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13 08:1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任务时,需要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双方均需要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但是受到市场环境、地质人文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施工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业主在合同中处于被动地位,需要承担较多施工合同履行的风险,并对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提高其风险意识,预防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灾害和损失。
1施工合同中的风险
1.1不明确的合同条款标准
在施工合同中,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和技术元素,需要对相关细节问题进行斟酌,约定关于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并作出具体、详细的解释,并形成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条款。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缺乏对于细节性问题的明确解释,合同条款的标准较为模糊,容易产生陷阱。对于承包方和业主双方而言,某些合同条款对于业主并不公平,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失。
1.2固定价格合同
在固定价格合同当中,在合同双方的商议下,确定固定的合同价款,并不再做出调整,便于工程结算,其中包含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但是采用该类型和合同条款,业主所承担的风险高于承包方,一旦出现报价计算错误、漏报项目、工程量估算错误等情况,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业主还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1]。
1.3工程设计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往往和预计情况出现偏差,需要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行调整,做出工程设计变更。而承包方在进行工程技术变更时,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并明确呈于书面。但是一些承包方自行做出工程设计变更,无论是否合理,都违反了合同条款,一旦出现延误工期等情况,业主可以扣除承包方部分的工程款。在施工合同当中,关于工程设计变更的条款不明确,难以追究承包方擅自进行工程设计变更的责任。
1.4不明确的合同条款内容
业主应对施工合同条款内容一一明确,并及时对不公平条款提出异议,并与对方进行洽商。当中间过程中出现合同条款变更的情况时,需要合同双方共同商议并达成一致,并对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审查,并呈于书面协议当中。如果承包方不了解施工合同条款内容及其变更内容,或是变更内容未明确呈于书面协议当中,容易出现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工程款支付约定的相关内容,如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对于业主不利。
2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办法
2.1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合同的审查批准、使用登记、信息统计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将其作为严格履行合同的基础。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工期、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考虑分析。在确定合同条款时,避免漏项的情况。对于不明确的条款内容,需要做出准确的解释,在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后,对书面协议进行修改和完善,经严格的审核后。认真予以执行。加强投招标管理,做好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工作。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考察,对于各项专用条款进行严格的核查,保证其项目特征描述的准确性,并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价。该过程中,需要参考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2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
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充分考虑到工程量、计费基数以及材料价格的改变。当发生工程设计变更时,工程项目内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对合同价格等内容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条款项目,并落实于书面协议的当中。而工程量的改变则会影响到项目措施费用、规费和税金,进而引起计费基数的改变。当发生材料价格变化时,则会带动承包价格的变化,需要将其作为合同价款及调整的相关约定,对其调整幅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将其列入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当中,可有效避免双方在工程结算方面产生纠纷。
2.3索赔治理
提高业主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合同当中,需要列入索赔和反索赔的相关条款。如施工单位违反了合同条款,业主则可以将其作为证据进行来扣除工程款。当施工单位提出索赔要求时,业主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并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反索赔[2]。
3结论
加强施工合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保障业主在合同中的合法权益,加强风险因素控制。针对不明确的合同条款标准和合同条款内容、工程设计变更以及固定合同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办法。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量当前的建筑市场环境,完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然后采用工程结算专用条款,加强索赔治理,全面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基建工程招投标和基建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建议[J].金融经济,2013(14):163~164.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引言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如今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整个建筑工程的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不明确,所以这就需要利用合同来对这些不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让建筑工程承发包双方避免纠纷,保障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持建筑行业市场的稳定。
1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管理,就是在企业的经济往来中一种利用合同形式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质量以及合同与合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合同管理就是企业将自己作为当事人而确定的一种合同形式,根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订立与履行、变更与解除、转让与终止、审查与监督以及控制的相关行为的总称、这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审查、监督以及控制是整个合同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模式。合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是一种全过程的、系统的以及动态性的管理模式。合同管理过程就是一种通过洽谈与草拟、签订与生效开始到失效的整个过程,系统性管理就是对于涉及到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通过全系统与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管理,而动态性对合同的整个履约过程的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于各种变化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合同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变更、补充、中止或者终止的相关行为。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对项目施工做了明确的规定,工程各项施工内容均需要基于合同规定来开展,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若疏忽了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则会使得工程进度与质量失控,增加施工风险。若能够有效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各类施工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类别
3.1控制型风险
基于控制程度来划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则可以分为可控型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对于可控制型风险,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要采取规范化管理流程,基于相关流程,来解决合同争议以及信用评价等问题,进而最大限度上确保工程合同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不可控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签订时,受到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合同未能正常签订或者履行等,对此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3.2管理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承包人往往在来不及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及报价测算的状况下,便进行了投标,由于没有切合自身能力进行投标,一旦中标,承包人将会面对很大的经济风险。同时,在合同的签订问题上,往往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业主占领主导地位,而经验不足的承包人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恰谈技巧。因此,在制定合同条款时承包人注意不到文字细节,导致在项目一开始承包人便处于不利地位。加上承包人合同的管理组织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致使在合同的分析、谈判及履行上得不到良好的监督管理。
4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4.1重视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制定
如果想要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重视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制定,这是进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第一步。在制定建筑工程的合同文本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的合同示范文本形式来制定合同,对于有的特殊的施工合同,还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部的示范文本来制定合同,采用相应的标准制定合同,可以充分提高合同的正规性和合法性,也能避免一些经济纠纷的产生。在进行建筑工程合同内容的制定时,相关的合同拟定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建筑工程做出一定的调查,对自己所负责的工程要有一定的了解,必须让合同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且所拟定合同的每一项条款都必须有着清楚详细的解释,以免产生歧义或者日后产生纠纷。
4.2构建系统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关工作单位要想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首先就要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构建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对于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实施者以及相关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保障有章可循。在相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对具体的建筑工程责任分解制度、交底制度以及具体的工作制度、相关工程的进度款审查等制度与合同管理制度有效的融合起来。在相关合同签订之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相关人员要对具体的工程内容与具体的负责人员进行工作交接,要对具体的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地说明与解释,通过完善的合同交接制度,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
4.3适时合理应用法律手段
承包人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可以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化解工程中出现的风险,降低损失。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应以协商解决为主。在协商解决未果的状况下,充分收集相关证据,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包方往往会借助自己在市场中的有力地位,对承包人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压榨,经常会出现部分款项没有结算,而拒不认账的状况,针对诸如此类的状况,如协商未果,在证据充分的状况下,承包人应及时的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此则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进而全面防范控制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金晶.关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探析[J].山西建筑,2017.
篇3
(一)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明确的定位风险管理,没有在企业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更是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管理风险。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建全,导致处理风险、预防风险的能力很差,从而也增加了企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许多的企业经营者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识都很薄弱,对风险管理认识的重要性不足,因此,根本就没有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有的企业还是有些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这些风险管理措施仅仅是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方面来说的,这些风险管理措施没有系统的、明确的管理目标,主要还是分布在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设计这些文件当中,根本就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项目。而且,企业经营者重视的基本上是业务量,施工技术上的管理与他们无关,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对风险管理的学习和研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更别说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上。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一)合同风险的对策。
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这是我国切实可行的工程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中的一个主要的防范措施。合同签订管理、书面资料管理、合同履行管理等都是合同内部措施,同时也是法律服务机构、合同监管部门等实施的外部管理。合同签订的规范,合同风险自然就避免了,而且施工合同不但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还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
(二)组织风险的对策。
施工企业者或承包人应有回避风险的意识,且还要重视风险,不管是对人力、物力、财力还是其他方面的投入,都要提高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及其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承包人应选择合适的人员来担任风险管理部门的经理,同时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风险教育培训。培训管理人员在现代项目管理上的一些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培训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新方法、新工艺的操作方法。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增加他们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工程环境风险的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面临很多未知的因素,自然环境也是风险中的一种。针对着这些自然环境的因素如:气象条件、火灾、自然灾害、爆炸等,施工单位可以选择工作保险来转移风险。有意识的将风险转移到和其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另外一方来承担,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损失。同时,要加强对爆炸和火灾的监控,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及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并树立他们风险防范的意识。
(四)安全和技术风险的对策。
技术风险也属于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一项,为了降低技术上的风险,施工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科学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并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工艺来加强管理工程物资,同时加强施工器械的管理。在各种风险里面,建筑施工企业最关心的一种风险就是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关系到企业在这个项目工程上的收益以及它的生存发展。因此,重视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管理上的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控制和防范会引发安全风险的环节和因素,从而减少安全风险。
(五)资金和错误假设风险的对策。
资金风险同样也是施工企业的重要风险。为了降低资金的风险,首先施工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对信誉好的企业予以投标。其次,要求施工建设方支付工程担保款,从而转移资金的风险,同时也解决了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最后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施工许可证的管理,政府部门还要建立一个建筑市场的登记制度和信用评价。发现有违规的建设单位就进行登记和通报批评,并限制其以后的建设项目。根据合同的需求,其项目范围会随着工程的进展而增加承包商的风险,这种的错误假设风险会导致工程的风险。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铁路企业;风险控制;项目管理
Abstract: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railway especially fast development, the rail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vid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also for railway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risks are analyzed. Th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risk control strategy.
Keywords: railway enterprise; Risk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公司制的确立,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几乎都全面推行了工程项目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铁路施工具有工点分散,流动性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其工程项目管理有着极其丰富的管理内涵,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受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其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利润和风险始终是并存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看待风险,正确的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以达到避免或减小其造成的损失,甚至利用风险来获取一定的利益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
2 铁路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风险一般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既包括有利的风险(上行风险),也包括不利的风险(下行风险)。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总体上可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一般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等,如一个国家的政局不稳、通货膨胀或发生诸如暴雨、台风、地震、严寒、海啸等环境恶化现象等。系统性风险对所有的铁路施工企业都会产生影响,并带来经济损失,只不过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同。这种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险,不能消除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转移。非系统性风险是单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如项目管理中的技术风险、施工组织管理风险、采购管理的风险、项目管理承包中的委托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工程延期风险、工程安全风险等。不同的铁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项目不同、本身的资金实力不同、管理能力不同,所以有的非系统风险只对某一个铁路施工企业产生作用,造成经济损失,而对其他铁路施工企业则毫无影响。这种风险时可以进行分散降低甚至消除的。对企业来说,对这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大有可为的。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分析风险可有多种方法,归纳起来,风险分析包括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专家评分比较法”是比较适用的分析方法。一旦风险已被识别和估测,则管理便进人控制阶段。风险控制的行为有两点:一是预先做好计划,规避风险;二是接受风险,化险为利。前者在于去除风险以避免损失;后者则利用风险以谋求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以下仅对铁路企业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
2.1 合同及技术风险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平等条款;二是条款遗漏或含糊不清,合同条不完整、不全面或歧义。如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合同意识,不懂得合同严肃性,不注意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索赔管理不力,导致履约不力甚至不履约行为。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在投标阶段需要考虑的技术风险主要有:水文气象条件、地质地基条件、项目所适用的标准规范。
2.2 施工组织管理风险
通常一个大型铁路工程项目不是一个公司能全部完成的,也不是一个项目经理所能完成的,企业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和各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按照项目进度的要求,合理有效的调配各种资源、组织管理和协调好各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之间的关系。但通常合作方及各项目经理较多时,又会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如成本、利润、责任等,相互间不可避免会有冲突。
2.3工程误期风险
铁路建设工程一般都有比较严格的工期要求,如果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工程不能按期交付使用,就会形成工程误期风险,这不仅会影响整个铁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也会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信誉遭受损失。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收益是风险的补偿,风险是收益的代价,风险是对管理者的挑战,风险控制得好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提升竞争能力及管理水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铁路公司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铁路公司项目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依据;风险管理模式落后,风险管理过程不完整,风险管理以事后控制为主等。
3 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3.1确立项目风险管理目标。
使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活动和一切工作都纳入风险管理计划中。编制风险管理计划书,通过风险管理计划书确定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人员的权责地位,规定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识别项目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风险防范与处理的方法及其选择应用,确定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标准等,使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以有效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性。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确保公司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健全公司的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为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治理的有效运作,对机构风险控制机制在组织上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铁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存在风险,对项目风险的规避与控制需要相应风险管理机构来完成。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它专门对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和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风险管理部门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方针、政策、总体战略与目标,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测、控制、处置,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指标等,实行风险管理问责制。当然,从管理的角度看,应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切实减少企业损失。
3.3 建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监控就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监视和控制。风险监视是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后,对风险发展变化的观察和把握;风险控制则是在风险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的技术、作业和管理措施。项目风险监控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
程中,风险会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工程项目风险监控的主要任务是: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密切跟踪己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分析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风险的变化和风险应对措施产生的效果;进一步寻找机会,细化风险应对措施,实现合理有效处理风险的目标。
3.4 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施工具有工点分散、流动性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其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风险。因此,要强化风险管理中各个阶段的风险识别,分析判断影响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综合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技术和日常的工作经验。风险识别中主要强调技术风险、合同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和融资风险,在确定了主要存在哪些风险后,接下来的风险的评估也是很重要的 要综合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概率法、净值法、方差或贝塔值法等。然后针对已识别出不同的风险和评估出的不同的风险程度,应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技术,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总之,企业应当不断总结经验,认清各阶段项目风险发现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风险管理、规避风险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一方面要靠企业的“团队”力量,靠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来进行,每个风险的规避、缓和、转移都是综合管理的结果。因此,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和适应于市场环境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重视每个环节的管理,企业的体系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建设,客观看待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会减少或规避风险对企业经营目的和效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靠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对项目风险的分析不能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次上,要引入科学的数学模型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引入项目风险管理监控系统,及时、动态的对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并对项目风险管理中对风险的分析、评估需要的参数进行不断的修正,这样才能使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峥.铁路工程项日风险分析【J】.建筑,2010(9).
[2] 杨宁.试析房地产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J】.山西建筑,2007(8)
篇5
[关键词] 项目风险 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有形风险成本是指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无形风险成本是指项目主体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付出的非物质和费用方面的代价,包括信誉损失、生产效率的损失,以及资源重新配置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防及控制的费用是指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支出,包括措施费、投保费,咨询费,培训费,工机具维护费,加固、支护费等。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总会发生变化,风险也不例外,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风险产生变化。因此,应认真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风险。
一、工程项目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 合同履行过程中往来文书的效力认定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往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合同当事人的施工负责人、工程监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等的签字可以认定其法律效力。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限定传真号码、电子邮箱;(2)限定传真、电子信函的效力;(3)对引起工期顺延、工程款增加等后果的往来文书限定特别的生效条件;(4)限定相关人员签字程序和效力。
2.分包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情形下实际施工人也可以直接发包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视为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的情形;(2)约定违约责任,如:拒绝支付工程款、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等。(3)确定分包方项目部管理人员并提供相关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保清单、工资单等;
3.现场签证管理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1)现场签证可以直接作为结算凭据。如进行合同审价,审价部门对签证不作另行审查;(2)诉讼中作为直接证据,直接认定工程量、工程价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约定签证程序,指定各级程序签字有效人及印章;签证必须连续编号;(2)约定申请签证的期限,过期视为放弃;(3)涉及工程量、价款变更的,应依据申请时所附的资料;(4)约定有异议时,不得拒不执行有关的设计变更,否则视为违约。
4.建材差价调整的风险
该类情形主要存在的法律风险在于即使约定对工程总价或材料价格实行包干,但如果因情势变更导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而明显不利于承包人的,承包人仍可请求增加工程款。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在合同价款条款中,将风险范围量化明确,列明风险费包含了物价波动的幅度比例;(2)在工程承包合同中预设因工、料、机费用上涨相关的免责条款。
二、投标报价引起的风险及控制
1.报价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投标阶段面临的可引起成本风险的主要是投标文件编制风险,包括报价、商务及施工组织设计三部分。报价风险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中不了标或不能以优价中标,间接后果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效益流失,例如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采用清单招标,报价时施工单位在报价中漏计了一个子项,而漏报的项目一般认为已含在其它项目中,所以中标后施工单位将按图纸进行该子项施工而不能得到额外的计价; 另外,在实际施工中业主有可能更改设计,取消或增加部分施工内容,有的承包商在清单中采用不平衡报价,若提高单价的项目被取消,而降低单价的项目被增加,这样对承包商将损失很大。因此承包商在报价时应在充分考虑竞争性同时努力控制或规避相应风险。
2.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部分编制引起的风险
商务和施工组织设计风险则会对日后的业主索赔埋下隐患,有的承包商在投标中为了取得业主的好感或得到高的综合评分,在投标文件中不切实际的投入资源,例如本来常规10台机械就完全可以完成项目,在投标文件中却写明投入15台,而且备注全是“自有”,或者为了显示实力提高了机械配置等级、技术管理人员等级,这样的过度配置不仅浪费资源且在中标后为业主提供了许多索赔机会,因为施工单位编制的投标文件属于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中标后业主可以按照投标文件的内容来要求承包方来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和投标文件不符,可追究承包方违约责任。
三、风险控制对策
风险控制包括所有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潜在损失的各种措施。风险控制人员必须和各专业人员共同识别项目风险发生以及使损失趋于严重的各种条件,然后通过对这些条件的控制来控制项目风险。
由于我国建筑安装工程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促使建筑行业风险的不断变化和增多,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风险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环节,开始逐步关注建筑安装工程的风险管理,只有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适应新形势并实现新发展。
风险控制对策可分为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两种。
1、风险回避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高度预防性不但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求针对各种主要风险事前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予以回避风险,增强预防性和风险管理弹性。风险管理的动态性要求在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择优性要求在进行风险管理与管理时,需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最终实现项目的费用、工期、质量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风险回避来控制风险的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管理成功的概率有效增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使风险发生的概率达到最小以回避风险。如 :(1)配备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操作人员。利用他们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法律意识,依法履约并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违约的问题;(2)项目管理者通过预留保证金降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如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 3)采用风险分散的方法将风险分担给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将此部分风险交给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同时将利润分散;(4)可将风险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如采用保险,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偿。
2损失控制方法是指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与风险回避相同,损失控制是以处理项目风险本身为对象而不是设立某种基金来对付,但回避偏重于一种消极的放弃和中止。损失控制措施可根据其目的分为:(1)损失预防手段;(2)损失减少手段,包括损失最小化方案和损失挽救方案。损失预防手段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损失减少手段则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损失控制方案可以是损失预防手段和损失减少手段的组合。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就要对这五个基本因素进行全面控制,而且尤以对人员因素的控制最为重要。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探究
1、建立完善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范畴包括施工是否延长工期、施工费用是否超出预算、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施工单位需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有效的控制风险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企业要运用调控手段去引导控制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内外部形势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的完成企业风险管理。
2、树立风险意识,慎重考虑项目施工要利用所有条件,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和单位实际认真编制招投标文件,熟悉并掌握相关法律条文。尤其要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以及合同的实质内容,快速发现合同中有待讨论修改的地方,对一些含糊不清的风险问题要敏感、及时捕捉并设法化解,在合同中加以详细约定。应注意合同条款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法律。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尽一切努力降低风险,合理报价。
3、建立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企业的风险态度和风险管理。因此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共同承担起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的责任,管理人员应加强运用风险管理办法,比如:规避风险、分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当面临风险,应该采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主动的避免或减少损失的转移风险的方法。对于可以承受的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道德标准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风险管理的文化理念,全面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文化以及风险管理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自觉地发现风险、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 卢有杰, 卢加仪. 项目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 何文炯. 风险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3] 范云.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厦门大学, 2009.
[4] 陈建平. 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对可能存在的各种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准确评估,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尽量避免风险,或当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时,尽量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化解风险为我所用。风险管理是一项积极主动的控制活动、目标明确的管理活动,唯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时,风险管理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二、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全面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意识单薄。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味追求业务量,忽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1],没有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也有一些建筑企业制定了建筑施工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差,缺乏对建筑工程安全、进度、质量等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没有明确和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筑企业规避和防范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能力很低。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没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一些建筑企业在相关机构上没有设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来承担风险管理职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水平很低。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筑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抵御风险、化解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都较低,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3、风险管理系统不规范
一些建筑企业缺乏规范的、完善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分析不足,对项目投标的可行性了解不全面,导致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很低。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较复杂,并且缺少可靠全面的信息支持,使得一些建筑企业面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举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效果较低。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就是阻止风险影响,并使其风险不再发生。如果一项房屋建筑工程的风险可能性很大,一旦出现严重的损失或者损失严重到无法挽救的问题,又没有其它可行性策略可使用,就只有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这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通过风险规避,能够排除风险影响和风险源头,同时防止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损失,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规避风险实际就是放弃了机遇,会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损失。
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将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减缓到一种可接受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施工前的风险教育,让相关人员都有风险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发生率。风险承担者要及一切努力,以达到减轻总体风险压力的目的。风险的缓解并不是彻底的消灭风险,而是多种风险管理措施中常见的一种,有减少风险损失的作用。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一种聪明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将一种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风险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方,虽然没有减少风险的程度,但他方会承担一部分风险,风险的分担让风险承受者能够得以喘息。
4在施工中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4.1组织风险的对策
承包人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风险管理,通过人、财、物、技术等多方面投入,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生产质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合理的选择项目经理或者操作人员的方式来降低风险程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非常重要,在施工中,职工必须具备专业素质道德和职业素养,并通过激励政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信任感。除了人员方面的管理外,施工单位要积极使用一些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并帮助施工人员熟悉各种新技术的操作办法,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施工人员要尊重行业的法律规定,不要非法转包、不要让无资质的企业挂靠,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员工的资格审查,坚持持证上岗,以避免承担连带责任。
4.2合同风险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出现与合同的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有关。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防范风险措施中的一种重要途径。施工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履行管理、书面资料管理等。合同的签订硬标准化,预防应合同缺陷而带来的风险损失,施工合同不仅是工程项目的法律文件,也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合同风险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是工程风险、业主资信风险、外界环境风险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可见,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风险应该双方共同承担,我们所从事的项目活动中,或多或少的承担着风险,但风险与效益也是独立的。
4.3相关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健全保障施工安全的相关政策,出台一些与安全建设有关的社会、主要专业门类齐全的实施细则,所有施工单位都要依法施工,并不断加强、完善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保证每项工程都有安全管理的专项费用;淘汰一些有损施工安全的旧设备、就机械,提高安全建设的标准,是安全管理和建设技术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已达到降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
首先要确定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一一落实,建立规范制度,制定工程施工程序、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制度等文件,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对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风险或者将出现的风险,要积极分析原因和加强治理,对于施工作业现场也要落实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工作。
4.4建筑工程竣工阶段风险控制
竣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相关部门会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验收和检查,该阶段的风险管理主要有:确定竣工资料的真实及准确性,规范工程验收工作流程,认真核对项目投资及成本开销等。而对承包者来说,要善于通过工程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工程索赔是一项合法权益,要合理利用,如果没有索赔,合同的公正性、公平性就不复存在,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应贯穿与施工的全过程,重点在施工阶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对施工单位来说,控制索赔风险也很关键。 六、结束语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结构相对比较繁琐,经常需要高端技术、新技术以及核心领域技术等,不论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项目的设计方还是承包商施工方都存在较多的不安定因素,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对施工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分类识别,积极采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防范和抵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减少企业损失,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根合,李渊,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交通标准化,2010,(09)
[2]张计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析,管理科学,2010第24期
[3]刘杰,刘春波,张峰.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科学.2009.NO.24.
篇7
【关键词】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解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并向复杂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其直接关系到风险规避与经济效益。因此,探讨建筑项目管理风险的预防及解决方法,对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种类
1.1工程承包商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
由于建筑项目管理风险的分类属性不同,其风险类别及风险因素也不相同,无法采用同种手法将其区分开来,只能使用某一种分类属性进行界定。例如以项目目标来分,工程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主要为:①工期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材料的供应不及时或者工程变更等,从而使工程延期;②质量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没有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其施工质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③成本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为了工程中标而使得工程报价不合理;④安全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违规操作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等。
1.2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
建筑企业面临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主要为:①合同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支付款项不合理,惩罚制度过于严苛,保护主义条款比较多;②业主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业主结算的意愿不强,付款的能力有限且诚信度不高;③施工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施工工艺和技术较为落后,施工措施和方案不当,技术管理不合理,没有按照规定标准与要求进行施工;④市场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施工设备的费用增加,施工人员的工资提高,管理费用也上升;⑤环境保护风险,其风险因素主要为因施工造成环境破坏而被罚款,社会民众对工程施工有较大意见。
2、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风险体系不完善
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中没有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预防及管理体系,使得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无法得到落实,施工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工作中的侥幸心理居多,导致建筑项目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问题多多。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没有组建风险管理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只有项目经理负责监督管理,使得施工中的违法违规操作行为比比皆是,降低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2.2 忽视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薄
合同代表着建筑项目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为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和工程索赔等提供依据,其重要性毋容置疑。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了解合同内容,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借助合同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的方法
3.1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这对管理风险的预防既解决非常重要。在进行建筑项目管理时,建筑企业需要树立风险规避的意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投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安全意识,做好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强化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帮助管理人员熟悉项目管理的措施,满足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要求。
3.2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是指导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可以保障工程承包商与建筑企业有效解决风险因素,所以在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建筑企业可以从监督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公开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专项治理与调查分析等措施,对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违法违规操作和腐败案件进行严格查处,并积极发挥举报的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的效果,消除建筑项目施工中的风险因素。
3.3加强建筑合同的管理
考虑到建筑合同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工程索赔问题的顺利开展,以及各参建单位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建筑项目风险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合同的管理。工程承包商与建筑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合同的内容,明确双方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责任与权限,对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进度、工程变更、竣工验收和工程索赔等主要问题都要在建筑合同中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保证双方对合同内容理解相同,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依据合同中的规定与要求进行协商沟通,并以此维护各自的正当权益,这样既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又有利于减少参建单位之间的矛盾,使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4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
随着建筑项目向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快速发展,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在准确评估与预测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制定风险防范与解决措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依据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把握建筑项目的施工情况,客观分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与分析各种生产施工数据,掌握施工条件、施工环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市场风险、用工待遇与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并对此做出准确预测与综合评判,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备案,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最大程度地将各种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5注重风险的转移和分散
在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但是只有对风险因素有良好的预判意识,并做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大多数的风险都可以进行转移与分散,这样可以使建筑项目各参建单位形成整体,共同分担风险,从而大大减轻风险的危害性。例如在开始工程项目施工前,可以通过工程保险将单项工程以分包形式实现风险转移;在施工技术与建筑合同中,可以细化责任与利益内容,有效分散风险等。同时,在风险转移与分散的过程中,建筑项目参建各方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方面需要确保不能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样不但无法转移与分散风险,反而会给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造成阻碍,如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程工期、增加工程施工成本和耽误工程竣工验收等;另一方面在分散与转移风险时,既需要保证自身利益,又不能以损害他方利益为前提,这样只会增加工程参建各方的矛盾,给建筑项目施工带来不便。
结束语
总之,建筑项目管理风险既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又关系到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认真分析风险种类及风险因素,了解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加强建筑合同的管理、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注重风险的转移与分散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预防与解决管理风险,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瑜荣. 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方法[J]. 江西建材,2014,22:265-266.
[2]张林. 论述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方法[J]. 门窗,2015,04:195-196.
[3]孙晓明.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
1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有助于各个流程的具体执行。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风险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犹如一个方法库,将各个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汇总起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适用范围,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时,可以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快速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体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和执行;组织体系是基础,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全员风险管理的氛围;流程体系是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的风险都要按照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方法体系是手段,促进全部风险的管理。四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个体系的具体关系(如图1)。
2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
2.1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用来确定风险来源和进行风险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分类和分组的依据也不同。
2.2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计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按照高、中、低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编制风险列表,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专题风险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分析的范围比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范围要宽,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2.3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风险监控不仅仅依据风险应对计划采取风险应对措施,还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对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对风险应对计划进行修改,即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再识别的循环过程。
3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项目,或改变开发项目条件,以避开风险源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通常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损失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可用时,常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为回避风险虽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3.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前者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或中止项目开发,而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也不同于风险控制,它不像风险控制那样是直接调节风险因素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将风脸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报酬合同、单价合同等;保险有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各种合同的对开发商和承包商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开发商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形式,合理转移风险,参见表1。
风险转移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1)风险的转移方和被转移方(风险接受方)之间的损失可以清楚地计算和划分,否则双方之间无法进行风险转移;(2)被转移人能够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3)风险转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3.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因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可分成两大类: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风险自留,其具体措施有:(l)自己保险;(2)专属保险;(3)损失摊销;(4)借款补偿;(5)自负额保险。非计划自留是被动自留,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风险自留对策也应与保险对策相比较,以便做出更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的决定。
3.5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化的条件下,经营性土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另辟蹊径,从土地一级开发入手,通过争取某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权,为获得二级开发权打基础。因为如果进行了土地一级开发,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前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在进行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获取二级开发权的几率就更大。即所谓的“曲线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风险。
4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应对中注意的问题
4.1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应具有针对性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不可能照搬现有的模式,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制定应对计划时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对风险做有效的防范。
4.2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4.3注意应对管理的经济性
为了避免或减轻风险获取较高的回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本着节省的原则,有必要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一个综合评估。比如在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往往可以采取保险或风险自留的方法,但是哪个方法更
经济有效呢,就可以根据投保的费用和风险预留金的支出做一个比较,从而选出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8).
[2]陈煌红,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造价; 管理现状;风险识别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ue to time limit, the choic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put factors, affecting many unpredictabl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will face various risks, influence of building enterprise benefit and norm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cost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ra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chedul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potential risks in construction cost,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cheme for reference, industry participants.
Key word: risk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status; risk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各项基础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后,这些基础建设项目还会不断增多。在施工中由于工期长、投资大、工艺繁琐、环境因素较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将会面临很多风险,对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做好风险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控制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工程造价指的是在施工建设中投入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全部费用,这些费用的投入与产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片面的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就会增加企业施工的风险因素,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增加施工企业的风险因素。协调好效益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整体功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风险管理理论不健全,对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晚,发展缓慢,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处理风险的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于多样化的风险变化。
2. 对造价风险的管理意识欠缺,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前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充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施工造价风险评估不足,甚至是在合同签订时被人为的隐瞒风险,出现意外风险时,只能由企业自行承担,或者向业主索赔,造成很多的结算麻烦。
3.工程保险尚未推广实行,由于施工方和保险业都未对工程保险有足够认识和充分了解,保险也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对于工程保险的制度实行缺乏科学依据,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施工单位也没有兴趣购买工程保险,在这方形成了管理空白。4. 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诚信欠缺,比如合同欺诈、投资商的压价和回扣、工程转包和资质挂靠、供应商以次充好和拖欠货款等行为,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拖欠工资等,都会给工程造价产生不可预计的风险。
三.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维护企业效益和正常运行的保证,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造价风险管理的要点主要由以下几点:
1. 造价风险管理体制的科学设置,首先要根据系统内部部门划分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专属部门负责风险管理中涉及的招投标、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建筑规划设计、勘察和竣工验收等,并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确定风险的种类、潜在损失因素和损失的大小,然后制定预防措施,提出保护方案,在风险发生时负责索赔事项的各项工作,包括协议的签订和索赔谈判等,同时要积极的协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外部机构的沟通渠道畅通,制定分散或转移风险的方案,确保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
2.控制资金使用风险,如果资金使用管理不当,可能影响施工的进度,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控制资金的使用风险包括: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成本控制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确定资金支付计划等,在施工中的资金开支要按照以收定支的要求,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强化合同管理控制风险,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认真审核合同中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的执行、造价、工期等要求,确定合同内容执行时不会发生意外风险,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内容逐项对照,确保本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符合合同条款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建设单位提出正常的管理需求,然后分解实施责任人划分,实施严格的激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跟建设单位沟通协调,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
4.合理采取风险回避策略,当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时,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建筑企业可以主动放弃该项工程或者终止继续进行的工程项目,这也是规避风险的最彻底的方法策略。但是,必须在项目进行初期及时准确的辨识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设计标准的变更、投入资金不到位、施工环境发生大的变化、预算不合理等,可能会给企业或者业主带来巨大损失的,可以采取风险回避策略。
5.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转移、规避、自留和控制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管理风险,实施造价的风险管理。例如,在某小区改造建设施工项目中,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危害,确保企业利益的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小区改造过程的分析中,针对拆迁户补偿措施和补偿款的到位情况,拆迁安置方案的可行,重建施工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评估,编制了项目投资估算,和可行性施工技术方案,然后再根据具体进展情况对造价风险进行了控制,同时加强了进度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了工程造价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工程施工都具有工期长、规模大、设计的因素多等特点,在施工中的风险就很难避免,做好项目施工的造价风险管理,在合同控制、资金支付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增慧,刘金铎,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J].河北水利,2006(6).
篇10
关键词:动力外线 工程项目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前言
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工程项目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用最低成本取得对工程项目保障的满意结果,使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等目标得到控制和实现。
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是在保障我院科研生产、国家重点工程和云岗地区居民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地下管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而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得出发生各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最后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及手段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及处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因此风险管理对工程项目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分析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就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他的起因是由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加大实际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因此,要想获取目标预期利润,就必须准确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我站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投资风险是项目实施环节的首要风险,是贯穿项目整体风险因素的风险。由于建设周期短、投资大,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及经济特征使动力外线工程投资也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投资的固有特性,具有投资时间短、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过程复杂且难度大等特点。在该过程中,由于地下动力管线的复杂性,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投资顺利实施和成功。
(二)合同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而且先前地下动力管线复杂的特点,工程期间的客观条件如技术、施工、材料等可能会对工程协议的执行产生干扰,这种客观存在的对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合同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合同条文不完整和不严密所引起的理解失误、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施工方或建设方违约带来的风险及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等。
(三)工期风险
工期风险指的是由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造成项目工程施工拖延,未能及时按照工期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建设方在对工程进行招标时,将土建部分与工艺部分进行分别招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施工方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另一方面,动力外线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面临的各种内部及外部环境非常复杂,例如:投资决策、总体方案确定、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任何一项工作没做好或者没考虑到应对措施,都将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会引发工程返工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设计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实施的关键,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起工程招标及工程实施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只有避免设计方案的不确定性,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五)施工技术风险
在动力外线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项目参与者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六)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即在经济实力、经济形势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经营方面的可能后果。如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汇率波动等。但是,我站动力外线工程具有周期短的特点,因此,动力外线经济风险主要考虑伴随工程承包活动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仅影响具体施工企业,如建设方的履约能力等。
(七)管理组织协调风险
在我站各专业动力外线工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工程工期、质量、费用和安全的控制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建设方与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各参与方内部,各参与方之间,参与方与外界的组织协调风险等。
(八)安全健康环境风险
安全健康包括:人的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季节性流行病、安全文明措施等的有效保护。在动力外线施工中,要明确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如数量偏差、价格变化、进度拖延、特殊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正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所在,因为它们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一旦发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为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辨识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即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如果通过分析已经知道该项目存在风险,那么就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即对工程项目各个阶段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有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进行汇总。
(一)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存在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风险根源或不确定性因素按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表现特点和预期后果进行定义、识别,对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识别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不确定性、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关键是运用科学先进的风险识别方法,如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将识别出的风险如政策与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识别报告,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
在我站工程中,风险管理步骤最重要是预测和识别出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并予以分类。要做好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风险,确定风险来源,判明风险产生的条件,并描述其特征,鉴别哪些风险会对本项目产生影响。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归类并做出判断,以进行分析和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在识别风险时,要对各类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失去了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进而会加大工程项目遭受的损失。因此,只有正确地识别风险,才能有的放矢,防范得力,措施有效。
为了使风险识别做到准确、完整和系统性,应从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出发,通过采取风险调查、信息分析、专家咨询及实验论证等手段,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维分解,从而全面认识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二)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是考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引起损失的综合后果,是对工程项目实行整体分析。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可定量分析的风险是属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可定性分析的风险属非技术性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另外,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中有些是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非技术性因素,这些风险就得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合同中技术条款等。
在对动力外线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往往结合使用。这一过程中,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从而找出主要风险,以便决策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在动力外线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包括的内容有: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经济损失量、工期延迟量等;评价所有风险的潜在影响,得到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项目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动力外线配套的评估过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风险发生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及风险的起因,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过程如。
1.确定风险评估基准
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评估,首先要确定项目主体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的评估基准,又可以称之为可接受水平,在整体风险和单个风险中都要确定这个基准。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基准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确定风险因素概率
在动力外线风险评估过程中,确定风险的因素概率,就是要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通过相关专业方法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概率,弄清各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
3.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将动力外线工程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估可接受水平、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估可接受水平比较,判断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量,然后做出如何将工程继续进行的决策或者采取规避措施。风险的损失量包括: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工期损失,以及对工程的质量、功能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4.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根据动力外线工程风险评估的结果,得出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进而明确对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判断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是否需要继续。另外根据所得结论,分析项目的风险决策变量值,并结合风险的等级制定应对措施。
三、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对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就可得出项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各种风险的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分析总结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政策是竞争的根本,动力外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者的素质,进而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成员班子。专注于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项目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果,因此,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作出各项决策,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重要的一点是,还要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
制度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也要注重规划和原则的制定,来实现项目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从而减少项目的风险。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就要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组织的组建要遵循一下原则:首先,风险管理组织具有独立性,与其他管理组的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整体目标。其次,风险管理组织具有开放性,需要和其他项目组共同参与项目的风险管理。最后,就是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其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自律组织,进行自我调控。
(三)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水平
动力外线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合同来合理分配签约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如何用合同来约束合同各方的建设行为,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及投资控制十分重要。合同既是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对工程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能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理控制合同风险的发生。首先,针对项目内容,细化合同条款说明。在准备签约阶段,项目管理者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成立专门的谈判小组,对工程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工程技术要求、工程数量、结算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等内容,必须明确,细化说明。其次,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式合同形式,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外界。最后,随着当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应强化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四)提高风险转移的应变能力
风险转移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在动力外线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从中获取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项目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进行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不可能样样自己面对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因此,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体现。风险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大类,非保险转移包括建设方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承包商进行项目分包、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总之,风险对策研究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它也是项目有关各方的共同任务。
(五)强化全过程风险监控制度
动力外线工程中的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全面考察动力外线工程中的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监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2、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四、总结
要做好具体动力外线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要根据动力外线工程的专业种类、工程规模、技术难度、环境条件等,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未来各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项目风险管理者要不断从管理方法、风险应对措施、法律手段上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更有效地控制。进一步将动力外线工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提高动力外线工程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建华. 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天津科技, 2008年第1期:55-57
[2] 李峰. 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4 期:153
[3] 牛秀萍,刘晓乐,石飞翔.如何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4期:40-41
[4] 高广军.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07年第12期2007,(12) :86-87
[5] 周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230
[6] 张凯.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 经济师,2009年第5期:280