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规范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规范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同规范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合约规范;管理探究

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1合同的制定不符合合约规范化管理

在现在的阶段,有关工程项目在制定合同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不了解有关的知识。有的施工工程企业还会出现对合同文本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对于合同签订的内容,不够系统的规范,对于合同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如果违反了合同规定所需要承担的有关责任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甚至严重的合同还会存在对合作双方不公平的现象,合同文本失去了公平,造成了合同的不合理。有的合同存在对于建设工程的违约责任等要求的比较少,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工程项目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另外,还存在一些工程项目,施工双方对于合同文本中的风险问题认识不足,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有关说明。因为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到风险问题,所以工程项目企业就没有办法进行相应的风险规避与有关控制。

1.2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机构不完善

对于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必须要交给相应的管理机构来进行有关管理,如果合同管理机构不完善,势必就会造成对于合同的管理、审查、监察等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有关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在目前这个阶段,对于合同管理机构存在的一些缺点和结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体系不全面、有关合同管理人员不足、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对于整个工程的分级管理以及责任体质不健全等等各个方面,种种问题都会导致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影响合同的规范化管理,造成合同管理力度不足,比较难以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合同管理体系。

1.3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有关要求,比如有关的知识性了解、提高相关性意识、对于合同管理体系涉及到的有关经济、法律、财务等都要有一定的知识性了解,除了专业性知识,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工程技术问题。目前很多工程项目管理,都比较缺乏这样的综合性人才,在制定合同的时候缺乏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造成合同的不规范,比较容易忽视一些问题,造成合同的不规范管理,以及日后有关责任的不明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工程的正常进行。

2合同合约规范化管理的一些措施

由于建设工程一般都比较复杂,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就从这几年的实际经验分析看出,认为对工程的合同管理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要重视文本的拟订

在合同文本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分析,在合同中由于格式上存在问题,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所以,当涉及到经济利益的时候,一定要更加紧密,不能出现因为一些细节或是语言表达不清楚而造成事后产生利益的损失。所以在制定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使用各种合同样本。尽量不要使用发包承包双方自行拟设的合同文本格式。同时,也可以利用有关管理部门对合同进行监督和控制,有利于解除纠纷,更好的维护双方的利益。在制定合同内容时,要保证有关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细致分析,有一定的认识。避免出现一些歧义,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

2.2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有关合同的交流

为了更加规范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行中可以有一定的规范模板。由于工程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相对比较复杂,投资风险比较高,因此施工合同合约化管理是一项要求比较高的工程。为了保证合同制定更加的规范化,就需要有关机构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合同管理制度是通过合同管理活动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工程企业只有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机构与制度,供有关管理人员进行有关的参考和了解,才可以将工程工作进行的更加完善。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审查管理制度、印章制度、检查和奖励制度,合同管理质量责任制度。为了保证有关合同制定更加合理和更加规范,一定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构与制度。

2.3规范合作双方的各方关系

在工程合同制定的过程中,有关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影响到了工程的进程,和有关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投资。因此,应该规范合作双方的关系。解决部分矛盾,严格规范合作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工程进行中,通过规范各方的有关责任和程序,是保障合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有关合同没有进行相关的权利认定,造成责任不明确的现象,就会导致工程的延期以及质量不达标,工程的工期无法控制等等现象。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是合同中严格规定的,也是工程建设必须需要的。按照各项程序进行各方的工作,规范合作关系,确保最大利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要进行有关的配合,以及一些沟通,通过不断的沟通,保证工程的公平、公正和合理。如果一方责任人没有进行到有关的责任,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当事人应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处理好三方的利益关系,保证合同的顺利进行。

2.4规范争端解决方式

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虽然各方的权利和有关责任都进行了一定的确定,但是由于各方理解程度的不同,还会造成在工程的处理过程中,当涉及到经济问题时,会发生一些争端。如果发生一些争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协调、调节和沟通。首先需要根据有关合同的规定,正确理解合同中规定的有关内容,查明争端原因,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有关工程的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合同的规定标准和更加规范,降低损失,保证最大的经济利润。

2.5加强管理和制定一定的违约责任

对于合同中的条款,应该加强管理,确保管理职责,总分结合,职责明晰,形成合同档案管理机构,保证各个单位都要尽职尽责,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时,由于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投资和质量控制,所以在监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相应的工作。同时,为了加大工程合同的作用,对于制定的一些条例,为了加强管理制度,还可以适度的增加一些违约责任。从不同方面增强合同的作用,保证制定的合同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功能。因为制定的合同就是在保证双方公平的条件下制定的,所以对于工程双方违约责任也一定要保持公平原则,根据工程项目违约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惩罚力度,违约严重的可以进行刑事责任。通过对合同的加强管理,可以使得合同制度更加完善,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一些惩罚措施,可以使得施工人员的意识提高,加强了工作中的责任,工程人员也有了一定的动力和参考模板,保证了合同的最大效果,使得工程更加规范化。

3合同合约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的核心工程,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过程都要根据合同管理的模板进行一定的参考。工程合同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讲究方法、策论以及相应的管理技巧。因此,要加强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重视,对于合同的加强管理,要深刻了解其处于的地位。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可以不断的增强工程项目的质量。通过合同的制定,合作双方达到了一致,在保证双方都公平的条件下,可以对整个工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加强了有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相关性知识性了解,在无形中,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对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明确双方的责任,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条件下,可以根据相关合同将责任追究到个人,不会造成另一方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部分工程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都促使了合同各方要自觉履行有关的责任,维护市场秩序,降低工程市场的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制度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健全。因此,有关工程项目合同一定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严格履行工程合同中的有关规定、责任和义务。公平、公正的处理一些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才可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

作者:冯建梁 单位:杭州中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合同管理强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做法[J].中国档案,2015(9):50~51.

篇2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也随之发生自由承包或流转以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基础和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一种合法、合情的档案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及策略要点。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除了科学、合法的管理制度以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防止土地承包档案损毁和丢失。对档案管理不善和违规反纪行为要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档案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09).

[2]房山区经管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之一:房山区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N].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2-01.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是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签订,在指定的工程建设项目上明确上方的利益关系和义务责任的一种协议。相对应的合同管理就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部门,以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采取的相对应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用于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建设单位存在合同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简单地将合同管理理解为是一个文档性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并没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合同结算疏于控制,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也不是十分健全。没有严格地遵循合同管理程序,忽视对于合同管理的审查工作,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

(二)合同文本存在缺陷

就现今施工合同的文本来看,合同文本本身还不够成熟,很多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文本都有许多缺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合同责任的划分不够清晰,对于合同事件各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没有具体全面的规定,描述不清楚。还有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除此之外,一部分施工合同文本中,没有明确工程保险责任,没有具体的索赔计算原则。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施工企业,对于索赔工作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所以,在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时,一定要增加相适应的索赔条款,为后续的索赔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合同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业务出现,由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从事,要求合同管理的从事人员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通晓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目前,我国的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即使有相关的从业者,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甚至有的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直接由相关的工作人员。所以,当出现合同纠纷时,法律支援很难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国内的行业规定了如指掌,还要掌握一定的的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二、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一是要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处的监督职能,各个职能部门要定期将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每周将工作计划报送到合同管理处,方便合同管理处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二是要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要求合同管理人对其他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阐明合同的主要内容,使得每一个工作小组明确自身的责任,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对于合同中规定的相关的责任事件分配到各个工作小组,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共同进行合同管理。

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当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的变更时,合同也要做相应的更改,比如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等出现变更时,必须对工程成本进行全新的核算,重新估计工程的进度,通过合同双方的谈判对合同进行补充。

(二)规范建筑施工合同文本

目前,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主要是针对发包方制定的,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不仅如此,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再加之管理的不规范,工程建筑队伍于和建设规模之间的协调性越来越差,在建筑工程承包活动中,业主越来越明显地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往往会提出一些极为苛刻的要求,行业中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加强建筑市场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国家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风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的方式对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筛选,对于已经入职的从业人员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办法,坚持使用最为优秀的人才。重视在职培训的开展,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当前的市场状况,组织在岗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平培训,不断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扩展,对当前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在企业中推行深造制度,定期的筛选优秀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到相关的高校进行深造。

总结:合同管理是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儿童哮喘;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37-03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基层医师对儿童哮喘管理和治疗不规范,哮喘整体控制水平不高,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武鸣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15例,其中男87例、女28例,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标准[1]。调查对象条件:①年龄≥4岁;②患儿及父母愿意配合调查及语言表达清晰者;③排除肺结核、心脏疾病、气管异物、气道外压迫等可表现为喘憋的疾病;④无合并内分泌、心、肝、肾等严重疾病。115例调查对象中哮喘完全控制8例、哮喘部分控制或未控制107例,本研究选其中105例哮喘部分控制或未控制的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男83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4岁1个月,最大者9

基金项目:武鸣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100213)。

作者简介:李锦雁(1966-),女,广西横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岁。随访过程剔除掉2例患儿,剔除标准:①随访时间不足6个月;②随访期间口服或肌注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

2.方法①资料收集:收集115例哮喘患儿既往哮喘发作的情况、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情况、哮喘控制水平等资料。②填写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7个项目的总分为27,≤19分为哮喘未控制;≥23分为哮喘完全控制;20~22分为哮喘部分控制。首先由医生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问卷中每句话的含义,然后请患儿和家长分别回答各自的问题,将每个问题的分数加起来,得出该患儿的总分。 ③规范化管理:对干预对象105例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相关知识的教育,示范教会患儿及家长使用面罩式筒式吸舒(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辅助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1~3个月复诊1次,检查患儿的吸入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哮喘控制水平。④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患儿规范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00 μg /揿,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布地奈德气雾剂开始剂量200 μg/d,分早晚各1揿,均采用面罩式筒式吸舒辅助吸入,将BUD喷雾到储雾罐,患儿深长吸气后屏气4~5 s左右再缓慢的呼气,重复6次,时间约30 s。⑤哮喘发作时临时吸入适量沙丁胺醇气雾剂(100 μg/揿,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⑥药物调整:如果布地奈德剂量200 μg/d哮喘未控制或部分控制,考虑增加布地奈德剂量,但首先审核用药技术、依从性,以及是否接触危险因子。如果哮喘完全控制3个月以上,逐步减少布地奈德剂量。⑦复查CACT:每3个月收集患儿哮喘发作情况,填写CACT量表,得出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CACT评分。⑧患儿用药依从程度采用依从性指数(CI)作为判断依从性参数,即已服药量/处方所开药量×100%,CI愈大,表示依从性愈高[2],CI≥75%为用药依从性高,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表1 推广前后用药依从性的比较[n(%)]组别n依从性高依从性低推广前364(11.11)32(88.89)推广后10581(77.14)24(22.86)注:χ2= 48.82,P

2.推广前后小儿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推广前(P

表2推广前后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组别n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推广前1158(6.96)19(16.52)88(76.52)推广后10569(65.71)33(31.43)3(2.86)注:u=11.28,P

3.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服药依从性高的患儿,其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依从性低者(P

表3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组别n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或未控制用药依从性高8164(49.01)17(20.99)用药依从性低245(20.83)19(79.17)注:χ2= 27.81,P

本研究发现,基层医生哮喘防治专业知识缺乏,哮喘患儿未能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和治疗,造成大多数患儿不使用ICS或用药依从性差。有研究表明[8,9],基层医生对哮喘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医生不能正确理解哮喘的本质以及哮喘最基本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哮喘防治基本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基层医生哮喘防治专业知识欠缺影响了哮喘整体控制水平。本研究针对存在问题,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为依据,对儿科医师进行哮喘专业知识系统培训,有针对性地培训哮喘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方案、吸入药物及吸入装置演示等。儿科医师在初诊时就向病人详细讲解哮喘治疗的全过程,侧重宣教哮喘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ICS的安全性等。对患儿进行系统管理和治疗,定期电话随访,未能按时复诊者提醒其及时复诊。设计哮喘日记格式,指导患儿和家长记录哮喘日记,促进患儿和家长主动参与哮喘的管理和治疗。

本研究对105例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随访6个月,患儿用药依从程度高者从原来11.11%提高到77.14%,哮喘完全控制率从原来6.96%提高到65.71%。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大大提高哮喘患儿用药依从性和哮喘整体控制水平。本组研究表明,用药依从程度高者哮喘完全控制率高于用药依从程度低者。用药依从程度与哮喘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医师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程度。

ICS是哮喘治疗的最有效药物,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哮喘患者[3,10],大部分轻度儿童哮喘,采用低剂量ICS(100~200 μg/d的布地奈德或相当剂量的其他ICS)即可产生明显的临床疗效,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推荐起始剂量。GINA推荐的哮喘长期药物治疗方案复杂,基层医生难以正确掌握应用。本研究采用布地奈德初始剂量200 μg/d,经过不断评估、监测,调整至适当的布地奈德剂量,随访6个月,哮喘完全控制率为65.71%,此方案简易有效,基层医生易于掌握及应用,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要达到哮喘控制目标,还需对疾病控制度进行评估。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监测是评估哮喘控制最为理想和客观的肺功能指标,但肺功能仪测定费用比较高,基层医院尚未能普及。本研究使用CACT进行哮喘控制度的评估,家长和患儿容易掌握并乐于参与评估。CACT评分与哮喘患儿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有较好的相关性[11]。CACT适用于4~1l岁儿童的哮喘评估,评分越低,提示哮喘控制程度越差,可用于指导哮喘治疗药物的调整[10]。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2,13],CACT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有效的哮喘管理工具,方法简易,易被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掌握,是一个低成本的评估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哮喘患儿长期管理和治疗主要由基层医生负责实施,探索适合基层医院的廉价、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方法,是保证基层落实哮喘长期规范管理和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徐淑云,魏伟.临床药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

[3]洪建国.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781280.

[4]梁萍,楼芳,覃世文,等.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19721.

[5]侯伟,刘海燕,李静,等.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调查——西安地区单中心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3):288290.

[6]林江涛,何权瀛,姚婉贞,等.北京市城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控制现状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7):494497.

[7]赵京.儿童哮喘分级治疗管理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0):721723.

[8]王苹莉,张根生,黄华琼,等.杭州市社区医生支气管哮喘知识及管理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70273.

[9]唐丽安,陈一强,王珊梅.广西各级医院呼吸专科医生哮喘知识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3):484486.

[10]洪建国.不断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21723.

[11]李博,刘恩梅,任洛,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4):292295.

[12]吴谨准,杨运刚,张健民,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4):256259.

[13]范飞.儿童哮喘病情评估的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1):7478.

篇5

关键词:新形势;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实践

目前,经济市场劳动力管理趋于完善化,这使得劳动力的流动与市场供求关系相符。对企业发展来说,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用工管理进行整合,才是确保其发展的关键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下。

一、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实践证明,劳动用工规范化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企业来说,首要问题是明确用工管理规范化的相关概念和流程。劳动用工规范化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基础,将用工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内容,并对其制度进行了完善。根据不同企业用工性质和群体素质的需求,建立不同级别的审批制度和用工规范,并采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管理者应注意企业规模的控制,根据企业规模需求将企业用工人员进行不同的岗位分类,实施动态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总之,企业在用工管理上应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员工绩效与其工作岗位相结合。劳动用工管理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企业应注重其系统性的管理,建立具体的管理的制度。如何将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劳动人员结构调整相结合成为现代企业应考虑的问题。目前,企业在岗位管理中多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但这一方式的应用在一些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中并不明显。因此,在了解企业用工管理概念和意义的同时,有必要对其实施方式进行分析。

二、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难点和问题

1.落后的管理方式

就目前企业用工情况而言,劳务用工管理多以身份管理为主,岗位管理的作用发挥并不明显。这一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用工方式开始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对其岗位、薪资以及编制等问题进行区分,繁杂的工作程序给管理人员带来困难。而管理方式落后进一步造成了劳务用工管理效率低下,一些员工在定性上存在问题,其所带来的后果包括提高企业用工成本,造成用工管理的不规范。

2.管理基础薄弱,临时用工管理难度大

一些企业在理念上存在滞后性。这使得企业发展中很少强调企业劳务管理,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效率低下。薄弱的管理基础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和作用发挥来说具有消极的作用。各行各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合同管理、用工管理却依然显得混乱,如何实现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大难题。尤其是在临时用工方面,不能及时出台临时用工规范,企业阶段性临时用工大,这对企业的规范性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在对临时用工的薪资制定上无法满足国家法律标准,造成法律维权现象较多,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部分规定与劳动法不符

企业在实施规范化用工管理时,虽要尊重法律,但也应具有自身的决策权。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管理者的规定与劳动法存在不符。这与企业过分重视利益获得有直接关系。管理者综合能力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其对形势下劳动用工规范进行正确的了解并且出台必要的解决策略。

三、新形势下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实践

1.重视劳动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法律是企业劳务用工规范化的前提。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合同建立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在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均应得到明确,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员工需求为其提供保险制度。另外,企业还应在合同中规定福利制度和用工奖惩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其高效性。

2.关注员工维权

我国劳动法对员工在既定时间内的既得利益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不能完全实施这一制度。事实上,这种做法增加了劳动纠纷,对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多元化经济发展下,企业劳动关系逐渐复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为处理这一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其自身发展状况和员工需求,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免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当然,企业还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对劳务工资进行制定,并确保其合理性。

3.劳动定员管理科学化

劳动定员管理在企业劳务用工全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是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基础,其具体工作内容为员工日常工作编制、管理以及企业法执行。其中,员工管理要求企业从生产实际出发,实施定员管理,对岗位员工需求数量进行正确评估,并且根据岗位性质选择不同的员工。使员工管理合理化,降低劳务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4.巧妙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在企业用工管理中,劳务风险大量存在。为规避劳务风险。应避免主动接触合同,对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员工一定要收集其无法胜任的原因。当然,在劳动合同的制定上,要综合考虑其再培训等问题。对合同到期的员工及时终止合同,以便于降低企业由于违约等原因带来的经济支出。需要继续签订合同的员工,企业要按照法律规定来对其做出处理。总之,企业应重视用工管理,采用合理的手段减少用工风险,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帮助企业随时化解用工矛盾。

四、总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劳动用工规范化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管理不善很容易带来劳务纠纷,为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依靠法律手段来进行员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陈圆 单位: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施工现场;管理要素;规范化管理;工程质量;企业效益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sit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improve enterprise efficiency, enhance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feasibility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its management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enterprise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有制度,有章程的统一化管理,使其管理标准化。即将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计划管理及质量管理等要素统一起来,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以控制工程的支出以增加施工企业的收益。

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实现工程建设目标、遵循相关技术标准是其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基础,尽量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工程造价更对其生存发展有显著地推动作用。确保施工企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不断改善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项目现场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和谐发展、提高企业收益。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加强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有两大重要推动作用,一是推动文明施工和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以及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为企业节省支出增加收益有推动作用。此外,延误工期或赶工都能够影响到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因素。建筑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可以把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计划和预结算等管理要素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各环节的现场问题,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要素的规范化管理

2.1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凭证。工程合同的履行要求施工进度具有科学合理性、相对完整性。进度计划通过以下几点来协调各方面关系,从而坚持工程综合平衡,保证工程连续施工。

(1)通过合理地控制施工进度、质量和经费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是整个施工项目达到最优效益;

(2)通过对施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根据其偏差情况,及时地调整施工进度并完善施工进度计划,坚持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化管理;

(3)施工进度应该使时间、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得到全面的,合理的利用与配置;

(4)通过组织、协调、或调整等方法调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使各个施工阶段达到最优目标,最终实现总工程目标的有效控制和完成;

(5)及时关注气候环境、工程技术、物资供应等因素对施工进度实施产生的影响,并及时调整这些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以及做好调整记录。[1]

2.2 施工现场计划管理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按合同工期完成并组织验收,为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制定了施工现场计划。施工计划管理是以施工生产为主,对各项计划的制定可以专业性的平衡,监督,控制和协调。

首先,完整的项目施工管理计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将现场施工的各项管理内容融入其中,并且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地平衡和协调;其次,现场施工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在施工计划执行过程中尤为重要,在不断加强监督和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计划有效的实施;再次,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的情况,及时地作出调整,坚持对计划进行动态管理,以适应实际情况发生的变化。[2]

综上所述,施工计划对施工现场物力、人力、财力的结合起了有效促进作用,增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人材机需求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方向和依据,为工程建设按期完成提供了保障,并且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2.3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影响,甚至是给施工单位造成不可小觑的损失。所以,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要引起相当高的注意,具体如下:

(1)所有项目人员需要熟悉施工合同,并且明确合同的各项要求;

(2)项目人员需熟悉图纸和图集,掌握其中的细节性要求,积极组织图纸会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和提交解决;

(3)坚持审查施工方案中施工工艺方法和施工工序的,确保技术方法和工序的科学合理,并根据施工变化做及时的调整;

(4)对需进场的半成品、原材料,施工设备规格、技术参数、性能等严格把关,做好检查验收记录,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准进场使用;

(5)加强施工过程的巡视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注意一些建筑质量通病,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6)在工程竣工之前,项目经理部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工程的预检查,解决在最终验收之前发现的问题,保证工程最后顺利验收。[3]

3 建筑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方案

3.1制定规范化管理标准,严格执行

施工现场可结合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或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可行性的规范化管理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应汲取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广泛地征求现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确保其切实可行。此外,应要求所有现场人员严格执行,通过强化监督,促使现场人员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遵守标准中的规定,从而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保证现场进度管理,计划管理及质量管理等管理要素科学地,合理地进行。

3.2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管理

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首先确认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对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有支持和指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其次确认组织者和实施者,组织与实施至关重要,对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实施要严格把关,并且控制好整个实施过程,通过具体施工把方案落实到细处、实处。[4]

3.3实行考核评比,巩固管理成果。

为了切实实施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施工单位应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且抓好动态管理监控和考核验收。并对考核结果实行奖惩措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项作业都符合标准。真正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切实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形象,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加企业收益过程中举足轻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施工现场各要素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总之,施工企业需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组织规范化管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节省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谭国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79—80.

[2]黄桂池.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的探讨[J].广东建材,2006,(3):131—132.

篇7

关键词: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

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对企业管理分析和评价的广泛应用,关于它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术界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管理职能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作为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组织承担的各种风险,它通过科学地对组织内外部的业务活动进行确定、评估、衡量、监控,辅助组织采取经济有效的应对策略,使组织趋利避害,高效地完成预期目标。

一、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由于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各方的擅长领域不同,对规范化管理的承受能力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规范化管理转移者和规范化管理接受者通过优势互补,会出现双赢局面;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规范化管理接受方所面临的规范化管理可能没有清楚意识到,盲目地规范化管理转移可能使规范化管理显著增加。实施转移规范化管理策略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规范化管理转移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投资;二是争取双赢或多赢局面,尽可能地让每一个规范化管理承担者都能获得相应的一定的收益,分到一杯羹;三是对于具体的规范化管理,遵循哪个实力最强、规范化管理经验最丰富、规范化管理能力最强就转移给哪个,也可以通过工程发包和分包、工程的保险与担保来实现。

1.企业形象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包括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决策、计划、促销、谈判、报价、投标、签约、发运、结算、服务等各项对外活动,在依法经营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2.人的行为规范化管理主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心情舒畅,发挥创造性。包括组织、结构、定编、定员、定额、文化、专业、品德、责任纪律、操作、奖励、工资、荣誉等各项工作活动的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3.物(含能源)的流程规范化管理主要是物尽其用,减少损耗浪费,合理储备,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包括供应物资、计划、定额、选点、比价、采购、检验、入库、储备、保管、发出、回收、建账等各项物资供应的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二、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与和谐关系。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事先定义制度和操作标准,形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再以这个作业流程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工程项目活动,从而达到避开或错开不必要的风险,使损失消除或降低,比如企业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规划、监督检查制度等。

2.财务管理风险。风险转移,并不是损人不利己的风险转嫁行为,而是借用合同等手段,寻找那些完全可以化解、消化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一部分结果交付与他们承担,如何应对财务风险的权利也给予他们,财务风险责任也同时转移给它们。财务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原意承担风险的另一方来承担,并不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这种手段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有损商业道德的行为,由于参与企业各方的擅长领域不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财务风险转移者和风险接受者通过优势互补,会出现双赢局面;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财务风险接受方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没有清楚意识到,盲目地财务风险转移可能使风险显著增加。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随着企业文化建设和运维工作的深入,其业务需求不断变化,企业业务与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对企业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重要的支撑,就需要不断的规范运维管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标准规范化需要长期的改进和磨合,只有保持持续的改进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管理机构(人员)、技术与服务标准、管理制度。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风险管理机制;成本可控性管理机制;外包商的评价考核机制;外包商的退出机制;外包商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外包商的资格准入制度;外包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机制;重大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外包管理监督机制等。

三、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1.质量管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反映的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化来实现其质量的要求。我们通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健全程度两个方面来分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企业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它在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企业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健全程度较高。

2.建立和培育一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必须有一支政治好、能力强、精力旺的人才队伍为支撑。在规模企业组建之初,企业经营者选好人、用好人至关重要。

3.运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搞好企业发展计划和规划。“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初组建的规模企业计划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某些成功运作的规模企业承包经验,同时,更要开展本地实际情况调研,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结构、经营状况、客户的需要和感受,了解每个经营环节状况,通过深入而细致的调研,作出对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当前和今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制订企业短期调整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让初组建规模企业有清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传庆:浅谈加强子公司财务规范化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9.12:115-120.

篇8

【关键词】 快递服务; 代收货款;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71-03

快递代收货款服务,即快递企业接受委托,在投递快件的同时,向收件人收取货款的业务。区别于一般的快递服务,快递代收货款服务增加了对货款的代收、货款在快递组织内部财务部门间的流转以及货款返还等工作环节。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的显著特点是其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身,即“三流合一”,被认定为快递业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增值业务。因此,对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确保货款安全,维护寄件人利益,促进该项业务常态化发展。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业务不断扩大,代收货款业务每年市场容量增长约200%,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发生了诸如2008年,晋物流失踪卷走400万元货款;2009年5月,六六通公司老板卷款400多万元消失,拖欠员工工资和水电费;2010 年1月DDS倒闭,其为客户代收的千万元货款无法偿还等重大代收货款安全事件。此外,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2年,全国关于代收货款的申诉达1 535件,比2011年增加124.4%,返款时限慢、货不对板等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

(二)问题分析

近几年出现的快递企业倒闭或卷款潜逃现象,暴露出快递代收货款业务隐藏的巨大风险。究其根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问题

当前,快递企业从事代收货款业务尚无明确门槛,很多代收货款业务开展凭借的是快递企业自身的信誉,而无须抵押或担保。但不论卖货方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也不论是否签订服务合同,当其向快递企业索要货款时,信誉一般的快递企业经常不会按时返还货款。

2.人员问题

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代收货款管理系统。快递业务员携带大量现金行走于不同的快递点,具有一定风险,同时也存在携款潜逃的可能性。另外,快递企业一般未设立代收货款转款专用账户,财务会计人员未树立针对代收货款收款、付款的专业意识,容易造成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3.挪款问题

当前,代收货款平均返款日期为一周,而事实上货款只要一两天就可返款,由于资金流量比较大,快递企业只要挪用几天时间,就可把代收货款作为其他用途,缓解资金紧张局面,而且这种挪款行为不宜被察觉。更有卖方基于对快递企业的信任,存在长达一两个月不主动去领款的现象,为快递企业挪款提供了便利。

4.卷款问题

由于快递企业及其加盟网点诚信度不高,而卖方对其又不是特别了解,当这些快递企业经营不善时,趁卖方不注意或是借助返款空隙期把卖方的货款卷跑,出现“蒸发”事件,使得卖方无法查找追缴所骗货款。

5.监管问题

目前,只有国家邮政局颁布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五款提及“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全国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快递代收货款服务规范》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引导快递企业经营代收货款业务。其他主管部门对于这项业务的监管一直处于真空状态。

二、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标准化方法被认为是规范化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标准化工作原理为规范管理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

传统标准化原理要求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要保障代收货款业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安全,就要对有关要素、环节制定标准并予以实施。综合标准化原理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以对象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来开展标准化工作。按照此理论,应当将快递代收货款业务各要素、环节看作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从代收货款业务整体的安全性、规范性、秩序性角度出发,制定实施标准。服务标准化原理主要依据服务行为的同时性、瞬间性、非储存性等特性,围绕服务要素,制定并实施服务标准,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

笔者依据标准化原理,初步搭建起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规范化管理模式(见图1),其规范化工作将以代收货款业务为主线,依据其“三流合一”的特性,通过对快递企业与快递业务员从业资质、信息管理、服务合同、财务管理、服务环节等方面制定管理标准并予以实施。

三、管理指标确定

(一)从业资质

与一般快递服务相比,快递代收货款业务对快件、代收货款信息、货款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在满足快递企业从业资质一般性高要求的基础上,应当分别从许可证、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要求、信息管理系统、资金监管等方面对从事代收货款业务快递企业的从业资质作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把好快递代收货款业务入门关。

(二)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业务特点,代收货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分别就信息查询、内部资金监管和预警、账目核对、货款结算等功能性要求,以及代收货款、保价信息、收派员信息、会计操作信息、货款结转信息等信息记录作出针对性要求,以提升代收货款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实效性,提高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信息化水平。

(三)服务合同

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的服务合同包括快递运单以及快递企业与寄件人(商家)签订的合同/协议两种形式。在快递运单方面,应当要求快递企业对“代收货款”的字体、字号作出有提示效用的特殊处理。对于快递企业与寄件人(商家)签订的合同/协议,应当要求对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的关键服务内容,如银行账户、返款时限等进行约定。

(四)资金管理

资金账户、资金流转、会计与出纳职业操守、安全保障等均是资金管理的关键点。对资金账户的管理应当遵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金的使用则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关于资金回笼、拨款方式、保证金、会计与出纳、收派员、寄件人(商家)的遴选等要求应当在充分研究行业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快递代收货款业务自身特点进行设立。

(五)服务环节

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的服务环节与一般快递服务环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服务的起始端多了一个合同签订、内部处理环节增加资金流转以及在服务的末端增加了返款等环节。

在合同签订环节,应当要求快递企业总部审核不具有法人资质的快递企业分支与加盟机构签订的合同。这样可以从寄件人(商家)的角度,保证代收货款服务的安全,也能够加强对分公司和加盟企业的业务监管。在收寄环节,应当考虑到对自建仓库或共建仓库等收寄形式的规定;在验视环节,应当对验视的内容作更加具体的规定,突出逐件验视及内件与运单标注一致性的要求;在封装部分应当对贵重物品与非贵重物品作出区别性要求,突出对贵重代收货款物品的安全保护;在运单填写部分应当关注快递运单的使用与货款金额填写;在信息上传环节应当关注货款信息核对与上传等相关要求。在内部处理环节,结合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特点,应对会计与出纳的对账、转账操作等提出要求,并要求对贵重物品应当在监控状态下专区分拣,同时在封发和运输部分可增加对贵重与非贵重物品的特殊处理要求等。投递环节是快递代收货款业务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当主要从投递次数与方式、信息核对、快件签收、货款/快件的回收、异常件处理、查询等方面进行规定。要对货款金额信息核对、货款收取、退货与退款等方面作出细致规定。

返款环节是快递代收货款业务的又一关键性环节。应当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从信息核对、返款时限、账户、返款方式、与寄件人(商家)核对、拨款等方面作出规定。按照服务合同约定,及时、安全返还代收货款是快递企业的义务,也是快递企业赢得快递代收货款业务市场的“利刃”。因此,通过对返款环节的规定,督促快递企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保障寄件人(商家)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快递服务 第1部分:基本术语[S].GB/T27917.1

-2011

[2] 王俊峰.试论代收货款业务发展的策略[J].邮政研究,2010(14).

[3] 徐金玲.探析快递公司代收货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1(10).

[4] 标准起草工作组.《快递代收货款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S].

[5]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三版)[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篇9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要素有5个:公开,目标,界定缺陷,测量缺陷,奖励。所谓公开,即每个职工都要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公开做出自己对致力于无缺陷工作的承诺。所谓目标,即公司为每项工作和个人确定现实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在界定缺陷时,考虑到每个公司情况以及每项定货要求不同,对缺陷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西屋公司界定的缺陷有12个:

(1)没有按照计划工作;(2)在送货之前重复性工作;(3)从事了本来完全可以减少费用的工作;(4)低于用户或公司质量标准的工作;(5)高于用户已经确定为合理实用的质量标准的工作;(6)没有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7)没有事先具体计划、指导工人实行这些具体计划,并且没有事先采取必要的纠错行动;(8)没有有效管理成本;(9)从事了虽然能被接受但以某种方式导致其他高成本或延误送货结果的工作;(10)设立比实际报价要高的预计成本项目;(11)对预计成本项目的忽略;(12)没有满足预算要求。

测量缺陷也有各种方式。有的通过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缺陷数量。西屋公司的无缺陷测量公式为:绩效=100-有缺陷项目数/无缺陷项目数×100。如果有缺陷项目数等于无缺陷项目数,绩效值为零;如果有缺陷项目数多于或小于无缺陷项目数,绩效值就为负或为正。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来自日本企业管理实践,20世纪80年代大力引入我国。日本企业结合科学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理论,提出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即将产品的质量缺陷消灭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这样最终产品必然是符合质量要求的。为了做到这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质量控制点,每个环节的操作员工都是质量控制人员。为了保障每个质量控制点不出废品,每个质量控制点都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客观检测手段。按照这种控制要求操作,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检测都是合格产品。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从工商业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在用企业精神、市场原则改革政府组织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经验也开始推广到公共管理领域,国外许多公共机构如医院、学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也开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我国,2000年9月深圳市国税局蛇口分局通过了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河北省地税局也开始学习深圳的经验,在基层机构进行ISO9001体系试点建设。

综合起来,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程序性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应当说,在政府组织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组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规范化管理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或自律。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显著特质,诚如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所说:“第一,政府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政府行动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的形式多种多样,法律和社会舆论是对政府的外在约束,或政府他律,而规范化管理则是政府的自身约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消除政府失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工商组织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机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向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规范化管理应运而生。在80年代,我国曾经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过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比起规范化管理有许多不足。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终极结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弊端,而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能够促使政府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规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组织的特性。

政府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办事。所谓规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是程序。简言之,政府按程序办事,就是规范化管理。政府组织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运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程序办事,主观随意性、长官意志以及以职谋私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的还发生犯罪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大量减少这种不规范行为和犯罪行为,最终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与效率。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质量。应当将这个目的作为统帅政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以致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消极面,搞形式主义。

规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和强化考核标准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度建立的依据是法规和惯例。法规比较明确,也容易执行。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与现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条文相冲突。而惯例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且从行为结果上看具有利弊双重性特点。过去在没有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时候,实际工作也按照许多工作惯例来运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规范化管理应力求将惯例趋利避害,将好的惯例转化成制度安排,将不好的惯例通过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为此就需要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机构。首先,标准应是指标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标准起着导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来设计一套标准体系。ISO9000引入公共组织,就是一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还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立其他标准化体系。其后,对运行情况需要有外在的独立机构对政府组织进行考核。政府同级组织或上下级组织之间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较难以做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难点及解决

全面推行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这与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和承担功能有关。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与工商组织有许多不同,这直接影响政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的设立。政府的行为绩效应当不同于工商组织绩效,不能以政府机构取得的收益当作考核标准,或政府基层组织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而应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说,由于政府面对的社会经济事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走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实事求是地说,政府规范化管理不是万能的。

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为合法与合理悖论问题。要么政府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办结果导致不合理行为的发生;要么政府行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为了便利服务对象的需求,省去繁琐的办事程序,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到底以哪种标尺来规范政府行为,没有统一意见,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是依据现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如火车站内厕所收费;以改革精神来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如对娱乐、休闲场所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工作讲求实际效率和办事遵从程序形式的矛盾。应当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将效率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虑,特殊情况时时出现,需要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规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说,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规范化管理中也要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留出空间。21世纪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这种理念的传播,使得许多具有创新特性的工商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以及创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作为侧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组织,当然不可能照搬这种弹性工作制,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组织也会遇到如何处理效率与形式的矛盾,为此,需要上级关注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做法,及时地将一些不符合惯例或已有规定的做法纳入到制度创新中。不能忘记,规范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政府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建立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检验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关条件的具备和落实。毕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较繁琐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许多政府机构还不具备制定这三类文件的条件。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将政府组织机构分成四种类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生产型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工艺型机构;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应付型机构。显然,只有生产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组织才具备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我国,窗口服务性的政府机构可以参照服务业的ISO9000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和调控性的政府机构主要围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细化制度,责任量化到人。政府组织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实。实际部门的经验比较看重领导的重视,以及抓落实就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实际上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实的作用。为了将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对政府组织的管理绩效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和不具体,今后这应是政府组织理论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3.尽快建立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对政府组织行为是否规范,从根本上讲不能由政府组织自身说了算,而应当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受益方社会各界来评价。目前我国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及其考评主要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努力,这是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值得高度评价。但是从长远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约束应当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会他律。实现社会他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

4.强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规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由于与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有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将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相关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这样从外部增加了一条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检查渠道。实际上,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让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规范化管理制定规定,会更加有利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与管理素质。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管理素质对完成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管理的自觉性。

6.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政府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的需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规范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电子政府可以满足政府改革的多种目的和要求。因此,把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构成要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电子政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D.S.皮尤.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CarHeyel.TheEncyclopediaOfManagement[M].VanNostrandErinholdCompany,New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1982.

篇10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F71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47-1

最近几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良好的发展,为农村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然而,其中还存有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缺乏相应的机制与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常的发展。如何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面了解自身状况的基础之上,构建一套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 做好计划方案,有效运用资源

1.1设定方案的注意要点

做好相关的设计方案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想保证计划方案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首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设计;其次是为完成农作物在播种前、生长阶段以及成熟收成时期的作业任务,就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把相关机械操作应用到农田中,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继而提高了的农民的收入;再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具备保质保量、一定的经济负担,根据农机的性能,妥善安排作业强度;最后要按照农民的相关标准,采取设立作业合同的方法。

1.2设定方案的措施

根据计划方案应用时间,可有长期方案与短期方案。让二者有效整合,紧密联系,就形成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方案机制。在设定方案的时候,在综合其影响因素如作物种类、耕地范围、播种方法、经营模式、机械化程度等方面的基础上,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数量、机械型号、经济剩余等情况,制定长期方案,如年度方案、五年作业方案。

2 加强机务方面规范化管理

2.1农机使用

2.1.1农机进行农田作业的时候,其运作要与相关技术相符,禁止不按操作规章进行机械运作,设置作业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农机能够按时完成其规定的工作量。

2.2.2对最近采购和维修过的农机,要根据操作规章开展试运转的测试,并记录技术档案信息,在检测技术状态良好之后,才能用于生产。

2.2.3根据农机作业方案,在农机作业之前划分作业区域,设置好作业路线,并对作业人员开展有关的培训。

2.2.4按照实际情况,有效编制农机,合理分组,体现较高的作业效率。要保证农机没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其各项指标都能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

2.2农机维修

2.2.1农机合作社要设立农机技术维修保养管理制度,根据农机各项参数确定其保养周期,达到技术保养的要求,让待用的农机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2.2.2维修农机时,尽量做到不泄油、不滴水、不跑气、不漏电,对一些残渣进行清理,密封好柴油箱口、汽油箱口等,确保其性能完好。

2.2.3要做到农机的定期修理工作,要保持其能够灵活地进行操作、运转、升降,防止其松动、变形、生锈、钝刀等。

2.2.4设置油料仓库、配件仓库和农机存放仓库,配有保养室,并保持干燥整洁,设有相应的防火、防潮设施。

3加强财务方面规范化管理

3.1财务预算管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财务预算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按照生产目标,确保在达到农业生产对资源的要求量的同时,考察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财务预算的设计方案,要根据设计预算的规定,把去年的工作量作为前提,设置今年的定额标准,再设置作业成本预算。

3.2成本管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成本管理是为了激发合作社成员的热情,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对正常生产各流程进行有效管理,达到用较低的耗费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先是完成成本管理的安排工作,例如设定开支范围、树立成本核算的目标等;二是设立成本核算任务,如油料支出、维修支出、工作人员出勤率等,最终降低了作业的成本费用。

4 加强劳动方面管理规范化管理

农机专用合作社作为用农机进行生产的单位组织,应该设定劳动部门,调解好劳动分工和协作,有助于建设正常的生产秩序,使其有预算地进行生产、不断增加劳动效率和管理水准。

5 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要想构建一套有效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先做好设计规划方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加强农机专用合作社机务、财务、劳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其规范化,科学合理地对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青云,陈晓青.浅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南方农机,2012(5).

[2]蒋秋新.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之探讨[J].中国农机监理,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