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策略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期望从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角度来创造和谐小康社会。“三农”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关设施也不断被建设,农村拥有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如今,为了美化农村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农村道路修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工程一一落实,农村经济已经具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从目前农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来看,很多农村甚至存在固定资产并未在账目中反映,在账外运转的状况,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其监督制度存在不协调的现象。文章详细阐述农村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固定资产概述

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就是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规定,其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并且以统分结合的形式实现双层经营的经济体制。农村集体经济中包含各种合作经济形式,其中有生产、信用、功效以及消费等,属于社会主体群体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房屋、机器、设备、工具、农业基础设施等劳动资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价值超过500元以上的都属于固定资产,部分生产设备虽然在价值上不足500元,但在使用年限上已经达到标准的,也将被列入到固定资产的范畴当中。[1]当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也属于共同财产,因此,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的数据,在投入与产出方面表现得公开化透明化,才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先决性问题就是管理观念的落后。很多管理者自认为大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都不高,并且其属于公共财产,因此在使用该部分固定资产或者是出借设备的时候都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其认为依靠村民的自觉性,能很好地使用、保管这些设备。也有部分领导者认为购买固定资产属于为大家谋求福利的事情,并且一些设备的价格并不高,因此其在购入设备或者是修建部分设施时并没有将这些看似小额的花费纳入固定资产核算。但长期以往,该种管理思想下,部分固定资产由于村民使用不当而遭到破坏,部分资产则因为借用过程中被遗失,很多购买或者是修葺设备、设施的花费没有具体的记录数据,导致村上资产存在不明花费情况,其使用固定资产非常随意。

2.2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存在管理固定资产手段不足的现象,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在出售或者是转让固定资产时并没有办理规范的手续,也没有像是决策重大事项一样进行村内议事。确切地说,在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的时候缺乏相应的审批程序,没有按照规定完成逐级审批。[2]这不仅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管理手段不足的问题,其在文档资料方面也存在资料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大部分都没有按照规定形成书面文档资料,事实上,这些文档资料将会作为会计入账的重要证据。但由于农村管理固定资产在文档资料方面的缺失导致其会计入账无法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和管理水平,导致集体资产存在流失情况。

2.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固定资产时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目前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已经开始采用农村“三资”管理的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受到乡镇会计部门的监督,并且受服务中心的管理。但在服务中心对农村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阶段发现固定资产的存量、使用情况很多都没有按照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在核算时也缺乏详细的账本记录。尽管通过服务中心的监督,农村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已经开始转变管理态度,但由于农村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种类和数量上本来就比较复杂,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没有制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制度,如果依照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那样无法将固定资产的所有内容都包含进去。而固定资产所处的位置也比较分散,部分固定资产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参与使用的人员以及其在固定资产设备的保养手段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导致固定资产存在浪费情况,管理人员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所在。

3缓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3.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摒弃传统且守旧的管理思想,改变原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知。因此,在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宣传教育工作,该宣传教育主要是宣传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让村干部和参与管理固定资产的人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对农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村干部需要指派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端正自身的管理态度,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统计,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状态。[3]最后,通过对先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宣传,让村干部和村民都能够形成民主理财观念,增强其对固定资产的保护意识。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采取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先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坚持按照法律规范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严格控制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如果存在数量较大的审批或者是转让固定资产行为,需要召开村民会议逐级完成固定资产处置的决策。另一方面,确定好固定资产的监督程度。固定资产属于公共资产的一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公开化、透明化。村部需要建立其监督委员会,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及时公开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促使其受到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向村民公开反馈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

3.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走上正轨,其需要健全固定资产的相关制度。首先,建立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处理要求。其次,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该制度主要用于在清查阶段规范固定资产清查行为,有效解决账实不符的现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最后,建立其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制度。在村级组织运行过程中,如果有固定资产转让和处置行为,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审批,从而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减少处置的随意性。

4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既关系到其资产的使用效益,也关系到公共资产是否被破坏或者是侵占的问题。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程序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管理固定资产,能够逐渐转变农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状态,帮助农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夏文杰,康玉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

篇2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对策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农村实行以来,村集体资产处于管理混乱和无人监管的情况,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尤其对没有集体企业的村社,村干部认为农村几乎没有什么集体资产,矿产资源、荒地、草原等缺位管理。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底子不清

一是原始凭证中发票不正规、手续不完善、单据不齐全。 村级经济活动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村级原始凭证极不规范,村级支出原始凭证中很少有正式的税务发票,大多都是一些形状各异、字迹潦草、签章不全、内容都不完整的白条,特别是村级基建项目,连基本的工程结算单、工程协议都没有,真假难辨,漏洞较多。

二是会计账簿设置、登记不全,个别村没有按照财务要求设置会计账薄、科目,收支记录不完整,特别是有的村存在有账无物和有物无账的现象, 导致集体资产普遍存在没有将自然资源、公益设施等集体资产纳入账内核算。同时,已经报废、丢失、损毁的集体资产仍计入账内。

三是会计工作交接不规范。更换会计人员时,有的财务人员交出的会计资料不全,甚至不交会计资料,新任会计只好重新建账,造成村集体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不连续,会计也就只知道自己工作阶段的经济业务,对以前发生的就不闻不问,是集体资产无形中流失。最终导致集体资产底子不清。

(三) 乡村两级对集体资产监督不力

1.农村审计监督乏力。乡镇农经部门对村级集体资产审计监督不够。目前,由于机构改革后,有的乡镇没有农经部门或者人员不足,农村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弱化了其在村级经济活动中的监督职能,财政部门由于多种原因也没有对村级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监督,造成监督主体的缺位。

2.内部监督乏力。村民理财小组作为村级的纪检组织,代表广大群众依法对村级的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对村级的收支单据进行审核。但是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有的村民小组有名无权,无财可理,使民主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村级资产管理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产权登记制度、资产占用制度、资产收益制度、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以及资产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依法对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界定所有权,理顺产权关系,对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进行重新核实,清查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摸清集体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行效益情况,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依法进行所有权登记,把应归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做到账实、账款相符,全面摸清村集体资产负债情况。

(二)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会计委托制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要方面,村集体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要集体资产的购置和处分等重大事项,要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程序,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落实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监督权,增强集体透明度。

农村财务方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化解基层矛盾。村财开支审批实行限额管理,分别由村主任、村两委等进行分级审批,所有财务报账前均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入账。每个村设立由三至五人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财务知识。在会计工作中,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情况下,委托乡镇经营管理机构进行记账、核算和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如数入账,不得坐支现金,不允许“白条”冲抵现金,库存现金不准超过规定限额。在会计核算和货币资金的双重下,实现全方位地早监管早管理,从而避免出现现金管理不严、挪用或乱用资金等,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更加地规范化。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积极争取培训费,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人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管理和服务,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调解处理合同纠纷。

三、结论

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的重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的发展环境,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和集体资产的规模都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下,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集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产权问题等逐渐上升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和群众关注焦点。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和人口结构越来越复杂,已经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是否仍然继续享受集体资产和集体收益的分配等问题也相当突出。这种背景下,创新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资源、提升集体利益分配的透明度、解决产权不清晰问题、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一)面临的问题

1.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尽管国务院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此非常重视,并在法律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仍然非常模糊,相关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性质、法律名称、成员资格、资产管理、利益分配、管理机构以及权力隶属关系等没有系统、明确的法律表述,甚至对一些问题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矛盾的方面,对产权登记、履行独立财产权、税收管理、惠农政策规定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2.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和资产管理。一方面,财务管理欠规范、制度不健全。例如,农村财务管理没有规范的收据,不重视日常开支发票,相关的审批制度也基本上被架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正规合同、没有质量验收、没有正式发票,在库存现金管理中白条抵库的金额越来越大、管理难度提升等;另一方面,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诸多漏洞,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非常严重。例如,北京市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账册,集体资产的管理情况、保管人等信息无从查起,直接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 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在股东机制运营的集体经济下没有明确规范

北京市一些地区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实践比较早,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以及制度设计不全面等问题,对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没有进行完善的考虑,产生了诸多的利益矛盾问题。北京市昌平区等在开始采用股东运营机制模式中实施的是股权固化做法,对新衍生人口的经济权益缺乏一定的保障,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新衍生人口主要是新嫁入的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外地嫁入的非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新出生的北京市农村户口儿童、已经实现整建制转居的农业户口居民。由于股权固化规定农民在产权改革后获得的集体经济股权只能够在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进行转让以及继承,对新衍生人口如何获得集体权益、是否可以获得集体权益、持股多少等并没有具体明确和规范。

4.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从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来看,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局部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少、集体经营模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3498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953个,占到了一半以上;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的有78个,约占2%;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途径的村则有1467个,占到了42%。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规模较小并且非常单一、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存在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供良好的惠农扶持政策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具体措施

1. 完善制度,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以北京市昌平区的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为了保障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该区先后制定了《股权合作社章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章程》等制度,在有效听取农民意见、整合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股东大会、组织结构、管理责任、产权登记等问题逐一明确,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昌平区按照集体通过的制度建立了农村经济发展股份合作社,并选举合作社的董事会,由董事会产生合作社的总经理职位。股权合作社的登记注册、营业执照登记等手续按照北京市规范的手续和制度进行。

2. 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

针对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不完善问题,昌平区通过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集体股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所共有且不能超过集体净资产的30%,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集体股的经济收益进行规范管理。将个人股设置为户籍股、劳龄股,依据对配股资格人员的界定标准,户籍股为有集体经济组织户口的所有成员所有,劳龄股则依据劳动者的劳领和参与集体劳动的人员所有。

3. 完善利益分配,确保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中的权益

针对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权益分配中不规范问题,昌平区采取了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土地权益和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关系等措施,保障了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中的合理权益。昌平区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土地权益的收益分配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由集体股和个人股进行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通过个人股股权享用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收益,集体经济组织外部成员通过集体股享有集体建设土地收益。同时对国家征地情况下集体建设用地、农户承包土地、宅基地等的补偿款量化和分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4. 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为了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昌平区采取的集中试点、阶段总结、全面扩大、推进实施的思路。首先在矛盾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进行试点,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对完善后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最后全面推进,对所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三、改革效果

进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第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昌平区在2013年时的分红总额已经达到5.1亿元,多个村已经实现多年累计分红。第二,完善了集体资产的管理,解决了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产权制度改革中对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和核对,对资产和债务有效明确,减少了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数量。第三,调动了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后理顺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协调性有效增强。第四,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制约机制。改革后,多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权责协调的董事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统一和协调。

四、经验总结

从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改革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经验:第一,产权制度创新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注重研究阻碍创新和改革过程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股权制度改革只是产权改革的一种方式,但研究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等则有利于提升产权制度创新的效果。第二,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及时总结经验,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昌平区改革过程中完善了管理制度,树立了民主法治观念,并通过集中试点和扩大试点总结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有利于改革措施的扩大实施。

篇4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利益。农村集体资产归属集体所有,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由于我国农业发达、农民人数众多,因此拥有庞大的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对这些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是现阶段开展农村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概述

(一)农村集体资产的含义

农村集体资产是指乡、镇、村、组中的集体经济成员以农具、耕畜、土地等农业生产基础要素进行入股,在以后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公共资产。一般来说,这些公共资产主要包括集体所有的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其他资产,同时也包括相应的自然资源,如草原、湖泊、山岭、土地等等。

(二)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界定

所有权的界定与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界定农村集体资产的过程中一般要遵守三个原则,即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谁投资谁所有、以事实为依据。界定范围主要包括集体经济组织中所有成员拥有的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因为农村集体资产具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特性,因此在界定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纠纷,这时候就需要上级所有权界定部门出面进行调解。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第一,个别农户为了个人利益侵占资源性资产。比如,有些农户侵占集体山林和园地,私自种植速生桉及粮食作物,还有些农户将集体鱼塘作为私人财产,填埋之后用于个人宅基地的建设等。第二,村办企业的资产由于经营管理出现问题而暂时搁置,因为无人管理,造成部分器件丢失,甚至出现人为毁坏现象。第三,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低估地价的现象,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第四,在对集体资产进行合并的过程中,部分人员私自瓜分集体资产,还有部分人员私自侵占和挪用集体资产,导致集体资产的不断流失。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

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有关。很多财务人员在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科目设置存在问题,账目记录过于简单,没有详细的批注,导致资产管理不全面。其次,资产的台账过于模糊,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建立资产台账,这就导致集体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混乱,不利于以后的管理。再次,集体资产发包的形式不规范,没有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导致发包不民主,不利于维护集体利益。最后,集体资产的利用不当,很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资产价值的发挥,而且容易导致资产管理出现问题。

(三)集体资产监管不到位

对集体资产加强监管,不仅是人民大众的事情,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事情。但是就相关状况来说,政府部门并没有做好实时监管集体资产,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的工作,部分地方的政府部门对集体资产不够重视,没有将集体资产监管放在重要位置,平常疏于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另外,民主监督不到位,形式化严重,在集体(资产)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趋于形式化,没有实际的意义。例如,一些地方的集体财务信息公开只是出于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数据等等。

四、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严防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1.明确资产管理主体。明确资产管理主体不仅要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还要具体落实到人,合理划分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避免因为职责交叉而造成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乡镇政府人员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条例不完善。因此,要想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单纯依靠资产管理责任人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加大违法惩罚的力度。另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经济的代表,要做好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做好资产监督和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2.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集体资产闲置不仅不能为农民带来利益,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对闲置资产处置过程中要用发展的态度看待问题,将闲置资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改造,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发挥闲置资产的最大价值。例如,可以及时回收和管理闲置的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土地等等,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同时可以对厂房进行再建造使其成为能够利用的房屋等,提升闲置资产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对那些能够继续利用的闲置资产进行承租或者转让,避免闲置资产贬值。

(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管理制度方面做改善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还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要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明确的界定,要选择那些具有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资产进行细致的统计和详细的记录。其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人员要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对财务科目的设置要合理,台账的记录要严谨,确保与集体资产有关的账务清晰明了。最后,要加强集体资产租赁、承包的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在租赁和承包的同时确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保障人民的利益。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不定期审计,赋予乡镇审计人员足够的权限,不定期对各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仔细调查资产盘亏和盘盈的原因,以减少资产流失。另外,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与村干部的业绩挂钩,提升村干部对集体资产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将人民大众放在主要位置,对于一些大型的项目建设或者投资决策要充分考虑民主的意愿,与人民讨论,并及时向民众公开。另外,要避免形式化的存在,相关的财务信息或集体资产数据信息的公开要透明化、真实化,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集体资产的具体状况。总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不仅需要政府人员的努力,还需要人民大众的努力,只有两者相互协调合作才能真正防止农村集体资产的流失。

五、结语

篇5

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现状

当前,伴随着农业改革的不算深入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晰。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延续而来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在归属上受诸多历史因素影响,另外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使得一些城郊和农村社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在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上缺乏统一性,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进而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定上模糊不清。在这样各种综合因素情况下,对明晰集体经济产权归属、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改革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二)集体资产管理机制缺失,集体资产去向不明。由于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晰,集体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体收益分配不透明、管理机制缺失。许多行政村在集体机动用地、荒地、山林等集体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收益分配不透明、合同管理不善、民主程序混乱等问题,一些村干部集体意识不强,私自占有或低价承包这类集体资源,对集体收益不公开,引起干群关系紧张、集体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是征地补偿费用分配不规范。很多地方在征收农民土地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公正合理的把征地补偿款分配给被征地农民,而集体存留的收益也没有专账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就导致了收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正、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动因

(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流转不畅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党的十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理论和实践证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有效运转,需要对各种经济要素产权清晰界定。因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即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日益庞丹,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由于集体产权不清而引发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同时,农民集体意识的增强,使得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权益诉求越来越强烈,集体产权归谁所有、如何分配集体收益成为农民更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共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要顺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就必须认清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唯有抓住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症下药,促使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如何界定存在着许多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重关键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标准有两种形式:一是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制度,二是按照传统化的民规村约界定。这些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与集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国家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6

一、强化建章立制

一是实行“村财镇管”制度。村组集体历年的积累货币资金、新发生的资源发包收入、租赁收入、经营收入、投资收入、奖励、捐赠、扶持、土地征用费、回收往来、财政转移支付、一事一议筹资等,凡属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在保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村财镇管”制度,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对镇代管的村集体资金,除村按手续拨付使用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动支。

二是按时结报账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所有现金要及时入账,不准白条抵库,不准坐收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现金库存限额为500元,超出部分交镇经管站专户储存。村级日常现金使用要编制支出计划,报镇分管领导和经管站审核、审批后方可拨付使用,所有收支票据要月清月结,在当月内结清账目,否则支出据一律作废,收入作挪用处理。村级一律取消银行账户。村所有的收支账目,每个月必须到镇经管站结报一次,由经管站负责审核、整理,统一记载账目,统一张榜公布,统一归档管理。

三是严格非生产性开支制度。严格控制报刊订阅费用。村级每年除由县集中订阅规定的党报党刊外,其它一律不允许订阅。如有订阅,谁订谁自负。控制差旅、通讯费。村级干部到镇或镇范围内开会或办事,除年终三项资金安排补助差旅费外,其它一律不得在村集体账内报销。到县及县以上开会或办理村事务,必须按规定标准予以报销。县、镇干部和有关单位人员到村工作,交通工具自理,严禁村集体用车接送,严禁到村报销车船费。取消村级行政招待费。镇分工干部到村工作,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在村就餐,更不允许村组干部窝内吃。

二、建好台帐,强化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

一是建好台帐。村组所有的固定资产和产品物资等,平常明确专人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年底要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对长期外借或个人占用的集体资产要限期收回,并收取资产的折旧费用。

二是民主管理。购置、报废或出售的固定资产,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民主理财小组参与、由购置、报废单位申请,报镇核定审批后,方可实施。

三是明确责任。村集体对自有的账外资产必须建立账外资产登记薄,明确管理责任人,职责范围及奖惩事项,账外资产包括桥梁、涵洞、小闸、硬质路面及未列入账内管理的输电、广播等线路,台帐由村会计负责登记管理。

三、因村制宜,强化对集体资源性资产管理

一是抓好清产核资。

村组集体资源性资产,包括土地二轮承包以来未平分户的集体耕地、林地、果园、柴塘、鱼塘及四旁隙地等。每年都要清理核实一次,核实小组由民主理财人员、群众代表、部分村干部组成,清核小组对每个小组每个项目要逐一清理核实。一是查看每项资源资产是否纳入账内管理。二是看资产是否发包。三是查看合同兑现情况。清核小组对清理结果定期向村居两委和镇报告,对不规范、不完善地方要规范完善到位。

二是建好管理台账。

村集体所有资源性资产包括已经发包和未发包的都要纳入账内管理和核算。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2月底镇经管站专门设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台账下发到各个村(居),要求村会计和村集体资产清核小组根据表内内容,逐组、逐笔、逐项进行登记,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等,要重点记录。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台帐登记完毕后,必须要由村(居)书记、会计、理财组长等共同签字认可。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台帐由村会计集中报镇审核,对审核过关的村由经管站建立管理台帐。

三是实行公开承包。

抓好农村公益事业及资产资源发包招标管理,不断充实招投标内容,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招投标管理程序,对农村集体没有承包到户的资产资源实行发包时都要公开招投标,实行阳光操作,尤其是村内兴办公益事业,更要民主议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干部权包、亲包、朋包和人为低价承包,最大限度地提高集体资产、资源的经济效益。

四是完善合同管理。

清理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合同,是管理集体资产的有效手段,该镇在指导和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清理合同、规范合同、指导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基础上,镇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档案。

四、完善机制,强化集体资产问责制度。

一是明确职责。鉴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在村集体,该镇明确村委班子主要领导是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防止固定资产毁损或丢失,使固定资产在村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作为村干部“双评双述”的一项内容,将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列入村务财务政务公开的一项内容,提高村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增强固定资产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固定资产清查,清查后按固定资产清理程序将产权明确的固定资产记入村集体固定资产帐,对不能确定产权的专门编制《村集体管理使用固定资产台帐》进行管理。

二是加强检查。镇集体资产监管中心着重对集体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检查,包括资产产权界定、登记、评估、处置和日常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民主程序履行情况,资料和手续完备情况,保值增值责任落实情况,资产报告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情况等。在报备、审核、审批、验收、确认等关键环节重点把关,保证了村集体资产管理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7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农村;“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一、街道办事处农村“三资”管理概述

为加强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即“三资”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加强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但国家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农村集体资金指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农村集体资产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其他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资产、农业资产、存货及无形资产等。农村集体资源指法律规定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源,包括耕地、林地、园地、草场、滩涂、荒山、荒地、荒坡、荒滩、水面、建设用地等。农村集体“三资”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其成员行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责。尚未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社区),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所有的农村集体“三资”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农村集体“三资”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截留、挪用、哄抢、私分、平调、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市、区(县)人民政府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加强领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区(县)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负有直接责任;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负有具体责任。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指导农村集体“三资”经营业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经济合同管理,调解处理合同纠纷。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地转用(征)以及划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审核。各级监察、民政、司法、水务、海洋渔业、审计、档案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配合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二、街道办事处农村“三资”管理的运营处置

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在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在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活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应统筹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管理和办事机制,所需经费纳入县、镇两级财政预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实行分级交易。县、镇两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方实际分别制订应当进入本级交易平台交易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涉及的标的金额、面积大小等具体额度。达到县级交易平台交易的标的具体额度的,应在区(县)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达不到县级交易平台交易的标的具体额度,但达到镇级交易平台交易的标的具体额度的,应在镇(街道)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达不到进入镇级交易平台交易的标的具体额度的,可在村(社区)交易点进行公开交易,也可以委托镇(街道)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凡达到标的具体额度的标的物必须全部纳入交易平台统一交易。严禁将达到标的具体额度要求的标的物化整为零、分割交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产资源投资或者参股企业经营,投资数额较大的,应当委托第三方进行可行性研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备法定资质并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决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参股、联营、股份合作、合资、合作经营的;数额较大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拍卖、转让、置换等进行交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并、分立、改制、改组及其设立或者占有份额的企业兼并、分立、破产清算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抵押及其他担保的;其他依法需要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评估的。除前款情形需由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外,数额较小的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评估工作小组进行评估。参与评估工作小组的人员与评估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评估结果应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资金管理、票据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2)资产、资源登记清查制度。各村建立各类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并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建档管理,对资产资源的处置、变动及年终清查结果,随时报镇“三资”服务中心备案,实行动态管理。(3)民主管理制度。农村集体“三资”预决算方案和重大“三资”管理、使用、处置等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并经讨论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的具体使用、处置事项和各项财务收支发生时,须经村监会集体审核。(4)公开招投标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资产出让,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公开协商或招投标方式进行。(5)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统一编号,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统一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上交的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账内核算并定期公开,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镇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备案。

三、街道办事处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与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程序和形式。应当公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包括: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经营、征收征用、安置标准、征收面积和各项补偿费的标准、收入、使用情况;返还留用地的位置、范围、面积、使用情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及收益情况;宅基地的分配情况;财务计划、财务收支、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其他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资产与财务重大事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评估结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异议的,可以针对具体事项,自公布之日起七日内,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事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监事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情况予以公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

涉及下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切身利益的特别重大事项,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获得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数额较大的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资产资源产权变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量化折股及股权配置方案;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使用、分配方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采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行对外投资,数额较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并、分立、解散,涉及集体资产处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规定应当由成员大会审议的其他重要事项。成员大会可以授权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劲哲、郎咸平、刘彦海、文力指出:涉及下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获得成员大会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或者成员代表会议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人数通过: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方案以及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案;数额较大的经济项目、公益项目投资;数额较大的举债或者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提供担保;年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分配方案;除规定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审议决定以外的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集体资产产权变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评估结果;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报废、债权债务核销;农村集体建设工程项目;其他重要经营管理事项。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意见分歧较大的难以形成决定而必须作出决定的事项,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获得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授权,负责对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实施日常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进行询问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负责人应在10日内作出答复。镇(街道)财政所应加强会计审核,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应予制止,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离任时必须接受离任审计,并和财务人员一起在规定期限内移交公章、文件、合同、会计账簿等资料。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明确离任人员资料交接的具体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报告制度,定期进行清产核查,并按规定填写农村集体“三资”统计报表,报送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级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查阅利用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艳军.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要意义和思路措施[J].产权导刊,2016,(1).

篇8

1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的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业发展,是该省的支柱产业。在该省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大量的输出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4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选择外出打工,以获得更高收入来提升家庭生活水平。但由此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即随着劳动力的外流,该省的很多村镇都成为了“空壳村”,多以留守儿童与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主,既荒废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也造成了村集体经济与人口数量不匹配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即管理者多是内部人,在内部人的控制下,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经营管理状态中,存在产权不清、管理不民主以及责权不明晰等问题,造成了集体资产的经营效益普遍偏低。

为有效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状况,该省启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将资产、资金、资源这“三资”进行合理的股份制改造,让广大农民参与到股份制改造中,真正让村民成为集体经济的主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实现了土地等农村集体资产的集中统一使用,有效提升了资产利用价值,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2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的成效

该省的部分乡镇在实现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后,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村级资产归属更加明确。因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是从农村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此基础上对其经营性的资产进行了量化处理。如某乡镇将所有股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集体股,另一部分是人口系数股,前者占总股本数的38%,后者占总股本数的62%,基本上实现了人人参与的目标,持股人数达到了三千人以上。

其次,村民财产收入得到显著提升。该省的部分乡镇利用当地优越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在股份制改革的带动下,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民也从自身股份中获得了比以往更为丰厚的利润分红,农村集体财产的收益权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

第三,村级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过去农村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造成了村民参与本村发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民与村集体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依存关系和合力。在改革后,这一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通过资本纽带加强了村民与村集体的联系,重视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了民主化的管理。

最后,推动了乡村和谐社会的建设。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后,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村民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益,没有了后顾之忧,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对村集体和社会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乡村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3 对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的建议

一是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对每个村民都非常重要,而实践中争议最大、又最难确定的恰恰就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无论是土地承包、征地补偿,还是集体分红,无不涉及这一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规定的“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无论其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城市居民;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无论其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农民”,是我国目前法律上确认农民的唯一标准。但该省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后,已没有户籍制度上的农民和非农民之分,而统称为居民。因此,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加大对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把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完善集体股在村级股份合作社中的法律地位,完善在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村级股份合作社承担农村社会公益事业部分的支出予以免税。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对村级股份合作社的资金融通给予规范和扶持。在用地、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村级股份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解决政社分离后的村级经费来源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实行村级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分设,村级自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离,要打破行政村双重角色,村(社区)公共建设、托幼养老、社区治安、卫生保洁、村干部工资等社会事务支出建议由财政统一保障。而村级股份合作社则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实体运作,专门负责经营,不再承担社区建设和管理等职能。

篇9

[关键词] 农村 财务 会计 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238-01

近年来,有关部门就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规范和完善农村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财务管理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些基层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与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缺陷不无关系。

一、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制度性缺陷

1.会计制度缺失

1.1《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益服务,其性质显然是以非营利性为主。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农业法》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有经营自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不同性质的两套机构。

1.2为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但实践操作中,各地财政和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则不再区分是否“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统一要求村级组织全部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且普遍实行村委会与村集体组织在同一套账簿核算管理,从源头上导致农村财务管理上的混乱,表现在:

一是会计核算混乱,不同性质的公益类和经营类业务合并核算,其性质类似于国资委与其属下企业如中石油、中移动等合并核算。核算中将村干部与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村委会和村党支部日常运行费用、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费用等统统计入管理费用,成本核算不清晰;上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村干部工资补助等都列入收入,无法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果等。

二是资产管理管理混乱,村委会资产与村集体资产不分,村干部直接经营集体资产,资产经营收益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福利,村民难以分享,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经济组织运行规范性法律,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夯实了基础。影响数亿农民利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却一直没有立法。目前各省(市)以“条例”、“规定”等形式对其运行机制作了初步规定,其中许多关键性的问题一直不明确:

2.1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农村集体组织不能作为独立法人登记,成为没有身份证的“黑户”,不能独立参加社会经济活动,限制了其参加经济活动的空间,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村民委员会是否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单位成员等问题的答复》(工商个函字〔2008〕156号)也明确村委会不能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单位成员。

2.2组织治理结构不规范。各省(市)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条例”、“规定”都比较简单,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议事规则、管理人员权利与义务、任职条件和程序、日常监督、内部控制体系、利益分配机制不够明确规范,基层难以操作。

2.3与村委会关系不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被虚化。如《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法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那与村委会关系如何协调?制度缺位客观上鼓励了村民委“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导致村党支部、村委会与村集体组织一体化,甚至长期不成立独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直接负责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决定经济事务和利益分配。村委会经济组织化、利益化,并且缺少决策和监督机制,导致每次村委换届都变成经济利益分配权的争夺,特别是条件较好的、土地等资源丰富的村冲突激烈。

3.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会计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地区由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农村财务管理业务,造成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多头管理。

二、解决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性缺陷问题的建议

1.明晰村委会的主体角色定位,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从事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组织,不是生产经营性营利组织,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具有明显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特殊。根据其实质和形式,应该明确规定村委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2.加强立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运行治理结构

就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都没有划分清楚。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及农民的经济核心利益,其地位、作用、影响毫不逊色于村委会组织。当前我国在理论、法律上与实践中对农村集体组织的认识和定位明显滞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因此尽快必须以立法形式澄清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与性质界定,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属于企业范畴、集体所有制性质。要参照《公司法》等法律成功经验,尽快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给予其独立法人资格,规范其权责和与村委会的关系,规范其组织架构设置、议事规则、管理人员权利与义务、监督和内部控制体等组织治理结构,让其真正依法独立经营,保值增殖,为农民创造收益,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财政部 财会〔2004〕12号.

篇10

【关键字】: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撤村撤队 资产量化

Abstract: The original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the land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system of village team defined; 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urvey is not dismantling the village is not restructuring, dismantling the village restructuring, dismantling the village is not the restructuring of three casesKeywords: rural collective land survey, dismantling the village withdraw team quantify assets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落实中发(2010)1号文件及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现“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目标,全面查清全市农村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本市从2010年6月起开展全市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

由于上海作为一个建设经济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其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导致部分郊区的城镇化走向,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快速,撤村撤队现象频繁,例如闵行区、宝山区等。村民小组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撤销,有利于加快工业园区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农民向市民转变、村宅向社区转变,有利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此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中,撤村撤队的现象也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按照沪府发(1996)34号文《上海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暂行办法》及沪府发(1998)55号文《上海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暂行办法补充意见》规定,生产队和村建制撤销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村民小组(生产队)撤制条件包括:

(一)村民小组所属集体土地被全部征收(用)或征收(用)土地后剩余的实际耕地面积按实际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不足二分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

(二)村民小组已经合法程序制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

村民委员会撤制条件:

(一)村民小组全部撤销;

(二)16周岁以上人员全部落实社会保障;

(三)农业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四)村民委员会已经合法程序制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

(五)完成农村旧宅基改造(或已有农村旧宅基改造计划);

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村,可以撤销村民委员会的建制。

对于已经撤村撤队的,还涉及到其集体资产的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和界线情况,所以对撤制村队后原集体土地的所有权需进行界定。

(1)生产队建制撤销后,原生产队集体用地、零星土地界定为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

(2)村建制撤销后,原村集体用地、零星土地由镇及镇以上单位集体使用但不支付土地使用费的,界定为镇集体所有。

(3)撤制村集体资产以股权形式分配,原村集体使用的土地仍界定为村集体资产。这部分土地在撤村资产处置时暂不评估作价,由村改制公司经营使用。

(4)撤制村集体资产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原集体所有资产采取整体出让或镇集体经济组织托盘等多种形式全部变现,原村集体使用的土地应办理征用、出让手续,这部分土地产出的变现收益,在非农化增值标准以内的部分纳入量化分配净资产总额。超过非农化增值标准的部分,界定为镇集体资产。

(5)撤制村动迁安置用地由建设单位办理征地手续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归镇集体经济组织。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办理用地手续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归镇集体经济组织。村建制撤销时,动迁安置用地尚未开发使用或已落实指标但未落实具体地块的,由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使用。

综上所述,按集体资产的处置方式的不同,对于已经撤村撤队的,存在撤村改制与撤村未改制两种情况。撤村改制是指撤销村建制后,可以量化的村集体资产,镇政府出资整体量化给村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 的原则由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予以产权界定。其剩余的集体土地应归镇集体所有。撤村未改制是指撤销村建制后,尚未完成资产量化工作,其剩余的集体土地仍归原村集体所有,也可由撤村资产处置方案中明确的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方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一般情况下为村实业公司或村经济合作社所有。

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按“申报-调查-确认”的程序进行。闸北区彭浦镇的撤村撤队现象比较突出,彭浦镇共有7个村,未撤村未改制的村1个(彭浦村),撤村未改制的村2个(白遗桥村、塘南村),撤村改制的村4个(万荣村、庙头村、龙潭村、幸福村),虽然大部分都已撤村,但仍有剩余集体土地。现以闸北区彭浦镇为例,探讨所有权调查登记的具体操作方法。

未撤村未改制

按村立项,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申报,结合申报的情况,利用收集的各类权属证明材料,梳理村范围内的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初步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范围。

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村民自治章程召开村民会议,推举1-2名指界人,根据土地所有权指界图,由界线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确认界线位置。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系统,按村立项作业,形成调查成果。经检查合格的调查成果,应征询相关土地权利人或管理部门的意见后,对征询成果无异议的,可提交成果至成果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以村为单位实施数据成果入库。

土地所有权人召开村民会议,形成同意签署土地所有权界线协议书的决议后,双方签署协议书。

根据所有权调查成果,由相关登记机关完成登记发证工作。

二、撤村改制

按镇集体立项,对原村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申报,结合申报的情况,利用收集的各类权属证明材料,梳理村范围内的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初步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范围,一般这种情况剩余的集体土地已经不多,大部分都是漏征的零星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的指界人由镇政府指定并授权,该指界人单方确认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界线位置。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系统,按镇集体立项作业,形成调查成果。经检查合格的调查成果,应征询相关土地权利人或管理部门的意见后,对征询成果无异议的,可提交成果至成果管理部门,审核无误后,实施数据成果入库。

对于类似这种已撤村改制的,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后,不对其进行登记发证。

三、撤村未改制

按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方(原村民委员会)立项,对原村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申报调查。

根据《上海市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中的规定,已撤销村建制但存在剩余集体土地的,集体土地的指界人由撤村资产处置方案中明确的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方指定并授权。一般情况下为村实业公司或村经济合作社授权合法指界人。

其余工作程序与撤村改制的情况一致。对于类似撤村未改制的,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后,也不对其进行登记发证。

上海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已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对撤村撤队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加强土地权属管理,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突破口。通过此次所有权调查,明确集体土地产权主体,明确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属界线,明确集体土地的权利义务,将有助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全面到位,保证各项管理手段的充分落实。

【参考文献】

《土地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