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借助于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保护环境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战略。绿色金融涵盖绿色贷款、绿色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绿色ETF和共同基金、绿色债券、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等不同形式,绿色债券是绿色产业项目融资的重要组成方式。

(一)国外绿色债券发行基本情况

自2007年第1支绿色债券发行以来,截止2015年10月,全球共计发行501只绿色债券,其中4只为气候债券。近年来,绿色债券发行量逐年递增,2013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发行总额365.9亿美元,2015年截止10月发行总额394.6亿美元。从发行人类型分布看,商业银行占比最高,达46%,企业、市政部门和准机构分别占比32%、14%和8%;从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分布情况看,能源和建筑及工业占比较多,达38%和28%,运输、水源、废物处理和环境适应分别占比10%、10%、6%和4%;从结算币种看,目前已有23种货币计价的绿色债券发行,但大部分绿色债券仍然以美元和欧元发行。而各国的开发银行正在逐步增加小额度债券发行试点,发行货币包括: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和印度卢比。

(二)对绿色债券予以税收减免

多数西方国家的法律规定,有价证券的收益必须计入投资者的收入总额,并缴纳相关税费。为吸引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部分国家对绿色债券予以所得税减免。在美国,税收激励已成为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并已采取了多种补助模式。一是投资人补贴模式,债券投资者通过购买绿色债券,可根据认购绿色债券的额度获得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补贴,而由此债券发行人可不需要或者减少其发行绿色债券的利息支出。如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和合格节能债券,该债券主要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项目,市政债券利息的70%由政府对债券持有机构的税收减免和补贴提供,直接降低发行人融资成本。二是直接补贴模式,债券发行人根据所发行绿色债券的票面利率,直接获得政府补贴,减少其净利息支出。这种结构在美国也常见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和合格节能债券。三是利息收入减免债券。绿色债券投资机构不需要支付所持有的绿色债券利息收入,这类补助方式与国内认购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补贴方式类似。在国际绿色债券领域,如巴西为风电项目融资的债券实行免利息税的政策。

(三)采取示范发行绿色债券方式进行引导

公共示范发行的方式对于发展绿色债券市场非常重要,有助于对其他发行人确立发行流程和框架提供示范,了解绿色债券发行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增加绿色债券流动性,提高市场规模,吸引投资机构关注。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其国内市场已发行两支绿色债券,对其国内其他机构发行此类债券发挥了有效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信用评级中包含绿色因素

目前,国际市场中,投资机构通过评级报告和自身的内部相关部门评定发行主体时开始考虑环境因素和绿色项目情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如巴克利银行有专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体系,涉及贷款、内部评级、环境及社会风险评估等多个部门,而一般的贷款只涉及贷款部门和内部评级部门,若借款企业被认为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则相关部门会介入给予重要依据。

评级报告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了《信用风险的新视角:环境风险纳入信用分析》的报告,建议将环境因素纳入各国信用评价中。

三、我国推出绿色债券的背景

(一) 持续的国家政策支持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在“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首次加入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前,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了总体框架,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并提出了包括发展绿色贴息与担保、绿色债券市场、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内容,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在此背景下,监管机构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发展绿色金融:2015年1月19日,银监会、发改委联合《能效信贷指引》,明确要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推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22日了绿色金融债债券公告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制度指引。2016年1月13日,发改委印发《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界定了绿色企业债券的范围和支持重点,公布了审核条件及相关政策。

(二)良好的债券市场基础

近年来,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为绿色金融债券的推出准备了成熟的市场基础和完善的市场结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截止2015年11月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1.74万亿元,全市场托管余额达46.41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二。2002~2005年11月,债券在占社会融资中的占比从1.80%增长至5.80%。

多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已培育了多元化的发行人和投资人,供需双方参与机构种类丰富,为绿色金融债券发展提供了较好条件。一方面,从发行人角度看。目前,各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境内外机构均可在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发行人种类丰富,涵盖了适合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各类发行人,也具备了较好的发债经验,积累了发债信用基础,能够被广泛的投资人认可。另一方面,从投资人角度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涵盖了境内和境外各类机构,能够为绿色金融债券提供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境内投资人方面,债券市场包括了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大量非法人产品,资金端供给充沛。境外投资人方面,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力度,投资机构包括境外央行、QFII和RQFII等多种类型。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绿色债券的投资者以银行、保险、养老基金、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已涵盖上述所有类型,具备发展绿色金融债券的良好基础性条件。

(三)现实的参与机构需求

绿色债券的推出是企业自身经营需求与国家战略层面的良好结合,对于发行人和投资人都具有积极的参与价值。

对发行人而言,绿色债券为发行人提供了一种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绿色产业项目作为国家重点新兴战略产业,部分项目处于发展阶段,大量新技术和服务被应用到绿色产业领域,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技术升级改造、新技术发展、设备迭代更新均需要大量资金,绿色产业项目融资需求也体现出了总额大、期限长等特点。对于商业银行类发行机构而言,目前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工具不足,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一定欠缺,普遍采取资产和负债结构期限错配的方式弥补长久期负债成本高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在绿色产业项目中长期信贷资金需求情况下的经营主动性和盈利能力。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债券久期与绿色产业项目融资周期尽量匹配,缓解资金错配压力,改变商业银行存款为主的负债结构,降低金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发行绿色债券有助于提升发行人的社会形象,宣传发行人重视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感,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发行人还可通过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提升其国际形象。

对投资人而言,绿色债券兼具“绿色”和“债券”的特点。债券的属性为投资者拓展了投资品种的范围,选择不同的绿色债券品种可获得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投资产品,在绿色债券发展初期,绿色债券主要会集中在高等级低风险的品种上,符合投资机构安全性的要求。绿色的特性也同时可满足发行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专业投资机构的品牌形象,实现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

四、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情况与特点

在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绿色金融债之前,国内已经零星有绿色债券发行的实践。2015年7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了首单中资企业绿色债券,3亿三年期美元绿色债券,获得了来自全球66个机构投资者账户近5倍的超额认购。2015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市场发行10亿美元绿色债券,3年期息率为2.125%,5年期息率为2.75%,获得亚洲和欧洲近140家投资机构的超额认购。

2015年12月,继人民银行正式推出绿色金融债券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分别获得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行政许可,核准额度共1 080亿元。截止2016年5月,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490亿元。

(一)基本要素与普通金融债一致

从发行规模来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获得的绿色金融债券行政许可发行额度均为500亿元,浦发银行首期发行200亿元,兴业银行首期发行100亿元,发行规模适中,基本符合市场实际需求,与普通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类似,也和自身绿色产业项目储备情况匹配。二者均为公募发行,从发行利率来看,两期发行利率均为2.95%,略低于同评级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从发行期限来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均为3年,也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和发行成本之间的平衡。首批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在税收政策、风险权重等方面的政策也跟普通金融债一致。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在人民银行39号公告中,并未强制要求第三方机构对绿色金融债券进行认证,但实际操作中,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有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色金融债的绿色产业项目情况进行认证,浦发银行的认证机构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兴业银行的认证机构为中央财经大学下属机构。其中,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具备国际绿色债券认证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参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起草工作,两者均具备一定的认证经验和能力。

(三)绿色特色突出

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根据信息披露,浦发银行将基于发行前筛选确定的绿色信贷项目,首选用于雾霾治理、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相关的重大民生项目、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环保项目,并根据浦发银行的自身优势,重点投放于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项目类型将覆盖《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的深绿项目。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等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项目投放。在资金监管方面,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都将设立专门账户或专项台账,对募集资金进行管理并持续跟踪专项用于绿色项目;信息披露方面,将按照季度披露资金使用情况信息。

(四)审批流程加速、申报材料简化

按人民银行39号公告要求,绿色金融债券的行政审批环节已进行了大量简化。在申请发行环节,发行人仅需提供募集说明书、绿色金融债申请报告、公司章程或相关权力机构的书面同意文件、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募集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项目的承诺函。在发行备案环节,发行人再提供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承销协议和承销团协议等文件,不强制要求提供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报告和银监会发行金融债券批复等文件。总体来看,人民银行对于绿色金融债券的审核,更为关注募集资金的用途,如绿色产业项目情况、项目筛选标准、项目决策程序和环境保护效益等内容。绿色金融债券申报材料简化的举措大幅减少了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人的申请时间,提高了绿色金融债发行速度,拓展了绿色产业项目获取资金的渠道。

五、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和相关建议

(一)鼓励发行人多元化,简化审批流程,推动绿色债券产品的创新实践

从全球经验来看,从2007年到2012年,绿色债券发行人局限于欧洲投资银行(EIB)、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多边金融组织和政策性金融机构。而自2013年以来,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企业也展现出强大的发行潜力。

绿色债券的发行机构不一定是绿色科技企业,主要是指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在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由商业银行率先发行绿色金融债,再由金融机构发行主体向企业外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仍存在多头监管问题,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发改委、证监会在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环节都各自有一定的监管权。不同监管机构需出台相应的制度办法,支持发行机构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探索其监管领域内的产品创新。

其中,财政部负责国债、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审批。近一两年,美国、欧洲的市政绿色债稳步发展,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在置换债务完成以后,也可基于地方发展需要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项目的地方政府绿色债;人民银行负责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的发行审核,已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金融机构包括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明确发行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可以采取一次足额发行或在限额内分期发行,可探讨发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人民银行下辖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单独管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金融企业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等,符合绿色债券标准的非金融企业可公开发行中短期融资券,公开或定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以及非公开发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推广附加碳收益权的碳债券,其发行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制度规范;国家发改委管理企业债的发行和上市交易,日前已《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放宽调整了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准入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绿色投资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开展项目收益债券、可续债、超长期债等创新品种,探索采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收益权,以及知识产权、预期绿色收益质押等增信担保方式,审批方式上比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证监会主要负责公司债的发行与交易,发行主体已从上市公司拓展到所有公司制法人,发行方式还分为公开发行(大公募、小公募)以及非公开。2015年交易所公司债券得到了迅猛发展,证监会可采取发文形式鼓励企业到交易所发行各类公司债券,探索绿色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二)对绿色债券的参与机构给予激励政策支持

海外经验表明,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初期,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其中人民银行已明确发行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可以按照规定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募集资金闲置期间,发行人可以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以及具有良好信用等级和市场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发改委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债券贴息、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项目实施,鼓励市级以上(含)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专项用于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担保。除上述政策落实外,建议的其他政策包括:财政部对绿色债券执行类似国债的免税政策,银监会对绿色债券的风险权重给予优惠,证监会对于符合评级要求的绿色债券给予更高的质押比例等。

(三)明确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准入标准,规范认证工作

相比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主要特征体现在其“绿色性”上。除了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外,国际上大部分绿色债券的发行都请独立的专业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进行绿色认证及效益评估,出具了“第二意见”或“第三方认证”。在绿色债券发行之前,发行主体可以请第三方机构提供绿色债券的认证。在发行之后,第三方机构可以提供对资金用途和节能减排效益的评估。目前国外的专业认证机构有7家,我国目前尚没有独立专门从事绿色认证的第三方机构。随着绿色债券的推广,预计第三方认证机构也会应运而生。绿色债券的透明度、安全性、绿色项目效益评估等都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培育专业的认证机构,明确认证机构的准入标准,要求必需的研究能力,可以提升投资人对绿色债券的信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规范绿色债券的有序发展。在实践操作中,鼓励所有绿色债券进行发行人认证和债券存续期间的定期认证,在进行认证过程中,既要遵循相关部门的制度指引,也要兼顾国际标准,尽量与国际标准统一。

(四)培育责任投资人,成立绿色投资基金投资绿色债券,开发绿色债券指数,丰富绿色债券投资主体

人民银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证券投资基金及其他投资性计划、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社会公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债券。我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涵盖了多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券商,还有很多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这些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对绿色债券可进行专业价值判断,同时绿色经营也符合其长期发展理念,通过鼓励引导,实现投资机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统一,培育一批我国绿色债券的投资机构。政府鼓励成立绿色投资基金专项投资绿色债券,此外,鼓励我国企业发行境外人民币绿色债券,引进境外专业投资机构参与我国绿色债券投资,提升绿色债券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债券指数开发,让投资者更容易定位绿色债券并追踪其绩效,推出绿色指数ETF等基金类产品及其他债券类衍生品,除机构投资者,还可吸引个人投资者参与到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中来。

六、结 论

绿色债券是我国推进绿色金融的重要部分,绿色金融债的成功发行,将带动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拓展到绿色企业,也将越来越受到长期责任投资人的关注。绿色债券市场潜力巨大,进一步引导绿色债券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推动绿色债券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培育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K.Stability and Suatainability in Banking Reform:AreEnviromental Risks Missing in Basel[Z].CISL&UNEP FI,Cambridge,2014.

[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Z].World Energy Investment Outlook,Paris,2014.

[3]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4-Investing in SDGs[Z].UNCTAD,Geneva,2014.

[4] BNEF.Green Bonds Market Outlook 2014[R].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Report,2014.

[5] 王起国.绿色证券法制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3).

[6] 董战峰.“十二五”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中期评估[J].环境经济,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