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内容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几年前的愚人节那天,发生了张国荣跳楼自杀事情吗?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 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听课教师反馈::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看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篇2

一、问卷调查:新高三开学后,我们对学生进行多次问卷调查。学生集中反映以下四个问题:不满意教学环境;学生活动少;师生缺少沟通;学生缺少自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获得学生的认可,也比较有效的缓解了教育矛盾,相应提高了教育效果。

1、原有的教学环境:作为普通高中,条件必然会比重点高中差。学生忙于高考,对环境卫生不注意保持,自身行为习惯也不好,教室走廊有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不安静。

改进办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多数高三学生10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最敏感、惧怕的词就是“考试”。有关“高考”的话题我们有意回避,在教学楼,我们摆放了大量鲜花绿草,组织学生自愿者清扫卫生,达到窗明几净,定期进行卫生消毒。营造温馨的气氛,并加强纪律检查,为师生创造良好平静的视觉环境。在教室,我们要求学生将书摆放整齐,减少多余的书,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同时我们又开辟一间空教室,叫无声学习室,摆满绿色植物,墙的四周贴满贫困儿童学习的图片,渴望的眼神,艰苦的环境,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了震撼。

2、面对教学进度,我们减少了活动时间,但效率不高。学生大脑没得到积极休息,情绪烦躁、萎靡,没有激情,惰性强,孤僻、郁闷……

改进办法:开展轻松快乐的体育活动:进行群体活动为主,快乐为主,也达到锻炼效果:15人1分钟计时跳绳、25人拔河、20人打沙包、30人拉汽车;20人罚蓝等诸多活动。引导学生大声喊口号积极释放和宣泄情绪;还可以人为的创造环境压力,比如观众呼喊,把场地布置的规范、安全,彩旗鲜艳。在比赛中,学生的喊叫声感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情绪的感染力。

3、师生缺少交流、沟通:绝大多数普通高中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忙于作业批改、辅导,确实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改进办法:我们挑选在工作上有耐心,在教学上能细心,在生活上懂关心,在做事上会用心的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欣赏高尚、优雅的音乐:每周30分钟音乐欣赏活动。我们为学生挑选歌唱祖国优美山水的曲,抒发人们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歌。如《长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静静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师生之间将心比心,相互了解我们谁都有过的过程。

4、学生缺少自信:1: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关照下成长的。有困难都是父母解决。因而同学们对于积极上进缺少思考。

改进方法:阅读积极向上的文章,师生共同查找短小精文,感情投入地共同朗诵、解读。获得精神的力量。比如:人,一定要有一样拿得出手;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没有任何语言比得上夸奖和赞美……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二、对于苦闷的同学,我们用文字、书信同他交流:如在你困惑的时候,找你信任的人倾诉。学会倾听,学会倾诉……青春是神秘的,也是恼人的。

三、对于对学习失去学习信心的同学,我们给予关心、温暖。并写短信。学习是你品格的重要表现。冠军并非全是强者,但都是自信我能行的人……成功的起点在哪里?……自我赏识,成功才会更早,更大,更完美,它是生存、发展、成功的金钥匙……求上,得乎中;求中,得乎下;求下,得乎失……

四、对于陷入早恋的同学,我们私下谈。并积极引导:减少不必要的交往……男女学生之间的友谊,宜浅不宜深,宜宽不宜窄。5:对于失去生活信心的同学,我们写这样的文字:一个人的生命比地球还重要。生命是奔放的,它总能找到出路。

篇3

一、师生关系的适当调整

我们应该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传统的“填鸭式”、“放羊式”、“教官式”等等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中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长者,更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朋友。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注的互动模式,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教师只有真心对学生付出,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要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人格上平等,主动关心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只有让他们处于这种积极地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练的效果才能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心理也能健康的发展。

二、课堂教法的灵活把握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样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其中,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轮换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团队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采用个人技术展示和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课程安排计划时,尽量安排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兼顾到男女学生的运动需求,争取每人都有一到两项擅长的运动项目。

三、课堂评价的巧妙运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或扑捉学生学习最佳时机和切入点,这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课堂评价的运用得当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把握评价的有效性,评价也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体育教师能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景,这是评价获得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评价在宽松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在质疑、惊叹、争议和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把握评价的时机策略,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评价时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师生在交流评价时要心心相通,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进行及时地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要坚持用发展性评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评价行为,评价时做到有“材”、有“人”、有“艺”,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提高体育课堂评价有效性,更好的发挥评价功能。一切评价其实都是手段,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评价的运用得当,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地评价是一种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的和谐性。

大多数人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高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全面的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学校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英语;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后进生通常指的是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成绩差、不听讲、调皮捣蛋的学生。由于后进生存在以上缺点,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歧视或者冷落,不能得到信任或者理解。后进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或多或少心理会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导致其身心发展受阻。但是这类学生的上进心很强,可塑性较高,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智力水平,使他们的潜能都能被挖掘出来。这不仅会使得他们未来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一、当前职业高中后进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一些心理特征

1.抑郁以及孤独心理

部分后进生由于长期受到冷落,往往会形成谨小慎微或者是沉默寡言的心理特点,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就算明知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导致机会一个一个地被别人“夺走”。

2.焦虑压抑或者是宣泄放纵心理

家长总是会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非常严格。如果学生出现发音不准或者是默写单词不正确的情况时,就会随意批评,甚至是将自己的不快全部发泄到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一看到英语就想到父母责骂自己的场景,进而不愿意学英语。

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存在宣泄放纵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职高的课业负担过重,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紧张感,出现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但是又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所以常常会在课堂中大声说话、睡觉等,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3.畏难以及自卑心理

现在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导致职业高中“抢不到”生源,或者是生源质量出现下滑的情况。而且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学生均存在英语基本知识差等情况。再加上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尽管一些学生会出现想要学习的欲望,然而由于长时间被家长、老师所批评,甚至是歧视以及同龄同学的嘲笑等问题,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以至于由想要学、不敢去学变为厌学。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1.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和谐友好的心理氛围

职高的后进生常常不被老师所重视,英语学科也一样。所以后进生常常会感到他们和英语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以及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英语老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了解学生的感想,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所忧虑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后进生就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被放弃,自己还是会受到重视的,进而喜欢上英语老师,也就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老师如果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加使用学生接受率高、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就会更加容易和学生贴近。尽管这可能会占据老师大量的时间,然而其可以有效地加强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处于何种情绪状态,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直接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品质。英语是一种语言,英语教学相当于是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所以英语老师需要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无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比如说,因为职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储备量不足,所以老师可以让他们用英语叙述事情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中文。这样就能够慢慢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英语教师只有辩证评价,才能够给学生营造充满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智商水平以及气质等因素,了解自己的成绩差只是由于自己的动机、情绪等因素的缺乏,而不是智商的问题,以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英语老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平等地看待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时充分地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所以老师需要以情优教,注重利用情感进行教学,使后进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从而从“后进生”成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杨邓红,王鑫强.论阅读疗法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9(04).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锻炼习惯;培养方法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认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喜欢打篮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或打起篮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打好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次,教师要科学地进行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培养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

二要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要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最后,教师要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一要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6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辅导 体育与健康教学 心理障碍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心理辅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完美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大有作为,帮助其解除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美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自身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不主动,常躲避练习或早退。

2.过度紧张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学习动作难度大,失误次数多等,这些大多能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心理。如果学生过度紧张,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下降,学习难度会加大,这种状况会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及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挥。

3.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一学习某类动作,学生就害怕,害怕出现失误,害怕同学嘲笑,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受伤,这样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跳加快、四肢无力,打寒战,出冷汗,这样就影响了自身的运动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4.自卑心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常自我感觉不如别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笨手笨脚”,生怕别人看见耻笑,特别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技术动作,就更不愿练习,这样长期下来将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厌倦学习心理。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运动参与,并有效的运用激励,调节情绪。刚柔相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事实或事例正面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积郁进行有益的宣泄,从而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投入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体育与健康学习最大的障碍,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课堂组织教学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其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帮助他们逐渐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地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和社会功能转化,诱导他们自我培养对体育项目广泛的兴趣。

2.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帮助他们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可以把完成教材内容看做是总目标,区别对待设立若干个分目标,如在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难度、技术掌握程度、完成质量,练习的次数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各个分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在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激发运动热情。

3.激励法。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对优生的偏爱,也没有对“学困生”的厌弃。相反,对待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关注,对他们要抱有期望,要激励他们树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信心,针对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

4.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手段。心理自我调控的手段就在于自我情绪调节。当感觉自己情绪失控时,做好深呼吸,想些开心的事情,控制好情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教育和人际环境教育,两者相互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干净整洁的运动场地、摆放有序的体育器械等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对客观的体育与健康的学练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调整自己的内心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学习的基础。心理辅导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遵循有关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凯.优化体育学习心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 .中国学校体育.2003(5):59-60.

[2]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在我国,青少年大都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教学都可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的材料,这些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如: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练习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水平和跳跃能力,可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能解答其中的某些问题。

3.锻炼学生的毅力。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挫折,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能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共同增长。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

二、在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设计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所以,我认为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勇气。

三、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太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

五、成功的喜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8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曾深刻分析过教师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他们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播人类社会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要能够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感觉到肩上的重任,充分的利用本学科的独特魅力,引导和教育学生,做一个阳光,健康,坚强的中学生,当好祖国的接班人。

人们都说,语文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语文的外延即是生活,没错,但语文不光是零零散散而又无穷无尽的知识点,那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足以洗尽你心灵的铅华,陶冶你的情操。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讲授知识点,更要感染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学生们习惯了坐在教室里,很少涉足自然,整天被埋在课本里,小小的教室几乎成了囚禁他们的牢笼。那么,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优美的文字感染学生,去解放他们疲累的心,去让他们亲近自然,学会热爱他们所赖以生存又知之甚少的家园。

例如:讲到《再别康桥》时,到网上下载点配画面的示范朗读,当音乐响起时,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了美丽的康桥景色里。再进一步讲解金柳图、青荇图、榆阴一潭图以及寻梦图,学生仿佛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出教室,飞到了缤纷的自然世界。在讲授完毕以后,找一段柔和而又略带忧伤的配乐,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这个时候,你能看到学生脸上那种平和而又陶醉的表情。让优美的文字带着学生与自然进行心灵的沟通,谁能说接受了这样陶冶的他们不是阳光健康的呢?“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当学生自己拿起笔,用心去描绘他们所感知到的缤纷世界的时候,又有谁会说他们的灵魂不是纯洁、澄澈、美好的呢? 这个时候,文字就是一碗美味可口的心灵鸡汤,给学生以养分和慰藉。所以,在授课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文字对孩子们的熏陶作用,以达到既让学生能学到知识,又能健康成长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伟人、诗人的高尚的追求与美好的品质,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培养他们为了理想而战胜挫折,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的可贵品质。

美好的品质是立人的根本,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人就是一棵大树的根基,没有这个稳固的根基,这棵大树不会参天,更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才。高尚的追求是是一个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没有正确的方向,小船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没有足够的动力,小船永远也不会到达彼岸。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蕴含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做人远比做学问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追求,让这些温室的花草茁壮成长,早历风雨,早成大业。

例如:在讲到的《沁园春长沙》时,如果单纯的针对词本身的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讲,显然是不到位的。讲前如果从“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入手,让同学们想一想在和伟人同龄的年纪,我们都在干什么?叛逆、早恋、脆弱、被别人呵护却不觉幸福,读书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努力。而爱国青年们却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肩负起了革命的重任。困难重重,危险频频,条件恶劣,却又从不动摇,从不退缩。

讲到这里,同学们对词中所描绘的人物肃然起敬,对词的意境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时代变化了,没有了革命的任务,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树立远大理想了?这时,帮同学们分析一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战火仍在,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学生们会像一代的伟人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肩上多了一份光荣的责任,学习也就更有劲了。

忘却就等于背叛。很多时候,是我们过于享受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我们不愿意让我们的下一代再经受前人所受的苦难,而过分的给予学生们无私的爱,给予他们优厚的生活,殊不知,这种忘记历史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了井底之蛙,既没有远大的追求,也没有坚强的品质。

篇9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1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从相关部门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到,有超过60%以上的学生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已经发展到了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

高校大学生处于个人生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其性格与各项身体各项机能都与成人极为接近。但是,高校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发育水平不一,很容易在遇到学习挫折、情感危机时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二、高校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层面下足了功夫,对心理问题却认识甚浅,即使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但是整体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

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很多心理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完善,专业性较低。学校管理者对于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的完善等也未予以关注,心理教育活动无法持续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自身心理隐患时难以启齿,有着深深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心理存有问题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脆弱、敏感、自卑的,所以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心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

2.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推进存在误区

从当前高校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教学管理者都错误地认为心理教育就是思想教育,这样便由思想选修课程的教师来进行心理辅导。须知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是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等同。同时,心理治疗不等同于思想工作,心理疾病也并非思想问题,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三、加强高校管理中的心理教育

1.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当前高校中,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要想做好相关教育工作,学院管理者和教师要通过多项策略,发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团活动相互结合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社团活动是大学生交流交往的特殊平台。在同龄人的沟通交流中,学生能够以真实面目示人。因此,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利用这一优势,在社团团队中设立心理咨询联系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促使学生加强与校园内外组织的联系,不断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

心理教育者可以联系大学内部或社会上的活动社团,通过绘画、登山、打乒乓球、骑自行车等团队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应对挫折、打击和困难,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窗的友谊,感受大学生活中幸福美好的一面。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对各学科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处于一个显著位置,仅仅凭借单一的心理素质教育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实践效果。因此,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要将这项教育方式融入学校具体教学管理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结合各个学科,对学生的不良心态。同时在学生所涉及的各个专业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科专业知识融为一体,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大学生,为他们提供全面、综合的心理辅导。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在诸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隐形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迫切需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大学时期的教育和辅导,确保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社会、为了学生,应与时俱进,多形式、多渠道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当今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而协调。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比如说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富于想象,爱幻想未来。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整天想入非非,甚至产生幻觉,那就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了。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保持完整统一。例如我们在遇到愉快的事情会感到高兴。如果一个人在遇到痛苦的事情却显得非常高兴,那多半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康的。三是个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平常非常吝啬的人突然变得慷慨大方,这说明这个人心理反常。根据这些标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然而,由于其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其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并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在这种追求当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另外由于性的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心理上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突出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等等矛盾现象共存。中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一时段的学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虽然更加丰富,但表露在外的东西缺少了。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孤独与寂寞,不断寻找朋友,一旦觉得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这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因此容易导致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偶尔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尔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他们身上往往高傲和自卑交替出现。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因此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了让中职学生能更好地度过这一身心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1.1中职学校应该切实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规律,掌握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同时,可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而是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触动,对个人生活、自身特点、行为习惯及人生规划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和提升个人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发现并创造出个人的价值和资源,最终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心理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成分,使学科知识得以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1.2学校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要工作方面。例如我校学生科、团委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洪战辉先进事迹报告”、“阳光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体会。同时班主任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利用班会课对班级所存在的共有问题集中进行探讨。1.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应配备一定的专职心理老师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室,针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可开展心理测评,对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比如新生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等可开展团体辅导。并对可能存在高危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2家庭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有关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80%与家庭的教育有关,因此,只有家长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家长与学校应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只有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疏导。其次,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小孩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的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最后,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作为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和密切配合,讲究策略、方式,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3整个社会为中职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整治,比如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日常监管,和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宜阅读的出版物的行为。学校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汉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8,38:39-40.

[2]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8: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