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4 08:2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合同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合同管理

篇1

【关键词】合同;义务;权利

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是我国建筑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承发包双方实现市场交易的重要方式和依据,是提高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法律保障和重要工具。

一、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任何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可以说,离开合同,就没有工程质量,也没有对进度与费用的管理,更谈不上采购、人力资源、沟通、范围、风险及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合同。对市场来说,建设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建筑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建筑企业的诚信,提升建筑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建筑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建筑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合同始终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2)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可以合理分摊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3)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与纠纷。而调解处理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作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所以,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

二、国内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滞后,合同观念淡薄。工程承包合同制在西方已经推行了100多年,在我国则是近20年的事。受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的法制意识与合同意识比较淡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在:(1)对合同与合同法律关系缺乏认识。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了不少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其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2)部分合同缺失公正。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定,大多强调对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买方市场培育了业主的“上帝”地位,客观的不平等地位,使业主方成为合同的主要违约方。(3)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订立合法有效的合同,文字应当准确明晰,才能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切忌不准确、笼统、含糊,这样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合同还必须全面完整,切忌有缺陷、有漏洞。(4)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加强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持。《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项目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5)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由于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文件中固有的错、撞、碰、漏,工程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更重要是为了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

2.合同管理制度滞后。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3.合同管理人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缺乏。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三、解决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建设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可以从下述3方面着手:(1)人员选择。建设项目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部门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2)专业培训。可根据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进行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3)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途径,可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2.建立和健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法规以及实际情况,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合同管理制度中。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3.严把建筑承包资质管理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4.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这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参考文献

[1]朱建元.工程招标投标案例评价及法律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筹建项目工程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筹建项目要经过相关项目部门的设立、项目可行性的研究、项目概算,再到筹建资产交付,要经过许多环节,而每一个筹建项目环节都要做到规范,才能够保障筹建项目顺利投入生产。

筹建期间最早展开财务管理业务是筹建期间的合同管理,合同就是指处于平等法律地位的主体之间所签订的、关于成立、变更以及终止某项权利或义务关系的协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的生产及交易的开展都离不开合同,从这一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可以称之为合同经济,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筹建项目期间与许多客户签订各种不同筹建合同,就是让客户履行合同义务进而实现企业顺利将筹建项目建设完工目的。筹建合同应加强财务监管,为筹建期间财务核算提供真实和准确的数据,对筹建时期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筹建合同管理是筹建期间具体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实现财务工作对筹建期间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管理,因此筹建期间财务人员要与筹建工程建设人员及时沟通,参与筹建合同的管理维护,让财务人员了解筹建期间的合同签订知情权,发挥财务人员在筹建期间管理中的监督作用。筹建期间合同精细化管理是筹建期间财务管理重中之重。

一、筹建合同与筹建项目概算管理

筹建项目概算是项目设计人员根据项目初步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编制方法、依据项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核定投资额或指标费用标准, 按规定的编制程序、确定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的一种工程概算,对于筹建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投产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筹建项目概算一经相关部门审核或备案批准后,筹建项目总概算金额就是该筹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任意突破项目投总概算,如有突破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或备案。因此,筹建项目概算是制定筹建项目投资目标与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筹建项目财务决算报告主要是通过竣工决算与设计概算的对比来进行评价。

第一,筹建项目概算是安排筹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以及确定和制定筹建项目投资总额的依据,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主要通过筹建合同开展,每个筹建项目都要签订众多设备采购合同和土建施工合同,财务人员应依据筹建合同签订内容,建立一个筹建期期间合同大表,依据筹建项目概算内容与合同签订内容相结比,及时与筹建工程人员沟通,将各种筹建合同分类汇总和管理,将合同汇总金额与筹建项目概算投资总额进行对比,及时通报给筹建项目工程人员,控制筹建项目投资合同签订金额,避免出现超项目概算情况,如果筹建项目出现超概算情况,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情况清楚分析出超概算原因。

第二,筹建项目与土建工程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工程单位、非标准设备与安装单位、监理设计等单位签订筹建合同时,财务人员应先审核筹建合同金额是暂估价合同还是包干价合同,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和安装工程合同都要经过工程造价审计,最终确定筹建合同金额。对于需要经过工程造价审计筹建合同,财务人员更关注这类合同,造价审计后合同金额是筹建施工工程最终合同金额,筹建期间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安装合同是超概算重点区域,如出现超概算情况,财务人员应及时与筹建工程人员写出超出概算的原因。筹建期间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安装合同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合同,包干合同便于筹建合同管理,有利于财务人员判断是否出现超概算现象。

第三,财务人员应根据筹建合同的履行情况,来判断其筹建合同是否履行完,对不按合同条款履行或项目验收未通过的,财务部门有权利不予款项结算。财务人员与筹建合同来登记发票情况,筹建设备合同必须到货验收入库房后,才能办理发票入库手续,财务人员依据筹建合同签订设备名称和金额进行逐项对比,依据库房出具入库手续做账务处理,并将收到发票情况登记在筹建期间合同大表,如未按时完成筹建合同记载事项,这就会涉及到筹建合同的索赔事项,这也是筹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财务人员加强筹建合同变更索赔意识,依据筹建合同明确双方变更和索赔的职责,要积极发挥其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

第四,筹建项目概算是筹措建设项目资金的依据,依据项目概算签订筹建期间贷款合同,依据筹建期间合同大表编制筹建期间资金付款计划。筹建期间资金支付影响整个筹建项目工程进度,每个筹建合同付款都要根据筹建合同签订的付款条款来支付资金。筹建期间合同都存在预付款情况,筹建期间财务人员加强对筹建合同预付款管理,依据筹建合同签订付款条款,制定筹建期间资金支付计划,依据筹建合同签订到货情况,索要筹建合同发票,严格控制筹建合同预付款金额。

二、筹建合同与筹建项目财务决算联系

筹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在建设项目完工时编制的,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筹建项目建设时间、筹建资产形成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筹建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分。财务决算作为筹建期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筹建项目自开工建设到筹建项目竣工的经济活动有效的反映出来,还能够起到核定筹建项目总投资额目的。

第一,审查筹建项目建设签订合同是否和筹建项目有关。核对建设项目中的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设备合同是否通过招投标,筹建合同签订是否符合合同签订程序,依据筹建项目概算内容,审核筹建合同签订内容是否符合筹建项目建设需要。

第二,依据筹建期间建立筹建合同大表,审核每个筹建合同是否履行完,依据筹建合同大表做好做实物资产清理工作,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前,筹建单位要对各项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妥善保管,确保各项实物资产安全。同时,要做好筹建期间工程物资的回收,按规定处理剩余工程物资,不得任意侵占、挪用、变买筹建期间工程物资。

第三,加强筹建期间合同往来账款核对清理工作。项目筹建期间涉及的供应商客户较多,而且还涉及施工建设合同、安装合同等施工单位,在这上述合同款项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未结算工程款遗留问题。因此,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时,及时依据筹建期间合同大表核对各项债权、债务十分重要。对于筹建合同大表中应收款项应抓紧收回;对于筹建合同大表中应付款项应及时索取相关发票;对于筹建合同大表中确实无法收回和支付的应收、应付款项,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财务制度规定处理入账。对于筹建期间遗留未做的收尾工程,可根据筹建项目概算所列的投资额,在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中单独说明,以后该筹建工程完工后,按规定程序补报有关资料,并按会计准则调整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篇3

一个项目的落成需要诸多条件,其中合同规范化以及技术专业化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建筑项目更是如此,合同表明了项目建设的合法性,有效对合同进行管理,对突发事件可以做到提前准备。技术管理是建筑项目完成的根本保证,技术管理明确项目实施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对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合同以及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和应用,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合同管理以及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合同管理;技术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项目施工

国家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相应的建筑体系也不断地完善,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合同管理和技术管理,也展开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在国内建筑行业中,工程项目在合同管理以及技术管理中还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有效的进行查缺补漏,将更加有利于建筑项目的顺利完工。

1合同管理和技术在管理概述

1.1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和技术管理

合同管理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具核心内容,合同中涉及了有关项目开发商、项目承揽、项目工期、项目环节等内容,有效的对合同进行管理可以准确应对施工事件,像是延误工期处理情况、超出额定施工费用、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等。这些问题都关系着整个建筑项目是否顺利完工,所以在合同中必须进行细致化说明。如果说有效的合同管理是统筹整个项目顺利开展的,那么关系建筑项目顺利运行的关键就技术管理系统了。作为整个工程时间推进的保证技术管理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工程是否能如期保质保量的完工,这与建筑企业的成本将会直接挂钩。

1.2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合同中涵盖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工人管理、项目完工细节等在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技术则是支撑项目建成的关键,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很好的把控整个项目的进度。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相互管理,相互制约的。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的落地,需要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以及技术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再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像是安全性、规范操作、人员管理等,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而这就是最常见的合同管理和技术管理之间的衔接点。合同是确保签订双方利益的利器,技术则是提高利益的重点。良好的技术能够创造工程施工的亮点,合同则可以合理规避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两者相互作用确保企业的利益。

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2.1合同的条款不明确

合同具有法律效应,里面的每一项条款都拥有相应意义,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中,就经常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无法找到责任人的情况,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则将导致项目停运,延误工期,成本超值。解决办法:最大程度细化合同条款是合同双方保证自己权益最有效的方式。另外在签订合同时,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采用规范化的合同格式,在制定关键的成本、工期等条款内容时,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并且由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审核,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2.2合同缺乏基本执行力

制定合同是为了保证签订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双方的义务进行了约束,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单方/双方不按照合同履行职责的情况,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归根还是由于违约条款的不明确或者是责任过轻导致的。解决办法:明确违约条款细则,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项目施工进展跟进,按照合同上的条款对施工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约束。

2.3合同管理系统不完善

项目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系统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不明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经常出现一个合同问题,很多部门同时进行解决、复查情况,合同管理职责不明确。另外在职的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基础的法律常识,也会影响整个合同管理系统。解决办法:在企业内部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制度,各部门职责进行划分,引进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定期组织相关法律的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3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3.1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

技术管理的工作人员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指导、制定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建档归类内部技术资料。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管理人员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技术管理工作的进行。目前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施工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指导,或者是在岗无法给出合理安全技术方法的情况。这两者不论是谁出现,都能让建筑工程项目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没有系统的整理技术资料,则意味着在应对突发的技术问题时,技术管理人员无法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解决办法:无规矩不成方圆,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的管理制度,建设专门的管理部门,针对项目的技术管理进行系统完善的建设。对在岗人员有统一的调配,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质量。对重要的技术资料,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以防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况。另外为了激励技术管理人员,企业内部还可以进行优秀员工的评比,明确奖惩制度。

3.2技术管理重复性工作过多

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可能会出现很多次的技术管理问题,其中包含很多同类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由于技术管理没有系统的总结完善技术问题,导致每一次出现都需要从头再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内容,降低了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解决办法:首先作为企业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这一环节,明确其重要地位。对每一的技术问题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并总结,专题小组跟进并优化技术问题处理方法,同类问题归纳建档,缩短处理技术问题的时间,增强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

4总结

国家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相应的建筑体系也不断地完善,经过研究证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和技术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他们也是在市场开放前提下确保企业利益的重要内容。通过明确合同内容、最大程度细化合同条款、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以及注重技术管理总结的方式,可以解决合同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

作者:段志勇 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泰和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郑慧平.项目施工中的合同管理与技术管理[J].交通标准化,2014(04):135-137.

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合同是法律的依据。无论是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还是质量管理,都离不开合同的条款约定。在处理各个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时,合同是最有力的裁判者。所以,合同管理是统揽全局的管理,是渗透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约定。

一、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多元性

主要表现在合同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关系,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管理,而承包单位则涉及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和设备加工、以及银行、保险等众多单位,因而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体现。

(二)内容庞杂、条款多

由于每个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和建设项目受多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合同中除一般条款外,还包括特殊条款并涉及保险税收、专利等多项内容。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三)合同履约方式的连续性和履约周期长

这是由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建设项目实施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所以履约方式也表现出连续性和渐进性,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随时依据合同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管理,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

(四)合同的多变性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或合同条款的修改,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变更的管理、做好记录,作为索赔、变更或终止合同的依据。

二、我国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意识淡薄

我国的施工企业尚处于转型时期,还不能完全适应靠合同来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这种市场竞争的方式,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不设合同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管。

(二)合同管理人才缺乏

合同管理人才缺乏,无正规的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和合同索赔是高智力型的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尚未建立正规的合同管理机构,缺乏可行有效的合同管理的操作流程,不能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实施有效的动态的合同管理。

(三)合同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些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变更、中止或终止、解除及合同的监督考核全过程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有些企业合同管理滞后,未能随着产生的新问题适时更新完善。

(四)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很多单位合同签订仍然采用手工作业方式进行,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没能实现项目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三、加强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国内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和索赔尚未引起业主和承包商的高度重视,许多项目经理部对它们还比较陌生。所以,首先应加强对经理部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合同管理及索赔的宣传、培训和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合同和合同管理。合同意识是市场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工程管理意识的综合体现。

(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建筑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对《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员工能够熟悉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只有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经营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和改善企业的合同管理人才素质结构,可采用自己培养、外部聘用或与专业合同管理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式。

(三)完善合同管理机构职能

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应当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合同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经有关建设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地区性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机构,承担合同管理的登记、审查等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这些机构都具有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双重性质,在合同订立、履行以及协调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鼓励实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

合同文本示范制度,是贯彻执行《合同法》,加强合同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逐步推行合同文本示范制度,是在总结无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比较合理的、公平的、有效的解决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合同管理的的手段。这不但有助于各方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使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符合规范;另一方面便于合同管理机关加强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的作业制度。

1.合同审查制度

审查就是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格、资金、信誉、合同订立过程等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审查的机构与人员、审查的内容与方法、审查失误的责任等。审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主体是否合格,条款是否明确、全面、合法,合同是否可行,设立担保情况,登记、批准手续是否办理等。

2.档案制度

第一,合同档案应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第二,合同管理员要对已经生效的合同编号登记,逐个建立档案;第三,档案的内容包括合同文本及附件,合同签订申请表,签约谈判纪要,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交货、付款、检验等合同履行情况记录,有关票据、单证,合同纠纷处理情况卷宗等;第四,合同档案管理实行平时立卷,年终一次归档,专人保管的制度。

3.合同信息管理制度

由于工程合同在签订和履行中往来函件和资料非常多,故合同管理系统性强,必须实行档案化、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建立文档编码及检索系统,每一份合同、往来函件、会议纪要和图纸变更等文件均应进入计算机系统,并确立特定的文档编码,根据计算机设置的检索系统进行保存和调阅;其次应建立文档的收集和处理制度,有专人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各种工程信息,严格信息资料的查阅、登记、管理和保密制度,工程全部竣工后,应将全部合同及文件、包括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竣工图纸、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决算等,按照国家《档案法》及有关规定,建档保管;最后应建立行文制度、传送制度、确认制度,合同管理机构应制定标准化的行文格式,对外统一使用,相关文件和信息经过合同管理机构准许后才能对外传送。经由信息化传送方式传达的资料需由收到方以书面的或同样信息化的方式加以确认,确认结果由合同管理机构统一保管。

四、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法治时代必然实行“合同之治,契约之理”,通过合同管理提高核心能力,坚持按优良的合同办事,不断完善合同条款,善于通过合同索赔斗争,争取多赢,进一步推进项目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1. 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实用大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篇5

关键词:设计企业;合同;管理

一、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浙江省目前有交通设计院31家,其中甲级院7家。交通设计院一般都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以ISO2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贯彻落实为核心,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管理为抓手,创新精品理念,提升精品设计,强化精品管理,打造精品工程。通过调查,大部分交通设计院在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上,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要求相差较远。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合同管理程序缺陷、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的软硬件缺失、合同文本存在较多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与交通行业管理的市场机制和设计院内部合同管理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分析

1.与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设计合同不同于施工合同,没有按照FIDIC国际承包工程合同的宗旨去执行。同时,由于《合同法》是程序法,无法依据其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大量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所以《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督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现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除《刑法》内有涉及对利用合同进行犯罪的处罚规定外,对于由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违法行为,缺乏监督、处理的依据。

2.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交通设计市场是买方市场,为了获得设计合同,往往以工程项目设计委托书的形式代替设计合同,先做事后谈合同,为设计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从当前设计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现企业的经营运作还不规范,企业合同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尤其是缺乏强烈、敏锐的合同法律意识。企业往往不是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就签署巨额的工程设计项目合同。第三,在签署合同时,不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来订立相应的合同条款,往往将订立合同流于形式,对合同条款不作仔细推敲,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等不作具体明确的约定,订立的合同非常简单,内容缺乏、条款不全、责、权和利不明,为工程设计合同管理留下了经济风险隐患。

3.合同文本存在缺陷。从目前工程设计合同文本来看,很多企业签署的合同文本,其责任划分不清,缺乏对合同事件各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的具体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的全面定义和具体明确的描述。部分合同文件对履约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显失公平,如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不明确,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

三、设计企业项目合同管理应对策略

1.重视设计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体系。工程项目建设是重大的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合同是市场交易活动得以安全实现的基础保障,项目规划、启动、研究、设计、实施、验收和运营等大都是通过合同的约束或保障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花大力气建设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2.提高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意识。目前我国的设计单位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是企业内部工程合同管理水平,仍然在一个不断的上升过程中。设计企业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控制合同风险对策的研究,提高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意识,形成全员了解,重点把握,分工明晰,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3.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特征,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努力提高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协作化水平,建立可靠、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

4.加强制度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设计企业应深入研究合同管理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要求、管理控制手段、工作侧重点等问题,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可利用资源状况和实际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对将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将项目的风险管理落实到相应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班子,强化合同管理职能。

5,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设计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对《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员工能够熟悉和使用这些法律、法规。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提高设计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6.建立和完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设计工程项目合同种类多,数量大,合同背景复杂,且在履约中往来函件和资料较多,故合同管理系统性强,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则费时费力,信息传递慢,而管理不能及时到位,必将造成合同损失,尤其是时效性要求高的索赔,若不能按时提供必要的合同履约信息,将会导致索赔失效。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合同管理应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设计企业应大力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建立企业合同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

篇6

1.项目管理合同意识薄弱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不少建筑工程企业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在意识和认知上对合同管理存在着问题,合同管理的流程缺乏可执行性,使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合同管理的观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另外,从合同文本来看,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合同责任划分不清、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缺乏具体明确的描述;承包方和业利、义务不公平的情况;一部分施工合同缺少对工程保险责任、索赔计算原则的具体约定。

2.项目管理合同专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我国众多的建筑企业没有正规的管理队伍,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缺乏法律和合同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有时甚至有一般工作人员代办。长期存在操作流程与合同管理不相符的情形,对整个行业整体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建筑行业也将面临国际竞争,这对合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国内的相关规定,还要按照国际惯例、项目运作原则和法规制度办事。

3.项目管理合同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建筑工程合同项目管理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没有一套健全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难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合同签订、执行、终止不规范进行,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由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违法行为,缺乏监督、处理的依据。建筑施工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各方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出现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甚至违背合同规定,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工程正常进度和质量,给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建筑工程合同项目管理迫切需要走上法制化道路。

二、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完善策略

1.加强项目管理合同意识

建筑工程的参与方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树立合同管理观念,养成良好的合同管理习惯。建筑从业人员要提升法律意识并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意识,培养规范的执行行为。基于项目合同文本内容里工程承包中业主向承包商提出的苛刻条件、略显不平等的情况,双方应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来明确责任、权利和风险,以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另外,企业应强化索赔意识,要增加索赔条款的内容,为后续的索赔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力度。

2.培养项目管理合同专业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合同管理队伍,是企业加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拔优秀的人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其次,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和定期培训,扩充专业知识,结合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研讨当前业务热点。最后,企业应该加大人员培养力度,选派工作出色、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到有关院校深造和继续教育,研习最新前沿理论,把握建筑合同项目管理的发展脉络。通过企业和合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通晓法律知识、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的专业性人士。

3.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合同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适于业主、工程师、总承包商、分承包商等相关关系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以及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项目合同管理质量和水平。其中包括,首先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根据相关部门报送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计划,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合同履行的动态,对发生的各种状况做出决策。其次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级项目及小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阐明合同主要内容,以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合同管理。最后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若出现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重大变更事件时,必须估算该重大变更对工程成本、进度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协调签订补充协议。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依据,是促进各方主体合理履行合同和维护好各方面利益,确保建筑市场正常运行的首要前提。制定包括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最后工程交工验收全过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将纳入工程建设整个过程入法制轨道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新的更规范的法律法规,遏制建筑市场中的信用缺失、合同履约率等问题出现,规范各方行为。制定相应的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建筑市场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合同管理;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策略

引言

合同确立了相关责任人、实施目标以及明确指出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建筑施工过程漫长而烦琐,施工合同便是每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指南。合同管理的目标就是有效协调并统一参建各方行为,并对规范建筑业交易行为和推动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论文以施工企业为例,探析合同管理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强化合同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1合同管理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

1.1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一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旦合同签订,就意味着经济关系的建立。合同是工程项目的灵魂,任何经济行为的发生都要受到合同的约束。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双方维护权益的依据,双方按照签订的责任各自履行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修改或删除,如若发生上述行为不但不能享受权利,还要接受合同约定的惩罚。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合同实施环境的变化、双方对合同理解的不一致、合同本身有模糊不确定之处等原因,引起合同纠纷在所难免,进而引起的项目成本失控、项目亏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1.2合同管理是实施索赔的重要前提

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与业主方签订施工合同后,就是要及时处理好施工索赔和工程变更准备工作。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从合同的角度来控制成本是常常被忽略的地方。由于签订合同双方利益的不一致,一份成功的合同可以帮助企业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以节省成本。施工项目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牵扯到的工作复杂烦琐,由于天气、物价、违约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在与业主方签订施工合同后,要及时处理好施工索赔和工程变更准备工作。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认真研读合同,对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熟记,在合同中寻找和发现索赔存在的可能性。当项目开始实施时,每一日都应将当天的施工实际情况与合同进行对比,研究是否能够获得日期延期或者经济延期。合同是进行索赔的书面文件,也是索赔成功的必要依据。从承包方与业主方的洽谈到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最终解除都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工程合同的管理渗透在项目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也是开展索赔的前提。合同的签订是合同管理的最初阶段,合同管理的后续阶段对于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轻报价、重索赔”虽然过于片面,但是也从侧面凸显了索赔对于承包方企业的利润影响。成功的索赔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刻将合同摆放在桌面上,对工程合同咬文嚼字,规避风险,牢牢把握索赔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警惕反索赔,避免吃“哑巴亏”。

1.3合同管理是强化责任成本管理的突破口

在任何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合同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建设合同在工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工程合同确定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规定了双方的经济关系,明确了双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责任、利益和权力。签约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是“矛”与“盾”的关系。由于利益的不一致,会导致双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合同,并采取一些措施维护各自的利益,由此产生经济纠纷,引发利益矛盾。合同是一切经济行为的调和器,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了“合同”便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否则就算和监理的关系再好,只要合同上没有标明,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承包方也可以将自己的项目分包出去,此时,为了避免反索赔的发生,施工合同的条款设立要字斟句酌,每条条款都不应该存在模棱两可的解读。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降低由合同不明引发的责任成本,由此实现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利润。

2强化合同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2.1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人是一切行为的主体,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是提高工程合同管理的原动力。首先,合同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合同管理需要专人专职,必要时还需要外援的技术支撑;其次,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项目成本的控制与合同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应当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工作中;再次,提高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让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参与到整个项目合同实施中去,包括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最终解除。帮助合同管理人员深入了解项目,多多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闭门造车,最终能最大限度发挥所长,帮助帮助项目规避风险,寻找与发现索赔的可能性,降低项目成本。

2.2增强合同签订的法律意识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收计划经济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有些合同条例非常模糊,责任不清,内容过于简单和粗糙,有些只是象征性的签合同,对其包括的内容并没有多加研究,有些合同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漏洞明显,涵盖许多不符合公司利益的不平等条款。因此,首先应该从高层加强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合同管理的角度思考降低项目成本的途径,提高高层对合同管理的认识,加大对合同管理、索赔等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任何合同的签订都伴随着风险。充分做好签约准备、定期进行合同检查是查漏补缺、预防风险的唯一方法。施工合同指导着项目施工的进行,在签约之前,高层领导加强对合同的重视,聘请具有法律、估价以及经验丰富的建筑工程师进行参考和审查,做好签约的一切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完成,合同管理人员参照每天进行的项目施工情况,对比施工合同,有针对性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加强和培养项目经理部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培养经济意识,才能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施工企业要在较低的投标价的施工中如何获得利润,合同的严格管理和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是最根本的管理手段。

2.3建立健全项目合同管理组织,使项目合同管理专业化

在国外,按照合同进行索赔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我国的合同管理发展比较落后,合同签完便高枕无忧、耸之高阁,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国内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合同的管理只是一份细小的工作,不值得花人力和精力去维护,合同的管理不够专业化是合同“备受冷落”的原因。结合国外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合同管理不应该只是一份“兼职”,其需要专业人员去维护。包括为合同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对工程进行精细的预算、对经营进行充分的考量以及专业的索赔人员等等。如果本承包商能力有限,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合同管理的支持。应该注意到,加快合同管理的专业化对于工程项目的后续施工和索赔都具有积极影响。

2.4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项目合同管理系统

合同不是谁都可以签,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体系是加强合同管理的关键要素。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合同的签约、管理、审查制度不够完善,合同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甚至有些公司根本没有设立合同管理部门,不能充分利用合同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施工合同管理机构,将合同管理渗透到项目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明确部门职责,划分员工责任。

2.5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套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对合同进行管理的基础。制度规定责任与义务,是无数次理论与现实相碰撞的结果。对于承包公司来说,施工合同规定了施工的工期、质量和价格,是公司索赔的必要依据。当天气、通货膨胀、施工条件等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承包商便可以依据施工合同进行工期或经济的索赔。从合同的制定、审查到最后的归档,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人员以谨慎认真的态度去处理。建立健全合同制度是签一份好合同的基础,也是后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3结语

施工合同的管理穿插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对每个经济行为的发生起着指导作用。从工程合同管理的角度通过索赔和责任成本管理来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强化合同管理对项目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企业应从系统化的角度,建立项目合同管理组织,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全面提高索赔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煜帆.基于合同视角的施工成本管理及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2]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罗建华,谭海彦.路桥施工子项目合同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82-86.

[4]李艳.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中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6).

[5]赵长明.我国二手房地产交易价格风险的核算[J].统计与决策,2014(1):50-52.

篇8

【关键词】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作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地合同管理。在国际工程建设中,没有合同意识,则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并会使效益丧失殆尽。没有有效地合同管理,则不可能有有效地工程项目管理,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不正确认识这

些客观条件的变化,放松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就很难实现质量、效益、安全等各项工程目标。

一、总承包合同的特点

在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有着以下的特点。

(一)总承包价固定、工期固定的特点,即承包商要按合同约定的总价负责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

(二)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因素多,项目复杂性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三)业主采用总价合同,把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针对总承包商的风险极大。

二、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为避免总价合同带来的巨大风险,在合同谈判阶段,承包商可以在合同中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如下。

第一,针对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施工条件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加等不利因素,增加一笔不可预见费,并且在合同中明确,此费用不同于监理工程量或业主掌握的“暂定金额”,而应归承包商使用。

第二,可以约定当工程量超过一定比例时(类似于单价合同常用的超过总价百分数和单项的百分数),调整合同价格。

第三,尽量增列增价条件,如工程变更、调节价与索赔等条款。

第四,工期方面也要努力争取[1]。由于业主和工程师往往十分看重工期,拖期罚款额定得较高。承包商要积极争取奖励条款,也要力争约定承包商有权获得延长工期的情形,以在合同实施中争取主动。

第五,谈判力争公平合理。关键条款应对承包商更有利,包括支付、税收、保险、调价、变更、索赔、仲裁等。

国内某国际公司于2008年初在埃塞俄比亚承建的AH项目,也是如此。对业主和承包商来说,都是第一次做总包项目,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对承包商很不利,一切主动权均掌握在业主手里[2]。如果在合同谈判阶段,承包商能采取以上的防范措施,那将会对承包商极为有利。至少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规避不少的合同风险。

三、总承包合同管理的组织设置

工程承包企业应设置合同管理部门(科室),专门负责企业所有工程合同的总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参与投标报价,对招标文件、对合同条件进行审查和分析;收集市场和工程信息;对工程合同进行总体策划;参与合同谈判与合同的签订,为报价、合同谈判和签订提出意见、建议甚至警告;向工程项目派遣合同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总体计划和控制;协调项目各个合同的实施和执行;处理与业主及与其他方面重大的合同关系;具体地组织重大的索赔;对合同实施进行总的指导、分析和诊断[3]。

对于一般的项目,较小的工程,可设合同管理员,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进行施工现场的合同管理工作。而对于处于分包地位,且承担的工作量不大,工程不复杂的承包商,项目现场可不设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而将合同管理的任务分解下达给各职能人员,由项目经理进行总体协调。

四、建立和加强合同实施的保证体

(一)普及和加强法律观念、合同意识。

凡事从合同规定的责权利出发去考虑,项目负责人应时时牢记合同管理贯穿项目始终的原则,即便是做具体工作的工程师也应把技术问题与合同条款联系起来考虑,以技术方案在合同上影响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可行性的重要指标。比如打桩遇到不良地质情况,应在准备技术方案的同时,分析是否已超出了合同规定的情况;是否需动用超出预定方案的资源,并应告知合同管理人员,看是否属于业主应偿付的情况[4]。项目部碰到天灾人祸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同时想到保险公司是否应赔偿,业主应负什么责任。在着手处理时及时做好记录并按时按既定方式向有关部门通知并提供有关的资料表格,其中某一步骤的不完整或不合理规定都可能影响风险的分担和承包商全部权利的实现。

(二)做好合同交底,分解合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后,具体的执行者是项目部人员。项目部从项目经理、项目班子成员、项目中层到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合同各条款,对合同进行分析、分解。项目经理、主管经理要向项目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风险做出解释和说明,项目各部门负责人要向本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较详细的“合同交底”,实行目标管理。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及要求、管理程序,了解作为总承包商的合同责任、工程范围以及法律责任。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图纸交底”工作,忽略“合同交底”工作。在总承包模式中,合同交底更为重要,只有“按合同施工”才能在执行合同时不出或少出偏差。

(三)加强合同管理的工作程序。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要协调好各个方面关系,使总承包合同的实施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按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工作。一方面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协调会制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经常性的工作应订立工作程序,按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工作,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也就不必进行经常性地解释和指导。

(四)加强文档系统建立

项目上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各种合同资料,相关的工程资料,往来信函,以及分包商的人、机、料每日的投入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程的原始资料都是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立这些文档与对这些文档进行管理对日后工程的索赔与反索赔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报告和行文制度。

项目部和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商之间的沟通都应该以书面形式进行,或以书面形式为最终依据。这既是合同的要求,也是经济法律的要求,更是工程管理的需要。这些内容包括:定期的工程实施报告,如每月的工作量报表;在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其处理的书面文件,如工程环境的突然变化、不可预测的地质条件以及其他情况等等,这些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及项目部的签署和认可。对在工程中合同双方的任何协商、意见、请示都应落实在纸上,使工程活动有依有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际工程中总承包模式下的合同管理从工程投标、发标开始直至质保期满收到最后的质量保证金为止,贯穿于整个工程。它既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证,又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艾伦・施瓦茨,法律契约理论与不完全契约,契约经济学[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1):102-103.

[2]吴云燕,华中生,查勇,AHP 中群决策权重的确定与判断矩阵的合并[J].运筹与管理,2003.12(4):16-21.

篇9

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核心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由于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本身具有难度大、变量多,周期长等特点,合同内容比较多,同一项目甚至有多个合同,在动态的执行中,合同又很容易受到时间的影响,产生大量的变量信息和一些不可预见的信息内容,合同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在合同控制、传递和变更管理中尤显重要。因此,面对工程合同管理数据大且繁杂的信息量,主要依靠人为力量的传统合同管理模式将会耗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的效率。也难以满足合同管理数据准确、严密、精细、快速提取的要求,对合同执行状况难以进行动态跟踪,甚至因为不能随时快速有效提供信息数据给企业管理层做决策,而不能有效满足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为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实现条件,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规范化管理技术,才能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二、国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本情况

1.传统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传统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不严格、职责不明确等方面,给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现状有:(1)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管理网络,部门职责不清,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专职合同管理人员;(2)没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职责不明确,且管理方式还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合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3)没有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往往不够规范,周期长,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够理想且易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4)合同管理数据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丢失现象严重,查找调用费时费力,造成后期合同管理困难。总的说来,合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传统的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需求。2.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2.1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2.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职责不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制订统一规范的合同管理工程流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脱节,效率低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之大忌,最终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2.3合同文档不规范不统一。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有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档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有些业主甚至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2.4合同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的申报审批、谈判签约、合同评审、履行等整个环节因无规范化管理,难以对合同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2.5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比如,在签约前的合同审批和评审环节,涉及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有些合同长时间不能签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成本费用,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效率,制约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2.6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实现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针对以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对规范化管理建设进行探讨。1.加强思想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不断强化思想的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工程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建筑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知识,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等,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有效增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2.结合行业特点,引进技术,建设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应鼓励工程企业根据相关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进相关科学技术,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合同操作全过程中的因素,构建具有网上申报、审批、审查、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属于企业自己的集合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本企业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进程。3.建立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确保工程项目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运作,实现工程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前提是需建立统一且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首先,企业需形成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明确合同主管部门、承办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从而保障统一管理平台各个环节运作的有效性。其次,企业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功能及要求,以及操作的标准流程指向,使操作人员有明晰、规范的工作指南,从而确保统一管理平台快速、有效、规范的运作。最后,企业还应制定一系列与合同相关的统一标准程序文件,如在建工程一览表、合同项目申报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标准模板、合同管理数据台帐等,以保障统一管理平台操作的有效性。建立工程项目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除了能够保障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运作,还能够全面完善合同管理数据,易于对合同各个环节的控制,易于对合同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也易于企业管理层查阅调用合同管理数据,快速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EPC;合同;管理

引言

在复杂而多元的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中,EPC项目多集中在技术复杂领域,这些领域项目具有投资额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管理项目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外,还需要一大批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所以EPC工程总承包己形成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市场。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实施周期长、外界环境多变、技术复杂等特点,在EPC总承包合同签订时,很难明确所有的功能、技术、施工标准、以及建设风险因素等,也必然会在工程实施阶段发生工期、费用的变化。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风险和变更不可避免,这是EPC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相比较传统其他承包模式,EPC合同风险和工程变更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1][2]。

1 EPC总承包的特点

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下,业主仅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总承包商则需组织工程实施并进行全过程控制。通常情况下,EPC总承包合同的合同模式采取固定总价的合同模式(除非合同范围发生变化或发生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否则不予调整合同价格和工期。因此,EPC合同模式下,从项目业主的角度来说,经济风险和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的风险都转嫁给了总承包商。对于原以工程设计为主业的EPC总承包商来说,承担EPC合同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是对自身管理水平的一项挑战,充满了高风险,同时也带来获得高收益的机遇。为了确保工程质量,EPC项目经理部不仅从宏观框架上严格执行公司项目管理体系文件,而且根据管道施工的特点,出具了大量的作业文件,对施工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工序搭接、设计变更等方面书面成册,以指导施工单位施工。实践证明,这些严格的程序和作业文件,对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程序保证。

2 EPC项目合同管理

根据国际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为了突出强调合同管理的地位,如图l所示将合同管理放在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采购、施工为一体。项目管理中就会发生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输等多种合同,对于任何一份合同,都必须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工期要求、费用及支付办法、安全指标等,这就共同构成合同目标。如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应明确提出工程质量等级要求,比如应达到国优或省优的标准;工程工期节点或工程总目标在何时完工等;工程造价(费用)控制在多少内;不发生安全事故等。合同管理是质量、工期、费用与安全控制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各方人员都是通过合同管理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施上述合同内容,实现合同目标。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人员,必须事先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无论是项目的业主、咨询公司.还是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材料设备供应商,都是通过合同的关系,把各自的利益与项目管理的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重合同讲信誉,一切从合同出发,才能顺利实现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各项指标,确保项目建设成功。

3 加强EPC项目合同管理

3.1 重视合同管理职能

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它作为其它工作的指南,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控制和保证作用。现代工程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项目目标不可能实现。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外许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咨询公司)和大的工程承包企业都十分重视合同管理职能。

3.2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进度进行深度监督和管理

在组建EPC项目经理部时对各站现场各岗位进行了压缩与合并,采用多岗一人的方式组建了该项目部,项目经理和HSE总监,划区管理,保证偏远的站有人蹲点,近处的站可以巡视检查,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独当一面、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渊博、管理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否则不能单独作业。

3.3 强化精细管理,打造平安工程

1)各站施工方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安全防护要到位;2)各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安全、技术管理员是否符合要求,并确认是否进行现场管理。当合同约定(含投标文件中的承诺)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时应报总承包单位批准,调整人员执行资格和能力不得低于合同约定。3)现场施工人员应与施工分包商签订劳动合同,取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证书,有针对性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特种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专业技术工种施工人员应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技术评定证书。

3.4 重视合同评审

对重大合同进行三阶段评审。评审由企业相关高层领导主持,相关部门参加,以会议形式进行。在投标阶段,由合同管理部门会同招投标部门、项目管理、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管理、财务部门,对招投标文件进行全面评审,以决定是否招投标,分析中标后的合同风险和难点,形成书面材料,经过相关部门会签,相应领导签字批准认可。在合同签订阶段。由合同管理部门会同上述相关部门,再次对合同文本进行评审。重点是围绕合同文本反复推敲,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论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5 注重合同签订质量

EPC总承包项目相关的合同f包括总承包合同,设计、采购、施工分包合同)是当事人双方为完成工程项目.对工程建设过程将要发生的权利、义务、责任协商一致而签订的协议。项目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要求合同当事人各方在订立合同前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工期、质量要求、资金安排、施工环境、气候等问题。

3.6 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审核

建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审核制度。监督审核工作以合同管理部门为主,项目相关管理部门参加。组成内审小组。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核。

3.7 确定合同管理的重点

(1)确定重要的合同;(2)确定重要的合同管理部门和归属管理单位;(3)确定合同管理的重要阶段;(4)注意合同索赔。

4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建设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全球化,使得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步发展为勘察设计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及主要创收来源。而如何防范风险,降低项目成本,是值得每个承包商认真思考研究的。设计院作为EPC工程承包商,不仅应明确“创造效益靠设计、防范风险靠合同”的意识,还要具备完善的合同管理经验、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敏锐的成本概念以及准确把握合同条款细节的能力,切忌在合同谈判时为达目的忽视风险。只有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完善合同评审制度,才能避免失误,有效地降低、规避、转移风险,将各类风险消化于无形,从而在根本上降低项目的成本,创造利润,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3][4]。

参考文献

[1]胡德银.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要点[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1

[2]宿清华.对外承包工程面临难得发展机遇[J].中国工业新闻,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