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申报流程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税申报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税申报流程

篇1

【关键词】管理 征缴 财税 联网

“十一五”以来,全国以推进“横向联网”工作为重点,不断规范电子缴库管理。目前,国内社会保险基金、工会经费有两种征收模式,一种是由社会保险、工会经办机构直接征收,另一种是由地税机构代征。社会保险基金、工会经费征缴纳入横向联网,即指在地税统一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工会经费的模式下,利用横向联网系统,在财政、税务、人行国库、社保和工会费经办部门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行社会保险基金、工会经费的电子方式征收、缴库、对账、计息、拨付、更正等业务以及信息共享管理。

所称“规费”,目前主要指社会保险费和工会经费。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财政、税务、社保经办和工会费经办机构、国库和各商业银行间的联网系统,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在财政、人社、地税、人行、工会等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各项规费的电子方式申报、征收、缴纳、入库、退库、更正、对账等业务以及信息共享管理。全流程网络化、电子化,目的是提高费款缴库效率、方便纳税人缴费、简化业务操作,降低征费成本,实现费款征收信息在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间的共享。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云南省是2009年开展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实现了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轻松办理税款申报和缴纳,大大提升了办税效率和纳税服务质量。德宏州地税系统是2011年将税收征缴全面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范围,实现了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完成纳税申报缴纳事宜的局面,但社保费征缴并没与税收同步纳入横联征管范围,缴纳社保费仍需到地税征收大厅,导致了规费征管的滞后。随着规费征收的项目、范围、数额不断扩大,我们越来越需要一种全新的征管模式。所以,此次在德宏州纳入推行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第一批工程,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改进作风的需要,是全面规范管理的需要,是落实上级要求和省政府决策的需要,是新的发展形势下,破解规费征缴工作瓶颈制约的新举措。

二、云南省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发展现状

云南省高度重视社保基金征缴纳入横向联网工作。2010年以来,在“省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云南省财政厅、地税局、人行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组织协调工作顺利推进。云南省政府于2012年5月对省财政厅、地税局、人行三部门联合上报的请示做出批复,同意将地税部门征缴的各项规费收入纳入横向联网系统,要求云南省财政厅、地税局、人行三省级有关部门,在做好横向联网电子、网络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州市开展试点,在试点成功后向全省推广。二是试点工作形成良好基础。2012年9月,云南省财政厅、地税局、人行、总工会在曲靖市启动开展“工会经费征缴纳入横向联网试点”工作,并在年底前成功上线运行,为下一步开展社保费试点打下较好基础。三是软硬件基础不断完善。云南省人行对“国库会计数据系统”和“横向联网配套前置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测试成功,确保了横向联网系统与2014年7月上线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无缝连接,以及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和资金传递。

三、德宏州地方税务局开展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项目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推行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中,发现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严重制约着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1)征缴资金方面。资金征缴入库通过横向联网系统可以确保当天实现,但从金库划转到财政专户的时间问题上各部门持不同意见:省财政厅提出,按现行规定,金库资金划出需由财政开具支付令,如对入库社保资金每日逐笔操作,有限人力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可以选择每月16日和月末最后一日分两次将征缴资金划转到专户。而省人社厅则要求每日划转,以保证资金及时入专户和确保参保人享受待遇。对于两种两种意见的分歧,省地税主张借鉴重庆的做法,不再由财政开具支付令,实行每日划转,即将社会保险费作为预算外资金,由人行在国库设立预算外科目及相应明细科目,并与财政专户对应开设虚拟账户,社保资金征缴至虚拟账户后在每日的指点时点直接同意划转到财政专户,到账时间最长2天。相比之下,每日划转的办法无疑更好,可以实现征缴资金及时入专户,确保参保人权益。

(2)参保人方面。目前,社保经办机构以相关缴费以是否达到专户为标准,确认参保对象是否享受相应参保待遇。按现行社保基金征缴方式,地税代征后,资金直接到达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专户。社保资金纳入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征缴后,资金流程增加了通过人行和国库中转的环节,如资金每日划转专户,则不存在延时问题;如不能每日划转,可能影响参保对象及时享受相应参保待遇,但只要建立“地税―财政专户―社保”信息确认机制,以资金缴入国库作为参保人享受待遇的认定标准,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切实保障参保人及时享受社保待遇:社保费缴入国库后,地税部门将与国库对账相符的征缴明细数据电子信息实时传送给财政专户,由财政专户及时传递给社保经办机构,社保经办机构据此信息进行相关明细核算,并确认征缴对象的参保待遇。事后,再由财政部门定期将资金从人行国库划入专户,负责将划转数据同地税部门提供的同期数据核对一致即可完成最后确认工作。该模式下,数据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数据信息经国库确认和数字签名,更加真实、准确和安全。

(3)征缴系统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征管系统属于省局自主研发的管理软件,网上申报项目并不完善,未能发挥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强大功能,致使纳税人申报成本并未减少,办税大厅申报期压力也未减轻,网上申报征收进度受限。二是现存不少企业系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是个体户为方便生产经营注册的公司,账务不健全,会计水平较低,此类企业暂不具备联网条件。三是征管系统中登记的参保户不少为“空壳公司”,并无实际经营内容,无法开展电子扣税,导致纳税户签订税库银三方协议率偏低,影响基层工作积极性。四是市区县范围内的金融、电信、保险等纳税户均为报账制单位,无独立账户,企业缴纳税款只有一个统一账户,不符合签订三方协议要求。五是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现有金融机构尚无法全部满足推行需要,目前只有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农信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七家银行可以办理电子扣税,而在农发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开设账户的企业无法实施此项工作,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推广严重受阻。

四、提高规费征缴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运营水平的建议

(1)强化基础信息管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推广应用后,及时注销空壳企业、失踪户,补充和完善登记不实户资料,提高正常户的申报缴库质量,杜绝正常户不申报、少申报、迟申报现象。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翔实的财政资金收入与支出业务的基础信息数据库、采集并集中存储各部门的实时业务数据,实观各业务相关部门之间业务实时处理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纳税户的基础信息管理,健全纳税户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利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和优势,对财政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多种统计和分析、生成各种需要的分析报表,为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2)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功能。对比全国其他地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开展情况,我市在网上申报、不同类型业务多种应用方面、个体工商业户批量扣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线路不畅、网络掉线、登录超时、服务器无响应等问题必须尽快解决,系统相关功能还需不断开发和完善。今后工作中仍需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尽快将农发行等尚未纳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各类银行纳入系统,扩大网络应用范围,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村纳税人。并及时与新办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书,完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长效机制。

(3)完善流程。针对曲靖试点中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如电子划账,与国库对账人员AB角,POS机管理人员等,多次组织有关业务、技术部门讨论研究,提出了完善及解决方案,并将完善意见写入《操作规程》。

(4)建立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信息中心与各联网单位进行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和规范,并依据此标准和规范实现与各联网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交换和处理。

(5)扩大网络应用范围,最大限度的方便乡村纳税人、参保人积极探索扩大网络应用范围,与相关部门协商争取扩大网域覆盖面,尽可能的实现乡、镇纳税人网上实时扣款业务,这样既节省了纳税人、参保人的时间又降低了缴税成本,广大群众也能体会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便捷、高效之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模式

财税信息化建设是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推广,财税信息化建设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也迫使企业在接受“财税管理一体化”全新理念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此契机,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税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和无缝连接,简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本文主要对企业内部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我国企业财税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税收风险较大

近两年来,税务机关在完善征管手段的同时,不断强化稽查体系,通过先专项自查,后专项检查的方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涉税问题进行全面自查,包括发票真伪、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列支、业务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内容涵盖全部应纳税种。我国正在对财税管理体系进行改革,财税政策存在部分解释不明以及操作细则缺失的问题,企业与财税部门经常会出现理解偏差现象。基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监管部门由于地域、时期等方面的差异,对政策的监管及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税法遵从的难度,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急剧上升。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针对财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没有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规范,致使不同部门在相同事项方面的管理标准存在不一致性,继而导致执行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整体税收策略的制定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并不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以财务人员手工作业以及主观判断为主,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经验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企业的财税管理与业务环节存在脱节现象,财税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基础信息出现偏差等问题,构建完善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二、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

(一)框架结构

财税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财务日常管理应用的整合,基于财税管理体系标准的指导下,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税种税费进行有效计算,并记录相关调整事项。该系统内部含有申报纳税表的模板,通过其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申报财税缴纳款项。除了财税原有的业务处理功能外,还构建了评估模型与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有效评估与合理分析,有利于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筹划方案。具体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1 信息化系统功能框架结构图

(二)信息系统合理理念

针对财税管理构建信息系统,可以完善财税管控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构建信息系统的核心理念有三个,一是对财税管理机制进行标准规范,促使各个部门的管理口径实现统一;二是财税管理实现有效延伸,逐渐成为前端业务;三是建立健全财税评估模型与财税分析体系,从而对企业税务进行合理评估与有效分析。

(三)解决业务的有效方案

解决业务的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流程,分别是建立纳税体系、处理日常业务、企业纳税管控、科学筹划以及分析评估、业务集成关系。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财税管理,对财税管理进行标准规范,并在各个下属部门贯彻落实。利用相关系统对涉税信息进行有效集成,例如,资产、合同等,并结合系统内部相关税务信息,对税费进行准确计算,继而进行申报处理与缴纳处理。建立健全税务评估模型与分析指标体系,促使企业财税管理分析指标实现自动生成,继而对纳税进行自动评估。通过信息化建设全程监管企业的经济事项,可以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效益影响进行准确分析,从而科学筹划财政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实现纵向管控。

三、信息化管理应用结果分析

(一)电子登记纳税调整事项

对核算账簿、核算凭证以及备查簿进行有效连接,促使三者呈现一种关联关系,从而促使企业的纳税调整事项的登记处理实现自动化,不仅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纳税调整事项筛选结果、分析结果以及登记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顺利进行财税管理工作,例如,递延所得税核算、纳税申报表核算以及纳税调整等。

(二)在线处理日常税费

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可以对多个税种的日常业务进行在线处理,例如增值税、所得税等。根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实际缴纳税额以及理论上应缴税额进行合理分析,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确保财税管理相关环节在规范性与合理性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企业遭遇巨大财税管理风险。

(三)自动生成纳税报表数据

严格遵照我国相关部门在纳税申报表样式方面的规范标准,对纳税主体、税务报表以及备查簿三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义,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构建纳税申报模板,自动采集税务系统以及账务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数据,帮助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进行纳税申报,避免报表数据出现人为干预现象,促使报表数据更具实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四)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

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税务指标分析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个税种的涉税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并自动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税务分析报告、涉税指标对比分析表以及税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表,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涉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有效规避财税管理风险。

结语

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自身与前端业务之间的衔接关系。企业严格遵循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对各项涉税环节进行专业、合理且谨慎的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纳税申报;通过信息化技术采集并分析涉税信息,对税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分析税收变化情况,对财税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科学筹划,有效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水平,节约税收成本,规避财税管理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规范信息化日常管理服务税收中心工作[J].天津经济,2013(05).

篇3

一、县域地税部门TIPS系统推广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地税部门对TIPS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地税局县级部门主要领导对横向联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不能从全局着眼安排部署和大力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仅靠人民银行一方推动此项工作困难重重。二是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没有相应的硬性的指标要求和严格的考核标准,导致横向联网推广工作比较缓慢,影响了整个联网系统的运行。

(二)县域地税部门纳税信息采集准确率低

由于地税部门在纳税信息的采集和录入过程中,基础信息采集不准确,填写不规范,导致录入三方协议后与银行验证不通过,无法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正常划缴税款。特别是部分工作人员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在录入企业信息、基本情况表、税种鉴定表等基础申报资料时,没有认真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或是录入操作时部分数据输入错误,从而给纳税人申报缴税造成不便,影响了企业财务人员网报的积极性。

(三)县域地税部门横向联网收费对象不合理

横向联网系统上线运行后,国税部门承担银行收取的网报手续费,所以纳税企业积极性很高,推进速度比较快。而地税部门不承担任何费用,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用转嫁给纳税户,直接影响了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这是导致地税推广缓慢,业务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

(四)县域地税部门零散户占纳税总户数比重过大

经调查,县域地税部门纳税户中零散户占了绝大多数,符合上线运行TIPS系统的纳税户占比不到10%。在符合上线运行条件的企业中,经营状况好的纳税户也不多,其他企业多是规模小、经营状况差,收入不稳定,还有一些企业没有配备电脑,不具备运行TIPS系统的条件,造成了地税部门签约户较少。

二、提高地税部门TIPS系统上线签约率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推进地税部门TIPS系统上线推广工作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作为一项跨系统的庞大工程,涉及财政、税务、国库、商业银行以及纳税人等,各联网单位积极参与、相互理解、通力合作是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因此,征收机关、人民银行国库、商业银行(含信用社)等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及时开展业务培训,主动联系沟通横向联网进展情况,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建立TIPS系统工作考核机制,及时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纳税签约率,扩大横向联网业务量占比。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积极组织辖内本系统相关信息系统配置、运行环境维护等工作,全面指导辖内各商业银行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相关参数验证,对商业银行办理电子缴税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确保电子税款及时入库。

(二)加大TIPS系统培训力度,提高纳税信息采集准确率

各联网单位要加强TIPS系统的操作规程学习,积极开展业务流程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横向联网的有关规定和操作要求,准确录入纳税信息,提高纳税数据信息采集准确率。积极组织辖内商业银行配合税务部门、纳税人做好“三方协议”的签订工作,提高纳税签约率,并主动与财政、税务和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检查的职责,对不配合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的金融机构进行严肃处罚,以此促进财税国库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建议免去小规模纳税人网上扣税费用,提高纳税户联网缴税积极性

建议商业银行免去小规模纳税人网上扣税费用,采取将发票购买和扣税账户绑定的“一卡双扣”模式,坚决制止商业银行以推动横向联网为由强行向纳税人推销U盾,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利益,调动纳税人网上申报纳税的积极性,促使地税部门增加纳税签约户,提高纳税签约率。

篇4

【关键词】营改增 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免税 零税率

一、营改增的背景和进展

增值税自1954年在法国开征以来,目前已有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有增值税。我国在1979年起开征增值税,但直到1994年税制改革才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而对其他劳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还是征收营业税。2009年,为了鼓励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刘东辉,2012)。但是,“营改增”涉及面较广,为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开展试点十分必要。“营改增”试点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加快扩大试点步伐,国务院决定在2013年8月1日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

二、关于研发服务、软件服务、技术开发和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所附的《应税服务范围注释》,部分现代服务业中包含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具体包括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服务。其中的研发服务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与试验开发的业务活动。信息技术服务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具体包括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其中的软件服务是指提供软件开发服务、软件咨询服务、软件维护服务、软件测试服务的业务行为。

上述通知还明确,技术开发是指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的行为。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指企业根据境外单位与其签订的委托合同,由本企业或其直接转包的企业为境外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或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由此可知,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被限定为开发者接受境外单位委托的软件服务或者研发服务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技术开发被限定为开发者接受他人委托的研发服务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

三、研发、技术相关应税服务是免税还是零税率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试点铺开前后适用的法规文件,将研发、技术相关应税服务是免税还是零税率的规定整理成下页表:

下页表显示,国家对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软件服务、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等(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适用零税率的除外)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都明确作出了免征增值税的规定,但唯独对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给予了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规定。对能够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其向境外提供的应税服务能够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能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本企业的深入发展和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于调整完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特别是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免税还是零税率

针对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可以免税的规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力争取得主管税务当局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在适用增值税零税率还是免征增值税之间进行了灵活的、有利的税务筹划。

(一)企业申请获许可“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那些刚成立不久,或者预计经营规模将会扩大的,或者研发业务可能转型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须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考虑到今后将要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仪器等固定资产,采购大量的研发试验、测试类的物资,势必会产生大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依据“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则将被认定为免征增值税,大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都不能得到丝毫补偿。如果依据“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经充分沟通和解释后或许能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同,同意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此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以下称“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也就是说,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予以退还。适用的退税率为其在境内提供对应服务的增值税税率(6%)。当期应退税额即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或者当期免抵退税额。具体计算公式等可以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3号的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全部业务均为“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的企业,因没有增值税销项税额,如当期退税额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时,当期退税额就是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不是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合计数的6%。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在申报办理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按月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增值税免抵退税或免税手续(如果属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而对于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免税,这只是一个“备案类增值税优惠项目”,提供经认定的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等资料进行备案备查即可。

如获得主管税务机关批准退税,意味着向境外提供的应税服务能够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申请不到“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1.可能是时间仓促,企业的税务主管人员还没来得及吃透“营改增”众多规定。对于部分企业有申请“零税率”的权利,主管税务局机关应该尽到告知的义务。

2.从主管税务机关的立场来说,不管是接受企业免税申请还是零税率申请,其依据不同但都合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依法提出有关零税率申请,如未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批准,可以就主管税务机关“不作为”的税务行政具体行为向其上级主管税务机关提起税务行政复议。

(三)企业放弃申请“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申请到“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很难,但有的符合法定条件可以申请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却主动放弃了申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我国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在大力发展各种服务业,这也是“营改增”最先试点的应税服务选择“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的原因。在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政策引导下,国家有关部委、各级政府为了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了针对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和业务的财政补贴、资助和奖励的政策和措施。但是,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在申报办理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认定,从事对外提供研发设计服务的应提供《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一般是在当地的商务部门登记办理。企业到商务部门咨询,有的商务部门会认为,既然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取得《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是为了申请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那么企业就不认为自己是“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企业就不能再继续享受当地政府用于支持“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相关的财政补贴、资助和奖励。要知道,各地基本上都是商务部门在受理“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相关的财政补贴、资助和奖励申请。地方商务部门这样一解释的话,有的企业就要考虑、权衡要不要申请“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了,尽管这个针对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免税政策到2013年底就要到期,以后是不是延续政策还不得而知。按照相关规定,企业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或者当期免抵退税额,但有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到企业进项税额预计在最近几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大额的增加,和预计可申请的政府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相关的财政补贴、资助和奖励相比,退税额相对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两权相利取其重”,于是就主动放弃申请适用增值税零税率,转而申请“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免征增值税”,继续享受当地政府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相关的财政补贴、资助和奖励。这样的话,“营改增”对这类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只不过是由免营业税变为免增值税罢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放弃适用零税率,选择免税或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适用零税率。

根据《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65号)的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无锡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以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但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中有“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不低于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的规定,估计好多没能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也会基于商务部门的解释,而不敢贸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零税率”。如以“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名义申请到“零税率”,而被税务局认定为企业放弃属于“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从享受15%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中排除,反而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那就得不偿失了。

全国“营改增”试点地区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等已经有成功获得主管税务机关“适用增值税零税率”的批复的先例,办妥免抵退税手续甚至收到退税款的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有部分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没能达到“让利益相关方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成果”的目标。

五、对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免税还是零税率规定的思考

就目前来看,至少针对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希望“营改增”相关的法规文件能考虑如下事项:

1.直接明确为“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设计服务其实就是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但于2013年8月1日生效的《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中并没有将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明确规定为“零税率”,还是规定到2013年12月31日为止该类业务为免征增值税项目,只是提到“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同时适用免税和零税率规定的,优先适用零税率”。基于前文所述,这并不能真正明确纳税人的权利,不能真正避免引起歧义,仍然显得力度不够。“优先”并不是“应当”,主管税务当局还是可以依法让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选择“免税”,而不是“零税率”。对于“免税”还是“零税率”,还存在规定不清晰、模棱两可、力度不大的问题,导致出现企业在争取“营改增”的利益时受堵,有悖于“营改增”的最终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企业的支持,建议在到期后取消此免税规定,直接明确为“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这样,企业也就没有任何负担,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增值税零税率,最大限度地共享税制改革红利带来的成果。

2.简化适用零税率的税务认定、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适用零税率的税务认定、审批程序,可作为“备案类增值税优惠项目”来备案管理,提高税企双方的办事效率。

3.简化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免抵退税办理手续。针对试点的现代服务业甚至是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制定专门的免抵退税办法,区别于生产、外贸等行业的免抵退税办法,而不是按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中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表格式报送申报表和电子申报数据等。同时还要简化办理手续,减少提供的材料,加快审批、退税的进度,及时让企业享受到税制改革红利带来的成果,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为财务经理、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税〔2011〕 111号,2011-11-16.

[2]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答记者问[EB/OL].[2011-11-17]. http:// /.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1〕131号,2011-12-29.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1〕133号,2011-12-29.

[5] 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暂行)[S].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3号,2012-04-05.

[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税〔2012〕71号,2012-07-31.

[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S].财税〔2010〕65号,2010-11-05.

篇5

【关键词】建筑业;全面“营改增”;会计核算;影响 对策

一、全面“营改增”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我国的“营改增”试点自2012年1月1日开始。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税总局财税[2016]36号文件,标志着全面“营改增”已基本全部完成。

全面“营改增”的基本内容是“双扩”:一是将试点范围扩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二是将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其意义是一是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二是较完整地实现了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可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创造了更公平、中性的税收环境。

二、全面“营改增”对建造业会计核算影响

1.收入核算方面的影响

营业税制下,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建筑企业的销售额为全部合同价款,这包含了应缴的营业税。全面“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属价外税,其合同价中不含销项税额,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的,即: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或3%)(建筑业税率为11%、征收率为3%)。可见,建筑业“营改增”后,其一般计税的收入较之前减少9.9%,而建筑工程老项目、清包工方式的建筑服务及甲供工程等简易计税的收入额较之前下降2.9%。

2.成本核算方面的影响

考虑到建造成本中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占工程成本的绝大部分,下面重点分析这两方面的变化。

(1)材料费

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属性,工程成本也按不含税成本计量。材料在购进时需价税分离,因此工程成本较营业税制下有所下降,下降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对应材料适用的税率和抵扣凭证的取得情况。工程主材主要为钢材、水泥、商品砼、砂石料及木材。其中钢材、水泥由于能取得17%税率的专用发票,其成本能下降14.5%;商品砼大部分按3%简易征收,只能取得3%的专票,该部分成本能下降2.9%;砂石料等地方材料较难取得专票,其成本基本保持不变;木材中的原木和加工过的木材分别对应的税率为13%和17%,因此木材的成本分别能减少11.5%和14.5%。

(2)人工费

目前人工费处理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有建筑业劳务资质的劳务公司方式;二是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方式;三是通过工资结算表等单据报销人工费。

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建筑工程老项目、清包工方式的建筑服务及甲供工程等简易计税工程的劳务分包款只能取得3%的简易计税的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价税全部计入成本。而一般计税的工程可以取得11%的专票,该部分的人工成本将下降9.9%。

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如按照财税[2016]47号文的规定,劳务派遣公司差额纳税且简易计税只能开具5%的普票,因此劳务费全计入成本。如果采用一般计税方式能取得6%的专票,人工成本可降5.7%。

对于第三种方式则人工费无法抵扣进项税,较之前无变化。

3.现金流方面的影响

财税[2016]36号文对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提供建筑服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采取预收款方式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可见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是合同约定的付款日、实际收款日及开票日三者孰早。目前建筑业实际是按完工百分比法或者按合同付款节点向业主验工计价确认当期收入,也即产生纳税义务。但行业不规范,业主强势,欠验、滞验情况普遍存在。进度款支付比例往往是工程计量单上确认的70%-80%左右;这也导致建筑企业无法足额支付货款,难以及时取得专票,造成税金提前缴纳。另外,工程竣工后还需预留5%~10%的质保金,也导致税金提前申报。由上可知增值税下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极大提高。

4.账务核算方面的影响

营业税时,会计科目较简单。“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的价税分离、纳税申报要求、简易计税、一般计税、分包抵扣和预交税款,核算变得复杂。会计处理还应兼顾增值税申报需要,如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中需按不同税率和征收率进行列示,进项税额科目可按此进行科目核算。另外也要做到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核算以便统计相关产品或服务的税负情况。因此“营改增”后会计核算挑战更大,要求更高。

三、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企业核算方面的对措

1.完善财会核算制度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统一的增值税核算办法。其次财务部核算岗位需要细分,并明确工作职责,特别要做好增值税核算复核工作,同时还要结合纳税申报做好审核工作。

2.加强管理,强化培训

建筑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做好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相关制度。企业要对各层级的人员进行政策培训,做好相关流程制度宣贯交底,特别要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增值税核算及管理的需要。

3.合理开展税收筹划

全面营改后给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新空间。建筑企业在签订分包、采购合同时要特别要求提供有效、足够的专票并约定供方只有提供相关购销凭据、专票等后才能付款。另外也可与业主协商谈成合同清包工方式或甲供工程,简易计税以降低税负。

四、结语

全面“营改增”试点给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不少影响,但同时也促使企业转变观念,全面提升管理,因此建筑企业一定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国家的财税政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修炼内功,谋好税务筹划,提升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本次试点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6

1“营改增”历程回顾

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试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2年8月1日进一步推广到北京等8省市;2013年8月1日推广到全国;2014年1月1日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4年6月1日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2相关政策梳理

“营改增”背景下关于高校是否应转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目前高校财务工作者和税务人员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起点,因此在展开本文论述前,需要对近年来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相关政策变化进行梳理。

(1)根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第五条规定,高校如果选择以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缴纳增值税,就不需要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有关规定,不论高校年应税服务销售额是否超过规定标准或者是否经常性提供应税服务,只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就不需要转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有关规定,高校作为一个纳税主体且属于经常性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如果年应税服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就需要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4)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规定,如果高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其提供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通过以上税务政策的梳理,可以发现,对于高等院校提供横向科研服务且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究竟是否可选择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虽然在政策上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但通过政策中的文字表述以及变化,我们不难看出,高校由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应该是趋势。因此,本文将基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视角,讨论高校横向科研税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横向科研项目税务管理研究

如果高校在可预期的将来可取得进项税额较少,?]有达到一般计税与简易计税的税负平衡点,可根据财税〔2016〕140号文对横向科研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本文主要讨论对一般计税方法情况下横向科研项目税务管理问题。

(1)合同签订。合同签订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起点,涉税信息是否规范和完备对后续的税务管理有着重大影响。一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免税合同的签订:针对符合免税认定条件的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应使用规范的合同范本,同时对照《技术合同认定规则》中的认定条件和项目类型,准确确定合同内容,避免因文字表述的原因,导致无法认定的情况发生。二是混合销售合同的签订: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如果纳税人的一项销售行为既有服务又有货物,那么这种销售行为就是混合销售;另外,在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判断某种销售行为是否为混合销售,依据的标准有两条,第一是货物和服务之间具有关联和从属的关系;第二是款项来自同一客户。高校不属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因此,发生混合销售行为,应按照所提供的服务税率(6%)缴纳增值税。

(2)项目立项。按照税法有关规定,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在项目立项时,可以通过辅助核算或项目代码的方式将“项目是否免税”的信息嵌入到财务核算系统中,这样可以方便在后续的会计核算环节上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进项抵扣的核算;在项目预算表格中,针对应税项目的具体费用明细备注是否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既可以提高项目负责人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进而避免在报销时因发票类型不对,导致换票的麻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学校和项目的税负。

(3)发票开具。针对已经技术市场认定并在税务局备案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合同,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只能开具零税率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如果放弃免税资格,则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高校对横向科研是按照项目核算,但对税务部门来说,学校才是真正的纳税主体,这就意味着放弃某一个项目的免税资格,就是放弃学校所有项目的免税资格。因此,在项目负责人申请办理免税认定前,应明确告知其免税项目的利弊以及放弃免税给其他项目负责人和学校带来的影响。

(4)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要求,并结合高校横向科研业务实际,高校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一级科目“应交税费”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未交增值税”;同时,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专栏;“待认证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税务系统认证未通过或未认证而不得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按照增值税相关制度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但税务系统还未进行认证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中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已向税务系统申请稽核但还未取得稽核结果是否相符的海关缴款书中的税额;“未交增值税”科目下核算一般纳税人月末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结转的当月多交的增值税额、应交而未交的增值税额和当月交纳前期未交的增值税额。

(5)税款申报。在执行“营改增”之后,高校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款的申报流程以及相关申报表填制均发生较大变化,财务人员在思想上应重视该变化并主动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销售额应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在申报前应确认开票系统、账务系统、申报系统中销售额及销项税的一致性以及账务系统、申报系统中进项税额的一致性,以降低次年纳税评估的风险。

篇7

[关键词]营改增;保险业;影响和举措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095 ― 02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16年3月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覆盖营改增试点工作,这意味着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工作接近尾声。“营改增”的范围包括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税目以及房地产业在内。我国保险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以及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多样化,“营改增”对其影响更加显著。

一、“营改增”工作的重要意义

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的税制结构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险业“营改增”将实现增值税链条重要环节的打通,可有效消除重复征税,化解营业税的扭曲效应。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比较完整地实现了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三)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是财税领域打出“降成本”组合拳的重要一招,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动能的“增”,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创造了更加公平、中性的税收环境,有效释放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活力,在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消费升级、创新创业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营改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税制调整或改革,影响深远。“营改增”后保险公司由缴纳营业税变为缴纳增值税,税率、计税方式和面临的税收征管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促使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从营业税制下的“大而全”向增值税制下的“精而专”和管理方式转变。

二、“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于保险业的主要影响在于:

(一)确定保险业的应纳税额变得困难。营业税的计税方法是全部营业额乘以相应税率,而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销项税和进项税的差额。我国营改增的目标是减轻税负,要使原来按营业税计算的保险业的应纳税额下降,就必须确定改征增值税后的所得税额。保险业最大的收入来源是保费和金融投资,最大的成本是赔付给投保人的资金支出,但由于投保收入和赔付支出相隔时间较长,影响税收的销项和进项不是发生在一个周期,这期间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额外的风险,从而增加成本费用,使得每个周期的应纳税额不断变动,对于最终确定增值税额会增加一定困难。

(二)会使保险公司的财务方面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营改增对于保险业财务工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增加申报难度。营业税是全额征税,不涉及抵扣问题,因此在纳税申报方面的流程相对简单。而增值税涉及进项税的抵扣问题和发票处理等情况,仅进项税抵扣问题就涉及投保产品的成本、费用等抵扣事项,这大大增加了财务部门纳税申报等业务的核算量,纳税申报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纳税申报难度增加的另一个表现是随着营改增的推进,保险业的税收由中央地方共享税变成中央税,在税务稽查方面会更加严格,对税务方面的一些漏洞的惩罚会更加严厉。另一方面,对报税系统的优化和改造会加强。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营改增后发票的开具就需要企业购买税控设备,同时还要加强对发票的管理,这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是增加了支出和成本。另外,在纳税申报系统的具体操作中,有关含税收入和不含税收入的换算、会计分录的编写以及销项税和进项税的确定等内容,都需要保险公司的相关系统同步优化、升级,确保与税务部门相关系统的同步互联互通。

(三)会影响保险公司对保险产品的定价。研究表明,影响保险行业利润的主要因素是税率的高低。营改增后,保险行业的税率会从5%上升为6%,一般情况下,这会增加保险业的税负,与我国营改增的初衷相悖。因此,要在营改增后税率上升的情况下确保保险业的营业利润不下降,就只能通过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来实现。这对于保险行业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消息。因此,为了保持合理定价,保险行业需要谨慎进行筹划。

篇8

关键词:金税三期;税务风险;防范

一、金税三期简介

金税三期工程是国家税务总局经国务院批准的电子政务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金”重点工程之一。自2008年启动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工作,于2016年10月份上线运行,历时近8年,围绕着“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总体目标而建立。金税三期工程正式运行以来,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形成了一个严密监控的完整体系。“金税三期”简化了涉税事项,业务范围全面覆盖,改变了原来不同口径多头、重复报送涉税资料的局面。以前的老系统国、地税部门各自独立发展、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导致数据口径不一。现“金税三期”规范了税收业务数据,使得全国的数据能够集中统一口径,容易辨别和分析,大量数据可以通过一次性采集而抽取得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金税三期的大数据库能记录企业所有的涉税事项,如果以企业纳税人识别号为源头查询,对同一个税号下的进项发票、销项发票展开追踪,通过数据比对分析,能判断企业有没有虚开发票,还可以进一步跟踪企业的资金流、票据流、信息流等。另外,金税三期可以实时采集增值税发票的全部信息,分析同一税号下,购、销发票的相关性、数量相关性、同一法人相关性、同一业务区域相关性等信息,改变了以前税务信息相对孤立的局面。(二)现增值税发票开票软件添加了商品编码,商品编码控制已开具发票的商品品目,单位编码控制已开具发票的商品数量,系统可以及时分析出某企业的商品库存状况,包括商品的增值税、商品的数量等。编码可以起到索引的唯一性,金三系统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运算,在监管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对各企业的采购成本、费用等有高效、准确的判断,甚至,可以归类分析出某单位购进的固定资产都是什么型号或类别的,发生了什么费用等。(三)金税三期实现了财税信息共享以及数据管理,通过规范化的信息采集,将纳税人的各类信息量化、比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税收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可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预测纳税人税收遵从情况(四)金税三期增加了纳税评估系统,对诚信纳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金税系统加强了纳税人、法人、办税人的信用管理,建立纳税信用动态监管,以推行实名制为契机,定期、不定期对实名制下的涉税事项进行信用记录,并将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处罚,将倒逼企业自律、诚信经营。

二、企业将要面临的税务风险分析

金税三期工程的推行将使得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激增,大数据互联互通能比对出之前老系统不能发现的风险点。企业应直面改革,正视变革,及时掌握金三系统下的税务风险点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三流不一致的税务风险财务数据来源于经营业务,业务操作的合理性和税务安排直接决定了税务风险大小。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是业务发生的实际执行部门,谈业务,签合同,更多的是成业务角度考虑各方面因素,很少能从合同谈判到合同签订阶段,就能考虑合同信息流、物流流、资金流的一致,而财务反映都在业务发生过程中或是业务后端,业务事实一旦发生,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二)财税数据不匹配的税务风险在金山系统上线之前,税务部门对企业报送数据没有技术支撑进行数据深挖,对数据的准确性或是逻辑性都不能识别,一定程度上养成了数据报送的随意性,报送数据质量差,缺乏关联性分析。另外,企业因历史原因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规范的财务处理,导致出现关联数据不匹配的现象。自金三系统上线,税务局就能利用金三系统对大数据采集比对、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的逻辑问题,纠出企业涉税数据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职工薪金数据,金三系统上线后,税务局利用金三系统大数据采集比对,发现很多企业所得税职工薪金支出与金三个税扣缴系统申报的职工薪金支出的数据存在差异。绝大部分原因为很多企业通过金三个税扣缴系统申报职工薪金时,只考虑了个税申报数的正确性,对没有产生个税的员工收入就没有申报,从而影响职工薪金支出数据的在个税申报系统的准确性。(三)企业纳税信用风险公司一般都不重视税务工作,税务管理意识淡薄,税务人员工作往往停留完成基础申报工作,不关注税务风险管理,一般都是被动接受税务局检查。国地税合并后将快速对所有纳税人信息进行整合,金税三期将进一步强化对纳税人全面涉税业务监控功能,提高了应对纳税人偷漏税等税收违法问题的技术手段,纳税人的税收违法成本进一步增加。另外,通过信息平台公开违法者信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网,随着国地税合并,将在全国展开。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在金三大数据平台、增值税税控系统的统一、涉税信用机制的税务环境下,企业得顺应环境,积极的应对,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让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和有效。(一)制定风险清单,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应以“增值税抵扣链条”为主线,以“三流合一”为重心,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的链条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全面、系统的收集企业内、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查找、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对涉税业务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制定风险清单,明确处理流程及防范措施,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和策略。(二)规范经营,依法纳税金三系统税收环境下,过去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利润情况不了解,对企业买卖虚假发票、虚开发票、虚增成本等违法行为的监管盲区的将不复存在。企业要真实的记录业务的发生,财务工作也从最基础的证、账、表入手,保证业务真实的反映、相关原始业务单据完整、对内对外数据统一。金三系统上线后,强大的数据库信息,科学的技术方法,将对企业涉税事项上弄虚做假的暴露无疑。同时,金三系统通过大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出行业平均利润率、产品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企业若隐匿收入,虚增成本,以此减少企业所得税的,也将在金三系统的监视下,无处可逃。(三)增强风险意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加强内部人员风险意识的宣贯,强调风险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领导重视,各业务部门有效配合,各部门树立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合理合规地进行采购、生产与销售,在重大事项决策时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才能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纳税风险点。其次,健全企业内部监控指标体系,明确各个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流程、风险点等,设置岗位相应的指标以及关键控制点,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四)加强税企沟通,构建和谐关系在税制变革时期,企业在加强税收风险管控,提高税法遵从度的同时,要加强税企之间沟通,对税法政策的理解口径不一致时,需要及时与税务部门做一些沟通工作,以免在业务实际执行过程有违税务要求,另外,针对税务部门反映的企业税务问题,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或者配合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做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纳税。做好税务基础工作,争取在每年度的纳税信用评级上,争取取得“A级纳税信用企业”,建立起企业良好的外部信誉风貌。(五)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组建高素质纳税管理团队现税收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更新,财税人员需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学习,练好自身内功。企业财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思维,才能发现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同时,企业也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学习业务,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准确运用税收政策,才能最有效地防范风险,实现企业财务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童洁.“金税三期”背后的税收风险管理微探[J].财税审计,2017.

[2]戴蜜蜜.“金税三期”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篇9

最近,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企[2013]315号)。《通知》对2012年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了评价范围和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提出评价结果将作为研究改进国资预算制度、进一步明确支出方向和重点、加强国资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同时作为以后年度安排国资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

《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出台

最近,财政部了《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自此,彩票机构即将拥有自己的行业会计制度。此前,彩票机构的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彩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独特属性对彩票机构的财务管理、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有其特殊要求,此次征求意见稿在科目设置、账务处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等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彩票业务的特点,贴近彩票发行销售的实际需要,会计信息将更加完整、准确。

中注协6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最近,中注协了6项审计准则问题解答,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6项问题解答主要解决职业怀疑、函证、存货监盘、收入确认、重大非常规交易、关联方等领域在实务中亟需答复的相关问题,在以下四个方面提供指导:一是对注册会计师难以理解或执行的准则条款作出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二是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的复杂问题予以答复;三是对实务中舞弊风险较高的领域予以提示;四是对实务中存在的准则执行不到位的做法予以提示和纠正。

出口退(免)税申报有新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通知,明确出口退(免)税申报新规则。《通知》规定,企业按规定提供退(免)税相关申报材料进行申报,申报的退(免)税凭证信息与管理部门的电子信息核对无误,这将成为申报的前置条件。同时,通知也明确了信息核对不符,无法通过预申报审核的补救措施。根据《通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企业报送凭证资料齐全,且申报表及其电子数据与凭证内容一致的,企业退(免)税正式申报时间不受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限制。未按规定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退(免)税凭证资料的,企业在退(免)税申报期限截止之日后不得进行退(免)税申报,应按规定进行免税申报或纳税申报。

注销出口退税资格认定再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关于注销出口退税资格认定,《公告》进一步明确了未结清出口退(免)税款可以办理出口企业退(免)税资格认定注销的两种情况:一是出口企业向税务机关声明放弃已申报尚未办理的出口退(免)税并按规定申报免税,视同已结清税款;二是出口企业因合并、分立、改制重组等原因申请注销退(免)税资格认定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申请注销退(免)税资格认定企业未结清退(免)税确认书》并提供有关批准文件等资料。《公告》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有新规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6号)。《办法》将适用于除特别纳税调整以外的所有相互协商案件。《办法》规定,如果中国居民(国民)认为,缔约对方采取的措施,已经或将会导致不符合税收协定规定的征税行为的,均可就该措施向本国主管当局提请相互协商。

职业教育等营业税政策明确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职业教育等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62号)。《通知》明确三点,一是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第一条(二)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是指:普通学校以及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类学校”修改为“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是指:(1)普通学校,及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类学校;(2)经省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以及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技师学院。”二是对个人销售自建自用住房,免征营业税。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三是对国家商品储备管理单位及其直属企业承担商品储备任务,从中央或地方财政取得的利息补贴收入以及价差补贴收入,不征收营业税。上述第一点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三点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2号)。《公告》明确,可以计入技术转让收入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是指转让方为使受让方掌握所转让的技术投入使用、实现产业化而提供的必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产生的收入,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在技术转让合同中约定的与该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2)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与该技术转让项目收入一并收取价款。《公告》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相关业务,不作纳税调整。

金融商品转让营业税政策调整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3号)。《公告》明确,纳税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不再按股票、债券、外汇、其他四大类来划分,统一归为“金融商品”。不同品种金融商品买卖出现的正负差,在同一纳税期内可以相抵,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若相抵后仍出现负差的,可结转下一个纳税期相抵,但在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公告》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电信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电信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9号)。《公告》明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第四条所称电信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仅限于电信企业在发展客户、拓展业务等过程中因委托销售电话入网卡、电话充值卡所发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公告》施行时间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施行时间。

中评协对两项专家提示征求意见

最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起草并了《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收益法中的敏感性分析(征求意见稿)》和《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采掘业企业评估(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评估行业及评估从业人员征求意见。《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收益法中的敏感性分析(征求意见稿)》以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的形式,对收益法中的敏感性分析的操作方法以及披露要点方面做出提示,指导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收益法评估业务中恰当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具有现实作用和意义。《资产评估操作专家提示――采掘业企业评估(征求意见稿)》对涉及的采掘业和采掘业企业评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评估中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提示。

央行推出货币政策新工具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又多了新的工具――常备借贷便利。截至今年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已达3 860亿元,今年6月末余额最高时曾达4 160亿元。央行表示,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有助于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防范金融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运用。常备借贷便利是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

篇10

一、《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税法》课程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该课程成绩的考核也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但是对实践教学部分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般学校只是在期末最后一周安排《税法》实训课程,在执行中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往往被压缩。 

(二)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税法》课程实践要求 

在开设《税法》课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均没有配备适合《税法》实践教学标准的实验室,有很多院校甚至于都没有财税教学软件。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在理论教学中侧重于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对各大重要税种如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整个办税流程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做全面展示,或者只讲解简单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对于企业在实务中可能会出现的涉税业务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三)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应用型院校,很多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自身完全没有到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切合实际的实践应用操作,使得即使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财务软件或实验室,由于教师自身水平的局限,也难以充分发挥财税软件的作用,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完善《税法》课程实践教学对策建议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课后练习的模式,变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先进行课下学习,在课堂中再进行答疑解惑和知识的巩固提高。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到税法课程教学中完全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把分散的各税种内容进行整合,合并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税法总论,介绍税法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流转税类,应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教学重点内容;第三部分是财产行为税类,第四部分是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第五部分是税收征收管理法部分。其次,教师应对重点内容预先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比如,我国现行税法中最大的一个税种即增值税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录制关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视频,学生在课下先进行视频预习,课上教师再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专项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该知识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布置专项训练,让学生协作完成,不但使学生对非常抽象的销项税额计算和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项目教学法在《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下,《税法》课程教师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分配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税法》课程中的枯燥的税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操作过程中各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申报任务工作流程。下面以税法课程中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与纳税申报”项目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在税法课程中的应用。第一,收集与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与纳税申报相关的信息。在各项目组中,可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家当地的企业作为案例企业,企业类型应涉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等不同类型,并利用各种途径获得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纳税相关的信息。第二,项目实施。首先进行学生角色的分配,学生根据业务需要和角色安排,进行相应的涉税业务处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并与教师沟通等方式进行解决。第三,教师要对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 

(三)加强校企业合作,创建实践教学新平台 

校企合作,是把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直接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这种办学模式为在校大学生打开了一扇从学校通往企业实际的大门,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提前进入到岗位工作的状态,能使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和自身实际查漏补缺,自学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一方面,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校企合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实习中学习处理企业实际复杂涉税业务的操作技能,学校要指定专门的老师到企业中进行深入调查,取得企业办税业务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要避免短期行为,对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到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切入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怡.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山西农经,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