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人三级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篇1

【关键词】本质安全教育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建筑业“用工荒”

1.目前国内安全教育的形势和状态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已高达5000多万人,大多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匮乏。目前,建筑工主要以企业培训为主,近些年随着安全法规日趋严格,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因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差异,大多数企业对劳务用工和教育培训还停留在表面,现场三级安全教育基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0学时。加上项目抢工期等,临时抽调人员更得不到有效培训。根据对75份较大事故调查报告,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对事故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其中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占比76%。对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占比77%。

2.劳务企业建筑工人的构成

建筑业从业门槛低,劳务班组的工人大多从农村临时招来,大部分工人只知道干活挣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结果,既没经过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也没施工经验就直接上岗,一些“杂牌军”欠缺资质也能蒙混过关。这不仅给施工带来了风险,也给工程安全、质量埋下了隐患。随着国内交通的改善,建筑工人从省内流转开始转为全国流动。由于各省经济发展不同,监督力度也不尽相同,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和约束力不高,造成安全事故在有的省市频发。

3.改进建议

根据全美安全理事会(NSC)调查结论显示,组织在安全管理上每投入1美元,平均可减少8.5美元的事故成本,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建筑工人的本质性安全培训虽然增加了费用支出,但实际上还是节约了成本,降低了事故率。

3.1完善培训体系,实现建筑工人本质培训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建筑市场培训准入制度,从全国范围内进行管控,不培训、考核不合格就不能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出于目前国内建筑工人文化程度现状考虑,考核不仅限于笔答)。建立有权威性、长效、统一的培训体系,而不是目前走过场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分为全日制、短期、业余,培训费主要来源于企业,不需要个人缴费,而且可以区别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培训生活津贴,凡经过培训的人员统一记录到培训档案中,发放专业证件。未经登记、培训的,企业严禁使用。培养优秀、稳定的建筑队伍,才能改善建筑业整体就业环境。

3.2完善建筑工人保障体系,建立建筑工人诚信机制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建筑工程环境特点,从事建筑业的年轻工人日趋减少。2014年的大数据统计,16~24岁的建筑工人占9%,45~64岁的占43%。解决从业人员数量问题就需要从保险、工资、培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建筑业现代化、工业化,让建筑工人成为有职业规划、有职业目标、有社会保障的职业。建立强制商业保险制度,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必须购商业保险,让保险公司也参与到培训过程监管中,从而提高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和建筑工人的劳动保障。投保费用可以由企业和工人共同承担,根据工人从事的工程项目出勤天数和个人风险指数计算,不管工人同时参与几个工程项目都是有保险保障的,从过去单项工程保险保障变成长期固定保障。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工人诚信档案,通过诚信数据筛选优质工人,做到工人与企业互联互通,避免企业和工人双方面的风险。

3.3减化流程,提高服务品质

优化培训体系和流程,让工人愿意接受培训,快捷、方便地取得“建筑业准入卡”,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建筑工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开展技能鉴定。建立有效的建筑业三级培训准入制度,三级培训包括行业(委托的培训机构)、项目(企业)、班组(劳务企业)。通过培训机构的培训考核后,发放专业证件,自动建立数据档案。工人每参与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要接受企业的再培训,主要针对工程特点、项目风险分析、项目管理制度等。劳务班组的培训以每天班前交底为主,主要针对工作风险分析、操作规程、安全保护措施等。这样的培训方式既缩短了培训时间,又保证了工人的培训质量,把建筑工人流动作业风险降到最低。建立建筑工人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已录入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筑工人,每1年进行一次短期的继续教育(专业机构),并记入档案。3年以上(含3年)无培训记录的,再次从事建筑作业时,应对其重新进行培训及信息录入,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相关不良及良好记录应予以保留。

3.4改变劳务企业用工方式,提高建筑队伍整体质量

当前建筑业用工秩序不尽规范、工人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监管也不够有力。建筑市场施工安全的稳定不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往往被劳务施工队长所牵制,工期紧的工程更会出现大批“临时抢工突击队”(人员临时组建、未进行良好的安全培训和项目风险源分析、工作时间一般按天计算)冲击建筑市场,不仅提高了劳务成本,也增加了现场安全、质量不稳定因素。依托大数据平台,改变以劳务队长为主体的现状,较变为以工人个体为基本单元,分析劳务企业综合实力,降低企业风险。劳务公司只有更多地吸纳有实力的个体,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发展壮大,从而改变整个建筑市场劳务就业环境。

篇2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通病,分析,防治措施

1、抓好安全教育 1.1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安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也有不少规定,而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就象一个多嘴的漏斗,不同环节的流转是自由的和多向的。 首先,所有的安全教育都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普遍反映“劳务工荒”,供求市场的失衡注定上述的教育变成一种形式。 其二,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其三,农民工走入建筑业,对建筑安全的风险知之甚少,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主观上对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漠视。第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肤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安全教育实施措施 针对这种现状,应彻底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1)政府应勇于挑起对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农民工应有一个准入制度的约束,从农民工转化为建筑工人也应有一个过程。输出劳务的当地政府作为受益者理应负起这个责任,对输出劳务进行初级培训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管和指导的责任,要达到2个目的:①了解建筑业的安全风险;②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基本技能,达到初级滤网和规范的作用。

(2)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把零散的农民工纳入有序的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使得劳务工达到第2级的安全教育,使劳务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3)建筑施工企业在招募劳务工或选择劳务公司后,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4)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平面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起到主动自我防护的目的,并认识到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

2、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1)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四口”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 (2)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3)根据动态防护的特点,要求项目安全员的检查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动态防护平面图进行定时检查、记录和跟踪落实。

3、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如何在实施中应不变样、不流于形式。首先建设主管部门要保证安全防护费用的投入,并从源头抓建设单位。在项目报建时,按照规模、类型、投资额等计算出安全防护费并上缴到政府主管部门,等到项目施工承包企业确定后,再返到施工承包企业,并监督施工企业的投入。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也逐渐的加强和完善了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问题在建筑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简单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上没有做到贯彻落实。首先是在企业中所被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多数都是可以通用的文件,在形式上都是大同小异,缺乏可操作性;第二就是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致使在施工现场还是能看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问题。

2.建筑市场不规范

安全生产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建筑市场行为上的不规范,具体表现出越级和无证施工,还包括一些层层转包和挂靠的问题,有些建筑施工单位在竞标的时候报价较低,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通过对安全设施以及安全投入和消减和克扣来实现建筑利润,这样就无法在资金上实现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保障。

3.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施工企业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导致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差。

建筑安全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经费没有稳定来源,导致安全监督覆盖面和监督频率不高,影响了监管效果。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没有履行“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职责。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建筑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反映。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4.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建筑工人安全意识不高目前我国的建筑生产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一般都是来于较为贫困的农村和山区,由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客观限制,其文化素质一般都不高,因此在安全意识上也较为淡薄,对建筑施工之前所进行的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一些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设备上也不加以注意,这就会对施工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对于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加强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形成与施工范围相适应的完整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明确责任,层层建制,级级落实,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2.安全教育培训

首先,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有效地防止在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必须适时,内容要合适,有针对性,并形成制度;其次,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持持证上岗,尽快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第三,对进场作业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级的“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因季节、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为失误,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3.编制安全措施,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做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篇4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4 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2.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 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3 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4 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 杜芬.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甘肃科技纵横,2005(3). 

篇5

    一、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二、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4.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体系、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出台的建筑法及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建设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管是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施工安全方面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如今,施工现场文明程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变化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及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加强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施工现场仍然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很多危险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合理的管理人员配备,安全教育的相关制度未能落实下去,实操人员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等。在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企业要想使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其关键点就在于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只要有效控制了生产要素的过程,就能减少要素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真正的安全管理目标。

二、当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原则和体系分析

首先,管理原则,在传统的管理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安全管理原理进行了完善,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对生产系统及作业中每个环节进行研究与分析,这些环节中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对其进行定量及定性的评价,并且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排除隐患,最终达到安全的最好的生产效果。建筑施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互相交错了多种因素,有很大的管理难度,安全事故非常容易发生,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事故发生率,使生产得到有效的促进。很多因素可以造成安全故事的发生,如管理方面、技术方面,有的原因是直接的,有的原因是间接的,有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并且,这些原因都在改变。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又是具有动态性的一项系统工程。人、机与环境是构成安全管理的三个重要要素,所以,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三者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到位,才能整体发挥出更好的功能。

其次,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三级层次管理体系就是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它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非常细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别于一级二级层次的管理体系,通常是由几个子体系组合而成的,一是生产经营的管理子体系,组织者是项目经理,主要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有关的规定组负责。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子体系,组织者是书记,是对后勤工作负责的,并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三是安全技术管理的子体系,组织者是工程师,主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进行编制。四是专业检查管理的子体系,组织者是安全部,主要检查工地施工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五是群众监督管理的子体系,组织者是工会,主要是对职工职业病的预防工作进行监督。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应用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企业效益、企业职工的安全保障和身体健康,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筑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今天,施工生产中的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特别是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仍待提高,从这个基本点出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紧紧围绕“企业、项目经理部、生产班组三位一体”,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紧紧围绕“责任制、规范及规章制度、施工现场三位一体”,来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建造师)是企业法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全权委托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要学习上级颁发的各种法令法规,政策制度,贯彻执行企业法人的决策意图;另一方面要把各种政策分解吃透,利用学习、测验、标语的形式贯彻传达到项目的每个管理人员,以及班组的每个操作人员头脑中,重点是强化班组的安全意识,从严管理。 项目组各级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充分理解安全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紧迫性,树立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态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和专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把安全管理工作与自己的经济收入挂钩,严格兑现,奖优罚劣,并进行宣传教育

四、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要点分析

首先、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一方面,高危险的作业环境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状态。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场地局限大等不利因素,加之建筑工具、原料物品体积庞大,一旦发生事故,个人之力往往难以抗拒。另一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队伍增加了不安全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个别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安全管理技术素质相对较差。更重要的是,建筑工地从业人员许多是农民工,缺少系统的操作技能训练,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等。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通俗化”和“人性化”。

其一,把安全教育进行制度化。无论是工程的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都要把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制度建立起来,并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有关的安全知识,并掌握了安全操作的方法才能上岗,这样,可以使各级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其二,把安全教育进行通俗化。建筑工人一般都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所以,要多采用观看安全知识宣传片、安全操作的实际演示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讲解等方法,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提高。并且,定期组织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活动,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及防范能力得到提升。其三,把安全警示教育进行人性化。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镜与安全防护用品,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检查。在施工现场张贴一些警示标语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其次,把示范工地创建起来,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第一,秩序化的工作环境,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的建设与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统一的规划,使之更加规范,使工人的生产以及生活的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使安全系数得到全面的提高。第二,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为了全方位的监控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施工现场可以实行建筑安全的从零工作法。管理人员按照制定的程序每天对工作的第一个环节进行管理,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安全员与监理工程师都要做好每天的记录工作,及时的排除安全隐患,使工作得到真正的改进,保证做到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第三,数字化的安全监控。大力推广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计算机系统,及时完整的记录下安全生产、队伍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与主管的相关部门进行联接,这样,能使监管效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把摄像机安排在主楼的塔吊上方,配上视频监控系统,并且,与市监控中心进行联网,全方位的监控主管部门、监理方以及施工方对现场重点工作的进行,使安全管理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业中建筑施工安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生命线,它与广大建筑工人的生命的安危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与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要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不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还要从大局出发,站在群众的安全与利益的角度考虑,把责任落实下去,对监管工作不断强化,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更加优质的工程,同时,还要把建设一流的平安工程高度重视起来,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1]温凤荣.中小建筑企业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2]雷强,冯大斌.我国建筑企业技术进步现状调查[J].建筑安全,2005,(2).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质量

前言

下文主要就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展开分析。

一、高层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周期长,工作环境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模式,只有做好安全保证,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两者是一种相铺相成的关系,特别是注重安全生产的当今,只有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才能再最大程度上保证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安全。再加上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建设就变得十分必要。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人的变化,使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增加难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大力发展,所需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的建筑工人慢慢也就成了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临时工性质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像以前的由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已经渐渐消失,这样虽然满足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但这些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而且其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个工程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工人不能一直连续施工,要知道不同的工人所拥有的施工技术熟练度也不相同,很容易就出现一个单元,不同的楼层因为不同的工人施工所导致的不同的工程质量。这些都是亟待管理技术人员解决的问题。

2.施工行业环境制约施工安全管理

部分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加上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有的地区建筑市场门槛被拉低,一些人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开始大批量的涌入建筑业,就造成了相当多的企业管理混乱,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导致工人的素质被一再降低,再加上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缺乏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保护工作。最后加上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虽然对施工项目投资已经进行了主体多元化管理分包,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现象,甚至出现,有资质的单位将项目竞标过来,将其转给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的事件,这些都为安全埋下了祸根。

再有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因为其本身存在人员密集作业的的特点,对一些有争议的施工工艺,工人还是习惯性以传统做法对其进行判断,采用所谓的“土办法”,对新近出台的安全制度与规章不以为然,这些都是整个工程产生不安因素的原因。再有,受地区不同,环境不同,近代建筑的复杂工艺的增多,一些作为还往往是交叉完成,这些都会成为工程事故发生隐患的原因,并对相应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3.设备管理工作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建筑机械设备,其不仅仅是建筑施工企业所拥有的至关重要的施工机具,在有些时候也代表着企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但有时往往因为技术人员对施工中涉及到工程机械这方面的情况不够重视,所以经常会出现因为施工机具老化,质量问题,落后等情况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像我们最常遇到的焊机等机械不合格出现的施工中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

4.行业间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因为行业规定的不同,国内的建筑业还是采用项目承包制,绝大多数企业的工程项目都是通过转包、分包所得。再加上,目前国内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建筑企业的发展还跟不上国外先进的水平,部分企业老板因为自身教育水平所限,对安全管理没有较重要的认识,往往容易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再加上,我国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企业老总认为这些安全管理只是走形式而已,往往对其应付了事;最后,加上我国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所限,不能很好的认识这些自己应有的权益;还有就是有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只做做表面工夫,再加上大部分上级发包企业都只以收费为主,对分包出去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不过问,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再者,在国内,相应的安全管理手段并没有形成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存在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情况。

5.监督机构的不作为

因为我们知道建设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质监站的人事、资金等的相关权利。长此以往下来不仅造成了行业工程质量监督往往没有政府监督力度大,还会因为执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建设单位的非暴力不配合行为,使得行业质监站很难确保建设单位的在施工时的质量行为,基本处于对建设单位的零监督的尴尬境界。相关的从业人员也因为如此干具体工作的监督工程师在执法时更加的困难。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容易出现很大的问题。

三、关于提高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1)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强化安全责任制。施工企业的决策人还是以企业法人为核心。所以施工分的安全责任体系也应该以其为主,只有做到对相应的企业法人进行明确的责任义务规定,加大安全管理责任链。并加强相关责任人的督促与监督落实作用。2)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仅仅依靠上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是不够的,因为进行施工的还是工人,所以加强新入场的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就变得相当重要,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多媒体安全教育,通过相关图片实例对工人进行教育,加强其安全防护意识与责任感,还有在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时,多会采用多层次、方法、渠道进行,最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上岗制度。

3)结合实际,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简而言之,这些规章制度都离不开企业人员的落实,毕竟国家进行的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其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希望企业符合国家安全法律与行业规定,从而保证人员安全与行业的良性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安全责任制度、定期检查整改制度、消防保卫制度、应急预案制度等等。都是国家建立的长效建设机制制度,而只有我国的建筑企业不断吐故纳新,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才能尽可能的保持与国际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步调;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已经出现健全的安全制度。并对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做了硬性的规定,将人员的合法权益放在了第一位。

4)对相应的参建单位进行一定的安全管理强化。这里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安全专项资金,并安排专人对这些安全方面投入的资金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与水平,当然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还要保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的预防相应事故的发生,像平时做好相应的管理与维护,定期对相关的安全经费进行检查,在做好“管好、用好”的同时,加强对安全的风险评价。以为提高安全管理做好前提。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一定的成效,但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复杂繁琐工作我们一定不能掉与轻心,必须加强安全及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1 引言

据住建部消息:2011年3月,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32人。建筑施工安全局面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建筑行业同仁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

2.1 建筑施工特点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2.1.1 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高处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和垂直运输,施工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些也决定了建筑施工极具危险性。这期间,若安全管理工作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建筑施工的工作防护不当,进而导致建筑施工中突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伤亡事故。

2.1.2 建筑施工行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手工劳动操作仍为目前建筑行业所主要采取的作业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操作极易让人产生疲劳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增多,致使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增加。

2.2 建筑工人素质特点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2.2.1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人里面,造大楼,修路的建筑工人中,有79.8%来自于贫困山区的农民工,而且临时员工较多。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暂时从种田工转为建筑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为普级教育生,其知识结构、劳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特别是一些青农民工,胆大、冒险、蛮干、侥性心理较强,安全防护意识淡薄,仅把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看作走过程,缺乏应有的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证操作、跨专业操作、不带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一系列违规现象,而且随自己主观随意性出入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区,这些因素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埋下了极大的施工安全隐患。

2.2.2 随着我国城市不断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高、大、奇特点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很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往往只凭以往的施工经验和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缺乏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的认知和更新,并且,对建筑施工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也不甚明了,无法掌握新时期的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技术不到位,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认真履行其应发挥的职责作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脱节,无法落实安全管理技术措施,这也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频发。

2.3 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2.3.1 相当一部分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消极低迷,尚未掌握相关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严格遵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履行其安全监管职责,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对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忽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无法主动开展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安全监理工作,即使发现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没有按照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合理处罚,无法及时督促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适时整改,从而导致监理单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2 建筑单位的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的建筑单位根本就不曾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 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建筑施工安全保障人员,致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空缺。即使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建筑企业,也只是将建筑施工单位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书面化,并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战略高度,更无法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存在的比率增大,诱发安全事故。

2.4 施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引起安全生产隐患

2.4.1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多接施工任务,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工程任务,甚至出现越级承包和无资质分包的违法现象。三级企业挂靠二级企业资质,利用二级企业的资质与建设单位签合同,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中出现承揽工程的恶性竞争,只关注工程施工工期,只重视降低工程成本造价,只追求工程施工利益, 而对建筑人员的劳动安全保障却视而不见,无法真正落实建筑施工的安全生管理条例,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4.2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无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于是,为了节约工程的成本造价来增加利润的上升空间,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中标后并不会投入应投的资金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这就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器材和工具的缺失,严重削弱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大量增加,导致建筑施工工程的无序化。无法进行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控制,保障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增加。

2.5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不科学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2.5.1 设计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因为质保体制不健全,无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导致建筑工程的勘察深度不够,无法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也无法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标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结构隐患的存在。

2.5.2 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受力路线不了解,只重视设计强度计算上的安全需求,忽视建筑使用强度极限状态,盲目追求多强度而少耐性,造成建筑产品的局部受力过大等问题,直接威胁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

2.6 政府行政监管不到位造成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

在行政监管方面,虽然国家制定和颁发了大量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但是部分建设行政的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文件精神以及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多监管部门中,出现了管理权和处罚权分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无法对应该纳入安全监督管理的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有效的行政监管,无法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3 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加大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监管力度

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的督促力度直接影响施工项目参与各方的安全管理效果。各级建设行政部门只有认真履行其法定的监管职责,严格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才能保证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完善我国建筑市场的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其次要提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再次安全生产监督要机制化、长效化,监督检查不要流于形式,要狠抓落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解决。

3.2 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是安全的关键,是影响质量安全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效益。严格依照建设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日常生产安全教育工作,在经过严格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

3.3 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力度

施工企业是施工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安全管理的主体,对能否进行安全生产起着决定作用。只有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制,施工企业才会注重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施工安全管理力度,最终达到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目标。

3.4 改变施工项目安全监理现状

施工安全监理的实施能够防止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但是,施工项目安全监理责任与权力不对等的现状,削弱了安全监理应有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安全监理的作用,就要在监理承担安全事故责任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权力,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处罚权,保证其各种指令能够畅通,使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

篇9

【关键词】创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建设各方行为主体安全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也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紧紧围绕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五大责任主体单位落实《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对伤亡事故的处罚力度,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

1 突出重点、转变管理方式

我国的建筑施工为什么事故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操作工人综合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导致事故。施工单位对新入场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应付公司、政府监督部门的情况,没有真正将安全三级教育作为一项提高职工素质,达到事前预控措施来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高发。作为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就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在对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对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仅对项目部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 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还是查机构、查人员、查资金、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控等。 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经理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 防护设施、设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记录、经济处罚、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2 强化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建设单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费用不到位,导致企业无安全经费;还有的建设单位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另外,现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就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3 突出监理管理作用,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进行整改的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 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却放任自流, 自身不熟悉安全的标准规范,仅仅对方案进行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 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不行动也不向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4 抓现场管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核心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进行检查。 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 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 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 结合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5 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教育体制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 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从源头上抓好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 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民工学校,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 要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效果,第一要充分发挥企业民工工学校的作用, 按班组为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而其教育培训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职工学习登记卡。 现场检查时我们就检查职工教育登记卡并现场抽职工提问, 对持有教育卡而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的, 对该职工受教育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6 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

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 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同时,如何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真正为企业提供好中介服务工作,这也是安监机构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7 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新兴的系统管理科学,要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安监队伍自身建设尤为重要,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他们既是管理的行家里手,又必须熟悉土建、电气、机械、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目前,许多安监机构

人员严重不足, 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员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与安监工作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大对安监机构的投入, 根据安全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经费、

人员编制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另外,安监机构应通过引进人才使队伍的专业配置合理,通过不断地培训与学习,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安监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做好施

篇10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安全事关生命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行业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前,各地对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实物监督为主,《条例》出台后,把过去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为主,变成了对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汪光焘部长指出,要变"实物监督为行为监督"。如何实现"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行业管理管得好就是要让企业真正负起责任。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仍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建设各方行为主体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更加明确,也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检查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对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

一、突出重点、转变管理方式

我们建筑施工为什么事故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素质低,“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在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应付公司、公司应付主管部门,工人的教育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故高发。作为管理部门就应该对症下药狠抓工人的教育,让教育落到实处。比如采取现场提问等形式对工人的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而不是单看项目的安全教育资料。在对现场的检查中,我们过去对照JGJ59—99标准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仅和项目交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但企业往往整改不力,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管理部门成了“头痛医头”,企业的施工安全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生产成了行业管理部门的事,而不是“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制。安全工作要搞好,企业必须做到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到位。作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其现场安全检查主要还是查机构、查人员、查资金、查工人的安全教育、大危险源的监控等。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查之前,项目经理都应该首先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监督机构的抽查,不能以监督机构的检查代替项目的自查。监督机构应从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来反查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利用不良行为扣分、经济处罚、业绩评价等手段来促使企业对安全负责,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二、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强化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单位由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项目施工安全好与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建设单位安全费用不到位,导致企业无安全经费;还有的建设单位压缩合同工期,致使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引发了事故。另外,现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就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把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单位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小了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三、突出监理管理作用,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的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对施工安全却放任自流,自身不熟悉安全的标准规范,仅仅对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批后施工企业按方案施工与否检查督促少,对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施工单位不行动也不向有关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无人过问。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应进行严肃处理,使监理做到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四、抓现场管理,切实体现“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体制核心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工地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③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⑤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⑥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总结检查情况,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进行严肃处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让“企业负责”。 转贴于

五、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教育体制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民工素质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的特点,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培训经费。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不深入。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虽有一些统一的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也建立了民工学校,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还不明显。要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真正起到效果,第一充分发挥企业民工工学校的作用,按班组为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而对教育培训由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发放职工学习登记卡。现场检查时我们就检查职工教育登记卡并现场抽职工提问,对持有教育卡而对安全知识一无所知的,对该职工受教育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六、培育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时,如何进行规范、引导,让他们真正为企业提供好中介服务工作,这也是安监机构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