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部工作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部工作管理制度

篇1

1.1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满足会计工作总体要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是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以国家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是贯彻落实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体现,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性文件,并不具体适用于企业,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同时也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1.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会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的掌控力。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更加严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会计工作违纪现象,减少企业的违纪金额,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2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时间较晚,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适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贯彻落实国家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发挥会计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国家制定了有关社会会计管理系统和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准则,但是企业在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时没有严格依照管理系统和相关准则,造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力下降,部分员工可以利用制度漏洞谋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2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是其中的重点之一,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会计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会计管理工作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在管理工作中不重视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较差,有的会计管理制度只是应对相关部门的审查。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于会计管理制度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研究会计管理制度相关的理论方法,没有意识到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会计管理观念,尚未形成科学管理的概念,没有将会计管理工作列为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影响到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计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2.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

国家财政部针对企业财务处理程序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这项条例明确规定了企业的处理程序,部分企业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没有严格依照《会计基础工作示范》,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部分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形成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不规范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对于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基本没有约束力,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企业经济利益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

2.4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整理者,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执行,影响到了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具有较低的业务水平,会计信息处理能力较差,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不利于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坚持会计管理工作的原则,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影响到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措施

3.1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促使会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分析会计管理制度中的不足,改革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符合企业实情的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会计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进行科学分工,配合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贯彻落实,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企业在建设会计管理制度时,要注重部门管理职能的发挥,给予会计管理部门一定范围的权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管理会计工作,当会计工作过于重要时,会计管理工作应当经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批准和审核。

3.2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风险,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企业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化解会计管理制度实施可能遇到的危机,避免制度实施时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当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防范危机于未然,在风险中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3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视

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推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为了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应当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改变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让管理人员意识到会计制度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参观国外先进企业,观摩其他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会计管理意识,在企业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实施会计管理制度。

3.4强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

监督工作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当强化对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监督会计信息、会计管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的展开等。企业可以设立单独部门负责会计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制定会计管理制度监督的各项标准,确立监督目标和监督原则,保证监督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企业还可以定期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检查,检验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时了解会计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确保会计管理工作没有出现问题。

3.5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招收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当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保证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

4结语

篇2

一、今年做出的主要工作:

修订了《员工考勤管理制度》于09年4月29下发,制订了《食堂用餐管理规定》在09年4月23日下发、修订了《工作餐管理办法》在09年4月23日下发;

通过了劳动与社会保障监管部门对我公司2008年度的劳动年检,拿到了年检证;

融合《工伤保险条例》、××省出台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的重点,结合企业发生事故后的关键处理起草了针对内部的《工伤保险指导文件》,并通过工伤机构认定,下发到相关人员;而且邀请工伤科科长针对公司相关人员做了进一步的培训。

经历了工伤事故申报、工伤鉴定、待遇支付全过程;了解了工伤事故发生后申报办理的流程;

对公司保险一块进行了规范,启用月报管理,每月会同生产区进行数据更新,经核对汇总上交财务;

设计了适合公司统一使用的《离职手续办理表》,已经审批印刷下发使用,减化了繁琐的办理流程,达到了方便、实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广播站设备陆续齐全,广播组成员日趋稳定,广播节目质量比去年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目前存在问题:

招聘方面:

技术管理类人才难招;特殊岗位人才难遇(如:招投标主管);下一步考虑尝试启动专业人才网引进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某些特殊岗位建议从公司内部选择素质相对较高的人员进行培养;

部门在招聘人员时未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填写《人员增补申请单》进行审批,而是随意的口头或电话通知,同时也未明确招聘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的描述,导致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不尽完美;

部门人员的岗位调动,与其它部门发生的人员调动不事先知会人力资源中心;

考勤:

考勤系统输出数据单一,只有原始记录,不能计入正常休假、出差、病假、公假放假等信息,部门上交的纸质考勤与考勤机统计的考勤经常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每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手动输入、核对;得不偿失。只能依靠指纹打卡,经常手脱皮的人员无法打卡。

离职办理:

部门未按照合同要求严格控制离职人员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在转正后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的辞职报告,而往往是自行协商一致即时通知人力资源中心办理离职手续,造成人事部门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招聘人员到位进行工作衔/交接。

合同管理:

多数人员合同到期未进行任何处理,(集团定期处理不符合要求,生产区重视不够,经常不做处理);生产区存在只与劳动者签订一份合同的现象;存在入职手续办理时收取43元押金,一星期内不适应办理离职手续尚退还35元,一星期后办离职手续即全部不退的现象,而合同中未有规定,此举又是违反合同法的;

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源在人员管理上监管困难;

员工手册未建立,对员工的宣传未达到一定的效果,员工的对公司的认可度、归属感较淡;

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未修订/完善;工作内容不明确,造成忙得格外忙,闲得上班甚至玩游戏,公共环境下影响团队建设及员工心理平衡;

缺少激励机制,不能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岗位说明书及工作流程图资料不齐,下一步工作开展缓慢;

生产一区广播站未好好利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对所存在问题的建议处理措施及2012年工作计划

招聘、离职:落实所制订的综合的内容全面的《人事管理制度》,审批下发,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来规范各部门的人员招聘、异动、离职手续办理;监管各部门的考勤;

考勤:下一步考虑是否更换科学的考勤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考勤管理?

合同管理:针对以上现象人力资源中心依据劳动合同法,结合企业现状及查阅相关案例,制订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设计了《劳动合同到期通知书》、《劳动合同续签通知书》、《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以及《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下一步工作准备把以上措施制订成合同管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文件,对集团和两边生产进行统一管理。

制度建设:成立制度建设小组,做出制度建设策划方案,明确制度制订、修订的流程、完成时间、主要负责人等,通过集中研讨、分期修订完善现有尚可用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新增为了适应企业以后发展需增加的制度,反复推敲意见一致后上报集团审批,统一结册、下发、执行。 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部门职责由行政总监做出限期,各部门经理修订完成;各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由人力资源中心设定限期,各岗位人员自行起草,各部门负责人统一收集审稿上交人力资源。集团设立部门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统一建设小组,由人力资源中心进行初审,人力资源中心会同小组进行复审并终审,上交集团审批,结册、下发、执行。

激励机制:可由集团领导、行政总监随意暗访、调查听取“民声、民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意见收集、统一,起草文件,纳入公司相关制度中执行。

广播站:广播站的一系列文件资料已经发往生产一区,后期将把集团设备赶快配齐后,同李火生到生产一区进行现场调查、共同协商,需要时进行指导。制订方法,争取把一区广播站办成和集团一样的效果。

2012年工作计划: 人员管理:针对新入职的人员:采取培养、管理有机结合——新人入职后,要按《新员工入职手续清单》办理;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凭《到职通知单》转入部门,由部门安排工作位,部门领导委派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部门和人力资源中心进行试用评估考核!针对公司各部门的人员管理,建议在今年集团办和人力资源开展的述职会议基础上,结合既定的激励机制,增加对每个人考核机制,且多关心下属,分月或分季度的进行工作总结考核,时刻与之前对比,重视效率,重视成绩。从工作上看成绩,从生活体现关心。形成一种紧迫向前,扬优汰劣,互相尊重的环境。体现领导的仁、道。

表格管理:对人事方面的表格进行统一收集、分析,保留或精进适用表格,废止不适用的表格,增进适应企业以后发展备用的表格,统一集中成册,编号,下发各职能部门控制使用,以规范人事管理。

附:现有制度分析:

2009年修订并下发了《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工作餐管理办法》,《食堂用餐管理规定》。

2006版下发的制度有29个,目前制度情况:

现有制度分析/分类

制度名称

废止制度

《员工考勤管理制度》、《电话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员工准则及实施细则》

不适用制度

《员工证件证书管理制度》、《上岗证管理制度》、《关于增补新员工临时管理办法》、《浴室管理办法》、《印章管理规定》、《员工考核制度》、《宿舍管理制度》

暂未用制度

《活动室、阅览室的管理办法》

修改待审批下发的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

目前运行的制度

《业务员差旅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文件收发管理

需增加的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可修订《文件资料收发规定》),《员工考核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

其它

篇3

一、安全法制是决定安全的重要因素。

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劳动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劳动条件,成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根本途径,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基础的一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国家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在企业的延伸和细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我国是法制国家,是以法治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实施,使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真正的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企业应建立以下几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及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形式上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企业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手段。

3.制定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教育的规定,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4.制定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是消除和控制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伤亡事故,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根据现场使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其实施。

5.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机械设备是指目前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垂直运输和加工机具,由于机械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当可能造成机毁人亡,所以它是目前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

6.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办法。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奖罚办法,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劳动纪律的行为,也是企业安全管理重要制度之一。

7.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主要为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8.制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离不开的一项设备,由于其使用广泛、危险性比较大,因此它牵涉到每个劳动者的安全,也是施工现场一项重点的安全管理制度。

9.制定劳动防险用品管理制度。劳动防险用品是为了减轻或避免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受到的伤害和职业危害,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预防性辅助措施,使安全生产防止职业性伤害的需要,对于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0.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应急救援的目的是保障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迅速的启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其它的制度。除以上主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外,企业还应建立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值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资料管理制度、总、分包安全管理制度等,使企业安全管理更加完善和有效,达到以制度管理安全。

二、落实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再全再细,如果贯彻落实不好也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保证制度的贯彻和执行还必须有贯彻落实制度的措施。

1.成立生产安全管理组织。企业要成立安全管理组织和部门,及时的修订、补充、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有效。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学习,使劳动者掌握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提高劳动者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懂得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从而变被动的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为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2.企业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只有第一责任人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提高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3.发挥全体劳动者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劳动者在工作中相互监督、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篇4

(吉林油田公司英台采油厂,吉林 松原 138000)

摘 要:结合油田企业的特殊情况,总结油田实行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重视等问题,就油田企业如何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制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合同管理;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04-01

合同管理是油田企业实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的重要方式,合同管理制度对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意义重大,是油田企业管理的一项常规性和系统性工作。油田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与顾客的经济往来,均依靠合同形式和合同管理。因此,合同管理具有全程性、基础性、动态性的特征。

一、合同管理制度在油田企业中的作用

合同管理制度是石油企业运用依法治企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对外追求发展和开放,对内追求和谐和生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第一,油田企业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从宏观整体把握,从细处小事着眼,及时发现合同不恰当、不合法之处,能够使油田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第二,油田企业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工作,能够保证合同履行合理合法,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口碑。从合同签订前的资格审查起,到合同正式立项、签订,再到合同发挥效力,直至项目验收成功,合同管理始终发挥着监督、监管的功能,签订合同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提高油田企业的履约率。第三,油田企业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加强油田企业的专业化管理程度,能够实现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了油田企业劳动效率的最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第四,油田企业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能够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合同纠纷。通过加强对油田企业内部上至上层管理者下至下层员工的专业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合同及合同法规的基本知识,树立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就可以避免在石油产品质量、合同履行期限、合同变更、意思表示模糊、违约条款不完备、权利义务不匹配、担保责任等方面引起的经济纠纷。

二、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国内大多数油田企业具有跨越地区、多行业交织的特征,各下属企业分布分散,各部门合同复杂多样,这使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运行困难。另外,油田企业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密切,签订合同的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难度。

1.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重视

目前,油田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的情况,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认为签订合同也是流于形式。另外,以为合同管理工作只是合同相关部门的任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风险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2.补签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

某些油田企业或因工作任务量巨大,工作人员无法供给,或是因合同审批时间过长,或是因工作计划存在滞后情况,所以开工,后立项,再补签合同,不按照合同签订的正常顺序办理,使合同的约束效率流于形式,无法做到成本的提前预算和控制,大大增加了合同纠纷的可能性。

3.盲目签订、变更、解除合同,合同不规范

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首先,对于对方的资质不审核或者审核不严谨,在不了解对方企业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签订合同,给油田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合同内容频繁变更,对于合同的标的额和期限没有商定清楚便立项,或是因为实际工作当中随意变更工作量,使与原合同不符合,不能按照合同如期履行。最后,由于立项前没有做足够的论证和调查,合同缺乏履行的必备条件,只能解除合同或终止合同的履行。另外,还存在着合同名称不明确、分类不清晰、期限不准确的情况。

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的措施

1.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加强上层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上层管理者带头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知识,并且积极运用法律治理企业和管理经济,才能为普通员工树立榜样、带好头,真正关心合同的立项、制定、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工作。其次,逐步完善合同管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专业型人才,定期举行培训,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能力,同时树立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油田企业逐渐建立起以总经济师为核心,以专业管理人员为辅助力量的合同管理体系,实现全面、全程、全员合同管理。

2.不断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合同相关内容

合同管理制度是油田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将合同管理制度变得具有操作性,“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合同管理台帐制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管理办法等。”另外,合同的立项、制定、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工作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来运行,认真审查对方企业的资质、生产和履约能力、生产经营、业务范围、企业信誉、企业财产等情况,保证合同质量合理合法,合同内容和条款完备,具有可履行性。最后,建议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文通字顺,意思表达清楚,期限、名称等详实。

参考文献:

[1]张超.浅谈油田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工作[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篇5

回顾一年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工作的指导下,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认真贯彻落实了部门经理提出的安全管理十六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工作指导思想,狠抓安全专项管理。下面就我今年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安全设施基本管理。

安全设施的管理是全厂安全管理的重点,我部门在9月份完成全厂消防系统的安装及防护用品的分配,并设置消防器材及防护用品记录台帐,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以各班组为单位的生产车间负责人身上,监督《消防器材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在全厂的执行情况,安全员主要对各车间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查,保证消防管道内的通水,其中我部经理提出的生产岗位兼职安全员责任制是新的安全管理理念,既要求兼职安全员每天对消防器材、防护用品例行检查,并填制检查记录,以保证其物品能在平时保持最佳状态,关键时刻能马上使用。

(二)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的管理

特种设备在公司生产运营中具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比如压力容器、行车、等等。今年对这些设备设施加强了管理,除了制定《特种容器设备管理制度》,还对特种设备设施专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杜绝带病作业导致的恶性后果,使全年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我部门从严查着手,规范操作,加强特种容器的安全教育,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在很短时间里理顺了工作,使管理走向正轨,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台帐,从源头把关,在招聘时没有资格证不予录用,已经录用没有证件的限期办理,逾期取不到资格的按待岗处理,从而规范了作业队伍。

(三)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信息系统。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了申报。根据区安监部门要求,每月对工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实行隐患自查自改,每月接受安监局来访人员的监督。 12月份根据安监局的要求在厂区内各生产工序设置了危化品标志牌,在全国化工厂遭遇“黑色九月”的时候加大监督力度,积极与市区安监团配合,准备好资料,及时进行上报,当月全厂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向政府部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五)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框架

配合部门经理制定出了《永祥多晶硅工地安全管理条例》,《消防器材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并在全厂生产系统内开展进行,监督各系统生产岗位的《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的上墙,对各生产系统的设备进行挂牌生产,防止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误操作,同时加强特种容器的管理,制定《特种容器设备管理制度》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台帐,做到安全使用。

(六)组织了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篇6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管理 问题 改进策略

一、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精细化管理保障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就是,加强对财务管理环节的精细化与分解,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这样才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均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进而也就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相应的管理流程缺乏规范性,在此基础上,也就无法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比如,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数据与会计凭证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甚至存在着一些数据与凭证缺失的问题,进而也就导致在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时候,缺少相应的数据与凭证依据,无法有效的开展精细化管理。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有效实施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就一定要具备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均没有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且预算的执行力也比较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细化管理的落实。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均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即使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也只是注重表面形式,太过随意,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致使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预算执行力相对比较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致使企业无法全面展开相应的预算管理,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真正落实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三)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绩效评价体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想有效落实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一定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与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均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而也就无法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发挥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同时,大部分企业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其工作一直均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完成,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很难达到监督与控制的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即使设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因为部门权限太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只是按照企业领导下达的任务开展工作,根本就没有发挥审计工作具有的独立性,导致其成为一种表面形式,无法发挥监督与控制的作用。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均没有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也没有规定一些精细化管理的指标,导致一些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致使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一定的人力保证。

二、改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保证就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在企业实施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时,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且规范相应的财务管理流程,此时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企业一定要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精细化管理财务岗位,并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目标,对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情况展开定期的监督与检查;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并且展开定期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工作执行情况的落实。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预算定额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预算定额的精细化管理,为企业财务开展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企业一定要加强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同时对预算编制展开精细化的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市场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并且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与规模,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确保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次,企业一定要加大预算的执行力度,进而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在企业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监督与控制,确保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最后,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资金流动与使用的管理与控制,防止出现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产生一定的资金浪费,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强资金使用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财务监控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绩效评价体系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想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与绩效评价体系,一定要确保以下措施的落实。其一,企业一定要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充分展现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作用。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相应的纠正与弥补。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还可以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每个环节与部门的监督和控制,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其二,企业一定要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将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指标纳入其中,进而通过绩效考核与评价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改革的逐渐深入,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企业一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方式的运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篇7

关键词:水泥企业;重组;管理制度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31-02

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的基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限于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适应性,因为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成功的管理制度的整合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发挥重组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整合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中国建材在中外市场看好、企业发展持续稳定之际,中国建材依然将“管理整合”放在重要位置。

一、管理制度整合的内涵

企业管理制度是维系企业正常运作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章程序和标准办法等的总和,借以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管理制度的整合是指双方在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方面的协调规范,减少因双方制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与信息处理成本,提高重组后公司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由此带来管理协同效应[1]。

企业组织整合的基本内容包括:简化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设计集权或者分权的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使不同的组织形态相互融合,提高运作效率;实行组织的并行结构,强调组织的协同性,以同时并行运作来实现组织结构的设计;建立信息同步传递的组织结构,使并购后的企业双方的业务、行政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能够相互交换与实施监控企业各种信息。

二、管理制度整合的作用

并不是每次联合重组都能做到1+1>2,得到协同效应。原本分散的企业,通过重组后,联合在一起,无论是出于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还是增加企业效益,实施统一的管理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云南地区水泥行业价值的回归。

1.重组成本的节约。重组双方通过组织与制度的整合,降低了组织结构混乱和管理制度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成本。组织结果和管理制度整合的失败会带来企业的动荡,企业对员工的约束力较差,造成企业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绩效低下。这些都会让企业产生额外的成本。

2.提高企业重组的效率。组织制度整合的任务之一便是要形成明确合理的岗位说明书、组织结构图和各种规章制度。这一行为可以解决重组企业员工迷茫的心理状态,明确知道自己在重组后企业中的岗位、工作责任和任务,有了个人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稳定了员工的心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新建立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重组进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重组的顺利进行[2]。

3.保障了重组后的企业快速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组织和制度的整合可以保证重组后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按照最新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开始高效率展开工作,从而加速了企业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

三、管理制度整合的手段

(一)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扩散

重组联合不是简单的把企业相加,要把原来各自为政的水泥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靠的是管理整合。例如中国联合水泥在管理整合上,就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绩效管理到“五化”+KPI再到“三五”管理,使得管理整合有序顺利推行。

中国建材联合重组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历史、经营文化、产品品牌,管理理念各不相同;专业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融资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偏低;企业绩效整体偏差,有些企业运转率低,产能发挥不充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出现亏损。

为此,中国建材积极推进其“五化”(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加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绩效为目标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其中以KPI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了管理中心和所属企业两个层面,是又互为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总体KPI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和自下而上的保证体系,建立KPI实现要求配置资源的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能力评估制度,加大绩效激励约束力度,进一步完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责任管理制度,扩大绩效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建立按企业绩效等级排序、经营者诫勉、经营者任免等挂钩机制。这套体系是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提炼出的,它与有效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密切相关[3]。

(二)确立重组后企业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重组后企业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企业所制定制度的刚性,也就是“法治”的程度。制度的刚性决定了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果管理制度缺乏权威性,那么所制定的制度也就流于形式,其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将会受限,制度所应具有的作用也得不到保证。而受国情所限,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企业文化、员工的价值观以及忠诚度等非正式制度将对员工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弥补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由于制度移植所造成的冲突,相应的过于分散的非正式制度将会削弱正式制度的权威性,形成情大于法的局面。

因此考虑到正式制度的两面性,在水泥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正式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通过正式制度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按习俗、文化、情感等培育非正式制度,减少重组双方的冲突[4]。

(三)整合企业各项制度,统一行动规范

水泥企业在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制度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和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的根本制度。在重组企业对管理制度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企业的基本制度,根据重组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境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最终找到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整合。

2.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整合重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重组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5]。在企业管理制度整合的过程中,要对敏感问题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攸关员工切身利益的职位变迁,薪酬变动等。

3.规范制度整合。(1)员工行为规范整合。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针对员工个人的行为所制定的规范和准则,它由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所构成。具体包括了个人行为品德、劳动纪律以及劳动操作等。就重组双方企业而言,各自都有一套成熟的行为规范,且由于企业在经营水平、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自的行为规范自然也存在着差异。重组后,企业就要通过对原有员工行为规范和准则进行详细的比较,实现优势整合,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政出一门、奖惩分明、准则一致的。(2)业务规范整合。业务规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方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在企业重组后,需要对这些作业处理规定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业务规范的整合对重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企业的作业处理规定不一样,如果不按双方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整合,就意味着双方企业的流程和方式存在对接问题,进而可能带来很多重组成本。此外,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环,而每个企业的信息流程不可能完全一致,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信息流程应该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和网络性,而且是符合重组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平.企业联合重组与员工行为准则[J].经济师,2010,(8):295.

[2]谈正鑫.重组改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8):84-86.

[3]胡志兴.浅议企业兼并重组后的文化整合[J].经济师,2007,(8):235.

篇8

 

为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领导部门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确保国家和我局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顺利完成公路养建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2007年安全生产劳动教育计划:

一、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养护站、工地设置安全员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即:

1、机械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2、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3、爆破器材及燃料管理制度

4、施工及日常养护安全制度

三、具体做法

1、加强纪律教育:实践证明,遵守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擅离岗位是影响安全生产的直接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生产劳动纪律教育,局安全领导小组必须经常下各养护站,施工工地检查劳动纪律的执行情况、对不遵守纪律的职工,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局安全领导小组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部门劳动操作规程,经常深入各站、工地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消除事故隐患,对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本着”三不放过原则;一是不放过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教育及对责任者的处理:二是不放过事故发生的原因;三是不放过今后的防范措施。

3、领导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位置,在布置、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要布置、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

篇9

关键词:道路工程、安全管理、重要性、措施

一、引言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我们通过掌握其特点,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等活动,定会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以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其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

三、道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行为随意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著名的事故研究学者海因里希曾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们主观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安全事故

在道路施工现场,物体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设计上的缺陷、选用材料不当、开槽放坡计算错误、维护保养不足降低了使用的可靠性等等,若设法排除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材料、土方等物质过程中的隐患,就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四)、道路施工管理松散引发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管理,由于管理上的缺陷,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出现,在前面所述的两种造成道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中,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混乱或者安全管理不严格,每年来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数不胜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加上劳动力强大,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四、加强道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则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的重要手段,既可以防止员工的随意性,又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符合以下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

《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只有主要负责人负责,才能有效地调动单位的各种资源,提升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保障制度得到充分落实。

(2)、系统性原则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覆盖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一次应急处置、每一次事故调查处理等等。

(3)、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保障严密、完整、有序。每项制度的编制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标准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2、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各单位按照自身的习惯和传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安全管理。

(1)、综合管理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定期例会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管理制度、安全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交通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安全器具使用制度、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3)、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三同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通过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施工作业的规范性,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理可查,有据可依,逐步形成完整规范的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形势。

(二)、加强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

(1)、新入厂安全教育

对于新入厂的员工要分别进行厂(公司)、车间(工程处)、班组(项目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厂(公司)级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惩罚、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等为主。车间(工程处)以在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急救方法、现场设施为主。班组(项目部)以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及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等。

(2)、调岗或重新上岗安全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调整和从事新岗位后,由于岗位工作特点的不同,应重新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原则上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大、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培训时间及内容应更长更具体,从安全风险辨识、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技能等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完成后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3)、在岗期间安全教育

主要包括日常安全会议、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地球日、环境保护日、安全生产月)等方面进行。

(三)、应急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报警,使企业及时、有小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建立预警机制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1)、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体系和范围,使应急不在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步骤:成立工作组、收集资料、应急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2)、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应急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在制定、执行程序等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同时通过调整演练难度,可以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应急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及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及通过讨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呈现演练;实战演练是以现场实战情景的要求,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响应任务,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每一次应急演练要有计划、准备、并且严密实施,完成后要做评估总结,并持续改进。

(四)、组织保障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有组织上的保障,否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九无从谈起。所谓组织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人员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所以道路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管理。

五、结束语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教育,严格的执行施工企业所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加快道路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将政策性和技术性,并且安全施工始终贯穿于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的施工意识,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

[1]、张仕廉, 潘承仕. 施工安全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杨建宏. 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 浙江大学, 2006

篇10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1、工业企业环境责任的涵义与识别

传统观点将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笼统地理解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或义务,包括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道德责任。这种伦理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责任认知不利于对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效应做出综合评价。在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稀缺经济资源,从环境资源配置与使用关系社会福利动态增减的视角下,认识与测度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指工业企业优化环境资源,比如碳排放权的相关配置,在综合平衡工业财富与生态财富增减意义上,推进社会总福利水平提升的行为责任。

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在本质上讲并非是“不排污”或者是“少排污”的责任落实,而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加经济地使用相关的环境资源的责任落实。工业企业创造物质财富除了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外,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工业排污。由此,工业企业除了要承担雇员责任、股东责任,也要承担环境责任。工业企业环境责任不完全等同于“节能增效”的经济责任,更应是避免,违反环保法规、不计成本排污等等的相关社会现象。工业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由社会或政府主导的,激励与约束工业企业,使之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的公众利益诉求。

2、工业企业的环境责任具体落实为责任分析

2.1、遵守环保法规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是一种义务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也是最基本的责任。比如说工业企业要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若违法将承受法律责任,2013年10月环保部公布了72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

2.2、缴纳排污税费或接受环境管制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这也是一种被动性、强制性的环境责任。比如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法定排放标准,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赔偿损失。

2.3、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

在具体的工作中,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成本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激励性质的主动性、自愿性责任。比如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降低能耗成本和治污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2.4、打造低碳或绿色

在具体的工作中,打造低碳或绿色品牌,多行环保慈善行为的责任,是一种具有市场回报激励的自我责任。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某些汽车制造企业的环保责任履行明显增进了品牌效应。

2.5、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

在特定条件下,工业企业参与环境权利交易的责任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工作中,比如在某地区碳排放权市场中,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开放易,遵守交易规则,促进环境权利的最优化配置与使用。

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应用分析

3.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政府的相关总量控制要求,相关的工作中人员建立一定的环境污染物的总量台账管理制度;其次就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及相关工作的考核、监测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行,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全部耗能的相关企业单位以及环境的污染源实行相关的调查分析,比如在具体的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生产以及销售区域间的相关能源的利用效率指标以及相关的调查体系。再者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指的是相关的环保部门按着环境统计的相关要求,在具体的过程中对节能减排方面实行合理的投资,制定出相关的环境统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有: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源的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应用,其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为落实岁相关企业废水、废气以及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等等。

3.2、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应用

3.2.1、首先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相关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应用监督减排实施方案的落实,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核算各生产车间核算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相关的人员要根据国家环境统计报表的相关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相关数据以及统计报表的核算、以及衔接审核的具体工作,以此有效的确保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比性,最终有效的促进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相关污染物总量的有效控制。

3.2.2、节能减排、考核以及监测体系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实施企业和生产车间能耗指标的核算制度,实施环境监测作业管理制度和监测手段。主要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生产车间综合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各生产车间的相关指标计划的完成,协同公司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实现相关项目的改造,以此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

3.2.3、环境统计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为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报表的填报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在具体的工作中监督管理各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及其他环境保护有关的数据统计和上报。

3.2.4、污染源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详细记录生产单位名称,污染源名称,污染物产生的环节和部位,相关能源的消耗状况等因素,比如:炉窑所用燃料,排气筒材质,污染因子;生产废水的排放渠道、走向;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措施等等。

3.2.5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环保设施台账管理制度掌握生产过程原材料的消耗、废水处理量、进出口浓度、效率等主要参数。及时掌握运行及检修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维护,降低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

3.2.6、环境监测计划管理制度的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准确掌握污染物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周期、监测频率。环境监测站按监测计划实施监测,重点监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将监测数据按照时一间节点对各单位进行告知。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并重金处罚。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应用工作中,要注意从源头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证了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对相关技术工艺的改造,有效地削减了新鲜水和废水的使用和排放量,最终实现相关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黎,贺立龙,靳慧.基于环境资源配置的工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软科学,2014,02:74-78.

[2]张晓晶.浅议工业企业的环境影响后评价[J].青海环境,2014,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