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评价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教育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评价目的
(一)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会识别和判断危险,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帮助教师真实地了解并指导每一位幼儿在安全领域的发展,安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集体的安全教育中收获成长。
(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安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成长,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树立榜样。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每一个幼儿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应当看到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幼儿成长。
(二)整合性原则:将安全教育活动与对幼儿的评价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完成对幼儿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完成教育活动。
(三)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的经验、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展,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应当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四)家园合作原则: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幼儿真正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数字化原则: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使用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帮助教师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六)全面性原则:将安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三、评价标准(或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6岁阶段目标: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大班幼儿下学期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2.幼儿能够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3.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并做出正确的行为。4.幼儿能认识交通标志、指示灯、交通规则等。5.幼儿能够在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四、评价任务设计
任务一: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集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在大人的提醒下,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说出常见安全标志的名称和意义。2.幼儿能够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的安全标志,做出规范的安全行为。3.幼儿能够画出常见的安全标志图。4.幼儿能够给安全标志图分类(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5.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其对应的情境结合起来,能指出某一地方应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在9月开学后的第一周就布置创作“安全标志集”的任务。9月、10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把收集到的安全标志带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因此,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随时看到安全标志,随时给孩子讲解。在认识安全标志,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在收集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安全标志贴图,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安全标志的含义。3.幼儿清晰地认识了安全标志后,能够对收集到的标志图来进行分类。4.家长(有时教师)观察幼儿在设置有安全标志地点时的行为是否能够遵守安全标志的规范,同时家长(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5.幼儿能够在安全标志的提醒下,而非大人的提醒下,经常做出正确的、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学生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集
任务二:交通安全伴我行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说出基本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靠右行等)。2、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3、幼儿收集交通标志图,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分享、交流。4、幼儿在日常生活出行中,在大人的陪同下,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5、幼儿在“安全教育活动”时,能够分享自己身边的由于不遵守安全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 在11月、12月举办“安全出行月”的活动,在本次活动初,教师就应给幼儿及其父母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让幼儿牢记这些安全知识,父母也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2、幼儿在“安全标志集”任务中,收集到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在“安全出行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带来给同伴和老师分享、交流。幼儿能够认识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3、幼儿在出行时,能够在父母的陪同下,安全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同时可提问幼儿“红灯的时候能过马路吗?”等,在幼儿的回答中,判断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4、在“安全活动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身边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在分享中,让幼儿深切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中重要性。5、在“安全活动月”结束的最后一周,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司机;安全行为特征;安全指标;安全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它凭借着运送量大、快速、准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在保障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的同时,安全运行始终是永恒主题。
1.安全评价及相关理论
1.1安全评价理论
1.1.1安全概念界定
对安全的认识,目前有两种观点。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就是无事故,无危险。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认为安全是系统运行过程的状态描述量,是和危险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过程的状态量。安全是指人类所面临的系统存在或运行的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低于目前人类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由此可见,安全是相对的。由于安全含有人类的认识能力与过程,因此安全是相对发展的系统状态描述量。
1.2安全评价的概念
安全评价就是对被评价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安全程度的评估,以此来确定人类对该系统运行状态的认可与否,并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信息基础。其特点是评价不仅考虑系统内的危险物质、危险结构,且考虑到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及其与危险物质、危险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结果是对系统运行过程安全状态的总体反映。评价中含有人类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探明系统的安全状态水平,了解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改进系统安全水平。
安全性评价最早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上。对机器设备的评价其理论与测试方法已较为成熟。但对于生产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无论在理论与方法上都似乎由于人的复杂性而未得到应有的进展。
1.3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进行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的工具。安全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安全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同。
目前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安全评价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各种方法的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适应对象不同,又各有优缺点,使得人们遇到安全评价不知道选用那种方法也不知道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基于这种现状,对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的思路、特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汇总对比,并给出选择。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随着安全评价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外出现了许多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蒙德法等。
2.职业适应性
目前在地铁行业有关于职业适应性分析方法上的研究,主要基于寻找到一些评价心理能力的指标和因素,共同的指标有准确性、注意力、快速反应能力、熟练性和判断性五项最重要心理素质能力以及稳定性、记忆力和协调性三项较重要的心理素质能力。这些研究基本上反映了心理素质能力适应性和人机环境适应性,符合安全职业适应性的研究方向和要求。揭示了人的安全素质取决于心理能力,而心理能力取决于心理资源,可以通过心理资源的状态来反映安全职业适应性。为安全职业适应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建_立一套以心理资源、心理能力和心理负荷为核心的安全职业适应性的理论体系。可以应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安全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明确人在工作中的心理适应性和人机、环境适应性,就是人的安全职业适应性。
机车司机职业特点:担负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运输的重大责任;不规律的作息制度;信息量大、突发事件多。机车乘务员是一种特殊职业人群,其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工作空间狭窄、作业时持续伴随噪声、振动、作业时间不分昼夜、注意力高度集中、视听觉始终处于警觉状态并要承受列车行驶时的运动惯性和离心力。极端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使机车乘务员比一般职业人群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机车乘务员的职业使命,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机车乘务员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
3.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评价
对于轨道交通司机安全性评价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从安全行为、组织行为等理论的基础上给出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定义: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以行为科学、认知科学、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概率统计等理论为基础,运用安全工效学、安全系统工程学等多种方法,对影响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状况的行为、生理和心理素质的状态进行科学准确地测量和评估,使其能准确、恰当、充分、可接受地完成其所承担的绩效标准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提高轨道交通司机成功地完成任务或作业的概率。
3.1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行车标准
轨道交通运输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整个动态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十分权威的规定来制约和维持它的运作,即行车规则。运行规则主要种类有:《行车组织规则》、《列车运行图》、《技术管理规程》、《站场管理细则》、《行车高度工作规则》、《客运组织规则》以及各车站的((站规细则》等,另外轨道交通运行的文件还包括了各行车组织、管理部门制订的其他相关文件。《技术管理规程》是综合性规程,包含了行车组织运作在内的各专业、各工种的规定;《行车组织规则》是指导行车、运行工作进行的重要文件;《列车运行图》是行车、运行的综合性计划和执行工具,其他文件都是为了加强对行车管理、确保运行正常进行而制订的支撑性文件,用以规范各具体执行部门的行车组织工作。行车安全规章是一个规范准则,它规定了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法则,具有强制性;是所有参加运行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和执行的。
3.2轨道交通司机的任职要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驾驶的特殊工作要求,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基本素质做了规定,除了对裸眼视力、胖瘦体型、身材高矮有专业要求外,轨道交通司机还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安全行车及应急处置基本技能,具有识读一般的机械图纸、电动列车设备、控制原理图的能力,掌握电动列车的检查与准备、驾驶操作、故障判断及应急处理、列车调试等的能力。基本要求如下:
1)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要有能够不断学习与遵守规则的素质,富有纪律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基本因素之一。
2)司机必须掌握列车的基本构造、性能,具有一般的故障处理能力,熟悉运行线路和停车场等基本设施情况,熟练掌握担任驾驶区段、停车场线路纵断面情况。
3)司机必须掌握其他相关的业务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如懂得救援的过程和方法、懂得消防灭火的要求、学会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知道常用灭火机的使用方法等。
4)司机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并取得/电动列车驾驶证0后才能独立驾驶电动列车。如脱离驾驶岗位》个月以上,驾驶列车时必须对业务知识和安全运行知识等进行再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才一能上车。另外还要满足相关的身体状况要求和心理状况要求。
4.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根据轨道交通司机的实际情况,运用人的安全行为分析的观点和方法,确立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建一立安全性评价体系,主要成果有:
以人的安全行为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调查、事故案例分析、访谈及向安全专家的咨询后,确立了影响轨道交通车司机行车安全的评价指标项目集,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方法使项目的因子得到简化,明确,确立4个一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下设20个二级指标,建立了轨道交通司机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并明确每个项目指标在整个安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及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
学技术2009,5(6)
【2】梅振宇,王炜,陈峻.我国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04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分析;评价
引 言: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1 风险管理概述
关于风险管理的内在含义,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但是风险管理和所有控制系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涵盖了三个必备的要素:其一为管理目标;其二是资讯搜集及解释;其三是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学者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而言,风险是存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从客观上的分析,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将风险降至最低,并且风险能够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进而加以测度[2]。此种思维模式极易被采纳。从主观上分析,管理的目标讲究与风险同生共存,并将风险当作是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进而加以构成的。在不同的人及不同的背景下,风险也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此种观点看起来较为抽象,但是从目前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来看,对于风险管理当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而言,无论是客观上的因素,还是主观上的因素,都是必然存在的。并且,想要使风险管理能够日益完善,就并且充分融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以此使风险管理的应用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对策
3.1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3.2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
3.3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4 结语
总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系统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生产建设和运营风险的多变性。因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研究风险管理方法和标准,总结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经验,持续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邓云峰. 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3).
篇4
【关键词】非煤矿山;充填法;前景
一、充填采矿法应用现状
笔者是一名安全评价工作者,主要从事非煤矿山的安全评价工作,因此,从评价角度分析一下充填采矿法在非煤矿山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我国矿山充填采矿有着悠久的历史,仅以1949年以来半个世纪的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情况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我国2000年前应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主要为大型矿山,受资源条件限制,大型的、便于开采的矿物资源开采的程度较大,因此,余下不少开采技术条件较差、开采成本高的矿产资源未开采,为多大水矿山。我国金属矿山大水矿床的地下开采现状见表1。
从上表中可知,我国部分大水矿床多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矿床,以保证地下开采安全,而使用崩落及空场法的安全性较差,必须采取充填法回采矿石,才能确保安全。
近些年,由于矿产品价格节节高升,加之国家政策调整,许多小型矿山进行资源整合,并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开采,因此,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的充填采矿法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笔者接触的应用充填法开采的矿床主要为地表有湖泊、江河、常年性河流(无法改道)、村庄、公路、风景区等需要保护对象以及深井矿山(矿山地压突出)。目前,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的矿种由原来的金矿、钼矿扩展到目前的铜矿、铁矿、铜锌矿等。
虽然充填采矿法在常规条件下存在工艺复杂、效率较低和成本偏高等缺点,但是,如果因地制宜,方案选择合理,实际应用得当,科学管理水平较高,人员素质较好,尤其是目前我国实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条件下,充填采矿法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充填材料分为干式、水砂及胶结充填材料三种。目前,应用最多的充填方法为全尾砂胶结充填,该方法不仅成本低,充填料来源可靠,且充填工艺成熟,为近些年来非煤矿山首选的充填采矿法。笔者接触的近年来采用充填法的矿山有辽宁金凤黄金矿业公司、丹东万宝源钼矿、山西峨口铁矿、营口五矿(铁矿)、西鞍山铁矿、思山岭铁矿等,大多数为全尾砂胶结充填,在地表设充填站,充填料来源为选矿厂产出的尾砂,经与水泥配比后,输入井下进行充填。
影响充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充填体强度,目前,在我国实际生产矿山中,用灰量较高,灰砂比多为 1:8~1:10。在国外可见水泥含量低的尾砂胶结充填,灰砂比达1:20~1:30。充填体强度与水泥、砂和水的配比以及养护时间密切相关。胶结充填的浓度对充填体积强度影响较大,浓度较低时,产生严重水泥离析,使充分填体强度大为下降。充填浓度超过68~70%时,水泥离析基本消失。而笔者接触的矿山采用充填法明的充填料浓度在65%以上,多数采用是70%,充填工艺的成熟技术使高浓度的充填料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保证了充填效果。
采场浇底、接顶,其充填砂浆灰砂比为1:4,充填体强度可达到3~4MPa;若回采的矿房,其充填砂浆灰砂比为1:10,充填体强度可达到2MPa;若回采的矿柱,其充填砂浆灰砂比为1:40,充填体强度可达到1MPa左右。
此外,充填体接顶问题也是充填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二次或多次接顶,以保证充填效果。
充填倍线是明确充填系统是否经济合理的主要因素,充填倍线N<5~8,尾矿及细砂胶结充填自流输送,能够保证高浓度充填料自流要求,目前,大多数矿山的充填倍线能够保证在5~8之间,但一些大型矿山,由于其开采系统复杂,造成其最大充填倍线大于10以上,必须设置加压泵进行增压,增加了充填的成本。因此,对于大型的复杂矿山,应合理的设计充填工艺,确定最合理的充填倍线。
在矿山生产中,充填管道的选择依赖于矿山采用的充填材料、管路的压力、料浆对管道的磨损情况、充填能力、系统服务年限等因素,同时管道的额定强度必须在系统提供的最大静压头之内。目前矿山充填管选矿用树脂管聚氯乙稀管和普通无缝钢管两类,以达到节省矿山的基建费用、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目的。
二、充填采矿法的发展前景
使用充填采矿法,不仅解决了矿山采空区地压,控制了地表沉降,还可以确保地下隔水层不受破坏,避免因地下开采形成的陷落与地表水体连通并形成导水通道,同时对表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非常小。此外,充填法也是深井矿山首选的采矿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矿山地压危害。可见,充填法是未来开采条件复杂的非煤矿山的主要采矿方法之一,也是非煤矿山采矿方法的发展趋势。充填法的发展方向为低成本、效果好、效率高、工艺先进、废物利用、环保等方综合面。
篇5
【关键词】 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组研究针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诊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中男56例, 女30例, 并将其随机性分为A组和B组, 每组43例, A组患者的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48.29±2.24)岁, B组患者的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9.28±2.37)岁,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组研究的全部过程和目的, 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A组:本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 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次/d, 1 g/次。B组: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国药准字H14022874, 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治疗。4次/d, 1 g/次。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 3 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的腹痛、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均消失, 大便的次数明显减少, 每天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70%优于B组88.37%,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9, P
3 讨论
在当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和研究过程中,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释,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3]。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有患者出现缓解与发作相互交替的现象, 还有患者仅有结肠症状, 还有患者出现全身症状[4]。在本组试验中, 给予A组患者美沙拉嗪治疗, 给予B组患者柳氮磺吡啶治疗,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A组患者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对于柳氮磺吡啶而言, 美沙拉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柳汝明, 吴斌, 赵雨晋, 等.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11(2):181-18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胃肠病学, 2009, 30(12):488-494.
[3] 冯百岁, 刘占举, 牛正先.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7(5):830-833.
篇6
(一)缺乏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了解
通过调查走访北林区的幼儿园发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方法大部分都是以说教为主,没有根据幼儿思维的发展的自身特点而进行安全教育。科学研究发现,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直接动作思维(0—3岁)、具体形象思维(3—4岁)和抽象逻辑思维(4—6岁)。每个阶段都是幼儿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接受新的知识,能认识新的事物。一味的说教,对还处在直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幼儿起不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而且会增加幼儿的厌烦和憎恶,幼儿由此会产生叛逆心理,长期下去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虽说,可以对4—6岁幼儿进行抽象的讲解,但是也控制度,如果不加以直接体验或游戏的形式,枯燥无味的讲解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平时因为对幼儿安全问题都很焦虑和担心,而不能正确引导幼儿如何才能躲避危险,把这种压力自己承担下来,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不科学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而幼儿安全问题经常出现,由此教师产生焦虑心理,形成职业倦怠,甚至不关心幼儿安全。在幼儿教材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只有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教师即使严格执行教材内容,仍然不能控制日常安全问题的发生,使教师丧失对安全教育的热情。新时期在我调查走访的幼儿园中,有一些教师对工作产生倦怠的情绪,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又使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活动不能正常地开展。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安全教育评价
首先,幼儿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严格按照幼儿园相关规程去做,安全教育也要具体落实,而不是每天都把安全第一挂在嘴边。其次,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新时期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是在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计划、过程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新时期幼儿园应该制定符合幼儿特点的安全教育课程以及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教育者加强学习,真正树立责任意识
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吸收关于安全教育的知识。通过对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要充分注重幼儿个体所表现出的独特价值,帮助幼儿解决所遇到的障碍与难题。幼儿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才能把所学的安全知识用到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去。其次,要加强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师来说,安全教育问题先是态度问题,只有教师自己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安全的重要性,才能用真心去关心幼儿,安全教育才能在幼儿园中真正有效地进行与开展。幼儿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安全知识,教师也要时刻注意生活中有可能给幼儿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育活动,把这些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传授给幼儿。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新时期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不要拘泥填鸭式的说教,教师要根据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危险事物,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大班可以围绕“电”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什么是电”“电从哪里来”“周围哪些东西带电”“触电的危害”等等,通过图片、模拟等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此外,还可以进行连续的多种载体的活动,比如结合游戏、音乐、美术、诗歌等,加强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这种多维的主体活动更便于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三)适应时代需要,充实安全教育内容
目前很多幼儿园选取的安全教育内容都比较陈旧、单调,基本集中在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陌生人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实,危险无处不在,家里的药物、各种电器、易吞食的小玩具以及还有无法预知一些自然灾害。因此,教师要丰富和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危险无处不在,在幼儿的身边也存在着很多的危险,幼儿对安全知识知道得越多,才能逐渐躲避危险。比如,在春季和冬季流感高发的时段,教师可以要引导幼儿勤洗手、多通风,及时向教师汇报自己的冷热情况,便于及时增减衣物等。
(四)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教育评价
篇7
关键词:亲情教育;煤矿企业;安全教育;创新举措
1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工作,始终保持着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零容忍态度,始终保持的持续高压态势,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煤矿整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持续下降,充分展现了我们在安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虽然我们在大事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可是对于零星事故的掌控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造成煤矿安全事故屡禁不止,通过对这些事故的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因素还是由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一些习惯性三违和各类不规范操作行为时有发生所导致的,这些都是由于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所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企业要想保证安全生产,首先要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安全教育的有力支撑,来进一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从而为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安全教育对于企业的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当前煤矿安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方式陈旧,职工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当前煤矿职工的思想开始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职工普遍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提不起兴趣,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煤矿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少、交流少,职工往往是被动参与教育,应付了事。个别单位对安全学习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组织安全学习时,只是对照着单位的一些文件制度或者是一些事故案例等草草念一遍,没有更深层次的对职工进行引导和教育,职工也只是听听了事,根本没有起到教育效果。2.2教育模式单一,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安全教育活动由于与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职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但是,安全教育活动需要职工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实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煤矿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中,老生常谈,安全教育活动也都是一些签字、宣誓等老载体、老手段、老方法,不但不能起到教育效果,甚至会让职工有反感情绪,不能保证教育效果。2.3效果评价呆板,不能很好地反映职工安全技能。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是为了检验安全教育成果,及时发现职工安全短板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煤矿仍停留在闭卷考试的传统模式下,在这种模式下所得出的效果是不能很好反映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能的高低的,到最后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3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教育的创新举措
3.1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安全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吸引力再好的知识也不可能很好地传递给职工,要想让职工能够主动进行安全学习首先要在方式创新上找办法。要紧密结合当前职工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证教育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共享性。比如利用好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微信群这种深受当前人们喜爱并广泛应用的新平台,将安全知识通过微信传递给每一个职工,让职工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把一些安全生产知识,应知应会知识,企业内部的相关要求都融入其中,同时开展一些网络集中交流活动,通过网络业职工进行密切交流,听取他们对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意见建议,对于一些好的建议要积极应用,并对建议职工进行表彰奖励,让职工能够主动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当中。3.2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增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于一些传统的安全教育活动提不起兴趣,使得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突出职工参与的重要性,多选择一些职工能够广泛参与的活动内容,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开展以班为单位的主题班会,大家围绕一个安全问题或者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事故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起总结事故教训,共同研究整改方向,使每一名职工都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从而进一步增强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力。3.3创新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安全教育的效果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来作为保证,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职工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所掌握安全技能的强弱,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教育实施者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教育短板,从中找到重点安全不放心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指导和教育,补足教育短板,从而保证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将教育效果评价与职工技术培训相结合,利用各类实操基地,模拟井下环境,组织职工模拟进行操作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应用情况作为职工技术培训的重要指标之一,统一考核,统一评价,从而获取更加全面的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无小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只有持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对安全工作的敬畏之心,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助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魏华安 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保卫科
参考文献
[1]廖明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民居,2012(2).
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
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能及时改变,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问题二:身体保护能力差。3~6岁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弱,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容易发生触电、摔伤、异物入体等安全事故。
问题三:饮食营养安全问题多。我园幼儿饮食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亟待提高;幼儿饮食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家长缺乏科学饮食的意识和知识。进餐习惯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边吃边玩容易导致饭菜呛入气管;饮食习惯偏差会带来成长发育安全问题,如肥胖儿群体的出现;家长健康饮食知识缺乏会带来营养安全问题,如,一些糖尿病、过敏体质等生活方式病过早地出现在幼儿期……
问题四:突发事件应急水平低。当今社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伤害,近几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幼儿园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的场所。在幼儿园,如果我们教给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会有效减轻伤害。
(二)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开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幼儿园、家庭对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保护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进行《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广州市交通厅幼儿园进行了《生命意识与教育》。以上研究大都还是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为主,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幼儿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力度,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的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研究轨迹回顾
我园是“健康教育”特色园,“一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园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安全教育―饮食教育―打造阳光教师”这五方面进行。
我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开展了“对同伴交往不良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大班攻击矫正研究”“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研究”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2002年起,针对身体健康教育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性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化”活动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了“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8年起,针对饮食教育开展了“家园互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研究”“家―园―院”三位一体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将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教育落在实践中。
近年来,针对全国发生的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阳光教师团队管理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探究教学的能力和品质,改善教师的精神意识,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项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获衢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但是,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没有教师和幼儿用书,缺少实践和检验的载体。为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实际,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园组建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题组,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为依托,扩展幼儿的安全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安全、快乐成长。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将课程管理由“专线”转向“联网”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管理网络由园长、家长研究员、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协调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由各教研组长任组长,以备课组长、特色活动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
2.来源于幼儿和家长的需求,将课程资源的选择由“盲目”转向“对症”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大问题:“你认为哪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对全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就家长和教师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识邀请交警、营养专家、体育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防护性教育。鉴于此,课题组向家长和教师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经过我园整理和提炼,编写了《教工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从家庭、幼儿园、公共环境等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或以“爱心提醒”唤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或以“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错误做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每位家长发放一册,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调查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让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园共同的心愿,在妇保院的支持下,课题组也通过向家集资料的形式,编写了《体弱儿教养指导手册》一书,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开设了“提升幼儿体质”专栏,开通了“儿保专家”博客。开展特色的饮食教育活动:自助早餐比赛、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远足活动、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有效平台,将引领方式由“指导”转向“互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的优势,主动吸引家长积极关心、参与幼儿园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共享。
(1)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
吸引不同职业的家长加盟教师队伍,在优势互补中充实安全教育力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如,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幼儿父亲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示范如何指挥交通。
(2)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
如,在进行“厨房里的安全”主题教育时,教师可请喜欢厨艺的家长拍摄自己的烹饪过程,向幼儿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确方法。
(3)挖掘家长的退休优势
退休的祖辈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把他们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他们来园“值勤”或“值班”,当“一日安全监督员”,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三)课程特色活动例举
特色活动一:家园携手,让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无盲区
我园开展的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突出动态的活动,将五大活动(即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宣传性活动、观摩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贯穿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全过程。
各类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1)宣传性活动
①“学安全知识,创平安家庭”亲子大奖赛。2006年5月,我园举办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大赛。
②亲子自制安全警示标志:首先指导幼儿设计警示标志,并张贴在园内易出危险的地方,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警示标志。
(2)服务性活动
①安全咨询活动。2006年6月,我园老师本着服务家长的目的,面向社区开展安全咨询活动,通过现场问答、发送传单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开设安全教育联系栏、联系箱。让家长在联系栏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甚至由家长担任主编定期编辑联系栏内容。
(3)演练性活动
①集会逃生。2006年12月的一个家长接待日,幼儿正在和家长一起做亲子游戏,随着一阵紧急的火警鸣叫声,家长带着孩子开始撤离火灾现场。
②诱拐演习。2006年10月,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开始了,10位幼儿未曾谋面的家长充当“骗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诱拐”了23名幼儿,“诱拐”成功率竟达90%。
(4)观摩性活动
①参观消防大队。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消防战士的生活场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厅、火灾产生原因展示厅,观看消防战士灭火表演。
②“安全卫士”助教。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安全教育主题,邀请家长进班当老师。
(5)渗透性活动
①安全画廊。2007年5月,大二班进行了美术活动: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②安全教育周。每学期的第2周为全园的安全教育周,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特色活动二:网站平台,让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更开放
2006年5月,课题组团队制作课开通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网》网站(),共有新闻中心、教师空间、宝宝天地、安全条文、安全贴士、交流空间等6大板块。
“新闻中心”专栏设“本园快讯”与“热点连线”,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传于一体,在全方位展示本园安全教育活动信息的同时,链接了各地有关幼儿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条文”设“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三个栏目,汇集了本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等,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于一体。“教师空间”版块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四个栏目,是教师安全教育资源的源泉,也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宝宝天地”板块则是专门为幼儿服务的,包括故事、儿歌、歌曲、游戏、小剧场等栏目,目的是促进幼儿与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实现。“教师空间”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栏目。“安全贴士”分为家庭安全篇、幼儿园安全篇和公共环境安全篇,为教师和家长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预防、纠错方法。
在这些栏目里,有关的安全案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成果、家园互动安全活动等图文内容一一呈现。幼儿园安全教育网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频率和层次,实现网站建设与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点击逾1000人次。该网站是全国首家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网站。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2.基本框架
围绕三方面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健康心理保护四大板块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宣传性活动、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观摩性活动、渗透性活动五大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的基本体系。
3.进度安排
每学期的第2月为全园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题教学活动为主,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如下:
整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由设计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资源利用、教育建议和具体活动名称、目标及教学准备八个版块构成,并附有活动照片。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全面”指的是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幼儿,评价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各方面,如,身体、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全面信息。“全员”指的是与课程相关或与幼儿的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各方人员如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作为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程”指的是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发展实行全程监控,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施课程。主要形式有:
(1)幼儿成长档案袋
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反应的连续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过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图画、手工、文字等,以及与幼儿的自我成长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等,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安全素养的现状,及时开展个性化教育,还是一种促进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家园同步报告单
教师和家长根据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同步提供对比性的评价信息。根据课程目标和四大版块安全教育内容确定各项等级指标,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
(3)“安全小卫士”即时贴
它是指教师随身准备一个即时贴小本子或一叠小纸片,当发现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进步行为或细微表现时,就用非常简短而亲切的话记下来,并将它贴在教室的进步栏或家园栏上或让幼儿在离园时带给家长。
(二)开发一系列幼儿生命安全教育园本教材与系列活动
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先后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的专家做指导。省特级教师刘小倩在我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对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参与编著正规出版物有:《幼儿安全实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学活动设计》(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册,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儿科学饮食指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拥抱阳光――幼儿园阳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对我园《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开课题推广会,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三)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
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我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善组织氛围、变革评价模式、组建阳光社团等策略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运动、快乐友善、好奇乐学”的阳光幼苗。“阳光教师”的要求是: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幼儿园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省公安厅“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儿舞蹈《萤火虫亮了》获文化部“群星奖”,得到总政歌舞团著名编导华伟的高度评价:“舞蹈反应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我园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展示8次。论文《主题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三举措”有效提升幼儿饮食教育管理质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网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关注幼儿一生幸福的阳光教育》《转变家园合作方式,提升幼儿安全教育质量》《建设阳光教师团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状态与幼儿园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二)反思
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以家园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与亲子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体现了“活动与课程结合”的优势,实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园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1.多主体参与性
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家长成为课程的审议者、实施者。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认识,更树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的新观念。
2.多向互动性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
3.家园一致性
课程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幼儿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幼儿生命的成长变被动的保护为积极的促进。
4.幼儿园的引领性
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能调动家长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后续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把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渗透和拓展。同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研究,如建立安全体验馆、安全保卫器材开发等。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远。
篇9
实验前实施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对化学实验了解得往往不多,虽然对实验项目兴趣浓厚,有迫切进行实验的欲望,但对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却是知者甚少。传统的安全教育安排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安全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在讲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在听,由于多种原因,能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学生较少。台湾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安全教育结合化学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考试,并把通过安全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安全教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可选择选修安全教育课和网络教育等不同方式。在考试前往往还会安排进行一次集体授课,请专业的实验室安全人员来进行讲解。对于缺考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会安排重修和考试,直至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在安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来访的资深教授也要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通过安全考试,否则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传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也有自学和集中授课环节,但往往缺乏的是安全考试制度。进行安全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安全学习的效果,同时把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避免了传统安全教育方式中学生可听可不听的懈怠局面。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这也给学生造成误解和思维定势,认为安全教育只是走过场,对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也产生不在意的心理,因而易于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日常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相比之下,内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实施则相对不力,有些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这是需要认真改进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MSDS)[10]。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我们计划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毕竟学生的经验尚浅,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例如在使用金属钠的实验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实验室中金属钠着火是否能直接用水进行浇灭?”进行讨论。这样不只是教师直接灌输关于金属钠的安全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用砂土隔绝氧气而灭火的手段。当然,如果在确保安全条件下用少量金属钠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将能取得更直观的教学效果。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验结束后,学生只是对实验过程进行复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并书写实验报告。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以获得实验产物的多少来衡量实验的成败,而对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安全事项不加重视。为了能达到安全教育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让这些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篇10
关键词:安全 教育人员 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安全责任也日趋繁重,在此形势下,安全工作开始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各生产企业亦审时度势地提出各种各样安全的口号,力求在管理、安全和效益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改变以前陈旧的经营生产模式,从狠抓安全管理入手,以安全管理带动企业平稳快速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筑起安全生产的首道防线必须以安全教育为先导,安全教育人员又是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提高安全教育人员的从业素质,充分提高安全教育工作的效率,对于企业平稳、安全、快速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四方面对于新时期安全教育人员必备素质进行阐述。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
事故一般出自于各种生产作业过程中,尤其是遇到潜在危险或紧急事件时,常常会使事件进一步扩大,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重点是安全技能培训,这就要求从事安全教育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以及优良的执业技能。
专业知识,是指安全教育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安全法律法规、行业和企业标准、生产作业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环境管理、项目管理和理工类相关专业知识。以爆破专业人员为例,必须具备理工类专业知识有工程爆破、特种爆破、岩土工程、化学、机电、以及《爆破安全规程》等其它相关标准和规章。
执业技能,是指安全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开展工作的能力。
2.较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是人性的完善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由长期的阅历、经验和人文知识的积淀而内化了的人格、气质、修养等[2]。教育人员由于生产企业注重追求效益,承担着相对较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学习过相关人文知识,或者只是在进行岗前培训时才接触此类课程,但毕竟学习的时间相当有限,导致许多安全教育人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准确地完成安全培训材料的写作,给工作学习带来一定障碍。除此之外, 人文素质的缺乏还表现在课堂教育中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人格的影响不能够充分发挥[3],以及部分教育人员责任感不强等。
3.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在生产企业内发生的事故,除少数是单纯因机器设备固有缺陷或由环境因素造成外,大多数直接或间接与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心理活动有关。在生产劳动中,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从事矿业、建设等高危行业的员工,由于两地分居、远离家庭等,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员工的情绪化,感情脆弱等心理疾病常常导致违章作业事件的发生,掌握员工的心理规律,已成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4]。
4.合适的教学方法
日前多数培训的主要内容、形式仍然仅限于针对相关法规、文件通报和知识技能的书面式培训,多年一贯制的形式内容无法与现场操作形成有机的联系,职工对这样的教育培训感到枯燥、中调,反映麻木,疲倦[4]。然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热情与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方法目前主要分为: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班前会、违章学习、事故分析会实现,要求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内容要具备科学性和思想性,方法要具备系统性和启发性,整个过程要积极引导和控制,因人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位学员。
(2)以图象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和榜样示范法。结合现场示例,此类方法常见于对典型案例讲解分析讨论,集体观看录像资料、跟班检查和安全宣传等。要求教育人员选择演示、参观或示范对象时要有准确性和典型型,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并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指导学员把握学习对象的主要特性和重要方面,并引导其把学习实际落实到自己工作中。
(3)以情感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包括陶冶法和评价法。此类方法常用于安全警示语宣传、井口慰问、事故反思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的教育培训中。其中陶冶法要求教育人员精心选择与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情操与品德个性;评价法则要求教育人员评价要合理,发扬民主,评价要及时,注意时效性,多鼓励少批评。
(4)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育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如通过现场开展事故演练培训与技术讲解或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发与使用各种计算机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以逼真的形式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要求教育人员要精选练习操作的对象,注意练习的难度、分量和系统性、经常性以及操作方式的标准化,并要及时检查、总结和评价操作的效果,在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
5.总结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安全教育人员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四项素质,才能有效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和安全意识,并使其充满幸福感、安全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